建成环境评价(通用12篇)
建成环境评价 篇1
一、引言
"舒适"是描述建筑特质的重要媒介词[1], 对环境舒适程度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把环境舒适性描述为“人们感到乐于身处其中”[2], 强调了“舒适”概念在心理层面的意义。在满足建筑功能前提下, 舒适性被认为是满足使用者更高一级需求的环境特质, 与人对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社会软环境要素的感受有关。舒适性评价从人的社会地位、心理及行为等层面研究使用者对环境适宜感的主观判断。这种主观感受几乎涉及所有与心理有关的环境要素。
影响使用者舒适感的因素往往较为复杂, 个体的舒适差异 (如个体的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等因素、物质条件水平的差异) 及由此而产生的物质期望差异、建筑的使用满意程度的差异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的主观舒适判断。在诸多影响要素的共同作用下, 评价者面临着难以量化的复杂决策问题, 其分析思维是包含了分解、判断与综合等多种机制的主观判断过程。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环境评价问题。
本文作者以岭南高校教学建筑为舒适性研究样本, 试图从环境评价方法层面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提供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案例。具体而言, 就是通过对各评价层次的舒适评价元素按两两比较的方法判断相对重要性以构造判断矩阵, 再经过运算求得各因素的权向量, 从而对末级层次上的因素进行总排序[3]。需要指出的是, 为增加研究的可操作性, 本文选用评分数据排序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 并通过编写MATLAB程序进行层次分析运算。
二、问卷设计及数据采集
研究采用语义差异量表设计结构问卷, 确定5个一级指标和26个二级指标, 并另设“舒适性总体评价”及“重要性因素排序”问题, 对9所高校 (12栋教学建筑) 的使用者进行调查。问卷使用对称标度:2、1、0、-1、-2, 负值表示反向语义。需要说明的是, 基于由高校在校生组成的评价主体, 在个人经济地位、物质生活条件水平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因此, 本研究忽略这些因素对舒适感受的影响。测量的评价标准见表1。
问卷的派发主要循四种途径进行, 一是借助学生线人以学生会组织成员为单位派发问卷;二是借助后勤教务人员以学院为单位派发问卷;三是借助任课教师以班级为单位派发问卷;四是借助图书馆工作人员以偶遇方式在阅览室内派发问卷。四种问卷的派发同期进行, 派发数量基本均等, 互为补充, 使整体的抽样效果接近于概率抽样。对于问卷当中出现的漏填、不清晰、非逻辑等情况, 研究者采取问卷追踪的方式加以跟进, 从而在程序上保证了问卷的质量和数量, 提高了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共发出问卷787份, 回收问卷763份, 回收率为97.0%, 剔除回答不完整的问卷, 得到有效问卷702份, 有效率为92.0%。评价主体主要为四个年级的本科生及部分一、二年级的研究生, 专业涉及面较广, 大致可以分为建筑及艺术设计类、管理经济及人文社科类、计算机自控类、路桥及环境工程类、药剂学及教育学五类。其中, 男性338名, 女性364名。研究者认为, 评价主体普遍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 对所评价对象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使用体验及主观感受, 且在专业构成、性别比例等方面较为均衡, 评价主体构成符合研究的需要。
三、建立层次结构
具体而言, 建立评价因素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是以高校教学建筑的总体舒适性评价为目标层, 把与目标层相关联的评价项目归结为5大类, 作为准则层, 隶属各准则层因素的26个具体评价因素则构成子准则层 (方案层) 。每一评价因素对上一层次的评价因素的综合评价作出贡献, 从而建立起两级的层次分析体系进行综合评价 (见表2) 。
四、对准则层因素的层次权重决策分析
1. 利用问卷排序法确定各因素的相对优劣排序
利用问卷采集使用者对5个一级指标的优劣排序信息, 用评分法 (从最重要到最次要分别记5、4、3、2、1分) 加以判断。根据AHP法的一致性原理, A优于B, B优于C, 必有A优于C。根据各一级指标得分情况可确定准则层各因素的相对优劣排序, 结果见表3。数据表明, 排在第一位的是环境心理感受因素, 二至四位依次为环境物理感受因素、环境行为感受因素、环境空间感受因素和环境视觉感受因素。
2. 构建成对比判断矩阵及计算准则层因素权重
标度系统的选择是AHP应用的基本问题。将人的定性主观判断转换为一个定量的判断矩阵, 其合理性完全取决于标度的选择。本论文采用张晨光等提出的标度方法[4]。该方法有利于在指标为数量性函数情况下的判断矩阵构造。根据标度函数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 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3. 对子准则层因素的层次权重决策分析
(1) 利用评分数据排序分析法确定子准则层因素优劣排序
由于子准则层因素较多, 如果进行两两之间的优劣比较判断, 受访者工作量过大, 将影响问卷回收率和信度, 缺乏可操作性。故充分利用调查数据来构造判断矩阵, 通过各因素的数量性指标得分的平均值作为判断重要性的基本依据。需要指出的是, 层次分析时, 这是基于标度函数的数学模型考虑, 问卷的各评价等级是按1~5分的标度赋值。
对9所高校12栋教学建筑的舒适性问卷指标值求平均值, 获得5个准则层变量下的子准则层指标平均值如表5所示。
(2) 构建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及计算子准则层指标排序
通过数量性指标按标度函数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 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籍此求得的子准则层对准则层的单排序和总排序结果 (见表6~表10) 。
a.子准则层对准则层的单排序
b.子准则层对准则层的总排序根据公式计算, 求得总排序W即可判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见表11。
五、结语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包含指标设计方法、主观判断测量方法以及独特评价思路在内的评价方法。该方法以系统评价思想来解决问题, 将复杂系统的分析过程条理化、层次化和数量化。
上述研究以对建成环境的实态调研数据为基础, 在简化的层次上进行分析、比较、量化、排序, 再逐级进行排序综合, 得到兼顾其他层次因素的每一因素的权向量, 实现对末级层次上因素的总排序。所采用的方法有助于获得代表特定环境类型的较为清晰的评价判断依据。同时, 本文通过采集到的岭南高校普通教学建筑的环境舒适性信息, 考察研究对象的舒适性水平, 建立舒适性评价的因素集和舒适性权重模型。研究结论将为进一步提出空间设计导则提供环境心理学依据, 进而为教学建筑的设计总结出有关舒适性的设计依据和合理建议。
参考文献
[1][美]C.亚历山大著.建筑的永恒之道, 知识产权出版社.
[2] (日) 浅见泰司编著.高晓路等译.居住环境评价方法与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张晨光、吴泽宁.层次分析法 (AHP) 比例标度的分析与改进.郑州工业大学学报, 2000 (6) .
[4]吴硕贤、李劲鹏、霍云、张三明等.居住区生活与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统计分析与评价, 环境科学学报, 15 (3) , 1995:354-362.
[4]郭昊栩.岭南高校教学建筑使用后评价及设计模式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
[5]朱小雷.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3.
