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总结

2024-09-19

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总结(精选10篇)

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总结 篇1

双龙实验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在2011年中依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在本着关爱留守儿童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活动,使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社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特对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留守儿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是一项民生工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作为学校责无旁贷,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好各项工作。校长为领导组组长,党支部副书记为副组长,成员包括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等。下设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办公室,负责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日常事务。

二、加大投入,硬件过关

根据省、市、县有关“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目标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的留守儿童之家购置了电脑、电视机、电话机、影蝶机以及大量图书和文件器材,把活动场所布置得温馨舒适,真的像家一样。

三、制度先行,措施得力

我们在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硬件的同时,着力制定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保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先后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及考核办法,制定责任追究

制度,活动制度,心理咨询制度,健康教育制度,代管家长制度等各项制度,有了这些制度的保证,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才能稳步推进。

四、培训了一支高素质的代管家长队伍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关键是“家”中的家长素质,为此,我们召开了近10次代管家长会议,用以会代训的方式来提高代管家长的工作水平。同时借助网络视频观看其他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情况,借鉴其工作经验。另外,我校还编制了“代管家长”工作记录簿,对代管家长的日常工作给予总体要求和规范,鼓励代管家长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注重特色形式多样

我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既能参照市、区的目标要求,又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首先,我们严格做到“四个一次”,即每学期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1次以上,了解掌握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每学期与留守儿童谈心1次,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从心理上给予慰藉;每学期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1次,了解他们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每学期给留守儿童写信1次。其次,编排了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主题活动,尤其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在这方面,我校的班主任老师贡献很大,他们牺牲了大量时间,花费了大量精力,任劳任怨,诲人不倦。所以,我校的几十名留守儿童无一人出现心理问题。我们还先后举办了远离黄赌毒图片展,跳绳比赛、乒乓球比赛、书画比赛和中华古典诵读等。

六、全方位帮扶留守儿童完成学习任务

我们在关爱留守儿童各方面的成长同时,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完成学习任务。班主任既是代管家长,更是留守儿童学习的第一责任人。其他授课教师对留守儿童实行优先辅导,结对帮扶。

七、材料积累不遗漏,对外宣传不放松

为了使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更加完善,我校配备了专人负责材料收集和整理报送。自本年度以来,我们报送了十数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情况,校内发了3次关爱工作通报。每次活动均有照片和文字材料。我校的每名留守儿童档案全面准确,为我们开展关爱活动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总之,我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人力投入还不充足。今后,我们将会更加努力地去做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

2011年6月31日

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总结 篇2

二是组织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及时修订《中国科协常委会工作规则》, 完善工作制度, 先后召开16次常委会议、6次全委会议, 充分发挥14个专门委员会的重要作用, 推动科协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发布实施《中国科协团体会员管理办法 (试行) 》, 新接纳15个学会为中国科协团体会员。截至2008年末, 中国科协各级学会拥有个人会员1250余万, 团体会员50余万个, 科协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三是学会吸引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及时召开全国学会工作会议, 制定下发《全国学会组织通则》, 推动学会健康发展。与中科院、农业部分别签署学会共建协议, 努力为54个挂靠学会创造良好工作条件和氛围。加强对所属学会工作的调研、指导和培训, 联合民政部共同设立学会创新发展资助项目, 着力培育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示范性学会。引导和支持学会积极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化服务职能, 广泛开展科技奖励、科技评价和科技人才评价活动, 学会对会员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四是科协基层工作扎实深入。结合基层科协实际, 与科技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县 (市) 科技工作和科普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修订《全国县级科协组织通则》, 规范县级科协组织建设工作, 截至2010年底独立建制县级科协达到2175个。切实加强分类指导, 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截至2010年底共有企业科协1.7万余个, 个人会员310万;高校科协700余个, 个人会员54万;街道科普协会1万余个, 个人会员56万;乡镇科普协会3.2万余个, 个人会员183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0余万个, 个人会员1200余万人, 为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 价值 现实困境 建设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人口迁徙和城镇化建设的政策推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在未来一定历史时期内仍将持续出现,其成长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学习生活乃至情感发展与人格塑造等一系列问题都引起学界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建构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关怀系统是社会民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成为诸多地区的教育民生工程。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是在政府主导下,由妇联、共青团组织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依托农村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农村文体活动室等,提供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娱乐、学习、交往和健康成长的场所。近年来,全国甘肃、安徽、四川等诸多省份已经将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纳入教育民生工程,使其成为对农村留守儿童关怀系统的重要组成、实践载体和建设平台。随着农村校外内留守儿童课外活动场所的建设、课外活动条件和学习环境的改善,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已经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二家园”。然而,在现实运行与实践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出现许多后续管理与养护的问题,严重制约“留守儿童之家”功能的发挥,一定程度上破坏民生工程形象,亟待正视和解决。

