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水韵》教课反思

2024-10-04

《周庄水韵》教课反思(精选7篇)

《周庄水韵》教课反思 篇1

《周庄水韵》教学反思

《周庄水韵》一文已经教过两遍。此文常教常新,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当然,也难免每每有些许遗憾。对于备好课,我思考了很多。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生成性得到强调,教学的过程不仅仅再是教学设计的执行过程,而更多的是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这样,备课的功能也就发生了变化。备课不仅仅是教学方案设计,还要生成教学过程的准备,包括材料的准备,内容的准备,方法的准备。这种准备,是对各种“可能性”的预知,是为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提供支持。也就是说,备课对教学来说还处于“未定”状态。正因为是“未定”,所以备课必须从“方案设计”的层面上退下来,退到为方案设计作准备的层面上。这种“退”对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我们备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过程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课堂里常常出现了与我们备好的课不一致的情况,出现了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们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放弃原来的备课,二是迫使学生按照备课里的设计来理解和学习。显然,第二种方式不符合我们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但是,放弃原来的备课,我们又没有充分的准备。课堂效果不佳。

教学出现的可能性如果我们不能预测,我们可以在教学某课之前可以向学生做一个问卷调查,让学生读课文后,写出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与我们准备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进行比较,这时候我们就知道我们预想的与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有差异,甚至很大差异。这时候我们也就明白我们一直是在以我们的主观意志设计重难点时,我们备课真的不能做到关注学生。

因此,我觉得备课要注意:

1、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语文课应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主要内容。“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教学的首要使命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它有别于政治课、班会课、环保课。

2、对文本要深入探究,对文本的关键处、精彩处品读要到位。那些细腻的笔触,我们要引导学生读出来,品味出来。这样的语文课有意义、有深度。

3、导入用的时间不要太长。我在教学本文时,就直接进入课文学习,从题目入手,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学生学习的效果就比较好。

4、分组讨论要有效。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似乎分组讨论是最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课上看到的表现是:老师说讨论学生就马上开说;老师说停止,马上鸦雀无声。而且马上学生就说出讨论结果。咱们先不说讨论的过程,单就这形式就是完全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根本不是以学生为主体。咱们再说讨论过程存在的问题:①、有的学生根本不讨论,说闲篇,或忙里偷闲玩会;②、在学生讨论之前,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没有提示思考这一问题需要研读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匆匆开始,草草结束。讨论的收获不大。其实,在思考的基础上商讨才有意义。咱们讨论一个问题,还要组织组织语言才说呢。

5、注重评价语。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评价,恰当地使用评价语,能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益。

《周庄水韵》教案 篇2

泾源高级中学 于永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

2、诵读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2、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3、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情感目标

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1、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在朗读中感受周周庄水韵水的韵味,理清文章脉络。教学难点

1、能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准确概括作者笔下的几幅水韵图。

2、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适当讲解并引导等多种方法结合。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山水画家吴冠中曾说过:“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同时也被人们誉为为中国“第一水乡”。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这中国第一水乡的风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疑难字词解决(出示小黑板,请学生准确拼读)。

斑斓(bān)(lán)仲春(zhòng)目眩(xuàn)谛听(dì)参差(cēn)(cī)剔透(tī)璀璨(cuǐ)(càn)摇曳(yâ)

2、解题

《周庄水韵》中“水韵”作何解释?(生答,师小结,水韵,水的韵味或水的情趣),顾名思义,本课主要是写周庄水乡留给作者的印象和作者内心的感受。

3、听配乐朗读,欣赏周庄优美的图片,感受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的印象,用恰当的语言完成下面填空。(投影展示周庄图片)

周庄真美,美在 或使我想起了(一句古诗)

三、合作探究,理清文脉,感悟周庄“水韵”之美 速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向我们描述了古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

明确:作者是由总到分来抒写周庄列给自己的不同印象的。整体水韵图画(1段—3段)。“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三次——春夜节日里的七彩梦幻图(油画)

四、小结

课文作者写了自己三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写前两次到周庄,较简略,第三次到周庄为详写。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不尽相同。第一次时值“仲春”,“天下着小雨”,春雨蒙蒙,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游周庄是冬天,写小雪后的景色。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鲜明对照,“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还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第三次游览周庄,是春夜节日里的周庄,此时的周庄在作者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七彩梦幻图画。周庄真是太美了!