建成环境评价 篇2
报告题目: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研究
主讲人:曹新宇
时间:2014.12.29
学术报告“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研究”观后感 对报告会的认识和概述
2014年12月29号曹新宇教授在建大就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他的研究方向为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的关系、电信技术对交通行为的影响、低碳城市。从上研到现在有接触过交通方面的知识,可能由于对这方面接触的较少,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点片面。通过这次报告会的学习,对交通相关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学到了一些比较好的学术研究方法,可能因为知识积累的不够,对有些内容的理解还是不到位。也渐渐的认识到,学习是一个不断沉淀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次讲座主要目的是要让我们用国际化的视角去研究问题,眼光要放长远。
下面先说说对报告内容的理解:
首先曹新宇教授通过相关文献的引用做了对建成环境的概述,所谓建成环境是指为包括大型城市环境在内的人类活动而提供的人造环境。纵观历史,大部分的建成环境采用了乡土建筑的形式。在工业社会,大量建造了许多建筑,但却离最终使用者越来越远。在景观设计中,建成环境被定义成自然环境的反义词,但要承认,比如中央公园是完全人造的,却会有对自然环境质量的视觉、触觉和供给,这就模糊了两者之间的界限。在城市规划中,该术语意味着大量人造人类环境的含义,这些人造环境既有广阔性又有聚集性,其功能就如消耗资源、处理废物、促进企业生产的生物体一样。总的来说,建成环境就是人们所处环境中的土地利用模式、城市设计、交通系统等所处状况。人们对环境的反应过程,整体——细节,感情——评估。环境可视作教学媒介,一旦被认识到了,就会成为提醒人们采取恰当行为的记忆方式。交通行为与人们的选择密切相关,而做选择与发生事件的频率、目的地与出发点之间的距离、所花费的时间等因素有关。因为人的行为是一连串的,所以交通行为也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它还与人们所拥有的汽车和自行车的状况有关。目前,人们注重生活效率的同时,也开始注重生活的品质,由于出行目的的不同,选择出行方式也增多了。“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不同的目的,会有不同的出行方式,最后出现不同的交通现象。
近些年来,由于出行量的增加,汽车使用率的增加,道路容量的不足,交通的供应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交通堵塞越来越严重。如个人旅游(VMT),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这种出行行为也在逐年递增。人们也渐渐意识到交通的堵塞带来的不便,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有的采用车道的分流;有的对人口和商业进行合理的分散。在美国,扩展车道为23条用来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其实这样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有些学者提出停止高速公路的修建,因为高额的税收、高价的成本,要与当地的税收,修路的养护费等相关联,才有可能缓解交通,一味的建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在蔓延式发展的今天,空间发展远远大于人口流速,新城市主义的概念得到了进步一发展,即精明增长。所谓精明增长就是土地的混合利用,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研究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主流的话题。从1990年起,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在中国很少有学者发表相关的论文。通过在google scholar上搜索发现相关的论文仅仅有十篇左右。当听到这里的时候,心里有种悠然的高兴,觉得这个可以成为研究的方向。报告会内容详细解读
曹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的研究进行了讲述,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的发展、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结果、就国际上前沿的学术研究给予的建议,其中最感兴趣的是第三个方面。2.1 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的发展
总结前人对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关系的研究,对二者相互关系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模拟仿真、即计研究和非即计研究。模拟仿真是一种假设的方法,假设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建立一个模型,用模型模拟来代替真实系统进行实验和研究,对不同建成环境下的人的交通行为进行评估。因为模型参数具有动态性和随机性,所以模型可行度有待于科学的分析。比如,道路状况的不同带来的人们的交通行为会不同,道路通畅,公交便利,那么很有可能人们会选择公交,如果公交不便,路途遥远则有可能会选择自驾。这种方法是一种预测性的方法,不能解释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因为影响建成环境的因素有许多,影响交通行为的因素也有很多,并且因素和因素之间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这个方法的应用也是比较广的,可以应用到土地利用和交通模型发展中,也可以用到其他的研究中。我个人觉得模拟仿真作为研究问题的方法显得直观、明显,如果能够对原信息有一个比较好的处理过程,模型的可信度就会大大提高;即计研究就是单元分析法,包括个人(最常见),团体,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效应,就是在个人层面上来研究一个区域,从个人数据得出领域特征,这是一种比较有用而普遍的方法。如以一个街区为研究对象来研究建成环境和街区中人的交通行为,通过对一定区域的建成环境中人的交通行为的研究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可以解释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之间有关联性,但是解释不了为何有关系,无明显因果关系;非即计研究主要是通过对个人行为的研究来研究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GPS定位个人的交通行为,GIS分析相关地区的建成环境。这种方法与前一种相比区域性不强。
理论发展方面主要是因果推断,因果推断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预测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通过对需求预测目标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出其变化的规律,并根据这种变化规律来确定预测值。因果推断法有单回归预测法,多元回归预测法;也可以是联合分析法、时序法、因果机制,联合分析法就是将所有相关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综合研究;时序法就是以时间为变量对同一建成环境下不同的交通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因果机制就是研究相关因素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理论基础主要是交通经济和交通行为,交通经济是指行为人在进行交通选择后所承担的经济费用。交通行为与人们的选择密切相关,而做选择与发生事件的频率、目的地与出发点之间的距离、所花费的时间等因素有关。在交通行为理论中,建成环境会影响活动的地点。2.2 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成果
下面是对相关研究提出的疑问和对前人成果的总结:城市空间在不断的蔓延,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出行的多选择性有没有降低小汽车使用呢?有些学者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下面是一些具体的研究内容:
1)“在90年代初,与城市扩张相比,出现了代替开发减少汽车使用模式、鼓励使用代替模式,建成环境的那些因素会影响交通行为?”通过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优化建成环境的规划实践,用6 个元素描述了其影响的程度,分别为:密度、多样性、设计、目标可访问性、运输距离和距离城市中心。密度可以理解为人口聚居密度,不同数量的人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也不同,人数越多越会刺激消费,当地的建成环境也会进一步提升,从而影响都旅游行为;多样性,即旅游方式的多样性,选择交通工具的不同也会有不一样的旅游行为;设计可以理解为路线的设计,是短途还是长途路线,每一个不同的路线设计都有可能影响到旅游行为;目标可访问性,即旅游的目的地的确定,不一样的终点将会有不一样的旅游环境;运输距离,在不同的旅游方式中,选择长途可能需要不同的换乘节点,每一次运输都会产生一定的距离,那么也会产生一定的建成环境对旅游行为的影响;距离城市中心,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住在中心城市的人在交通方面的压力往往比交通的还要大,很多城市容易出现,进城难,出城更难的现象,所以这一点也影响着旅游行为。通过以上这些不同的元素,构成了影响旅游行为的建成环境。
2)“哪个更重要,人口还是建成环境?”有些学者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不同的学者就这一个问题得出的答案不同。我们都知道,居民的自主选择是建立在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基础之上的,与自身的喜好有一定的联系。有的学者就建成环境对人的交通行为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对比,发现与居住环境中的频率有关,即主要人口统计。在频率方面来说,不同的人口数量会带来不同的交通压力,形成不同的居住环境,因此认为人口比较重要;在行程长度方面来说,建成环境比较重要,不同的旅行长度对环境的要求不同吗,人口不应该算是重要的因素;在模式的选择方面来说:二者都很重要,但是建成环境更比较重要一点,因为在不同人们对不同的建成环境的喜好度不同,建成环境会刺激人的大脑,通过人本身的认知,结构方程,而反推到出一些列的模式选择方式,更为精准,虽然没有过多的强调因果关系,但是也有一定的联系。
3)“是观察式的影响效应大还是自己选择(RSS)的影响大?众所周知,出行选择、住宅的选择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首先,RSS影响着交通行为,只有控制了RSS,才能使建成环境与交通行为有一个良性的关系。例如某些公司早上9点上班,但是人们为了出行方面在7点多便开始出行,那么8点多上班的人们也会出现在这个时刻,那么就会出现早高峰的现象,因此要特别强调RSS的重要性。人们的主观认识总是位于客观之前,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出了RSS的重要性。但是建成环境的影响仍是大与RSS,所以需要相互之间的进一步探讨,不能忽略其任何一方而单方面考虑。
