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考试-教育学(共9篇)
幼儿园教师考试-教育学 篇1
幼儿园教师考试-教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儿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供儿童观察,模仿学习,该教师运用了()
A.示范法 B.范例法 C.观察法 D.参观法
2.在有关邻居关系的故事中,某教师让儿童对邻居王阿姨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问:“王阿姨心里怎么想的?有什么感觉?”该教师运用了移情法中的()训练技术。
A.认知提示 B.情绪追忆
C.巩固深化 D.情境表演
3.教师通过利用良好的班级气氛,亲密的师生关系,有安全感的平等发展的集体,让儿童深入其中,从而培养儿童关爱、互助等良好品质,该教师运用了()
A.直观形象法 B.参观法
C.环境体验法 D.演示法
4.幼儿园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幼儿园的()
A.中期目标 B.近期目标
C.远期目标 D.活动目标
5.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午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
D.实践性原则
6.为托儿所婴儿选择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描述是()
A.婴儿玩具应高档化
B.废旧材料如空纸盒、碎花布等不适合作为托儿所婴儿游戏材料
C.应根据婴儿年龄特点选择玩具 D.给婴儿选择的玩具越小越好
7.对待3岁前婴儿“口吃”现象()
A.这是学话初期常见的正常现象不必紧张
B.应强迫孩子再说一遍
C.应反复练习加以矫正
D.应进行心理治疗
8.目前,我国幼儿园办园形式更加灵活,提供节假日临时收托孩子服务,早晚接送孩子服务,根据家长需要安排教师上下班时间等,主要是为了()
A.幼儿园创收 B.补偿教育 C.增加幼儿园知名度 D.服务社会
9.对于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幼儿园教师可以()
A.要求幼儿严守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按时入园离园
B.允许他们上半天,如中午午饭后由家长接回,再逐渐延长在园时间
C.多批评爱哭闹的孩子
D.通知家长接回孩子
10.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
A.出生的第一年 B.3—4岁
C.5—6岁 D.6—10岁
11.“玉不琢,不成器”说的是()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和教育 D.生理成熟
12.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是()
A.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
B.提出了“社会本位论”的儿童观 C.提出了“白板说” D.为儿童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
13.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按顺序依次是()
A.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
14.“儿童中心论”的倡导者是()
A.蒙台梭利 B.杜威
C.维果斯基 D.加德纳
15.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人是()A.裴斯泰洛齐 B.福禄培尔
C.卢梭 D.洛克
16.认为清末民初中国幼教机构存在三大弊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出幼儿教育应面向大众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雪门 D.张宗麟
17.我国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称为()
A.教师 B.保育员
C.阿姨 D.保姆
18.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错误的说法是()
A.是地方与民众办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B.适应社区需要,服务社区
C.社区教育形式多样 D.社区教育面向该社区内的青少年及儿童
19.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定位于()
A.儿童平均发展 B.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C.创造力的培养 D.儿童智力的开发
20.幼儿的完整学习的概念是建立在()基础上的。
A.蒙台梭利教学法 B.皮亚杰认知结构主义 C.戈尔曼的情感智力理论 D.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 21.个体社会化是()
A.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形成的B.由遗传素质决定的
C.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 D.在社会而不是家庭中进行的22.有关教育的描述,错误的是()
A.动物界中诸如老猫教幼仔捉老鼠,老鸭教小鸭游水等也是教育
B.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性活动 C.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比较,具有可控性强等特点 D.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资
23.学前阶段美的启蒙重在培养儿童()
A.美学的知识 B.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C.表现美的技能 D.审美动机
24.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是()
A.上课 B.游戏
C.作业 D.户外活动
25.《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3.5小时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直观形象法 2.最近发展区 3.儿童观 4.创造性游戏 5.综合性原则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简述家庭中如何创设属于儿童的天地。
2.简述托儿所、幼儿园和家庭相互配合的原则。3.简述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4、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四、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结合学期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和危害。2.结合实例说明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
幼儿园教师考试 教育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B 2.A 3.C 4.B 5.A
6.C 7.A 8.D 9.B 10.A
11.C 12.A 13.C 14.B 15.B
16.A 17.B 18.D 19.B 20.D
21.C 22.A 23.B 24.B 25.C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的方法。
2.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概念,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3.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4.是学前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包含有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
5.是学前教育基本原则之一,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展。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1)放置基本设备
(2)放置儿童玩具
(3)由儿童自己布置,自己管理
(4)儿童天地中的物品与儿童活动连接
2.(1)尊重家长和他们正确的育儿方式;
(2)注重教师与家长及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
(3)开拓家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3.(1)纯真美好(2)教育效果的长期性
(3)幼儿教师的劳动是精神生产
(4)幼儿教师具备多重角色
4.(1)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2)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显著变化;(3)教育的内涵扩大;(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5)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
四、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1.原因:
(1)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2)师资力量薄弱
(3)办学条件差
危害:
(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
(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2.(1)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2)游戏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3)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
(4)游戏有助于儿童身体的锻炼和成长。
幼儿园教师考试-教育学 篇2
一、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的特点
1. 考试对象的改革:从注重学习经历到强调发展潜质
“国考”改革之前, 师范学校毕业生是可以先就业, 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师之后再向有关机构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大多一经申请即可拿到教师资格证。
“试点工作启动后, 即2012年及以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 申请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须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1]。”这个规定打破了延续11年之久的师范生的“特权”, 所有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这说明, 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标准已经从原来的注重专业学习经历转变为强调专业发展潜质。淘汰部分不适合教师职业要求的师范生进入教师队伍, 吸收部分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非师范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 择优选拔乐教、适教者, 给予教师资格, 这对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素质大有好处。
