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矿井后勤服务专业化队伍

2024-08-24

打造矿井后勤服务专业化队伍(共8篇)

打造矿井后勤服务专业化队伍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打造矿井后勤服务专业化队伍

作者:田建军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7期

摘 要:根据神东公司矿井后勤服务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矿井后勤服务管理及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打造矿井后勤服务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E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9(c)-0083-01

神东后勤专业化服务经历了10年的艰苦努力,管理和服务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2009年获陕西省诚信示范单位;2010年4月,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矿业服务中心荣获“陕西省管理服务创新AAA级单位”。近年来,随着神东的发展,尤其是确立了“四化五型”发展战略、形成千万吨矿井群、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企业,原有的后勤管理、服务模式等受先天体制、经营机制等束缚,已经不能很好适应现有发展要求,制约、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日益突显,如何大胆创新,采用新方法、新机制,做好煤炭服务的后勤工作,同时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后勤服务的具体特点及细则

1.1 后勤服务工作的广泛性

后勤服务工作涵盖范围广,其具体的工作主要涉及的内容有:水电管理、餐饮管理、洗浴、洗衣、绿化、充灯、维护维修和平时一些日常性的琐碎事务。其事件之多,业务项目繁杂,涉及范围广,息息相关着矿区员工的各项工作及生活。

1.2 后勤服务工作的服务性

矿井后勤工作就其工作性质而言,实属服务性质。后勤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为矿井单位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保障,保证矿井工作的顺利开展的服务性质。

1.3 后勤服务工作的和谐性

后勤管理工作事无巨细,头绪繁多,工作琐碎,既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有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然而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又会直接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机关各部门所需的水、电、暖等的物资保障以及全体员工的衣食住行等的生活保障,后勤单位每一件都要考虑周详,精心安排,稍有疏忽,就会直接影响着工作和开展和员工的工作情绪。其次就是要同上下级部门之间、周围友邻部门之间做好沟通交流工作;既要处理好矿井内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又要协调好本矿与外部多方面的联系。因此,不得不说后勤单位是打造矿井内部和谐、矿井与外部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矿井服务工作和琐碎性

后勤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就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例如水、电的维修、餐厅的管理、公寓管理、充灯、洗浴、洗衣等日常卫生清理工作,如果这些小事不能顺利进行,那么会直接影响着矿井上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工作秩序。然而这些修水管、接电源的小事,却代表着一个矿井的精神文明风貌,稍有不慎将直接影响着矿井上下、内外的关系;同时在接待和外联的活动中,如果小事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到矿井的对外形象。

1.5 矿井服务工作的时效性

后勤的管理工作是动态的活动,任何工作都的开始和结束都具有合理的时效性,任何工作一旦超出了它的时效性都将变得毫无意义。后勤的工作更是如此,每一项工作都有其时效性和紧迫性,例如某部门的灯管坏了,后勤部门员工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办事必须果断、及时;同时也要主要科学和合理。

1.6 矿井服务工作的协调性

要做好后勤管理工作不单单是后勤单位的职责和事情,在开展工作的同时也需要被服务方每一个员工的支持和配合。例如,在餐厅报饭的事情上,如果员工不能如实的上报每天的就餐人数,那么势必会造成粮食的浪费;日常对水、电的管理,需要每一个员工要有使用后自觉关闭水龙头或电源的良好习惯;所以说后勤工作的开展需要每一个矿上员工的配合,只有这样后勤部门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员工,服务与矿井的基本建设。打造专业化矿井后勤服务

2.1 加强管理创新,人性化服务;推行市场化运营机制,促使后勤管理进入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市场化运营”指的是:按照市场方式,由企业将部分技术含量及服务门槛相对较低的业务租赁给承包人的经营方式。其具体执行方法如下:(在该机制实行初期,可先将宿舍楼保洁、洗浴、洗衣、电梯、简单维修等业务与承包人签订承包合同;并要求承包人遵照企业管理模式,实行市场化运作)(1)按照合同规定向服务单位支付服务费;(2)向服务对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这体现着服务的有偿性。(3)承包人在承包期限内,对于承包范围内的一切设备、实施承担维护责任,保证设施的完好,体现着经济的责任性。

这种运行机制的主要优势有:(1)承包人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如果管理不好、服务不够周到都直接影响着自己的盈利;同时被服务方可依据合同内容对承包方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并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警告或处罚。在这种风险和利益的双重驱使下,承包方的积极性会得到充分的调动,(2)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显著增强。承包人运用了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服务能力的强弱、服务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工作人员的工作发展和个人利益。(3)承包人和服务人员只是单纯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方便管理。

2.2 加强员工的培训,提升员工专业化服务的业务技能

在企业中,尤其是国有矿井的后勤服务中,员工的服务质量和服务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形象。所以在提升后勤服务专业化方面,首当其冲要提升的就是员工的服务意识。对服务人员进行统一的服务培训,加强员工服务动作的规范和标准;同时注重员工服务语言和服务举止的专业化;加强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应变能力;从服务的方方面面提升服务的专业化和统一化。

2.3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服务标准

管理是一个企业进步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为了加强企业的科学化、人性化管理,使企业步入更好的良性循环之中,针对矿井的后勤服务方面的管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工作内容,责任到人,每一个服务人员都有各自的责任区域,承担一定的工作责任,每个员工各有分工,各司其职。

(2)对于承包部门,要加强承包方相关服务人员的培训,使每一个上岗员工都要做好岗前的培训工作,学习相关的制度、规章,灵活掌握相关的业务技能,考核通过方可上岗,有效保障了后勤服务的专业化。

(3)加大服务透明度,自觉接受员工的监督。只要是上岗员工,必须统一的穿着工装、佩戴工卡,安排相应的监督平台,主动接受矿井员工的监督。

(4)完善相应的考核制度,服务标准及流程。考核是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评价和鉴定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严格考核制度,可以增强员工之间的竞争意识,对工作的开展方面也具有积极地推进作用。结语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井企业的后勤服务管理机制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大胆创新、勇于争先,干拔头筹的企业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彭昱.峰峰集团梧桐庄煤矿后勤管理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05,02,86-87.[2] 姜茂林.专业化服务是搞好独立工矿企业后勤服务的有效途径[J].新西部(下半月):2007,09,07.

