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设物流管理专业的论证报告(通用9篇)
关于增设物流管理专业的论证报告 篇1
关于增设物流管理专业的论证报告
一、我校增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必要性与意义
物流管理是集现代信息网络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商品再加工、分装配送等内容于一体的多科性、多领域的管理学科。物流是一个新兴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大批管理和技术人才。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综合影响的逐步深入,现代物流正受到政府部门、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由于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日益突出,我国物流业迅猛发展,跨国物流公司纷纷抢滩国内市场,物流产业将呈现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社会化的特征,现代物流业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物流产业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我国各地现代物流实践活动呈现加快发展态势的同时,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短缺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国高等院校如何尽快设立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出高质量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在教育部高教司和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由南开大学、北方交通大学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发起,在南开大学召开了中国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及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提出:
1.在高等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物流人才的迫切需求,而且还能够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提供人才储备。
2.在高等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目前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专业设置中,所有的专业都不能覆盖和满足物流专业特有的教学要求,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具有其它专业不可替代的特点。
据《经济日报》报道,近10年内,我国急需物流高级人才5万人左右,如果仅仅靠国家现在特批的几所高校每年培养出来的二、三百人,远远不能满足目前中国物流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校提出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旨在引进和发展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培养集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等多种知识于一体,且能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全过程管理的现代物流经营管理高级人才。并为我国西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
3.在兰州商学院新增物流管理专业,将进一步完善我校的学科专业结构,突出我校的财经类办学特色,增强综合办学实力。
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运输经济、商务和营销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基本知识,具备物流运作全过程能力,能对现代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策划、营销、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将成为从事仓储管理、理货业务、运输业务、商务处理、报关业务、物料采购业务、计划控制、产品营销、物料配送等方面的高级管理人才。也可以在物流公司、各类库场、站埠、运输站、货运中心、国际国内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商贸配送中心,各类连锁超市、空港物流从事各种物流运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我校增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条件 1.我校工商管理学院各专业概况
我校的工商管理学院现有四个本科专业,一个硕士点及三个研究方向。四个本科专业即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其中工商管理专业于1983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18届毕业生;市场营销专业于1993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8届毕业生。学院现有企业管理学科硕士点,设立三个研究方向,即商品流通理论与市场营销、品牌与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目前工商管理学院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专业体系,并为社会培养出大批的工商管理类的专业人才,近年来,该学院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各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较完善的课程体系,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教学设施齐全,完全能够办好物流管理专业。
2.教学及研究机构情况
工商管理学院现设有五个教研室,即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室和管理科学教研室。可以保证专业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此外,工商管理学院还组建了营销管理咨询中心、工商管理综合实验室、旅游管理实验室等。
3.师资队伍情况
工商管理学院现有专业课教师3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 11人,讲师10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共22人。每年人均发表论文2篇,各种获奖人数每年在五名以上。其中目前讲授物流管理方面课程的教师4人。
4.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料情况 工商管理学院拥有如下主要教学设备和资料:
(1)工商管理实验室拥有计算机58台、扫描仪一台、数字投影仪一部、打印机一台。
(2)学校多媒体教室50间以上可供利用。
(3)影视制作设备1套(摄像机、数字编辑)
(4)资料室拥有一批物流管理教学的图书资料及软件。
另外,学校拥有20多年本科办学的经验积累,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领域师资力量雄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图书馆藏书量超过70万册,电子图书达到20多万册,这些条件为办好物流管理专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四、关于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筹建情况
我校从2003年起就开始提出筹建物流管理专业的设想,并加强了工商管理教研室物流管理课程的内容及教师的配备。目前,又做了以下的一些工作:
1.制订教学计划(见附件1)
2.师资队伍配备(见附件2)
3.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料的配备(见附件3)
综上所述,我校增设物流管理专业势在必行。目前,我省及西北地区物流管理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甘肃省相关部门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没有系统接受过物流管理方面的专门教育,迫切需要培养一批物流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将成为能从事仓储管理、理货业务、运输业务、商务处理、报关业务、物料采购业务、计划控制、产品营销、物料配送等方面的高级管理人才。也可以在物流公司、各类库场、站埠、运输站、货运中心、国际国内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商贸配送中心,各类连锁超市、空港物流从事各种物流运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我校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并具备相应的教学条件。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办好物流管理专业,不断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为西部大开发和甘肃经济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兰州商学院
二○○五年七月二十日
关于增设物流管理专业的论证报告 篇2
关键词: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论证报告,人才培养方案
2011年4月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 武威卫生学校并入武威职业学院。为确保学校办学专业系列化和办学规模化的形成, 充分利用两校现有办学资源, 提升办学层次, 促进甘肃乃至西部地区高职教育的发展, 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武威职业学院决定申报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现就设立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 并探讨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1 必要性
1.1 新设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顺应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需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卫生工作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 一些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 从而在客观上要求卫生改革需要不断深化。卫生改革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 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成本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 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的医疗服务需要。卫生改革与发展迫切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不仅能促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 也能推动卫生改革的深化, 已成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卫生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批“懂卫生、有技术、会管理”的专门人才, 而我省尚没有一家院校能够培养卫生信息管理的专门人才。
1.2 新设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是卫生信息化的需求