一、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价值

2009年,甘肃省妇联在全国率先提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百分百覆盖行动”,进行建设“留守儿童之家”试点之后,中央政策、国家教育民生工程、各省市先后出台法规政策,从政策方面广泛支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进一步完善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工程。应当说,在广大农村地区全面建设“留守儿童之家”,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关注民生工程的重要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尽管目前我国各地“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不统一,但各地都规定每所“留守儿童之家”一般做到“八有”:有牌子、有教室、有场地、有设施、有热线、有制度、有队伍、有活动[1]。同时通过开展心理咨询、亲子团聚、视频聊天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留守儿童实施亲情关爱、心理关爱、学习关爱、品行关爱、安全关爱等,使其成为留守儿童“学习的园地,交流的平台,娱乐的场所,健身的阵地”[2]。其价值和意义可以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为留守儿童构筑优良的成长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给予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家庭般的呵护,部分填补留守儿童的心灵空白,特别是通过亲情书信、亲情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为留守儿童与远方的父母开展对话与交流搭建平台,增进家庭亲人的感情沟通交流,让留守儿童从心理上得到稍许安慰。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能在生活起居上给予部分低龄留守儿童帮助,改善他们的伙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同时能较好地避免缺失看护造成的危害。

2.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主体功能。

各地在“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践过程中逐步发现,在农村学校中设置“留守儿童之家”具有较大的教育优势。社会通过学校平台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又舒适的环境,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可以及时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变化,留守儿童之家还配有专门的指导教师。通过组织孩子们开展课外阅读、文体娱乐、科普讲座、观看电视、亲情视频等常规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有效填补留守儿家庭教育缺失的空白;通过开展“爱心父母”结对帮扶、城乡学校结对互动、积极实施爱心救助工程,让留守儿童享受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

3.有助于整合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已成为时下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共同问题,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应当说“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提升了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水平,对于社会来说,能够帮助留守儿童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改变他们的人生道路,减少留守儿童受到伤害或伤害别人的不安定因素。

加强和巩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成果,有助于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社会各界人士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与关怀。时下,许多高校组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都以农村留守儿童为帮扶对象,一些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经常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相关资助工作,甚至带动更多企业、爱心人士等参与其中。可以说,随着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项目的拓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体验到社会的温暖、关怀与爱心,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各种有效支持力量通过“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现整合,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成长进步,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多正能量。

二、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现实困境

在肯定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价值的同时,不难发现,现实中由于认识观念、资金投入、管理维护及活动开展等诸多方面的跟进不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出现越来越多的难题和矛盾。

1.资金来源缺乏。

一般来说,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资金多数由省级财政、区级财政承担或申请教育系统资金,同时学校会发动社会、媒体力量通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募捐活动等方式自筹少部分资金。然而,纵观全局,由于我国流动人口众多,要解决广大农村地区数千万留守儿童发展问题却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政策鼓励层面的背后仍需更多政府与社会资金的注入。尽管各地普遍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纳入教育民生工程,启动长效机制建设范畴,但地方现有财政政策支撑力度很难从覆盖率、效益度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2.分布规划不合理。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基础与发展的悬殊较大。中东部某些地区的留守儿童建设基本满足需要,但是在某些西部或者地形复杂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地方政府的建设力度就彰显不足,相关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重点针对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而建立的“留守儿童之家”大多分布在中西部省份的农村贫困地区。然而,对于那些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等客观环境原因,“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才刚刚起步甚至还未涉足,因此,从整体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分布还有较大差距,一段时期内还不能满足偏远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发展需求。

3.资源利用不足。

我们经过调查走访,发现一些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几乎停滞不前,一些设备和支出成了摆设。有些地区尽管配备了一些设备,但是因为运行成本较高和后期维护资费等原因,设备闲置率高。更有甚者,一些学校甚至购置跑步机或甩脂机等“高档设施”安置在“留守儿童之家”中,这些“奢侈品”的购买对留守儿童成长来说是一种浪费。诸如此类,顶层设计的理想在实践运行中发生变异,值得反思。

4.后期管理与维护。

“留守儿童之家”建立之初,地方集中采购了大量运动器材、电子产品、药品等,但由于学校缺乏后期维护与管理,许多设施损坏无法得到更新和维护。许多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问题令人担忧,可以概括为四个“不到位”:一是认识不到位,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缺乏基本认知;二是建设不到位,部分留守儿童之家没有履行地方建设的配套设施,软硬件配置水平较低;三是管理不到位,缺乏深度思考和系统设计,制度和内涵建设不够,药品过期、器材损坏;四是使用不到位,部分留守儿童之家利用率不高,活动内容比较单调、日常活动开展不够。

近年来,尽管各地、各部门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上说仍相对薄弱,统筹布局有待加强,机制尚不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在学生、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还存在困难和问题。

三、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教育关爱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多方共同努力,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不啻为一种较理想、易于操作的关爱工程,今后要在实践中深化改革、继续完善、落实提高。

1.政府主导,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现实中尽管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出现了政府主导型、妇联主导型、学校主导型和基金建设型等多种实施方案,但从长久规划和实际效果看,“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仍以政府主导为主,即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纳入教育类民生工程项目,各级政府拨付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依托农村学校尤其是寄宿制学校开展建设,这种措施在实践中的运作覆盖面广、受益的留守儿童多、成效显著。为此,各级政府首先要成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育工作的主要领导任组长,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联结妇联、关工委等相关组织结构群策群力;同时科学研制长期性规划及年度工作任务,并将工作任务和职责落实到人,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其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项目推进。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专项资金,要做到“前期资金有投入,后期资金链有跟进”,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提供重组的资金保障;再次,各地要根据具体发展实际,研制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细化并完善后续管理与养护制度。与此同时,还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将已经建设好的留守儿童之家的使用率、知晓率和社会满意度公之于众,让社会更多人群知晓、认同、关注和支持,努力实现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效益最大化。

2.加强管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虽属政府职责,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留守儿童的关爱中应承担主力军的作用,特别是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主要场所,理应承担起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使命与责任[3]。