打造矿井后勤服务专业化队伍 篇2

一、打造职业化员工队伍是柳钢转型创业、科学发展的需要

职业化是新形势下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对员工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员工提升个人素质的发展方向。柳钢的实践充分证明, 打造高素质的职业化员工队伍, 是柳钢应对各种挑战, 深化再次创业, 推进优质增效, 全面实现“四个柳钢”愿景目标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柳钢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公司领导班子科学系统地分析了柳钢2000年以来快速发展的情况, 即既有效率高、速度快、机制活的成功经验, 也存在着指标水平低、消耗成本高、经营管理粗的问题, 果断作出“转型升级、再次创业”战略决策。2011年, 公司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 进一步确立了“优质增效”的发展思路, 要求实现发展方式由产量型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型的内涵式发展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 关键在员工的素质, 成效也在员工素质。公司明确提出, “十二五”发展的五大任务之一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员工队伍, 为深化再次创业、推进优质增效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柳钢领导班子战略思想的指引下, 经过全体员工共同努力, 柳钢职业化员工队伍建设工作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制定规划目标, 明确职业化标准

职业化建设就是要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行为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柳钢制定了《“十二五”职业化员工队伍建设实施意见》, 提出要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 打造一支职业化素养好、职业化技能高、职业化行为优的员工队伍, 把柳钢建成机制灵活、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结构合理、创新力强、品质可靠、效益显著, 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柳钢还制定了《柳钢员工行为规范》, 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心态、职业技能、职业形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以“争当优秀职业化员工”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 要求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成为职业化素养最高、职业化技能最突出、职业化行为最规范的优秀职业化员工, 推进公司转型创业、科学发展。公司涌现出了一批优秀职业化员工, 如焦化厂共产党员陶柏明, 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创新, 掌握多项绝招绝活, 撰写出6万字的管理书籍, 荣获了“全国学习型员工”称号。

三、强化全员学习, 提高员工职业化素养

提高员工职业化素养就是要使员工具备高尚做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求变创新、追求结果、享受过程的职业心态, 言行文明、着装规范、仪容整洁的职业礼仪。柳钢党委坚持学习教育和舆论引导先行, 充分发挥《柳钢报》、《柳钢文化》、柳钢有线电视台、“柳钢新闻在线”等四大主流媒体作用, 开设“赢在职业化”典型案例、员工心得体会专栏, 生动诠释职业化的内涵, 使员工从中引发思考, 获得启迪。媒体还刊播文明公益广告、短片, 办好“钢城拍客”栏目, 展示钢城真、善、美, 倡导文明新风尚, 对员工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曝光, 营造了“讲文明重品行、职业化素养好”的舆论环境。柳钢党委继2009年给每位中高层领导干部发放《请给我结果》一书和给各党支部发放《职业化——21世纪第一竞争力》一书并开展相应的文化大讨论活动后, 2011年又订购了15900本《把事情做到最好》一书发给每位员工, 并组织开展为期四个月, 分“学习交流、撰写文章、总结评比、成果展示”等四个阶段推进的全员读书活动, 将学习成果汇编出版了《争当优秀职业化员工》一书, 并发给每位员工, 鞭策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四、强化全员培训, 提升员工职业化技能

职业化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嘴上, 而是要落到员工的“手”上, 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因此, 提高员工技能是打造高素质职业化员工的关键。只有提升技能, 员工才能在追求良好工作结果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工作的快乐, 在为企业作贡献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

柳钢着重抓好“三支队伍”, 即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注重区分对象, 增效学习效果, 全面提升各级管理干部和员工的科学管理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等, 使他们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一是坚持每年加大集中培训力度, 举办中高层领导干部、青年后备干部、科级干部专题培训班, 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课和外请培训教师授课的形式, 开设了精细化管理、职业心理健康与心态调适、提高企业创新力等专题讲座, 大大地提升了各级管理干部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二是组织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化员工、企业文化建设等网络课程培训, 不断地更新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三是组织一线员工开展技术比武、技能大赛、“师带徒”等活动, 促使员工自愿参加, 增强了学习技能的自觉性和实效性。柳钢2012全年全培率、干培率、人均课时等主要培训指标均有增长, 参加各级技能竞赛和技术能手评比活动获奖人数、公开招聘职位数创历史新高。目前柳钢拥有高级工程师195人, 国家级和省级专家13人, 市级以上各类科技人才80余人, 公司级技术专家、学科带头人近百人, 是广西获优秀专家、技术拔尖人才等科技荣誉称号最多的企业。正像柳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景理所说的, “柳钢的魅力在于坚持‘人人皆是人才, 人人皆可成才’的人才理念, 员工无论在什么岗位, 从事什么工作, 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都有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这为柳钢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近10年来, 柳钢从年产钢100万吨快速发展到1000万吨, 营业总收入增加20倍, 人均产钢增加10倍, 向国家贡献利税达170亿元以上。

