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扶贫方案

2024-10-22

残疾人扶贫方案(通用10篇)

残疾人扶贫方案 篇1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扶贫开发和残疾人事业的安排部署,认真贯彻市委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根据市残联《关于印发《毕节市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毕残联通〔20xx〕18号)文件精神,扎实抓好我县残疾人精准帮扶工作,切实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加快残疾人脱贫致富、同步小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心。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残疾人工作,大力推动了我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疾人收入水平得到较快提高,生存发展状况得以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残疾人仍是我县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扶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困群体,也是推进我县扶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加大残疾人扶贫开发力度,促进残疾人与全县人民同步实现小康目标,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纳雍的重要内容。为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抓好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措施,着力把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一届七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履职、社会参与、残联协调”的原则,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兜底保障与促进增收相结合、政府扶持和社会帮扶与残疾人自强自立相结合,以“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为统领;以扶贫攻坚“六项行动”为切入点;以“六个到村到户”为抓手;以提高残疾人基本素质和生存发展能力为重点;以增加残疾人家庭收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为目标,采取更加有力、更具实效的措施,加大贫困残疾人扶持扶助力度,全面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促进贫困残疾人尽快脱贫致富、实现同步小康。

(二)目标任务。到20xx年,列为精准扶贫对象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基本摆脱贫困;到,残疾人家庭收入接近或达到当地平均收入水平,确保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得到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残疾人全面平等享受教育、住房、康复等服务,参与社会和自身发展状况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

三、工作重点

(一)着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增强贫困残疾人自我发展功能。注重抓好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扶持和鼓励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开办学前教育班,扶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特殊教育幼儿园(班),支持普通幼儿园招收残疾儿童入园,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残疾儿童学前机构,多渠道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注重抓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建立以普通学校残疾学生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做到全覆盖、零拒绝,着力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到20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受教育状况达到全县平均教育水平。注重抓好残疾人高中教育,普通高中必须正常录取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学生,同时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提高残疾人就业和创业能力;注重抓好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努力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注重抓好残疾人职业培训,依托有关院校或相关培训机构,充分利用“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圆梦行动”等载体,整合社会各类培训资源,针对残疾人需求与特点,积极开展各种就业技能、岗位技能和创业培训,在3年内对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现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分批培训,力争每个残疾人扶贫对象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促使贫困残疾人自我发展功能得到切实增强。

(二)着力实施康复救助工程,提高残疾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残疾人康复保障政策,县财政部门每年应按上年度所辖常住人口人均0.5元的标准预算安排残疾人康复经费。各级残联组织要注重实施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贫困听力障碍残疾人助听器适配、贫困视力残疾人助视器适配、贫困残疾人矫形器和假肢装配、贫困听力言语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贫困自闭症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贫困智力残疾少年儿童康复训练、贫困脑瘫残疾少年儿童康复训练、贫困肢体残疾少年儿童矫治手术、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等康复项目,同时广泛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努力拓展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目标,切实提高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确保“康复一人、造福一家、温暖一片”。

(三)着力实施保扶并举工程,加快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进程。做到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及时从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方面给予困难残疾人社会救助,并帮助贫困残疾人解决参加城乡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努力提高残疾人参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总体水平。同时,逐步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专项保障制度,真正使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三无”残疾人及其他困难残疾人基本生活、基本生存得到有效保障。做到应扶尽扶,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要求,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的农村残疾人及其家庭整户纳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范围,确保不漏掉任何一个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扶贫对象。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小额信贷到户到人”、“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贴息”等扶贫模式,辐射带动更多残疾人增收致富。同时,根据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实际,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和“一户一法”的要求,切实帮助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找准发展路子、制定增收措施。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安排扶贫项目资金和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时应重点倾斜贫困残疾人家庭,有效改善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条件及生产生活设施,着力扶持贫困残疾人发展特色产业、切实增加收入、尽早摆脱贫困。

(四)着力实施创业就业工程,帮助贫困残疾人稳定增加收入。深入开展残疾人自强创业行动,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积极创业,特别要鼓励农村残疾人发展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扶持城镇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加工业、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并充分利用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等,切实为残疾人创业提供场地、设施等服务,努力帮助残疾人实现创业梦。深入开展残疾人巧手创业行动,积极帮助盲人开办盲人按摩机构,解决更多盲人就业;大力支持残疾人发展具有民族特色、有竞争优势的地方产业,积极培养残疾人能工巧匠和民族文化传承人。深入开展残疾人阳光就业行动,大力扶持各类福利企业和集中安置残疾人企业,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吸纳更多残疾人就业。深入开展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行动,全县每年扶持创建2个以上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辐射带动残疾人创业就业。同时,切实推进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各类企业和民办非企业等用人单位应按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提供适合的工种和岗位,为残疾人稳定增加收入创造良好条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为使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有组织、有保障,特成立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郑成芳 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张 慧 县人大副主任

郭太军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龙 颖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宋帮达 县政协副主席、卫计局局长

成 员:胡云超 县政府办副主任

刘 楼 县残联理事长

朱 江 县扶贫办主任

王光良 县教育局局长

蒙文燕 县财政局局长

潘 登 县民政局局长

张升科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尚金海 共青团纳雍县委副书记

杨晓君 县妇联主席

林炼深 县卫计局副局长

尚金涛 县残联副理事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残联,尚金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要求,制定细化工作方案,确保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二)建好精准帮扶对象数据库。扶贫办和残联要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的残疾人全部作为扶贫对象进行扶持。同时,将所有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基本情况和数据录入电脑,建好残疾人精准帮扶对象数据库,推行农村贫困残疾人帮扶工作精细化管理,加快残疾人扶贫开发进程。

