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文化

2024-10-14

周庄文化(共12篇)

周庄文化 篇1

周庄深厚的民俗文化和古镇文化有力推动周庄旅游事业的发展。文化是旅游事业的发展基础。挖掘弘扬民族文化是推动旅游事业, 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途径。周庄吃讲茶作为江南地区特有的文化形式, 在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 有力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作用明显, 应当继承并发扬。

一、周庄吃讲茶的由来

吃讲茶是江南水乡地区特有, 是民间以生活中的需求自然形成的一种吃讲茶民族风情。历史悠久、社会功能广泛, 具有民众自发、民众公议、自我教育特性。民众以茶馆为载体, 吃茶的形式, 相聚在一起, 谈笑风生、交流社会商业信息和生产生活中的关心大小事, 有时处理社会中难解决的家庭和社会中的一些矛盾。农民、渔民工作后休闲的好场所。周庄镇区内原有20多家茶馆店, 当时周庄第一楼、凤凰楼、公园里茶馆是吃讲茶最佳的场所。几百年的民族风情形成了民间特有的吃讲茶文化。

二、周庄吃讲茶的探索与实践

周庄“吃讲茶”的各方都是茶友, 平等互敬, 在交流中自由发言、评论, 对于百姓矛盾做出公正裁决……“吃讲茶”本身就符合十八大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吃讲茶”古为今用, 作为一种价值观的交流平台, 可以不断在“讲”的过程中将民主、和谐、平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核心价值理念融合进去, 在促进社会和谐的同时, 也加大对群众的宣传教育, 增强核心价值的凝聚力、影响力。因此, 周庄自2012年开始, 充分利用旅游资源, 先镇区后村级, 分两级试点, 恢复吃讲茶场所, 继承弘扬吃讲茶民俗文化, 作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并取得了成绩, 影响广泛。

(一) 古镇旅游区恢复吃讲茶场所的实践

为了弘扬周庄吃讲茶文化, 周庄镇于2012年恢复周庄镇南湖吃讲茶场所, 同时成立了周庄吃讲茶协会。南湖吃讲茶位于古镇南湖街, 独门独院, 由周庄旅游公司负责日常管理, 也作为游客休闲饮茶的设施之一。吃讲茶协会是一个松散型、自愿参加的民间社团组织。参加人员有退休老干部、市镇各单位退休老党员、老同志, 共30多人, 协会成员成为吃讲茶活动的骨干力量。吃讲茶协会宗旨是:“传承和弘扬吃讲茶文化, 凝聚社会力量, 结合社会生活实际, 以吃讲茶形式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丰富当地群众和到访游客的精神生活。”吃讲茶活动内容:“围绕群众政治、精神生活的需求, 开展吃讲茶五讲活动, “讲典型、讲经济发展、将周庄关心大事小事、讲养生之道、讲道德修养”。吃讲茶坚持活动制度, 活动时间每周星期六、星期日上午, 活动内容坚持每月有主题、周周围绕主题有内容, 一般一人主讲大家议论, 一边吃茶一边谈论, 场面比较宽松、议论活跃。有时还穿插一点文艺表演节目, 大家聚在一起吃了开心茶、了解了大小事。

如2013年5月份吃讲茶主题为“梦”。第一周活动内容论“中国梦”, 老干部一人主讲, 大家议论。第二周“周庄梦”, 第三、第四周庄“长寿梦”。5月份吃讲茶使茶友们做了“三个梦”, 明确了梦的真正内涵, 梦想成真须主客观的努力, 效果非常好, 梦境中度过一个月。六月份的主题为“论德”。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内容进行论德。一年多来吃讲茶活动开展正常, 坚持周周活动, 内容广泛, 协会人员热情, 收到良好的效果, 得到社会及媒体的关注和肯定, 国内外媒体采访, 都认为吃讲茶民族文化有它一定的特性, 周庄弘扬中有创新, 必须加以总结发展。

(二) 村一级开展吃讲茶活动的实践

继古镇区南湖吃讲茶的成功实践, 2013年9月周庄镇以全旺村为试点, 举行了“中国梦, 家园梦”的“吃讲茶”试点活动, 并根据农村情况对于活动进行了改进, 现场设立了村民与周庄镇政府职能部门的交流环节, 将时下的道德讲堂融进了活动, 在“一杯茶”的轻松氛围中村民们全面了解本村的情况、最新的农村政策, 同时与各职能部门领导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全旺村共有五个自然村, 常住居民1235人, 曾先后荣获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等各项集体荣誉47项。然而, 在新农村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 部分问题日渐突出。活动中, 周庄镇老干部详细介绍“吃讲茶”的历史及开展情况, 村书记介绍将从改善生活环境、加强文化建设、开辟农村增收渠道等方面着手, 努力把全旺村建设成为经济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农村。现场咨询环节, 村民针对拆迁、就业、社保、低保等关系到切身利益的问题向职能部门提问, 来自纪检、组织、党校、民政办、劳动保障所、拆迁办以及农村整治办的负责人一一作答, 并趁此机会向村民宣传最新的政策, 在有效传播信息的同时增进了彼此感情。道德讲堂环节, 小学生诵读经典让村民在传统道德的熏陶中结束活动。全旺村的活动为周庄镇镇村联动, 在村一级推开吃讲茶活动, 为村民搭建学习、休闲平台, 活跃村民政治、文化生活, 从而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作出了示范。

三、周庄吃讲茶的显现效应

周庄吃讲茶民俗文化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有所创新, 收到了有助于社会核心价值作用提高的良好效果。具体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 吃讲茶为群众和游客搭建学习、求知、休闲的平台, 有助于活跃社会政治、文化生活

吃讲茶的核心价值是民众自发在吃茶宽裕条件下进行相互说教、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群众有效自我教育。通过组建吃讲茶民间松散型协会组织、集聚群众和游客开展吃讲茶活动, 为他们搭建学习求知休闲的平台, 解放一批热衷于搓麻将的年轻人、中老年人, 在宽松的吃茶环境中开展互讲活动, 讲政治形势、讲经济发展、讲周庄关心大小事、讲道德修养、讲养生修炼知识。把吃讲茶活动办成一个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讲堂、道德讲堂、养生讲堂。坚持活动制度, 做到月有主题, 周有内容, 使参与吃讲茶的人在活动中自觉地吸收政治营养和科学知识, 找准自己做人和生活的方向。

(二) 吃讲茶为老干部、老党员提供发挥余热途径, 有利于在民间起到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吃讲茶参与对象绝大部分是本地老干部、老党员以及老同志, 客观上有时间, 生活上也需要, 因此“三老”是吃讲茶活动的基础, 而老干部、老党员是活动的主要骨干, 有一定的政治思想基础, 是主讲、议讲活跃分子。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块群众性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政治思想工作阵地, 关心支持民间吃讲茶活动, 有意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明确精神、统一认识, 有效发挥老干部、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公民骨干作用, 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社会进步。

(三) 吃讲茶为群众和游客保健、科学生活提供一个学习课堂, 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参加吃讲茶的人有共识, 他们清楚认识到“一个家庭最大财富是没有病人, 最幸福的家庭是人人身体健康”。因此他们非常关心健康长寿的知识。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 在吃讲茶的内容安排上做到“天天乐、天天新”, 月月安排一些养生知识长寿之道讲议, 有时邀请吃讲茶高龄老寿星现身讲养生之道, 虽然生活中大小事, 但也反映了科学生活、合理饮食良好生活习惯是长寿之道精神。吃讲茶为人们如何养生保健, 科学生活提供一个有效指导性途径, 很受欢迎。

(四) 吃讲茶为周庄旅游品牌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一个植根基层的草根平台和向广大游客和群众展示的特色窗口

一年多来吃讲茶活动开展正常, 坚持周周活动, 内容广泛, 得到社会及媒体的关注和肯定, 国内外媒体采访, 都认为吃讲茶民俗文化有它一定的特性, 周庄弘扬中有创新, 必须加以总结发展。期间, 泰国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以及上海新娱乐频道等媒体对这一习俗进行了摄制、传播。2013年春节期间上海电视台新老娘舅节目金牌调解员柏万青 (协新娱乐节目组) 多次来吃讲茶踩点、编排, 并录制了一档老娘舅寻根节目, 一台展现周庄以吃讲茶来调解民事纠纷的节目被搬上电视台银幕, 从而进入千家万户, 得到广大老百姓普遍欢迎和好评。

吃讲茶既是民间自创民族文化, 又是以人为本, 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有效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文化需要进一步弘扬, 阵地必须科学的利用。

摘要:吃讲茶是江南水乡地区特有的民族风情, 历史悠久、社会功能广泛, 具有民众自发、民众公议、自我教育特性。昆山市周庄镇以旅游资源为基础, 探索继承弘扬吃讲茶民俗文化, 通过设立阵地、完善组织、建立制度、扩大影响等一系列实践, 将日益萎缩的传统融入到现代生活, 在新时期实现古为今用, 切实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 成为进一步促进周庄旅游乡镇社会和谐、扩大周庄文明展示影响的特色平台和窗口。

关键词:吃讲茶,周庄,旅游,传统,核心价值观,社会和谐,窗口

参考文献

[1]林海.历史、现实与特色: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基本维度[J].思想教育研究, 2013 (3) :53-57.