五、强化全员“贯标”, 规范员工职业化行为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篇3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当前,江西省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正在逐步深入推进。广大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主力军和必须依靠的基本力量。他们身处教育一线,对学生的需求最了解,对教育的问题最熟悉,对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更深切。广大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教育改革的认同和参与程度,奉献和创造的积极性,都会直接影响教育改革的成败和成效。江西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极端重要性,始终不渝地抓紧、抓实、抓好。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把师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是灵魂。我们必须把师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常态化的师德教育,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要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师范生培养必须开设师德教育课程,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在职教师培训把师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记入培训学分。创新师德教育内容、模式和方法,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实践反思、师德典型案例评析、情景教学等丰富的师德教育形式,把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等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江西省中小学校师德建设工作监督测评办法》等文件要求,严格师德考核,强化师德监督,将教师的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评先等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要加强师德宣传,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和激励全省广大教师。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优秀的教师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而教师教育是培育优秀教师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工作母机”的作用,实施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完善“江西省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计划”招生与培养办法,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联合培养教师“三位一体”新机制。完善“江西省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办法,完善师范生招生制度,科学制订招生计划,确保招生培养与教师岗位需求有效衔接,实行提前批次录取,选拔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攻读师范类专业。不断完善教师学习培训制度,大力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加大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力度,实施“江西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音体美教师专项培训计划”,用3年时间为全省农村每所完全小学至少培训1名合格的专职音、体、美教师。实施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完善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制度,建立兼职专业教师聘用制度,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推进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建立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国内访学、挂职锻炼、社会实践制度。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推动教学方式变革。坚持培养与引进兼顾,教学与科研并重,加强高等学校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好“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等人才项目,造就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教师管理制度的改革不但事关教育体制改革的成败,而且事关整个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现行的教师管理制度逐步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教师编制、职称评聘、考核评价机制等问题。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要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教师编制;完善高等学校编制管理办法,健全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分类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完善符合各类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价标准。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进在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的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兼职教师申报相应系列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推进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探索实行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办法,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严禁简单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严禁公办、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校外办班,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科研学术规范,健全学术不端行为惩治查处机制,规范高等学校教师兼职兼薪。建立全省统一的常态化教师招聘补充机制,改善教师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不合理现象。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通过3~5年的努力,使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成为常态。探索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模式,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现在,很多地方做老师还比较清苦,特别是农村基层小学老师很辛苦,收入不高,物质生活不是很宽裕,有些家庭负担较重的老师生活还比较困难。”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真心实意地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了解教师的困难和疾苦,多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建立健全符合教师职业特点、体现岗位绩效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工作,确保绩效工资所需资金落实到位。继续推进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工作,公办幼儿园教师执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享受规定的工资倾斜政策,企事业单位办、集体办、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和社会保险由举办者依法保障。要出台农村教师待遇保障政策,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使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继续实施和完善特殊津贴政策,在现行每人每月210元和360元补助标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标准并扩大覆盖面。加大力度实施好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将长期在农村任教教师的住房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使广大农村教师能“安居乐教”。

全力打造服务型创新型工商队伍 篇4

2005年,我局从高站位,高起点着眼,紧紧围绕发展这一第一要务,按照以人为本抓队伍,全面创新搞服务,依法管理,树形象的工作思路,实行服务型行政,实现四个创新,全力打造服务型、创新型工商队伍。

一、以解放思想为出发点,实现服务理念的创新

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只有思想的解放,才能推进工作的大发展。解放思想就是破除思想障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解放思想,就是要求全系统干部职工破除旧的思维方式,跳出部门利益的小圈子,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论的统一部署上来,树立促进全县大发展的全局意识。为此,我们在全系统积极倡导“企业发展我发展,我与企业共命运”的服务理念,及时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服务观念教育,把群众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第一标准。增强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把主动为企业服务,为县域经济献计出力变为每个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

二、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切入点,实现服务措施的创新

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的竞争就是环境的竞争,为打造经济运行的环境洼地,抢占经济发展高地,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县工商局将从本身职能出发,主动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完善服务措施。一是建设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首办工作法。所谓一站式首办工作法,就是将工商局内部的全部对外业务,如注册登记、广告登记、抵押物登记、合同鉴证、消费者投诉、及各项费用收缴全部移入大厅,实行集中受理,一站式服务,大厅负责人全权办理,达到优质、高效、廉洁、便民的目标。二是推行上门年检。往年年检过程中都是由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辖区工商所报年检材料,由工商所签署意见后,再到局机关办理具体年检事宜,企业需往返多次才能办清。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服务企业,今年我局推出上门年检的服务措施,一改往年做法,变坐等年检为主动上门服务。县局将抽调业务精、责任心强的同志,对较大规模的企业上门服务,现场办结,为企业提供最大的便利,使企业足不出户,就能顺利完成企业年检。三是开辟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办照手续,将除国家明令规定必须开业前提供的手续以外所有审批手续全部纳入后置审批,先办理营业执照,所有必须手续限期补办,到期不能提供手续的依法变更经营范围,为企业开户、征地、筹建及对外业务提供宽松的环境。同时,实行一三五限时办照制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凡企业需要,随叫随到,提供24小时服务。四是实行轻微违章行为,首次预警不罚制。对企业、个体户在经营中的轻微违章行为,以教育警示为主,处罚为辅,首次轻微违章,只采取警示措施,不预处罚。五是稳步实施诚信工程。围绕打造诚信城市,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建立健全诚信管理体系。通过严格注册登记和市场巡查,对企业实施全程监管,对所有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制定企业守信标准、失信标准、警示标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信用停息。对连续2年无不良记录的守信企业,实行年检免审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鼓励企业自觉做到守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六是帮助企业实施名牌战略。2004年,县工商局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创知名商品上引导企业走出家门,在创著名商标上,引导企业走向全省市场,力争年内帮助1-2家知名度高,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争创省著名商标,提高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形象。六是开展走访百家企业活动,全系统每个干部职工至少要联系1家企业或1个个体户,同他们交朋友,结对子,主动帮企业解决在企业改制中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主动为企业献计出力,排忧解难。

