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报告担当(通用7篇)
党代会报告担当 篇1
学习重庆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瞄准目标敢担当
已见繁花结硕果,更立壮志谱新篇。放眼未来五年,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我们的奋斗目标——决胜全面小康、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全市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
这样的奋斗目标,是立足于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战略定位,实现重庆在“全国一盘棋”中积极作为的发展选择。奋斗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
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我们既要豪情满怀,充满自信,又要头脑清醒,脚踏实地。因为任何地方发展都不可能是一片坦途,伟大事业成功注定要面对种种困难挑战。对我市来说,也不例外。今后五年,我市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便于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但是,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城乡区域差距大,仍处于欠发达阶段、属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经济总量不够大、结构不够优,区域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保障改善民生和城乡社会治理任务艰巨,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升,管党治党任务依然繁重等。为此,我们必须善于抓住机遇,勇敢面对挑战。
“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总书记曾这样说。敢担当才能做成事。确立了我们的奋斗目标,就要检验广大党员干部想不想担当、敢不敢担当、能不能担当。讲担当,就要牢记责任、恪尽职守,敢于担当、善于担当,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过去五年重庆取得的辉煌成绩,就是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重要体现。现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同样需要党员干部在政治立场上有担当,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事业发展上有担当,面对困难挑战不畏惧、不气馁、不骄躁、不耍滑、不取巧、不抱怨、不找借口;在工作推动上有担当,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困难最多、矛盾最大的地方去,真正把该担的责任使命担起来。
敢担当,就是要大胆改革创新。决胜全面小康、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要立足战略定位、把握综合定位、细化功能定位,要让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等等,这一切,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瞄准目标敢担当,切实发挥先锋队和中流砥柱的作用,通过改革创新,将需要完成的各项工作业务化、具体化,为解决困难问题找到突破的方法和力量。
为此,当前既要不断健全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对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又要加大力度整治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的现象。瞄准奋斗目标,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讲政治、守纪律,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大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带动更多的干部群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奋发作为、奋勇争先;要坚决反对那种在其位不谋其事,在其位不尽其责现象,绝不让一些干部在事业面前左顾右盼、畏首畏尾,腿软心虚、趑趄不前。要进一步强化从严管党治党,增加党员干部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来不断提升敢于担当精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低调务实、少说多干,积极作为、敢于担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以实干促实绩,以担当促发展,为实现我们奋斗目标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能。
党代会报告担当 篇2
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法 (制) 治观念的产生, 则需要从1949年建国之后, 更或者要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说起。如果我们借用美国宪法学家阿克曼的“宪法时刻”理论, 1949年前后和1978年作为两个重要的“宪法时刻” (或者“法治時刻”) , 主要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完成从革命政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这种转变, 不仅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要适应和掌握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建设的基本规律, 更重要的是要完成法治化的转型。
一、对于“法律”与“法制”认识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对于以法律开展政治斗争早有认识。这是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中继受和推导出来的。列宁的“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 (3) 等说法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法律的认识, 即形成了“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工具”的工具主义法律观。于是, “废除旧法统”和建立“人民民主法制”, 便不仅是革命时期的斗争需要, 更是某种程度上建国合法性和政治治理的体现。
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建国历史使命完成的阶段性标志, 也是从革命到建设的历史转折点。董必武在八大的分组讨论中, 着重谈了法制建设问题, 提出必须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群众运动是不完全依靠法律的, 这可能带来一种副作用, 主张人们轻视一切法制的心理 (4) 。1956年, 中共八大报告中就正式提出要“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 健全法制”。也就是说, 中共八大对于法律与法制的认识, 已经由单纯的革命法制观转变为工具理性的秩序法律观。但是, 这种认识还没来得及转化为现实, 就被1957年反右运动及其后来持续发展的极左运动破坏了。从脆弱的法制共识基础反向发展出法律虚无主义, 是这个时期党对法律及法制认识的基本现实。
也正是由于这段时间法制逆流导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悲剧的产生, 促使党中央开始思考人治与法治的关系。邓小平明确指出“如果一个党、一个国家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之上, 并不很健康”, 要实现社会主义的长治久安,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作为重要的历史转折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在决议中指出, “必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 并使之成为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的不可侵犯的力量”。十二次党代会, 胡耀邦代表中央作的报告中, 进一步指出“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1982年, 中国的法治建设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当年, 十二大通过新党章, 明确写入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同年, 新的宪法通过, 全面规定了国家建设各方面的总体框架, 也突出了民主法制的重要性,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共产党对于法律和法制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建国初期的法制呼声在短短几十年的历史浮沉中几近消失, 但这段历史却给日后形成“法制建设极端重要”的共识提供了直接有力的论证。尽管如此, “法制极端重要”的共识还是仅仅停留在静态的法律制度建立上, 或仅仅是还停留在纸面上, 要真正使得这些法律制度成为规范社会生活、保障基本权利的有力武器, 以及继续反求诸己地探究法律制度本身的内在合法性和合理性的问题, 则有赖于走向更加实质的“法治”论述的实现。
二、从“法制”到“法治”的用语转换
从“法制”到“法治”的用语转换, 发生在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期间, 由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确定。