“国考”取消了师范生的“免考权”, 这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专业学习经历不等同于专业发展潜质”。审定幼儿教师资格关键在于考查考生的专业发展潜质。潜质是指潜在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潜质, 是从业前不一定表现出来, 但在从事教师职业的过程中能够得以体现和发展的能力, 它不仅在于原有的学习经历和经验, 而且更重要的在于职业意向、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这在芬兰的师范教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经济合作发展组织 (OECD) 每3年举行一次的“国际学生评量计划”中芬兰闻名世界, 陈之华在《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一书中谈到了芬兰的师范教育:“她们认为整个芬兰所需要的教育系的学生, 足以被训练与教导成为芬兰未来三四十年的老师。她们所需要的不是只会念书、考试, 却不问世事、不知与人相处的乖学生或成绩好的学生, 而是有思想、有能力、有见解、有自信、有互动力、有包容力, 而且还必须是可以再塑造的孩子……在目前, 芬兰教育体系认为最重要的, 就是先要找到真正具有‘好老师’特质的学生[2]。”芬兰的师范教育关注的不是学生原有的学习经历或者学习成绩, 更加关注的是学生是否具备可以“再塑造”成未来“好老师”的专业发展潜质。“国考”在考试对象方面的改革也反映了我国师范教育在这方面的需求。
《浙江省2012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简章》 (以下简称《浙江2012简章》) 明确指出, “国考”的目的是“通过实施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考查申请人是否具备教师职业认知、基本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进而严把入口关, 择优选拔乐教、适教人员取得教师资格”。教师的职业道德、心理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以及教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虽然和教师的学习经历有一定关系, 但和个体的素质及潜能相关度更大。相比于专业学习经历, 教师的专业发展潜能更能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成为教师的基本素质, 更能预测一个人是否能够胜任并坚持在教师岗位。
2. 教育内容改革:从注重理论知识到关注基本素养
“国考”改革前, 浙江省的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只考“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两门基础理论课程, 不关注申请者的整体知识结构。改革之后,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科目则统一为“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 兼顾了申请者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两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 改革是将原来的“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两个科目合并成了“保教知识与能力”一个科目, 同时增加了考查考生综合专业知识、通识性知识、能力的“综合素质”科目。具体考试内容包括职业理念、职业规范、基本素养、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10个方面。其中基本素养方面要求:了解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知识, 熟悉常见的幼儿科普读物和文学作品, 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具有较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信息获得与处理能力[3]。可见, 改革之后, 教师资格证考试既关注申请者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 又关注申请者基本素养的高低, 而其中最为关注的当属通识性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识性知识不仅是申请者自身的素养, 更是成为幼儿榜样的基础。好奇、好问是幼儿性格特征之一, 儿童的问题在他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他们经常要问许多个“是什么”和“为什么”, 而且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有人记录了一个4岁儿童一年中提的问题达4 000多个[4]。幼儿必然是好奇、好问的, 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 虽然人们也希望通过一些“间接”的回答技巧促使幼儿自己去思考, 但无可否认的是, 幼儿对那些“无所不知”的成人会充满崇敬和佩服, 从而“亲其师, 信其道”, 更加容易接受成人的教育。因此, 幼儿教师虽不一定要当“百科全书”, 但幼儿教师基本素养的提升实属必要。
3. 考试方式的改革:从注重理解记忆到重视应用能力
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一直以来沿用的都是“笔试+面试”的方式。2011年下半年, 改革之后的首次考试则采用“‘综合素质’机考+‘保教知识与能力’笔试+面试”的方式。2012年上半年起浙江省完全取消了笔试形式, “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两个科目采用机考。关于参考教材, 原省组织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有指定参考教材, 且报名的考生必须参加由当地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考前培训。全国统考则没有指定的参考教材, 也不组织考前培训。
改革之前, “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两门课程的考试以机械记忆的内容为主, 每道题目都要根据指定教材的思路去回答, 而且因为命题是题库组卷, 考生要对教材非常熟悉才可, 这样的试题更多考查的是考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国考”不设指定教材, 在《浙江2012简章》中就明确指出, 不会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 而要“强化能力考核”, 这就意味着试题内容要么是纯开放式的, 没有标准答案,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自圆其说;要么就是有绝对标准答案的, 不管哪本教材, 哪个学者都会给出统一答案。这样的试题, 更多的是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国考”考查的应用能力包括: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材料分析题等;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写作题、面试中的结构化问题和答辩等;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比如活动设计题、面试中的备课试讲;采用机考之后, 考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文字录入能力等。
从注重理论知识到关注基本素养, 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选拔师范生只重视专业基础, 忽视知识结构的弊端, 促使师范生重视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化;从注重理解记忆到重视应用能力, 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非师范类学生教育专业知识基础和能力不扎实, 靠突击死记硬背“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两门课程来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可能性。这样两者结合, 就可以更好地实现从注重学习经历到强调发展潜质的转变, 从而更好地确保教师队伍的素质。
二、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对幼儿教师职前培训的启示
1. 强化专业精神
师范生享有教师资格证的“免考权”, 这是对他们学习经历的一种肯定。先不论在当前大环境下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学完、考完、忘净”的情况, 又有多少师范生是愿意献身教育事业的呢?如果一张资格证既不能反映持有者的从业能力, 又不能体现持有者的从业意愿, 那么, 这样的资格证还有多少含金量呢?“国考”取消了师范生的“免考权”, 设立了统一的考试标准, 提高了考试成本 (考试难度增加、考试费用提高) , 每一个申请者都会事先考虑一个问题“我想当老师吗”, 只有对这个问题有了成熟的思考答案之后, 他们才会选择去参加资格证考试, 这就保证了所有拿到教师资格证的人员首先在心理上是“乐教”的。“乐业”才能“敬业”,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因此, 幼儿教师职前培训首先要强化学生的专业精神,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2. 重构课程体系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 改变过去只考“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两门课程的“传统”, 转而关注申请者的综合素养, 幼儿教师职前培训应根据这个特点重构课程体系。幼儿教师职前培训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四大模块:一是专业理论课程, 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游戏理论与指导、幼儿园卫生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等;二是技能培训课程, 包括唱、弹、画、跳等幼儿教师基本技能的培训;三是实操训练课程, 包括见习、实习、活动方案设计、主题教学方案设计等;四是基本素养模块。尤其第四模块, 在现有的幼儿教师职前培训中很少出现, 更需要引起重视。
3. 明确技能标准
在幼儿教师职前培训中历来有“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孰轻孰重之争, 其实对于幼儿教师职业来说, 这两类课程都同样重要, 不可偏废。“理论课程”主要指上述课程体系第一模块的内容;根据“国考”的考试大纲, “技能课程”除了唱、弹、画、跳之外, 应该还包括说 (讲故事、说课、与人沟通等) 、写 (写作、写评语等) 、做 (做课件、做手工等) 等技能。“理论课程”的评价标准较容易掌握, 根据教学大纲或者考试大纲设计一些题目即可衡量。在当前社会各种技能考级热的大环境下, 幼儿教师职前培训中“技能课程”的标准应该如何定呢?对大多数想成为“未来幼师”的学生来说, 并非能考到的级别证书越高越好, 而且也不可能要求学生在每一项技能方面都能精通。因此, 在职前培训中, 应该根据幼师岗位需求设定“技能课程”的最低考核标准, 然后再鼓励在某些技能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精益求精, 即对学生的技能要求应该是“够用+特长”。
4. 重视实践教学
教育教学能力对“准教师”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国考”将原“省考”中只在面试中要求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也纳入了考试环节, 因此, 教师职前培训必须更重视实践教学。这可以从几方面去努力:一是案例教学, 可以通过分析各种幼儿教育教学案例拉近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现实应用之间的距离;二是见习和实习, 让学生在幼儿园的现实环境中感受今后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三是创建微型课堂, 提高“准教师”的教学能力;四是给学生创造更多与孩子相处的机会, 可以因地制宜, 让“准教师”主动为社区孩子或者职前培训机构的教师的子女组织亲子活动。在这种活动中, “准教师”们可以卸下案例教学中“旁观者”的冷静, 改变见习和实习中的被动, 弥补虚拟微型课堂的不足, 在真实环境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从“省考”改为“国考”是发展趋势, “国考”相对“省考”的种种变革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对幼儿教师的职前培训提出了新任务。分析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的内容和要求, 可以为幼儿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1年下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z jedu.gov.cn/gb/articles/2011-10-16/news20111016111411.html, 2011-10-16.
