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高素质队伍(共8篇)
努力打造高素质队伍 篇1
努力打造高素质党务队伍 作者姓名:张辉
为全面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的素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安达市整合资源,创新载体,严格落实,不断深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文化水平、服务能力过硬的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
一、着眼长远,扩大范围,突出培训对象的广泛性
市委对基层的党组织班子和党务干部工作局面打不开、成效不显著,急需“充电”、“加油”的现状,开展“组工大讲堂”活动,扩大了培训覆盖面,将基层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两新组织”、后备干部和优秀青年600多人都纳为教育培训对象。在培训中,明确主题,突出特点。有效地解决了基层党务工作者政策规定把握不准、工作要求了解不清、开展活动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升了党务工作者的素质。
二、立足实际,优化组合,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围绕基层党务工作者的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优化培训内容,将政治理论培训与岗位职责培训相融合。邀请了东北石油大学杨中华教授、北京大学现代文化研究院于行教授、北京大学李振一教授,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开展了《政府之职与干部之为》、《高效执行力》、《商业模式的创新与研究》等专题讲座。同时,借助现场教学基地资源,组织参观了黑龙江贝美乳业有限公司、黑龙江安瑞佳化工有限公司、先源乡友谊牧场等典型企业实地参观学习,增强了党务工作者的本领。
三、以人为本,拓宽渠道,突出培训方式的实用性
为了保证培训的质量,注重运用多种培训模式,确保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实践。在专题讲座过程中增加答疑环节,对于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参加培训人员可以现场提问,由专家授课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参训人员更好地把握政策、解决问题、推进工作。通过邀请专家和知名高校学者授课,即从宏观上提高参训学员的能力素质,又从微观上使培训更贴近实际、更具有感染力。增强了培训的吸引力,提升了培训效果。
努力打造高素质队伍 篇2
1. 系统的专业知识靠勤奋的学习与刻苦的训练。
专业知识是指化学教师从事化学教育与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学科知识, 既包括课本知识, 又包括实践知识。它是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综合体现。化学教师之所以要求学历达标, 就是要具备基本的学科知识。它要求师范类大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而转岗转科的教师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才能上岗。
2. 扎实的专业能力靠教学实践不断获取。
专业能力是从事化学教学的学科能力, 包括理解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引导学生拓展与延伸的能力等。专业能力的取得不全是从大学课堂上学习来的, 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慢慢学习体会得来的。优秀的教研组可以提供习得专业知识的捷径, 教师个人的主观意愿是专业知识能力强弱的基础。
3. 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3.1 对教材分析重组的能力。
教师要对中学化学教材上通下达, 对小学自然课中的化学知识熟悉, 对与中学化学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了解, 对中学化学的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 以及高考考试说明的理解要准确、熟练, 能融会贯通, 运用自如。
3.2 具有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如:教学设计, 课内外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 举办讲座, 组织运用和设计实验, 等等。
3.3 具有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能选择和运用传统及现代的各种教学工具和手段, 做到信息技术和化学学科的有机整合。
3.4 具有改革意识, 富有创造精神。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一个高素质的化学教师能自觉把先进的化学思想和科学的化学方法渗透融合到化学教学中去。
3.5 具有动手实验能力。
化学教师应能熟练完成教材中所有演示实验, 并能保证成功, 能研究创造性实验。
3.6 具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化学教师应具有科学的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师应努力以自己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学生, 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 并保持对自己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敏感性和批判性。
以往“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在知识经济的今天, 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 一桶水已远远不够, 今天的教师需要拥有源源不断的江水。
4 高中化学教师应有的素质。
4.1 爱心。
教书育人需要爱的付出, 爱学生, 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 (工作) 。这种爱是建立在深刻认识、理解所从事工作的意义之上的, 而不是盲目的;是充分体验专业魅力的, 因而是由衷的, 而不是被迫无奈的。
4.2 责任心。
4.2.1 育人:培养分是非、明善恶、辨美丑、有责任心、诚实、遵纪守法、勤奋、有文化、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
4.2.2 教书:教书难———教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4.2.2. 1 没有哪一个学科像化学那样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密切相关。
不过也许太习以为常了, 人们在享受丰富多彩的化学品时一般不会去领悟或欣赏化学化工的魅力。
4.2.2. 2 化学化工是我国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4.2.2. 3 化学在为其他学科提供原料与材料、原理与方法
的同时, 不局限于化学科学原有的研究领域, 积极地向其他学科渗透, 特别是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与环境科学作出贡献。
如何看待化学品?任何物质既有对人类有益、有用的一面, 又有对人类有害甚至有毒的一面。不能认为天然存在的一定是安全的, 人工合成的一定是有毒的。正确认识物质性质的客观性与两面性, 趋利避害, 合理使用, 这是保证生存安全、提高生存质量的前提与基础。
4.3 创新精神———时代的要求
爱因斯坦说:“教师的首要艺术是唤醒创造和认识的兴趣。”上课如同演戏、拍电影, 是一个遗憾的事业, 每一堂课上好后, 你都会发现这堂课的不足。因此, 教书育人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教师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要会与自己“过不去”, 永不满足、永不停步。作为一个基础教育的实践者, 教师要重视总结与提升自己的经验,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作为一个基础教育的研究者, 教师要扎根于课堂, 扎根于教学的各个方面。要像小孩子那样看世界, 或学刘姥姥入大观园, 尽可能天真地看, 从细节入手, 扎扎实实地做基础性研究工作。
5. 不断进行教学实践与研究, 以“反思”为助推剂促进专业化的发展。
努力打造高素质队伍 篇3
[关键词]职工;教育;培训;高素质;职工队伍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快,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比较多,为了提高竞争力,企业必须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这有利于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可以使职工提高工作的效率。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引进较多的工艺技术以及设备,工作人员必须学习设备使用的技巧,这样才能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能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职工教育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1、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利用
职工是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在对职工进行教育时,可以提高职工的专业素质,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在当前社会形势下,职工必须掌握多项技能,要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职工是企业的重要财富,是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职工的教育,这可以提高职工的专业素养,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2、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会引进专业的设备与技术,只有提高职工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的掌握专业技术,所以,加强对职工的教育,是企业发展中重要的措施,可以提高职工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水平,可以打造出一支高素质职工队伍。职工要不断的学习,要提高自身水平,还要学习新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3、有利于实现企业管理观念的转变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企业必须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要对企业职工进行必要的管理与约束,还要保证企业职工生产操作的规范性,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还要实现理念上的转变。在传统的管理形式下,企业的员工需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保证职工知识与技能水平的提升,要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要提高职工教育工作的地位。
