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职工之家的重要性

2024-09-07

建设职工之家的重要性(精选8篇)

建设职工之家的重要性 篇1

职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正文

安全,安全是一切生产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是企业安全发展的基础,而安全事故却是生产过程中阻碍人们意愿和生产顺利进行的罪魁祸首,而安全事故却是由事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引起的,由此可见安全意识对安全生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我公司近期所发生的诸多生产事故来看,我公司安全工作从整体上来看并不是很差,但是安全投入却没有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虽然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个别职工的安全意识不强引发的不安全行为,但不代表事故发生的整体因素仅仅是个别人员的违章行为,这种行为并不是个别意识所产生的。从这个角度和意义上讲,增强团体安全意识、杜绝不安全行为对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也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人的安全意识具有能动性质,它对生产活动、进行安全操作有调节作用,反过来,生产活动也会影响着人的安全意识的形成。

在生产工作中,我们要明白安全始于细节,不能忽略细节,一个小的违章或者失误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重大的事故,特别是在安全管理上要宏观,但也要细微。建立安全主义观念,最起码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抓好人为因素,从“人”做起,以安全行为建立安全载体,通过正确的管理方式、有效的培训和教育、正确的引导和宣传,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

一、安全意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1、安全意识的增强,可促使操作人员自觉执行企业制定的各类安全规章制度,减少违章违纪行为。

2、安全意识的增强,可以提高操作人员主动排查身边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并能主动排除事故隐患;

3、安全意识的增强,可以消除习惯性违章作业。

4、安全意识的增强,可以消除生产中的执行指令的盲目性、盲从性,凡事都会考虑这样做是否会安全,有没有危险;

5、安全意识的增强,可以提高职工反三违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安全意识的增强,可防范事故的发生。

二、由安全意识影响的安全行为

目标可以分为外在目标和内在目标。外在目标是根据上级安排的任务和目标而制定的,所以带有较强的非自愿的、强加的、强制执行的色彩。当这种目标与员工的利益不一致时,对员工来说是非自愿的目标。内在目标是员工自身制定的目标,符合员工的利益和需要,员工乐于作为行为的动力。

1、人的心理状况对安全意识的影响

人的行为靠思想来指挥,心态决定一切。心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因而工作时的心理状态对于安全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职工心态良好,不仅能保证职工的人身安全,还能保证工作质量,相应的安全生产也就有了保障。如果职工心态不好,敬业爱岗精神及事业心差,工作责任心不强,就容易形成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干工作时所做的安全措施不周全和不完善,事故就会增加,安全生产就不可能得到保证。人们都知道,人逢喜事精神爽,干什么都会顺心顺利,但也要防止“乐极生悲”,以平和的心态,正常的心理从事生产、工作,心理安全、生产安全,家庭幸福、社会安定,一切从“心”开始。比如说:“在生产过程中,有些人由于要急于下班,此时,争取早下班就成为最有刺激性的目标了,因而就会马虎从事,忘乎所以的图快,这样极容易引发事故。

2、管理者的行为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影响

在一个企业中,领导的安全意识、安全心理素质和行为模式,对员工的行为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企业主要靠各级领导进行管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好坏,直接与各级领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密切关系。企业干部不具有安全思想意识,不重视安全就处理不好安全与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的关系;企业干部不懂得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知识就不能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就不能提出和采取有效预防事故的措施,就会因发生事故给国家、社会、企业自身带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损失,给工人及家庭带来痛苦。

总的来说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事故隐患丛生等,主要还是管理上的松懈,以及各项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所造成的,但做好与否关键还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的强弱。

三、安全教育与安全意识的培养

1、安全教育的四项基本原则

反复性由于人思维和心理的遗忘性和习惯性,随着时间的久远,人的记忆会逐渐减少遗忘,并会把习惯的不安全行为当成安全行为,安全意识也会逐渐淡簿,所以我们在进行安全教育时有必要重复地进行再教育,不断提醒作业人员,使作业人员记忆不断被活化。

多样性由于安全教育需要反复进行,为避免教育过程的呆板和枯燥,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正面或侧面地教育,适当使其内容丰富新颖。

典型性即是利用生产或装置发生的故事案例来进行教育,使受教育者有更真实的感受,从“死”的纪律上升到理性的认知,让作业人员能更真实地感受到安全事故的严重性,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动思维和自觉行动。

实用性,安全工作的展开并不是针对某一工种或是某一特定的对象,因为安全是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从管理层到基层,从生活区到作业现场,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上来讲,只要有人或人类的地方,就会有安全存在,所以我们的安全教育工作应该包含所有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人员,并针对人员的不同工作种类和工作职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确保安全教育的实用性。

2、安全意识的培养

①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职工对安全生产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接受一项工作后,心理素质高的人,一般会自己先思考,怎么能高效地去完成,达到怎样的效果,工作的安全性是否有保证,经过较全面的考虑之后,就会产生出一套完整的工作思路,然后付诸实施,在工作过程中就能够做到组织周密、有条不紊,而工作的质量、工作中的安全就有保证。而心理素质较低的人,往往表现出工作考虑不全面,不是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如何安全的完成工作任务,而是在消极地等待命令,你安排了什么我就去干什么,你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工作必然是被动的,工作准备不充分,甚至工作过程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最终的结果是工作质量没有保证,首先就是工作标准低、工作组织混乱、工作安全性差,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

②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是职工责任心的集中体现,反映出职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在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职工“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对违章的危害虽有所认识,但总认为干过多次都没出现过问题,何必再去找那个麻烦,从思想上就放松了警惕,工作中就出现了违章操作。

③业务素质

职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能否全面正确地掌握其安全要求、技术要求,能否胜任自己的工作,所反映出的就是职工自身的业务素质。职工的业务素质,决定了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业务素质不高、知识掌握不全面,就很难保证不发生问题,人身设备的安全自然就会受到威胁。那如何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呢,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抓培训。目前我项目部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知识、安全知识培训,如新员工安全培训、班前班后会、现场培训等。

④安全管理素质

作为企业生产的管理者,安全管理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就不可能使生产过程中的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按照规定做得细、做得实、做得有成效,就会导致职工违章作业,就不能有效控制设备的高质量高标准检修。管理上不严格,职工的思想就会松懈,职工的安全意识就不高,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只能是一句空话。作为安全生产的管理者和监督者,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素质和安全管理素质,只有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有资格、有能力去管理、监督广大职工,从而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四、安全意识培养的主要方式

1、科学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主要方式是入场教育,多样化安全培训和班前班后会安全教育。

现场工作人员入场工作前,都要接受公司的三级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大体包括了首先是公司的安全规定,各类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其次是进行厂(部)级安全教育,对所在厂(部)安全规章制度进行学习及了;再次是作业区级安全教育,了解所在岗位的职责,会碰到的危险因素;最后是进行班组安全教育,了解岗位的职责及安全学习。同时对事故图片、影视等文件进行详尽讲解,使培训人员能形象直观地理解所在岗位的安全,从而有效地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尤为重要。