三、以创造良好市场竞争环境为着力点,实现执法手段的创新

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是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今年县工商局遵照省政府关于继续整顿和规范的部署,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突出重点,加大力度,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一是切实做好“三农工作,维护好农民的利益。今年3—6月和9—11月我局将分季节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对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二是开展市场巡查,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把违章、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加强棉花市场管理。以保护棉花资源,确保百家棉花加工企业的正常运营,壮大棉花行业为重点,坚决打击非法购销棉花的行为。四是搞好流通领域商品抽检,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对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严肃处理,净化市场。四是集中开展对垄断行业限制竞争行为的专项整治,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

四、以提高全员素质为落脚点,实现队伍建设的全面创新

一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首先我们将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开展“十戒,十讲”活动。十戒即:一戒软,二戒散,三戒推,四戒拖,五戒懒,六戒虚,七戒浮,八戒奢,九戒贪,十戒骄。十讲即:一讲党性,二讲学习,三讲团结,四讲正气,五讲宗旨,六讲奉献,七讲求实,八讲创新,九讲形象,十讲廉洁。二是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工商机关,争当学习型工商干部活动。充分利用机关政治、业务学习日,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工作,改进培训方式方法,采取一日一法,法律点将台和案例评析台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结合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对利用“案费证照费”以权谋私、吃拿卡要、贪污受贿的,对监管执法中乱收费、乱罚款的,对执法人员不文明执法,刁难群众的坚决严肃处理。四是严格落实国家总局的六项禁令和省局的五条禁令,大力整顿队伍作风,提高队伍的执法形象。

打造精品矿井 篇5

——郑煤集团芦沟煤矿创建精品矿井工作掠影

总书记强调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煤炭行业通过提高煤炭生产效率、管理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效率变革势在必行。

郑煤集团芦沟煤矿以高质量发展打造精品矿井,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发展理念,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体现。

找准矿井高质量发展的“定盘星”

为确保矿井更高质量、更好效益发展,芦沟矿党政班子立足实际,通过深入调研,确立了矿井高质量发展的“12345”战略。即围绕一个中心。以“安全发展”为中心,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抓安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扎实的安全基础工作为企业提供考的安全基础保障;聚焦“两条主线”。创建精品矿井,创新企业党建,通过推进安全管理、优化生产组织、精准经营管理、创新党建品牌、特色文化建设等,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三项工程”。积极稳妥实施岗薪制构建工程、管理流程设计工程、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全员整体素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行“四项建设”。稳步推行企业文化建设、六型班组建设、考核体系建设、智能化初级阶段建设。以文化建设为引领,通过开展争创“六型”班组活动,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开展考核体系建设,着力从干部绩效考核、文明科室考核、执行力建设考核等方面,实现从源头治理到过程管控的有效过渡。落实“五项任务”。积极落实岩巷掘进机械化、皮带运输集中控制、企业微信协同办公平台、绩效考核智能化管理平台、材料消耗班组考核五项任务,实现矿井生产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不断提升矿井生产效率和效益,实现企业改革发展高质量。

筑牢矿井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围绕安全,严抓细管,实现安全发展高质量。该矿属煤与瓦斯突出和水文地质条件极复杂矿井,建设有主副立井、32深部立井和东风井、32风井;井下两个生产采区,一个开拓采区,运输环节多、范围大、战线长,自然灾害严重,安全管理难度极大。实施潜在风险识别,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双控机制”确保矿井高质量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新理念,切实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牢固树立安全才能发展、发展必须安全的思想,真正把安全工作摆在第一位,用第一的决心、第一的力度、第一的措施,一心一意、一如既往、一以贯之地抓紧、抓细、抓实、抓好,全面落实好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上下联动、职责清晰、管控有效的安全责任体系;全面加强“人、机、环、管”安全基础工作,在重大风险管控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矿井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切实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矿井长治久安。一是开展争创“六型班组、金牌班组长”活动,从区队最小单元着手,筑牢安全基石;二是设置重大灾害治理结构工资,运用经济杠杆,调动主体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从管理层面防控重大安全事故;三是建立区队安全重点监控制度,调动区队主动防范安全事故积极性,实现安全管理重心下沉,有效防范零打碎敲事故发生。