学校首先要勇于承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重任,要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广泛多样地开展“留守儿童之家”活动项目,结合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与社会正能量合力形成全方位的关爱系统。在校内,要积极通过开办各种类型的活动,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与氛围,保障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其次要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工作。尽管我国许多农村偏远学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生活教师普遍缺失等现状。一般课任教师承担多重角色,“留守儿童之家”指导任务在许多农村中小学都是由科任教师兼任,无形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和负担。另外一个隐性问题逐步突显,即无法实现“留守儿童之家”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建设。因此,学校要加强重视相关人员的培养与培训工作。借助目前农村教师“国培计划”等专题项目及时输送教师外出培训,亦可向先进学校学习借鉴,甚至邀请专家到校现场指导。

再者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和管理。班主任老师在课余要积极组织留守学生的班级文化活动,定期召开“关爱留守同学”主题班会、留守与非留守同学“手牵手”活动、“体谅父母教育”活动等,也可利用留守儿童之家现有的设置设备,成立各种兴趣小组,以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将留守学生凝聚在一起,增强班级凝聚力,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及时沟通交流,了解需求,化解烦恼,增进交往,完善人格。

3.细化考核,提高内涵建设实效。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各级部门需狠抓落实,将该项“民生工程”做到实处。为此,上级主管部门应及时制定包括领导机制、制度建设、政策性保障性措施在内的一系列严格的考核指标,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成效纳入政府教育督导考核目标体系中。一是纳入目标考核。将留守儿童之家工作纳入县区政府目标考核、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目标考核,并制定统一的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管理办法,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各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的监督考核。二是建立激励机制。由关工委、慈善总会、妇联共同组成联合督导组,对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管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奖优惩劣,每年对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

教育主管部门应具体负责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和管理,按规划有序推进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开展业务指导,加大日常监管和督查力度。重点考核、监督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管理制度、图书器材使用、人员配备、关爱效果及创新活动等。年终对各“留守儿童之家”考核时,要对照考核指标进行评分,考核结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总分,力争做到“新建有管理、已建有成效”,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持续发挥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2]张孝义.社会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留守儿童之家”社会干预实验数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8.

[3]袁强.建构农村留守儿童隐性辍学的学校关怀系统.科教文汇,2007(9):140-141.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篇4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

我校占地13340平方米,建筑面积2481多平方米,现有教师27人,学生307人,留守儿童,占学生人数的%,学校各功能室齐全,拥有大量图书、音体美器材。学校以“承长征精神,育四有新人”办学目标积极开展活动,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我校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也有个别部分留守儿童与亲戚一起生活,儿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为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我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成立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具体抓的三级联动责任制。我校选择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老师作为留守儿童之家的负责人,并成立工作协作小组。我校根据留守儿童教育的特殊性、长期性和系统性拟定了三期方案。第一期:开展“关注留守儿童——爱的关怀”系列活动,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灵,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乐观开朗的个性。让学生感受到关怀,给予学生爱的力量。预防亲情缺失。第二期:在关怀的基础上,开展“关注留守儿童——学习管理”系列活动,加强留守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习管理。缺乏学习监督、自制力差是小学留守儿童的特点,需要进行有效的督促,增强留守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学习中树立信心。第三期:加强前两期方案的成果的延续,通过发挥

学校的主导作用,协调学校、政府、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构建留守儿童监护体系,开展“关注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系列活动,使留守学生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为便于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全体教师对各班的学生进行全面性摸底、排查及问卷调查,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家底,建立了“留守儿童”专门的档案和联系卡,主要包括学生的住址、父母的联系地址、电话、委托监护人等有关情况。2011年暑期以“万名教师访万家”为契机,我校发动全校教师走访学生家庭、与家长交流沟通、掌握了“留守儿童”第一手的资料,根据掌握的信息,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各中队辅导员每天辅导一次作业,每周记载一次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每月进行一次交流谈心的家访并及时做好记录,使“留守儿童”处于始终有人关爱的环境之中。

三、成立 “留守儿童之家”

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我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包括“爱心图书室”、“美术室”等留守儿童活动室,开通了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能随时与家长通电话,给家长写一封书信,弥补这些孩子“亲情上的缺失”。在活动室里装上电视机、电脑,放上棋具、体育器材创造丰富有趣的活动环境“拴住”留守儿童的心,并给每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寄去《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信里我们着重强调了联系和沟通的问题,要求他们平时多给孩子写写信打打电话,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家中的情况,关心他们心灵上的感受,使学生们真切的感

受到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在心灵上得到了安慰。许多家长都说:“我的孩子长大了,真的要谢谢老师,是老师教给我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

四、开展帮扶结对活动

我校为留守儿童选配了教师与他们结对,开展“1+1”结对帮扶活动,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在学习上进行辅导;并选配了优秀的学生和学生干部与留守儿童开展“几+1”结对活动,让他们在生活、学习上互帮互助,成为知心朋友。许多学生还邀请留守儿童到家里做客,为留守儿童过生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馨。这学期期中考试后,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我们将要求受帮扶的每个留守儿童都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写一封信,主要围绕自己在生活、学习、成长中的快乐、烦恼等内容来写。

五、抓好心理疏导

我校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孤独、自卑、自弃等不良心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咨询、召开主题班会、队会等途径,规范“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