[2]陈杰.深化核心价值体系认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3 (4) :21-23.

[3]李传玉.周庄“吃讲茶”树“水乡好人”[N].昆山日报, 2012-08-11 (A2) .

[4]李传玉.昆山周庄:“吃讲茶”吃出和谐新生活[N].昆山日报, 2013-07-21 (A3) .

[5]陆谷苇.周庄全旺村"一杯茶"里话和谐[N].乐居昆山网, 2013-09-13 (2) .

周庄文化 篇2

(三)

三毛茶楼这条巷

有望不到尽头的长

又窄成一条缝

漏进一帘雨雾,一线天光

巷头徘徊

心情越来越瘦

麻衣屋的一根纺线

万三坊的一滴黄酒

都瘦不过前世今生的一段乡愁

念去去再又

总也走不出,三毛的沙漠

一个人的漫漫路

(四)

迷楼上了锁

锁上生了锈

那一百五十首迷楼诗

怎么也望不清她的来处

民国这么快就旧了

民国女子这么快就令人遐想了

如果能聚,时世英雄

我也愿描画眉当垆卖酒

迷娘白透了百岁长发

柳亚子们都去了

我只有抱着一坛五年缸藏

回小桥人家,慢慢浇愁

(五)

想醉就醉吧

百年誓言

一年就烂了

而一千年了,周庄没动

一百世了,我又来周庄

春去春又回是周庄最好的酒吧

是羞涩遇到羞涩

寂寥逢着寂寥

戴眼镜的大学生端来白兰烈焰

穿花裤的老歌手唱遍忧伤经典

只给我一个人听

恍惚间窗外似有伊人飘过

再一看都是水光掠影

桥头风细雨浓

恍惚间把你我的约定

隐入进肉身的远行

待春去又回

就在你的水边

寺门微掩,梅花再度

一杯酒,一炷香的功夫

【女儿茶】

嫩绿之初

就断了你的女儿身

世上只这一种

最珍贵的清香

不许出落成披红的模样

这么幼小

就被破坏和抑制

这么稚嫩

就被蒸发和揉捻

这样残忍地去除了你的.青涩

只留下深藏于枯萎之中的暗香

等委身万丈红尘

清魂在水一方

等一个品

他也摧折过失身过

他也烤炙过揉捻过

与你一样,活过又死过

但持一杯水

收了长江与黄河

平了一滴眼泪

映了郎朗月光

等的只是与你相约

窗前静坐,清风煮水

内心的沸腾与滚烫

便已无关风月

等的只是懂你的人

懂得品你的人

水里,眼里,冷里,热里

舒叶如舞

香魂归来

【记念】

当我像旋转的陀螺一样停下来

坐在一扇窗前

看落叶的树安然无声

日光在枝丫上久久停驻

这个闲静的下午

谁舍得用它换取万水千山

当春天再次来临

大地渐次回暖

百花又待往极乐奢侈

而我一再节制

说出来,只怕芳华落尽

当黄昏拥住了寂寞与孤独

万籁之中拥有一刻宁静

世事如马蹄散去

绝版的周庄 篇3

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等我好久好久。我今天才来,我来晚了,以致使你这样沧桑。而你依然很美,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真的,你还是那样纯秀、古典。只是不再含羞,大方地看着每一位来人。周庄,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呼唤好久了,却不知你在这里。周庄,我叫着你的名字,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动人。我真想揽你入怀。只是扑向你的人太多太多,你有些猝不及防,你本来已习惯的清静与孤寂被打破了。我看得出来,你已经有些厌倦与无奈。周庄,我来晚了。

有人说,周庄的成名是以苏州的毁灭为代价的。眼前即刻闪现出古苏州的模样。是的,苏州脱掉了罗衫长褂,苏州现代得多了。尽管手里还拿着丝绣的团扇,但已远不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这样,周庄这位江南的古典秀女便名播四海了。然而,霓虹闪烁的舞厅和酒楼正在周庄四周崛起,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

想起了台湾作家三毛,三毛爱浪游,三毛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三毛的长发沾的什么风都有。三毛一来到周庄就哭了,三毛搂着周庄像搂着久别的祖母。三毛心里其实很孤独。三毛没日没夜地跟周庄唠叨,吃着周庄做的小吃。三毛说,我还会来的,我一定会来的。三毛是哭着离去的,三毛离去时最后亲了亲黄黄的油菜花,那是周庄递给她的黄手帕。周庄的遗憾在于没让三毛久久留下,三毛一离开周庄便陷入了更大的孤独,终于把自己交给了一双袜子。

入夜,乘一只小船,让桨轻轻划拨。时间刚过九点,周庄就早早睡了,是从没有电的明清时代养成的习惯?没有喧闹的声音,没有电视的声音,没有狗吠的声音。

周庄睡在水上。水便是周庄的床。床很柔软,有时轻微地晃荡两下,那是周庄变换了一下姿势。周庄睡得很沉实。一只只船儿,是周庄摆放的鞋子。鞋子多半旧了,沾满了岁月的征尘。我为周庄守夜,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灿然的樱花。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如同我。我知道,打着鼾息的周庄,民族味儿很浓。

忽就闻到了一股沁心润肺的芳香。幽幽长长经过斜风细雨的过滤,纯净而湿润。这是油菜花。早上来时,一片一片的黄花浓浓地包裹了古老的周庄。远远望去,色彩的反差那般强烈。现在这种香气正氤氲着周庄的梦境,那梦必也是有颜色的。

周庄文化 篇4

周庄旅游资源丰富, 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是当前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基于旅游发展背景下周庄古镇物质文化景观变迁的事实, 构建了旅游驱动力对周庄古镇物质文化景观变迁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进而探讨了旅游驱动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 文化景观

自20世纪20年代, 美国地理学家C·O·索尔在其《景观的形态》一文中指出, 文化景观是任何特定时期内形成的构成某一地域特征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的综合体, 它随人类活动的作用而不断变化。此后, 国内外学者从历史价值、美学概念等方面分别对文化景观进行界定。本文从周庄文化景观变迁的角度出发, 认为文化景观是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 旅游驱动力

旅游驱动力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界定, 本文认为旅游驱动力是促使旅游资源发生变迁的动力机制。

二、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基于周庄物质文化景观变迁的现状,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旅游驱动力的特点, 设计了旅游驱动力对周庄古镇物质文化景观变迁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同时通过专家访谈的形式, 进行指标的选择、添加和删除, 保证了指标的合理性。

该体系设置了旅游景点、古 (石) 桥、土地利用、空间形态、民居5个一级指标, 包括25个二级指标, 其设计如下 (表1) 。

三、问卷设计与调研分析

考虑到当地居民对本地物质文化景观的变迁感受最深刻。本文以周庄的当地居民为调查对象, 于2014年10月12日~16日在周庄由调查者现场通过访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260份, 回收问卷250份, 有效问卷237份, 有效率为94.8%。抽样方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在古镇区的街巷随机调查, 一种是在全旺村、高勇村等沿着交通主干线的村落有选择性的入户调查。根据其性别、职业、年龄、学历分布情况, 被调查的居民基本能够反映整体情况。

(一) 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作为旅游发展的参与者与文化景观改变的主体, 当地居民的人口特征对问卷结果的影响是很大的, 因此对其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表2) 。

分析表2可知, 在性别构成方面, 男性人数略高于女性;在年龄构成方面, 以中青年为主;在学历构成方面, 以高中/中专为主, 其次是初中, 呈现出低学历化特征;在职业构成方面, 以私营业主为主, 周庄大部分居民都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行业。

(二) 样本信度分析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本文采用SPSS18.0对问卷结构进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 总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758, 说明本研究的问卷量表具有相当高的信度。

(三) 旅游影响测评指标分析

对旅游驱动力对周庄旅游景点、古 (石) 桥、商店、土地利用、空间形态、民居等物质文化景观变迁的影响的测评指标进行均值分析, 并按照均值对各测评指标进行排序, 得到表3。

均值反映出当地居民对旅游驱动力影响周庄物质文化景观变迁的客观认知。

国外学者Tosun Cevat依据静态统计分析认为均值在1~2.4之间表示不同意;2.5~3.4之间表示中立;3.5~5之间表示同意[3], 这一评测方法得到普遍认同。本文基于此方法对表2进行分析发现:表示不同意的有1项, 表示中立的有9项, 表示同意的有15项。均值最高的是4.2068, 最低的是1.9367, 说明“古民居具有经济价值”受旅游驱动力影响程度最大, 而“古镇区内古桥的数量减少”与旅游驱动力关系不大。

本文以均值在3.5~5之间的测评指标作为主要受旅游驱动力影响而发生变迁的物质文化景观 (表4) 。

四、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指标构建和问卷分析, 总结出旅游驱动力对周庄古镇物质文化景观变迁的影响因素包括:旅游景点数量增加、旅游景点分布范围更广、旅游景点类型增加、商店数量增加、商店主要是为游客服务、桥上的行人主要是游客、农用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类型更多样化、旅游用地面积增加、沿河的街道、水埠、桥头等分布店铺、广场变大了、古民居具有旅游价值、古民居具有经济价值、古民居内住着外地人、古民居被租给外地人开店。为后续旅游驱动力对周庄古镇物质文化景观变迁的影响机制分析奠定基础, 同时为周庄发展旅游提供实际借鉴。

参考文献

[1]周庄旅游网官方网站[EB/O L].http://www.zhouzhuang.net/home.php.