十三大报告, 已经开始将包含民主法治建设的政治改革部分进行专章论述。“一手抓改革, 一手抓法制”、“通过改革, 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步一步走向制度化、法律化”已经形成一种基本的共识。1992年的十四大, 江泽民代表党中央在报告中, 继续指出民主法制建设是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这次大会报告中, 进一步细化了法制建设的内容, 不仅继续强调立法, 还提出了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把民主法制实践和民主法制教育结合起来等内容。十四大通过的新党章, 不仅增加了部分上述内容, 还正式写入“加强国家立法和法律实施工作, 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的表述。实际上, 从“法制”到“法制化轨道”, 从“立法”到同时强调“法律实施”、“法律监督”, 已经在为“法治”的提出奠定理论和认识基础。
1997年, 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使用“依法治国”的概念, 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 依法治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指出“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随后, 发生在1999年的宪法第三次修正, 就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载入宪法。十六大报告继续强化法治论述, 并通过了党章修改, 第一次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党章, 成为“党法”。
“依法治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法治国家”, 这就意味着“法治”的提出, 其实是过去工具主义的法制观开始让位给价值主义的法治观。法律, 不再仅仅是一种实现政治治理的手段, 而也是一种基本的目标、价值和理念。由此, “法治”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治理国家的方略, 日益从其他方略中独立出来, 获得更高的价值地位。
三、“法治”内涵的现代性解读
从党代会报告对“法治”的基本理解来看, 它应该包含如下的内容:
(一) 宪法至高无上、宪法和法律的最高权威,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接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并在宪法与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 并实现“依法治党”等 (5) 。
(二) “法治”, 意味着宪法、法律的内在品质必须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认识相适应。中国共产党在这种基本认识之下, 继续提出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 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更加注重民权和民生。1993年修宪, “市场经济”的宪法地位得到正式确立, 改革开放获得前所未有的活力。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在第四次宪法修正中写入宪法, 成为中国法治建设里程碑标志。2007年, 《物权法》高票通过, 更是进一步体现了人权保障的法治精神。
(三) “法治”, 最基本的要求是政府权力受到法律的严格制约。为了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党的十六大精神, 国务院在2004年出台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在政府层面上将执政党的法治观具体化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纲领和行动方案。法治政府的建设, 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四) “法治”, 最终意味着一种普遍的社会观念和基本价值的形成。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中国现代法治不可能只是一套细密的文字法规加一套严格的司法体系, 而是与亿万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心态以及行为相联系的” (6) 。十五大以来的历次党代会报告都指出, “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十八大报告中更是深刻地指出,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力”。
如可以看出, 十四大, 特别是十五大以来, 中国共产党对于“法治”的基本认识不仅在逐步发展和深入, 而且似乎也正在酝酿形成某种全党、全国性的“法治共识”, 并且在不断结合时代发展和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对“法治”的现代性内涵进行科学、合理的诠释。
四、“依宪治国”的提出与“宪政理念”的晨光初现
其实,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毛泽东就旗帜鲜明地提出, “宪政, 就是民主政治”。在这种认识下, 过去中国共产党也基本上将宪政等同于民主, 着重强调“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法治, 也是从“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起步而来。但是, 随着中国共产党对于法治认识的不断深入, 党对于宪政的理解也在发展。
宪政和法治是密不可分的, 宪政必然是法治的政治, 宪政之下的政府必须是遵守宪法和法治的有限政府 (7) 。更进一步来说, 宪法和法律至上, 其实就是法治的核心要素。“法治”之所以和静态的法律制度描述的用语“法制”不一样, 就在于“法治”本身包含了“宪政”的基本内容, 并以“宪政”作为其最高价值。这种最高价值, 简单来说, 就是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民主政治与人权保障。同时, 如果说法治包含着“政治上的法治”与一般经济、社会生活的法治等几个层次的话, 宪政就是“政治上适用法治的状态”, 可谓“政治法治”, 其核心就是解决“民主的法治化”, 用“好制度”来避免“坏制度下好人变坏”的情形 (8) 。
中国共产党“依宪治国”的正式提出, 就是发生在“法治共识”形成的关键时期。2004年9月15日, 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代表党中央首次正式提出了“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的提法, 强调“依法治国, 首先要依宪治国, 依法执政, 首先要依宪执政”。2012年, 党的十八大报告继续强调“在宪法和法律下活动”, 深化“法治”的论述。而在随后举行的纪念宪法实施30周年大会上, 习近平作为党的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更是将宪法实施上升到战略地位, 宣示了实施宪法的极端重要性, 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 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和“宪法的全面实施”的提出是对“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深化, 对应着从“法制”认识到“法治”共识的发展过程。这种提法的变化, 不仅反映和有赖于这些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法治建设的持续深入, 更反映和依存于这个过程中从党到国家、人民的宪法、法治观念的发展进步。1982年宪法制定颁布及其四次修正, 就是党的历史上几次关键的党代会报告所反映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宪法、法治理念的变迁所引发的。可以说, 我国宪法的变迁, 不仅体现和落实着党代会对于法治的基本理解和决策, 还是这些理解和决策得以实现的最高保障。
历次党代会报告中关于法治论述的变迁, 反映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的完善、人权保护观念的更新, 全党、全国的法治共识正在逐步形成。与此同时, 中国共产党的宪政理念也在法治共识的形成中晨光出现。
历史发展到今天,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 下一个也是最具挑战性和关键性的课题, 就是在实现法治化的过程中, 如何将党的依法执政与宪法的全面实施结合起来, 进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
摘要:作为国家建设的领导核心,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于法治建设的基本认识决定了国家法治的发展程度。党代会, 是党内民主决策的主要形式和党实现国家领导的基本方式之一。本文梳理自八大以来, 特别是十二大以后历次党代会对于法制 (治) 论述的变迁, 从文本出发, 试图建构起中国共产党对于法制 (治) 认识不断深入、法治共识逐步形成、宪法理念晨光出现的现实图景。
关键词:党代会,法治理念,社会主义宪政
注释
1参见中国共产党宣言 (1920年11月) :“共产主义者主张废除政权, 如同现在所有的国家机关和政府, 是当然不能存在的。因为政权, 军队和法庭是保护少数人的利益.”
2强世功.法制与治理——国家转型中的法律[M].1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123-134.
3列宁全集 (第13卷) [M].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9:304.
4李君如主编.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研究[M].1版.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07:189.
5俞可平主编.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M].1版.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66-68、133-134.
6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1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19.
7王振民.关于民主与宪政关系的再思考[J].中国法学, 2009 (5) .