进入现场时,公司要求各部室、班组在每天作业前必需召开班前会,班后召开班后会,会议内容要有针对性,可以事关特定的时间、特定的作业地点的安全问题,早会每天开一次,体现了安全教育的反复性。制定签到和内容记录册,对早会质量优异的进行奖励,大大提升了人员的积极性。

2、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

管理制度的落实是最重要的,针对规章制度,我们严格实施落实《南疆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对违规、违章现象进行处罚,对于安全工作优秀的个人或队伍实施奖励,这样加强了人员遵守管理制度的意识,也提升了个人、团队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3、严格的现场监管

我公司严格指派专职及兼职安全员对作业现场进行全天监管,安全员对每天对自己负责区域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制止违章行为,及时联系相关负责人及时整改现场隐患,这样不但更确保生产地安全进行,而且对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4、频繁的安全演练和现场互动

根据制定的安全预案,一月施行一次安全演练,通过让人员亲自参与演练、现场观摩来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形象地表现出安全事故的处理过程,提高了人员的安全素质。注重现场的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互动,管理人员现场巡视时间占用工作比例较多,这样有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有助于安全意识的普遍提高。

总之安全教育是培养安全意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进行安全教育时培养员工的安全超前意识,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指导方针,把安全意识的培养工作当作持之以恒的大事,在发生事故或未遂事故后,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总之,把安全意识培养放在安全工作的最前边,不断地改进和创新管理方式,使安全管理、安全教育更科学、更适用。

建设职工之家的重要性 篇2

企业体育文化是指在一定的企业理念指导下,能集中反映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和根本利益并与企业运行机制相适应的体育实践活动,是企业的体育物质、体育制度、体育精神等的总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企业体育文化,它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促进,企业组织效率的提升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体育文化能有效地融入企业的理想信念、行动目标、规章制度和精神实质,集中反映企业和员工的价值观和共同利益,对企业员工形成巨大的感召力,促进企业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1 职工体育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1 . 1 体育文化能够增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 提高工作效率

良好的健康状态是人们从事其他一切事情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在快节奏生活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人们的健康水平日益低下,体育锻炼在当今的环境下逐渐被人们忽视,体育文化更是像海市蜃楼般。众所周知,定期参加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人们的精神状态,让人头脑清醒。

1 . 2 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体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体育具有教育功能。体育运动离不开竞赛规则,这就决定了参加体育运动就必须要遵循它的规则。企业体育文化的作用就通过体育运动的特点表现出来,表现为通过统一的应为准则,严格的要求和约定俗成的规定使参与者能够接受体育文化所带来的教育,并且最终成为企业员工自身的行为准则,形成习惯。体育运动要求人们具备坚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尤其是在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项目中,需要队员们团结一致,相互配合,顽强拼搏才能取得胜利,这培养了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让人们形成自觉遵守规定以及相互协作的奋斗精神。

1 . 3 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

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体育赛事繁多,无论是竞技的体育赛事还是业余性质的体育赛事都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以各类企业冠名的赛事已经遍布世界,不分项目、不分级别、不分人群。体育和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企业为各种类型的体育赛事投资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还可以展示出企业的积极向上的风貌,不断突破自己的决心,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因此,对于企业体育文化建设的加强是非常有必要的。

1 . 4 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企业体育文化具有一定的调适作用,体育本身带有一定的娱乐消遣功能,在快节奏和不规律的生活环境下,利用体育运动来调节员工的身心和头脑,不仅可以缓解疲劳还可以使员工以更好的状态来迎接以后的工作,提高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因此,加强企业职工体育文化建设可以调节员工的心态从而提高效益。

2 企业职工体育文化的建设策略

2 . 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制定相关保障政策

企业职工体育文化的发展单靠体育人士和媒体的宣传是不行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出面为企业职工体育文化的发展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体育文化发展有章可循,明确职责,做到制度分明,监督有效,为企业职工体育文化的发展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让企业在发展企业体育文化时没有后顾之忧。

2 . 2 完善企业体育组织部门的建设

要想从根本上促进企业体育的发展就要从企业的内部建设着手,完善企业体育组织部分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体育活动组织难的情况。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是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保障,健全完善组织机构,首先要推进企业工会自身建设。建立专门的机构、招收专业的人员,配备必需的设备,自上而下的形成企业完整的体育文化活动组织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定期的职工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标准,保证职工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2 . 3 加大经费投入, 丰富和创新职工体育活动内容

企业设置体育活动的专项预算管理,每一年对本年度的体育活动作出预算,财政部们要对其做好资金的落实工作,保证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进行体育活动项目的设置上可以根据地域的不同和员工的爱好设置不同的运动项目。大型的企业在全国甚至世界都有分公司,根据地域的不同以及职工不同风俗文化习惯、不同年龄特征、不同业余爱可以设置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这样不仅可以吸引企业职工参加还可以增加企业员工的体育文化知识。同时,企业还应主动聘请专家或社会体育指导员定期为职工举办健身课堂,提供科学健身理念指导。

2 . 4 加快体育设施建设, 提高场馆的大众化

体育场地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企业职工体育活动开展的质量。当前,许多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年久失修,有的甚至被改作他用。要想让体育活动发挥它的作用就必须加强企业职工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建设。

首先,对于场地和设施器材建设要加大。要想提高职工对于整体服务的质量,满足他们不同的需要,对于室内体育活动室和室外体育活动场地就必须专门的建造。要对室内健身场所扩大,配有必要的器材,让职工的工作之余锻炼身心,放松心情,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室外活动场地也可以适当的建设,如篮球场、网球场等;还可以建设简单又经济的棋牌室。

其次,要规范场地设施管理。要聘请专门的人员对场地设施进行看护和保养。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和周边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尤其是高校的体育场地器材。高校体育场地设施齐全,养护得当,节假日对外开放。企业可以利用节假日跟高校协商租用高校的体育场地,是企业开展职工体育活动的最佳选择地,也是既经济又安全的选择。

最后,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体育设施开展职工体育活动,有条件企业可将企业体育设施完全开放。

2 . 5 承办大型的体育活动及赛事

大型的体育活动和赛事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和吸引力,承办大型的体育赛事是当今企业提高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型的体育赛事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例如当今关注度很高的网球四大满贯,以及各种各样的以企业冠名的赛事,如奔驰杯、李宁杯网球赛等等,这些赛事从起源到发展再到今天的壮大饱含着历史文化,是对企业职工的体育文化的一次很好的教育。

2 . 6 制定相关政策, 适应企业体育文化发展

当前,企业职工体育文化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迟迟没有解决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企业没有制定适合企业体育文化发展的策略。

建设职工之家的重要性 篇3

在2014年11月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离退休工作要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这一价值理念以及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对如何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激励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和工作人员积极为党的事业和企业改革发展增添正能量,也做了具体要求。

