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党代会上的报告

2024-05-30

在**镇党代会上的报告(通用7篇)

在**镇党代会上的报告 篇1

真抓实干

创先争优

为开创二道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在中共XX镇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XX镇党委书记 XX(2011年9月XX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中共XX镇第十五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总结我镇第十五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选举产生中共XX镇第十六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组织动员全镇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为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在新的起点上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二道而努力奋斗。

过去五年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基本经验

过去的五年,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奋力前进、夯实基础并取得较快发展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党委团结带领全 镇党员和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实现了政治安定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经济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基本实现了第十五次镇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未来五年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镇村面貌日新月异,经济发展强劲有力

——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大,城镇品位不断提升。从2007年开始,我们通过自筹和向上争取资金,连续办了多件利民实事,重点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镇址主次干道两侧全部栽植了绿化树;更换、新上了近百盏路灯;多条巷道铺设了白色硬质路面;新建了集休闲、娱乐、演出多功能于一体的中心广场。小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过去的二道,因受区位等发展“瓶颈”的限制,无论交通、通讯设施,还是农村住房、农业基础等方面发展都明显落后。伴随着力度逐年加大的国家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的实施,镇党委、政府科学分析镇情,抓住发展良机,倾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在硬质路建设方面,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先后完成了镇址和九个村的白色硬质路面建设,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便捷的公路网络,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同时,又抓住村屯硬 2 质化建设机遇,完成了西沙至老道庙、老家站至长脖沟、二站至七队的三条通屯路,进一步改善了交通基础条件。

在通讯建设方面,截至2010年,全镇共设立8个移动、联通基站,移动、联通两套网络覆盖全镇。在绝大多数村屯实现了收看有线电视节目的基础上,〇八年从省科技厅争取了1000套电视卫星接收器,从而解决了三个偏远村屯的看电视难问题。目前,全镇通讯入户率和电视信号接收率都达到95%以上。便捷的通讯,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改善生活条件方面,通过积极争取库区移民项目资金、用足用好国家有关惠农政策等措施,长远规划农村新村建设。五年来,共改造泥草房 户 间,农村自来水入户率已达90%以上。

——富民产业逐步壮大,增收基础持续增强。食用菌产业突飞猛进。充分运用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截至2011年,我镇食用菌种植总量已达到1.8亿袋,涌现出了XX、XX、XX、XX四个千万袋专业村。食用菌真正成为了我镇农民致富增收的最主要渠道。特色产业百花齐放。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发展,目前已形成了“XX的葡萄、XX的白瓜籽、XX的土豆、XX的烤烟”等特色产业格局,在农民收入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局面和谐稳定 ——文卫事业长足发展。2011年,镇中学的中考升学率在全市乡镇中学中名列第,全镇 所小学、个教学点在教学办公设施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改革理顺了医疗卫生体制,镇卫生院顺利迁建。加大乡村医生的培训力度,提高了全镇医疗卫生水平。标准化村级卫生所建设有序进展,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和条件得到很大改善。2007年启动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极大地解决了农民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民政工作稳步推进,青妇武等各项工作也取得良好成绩。

——计生工作稳步推进。全镇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8%上,三查率达95%,为146户独生子女户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今年开展的“三清三查”活动,对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确保生育质量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信访工作扎实有效。以“五五”普法和依法治镇工作为主线,狠抓严打整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综治组织建设、打击邪教四项任务,积极推行首问负责、领导包案、干部下访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信访维稳工作。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他们的疑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积极化解矛盾,真正做到了群众满意,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营造了和谐的发展环境。

三、党的建设得到加强,职能转变务实创新

我们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第一核心任务,为经济社 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搭建活动载体,创新管理模式,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狠抓学习教育活动,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坚持党委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定期组织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学习农村实用科技和法律知识,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和政策理论教育。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中,按照“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发展上水平”的目标要求,全镇536名党员普遍受到了良好的党性教育,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意识进一步提高,推动科学发展观念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高涨。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在全镇各村推行了“村书记分类划档”,开展了“晋档升级”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村党组织创先争优意识,从而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XX村、XX村、XX村先后晋升为一类支部。阵地建设全面推进,在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千方百计加大投资力度,先后建设了8个村标准化办公场所,占总数的90%。结合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实现了村干部优中选优,提高了工作 效率,促进了工作落实。坚持党员发展标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五年来共发展党员71名,改善了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坚持贫困党员慰问制度,对贫困党员在“七一”、春节定期组织慰问。通过强组织、促升级,建阵地、常关怀,充分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调动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服务发展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总结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有三点体会:第一,班子团结、苦干实干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第二,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是克服困难、促进各项工作的重要条件。第三,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完成各项工作的有力保证。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发展鼓舞人心。我们深切地感到,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镇上下精诚团结、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各单位、各部门的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结果。为此,我代表XX镇党委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二道发展的各界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更要十分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发展的速度较慢、规模偏小;自主投资能力不强,外来投资总量偏少,制约了经济快速发展;部分单位和人员“不作为”现象 依然存在;“三农”问题依然突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农村交通、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仍较为薄弱;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依然缓慢;个别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形式主义问题比较突出。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构想

展望未来,前景广阔。未来五年是我镇加快发展、突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面临着许多新机遇,也面临着很多新挑战,全镇上下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建设“XX乡镇中的示范镇”为目标,全面实施“生态立镇,产业富镇,旅游兴镇”发展战略,实现食用菌产业、绿色生态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三个突破,保证农民纯收入、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达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是:紧跟全市发展步伐,奋力实现“四个翻番、四个跃升”,即实现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翻一番;经济实力、基础条件、人民生活和社会建设四个方面实现“跃升”。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倾力推进产业建设,奋力实现产业富镇

今后五年,坚持把调优产业结构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着力点来抓,重点抓好食用菌、畜牧和特色三大产业建设,实现突破发展。