党代会报告担当 篇3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创作的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的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习总书记还说,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报告文学作家,应该说是比较接人气、接地气的文艺工作者,为什么常常因为写不出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而苦恼、困惑?从习总书记的讲话中,我们应该反思总结,找出一条正确的创作之路。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我们如果留心,就会发现一条规律,或者说是体会,那就是每当我们创作出一部受读者欢迎的作品时,这部作品一定是作家进行了细致深入的采访,一定是作家不辞辛苦奔走于主人公生活的那片土地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是作家的心血、真誠、责任感动了那里的人们,他们才袒露心房,将最精彩、最动人的故事献给你。你,作为作家,才写出了满意的好作品。
铁肩担道义,良知在我心。
作为一个作家,我生长于农村,是家乡的土地养育了我,是乡情、亲情、友情滋润了我,那里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根须,那里就有中华文化的根。从母亲的乳汁里,从那片皇天后土中,从世世代代生存于此的农民兄弟的故事中,我汲取了用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我能在这里触摸到祖国的脉搏,倾注自己的笔书写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文化之根,以文字、以作品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反映他们的心声。
从我的创作经历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任何时候,只要一个作家的创作源于生活,他的作品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只要他将笔锋深入到五彩缤纷或艰难困苦的生活,深入到关乎老百姓根本利益和呼声的事件中,他的作品就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代表了国家的根本,代表了时代的声音,也代表了五千年文化的根,他的文字才会熠熠生辉,他的作品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肯定,才能打动万千读者的感情。
我曾经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创作了反映基层干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作品《百姓心中有座碑》,创作了反映坚守正义、公平、良知的重病法官的作品《天平之上生命有多重》,创作了反映不惜万贯家财支持辛亥革命的革命者的作品《辛亥女杰刘青霞》,这些作品都获了奖,赢得了好评。为什么?因为它源于最火热的生活,它表达的是对善良、正义、良知的热爱,它追求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根,它弘扬的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写这些作品时,我内心激动无比。置身于作品主人公最真实、最感人的生活,我被他们感动着、点燃着,我的文字是从心里自然而然如溪水一样流出来的。不是我写出了好的作品,而是在同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我吸取了更多的知识,丰富了自己,才有更生动的人物流出我的笔端,呈现给读者。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我和许多作家一样,也有缺乏生活体验的时候,也有偷巧偷懒的时候,也有恃才傲物的时候,回想那些反响平平的作品,有时我们自己都会感觉汗颜。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深入实践了解真实的原汁原味的生活,因为我们有时是在望着天花板靠所谓的灵感创作,因为我们没有发现人物内心最真实的世界,因为我们没有付出足够的汗水和心血,如此创作的作品只能自娱自乐一时,岂能成为真正有生命力让人产生共鸣的文学作品?
我们所有的艺术作品创作,绝不能靠闭门造车式的写作,绝不能因为钱财的诱惑而丧失一个作家的责任和良知。如果我们不能坚守正义和良知,我们的创作就失去了文化之根,失去了书写作品的意义,也不可能获得艺术上真正的成功。如果我们能像习总书记所倡导的那样,做人民的孺子牛,想人民所想,忧人民所忧,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我们所创作的作品,就一定能够像新生的孩子一样充满生命的活力,就一定能够像我们生存的土地一样辽远、厚重、生机勃勃。
在创作的道路上,我们很多作家总在幻想找到一个宏大的题材,写出一部影响巨大的作品来。而有时,有些人甚至会为金钱的诱惑而写作。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想水准上去思考报告文学的创作。生活中哪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题材?我们为什么不能更多地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去寻找火热生活中那些足以代表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精神风貌的人和事作为我们创作的主题?也许这些人和事很小,但是这些最鲜活的人和事足以构成文学最精彩的画面和支点,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其实就是文学最具生命力的源泉,就是报告文学最动人的力量所在。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何建明的《根本利益》《落泪是金》、黄传会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这些优秀的作品,每一部的得来,都是源于生活,源于百姓,源于基层,源于作家俯下身去深入生活的采访调查,这些并非轰轰烈烈的题材,却同样感动了无数充满公平、正义、善良的读者的心灵。
不担当不作为自查报告 篇4
根据《关于在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中开展领导干部为官不作为和衙门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存在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区发改委党委班子高度重视,结合单位工作职责,认真对照为官不作为和衙门作风的主要表现,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发改委党委班子高度重视,把开展
为官不作为和衙门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党委书记、主任杨天彬承担主要责任,其他班子成员承担分管责任,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认真查找
为官不作为和衙门作风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促进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二、开展自查自纠
为官不作为、衙门作风
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密切相关,是
四风的综合反映。认真分析产生
为官不为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理念信念不够坚定,党的宗旨意识淡化。无论哪种
为官不为,归根结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
总开关
出了问题。
三观
改造没有做到坚持不懈、深入持久,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对个人的荣辱得失看得重,对事业的兴衰成败看得淡。群众观念没有牢固树立起来,没有真正解决好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比如,个别班子成员当官久了,高高在上
多了,离群众越来越远了,久而久之,身不沾土、脚不沾泥,与群众一起奋斗的热情和精神减弱了,对待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做到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更没有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一个困难一个困难去克服。这些都与焦裕禄同志所表现的那种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大相径庭。
2、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一些班子成员觉得要求严了、束缚
多了,感叹工作越来越不好干、官越来越不好当,产生了明哲保身的错误思想,想当
老好人
太平官,不敢动真碰硬,遇到矛盾就绕,遇到问题就躲,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存在盲目攀比思想,比收入、比舒适、比待遇,导致心理失衡、行为失准、工作失职,不仅助长了奢靡之风、违反了纪律规定,而且意志消退、贻误了事业发展。有的班子成员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按部就班、求稳怕乱思想,害怕承担风险,不敢打破常规,导致一些工作没有实质性突破。
3、能力水平欠缺,没有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一些班子成员不是不想作为,而是存在能力恐慌
本领恐慌,缺乏真本事、硬功夫,导致工作上力不从心。有的科学发展观树得不牢,发展理念和方式比较落后,没能随着形势发展需要自觉转变思想观念,在经济工作中更多沿用传统思维方式,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对于国家发布一些新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指导经济工作实践不够,担当区委区政府
参谋助手
不够。
4、畏手畏脚,缺乏敢干意识。个别班子成员工作时间久了,安逸久了,求稳怕乱的意识越来越重,与时俱进的精神明显衰退,不想
找麻烦,怕工作失误、怕冒风险、怕得罪人、怕承担责任,畏手畏脚,不敢
大刀阔斧的干一场,有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的思想负担。比如,个别班子成员认为自己不贪、不占、不损公肥私,但就是工作上无所用心、无所作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
混
日子,有时还认为,多干多错,少干少错,只要自己不拿、不贪、不违纪,就风平浪静,在其位不谋其政,坐其职不做其事,工作不积极、不作为,甚至消极懈怠。其实这就是一种庸官懒政、失职、不负责任的表现。
三、制定整改措施
针对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摆出的为官不作为、衙门作风
问题,区发改委党委班子坚持以解决思想问题为核心,以强化纪律约束为重点,以完善制度机制为根本,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抓手,以营造良好环境为保障,深挖病根、找准病灶,对症下药,充分调动和激发班子成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开展活动形成的优良作风转变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1、端正思想,引导为官有为。坚持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
总开关
问题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干部思想上
贫血、精神上
缺钙、行动上
乏力的问题,筑牢
为官有为的思想基础。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这条红线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把学习先进群体精神列为核心重点。通过学习,班子成员进一步端正思想,解决理想信念、群众观点、思想方法、精神状态、执政能力等五个方面的问题,积极推动领导干部转变思维方式、转变工作模式,增强
为官有所作为
意识。
2、打消顾虑,鼓励大胆作为。把开拓创新、克难攻坚作为工作的基本动力,树立夙夜在公的奋发精神,多谋大事、抓大事、干大事,不断提高工作实效。面对经济发展的繁重任务和诸多难题,拿出焦裕禄同志
拼上老命大干一场的气魄,改变按部就班、被动应付的状态,不做表面文章,不搞
假大空,只要是符合中央精神的、符合改革方向的、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就大胆放手去做,解决消除畏难退缩的不良倾向,注重超前谋划,着眼改革创新,增强工作主动性,以强烈的担当意识、团结意识,以饱满的工作干劲,克难攻坚、开拓进取,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增强意识,对群众有作为。党委班子要树立正确导向作为推动干部
为官有为的核心要务,着力改进
衙门作风,以焦裕禄同志和先进群众为榜样,围绕经济发展中的大事要事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计划,开展调查研究,每月撰写一篇经济分析,每季度至少到基层调研2次,撰写1?2篇调研报告。同时为进一步深化为民情怀,开展
三进
活动,带头到困难群众家中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倾听群众真实呼声,回应群众的关切,坚持把是否符合群众要求,群众是否拥护作为工作标准。重点突出抓好一批民生工程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解决好教育、医疗、交通、饮水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急群众所忧,用实际行动树立起心系群众、情系群众的良好形象。
4、完善制度,规范从政行为。制度管长远、管根本,治本还要靠制度。党委班子将出台《关于建立强化工作落实长效机制的意见》等制度文件,就解决干部不作为、工作不落实问题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规定,进一步完善责任机制、考核机制、问责机制,逐步建立推动
2011党代会报告 篇5
为建设“开明开放、创新创业、绿色生态、和谐平安”新