实现矿井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三量不平衡矛盾。一是科学、合理安排矿井采掘生产布局;利用21采区回收煤柱的有利时机,对井下生产布局进行调整,通过三到四年的时间,确保矿井实现“三量平衡”;严格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及相关规定的要求,加快31采区开发,建立与之匹配的生产系统,实现采区提前投产。二是扎实推进“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瓦斯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设;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全面提升矿井瓦斯治理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瓦斯事故,保持矿井抽、掘、采有序平衡发展。三是努力提升设备管理水平。促使运输设备逐步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变,促进生产效率提高,减少非伤亡事故影响,确保工作面稳产高产。四是科学调整分配机制稳定抽掘采施工队伍。理顺抽掘采工资分配关系,使工资向井下苦脏累险岗位倾斜,让岗位苦、风险大、条件差的区队和岗位得到相匹配的工资待遇,力争做到“责、权、利”均衡,使一线职工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为实现矿井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以较小的投入实现较高的产出,是企业的基本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在经营管理中精打细算,切实降低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一是强化全面预算,科学合理制定经营成本指标,形成“矿--职能部门--区队--班组”的指标分解体系,建立“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区队,区队保科室、科室保全矿”的自下而上、各负其责的责任控制体系。二是推行以成本控制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指标与工资挂钩考核办法》,构建科学的薪酬管理和经营考核体系。根据各科队业务分工不同,分别设置不同的挂钩指标与挂钩比例,实行浮动工资制,将各科队的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不仅与单位总工资挂钩,还与科队长、支部书记的工资挂钩,严格考核,按月兑现;通过经济杠杆调动生产积极性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三是强化预算计划的刚性执行;明确计划的“强制性、科学性、严肃性”,严控超预算和预算外支出,科学合理制定各类计划预算方案,合理控制资金计划,严格控制各类工程造价,降低成本,使计划、预算成为指导和控制生产经营的有效手段。四是严把材料投入关;本着“能自己干的工程不外委,能复用的设备不购新”的原则,对井上下的各类设备实行资源共享,在全矿范围内统一调剂,优先使用修理完好的设备。设备坚持能“自制的一律自制加工,能自修的决不外委修理”原则。五是进一步优化岗位设置;科学编制劳动用工方案,实行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的用工制度,做到岗位精简,人员精干。加强工值考核,提高用工效率,降低用工成本。对矿内零星工程引入内部承包机制,变发工资为挣工资,变派活干为找活干,推行无人值守岗位,设备集中开停,减少人力投入。六是狠抓源头关,加强对工作面的煤质监管。强化地质预测预报,合理避开地质构造带对煤质的影响;优化放煤工艺,确保煤质均匀、稳定,提高原煤质量;进一步明确煤质主体部门责任,严格执行联质计产政策,坚持把煤质与部门、区队的工资挂钩,调动各级抓煤质的积极性。七是强化材料、配件的回收复用、修旧利废指标考核;严格交旧领新,加大回收复用、修旧利废力度;严格执行《小仓库管理规定》,坚持月检查、月评比,合理调剂使用,减少库存,降低投入。

稳妥推进,创新驱动,实现改革发展高质量。创新是第一动力。面对新时代经济变革的多变环境,面对来自国家和行业层面的安全监控升级等复杂局面和挑战,芦沟煤矿必须找准定位,创新观念,通过创新能力的集聚,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一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重点围绕综采放顶煤工艺智能化转变、智能监测、防突技术攻关、底板注浆加固、软岩控制、运输系统集中控制等领域,重点培育以技术专家、技能人才为核心的技术团队,建立大师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煤窑工匠”先锋带头作用,调动技术人员科技创新工作积极性。紧紧围绕生产一线解决原创研发、技术引进、小改小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开展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紧紧依托集团公司强大的技术背景,发挥好大师创新工作室的优势,积极为安全高效开采提供理论支撑、技术支撑、设计支撑和示范支撑,不断提高智能化开采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水平;三是继续深入开展全员创新;围绕安全生产、稳产高效、节支降耗、提高效率等方面,继续深入开展“五小”创新创效、小改小革活动,不断完善激励和转化机制,激发职工的创新才智和创造热情,进一步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四要持续推进岗薪制改革。认真落实集团公司选人用人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管理人员民主推荐、公开选聘、竞争上岗等制度,不断规范选人用人程序,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良性机制。深化用工制度改革,整顿劳动组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全面打通管理、技术、技能三条通道,拓宽职工成长进步空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深化岗薪制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度,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个人收入和风险大小、技术含量和绩效贡献、个人业绩与岗位创效硬挂钩,使主体专业技术人员的“责、权、利”趋于平衡,增强关键岗位和核心人才薪酬竞争力。

理念引导,文化引领,实现职工素质高质量。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芦沟煤矿职工大部分是以矿井老职工为主,还有一部分是从其他单位抽调过来,近年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职工技能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职工的综合素质、对企业的归属感、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为此,一方面充分利用集团公司机构改革减人分流和兄弟矿井资源枯竭关井闭坑契机,从集团积极引进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职工的培训教育,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要扎实开展好职工技能培训工作,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狠抓培训质量、培训内容、考核奖惩等环节,真正把提高职工安全素质作为夯实安全基础、预防安全事故的根本举措,通过培训真正塑造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本质安全型职工,切实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二是以文化引领促进干部职工综合素质提升。积极倡导“守规矩,明礼仪,懂感恩”企业文化理念。严守规矩就是全体干部职工要始终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学习,促进安全生产秩序规范运行。明礼仪就是让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讲究文明习惯,崇尚道德风尚;广泛开展礼仪知识讲座等活动,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要自觉养成明礼仪、知是非的良好习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展示良好的企业形象。懂感恩就是广大干部职工要把感恩祖国、感恩企业等思想植根于内心深处,大力倡导“企业兴衰、责任在我”理念,始终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把企业的事当自家的事来做,进一步培植感恩文化,通过开展“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宣讲活动、技术比武活动、创建“大师工作室”活动等,使以“感恩奉献”为核心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为建设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提供文化保障。三是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通过梳理工作流程、完善工作职责、规范行为标准、健全制度规范等措施,实现层级清晰、职责明确、管理到位、高效运转,逐步形成芦沟矿制度文化,为建设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提供制度保障。

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企业改革发展高质量

打造矿井后勤服务专业化队伍 篇6

摘 要:随着煤炭市场的变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引导不到位、措施不周全、处置不得当,就可能引发思想困惑、情绪波动和心理失衡。作为煤矿企业,必须要把维护成庄矿区和谐稳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本文总结阐述矿井“一线两点”的综治维稳工作思路、具体实施举措、取得实际成效等内容。“一线两点”为构建“平安成矿”的立体交叉维稳防控格局,提升员工群众安全感、推动矿井和谐发展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民生;预防;问责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种类增多,思想呈现“思维方式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个性特点差异化”的特征。在这种大环境中,矿井在安全、经营、治安、反腐等方面都面临着比较突出的复杂形势,进一步引导全矿干部员工认清形势,真正把“平安成矿”建设作为使命所在、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多年的探索实践过程中,成庄矿积极践行“大稳定”理念,持续加强维稳工作顶层设计,规划形成了“一线两点”的维稳工作思路(“一线”就是要坚持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不断线;“两点”就是要兼顾事先预防预控和事后考核问责),从而不断巩固和扩大以“政治安全、生产安全、矿区安定、身心安康”为核心的“平安成矿”创建成果。