(三)强化定点联系结对帮扶。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要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定点联系扶贫、县直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和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户的优势,开展“遍访贫困残疾人家庭”活动,摸清贫困残疾人家庭基本状况。对列为扶贫对象的残疾人及其家庭采取干部驻村“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进行精准帮扶,做到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因地制宜、分户施策。积极帮助残疾人扶贫对象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径、改善基础设施、落实增收项目,促使贫困残疾人尽快脱贫。

(四)加大扶持扶助力度。坚持政府主导,将各级各类扶贫项目资金重点倾斜残疾人扶贫对象,充分整合部门项目、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并聚焦贫困残疾人家庭。县财政局每年按上一年度征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总额的30%预算资金用于残疾人培训、就业、创业,资助贫困残疾在校大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等。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和发展生产、资助考取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困难残疾人及其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团县委应切实发挥青年志愿者组织的作用,以“心手相牵,共享阳光”为主题,深化助残“阳光行动”,切实为残疾人多办好事、实事;妇联在推动妇女小额贷款和“巧手锦绣”计划时,应优先帮助符合条件的残疾妇女获得项目扶持,参与绣娘培训;金融机构应创新金融机制,改善金融服务,努力增加残疾人贫困户信贷的投放;危改部门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时,应重点将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贫困残疾人家庭纳入改造范围,帮助其改善居住条件,实现住有所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实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网络招聘服务周等活动时,应积极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务必增强扶残助残意识,积极参与残疾人扶贫开发,通过“帮、包、带、扶”等方式,着力改善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环境,千方百计提高残疾人收入。

(五)注重抓好宣传引导工作。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和互联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和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化理念,广泛宣传残疾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励志精神,大力宣传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的先进典型,传递汇聚正能量,努力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和鼓励残疾人做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参与和融入社会,与全县人民一道攻坚克难,同步奔向小康社会。

残疾人扶贫方案 篇2

黑龙江省有残疾人口129.5万人, 按照国家确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 300元的扶贫标准测算, 贫困残疾人数量为84.2万人;而按照黑龙江省确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 800元的扶贫标准测算, 贫困残疾人数量将达到103.6万人。黑龙江省农村贫困残疾人数量仍然比较多, 贫困面较大, 贫困发生率高, 实现小康的难度和形势仍不容乐观。可见, 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任重而道远。

一、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内涵与意义

(一) 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内涵

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以不断健全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 给予农村残疾人一定的生产扶助和生活救助, 以期增加农村残疾人家庭收入、提升生活质量, 从根本上保障农村残疾人解决温饱、脱贫致富。这种扶贫开发方式, 是一种可持续性的“造血型”扶贫模式, 是对过去的分散式的扶贫模式的重大改进, 其工作重点是要提高农村残疾人的基本素质和生存发展能力,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实现小康。

(二) 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的意义

一是缩小农村残疾人与其他社会群体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 提高生活质量。根据《2012中国发展报告》, 我国基尼系数已接近0.5,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家庭, 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大大低于城镇, 作为农村弱势群体的农村残疾人的境遇也就可想而知。要缩小农村残疾人与其他社会群体日益拉大的收入差距、生活水平差距, 就必然需要借助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的力量。

二是促进农村残疾人问题的解决。农村残疾人问题, 归根结底是由于支出负担过重、生产增收困难双重叠加导致贫困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解决好贫困问题, 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水到渠成。因此, 借助扶贫开发工作,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缩小城乡差距, 帮助农村残疾人脱贫致富, 是解决农村残疾人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三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两个体系建设是帮助残疾人改善基本生活、促进全面发展的根本举措。残疾人扶贫开发是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更是健全完善两个体系建设的突破口。通过扶贫开发工作, 能够大力推进农村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二、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实现小康生活目标对扶贫开发的要求

近年来, 黑龙江省认真实施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 》《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 (2011-2020年) 》《黑龙江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重视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 通过各种方式扶持农村残疾人改善居住条件, 接受实用技术培训, 稳步提高家庭收入水平, 农村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明显改善。

黑龙江省农村仍有较大数量的贫困残疾人。由于身体有残疾、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就业技能、缺少就业机会等原因, 他们对收入水平、康复保障能力、教育体系、实用技术培训、安居、托养、公共文化和体育事业等方面有着强烈的需求与憧憬, 想要改变贫困现状的愿望和期盼十分迫切。

没有农村残疾人尤其是贫困残疾人的小康, 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而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 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实现农村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 存在较大难度。因此, 要把农村残疾人扶贫作为扶贫开发战略中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部位抓实抓好。

20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达到一定水平, 要看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能否达到小康水平:一是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不能低于全国小康实现的平均水平;二是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小康水平;三是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不能低于黑龙江省人均小康生活水平。根据这三点要求, 要设定时间和具体指标, 确定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增加医疗康复、特殊教育、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以确保通过扶贫开发推动农村残疾人实现小康生活目标, 到2020年实现精准脱贫。