xxx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xxx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 月)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xxx县第十四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和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全县人民,现在,我代表中共xxx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成效明显,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6年以来,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共xxx县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成功战胜了多次洪涝、冰冻灾害,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来,国民经济提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10年实现全县生产总值30亿元,比2005年增长1倍。财政总收入
乡镇党代会报告 篇6
旅游兴乡
努力打造长三角一流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在中国共产党筏头乡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沈志伟
(2011年9月27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筏头乡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回顾总结我乡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各项工作,明确今后五年全乡工作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工作措施,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筏头乡第十二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组织动员全乡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加快“生态立乡,旅游兴乡”步伐,打造长三角一流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筏头乡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筏头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群众受益较多、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全乡上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拼搏、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
(一)坚持“转型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不偏向、不松劲,精心谋划,攻坚克难,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乡实现:工业总产值14.24亿元,比2006年增长53.2%,年均增长10.6%;销售收入13.97亿元,比2006年增长49.9%,年均增长10%;税利1.1亿元,比2006年增长39.2%,年均增长7.8%;农业总产值0.79亿元,比2006年增长71.7%,年均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12850元,比2006年增长66.1%,年均增长13.2%;财政总收入1859万元,比2006年增长68.3%,年均增长13.7%。
突出重点,工业经济提质增量。五年来,乡党委深入实施招商选资“一号工程”,围绕功能布局和产业定位,以 驻点招商和以企引企等方式为抓手,累计完成合同外资1728.4万美元,实到外资542.4万美元,实到内资23308万元,先后引进华浚塑料建材、浙江天泉山菇业项目和驿站生态度假村等重点项目,总投资达2.5亿元。深入实施扶优扶强战略,不断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力度,莫干山竹胶板公司、松华橡塑有限公司和兴怡泰工艺品公司先后进入县优强企业行列;莫干山竹胶板公司和松华橡塑有限公司分别被授予“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其中莫干山竹胶板公司的竹质建筑模板产业化开发项目和竹质贴膜面饰及家具板项目还被列为国家级星火项目和重点火炬项目。
调优结构,农业经济提效增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地域、气候优势,重点抓好高山蔬菜、蘑菇、茶叶、花卉苗木四大特色产业,并以基地建设推动全乡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努力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逐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扩大农业集聚规模效应。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依托农民信箱等信息平台优势,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五年来,累积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500亩,无公害产品10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5万亩;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 完成德清大鲵野化驯养基地建设;培育“游子”、“庵碧尖”、“瑶佳”等3个茶叶知名品牌。
抢抓机遇,旅游经济做精做强。坚持把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独特的生态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休闲体验活动,成功举办了两届“禧玛诺”杯德清莫干山爬坡赛和筏头乡“2009生态旅游节”,莫干山峡谷漂流对外营业,打响了“沈约故里、江南绿谷”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了知名度。深入实施农家乐规范提升工程,积极培育和打造特色精品农家乐,加大对外宣传促销力度,有力促进了农家乐产业集群和品位提升。五年来,新增农家乐18家,其中三星级农家乐4家,累计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0余万元。
(二)坚持“惠民促稳”,社会和谐呈现新气象 扎实推进和美家园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坚持以“中国和美家园”建设为总抓手,按照“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的要求,累计投入资金1260万元,成功创建兰树坑、东沈、后坞村等三个“中国和美家园”精品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共计投入建设资金2500万元,全面完成了全乡境内砂石路面改造和递筏线、瓦光线、钱百线、庙前村公路大中修工程,完成林区道路建设149公里,六洞桥桥梁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启动实施大造坞村到安吉县赤芝村的联网公路建设,完成合溪小流域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完成生活垃圾、污水处理一体化,成功创建市级生态村3个,县级生态村6个,市级新农村实验示范村1个;后坞村、兰树坑村生态公墓分别被授予“市级示范标准生态公墓”称号;2007年我乡获“全国环境优美乡”荣誉称号。
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调整完善教育布局,形成了以筏头乡中心学校为主体的办学新格局,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新建瑶坞、勤劳、后坞等3个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启动实施筏头乡卫生院标准化改造工程。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面落实奖励扶助政策,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计划生育符合率保持在96%以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489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6%以上。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工作,逐步提高低保补助标准,完成困难群众危房改造58户。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深入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农村体育设施全覆盖等工程。省级体育强乡和市级文明乡、卫生乡目前正在全力创建中。切实加强平安创建工作,社会环境和谐稳定。深化“平安筏头”创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防控体系建设,圆满完成奥运安保、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工程”安保工作,完成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平安创建实现“五连冠”。以化解信访积案为重点,切实抓好信访工作,积极开展“领导信访接待日”等活动,切实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成功创建四星级民主法治村6个,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认真抓好校园安保、食品药品安全、森林防火、防汛抗旱防台等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积极支持人大履行职能,切实加强对统战、人民武装等工作的领导,扎实做好民族宗教等工作。
(三)坚持“固本强基”,党群关系得到新加强 抓队伍,强核心。五年来,坚持以“创业创新好班子”创建为载体,以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干部为契机,建立健全党委议事、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绩效公示等制度,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能力素质提升年”、“进一步加强执行力建设”等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 务”,严格执行“转变作风、服务基层”八项制度和七个“一线工作法”,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抓组织,夯基础。认真开展“德清先锋”创先争优活动,切实抓好党员承诺、履诺、践诺、评诺等关键环节,广大党员创先争优氛围进一步形成。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顺利完成两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进一步优化村级班子结构,切实配齐配强干部队伍。高度重视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全面推行党员发展“公推选优”制度,累计发展党员106名。以“活力和谐企业”、“双强争先”创建等活动为抓手,稳步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通过单建、联建、挂靠等方式,实现非公企业党建覆盖率100%。
抓廉政,优作风。坚持预防在先,关口前移,切实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抓好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廉洁自律教育,落实岗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切实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评星晋级”活动,全面推行村级财务阳光理财,开展了建设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认真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要求,不断深化完善党务公开、村(居)零招待等各项制度,强化乡招投标中心建设,加强对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督管理。加大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力度和违纪违法问题的查处力度,五年来,累计查处各 类案件10起,处理违纪党员6名。
同时,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老龄、双拥、档案等方面紧紧围绕全乡工作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均取得了可喜成绩。
同志们,五年的成绩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这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扎实工作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乡党委,向为筏头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筏头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经历,有许多值得认真总结和借鉴的基本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
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转变方式。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过去的五年,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快发展,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把挑战当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不断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在努力转变增长方式中提升发展质量,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二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核心。五年来,我们坚持把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作 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在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生态筏头”、“和谐筏头”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社会稳定的协调共进。