4)“主观的建成环境、人的感知、交通行为三者之间的机制是什么呢?有些学者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行为感知等同于人的主观行动,也就是说人的意识决定人的活动。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环境具有不同的感觉,这一点将不利于规划的实行,因为规划是为大众服务的,满足的是大众的需求。感知=客观的认知+观察,相同环境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现实很难指导规划实践,这个机制应该是通过“stimulus-organism-response”的方式一步步的进行反馈的,耶就是人们先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根据外界的环境刺激在进行组织,最后在对其作出具体的反应。也有的学者对人的主观和客观之间做了比较,得出客观环境的影响还是比较大些。也有些学者对人的心理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的心理达到一定的饱和度要求,得到一个良性的循环模式来平衡措施、感知和交通行为之间的种种机制。
2.3 就国际上前沿学术研究给予的建议
一项研究的贡献不能只局限于某个国家而应该是某个领域。在学术研究的方法上,学术研究时可以尝试将某个其他学科的方法应用在另一个学科上,寻求新的方法,要有创新性的意识;在学术研究的范围上,某个学科领域在发达国家是成熟的并不意味着在发展中国也发展成熟的,应该用国际化的眼光来研究问题,国际和国内对比进行研究。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生活习惯的不同,公交利用率的不同对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关系的研究可以对中国和西方国家进行对比分析具有比较大的实践意义;在学术研究的成果的应用上,时间在飞逝,社会在进步,前人的研究成果不可能直接拿来用。要学会纵向研究,尤其是学科之间有交叉的部分,这个交叉部分往往会有新的突破点,其次是要学会应用时间序列法,对不同时间段不同的人对某些问题的研究进行总结,查出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时,有的应用变量控制法,有的对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在研究的过程中最好有一个好的理论框架,更具有说服力。当前国际上土地利用和交通政策的整体影响研究不是很多,停车位问题、弱势人群的问题都是值得当前关注的重点。
总结
步入研究生学习后,陆续听了几次报告,相比第一次听报告的感受,这一次受益匪浅。记得在刚开始接触交通方面的知识时,心里有些胆怯,总担心自己对某些内容会掌握不好。但是随着对这方面接触的增多,渐渐发现以前的胆怯是多余的,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应该自信。通过听学术报告,在态度方面的转变是最大的,变得更加积极向上,每当看到那些学术方面的大师在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对某些知识的理解时,他们都表现出的豁达、积极、乐观的态度无不影响着我。让我对自己也充满了期待,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向他们那样对不同的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术报告也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眼界更加宽阔;通过听报告会,学习的方法方面,尤其对是学术研究的方法思路有了新的认识,比如,纵向研究法,时间序列法,综合分析法,控制变量法等,对这些方法理解的更加深了一点,以后的学习中也会考虑这些方法的应用,思维变得更加开阔,尤其是自己在提出问题之后,曹教授解答之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突然意识到自己思考问题还是太片面了,思维不够活跃。通过这次报告会的听讲,以及曹教授对问题的解答更透彻的认识到事情是在曲折中发展的。
“山寨”如何建成“罗马” 篇3
中国文化中的创新本性以及中国市场所创造的巨大机遇,为“山寨”企业提供了成长的土壤。的确有许多“山寨”产品因仿制或者盗版侵犯了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但我认为“山寨”不应仅是低成本仿冒产品的代名词。它们中的一些佼佼者,如比亚迪、天宇朗通等,嗅觉灵敏,勇于创新,并且敢于冒险。当到了一定的阶段,它们便会迅速地往价值链上游转移,并培养核心竞争力,实现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飞跃,以至于脱颖而出。这也反映出了中国企业摆脱传统智慧、通过创新培养竞争优势的新趋势。
大多“山寨”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规模地出现,却“朝生暮死”,生命周期短暂。但是,其中的一些却非常成功地存活下来,甚至成为了行业中的领先者,成功建成了“罗马”。这些成功转型的“山寨”企业常常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尤其是在以下三方面。
深刻理解本地市场
成功进入市场并迅速建立稳固市场地位成功的“山寨”企业,都曾经对当地的市场需求做过深入的了解和调研,弄清楚了竞争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然后迅速寻找和把握被竞争对手忽略掉的,或是竞争对手无力应付的机遇。它们通常会培养反应迅速、具备韧性的业务模式。这些模式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征:①迅速、频繁地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顺应最新的市场趋势和消费倾向;②使企业更加本土化、低成本并保持韧性;③创新销售渠道和销售战略,最大化地接近目标消费者;④最重要的,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实验-学习-应用”的高效循环模式。
此外, 它们还擅长大幅度地提高产量、扩大业务,发展企业的战略性核心竞争力,并在随后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成功的“山寨”企业一个惯常的做法是一开始着眼于低端的大众市场。这个时候它们往往会通过大规模的销售来获得市场, 然后通过培养在当地的区域优势,比如成本控制、定价以及提高供应链的连贯性,或与行业合作伙伴理顺关系、加强合作等方式,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升级核心能力, 往价值链上游转移
通过靠模仿起家之后,成功的“山寨”企业可以非常迅速地获得专业技术,尤其是在研发和新产品设计方面。接下来,它们会开始注重开发有附加值的产品或服务,让自己的产品变得与众不同,稳固并且扩大消费者群体。通过往价值链的上游转移并升级品牌形象的战略举措,这些企业开始逐渐摆脱原来的“山寨”模式。有一些企业甚至发展成为了行业的引领者,引领新一波的产品和技术发展,比如天宇朗通和比亚迪。
投资未来
建成环境中的安全设计研究评析 篇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节奏开始加快,社会空间分异现象开始出现,传统的以单位为主体的邻里社区开始解体,取而代之的是冷漠的高档社区和混乱的低收入社区,进一步恶化了社会的治安环境。纵观中外城市的历史,城市犯罪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一大顽疾。根据联合国提供的数字,全世界城市暴力行为在过去20年中每年增长3%~5%[1]。在我国,从1996年到2006年十年间,全国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从1 600 716件上升为4 653 265件,增长了近3倍;在上海,从2000年到2007年间,刑事案件数由104 946件上升到了137 391件,增幅也高达30%[2]。犯罪行为的发生,有其复杂而深刻的根源,包括社会、经济、文化、个人状况以及空间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其中,建成环境因素虽不像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那么深刻,但一旦犯罪者决定实施犯罪行为,环境因素便成为他选择和判断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实施犯罪行为的重要决定要素。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视角出发,结合我国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和程序,探讨国内目前有关建成环境与犯罪之间的关系研究的发展状况。
1 CPTED理论的发展历程
以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是一种阻止犯罪行为的多学科研究方法。CPTED策略依赖于这种方法在罪犯犯罪之前影响罪犯决定的能力。到2004年止,大多数CPTED应用都是在建成环境中。
1.1 启蒙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早在60年代,Elizabeth Wood在芝加哥市房屋局工作时针对安全问题提出了指导方针,认为应该将重点放在可以支持自然监视的设计特点上。她的指导方针从来没有被贯彻实现过,但是却激起了一些人最初的思考。
Jane Jacobs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1961年)认为城市多样性和活力被城市规划者和他们的城市更新策略破坏了。她挑战了那个时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社区应该各自独立;空荡的街道比拥挤的街道更安全;与步行相比小汽车代表着进步[3]。Schlomo Angel是CPTED理论的先驱,他跟着著名的规划者Christopher研究。Angel的博士论文《通过城市规划减少犯罪(Discouraging Crime Through City Planning)》(1968年)是对加州奥克兰一个街道犯罪的研究[4]。
在70年代,以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这个词最初是由弗罗里达州立大学犯罪学家C.Ray Jeffrey提出的。1977年,Jeffrey在《以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第2版中扩展了理论研究方法,包含了一个更复杂的行为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变化的物理环境,罪犯的个人行为以及一般公众的个体行为能互相产生影响。这是Jeffrey形成他的行为模型的基础,这个模型以预测修正外部环境和个体罪犯的内环境的效果为目标[5]。
1.2 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由James Q.Wilson和George L.Kelling在1982年发表的“破窗理论”(broken windows)中探究了社区中明显的破坏和疏忽对行为产生的影响。财产保护因此被加入到CPTED策略中与监视、通道控制和领域感并列。加拿大学者Patricia和Paul Brantingham在1981年出版了《环境犯罪学》。作者认为当所有的必要元素都存在时犯罪就发生了。这些元素包括:法律,罪犯,犯罪对象和地点。他们将此称为“犯罪四因素”,和环境犯罪学一起研究四个因素中的最后一个。英国的犯罪学家Ronald Clark和Patricia Mayhew发展了“环境犯罪预防”方法:通过改善环境设计和管理来减少罪犯的犯罪机会。
在90年代,《犯罪学:一个多学科间的研究方法》(Criminology: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1990年)是Jeffrey对CPTED理论的最后贡献。犯罪学家Tim Crown的《犯罪防预性环境设计》为CPTED理论90年代后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1997年,Greg Saville和Gerry Cleveland(第二代CPTED理论)忠告CPTED参与人员考虑CPTED的最初社会生态学起源,包括超越建成环境的社会和心理课题。
1.3 成熟阶段(20世纪末,21世纪初)
到2004年为止,由于法律的实施试图包含CPTED方法的原理使得它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可。CPTED术语中“环境”(environment)一般被用来指外部环境。Jeffrey的理念认为CPTED也包含罪犯的内环境,这个理念似乎已经被遗失了,甚至在第二代CPTED理论的旗帜下那些试图扩展CPTED理论到社会生态学和心理学领域中的研究中也没有发现关于罪犯内环境的研究。