——进一步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立足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把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作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确立食用菌产业在发展中第一产业的战略主导地位,紧紧抓住全市上下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有利机遇,按照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经营合作化、产业管理市场化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以食用菌产业标准化为核心,突出优势区域,抓好基地建设,努力做大做强做精食用菌产业。

奋斗目标是:到“十二五”末,新建200万袋以上规模标准化食用菌示范园区40个,全镇园区总数突破60个,地方种植总量达到2亿袋;建成千万袋以上规模基地村8个,其中两千万袋以上规模村3个,食用菌收入占全镇80%以上;培育15万袋以上大户100户,10—15万袋大户300户,食用菌年收入由2010年的1亿元增长到2亿元;菌农收入由2010年的人均7500元增长到15000元,食用菌生产总产值达5亿元,努力实现“食用菌总收入、菌农收入、产业产值” 三项指标翻番目标,使食用菌真正成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经济扩张、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具体措施:

1、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区。食用菌园区建设是产业实现突破发展的基础,要科学规划,大建园区,建大园区。将环湖、沿路村屯列为发展重点。规划上以点连片,以片连线,贯穿成带。镇村干部要带头抓点示范,科级领导每人每年抓建园区不少于1个,其他镇村干部要全力搞好配合,以此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要从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有头脑、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大户进行规模经营。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最终在全镇形成铺天盖地种菌,家家户户务菌的产业发展格局

2、发展菌业大户。重点发展10万袋以上大户,实行大户带动战略,形成大户前行、小户跟进的良好格局。同时,对有突出贡献的大户给予适当的奖励扶持。

3、扶持菌业企业。实施“以菌兴业,以业带菌”,积极扶持菌业企业生产,以企业带动菌业基地发展,走“企业+农户+市场”良性互动的路子。要新建食用菌产品精深加工厂一个,标准化菌包加工厂2个,废弃菌包处理厂4个。借助市级菌业平台,把XX黑木耳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4、加大科普力度。坚持把科技兴菌作为菌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把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和菌农生产效益放在首位。大力推广先进的木条接菌、小孔栽培、地膜覆盖及春摆秋栽 开盖技术,提高种植水平。定期对镇村干部和菌农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都能够成为食用菌生产的行家里手。

——加快畜牧生产发展。抓好以肉牛为重点的养殖大户建设,充分发挥XX、XX畜牧养殖小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力争年饲养量达到1.5万头。

——快速扩张特色产业。在宜烟宜薯宜葡宜瓜村扩大烤烟、马铃薯、葡萄、白瓜籽种植规模,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快基地建设速度,使之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上效益。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要重点做好库仑比拉有机黑木耳、月亮湾景区、北宁湾网箱养鱼项目包装、宣传与推介。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商家到二道发展。每年计划新上项目两个、发展私营企业一个,新增个体工商户10户,实现民营经济总产值快速持续递增,成为财政增长的有力支撑点。

二、打造绿色生态环境,全力实现生态立镇

按照打造生态旅游名镇的发展思路,抓好生态建设。一要巩固原有退耕还林成果,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退耕还林新指标,抓住越来越多的农民把精力从土地转向食用菌产业的有利契机,力争用5年的时间,使视线之内和迎湖面的所有超坡地全部退耕。二要继续抓好粮库道上退耕地的嫁接红松林建设,查缺补漏,落实管护措施和责任。搞好域内柴莲路及通村通屯路段的绿化和行道树管护,建设沿湖、沿路绿色旅 游通道。三要配合市委、市政府抓好国家园林城创建工作。四要加强环境保护,维持、发展XX青山绿水良好的自然环境。

三、加速特色资源开发,努力实现旅游兴镇

在抓好食用菌、畜牧、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借助紧邻小九寨、月亮湾景区的优势地理条件,围绕“吃、住、游、娱”等旅游产业要素,在XX村、XX村兴办特色农家宾馆和农家乐园。对初具条件的民居进行改造,先行一步,独创民居特色,使之成为一道靓丽风景,成为游人留恋忘返的好去处。努力开发高波牺牲地、老道庙、神龟石等人文自然景观,挖掘民间艺术并加以包装,形成具有浓郁XX特色的旅游品牌。开发以XX的葡萄,XX的木耳,XX的粉条等具有农家风情的旅游产品,逐步做大绿色农家游乐产业,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以XX湾网箱养鱼为牵动,下大力气,开发湖湾水产养殖观光项目。通过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变自然优势为经济优势。

四、围绕争创平安乡镇,突出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在镇村。我们要牢固树立扩大基层民主推动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发展、增强文明意识促进发展的理念,围绕创建平安乡镇这一目标,着力打造和谐乡镇。

——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认真落实定期排查、领导包案、责任追究等制度,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提高村级组织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化解矛盾的排查调处机制和运转高效的处置工作机制,时刻掌握工作主动权。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和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切实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将其作为提高群众法制意识、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切实抓出成效。——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星级户评选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使村容村貌,乡风民俗、群众素质和文明程度与全镇的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宣传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教育网络。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宣传工作,营造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良好氛围。