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人民利益是最高利益,为民谋利是我们的宗旨。五年来,我们努力探索建立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把好事办在群众心坎上、把实事办在群众急需时,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切实实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
四是必须坚持加强党建,夯实基础。加强党的建设是促进发展的根本保证。五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广大党员的创先争优意识不断增强,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发挥,为发展、平安、和谐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五是必须坚持脚踏实地,狠抓落实。成事在人,关键在干。五年来,我们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讲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坚持“一级干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督着一级办”,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 重大问题、重大项目、重点工作,明确责任,锲而不舍,狠抓落实,有效化解了宏观调控、要素制约带来的发展难题,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和保护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三产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较大。二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逐年增多,各类矛盾问题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改善民生任务繁重,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较大。三是基层基础还存在薄弱环节,少数干部精神状态、工作作风、执行能力亟待改进,党的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所有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工作措施
今后五年,是我乡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更是我乡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综 合考虑发展趋势和自身条件,今后五年我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开放创新、接沪融杭”战略的要求,大力实施“生态立乡,旅游兴乡”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农业产业化、旅游精品化、城乡一体化为重点,着力推进产业升级,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提升生活品质,努力打造长三角一流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全面建成惠及全乡人民的小康社会。
按照上述指导思路,建议今后五年我乡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以上,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要完成以上预期目标,总体把握以下三方面要求:一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我乡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这无疑为我们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信心。因此,我们必须要坚定科学发展的理念不动摇,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强烈的忧患 意识和机遇意识,始终怀着重任在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强化发展、创新、开放“三种意识”,敢于负责任、挑担子,切实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二要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区域竞争,以创新制胜;转型时代,靠创新突破。当前,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了经济总量不大、要素制约显现、基础设施滞后等众多矛盾。面对上述挑战,能不能变压力为动力、应危机抢先机,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必须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敢于突破,敢于超越。遇到问题不退缩,碰到难题不畏惧,勇敢地去面对各种风险、有效地去化解各类矛盾,真正做到难中求进、紧中求进、危中求进。三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三分决策、七分执行;战略可以复制,差别在于执行。实践证明,只有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才能把决策变成实践,把目标变成现实。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确定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迟动不如早动、慢动不如快动、被动不如主动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谋在深处、干在实处,真正把本领用在干事业上、把心思用在做工作上、把精力用在抓落实上,大力倡导、积极培育敢于负责、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力促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具体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以转变经济方式为主线,实现农民增收多元化 切实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紧紧依托“十二五”规划,深入实施招商选资“一号工程”,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区位优势,集中力量主攻休闲旅游、生态农业项目,延伸和整合产业链,增强规模集聚效应。严把项目准入关,着力引进能带动形成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延伸、提高传统产业附加值的“大好高”、“小精特”项目。大力实施“树优扶强”战略,深入开展服务企业专项行动,提升服务水平,鼓励优势企业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努力破解土地等要素制约,加快实施土地整理、村庄复垦,拓展用地空间,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不断深化“两区”建设,以“3830”农业精品园建设为抓手,扎实提升天泉莫干山香菇精品园和后坞毛竹精品园建设,争取到2015年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精品园;扎实推进瑶坞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集群集聚,到2015年全乡建成连片50亩以上的粮食生产功能区2026亩。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大力实施农 产品品牌战略,切实抓好标准化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以有机蘑菇、精品茶叶、花卉苗木等产业为重点,积极发展山区休闲创意等新兴农业产业,到2015年,全乡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10只,无公害产品基地5000亩;新增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茶叶总产值达到2000万元。
加快推进生态旅游建设。围绕《环莫干山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规划》要求,立足我乡区位、生态、环境、人文等优势,在做好驿站生态度假村、后坞户外运动基地、莫干山峡谷漂流等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生态环保的文化创意、户外运动、休闲观光等产业,深入挖掘筏头历史,做好“沈约故里”、“英溪源头”等概念文章,增强人文魅力,把筏头打造成为风景秀丽、设施完善、生态良好、文明热情的长三角一流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积极发展乡村游,加大旅游推广和营销力度,借助广告宣传、节庆活动、媒体推介等手段,加快打造以后坞、佛堂为核心的农家乐特色旅游集聚区,积极培育发展一批精品农家乐,今后五年,力争新增农家乐10家,精品农家乐4家。进一步扩大莫干山下“筏头农家”等系列旅游产品的影响力,逐步打造具有筏头特色的旅游精品。
(二)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导,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
不断深化和美家园建设。“中国和美家园”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我们要围绕“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目标,按照“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观”要求,突出村庄集聚、产业提升、特色打造等重点,深入开展和美家园建设。狠抓创建任务不松懈,合理有序确定和美家园创建村,按照精品村建设标准,早谋划、早启动、早推进,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狠抓巩固提升不动摇,认真组织开展“流动红旗”竞赛,加大精品村管理提升力度,不断加强卫生保洁、绿化维护、污水治理等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巩固和发挥好和美家园创建成果。力争到2015年,实现“中国和美家园”精品村全覆盖。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是实现筏头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我们要大力推进道路交通建设,力争两年内开工建设09省道武康至筏头段拓宽工程、五年内启动S304省道筏头至安吉道路拓宽工程,全力构筑筏头乡横贯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同时,进一步加强乡村道路建设,提高交通通行质量,启动实施东沈桥改造、临涯临水公路安保建设工程,全面完成大造坞至安吉赤芝联网公路建设,钱 百线集镇至下沈段、陈村至山岭头、青石桥至岭脚下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加快推进庙前至香水岭、玄坛庙至宿九坞、钱百线剩余路段大中修及与外县相通的联网公路建设,确保村民方便出行。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形成较为完善的基层防汛体系,提高抗灾能力;大力推进林区道路、海防林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到2015年完成100公里林区道路建设。加强基础环境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一体化,完成竹拉丝厂工业废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连片整治和农民饮水工程建设。按照“两规合一”的要求,统筹抓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住房改造,全面完成姜家庄移民安臵点配套工程,加快村庄集聚步伐。