二、加强职工培训的重要意义
1、加强施工培训,有利于培养出一支高素质职工队伍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职工的培训工作,这也是提高职工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企业的职工必须不断的学习,要掌握最新的技术,还要积累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生产的水平,才能促进企业更加健康的经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职工需要不断的学习,还要做好技术的创新工作,有创新才能有进步,加强培训,可以提高职工的创新精神,可以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2、加强职工培训,可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可以实现技术的创新,可以使企业人力资源更加雄厚,可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还可以实现企业科技技术的创新。企业的管理人员要重视职工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职工参加培训,要提高职工对培训工作的认识,从而更好的落实培训工作提出的要求。
三、企业加强职工教育与培训的方法
一个强大的企业是由优秀的领导者、管理人员和优秀的技术工人队伍组成的。企业要把培养人、教育人作为企业发展之首,努力造就大批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1、提高对职教工作的认识,准确定位职教培训工作
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竞争挑战,为了保证企业持续发展,要求每一位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员工素质的竞争。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加强职教培训,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要用战略的眼光高度重视职教培训工作。
2、完善培训机制,调动培训积极性
借鉴国内外企业先进的教育模式,根据企业发展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系统化的制定企业各类岗位职工素质标准和基本条件,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考核管理、继续教育登记、持证上岗等有关制度;同时加大职教培训工作的考核与奖惩力度,充分调动参与职教培训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树立创新意识,挖掘培训潜力
为了适应企业制度管理、技术创新的要求,职教培训必须全面创新。一要进行培训观念的创新,树立终身教育、综合教育和创造力培养的观念。二要进行培训思路的创新,在抓好基础型人才培训的同时,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三要进行培训内容的创新,围绕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任务,注重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四要进行培训形式与方法的创新,多层次、多类别、多渠道地拓展培训形式和培训方法,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对外交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培训经验。
4、加大职工培训投入,夯实职工培训基础
充分发挥企业现有的技术装备和技术力量的优势,积极为职工培训服务。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职工培训工作的进步,在职工培训的硬件和软件方面,要舍得投入并不断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培训设施,确保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职工培训创造更好的环境。
5、企业内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提高职教培训工作的效能
企业职教培训工作的落实有赖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别是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尤为重要。要求有关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协调一致,主动发挥各自的职能,进一步理顺在企业范围内职教工作的关系,共同建立有利于企业职教培训工作的机制,促进职教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6、加强对外交流,建立开放性职教培训体系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增强了企业各项工作的透明度,职工培训工作也必须克服封闭自满的思想,要求广大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与社会科研机构和其他先进单位的交流,通过相互交流积极引进先进的教育思想、培训理念和先进的培训资源,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四、结语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职工的教育与培训,这可以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职工工作的效率,可以为企业创造出更加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管理者要做好职工的培养工作,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职工队伍,这样可以更好的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的管理者要做好人员结构的调整工作,还要提高职工的创新意识,对生产工艺进行不断的完善,还要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人才供给,才能為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
参考文献
[1]薛燕.加强职工教育培训 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J].现代企业教育,2012(19).
[2]朱海波,李国信.加强职工技能培训 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J].中国职工教育,2012(03).
[3]孟俊.加强职工教育、努力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的探索[J].江苏水利,2014(01).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 篇4
当前,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改革攻坚和自主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财政如何建立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如何扩大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如何落实中央及自治区的积极财政政策和投资规划,如何管理好财政部代发的地方债券,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如何适应税制改革,加强税源建设,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进一步培植财源壮大地方财力,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进一步支持解决民生问题、“三农”问题等等一系列现实工作的改革热点,都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能否胜利完成市委、市政府交付的财政工作任务,是一个事关“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重大战略问题,而要完成这一战略任务,关键在于提高财政干部队伍的素质。
素质,是依存在人或事物中固有的素养品质。就人的素质来说,它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一般是指先天的禀赋、资质及后天的学习、锻炼,具有广义的素质及修养的含义。它是才能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获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人的素质大体可分为政治素质(精神素质)和文化素质(才能素质)两个方面。前者是他们的内在特性,后者是他们的外部特征,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为此:
第一,要把思想政治建设贯穿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的始终。思想政治素质是公务员素质的灵魂。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公务员队伍,不断提高财政工作者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
第二、要把能力建设贯穿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的始终。能力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潮流,也是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重点。按照公务员法提出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和素质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广大公务员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治国理政的本领,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全体公务员不断提高五种本领:
努力打造高素质队伍 篇5