五、欣赏完几幅图画之后,老师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学生对一二次游览周庄的段落进行有感情朗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周庄的景美。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

2、课后完成“思考练习四”:朗读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六、板书设计

水韵 总:“小桥流水人家”

分:

第一次——仲春——烟雨迷蒙的周庄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冰雪消融的周庄动感版画 “水”(雪)之“色”——黑白分明 “水”之“声”——江南丝竹 第三次——春夜——色彩斑斓的油画

《周庄水韵》 篇3

本文作者:赵丽宏,当代作家。周庄,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

二、字词拼音

木橹(lǔ)搅(jiǎo)动斑斓(lán)漾(yàn��)动眩(xuàn)目屋脊(jǐ)屋檐(yán)谛(dì)听

参差(cēncī)仲(zhòn��)春稍纵(zòn��)即逝娴(xián)熟轨(��uǐ)迹剔(tī)透丝弦(xián)

勾勒(lè)黑黝黝(yǒu)缤(bīn)纷隐匿(nì)璀璨(cuǐcàn)摇曳(yè)瞬息万变(shùn)

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多。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三、文章思想内容

文章描述三次去周庄的所见所感,表现了古镇水乡的勃勃生机及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

四、写作特点

⒈结构特点

文章以作者三次游周庄为线索,虽然记叙的对象都相同,但随着时间转换,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时的所见及感受,也各不相同,这些不同也正反映了周庄随着时间悄无声息的变化,体现了周庄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

⒉文中运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比喻,使所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文中比喻之处很多,“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面”、“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等,都用了生动形象又不乏淡雅清新的比喻将我们带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里,仿佛亲眼目睹了如此这般的一番景物,这是比喻的妙处,也可见作者的功底。

五、重点问题

⒈作者三次游周庄的不同印象各是什么?第三次游周庄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第一次去周庄,是在“仲春”时节,“天下着小雨”,蒙蒙春雨,让作者觉得这“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是冬天,一夜的小雪过后。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鲜明对照,交相辉映,“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水墨画”与“版画”,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作者写第二次到周庄较前一次详细一些,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还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美妙动人。

第三次游周庄,是在一个温暖的春夜,正是周庄的旅游节,到处都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作者“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这一夜的景象,使作者感到如梦幻、如童话一样神奇美妙。

作者写第三次游周庄水乡,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由岸上写到水上,坐船夜游,描绘水中的朦胧景色。再写小船经过拱桥,船摇过桥洞,最后到古镇尽头。然后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最后写古镇的欢呼,由“天上”写至“地上”。

⒉思考下列句子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周庄水韵的?

(1)“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写冬日白天的雪景,着重从滴水、流水的声音方面来表现周庄之水声充满柔情。

(2)“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光华四射的彩带。”

2.周庄水韵教案[范文] 篇4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2.掌握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整体印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难点)3.品读文章1-4自然段,体会作者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重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当代著名散文家赵丽宏的《周庄水韵》,领略一下他笔下的周庄,以及周庄给予他心灵的感悟。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赵丽宏,中国当代作家,1951年生,上海人。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多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奖。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斑斓(lán)

眩目(xuàn)

晶莹(yíng)...参差(cēn cī)谛听(dì)娴熟(xián)....瞬息(shùn)璀璨(cuǐ càn)摇曳(yè)....3.理解词义。

斑斓:颜色错杂灿烂。

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眩目:耀眼。晶莹:光亮透明。

参差:指不整齐,不一致。谛听:仔细听。娴熟:熟练。摇曳:摇动。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三次游历的过程,都对周庄有一个整体比喻,你能把这三个句子找出来吗?

明确:第一次: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第三次: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明确: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小桥流水人家”„„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韵味„„

2.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图画”。

采用“文字配画面,画面配文字”的方法。

明确:由总写到分写,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即 ※整体水韵图画(1—3自然段)“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6自然段)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三次——春夜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星火辉映、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二)品读课文1-4自然段。

1.你能找出文中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吗?作者对这样的印象评价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还有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2.写周庄时,作者将周庄与威尼斯进行了比较,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明确:通过与威尼斯的比较,突出周庄所具有的特别的“水”的特点。

3.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部分内容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周庄所具备的这些特点吗? 明确:水中倒影 斑斓迷离 水上石桥 各呈风采 水傍古镇 浑然一体

4.作者第一次游周庄,感受到周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游周庄,感受到周庄“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同是一幅画,为什么有“水墨画”与“版画”的不同?