——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管理服务能力,稳定低生育水平;切实抓好特困群众、特殊群体的社会救济、救助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孤寡老人的关爱,不断增强“五保”老人供养能力,大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切实抓好学校周边环境治安工作;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为重点,继续向群众宣传新农合政策,力争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8%以上;加强村级卫生所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围绕创先争优,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为保证上述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培养造就一支作风扎实、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去带领全镇广大群众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进一步解放思想。思路确定之后,关键在人,重在落实。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程度决定工作成效,决定经济发展速度。我们全体领导要坚决破除自足和畏难思想,要牢固树立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始终保持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进取动力。摒弃那种低调定位、常规发展的惯性思维,树立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新观念,以艰苦创业、矢志不渝的精神来推动落实,确保既定目标如期实现。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正确处理领导班子内部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根本原则,是保证团结统一的根本途经。要切实加强团结,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和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等软弱涣散现象。大力倡导“共事共心”风气,“开诚布公”风气,营造一种人人珍惜团结、维护团结的浓厚氛围。班子成员要顾全大局,摆正位置,共同谋事。提倡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谅解。真正做到讲政治凝聚人,讲大局容纳人,讲风格吸引人,讲友谊尊重人,讲配合支持人,形成思想上合心,行动上合拍,工作上合力的良好局面,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战斗堡垒。大力实施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为目标的“创优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团结带领群众搞好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能力。大力实施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目标的“争先工程”,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注重在生产、工作一线、退伍青年和返乡务工青年中培养发展党员,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进一步改进作风。浮躁轻率谋不成大事,忙碌应酬 干不成大事。我们要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做到对事业有热情,对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对事业有热情。就是要始终保持一股开拓进取的创劲,顽强拼搏的干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只要想干事,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困难,要敢于迎难而上。

对工作有激情。就是要始终把思想用在工作上,要有一种干不好工作,就食不甘味、夜不能眠的精神,永不服输,不甘落后。

对群众有感情。就是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抓落实,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把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各位代表、同志们,完成“十二五”规划,站在新的起点上,用新的要求去建设新的二道,从而创造新的作为,实现新的发展,是一万三千二道人民寄予的殷切期望。重担在肩,我们别无选择。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团结一心,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奋发图强,为开创二道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在**镇党代会上的报告 篇2

关键词:基层工会,活力,成效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意见》指出:“基层工会直接联系和服务职工群众, 是工会全部工作的基础, 是落实工会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建设, 是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 是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改革、实现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是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障, 是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增强工会组织活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切实加强基层工会工作, 夯实工会组织基础, 对于协调企业劳动关系、推进构建和谐社会,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全国总工会文件精神, 我们选择基层工会工作较有特色的某镇作为样板进行调查, 总结经验, 以便推广。

该镇工会成立于2002年, 2010年10月份由县编委批文升格成立镇总工会建制。全镇共有基层工会96家, 其中单建企业工会76家, 村联合工会20家 (覆盖企业189家) , 职工14890名, 会员14617名, 入会率98%。今年, 按照上级工会树“三性”、去“四化”的改革思路, 大胆进行了组织架构改革, 召开了镇总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 换届选举新的一届镇总工会领导班子, 主席由镇党群副书记担任, 下设专职副主席1名, 兼职副主席3名, 专职干事1名。镇总工会新设置由11名委员组成的镇总工会常务委员会, 其中基层一线常委达到54%, 31名委员中基层一线委员占委员总数的83%, 105名代表中基层一线代表占代表总数的93%。镇总工会荣获2012年“全国百家示范乡镇工会”称号, 2014年被省总工会确定为全省36个联系点之一, 被省总干校列入全省12个学习教学培训实习基地之一。

1 增强基层工会组织活力的做法与成效

1.1 完善机制, 考核激励, 全力夯实基层基础

1.1.1 扎实推进企业 (村) 工会规范化建设

通过完善基层工会工作机制, 创新建会模式, 破解建会难点, 依法强势推进基层工会组建工作。以全总“六有”标准规范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村联合工会组建则采取村党组织书记兼任主席、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内影响力较大的小微企业负责人作为班子成员的形式建会, 利用本地地域优势, 开展送智入企、村企协商、医疗互助、安全共监、文化联谊等活动。以“六个有”标准:即有牌子 (办公设施) 、有班子、有制度 (规章制度) 、有经费、有阵地 (职工活动场地) 、有机制 (激发活力的工会特色品牌工作) , 保障工会正常运作。镇总工会与企业、村联合工会实行工作目标考核制度, 签订责任书, 使基层工会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近年来, 新建单建工会3家, 村联合工会2家, 发展会员128人, 最大限度地将广大职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通过开展非公企业工会“达标、规范、示范”梯次创建活动, 全镇已培育示范工会12家、规范工会25家、达标工会31家, 建立起了“分类指导、梯次管理、滚动晋级”的企业工会管理模式, 推动了基层工会建设提档升级。

1.1.2 创新探索区域化工建服务模式

镇总工会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会组织体系, 在全县率先建立了区域化工建服务中心和“党群服务联盟”, 坚持党建带工建, 推行“全区域谋划、分小组管理”模式, 实现组织统筹和力量统筹的“大党建、大工建”格局。目前已建成南舍工业功能区和钟管工业园区两个区域化工建服务中心。如, 南舍工业功能区工建服务中心, 旨在破解工业区内企业面小量大、工会组织建设不平衡、工会工作具有一定困难性的问题, 整合区域内28家单建工会, 3个村联合工会内的18家小微企业, 服务覆盖4000余名职工。南舍工业功能区工建服务中心获2014年度县委组织部、县总工会“先进区域职工之家”、2015年“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1.1.3 精心谋划企业“文化车间”创建

大力发展职工文化, 在提升完善职工之家的基础上, 以“8+X” (即企业荣誉、时政之窗、智库讲堂、企业之歌、欢乐文艺、最美评选、心灵驿站、志愿服务和特别创建活动) 为载体, 开展企业“文化车间”建设, 通过加大硬件投入、完善制度建设、开展特色活动等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关注职工身心健康, 提升职工技能素质, 展现职工自身魅力, 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1.2 深化服务, 彰显特色, 着力打造有为工会