《甘肃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中提出要建设医疗卫生及人口信息化工程。武威市各医疗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保健机构先后编制了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目前武威市各家医院均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HIS) ,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 全市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系统,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系统, 社区医疗服务信息系统, 三级医院建立“杏林神指体检系统”。事实上, 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走在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前面。卫生信息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就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也是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对本专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1.3 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可解决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信息管理技术滞后的矛盾
我省绝大多数乡镇医院都使用医院管理系统, 建立了局域网, 因而局域网管理、因特网应用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它已直接影响到医疗卫生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形成了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需求和滞后的管理技术之间的矛盾。开设本专业可解决此矛盾, 为基层乡镇医院培养出更多的卫生信息管理人才。
2 可行性
2.1 新设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适应医学卫生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需求
计算机信息技术正影响和改变着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及发展。高效、有力的卫生信息协调活动对任何医疗卫生事业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 而强烈的、持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对医疗机构和教育部门产生了新的要求。人们对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的期望越来越高, 这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建设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近十多年来,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向医疗卫生技术领域全面渗透, 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启动信息化建设。社会的需求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设置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2.2 医疗机构需要大量的卫生信息管理人才, 学生就业前景广阔
据调查,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是医疗机构信息管理岗位的最适合的专业[1]。在医疗机构的信息管理工作中, 需要既懂医学知识, 了解医疗机构的运作方式, 又有一定信息管理基础, 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在乡镇医院所对应的岗位 (群) 有:病案管理员、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维护员、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维护员、图书档案管理员、医院普通行政人员等[2]。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医院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增多, 就能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 学生就业前景广阔。
2.3 学校具备开设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条件和实力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我校现有从事本专业教学的专业课教师9人, 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人, 专职教师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设备传授专业知识, 培养专业技能, 具备开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师资条件。
我校创建于1969年, 有42年的建校历史, 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及教学经验, 同时学校又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 具有多年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与考试的经验, 具备开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软件要求。
在硬件建设方面, 学校信息化建设装备先进、设备齐全, 建有多网合一的校园网, 有电子教室4间, 电子语音室2间, 多媒体教室3间, 阶梯教室4间, 共有计算机350台, 设备总值450万元。校内36个实验室均能满足学生卫生类实验操作。武威市医院、凉州医院、陆军十院等22家医院为我校的教学医院, 这就保证了学生有充足的实训基地。因此, 我校具备了开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校内设施、设备和校外实训的基本条件。
3 人才培养方案
3.1 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三职”生。学制:3年 (全日制) 。
3.2 培养目标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培养掌握医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技能, 从事卫生信息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毕业后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机构以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岗位任职, 从事卫生信息管理相关技术工作。
3.3 人才培养方向
(1) 具有本专业的基础文化知识。
(2) 掌握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知识。
(3) 有计算机应用能力, 取得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初级或中级证书, 能从事日常办公工作。
(4) 具有较好的统计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医院信息管理等软件的使用, 为各级医药卫生机构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
(5) 具有一定的网络基础, 能管理单位小型局域网和排除常见故障。具有一定管理学知识, 能从事各种卫生事业和信息的管理工作。
3.4 学业考核
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有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实行学期成绩考核制, 以每学期每门课程考试 (或考查) 成绩作为标准, 取得相应课程规定最低成绩 (60分) 者为合格;选修课实行课程学分制 (原则上规定16~18学时为1学分) , 上完一门课程并取得该课程规定最低学分者为合格;实验、实习以专业技能操作考试及出科考试成绩作为评定标准, 原则上以60分为合格。
3.5 主干课程设置
3.5.1 专业主干理论课程
包括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信息技术概论、VB语言程序设计、Photoshop、数据库原理、系统维护、计算机网络、网站建设、卫生统计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学、医院信息系统、流行病学、病案管理。
3.5.2 专业主干实践课程
基础医学概论、VB语言程序设计、Photoshop、数据库原理、系统维护、计算机网络、网站建设、卫生统计学、卫生信息管理学、医院信息系统、流行病学、病案管理等课程均安排有实践。同时在第五、六学期安排有40周的临床实践, 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钱海, 沈清.卫生信息管理岗位能力及未来培训需求调查[J].卫生经济研究, 2008 (9) :33.
关于增设物流管理专业的论证报告 篇3
为全面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活动,加强我校专业建设,切实提高我校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打造名副其实的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探索订单教育、定标培养的可行性,为了进一步论证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设,我校于 2011 年11月份 组织了由专业教师组成的调研团,赶赴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本地区相关汽车制造、维修、美容行业,开展了为期半月的专业调研活动。这次调研活动以“专业设置和人才需求”为核心,调研组分别走访了多家大型汽车4S专营店。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支持下,此次调研工作圆满成功,其间我们先后共走访了 12 家企事业单位,与近百名毕业生和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了沟通和交流,获得了大量专业信息资料,对论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开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现整理报告如下:
一、专业设置的背景
根据人才市场以及汽车行业对汽车技能人才的需求和学校的办学条件,通过考察和论证决定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使我校成为长沙环球教育集团第一个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的培养方向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面向国营企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从事从事汽车销售、配件管理、保险理赔、售 后服务、信息反馈、前台接待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我校拟建设成该专业拥有 2300平方米汽车实训中心,教学实训场 4 个,各类实验实训设备近千台套,价值近500 余万。届时我校汽车专业将还拥有一支颇具实力的师资队伍,拥有专业教师 10 余人,其中60%以上具备了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90% 以上具备了高级职业技能,有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3人,“双师型”教师达到70%左右。
从从业人员素质来看,汽车人才的从业素质亟待提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汽车技术的快速更新,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产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正在进入的国外汽车服务业,使得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服务范围以及维修作业形式已发生新的变化,除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汽车与配件营销人才、汽车检测人才外,还有汽车管理人才、汽车保险理赔人才、汽车美容装潢人才、汽车网络信息人才等后服务行业技术与管理人才也进入了紧缺人材的行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除了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也成为从业人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向社会和企业输送足够的、高素质的汽车后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是解决好汽车后服务行业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汽车后服务的首要任务。这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人才市场。