由此可见,重视发挥老同志作用,激励广大离退休人员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对于离退休服务管理部门和离退休工作者不仅承担着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关键在于离退休服务管理部门和离退休服务意识和服务设施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活动站现状分析;现实与建议;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的离退休老同志都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参加革命,投身企业,为企业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对党、对企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他们时刻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大事,关注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心系国家,情牵企业。特别是企业规范离退休职工企业补贴的政策实施后,老同志们更是将企业效益的好坏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希望企业发展后,老同志的企业补贴、补充医疗保险等福利能够保持,并能在现有的基础上逐年有所提高,能够共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企业离退休职工活动站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对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视,企业也在千方百计,积极地为离退休职工建设了一批活动场所,最终要达到每个住宅小区都有老年人活动场所。但现状是由于老旧街区在建设时没有考虑建设老年活动中心,现在的老年活动中心,多半都不能设立较大较好的活动场所,只能是有什么用什么,不能满足广大退休职工活动的要求,白天退休职工有喜欢打牌下棋的可以到活动室,但喜欢跳舞扭秧歌的就需要到小区内露天的场所活动,声音一大就影响了小区其他住户的正常休息,没有足够的活动场地这也是造成老年队伍不稳定的因素。

二、企业离退休职工活动站发展建议

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初期,数以亿计的老年人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群体,老龄化社会特征越来越明显,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已经成为社会责任。这就要求企业要转变观念,正视现实,面向未来,要注意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和推动投资建设老年养老场所,使老年养老场所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乐园。建议企业提早筹划,统一考虑养老设施建设。只有提前考虑老年人的生活,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推动老龄化社会的全面发展。

抓好活动中心主阵地建设,丰富离退休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老年活动中心是离退休老同志学习知识的课堂,强身健体的场所,相互交流的纽带,是老同志的第二个家。要把老同志吸引到活动中心来参与活动、参加学习,要通过开展各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老同志走出家门,动起来、乐起来。通过教育和活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充分利用离退休活动站这块阵地,组织引导老同志积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关心教育下一代、参与企业治理,做感恩企业、回报企业、奉献企业的“时代老人”,大力宣传企业老同志的先进典型事迹,使之成为增添正能量的“发动机”“放大器”。

按照社区和不同群体的分布成立爱心互助组,选拔有威望的离退休职工担任爱心互助组组长,使她们生活上互助、精神上互慰,思想上互帮。开展以“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为党的事业和企业的改革发展增添正能量活动,组织引导离退休老同志抒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企业、热爱改革开放的高尚情怀,不断丰富离退休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同时,通过互助组经常性走家访户,使管理和服务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不断提升离退休人员的幸福指数。

三、加快建设离退休职工活动站的重要性

据调查显示,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1.4亿多,且每年还以3%左右的速度在扩大。甘肃省201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达到365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3.69%。人口老龄化具有来势猛、增长快、“未富先老”等特点,加快离退休职工活动站建设,迫在眉睫。

企业要将老年活动中心纳入企业规划,集中精力解决一批老年活动场所,使老年人的活动场所覆盖率达到50%。并且活动中心的面积、建设标准,设备配置都处于先进水平;加大了活动场所的投入力度,活动场所改观了,硬件设施上去了,各群体的矛盾就会降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越来越融洽。只有这样,老龄工作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提升职工诚信意识的重要内容 篇4

1. 诚信是立人之本意识。在职工道德建设中,我们要大力倡导说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大力倡导以诚信待人,以诚信取人,以诚信立人。

2. 诚信是齐家之要意识。家无诚信不和睦。就职工的家族关系而言,无论父母、夫妻、子女,还是兄弟、姐妹之间,只有诚实无欺、信守诺言,才能和睦相处、团结合作、互相爱护、互相关心。

3. 诚信是兴业之宝意识。业无诚信不兴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一种法制经济,也是一种道德经济,因而需要诚信

守信。我们要在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所作为,必须诚实守信。

4. 诚信是交友之道意识。人无诚信则无友。每个人结交朋友时,诚实 守信是基本价值之一。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

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安定和发展的基础。

5. 诚信是为政之德意识。国无诚信不稳定,世无诚信不安宁。古人很看重诚信对于国家稳定和天下太平的作用。作为

企业的核心力量,职工必须视诚信为搞好企业和单位的关键之所在,视诚信为为官之官德,为治国之珍宝,立诚信,取信于民。对于人民来说,诚信也是民德,是立民之本。

职工职业道德的建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企业中工作的职工越来越多原有的职业道德观念在许多细节上出现了偏差,其后果是有些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心情不顺,工作毫无动力,抱有非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观,最终影响了企业生产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那么,怎样教育非公有制职工树立先进的职业道德观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敬业爱岗、忠于职守,对社会负责。人是依赖社会而存在的。人的价值体现在能为他人服务上,在非公有制企

业中也同样可以做到这点。只要发扬爱岗敬业精神,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就是为他人服务,就是爱国爱民的表现。

第二,钻研技术、精通业务、终生学习。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经营者(经营集团)的主要目标,他

不愿意花费资金对一个一无所知的职工进行培训。要在这种企业里站稳脚,就得先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作好就业前的培训工作。同时,就业以后,更要努力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才能适应竞争和发展的需要。

第三,讲求质量,维护信誉。当今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是公正和无情的。好的质量和信誉,可以使一个企

业长盛不衰,反之,将会被市场无情的淘汰出局。只有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赢得市场,企业才会生存,职工才会保住饭碗,收入才能不断增加。最终保证我们社会的所有事业都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第四,严守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诚实劳动。这是对现代工业生产者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特别是大工业企业中,职工

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愈发明显,往往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千百个人的辛勤劳动前功尽弃,给社会造成损失。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结局,现代工业中,通过对无数次的经验教训总结,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规范人民的劳动行为。这是一种广泛的职业道德准则,无论在什么样的企业中的职工,都要自觉遵守。

第五,当家作主,艰苦创业,吸引更多的力量参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十五大、十六大都明确提出,企业

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关系,在政治上是完全平等的,享有共同的权利。两者参与企业经营的目的,也是共同的,那就是: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的多样化需要,扩大就业渠道,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两者之间根本不存在对立,而是平等合作的关系。两者都是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服务,都在做着国家主人所做的事业,完全符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德规范。

因此,职工要自觉发扬艰苦创业的传统美德,关心企业成长,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这样一来,可以使经营者感到有利可图,提高投资的积极性,还可以由此吸引更多的资金,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职工群众也在这些工作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体现出社会主义职工先进的职业道德风尚。职工的业务行为规范

职工的业务通常使指职责范围内的日常工作和与职责有关的事务。职工的业务工作是企业生产职能、管理内容和运做方法的具体化,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生产效能及企业形象和声誉,对社会生产和生活有直接的影响。为了保证生产职能的正常履行,高效的完成业务工作,必须对职工的业务行为进行规范。