一、“一线两点”维稳工作思路的深刻内涵

(一)关注民生、服务民生

所谓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就是设身处地重民生,就是坚持以民生所望为施政方向,一切从员工家属利益出发,在构建“大稳定”体系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经常关注、关心、体贴员工,多做暖人心的事情,真正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矿区的切入点,真正做到情为民生所系,利为民生所谋,权为民生所用,让改革发展成果持续惠及员工家属。

(二)事先预防预控

所?^事先预防预控,就是针对矿井覆盖区域范围广、员工家属数量多、维稳难度大的特点,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维稳工作方针,着力建立一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维稳工作长效机制,力求实现维稳的“无缝隙”管理。特别是在构建“大稳定”体系中,遵循管理经济学基本定律“1元事前预防=5元事后补救”的管理思路,树立超前防范的观念,立足于抓早、抓小、抓少,从而真正把稳定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始发阶段,筑牢维护矿区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三)事后考核问责

所谓事后考核问责。就是努力做到使工作管理形成闭合、执行有力。在构建“大稳定”体系中,坚持“没有考核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理念,实施对干部的“六项问责”和对员工的“六个否决”,以动真碰硬的考核问责,强化了全员自觉维护稳定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有效助推维稳工作迈入良性轨道。

二、“一线两点”维稳工作思路的具体做法

(一)在“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方面

成庄矿坚持“行政以实事暖心、党委以文化惠民”的差异化思路,千方百计保安全、保效率、保效益,不仅保障了员工的生命安全,而且收入也没有受到大的影响。特别是近七年来,矿党委持之以恒抓“五位一体”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形成了以企业文化、廉政文化、安全文化、社区文化为主要构架的文化建设思路,导入先进理念和先进观点,不断让员工获得进步的思想;按照年初有计划、月度有安排,周周有活动的要求,每年都有80余项丰富多彩、员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不仅取得了强身健体的效果,而且提升了员工的文化生活品味,并通过活动让邻里关系更加和睦。同时,遵循“关注民生首先从关注弱势群体做起”的理念,自2010年成立社区爱心服务站以来,党员干部、团员青年、中小学生、社区家属四支爱心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困难员工帮扶救助工作,比如,矿领导班子成员与特困员工家庭开展的“一对一”帮扶活动,每逢过年过节,不管工作有多忙,都要抽时间亲自到家中走访慰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女工家属坚守在井口矿嫂爱心服务站,送温暖、献爱心、嘱安全,七年来从未间断过,她们的坚持和爱心也感动了井下员工。

(二)在“事先预防预控”方面

成庄矿自2014年正式实施了《密切联系群众 强化信访工作“十必须”规定》。明确提出每天的值班人员在协调好安全生产的同时,要兼顾好信访稳定工作,对不稳定的苗头必须当天化解;每周要通过政治学习会对信访稳定工作进行强调安排;每月的科(队)务会要专题研讨信访稳定问题,对于重大政策变动,管理考核调整、后勤服务等涉及群众利益,可能引发上访事件的,要进行稳定风险评估,制定落实稳定风险应对处置措施。信访办每季度要对全矿的信访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照片一)近三年来,持续开展党群部门正队以上管理人员与基层支部结对帮扶工作,部门人员每月至少参加一次所包支部的班前会和安全会,同时不定期与队干部、班组长、普通员工座谈调研,帮助基层发现问题、制定对策,并积极协调解决。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师队伍的优势,对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反常的特殊人群,建立了心理预警、疏导机制,加强经常性的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提高其受挫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防范和降低了稳定风险。

(三)在“事后考核问责”方面

针对各级领导干部在治安、消防、交通安全、民爆物品管理、信访、610等工作中,因教育、管理不到位,失职渎职,不履职或不正确履职,导致分管范围内发生不稳定事件,视情节轻重、影响范围、损失大小,分别给予停职检查、免职、撤职的组织处理。针对员工在安全生产、治安稳定、信访工作、廉洁自律、矿井形象、班子团结等方面发生不稳定事件,根据情节轻重,核减责任单位一个月或连续三个月工资总额的6%。特别是对政治敏感时期的维稳工作明确提出双汇报、双考核、双问责的管理办法,也就是说发生不稳定问题时,要求药在第一时间向分管业务的矿领导和分管信访的矿领导汇报,如果处置不当,造成事态扩大,产生不良影响,要同时追究单位分管领导和信访分管领导的责任。

此外,针对更加严峻的维稳形势,2015年在集团公司下发《晋煤集团强化综治维稳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后,成庄矿更是积极行动,细化落实,首先是深刻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把握在当前经济形势异常严峻,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发展矛盾日益增多的背景下,以高压严管的态度抓稳定工作的特殊重要意义;其次是对照20条具体的考核措施,梳理矿井综治维稳工作的各项举措,查漏补缺、明确重点、找准“短板”,做到管理无缝对接;三是按照逐级消化、分项落实的要求进行任务分解,把每项任务都明确到了分管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确保每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保证考核办法能够落到实处,不虚化空转。