二、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汽车工业是集当代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科技含量、高 附加值、综合性强、创造社会效益制造工业,它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科技进步和民族特色的重要象征和体现。国家在 “十一五”计划中明确汽车工业将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加以扶 持和大力发展,“十二五”计划把鼓励轿车进入家庭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内容之一。
中国是一个正在兴起的汽车王国,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汽车行业实力大大增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中国汽车拥有量约 1.6亿量,仅次于美国。
中汽协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汽车产量1841.89万辆,同比增长0.84%;全国汽车销量为1850.51万辆,同比增长2.45%。乘用车好于行业平均水平,2011年全国乘用车产量1448.53万辆,同比增长4.23%;乘用车销量1447.24万辆,同比增长5.19%。专家预测 2012 年左右,中国汽车市场会超过 1,000 万辆。2020 年后,中国汽车市场可能超过 2,000 万辆,成为世界最大汽 车消费市场。同时随着私家车迅速进入千家万户,中国汽车维修业也进 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汽车维修业和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在市场的 洗礼中形成了利润丰厚的汽车后市场,2011年仅汽车销售额就已经超过了 80 亿元人民币。
目前,中国汽车维修产业继续保持繁荣态势,总的趋势是业 务量及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企业数量保持高速增长,产业内部企 业经营模式发生转变,随着外资进入,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规范化,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细分析市场行情,汽车维修连锁经营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未来几年内,汽车维修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场需求拉动明显;企业数量依 旧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就具体讲汽车维修企业来讲目前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企业和岗位不断向专业化发展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升级,各种车型都在寻求在技术上的优势方面,同时为了保证某些方面的技术领先,也非常重视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因此以前面向所有车型的修理厂必将被现代化的专门面对某些车型的4S店所取代。由于现代4S店在技术和服务方面不断完善和拓展,全面型人才越来越难于培养同时也越显得不切实际。在 4S店内部专业分工不断细化,机电、钣喷、备件管理、保险理赔、营销接待等岗位专业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2、检测维修技术不断向智能化发展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原有的经验型检测手段已经不能适应 现代汽车维修的需要,在汽车检测方面新的设备、新的工艺不断涌现,突出表现为智能化和网络化。
3、管理水平不断向科学化发展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在管理上广泛吸收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了完备的内部管理体系。部分企业按照 ISO9000 标准,建立5S、6S等管理模式,在生产现场中对人、机、料、法等 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员工的行为、工艺流程提出了更为 严格的要求。
4、建立了完备的培训体系 由于各个主要汽车品牌在技术上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汽车维修企业专门化趋势决定了人才培养的专门化;同时汽车技术不断更新,统一品牌的汽车3—4 年就要进行一次换代,因此检修工艺也要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员工能够跟上技术进步不断跟新自身的技术水平。
目前各主要汽车品牌在汽车维修保养领域均建立了完备的内部人才培训体系,比如丰田建立了四级培训认证制度、大众建 立了三层培训体系等等,以适应企业分工和技术进步的需要。
三、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以及汽车维修高科技含量增大,新的维修设备、维修工艺、维修技术、高科技含量的电子化检测设备进入我国,传统的汽车维修业受到严重的冲击,传统的汽车维修工已不能胜任现代汽车的检测、维修与保养工作。企业普遍反映缺乏这方面的人才,据预测全国汽车技术服务行业每年需要新增从业人员近30万,其中前台接待等服务人员缺口更大,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教育部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作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四个专业之一。
另外通过走访调查,仅从湖南省域来看,我们从湖南省汽车行业协会了解到,湖南汽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期间。有广汽长丰、广汽车菲亚特、北汽长沙福田、湖南吉利、长沙比亚迪、湖南江南汽车、中联重科和长丰动力等13家整车企业在”十二五”期间都需要大量的汽车技能型人才;近年来,我省汽车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05—2009年,汽车产量由9.26万辆增加至21.45万辆,增长了2.32倍,乘用车占比从2005年的31.1%提高到2010年58.33%。整个“十一五”期间,我省汽车整车企业共产销汽车将超过80万辆,远远高于“十五”期间30万辆的规模。
目前,一大批整车企业和项目都相继落户湖南。广汽集团重组长丰,引入广汽菲亚特、广汽三菱落户长沙;北汽株洲基地今年底建成年产20万辆乘用车生产基地;福田汽车在长沙新建年产10万辆中重卡及10万辆皮卡和SUV生产基地;长沙比亚迪明年4月建成40万辆乘用车生产基地;吉利集团在湘潭九华已建20万辆轿车基地;长沙众泰明年建成20万辆轿车基地;陕汽集团将在长沙建设南方最大的生产基地。未来将有力支撑湖南汽车工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无疑为我校汽车专业的加速发展,更好地服务市场和地方经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该方面人才目前不仅在数量上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在质量上也与企业需要存在较大的差距。
调查显示目前企业对专业人才的不满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历偏低。目前多数企业人员的学历水平偏低,中专以上学历仅占 40%左右,经由专业培训后再上岗的技术人员在汽车 维修企业内还只占少数。各企业和汽车服务行业急需大量高技术 人才,招聘的条件已经提高到中专以上学历。
2、学校培训与企业培训不能实现良好对接。根据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趋势,人才的培养必然要经历学 校培养和企业培训两个阶段。其中企业培养由于引进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体系完备手段成熟。然而目前学校培养还相当滞后,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模糊,不能真正了解企业需要;教学模式落后,传统意识根深蒂固,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和学生的实际;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不是过于强调文化基础,就是过于强调高精尖方 向,忽略了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因此企业培训与学校培训还存在着一道鸿沟,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企业培训,加大企业培训和学生后续发展的难度。
3、缺乏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要求从业人员要不断学习,进行知识上的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员工具备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然而目前企业招收的相当一部分员工不具备这一素质,其主要原因是在校学习期间,学校忽略了在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和在自我学习方面的锻炼。
4、自身修养不能适应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的共同特点,这就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自身修养,以适应企业管理和客户服务的需要。然而,在这一方面企业的反馈信息是不尽人意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现代管理制度,因管理方面的因素而被企业淘汰的比例达到企业淘汰员工总数的60%以上。
四、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本专业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加强专业教材、教师队伍和实验教学基地建设,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中职教育办学模式。通过实训、实习教学环节、校企合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把学生培养成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汽车后服务行业中多种职业岗位群紧缺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为了保持专业稳定健康地发展,注重专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发展的眼光,视汽车后服务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趋势、本校及本专业的教学条件和专业实训基地的进一步完善,在保持教学计划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延展专业方向。专业下延展的专业方向,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可依据市场需求,动态地适时调整培养人才的规格和内容,体现了本专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满足个性的需求,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达到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顺利就业的职业能力,更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职业发展能力。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可建设3个专业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汽车空调与电器、汽车、配件营销和技术服务。下一个发展阶段准备继续增设: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美容与装璜、汽车检测设备及营销、汽车网络服务等专业方向。