2 CPTED理论对建成环境设计的影响
与70年代普遍应用的可防卫空间指导方针相同,到2004年大多数CPTED的应用只是单单基于这样一个理论:适当的设计和建成环境的有效利用能够减少犯罪、减少对犯罪的恐惧以及改善生活的品质。建成环境中CPTED的应用是通过巧妙的控制那些犯罪易发生的建成环境来阻止罪犯犯罪。三个最普遍的建成环境策略是自然监视、自然通道控制和自然领域感增强。1)自然监视。自然监视设法强化了人能被看到的感觉,使罪犯感到更多被逮捕的威胁。自然监视通过对物理环境、人的活动以及人的设计布置来最大化可见度,鼓励私人和公共空间的合法使用者之间积极的社会交往。2)自然通道。自然通道控制通过设定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明确的划分来限制犯罪机会,主要是通过选择性的设置出入口、围墙、照明和景观来限制出入或者控制人流。3)自然领域感。领域感通过增强的空间清晰度和改善的财产利害关系来促进社会控制。一个明确设计为私人空间的环境包含两个要素:a.它会产生一种拥有感。所有者具有既得利益,从而比较可能向入侵者挑战或者将他们报告给警察。b.空间拥有感使环境中的“陌生人”和“入侵者”显得突出和容易辨认。4)环境维护。环境维护是一种财产所有权的表达方式。环境破坏表明使用者缺少管理以及使用者对于杂乱的极大容忍力。“破窗理论”是用来理解在阻止犯罪中环境维护重要性的有用工具。破窗理论的倡导者提出一个对环境维护零容忍的策略:一扇坏窗子的存在会诱使坏人打烂周围更多的窗户。这扇窗户越快被修好,将来发生这样行为的可能性越小。5)活动支持。活动支持提高了建成环境的使用性,以增加犯罪活动被观察的风险为目的。空间使用者的自然监视是随意的,并且不存在人们密切注意犯罪活动的特别计划。
3 结语
当前,在我国犯罪预防设计的相关研究属于起步阶段,在许多方面还有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环境因素中的犯罪预防设计的相关深入研究、建成环境中犯罪预防相关方面理论的实际应用等等。本文只是通过对国外建成环境中的犯罪预防设计研究作了一个初步的评析,希望该环节工作能够给相关方面的推进送去一份绵薄力量。
摘要:基于对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三大数据库中对环境与犯罪预防设计研究的相关文献的归纳,首先对建成环境与犯罪之间的基础理论——CPTED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其次依照CPTED对建成环境的影响分三个不同策略角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CPTED,建成环境,犯罪预防
参考文献
[1]彭致禧.住宅小区建设指南[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643.
[2]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数据.http://www.stats.gov.cn/tjsj/.
[3]Jacobs,Jane.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M].New York:Random House.ISBN 0-679-60047-7,1961.
[4]Angel,Schlomo.Discouraging Crime Through City Planning.Berke-ley,CA:Center for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1968:75.
建成环境评价 篇5
中共湖北省委书记 李鸿忠
2013年第1期 ——领导专稿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研究部署推进“五个湖北”建设和明年经济工作。下面,我代表省委常委会讲五点意见。
一、全面推进“五个湖北”建设
这次全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讨论审议省委、省政府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这是省委、省政府结合湖北实际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省第十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的重要举措。与会同志要认真讨论审议,修改完善通过后在全省推进实施。
1、“五个湖北”建设的总定位,就是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湖北版”,目标就是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竞争力强的湖北。“五个湖北”内容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目标一致、要求一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北实践。
2、“五个湖北”建设的总任务,就是按照十八大的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质就是把湖北建成人民富裕幸福、社会和谐文明的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八大对全国提出的总体要求。湖北有条件、有能力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全国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作出贡献。按照我省“十二五”规划和当前的发展态势,2013年到2020年间,经济发展可以按照年均增长10%的速度来预期和部署。如果按不变价计算,到2017年GDP总量可以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3万亿,到2020年将达到4.3万亿。如果按每年物价上涨3%的可变价计算,到2015年就可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将达到5.9万亿。因此,我们有条件、有可能提前2至3年完成翻一番的任务。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奋进,力争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五个湖北”建设的核心,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湖北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思想行动指南。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五个湖北”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加快建设“富强湖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推进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创新湖北”;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加快建设“法治湖北”;加强文化强省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提升精神驱动力、文化影响力、生态承载力,加快建设“文明湖北”;把民生幸福作为科学发展之本、和谐发展之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建设“幸福湖北”。
二、竞进提质,推动湖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按照“竞进提质”的总要求,谋划明年的经济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省委、省政府确定我省明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是“竞进提质”。根据这一总要求,明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工作目标按12%安排;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工作目标按15%安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工作目标按25%安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
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下降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以国家下达的任务为目标,坚决完成任务。这个计划的安排,体现了“竞进提质”的基调,体现了积极进取的要求。
2、“竞进提质”突出“竞进”,落脚在“进”。中央确定的明年经济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我们之所以提出“竞进提质”,出于以下两点考虑:
一是符合中央精神。第一,“稳”是国家宏观态势,“进”则各有千秋。“千秋”如何,取决于各地根据所处地域的不同而确定的“进”的进度。中央实行差别化的经济政策,对东、中、西部发展的要求、期望和支持力度有所不同,湖北属于应该“进”得更快一些的地区。第二,“稳”是国家宏观全局,在这个全局总量中,湖北的份额应占得更大一些。因为湖北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要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不应只承担平均任务,而是要承担更重的任务。这是中央在全国布局中对湖北的期望和要求。二是符合湖北的省情实际。第一,湖北正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发展不够是湖北最大的实际。我们在前期打下的基础上,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速度应为全国均速以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10年中,湖北大约要以全国平均水平150%的速度,才能体现湖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要求。第二,湖北目前正面临“五局”之势,改革开放的“棋局”轮到湖北,国内外经济格局的转变凸显湖北,中央的布局器重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战略体系“谋局”湖北,中气十足的“势局”效应激活湖北,东风正劲、箭已满弓,有条件“竞进”。“竞进”之势已经形成,确定“竞进”基调,是应时顺势之举。
3、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艰巨任务,应对新形势下经济工作攻坚克难的挑战,必须“竞进”。
其一,转变发展方式之“变”不是顺其自然的“自变”,不是舒舒服服的“顺变”,而必须是以进求变、以进得变、竞进促变。“质”具有积累性、层次性、渐进性的特点,事物的“量”和“质”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必须是一个“竞进”的状态,没有“竞进”的努力,没有“量”的增长,提升质量就是一句空话。一般的努力、平均的要求,是达不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要求的。经济发展如同种庄稼,不去耕耘,难有收获;不经春华,难有秋实。我们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做懒汉。我们今天讲的“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我们今天讲的“进”,不是大起大落,而是着眼长远,永续发展。
其二,翻越发展新门槛、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必须“竞进”,否则就会止步“门槛”之外,就会跌入“陷阱”之内。这一轮经济下行的压力,既有经济运行短期效应,更有经济发展方式大调整大转变的长期因素,不是简单应对就能挨过去的。经济下行的背后,是深层次的、战略性的任务,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之路,就是“荆丛中的前行”,不“竞进”,就寸步难行。