[2]Sauer C O.The morphology of landscape[J].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ublication in Geography, 1925, (2) :19-54.

周庄作文300字 篇5

一进小镇,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座石板桥。我跑上桥,只见河水碧绿碧绿的,河里还有一群大小不同,颜色不一的鱼儿。他们一会儿浮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一会儿藏在水中像是在和我们玩捉迷藏呢!

除此之外,还有一步街,这个名字很形象,因为这条街只有一步那么长,可想而知这条街是如何的窄了吧!不仅窄,人还非常多,而且沿着路两旁的小摊子真是多之又多,在拥挤的人群中,又透出那么点繁华,在那里我还给妈妈买了条丝巾。

水墨周庄 篇6

千年的周庄,如一株烟雨锁不住的菩提,又似粗布灰衣,裙裾翩翩,透着迷人的韵致展现在眼前,自然又朴实。一叶扁舟,荡着丝绸一样的流水,载起了因画闻名的双桥,想起逸飞故梦远逝,不免唏嘘。而一座座无名的石桥,像一首首带水的诗词,浸润在这本线装书中。桥下,一只只蓝花布袄的乌篷船,沾满了岁月的征尘,唱着水做的吴侬软语。

站在桥上看,一半是水,另一半是岸。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一幢老屋、一道流水。这么看着的时候,就会慢慢沉入进去,枕着江南水乡的梦,感到水流在风里,风淡淡地吹着水。在这里,清风和流水像翻飞的水袖,把小镇舞动得风姿绰约、灵秀飘逸。那一刻,我看到了周庄的美,从湖面,从小桥,从楼阁透出来的朴素的美。

当然,如今的周庄更像个集市。走在人挤人的古道上,途中总有许多让人眼睛一亮的东西——一幅描摹有韵的山水画图,一只惟妙惟肖的手捏面人;各种具有江南特色的苏绣、宜兴紫砂、香木扇;具有水乡韵味的牛角梳、虎头鞋,还有为数不多的几家手工作坊,现场制作草编、蚕丝被、土布衣物……

水巷人家尽枕河,从巷子进入桥头,一派柳暗花明的意境,一些石阶从水上升起,通到屋前宅后。河的两岸,是青石板铺砌的街。周庄的河上正流淌着一幅书画。水面铺就的宣纸上,船缓缓运笔行书;狭长的岸,框裱着这幅水墨丹青。

临近黄昏,炊烟幽幽地经风过河,纯净而湿润。青翠的柳枝和一串串红灯笼装点着古老的周庄。远远望去,透出淡而生香的意蕴。踩在斑驳青灰的石径上,像踩着历史的残梦,追古之幽思便油然而生。恍惚中,一个纤巧的身影,撑着一把油纸伞。那是谁家的女子,从一阙宋词里走来,仿佛江南诗意的岁月里,正在盛开的丁香花。能让人在旅途中思古静心,恐怕正是周庄含蓄的力量。

小桥、流水、人家,就是江南周庄完美的梦境。在这自然和人文氤氲的周庄,梦也是有颜色的吧。闭上眼睛,无数的画面从脑中浮现,像一幅水墨画卷,让人沉醉。

周庄古镇旅游解说系统实证研究 篇7

周庄是中国古镇旅游开发的先驱,伴随旅游发展而出现的过度拥挤、环境破坏、商业化过度、美誉度下降等问题引起了学者和景区管理部门以及当地居民的极大关注。近年来,景区管理部门采取了修缮古建筑、整治环境、建设诚信景区、加快旅游解说系统建设等措施以平衡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古镇在旅游解说系统改进上的大手笔。但是,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游客对周庄旅游解说系统的评价依旧不尽如意。为此,本文以旅游解说系统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制约周庄旅游解说系统功能发挥的因素,并提出优化措施,为改进古镇旅游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同时期望引起其它古镇对景区内部解说系统和隐性服务体系价值的重视。

2 旅游解说相关研究概述和本文研究方法

2.1 国内研究概述

国内从1998年至今,对旅游解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涵义、作用、分类和规划等方面。吴必虎等较早关注并引发了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1,2,3,4];吴承照提炼出解说规划的内容框架,对规划目标、流程以及内容做了安排[5];纪丽萍从景区解说系统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景区解说系统的策划原则及要素,并提出了一套策划程序[6];冯淑华研究古村落解说系统的构建,强调旅游解说在游客理解古村落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古村落旅游解说系统主要由静态文字解说、动态导游解说以及空间解说线路解说等子系统组成[7];王淑芳等关注景区英文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分析了景区导游词、标语及其它解说载体的英译汉问题,提出了景区英文解说系统的规划程序[8,9];厉新建从旅游者生产消费形成自身私有产品的角度分析,指出应该重视旅游过程中的消费技术问题,从而论证景区解说系统对于旅游景区及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重要作用[10];王维正等介绍了美国国家公园的旅游解说系统[11]。还有学者通过实际景区案例探讨了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与应用,如王昕以都江堰为例探讨了都江堰景区的导引问题[12];唐伽拉以浏阳道吾山引路松景区为例阐述了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基本思路、方式及理念[13];王辉针对锦州市旅游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锦州旅游解说系统的构成要件,即交通导引系统、接待设施、景区解说系统、游客中心、外部协作系统,提出城市解说系统的构建思路[14]。2003年,建设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管理规定》中第17 条“ 风景游赏规划应提出景区的景观特征和游赏主题,并提出游赏景点以及游赏路线、游程、解说等内容的组织安排。”规定的出台表明,解说系统已成为旅游区规划中的重要部分。

2.2 国外研究概述

国外比国内更早关注解说系统,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解说的涵义、特征与功能;二是解说员和游客交流过程;三是解说效果评估。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利用解说系统正确引导游客的行为,提高游客满意度,评估解说系统等方面,同时深入微观领域对景区各种显性静态解说系统的规划设计细节进行研究[15,16,17]。

国内外旅游解说系统研究成果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从目前旅游解说系统研究的薄弱环节——古镇旅游解说系统出发,以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为例,实证性地研究了古镇旅游解说系统。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景区解说系统规划中分为景区外部解说系统规划和内部解说系统规划。其中,景区外部的解说系统的首要功能在于使游客初步了解景区并影响其出游决定,而景区内部的解说系统则是在游客使用当地资源的过程中向其传达相关信息,影响着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和对旅游景区的印象,同时景区对于其内部解说系统的控制性更强[18]。本文仅从古镇内部旅游解说系统角度进行分析,将古镇内部解说系统分为静态解说系统、动态解说系统和空间解说线路3个子系统。

2.3 研究方法

国内外关于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有多种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①实地勘察。多次实地勘察了解周庄景区内部解说设施、空间解说线路、主要节点游客流量和流向等。②实践法与访谈法。投身解说工作实践1个月,期间多次与解说员和游客交流,收集景区解说工作的第一手资料。③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分为两部分,一是针对周庄古镇12家旅行社的63名解说员(共100名左右)发放6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4份,主要调查解说员的人口学特征、外语能力、职业稳定性、解说行为等;二是对游客发放1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64份,调查游客的人口学特征、旅游动机、偏好、对解说媒介的选择与评价等。调查工作于2007年5月3—6日进行:被调查的54名解说员中,男性15名,女性39名,年龄在19—27岁间的解说员占总数的87.8%;164名游客中男性79名,女性85名,其中26—36岁年龄段游客最多;其次是19—25岁和36—50岁年龄段的青年和中年游客。