职工业务行为规范是指职工在所从事的各项业务中应遵循的工作规则和要求。业务行为涉及职工在生产管理活动中的所有外在表现,包括决策行为、指挥行为、执行行为、授权行为、协调行为、监控行为和各种管理与运做的具体行为等等。

由于各级各类职工所处的层次不同,职责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具体事物不同,因此,对各级各类职工的具体业务要求也不一样,业务行为规范也因职工的职位和业务内容的不同而有差异。但从总体上讲,不论那一层次,那一类别,1从事何种工作的职工,其业务行为都是公务行为,这种行为是以推行企业公务,解决生产和日常工作问题,提供企业产品和企业服务,促进企业利益为目的,是以企业行政权力为后盾,以执行法律、法规、政策为基础,以行政组织的名义进行的。因此,从普遍意义上讲,职工业务行为规范具有以下特征:

广泛性。职工的业务行为是一种公共服务性的活动,行为主体不代表个人,而是代表企业,行为主体的行为涉及企业公共事物和公共利益。职工在业务活动和业务工作中要为客户提供服务,要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产品,促进公共利益。

针对性。职工的业务行为是具体履行企业职能的行为,是具体处理企业日常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是职工日常最基本、最大量、最主要、最实际的工作活动。这就决定了职工业务行为规范具有针对性。

职工业务行为规范通常都具体地明确职工在履行职责、执行工作中的行为内容、程序、标准、和要求,将法律、法规、政策、和业务要求转化为具体的业务操作规则,明确职工在业务活动中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办事的程序是什么,出现漏洞和问题怎么办等等,使职工能有所遵循,并规范地操作、处理各项行政业务工作,完成其基本职责。当然,因职工业务层次和内容的不同,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也应有所不同,特别是某些工作性质特殊的职位,业务行为规范只能做原则规定和具体要求,以便在环境、条件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发生变化时,使职工能在规范的原则下,自主的、能动地随即处置所遇的情况或问题,以完成行政任务。

职工的职业道德规范

职工的职业道德是国家和社会对职工的基本要求,是衡量职工道德水平的主要尺度,也是职工个人觉悟、人格、道德修养的综合反映和具体表现。职工的职业道德规范与职工的其他行为规范是密不可分的,职业道德贯穿与行为规范之中,行为规范体现职业道德,两者从不同的层面对职工的行为起规范作用。

人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都必然要与他人、与群体、与社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在对待和处理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往往涉及到人们的利益关系,这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当这种关系出现并需要调整时,必然会涉及到道德问题。道德普遍存在与人们的社会活动与生活中,一个社会的正常社会生活和秩序,除了凭借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外,还需要一定的道德来维持和维护。每个社会都有其倡导的,且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流道德在起规范和约束作用,在调整和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

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特有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反映,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道德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道德是从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角度来反映和表达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状况和要求,也是通过调节这些关系来作用于社会的。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道德需要和道德标准,因此,就会产生不同的“道德”。正如恩格斯指出:“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结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道德以善恶、美丑、是非、荣辱为评价标准,并凭借社会舆论、习俗、观念和内心信念等力量来维持和发挥其作用。道德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并广泛干预人们的社会生活。道德与每个人、每个家庭、每种职业、每个团体都有密切关系。不讲道德或没有道德的人就会变的虚伪、丑恶。没有一定的道德规范,人类社会既不会生存,也无法发展。

道德具有广泛性、历史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道德不是永恒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道德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推动或阻碍社会前进的步伐。道德价值目标既是社会发展的总价值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没有道德价值目标的导向,没有道德规范的约束和调节,就没有起码的道德秩序,就不会有良好的社会秩序,其结果是对国家、社会、个人、都是一场灾难。因此,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要靠法制,也要靠德治,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必须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

道德不同于法律,道德存在与人们的意识之中,对社会成员有一定的引导、说服和约束的作用。而法律、法规则是国家或政府制定、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保证其实施,并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调整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强制性。道德往往表现为“软”约束,法律则表现为“硬”约束。道德与法律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约束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社会主导(流)道德促进和保证法律的实施,法律弘扬和保护社会主导(流)道德的维持。道德和法律虽属思想和政治两个不同的范畴,但两者密切联系,互为补充,互相结合,起着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职业道德是人们从事某种社会职业应当共同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称,职业道德往往表现为人们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职业纪律是紧密联系的,职业道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行业性的规章、守则、规程以及行为公约等等。一般的说,某种职业道德对从事本职业的人适用,对其他职业不适用。一种职业道德形成后,就会对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员的思想与行为产生经常性的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一种道德力量,并在生活中起着约束其职业行为,调整、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作用。

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是在相应的社会环境、职

业环境和职业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是道德的重要内容,是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而形成了具有专门业务的特定职责的各种职业,人们在其职业活动中谋求生存和寻求发展,并在职业活动中对他人、对社会负有相应的责任。这种职业责任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涵,也就是说,人们在从事某中职业活动时,应当讲职业道德,应当有职业道德。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的利益关系,这不仅是对人们从事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从职人员道德水平的尺度。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其服务的对象和活动条件、方式不同,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不同,职业道德也就不同。经商有“商德”,行医有“医德”,从艺有“艺德”,做学问有“学德”,当老师有“师德”,从政有“政德”,做官有“官德”,各种职业都有不同于其他职业的职业道德。遵守、维护和奉行与各自职业活动及职业角色相联系的职业道德,是职业意识强、有社会责任感、有道德的表现。

工人职业道德

工人从事具体职业生活所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社会道德在工人职业上的体现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之一。工人职业道德是在长期工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的生产力的代表,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有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彻底性。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工人职业道德的先进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人不仅是工业生产资料的主人,而且是国家的主人。因此工作职业道德,具有主人的责任感,具有时代的特征。其基本内容是: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热爱集体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技术和业务水平。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热爱劳动、各尽所能、发扬共产主义劳动态度;遵守劳动纪律。维护生产秩序,服从生产指挥,爱护劳动设备,坚持文明生产;关心集体,关心同志,尊师爱徒,团结友爱;积极参加企业民主管理,讲求工作实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顾全大局,勇挑重担,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工人职业道德,实质上就是工人阶级道德即共产主义道德,工人职业道德比一般共产主义道德更具体,有较大的适用性,更易于实践。工人职业道德水平如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整个社会风气影响很大。

职业道德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一、职工素质在企业整体素质中占主导地位

企业整体素质的好坏,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诸如企业规模、流动资金、市场占有份额、资本运营情况、客户服务水平等等,诸多因素中,企业职工的全员素质是制约企业兴衰成败的主导因素。在一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惟利是图是资本家的天性,但他们依然肯拿出很多钱来培训职工,提高职工的素质,钱花在职工身上,本质上还是为了企业的持续性长远发展。为了获取于企业发展有用人才,资本家都肯于花大钱找猎头公司挖取人才,这也充分证明职工素质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有多大。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从建国初期的扫文盲活动,文革前的科普活动,文革后的全国的职工科技交流活动,以及80年代兴起的成人教育热潮,电大函授,夜校,无一不是以社会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教育兴国、科技兴国是从大处着眼,那么,落实到每一个企业,职工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前途与命运。