一是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是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三是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弘扬劳模精神、调动职工的劳动热情。
四是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共创共享共赢。
二、把握原则重点途径,认真开展劳动竞赛
(一)把握劳动竞赛活动的五个原则。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
二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原则。
三是以人为本、激发活力的原则。
四是人人参与、个个受益的原则。
五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的原则。
(二)把握劳动竞赛内容的五个重点。
一是要突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职工自主创新能力这个重点,动员广大职工为技术创新建功立业。
二是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大项目这个重点,动员职工为重点工程建设建功立业。三是要突出节约资源和生态建设这个重点,组织职工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建功立业。
四是要突出全面提升职工技能素质这个重点,开展立志岗位成才、争做技术能手建功立业竞赛。
(三)把握劳动竞赛形式的五个转变。
一是劳动竞赛的目标要从单纯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二是劳动竞赛的贡献力要从单纯体力型向体力与智力结合型转变。
三是劳动竞赛的组织形式要从阶段性突击型向阶段性突击型与常态性长效型并重转变。四是劳动竞赛的激励机制要从以精神奖励为主向精神物质奖励并重转变。
五是劳动竞赛的工作格局要从单纯以工会为主向党政领导、部门配合、工会运作、企业为主、职工参与的社会化新格局转变。
(四)把握劳动竞赛途径的四个结合。
一是要把开展劳动竞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
二是要把开展劳动竞赛与弘扬劳模精神结合起来。
三是要把开展劳动竞赛与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结合起来。
四是要把开展劳动竞赛与推动工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
三、加强组织协调创新,确保劳动竞赛实效
一是要注重协力推进。
二是要注重务实创新。
三是要注重营造氛围。
四是要注重全员参与。
六是注重制度机制建设。
五是要注重常态运作。
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努力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
刘新民http://2011/2/4 02:18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面对十二五时期的新形势,如何理解、开展、丰富、落实劳动竞赛,使劳动竞赛呈现出新的青春与活力,是当前必须在实践中探索解决的问题。
一、注重理解深化提高,全面认识劳动竞赛
劳动竞赛是工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传统优势。尽管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使劳动竞赛的形式和内容等发生一定的变化,但劳动竞赛以其参与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目标的指向性、活动的竞争性、成果的效益性、机制的激励性等特色,仍然彰显出其鲜活的生命力和持久性。
一是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腾飞期和发展方式转变期。开展劳动竞赛,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技术协作、技术比武等活动,已日益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效率助推器”、“优质催化剂”、“创新原动力”,有利于促进企业提升质量、节能降耗、提高效益、创新品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是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劳动竞赛是培养职工学习能力的重要课堂,是提高职工操作技能的练兵赛场,是发挥职工能力才华的广阔舞台,是实现“既建精品又出人才”的有效载体。扎实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有利于引导广大职工在干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比、在比中创,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创业能力,扎实推进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大军。
三是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弘扬劳模精神、调动职工的劳动热情。职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源泉。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锻造了劳动模范,劳动模范的成批涌现,生动诠释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形成了伟大的劳模精神。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弘扬劳模精神,引导职工群众崇尚劳模、学赶先进、争创一流,保持工人阶级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共创共享共赢。从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长远目标来说,企业主与职工的利益息息相关,两者利益的实现都有赖于企业的盈利和发展。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把传统的以“比、学、赶、帮、超”为标志的劳动竞赛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共赢机制、诚信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也
有利于增进劳动关系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企业与职工互利双赢,推进和谐企业的创建。
二、把握原则重点途径,认真开展劳动竞赛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求实创新,努力使劳动竞赛活动显现出更加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把握劳动竞赛活动的五个原则。开展劳动竞赛必须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要坚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紧贴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围绕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开展劳动竞赛。二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原则。要坚持与时俱进,拓宽竞赛领域,深化竞赛内涵,创新竞赛方式,真正使之体现时代特征,充满时代气息,努力实现劳动竞赛常盛不衰、常赛常新。三是以人为本、激发活力的原则。广大职工是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的主体。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突出人本性特色,着眼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着力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劳动竞赛活动的内在动力。四是人人参与、个个受益的原则。劳动竞赛的基本特色就在于其群众性。要坚持处理好劳动竞赛的覆盖面、参与面与奖励面的关系,使广大职工人人能参与、人人愿参与,参与就能受益,参与就能进步,参与就能提高劳动技能。五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的原则。企业的类型千差万别,竞赛的内容各不相同。要坚持从实际、实效出发,长短结合、大小结合、动静结合、纵横结合,做到长赛不断线,短赛攻关键,年年出新招。
(二)把握劳动竞赛内容的五个重点。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在竞赛内容上要突出五个重点:一是要突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职工自主创新能力这个重点,动员广大职工为技术创新建功立业。要围绕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广泛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协作、技术攻关劳动竞赛,通过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等职工创新活动,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二是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大项目这个重点,动员职工为重点工程建设建功立业。要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大项目进展的要求,大力开展重点工程建设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通过开展比质量、比安全、比进度、比投资控制、比科技创新等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三是要突出节约资源和生态建设这个重点,组织职工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建功立业。要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开展为创建节约型企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教育职工增强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帮助职工掌握节约技能,引导职工改进工艺设备,推广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四是要突出全面提升职工技能素质这个重点,开展立志岗位成才、争做技术能手建功立业竞赛。通过举办职工职业技能
运动会、技能大赛、名师带高徒、职业技能带头人等活动,为提高职工技能素质、使技能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五是要突出建设“平安河南”和安全生产这个重点,继续深化“安康杯”建功立业竞赛。要以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为目标,以“增强意识、建章立制、整改隐患、确保安全”为内容,将“安康杯”竞赛活动向重点建设领域延伸。