五、从调查情况看设置汽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根据调查资料,从全国和大的环境来看,近10年的汽车保有量以20%的年均速度增长,我国已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高速增长的汽车产业推动和刺激了高等级公路建设,而公路高标准、高速度的建设又为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1年我国新增公路通车里程7.1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0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9万公里。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披露,“十一五”末,中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5年新增63.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十五”期末的4.1万公里发展到7.4万公里,新增3.3万公里。“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提前13年全部建成,西部开发8条省际通道基本贯通。为落实“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要求,未来5年,交通运输部将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方面以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为龙头,加强省际“断头路”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同期,修订国家公路网规划,强化国省道改造,力争“十二五”末路网整体结构优化升级,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汽车产业和公路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的形势,有效地推动了汽车后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汽车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更是人们心目中的朝阳产业。
六、专业论证结果
此次调研我们了解到汽车行业整体发展状况良好,正逐步发展强大,未来 3-5 年内经需要大量的有良好品德的汽车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要仍然具有良好发展势头,应增开设此专业,同时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
1、根据企业需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为了实现与企业培训的对接,为学员参加后续的企业培训打好基础,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突出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新技术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地位和作用。对钳工、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气、发动机电控技术、底盘电控技术、汽车检测、汽车使用与维护等关键模块重新规划合理的学时,同时在具体的模块中强调通用理论和技能,为后续在企业的培训构建一个扎实的平台。
2、开展以“一体化”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的试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病在于不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 学的结合;不利于专业课程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造就“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因此,破除陈旧的职业教育理念,建立现代教育观,打破学科式的 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行业需要、具有职业教育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论脱离实际的课程体系和陈旧的教学内容,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课 程体系,改革教师队伍重理论轻实践的知识结构,建立一支“双 师型”教师队伍的教学改革,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3、参照 ISO9000 标准体系和 5S、6S 管理标准,重新制定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制度和规范。学校管理必须要与企业管理实现有效对接,使学生在到企业 之后能够很快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因此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首先开展对教师的关于 ISO9000标准体系和 5S、6S 等管理标准培训,使教师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企业文化;然后根据企 业标准重新审视我们当前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对这些制度和模式进行必要的调整,逐步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靠拢向国际标准靠拢。突破一说二教的传统模式的束缚,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尝试 运用先进的培训教育。比如引入培训游戏,以创新、沟通、激励、团队为主题,使学生在寻找乐趣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学中做、做 中学。
4、积极探索订单教学和合作办学的新路子。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品牌汽车厂商为了减低员工的培训成本,尽量使企业培训的内容能够在学校培养阶段完成,开始尝试与职业学校合作。他们通过与学校合作,通过组织招收专门化班级,企业通过向学校投入一部分资金和设备,通过对学校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从而实现了企业培训学校化。在这一合作中企业减低了成本,员工有了可靠高质量的来源,学校得到了设备,师资得到了培训,这是一个典型的双赢式合作。这也是我校汽车专业今后应该探索的方向。
关于增设物流管理专业的论证报告 篇4
一、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必要性
1、专业背景分析
目前,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人才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紧缺人才。根据今年全国各人才市场的统计数据,计算机专业人才在各人才市场的需求量均占前三位,而其中又以软件及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最为强劲,在未来五年中,我国每年需要近百万这方面的技术人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各方面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中,大量的是从事基础性技术工作,维护工作的专业人员, 而并不全是高学历人才。例如,一般的程序设计人员,即所谓的程序员或软件蓝领,软件工人,未来五年这方面的需求量约25~30万人/年,国家教育部也针对这方面的需求专门推出了建立软件学院的计划以培养各种层次的软件专业人才。而就网络方面而言,从全国范围讲,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正在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网络管理与维护人员,同样根据全国各人才市场的统计数据,未来五年的需求约在20万人/年左右。
2、培养目标
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掌握局域网的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产品销售,信息安全保护,网络系统的规划与实施,特别是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和调试等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实用型人才;针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领域,能够从事局域网的组建、管理与维护、小型网站的规划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WEB应用程序开发等工作,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与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3、主干课程
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路由器技术、网站美工设计、交换机技术、网络综合布线、SQL Server数据库、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安全、服务器配置、动态网页设计、广域网技术以及局域网组网技术、网络设备安装配置与调试、网络系统规划、综合布线技术与施工等。
二、开设本专业的可行性
1、基本情况
我校设有计算机软件实验室、计算机组装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中心,对实验室及计算机设施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各类设施齐全、先进,能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另外,我校还将投入巨资,建设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规模大的校园网,并与社会联网,形成了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建构了能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
2、实践教学基地
我校十分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与运行,对于对拟建立的实习基地的企业都要进行考查评估,对其规范性、合理性进行调查与分析,选择适合本专业学生发展的单位;对于已有的校外实训基地,我们签
定相应的协议,制定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正常运行的措施,明确规定了实训基地的职责与权利,并对其实行监督和管理,最大程度的保障学生的利益与学习效果。
目前我专业在省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今后将进一步扩大实习基地范围,增加2-3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制定校外实习大纲和计划,使学生校外实践制度化、规范化和有效化。学生定期到相关单位进行了参观、实习。通过两到三个月的实习,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有助于检查并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和爱岗敬业神,对于学生走出校门后的就业问题起到了一定的预习和培训的作用。
3、发展前景
通过历年来对中职中专学校校毕业生的就业调查发现,学生具有有一技之长,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觉得技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用人单们是非常欢迎的。调查中我们也看到,特别是现在企事业单位办公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建网和建网站很普遍很,有一些企业表达了近期单独建网和建网站的愿望,他们很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熟悉这方面专项技能学生,这一块市场就业潜力比较大。
三、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1、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若干人,中级职称6人,具有硕士学位和正在读研究生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
通过多年的努力,本专业的教师具备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各
门课程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本专业的教师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近几年来,部分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另外还有部分教师参加了国内、外的认证培训与考试。另外为了保证专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到有关高等院校参加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进修,这方面工作的开展,为我校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准备好了一支胜任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
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相关技能,学校会每年定期特邀多名全国著名艺术家及专家、学者来我校举办讲座、给学生上课,提升学生自生能力。