三、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的策略

(一) 以项目为核心推进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

构建工程、项目体系, 以扶持贷款、实用技术培训、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助残扶贫、选聘贫困残疾人联系人等项目、工程, 推动农村贫困残疾人从相关扶贫项目中直接获益。做好扶贫项目的遴选、推荐、跟踪、评价, 优先安排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和特殊人群教育帮扶力度, 帮助这部分群体掌握一技之长, 使他们提高职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千方百计促进其就业, 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持续增收致富, 从而激发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的内生动力, 自立自强, 避免陷入反复贫困、代际贫困传递的恶性循环, 彻底实现稳定脱贫。

(二) 将扶贫开发与公共服务紧密结合

在扶贫开发过程中, 完善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 能够体现维护社会公正、协调利益关系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初次分配环节, 体现的是“充分竞争, 多劳多得”;在再分配环节, 则需要增加对农村残疾人这样的弱势人群的保护。通过发展公共服务, 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服务;通过扶贫开发, 为农村残疾人享受公共服务奠定物质基础, 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贫困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逐步实现全覆盖、常态化、多渠道, 不断提高农村贫困残疾人的保障水平。

(三) 大力培育专项社会资本

国家提出, 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通过实施面向农村残疾人、服务农村残疾人的社会资本项目、社会扶贫工程, 促进扶持和发展农村残疾人贫困事业的社会资本的形成, 营造全社会关心帮助农村残疾人的积极氛围。通过政府的引导、扶持、培育, 吸引各类社会组织和残疾人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其中, 壮大社会资本力量, 结合市场机制作用, 形成自我发展、政府支持的农村残疾人专项资本运行体系, 塑造市场、政府有机结合的可持续机制, 加快农村残疾人脱贫步伐。

(四) 加快扶贫开发政策制度化进程

由于农村残疾人面临就业、康复、教育文化等多种需求, 由此决定了农村残疾人扶贫项目也应具有多样性, 要基本涵盖农村残疾人的各种需求, 兼顾效率与公平, 建立多层次的扶贫开发体系。为了制定出台符合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实际状况的法律、政策与规划, 需要对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的现状进行充分的调查与详细的分析, 用数据说话, 用事实说话, 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和特惠扶持政策, 从而确保扶贫开发政策措施更加科学、可行、有效, 保证农村残疾人真正受益。

(五) 构建扶贫开发高效运行机制

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配套服务和工作机制。构建农村残疾人扶贫考核机制、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干部驻村帮扶机制、扶贫开发专项资金管理机制、金融服务机制、社会参与农村残疾人扶贫机制等等。通过这些机制的建立、完善、畅通, 实现部门联动与相互监督, 同时将减贫成效与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挂钩, 量化指标, 重点评估, 高效、科学、扎实推进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深化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 确定任务目标, 整合资源, 落实举措, 集中力量为农村贫困残疾人解难题、办难事, 不脱贫不脱钩。

(六) 推进精准扶贫对症下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决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精准扶贫是实现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的必由之路。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开发力度, 就要精准发力, 制定和落实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等精准扶贫措施, 完善大数据管理, 确保精准扶贫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更加人性化, 推动保障服务的精细化, 扩大覆盖面, 确保各项举措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显著、持续时间更长, 避免一保了之、一兜了之的简单做法。创新扶贫方式, 兜底保障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养老、医疗、安全住房等基本生活需求, 切实惠及农村贫困残疾人, 使他们能够跟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步伐, 实现精准脱贫, 共享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

摘要:扶贫开发对于帮助农村残疾人摆脱困境、缩小农村残疾人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差距、促进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的解决、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实现小康生活目标对扶贫开发的迫切要求, 现对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进行分析, 并提出以项目为核心推进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将扶贫开发与公共服务紧密结合;大力培育专项社会资本等策略。

关键词: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黑龙江

参考文献

残疾人扶贫方案 篇3

一、可行性分析

“百村千户万只鹅扶贫工程”是大西北养鹅基地(陕西·宝鸡)杨松森先生根据20多年全国养鹅业的发展走势,充分考察产销市场,广泛调研群众需求,总结各地发展模式,研究开发的一种发展养鹅新模式。在没有养鹅习惯,群众对养鹅项目不太了解,准备发展养鹅业的地区推广“百村千户万只鹅扶贫工程”,更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

二、侧重要点

如能在操作中,对农村残疾人员、老弱病残、贫困妇女、鳏寡孤独、单亲家庭、双女户、独生子女家庭、空巢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实行优先和照顾,更能在这一扶贫工程中体现其公益性、慈善性、包容性,凸现出扶持一个人、稳定一家人、帮助一家人、和谐一群人的良好效应。

三、实际效果

在方案具体操作中,领到10只鹅苗的群众,不用专门雇请帮工,不用专门购买饲料,不用专门种植牧草,不用专门修建圈舍就能养鹅。通过75天的饲养过程,学会了饲养方法,掌握了养殖技巧,熟悉了产销行情,了解了销售渠道,为今后通过发展养鹅增加经济收入打下良好的基础。

残疾人扶贫计划 篇4

扶 贫 计 划

为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社会弱势群体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并结合居委会实际,制定如下2011年残疾人协会扶贫计划。

为进一步解决贫困残疾人温饱,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的差距,逐步进入小康,关系到扶贫工作的大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举措,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具体体现。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残疾人的关怀,对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重视。目前贫困残疾人数下降,但是,与整个扶贫形势相比,残疾人脱贫率仍比较低。已经初步解决温饱的残疾人,多数处于不稳定状态,极易返贫。残疾人由于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受教育程度普遍低,自我发展能力差,在市场竞争处于劣势,在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重,扶持难度最大。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又繁重的任务。