[2]陈之华.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162.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及大纲 (试行) [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16.
幼儿园教师考试-教育学 篇3
国考含笔试和面试,考试大纲、试题由教育部统一命制,不统一指定教材,考生可通过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www.ntce.cn)下载《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自行复习备考。笔试各科成绩均合格并在有效期内的考生,方可参加面试。申请面试学科(学段)应与笔试学科(学段)一致。笔试每年11月举行,考查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面试次年1月举行,考查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考试类别更细,更贴近教学。对小学、初中和中职等阶段的教师考查加入了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等内容。
过渡期至明年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31日为过渡期。今年1月进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全省统考为最后一次,这次考试成绩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过渡期内,已取得我省统一组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两科合格证且仍在有效期内的申请人,可以不参加国考。在2019年以前,2016年及以前入学的全日制师范教育类学生和全日制教育硕士可以直接申请认定相应学科的教师资格。
上海小学全面实行等第制
《人民日报》消息 上海市教委近日发布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数学、英语3门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同时宣布将全面推行小学“等第制”评价。从新学期开始,上海所有小学生将收到各学科分项A、B、C、D或“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的等第制评价和评语。这不仅从小学低年段向中高年段延伸,还从语、数、外学科扩展至所有学科。
小学中高年段“等第制”评价强调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各学科“等第制”评价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成果3个维度展开。其中,语文学科的评价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表达”3个方面,数学学科的评价内容包括“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4个方面,英语学科的评价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词法”“句法”“语篇”5个方面。“等第制”采用的是标准参照而不是常模参照,即只要学生达到标准即可获得相应等第,而不是按照班级分数排名,划分优良中差。“‘等第+评语的方式发挥了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诊断和改进作用,不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从‘重分数转向‘重素养,通过评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也促进老师更好地教学。”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谭轶斌说。
美杂志公布全美性价比最高大学排名
中新网消息 近日,美国金钱杂志(Money Magazine)公布本年度全美性价比最高大学排名,普林斯顿大学位居榜首,密歇根大学和哈佛大学紧随其后。这是该杂志从教育品质、学费、毕业初期薪酬、毕业生对工作满意程度等20余项指标,对全美705所大学进行考察后发布的结果,旨在为家长和学生择校提供参考。
幼儿教师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必备 篇4
2.幼儿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教育保育目标,组织带领幼儿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3)关心爱护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4)制止有害于幼儿的行为和侵犯幼儿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现象(5)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3.幼儿教师的角色:幼儿教师是教育者,幼儿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二任母亲,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知心朋友,幼儿教师是研究者和理论建构者。
4.幼儿教师的观察力是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力,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地观察。
5.人际交往活动的作用:(1)让幼儿体验社会角色(2)人际交往是幼儿重要的信息源(3)人际交往是幼儿实际的社会生活。6.直接的教: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把教育内容传递给幼儿。
7.直接教注意的问题:(1)变单向的教也双向的交流(2)变单一的言语传递为多样化的教育手段(3)重视情感效应(4)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8.间接地教注意的问题:(1)与直接教的方式相结合(2)正确定位角色(3)环境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9.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教师的言语传授获得的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
10.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1)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2)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3)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11.社区对幼儿教育的意义:(1)有利于在园与非在园孩子的学习(2)支持家长工作和家庭(3)促进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和社区服务(4)提高社区的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5)提高社区的居民素质,改善社区风貌。12.家园合作的主要内容:(1)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幼儿。(2)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13.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法:(1)与社区资源共享,发展以幼儿为核心的社区幼儿教育(2)为社区精神文明发展服务,共创幼儿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14.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1)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的依据(2)引导教育教学过程的方向(3)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
15.课程评价的目的:(1)观察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使教师能够针对幼儿的需要特点以及个别差异,决定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活动形式和指导
16.方式等。(2)观察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过程以及幼儿整体的发展状况,从而评价课程是否符合教育目的和适合幼儿。
17.课程评价的范围:(1)对照教育目标,检查和评估课程教育教学计划在目标、内容、实施方法等是否合适。(2)在课程实施中,及时记录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反应,并以此定期对照教育教学计划中的预定目标,检查和评估该目标本身以及所实施的教育内容、目标、方法等是否合适。(3)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照《规程》中的各项要求,检查和评估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以及互动方式是否有利于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4)对照课程教育目标,测查和评价幼儿身心诸方面发展的整体性和均衡性。18.游戏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想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的有效手段。
19.在游戏中学习的特点:学习的目标是隐含的,学习的方式是潜移默化的,学习的动力是来自幼儿内部的。
20.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有助于幼儿掌握各种行为准则,有助于幼儿从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有助于消除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有助于幼儿认识他人,认识集体,把自己融于集体之中。
21.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的作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积极情感,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幼儿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有助于消极情绪的疏导,有助于发展幼儿的美感,有助于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
22.游戏对幼儿身体发展的作用:锻炼幼儿的运动技能技巧,促进幼儿骨骼肌肉成熟,促进幼儿的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23.过渡期:是指在前后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存在着一个兼备两个阶段特点的交叉时期,这一时期既拥有上一阶段的某些特征,又拥有下一阶段的某些特点。
24.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有助于儿童入学后的学习与发展,也为小学生在中高级以及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顺利的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解决学生中厌学、缀学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25.幼小衔接的意义:一方面,幼儿园应为幼儿入小学做好积极的准备,是幼儿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小学也应以幼儿园保教目标为基础,引导幼儿顺利地度过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26.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幼儿心理的发展阶段,研究幼儿心理的发生和个性的发展,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27.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矛盾性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8.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29.心理学观察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方法。
30.幼儿心理学的理论意义:(1)幼儿心理学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依据(2)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充实、丰富了幼儿心理学的一般理论(3)幼儿心理学为学前教育学提供理论依据。
31.3-4岁心理年龄特征:生活范围扩大,认知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模仿性强。
32.4-5岁心理年龄特征: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能够遵守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