明确:“水墨画”与“版画”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第一次游周庄,春雨蒙蒙,像雾中观景,朦朦胧胧,故像水墨画。而第二次游周庄,是写小雪后的景色,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一种清晰的感觉,所以说像版画。

四、板书设计

周庄

水韵—— 总体印

象:水乡第一次 仲春 一幅画在宣纸

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对比

强烈的版画

五、课外拓展

周庄这么美,如果周庄的负责人请你为周庄写一段广告词,你打算怎么写? 示例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一个周庄。示例二: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读5—6自然段,体会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重点)2.欣赏文中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重点)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难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第一水乡”在周庄,拱桥、水巷、石板街、古屋,都是周庄特有的水乡风貌,在这里,更有斑斓荟萃的人文景观,让我们一饱眼福,让我们继续走进周庄,感受这人间仙境般的美景,感受这童话般的神奇与美妙。

二、自主预习

从全文的角度看,作者描述前两次到周庄所见所感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展示不同时令周庄的不同风采;引出第三次到周庄的非同一般的景象和感悟。

三、合作探究

(一)品读文章第5—6自然段内容。

1.作者写第三次游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明确:按空间顺序写的。①由“岸上”写到“水上”

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②由“天上”写到“地上”

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镇的欢呼。

2.文中除了写石桥、流水外,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写一个古镇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由此可见作者三次到周庄,他的感受是全然不同的。如果说第一、二两次的游历,作者更多的是试图展示周庄古朴的美的话,那么第三次游历则是要表现出周庄所具有的另一种美,那就是极具现代意识的美。这样的两种美糅合在一起,在周庄可谓一绝。

(二)语言探究

作者文学功底深厚,驾驭语言的能力极强。文中语言清新优美、抒情性强。请从文中选择一处,并试着说说它的妙处。

明确:(1)“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使用通感的修辞,将听觉和视觉融合起来,很形象,仿佛水声的热闹伸手可及。“细细”“袅袅”“重重叠叠”等叠词的运用,产生了音韵的和谐美。

(2)“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长短句的交叉运用,形成节奏的参差美。(3)“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比喻贴切生动,使所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给人意味深长的遐想。

(三)写法探究

读完本文,你能说说作者是怎样安排三次游周庄的详略的吗?

明确:本文写了三次游周庄所见的美景和感受,从不同季节、时间,进行多角度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写第一次游周庄只用一句话,略写自己的印象,周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写第二次游周庄,就稍微详细,写色彩,写声音,绘声绘色,更为动人,说周庄“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韵味十足。写第三次游周庄,作者感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所以浓墨重彩。温暖的春夜,“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写岸上,写河中,写花船,写音乐,写斑斓的礼花,写摇曳的彩带,淋漓尽致。文章之详略,也就自然形成了。

四、板书设计

周庄水韵

总体印象:古雅幽美 诗情画意(水乡)略写

三游周庄一游:春雨蒙蒙

水墨画 略写

二游:冬天雪后

版画 略写

三游:温暖春夜 如在梦境 梦幻图 详写

五、课外拓展

我们刚学过《巴东三峡》,你能说说这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吗?两篇文章在构思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相同点:两篇文章均为游记。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篇5

本文选自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初审通过的、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语文》。文章通过三次亲身游览周庄,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周庄的水韵,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对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突出中心所起的作用。

3.学习本文自然过渡的特点。

4.品味欣赏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感受本文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讨论交流方式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感受。

3.引导学生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

4.与诗《巴东三峡》进行比较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了解祖国如诗如画的水乡风貌,感受祖国河山的美好。

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思路,了解课文怎样抓住水乡特征来体现周庄的优美和韵致。揣摩语言,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难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PPS课件

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由于文章内容距离学生比较遥远,学生缺乏亲身体验,理解作者情感可能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重视学生的讨论与探究。

文本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点分析:

语文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有所体验。”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但增大知识容量,而且描绘出一幅幅江南美景,情景交融。

教学策略分析:

1.问题法:几个问题紧扣教学重点,由情感到结构,虚实相间,层层深入。同时,问题的设置也使学生在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调和文章的结构。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活泼有序、扎实多变的思维空间,又利于学生思考,积极进入讨论。

2.讨论法:讲授法是单向的信息流动,而讨论法是师生相互提问、共同参与,信息流动是多向的。在教学方式上提出了“要提倡灵活多样”,“尤其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3.朗读法:文章是以作者三次游周庄为线索。因此采用朗读法学习课文,有助于理清文章的线索。本文语言生动优美,采用朗读法有助于学生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预习.扫除字词障碍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最美是周庄。周庄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今天我们就要随赵丽宏去领略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千年古镇周庄的风韵。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走近周庄

周庄位于江苏苏州城东南38千米,昆山市西南33千米。始建于北宋。旧名贞丰里,原是一个偏僻的小村落。宋代迪功郎周君在此设庄,

舍宅为寺,百姓感念其恩德,故称此庄为“周庄”。由于它“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需周揖”,故历代免遭战乱,900多年仍保留独特的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桥是构成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组成部分,走向世界的双桥和桥、楼合璧的富安桥,当推众桥之首,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的神韵,旅美画家陈逸飞先生的大幅油画《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神韵。

2.听课文朗诵,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周庄的风情韵味。

3.周庄给作者留下的总印象是什么?

学生讨论并交流

明确:这里的水,还有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河水、波光、倒影、石桥、小舟、行人———“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看到。”

4.阅读思考:

(1)文中记述了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有的写得比较详细,有的写得比较简略,哪一部分详写,哪一部分略写?

明确:前两次略写,第三次详写

(2)作者三次游周庄分别是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迷蒙)——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动感)——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第三次:春夜,张灯结彩,星火辉映——五彩缤纷、水天一色的七彩梦幻图。

(3)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述、描绘周庄优美景色的?

明确:本文是从不同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从多角度记述。

描写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

(4)从全文的整体叙述结构上看,课文采用什么结构?

明确:总分结构

5.疏通结构脉络

第一部分:周庄整体水韵图(1-3)

第二部分:三次游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4-6)

第一次:烟雨迷蒙的水墨画

第二次:冰雪消融的动感版画

第三次:五彩缤纷的梦幻图

四.阅读品味讨论分析

跟随作者三次走进周庄,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周庄水乡的韵味和情趣,再读读,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周庄的水韵?

1.“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明确:对周庄在烟雨笼罩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朦胧美。

2.“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明确:对周庄水乡整体的高度评价

八年级《周庄水韵》说课稿 篇6

江南水乡好,周庄天下闻。

小桥流水美,水墨版画真。

七彩梦幻奇,节日更缤纷。

古镇典雅景,语言清丽新。

悠悠水乡韵,入眼更入心。

【设计意图】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三原则:有趣、有用、有关。

六、板书设计:

总述 小桥流水人家图

春雨迷蒙水墨画 雨中周庄

分述 冬天雪后动感版画 雪中同庄

春夜节日七彩梦幻图画 节日周庄

七、布置作业(7分钟)(音乐《滴水的月光》)

以“逛(游)----”或“雨中行”“烈日下的------”为题,写一篇描写“所见所闻所感”的小短文(200―500字),要求用五个以上的比喻句。

【设计意图】针对八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我的说课完毕,敬请各位指导。

《周庄水韵》教课反思 篇7

1、第一次,作者描写了春雨迷蒙中的周庄,周庄的一切笼罩在飘忽的雨雾中,犹如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根据文中的理解,说说水墨画有什么韵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描写了冬天雪后的周庄就像一幅版画。说说你感受到的版画不同于水墨画的韵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次写周庄,哪次写得详细?说说作者是怎么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次写周庄时,作者除了从色彩的角度描述周庄所特有的神韵外还写了滴水和流水的声音。说说这种声音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全文的角度而言,作者描述前两次到周庄所见所闻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析本段的语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一切的景观全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一种迷离朦胧的美感。

上一篇:情感散文-咫尺天涯下一篇:新南志愿者服务事安排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