一、以社区为主导加强对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领导,把辖区贫困残疾人的扶贫工作纳入到居委会工作日程中,加大工作力度和服务水平。

二、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残疾人扶贫,通过“帮、包、带、扶”等多种形式,扶持贫困残疾人。坚持扶贫到户到人。以增加残疾人贫困户经济收入为目的,针对残疾人特点,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扶持到户到人。

三、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教育残疾人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残疾人扶贫是居委会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居委会高度重视残疾人的扶贫开发工作,将残疾人温饱的种植业、养殖

业、手工和家庭副业作为扶持重点,对残疾人给予特殊照顾和倾斜,并针对残疾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扶贫工作计划,采取切实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五、残疾人协会认真做好贫困残疾人的调查摸底工作,摸清残疾人扶贫对象底数,做好残疾人的日常工作,并积极参与当地扶贫开发总体规划的制定、资金和物质的分配,扶贫项目的实施等工作,确保残疾人得到有效扶持。

六、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残疾人的科技文化素质。协调有关部门开展职业培训,特别是居民脱贫致富与生产实用技术培训时,把残疾人列入培训范围。通过培训,使残疾人掌握技术,增强脱贫致富能力。

七、积极倡导,广泛动员领导干部职工、党员、团员、志愿者和其他社会热心人士开展结对子活动,“单位包居、个人包户”和“百千万帮扶工程”,帮助筹措资金,落实优惠政策,选项目,学技术,带动贫困残疾人脱贫。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切实抓好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减轻贫困残疾人的负担,为其发展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八、激励自强精神。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克服困难,残联做好对贫困残疾人的教育培训工作,激发他们摆脱贫困,致富奔小康的愿望信心和毅力,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扶贫开发中来,通过自身的顽强拼搏走上富之路。

残疾人扶贫工作浅析 篇5

残疾人扶贫工作浅析

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大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力度,缓解并逐步消除残疾人贫困现象,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由于残疾影响、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技能、机会不均等、扶贫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残疾人仍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重、扶持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所占比例较大的特困群体,是农村扶贫工作的重点人群。个人认为,目前贫困残疾人的扶贫脱贫工作要与全市的实施“六个一批”行动计划、“十大扶贫专项行动”结合起来,主要着手以下几个方面:

1、落实相关政策措施。

落实好各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公共服务措施和扶贫开发等政策。将农村贫困残疾人普遍纳入农村社会保障范围,并予以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对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施低保政策兜底,实施社会救助保障扶贫,重点落实好《**市残疾人救助保障办法》、重度残疾人的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的生活补贴制度等。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人群,在扶持项目和扶持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特别是在实施“六个一批”和XXX个专项行动扶贫实施过程中,为贫困残疾人实施普惠加特惠、争取叠加特惠,给予重点和优先扶持。各类公共资源向贫困残疾人及家庭倾斜。创造条件帮助贫困残疾人家庭享受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2、完善社会保障救助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贫困残疾人享受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使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长期的保障;同时,实施好残疾人的重度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的生活补贴、扶贫对象的生活费补贴制度。二是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体系来解决残疾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逐步把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并将贫困残疾人医疗救助的额度再适当提高;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方便残疾人就近医疗康复。三是加大救助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特困残疾人的特殊补助,对突发重病住院、重度精神病人长期住院治疗、子女义务教育和就读大、中专学校助学等方面给予特殊帮助;对因自然灾害受到损失的贫困残疾人进行重点救助。四是实施“阳光安居工程”。在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农民进城落户、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给予优先安排并提高补助标准,打捆使用好相关的专项资金;同时,完善用水、用电等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对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补贴标准。把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多方筹集资金帮助残疾人在规划范围内,在出行方便和利于生产劳动的地方建房,使他们安居乐业。

3、扶持就业创业发展生产。

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就业岗位,有序安排农村贫困残疾人转移就业。选取符合农村实际,适合残疾人从事的投资小、见效快项目,引导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及家庭成员从事维修、商贸、手工艺加工、家庭服务、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项目。扶持农村残疾人创业带头人及带动残疾人就业的农村产业龙头企业。帮助有发展生产愿望的贫困残疾人家庭选择合适项目,给予重点扶持,提供切实有效服务。不断创新扶贫方式,巩固“公司+农户”、“小额信贷到户到人”等行之有效的扶贫模式,推广“整村赶平均”、“一户一策滚动发展”、“农村合作社”等残疾人扶贫典型做法。在政府的扶持下,实施“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建设”项目,创建一批管理规范、辐射带动力强、培训效果好、能够稳定增加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收入的扶贫基地。发挥地方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生产经营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帮扶贫困残疾人家庭居家灵活就业,就地就近发展设施农业、庭院经济、家庭手工艺生产等项目,有效提高家庭收入;同时,有条件的地方要规范开展“股权量化”试点,帮助残疾人通过专业合作社达带动,持续获得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选择培训机构优先培训残疾人;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积极培训残疾人或残疾人家庭成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不同类别的残疾人专项实用技术培训,确保每个贫困残疾人家庭至少一名劳动力掌握1至2门实用增收技术,强化培训后就业和创业扶持服务。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能力提升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工程及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开发工程中,对符合条件且有能力的农村残疾人优先选拔和培养。多渠道安排筹措资金,继续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生产发展、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创业等项目的支持力度。要针对贫困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力度,提高贫困残疾人金融服务水平;鼓励金融部门适当简化贷款程序,完善信贷服务政策;加强对残疾人扶贫基地的信贷支持;发展针对贫困残疾人户的免抵押小额贷款产品;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积极为贫困残疾人户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4、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残疾人扶贫。