积极启动集镇改造建设。集镇建设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我们要从注重产业功能布局、彰显自身特色的角度着手,从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的理念出发,抓紧编制《集镇建设规划及控制性详规》,并在规划引领下,紧紧围绕提升生活品质,以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为抓手,重点抓好老集镇的风貌整治和改造,进一步强化规划管理,提升城市功能。同时,大力开展“星级城镇”创建活动,切实抓好洁化、绿化、亮化、序化等工作,不断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三)以改善民生福祉为主旨,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化 全力落实“惠民工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成人教育和幼儿教育,完成乡中心幼儿园搬迁,到2012年底确保完成各学前教育点达到市级标准以上。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扎实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到2012年底,全面完成乡卫生院标准化改造工程。深入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不断深化婚育新风长廊建设,全面推行“阳光计生”行动,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开展好“欢乐田野”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完成乡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和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创建省级体育强乡和市级文明乡、卫生乡,进一步做好档案、宗教等各项工作。全力实施“利民工程”。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困难家庭、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和帮扶力度,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切实帮助解决就业问题。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深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巩固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认真落实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双千万结对帮扶工程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等专项制度,加强低保户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体系、防 灾减灾体系、社会福利体系,五年内争取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60户,完成生态公墓全覆盖。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继续做好老龄、慈善等工作,保障困难群众的正常生活。
全力推进“安民工程”。以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为契机,扎实推进“平安筏头”建设,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职能,建立基层老党员老干部参与“大调解”工作机制。深化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的常态化排查和预警机制。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加强基层基础“五个一”工程建设,严格落实信访工作“一岗双责”责任制,大力推进信访积案化解,有效预防和妥善处臵各类群体性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加强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管理,落实校园安保、食品药品安全、防汛防旱防台等工作,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完善各种应急机制,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重视从制度上、程序上规范党委对人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切实提高人大监督水平。坚持党管武装,进一步做好人民武装、征兵等工作。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我们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营造氛围。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党政领导干部、后备干部、村主职干部和企业负责人为主要对象,充分运用理论中心组学习、集中培训、网络自学等形式,通过健全学习考核激励机制,切实强化理论武装,提高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以先进的事迹感染人,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进一步提升筏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能力。强化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公示制,开展“创业创新好班子”创建活动。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科学决策、议事恳谈、走访联系和重大事项票决制度,进一步提高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强化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转变 机关干部作风,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纪律松懈、作风飘浮、服务拖延等不良倾向,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敬业意识和自律意识。强化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发挥村干部“双带双创”作用,努力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深化完善发展党员“公推选优”制度,扩大推荐范围,提升党员发展公信力。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础。继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围绕建设“五好六型”基层党组织要求,全面打造一批“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推动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表率。不断优化创新基层党组织设臵形式,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扩大组织和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深入实施七个“一线工作法”,最大限度听民情解民忧保民生得民心。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落实党代表常任制,完善党务公开、党内情况通报、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深化“党带群团一体共建”工程,实现党群工作统筹推进。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优形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健全惩防体系,加强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不断完善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的各项制度和措施,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和《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深入推进阳光村务理财,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分级谈心谈话、岗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等制度,加大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工作力度,保持对违纪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真正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洛阳党代会报告 篇7
——毛万春在中国共产党洛阳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8月2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洛阳市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的题目是《福民强市,贵在持续》,请予审议。
市九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强市、旅游强市和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顺利完成了市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
过去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的五年。“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32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200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4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6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80元。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的五年。国企重组实现战略性突破,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入驻洛阳。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财税、金融、文化、行政审批等领域改革积极推行,新一轮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工作稳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五年累计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082亿元、年均增长52.5%,实际利用外资38.7亿美元、年均增长60%;进出口累计完成69.6亿美元。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建设持续提升的五年。全市城镇化率提高6.3个百分点,达到44.3%。中心城市区实现先跨洛河、再跨伊河发展,洛北老城区改造提升力度不断加大。县城及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农村贫困人口减少30万。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产业持续发展的五年。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卫生、体育、文物、人口等各项社会事业产业协调发展。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计达到525亿元。五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4万人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过去的五年,是党的建设持续加强的五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主题活动扎实有效。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工作富有成效。民族、宗教、外事、对台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党管武装工作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逐步完善。
事非经过不知难。过去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历程不同寻常,经验弥足珍贵。这一切,得益于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得益于市人大、政协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各位老领导、老同志的热心帮助,得益于中央和省驻洛单位的鼎力相助,得益于驻洛部队、武警官兵的积极配合,得益于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领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九届市委,向所有为洛阳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古人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在充分肯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必须正视和面对实现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盘子不够大。在中部地区的位次徘徊不前,在全省发展格局中郑州这个标兵越来越远,兄弟市追兵越来越近。二是经济结构不够优。三产占生产总值比重偏低,二产中的高资源消耗、高能耗企业比重偏大,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还没有实质性转变。三是体制机制不够活。一些国有、集体企业还没有真正形成内生发展机制,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工作刚刚起步,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偏低。四是居民收入不够高。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二元结构比较突出,全市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农村人口还有26.4万。五是稳定基础不够牢。经济社会转型中引发的各类矛盾日益凸显,社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较多,维护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六是安全防范不够实。煤矿、尾矿库、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食品等领域的安全基础还很脆弱,隐患较多、险情不断。七是基层组织不够强。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等问题突出,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八是干部作风不够硬。不少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工作方法、运作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以上八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我们绕不过、躲不开,必须迎难而上、奋力攻坚!