4、“竞进”是对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的积极落实。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我们要科学分析,从最坏处打算,向最好处努力,以“竞进”落脚。
其一,激流行船,不进则退。我们已形成激流行船之势,“竞进”之舟才能稳,“稳舟”必漂,“稳舟”必退。湖北的老现象是“热得慢、冷得快”,如果求稳,必定形成“退势”。简单求稳,为稳而稳,就会在消极等待中破坏“稳”的局面,在无所作为中失去“进”的机遇。大冶市今年冲刺“全国百强”成功,就充分体现了激流勇进、竞进开拓的精神。
其二,物竞天择,稳将不保。实现跨越式发展,更需要“竞进”。明年,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增长、防通胀、倒逼经济质量提升。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中,我们要以“更积极”的努力获得更大的份额、得到更大的支持;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中,我们要以优良的项目、积极的努力,得到更大的“蛋糕”、获得更多的支持。我们这种“竞进”之策,就是对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的优化性的贯彻落实,是对“稳中求进”政策的积极执
行,其效果就是在中央的总盘子内、总框架之下获取更大份额,作出更大贡献。
三、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要点和重点
1、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两个纲要性要点。明年全省经济工作要在保证GDP增长,进一步做大“蛋糕”的同时,把握两个纲要性要点,即绿色GDP和民生GDP。
一是绿色GDP。绿色GDP是“核心GDP”,是科学发展的“增加值”,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GDP;第二,是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的GDP;第三,是创新驱动增长的GDP;第四,是可持续增长的GDP。
二是民生GDP。民生GDP是“根本GDP”,是体现经济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GDP,是体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增加值”,内涵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追求就业率高的GDP;第二,是追求人民收入同步增长的GDP;第三,是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福利的GDP;第四,是完善社会保障的GDP。
2、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五个重点。
一是更加突出农业“重中之重”的地位。湖北是农业大省,做好“三农”工作,是底线,是责任,是优势,是发展空间,也是重大课题。要用总书记强调的“底线思维”来高度重视农业,把农业作为“根产业”,作为保底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要结合湖北省情,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保粮食、强基础、兴加工、增收入、新农村”的思路,加大落实推进力度。第一,保粮食。今年我省粮食实现“九连增”,但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就对粮食生产有丝毫忽视和放松。“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要千方百计增强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第二,强基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也是扩大内需、拉动增长、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更是明年国家加大公共投资力度的重点。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农田水利建设、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汉江中下游综合治理、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等方面加大投入,进一步推进农业基础设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第三,兴加工。农产品加工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是我省战略性产业。今年我省经济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农产品加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要进一步发挥我省农产品加工的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市场优势,进一步壮大农产品加工规模,让更多的人“吃湖北粮、喝长江水、品荆楚味”,在21世纪再现“湖广熟、天下足”的新局面。第四,增收入。促进农民增收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目标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和落脚点。要采取综合措施,开辟多种渠道,营造有利条件,努力促进农民增收。第五,“新”农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措施,“新”农村的面貌,“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新”农民合作组织机构,“新”农村社会管理,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是进一步做大做实做强投资。中央强调,消费是基础,投资是关键。但是在湖北,投资既是关键,也是基础。与全国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底盘”还很小,投资需求的空间还很大。没有这个“基础”和“关键”,就没有支撑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底盘”。要把投资需求既作为“关键”又作为“基础”,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实,要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打牢“硬支撑”,这是湖北发展阶段的历史性任务,是现阶段乃至相当长一个时期必须高度重视而不可须臾放松的紧要任务。不仅在明年,而且在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这一项工作都要始终抓紧抓牢抓实。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城镇化是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全省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巨大增长点,是“四化”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要按照“党政主导、群众主体、规划先行、产业支撑、体制创新”的思路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去推进,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党委、政府是责任主体,要深入研究城镇化问题,将科学的顶层设计与积极的推进举措结合起来,搞好规划,制定政策,以市场化改革激活“城镇化红利”。农民是“化”的主体,“化”得如何,关键在产业。要坚持产城融合、以业兴城、以业“化”农,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农民“化”成新市民。要借鉴经验、遵循规律、踏踏实实、步步为营、循序渐进。
四是大力推进应用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没有现代制造业,经济就强不起来。我们要以制造业之“强”,奠定工业强省的基础,构建工业强省的主干。坚持“以用立业”,抓科学技术的应用转化;发挥湖北科技资源富集的优势,抓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发挥湖北制造业优势,提升制造业水平,加大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推进力度,做大做强湖北经济的“硬脊梁”。
五是加快培育壮大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强省必先强企。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家是市场海洋中的“蛟龙”。企业能扩展一个经济体、经济单位所能掌握和支配的资源,分散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将要素变成产品,将资源变成财富;企业能凝聚无数生命个体,形成累积倍增的经济能量;企业能超越个人生命,形成长盛不衰的法人实体。实现这一切的,是企业的掌门人,即企业家。企业数量规模不够,特别是竞争力强的大企业还很不够,企业家资源稀缺,是湖北经济发展最致命的“短板”。补齐这块“短板”,是增强湖北经济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我们要将此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既抓项目,又花大力气催生企业、服务企业;既抓产业,更重视企业家的培育。
四、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
改革开放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持续活力和不竭的“红利”所在。
1、继续推进思想解放。切实更新理念、转变观念,突破头脑中存在的束缚改革开放创新的藩篱,收获改革创新的“思想红利”。新思路、新思维、新突破、新天地、新领域,都来源于突破头脑中的藩篱。解放思想,更新“软件”,我们将达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2、继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按照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根本原理,按照适应中国国情和湖北省情的思路,按照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标准,按照提高效率的要求,大胆改革和转变那些不适应形势、不利于发展、影响发展甚至阻碍发展的机制、体制、机构、制度,收获体制机制创新的“制度红利”。
以上两笔“红利”,不需要硬投入,而获利极大;以上两笔“红利”也需要大投入,即投入改革创新的勇气、魄力、智慧、胆量,投入革故鼎新的精神。我们要以精神大投入获取发展大收益。
3、继续推进科技体制创新。要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收获自主创新的“科技红利”。我省科技资源富集,但“科技红利”拿得不够,瓶颈制约在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够,导致科技优势局限于资源要素层面。企业和企业家需要科技,科技需要产业化,这两端之间的“金桥”就是体制机制创新。我省同全国一样,正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任务。这一“陷阱”,实际上是达到中等收入发展水平后,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的“门槛”。跨越“陷阱”、翻越“门槛”的通途,就是科技创新这座“金桥”,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舍此,别无他途。