要动员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等以及领导干部、党团员与贫困残疾人家庭结对开展“帮、包、带、扶”,督促帮助落实扶贫和救助政策,选择项目,筹措资金,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经营服务,扶助贫困残疾人脱贫。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抓好残疾人扶贫工作的落实,发挥政治优势,切实帮扶贫困残疾人改善基本生活,发展生产,增加收入。鼓励引导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充分发挥各级部门的定点扶贫的优势,优先扶持有条件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就业创业。通过慈善捐赠、社会募集、各界帮助等途径多渠道筹措残疾人扶贫资金。县、乡、村(社区)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点)将农村残疾人扶贫、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工作纳入其中,推动建立社会帮扶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

5、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篇6

摸清底数。县残联坚持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通过逐村逐户摸清贫困底数,建立贫困残疾人家庭户数据库,找准致贫原因,规范识别程序,为“精准制导、定点消除”打牢基础。

落实主体。残疾人扶贫攻坚,县残联注重依靠社会资源,运用市场的手段和方式,最广泛地动员各方面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坚持扶贫先扶志,引导贫困残疾人摒弃“等、靠、要”的观念、激发穷则思变的斗志。

分类扶助。按照残疾人类别、级别、贫困程度分类扶助的原则,围绕辅助器具适配、特困生活补贴、精神病服药补贴、机动车燃油补贴、残儿抢救性康复、技能培训等为重点,分类定策,分级施助,做到精准滴灌,并着眼长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扶贫效果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

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汇报范文(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残疾人。回良玉副总理说过:“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没有残疾人安居乐业的社会,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为了进一步做好残疾人的精准扶贫解困工作,准确掌握全镇贫困残疾人状况,镇残联组织就我镇贫困残疾人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镇残疾人基本状况

我镇总人口18900人,各类残疾人276人,约占全镇总人口1.46%,其中城镇残疾人14人,农村残疾人262人。从劳动能力情况看,其中18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和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155人,占残疾人总数56%;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32人,占12%,他们主要靠父母、兄妹、亲友,或社会救济维持生活。从就业情况看,从业和个体就业(含农村有耕地的)的89人,占32%。从家庭情况看,全镇有61名残疾人处于贫困或贫困边缘状态,占残疾人总数的22%,贫困城镇残疾人人均年收入在3600元以下,农村在2160元以下的有44户。全镇特困残疾人基本都纳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但从总体上来看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正常人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级政府精准扶贫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我镇残疾人的生存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残疾人受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较差、社会竞争力不强及抵抗风险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残疾人会因残因病致贫或者返贫,全镇残疾人占贫困人口的比例仍很大,残疾人精准扶贫和完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二、残疾人贫困原因分析

残疾人由于文化素质、经济水平和身体功能的限制,加之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使残疾人贫困面较大。

一是自身素质低。

残疾人由于受自身残疾的影响和外界条件的制约,他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祖祖辈辈靠务农生活。

二是劳动能力较差,由于受生理功能的影响,劳动形式单一,多数只能从事简单粗糙的生产劳动。

缺乏劳动技能,导致社会竞争力较弱,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

三是一户多残的现象普遍。

例如:南鹿村残疾人朱军标和妻子吴水英均为残疾,奶奶年事已高,父母双亡,虽然其奶奶有土征养老安置保险,但年事已高,全家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这属于典型的一户多残家庭,其生活主要依靠政府救济和朱军标做村保洁员的收维持生计。调查显示,我镇一户多残家庭占残疾人家庭比例%,扶持难度大。

四是社会助残尚有差距。

有关部门和公众助残意识有待加强,一些单位和部门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关心残疾人甚至歧视残疾人的现象,如不主动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不按国家政策安置残疾人就业,残疾人优惠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三、精准扶贫解困的建议

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对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给予特别扶助,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共享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不仅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需求,更是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需要。

1、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事业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没有残疾人温饱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全社会的脱贫,残疾人的精准扶贫解困工作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大问题。各级政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残疾人精准扶贫解困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精准扶贫解困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残疾人精准扶贫解困工作纳入精准扶贫工作大盘子中,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要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残疾人以重点倾斜。要针对残疾人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热难点问题,制定相应的救助措施。

2、稳定残疾人就业。

就业是残疾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要多形式、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在推行集中就业、个体就业,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的同时,要重点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已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为保障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对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要依法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保障金主要用于残疾人的职业培训、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从业和个体经营、残疾人就业等。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在有产业带动的乡镇及村建立残疾人精准扶贫基地,引导残疾人学科学,学技术,稳定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脱贫。

3、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让贫困残疾人享受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使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长期的保障。

二是要重视和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把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多方筹集资金帮助残疾人在规划范围内,在出行方便和利于生产劳动的地方建房,使他们安居乐业。

三是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体系来解决残疾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方便残疾人就近医疗康复。建议对贫困残疾人医疗救助的额度再适当提高。

四是加大救助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特困残疾人的医疗康复进行补助,突发重病住院、重度精神病人长期住院治疗、子女就读大、中专学校给予助学结对等帮助。对因自然灾害受到损失的贫困残疾人进行救助。