2、教学研究与产学研结合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环境,多次举行实践活动,模拟实际项目,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留适当的课外作业,举办讲座,给学生多补充一些资料,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考评,少灌输而多启发诱导。学生可选择的专业方向多样化。创造机会参加实际的项目开发,缩短学生适应企业环境的周期。
四、结论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调研论证报告 篇5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融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为一体,又以劳动密集为基础。全球经营一体化使中国的国际性经贸活动大量增加,旅游业从中获得了较大的商机和蓬勃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的展望研究报告,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的一个主要目的地和客源国,接待境外游客将由现在的一年7000万人次增加到1亿7300万人次,意味着中国旅游业对国际性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尤为紧迫。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必将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开创了良好的前景。
中等职业学校正逐渐成为我国旅游行业初中级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重要的培养基地。我校正是抓住这个机遇,准备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一、专业情况概述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我校正准备开发的专业。学校已具备了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专业教师2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3人,学科带头人3人,1人取得高级营养师技能证,1人取得导游证,1人取得高级餐厅服务技能证,1人取得餐饮服务考评员证。能够保证学生持证上岗的培训需求。
我校现有设施完备的旅游专业实训室,包括形体训练室、餐饮与客房实训室等,其规格形式可以满足旅游专业学生的技能操作训练以及形体礼
仪方面的训练;学校的校园宽带网络和图书馆的大量与涉外旅游相关的书籍满足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除此之外,我校还与仁怀青年旅行社、福建石狮国昇酒店(五星)、仁怀市天豪大酒店以及各大城市的旅游相关行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使其作为本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上单位均属三星级以上涉外酒店或具备相应接待能力的旅行社,能较好的满足学生专业实习及日常实训的需要。
本专业开设语文、英语、计算机、法律基础、体育等公共课程,旅游学概论、饭店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英语等专业基础课程,餐饮服务管理、营养与卫生、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导游原理与实务、旅游地理等专业课以及旅游心理学、社交礼仪、公共关系、旅游职业道德等相关课程。
二、相关行业背景
(一)旅游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仁怀这些年来,观光业的成长十分迅速,许多风景区、文化区,与游乐场都是观光人潮聚集的地点。以往仁怀的基础建设不够扎实,交通、食宿不太方便,限制了旅游观光的发展但是这几年,拜经济成长所赐,本地人也逐渐重视休闲,有助于旅游业市场的成长。
观光旅游号称是“零污染的行业”,只要靠著既有的自然人文环境,便能创造大量的利润。在管理良好的前提下,损害环境的程度相较于其他
行业要小的多,对开发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这个行业成长迅速。
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它对经济增长、社会就业以及文化与环境建设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未来十年,我国旅游产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旅游产业是当前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它对经济的拉动、对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据预测,未来10年间,我国旅游产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商务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因此,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产业,在今后几年内必将保持着蓬勃的发展势头。
目前,在入境旅游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最具生机活力的旅游目的地国家。2013年,我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1.29亿人次、创汇517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0.3%。在国内旅游方面,我国已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超过32.6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7672亿元人民币,占我国旅游总收入的67%。国内旅游产业的兴旺发达,有力地拉动了内需,促进了消费,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在出境旅游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迅速崛起的新兴客源国。2013年,出境人数达9819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171.1%。我国出境旅游增长速度已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市场。随着旅游三
大市场的发展壮大,我国已经奠定了世界旅游大国地位,正在向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推进。
(二)旅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自由度的大小和生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参与休闲或者旅游度假的意识和积极性,但是参与的愿望又受到来自各种社会因素变迁的重大影响,正是这些变化使得休闲、度假旅游日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在20世纪末期的后工业化社会里,休闲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人们消磨时间、培养兴趣以及维持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人们旅游出行更为频繁。2006年,中国人出游率首次超过100%(含国内游和出境游),这意味着所有中国人平均每年至少出去旅游一次,而且,随着旅游出行更为便利,选择更趋多样化,人们已由单纯的观光旅游逐步向休闲、度假旅游过渡,这我们从近几年消费较高之出境游的快速增长以及多种新颖类型的休闲方式可见一斑。
如今人们的工作节奏快,尤其是大城市白领阶层的工作压力,与十多年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旅游作为人们放松身心的重要途径,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已达到这样的目的,向休闲、度假旅游的消费升级已成为必然。因此,无论从旅游行业宏观数据的分析,还是微观事件的考察,人们对于休闲、度假旅游的期望已发生质的提升。闲暇时间的增多成为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必要条件。中国从1995年开始实行一周5天工作制,1999年为刺激内需开始实施黄金周制度,公共假日又由原来的8天增加至10天,每年的名义闲暇时间达到了114天。然而,黄金周实行9年以来,假日经济所带来社会、经济成本不断增加,景区、旅游服务设施在黄金周期间不堪重负,而在平时设施利用率又明显不足,由此引发社会对于黄金周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三)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旅游企业迅速增长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30年的时间里保持了年均9%—10%的发展速度,这种长期、高速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少见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开放程度提高为我国旅游业的增长提供了异常强大的推动力。30年来我国旅游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得到开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持续提高,使得以休闲和观光为主要目的的入境、出境和国内旅游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世界旅游组织在20世纪末期的时候发布过一个报告,认为中国在2020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地。由于近年来中国旅游业三大市场的强劲发展,这一时间将会提前到2015年前后。也就是说,从现在算起的2年时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和最大的出境客源地,再加上我国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地,中国旅游市场的总体规模将位居世界第一。
三、相关行业、企业或事业单位人才需求情况
旅游业作为贵州省“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领域,将在今后五年的经
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省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均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旅游企业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按照我省202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战略,全省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增加值再翻一番,实现旅游倍增计划,旅游业成为贵州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随着贵州支柱产业的大发展,企业改革的深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面向一线的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将倍受欢迎。旅游行业为完成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需要我们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和的力度,以适应对高速发展的贵州以及西南三省大三角的持续增大的需求量,更需要一批具有丰富知识门类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其次,为适应服务对象对管理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越来越需要第一线的专业人员具有更强的服务意识,具有更高的服务技能。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的大量应用和建立在信息技术上的现代化营销手段的普遍使用,要求服务和管理人员都必须具备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因此,必须在“十三五”期间加快培养旅游中等职业技术人才,以适应广泛的社会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也将为旅游专业毕业生开辟一条新的而又前景广阔的就业门路。
从目前情况来看,旅游业现有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皆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以旅行社为例,2013年我国已有旅行社26054家,旅行社从业人员只有339993人,与32.62亿的国内旅游人次相比,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明显不足,导致了旅行社服务质量不高,游客投诉不断,旅游成了消费者投诉的热点。这直接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形象,给正在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带来了阴影。