各位代表、同志们!
福民强市,谋在持续。这个谋,就是始终按照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提出的“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来谋划、来运作,把持续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来贯穿、来落实,把洛阳的发展放在全省、全国、全球视野中来审视、来考量。放眼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仍是时代主流,为我们扩大开放提供了难得机遇。纵观国内,中央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确定为“十二五”发展的主线,为洛阳推进经济转型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环视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号角已经吹响,洛阳肩负着更大担当、更大作为的新使命。立足洛阳,历年来创业奋进的成果奠定了跨越发展的雄厚基础。
承天时、秉地利、聚人和、谋民福,要求我们必须谋划好今后五年,谋划的根本原则就是“持续”,谋划的指导思想就是: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领导方式转变为保障,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当好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示范,着力打造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河洛文化传承弘扬两大品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建设主要指标和协调发展程度高于全省乃至中部地区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幸福指数的提升和对各级干部的满意度高于全省乃至中部地区平均水平,确保社会稳定大局绝对不出大的问题,确保安全生产绝对不出大的问题,为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有担当、谱写福民强市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这一根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既是对现有工作的持续,更是对现有工作的提升,体现了持续与提升的辩证法,体现了传承与弘扬的辩证法。围绕这一根本原则和指导思想,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
——人民更加幸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保障日益健全,就业难、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出行难等民生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市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足、更加安康、更有尊严。
——实力更加雄厚。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总量均比“十一五”末翻一番,成为中部地区更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强市。
——发展更加科学。经济转型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城乡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投资结构更趋合理,逐步实现外延与内涵、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有机统一。
——环境更加优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面貌大幅改善,更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各级党政机关效能全面提高,企业、服务对象和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党建更加有力。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党群、干群血肉联系进一步密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福民强市,为在持续。这个为,就是始终以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中原经济区建设有担当、谱写福民强市新篇章的征程中实现更大作为。
为在持续,就必须坚持洛阳发展的基本定位不动摇。经过今后五年的不懈奋斗,努力把洛阳打造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示范市和重要经济增长板块、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特色明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名副其实的河南省副中心城市。
为在持续,就必须坚持洛阳发展的基本战略不折腾。始终坚持产业兴市、创新活市、精神立市、依法治市四大战略,使洛阳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科学、创业创新活力更加强劲、精神支撑作用更加有力、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健全。
为在持续,就必须坚持“一抓三创”工作重点不放手。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全面创新和环境创优,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拼搏进取、一往无前,强力赶超、争先晋位。
为在持续,就必须坚持打好“六加一”攻坚战不懈怠。紧紧围绕项目建设、经济转型、机制转换、城建提升、民生改善、环境创优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六加一”攻坚战不放松,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各位代表、同志们!
福民强市,路在持续。这条路,就是始终以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气概,以坚决打好“六加一”攻坚战为突破口的决心,真正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路在持续,必须突出协调,不断做大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蛋糕”,着力打造效益洛阳。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才能走出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靠强化支撑、增强后劲求协调。必须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转化为具体的项目来谋划、来运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实施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事关洛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使发展的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靠优化所有制结构、激活内力求协调。牢固树立希望在民间、活力在民营、发展靠民力、稳定靠民富的理念,坚持放心、放手、放胆的方针,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更好的服务、更优的环境、更多的支持,力争“十二五”末民营经济比重达到65%以上,成功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让民营经济由洛阳今天的生力军真正成为明天的主力军。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靠扩大开放、借助外力求协调。牢固树立亲商、安商、优商、富商理念,依托洛阳的综合优势,把引资金、引项目和引理念、引人才、引技术、引管理、引机制、引品牌、引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借鉴外地“有多好的项目,就有多好的政策环境”的
成功经验,积极采用产业链条招商、产业集群招商、园区招商和垂直整合一体化招商等形式,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来洛投资兴业。
路在持续,必须突出转型,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着力打造创新洛阳。经济转型是实现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重振雄风的必然选择,更是洛阳华丽转身、凤凰涅槃的必由之路。坚持加快发展与提升水平并举,做大做强战略支柱产业。依托我市的产业基础,瞄准全省、全国乃至全球一流标准,加快改造提升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加工、石油化工、硅光电及能源电力等五大战略支柱产业,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硅光电产业基地、能源电力基地。坚持结构优化与培育优势并重,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研判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攻坚,突破重点领域技术瓶颈,按照成长性高、带动性强的要求,积极培育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壮大一批大个头的新兴高技术领军企业,形成我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支撑。坚持机制转换与规范完善并行,推进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按照职工利益最大化、单位发展活力最大化、部门服务效能最大化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阳光操作、各得其所的原则,能推进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的就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能推进机制、技术、管理“三创新”的就推进“三创新”;能通过改革改制明晰产权的就通过改革改制明晰产权。同时,切实抓好已改革改制企事业单位的规范完善工作,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引进战略合作者。积极发展和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推动更多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并联,加快产学研军融合发展。发挥我市在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等高科技领域的技术研发优势,以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产学研军联盟,加快推进产业技术升级,为洛阳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实现洛阳制造向洛阳创造跨越。加快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着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打造引进和培养人才的高地。