4、继续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在扩大内需成为战略基点的情况下,要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开放先导战略,收获“开放红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收获的最根本“红利”就是“开放红利”,其它都属于次生“红利”。近两年,中央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这与扩大开放并不矛盾。扩大内需是构成需求动力的结构比重调整,主要是增量的概念。开放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没有减弱,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开放不仅产生外需,更重要的,开放是改革创新的前提,是加快推进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今天,外需与内需已融为一体,没有单纯的内需,也没有单纯的外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互动提升。第一动力是开放,不开放、不国际化,我们的内需也会在发展层次、竞争力水平上难以为继。因此,我们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先导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五、努力增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统一全省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乘十八大的浩荡东风,将精神力量转化成物质力量,转化成工作能量。在这里特别强调,要按照中央要求,围绕顺民意、抓落实、出成效,切实转变作风,进一步增强全省干部队伍推动工作的“正能量”。
1、提高能力增能量。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提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抓经济工作的能力,增强推动经济工作的“正能量”。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科学化水平。科学化就是按规律办事,熟悉工作所涉及领域的基础知识,善于对症下药,工作符合规律、科学理性、方法对头,这样就会形成工作的“正能量”。否则,只会马马虎虎、模模糊糊,到处奔忙、收效甚微。不熟知规律、缺少章法,工作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就会削弱“正能量”,甚至产生负作用。比如,不遵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即使搞成了项目,不但不是正效应,还会造成环境、生态和人民利益的损失,这就不是“正能量”。再比如,我们目前比较熟悉的经济工作的方法,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距离。我们现在的工作大多数抓的是供给,比如抓产业、抓项目、抓投资,都主要是抓供给,对于抓需求特别是扩大内需中的消费需求,我们还比较生疏。要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只有华山一条路,学习、学习、再学习。
2、转变作风增能量。狠抓作风转变,向作风转变要“正能量”。现在,由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文牍主义等问题作怪,我们在精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付出,很多被浪费掉,无端地消耗掉。文山会海、奢侈浪费、迎来送往、过度评检,导致推动经济发展的“正能量”大打折扣。一方面,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感至极,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另一方面,我们自己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有些地方形成了不良作风盛行的小气候,木匠戴枷,自作自受,还做枷让他人难受。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切中时弊,抓住要害,对症下药,颁行八项规定。省委也出台了实施意见和细则。我们要乘东风,狠下决心,下狠力、出重手,切实解决作风问题。一方面提升党员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信任等级,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地位;另一方面也把各级干部从“枷锁”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财力、物力用于工作,敢于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真抓实干,产生更多的“正能量”。在这里,我代表各位省委常委郑重承诺,带头执行中央转变作风的“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细则,请全省干部群众监督。
3、强化“气场”增能量。继续营造全省团结务实、激情奋进的“湖北气场”,进一步提升中气十足的“场效应”,焕发出更大的干事创业、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正能量”。气可鼓,不可泄。干部群众的激情信心是“正能量”,一个地区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是“正能量”,一个地方心齐气顺的氛围是“正能量”,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是“正能量”。我们要珍惜呵护、加以放大,贡献“正能量”,聚合“正能量”,强化“正能量”,以“湖北气场”成就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湖北现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北实践”。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东风,振奋精神、乘势而上,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开拓创新、克难奋进,为全面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大厦是怎样建成的 篇6
建筑师必定是伟大的雕塑家和画家。如果他不是雕塑家和画家,他只能算个建造者。
——贝聿铭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城市、自家的房子外观越来越美、空间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合理、环境越采越优雅、住得越来越舒服。可是,我们只能有这样笼统的想法和要求,具体怎么实现呢?还得依赖建筑设计师。建筑设计师主要负责建筑物造型、内部功能分区、建筑材料、色彩、结构、协调水暖电、建筑周边的空间安排、景观设置,能把我们的想法和要求具体化。
就像一件衣服,设计得再完美,最终效果怎么样,还得看做工如何。建筑的做工水平即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水平。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是建筑行业的关键岗位,也是基础岗位,主要包括施工员、质检员、造价员、材料员、安全员等,他们并称为建筑行业“五大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管理,具体协调人、财、物;把握工程进度,监督工程质量。他们需要做好良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要求熟悉施工技术工艺、施工方法方案等,同时,能根据施工对象的特点和规模、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图纸合同及机械材料供应情况、建筑施工露天作业、高空作业、地下作业等。确保技术经济效果。多、快、好、省地完成建设施工。
不管是建筑设计还是施工管理,要胜任岗位,专业知识的储备必不可少。建筑类专业主要包括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建筑学、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市政工程、勘察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测绘工程、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这两个专业培养目标的出发点就是建筑设计师。而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等专业则主要培养从事建筑物(如房屋建筑结构、交通土建工程、地下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矿山建筑等方面)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管理工作,是具体做事的,对实际经验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而像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专业则是对建筑物内部管网如进水出水、供热供暖、空调管道等进行设计、施工、管理,要求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掌握物理化学、流体力学与水力学、水处理微生物等内容。
真本事“钱景”阔
“只要有真本事,不怕吃苦,到哪儿都不愁赚钱”。
——合肥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的吕先生如此说
我国社会城镇化浪潮的风起云涌和方兴未艾,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地产富豪,而普通百姓的印象中,建筑人通过工程承包、一夜暴发的例子也不在少数。那么,建筑类专业的毕业生上岗后是不是都拿着项目,领着高薪呢?
实际情况和我们的想象可能有些出入。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对08年应届毕业生的最新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建筑类本科毕业生的起薪范围为1000-3000元。其中,起薪1000 1500元的占29%,1500-2000元的为43%,2000元-2500元的为23%,2500元-3000元的比例为5%。可以看出,建筑类毕业生薪酬待遇分布并不均衡,其中将近一大半毕业生的起薪在2000元以下,而起薪能拿到2500—3000元的毕业生并不多。但是。随着经验和能力的积累,优厚的薪酬待遇和个人发展机遇唾手可得。
再来看一组数据,上海地区2007—2008年度建筑师收入行情直接与个人的毕业年限、职称和经验挂钩。表现为:毕业5~8年,做项目建筑师,年收入可以到12-18万;毕业10年之上,一级建筑师。做主任建筑师或项目建筑师,年收入可以到15-25万;建筑事务所总建筑师或合伙人,年收入可以到30万之上;而毕业15年以上,一级注册建筑师资质,具有高级职称或海外经历,职位达到大公司的技术副总、项目公司的正副总或者集团总工程师的人员,税后年收入可达到60~100万。
对于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来说,技术功底和经验是他们安身立足之本。很多毕业生虽然在校经历、毕业时间相仿,但几年之后,有的人已经是用人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人已经另立门户、大展拳脚,有的人辗转流连于各用人单位之间,薪酬及待遇提升并不明显。可见,建筑类毕业生的就业大环境固然良好,但是起决定因素的还是毕业生本人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
项目到哪人到哪
“我们建筑人长期在生产第一线,最能体会的就是累!住的集体房。睡的硬板床,无老婆温存。无儿女随身。离乡背井,长年累月。不知道星期是什么,不知道假期是什么。工作时闻不固定,加班没有加班费。幢幢高楼拨地而起,谁又懂建筑人的辛酸!