3 周庄古镇旅游解说系统剖析

3.1 静态解说系统

静态解说系统采用文字标识、图文介绍等媒介帮助游客赏析和理解古镇的自然、人文景观,使其了解景区的景点分布、旅游资源特点、民俗风情、管理规定等。

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游客中心。周庄在景区入口处和古镇景区内部都设有游客中心,并且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为游客提供解说信息和其它方便服务。②标识牌。周庄拥有全景地图、景点导引图、景点解说图、环境教育警示图、服务设施图5大类标识牌,功能齐全。除力求传达完整的解说信息外,标识牌还具有如下特征:古朴——采用仿实木材料,自然——色彩与周围环境协调,个性——仿古亭设计,人文关怀——多数景点解说采用中、英、日3种文字。③印刷品和音像品。周庄旅游印刷品齐全,在门票上就印有景区总体解说信息,备有免费宣传手册供游客自取,此外还有各种书籍、明信片、音像品供游客选购,帮助游客快速、准确、容易地掌握信息。在电子解说系统设施的运用上,古镇管理部门早在2005年就已经引进42套、120台红外自动导游装置,为海内外游客提供多语种的自助解说服务。此外,游客也可以在入口的门票成像处和游客中心租借电子导游器。

笔者从静态解说设施的可获得性、实用性、美观性三方面结合的角度采用“五等级”(很好、好、一般、差、很差)设计问卷,调查游客对周庄静态解说系统的综合评价:43.5%的游客认为周庄静态解说系统设施好,37.1%的游客认为较好(图1),能够满足其需求,这也反映了周庄景区管理部门在旅游解说设施建设上的成果。

3.2 动态解说系统

解说员诚信建设:周庄古镇旅游诚信建设探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它是全国首个建立“旅游监察中队”来治理“野导”、“黑导”的导吃、导购、导住行为,以维护游客权益的景区。早在2004年周庆就已不存在“野导”。目前,监察中队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古镇已注册的解说员。中队每天安排专门人员在古镇内监察解说员的违规行为并对其进行处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不同,分别给以不同级别的罚款到吊销解说证的处罚)。此外,还负责对古镇内旅游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通过不定期对旅游商店进行检查,对非明码标价和漫天要价者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者勒令其停业整顿。这支“制服队伍”为周庄旅游动态解说系统的规范建设提供了保障,极大地提升了周庄的诚信旅游地形象,有效地保障了游客的权益。调查显示,古镇解说员在游客购买行为中最主要的是提供购买信息和推荐特色产品(83.5%),带领游客进店购买占10.4%,而强迫购买和不闻不问则占很少比例(图2)。

解说员队伍建设:目前,周庄能够提供导游解说服务的旅行社有12家,共有解说员100人左右(限于调查时间未能逐一调查),本次针对解说员的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54份。从受教育程度上看,目前解说员高中及中专学历占55.6%,大专学历为33.3%,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从外语解说员所占比例来说,英语解说员占解说员总数的9.3%,日语解说员则更少,外语解说员数量严重缺乏。据周庄古镇旅游集团公司统计,周庄境外旅游主要客源市场来自欧美地区,其中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是主要客源国,亚洲旅游者主要来自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外语解说员的缺乏已成为古镇解说系统的一大障碍。从职业稳定性上看,目前全职解说员和兼职解说员各占50%左右,离职率高。虽然雇佣兼职解说员可以极大地节约古镇人员管理成本,满足淡旺季解说人员的需求变化,但是解说员的高离职率也给古镇解说系统管理带来很大不便。

解说质量建设:调查显示,游客对古镇解说员的解说服务综合评价(图3)比对古镇静态旅游解说系统的综合评价差,具体原因中解说方式单调和解说内容单一占较大比重(图4)。

解说质量普遍存在的问题有:①基本信息导向服务不全。多数解说员在游客没有主动问及古镇相关服务设施的情况下,很少主动介绍古镇作为一个生活城镇具有的基本设施,没有给游客一种到陌生地所需的安全愉悦感。②解说缺乏深度广度,个性化缺失。解说员基本能够向游客解说主要景点的历史内涵,但往往解说只注重景点是什么,却不解释为什么,深度不够;很少关注游客对解说内容的回应,缺乏互动;以“不变”应“万变”,仅把导游词传达给游客,带领所有游客走同样的游览线路,解说同样的内容,忽视游客的个性化需求。③忽视对古镇资源和设施保护的解说。通过解说系统的信息提示,使游客在享用旅游资源和设施的同时避免对资源造成破坏,并鼓励其与破坏行为作斗争应是解说内容的一部分,但鲜有解说员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解说员普遍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古镇旅游资源保护上的作用。④解说方式单一。仅让游客在景区里听单纯的历史回顾,很难加深游客的体验,周庄古镇管理部门花费巨资深化的旅游产品和开发的体验性旅游活动能让游客真正参与其中的很少,多数解说员只是匆匆结束游程,而不带领游客参与体验性活动,致使手摇船、抓鱼、纺线、酿米酒、制作青瓦等古镇大力开发的旅游活动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益。

3.3 空间解说线路

古镇空间解说线路是根据景点分布情况或历史脉络,将各景点串联而成的线路。目的是让游客从局部到整体或是从整体到局部清楚地了解古镇兴建、发展、兴盛及衰退的历史过程。其安排设计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是一种特殊的解说方式。目前周庄古镇管理部门提供给所有解说员和游客的游览线路有两条,即东线:古牌楼→青龙桥→太平桥→逸飞之家→双桥→张厅→沈厅→富安桥→中市街→怪楼→青龙桥→出口;西线:古牌楼→照壁→博物馆→福洪桥→文化街→贞丰桥→渔业馆→叶楚伧故居→外婆桥→富安桥→沈厅→张厅→双桥→古戏台→出口。东、西两条解说线路的共同部分是周庄知名度最高的三大景点——双桥、张厅和沈厅,且都位于同一条街(东市街)上。即使是旅游淡季或平季,这条街的客流量也明显大于其它几条街;而在旅游旺季,这里的“热闹非凡”就真实地演变为拥挤不堪,摩肩接踵。尤其是张厅至沈厅的一段30m长、不足5m宽的石板路,游客通常要花半小时才能通过,到达沈厅门口也只能“随波逐流”地前移。然而笔者通过2006年“十一”、2007年“五一”和“十一”3个黄金周观察发现,即使在黄金周这样的客流集中时段,也不是整个古镇旅游区都呈现这样的旅游盛况,一边是张厅沈厅的热闹非凡,另一边却是周庄博物馆、叶楚伧故居的无人问津,景区内客流呈现出严重的不均衡分布状况。

从解说线路上分析,周庄古镇在客流高峰时拥挤的原因在于:首先,空间解说线路设计不合理。上述东、西两条线路中三大热门景点的解说方向相反,江南古镇多临河而建,河道与房屋之间的通道十分狭窄,对于通常20人以上的旅游团队只适合单向行走,但在旅游旺季东、西两条线上的游客逆向游览,交汇于东市街,极易出现拥堵现象。其次,空间解说线路选择“模式化”。几乎所有的解说员都选择古镇的精华解说线路:古牌楼→太平桥→双桥→张厅→沈厅→富安桥→外婆桥→游船→出口。选择这条线路,游客可以集中游览精华景点,欣赏水乡风貌,乘坐游船悠闲地品位古镇韵味,结束游程,解说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解说完四大名桥和精华景点,轻松地以游客乘坐游船结束游程,很适合旅游淡季游览解说。因此,无论从游客还是解说员方面都是理想选择,但是在旅游旺季若所有的解说员都选择这条精华线路进行解说,就必然产生拥堵现象。

4 优化周庄古镇旅游解说系统的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周庄旅游解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动态解说系统不完善、空间解说线路不科学。因周庄的静态解说系统相对较完善,所以笔者将重点从完善动态解说系统和优化空间解说线路上提出相关建议。

4.1 强化动态解说系统

首先,规范考查,定期组织学习。弥补目前解说员学历偏低(中专为主),文化知识普遍欠缺的现状。其次,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吸引优秀外语人才。可通过为周边学校旅游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吸引外语解说员。但要从根本上改善外语解说员缺乏状况,有关部门需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通过提升整体管理环境以吸引优秀外语解说员。第三,完善解说员薪资福利及奖评机制。建立良好的机制,降低解说员的高离职率。第四,加强培训,坚持考评。通过培训,提高解说员的解说技能,强化服务意识,鼓励其提供个性化解说,通过随机抽样检查,考评他们的解说质量。

4.2 优化空间解说线路

通过优化空间解说线路来分流旅游旺季古镇部分旅游节点(中市街)拥堵情况是缓解周庄旅游旺季接待压力的关键。精华景点张厅和沈厅同是古建筑景观,建筑风格相似,不同的是,张厅是明代官宅,人文气息浓;沈厅是清代民宅,奢华气息浓。根据游客反映,有69%的游客要求游览两厅,而22%的游客认为只游其一即可,还有9%的游客持无所谓态度。针对这一旅游者行为特征,景区可针对游客特征设计不同的解说线路,促使解说线路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现提供以下几条解说线路供参考:①针对张厅和沈厅皆游的游客。精华线路:古牌楼→太平桥→双桥→张厅→沈厅→富安桥→外婆桥→游船(水上风情游)/中市街(特色商品购物游)→文化街→贞丰街→出口。悠游线路:沈厅→富安桥→外婆桥→叶楚伧故居→周庄渔业馆→贞丰桥→文化街→福洪桥→博物馆→照壁→太平桥→逸飞之家→全功桥→古戏台→双桥→张厅→出口 (避免了张厅至沈厅路段的拥挤)。②针对张厅或沈厅只游其一的游客。以张厅为例,张厅是官厅,人文气息浓厚且年代久远,游客多属有一定文化修养者,注重深层次的文化体验。相应解说线路为:古牌楼→太平桥→逸飞之家→全功桥→古戏台→张厅→外婆桥→叶楚伧故居/游船至文化街→渔业馆→贞丰桥→文化街→福洪桥→博物馆→古牌楼出口(避免了两厅同时进入带来的内部拥挤)。