33.5-6岁:好学好问,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见雏形。
34.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1)遗传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最自然的物质前提(2)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35.适应现象:是指感受性因刺激持续时间长短而降低或提高的现象。36.对比现象: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官可以彼此相互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分为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
37.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38.注意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注意对我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思考问题,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活动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39.注意的分散是指幼儿的注意离开了当前指向的活动,而被一些与活动无关的刺激物所吸引。
40.识记是个体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过程。再认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我们感到熟悉,确定我们认知过。回忆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但由于某种影响而呈现出来。遗忘是指对过去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
41.幼儿记忆易出现的问题和教育措施:(1)偶发记忆,教育措施是教师要重视幼儿这种特有的记忆现象,引导幼儿朝有意注意方向发展。(2)“说谎”问题,幼儿的记忆存在正确性差的问题,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常把虚构的内容补充到记忆残缺的部分,把主观臆想的事情当成是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来回忆,这种现象被人们误认为是幼儿在说谎,这显然是不对的。教育措施:教师要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不要指责幼儿不诚实,帮助幼儿弄清楚事实,把想象与现实区分开来。
42.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想象在幼儿学习活动中,帮助幼儿掌握抽象的概念,理解较为复杂的知识,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2)想象对幼儿的游戏起关键作用。(3)想象是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核心。
43.想象的主要特征:(1)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想象和现实混淆。
44.如何在实践中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1)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言语的重要途径。(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3)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4)教师良好的言语榜样。(5)注重个别差异。45.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46.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47.情绪情感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动机作用,组织作用,信号作用,感染作用。
48.气质发展的特点:(1)幼儿的气质具有稳定性(2)生活环境可以改变幼儿的气质。
49.社会性发展也直指幼儿社会化,是指幼儿从一个生物个体,到逐渐掌握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和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并逐步步入社会的过程。
50.社会性行为是指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的反应。包括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51.反社会行为也称消极的社会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或群体造成损害的行为和倾向。
52.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损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行为。
53.独生子女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缺失、独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54.独生子女社会性问题的特点:溺爱和过分保护。
幼儿园教师考试-教育学 篇5
1.当今社会,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
【中公专家解析】
(1)儿童是幼儿教育的主体。过去人们认为,儿童只是幼儿教育的客体,是实施幼儿教育的对象。现在必须指出的是,儿童同时也是幼儿教育的主体。这种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或同一性,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显得更为复杂和独特。教师既要尊重和发展儿童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可主观地指挥一切或包办代替,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儿童这一客体的全面健康发展。另外,教师也要对儿童有统一的教育要求,这些要求也要与儿童个性特点相结合,兼顾儿童个人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可忽视儿童的个别特点,机械统一。
(2)实施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要因人而异。儿童发展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动态过程,幼儿教育要全面促进这一动态过程方方面面的发展,而不可顾此失彼、重教轻育、重智轻德或忽略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教育。当然,由于儿童先天遗传素质或个人潜能所致,可因人而宜地实施有所侧重的教育,即力求在“均衡中突出重点”,而不是机械、死板、生硬地要求“一碗水端平”。
(3)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同的身心发展内容也存在不同的发展关键期。“发展适宜性”这一概念则要求我们重视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采用与儿童发展水平相适宜并能及时有效促进其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幼儿教育不应该“小学化”,更不能成人化。
在符合“发展适宜性”这一前提下,各幼儿园可以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园特点采用不同的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可以是分科教学、综合教学、主题教学和单元教学,也可以把游戏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各幼儿园应该根据自己的环境、设备、师资和儿童的不同,创设出适合本地区、本民族、本园特点的课程模式,不可机械地求同化一。
(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各幼儿园要以游戏为主导活动形式,并贯穿在儿童一日生活之中,同时也要开展观察、散步、上课、娱乐、体育、劳动、自由活动等多种活动,不能让上课成为学龄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在组织各种活动中,要做到集体、小组、个别的活动方法相结合,并提倡小组活动方式,这样做既可以使全体幼儿得到发展,同时也照顾到个别儿童,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百利而无一害。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各幼儿园要注意贯穿“以游戏为主”的基本原则,做到“教育活动游戏化”和“游戏化教育活动”。让儿童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而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些活动可以是摆弄、操作、观察、实验等。在这些活动中,儿童通过动手动脑,获得直接经验,以发展儿童的智力,增长儿童的知识;也可以是与人的交往,这种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教师考试-教育学 篇6
宝鉴1 幼儿教育的意义
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2.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3.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4.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宝鉴2 外国幼儿教育学思想
国外著名的幼儿教育学思想主要有: 1.英国洛克的幼儿教育思想
《教育漫画》 幼儿教育思想主要有:“白板说”提倡“绅士教育”。2.法国卢俊的幼儿教育思想
《爱弥尔》他强调儿童的发现,教师应当尊重自然。3.德国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思想
“幼儿园之父” 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实践主要包括:顺应自然的教育原则,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明确提出了幼儿园的任务,创制了“恩物”;重视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强调作业的重要性。4.美国杜威的幼儿教育思想
《儿童与课程》《学校与社会》杜威的幼儿教育思想主要有:提倡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提出以经验为基础的课程。5.意大利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要点是幼儿自我学习的法测;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重视教师的作用,重视感官教育。宝鉴3 我国幼儿教育学思想 1.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在幼儿教育方面,他主要的贡献和观点有:普及幼儿教育,建立中国化和平民化的幼儿教育;重视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教教学做合一的方法。2.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
1923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他的幼教理论观点有:反对半殖民地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幼儿园课程理论。3.张雪门的幼儿教育思想
1918他与几位志趣相投者创立了当地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幼稚园——星荫幼稚园。《幼儿教育》《幼稚课程活动中心》《幼稚园行为课程》 宝鉴4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A. 幼儿园教育目标: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实施保育和保教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多方面的发展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
B. 幼儿园任务:是实施保育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即担负保育教育儿童及为方便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
C. 幼儿园教育的一般原则: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即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即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
D. 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保教结合的原则,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原则,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宝鉴5 幼儿教育的内容