(三)把握劳动竞赛形式的五个转变。要按照新时期劳动竞赛规律的新要求,适应职工群众的新期待,在竞赛形式上要实现五个转变:一是劳动竞赛的目标要从单纯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劳动竞赛要围绕减少投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质量和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约化增长方式来展开,促进企业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劳动竞赛的贡献力要从单纯体力型向体力与智力结合型转变。经济发展的不同层次要求,使得生产不仅对职工体能上有要求,而且对职工的智力技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竞赛中,要实现科技带头人与工人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劳动热情和劳动技术结合,全面提高智力技能素质。三是劳动竞赛的组织形式要从阶段性突击型向阶段性突击型与常态性长效型并重转变。既要注重对急难重的任务采取突击式的方法去攻坚克难,更要把劳动竞赛的机制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目标管理机制,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做到经常化、制度化、长效化。四是劳动竞赛的激励机制要从以精神奖励为主向精神物质奖励并重转变。劳动竞赛所创造的财富应当让职工分享,这不仅是指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还包括使在竞赛中表现突出的职工获得职务晋升、学习深造机会等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奖励方式。五是劳动竞赛的工作格局要从单纯以工会为主向党政领导、部门配合、工会运作、企业为主、职工参与的社会化新格局转变。
(四)把握劳动竞赛途径的四个结合。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开展劳动竞赛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增强劳动竞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要把开展劳动竞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发展是劳动竞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开展劳动竞赛必须做到与企业发展在目标上同向、决策上同步,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融为一体。二是要把开展劳动竞赛与弘扬劳模精神结合起来。劳动竞赛是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也是培养人才和发现人才的有效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竞赛造就劳动模范,劳动模范促进劳动竞赛。要注重发现和积极推荐劳模典型,注重弘扬劳模的时代精神,发挥劳模的示范导向作用。三是要把开展劳动竞赛与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结合起来。竞赛中,要注重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技能素质,使之真正成为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争做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知识型、技能型、复合型职工。四是要把开展劳动竞赛与推动工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劳动者通过劳动竞赛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和成果,应该
由企业和职工共同来分享,做到共创共享共赢。要把开展劳动竞赛与推动工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组织协调创新,确保劳动竞赛实效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各级工会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切实在全省广大职工中掀起开展建功“十二五”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的热潮。
一是要注重协力推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关键在于形成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工会运作、企业主体、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各级劳动竞赛委员会要履行职责、发挥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级工会要切实承担起竞赛活动具体组织者的职责。
二是要注重务实创新。要坚持长远规划与近期安排相结合、整体推进与典型引路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积极探索竞赛形式,努力创新竞赛载体,真正使劳动竞赛实在、管用、有效,产生企业满意、职工满意、社会满意的良好效应。
三是要注重营造氛围。要着力营造舆论宣传的氛围,善于发现、总结、培养和推广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提高竞赛活动的水平和效果,激发广大职工积极投身竞赛活动的实践中,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四是要注重全员参与。劳动竞赛不仅要在国有企业开展,还要在非公企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开展,不仅要在一线职工中开展,还把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等都组织到竞赛中来,形成全方位、立体化、交叉性的劳动竞赛,使竞赛活动让职工群众全员参与,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全过程。
五是要注重常态运作。劳动竞赛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要更加注重长效性,把劳动竞赛作为一个常态;更加注重习惯性,使劳动竞赛成为职工的一种自觉行为;更加注重科学性,使劳动竞赛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融合一体;更加注重规律性,使劳动竞赛更加富有活力、富有成效。
努力打造高素质队伍 篇6
员队伍
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5-23 浏览次数:331
来源:市政府办公厅
一、公务员队伍的基本情况(略)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注重积极因素抓激励,为公务员发挥职能营造良好环境 1.注重政策导向。围绕鼓励公务员干事创业这一要求,注重发挥考核、奖励、职位管理等激励作用,建立了良好的政策导向,引导公务员立足本职岗位,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对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给予表彰奖励,并对连续考核为优秀的公务员进行排名,建立后备干部名册,选拔任用干部优先从后备干部中遴选;对非领导职务的优秀公务员在晋升资格条件上予以倾斜,使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优先得到提拔使用,真正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会干事的人有舞台,多干事的人有地位。
2.强化服务职能。按照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促进政务公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我们修订了工作纪律、会议纪律等各项纪律规定,完善了政务公开制、首问责任制等机关效能制度,结合正在开展的制度建设年活动,在办公厅机关实行了佩证上岗,坚持从细节抓起规范公务员的行为,促使其增强纪律观念和责任意识,提升了政府机关和公务员的服务形象。同时,大力弘扬“公务员精神”,认真开展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提高“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标准,有效推动了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的建设。有1名同志被评为“市级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3.增强奉献意识。从公务员现状看,多数人正处于事业爬坡上坎的阶段,面临着职务晋升、孩子上学、子女就业等诸多压力。对此,我们在关心体谅他们的难处,尽可能地帮助解决好工作生活中困难的同时,坚持从思想教育入手,引导公务员经常想一想成长的经历,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增强光荣感和使命感,从根本上激发公务员热爱岗位、钻研业务的动力。结合“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教育,我们组织公务员队伍开展了“三查三看”和“三比三知”活动,即查思想,看对本岗位热爱不热爱、责任意识强不强;查工作,看履行职责好不好、工作标准高不高;查作风,看自身要求严不严,有没有违规违纪问题。与基层的同志比一比艰苦,在履行使命上知责;与困难群体比一比生活,在物质待遇上知足;与先进人物比一比奉献,在敬业精神上知短,使公务员认清差距,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和履职尽责的紧迫感,从而自觉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切切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解决好每一个问题,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4.增强凝聚力,构建和谐机关。坚持以人本理念为指导,以机关作风建设为载体,以提高人员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建设和谐处室为基础,引导公务员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民主作风和协作意识,大力营造办公厅机关的和谐环境。凡是家庭遇到灾难或发生变故的,办公厅领导都派专人帮助处理;凡是公务员或直系亲属生病的,都安排专人登门看望。平时,办公厅领导与中层干部、中层干部与处室人员经常开展谈心交流,及时消除思想疙瘩,不断增强办公厅机关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保护好、发挥好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营造宽松和谐、能充分施展才华的工作氛围,建设风气更良好、关系更融洽、工作更顺畅、社会满意度更高的政府机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着眼持续发展抓培养,积极推动公务员队伍整体建设 1.