路在持续,必须突出集约,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着力打造宜居洛阳。特色城镇化是“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龙头、引擎和载体,更是福民强市的战略重点。加快推进组团式城市发展战略,强化市县联动。按照“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产城融合、组团发展、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思路,实现“一中心三板块五组团四支撑”的总体发展布局。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打造洛北城区板块、洛阳新区板块、偃师城区向西与中心城区对接板块,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功能共享。加快吉利、新安、孟津、宜阳、伊川五个组团与中心城市向心发展,靠城际快速通道形成半小时经济圈、通勤圈、生活圈。发挥汝阳、嵩县、栾川、洛宁的潜在优势、后发优势,为全市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强化产城融合。按照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理念,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平台,增强产业配套,积极承接集群式产业转移,实现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和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推进城乡统筹步伐,强化城乡一体。坚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在城中村、城郊村、城边村、园中村和旅游景区等工业能够反哺农业、城市能够辐射农村的区域,加快推进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创业就业、社会管理一体化。同时,在有条件的区域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打捆一起做”,加快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步伐,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路在持续,必须突出提升,加快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着力打造人文洛阳。没有提升就不能持续,而洛阳城市整体提升的点睛之笔,就是靠河洛文化传承弘扬来加快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积极打造城市名片,彰显洛阳特色。立足洛阳的独特优势,打造千年帝都、河洛之根、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四张名片。以龙门石窟、关林、老城区、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等重要遗址区综合开发和重大遗址保护展示为重点,再现“神都”新风采。以河洛文化旅游节和河出图、洛出书等根亲文化为载体,将客家文化、姓氏文化的研究、组织、活动融为一体,使“寻根河洛”成为洛阳扩大开放的新途径。以举办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为契机,进一步打造弘扬牡丹文化的新平台。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加快白马寺综合保护开发和瀍河回族区综合开发建设,着力打造中外文化交流的新亮点。同时,还要坚持创建为民、为民创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带动国家金融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市等创建工作,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为洛阳增添越来越多的城市名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强化产业支撑。推进文化旅游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文化、文物、旅游和城建、生态的融合,着力培育文化旅游龙头企业。积极申报和建设全国文物旅游示范区、全国智慧旅游城市,不断巩固提升洛阳在全国乃至国际文化旅游业发展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坚持市场化运作机制,破解资金难题。建立健全资金筹措机制、盈亏平衡机制、债务偿还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着力推进城市资源、资产、资本的
市场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管理。
路在持续,必须突出统筹,同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着力打造和谐洛阳。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必须以统筹的理念引领实践,以统筹的方法形成合力。统筹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入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城乡安居工程、教育提升工程、医疗资源倍增工程、城市畅通工程和扶贫开发工程,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群众。坚持每年办好十大“福民实事”,健全完善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加快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扫痞”活动,不断提高公众安全感指数。高度重视信访稳定这个干群关系的“晴雨表”,按照有责推定、有理推定、有解推定的原则,更好地解决群众的各类诉求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加大隐患追究、过程追究、依法追究、公开追究的力度,坚决守好安全生产这条人命关天的“高压线”。统筹民主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支持各级人大、政协履行职责,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做好老干部工作。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为载体,支持驻洛部队建设。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加快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进一步扩大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到“十二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深入实施碧水蓝天工程,用好倒逼机制,坚持堵疏结合,引导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来转型、转产,达到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效果。到“十二五”末,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7%、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发展方式初步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让明日洛阳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各位代表、同志们!
福民强市,转在持续。这个转,就是始终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进而为“六加一”攻坚战和中原经济区建设有担当、谱写福民强市新篇章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转在持续,前提是转变思想方式。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强化创新意识求持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靠解放思想增强敢闯敢干、先行先试的胆略,靠解放思想提高破解难题、打破瓶颈的能力,靠解放思想提升持续发展、福民强市的本领。要强化危机意识求持续。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有更大担当的新
机遇、新挑战,尤其要保持头脑清醒,既要居安思危、更要居危思危,既要敢于担当、更要善于担当,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最后就会化危为机、化蛹成蝶。要强化发展意识求持续。悠悠万事,唯科学发展为大,唯科学发展为先,唯科学发展为重,唯科学发展为本,唯科学发展为要。科学发展是最硬最硬的道理。要强化为民意识求持续。必须始终牢记:只有拥有群众,才能拥有一切;只有赢得群众,才能赢得一切。必须刻骨铭心:洛阳百姓的利益大如天,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如山!
转在持续,关键是掌握科学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失当,事倍功半。要遵循规律求持续。尤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群众工作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客观规律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事情本身需要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能有功利心,不能有“目的性”,干工作不能搞形式,不能靠作秀沽名钓誉,推进工作要做到急不得更慢不得,高不得更低不得,热不得更凉不得,尊重群众意愿、遵循客观规律、遵守上级政策、循序渐进、又好又快最难得。要完善机制求持续。人叫人动人不动,机制调动积极性。要持续完善科学发展、平安建设、企业增效、环境创优、效能提升、安全生产和群众诉求办理考评机制,在全市进一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要弘扬精神求持续。大力弘扬包容开放、创业创新、实干争先、负重奋进的洛阳精神,凝聚全市人民的精气神,搞好福民强市的大合唱。要创优环境求持续。始终坚持软硬环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创造宽严有序的发展软环境和配套齐全的发展硬环境,进一步增强洛阳发展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转在持续,根本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全市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是推进洛阳福民强市事业的骨干力量。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落实“五重五不简单”的选人用人原则,即重群众公认但不简单以票数取人,重“四化”方针但不简单以年龄、文凭取人,重德才标准但不简单以求全取人,重公开选拔但不简单以考试取人,重干部资历但不简单以任职年限取人。坚持“两公一程序”即领导出于公心、注重群众公认、严格选用程序的操作流程,以科学发展论英雄、凭群众满意用干部,真正将那些善于团结、干事创业、清正廉洁、群众认可的干部选配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着眼于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按照民主选举、目标管理、监督公开、培训提高这一长效机制的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尤其要对照“提高群众满意率、降低群众上访率”的标准,把通过后进村和后进社区整顿、变
“老大难”为新亮点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确保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群众认可的战斗堡垒。
转在持续,重点是改进干部作风。作风硬,洛阳兴。全市各级党组织必须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目标,以提高党政机关工作效能为抓手,以提高企业、群众和服务对象“三满意”为根本标准,用好公开、暗访、问责“三把利剑”。要坚持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以治软立规矩,还要坚持以治浮促落实、以治躁打基础、以治怨振锐气、以治疲砺斗志。要在全市形成上级围绕下级转、机关围绕基层转、干部围绕群众转、企业围绕效益转、全市围绕发展转的良好局面。同时,我们要拿起反腐倡廉建设这一锐利武器,扎实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以反腐倡廉建设的实效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同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