1.幼儿教育内容包含有德、智、体、美。
幼儿园体育就是指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体质,保证幼儿健康的一系列活动。2.幼儿智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发挥智力,并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过程。
3.幼儿徳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的品得教育。
4.幼儿美育的目标是幼儿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宝鉴6 幼儿游戏及指导 幼儿游戏的种类:
从教育的作用分:创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从教师指导上分为:幼儿自法游戏、教学游。
从幼儿社会性发展上分为:非游戏行为、旁观游戏、独立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教学游戏。
从幼儿认知发展上游戏可分为:机能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游戏。宝鉴7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家园合作的主要内容:鼓励家长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幼儿,幼儿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
家园合作的方法:口语法,包括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交谈。文字法,包括问卷调查;家园联系本;宣传栏。活动法,依据家长参与活动的目的,活动法可分为观摩、庆祝、服务和管理四种。宝鉴8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幼小衔接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好规小学教育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处于幼儿园与小学的学童有不同的身心特征,解决好幼儿与小学衔接的问题,对于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哦忽视。
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学习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幼儿对小学的适应性;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让家长参与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幼儿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进行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改革,双方都培养儿童的基本素质做为衔接工作的着眼点,共同创造合理的过渡期的外部教育环境与条件,搞好衔接工作;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认真研究过渡期儿童的特点与发展需要,有的放失地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结合地区特点与幼儿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加强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与小学缺乏联系;幼儿教育小学化;忽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忽视全面的教育衔接,注重片面的、局部的衔接;家长教育理念落后,在家庭教育中往往重知识而轻能力的培养。幼小衔接的合理对策
明确并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主要矛盾;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减缓两者之间的教育坡度。宝鉴9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谈话法 D.测验法 宝鉴10 幼儿认知发展
幼儿认知发展包含有感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的阐述。注意的功能有:选择、维持、监督
幼儿想象的发展特点: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想象容易同现实混淆。宝鉴11 幼儿情绪的发展
幼儿情绪的特点包含:情绪的易冲动性;情绪的不稳定性;情绪的外露。情绪正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有动机作用;组织作用;感染作用。
幼儿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情绪情感的社会化;情绪情感的丰富化和深刻化;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幼儿情绪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成人的情绪自控;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帮助孩子控制情绪。宝鉴12 幼儿社会发展的内容、意义
幼儿社会发展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攻击性性行为。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表现在:社会发展是幼儿健全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最要目标;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宝鉴13 幼儿气质的分类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忧郁质 宝鉴14 幼儿的性格、兴趣特点 幼儿性格的特点:幼儿的性格发展相对于小学和中学的儿童更具有明显的受情镜制约的特点,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特点有: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模范性强;好冲动。
幼儿兴趣特点:幼儿兴趣是其感情的表达形式,也是学习和实践的原动力。幼儿兴趣培养途径:环境创设,培养幼儿兴趣;把握教育契机,培养幼儿兴趣,维持孩子的快乐,根据孩子的特点,发展孩子的兴趣。宝鉴15 幼儿教育心理的构造 1.皮亚杰与幼儿智慧发展 “发生认识论”
2.维果茨基与“社会建构论” 3.学习理论及其发展 宝鉴16 幼儿差异与教育
幼儿差异教育包含:认知差异、智力差异、性格差异。宝鉴17 个别化教育
含义:个别化教育是相对于一致化教育而言的,即因材施教。其主要特征是:教育对象的个别化和教育方法、形式的差异性。实施个别化教育的途径:集体教学中抓个别化教育的契机;区域活动顺应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个别化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要把握统一于因材施教的关系
2.个别化教育绝不是个别幼儿个教育,而是面向全体的个别化教育,实施个别化教育正是为了更好地落实面向全体。3.个别化发展应提倡扬长补短。4.个别化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宝鉴18 幼儿学习理论中的构建主义要求 主要:
1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A桑代克的试误-联说 B试误-联结学习的基础规律 C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用论
2.认知学习理论(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美国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2)成就动机理论。(3)先行组织者策略(4)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3.折中主义学习理论(1)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宝鉴19 幼儿学习方式、特点 幼儿学习主要方式:观察模仿学习、操作学习、言语学习、综合性学习、关系中学习。
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容易被扼杀;幼儿兴趣性一般从兴趣出发,学习的无影性和内隐性;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对环境的依赖性大;个别差异性显著。宝鉴20 幼儿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好奇、兴趣、以及诱因 幼儿学习的一些动机理论(1)强化理论
(2)人本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3)成败归因理论(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内在动机以好奇与兴趣为主;外在动机逐渐增长;形成较稳定的学习成败归因,动机主从关系开始形成。宝鉴21 幼儿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宝鉴22 幼儿心理健康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因素、幼儿的心理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幼儿园环境因素、社会生活因素。宝鉴23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关系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是国家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区别:制定的机关不同,约束力不同;执行的机关不同;表现形式不同;执行的方式不同;公布的范围不同。
宝鉴24
选择与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
(1)满足幼儿全面整体的需要,有效地发挥各领域的教育作用。
(2)符合尤为的年龄特点,是幼儿必要的和有效的学习内容。(3)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内容具有时代性、丰富性。
(4)适合幼儿能力与发展需要,对幼儿的金一步学习具有挑战性。
宝鉴25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
两大部分:一是教给儿童本民族的语言符号系统;二是教儿童学习运用语言,其包括语言知识的传授。宝鉴26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论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分为音乐、体育、美术。美术理论包括 1.涂鸦期(1—2岁)2.象征期(2-3岁)3.定型期(3-7岁)4.写实期(7岁后)宝鉴27 学前科学教育的特点 宝鉴28 小班、中班、大班的教学活动 宝鉴29 学前社会教育 宝鉴30 学前健康教育
幼儿园教师考试-教育学 篇7
全书包括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三部分, 展示了当前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第一部分是教师与儿童。这一部分是从《纲要》的五大领域出发, 将五大领域的主要内容和教育策略以案例的形式呈现, 力求使教师从亲身体验中感悟《纲要》的内涵, 如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的章节中提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终期目标有四方面内容, 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其中, 倾听排在首位。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就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 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 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 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 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作者从简单、容易操作的教育策略中让教师掌握《纲要》的实践要点, 为促进教师真正成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提供帮助, 让幼儿在教师的支持下成为主动、自信的学习者, 获得全面的发展。