突出抓好政治教育,切实打牢公务员的思想根基。按照公务员队伍建设要求,我们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一是拓宽教育途径。采取集中轮训、专题研讨、辅导讲座等多种方式,组织公务员队伍重点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努力在贴近公务员思想实际、贴近办公厅机关建设实际、贴近职能任务实际上下功夫、见成效,围绕“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办公厅内部先后举办专题理论学习30余次,均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深入学习,努力使公务员在理论水平上高于人、政治敏感性上强于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严于人、拒腐防变上硬于人。二是构建网络学习的平台。在抓好集体学习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机关信息网上开设了学习交流园地,围绕市政府和办公厅工作中心、政治理论学习重点,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确定主题,相继开设了学习心得、专题新闻等栏目,及时把理论学习、工作动态、心得体会等内容及各处室好的学习经验上网,适时组织公务员畅谈搞好“三个服务”的体会和经验,促使大家加强相互学习、交流和借鉴,进一步深化学习效果。三是加大学习培训投入。近年来,市政府办公厅先后为每名公务员配备了电脑,统一购买了相关学习资料和笔记本、心得体会本,对学用结合效果明显、取得突出成绩的公务员,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调动了大家学习钻研的积极性,为增强公务员队伍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突出抓好作风建设,严格规范公务员行政行为。一是注重强化作风建设。政府办公厅历任领导都十分重视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今年初,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张学军到任后,就把加强公务员作风建设纳入工作日程,要求办公厅全体人员必须做到心诚、心细、心强、心勤、心恒,注重提升学习力、执行力、凝聚力、自律力、创新力,切实增强学习、服务、责任、创新、奉献、团结六个意识,督导公务员忠于职守、勤勉尽责、遵纪守法,有效地规范了公务员的岗位责任和行政行为。二是注重强化制度建设。去年以来,我们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两转两提”工作为抓手,持续加强办公厅制度建设,完善了各项制度规定。今年我们以提高“三办质量”和“三个服务”水平为目的,在办公厅内部又广泛开展了“制度建设年”活动。目前,办公厅各处室、各有关单位围绕“外树形象,内强素质,高效服务,规范管理,创新机制”的总体目标,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已广泛行动起来,正在扎实向前推进。为实现办公厅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形成办公厅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严格规范公务员行为。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的要求,我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会议纪律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办公厅机关自身建设、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能力形成推动,并在办公厅全面开展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搞好服务”大讨论活动,增强了公务员依法、依职行政理念。修订完善了《工作职责及流程》,使全体工作人员做到有章可循。为提高服务标准,研究制定了《办公厅公务员礼仪规范》,聘请省妇女干部学校教授王蓓进行公务礼仪专题讲座,面对面对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公务礼仪培训;推行规范用语和微笑服务,要求工作人员做到行为规范、举止端庄、文明礼貌、热情服务,提高了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3.突出抓好能力建设,努力增强公务员的整体水平。公务员的能力决定着政府的管理能力,公务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决定着政府的管理水平。我们根据不同层次公务员培训需求,坚持把提高公共服务、调查研究、学习创新、沟通协调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作为培训重点,下大力抓好公务员培训工作。一是加强分级分类培训。近年来,我们先后对新招录的公务员和接收的军转干部进行初任培训,对10名拟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进行任职培训,对担负专业技术的公务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优化了公务员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结合我市跨越式发展、“三化两型”城市建设等重大课题,组织全体公务员先后参加了《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知识的轮训,并严格落实考勤、补课、检查、讲评等学习制度,深化学习效果,提升了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抓好在职业务培训。为了满足公务员渴望成才,提高素质的需求,在组织公务员集中培训和岗前培训的基础上,鼓励公务员参加在职教育。几年来,先后协调省管干部参加培训15人次;安排县处级干部参加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培训25人次;选派2名科级干部到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选派1名同志到华东师大进行短期学习。在办公厅的鼓励支持下,有5名同志通过在职学习,获得了博士、硕士学位。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有计划地把公务员选派到条件艰苦和困难较多的地方经受锻炼和考验,让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经受磨练,增长才干,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三是定期举办专家高端讲座。抓住党和国家出台新政策,社会出现热点问题等时机,在搞好宣讲辅导的基础上,采取每月一讲的方法,聘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进行系列讲座。2004年以来,先后邀请著名作家二月河、省委党校教授胡隆辉、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宋雅芳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杨建伟等多名知名专家学者到办公厅做精彩报告,在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社会科学研究前沿、高新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国内外形势、国家建设发展状况等方面,进一步拓宽了办公厅公务员队伍视野。四是同创建学习型机关相结合。把公务员的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引导公务员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激发公务员自觉学习、积极参训的内在动力,形成自觉求学、主动参训的良好局面。在2007年全市组织的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内容培训、考试中,办公厅机关100余名公务员全部参加了培训课程,并全部通过了考试验证,成绩均在90分以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三)围绕增强活力抓使用,完善公务员队伍激励约束机制 为促进办公厅和谐机关、效能机关、服务机关全面建设,我们创新思维,转变观念,力求由管理型服务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
1.构建综合考评体系。我们修订完善了《市政府办公厅机关工作规则汇编》,针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等内容,采取自我评价、民主评议、组织考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办法,进一步细化量化处室和有关单位工作职责,责任到人,充分利用月考评、季通报、年考核综合评价体系,严格考评考核,加强动态管理,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较好地克服了公务员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强化了公务员的业绩意识,有力地推动了机关效能建设相关制度的完善和落实。
2.推进干部竞争上岗。2007年,根据办公厅机关部分中层正职职位空缺情况,制定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部分中层正职领导职位实施竞争上岗的意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对空缺职位实行竞争上岗,提拔了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年轻同志到中层领导岗位;2008年,我们根据职位空缺和工作需要,公开选拔5名优秀干部进入办公厅公务员队伍,进一步改善了公务员队伍结构、增强了公务员队伍活力。
3.发挥激励机制作用。我们把工作成效、能力水平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坚持每月实行月考评,对各处室、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岗位职责、考勤及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认真考评;每季度实行工作通报制度,编发《办公厅机关处室月工作考评通报》,通报办公厅机关各处室的整体工作情况,体现工作成绩,交流工作经验;年终进行年度考核,明确考核内容、范围、程序等,搞好年度考核工作,做到考核有标准,奖惩有依据。通过综合评价体系的有序运作,采取定性与定量、平时与定期、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发挥好考核的导向、激励和鞭策作用,激励处室工作团队和工作人员奋发向上,促进干部职工解放思想,争先创优,取长补短,有针对性提高能力,努力工作。并坚持将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结合起来,对多次考核优秀的人员在干部提拔使用上予以倾斜。近年来,我们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市委组织部、人事局的有关规定,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结合年度考评情况,先后共推荐提拔正县级干部10名,交流和提拔副县级干部20名,调整提拔科级正职公务员21名。同时,还大力支持、鼓励机关干部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有2名公务员通过笔试,其中1名公务员被国家人事部录用。