5 结语

周庄文化 篇8

自2008年首届中国古镇保护与发展 (周庄) 论坛以来, 周庄围绕“古镇保护与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和工作, 主要是科学规划抓拓展, 产业升级抓减负, 游客分流抓降压, 并且将周庄从1平方公里景区拓展为38平方公里的新概念景区, 这样既保证了古镇保护的完好性, 又使周庄旅游发展及产业布局得到延伸, 以达到可持续科学发展的目的。

一、科学规划抓拓展, 以科学的理念优化产业布局

“产业化”不是“狼来了”, 适时适度地推进产业化可以相对降低社会运作成本和资源损耗,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需求, 产业资源是否充分、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也是考查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尺。周庄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冲击、2005年的提价风波、2007和2008年非正常利益纠纷以及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 迫使周庄管理层必须更加审慎地、深度地研究古镇保护过程中的产业发展问题。在对周庄地理区位、资源条件、产业结构等充分考量, 在得到阮仪三教授等众多专业人士论证的基础上, 于去年提出了“东有传感器基地、西有生态休闲片区、南有古镇旅游、北有现代农业、中有文化创意产业”“四点一轴线”的产业布局概念, 就是对38平方公里作整体产业布局, 改变过去单一旅游产业的格局。尽管提出不久就遭遇了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但在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和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 仍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和突破。

(一) 东有传感器基地

2008年至今周庄管理层没有仓促上马、急于求成, 在回绝了从上海产业转移出来的一些能耗型项目落户要求, 杜绝了本地小企业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蚕食苗头的同时, 加快了早期落户、技术过硬并获得国家级荣誉和权威肯定的一批研发型项目的产业化进程, 加快了具备一定规模和品牌影响的一批本土科技企业的升级拓展, 加快了一批产业化程度高、市场营销能力强的整合型项目的落地。再加上传感器基地“中小型传感器企业孵化平台、传感器产品检测中心和传感器技术产品在线交易”三大平台在年内的启动建设, 将使传感器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对古镇保护的反哺作用得到显著提升。

(二) 西有生态休闲片区

借“控制性详细规划”运作的重要契机, 经过深入细致的排查摸底, 启动了对太史淀以西、同周公路以南区域的资源整合和产业调整, 将该区域内的零散工业企业陆续迁出, 同步推进水乡田园风貌的恢复, 同时更有选择地引入了星期九农庄、三同观赏鱼、康慧农庄、太史淀湿地等一批生态、休闲、农业项目, 与现有的云海农夫山庄、光明高尔夫、苏大应用技术学院等构建起太史淀以西的生态休闲功能片区, 更大幅度地为古镇分流游客、分担压力, 为现代人提供更为自然、休闲的情趣与享受。

(三) 南有古镇旅游

首先是观念转变, 周庄管理层带头并带动全社会既定观念的转变, 古镇不应是周庄的唯一亮点, 也不是周庄的全部内容, 周庄的东西南北中都应有江南水乡的特色体现、有专家学者的智慧留存、有值得一游的价值所在, 但古镇是周庄长期的根基与核心。其次是路线规划, 在古镇外围开辟了水上进庄线路和环镇水上游线路, 在古镇内部规划游客进出和分流线路。最后是资源整合, 从宣传平台、营销网络、产品组合、资本运作等多个方面加快旅游资源整合、缩短古镇旅游配套和衍生产品的市场化进程。

(四) 北有现代农业

为缓解当前大量重型车辆过境对周庄生态环境和基础条件明显破坏、对镇民和游客出行安全等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在阮仪三教授等专业群体的反复论证和指导下, 周庄启动了同周公路东延工程, 使大型车辆迅速过境而不造成对古镇和居民的负面影响, 更由此环通并激活了北部的三农资源, 周庄大批原生态村落有望成为可望可及的新风景, 部分低收入农户有望获得新的就业机会而减少对土地蚕食和依赖、原本低产低效的农业资源有望进行整合实现产能和效益的提升。

二、产业升级抓减负, 以创新的思路加速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抓减负, 就是通过调优产业结构和层次, 改变过去对单一旅游收入的依赖, 但同时又要形成新旧产业间相互呼应、相辅相承的产业链带。

一是建设昆山文化创意产业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民精神需求的日渐提升, 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受到经济先发地区的重视。去年以来, 依托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创意素材、成熟的产业环境, 文化创意产业在周庄已取得阶段性发展成果, 画家村、画工厂、四季周庄、旅游产品研发中心等一批文化创意项目落户并启动。在此基础上, 昆山市人民政府通过近一年的调研论证, 于去年10月份正式将昆山文化创意产业园设址在周庄, 成为昆山第十二个市级特色产业基地, 是昆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唯一集聚载体。

二是把握四大切点做实新产业。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遍地开花, 但雷声大雨点小, 仓促上马生存困难的不在少数。为此, 周庄积极借鉴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教训, 在充分挖掘整理属地资源、合理引入外来优秀资源的基础上, 把握四大切入点加快形成实实在在、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一是依托画家村、画工厂等, 把周庄建设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绘画创作、生产、展示和销售中心;二是在现有《四季周庄》、古戏台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展示地区文化的演艺中心;三是要把古镇部分街区、民居、客栈风貌还原, 使其成为体现传统文化的普遍性、物质型载体;四是要精心地打造以旅游经济开发为核心的中国地方旅游产品设计、制作、展示销售的集聚区。

三是实施“一园两区”产业规划。规划以急水港为界, 一南一北形成两大集聚区。一是太史淀生态休闲创意区。位于周庄古镇急水港以北区域的中心地带, 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 其中包括5000亩湿地和150亩陆地, 该区域生态条件优越, 文化底蕴深厚, 拟规划形成一个集休闲度假、生态体验、创意展示、会展服务、康体保健和旅游相结合的高品质生态休闲创意产业基地。二是古镇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区。位于急水港以南面积约1平方公里, 是周庄古镇保护的核心地带。将以“古镇综合保护项目”为抓手, 通过对局部进行恢复性改造, 挖掘旅游文化内涵, 增进游客的体验值, 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展旅游纪念品、特色餐饮、精品民宿、画家村、文化演艺等, 使这1平方公里提升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四是启动“古镇综合保护工程”。保护了古镇就等于保护了周庄的根, 为使周庄古镇保护、旅游转型等方面能尽快实现实质性的突破和转变, 经过严格细致地调研、测算和论证, 周庄于去年年底启动了“周庄古镇综合保护项目”, 项目定位包括周庄急水港以南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域。自2009年起分三期争取在四年内, 实现中高档民居客栈及文化、休闲门店改造600间以上、特色街道改造5条以上、退出低档次同质类门店50间, 使古镇保护、文化建设、旅游业态得到明显改观。经初步测算, 预计资金总投入近4亿元, 首期投入1亿元。

三、游客分流抓降压, 以严谨的态度保护核心价值

分流游客抓降压, 就是由过去单一古镇观光游向休闲游、拓展游延伸, 改善古镇区的人流压力, 使社会公众对古镇文化的感受更加全面和深刻, 在周庄的体验更加舒适和透彻。

提升对古镇保护的认知水平。一方面要通过举办古镇保护与发展 (周庄) 论坛等活动, 使古镇保护领域的前沿思想和先进经验在周庄汇聚并实现共享, 使周庄干部群众接受先进理念的碰撞和熏陶, 同时以认识的升华带动古镇保护能力的提升, 更要让周庄的古镇保护事业在专家学者、业界精英的不断论证和点拨中更加成熟和精道。另一方面周庄要坚决扼制夜郎自大、一劳永逸的心态, 不能被一些原本用于旅游市场推广的广告噱头陶醉了自己。为此, 周庄人要更加自觉主动、方向明确地看出去、走出去, 向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先进典范学习, 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唯有持续的学习与创新才能保持长久的领先。

提升对古镇保护的责任意识。任何创新的想法、先进的理念, 不停留在嘴上或者记录在纸上, 就需要有人去付诸实施、去贯彻落实, 需要从学术、行政、市场、社会力量来共同推动, 其中最为直接而广泛的力量就是社会的力量, 其中最为关键并具有杠杆作用的就是行政的力量。周庄通过社区、居委、村委和企业工会等基层组织, 通过市场和社区活动、党员义工、工会服务等活动形式, 通过古镇巡查、古建审批等制度条例, 建立并强化了植根于民间的古镇保护网络, 并在去年雨雪冰冻灾害的应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正如事后媒体所说“千年古镇遭遇百年大雪, 安然无恙”。