4、呼吁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献爱心,对特困残疾人进行扶助。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要大力加强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要从资金、技术和物资上给予资助,增强残疾人的“造血”功能,为残疾人融入社会打下基础。社会各界要弘扬中华民族精准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人人都伸出友爱之手,多渠道、全方位地把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温暖送到残疾人的心田。

5、加强基层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各村要充分利用场地、康复器械等为残疾人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使广大残疾人及时得到康复治疗,恢复和补偿劳动能力。

残疾人扶贫方案 篇7

市残疾人联合会:

在区市残联的关心和指导下,我基地已按照相关规定完成,具体工作如下

1、已建设完善300㎡的办公区,(内设办公室、接待室、培 训室、财务室、阅览室、娱乐室、休息室、餐厅);

2、已与县残联共同制定完善的培训、跟踪服务机制,完善健全残疾人员档案及扶贫、就业、培训、学习管理制度;基地每季度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按季度、项目定时开展各种昆虫养殖技术培训,免费提供种虫,技术指导,负责产品销售,与残疾人户签订合同;

3、残疾人养殖技术、销售、效益已走向正规,针对成熟残疾人户优先选择、蜥蜴新型高效养殖项目前已发展百余户;

4、残疾人需要的康复、锻炼的器材已安置完毕;

5、院内种植绿化苗木,美化扶贫基地工作、生活环境;

6、残疾人项目示范养殖区已建设完毕投入生产使用;

7、完善安全防盗措施,互联网监控设施安装等。8、2011年11月1日前建设10000㎡蝗虫养殖扶贫基地,优选30名当地残疾人就业,目前此项目已正常运转。9、2011-2013年以蝗虫养殖扶贫基地为基础,总结经验,按照 “增加数量、扩大规模、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的要求,3

年内力争在全县建设6个残疾人就业扶贫点,现已建成2个基地; 10、2011年11月1前已完成帮扶残疾人20人以上实现就业,人均实现年收入过万元,培训专业残疾人昆虫养殖技术人才6人,培训残疾人百余人次。

残疾人扶贫方案 篇8

XX县残疾人联合会

近年来,XX县委、政府把农村残疾人的扶贫作为一项重点民心工程。县残联根据县域经济的特点,依托省残联康复扶贫贷款贴息扶持办法,结合当前小额信贷工作新的形势,以增加贫困残疾家庭收入、促进贫困残疾人发家致富为出发点,强化宣传,引导、帮助贫困残疾家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和信用意识,切实解决贫困残疾家庭贷款难问题;充分发挥信贷扶贫资金的作用,使有创业基础的残疾户真正得到有效扶持。目前,我县残疾人扶贫贷款工作呈现出投入大、风险小、措施得力、成效明显的良好局面。

一、夯实基础,扶贷工作势头良好

XX县是一个拥有XXX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其中残疾人有XX万,占总人口的XX%。根据省残联关于《开展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贴息扶持办法》要求,2009年,XX县残联开始在自主创业残疾人中开展康复扶贫贷款试点工作,下拔小额到户扶贫贷款指标XXX万元。为确保资金落到实处,县残联高度重视,认真调查摸底,筛选项目,严格审核扶贫对象,积极协调县财政局、农行、农村信用社等部门将指标分解到各乡镇,主要用于扶持残疾能人创业和贫困残疾家庭开展种养殖业。三年来,全县共计投放残疾人贴息贷款XXX余万元,贴息XXX万元(中央、省XXX万),受益残疾人XXX人,让XXX名残疾人稳定脱贫,切实有效地为我县有创业基础和创业愿望的残疾人解决了生产资金短缺问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效明显。

二、周密部署,扶贷工作稳步推进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为了稳步推进康复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县残联一是成立了扶贫贴息贷款管理领导小组,将此项工作纳入单位年度工作目标管理。二是充分利用每年召开的残工委协调会议,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支持配合。三是要求各乡镇残联切实加强领导,确定专人负责扶贫贷款的投放工作。通过加强管理来确保贷款规模和效益,并随时协调解决贷款投放、使用、管理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了贷款按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投放。

2、强化宣传,转变观念。今年,我县除了往年通过乡镇残联理事长、残疾人联络员等渠道向广大有创业愿望的残疾朋友进行广泛宣传外,还通过新闻媒体、电子政务、县残联网、集中就业培训等形式把申报条件、扶贷方案、联系电话公布于众,推进残疾朋友们创业小额贷款工作。同时,县残联积极配合县农村信用社、农行开展小额信贷服务活动,向残疾朋友们普及金融理财知识,宣传小额信贷的扶持范围、贷款用途、放贷办法、贴息等信贷政策,进行诚信教育,树立有贷必还,诚信贷款的意识,逐步提高他们理财能力。

3、严格程序,积极投放。在康复扶贫贷款发放上,我们严格按照省相关文件精神,一是调查摸底,认真摸底,汇总扶持对象,确保贷款户是建档立卡的残疾贫困户;二是乡村联审,筛选帮扶对象,由村级上报到乡镇,乡镇残联审核后上报县相关部门;三是审批放款,金融部门根据贷款人实际情况确定信贷规模,审批放贷;四是检查督促,县残联和县财政局、农村信用社、农行等相关部门建立了“业务对话”制度,对小额贷款工作进行按月统计,及时反馈有关信息,保持与各职能部门的经常性联系,及时处理工作出现的实际问题;五是贴息补助,县残联协调县扶贫、财政等部门根据残疾人信贷情况进行贴息补助,确保残疾人小额信贷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三、提升服务,扶贷工作硕果累累