第二部分是教师与家长。作者提出如何更好地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以及如何合理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 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 以便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教师和家长交流要有一些技巧, 平时要主动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情况, 包括幼儿在园吃饭、睡觉、上课、游戏等方面的进步表现, 以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其中作者认为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有一种最简便、最常用的沟通方式——约谈, 这也是美国幼教机构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 教师与家长在接送幼儿时的短暂交谈, 可以及时地互通信息, 使家长和教师得知近日乃至当天幼儿在园、在家情况。教师与家长约谈是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的, 约谈前, 教师与家长双方都要做准备。在交谈中, 通常教师简要、全面地汇报幼儿这段时期在园里的表现, 着重谈幼儿的进步和优点, 展示幼儿的作品, 并提出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家长谈幼儿在家里的情况, 入园后或近来的变化与长进, 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园里的希望, 双方共商下一阶段具体的教育目标与措施, 以便共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每次约谈的主题与内容不尽相同, 比如, 幼儿入园后的第一次约谈, 着重于听家长介绍幼儿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等, 教师则说明园里的教育计划。约谈也可根据家长或教师的建议, 集中讨论幼儿发展的某方面问题。
第三部分教师与社区。教师还要利用好周边社区的资源。教师不仅要发挥专业人员的创新能力, 而且需要与有关部门、各方人士联系和协调的能力, 要有动员社会力量, 与不同职业、不同文化水平、对幼儿教育持有不同认识和态度的社会群体交流、合作的能力。作者就如何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早教活动, 如对0岁~3岁幼儿开展社区早教服务提出十分中肯的意见。
幼儿园教师考试-教育学 篇8
一、让家长真正理解《指南》
(一)开设《指南》系列讲座
系统的讲座能帮助家长全面深入地认识《指南》,为应用《指南》打好基础。关于《指南》的讲座,可由幼儿园教师主讲,也可邀请相关专家。讲座的重点应该放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特点上,以便帮助家长理解幼儿认知特征、学习方式和不同年龄段末期的发展水平。在讲座前,可先调查家长对《指南》存在的疑惑(比如“归属感”等专业名词),再有针对性地设计讲座的内容和形式。讲座可采取讲授和答疑并重的形式,加强案例法的应用。每次讲座结束后,及时获取家长的反馈信息并进行后续调整,提高讲座的实效性。
(二)成立《指南》学习小组
《指南》的学习和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个文本的发放、一次专家的解读,它需要家长长期的自觉与合作。《指南》学习小组能促进家长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增加家长的参与机会。小组的规模以4人~6人为宜,组内尽量包含不同职业背景、不同学历、不同教养方式的家长。小组的学习由家长自行组织,可围绕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学习《指南》上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建议。学习结束后,提供书面或口头上的报告与教师交流学习情况。
二、组织家长共同讨论《指南》
(一)组织家庭教育案例辩论会
组织家庭教育案例辩论会,主要为了引导家长在观念的冲突中自主选择更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幼儿园教师要深入了解家长的困惑,搜集家长感兴趣的且可以辩论的案例,还要建议家长仔细阅读《指南》、搜集相关资料。首先,以视频、录像等形式呈现筛选的教育案例。其次,要营造自由的辩论环境,引导家长进行辩论。如要不要报兴趣班,《指南》上的要求是不是太低了,应发展幼儿的哪些方面。最后,教师和专家在辩论结束后,利用《指南》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指导。
(二)组织父亲讨论《爸爸去哪儿》
父亲在幼儿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父亲在幼儿教育中处于不同程度的缺位状态。湖南卫视播出的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蕴含着许多令人深思的话题,如父亲应该在幼儿教育中起着什么作用,作为一个父亲是否需要学习,父亲如何和孩子交流等。教师可组织父亲们以此作为切入点结合《指南》进行讨论,探讨节目中爸爸们的教育行为是否正确。教师还可组织父亲们讨论父亲在子女教养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如何承担教育责任等。通过这样的讨论,让父亲在思想的碰撞中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方式和参与度。
(三)组织祖辈家长沙龙
由于孩子的父母忙于工作,有些爷爷奶奶承担着孩子大部分的教养责任。因此,改变祖辈家长的观念与行为也是十分重要的。组织祖辈家长沙龙,为他们提供分享隔代教育经验和交流教养困惑的途径,向他们宣传《指南》,以便与孩子父母取得家庭教育共识。教师可选择他们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还可选择隔代教育与亲代教育、幼儿园教育相矛盾的案例作为论题。教师要让这些家长自由地、充分地讨论,引导他们比较自己与《指南》理念不一致的地方,促进他们反思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当祖辈家长理念与《指南》理念明显冲突时,教师要采用尊重的、商量的口吻,通过大量的例子慢慢地渗透改变。
三、与家长共同践行《指南》
(一)观摩、研讨师幼互动
家长开放日,也是家长学习如何教子的途径。在开放日活动中,教师给每一位家长发一份师幼互动的观察记录表,确定观察内容,以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重点观察教师什么情况下介入、怎么与幼儿沟通、怎么引导幼儿、怎么帮助幼儿(可参考下表)。在开始观察前,教师需要向家长介绍活动流程及幼儿可能遇到的困难,还需要向家长解释如何使用观察记录表,也可视情况给予一些观察建议,比如在观察时不督促、不提醒等。观摩之后,组织家长围绕以下两个主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幼儿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成人的介入和帮助以及成人怎么促进幼儿的活动。
(二)组织亲子活动优化亲子互动
目前亲子互动中,家长掌握着互动的主动权,孩子往往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针对这样的问题,幼儿园有必要组织亲子活动,优化亲子互动生态。由于家长的类型和层次呈现多样化,进行亲子活动时要分类进行。亲子活动既要有幼儿的学习目标,也要关注家长的学习目标:认识和了解孩子,学会与孩子进行互动。
(三)让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建设
家长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参与课程建设,有利于促进幼儿园课程体系的开放与和谐,有利于家长切实优化教育行动。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建设有不同的方式。第一,家长作为志愿者协助教师组织与记录各种活动,如帮教师组织运动会,在区域活动中给幼儿拍照等,以期能够增强家长对孩子的认识。第二,在某方面有特长的家长作为“实习教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集体活动的教学,在教与学中能够更深地体会《指南》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建议。第三,家长作为幼儿经验奠基者和拓展者参与到家园合作中去。比如教师让家长在寒假带孩子游夫子庙、体验民俗,为下学期的主题活动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家长体会幼儿的学习是在生活中通过直接感知进行的。
四、为家长提供《指南》配套服务
(一)建立家庭教育网络服务平台
幼儿园可建立家庭教育网络服务平台(如下图所示),为家长、幼儿园教师、专家之间的交流与共同行动奠定物质基础。第一,为家庭教育提供专家指导。网络服务平台能呈现专家关于《指南》的讲座、家庭教育建议等,还可实现家长、教师与专家一对一直接交流家庭教育问题。第二,为家长提供教师咨询和指导服务。网络服务平台能展示教师应用《指南》的经验,能让家长得到教师的个性化建议以及自主学习《指南》的指导。第三,共享家长社群的经验和资源。网络服务平台能让家长们自由交流教育问题,分享教子经验,共享教育资源。第四,为家长提供各种家庭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两大类:家庭教育案例库、家长课程。其中家长家庭教育案例库的呈现形式和内容要多样化,如家庭教育电子书、电影、录像、音频、图片等,既有名人的教育案例,也要有草根阶层的教育案例;家长课程主要有儿童心理类、学前教育类、幼儿保育类、亲子互动类等。
(二)引导家长运用博客记录、反思家庭教育
幼儿园教师考试-教育学 篇9
1.幼儿教育的中心任务是()。
A.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B.确保幼儿心理健康
C.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
D.使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
1.C解析∶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二者必须协调发展。幼儿教育也必须要保证幼儿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将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作为其中心任务。因此,答案为C。
2.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以及()。
A.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B.幼儿园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条件
C.幼儿园为小学教育提供基础
D.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照看
.A解析∶我国幼儿园是学制的基础阶段,与其他各级各类学校一样,应该使受教育者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幼儿园又是一种社会公共育儿机构,具有福利性,担负着其他学校教育机构所没有的为家长服务的特殊任务。所以幼儿园承担着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为家长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的双重任务。因此,答案为A。
3.我国学前教育中所特有的一条原则是()。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
D.综合性原则
3.C解析∶保教结合原则是指教师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在全面、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幼儿的生活上的照顾和保护,保教合一,确保幼儿真正能健康、全面地发展。保教结合是我国特定时间保存下来的教育原则。因此,答案为C。
4.学前教育的实质就是()。
A.综合教育
B.启蒙教育
C.独立性教育
D.适宜性教育
4.B解析∶学前教育是一种为儿童今后发展奠定基础的启蒙教育。因此,答案为B。
5.活动性原则源自于()的“做中学”。
A.皮亚杰
B.夸美纽斯
C.福禄培尔
D.杜威
5.D解析∶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强调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强调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现代教育中的活动性原则就源自他的这一思想。因此,答案为D。6.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茶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惟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
D.实践性原则
6.A解析∶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之中。题中所述割裂了各活动之间的联系,没有发挥其整体教育功能。因此,答案为A。
7.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能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教育原则。
A.启蒙性
B.发展适宜性
C.活动性
D.综合性
8.B解析∶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全部内容,它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对其进行生活上的照顾和保护,做到保教结合。这样才能确保幼儿真正能健康、全面地发展,所以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因此,答案为B。
8.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是()。
A.保育
B.保育和教育
C.保护儿童
D.照看孩子
13.()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
A.园长
B.阿姨
C.保育员