六、务实创新,创建家教名校

家教工作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的桥梁,如何使留守儿童监护人懂得怎样关爱这些孩子,改进家教方法,只有通过家长学校来传授知识,全面沟通,才能形成家、校的教育合力,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始终重视家教工作的开展:

1、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明确

分工;

2、定期分类型给家长上课;

3、定期接待家长来访;

4、定期向家长开放课堂;

5、积极创建学习型家庭。我们扎实的家教工作,给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力的支持。

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少先队大队部举办了“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征文比赛,除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丰富活动外,也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学生们在文章中分别表达了自己的心迹。

我校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献爱心募捐活动,演讲比赛、书画比赛、运动会、读书知识竞赛、开设第二课堂、成立美术、体育、舞蹈、音乐、电脑、跆拳道兴趣班,丰富他们的生活与学习,让他们感受的生活与学习的快乐,家的温暖。让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来自学生、老师、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爱,让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此外,学校还积极争取社会的关爱。县教育局、镇关工委多次到我校对留守儿童工作进行调研。在市、县关工委、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留守儿童工作上了新的台阶。我校2010被评为xx市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先进集体单位,这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总结 篇5

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汇报

我校是明光市第三批32所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项目学校。

也是一所农村小学,占地6832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现有教师7人,学生116人,留守学生17人,占学生人数的14,学校拥有图书358册。

学校以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精业育人、特色育人为主线积极发展,在各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我校留守儿童大部分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也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与亲戚一起生活,儿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

为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我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构建网络

1、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由校长林波任组长、贺廷峰任副组长,各班主任任成员,教师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为了让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健康成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以教育科研为切入点,走特色办校之路,开始探索和尝试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模式,学校构建了立体育人网络一是寻找代理爸爸和妈妈;二是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各班主任具体实施,师生多位一体,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

3硬件建设留守儿童之家面积45平方米,门窗完好有窗帘,课桌凳26套,电视一台,电脑一台能上网,电话一部号码0550----8102022

4软件建设有图书358册,活动器材;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

娱乐器材象棋军旗跳棋扑克

5留守儿童各项制度齐全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为便于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全体教师深入学生家中进行全校性摸底、排查及问卷调查,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家底,建立了留守儿童专门的档案和联系卡,主要包括学生的住址、父母的联系地址、电话、委托监护人等有关情况。

2019年4月16日我校发动全校教师走访学生家庭、与家长交流沟通、掌握了留守儿童第一手的资料,根据掌握的信息,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留守儿童班主任手册。

各中队辅导员每天辅导一次作业,每周记载一次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每月进行一次交流谈心的家访并及时做好记录,使留守儿童处于始终有人关爱的环境之中。

三、成立留守儿童之家

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我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包括爱心图书室、美术室等留守儿童活动室,开通了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给家长写一封书信,弥补这些孩子亲情上的缺失。

在活动室里装上大屏幕,放上棋具、画具、体育器材创造丰富有趣的活动环境拴住留守儿童的心,并给每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寄去《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信里我们着重强调了联系和沟通的问题,要求他们平时多给孩子写写信打打电话,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家中的情况,关心他们心灵上的感受,使学生们真切的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在心灵上得到了安慰。

许多家长都说我的孩子长大了,真的要谢谢老师,是你们教我如何教育孩子的。

四、开展帮扶结对活动

我校为留守儿童选配了教师与他们结对,在生活上给他们给予帮助,在学习上进行辅导;并选配了优秀的学生和学生干部与留守儿童开展几+1结对活动,让他们在生活、学习上互帮互助,成为知心朋友。

许多学生还邀请留守儿童到家里做客,为留守儿童过生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馨。

这学期期中考试后,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我要求我帮扶的每个留守儿童每一星期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写一封信,主要围绕自己在生活、学习、成长中的快乐、烦恼

等内容来写。

五、抓好心理疏导

我校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孤独、自卑、自弃等不良心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咨询、召开主题班会、队会等途径,规范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

六、务实创新,家访工作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的桥梁,如何使留守儿童监护人懂得怎样关爱这些孩子,改进家教方法,只有通过临时监护家长学校来全面沟通,才能形成家、校的教育合力,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始终重视家访工作的开展1定期接待家长来访;

2、定期向家长沟通;

3、积极创建学习型家庭,一点引面;我们扎实的家访工作,给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力的支持。

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少先队大队部举办了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征文比赛,除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丰富活动外,也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学生们在文章中分别表达了自己的心迹。

我校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献爱心募捐活动,演讲比赛、书画比赛、运动会、读书知识竞赛、开设第二课堂、成立美术、体育、舞蹈、音乐兴趣班,丰富他们的生活与学习,让他们感受的生活与学习的快乐,家的温暖。

让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来自学生、老师、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爱,让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此外,学校还积极争取社会的关爱。

西徐村两委、,城西街道办事处妇联委为我校留守儿童进行捐助活动,留守儿童感受党的温暖,社会的关爱,我校留守儿童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总结 篇6

(2012)

西二铺乡中心学校 二0一二年十二月

西二铺乡中心学校2012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

总 结

我校拥有7所完全小学,1所初中,共有在校学生1816人,其中留守儿童156人。至2012年全乡各校均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几年来,我校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尝试。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切实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作简要的介绍。

一、调查摸底,全面建立动态监测体系。

一是全面准确地收集与留守儿童相关的各类信息,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信息档案,要求学校确定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摸清留守儿童的数量,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人分学期造册。二是采取问卷调查、电话、短信、书信、走访等方式,对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监护人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摸底,收集反馈信息。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便于找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便于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