为着力解决我县残疾人在自主创业、扶持就业、帮扶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湘潭县残联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残疾人创业服务体系,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多内容帮助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使他们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和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目前,我县此项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1、示范基地影响带动。我们结合县域实际,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大力开展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并充分利用本地独有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成立了X个残疾人扶贫就业示范基地,通过小额信贷贴息扶持,发挥基地示范作用,组织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如XXX村残疾人XX种植基地就是其中一例。2009年,县残联在XX村建立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依托XX村XX种植专业合作社,免费为残疾人提供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村上党员每人扶持一名贫困残疾户,优先帮助残疾人创业,减少他们的创业风险。肢体残XXX,家境十分贫困,每年靠政府的救助维持基本的生活,通过基地的培训和帮助,创建了10余亩的XX大棚,现雇请了X名残疾员工为产品进行深加工,年收入达XX万元。如今XX村正建立起湖南最大的XX种植基地,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党员的结对帮扶,已帮助XX名残疾人发展XX种植业,户平纯利润3万多元,切实帮助残疾人实现了脱贫致富。

2、自主创业扶持带动。据银信部门统计,今年共为残疾人发放自主创业贷款XXX万元。经宣传发动,我县残疾人自主创业热情高涨,创业典型更是层出不穷。XXXXXX有限公司肢残经理XXX在县残联扶贫贴息贷款的帮助下,贷款XXX余万元种植西瓜XXX亩和经营一个XX养殖基地,直接效益达XX多万元,他与XXX名贫困残疾人签订了爱心扶持协议,免费提供西瓜种植和XX养殖技术指导,产品按市场价格回收,确保了残疾人增产增收。同时,他还组建了一支残疾人XXXX队伍,开办了一家XXX行,为XX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均在1.8万元以上。又如“XX创业之星”——XXX、XX县“县域精神十佳”获得者XXX等残疾人各自贷款百万以上,分别创立XXXX社、XXX,安排残疾人就业,带领残疾人致富。

3、危改、助学关爱带动。XX县是一个X业大县,XX%的残疾人分布在农村,家庭贫困特别是生活在边远山区的农村残疾家庭住房、就学十分困难。我县创新工作思路,结合扶贫贴息贷款政策,鼓励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危房改造,帮助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完成学业。X年来,我县共为XXX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补助XXX万元;发放扶残助学补助金 XXX万元。

扶贫贴息贷款是目前促进残疾人自主创业摆脱贫困的一个重要措施,更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有效途径。几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政府以及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配合下,我县康复扶贫贷款贴息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查漏补缺,扎实工作,进一步完善扶贫贷款投放机制,为我县广大残疾朋友们发展生产提供资金保障,最大程度地发挥扶贫贷款的作用。

残疾人扶贫方案 篇9

扶弱、济困、助残,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也充分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十六大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提出了要“发展残疾人事业”,这在以前历次党代会主报告中是没有过的,虽然只有七个字,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表明,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务院扶贫办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中提出,要将残疾人扶贫作为全国扶贫开发的重点之一,我省在顺利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基础上,也提出了“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实施计划,下一步工作中,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更加重视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把残疾人纳入扶持范围,统一组织,同步实施。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残疾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消除贫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随着扶贫开发进入新的阶段,由于个人素质和资本积累的差异,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加剧,因低收入、失业、疾病等因素造成的阶层性贫困发生机率增大,残疾人由于自身原因,成为阶层性贫困最主要的对象之一,在贫困人口所占的比例逐年在增加,绝对不容忽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提高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做好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残疾人是社会上最困难的群体,尤其是农村残疾人,贫困程度重,人数多,更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扶助。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关心他们的疾苦,把他们的冷暖放在心上,帮助他们解决温饱、摆脱贫困,这是保持我们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

其次,做好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广大贫困残疾人既有摆脱贫困的愿望,也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残疾人扶贫开发,不仅是要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吃饭穿衣问题,而且要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第三,做好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残疾人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成员,全社会都有责任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在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中,广泛开展“帮、包、带、扶”,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水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四,做好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省委省政府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目前,我省有10.4万贫困残疾人,涉及残疾人家庭50多万人口,而且70%左右集中在农村,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同心协力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是关系我省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团结的大事,也是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的重要内容。

二、统筹安排,同步实施,积极探索残疾人扶贫工作新路子。

省委、省政府在“八八战略”中提出了“要使我省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并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我们在发展残疾人事业时,要树立“同步发展观”,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制定特殊扶助政策,采取特殊扶助措施,作出长、中、短期规划,制定小康标准、方法、措施,并从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不仅要明确总体任务、目标,还要明确阶段性任务、目标。抓住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乘势而上,狠抓落实,促进贫困残疾人扶贫事业与社会经济同步协调发展。

(三)全民动员,广泛开展对贫困残疾人的帮扶工作。扶贫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残疾人扶贫始终是倡导全社会参与的广泛行动,在发扬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和我国基层政权的政治优势的基础上,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志愿者组织及党员、干部、职工、学生、街坊邻里等社会各界,采取“一帮一”、“单位包户”等多种形式,进行“帮、包、带、扶”,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等团体和组织在残疾人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大力营造扶残助残的氛围,动员社会力量帮助残疾人奔小康。先富带后富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中提出的原则和口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谐友爱,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逐步形成,人道主义越来越深入人心,我们看到,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在带领人们致富及帮助弱势群体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要大力倡导这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完整的激励制度,在全省范围内营造一个关心、帮助残疾人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到残疾人扶贫的行列中,帮助残疾人加快奔小康步伐。