我市为传统的旅游城市,拥有风景秀丽的奶子山国家森林公园、举世闻名的茅台酒、雄伟壮观的赤水河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着数量庞大的游客。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数量需求必然将越来越大,素质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四、专业论证结果
通过以上对我国旅游行业背景的分析和人才需求的调研,我们认为:旅游业是一个服务性很强的新兴产业,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它需要大量的具有文化、有技术、懂管理的初中级服务和管理人员,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大国。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必定需要大量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员。
我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将着重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公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初步掌握饭店、旅行社经营管理和导游业务等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等能力。
1、经过论证,2015年我校将以3年制对口升学的办学模式,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增设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申请报告 篇6
关于增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高职专科专业的论证报告根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要求,为培养中国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专门技能人才,我们在通过对社会人才需求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师资和教学设备的实际情况,经论证已符合开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高职专科专业的基本要求。
一、中国汽车后市场现状。
1.汽车后市场占整个汽车市场的销售利润比
在国外成熟的汽车市场上,销售额中配件占39%、制造商占21%、零售商占7%、服务占33%。而在国内汽车市场的销售额中配件占37%、制造商占43%、零售商占8%、服务占12%。显然国内汽车销售额中制造商占的比重偏大,而服务占的比重过小。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国内汽车销售与配件销售已基本与国际接轨,但汽车服务市场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汽车工业年增幅超过20%,而且还在逐年加大,汽车工业的强势增长,为汽车后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2.未来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需求量和保有量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专家们预测,2009年—2010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将以16%--20%的速度增长,截止到2008年,汽车保有量已达到6000万辆。由此可以推算,2010年汽车的年需求量将达到1000万辆左右。因此,中国有望在21世纪前10年成为世界最具成长性和规模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汽车在中国日益发展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这种转化将直接推动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
3.汽车将成为人们的第三生活空间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国人的消费热情全面升级,而与之相伴的必然是汽车个性化的需求,汽车将成为显示生活品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继家庭和公司之后成为人们重要的第三生活空间,即“流动的家”。
4.一种新的消费潮流正在崛起
在国外,“三分修、七分养”的观念已融入到实实在在的消费行为中,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广阔空间。虽然目前国内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尚不及发达国家,但汽车消费的总体趋势告诉我们,新兴的汽车后市场消费潮流的传播速度远远高于其他消费形式。由此可见,中国的汽车后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诱人的市场前景。
5.市场需求远大于供给
目前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达6000万辆,汽车市场的产值规模已高达数千亿元人民币,但汽车精品、用品及美容、养护的介入程度不足30%。可见,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广阔性及需求之旺盛是不言而喻的。
6.汽车维修的产业格局发生变化
虽然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在快速增长,但大型汽车维修企业及3S、4S店期望的生意兴隆的局面却并没有再现,这是由于汽车维修的产业格局发生变化,根据市场的需求,维修市场进行了更专业化的细分。汽车维修业现已分成三大阵营,一是“四位一体”的4S店阵营,其特点是投资规模大,服务专业、完善,但其数量少,覆盖率有限,且成本过高,是主流车型厂商的首选;二是“全国连锁经营”阵营,由强势品牌发起,有众多小企业加盟,这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流;三是“独立品牌”阵营,其特点是服务内容单一,但非常专业,多为国际巨头及知名品牌自设,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形式,将在部分地区长期存在。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技能型人才是国家四种技能型紧缺人才之一
汽车产业涉及的上、下游产业面广,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的汽车产销量已突破900万辆/年,其汽车保有量也超过6000万辆。预计在未来几年,全社会将达到8000万辆,与此相适应服务与汽车产业的用工人数亦将成倍增加,服务于汽车产业的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将成为社会的“抢手货”。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技能型人才是国家目前四种紧缺型技能人才之一。
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汽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以及维修作业形式发生新的变化,急需全面提高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群体的素质和数量。“十一五”期间,全国汽车维修业每年需增加专门人才30万人。湖北是全国的汽车产业大省、强省,人才市场的空间非常大。建设五大产业基地,是湖北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主要方略,其中建设汽车产业基地是重中之重。发展汽车维修和服务产业,形成全国汽车物流集散地,面向国内配套和维修市场,建立和完善汽车技术、售后服务体系,形成维修养护、服务连锁网络是建设汽车基地的主要内涵。在这样的背景下,急需一大批掌握现代技术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销售、维修技术人员,特别是需要一线高技术职业人才。据测算,湖北省每年约需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门人才15000人,其中高职约7500人,人才市场需求空间非常大。黄冈市作为武汉城市圈的一部分,汽车相关产业已经形成了区域优势;我院是唯一一所湖北省设在地市州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我院于2004年开设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鉴于人才市场的需求,于2005年开设了该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方向的教学班,当年招生就达120人,目前就读该专业方向的三届在校生近500人。因此我院急需申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高职专科专业。
四、专业建设和教学条件
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师资力量较强,教师配备较为合理,担任主要专业课的教师,都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其中副高以上的教师占5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30%,能够培养高素质的该专业学生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该专业教学设备齐全,实习实训场地面积和设施都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我院自2004年以来,已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使学校的实训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新建了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汽车底盘拆装实训室、汽车构造全套示教板观摩实训室、汽车车身电器实训室,购置了不同配置的各种车辆7辆及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等配套仪器和电脑检测设备。由于新设备购入,大大提高了高新技术的含量,改变了教学设备滞后于企业发展的状况,使学院实训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能够保障该专业学生实习实训顺利完成。因此我院已经具备申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条件。
综上所述,我院具备已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高职专科专业的基本条件。
黄冈科技职业学院
关于增设物流管理专业的论证报告 篇7
【发布文号】水资源[2003]311号 【发布日期】2003-07-16 【生效日期】2003-07-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水利部关于印发《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 告书审查工作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水资源[2003]311号)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为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行为,保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质量,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15号令),我部组织制定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工作管理规定(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二ΟΟ三年七月十六日
附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工作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行为,保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质量,根据《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从事和参与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审查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负责报告书的审查工作。
报告书的审查权限原则上与取水许可审批权限相一致。
第四条 水利部授权流域管理机构审批取水许可(预)申请的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报告书经流域管理机构初审并签署意见后,报水利部审定。
(一)跨流域(特指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取水的;