二、结对帮扶,对“重点人群”进行特别关爱。

留守儿童是一个比较大的群体,如果平均用力,很难有实际效果。为此,我们要求各校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父母双方均不在家,以及父母双亡的特殊群体给予特别的关爱。要求班主任、老师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必要的关爱,及时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一方面让家庭条件比较好,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父母均在家的本班学生与留 守学生结对子,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品行较差,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或家庭困难比较大的学生配备帮扶教师,培养优秀教师为“代理家长”。通过谈心、家访以及学习辅导等形式,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给予关心。

三、真情关爱,落实“三个优先”。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三个优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具体说就是对学习上需要帮扶的留守儿童,教师要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成果。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学校高度重视并优先安排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文体活动以及课外阅读活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并优先安排他们参加校内外举行文体活动,让他们在生活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心理抚慰,为留守儿童构建心灵家园。

少数留守学生由于家庭教育和亲情的缺失,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和授课老师找他们谈心效果也不是很明显,为此,我们要求各校均要设立心理咨询室,专门安排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同志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给他们以关爱,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心理,矫正不良行为习惯。为了让留守儿童真切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家的温馨。我校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精心布置,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 真正感受到“家”的温馨。我乡葛林小学在2012年中秋佳节到来之际,班主任、老师和该校19位留守儿童一起过中秋,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不少学生通过日记向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激动之情。留守儿童家长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表达了对学校、教师的感谢之情。

五、常态管理,积极探索留守儿童教育的长效机制。

一方面,我们要求各校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贯穿于学校工作的每个环节,使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常态化。另一方面,为了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促进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的长效机制。根据学校校实际情况,建立关爱留守儿童长效机制。我校中心小学于2009年10月申报了课题《留守儿童寄宿制管理探究》,课题已被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立项。目前,该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以课题研究工作为突破口,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自课题立项以来,该校有十余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现已撰写论文多篇。

六、家校联动,让留守的心不再孤独。

我们要求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工商、妇联、团委、公安、交通、司法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政府、村组、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我校中心小学每年寒假,利用外出打工的家 长回家的机会,通过教师的走访、学生的带信、村组干部的交流,向家长们发出“五个一”倡议,即:一周与孩子通一次电话、一个季度一封信、一年至少回家一次、一周给班主任一个电话、一个月和科任教师联系一次。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虽说家长身在千里之外,但仍然很在意、关注自己的,更加使孩子不再感到心理上的失落,感受到父母的亲情。学校设置了亲情电话;开展“留守儿童两地书”比赛活动。暑期全体教师走进学生家长开展家访活动,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

七、社校互补,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仅仅靠学校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家庭的参与,更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因此,我校经常请镇、县关工委、妇联来我校指导留守儿童工作,争取他们对留守儿童的重视和支持,其二是联系文化、司法、公安等部门,整治校园的周边环境,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减少留守儿童与违法违纪行为接触的机会;其三是积极争取关工委、企业、团体、个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帮扶和资助。引导和激励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其四组织开展各项关爱教育活动。少先队组织留守儿童走进敬老院,给孤寡老人送去温暖。西二铺乡葛林小学2011、2012连续两年被埇桥区教体局授予“安徽省流动“优秀留守儿童之家”

虽然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做了一点工作,但离领导的要求和兄弟学校所做工作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将学 校变成留守儿童温馨的家。

埇桥区西二铺乡中心学校

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总结 篇7

1 建设民主维权的“职工之家”

(1)将“建家”与职工维权法律服务工作有机结合。工会把职工维权法律服务工作当做“建家”的重要一环,成立法律维权小组,将法律维权纳入到企业的重点工作中。规定各级工会干部学法每年不少于两次,把法制教育作为工会干部培训学习课程内容,全面提升企业工会干部为职工维权的理论素质和法律依据。同时,结合“六五”普法规划,对职工代表、集体协商代表、劳动保护监督员等进行法律知识培训,组织职工参加“安康杯”法律知识、安全知识竞赛答题,提高职工的依法维权能力。

(2)将“建家”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创新以基层路队为单位、以职工关心的生产指标和工资分配为主要内容的“联席会”制度,每月召开以职工民管员为主要成员,公司、路队领导共同参加的联席会,一事一议讨论通过,签字生效。由于一线民管员的直接参与,拉近了职工与管理人员的距离,增强了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职工当家作主意识。同时,把推行厂务公开工作做为“建家”、“评家”的重要内容,完善制定了16项符合公交行业特点的公开内容,不断提高公交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3)将“建家”与“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有机结合。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为契机,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认真履行已签订的《集体合同》、《女职工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奠定基础。同时,成立了以工会主席为组长的劳动争议调解小组,有效解决劳动纠纷,促进劳资关系和谐,职工队伍稳定,为企业稳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2 建设温暖和谐的“职工之家”

(1)增强“家”的强动力,扩大建家数量。为提高“职工之家”的硬件设施,投资30余万元分别在电车分公司六路队、二路队建成青岛市“班组示范基地”、“职工之家”示范基地,增设了“职工书屋”、职工健身室、棋牌室、情绪缓释室等读书活动场所。职工学校被授予国家级“职工教育示范基地”。目前,在二级公司和基层路队建立“职工之家”65个,通过召开现场会,及时交流“建家”工作情况。同时,成立了公交劳模协会,使劳模有了“家”的归属感。