5年来,市政府办公厅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帮扶困难职工先进单位;2005年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评为河南省政务信息先进单位;2005年、2007年被评为河南省责任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07年、2008年被评为郑州市扶贫开发先进单位,2008年被评为全市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和人事编制工作先进单位。
三、经验体会
(一)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的理念,才能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在公务员管理工作上,我们坚持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机遇留人。在工作上,努力搞好统筹协调,科学把握工作节奏,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只要工作允许,尽量不占用公务员的公休时间,并定期组织体检,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在生活上,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为体现组织的关怀,我们对办公厅机关干部职工的生日进行了详细统计,以办公厅领导的名义进行慰问,把祝福短信发送到手机上、生日贺卡送到同志们手中,营造出和谐团结的温馨氛围。今年,新任办公厅领导上任后,又专门召集有关部门开会,就解决干部职工工作、生活困难等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并对子女入学入托意愿进行了收集,将作为重点问题予以解决,切实消除大家的后顾之忧,从而有效激发了公务员队伍奋发进取、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增强了办公厅机关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只有端正用人导向,形成“靠素质立身、靠实绩进步”的良好风气,才能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供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正确的用人导向,是公务员提高自身素质、胜任本职工作的直接动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观,坚决破除论资排辈、迁就照顾和求全责备的旧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切实把人品正、官德好、党性强的人,爱学习、善思考、能创新的人,作风实、干劲足、政绩好的人选拔到中层领导岗位上,真正使能干的人有盼头,素质高的人有干头,形成靠素质不靠关系、凭能力不凭资历的良好氛围,从而把各级公务员的精力引导到干好工作和提高素质上来。如2007年,我们通过竞争上岗,调整提拔的8名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优异的成绩,达到了组织满意、领导满意、群众满意,有力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只有优化学习环境,营造争做“学习型”公务员的浓厚氛围,才能激发公务员提高综合素质的内在动力。方法单
一、学用脱节,尤其是对高新知识的学习重视不够、信心不足,是目前公务员队伍在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高标准、高质量地落实教育学习计划。我们在重点抓好科学发展观学习的同时,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公务员,用现代科学知识充实公务员,不断更新公务员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实现素质能力的转型升级。如从近年来抓学习的实践看,我们尤其注重规范好学习内容,把学习的重点放在研读原著、系统把握党的创新理论体系上,较好地纠正了一些同志存在的以学讲话、学文件代替读原著的现象。再如我们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加大对高新知识学习的比重,提高公务员的科技素养,切实打牢公务员素质能力的根基。同时坚持学以致用,围绕我市经济建设发展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力争每次学习都能解决一两个重大现实问题,以此带动学习的深入和成果的转化。同时,针对公务员工作繁忙学习很难静下心来、钻得进去的问题,我们注重搞好认识和机制的双重驱动,引导大家把学习作为终生任务、第一需要,积极拓宽培训渠道,鼓励公务员参加成人教育、函授学习和在职学习,有效地保证了学习效果。
(四)只有严格教育管理,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才能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坚强的党性,是公务员队伍最根本的政治品质和道德修养。如果公务员人品不正、官德不好、党性不强,其它方面素质再高,也不能成为合格的公务员。我们始终把加强公务员的党性修养贯穿于教育管理之中,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崇高人生追求。通过认真开展以新《党章》和两个《条例》为主要内容的经常性学习教育,引导他们自觉以良好的修养、过硬的作风、廉洁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持续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激励广大公务员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奋发有为、无私奉献。通过积极探索和完善社会、组织、群众、家庭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管理监督体系,把党管干部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筑牢反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确保了公务员队伍政治立场坚定,思想道德纯洁。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略)
努力打造高素质队伍 篇7
一、理清思路, 统筹规划, 以共同愿景引领全市教师培训工作
⑴在学习和调研中理清“十二五”培训工作思路。为了科学规划好耒阳市“十二五”教师培训工作, 我们组织了调研活动。为了全面掌握耒阳市教师培训现状, 我们制订了全面完整的调研方案, 了解教师心里所想, 基础教育改革所需。我们运用了访谈、问卷调查、查阅学校培训管理资料等方法, 比较全面了解和掌握了耒阳市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师培训现状。在科学调研论证之后, 我们确立了“十二五”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 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 以改善培训基地服务功能、学分登记、校本培训为着力点, 坚持修德与长能相结合, 送培与自培相结合, 他评与自评相结合, 全面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为建设教育强市提供师资保证。
⑵在抓学习修改“规划”中, 形成教师培训的共同愿景。《耒阳市教师培训“十二五”规划》是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 没有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和教师认可, 一纸空文, 毫无价值。只有通过讨论学习, 才能把领导专家意见转化为全市教师共识, 形成共同愿景。基于这种认识, 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首先, 抓实意见的征求过程。征求意见稿出台后, 我们一是分别召开了中心校、中学主管师训领导会。教师会以及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者会。为了让与会者了解和掌握教师培训工作发展态势和国家有关政策文件规定, 我们将国家、省市有关文件和“规划”先发给他们, 并配发了意见征求表。二是对他们的意见进行认真的分析, 能采纳的尽量采纳。
其次, 抓实学习宣传。“规划”正式出台后, 我们一是以文件形式发至中心校和中学以上单位, 要求各单位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讨论学习;二是通过“耒阳教育信息网”进行宣传。
⑶在抓“规划”与学校工作“交会对接”中, 引领教师培训工作有序运行。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重要内容, 关涉学校可持续发展。《耒阳市教师培训“十二五”规划》能否真正落实,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成为学校领导者和教师的共识, 能否转化他们的工作思路和实际行动。为此, 我们对学校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其一, 我们要求学校制订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把教师培训工作作为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实行“培训三优先”策略, 即学校规划中优先考虑, 经费使用优先保证, 学习设施场所优先安排。
其二, 学校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组织管理机构。中小学学校校长是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 学校要有一名副校长主管教师培训工作, 教研处 (教务处) 具体负责教师培训工作, 学科教研组要认真落实常规教研和校本培训工作。
其三, 学校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学校各类制度完善和落实是《耒阳市教师培训“十二五”规划》变成现实的基本保证。抓好学校教师培训制度完善和落实是“规划”引领培训的重要一环。
二、找准着力点, 夯实基础, 努力拓宽教师培训之路
“十二五”教师培训能否顺利开展, 效果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以什么作为工作的着力点, 怎样抓住这个着力点。
⑴以加强基地建设, 改善其服务质量和功能作为提高培训质量的着力点。耒阳市教师进修学校是全市唯一的教师培训基地, 担负着组织、协调、研究、指导、管理、服务和教育信息开发与利用等重任。是教师培训中的业务中枢。为了搞好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我们重点抓了如下几件事。