三、实施“一线两点”维稳工作思路的初步成效

1、通过狠抓“一线”,也就是各项民生小事的落实,真正解决了员工群众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有效融洽了干群关系,也增进了员工对企业的理解和支持,成为了抓好成庄矿稳定工作的“润滑剂”。通过狠抓“两点”中的事先预防预控,解决了很多不稳定的苗头性问题,在基层减少了大量的冲突和矛盾,做到了将矛盾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通过狠抓“两点”中的事后考核问责,以良性的责任追究为导向,促使各综治成员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真正做到履职担责,从而形成维稳合力,实现齐抓共管。

2、通过认真践行“一线两点”维稳工作思路,近年来成庄矿综治维稳工作成效大大凸显。长期以来,成庄矿始终保持了秩序井然、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网络上没有出现过针对矿井的过激言论,没有发生过一起较大以上治安案件、消防事故和交通安全事故,没有发生过一起较大的越级访和闹访事件。同时,矿井连续两年均荣获晋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的“平安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这也是集团公司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

综治维稳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和长期性的工作。今后,成庄矿还将立足实际,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坚持走综合治理、群防群治之路,切实打造“平安成矿”的坚强堡垒,助力矿井渡过难关、实现安全高效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打造矿井后勤服务专业化队伍 篇7

1. 系统的专业知识靠勤奋的学习与刻苦的训练。

专业知识是指化学教师从事化学教育与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学科知识, 既包括课本知识, 又包括实践知识。它是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综合体现。化学教师之所以要求学历达标, 就是要具备基本的学科知识。它要求师范类大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而转岗转科的教师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才能上岗。

2. 扎实的专业能力靠教学实践不断获取。

专业能力是从事化学教学的学科能力, 包括理解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引导学生拓展与延伸的能力等。专业能力的取得不全是从大学课堂上学习来的, 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慢慢学习体会得来的。优秀的教研组可以提供习得专业知识的捷径, 教师个人的主观意愿是专业知识能力强弱的基础。

3. 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3.1 对教材分析重组的能力。

教师要对中学化学教材上通下达, 对小学自然课中的化学知识熟悉, 对与中学化学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了解, 对中学化学的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 以及高考考试说明的理解要准确、熟练, 能融会贯通, 运用自如。

3.2 具有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如:教学设计, 课内外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 举办讲座, 组织运用和设计实验, 等等。

3.3 具有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能选择和运用传统及现代的各种教学工具和手段, 做到信息技术和化学学科的有机整合。

3.4 具有改革意识, 富有创造精神。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一个高素质的化学教师能自觉把先进的化学思想和科学的化学方法渗透融合到化学教学中去。

3.5 具有动手实验能力。

化学教师应能熟练完成教材中所有演示实验, 并能保证成功, 能研究创造性实验。

3.6 具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化学教师应具有科学的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师应努力以自己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学生, 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 并保持对自己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敏感性和批判性。

以往“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在知识经济的今天, 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 一桶水已远远不够, 今天的教师需要拥有源源不断的江水。

4 高中化学教师应有的素质。

4.1 爱心。

教书育人需要爱的付出, 爱学生, 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 (工作) 。这种爱是建立在深刻认识、理解所从事工作的意义之上的, 而不是盲目的;是充分体验专业魅力的, 因而是由衷的, 而不是被迫无奈的。

4.2 责任心。

4.2.1 育人:培养分是非、明善恶、辨美丑、有责任心、诚实、遵纪守法、勤奋、有文化、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

4.2.2 教书:教书难———教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4.2.2. 1 没有哪一个学科像化学那样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密切相关。

不过也许太习以为常了, 人们在享受丰富多彩的化学品时一般不会去领悟或欣赏化学化工的魅力。

4.2.2. 2 化学化工是我国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4.2.2. 3 化学在为其他学科提供原料与材料、原理与方法

的同时, 不局限于化学科学原有的研究领域, 积极地向其他学科渗透, 特别是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与环境科学作出贡献。

如何看待化学品?任何物质既有对人类有益、有用的一面, 又有对人类有害甚至有毒的一面。不能认为天然存在的一定是安全的, 人工合成的一定是有毒的。正确认识物质性质的客观性与两面性, 趋利避害, 合理使用, 这是保证生存安全、提高生存质量的前提与基础。

4.3 创新精神———时代的要求

爱因斯坦说:“教师的首要艺术是唤醒创造和认识的兴趣。”上课如同演戏、拍电影, 是一个遗憾的事业, 每一堂课上好后, 你都会发现这堂课的不足。因此, 教书育人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教师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要会与自己“过不去”, 永不满足、永不停步。作为一个基础教育的实践者, 教师要重视总结与提升自己的经验,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作为一个基础教育的研究者, 教师要扎根于课堂, 扎根于教学的各个方面。要像小孩子那样看世界, 或学刘姥姥入大观园, 尽可能天真地看, 从细节入手, 扎扎实实地做基础性研究工作。

5. 不断进行教学实践与研究, 以“反思”为助推剂促进专业化的发展。

打造矿井后勤服务专业化队伍 篇8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制度建设;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C-0036-03

教师素质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更是专业建设的根本所在。为此,江苏省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一直将高素质教师视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坚定“发展教师就是发展学校”的理念,树立“使用教师就要激励教师,激励教师更要发展教师”的意识,多措并举,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4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33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41人,正高级讲师1人,副高职称103人,教育部特聘课程专家1人,省特级教师2人,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1人,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副组长3人,省政府教育督导团成员1人,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教师年均发表论文120余篇,年均主编(参编)教材(教辅用书)等22部左右,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激励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在全校营造了两种浓烈氛围:一是让金钱、荣誉、地位躲避追求它的人,而追求躲避它的人;二是不让老实人吃亏,让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有为者有位。通过制度达到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的效果,激励教师奋勇争先。