提升对旅游市场的引导能力。同样面对数量庞大而又复杂多变的游客市场, 与后来跟进的古镇群体成员相比, 周庄也会忧心重重, 但周庄忧的不是没人来, 而是古镇对持续增长的游客量的承载问题;忧的不是卖掉了多少门票, 而是门票经济的存在价值和休闲业态形成问题。为此, 面对不可阻挡的庞大客流以及自身弱小的法律权限, 周庄在去年上半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分流限客”, 一方面通过产品组合从时间上将白天与晚上客流错开, 大幅度降低客流集中对古镇的破坏;另一方面加快古镇东西两侧线路规划和急水港以北生态休闲项目开发, 从空间上解决客流交错拥挤和安全隐患问题。

周庄油田硫酸钡垢防治研究与应用 篇9

油气田结垢是油田水质控制中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可发生在储层内部与井筒的各个部位, 也可发生在砾石填充层、井下泵、油管管柱、储油设备、集输管线、原油加工设备以及水处理系统的任何部位。相关资料显示, 油田各类垢物中, 硫酸钡更易形成, 且最难处理。

周庄油田地面集输流程结垢现象日趋严重, 自2007年发现因结垢而堵塞现象以来, 发生多起管线垢堵事故, 以结垢情况最为严重的Z3-51井组总干线为例, 该管线在2010年因结垢严重需每15天进行一次投球扫线, 才能保证该井组的正常生产运行。为此开展了周庄油田硫酸钡垢防治研究, 通过现场实施,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有效遏制了流程结垢对生产的冲击、降低了生产成本。

2 周庄油田集输流程结垢现状

随着油田综合含水的逐步上升, 计量站及区块总集油干线的结垢趋势日渐加重, 以结垢情况最为严重的Z3-51井组总干线为例, 该管线在2010年因结垢严重需每15天进行一次投球扫线, 才能保证该井组的正常生产运行。

对现场垢样进行了室内分析, 结果显示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剂, 用X-衍射仪分析结果为硫酸钡垢。

针对周庄油田油井生产上出现的现场情况, 结合油井生产特点, 我们开展了针对性研究与攻关工作, 针对井筒、地面流程中硫酸钡结垢问题, 开展硫酸钡结垢机理及防治研究, 并进行药剂筛选、评价试验, 在现场投加。

3 周庄油田硫酸钡垢防治研究

3.1 硫酸钡垢成因分析

Z3区块的Z3-51井组集油干线结垢最为严重, 现场调研发现, 该井组的所有单井管线不存在结垢现象, 只是计量站出口段的集油干线存在严重的结垢问题, 包括弯头和直管段。这说明Z3-51井组14口油井产出液混合之后发生反应产生硫酸钡, 沉积于管线内壁。

通过现场取样和实验检测Z3-51井组的Z3-73等10口含有B a2+, 这些油井属于K2t1 (1+2) 和K2t13。Z3块的油井其它生产层位主要有K2t1、Ef1及少数的K2c。、Ef1属于碳酸氢钠水型, SO42-浓度较低, 一般小于250ppm。K2t1、K2c多数属于硫酸钠水型, 且部分井的SO42-浓度>600ppm。

以Ba2+浓度最高的Z3-73井为例, 混合高浓度的SO42-油井产液后出现白色沉淀。试验现象见表1。

从以上分析认为:Z3-51井组及Z3区块集油干线产生硫酸钡垢的主要原因为:生产层位为K2t1部分油井产出液中含大量Ba2+, 这些井与该层位含高浓度SO42-油井的产出液混合之后, 发生反应产生硫酸钡不溶物, 沉积于管线内壁, 形成结垢。

3.2 Ba2+阻垢剂筛选试验

目前我厂在用的是FA505型阻垢剂, 属于有机磷酸盐类。室内用100ppm的FA505对Ba2+进行阻垢测试, 结果显示该阻垢剂对Ba2+无任何阻垢作用, 必须筛选新型的针对Ba2+的阻垢剂。

由马来酸酐、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醋为单体合成的三元共聚物, 对Ba2+有良好的阻垢效果。为此筛选出KD-27型Ba2+阻垢剂, 室内对KD-27阻垢剂进行了阻垢测试。

试验条件:室内配置Ba2+水溶液 (500ppm) 、SO42-水溶液 (1500ppm) , 温度为常温。试验结果见表2。

从表2可得出:KD-27有效阻垢浓度为>100ppm, 低于该浓度阻垢效果降低。

KD-27对现场产出液的阻垢能力

试验条件:Z3-73产出液、Z3-58产出液, 温度为常温, 试验结果为:KD-27的浓度在100ppm时, 对现场油井产出液有良好的阻垢效果。

3.3 阻垢效果分析

2011年1月中旬在Z3-51井组集油干线扫完线后, 开始KD-27药剂的投加工作。实施硫酸钡阻垢措施后, 仅2011年5月27日因压力上升, 倒换管线进行扫线一次。

自2011年1月中旬开始投加阻垢剂后, 干线运行压力波动较大, 4月中旬干线压力持续上升, 到5月27日由于干线压力较高, 倒换管线, 清洗扫线, KD-27阻垢效果达到了4个月。在查找原因时发现, KD-27阻垢剂中的固体物质溶解性出现了问题, 长时间静置后有析出的现象。6月初开始投加重新调配的药剂, Z3-51井组的集油干线压力总体比较平稳, 截止到2011年11月底, 扫线周期已达到6个月以上, 目前压力水平控制在0.9Mpa左右。

4 周庄油田硫酸钡垢防治效果

2011年1月中旬在Z3-51井组集油干线扫完线后, 开始KD-27药剂的投加工作。实施硫酸钡阻垢措施后, 仅2011年5月27日因压力上升, 倒换管线进行扫线一次, KD-27阻垢效果达到了4个月。6月初开始投加重新调配的药剂, Z3-51井组的集油干线压力总体比较平稳, 截止到2011年11月底, 扫线周期已达到6个月以上, 目前压力水平控制在0.9Mpa左右。

参考文献

[1]李峰.注水井管线结垢、腐蚀因素分析及对策[A].山东石油学会第三届腐蚀与防护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

[2]郑竟成, 齐玉堂.浸出油厂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结垢及腐蚀[J].中国油脂, 1990, (06)

[3]马青庄, 温淑新, 杨建平, 孙海杰, 辛爽, 陈宁, 祝英剑.前大油田腐蚀结垢的原因及对策[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2002, (05)

周庄文化 篇10

周庄是较早开发的特色水乡, 周庄在管理上实行“保护与发展并重”, 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 丰富旅游内容, 完善景区建设, 成为了中国第一水乡。但对人文资源进行传承与发扬、对其以及对服务资源、服务设备进行管理等成功经验值得其他乡村旅游的发展借鉴。

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 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观光、度假、休闲性质为一体的旅游活动。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指被作为旅游观光、游览、娱乐活动对象的长久存在着的自然景物和社会产物, 以及长久存在着的、保持着原有形态而能被开发利用作为旅游消费对象的自然物和社会产物的统称。

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又称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有鲜明的历史性、民族性及文化性。其中包括文化古迹、名人遗迹、园林、民族风情、革命遗址、特种工艺、文化娱乐场所以及文化艺术、民族习俗、城乡建设等。

目前乡村人文旅游面临的现状

对乡村旅游意识不够, 人文旅游资源欠缺维护

对乡村旅游认识不够, 在旅游开发中较少考虑, 对乡村的旅游资源缺少一个合理、科学的认识;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张, 很多乡村建设都向城市化建设靠拢, 使得乡村建设缺乏特色化, 从而使得乡村旅游资源大片浪费, 尤其是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 使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眼中。

人文旅游产品品种不够丰富, 欠缺地方特色

部分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 都会相应地从事商业旅游产品开发, 但大多旅游产品都来自于一家, 重复性太大, 或是和其他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类似, 品种欠丰富, 使得其在旅游购物中缺少特色的旅游产品, 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即使想购买产品, 也不太容易买到。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到位

乡村由于本身的交通基础条件不是很好, 很多都是在偏离城市的远郊, 车辆通行不太方便, 而且很多服务设备跟不上;而乡村旅游开发的景点, 大多都在乡村的范围内, 由于乡村的基础设施跟不上, 使得乡村旅游过程中游客的满意度降低, 综合评价低, 无法有力吸引游客再次游览。

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

在我国乡村旅游开发较晚, 对乡村旅游的管理研究还比较少, 缺少一个有效的统一管理;部分乡村实行旅游管理, 但旅游管理也仅仅是对游客进行管理, 很少对自身的旅游资源进行管理, 一方面缺少管理人才, 一方面缺少继承文化遗产的人才, 因此人文旅游资源上欠缺进行维持、发扬管理。