1.2.1 探索服务企业经济发展新举措

牢牢把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题, 广泛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 近年来, 举办“丸高杯”职工服装定制工7场次技能比武参赛, 参赛职工561余人, 218名职工技能等级得到晋升。扎实开展“我为企业献一策”的合理化建议活动, 收到合理化建议983条, 为企业增产创效254余万元, 并出台“合理化建议”奖励政策, 对产生经济效益50万元以上的合理建议进行表彰。以技能培训、班组长管理能力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为重点, 主动联系企业, 依托镇职工技能培训学校、镇成校等基地, 深入开展订单式、区域化、行业性职工培训。近年来, 开展服装定制工、叉车工、安全知识等培训5期, 培训职工283人次, 职工技能等级晋升179人, 企业班组长素质提升269人, 为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撑。积极落实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奖励办法, 对达到培训要求的基层工会奖励1000元, 基层工会奖励培训职工 (初级100元、中级200元、高级300元) , 层层落实, 有效激发职工提升素质的积极性。

1.2.2 深化劳动争议预警调处机制建设

出台了《××镇防范和应对职工群体性事件工作预警预案》, 成立由镇党委副书记、总工会主席为组长, 综治办、劳动保障站、工会等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镇总工会防范和应对职工群体性事件工作领导小组, 明确小组成员在职工维稳工作中的报告、调查、协调、处理的职责, 确保职工维稳工作力量到位。同时明确规定各基层工会主席、车间主任、班组长为劳动纠纷预警调处信息员, 负责企业劳动纠纷的上报、协调工作, 形成了一张覆盖全镇企业沟通顺畅、反应迅速的劳动纠纷预警调处组织网络。按照“预防在先、发现在早”的要求, 健全完善了“月排查”、“季分析”、“五必报”、“五必访”、“三见面” (在维权预警调处工作中, 必须与投诉职工见面, 必须与企业职工维权联络员见面, 必须与投诉企业的法人代表见面) 、“五制度” (企业维权维稳预警职情报告制度、职情分析研判制度、投诉人的事项协办转办制度、完善投诉事项处理报结回访制度、区域工会主席重大投诉事项责任包案制度) 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企业班组长、工会主席、村联合工会主席和区域工建服务中心三级的基层维权信息员队伍, 强化职情信息预测预警。同时, 建立了维权维稳预警工作登记表、劳资纠纷协商协调记录表和维权维稳预警一案一档“两表一簿”记录体系, 实行动态管理, 全程跟踪, 确保每件劳资纠纷、每个职工诉求, 从反映到处理结束, 有调查、有分析、有结果, 真正做到第一时间掌握职情信息、第一时间主动介入、第一时间落实调处。自2011年预警机制建立以来, 全镇各基层工会排查出劳资纠纷和不稳定隐患124起, 涉及职工372名, 妥善处置停产关闭企业7家, 涉及职工512人, 落实职工工资414多万元, 劳动争议纠纷比2011年减少了26%, 连续4年来未发生职工群体性事件, 连续5年未发生职工群众越级上访事件, 切实将大量的劳资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稳定职工队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1.2.3 健全完善工会助力职工帮扶品牌

深入开展“职工生活后勤保障一条龙”、“金秋助学”、“爱心透析救助”、“元旦春节慰问”等专项行动, 为职工解决就医、就学、就业方面的困难。

1.3 多措并举, 创新管理, 提升工会干部能力

1.3.1 加强工会干部的培训工作

为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工作能力与水平, 除组织基层工会干部和工作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培训外, 经常对基层工会干部和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外出学习考察相结合, 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工会工作知识等, 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更好地开展工会工作。

1.3.2 推行基层工会服务积分卡考核制度

创新基层工会干部考核管理机制, 制定基层工会服务积分细则内容, 对基层工会工作、工会主席实行积分考核, 从组织、制度、活动、评价等方面明确考核要求。统一编印《五型工会服务积分卡》手册, 按照积分计分细则由基层工会主席填写记录活动事项和计分实数。建立表彰奖励机制, 对考核综合分前20名的基层企业工会和前20名的基层工会主席以及前5名创建示范企业工会, 分别给予优秀工会主席、先进工会组织、示范企业工会等荣誉称号。对落实不力、作用发挥不明显、会员满意率低的不予评奖。

1.3.3 建立基层工会干部上挂锻炼机制

为了全面提升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 更好地拓宽思路视野, 增强能力水平, 镇总工会在全县率先推行基层工会干部上挂锻炼新举措。每年选派50周岁 (女40周岁) 以下的企业工会主席 (副主席、委员) 和优秀工会干部到镇总工会上挂锻炼, 每月二天, 为期一年, 大大解决了镇总工会工作人员缺少的问题, 又提高了广大基层干部的工会工作能力。

1.3.4 开展区域常任制代表视察活动

组织一支区域内工会代表视察组, 每月开展一次视察活动, 针对视察中发现的问题, 及时向工建服务中心领导小组反映, 通过领导小组的沟通协调, 解决了许多靠单个企业工会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雅士迪办起了暑期活动班, 组织区域内企业职工子女参加活动, 不仅解决了区域内企业职工子女暑假无人照料的难题, 更增强了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凝聚力, 工会代表履职能力和区域企业工会工作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1.4 健全组织, 严格把关, 抓实财务经审工作

1.4.1 健全经审组织

重视经审组织建设, 按照“三同时”的原则, 建立经审组织, 形成“工会组织建到哪里, 经审组织建到哪里, 建账建到哪里”的良好氛围。全镇企业工会建账率达到100%。配齐、配强经审委员, 挑选事业性强、在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方面有专长的人员担任经审委员, 保障经审工作力量。

1.4.2 推行实务审计

依法对工会经费收管用进行审查审计监督。每年开展二次集中审计, 上半年 (6~7月) 的基层工会的审计, 主要查看上年度工会经费收支情况和2月份地税工会经费申报情况, 根据上级工会提供的经费申报情况名单, 对未申报的单位进行催缴。下半年 (10~11月) 的审计工作, 查看本年度工会收支情况, 结合8月份基层工会经费申报情况, 查看本年度工会经费是否全额申报、划拨、收支是否合理等。镇每年单建工会参与审计面都达到90%以上。