(一)建立约束制度

根据麦格雷戈的X理论,学校建立了一系列的约束制度,通过制度细化教师教学行为准则,促使教师警醒和自律,自加压力,变压力为动力。学校规定40周岁以下没有获得市级“两课”评比、技能大赛、教学大赛等最低奖项的教师,担任全日制班主任不满2年的教师,不得参与职称评定;实行全员聘任制,每年秋季开学前对工作不力、成绩较差的教师实行缓聘;对不参加学校教师基本功大赛的青年教师实行评优晋级一票否决。

(二)建立服务制度

“让教师享有最优的服务,得到最好的发展”是我们的承诺。学校以服务教师发展为出发点,建立教师自我评价、自我提高等一系列制度,加快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对每位教师都提出明确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安排专人帮助他们补强短板,力争实现各自目标;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从教育、教学、素质提升、业务进修等方面提出明确的年度工作要求,并持续跟进落实情况,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评估。

(三)建立激励制度

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学校不断完善奖励体系,加大奖励力度,使优秀的教师有尊严、有地位、有回报,激励教师以教为业、以教为乐、以教为荣。目前,做得最成功的应该是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工作,学校从23个方面重点考核教师完成工作的量和取得的实绩,考核结果在校内和网上公布,较大差距地拉开奖励性绩效工资收入(差距达10倍以上),真正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让得少者心服口服、让得多者心安理得”,得到了教职工的拥护和支持,很好地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省内外40余所学校或索要我校方案,或来校交流,或请我校有关同志前往开设专题讲座;鼓励教师在职参加学历进修,对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分别奖励1.5万和3万元,并在聘任、评优、晋级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对教师参加或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都有明确具体的奖励制度,教师获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信息化大赛一等奖或国赛三等奖以上、省“两课”评比示范课、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课堂教学大赛、微课比赛等一等奖的直接聘任高一级职称;每学期开展十佳五德干部、十佳教学能手、十佳班主任、十佳技能标兵、十佳师德模范、十佳共产党员、十佳服务之星等“七个十佳”评比,每年开展感动校园人物评比,举行颁奖典礼,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以内涵提升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发展性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坚持“在课堂中练本领、在活动中提素养、在团队中强能力”的教师内涵发展模式,吸引教师广泛参与各项活动,让教师在积极参与、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内涵和综合素养。

(一)聚焦课堂练本领

课堂教学是教师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学校引导教师把教学活动当作一种事业,一种境界加以追求,立足课堂,聚焦课改,关注教学。扎实开展听、评课活动。学校规定所有教学人员每周听课和评课分别不得少于1节,每月底由校长检查干部的听、评课情况,由教务处检查教师的听、评课情况,并发布检查通报,对存在的问题直接点名到人;教师必须选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探究教学、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长期坚持每周开展入职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研究课、优秀教师示范课,打造有效课堂。

(二)开展活动提素质

学校每学期举办教师基本功竞赛,内容包括现场教学、信息化教学、微课、书法、普通话等;每年举办教师技能比赛,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同时引入合作企业职工与专业教师同台竞技;每年举办“读书节”,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和“学习型校园”,引导教师在学习中立志、正德、养心、增智,升华境界;开展“组组有课题,人人有专题”活动,引导教师聚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通过课题研究寻找教育教学规律,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抓住一切机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类型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和培训,交流思想,分享教学智慧,探寻学术真理,促进教学创新。

(三)打造团队强能力

“名师工作室”是“教师发展共同体”,是成员团结协作的学术共同体。学校建立多个名师工作室,围绕目标进行培养,围绕项目开展研究,学校在专项经费和待遇方面向工作室及成员倾斜;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指导、示范、培养作用,缩短青年教师自我探索过程,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创造力。各主干专业组建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由企业能工巧匠和校内教师共同参与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将企业生产案例、工艺案例引入专业教学,提升专业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工程性;学校与企业联合成立技术研发中心,选派专业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如与江苏惠民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共建产品研发中心,合作完成了BRT快速公交站台门、汽车内缸、客车内摆门等9项产品的研发和工艺改进工作。

三、以合作共赢为纽带,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三国时期的孙权说:“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师资队伍建设最终要基于对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上。学校借力各种社会资源,努力为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引领教师快速、健康成长。

(一)与企业合作,加强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建设

学校坚持做好校企合作团队建設发展规划,公开竞聘、择优选拔团队校企双负责人,按照专业性、合作性、开放性原则,选择团队成员;建立现代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制度,建立专业教学团队合作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导师”与“师傅”并举,共同提高团队成员执教水平;通过挂职学习、顶岗实践等方式,实现团队校内成员企业实践的常态化;主动挖掘企业技改项目,积极参与企业项目研究;校企合作编写相关校本教材,按企业生产要求完善实训室建设,对校内实训基地实施企业化管理试点。

(二)与名校合作,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

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举办专家讲座、校本培训、现场考察等活动,全面、深入学习和汲取职教名校优秀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邀请名校领导和专家来我校进行全方位指导,让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视野更开阔、知识素养更全面,引导教师成为主动探究、积极反思、终身学习的专家,着力提高教师课程开发技术、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评价能力。

(三)与社会合作,挖掘教师引进渠道

在立足校内教师培养,完善教师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学校按照淮安区政府文件精神,进一步拓宽教师引进渠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计划每年从企业引进1名高技能人才担任专职教师,聘请5名以上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进一步促进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教师队伍建设,事关教育事业的成败,任重道远,我们永远在路上。我们坚信:“路虽远,行则必至。”

上一篇:小鸡100字作文下一篇:机关办公室工作计划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