——摘自一位建筑人的博客
这样的描述虽然不代表所有建筑人的工作生活状态。但也多少折射出建筑行业的工作环境,透露出建筑人的一丝无奈。
建筑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包括设计、理论研究,以及房屋建筑结构、交通土建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水利水电等方面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管理。建筑行业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人随项目走,尤其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到工程项目的现场工作,项目到哪人到哪。即使从事设计行业,由于项目和工期的时效原因,昼夜加班、黑白颠倒的工作场景也不罕见。其实,人随项目走也不乏乐趣,比如体验各地风情。争取出差补贴。
现在一些大学毕业生就业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准备。当他们从校园环境一下转入迥然不同的工作环境时,生理和心理上一时都无法适应,觉得受不了那种“苦”。而用人单位尤其是一些小型建筑企业的不良行为和传统观念,如认为学建筑出来就是“做小工”等,也使得部分毕业生对工作的期望落空,加大了他们就业流动的几率。其实,撇开用人单位的不良行为,对于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想要登临事业的金字塔,在工作经验的积累阶段,这样的“苦”和“累”是必须的。
拾级而上基础为先
“我本科毕业,学校名气不大,又没工作经验,真是高攀不起这样的单位啊!”
——某高校建筑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小高如此感慨
小高郁闷的原因都是因为看了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2009年的招聘公告。公告中明确表示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和个人发展机遇,条件优秀的还可以解决北京市户口和住房,其中工程主持人要求较强的方案创作能力或大型项目施工图设计经验、良好的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5年以上工作经验、有地铁和国铁建筑方面设计经验者等等,其他岗位也都要求有较高水平和丰富经验。小高不由地说:“待遇是好,就是没有我的份”。
和小高一样,应届毕业生小刘也遭遇到这样的尴尬,最后选择了考研。“我们学建筑学的,虽然找个工作不成问题,但是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对这个专业有相当高的理论要求,长远来看,想进入有影响的甲级建筑设计院,做到项目建筑师或主任建筑师级别,本科学历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个人发展,长痛不如短痛,再搏一把,考个研究生吧”。小刘这样解释他的考研动机。与小刘有类似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这导致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园林等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考研率一直居高不下。
目前,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和重点工程项目的大量投入,各地轰轰烈烈的大建设活动,都使得对建筑类毕业生的刚性需求成为客观存在。与此同时,我国建筑行业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对外承揽承建业务量增大。国内国际市场都较为广阔,因此建筑业迅猛发展的势头还将持续。应该说,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仍然比较乐观。
在形势大好的背后,有一种现象也值得注意,那就是建筑行业高端人才供需不平衡,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增幅放缓。目前,我国建筑业专业技术干部所占比例很小,尤其中高级技术人才十分缺乏,亟需补充。与此同时,全国各大院校的建筑类专业毕业生的人数却在逐年增长,源源不断地进入就业市场。建筑高端就业市场的高要求及中低端就业市场的人才供给增加,加之应届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和资历比较欠缺,都使得对建筑类专业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增幅放缓。
建成环境评价 篇7
据教育部统计, 目前全国约16%的小学、46%的初中、77%的高中建成了不同规模的校园网;25%的中小学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 其中, 以100M及其以上带宽接入互联网的中小学达2万所。中小学计算机配备水平不断提高, 截至2011年年底, 校园内每百名学生平均拥有计算机数量, 小学达到5.12台, 初中达到7.78台, 高中达到13.45台;并初步建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 涉及7大类, 36个学科, 共计4129学时的学科知识点教学资源, 2869小时的学习辅导、专题教育和教师培训视频资源, 12507条多媒体教学素材资源, 覆盖1年级至9年级的多种版本教科书的教育教学内容。
另据报道, 由教育部和广东省深圳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 于2012年9月25日至27日在深圳市举行。此次展演通过现场展示、论坛交流、科技成果体验等形式, 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深度融合, 重点研究和解决当前不少学校仅局限于把信息技术作为简单的、一般性辅助教学手段的问题。同时, 还将推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科学应用, 提高中小学教学软件开发和服务水平, 促进中小学教学信息化产业和科研事业繁荣发展。本次活动为众多知名高新科技企业搭建了与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沟通的平台。全国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以及国内外近百家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参展。
建成环境评价 篇8
2013年的政协第1号提案“加强绿色农业发展”重点关注了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资源浪费和破坏、污染日趋显现等问题。同时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促进生态修复和环保力度。基于当前, 国内农业耕地污染、水体污染、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形势依然严峻, 急需相应的治理与修复方法的信息服务。同方知网农业分公司于2013年5月推出了生态环境与修复方法库网站 (http://www.nongye.cnki.net/ff/index.html) 。
该方法库将以往有关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与修复方面分散的信息资源和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统计与分类, 为各级政府部门领导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范提供了专业的决策参考信息平台;同时还反映了农业生态环境与修复方面最新的科研动态和学术成果, 为政府和各级单位提供科研情报服务, 促进了优秀成果的推广应用及相关理论方法的完善。该方法库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成环境评价 篇9
屈大伟在庆典仪式上说, 工业园区的建成为开创装备科技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大的动力, 为开创装备科技公司“十二五”的腾飞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车桥等关键零部件作为中国农机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开创工业园的建成投产, 将进一步对中国一拖的主机产品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为中国农机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据介绍, 经过2年的策划, 1年的建设, 作为一拖工业园内第一个建成投产的公司, 开创装备科技公司占地面积10.4 hm2。其中一期主体厂房面积33 677.38 m2, 辅助厂房面积2 592 m2, 一期规划包括毛坯存放区、机械加工区和磨合试验区等8个功能区域。