(2)提升“家”的凝聚力,提高幸福指数。企业把提高全体职工福利待遇放在突出位置,让广大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以2014年为例:一是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集团公司为职工提高了工资,人均工资同比增长16.5%。二是为全体职工配发系列工装、皮鞋,展示了公交职工的精神风貌。三是对全体职工实施就餐补贴,提供“快乐早、中、晚餐”。四是投入资金44.3万元,为职工查体12306人次。五是重新换发了会员证,为全体会员缴纳医疗互助保险金82万元。六是提高在岗特殊工种保健补贴标准,由24元/月提高至50元/月,调整生产一线班组长岗位补贴,由80元/月提高至200元/月。七是加大后勤设施建设力度,为市内营运公司各路队建成更衣室92处,新装空调、热水器206台,确保职工体面劳动、快乐工作。

(3)提高“家”的亲和力,关爱温暖到家。一是元旦春节送温暖。每年集中资金50余万元,集团三级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到困难职工家中嘘寒问暖、送救助金。二是妇女节、母亲节送温馨。与38名单亲困难女职工缔结“手拉手”帮困对子。通过走访谈心、发放慰问品等形式,使困难女职工度过愉快的节日。三是“五一”节送关爱。每年组织400余名集团级以上劳模进行健康查体,为70岁以上市级退休劳模,发放慰问金。四是“六一”节送礼物。开展为单亲困难职工子女送节日礼物和慰问金活动。五是金秋助学送救助。连续七年共为1548名考入大学的职工子女发放了行李箱,有108名困难职工子女受到资助,累计发放助学金229800元。六是为突遇困难职工送帮扶。先后为21名因大病、遭受意外灾难的职工组织捐款、送救助金28万余元。为职工办理互助保险理赔2665人次,职工获赔资金245万余元。

3 建设育人成才的“职工之家”

(1)为职工岗位成才提供“家”的支持。集团工会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积极争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政策支持,连续7年开展“日新巴士杯”技能比武活动,将职工技能比武竞赛与创建先进“职工之家”结合起来,形成了公交特有的技能比武文化。共培训驾、乘、调、修等岗位员工万人次,技师118名、高级驾驶员2294名、高级修理工34名、中级乘务员274名。为鼓励职工的创新精神,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出台《“五小能手”申报、评审管理办法》,在安全、运行、服务、技术、管理等方面评选出的五小成果586项进行了表彰。

(2)为职工岗位成才提供“家”的帮助。积极推荐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国、省市行业技能大赛,2007年以来共有4人分获获得青岛市驾驶员、修理工状元;2011年,驾驶员王毅、任洪波分别荣获“青岛市公交车驾驶员节能大赛”冠、亚军,推荐作为青岛赛区的代表进京参加全国决赛,双双荣获二等奖;2013年推荐驾驶员辛宁参加第二届全国城市公交客车节油技能大赛,获得了天然气组第一名。另外,公交“巾帼优质服务展示团队”曾分别被邀请到北京,在全国巾帼建功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和建设部“青年文明号”培训班上进行展示,得到了时任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评价,为“青岛巴士”争得了荣誉。

(3)为职工岗位成才提供“家”的动力。我们以争创“工人先锋号”活动为抓手,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为职工岗位成才、岗位奉献搭建平台。使“工人先锋号”成为提升职工素质、培养先模的摇篮。目前,公交有全国、省、市级“工人先锋号”集体、个人106个,全国人大代表2名、全国党代表2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6人、全国、省、市级劳动模范74人。企业已先后提拔了328名先模走上科级、处级等管理岗位,有的还走上了集团公司领导岗位。

4 建设信赖满意的“职工之家”

(1)会员参与评“家”,体现“家”的信赖度。集团工会在17个直属单位会员代表中进行了“会员评家活动”,会员代表们从六个方面结合公交工会工作实际进行了评议。同时,工会主席面向会员代表进行了述职,并就今后工会工作重点征询了会员代表的意见。通过评“家”落实了广大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体现了会员对“家”的信赖度。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 篇8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

一、硬件建设;

1、房屋设施;活动室2-3间;;

2、配套桌凳;课桌凳25-30套;

3、图书资料;(1)书柜2个;;(2)图书800册;

4、文体器材;篮球、象棋、跳棋、扑克、拉力器、臂力器、跳绳等;

5、设备配备:电脑两台、电视、DVD、电子钢琴一;

二、软件建设;

1、组织机构;(1)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委员会,下设学科教;(2)

天水市“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

一、硬件建设

1、房屋设施 活动室2-3间;

2、配套桌凳 课桌凳25-30套。

3、图书资料(1)书柜2个;(2)图书800册。

4、文体器材

篮球、象棋、跳棋、扑克、拉力器、臂力器、跳绳等。

5、设备配备:电脑两台、电视、DVD、电子钢琴一台、亲情电话一部、二、软件建设

1、组织机构

(1)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委员会,下设学科教学组、心理咨询组、健康卫生组、后勤保障组;

(2)建立社群组织:兼职教师、爱心妈妈、爱心志愿者。

2、规章制度

(1)“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2)留守儿童学习制度、生活制度、活动制度、安全卫 生制度、食宿管理制度;

(3)“留守儿童之家”考核评价办法。

3、工作计划

(1)“留守儿童之家”三年规划;(2)“留守儿童之家”计划;(3)工作行事历;(4)德育计划;(5)体育锻炼计划;(6)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4、课程设置