1.4.3 严把村级联合工会经审关

镇对联合工会采取一年一次性全额收缴工会经费, 再由镇工会根据分成比例进行划拨, 去年20家联合工会 (覆盖企业189家) , 共收取工会经费207976元, 60%的部分划拨联合工会共124785.6元, 40%的部分中上缴县总工会341595.2元, 镇工会收缴41595.2元。每年11月份, 组织村、社区联合工会主席或财务经审人员, 召开全镇联合工会会费收缴会议, 布置经审、经费收缴工作要求, 形成完善的会费收缴制度。

2 增强基层工会活力, 切实发挥基层工会作用的若干思考

2.1 加强基层工会的规范化建设, 提升工会组织的竞争力

要完善和规范基层工会组织体制, 建立健全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结合职工就业方式和基层单位的分布特点, 从便于接受基层党组织领导和便于发挥基层工会作用这一目的出发, 本着“划零为整、由小变大”和“地域相同、行业相近”的原则, 创新工会的组建形式, 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要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组织体制, 做到组织机构、人员、职责“三落实”, 积极拓宽工会小组工作渠道, 把组织建到职工身边。同时, 选配好基层工会领导班子, 把有事业心、责任感、办事公道、热爱工会工作、对职工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干部选配到工会领导班子中来, 努力培养一支“专、兼、群”相结合的工会工作者队伍。

2.2 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 真正做到有为有位

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工作, 是党对工会工作的根本要求, 也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保证。要确立强烈的服务意识, 把工会工作纳入党委工作大局之中, 千方百计服务中心工作, 找准服务中心工作的切入点, 有效发挥作用, 以有为实现有位, 以有位争取更大的作为。实践证明, 党委重视、行政支持是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切实发挥基层工会作用的重要保证。

2.3 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不断提高工会的社会影响力

组织职工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 是各级工会增强活力、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 也是实现工会组织有为有位的有效途径。要围绕经济建设的大局, 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创争”活动, 这既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双赢”活动;通过“建家”活动, 把基层工会建设成温暖的职工之家。通过开展以“双爱双评”为主要内容的建家活动, 推动了《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在企业中的贯彻实施, 激励了广大职工爱岗敬业的劳动热情,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通过送温暖活动和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活动, 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及时送到困难职工当中。这既是对困难职工的救助, 也维护了社会稳定, 真正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2.4 加强工会自身队伍建设, 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工会干部队伍, 是加强基层工会工作, 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前提。实践证明, 基层工会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对工会的影响很大。当前, 我们要在建立干部队伍、落实干部待遇、做好干部保护和提高干部素质方面下功夫。要建立专兼职工会干部队伍, 保证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工会必须重视和加强基层工会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建立工会干部学习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 组织工会干部学习工会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 努力提高基层工会干部参与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维护职工权益的本领, 尽快成为做好工会工作的行家里手。

2.5 认真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有效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要加强源头参与, 从根本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如积极参与改革方案, 以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文件的制定等。二要多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善于查实情、敢于说真话, 经常深入到职工中去, 听取职工的意见, 反映职工的呼声, 真正做到“妈妈心、婆婆嘴、闲不住的两条腿”。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增强基层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意见[Z].2014-08-01.

[2]段韵柳, 刘再起.软实力与企业竞争力[J].湖北社会科学, 2010 (12) .

在**镇党代会上的报告 篇3

[关键词]党代会政治报告;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中图分类号]D229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4.06.008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向前推进的。在这个过程中,全国党代会政治报告是指导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理论载体和部署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及方针的主要文献,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把全国党代会政治报告放在改革开放历程中进行考察,我们发现,政治报告以理论形式指导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而改革开放以实践形式为政治报告制定战略方针提供了依据;既可以看到某一个战略是如何在几个政治报告中逐渐形成完善的过程,也可以看到政治报告是如何系统回应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反映出党是如何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进程的。全国党代会政治报告对改革开放进程的推动是从战略高度上进行的,着重解决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确保其政治方向不变。对全国党代会政治报告已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比如从它的主题、结构、新意、词语、结束语、人大制度、文化、党内民主、改革开放的经验等,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值得学习和借鉴。本文拟从宏观上说明,党代会政治报告通过对改革开放的历史定位和战略部署,推进了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这三大成果正是改革开放历史的脊梁。

一、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

对改革开放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理解,有时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政策、总方针,有时可以把它看作一个观念、时间节点和实践过程,有时还可以把它理解为具体的战略。而全国党代会政治报告对改革开放是从历史高度来定位的。

1.改革开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之一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到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实力增长和人民得到的实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快最多的。9年的实践成效增强了中央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和信念。面对后来艰巨的建设任务,需要以更高的视野来看待和坚持改革开放,确保它始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基于此,中共十三大报告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写进了党的基本路线中,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起构成了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此后的全国党代会政治报告都重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邓小平也多次强调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不变。另外,“坚持改革开放”还写进了宪法序言。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昭示国人和世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在思想上、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当代和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2.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自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经济、政治、思想观念、社会结构,甚至于精神状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正是基于改革开放所引起的社会深刻变革,中共十三大报告认为它是“一次革命”,中共十四大报告在此基础上确认它是“一场新的革命”,中共十七大报告则直接称之为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把改革开放层层递进地表述为“革命”“新的革命”“新的伟大革命”,这表明,我们党对改革开放的认识绝不是停留在表面、不是停留在具体事物上、也不是停留在当前,而是把它放到社会历史长河中来进行观察和定位的。中共十五大报告总结了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而导致这三次历史性巨变的三大事件,一是辛亥革命,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是改革开放。毫无疑问,在20世纪中国巨变史上,改革开放的“革命”之位绝不是什么人强加给它的,而是改革开放自身的伟力所致。在今天和未来,改革开放还要承担“新的伟大革命”的使命,继续推进中国在21世纪发生巨变,不断提升其历史地位。