目前, 开创装备科技公司已从建厂初期的只有2个品种、年产不到1 000台车桥, 已经发展成拥有车桥主导产品8大系列、100多个品种、拥有车桥相关专利18项、最高月产8 000台车桥的生产能力。
工业园投产后, 开创装备科技公司将成为年产20~200型全系列拖拉机驱动桥8万~10万台, 前轴2万~3万台, 16~22 t机械、全液压压路机驱动桥5 000台, 6~22 t全系列轮式挖掘机、叉装车等特种车辆驱动桥3 000台的中国最大、专业化水平最高的车桥供应商。
开创科技公司总经理马涛介绍, 工业园搬迁后的装备业务规划已经展开, 年底全新的5 000 m2的装配车间将正式投入使用, 装备业务2010年收入将达到8 000万元, 2011年将突破1亿元。
区域控制中心延期建成 篇10
根据Shahis Malik所说, 消防车辆的三分之二已经安装数字消防无线设备, 剩余将在2010年春季安装完毕。
他们将继续与消防救援机构、政府以及Airwave等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继续完成车辆改造计划。反馈的事实表明, 消防队员已经受益于能够使用更清晰的语音通信的新型通信设备。但是, Malik先生也表示, FireControl项目的进度将推迟, 同时将改建为9个区域控制中心, 46个独立的控制室。Malik 在2009年7月15日的议会上说, 控制中心IT系统的技术问题将在2011年至2012年年底解决。
他解释说:“我们已与消防救援机构和地方政府详细讨论了这一点, 并认为这是一个实际可行的计划。官方正在积极筹备2012年的夏季奥运会, 届时该网络将在奥运期间为所有消防救援机构提供强大的支持”。
赵婷 供稿
Fire-fighting and contermeasures of Lanzhou
把家建成公共图书馆 篇11
荷南多·古安拉奥60岁出头,他睿智、精力充沛,并酷爱图书。图书给他带来骄傲和欢乐,同时,不管他喜不喜欢,图书几乎占领了他的房子。
分享阅读的快乐
古安拉奥,绰号纳尼,已把他在马尼拉中部的家建成了一个非正式图书馆,鼓励本地社区和他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这里的做法很简单。只要愿意,读者可以想借走多少就拿多少,甚至可以永不归还。就像古安拉奥说的那样:“唯一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
按照这个策略执行下去,你可能以为故事很快就会结束——最后古安拉奥的书架会空空荡荡。
但事实上,古安拉奥的图书馆,已经运作了12年。他发现他的收藏与日俱增,而不是减少,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图书捐赠出来。
“在我看来,那些图书正在跟我谈天。这就是为什么它们在成倍增长。”他微笑着说,“这些图书告诉我,它们想被阅读……它们想被传阅开来。”
古安拉奥在2000年开始着手打造他的图书馆,那时他的双亲过世不久。他一直在寻找某样东西,以缅怀他的双亲,当时他就想到了他们遗传给他的良好阅读习惯。
“看见在阁楼上的旧课本时,我就有了把它们拿出来跟大家分享的想法。”他说。
所以,他把这些图书——少于100本的收藏品,都放在他家门口,看看是否有人有兴趣借阅。人们的确这样做了,而且,他们归还这些图书之后,还带来其他的图书,于是,古安拉奥的图书馆就这样诞生了。
图书应该流动起来
古安拉奥甚至承认目前他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本书在他这里经手流转,但他家门前的书架和箱子里堆叠了两三千本书。
你还没有走进屋子,那里的图书已经迅速侵占了每个可用空间。你要花很大力气才能走进前屋,车子早早就把车库让了出来,图书甚至沿着楼梯一直堆叠上去。
图书馆不打广告,但每天前来的人源源不断。有些店员会利用午休时间前来浏览,有本地人会借一些厚重的关于圣约翰福音的历史书,也会有三三两两的学童来挑选教科书。
也有像席琳这样维持图书馆运作的人。她住在古安拉奥家附近。她经常会带着两个鼓鼓囊囊的装满图书的袋子,其中一些是她要还的,其他的是她计划捐赠的。
她说她喜欢这个图书馆的理念,因为菲律宾人,特别是那些不富裕的人,接触图书的机会有限。
“在马尼拉,我没有去过除国家图书馆之外的任何公共图书馆。”她说,并解释说国家图书馆也很远——而且不可能在那里借到什么书。
如果她要买书,平均每本书的价格约为300比索(约合7美元),她说,如果是进口图书,尤其是儿童读物价格甚至会翻番。“考虑到这里的收入,我认为孩子的父母有其他优先考虑事项。”席琳补充道。
图书自行车
为了帮助马尼拉最贫穷的社区,古安拉奥不是坐等他们上门,而是和他装配了一个堆满了书的大篮子的“图书自行车”一起走出去。
古安拉奥也开始放眼马尼拉之外的地区。他已经给一个在比科尔省的志愿者几箱书,试图在那里建立起一个类似的图书馆。比科尔省到马尼拉有10个小时的车程,他的最新计划是帮助一个朋友,在菲律宾南部建立一个图书馆。
他想建立一艘“书船”,在苏禄和巴西兰一带的岛屿流动——那里以是反政府叛军的藏身之处而臭名远扬,而不是传播什么文学的地方。
在午后明媚的阳光下,在自己的房子前面,看着浏览他的收藏品的人们,古安拉奥觉得值得花时间维护这个图书馆。他放弃了工作,完全依靠储蓄生活。
“如果你把这些图书放在橱柜或箱子里,你就无法评估它们的价值。”他说。
“图书应该流动起来。它们是有生命的,它们传递信息。”
法国楼房是怎样建成的 篇12
凑巧的是, 笔者住地不远处就有一个建筑工地, 从钻探地基到开挖地下部分, 让笔者有机会一探法国人建楼的过程。这是一个地上4层地下1层的楼房, 面积约10000平方米, 工程量不大。但在地下部分挖开之后, 除在四面建造了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护墙外, 还在各墙壁上密密麻麻地加撑了几十根粗大的钢管, 且每个90度角处又横顶了钢管。楼房未建, 人力、物力、财力的成本投入却可见一斑, 它杜绝了工程可能造成的诸多不安全因素。
工地的一边是邮局、一边是马路, 另两边紧挨医院和居民楼, 由于施工方准备工作做得到位, 各面与工地仅一栏之隔, 但却各行其是、互不干扰。施工是正常上班时间而作, 到了下班时间而息, 周六周日也照样休息。运土车、材料车、水泥搅拌车谁进谁出, 由调度来控制, 地面干干净净, 交通顺畅无阻。但工程进度确实比较慢, 大半年过去了, 至今建筑还没有露出地面。
对此, 房地产和建筑专家阿兰·贝沙德解释说, 上世纪70年代, 法国建筑行业也曾有过高速发展的时期, 城镇建筑的崛起如雨后春笋。但是, 人们后来发现, 建筑进度虽快, 但却暴露了诸如质量不合格、偷工减料、建筑缺陷多等一系列问题。然而, 涉及到修复或赔偿的事, 扯皮成了一种常态, 往往一拖就是几年甚至几十年。住房建设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业主权益, 1978年, 法国政府出台了相关的《建筑保险法》, 对建筑行业的保险和责任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乴乴乴
据贝沙德介绍, 《建筑保险法》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工程建筑实行强制保险制度。开工之前, 建筑方必须对建筑工程做全额责任保险。二是施工中实行技术考核监督制度。设立独立于建筑商的专门监督办公室, 对建筑的全过程进行跟踪, 以保证建筑质量和安全。三是业主只与保险公司发生关系。遇到任何质量问题和经济纠纷, 保险公司经公正评估后直接赔偿业主。由此形成了一种保险公司对业主负责, 建筑商对保险公司负责, 监督办公室督促建筑商恪守诚信的良性循环体系。一旦建筑商丧失了资质和诚信, 就要承担罚款、破产、坐牢等法律责任, 并可能被淘汰出局。
“万丈高楼平地起。”贝沙德认为, 百年大计, 打好基础是根本。所以, 地基的建造是重中之重, 不仅要兼顾到地下各管网、水渠、地铁等设施, 还要考虑防震、防洪。在贝沙德先生的引导下, 笔者开车随他来到巴黎近郊维勒纽维—勒—鲁瓦市, 参观了在建和已建的小楼住宅区。住宅区由法国著名的NEXITY建筑公司承建, 在已建好的楼房地下层墙体上, 隔一段就留下一道宽宽的长方形进水口。如果发生洪灾就让水流进来, 这样楼房既不会被冲毁, 水又可起到分散压力和平衡楼房的作用。贝沙德说, 巴黎标志性建筑——56层高的蒙巴纳斯地下层也预留了灌水的空间, 埃菲尔铁塔4个脚基下一直灌满了水, 其目的都是为了防震。乴乴乴乴
在谈到建设速度时, 贝沙德拿出了一张计算表格:一架吊车=10000平方米的施工面+每天55名面上作业工人。这就是法国施工方必须遵守的指标, 搞人海战术不行, 夜间赶工更不允许。
【建成环境评价】推荐阅读:
李建成简介09-1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三大06-16
朱建成先进事迹07-2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07-19
建成区绿化调研报告07-08
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09-24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09-28
建成煤矿项目试生产现场检查大纲11-10
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个人心得体会06-1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荣光心得体会作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