D.幼儿教师
13.D解析∶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保育员是在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因此,答案为D。
14.幼儿园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幼儿园的()。
A.中期目标
B.近期目标
C.远期目标
D.活动目标
14.B解析∶幼儿园每周或每月所制定的目标属于近期目标。因此,答案为B。15.国家规定保育员的最低学历是()。
A.初中毕业学历
B.中专学历
C.高中毕业学历
D.小学毕业学历
15.A解析∶国家对保育员的最低学历作了相关规定,指出初中毕业学历为最低学历。因此,答案为A。
16.《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3.5小时
16.C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两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三小时。因此,答案选C。
17.“培养小班幼儿愉快地进餐,正确地使用小勺,饭后擦嘴”,这属于幼儿园教育目标层次中的()。
A.远期目标
B.中期目标
C.近期目标
D.活动目标
17.B解析∶中期目标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总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同样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班和大班的具体目标就不一样,小班要培养幼儿愉快地进餐,正确地使用小勺,饭后擦嘴;而大班则要求培养幼儿进餐,饭后收拾干净等。因此,答案选B。
二、填空题
1.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呈金字塔型,由上至下分别是、()、()和()。
国家的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各个幼儿园具体的教育目标
2.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是()和()。
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
3.幼儿园教育原则包括两部分∶()和()。教育的一般原则;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
4.保育员应具备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
5.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动,它包括()和()。
教师组织的活动;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
6.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育计划、设计教育活动时,应当注意∶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
7.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幼儿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
8.在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是重要保证。
二、填空题
1.国家的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各个幼儿园具体的教育目标
2.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
3.教育的一般原则;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
4.专业素质
5.教师组织的活动;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
6.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
7.教育目的;规格和要求
8.幼儿教师
三、简答题
1.简述幼儿园目标制定的依据及应注意的问题。
答∶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幼儿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其制定的依据和应注意的问题分析如下∶
(1)幼儿园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①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幼儿教育具有社会属性。教育是要把人类历史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等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播到下一代,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同时,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来规定培养新一代人的方向。这些阶层所制定的教育任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②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中心任务。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二者必须协调发展。这种身心发展的规律性既是连续性的,又是阶段性的。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出过高、过难或过低、过易的教育要求,都不会达到发展潜能的目的。
(2)制定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①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制定幼儿园具体目标的过程,实际上是将国家的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目标层层分解,逐步具体化,并落实到幼儿发展上的过程。第三层次的具体教育目标的确定,各个幼儿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分解方法。
②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全面。将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层层具体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将教育目标的内容逐步具体化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分解到哪一层次,都要保证教育目标的整体结构不受损害,其内容的涵盖面一定要全面,包括幼儿园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全部内容。
③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由若干不同的阶段来完成。每个阶段性目标之间要相互衔接,体现幼儿心理发展的渐进性和连续性;同时,下层目标与上层目标之间、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之间要协调一致,以保证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都朝总目标前进一步,都成为实现上层目标的有效环节。
2.简述我国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
答∶
(1)我国幼儿园的性质
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性质。我国幼儿园的性质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家长安心参加工作提供便利。
(2)我国幼儿园的任务
①幼儿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要服务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每一个幼儿都连接着一个或者几个家庭,因此幼儿园牵动了全社会。在我国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幼儿园担负着更加重要的职责,要为“优生、优育、优教”起到保障作用,家长积极投身工作,安心事业。为家长服务是幼儿园的另外一大任务,幼儿园担负着满足家长需求和指导家长的责任。指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正确进行家庭教育,和幼儿园协调配合共同教育好幼儿。幼儿园担负与社区、家庭交流和合作的重任,以促进各种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
②幼儿园担负着教育幼儿的责任。幼儿园在这方面的责任表现为∶第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幼儿教育的任务是为幼儿基本素质的发展服务,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就体现在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提供全面的准备,开拓尽可能广阔的空间。第二,早期发现幼儿的身心障碍,进行早期治疗。个体生理的残疾和障碍如能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补救。因此对于3~6岁这个特殊的教育群体,幼儿园担负着早期发现幼儿身心障碍的重要职责。第三,对处境不利的幼儿进行补偿性教育,使广大幼儿接受教育。21世纪的教育推崇“教育人人平等”的理念,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园更应该坚持这一思想,保障每个幼儿的受教育权。
3.简述幼儿教育原则中综合性原则应注意的事项。
答∶幼儿教育的综合性原则主要是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它包括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的综合性、教育年龄的综合性等。在贯彻这一原则时,教育者应注意的事项为∶
(1)教师的素质很重要
教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综合性原则在幼儿园实施的效果。特别是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不断丰富和更新,而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所以教师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己的内在修养不断地提高,才会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因地制宜地使用综合性原则
我国幅员广阔,城乡差别很大,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差异更是突出,因此,我们在幼儿园里实施综合教育的时候也就要根据本地的特点进行教学,因地制宜。
(3)不可为综合而综合当前许多幼儿园还不具备进行综合性教育的物质条件和师资水平,这时强行进行综合教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种为综合而综合的做法,最后不仅没有做到综合性教育教学,甚至连原本的分科教学也丢了,最终不利于儿童的学习,使儿童失去本该有的学习机会与学习内容。
综合性原则在幼儿园的实施与发展,是近年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综合性教育原则在幼儿园的实施和普及也给广大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得到更完善的发展。
4.简述活动性原则的实施。
答∶在幼儿教育中应坚持活动性原则。这一原则的实施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物质材料和充分的活动时间,以及与同伴、教师交往的机会。教师既要相信儿童、放手让儿童进行操作活动、交往活动,又给予其必要的指导,促进儿童身心自由发展。
(2)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鼓励儿童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活动真正成为儿童发展的手段。教师要做到的就是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对待周围所发生的事,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去参加到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鼓励儿童积极参加活动。经过长期的培养,他们才会主动地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要正视这些儿童在活动中通过个人努力发现总结出的经验与发明。不要嘲笑儿童的探索,因为每一个新的发现与发明都是建立在前人成功的经验之上的。
(3)活动是多样的儿童的发展需要是多样的,儿童的兴趣是活的和多变化的,因而需要多样的活动满足其发展。活动以适合儿童的兴趣和能力,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为最佳。
(4)活动不是装饰品
在幼儿园里,许多教师在组织一日生活活动中,往往出现以活动做点缀物的现象。这样一方面说明教师对活动原则的不理解,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
5.如何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的功能?