3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国家强盛、民族振兴是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不断追求的目标,洋务运动、实业救国、赶英超美等方案不断试验,但都未能实现这一目标。“改革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可逆转”[1](P6),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2](P22)。正因为如此,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改革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共十七大报告高瞻远瞩,认为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共十八大报告则再次强调,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不难看出,改革开放缔造了一条“振兴中国—中国现代化—强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辉煌之路。之所以作出这样铿锵有力充满自信的回答,也是因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探索强国之路的智慧结晶,符合党心民心,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其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二、回答指导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改革开放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党没有经验,因此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党必须正确回答,认真解决。而完整、准确地回答和解决常常是通过全国党代会政治报告来完成的,因为它代表了全党统一的意志和思想,从而确保了改革开放的政治方向。

1.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力求做到符合客观实际。但是,我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社会主义究竟处于什么历史阶段的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许多政策都无法制定。经过深入的理论探讨,该问题在中共十三大之前曾三次出现在党的文献中。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首提“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中共十二大报告再提“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3],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但这三次均未作详细阐述。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进行全面阐述的是中共十三大报告,并明确宣布“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1](P7)。中共十三大报告据此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我国最大的实际和最基本的国情从此更加明确。从此此后的几届中共党代会政治报告完善并坚持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成为改革开放政策制定的出发点,也是统一全党思想认识的武器,更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走老路、不走邪路的基本保证。

2.回答了改革开放中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进行改革,必须打破束缚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中共十二大报告首先提出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要坚持的两个原则:第一,坚持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允许个体经济有适当发展;第二,在经济体制上实行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个体”和“市场”的出现,引起党内外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性质的争论。对此,中共十三大报告从更高角度给以回答和澄清:第一,“我们已经进行的改革……都是由社会主义初阶阶段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所决定的……都是伴随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出现的,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1](P25),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第二,指出过去的许多做法,尤其是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做法,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要求的固定不变的东西,必须认真审视那些做法是否仍需被当做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第三,强调利用市场调节决不等于搞资本主义,不能将二者划等号,市场只是经济手段;第四,指出新出现的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而公有制经济本身也应该有多种形式。尽管这些论断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新认识、新定位,但并没有彻底解决党内外关于计划与市场性质的激烈争论。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报告果断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随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时期,但随即出现的新问题——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我们党再次予以回答。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此给予了明确回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30多年摸着石头过河的艰辛探索,通过全国党代会政治报告的回答和确认,我国经济体制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成功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成了改革开放历程中最重要的现实课题。

3.回答了改革开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问题

1978年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对我国原有的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理论有所触动,实践的困境和理论的困惑迎面而来。但是,农村的改革、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价格的适当放开、个体私营经济的活跃、劳动力的转移、外资的引进及就业的扩大等变化,为党认识社会主义、总结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提供了现实依据。我们党深深认识到:社会主义应是发展着的、鲜活的,而不是书本上的,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和模式;必须进行理论创新,解决改革开放中的现实问题等。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从十二个方面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用以指导改革开放实践。中共十四大报告又提练总结为九个基本理论问题,最终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将其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面对社会的深刻变革,党自身也面临能否与时俱进的考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考验着全党的智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十六大上得到完整阐述,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使党以更高层次和历史责任感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任务。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发展是改革开放中遇到的第三个重大理论问题。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最终科学发展观被写进中共十七大报告。至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它解决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三大理论问题,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回答了怎样加强党的建设问题

邓小平多次强调,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党内。习近平也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那么,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更好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首先,改革开放初期,中共十二大报告提出要改革党的领导机构和干部制度;各级党组织都必须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使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正常化;对党员和党的干部提出更高要求,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整党等,这些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政治保证。其次,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要求,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再次,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党要成为两个先锋队和“三个代表”,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面对考验和危险,要把党建设成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如果说改革开放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那么党的建设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以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来回应改革开放的新特征、新要求,为改革开放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

三、部署了推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主要战略

改革开放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用一系列战略、方针、措施来具体推进,没有这些战略方针的部署与实施,就没有改革开放的历史。

1.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强民富,是每份政治报告的中心内容,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体现。中共十二大报告以战略眼光制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总体目标,用时20年,分两步走。中共十三大报告又接着规划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三步,即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用时50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共十四大报告将能不能加快发展这个经济问题,提升为重大政治问题来看待,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以促进经济加速发展,如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大胆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等。中共十五大报告则在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提出要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按生产要素分配”“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原则激活市场经济活力,并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经济高速发展的“含金量”。2000年,我国成功完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我国社会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然而,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因此,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规划了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用时20年,在具体措施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发展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镇化建设;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下,科学发展成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是中共十七大以来的主要部署。事实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条始终不变的主线,但是围绕这个中心所制定的措施部署却不大一样,呈递进层次:第一层次是中共十二、十三大报告,突出强调战略规划及实施一些较容易的改革;第二层次是中共十四大至十五大报告,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实施配套改革;第三层次是中共十六大至十八大报告,以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为主线深化改革,攻坚特点明显。特别是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后,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品质和效益。

2.提出了积极稳步有序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方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使民主政治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中共十二大报告以“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立题,提出社会主义民主要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民主的法制化,将民主推向制度化建设方向,为民主政治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中共十三大报告以“政治体制改革”立题,确立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远期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1](P35),近期目标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1](P36),并为政治体制改革设置八大任务,其中实行党政分开的举措最突出,开了党政关系改革的先河。此外,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的“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1](P34)的论断也影响深远。中共十四大报告以“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立题,确定了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不是搞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4](P33),即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4](P13),强调要在法制的框架中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思路。这个思路此后一直被延续和完善。中共十五大报告以“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立题,确立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为: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2](P24),特别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中共十六大报告以“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立题,从九方面部署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举措,有不少新内容,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等[5]。中共十七大报告以“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立题,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反映出党进一步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有着自身的逻辑和规律[6]。中共十八大报告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立题,提出要完善民主协商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7]。