(1)课表;(心理教育课、卫生常识课、学业辅导课、思想品德课);(2)教学讲稿;(每周一节,每期16节左右);(3)测试卷;(每学期一次)。

5、学籍管理(1)留守儿童花名册;(2)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

6、专题活动

(1)文化活动:读书竞赛等;

(2)主题活动:开展“四自三远离”、“知恩感恩报恩”、良好习惯从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前我能行等活动。(3)社会实践活动:保护环境社会调查(形成调查报告、日记等)、关爱老人等。

7、健康卫生(1)体检资料;

(2)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资料。

三、室内悬挂资料

(1)“留守儿童之家”基本情况;(2)“留守儿童之家”领导机构示意图;(3)“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及行事历;

(4)各类制度(“留守儿童”学习制度、生活制度、管理制度、教师考评制度和“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5)留守儿童“爱心妈妈”结对示意图;(6)“留守儿童”关护班子;(7)“留守儿童”关护队伍。

四、档案资料(1)“留守儿童”花名册;

(2)“留守儿童”“爱心妈妈”结队花名册;(3)“留守儿童”家长考试试卷及成绩册;(4)“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 篇9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xx乡中心小学地处xx县东南边陲,距县城20公里,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缓慢,绝大多数中青年农民在外务工,老弱病残的留守家里照顾孩子。全乡2000多小学生中,留守儿童占46%,其中父母都不在家的占70%。留守儿童与父母一年难得见上一次面,有少数儿童几年都未见过父母,只能偶尔在电话中交流,甚至还有个别儿童不知父母是谁,无人过问,而祖父母、外祖父母教育现代儿童的方法单一,不是过分溺爱,就是放任自流,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二、指导思想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配合地方政府的惠农政策,更好地为当地人民服好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了让每个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处处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努力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建设新农村服务。

三、活动内容:

1、建好“留守学生之家”。学校建好一个“留守学生之家”,室内布置体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有留守学生档案资料柜,分班级存放留守学生档案袋,无人监护留守学生档案专门装档;安排教师每周轮流值班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

2、开启一个心理咨询信箱和心理倾诉室。学校开启一个心理咨询信箱和心理倾诉室,设立心理辅导教师管理。为留守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做到为每位留守学生解决好每一个问题。

3、落实一名代理家长。学校为每位留守学生落实一名代理家长,代理家长可以是祖父母、外祖父母、亲友、社会热心人士、邻居;教职工必须作一名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学校行政人员要做无人监护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

4、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校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5、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学校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

6、谈一次心。学校教师、代理家长每周与留守学生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7、读一本好书。教师或代理家长指导学生每学月读一本好书,三年级以上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团队还可以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书评、读后感征文比赛等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

8、开通一部亲情电话,主要用于留守学生与家长、老师之间进行沟通,疑难问题进行咨询。亲情电话:

9、写一封亲情书信。教育学生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或致以祝福,或汇报学业,或述说家事,或报告喜讯,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10、过一个快乐的生日。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某天为留守孩子生日,利用这天可以开展系列以生日为主题的活动,让留守孩子感受家的温馨和同伴的关爱。

11、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教师、代理家长引导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12、与政府一起开展系列关爱活动,走进学生家庭,帮助困难留守学生。

四、主要措施:

1、成立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教务处、少先队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各班主任

2、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学生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学生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学生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学生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留守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学生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学生,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学生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学生,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帮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学生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学生”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学生”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五、活动要求:

1、全校广大教职工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意义,要从办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和高度出发,扎实抓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2、村小、各班要结合本方案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3、广大教职工要积极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活动收到实效,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让我校所有留守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4、不断总结经验,突出特色,大力宣传,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关爱留守学生。

xx乡中心小学2010、10、8

文 章来源

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总结 篇10

1983年, 中央书记处作出了要把工会组织建成职工之家的重要指示。1984年, 全国总工会在基层广泛深入开展了建设职工之家活动。企业, 事业单位工会为平台的一种为职工、员工维护权利, 解决问题, 维持稳定等的组织形式, 工会是职工自愿参加的群众组织, 而“家”是这个组织的终极目标。承担着为职工服务, 为职工排忧解难的职责, 给人以家的感觉任务。

2 目标和基本要求

适应工会依法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责的要求, 着力加强调整劳动关系机制建设, 突出抓好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好事, 大力推进基层工会的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 努力把基层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规范、作用明显、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3“职工之家”建设的内容

建设“职工之家”是高校基层工会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 要常抓不懈, 常建常新, 要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紧紧抓住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密切工会和教职工联系这个根本, 把基层工会建设成为教职工群众信赖的组织。通过“职工之家”建设, 活跃职工思想、陶冶职工情操, 把职工思想引导到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上来。

建设“职工之家”的基本内容是: (1) 发挥工会组织的纽带作用。通过召开座谈会, 实地考察等方式, 动员教职工献计献策, 在充分听取员工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 把“职工之家”建成民主之家。 (2) 加强职工的学习, 为职工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 倡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全面学习理念, 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3) 关注民生, 关注教职工生活, 做好困难教职工的服务、咨询工作。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活跃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5) 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4 存在问题