答∶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动。它包括由教师组织的活动和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要充分发挥一日活动的整体功能,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
无论是幼儿吃喝拉撒睡一类的生活活动,还是作业课、参观访问等教学活动;无论是有组织的活动还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都各具重要的教育作用,对幼儿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不能顾此失彼,随意削弱或取消任何一种活动。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较多地存在重教学活动轻生活活动,重有组织的活动轻幼儿自由活动的倾向,因此有必要强调生活活动和幼儿自由活动的重要性。
(2)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每种活动不是分离地、孤立地对幼儿发挥影响力的。一日活动必须统一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整体教育功能。因此,如何把教育目标渗透到各种活动中,每个活动怎样围绕目标来展开,就成为实践中应当特别关注的问题。
总之,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之中。
7.现代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培养全面素质
从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来看,其目标从以往的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专题报告提出∶“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最开放的人。”
(2)重视培养竞争意识、竞争道德、竞争能力
现代社会要求幼儿从小学会与自己的过去竞争、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超越自我、具备与他人竞争的能力和心理素质。21世纪的我国,市场经济将更加发达,社会将进一步表现出竞争性、开放性、创造性、变化性和冒险性等特征。为了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社会,幼儿教育必须在现有的目标中渗透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要重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不怕吃苦、不迷信权威、勇敢追求和冒险的品格。
(3)重视培养幼儿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开放性的思维习惯
幼儿教育要鼓励幼儿认识变化、适应变化、促进变化,为幼儿适应未来变化万千的社会打下基础。
(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
未来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为资本、智能为财富,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基本特征的,学会学习和不断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时代精神。幼儿成长和进入未来的信息化时代惟一的通行证就是学会学习,有不断创新的能力和精神。这种能力和精神要从幼儿开始培养。这就要求幼儿教育目标中加强对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
8.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答∶学前教育是全面启蒙奠定基础的教育。根据《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目的和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得以完整表述,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具体来讲,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目标
体育目标旨在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智育目标
智育目标旨在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意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旨在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美育目标
美育目标旨在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上述四个方面构成了学前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体现了我国学前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和发展方向。
四、论述题
1.试论幼儿教育的一般原则。
答∶幼儿教育的一般原则是所有形态的幼儿教育都必须遵守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①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将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等。
②保障儿童的合法权利。儿童是不同于成人的正在发展中的社会成员,他们享有不同于成人的许多特殊的权利,如生存权、受教育权、受抚养权、发展权等,这反映了人类对儿童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的认可与尊重。但是,儿童毕竟是稚嫩、弱小的个体,他们对自己权利的行使还必须通过成人的教育和保护才能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应当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育计划、设计教育活动时,应当注意∶
①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教育必须促进儿童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单项再突出也不能说明一个完整的人性。
②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协调发展包括几个方面∶第一,儿童身体的各个器官、各系统机能的协调发展;第二,儿童各种心理机能,包括认知、情感、性格、社会性、语言等协调发展;第三,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协调发展;第四,儿童个体的需要与社会的需求之间的协调。
③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教育除使每个儿童达到国家统一要求的标准之外,还允许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可能性,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让不同的儿童在不同的方面能够实现自己的有特色的发展,而不是千人一面。
(3)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在关注全体受教育对象的同时,还应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采取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①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教育必须面向每个儿童,使每个儿童都能达到教育目标的要求。教师不能只照顾优秀的学生,必须平等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儿童。
②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由于每个儿童的需要、兴趣、性格、能力、学习方式等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必须考虑每个儿童的特殊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使每个儿童都能发挥优点和特长,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③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的发展。集体活动是我国教育机构目前进行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而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相对较少,这样不利于充分满足不同儿童的不同需要。教师应注意在教育中灵活地使用集体、小组、个别的教育组织形式。
(4)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教育必须认识到儿童自身、儿童群体以及家庭、社会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要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作用。
2.试述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
答∶幼儿园教育原则是在对幼儿进行教育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秩序,它包括教育的一般原则和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两部分。其特殊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教结合的原则
教师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在全面、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幼儿的生活上的照顾和保护,保教合一,确保幼儿真正能健康、全面地发展。把握这个原则应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保育主要是为幼儿的生存、发展创设有力的环境和提供物质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帮助其身体和技能良好地发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教育则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态度,发展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引导幼儿学习必要的知识技能。
第二,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幼儿园保育和教育不可分割的关系是由幼教工作的特殊性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第三,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对幼儿实施保育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对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实施有效影响的过程。保育和教育不是分别孤立地进行的,而是在统一的教育目标指引下,在同一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有的保育员在护理幼儿生活时,忽视随机的、有意识地实施教育,结果,无意识地影响了幼儿的发展。这可能助长幼儿的依赖思想,也使他们失去了自信,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实践机会,也可能在无形中剥夺了幼儿发展自己的权利。
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动。它包括由教师组织的活动(如幼儿的生活活动、劳动活动、教学活动等)和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如自由游戏、区角自由活动等)。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之中。
总之,幼儿园教育的原则是教育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教师要明确认识各种原则,将其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同时,教师还要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原则,发挥各种原则的作用。
3.试述幼儿园教育目标层次间的相互关系。
答∶幼儿园教育目标层次多样,有幼儿园教育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等,各层次之间又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具体分析如下∶
(1)幼儿园教育目标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幼儿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它是指导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的纲领性目标,其他层次的目标都要依据它来制定。
(2)中期目标
中期目标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总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近期目标
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它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近期目标的制定是为完成最终的目标服务的。短期目标一般是教师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活动中制定的,往往在月计划和周计划中体现出来。
(4)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即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体现。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育总目标要通过上述层次的目标一步步落实到幼儿身上,每一个层次的目标都受上一层目标的制约,构成达到总目标的阶梯。目标越小,越具体,目标的实现也就越容易。上述四个层次的目标由抽象到具体构成了幼儿园教育目标,通过上述层次的转化,使宏观的教育目标真正成为可操作的活动目标,从而促进幼儿个体的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目的。
4.试述新时期幼儿园在实现双重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在实现双重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使社会进入了以知识、信息为主要生产动力的时代。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这一切使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幼儿教育必须从素质教育人手,从教育思想到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等全面地进行改革,否则,幼儿园是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使幼儿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的。
(2)为家长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意识、价值观念等空前多样化,生活节奏加快,时间意识增强,人员流动量增大。在这种形势下,幼儿教育机构类型单
一、服务范围狭窄、机制不灵活的现状就不可避免地和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这在客观上要求各种幼儿教育机构在办园形式、管理制度、收托时间、保育范围、运作机制等各方面走向多样化,更加灵活和方便,并更能适合家长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特点和需要。
(3)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不断提高,要求幼儿园具有更高的教育质量
幼儿家长通过耳闻目睹,对幼儿教育在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他们不仅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吃得好、长得好,更希望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幼儿园质量的高低成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成了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幼儿园只有教育质量高,才会生源充足,家长满意,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幼儿园教师考试-教育学】推荐阅读:
全国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大纲12-29
幼儿教师证考试《学前教育学》模拟试题三09-21
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01-09
下半年幼儿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10-14
2023年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09-09
幼儿园-教师专业考试考试12-09
幼儿教育学教师与幼儿11-29
幼儿教师编制考试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