二、职业道德是职工素质中的决定性因素

职业道德与强制性的企业规章制度,目的是一样的,都是用来规范职工行为的,但就其作用讲,规章制度虽然强制性,但执行起来操作性强,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得力手段,但由于规章制度必定要滞后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情况,必定要由人去制定,又要由人去贯彻执行,这就不可避免地的难以包罗万象,即便是万里漏一,也可能因此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职业道德是广大职工的自我约束力,是自觉规范职业行为,它的调整范围的广泛性,是无论怎样严密的规章制度都望尘莫及的。

三、职业道德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职业道德是意识形态领域,职业道德建设应划归思想政治范畴。也就是人们长说的,是“虚”的东西,在有些人看来。企业的硬头货当然是各项生产指标,可是我们要是追根溯源,生产指标靠什么来完成的呢?谁也不否认广大职工是主体,那么,谁又说职工全员素质情况、职工队伍觉悟高低不会对生产指标产生直接影响呢?职业道德在企业中就是要直观地表现为职业活动主体在职业活动中的职业行为。企业生存发展都要靠经济效益来维系,而职业道德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是通过道德的规范作用和行为主体的不懈努力,不断提高企业活动的质量,从而使企业信誉等级提高来实现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职业道德往往直接表现在生产图表中不断攀升的红箭头上,而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与经济效益这种难以割舍的关联,就使得企业职业道德建设成为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动力。

道德建设是企业基础,质量保证是企业的“命根子”,进而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建立群众监督机制。通过两年的努力,职工道德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信誉随之提高,活源倍长,效益猛增。

综上所述,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道德、社会风气、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于企业,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会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如果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那么,道德又是树人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道德建设则可以说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因而,企业生存、成长与发展系

在优秀的职工队伍身上。愿我们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为优胜者,愿有中国特色的职业道德建设之花盛开与祖国大地。

试述如何开展诚信道德教育?开展诚信道德教育有何现实意义?

第一、坚持诚信意识教育与规则约束结合就诚信的本质而言,它是一种精神。改善和提高诚信的道德水准,首先要通过教育培养主体的自觉自愿精神,形成主体的诚信意识。思想行动的先导,诚信意识的形成必将成为推动诚信行为的强大动力。职工的诚信意识越完善,对自己的诚信意识就理解的越深刻,就会自觉地按照正确的诚信规则来做事。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任何对诚信主体的外在约束,必须通过道德主体的内心自觉才能成为可能。因此,社会诚信道德建设,企业进行诚信建设,首先要加强对职工的诚信意识教育。为此,企业培训部门应通过组织职工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吸纳国内外优秀道德准则、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树立诚信榜样等多种渠道来培养职工的诚信意识。不可否认,每个个体的诚信意识,与其教育背景、成长环境和自我修养等因素有关,但一个人的诚信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制度约束而逐渐养成的。经济学认为,人有天然的趋利动机,而个体的行为差异很大,需要一个规范的制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个体因为趋利而侵犯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另一方面对差异很大的个体行为在公共领域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因此,还要建立、健全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对职工的规范意识教育和制度的约束。要将加强职工的诚信意识教育和规则约束结合起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通过职工主体的内在矛盾运动,使外在规则的“他律”转化为职工主体的“内律”,成为职工主体的自觉行为。

第二、坚持诚信认知和诚信行为相结合目前,许多职工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不说谎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讲起来是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是另外一种情况。社会诚信道德教育的关键,缺乏一种对人和对己统一的道德评价标准,在道德评价上,功利的考虑重于道德的权衡。古人云:“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为此,必须将诚信认知和诚信行为结合起来。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不能停留在道德认识上,还必须落实到行动中。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认为企业应做到:首先,加强对职工的诚信意识教育。通过“灌输”与疏导相结合的方法,让职工掌握并领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道德规范,同时引导职工通过体验、思考、自警、自厉、自省等方式进行自我教育,将诚信规范上升为做人的内在要求,成为自己行为的内在追求。其次,应加强职工的诚信道德体验。《纲要》指出:“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道德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要积极组织职工参加企业文化活动、参加技术实践活动,让职工在家庭、企业、社会中主动寻找自我诚信角色,通过实践和情景体验,接受诚信道德教育,在参与体验中学会做诚信人,做诚信事。再次,企业领导要以诚信人格魅力影响职工。企业领导应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职工,率先垂范,做好表率。只有这样才不会失信于职工,才能在职工心目中形成榜样人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诚信的职工要求有诚信的领导,领导必须是诚信的使者,在职工中处处播撒诚信的种子。

第三,坚持诚信意识与创新精神相结合诚信要求职工说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做任何事都应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出发,侧重于实事求是,信守诺言。但在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现端倪,客观上要求我们树立创新精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培养公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作为企业,在培养职工的诚信意识的同时,还应树立职工的创新精神。诚信和创新的关系就是解放思想和事实求是的关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为此,一方面,我们要教育职工光明磊落,实事求是,言出必行。另一方面,要让职工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要勇于突破常规,不断创新。

建设职工之家的重要性 篇5

林田

目前,离退休职工在企业中都占有一定比例,尤其是国有煤炭企业,有的煤矿离退休职工甚至超过在职职工的人数。尤其是随着历史的推移和煤矿的减人提效工作开展,这一比例还将日渐加大。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

离退休职工有着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几十年积累的丰富实际工作经验,他们曾经为革命和国家建设作出了很多有益的贡献,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企业除了对他们的晚年生活,按照有关政策给予从优照顾外,还应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这对于推进有中国特色的老龄事业,对于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对于企业的改革开放、兴旺发达,以及对于贯彻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指导方针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老年群体越来越庞大。企业管理层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巩固执政党的地位,完成党的历史使命,保持和谐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老同志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从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当前离退休职工存在大量思想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

毛泽东曾说过:“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斗

争的中心环节”、“政治思想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可见,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离退休职工和对于其他群体是一样重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看,许多单位的思想工作部门和领导并不给予应有的重视。表现在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人员编制少,不足以应对离退休职工的各种思想问题及物质诉求,而配臵的少数人员也是以将就的办法应付,不太注意选用精兵强将;在管理服务的经费上也不予以积极的保障,使得管理教育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被零化;对一些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一拖再拖,甚至实行愚民政策,到了实在扛不过去的时候才予以解决,形成了“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恶性循环,将本该不成大问题的小问题,酿成了大问题、大事件。凡此种种,都是对离退休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的表现。