(1) 缺乏共建“职工之家”认识, 认为建家是工会方面的事, 与已无关。 (2) 缺乏“职工之家”内涵的理解, 单纯地认为建家就是认为就是建个活动室。 (3) 工会就是搞搞文体活动、发发福利的地方。 (4) 有时没有很好地履行“家“的职能, 对困难职工关心不够, 不能很好地为职工说话办事, 排忧解难, 使职工感受不到“家”的温暖。 (5) 维权效果不明显。维护教职工的权益, 主要工作方向在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社会等方面。学校工会是全校教职工利益的代表, 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 是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和建设者。开展“职工之家”建设活动, 不是看有几间房子, 几间活动室就行, 而是要看工会工作的特色、成效及广大职工的满意度。

5 如何更好地做好“职工之家”

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5.1 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为“职工之家”建设找准着力点

新形势下要开展建家活动, 必须结合党的十八大要求, 紧紧围绕推动学校中心工作发展的大局, 解决好学校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切实履行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要解放思想、创新理念, 敢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 找准工作着力点;不断完善“职工之家”建设的动态管理机制, 对已达到“模范职工之家”, “先进职工之家”和“合格职工之家”的单位, 定期检查确认, 不符合标准的限期整改, 整改不合格的则取消原有荣誉称号并摘牌, 实现阵地建设新突破。

5.2 实施民主性管理, 建民主职工之家

(1) 校务公开 (网上建职工之家) 。校务公开是推进学校民主管理、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举措。是学校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工会组织要积极发挥其协调、监督的作用, 对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 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教职工普遍关心的重大事项, 都要根据公开内容、性质按不同层次和范围适时公开, 通过公开的形式听取教职工的意见, 保障教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 (2) 开好教代会。制度化的教代会, 不仅能增强教职工民主参与的意识, 营造学校民主管理的氛围, 还能规范办事程序, 促进学校各项制度建设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 也能增强凝聚力, 提高教代会和学校行政的威信。 (3)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民主评议。通过民主评议, 能有效推进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 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提高工作质量。

5.3 创建学习型组织, 建设学习之家

以人为本, 加强学习, 促进教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整体提高是“职工之家”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所以在工作中, 工会组织应大力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和“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氛围, 强化教职员工思想建设, 坚持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巩固成果与提高工作水平相结合, 使职工之家常建常新。 (1) 加强政治学习, 全面提高教职工思想素质。政治学习是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方法, 作为高校工会组织, 要配合党政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认真组织教职工参加政治学习,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 坚定不移地抓好师德师风建设,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书育人, 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 (2) 加强业务学习, 全面提高教职工业务能力。教职工在工作学习中提升自身素质, 这是“职工之家”的要求。

5.4 维护教职工权益, 建温暖职工之家

关注职工生活, 解决职工困难, 维护职工切身利益, 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 解决职工困难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 也是建家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建家活动中, 工会要积极向学校反映职工的呼声和要求, 并采取多种方式为职工排忧解难送温暖。通过开展“婚、丧、病”带礼金慰问的“暖人心”活动, 和不定期对家庭收入较低、生活困难教职工的“送温暖”活动, 千方百计地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培养亲情文化, 让大家感受温馨无处不在。

5.5 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建和谐职工之家

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凝聚、教育、激励广大职工, 丰富职工生活的好方法。 (1) 结合本单位专业、岗位特点,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和比赛。工会积极倡导和配合各部门举办基本功大赛、上课比赛, 不断推出教育新人, 管理新人。 (2) 娱乐活动。每逢重大节日, 组织开展文体活动, 在内部组织开展篮球、乒乓球、象棋、扑克、拔河、歌咏比赛、书画展等。要积极参加上级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精心准备, 赛出成绩, 为学校争得荣誉。 (3) 节日活动。做好传统节日如元旦、春节期间、清明、端节、慰问和送温暖活动。激发职工的爱“家”建“家”热情。庆祝“三八”节可大力宣传优秀女教师的事迹, 展示巾帼风采。教师节活动年年推先进。 (4) 旅游疗养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参观、旅游、疗休养活动, 大集体活动和小团体活动相结合, 长途和短线相结合, 让老师们其乐融融, 领略大自然的风采, 凝聚人心, 陶冶情操。

5.6 强化组织和队伍建设, 建满意职工之家

发挥管理职能, 当好学校凝聚力的促进者, 是更好履行工会职责, 做好工会工作的基础。要真正在建家活动中发挥工会主渠道作用, 就是要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建家水平。 (1) 加强组织建设。新的形势, 给学校的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会组织要健全组织机构, 将年轻、有活力、组织协调和文字处理能力强的人员选为工会干部, 增强组织的执行力。 (2) 加强作风建设。通过加强工会工作的作风建设, 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不断提高教职工对工会工作的信任度。

6 结束语

在当前形势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高校的办学空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这使得工会组织的作用和地位显得更加重要。高校的职工之家建设, 不仅使工会工作有了好的载体, 也使职工群众有了归属感。所以, 为适应新形势, 工会组织必须改进工作, 让广大教职工从新的视角理解工会, 以主人翁的身份来参加工会活动, 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职工之家”建家的理念核心, 就是要以人为本, 建家为民, 建家有特色。把促进学校发展落实在职工的工作中, 落实在教师的教育事业上。本文从职工之家的提出、目标和基本要求、职工之家建设的内容入手, 提出现当前建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好“职工之家”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高校工会,职工之家,建设,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密, 赵红梅.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3) .

[2]李红兵.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工运, 2010 (10) .

上一篇:家长会简要记录下一篇:妈妈误解我的事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