(二)取水许可审批的总水量超过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情况下,新增取水的;
(三)项目取水存在重大争议,且流域管理机构提请水利部审定的。
除前款规定以外的,水利部授权流域管理机构审批取水许可(预)申请和兴建大型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日取水量5万吨以上)的建设项目,其报告书由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审查。
第五条 除第四条规定以外的其他报告书的分级审查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并报水利部备案。
第六条 需水利部审定的报告书,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以下简称水规总院)代部审查。
水规总院应按本规定组织审查工作,并将审查意见、专家评审组意见、专家评审意见及审查修改后的报告书及时报部审定。
第七条 从事报告书审查工作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和水规总院(以下简称审查机关)应严格依据国家发布的有关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按照客观、公正、合理的原则,组织报告书审查工作,出具书面审查意见。
第八条 建设项目业主单位(以下简称业主单位)应向具有报告书审查权的审查机关提出书面审查申请,申请时应附具以下材料:
(一)报告书一式二十份;
(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委托合同;
(三)审查机关认为应提交的与审查工作有关的其他材料。
按照第四条规定应当由水利部审定的报告书,业主单位直接向具有取水许可审批权的流域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在10日内完成初审并签署意见后报水利部审定。
第九条 审查机关应自收齐送审材料之日起15日内做出是否予以受理的决定。
予以受理的,审查机关应对审查方式和审查时间做出安排,并通报有关单位;不予受理的,应向业主单位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条 报告书审查一般采取会审方式,由审查机关组织有关专家和单位代表召开报告书审查会。
对取水规模较小、技术较为简单或遇特殊情况不能召开审查会的,可采取书面函审方式,由审查机关书面征求有关专家和单位的意见。
第十一条 审查机关应结合地区和专业审查工作的需要选聘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并指定专家评审组组长。
专家评审组人数为单数且不少于5名。其中从水利部水资源论证评审专家库中选聘的专家人数不得少于专家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第十二条 审查机关应距审查会召开10日前将报告书送交专家和有关单位审阅。
第十三条 报告书审查工作采取回避制度。参与报告书编制咨询工作的以及其他有利害关系需要回避的专家不得参加审查活动。
第十四条 审查机关应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的要求,并结合建设项目特点确定审查重点。
第十五条 评审专家应提出署名的专家评审意见。专家评审组应出具由组长署名的专家评审组意见。
审查机关应根据专家评审组意见和有关单位代表的意见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并抄送有关单位。其中报告书经评审需要修改的,业主单位应补充修改。审查机关审核后出具审查意见。
第十六条 审查机关认为必要,可组织现场查勘,对存在重大问题的,应提出专门调查报告。
第十七条 参加审查工作的专家和单位代表应维护业主单位和报告书编制单位的知识产权和技术秘密,妥善保存有关技术资料。审查工作结束后,应将报告书等有关资料退回审查机关。
第十八条 审查机关应自下达受理通知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
逾期不能完成的,须说明理由,经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延长15日;对取水规模较大、技术复杂、影响较大的报告书审查时限,经报请水利部同意后,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限不得超过30日。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应于审查工作结束后20日内,将下列材料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一)审查机关的审查意见;
(二)专家评审组意见;
(三)专家署名的评审意见;
(四)经审定的报告书(包括书面材料和电子版);
(五)与审查过程有关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向审查机关的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复审要求,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视具体情况组织复审。
(一)业主单位对审查机关提出的审查意见有异议的;
(二)项目取水与第三方有利害关系的,且第三方对审查机关提出的审查意见有异议的;
(三)其他单位或组织对审查机关提出的审查意见有异议的。
第二十一条 水规总院在审查水利建设项目可研报告时,对流域管理机构审查的报告书有不同意见,且未能协商一致的,应当提请水利部复审。
第二十二条 审查机关违反本规定组织审查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整顿,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 禁止审查机关越权审查,越权审查的报告书审查意见无效;从事越权审查的审查机关应当对越权审查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二十四条 从事报告书审查工作的评审专家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玩忽职守的,由审查机关停止其审查活动。其中属于水利部水资源论证评审专家库中的专家,水利部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或取消其评审专家资格。
第二十五条 业主单位提供审查的资料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的,所造成的后果由业主单位负责。
第二十六条 审查机关和专家的审查活动不受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预。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机械专业专家论证报告 篇8
一、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是机械类企业所必需的,无论是简单的机械加工,还是自动化程度高的机械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随着入世后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加工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而掌握数控技术的设计与加工人才奇缺,“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工资再高也难找设备安装与维修技工”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人员短缺200多万。数控、模具、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短缺已引起中央领导、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亲自关注全国职业中学的学生技能比武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从我市劳动部门获悉,目前我市的机械产业规模在全省占有相当比例,如我市的沪宁钢机和沪宁钢构企业,每年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工人的缺口已十分严重。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市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行情,专家调研组走访调研了宜兴经济开发区和环保科技工业园的大型企业的用工情况。两园区的企业大部分是我市机械设备生产行业的骨干企业,它们均是集产品设计开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企业,均具有一定的规模。这些企业的产品已覆盖了全国,有的甚至是该行业的龙头企业。
二、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机械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械产品除了要求有精度、动力、快速性功能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械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机械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我校位于全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周边崛起的大中型机械厂,给我校机械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及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
2、我国急需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对数控、模具、机加工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很乐观。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将会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在市场中的份额。
3、本区域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技术人员近几年,我省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超前,许多大中型企业不断扩大规模,无锡地区经济更是高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区和制造业基地,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更是占主导地位。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为例:我们调研考察的许多家企业,近几年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我国机械类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较高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满足企业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各职业学校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械类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机械类技术应用性人才。近些年,学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微机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人才,但是在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维修领域中,更是缺少维修人员。我省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从业人员中,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加强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三、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办学条件
1、发展前景 本专业将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出发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目前计划把这专业定为企来冠名班,工学结合、边工边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教学。文化课与专业理论课在校学习,实训课在企业进行。实训课按车间见习、实践操作室演练与岗位实际操作等循序渐进的步骤来开展。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实验实训建设步伐。
2、就业去向
目前本专业为宜兴经济开发区和环保科技工业园的订单教育,毕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为对方企业培养、输送、储备初、中级机械制造、数控技术人才。第三年顶岗实习结束后,毕业生通过甲乙双方的能力测评,乙方意向100%留用考核合格的学生。本专业毕业生具有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等特点,可以面向各行各业,从事机械、冶金、电厂等行业的电气运用与控制系统,供配电系统及机床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工作,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国有大、中企业,合资企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人才来源之一。