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作为一个不同于在职职工群体的思想工作,常常被一些同志所忽视或淡化,以致形成对社会、对单位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纵观近十几年来发生的集体上访事件,可以说与离退休职工有关的次数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而,根据多年的退管工作经验和实践,现就新形势下离退休职工思想工作方面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为稳定离退休职工队伍,为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努力。

就离退休职工而言,由于退休后不同程度地放松了学习,放松了思想改造,对社会上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事物总是以老的、传统的观念去审视;有的则认为离退休后别人约束不了自己,成为天不管、地不收、人也不管“三不管”自由人,因而在语言和行动上处于一种无所顾忌的无政府状态;对改革开放及各项现行政策总是抱一种怀疑和敌视的态度去认识,特别对涉及自身及子女利益的问题,总是以个人的得失去衡量,个人得益时则称好,个人不得益时则反对,缺乏一种全局意识,这也是加剧他们思想落后和变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国家整体发展看,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广大人民群众也确实从中得到了相当多的实惠。但在涉及群众最大切身利益的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上存在着愈来愈大的问题。有人曾说“百姓头上三把刀,买房、看病、上学校”。可见这些问题给离退休职工造成的心理压力有多重。党政机关和企业中的部分官员的腐败现象与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等问题未能从根本改变,使部分人员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降低,这也是形成离退休人员突出思想问题乃至不满情绪的又一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加强离退休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稳定离退休职工思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必须引起各级党政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高度重视。

根据本人多年来进行离退休职工管理和思想工作的经

验和体会,提出几点做好离退休职工思想工作的建议: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勇敢地承担起对离退休职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党委、政府以及企业的领导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应有的地位和高度,从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要树立“想予取之,必先予之”的战略眼光,改变以往“平时不想事,有事忙一阵” 的被动应付局面。二是要讲真话、办实事、解难题,避免思想政治工作上的弄虚作假。该解决的问题一定及时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要讲清道理,绝对禁止压、骗、哄、戏等无信做法,要获得群众的信任。三是建立离退休职工思想动态预测机制,对离退休职工中的思想问题要做到及时发现,核实弄清,正确解决。要加强人性化管理,不捂、不瞒,加强上下联系制度和有效的信息网络建设,及时收集并向上级反馈不稳定信息,把可能发生的群体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在离退休职工队伍中建立一支以党员为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活跃在离退休职工当中,经常相处,贴近他们,了解情况,开展工作。五是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在为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和服务上做到了“五必知:即知家庭住址、知身体健康状况、知家庭经济状况、知家庭成员和社会主要关系情况、知本人兴趣和爱好;六必访:有病住院的必访、家庭发生特殊困难的必访、长期在外地居住联系不上的必访、家庭发生突变性事件的必访、家庭主要成员有婚丧嫁娶 的必访、重大节日期间必访;三心:热心、耐心、诚心;四勤:脑勤、嘴勤、手勤、腿勤;四快:走访调查快,掌握情况快、拿出措施快,处理问题快;五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方法到位、处理到位、效果到位。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的综合素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成功率。特别在“知”、“说”、“做”、“写”等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功的练习,对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要熟知,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要融汇贯通并不断创新,对于工作方法要不拘一格,拓宽工作路子,把活思想真正做活。六是可定期研究离退休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经常研究新情况,讨论新问题,不断提高对突发问题的应对处臵能力,做到“ 打一仗进一步”。七是要有群众观念,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路线,在离退休职工中建立诸如理想信念宣讲团、老年大学、夕阳红艺术团、书法绘画协会、等组织,并经常开展活动,把离退休职工不仅作为思想工作的对象,更要把他们作为群众性思想工作的主体,形成离退休职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优化思想工作机制。

总之,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工作。对照上级和广大离退休人员对我们工作上的要求,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们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广大离退休人员的信任和参与,有我们自身的不断努力,我单位离退休管理工作会做的更好。

离退休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而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加之现今科技的高速发展,多元化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存在,各种信息又呈立体性的传播,离退休职工的思想必然十分活跃,见风是雨的反应也会经常发生,许多不可预测的问题将会随时考验着思想政治工作者。因而,离退休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必然是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提高认识、认真对待,真正投入,不断研究,不停探索,离退休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为稳定社会,促进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龙煤鹤岗分公司振兴煤矿退管中心

建设职工之家的重要性 篇6

一、基层工会“职工之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基层单位“职工之家”建设存在认识上的不足 调研中我们发现,少数基层单位对职工之家建设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有的认为“家”就是居住的地方,因此在职工住房、文体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建设上花的气力较大,忽视了建家的精神实质内容;还有的基层单位因为缺少活动场所设备器材,就错误地认为不具备建家条件,把建家工作搁置一旁,这些都是对建家的误解。调研中,我们着重强调建家工作中,改善职工的工作、活动、生活环境固然重要,但衡量职工之家是否真正名副其实,主要体现家对成员的服务及成员对家是否有亲近感、依赖感、归属感,是否愿意为家奉献。家的“硬件”设施是建家的基础条件固然重要,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建家理念,因地制宜克服“硬件”困难,从加强思想建设、民主建设、素质建设、文化建设等“软件”入手,把家建在每个职工的心上,才是建家的实质性内容。

同时我们发现,一个单位的文明建设程度的高低离不开职工之家的建设成就。凡是建家活动开展好的基层单位,其文明建设工作必定成绩突出,文明创建活动必定事半功倍。

实践证明,凡是得到本单位党政领导重视认可,在人、财、物上给予积极帮助支持的基层工会其建家工作必然开展的好,其“职工之家”对单位改革、发展、稳定、和谐必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建家活动同时需要党政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给予大力支持。我们认为,开展建家活动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党政工形成合力与文明建设挂钩,与企业文化挂钩,齐抓共建职工之家。在调研中我们积极推广和建议,要求基层工会在今后的建家工作中,要积极大胆向党政领导谏言:建立健全“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主抓、职工热情参与、与文明建设挂钩”的长效工作机制。“把职工之家”建设与单位的文明建设及各类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建家新格局,主动把建家活动延伸溶入到企事业的创建活动中,从而确保建家活动取得实效。

(二)“职工之家”的建设中,工会工作力度不够 调研中我们感觉系统工会基层组织建设总体上是好的,但有少数基层工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职工的期望值与工会依法实行的维护力度还有差距。个别基层单位的工会组织徒

有虚名,虽然有组织、有机构、有成员,但是履行工会的工作职责不够主动深入,工作浮在面上。反映在工会会员和职工群众对工会在维权方面不够满意。同时,少数的基层单位党、政、工之间关系还不够融洽,党政方面对工会工作的关心、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换言之,少数工会组织的作用没有正常发挥,依法维权地位被削弱了。

切实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和重要工作,是工会存在和发展的土壤和根基,是工会工作的永恒主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式下,只有强化维权保障、民主管理、司务公开、送温暖机制建设等,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主人翁地位,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好事,更加紧密地联系职工群众,职工群众才能真正把工会当作自己的家。因此,必须把依法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政治权利和文化需求作为开展建家活动的基本内容,必须把依法履行维护职责贯穿到“职工之家”建设的全过程。