周庄背景

古镇周庄, 位于上海、苏州、杭州之间。交通方便, 四面环水, 全镇依河成街, 桥街相连, 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情、浓郁的吴越文化、千年历史沧桑及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了江南水乡的典范, 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同时周庄在管理上实行“保护与发展并重”, 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 丰富旅游内容, 完善景区建设, 成为了中国第一水乡。在乡村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上有其值得借鉴的经验。

周庄乡村人文旅游资源开发

挖掘地域特色文化

周庄及附近村落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有其水乡文化、明清建筑、桥文化、美食文化, 周庄在开发过程中挖掘其地域特色文化、将苏绣、昆曲、船文化、家常菜、船家生活等融入到周庄、周庄附近的乡村旅游中, 创造出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

打造旅游品牌

周庄合理利用自己的特色的地理位置, 凭借自己特色的水乡文化及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 成为了世界最佳魅力水乡、中国第一水乡、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旅游产品多样化

周庄虽然地域面积较小, 但其旅游产品较多, 通过建筑文化、服饰内容、美食街、船发展而起的旅游产品, 通过建筑、桥等历史文化通过旅游线路展示。周庄本身安排了较多的旅游项目, 水巷游、夜游周庄、在水中看渔鹰表演、听昆曲;在船上体会周庄的水乡特色, 发展水上文化产品;周庄同时将地方特色美食万三蹄、万三糕等采用真空包装带出周庄, 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周庄的特色产品, 周庄还将苏绣、周庄竹编、茶壶等传统工艺作为旅游产品出售。目前周庄还将陆续推出乡村单车游、自驾游等休闲旅游线路, 将旅游从古镇游延伸到农家乐、农村, 同时提高商务、经济型酒店的品质和一些围绕着农业休闲设计的商旅项目也正在展开, 周庄旅游从单一的观光型旅游转变为综合性休闲度假乡村旅游转变。

注重保护与开发并重

周庄开发较早, 游客数量较多, 超过了周庄本身的游客承载量, 使得周庄自身环境和居住环境受到较大影响。由于周庄是特色水乡, 因此对周庄的水环境进行整治。同时由于过多的游客和游客产生大量的垃圾, 使得周庄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因此对周庄的保护性开发是周庄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可行性方案。周庄在整治水环境、营造周边乡村特色景观, 保护周庄及周庄边水系、湿地等实行保护, 确保周庄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人文旅游资源的管理

由于旅游资源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 周庄对旅游资源的管理上面有值得借鉴之处, 但同时也有着其他地方存在的缺陷, 目前周庄对人文旅游资源的管理可为以下几点:

对人文资源传承与发扬

周庄对其人文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传承和发扬。周庄在商业街聚集了当地艺人和民间艺人前来展示他们的手工作品, 一方面为这些民间艺术家提供展示的舞台和经济来源, 另一方面是对周庄文化的传承, 也是对中国民间文化的发扬。同时周庄对人文旅游资源方面还与时代需求相结合, 如水乡文化、建筑文化及农耕文化与现在所需的乡村旅游结合起来, 使其适应国内游客的旅游需要。周庄在发挥其人文资源的宣传手法中间接借用摄影家、画家等来宣传周庄的特色, 从艺术家的眼中来发掘周庄特色的一面。

对人文旅游资源进行规划

周庄推出市场之际时, 并非以“单个景点促销为主”的常规营销做法, 而是将古镇景区的众多景点聚集在一块, 而是整合旅游资源, 归纳为“中国第一水乡”。对其周庄整体进行旅游规划, 虽然周庄整体上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 但在人文资源方面进行资源整合, 以使其符合水乡文化特色, 并在旅游的服务过程中, 围绕着水乡而展开。同时对人文旅游资源进行扩充, 将地域特色资源与人文社会相结合共同为周庄的人文资源增加内容。

对服务资源、服务设备进行管理

通过对服务资源、服务设备及服务人员进行管理, 周庄的服务资源和服务设备都跟上旅游开发的脚步, 积极地为周庄的游客服务。周庄通过积极与周庄当地居住农民进行沟通, 提高他们的参与, 对他们进行培训, 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在服务设备的管理上, 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对一些设备进行管理和更新。水上游周庄对周庄的船只的换班进行了安排, 可以使游客能够惬意地水上游周庄。

过重的商业文化有待改善

周庄商业味过浓。周庄过量的饭店和店铺使其古镇的风味, 其乡土文化被商业的店铺所掩埋, 人文旅游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减少商铺的数量及其合理分布商铺的位置, 使其能够缓解对人文资源的冲击, 同时丰富旅游产品, 能够使其商铺减少雷同产品现象, 同时能够更好地促进周庄旅游产品的发展。

要注重游客满意度管理

在对游客满意度的管理上, 周庄仍然存在着缺陷, 比较少考虑游客的满意度, 忽视了游客的体验旅游和周边服务区的服务质量, 因此需要对游客满意度做出管理。可以通过提高周庄内的服务质量, 完善周庄内的服务设施和规范古镇内的服务;可以在每个季度、不同的时候对周庄内的游客满意度进行调查总结, 根据游客所需要的改善相应的环境;并根据时代需要, 提倡丰富的体验活动。

周庄作为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 其具备着较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特色的地域代表, 为江南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例子,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应注意对地域特色文化的挖掘、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丰富其旅游产品、注重开发与保护并存;在管理方面对人文资源传承与发扬管理、景区规划、服务资源、服务设备管理和游客满意度等进行管理。

天堂里的周庄 篇11

每天,有数以千计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周庄游览,他们有的当天往返,走马观花,有的留宿几日,细心赏析。他们为周庄保存着如此众多的明清建筑而赞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美格局而眩惑,为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觉得周庄真的是镶嵌于淀山湖畔的一块碧玉,是无法重造的美丽水乡。可是游罢回去,又觉得茫然若失。

在周庄到底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品尝到了什么?在周庄到底有哪些收获呢?

是的,在周庄旅游的所得,很难用语言来表述。也许,我们领略的仅仅是一种氛围,一种由历史、文物、建筑、风情、民俗、艺术、交通、饮食以及哲学等等,多层次多方面内容构成的综合体。人文景观,是人化了的自然所显示的一种文化性,是人们为了某种需要,下意识地创造的景象,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心理倾向,反映出一个地方的文化进程和时代风貌。周庄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也都是普通而又耐人寻味的人文景观:这种人文景观因其独特的神韵,始终闪烁着不可磨灭的光芒。

一位台湾学者慕名前来游览了周庄,回去后,写了一篇数千字的文章,题为《中国第一水乡》。他说:“将来台湾海峡两岸直航之后,由台北坐飞机直航上海,下机后坐汽车直驶周庄,那么不但台北的水泥丛林尘嚣压迫感,可以在一天之内甩在明式建筑水乡之外,‘莼鲈之思’也可以在廿四小时之内满足。”

周庄数不胜数的明清和民国时期建筑所构成的文化氛围,确实令人陶醉。

东起银子浜,南至南湖,西到白蚬湖、北抵全功路,总面积为0.23平方千米的古镇区内,以井字形河道为骨架,因水成街,因水威市。拥有张厅、沈厅、连厅、章厅、冯元堂、戴皂、吴皂、叶楚枪故居等民居古宅拥有后港街、中市街、城隍、南北市街等商业街市:拥有澄虚道院、迷楼、富安桥、贞丰桥等文物古迹:还拥有刘公祠、银子浜、大业堂等名人遗址。这些历史悠久、各具风采的古建筑,以其独有的空间格局和传统特色,使周庄成为江南典型的水乡之镇。它具有独特的气息和韵味,经由民居、寺观、茶楼、古桥、牌坊、街市等等,在色彩纷呈的建筑文化氛围中体现出来。

在周庄,60%以上的民居,是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90%以上的民居临河濒水,于是造就了过街骑楼、水阁、水墙门、旱踏渡、长驳岸、河埠廊坊、穿竹石栏、走马堂楼和水巷幽弄等极有水乡特色的建筑,体现着不可低估的艺术价值。除了画家、摄影家和建筑学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周庄作为艺术实践的一个重要营地,艺术院校的学生,也把周庄作为一个大课堂,成群结队地前来写生,甚至连过年也不愿离去。而我国的许多电影导演和演员,则把周庄作为最佳的外景地,先后在这里拍摄了《共和国不会忘记》、《聊斋志异》、《杨乃武与小白菜》、《济公游记》、《江南巨富沈万三》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数十部电影和电视剧。在周庄选景,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是人工搭景所无法比拟的。