7份政治报告的立题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30多年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路线图:民主—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民主法制建设—政治建设—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发展道路。从建设民主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一路走来确实不易,在此过程中我们抓住了以下几个关键:一是确定了民主政治制度化建设方向;二是注重基层民主实践,并进行了三位一体、有机统一的民主政治顶层设计;三是民主政治建设措施越来越尊重中国国情和政治发展自身的规律,并致力于实现政治文明;四是党始终以积极、稳妥、有序的方式去认识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

3.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战略

在中共十二大以来的政治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部分前后变化很大。中共十二大、十四大报告将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归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内容。中共十五大报告专门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立题,将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进行部署,政治、经济、文化开始组成“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布局,这是文化建设第一次走进顶层设计。由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中共十六大报告再次提升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着手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并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和内容,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将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等。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升文化建设战略地位,即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要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特别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6]。当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中共十八大报告又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认为缺少文化支撑的经济大国不等于强国。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不断显示自身的软实力作用,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分支到文化强国战略,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步伐,步步推进的。可以预见,文化强国战略必将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提出了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推进初期,生态问题和社会建设常被忽略,直到中共十六大才开始重视。因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5]。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中共十七大报告将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五大更高目标之中,单列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部分,并进行了六个方面的具体部署,将社会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一起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布局。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虽加快了经济发展,但社会建设依然很落后,形成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跛足局面,同时,原有的社会管理系统也需要整合和创新。鉴于这种紧迫的形势,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的任务,强调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中共十八大报告单列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部分,并将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一起构成“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总布局[7]。至此,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建设战略终于形成。

5.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

新中国成立后,法制建设几乎是白手起家,面临重大的立法任务。在法制建设初见成效后又受到“文革”十年法制虚无主义的破坏。改革开放后,法学界鉴于法制被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对“法制”和“法治”进行了激烈的探讨,为法制建设和法治思想的提出提供了学理基础。在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的推动下,1996年依法治国专题进入中央领导层的法制讲座,最终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上首提“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等重大方针。从此,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在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得以部署推进,如: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让人民监督权力;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和推行1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建成,为依法治国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中国人治思想的影响不能低估,依法治国的建设将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

四、结语

全国党代会及其政治报告,是党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进程的最重要的文献,集中了全党意志,代表了人民利益。它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解决了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部署了重大战略方针,书写了改革开放历史。我们相信,未来它仍将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进程的主要力量。

[参 考 文 献]

[1]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 本书编写组.跨入新世纪的行动纲领——十五大文件学习问答[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7.

[3]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9.

[4]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5]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六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2.

[6]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镇党委书记在团代会上的讲话 篇4

共青团**镇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了。这是我镇广大团员青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镇共青团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创新,以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战斗在全镇各个岗位上的团员青年表示亲切的问候!

青年不仅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且是我镇振兴和发展的希望。借此次大会开幕之际,我先就全镇团的工作提出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认清当前形势,抓好青年教育。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我们提出了指导原则,全镇各项工作快速发展的全面展开,给我们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考验,各级团组织应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一是形势教育,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政治学习,提高团员青年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教育、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了解青年的思想,把握青年的脉搏。正确分析青年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青年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增强教育的效果,探索出青年工作的新思路。三是教育团员青年明确今后的任务。

二.广大团员青年要在生产实践中建功成才。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团组织要注意发动青年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优势,紧紧结合我段的实际情况,在广大青年中实施学习和培训的计划,提高青年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要在广大青年中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充分发挥

青年突击队的作用。

三.党组织要加强对团的工作的领导,帮助团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在加强党建的同时,加强团的建设。对团的工作做到思想上重视,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团组织要继续做好团干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团员的教育和管理,从优秀团员中发展党员,发挥团的助手作用和党联系青年的桥梁作用。

我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一要加强团的思想建设,二要加强团的组织建设,三要加强团的干部队伍建设。这是我对今后共青团工作的一点建议和要求。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后几年,是我镇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在**的新农村建设中,用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相信你们一定不会辜负上级的期望,能够为我镇的振兴与发展再立新功。

在**镇党代会上的报告 篇5

式上的讲话

乡镇人代会讲话

在王屋镇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镇党委书记

类似范文:人代会闭幕式乡镇书记讲话材料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王屋镇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全体代表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会议期间,各位代表肩负全镇人民重托,认真审议政府工作,共

商发展大计,表现出了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会议开得很成功,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

…………

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坚持党委集体领导、分工负责、互相支持,按照“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要求,带头抓落实,做到险急时刻拉得出去、紧要关头站得起来,以好的思想、好的机制、好的作风、好的形象,出色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二是希望镇人大主席团认真履行职责,团结实干。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紧紧围绕镇党委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善于发挥人大代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群众的呼声,全力维护群众的正当合法权益和根本利益,团结广大群众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要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协助、支持、督促镇政府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对代表议案、建议的督办工作,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加快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是希望全体人大代表珍惜权利,建言献策。要牢记人民的重托,切实履行职责,为王屋发展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建议,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大会闭幕以后,代表们就要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希望大家积极宣传、带头贯彻大会精神,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扎实工作,为王屋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大发展、大跨越做出新贡献。

县委书记在县党代会上的报告 篇6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县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县第八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县改革开放事业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过去四年我县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选举产生新一届县委和县纪委班子,动员和组织全县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乘势而上谋发展,加速提质强后劲,为实现**的全面崛起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四年的工作回顾和基本经验