(三)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存在缺陷,建家机制不健全 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好坏决定着“职工之家”的水平和质量。要建好“职工之家”必须强化工会自身建设。近年来,部分基层单位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工会组织的建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软化。工会工作任务繁重,专兼职工会干部缺少,工作已不能完全适应工会工作的相关要求。为此,要在建立健全各级工会组织,有条件的基层单位应配齐配强工会专兼

职干部,加快培养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要认真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把工会工作与建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建家强会”、“建家兴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积极、自觉的行动来抓好建家工作,提高建家水平,推动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步伐加快加大。

工会是职工的代言人。要按照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体现行业特色开展建家活动。在开展建家活动中,要以职工为主体,依靠广大职工建家、评家、管家。以职工自己定家规,树家风,建家境不失为新时期新形式下建家活动的创新思路。

“职工之家”要依靠职工群众考核验收,严把职工认可关,由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决定是否达到合格、先进、模范档次。上级工会在考核复验时,应通过公开公示、召开职工座谈会、个别访谈、民意测评等形式,倾听职工的真实意见,检验基层单位职工群众对建家的认可程度,要力戒形式主义走过场。在审定验收时,应把职工的认可率作为重要评价标准或先决条件,职工群众不赞同不认可的,不能成为合格、先进、模范职工之家,严把建家达标质量关。

(四)“职工之家”的建设,缺乏党政方面的支持 通过调研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职工之家”建设必须得到党政方面的关心和有力支持。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职工之家”建设,给单位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各项工

作蓬勃发展。建家就是要工会组织把广大职工紧密地团结起来,让职工充分享有劳动权利、民主权利和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利益。使他们真正成为单位的主人,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爱,从而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单位的整体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职工之家”建设与工会重点工作,一个是载体,一个是内容。工会真正成为合格、先进、模范“职工之家”之日,就是工会联系党和职工群众纽带桥梁作用发挥最好之时,因此从广义上理解“建家就是建工会”,“家”好“会”就好,“家”好万事兴。

“职工之家”之所以能成为实现工会职能的主要载体,是因为工会在长期的工作实际中,为职工办实事好事,维护职工的权益中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只要上下统一认识,共同努力,把职工之家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工会组织就一定会赢得越来越多职工的信赖和拥护,就会把越来越多的职工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就会在推动和深化企事业改革、促进企事业发展、保持职工队伍安定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基层工会“职工之家”建设中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综上所述,针对基层工会“职工之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建设职工之家要结合各基层单位的特点,结合单位的企业文化,从工作实际出发,发现、总结和推广先进典型。对基层单位的“建家”活动进行指导,及时协调和解决“建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二)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职工群众作为“建家”的主体,不仅依靠职工群众建家,还要发动职工群众对“建家”工作进行评价,通过“建家”,建立起工会同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赢得职工的信赖。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为职工服务的思想;要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努力减轻基层的负担,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三)要把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列入党政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部署、有规划;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方针,实行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既要坚持“建家”的基本要求,又要区别不同类型、条件的基层工会,提出切合实际的“建家”办法,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

建设职工之家的重要性 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职工培训,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促使各行各业都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电力企业也不例外。而就电力企业的电力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而言,仍旧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客观问题,只有将问题的根源及时寻找出来,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将电力职工的整体素质与水平有效提升,从而促使我国的电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我国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现状分析

(一)培训规划不够健全和完善。虽然绝大多数的电力企业管理者能够对职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然而在实际的培训活动中,由于严重缺乏长期性、系统性的教育培训计划,最终导致整个培训效果不够理想,从而使得电力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呈现出阶段性以及短期性的特征。而随着我国电力生产工作情况的不断变化,其企业管理者常常会手足无措,因而他们往往会将职工教育培训的重点工作不断加以改变,缺乏一定的计划性与合理性。

(二)必要的培训需求分析十分缺乏。就电力企业的职工培训活动而言,往往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而不够重视企业个人的实际需求以及工作需要,进而导致整个电力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缺乏合理性与可行性。有一部分电力企业虽然经常为员工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活动,但是对员工的实际需要并不了解。最终导致培训效果不尽人意。

(三)培训定位不准确,缺乏实用性。电力企业之所以要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将全体职工的综合素质以及工作能力有效提高。电力企业在实际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时,应该对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

(四)培训内容的随意性比较大。现阶段,我国很多电力企业所开展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其主要内容以及培训形式都仅局限于培训电力法规以及电力知识等方面,最终导致教育培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生产实践相脱节。与此同时,参加教育培训的职工也会对培训活动产生厌恶情绪,从而导致教育培训的效果不够理想。

(五)培训方法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电力企业在实际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时,应该合理地选择培训方法,有机地结合培训目标、培训经费及培训时间等因素。而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所开展的培训工作,片面强调对职工知识以及技能的培训,而不重视对学员创新能力的开发。电力企业在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时,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培训方法,例如:讨论式、角色扮演以及讲演式等培训方法。

二、强化培训以彰显重要性的几点对策分析

(一)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科学行性。电力企业在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从电力生产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企业的实际发展目标出发,并且将公司年度生产经营工作计划与人员现状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现阶段我国电力公司以及各个部门所制定的培训计划,存在着严重的不实际及不新颖等问题,使得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实际培训工作严重缺乏指导性。因此,电力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该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准确的把握,并且能够力求创新,大大提高培训的效率。

(二)准确把握发展教育培训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地克服时间因素以及空间因素的限制与约束,进而使得人们的“随时随地充电”愿望得以满足。如果电力企业在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时,不能有效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势必会在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

(三)充分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师资力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培训工作能否成功。所以,电力企业要想促使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成功,就要逐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使得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够得以有效提升,通过招聘高素质、业务能力高的人才的方式,培养出一批批业务骨干。与此同时,还应将这些业务骨干聘用为兼职教师,通过讲课与指导的方式,将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与业务水平显著提高。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应该采取适当的培训奖励措施,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员工参加培训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因势利导,努力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电力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对学习内容的引导,对不同岗位、不同职工、不同阶段应开展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有准确的把握。第一,要始终坚持因岗而异、系统优化及按需施教等原则,将企业经营层的经济知识与经营战略进一步强化。第二,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教育培训与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恰当的激励政策,使得全体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且将全体员工适应岗位的能力显著提高,最终促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相关工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电力企业而言,逐步加强电力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尤为重要,不但能够将其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及业务水平显著提高,同时还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与财富。因此,电力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加培训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促使培训效果更加理想,最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电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春,杨立.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浅析[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60-62.

[2]梁东.关于加强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工教育,2012(18):29+31.