第一, 以争创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基地为契机, 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耒阳市教师进修学校现有校园、办公场所、教学与培训场所设施设备均系20世纪90年代初所建, 其突出特点是校园面积小, 建筑面积严重不足, 功能用房奇缺。“十二五”期间, 市教育局确立了争创示范性教师培训基地的目标, 我们计划新增校园面积6667至10000平方米, 新建培训用房5000平方米, 装配学术报告厅、语音室、综合实验室、教育心理实验室、体操训练室等, 并添置相关设备, 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拖后腿。
第二, 以职能转化为切入点, 使之寻找发展的新机遇。在国家实施分层、分类、分岗的教师培训策略过程中, 教师进修学校功能必将实现转变, 要突破包揽式培训的思维定势, 逐步成为教师培训的组织、协调、研究、指导、管理、服务和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者。基于此, 耒阳市教师进修学校围绕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让教师进修学校成为学习资源的汇流之处。教师进修学校不仅要集聚本地教改资源, 还要广泛集聚外地教改资源;不仅要集聚名优教师教改经验 (录像、课堂实录、教育叙事) , 也要集聚普通教师的成功经验。要让它成为教师学习集散地, 成为教师学习源头活水。二是要让教师进修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缠绵之所。我们要通过进修学校环境的改善和功能的完善, 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自修环境, 让教师学有场所, 惑有解答;另一方面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学术性支持, 引导中小学教师认识自我、规划未来。三是让教师进修学校成为耒阳市教育改革行动的始发地。就此, 我们将要求学校专任教师成为耒阳市教育改革研究者, 并将研究触角深入到耒阳教育改革实践中。
第三, 加强培训者培训, 提高培训队伍素质。教师进修学校能否发挥其功能与作用以及发挥得如何, 主要看能否形成智力资源优势, 看培训者能否成为本地教育改革领头雁。为此, 我们一是鼓励培训者开展教育科研, 力争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十二五”开局之年, 耒阳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基于职业幸福的教师文化研究”成为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资助性课题, “学校视域下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研究”课题被中共衡阳市委、衡阳市人民政府评为“衡阳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 有11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 其中1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二是加强对培训者进行培训, 我们计划每年对教师进修学校专任教师不少于70学时培训。三是建立专兼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⑵以完善学分登记制度作为加强教师培训管理的着力点。耒阳市按衡阳市教育局的统一要求, 于2006年开始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分登记。几年来, 我们运用学分登记来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充分发挥管理者在“十二五”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我们采取如下几方面的措施。
首先, 将学分登记率和合格率作为评价考核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指标。对此实施“三挂钩”, 一是学分登记和合格率与年终目标考评挂钩;二是学分登记率和合格率与骨干教师培训指标挂钩;三是学分登记率与合格率与校长提拔应用挂钩。
其次, 修满合格学分是教师评优评先, 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为了将这条规定落到实处, 我们要求学校将每年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名单先送师训股审核该年培训学分情况。
⑶以抓校本培训作为加强对学校教师培训的着力点。教师培训工作落脚点在教师所在校, 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理想、感受职业幸福的地方。无论教师参加哪一级, 哪一类培训, 其学到的理论、知识都必须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进行消化吸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 校本培训在此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 使之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 我们对校本培训提出了如下几方面的要求:
其一, 以校本培训作为巩固国培、省培和市培效果的抓手。我们认为参加国培、省培和市培的教师必定是少数, 不可能人人都有机会参加培训。因此, 我们一要通过校本培训将国培、省培和市培等学习资源、教改信息传递给学校每一个教师, 让他们也成为国家、省市教师培训受益者, 实现教师培训里的教育公平。我们的做法是:参训归来的教师要向全校教师汇报学习内容、学习感悟。二要使校本培训成为培训学习与教学实践交会对接点。我们要求参训归来的教师向全校教师谈学以致用的打算, 怎样在教育活动中体现新思想, 怎样规划专业发展过程, 让其他教师受到启发。
其二, 以校本培训作为创培训特色的抓手。校本培训是紧切教育改革实践的培训, 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灵活的方式, 它既可以是教师之间的听课、说课和评课, 也可以是一个话题的讨论, 也可以是外面学习归来的感想和体会的介绍, 还可以是同读一本书……好的校本培训更能体现教改所需、教师所想、学生所盼, 容易让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共鸣。我们要求各校校本培训创特色, 也就是让学校培训更切近教师、更切近教改、更切近学校发展。耒阳一中的“理论学习与实践”, 让教师“在学中提升、在实践中合作、在反思中研究、在发展中开发”, 有效地促进了全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
其三, 以校本培训作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抓手。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体, 其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决定课改实际进展状态。校本培训最容易让教师彰显个性、言说自己教育主张、畅想自己教育理想, 教师只有在这个开放平台和营养基上才会对新课程改革充满激情, 才能创造诗意的教育生活。耒阳二中新课程培训的“青蓝工程”, 通过师徒互亮改革主张, 师徒同上一堂课, 将课程改革搞得有声有色。城北小学争创课改示范校过程中, 运用了“习惯中寻找疑惑点、研究中寻找突破点、课堂中寻找创新点、生活中寻找诗意点、生命中创造闪光点”的校本培训思路, 充分调动了教师参加创课改示范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课改中是有滋有味。
三、锤炼经验, 创新模式, 努力提高教师培训实效
提高培训质量是教师培训工作永恒的主题, 是教师培训生命力所在。一年多来, 我们认真反思了以往的培训工作, 通过锤炼成功经验, 创新培训模式, 有效提高了培训质量,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来说:
⑴修师德与长知能相结合, 凸现培训内容全面性。教师素质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 以不同视角去审视不同的结构方式。如果我们以三维结构模型分析, 教师的素质可分为, 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这个结构体中, 师德素质是为师之魂, 专业知识是为师之本, 教育实践能力是为师之能。教师素质又是一个整体, 任何一种素质的缺失都会造成素质水平整体下降。因此, 我们在教师培训中, 一是在教师培训内容上体现各类素质要求, 克服重业务能力, 轻师德水平的做法, 促使教师各类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2011年我们将师德师风列入校本培训内容, 并评选了师德标兵, 2012年我们又开展了“教师幸福人生与职业道德专题”教育活动。二是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能力增长同步发展, 能学以致用, 使理论与知识学习转化为能力。耒阳市一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培训模式对此进行了大胆有效尝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⑵送培与自培结合, 凸现教师培训实效性。教师培训要产生真正的效果, 一方面离不开国培、省培, 这类培训体现了教师培训发展的方向, 是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 没有这些培训, 教师培训必将误入歧途, 教育改革难以成功。2011年, 我们选送了392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 选送40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省级远程培训, 选送331名中小学教师参加衡阳市级培训。另一方面教师培训也离不开区域性或校本培训, 这类培训容易寻找理论与实践的交会对接点, 能找到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我们认为没有国家、省市的“送培”的教师培训难有“底气”, 没有“自培”的教师培训是难接“地气”的培训。基于这些认识, 我们一是实施以研促训, 以研导训基本策略, 积极探索市级教师培训内容途径和方法, 使之成为教师培训最具活力的内容。二是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讲学和本市的名优教师上课提升培训档次和含金量。2011年我们邀请了首都师大田汉族教授作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术报告, 邀请了湖南师范大学肖汉仕教授作了“教师心理调适”的学术报告, 培训中小学教师2653名。我们邀请本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分学科对319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学科专题培训。
努力打造高素质队伍 篇8
一、加强师德修养建设,树立崇高的职业意识