**县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四年,是**发展史上不平凡的四年。四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各级党组织和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实现了经济体制由国有国营为主向民有民营为主的重大转变,经济发展由低谷徘徊向加速发展的重要转折,社会局面由矛盾交织向平稳过渡的重心转移,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县GDp由2001年底的18.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9.77亿元,年均递增10.1%。剔除农业税减收因素,四年财政总收入净增5673万元,2005年达到12728万元,年均增长15.2,不但成功突破了亿元大关,而且在支出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了收支平衡并略有节余。四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相当于前6年的总和。县域GDp总量、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在省市排位分别有不同程度前移。

(二)“三化”进程全面提速。四年累计启动工业、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3个。工业方面,组织投入资金3.37亿元,新、扩、改建企业64个,引进和建设了和泰纸业、鸿城纸业、**齿轮、**汽车等26家规模企业;形成了机械制造、造纸、建材化工、矿产品精深加工四大支柱产业;税收过百万的工业企业由1家增加到8家。农业方面,发展壮大了店门席草、贺家西(香)瓜、开云花卉苗木、**黄鸡等农业产业基地,培植了逢缘草艺、科迪动物药业、天水鸡业、春发食用菌等一批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城市建设方面,修建了**大道、金龙大道、沿江路、青山大道、工业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和开云、先农、东方等休闲广场,实施了旧城改造,基本完成了先农花园的开发,启动了心怡小区、黄花新区、车站新区的规划建设,县城骨架基本拉开,四年城镇化率提高6.7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方面,争取了武广快速铁路客运专线及新**站、潭衡长输管线及县城天然气工程、湘江**港千吨级码头、潭衡高速公路等一批国省重点项目;新修了江东沙坪河桥、新桥新大桥;启动了通乡、通村公路建设,硬化了部分乡镇过境街道;实施了城乡电网改造,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三)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在农村推行了以税费改革为主的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免征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并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推进了教育布局调整,四年撤并农村教学点46个;加快了乡镇机构改革步伐,成功实现了开云、师古合并。在企业领域推行了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先后启动了160余家企业改制,基本完成了县茶机厂、长江纸厂等114家企业的改革,安置职工8946人,新组建企业62家。在资源利用领域推行了市场化改革,首次实行县城公交线路营运权及的士牌照有偿出让,转让总标的达803万元,转让单价领先全省各县市。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四年共引进内资5.79亿元,实际到位外资399万美元,成功引进了和泰纸业,实现了亿元企业零的突破;成功引进了港湘服装,实现了承接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零的突破;成功引进湘旗农牧公司,实现了畜禽产品加工零的突破。

在**镇党代会上的报告 篇7

1 试验基本信息

1.1 供试肥料

含腐植酸水溶肥料。

1.2 试验时间

2012年7月20日~11月30日。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

溧阳市华生蔬菜大棚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

2.2 供试作物名称和品种

“千禧”樱桃番茄。

2.3 试验处理

处理1:常规对照。基追肥按当地常规使用情况进行, 不使用叶面肥和调节剂。

处理2:清水对照。每667m2每次以同处理3等量清水同一时间冲施, 其他施肥措施同当地常规施肥, 但不施用其他冲施肥和叶面肥。

处理3: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每667m2使用邳州市康稼肥料厂产提供的含腐植酸水溶肥料, 分别于番茄的苗期施用5kg、开花期施用10kg、坐果期施用12kg进行随水冲施, 其他施肥措施同处理1。

试验设3次重复, 随机区组设计, 小区面积20m2, 6.7m×3m。

2.4 试验过程

采用高畦深沟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栽培, 畦宽80cm, 沟宽40cm, 每畦定植2行, 行距60cm, 株距45cm。7月20日播种;8月20日移栽, 定植密度为2470株;9月5日开花, 收获期10月6日~11月30日。

示范田基肥每667m2施商品有机肥500kg、40%复合肥 (18-10-12) 50kg、尿素10kg;9月10日、9月30日、10月20日各追肥1次, 每次施尿素10kg/667m2。

冲施肥料时间、数量:分别于番茄的苗期 (8月10日、5kg/667m2) 、开花期 (9月10日、10kg/667m2) 和坐果期 (10月10日、12kg/667m2) 各冲施1次, 全生育期共施用3次,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番茄植株性状构的影响

在试验过程中, 每个处理定位调查20株, 测量植株高度、单果重、单株结果重、单株结果数等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构 (详见表1、表2) 。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冲施腐植酸水溶肥料 (处理3) 平均株高比处理1常规对照增13.3%;比处理2清水对照增10.2%。

从表2中可以看出, 番茄生长期间冲施腐植酸水溶肥料比常规对照 (CK1) 和清水对照 (CK2) 的单株结果重分别增13.5%和11.0%;平均单果重分别增5.0%和4.0%。

3.2 不同处理对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的影响

试验结果显示, 冲施腐植酸水溶肥料 (处理3) 折合平均产量比常规对照 (处理1) 的增产157.7kg/667m2增13.5%;新增产值1261.6元/667m2, 新增纯收入1207.6元/667m2, 增21.2%;比清水对照 (处理2) 的增产131.2kg/667m2, 增11%, 新增产值1049.6元/667m2, 新增纯收入995.6元/667m2, 增16.8%, 增收效果十分显著, 但差异不显著 (F=2.03) 。

冲施腐植酸水溶肥料 (处理3) 产投比为2.86:1, 也大大高于对照。

4 试验结论

在番茄栽培过程中, 施用腐植酸肥, 对改善番茄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构具有积极效应, 能明显提高番茄株高, 增加番茄的单株结果数和单果重;能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产投比高, 经济效益显著;有利于减少生态环境污染等的优势。因此, 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应大力推广。

摘要:番茄生长期间, 冲施腐植酸水溶肥料3次, 能明显提高番茄株高, 增加番茄的单株结果数和单果重;能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产投比高, 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含腐殖酸水溶肥料,番茄,肥效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机关合作科科长竞聘演讲稿与机关干部教育培训班开班式主持词下一篇:副市长在全省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提升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