建设职工之家的重要性 篇8

关键词:离退休职工 思想工作 重要性

我们通过有关渠道了解到,在我国现阶段,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大概有一亿三千万人以上,而这之中与离退休有关的老人大概占据十分之一[1]。对于这一部分老人,他们的住房医疗等相对的物质层面的问题都在党和国家的妥善安排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自然地,问题的重心就转移到了精神思想层面的关爱问题上。笔者将从现阶段我国离退休职工的思想工作的现状、我国离退休职工思想工作开展的举措以及我国离退休职工的思想工作的开展的重要性三个层面进行解读。

1 现阶段我国离退休职工的思想工作的状况

对于我们目前的离退休职工的思想工作的现状,事实上,很多单位和部门并没有真正提起足够的重视。

1.1 忽视了离退休人员的价值

他们会认为,职工退休之后就已经不再是自己单位的一名职员,没有了实实在在贡献,所以,没有必要看重这个工作,就随手把这个任务放在了一边。

1.2 服务于离退休人员的管理编制不足

在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的提供和支持上,企业在这方面布置的人手较少,难以应对各种各样的来自离退休人员的诉求;同时,编制人员不足,也说明了单位部门没有真正把老百姓、离退休职工的事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来看待,我们认为不能在老同志的思想工作上有丝毫的应付了事的想法。

1.3 缺乏用于离退休人员的资金配置

在管理服务的经费问题上,配置的可用资金过少,导致在处理一些问题办理一些事项的时候出现经费紧张的情况[2]。甚至会出现规避责任,遇到问题的时候一拖再拖的现象的出现,只是到了最终拗不过去的时候才最终解决了事情。

1.4 脱离老职工的思想生活实际

我们发现一些单位对于老干部、老党员的管理工作逐渐的流于形式,没有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老党员和老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工作中脱离了对于老干部老党员的工作实际的重视,这些都是对离退休职工的思想工作不看重的外现。

1.5 不够重视离退休人员对于老单位的情感诉求

我们认为,即使是退下来的老员工和老干部、老党员,但一样曾经为我们的部门和单位做出过应有的贡献;同时,从这些离退休职工的角度来说,他们依然保有着对于部门单位的无法舍弃的情感,他们依然重视着有关企业的各类消息,依然对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抱有极大的荣誉感。可是事实却是我们的单位、我们的领导没有看到这些,更没有做出足够的关心以及对具体情况的了解,他们会把离退休职工的事情放在一旁,对于他们的事情没有通报、没有座谈[3]。而且对于离退休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不会提起重视,离休就意味着无聊没事干,似乎成了大家的共识,其实作为企业有必要对这些离退休人员的思想工作作出引导和支持,逐步的充实他们的生活,避免因退休没事情做而造成的空虚,以免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2 对于离退休人员的思想工作的开展的举措

對于离退休人员的思想工作的处理,影响着一个企业或者单位的和谐发展,这样也就是需要引起相关的领导以及部门的重视。

2.1 强化离退休职工队伍的创建

无疑,离退休人员在所有的老年人口之中占据着很大的份额,要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加强对与遮羞离退休职工的队伍建设,尤其要重视其中的老党员老干部,他们在以往的工作中,对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过去的日子里都立下过汗马功劳,我们要重视他们再离退休人员之中的地位,并发挥他们的余热,带领和领导我们的离退休职工干部队伍。

2.2 为人民服务、体察民情

用真情和真心来关心这些老人,为这些老人服务,为他们解决在精神需求上最大的困惑。要走进去、走下去真正了解他们的生活,真正明白他们的需求。目前来看,离退休职工队伍正在不断的扩大,这也就说明,我们的社会正在或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关于离退休职工的思想工作的问题,我们应该齐心协力的处理好这个问题,而不是回避。对于这些离退休人员的疾苦、思想上的呼声,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想他们的所想,急他们的所急。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把能当场解决的立即处理掉,不能马上处理的,要加快处理的力度,要真心实意的为老同志办实事。

2.3 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调整身心,增进情趣

在离退休过后,一般是因为少了工作上的负担和纪律上的束缚,使得空闲时间里大家不知道如何是好,若是缺乏一种能够及时的填补这种空白的外在因素,很可能会造成离退休职工的心理空虚,精神压抑,致使产生很多的思想问题。我们应该在这部分已经离退休的工人间大力的开展一些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来让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实一些。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所拥有的具体条件、具体的地域、具体的身体素质、技能等来开展一些自娱自乐的文娱活动。对于爱好书法、书画的老人可以开展一些宣讲会、读书会,对于爱跳舞的老人可以开展一些广场舞之类的活动。总之,要让广大的离退休职工在空下来的日子里动起来、乐起来。

3 开展离退休职工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在做好对于离退休职工的物质方面的工作之后,要处理好这些老人在精神上的需求,这关系到一个单位的和谐稳定,甚至关系到整体业绩和单位的形象。

3.1 帮他们树立其正确的老年观

帮助老年人拥有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思想工作,可以帮助这些老人建立起一个正确的老年观,帮助这些已经退休的老员工深化社会化,逐步走出一种有着自己生活特点的、适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生活方式。这对于处在老年期的叔叔大妈们来说,能够做到更好的客观的看待自己的社会角色,找准自己现在所处的境况,以做出更加客观正确的应对方式。不妨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利用重阳节,组织这些老职工参观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着手一些论坛、座谈会的工作,一方面可以加强对于中华民族的热爱,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活动的参与中,让他们看到更多的同样背景的同志们,找到灵魂的共鸣。从取消他们心里上的消极想法,真正走入现在的生活。

3.2 帮助他们掌握技能、丰富知识

对于离退休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视,可以开展一些例如老年大学之类的常规性的活动,可以教授烹饪,教学乐器,跳舞之类的内容,让大家学到一些实用性强的、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的东西[4]。这样可以让我们这些离退休员工排除沉闷、压抑,还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实现了更加广阔的社交。还能在这些活动中学习到自己想学习的一些科学文化知识,让即使年纪大了的叔叔阿姨们一样能够开动脑筋,不断的深入思考,与时俱进。我们了解到,很多离退休职工对于互联网络的知识是非常渴求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包括购置硬件设备,聘请相关教师,我们的目的就是让这些老人有所乐、有所求。

4 结论

对于我们开展的离退休职工的思想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情,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做成,我们需要做出实实在在的投入,注入实实在在的重视,对这项任务给予切切实实的对待。用关心和爱护来对待这样一群曾经付出过汗水、做出过成绩的老员工们。让他们在自己的晚年能够享受到应该享受到的精神娱乐。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求,让他们在工作了大半辈子之后有一种在思想上、精神上的寄托。

参考文献:

[1] 张静波.浅议新形势下离退休职工思想政治工作[J].现代企业教育,2013(6):25.

[2] 文均谋.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职工政治思想工作的几点思考[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3(3):49-50.

[3] 卢佳.如何做好离退休职工管理[J].现代企业文化,2013(8):121.

上一篇:工厂电工试用期转正自我评价下一篇:部门联谊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