张艺谋在拍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最后一组镜头时,选中了周庄富安桥堍的水巷和民居。他嘱人把临河的墙壁做旧,拆去了桥边几户居民家的电视天线,然后在褚家桥顶指挥拍摄。两只小船从富安桥下钻出来,转了个弯,驶入褚家桥洞,又悠悠地摇向西市河。褚家桥堍,缓缓走来了挑葱卖菜的农民,而一位妇女弯着腰正在河埠边洗涤衣物,淡淡的晨雾在河面上缭绕,宛然20世纪30年代的水镇景象。

张艺谋说,在周庄拍片子,很令人满意。他需要的就是这种古宅的建筑和幽深的水巷组成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不是一时一日能制作出来的。

沈厅有民俗文化的展室,陈列着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桶器、竹器、瓷器和厨房用具、卧具:而走在街巷里,也可以看到当地农村妇女的服饰。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水乡民俗文化。

头系一块花头巾或蓝布包头,身穿大襟罩衣,腰束百褶小围裙,背后垂下两条长及膝弯的彩带,带梢缀有红绿流苏,围裙下是一条藏青布裤,脚上穿一双绣花绿边圆口布鞋。这就是周庄一带农村妇女的普通打扮,已不知沿袭了多少年。

爱美的姑娘,打扮得格外漂亮,她们头上系一条色彩鲜艳的包头巾,后面的两边收起。两侧露出扎着红绒绳的乌黑发亮的两根辫子,身穿蓝底碎花的大襟短袄,小琵琶扣,花边编边,显得清雅而又俏丽:腰间是一抹士林蓝布百褶小围裙,腰兜上绣有各种精细的花卉图案,纷垂的彩带上,缀有红绿流苏。围褶下穿一条藏青布裤,脚穿绣花绿边布鞋。这样的穿着,让人浑身洋溢着爽朗、活泼、艳丽的青春气息。

中年妇女往往穿着浆洗得很干净的士林蓝布大襟短袄,浅湖色的绿边和琵琶扣,腰间系着蓝布百褶围裙,围裙外还系着绣有花饰的小围裙,脚上穿素色布鞋。她们的头饰端庄而又清雅,包头用的毛巾是素色的,有的则用蓝布包头,头上梳的是扎着彩绳的发髻,发髻上竖插银荷花板,横穿一根银簪子,显示着一种传统的美。

老年妇女的服饰,式样与青年妇女接近,但衣料采用深色甚至黑色,头发上罩有黑色的网巾,给人以古朴庄重的感觉。水乡妇女的服饰,无论包头、腰兜板,还是彩带、花布鞋,都是妇女们自己设计、缝制的,鲜艳悦目而不刺眼,搭配和谐而不单调,质朴庄重而不累赘。多少年来,这种服饰,不受洋装异服的影响而代代相传,显然是与她们的生活习惯和劳动需要分不开的。而服饰上精心刺绣的牡丹、莲花等等图案,则表达了她们祈求平安幸福,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愿,从中不难看出古镇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

另一种充分体现水乡民俗文化特色的活动是划灯。

划灯宜选择月朗星稀之夜。届时,村头鼓乐声起,几十条色彩艳丽的灯船,灯光闪烁,划破碧波,徐徐荡入村前的百家渠,此谓“会灯”。灯船在河中或排成一字蛇行,或呈双圈穿绕,时缓时急,时进时退,变化无穷。若指挥者机智敏捷,灯船变幻莫测,更使旁观者惊喜交加。每只灯船有桨手八九人,个个扣舷盘膝,神态怡然。

会灯过后,灯船沿着村边的小河划出,两岸观众亦步亦趋。透过朦胧的月色船上华灯璀璨,与倒映在碧波中的星月争辉竞色。一时灯彩缤纷,丝竹盈耳,观灯者为之陶醉,恍入瑶池琼楼。

划灯每隔三五年举办一次,成为远近闻名的娱乐趣俗。灯船划到之处,倍受欢迎。有一次,灯船一直从周庄划进姑苏城,使城里人叹为奇观。几十条彩灯熠熠的灯船,荡入小桥流水,划过三关六城门,在市河中蜿蜒荡漾,赢得了一片喝彩声。村民们有求必应,在城里一连划了十几天,城里人还是热情挽留。无奈乡下农时季节不等人,不能久留,他们硬起心肠把船上的彩灯烧毁,才脱身还乡。

周庄这片历史悠久的水乡沃土,不仅孕育了划灯这种民俗文化奇葩,还诞生了独特的民间说唱艺术——丝弦宣卷。

丝弦宣卷一般由六人组队演出,在二胡、三弦、笛子、板鼓等江南丝竹乐器的伴奏下,以当地流传的民间小调,融合申曲(沪剧)、常锡文戏(锡剧)的有关曲调,演唱人们喜闻乐见的曲目,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香莲》、《顾鼎臣》、《白罗山》等,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唱宣卷在周庄一带已经流传了近两百年历史。20世纪40年代,周庄地区的宣卷艺人不断增加,活动范围扩大到昆山、吴县、吴江和青浦的许多乡镇,每逢喜庆节日,东家就雇请丝弦宣卷班子去演唱,引来许多观众,给当时文化生活贫乏的农村带来了欢乐。

来到周庄的每一个人,都以各自的方式,接近它、阅读它、理解它,取得各不相同的收获。一千个读者的眼中,会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成千上万的游客眼里,周庄自然也是千姿百态的。然而,有一点可确信无疑,在周庄能真切地感受到清澈如水的水镇风情,触摸到深沉厚实的水文化。

周庄文化 篇12

一、工业周庄环境日益恶化寻根源

对周庄一些企业和环保所等部门进行调查走访,发现在工业发展中造成周庄环境日益恶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发展理念有偏差。无代价的发展,认为凡是产出的都是有益的,即都计入收益,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考虑,片面追求GDP而忽视了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第二,工业结构不合理。周庄工业发展主要以化纤、人造革、纺织印染、橡塑制品、化工、冶金、机械制造、汽车配件、铝型材料为主,污染产业比重极高。第三,发展速度过快,特别是污染企业不断增加。全镇有工业企业1680家,有520家列入江阴市环境监管重点企业。企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环境自身的自净能力。第四,部分企业环保意识弱。部分企业负责人缺乏环保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公德意识,污水直排、偷排现象时有发生。第六,主管部门监管难。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处于两难境地:管了,经济发展受影响;不管,百姓意见反响大。

二、工业周庄生态文明建设在行动

(一)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面对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周庄镇党委政府提出“五个周庄”建设战略,即“创新周庄、生态周庄、财富周庄、活力周庄、和谐周庄”。

为了大幅度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周庄镇政府特编制了《周庄镇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纲要》。

(二)职能部门加大治理生态环境力度

面对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日益强烈的呼声,职能部门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重点围绕改善“水、气、声”环境,在“关、治、改”上下工夫,严格落实各项治污措施。(1)关。几年来,周庄镇对污染严重,群众反响大的化工类企业实施关停取缔。(2)治。通过推动镇村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污水归槽走”工程,实现工业污水集中治理。(3)改。周庄镇积极开展重点企业“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和燃煤企业“煤改气”专项整治工作。

(三)工矿企业坚决履行环保主体责任

周庄各企业清楚意识到:加强环保工作,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争取政府和相关机构对自己的支持,有利于帮助企业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品牌形象,这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他们把优化发展作为主线,全面实践产业提升战略,以节能减排倒逼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竞争力,并主动与政府签订《环保诚信承诺书》。

(四)新旧市民联手共筑环保坚固长城

环境保护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政府、企业、公民共同的责任。2016年的6月5日是世界第43个世界环境日,周庄举行了“向污染宣战”为主体的世界环境日广场宣传活动,通过展板展示、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呼吁大家参与到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中,切实提高环保意识,携手共建美丽周庄。

三、工业周庄生态文明建设见成效

2005年,华宏村成立江阴市首家环保办公室,建设了万吨级污水处理厂,投入3亿多元建起了华宏世纪苑,这里被列为科技部“十五”社会发展攻关项目,被国家可持续实验办公室评为“苏南农村集中居住和人民环境改善的示范工程”。卧龙湖生态公园原是一个多年采石而形成的废弃的石宕,尘土飞扬给周围居民带来很多生活不便。2001年起,在原废弃石宕的基础上开展复绿工程,先后搬迁关闭11家企业,投资1亿多元,建成了风景怡人、青山绿水的周庄农民公园和周庄卧龙湖生态区。2013年5月5日,卧龙湖迎来了“绿动美丽周庄•共谱生态新城”青年勇当生力军启动仪式暨“环保知识环湖接力赛”。通过“学绿,知绿,晒绿,伴绿,秀绿,展绿”六大行动,进一步引导全镇广大青少年自觉增强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全力推进生态周庄建设。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周庄工业飞速发展,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本文通过寻找周庄环境日益恶化的根源,以不断提升环保意识,多方联动对城乡环境的综合治理,以促进周庄工业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关键词:工业化,环保意识,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邓翠华.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

[2]赖章盛,胡小玉.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辩证关系解析.

上一篇:片段也精彩下一篇:柞蚕场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