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职业,它要求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更是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和职业修养的人。高尚的思想道德,崇高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积极的专业追求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为此,我们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五种”意识和积极发扬“五种”精神。“五种”意识,即以人为本的育人意识、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当学生表率的模范意识、勇于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意识。“五种”精神,即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为了落实这五种意识和五种精神,学校制定了学习制度。学习内容:《中国师德手册》《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廉江二中教师教育教学要求》等。学习时间:每周政治思想集中学习时间与各学科业务学习时间。学习形式:理论与实践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结合,个人写学习实践体会与谈心得结合,党支部学习与党员带头承诺结合。这些学习活动,掀起了教师建设师德的热潮,营造了校园“讲学习、比奉献”的浓郁氛围。其次,学校实行工作量化管理,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为增强教师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心,学校制定了教师岗位完成责任制并实行量化管理。每新学期,学校把教师需要完成的岗位责任分化为若干小项,通过教师自控和学校调控手段,要求教师按时按质完成。采取教师个人自评、级组初评、学生民主测评相结合的形式。具体考核评价教师岗位责任完成状况,并把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每学期期中、期末各考核一次。这样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内化和自我促进,增强了自身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再次树典型。形成示范效应作用。每年学校利用师德标兵、巾帼十优、十优青年岗位能手、高考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树立一批德才兼备的教师典型,并将他们的先进事迹整理成册在学校的广播、宣传橱窗或学校网站进行宣传表彰。利用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教师“人人学榜样、个个争先进”活动的深入开展。全校教师的师德修养得到全面提高,从而牢固树立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为人梯的职业意识。
二、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建设,炼就精湛的专业技能
我校站在战略高度长远规划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发展,要求教师的职业从经验化走向专业化,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培养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新时代的高素质的人民教师。
1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首先,我们以新课改、新教材学习培训为契机,引导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思想,树立先进理念,转变观念角色,以适应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要求教师做到坚持一个宗旨、转变三种角色、构建三样课堂。坚持一个宗旨:教师的作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三种角色:教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而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构建三样课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相结合的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因材施教的课堂。
其次,组织、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型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学校成立学习培训领导小组,教导处、办公室负责安排组织,每学年都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方案,构建培训网络,统筹安排教师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层次进行,形成了教师岗位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省级教学骨干培训队伍。为落实培训效果,学校严格要求培训对象在培训结束后写一份有质量的心得体会。并在全校教师会议、科组业务学习活动、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中传达、交流,或为全校教师上汇报课,以实现不同层面培训资源的最大共享,构建全民参与的培训体系。
再次,关心、鼓励教师个人学习,主要抓好两个学习,一是学历进修,学习本学科专业知识,二是学习教育教学论著。学习方式为个人自主学习和集体导学相结合。学校安排专项资金,建立一个专为教师服务的电子阅览室。建设校园互联网,资金扶助每名教师购买一台电脑,为方便教师学习提供切实保障;以学科组为单位,每科组订购2~3本学科教学专著,在科组业务学习中学习交流。这些活动措施,既让教师养成了学会学习、热爱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又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
2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我们开展三个层面的校本培训。学校层面校本培训:新招聘的青年教师及新调入学校的教师,要求先培训,后上岗。在教导处、教研室的组织下,先集中培训学习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课堂教学模式,领会学校倡导的教育教学思想精髓后反复观摩骨干教师示范课,学期中再上汇报课,接受课程培训考核。以确保新进教师一年顺利上路、三年站稳讲台、五年基本成长。科组层面校本培训:实行导师制,开展师徒结对“一帮一”活动。具体做法:以学科为单位,每名骨干教师带领一名学徒,周期为三年,导师负责学徒备课、上课、教案书写、课后辅导的跟踪指导。周期限满,学校评选优秀导师和优秀学员,从而促进了师徒的教学相长。级组备课组集体备课,具体做法:备课组长统筹安排,以教材单元或章节为单位,安排好每一单元备课的中心发言人,要求提前一周备课,每周一次。备课后要求落实五个统一:统一教案、统一教法、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测试,以实现集体智慧的共享。我们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校本培训活动,让教师的学科思想在交流中相互碰撞,在碰撞中变得深刻,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3加强校本研究,提高教师专业技能。近几年,我们结合学校生源实际,加强校本研究,探讨特色教学,形成了“因材施教、开发潜能、体艺见长”办学特色,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开展公开课活动,推动教师课程研究。重点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并抓好“四课”,即青年教师汇报课、学科带头人示范课、新课改专题研究课、教师基本功竞赛课。每学期坚持开展“四写”活动:写教案和课后反思、写一份优秀课例、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写一份工作总结,并开展优秀教学设计和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其次,结合新课改和学校的“因材施教、体艺见长”办学特色,开展专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教研科研能力的发展。由教研室组织召开科组长会议,商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集思广益,寻找解决途径。如特长班和普通类教学方式与学法指导取得较好成效,积极参与省、市、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开展的课题专项教研活动并取得很好的研究成果,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并对课题有突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给予奖励。这些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加快了学者型、研究型教师的成长步伐。
三、改革完善用人制度,整体优化教师团队
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中。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改变管理制度,以激励与发展为原则,多渠道使用人力资源,建设和谐教师团队。
1打破排资论辈制度,创新用人机制。坚持用人所长,用人唯才的原则,建设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公平竞争极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情和积极进取心。
2实施循环教学,建立激励机制。以往,教学经验丰富或骨干教师长期任教高三毕业班课程,而一些有水平、有拼劲的年青教师只能任教高一高二,形成千好干坏一个样的工作环境,严重挫伤了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此,我们完善教师的考核办法,将工作业绩与奖励挂钩,按业绩实施循环教学并形成制度,以制度管理人、约束人,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发展、自主提高。
3敢于压担子。对年青教师,学校给他们压担子,鼓励他们挑担子,让他们任教毕业班的课程,承担公开课、研讨课的教学任务,承担部分课题研究任务。一批年青教师在挑重担中脱颖而出。
【努力打造高素质队伍】推荐阅读:
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点滴07-14
彰显仙山秀水优势 努力打造旅游名城11-26
打造高素质记者队伍08-11
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12-23
如何打造高素质的队伍10-18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08-22
提升职工综合素质,打造一流职工队伍,持续创建学习型企业(贵阳局)01-01
如何打造和培养人才队伍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