3、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和进行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我校的专任教师的“双师型”教师已达95%。我校实验室、师资、图书资料等条件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从以上专家论证分析可看出,市场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学校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作为重点发展专业是切实可行的。
眼视光技术专业论证报告 篇9
《眼视光与配镜》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胡云英王迎
一、专业分析
随着医学科技和眼光学仪器的飞速发展,眼视光学已成为一门综合交叉的新学科。国外早已普遍设立视光学院,开设视光专业,专门培养眼视光师,其医疗机构也普遍设有视光医院,绝大部分眼屈光不正患者,均由视光师诊疗及验配眼镜。而我国的视光学还处于起步阶段,以验光配镜为主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极为匮乏,国内眼镜市场也由于验光配镜人才的短缺出现了“配镜难,配合格眼镜更难”的问题。因此,开设眼视光与配镜专业不仅能够满足眼镜行业的人才需求,而且能够大大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行业发展
近几年来,由于学生视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促成了国内眼镜市场的繁荣,全国各地的眼镜店均出现了门庭若市的现象。1995年以来,眼镜行业全国年产值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6.7%,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8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
一。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和经济大发展,眼镜消费观念的改变,目前人们对眼镜的科技含量、新材料的应用、款式设计、品牌等要求越来越高,眼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国已逐步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眼镜生产和消费国家。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爱眼意识的加强,眼镜更新周期的缩短,市场对眼镜的需求量还将持续上升。
经过多年的奋斗,中国眼镜行业实现了腾飞和质变,成为了一个具有无限生机和潜力的朝阳行业。近几年来,中国眼镜产业年均增幅达17%。目前,中国眼镜生产企业超过4000家,有一定规模的验光配镜店超过2万家。
随着中国眼镜市场的不断开放,国际上先进国家的的验配技术、检测手段、仪器设备和加工工艺、眼镜材料将会涌入中国眼镜市场,眼镜行业的高科技含量日益增高。对验光配镜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巨大。同时,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眼镜市场,眼镜经营者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绝大多数眼镜经营者都已认识到,眼镜市场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今后眼镜行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提高眼镜的验配加工质量和提高新产品技术创新的能力。要想提高产品质量,不断研发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眼镜行业就必须要有更多高素质的验光定配人才。因而,眼镜行业的兴衰决定于从业人
员的技术水平,眼镜经营者都渴望得到更多高素质的验光定配人才。由于社会上高素质的验光配镜人才极为短缺,造成了各个眼镜店争相挖人才的现象。因此,尽快培养高素质的验光配镜人才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
2.人才需求调研
2011年10月,我们对长春市及吉林市部分眼科专科医院和专业眼镜店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眼镜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很低,受过正规教育和培训的人员很少。眼科医院和眼镜店对眼视光与配镜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像吉林省著名连锁眼镜公司——王鹏眼镜公司、肖氏眼科医院、一诺眼科医院等,每年的人才需求量均在50人以上,而且为了进行人才储备,各大眼科医院、眼镜公司越来越重视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为我校开设本专业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市场。
如果按照西方发达国家对眼视光师的需求标准:眼科医生和眼视光师的比例是1:
1.5,人口中眼科医生的配置是10000:1.0~1.5,人口中视光师的比例约为10000:2~3。据此推测,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长春市还需要1500名高级验光、定配人才;吉林省还需要15000名高级验光、定配人才。根据中国眼镜行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规划,要达到2015年中国眼镜行业从业人员的标准,长春市至少需要1000名高级验光、定配人才,吉林省大约需要10000名高级验光、定配人才。
通过调查还发现,目前企业最急需的人才是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尤其是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较强实际能力的高级实用型人才更为业界所青睐。这正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责无旁贷的任务。
二、专业培养的规格:
根据教育部最新调整后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眼视光与配镜专业属于医药卫生类,专业代码:100600
(一)学制与招生对象
学制:三年
招生对象:应往届普通初中、高中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规格
1.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马列主义和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牢固掌握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能根据国际标准验配程序进行验光配镜,能运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眼镜加工, 全面掌握隐形眼镜的验配技术,熟练运用计算机选型配镜,热爱视光专业,懂经营,会
管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
2.毕业生的业务规格
(1)根据国际标准验光配镜程序进行验光配镜;
(2)运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眼镜加工;
(3)全面掌握隐形眼镜的验配技术;
(4)熟练运用各种医用眼科仪器,进行视功能检查。具有眼科检查、诊断的初步能力,并能进行理论分析、解释;
(5)懂得眼镜店的经营管理, 具有一定的市场营销能力,能通过短期岗位实践,胜任店长、经理工作;
(6)熟练进行眼镜的维修整形。
(7)具有眼科预防保健知识,能进行社区初级眼保健及眼健康教育。
(8)具有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交流能力和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9)能撰写专业论文和市场调研报告
(10)能及时发现常用仪器设备的故障并能简单修理
(11)取得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眼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12)能通过短期,能对从业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
3.就业岗位
眼视光与配镜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眼科医院验配中心、隐形眼镜中心、各大医院的眼科、眼镜公司、视力保健中心、眼镜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眼镜店、视光设备的生产厂家和眼镜厂等单位胜任以下10种工作岗位:
(1)验光工作;
(2)视功能检查工作;
(3)验配隐形眼镜工作;
(4)装配眼镜工作;
(5)眼镜店的经营管理销售工作;
(6)咨询问答工作;
(7)维修整形眼镜工作。
(8)视光设备和眼镜产品的生产、销售、安装和管理工作。
(9)社区眼保健及眼健康的咨询服务工作
(10)验光、配镜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毕业生也可以在掌握基本技能后进行创业,开办眼镜店、眼镜公司。
三、教学模式设计
(一)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上,坚持工学结合原则,与行业共同开发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同时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临床医师和高级验光技师指导学生的课堂教学、实训、见习、实习。
(二)进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临床见习、实习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
逐步提高实践课时数,实践课计划采取在联办医院临床见习的方式进行。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到医院眼科和眼镜行业进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正确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行业深度融合,注重学习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观点和新方法,显著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及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证合格率。
(三)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积极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并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为课程的实践教学、见习、实习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充分体验企业文化及医院眼科职业综合素质的需要。根据行业岗位需求安排实践教学,校内实训与校外见习、实习相结合,时间跨度为三个学年。建立校企双向“顶岗实习”的管理体系,实行长效管理机制,定期召开实习基地负责人及带教老师联系会议,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执业能力。
四、办学模式
本专业的办学由学校与北京同仁眼科医院的分院——长春同仁眼科医院采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来进行。学校已经与同仁眼科医院达成联合办学意向,双方共同建设眼视光与配镜专业,资源共享、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培养眼视光与配镜人才。
综上,经过深入地调查论证和前期准备,学校已经具备开设《眼视光与配镜》专业的基本条件,并且有信心有能力把专业建设好,为培养优秀眼视光与配镜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增设物流管理专业的论证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增设阀门快速修理的报告08-27
上思康达医院关于增设诊疗科目的请示07-11
专业增设10-18
关于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论证报告12-16
增设平面交叉道口报告06-10
增设分公司申请报告09-26
办公人员请求增设08-28
在南财校园增设ATM机的可行性分析11-10
关于核磁共振的可行性论证报告06-26
莱芜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条例(草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