残疾人扶贫方案 篇10

探索建立残疾人扶贫解困的长效机制

我国改革和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经济社会正面临着重大的转型,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不仅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而且强调了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体现了我们党对包括残疾人事业在内的各项事业的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残疾人与健全人一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科学发展残疾人事业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这里的人民群众当然包括残疾人在内。“以人为本”应该是发展残疾人事业中“新残疾人观”的核心。残疾人事业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残疾人为本,在发展过程中要尊重残疾人,解放残疾人,塑造残疾人;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从广大残疾人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使残疾人事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让广大残疾人共享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坚持以残疾人为本,要求我们要树立以“平等、参与、共享”为核心的新残疾人观。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营造有利环境。全面发展就是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文明、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发展理所当然应该包括作为社会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全面发展”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五个统筹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平衡与和谐,努力改变区域、城乡、人群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状况。残疾人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身的身体缺陷,与健全人在教育、就业等很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协调发展必将带动残疾人这一群体的发展。另一方面,残疾人事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各个方面也应得到协调发展,再不能走许多社会事业以前那种“畸形”发展的模式,而应促使残疾人的各方面状况同步得到改善。“协调发展”是残疾人事业的内在需要。

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要求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恶劣的环境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增加残疾发生的机率和加重残疾程度。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对预防残疾、减少残疾的发生十分有利。“可持续发展”为残疾人状况的改善提供保障。

二、新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也为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这是因为:第一,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社会治理理念进一步明确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意义,增强了政府和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第二,新思想、新理念带来的政府职能转变,必将使身为弱势群体的残疾人越来越被政府所关注和重视,中共中央历史性第一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和部署残疾人事业发展就是具体体现;第三,科学发展观推动的各项事业发展必然对残疾人事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残疾人作为全体社会成员的一部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一样贯穿到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然是新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指针。

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探索建立残疾人扶贫解困的长效机制

发展残疾人事业既有难得的机遇,又有严峻的挑战,能不能抓住新机遇,从残疾人的基本需求出发,解决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解决残疾人现实基本需求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不断实现残疾人在物质文化上的需求,是对我们残疾人工作者的重大考验。

根据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结合我省的现状来看,239.2万残疾人中,农村贫困残疾人有40多万人,在92.2万户农村贫困人口中残疾人占有很大比例,残疾与贫困几乎是相联的,往往家中一个残疾人,就使全家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因残致贫、因残返贫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解决残疾人的贫困问题,满足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是我们当前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

残疾人扶贫解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战略任务,只有将残疾人融入到各项事业发展中,综合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全面提高为残疾人综合服务的能力,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发展,才能根本上解决残疾人基本需求。残联要积极探索,建立残疾人扶贫解困的长效机制,帮助残疾人摆脱贫困。

(一)深化和推进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把扶助残疾人工作纳入政府扶贫开发工程中整体推进

1、坚持将残疾人扶贫开发纳入各级政府扶贫开发计划,统一安排,同步实施,根据国家扶贫开发的新形势、新要求,以及贫困残疾人的特殊要求,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分工,协同作战,落实责任。

2、采取有效方式,扶持到户到人。残疾人扶贫开发,坚持到户到人,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残疾人的收入。以直接解决农村残疾人温饱的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为重点,选择适合市场需要、兼顾残疾人特点的项目。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选择最有效的扶贫方式,与地方支柱产业相配套,积极推行“公司加农户”和订单农业,为残疾人发展生产提供服务。同时要在规范的基础上,继续稳妥地推行小额信贷。大力发展“庭园经济 ”,这是适合残疾人特点、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3、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提高贫困残疾人的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推进残疾人扶贫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短期培训班和社会现有的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大力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残疾人掌握实用技术的能力和文化素质,做到每个受训的贫困残疾人都能掌握一项或多项实用技术,培训后能适应农业生产劳动的需要。同时,要积极采取措施,鼓励科研机构、各类农村合作机构直接参加残疾人扶贫开发项目,发挥他们的作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4、加大扶贫投入,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继续加大对残疾人扶贫开发的投入,是完成新阶段扶贫开发任务的重要保证。在制定中央和地方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计划时,都要安排一定数量,重点用于贫困残疾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不断增加残疾人扶贫的投入。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残疾人扶贫。“帮、包、带、扶”贫困残疾人户,是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重要的成功经验之一。积极倡导、动员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党员、团员、志愿者和其他社会热心人士,开展扶贫结对活动,单位包村、个人包户,帮助筹措资金、落实优惠政策、选项目、学技术,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为贫困残疾人献爱心、送温暖”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扶持、带动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

6、为贫困残疾人提供完善的服务,并不断强化和完善社会服务。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有组织、有计划的完善的生产服务,是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关键环节。在充分尊重贫困残疾人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切实为贫困残疾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完善服务。

7、努力改善农村贫困残疾人居住条件。多方筹集资金,分步实施残疾人安居工程,充分发挥好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补助资金的效果,把危房改造项目与贫困人口的搬迁扶贫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在今年全省一万零八百户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和2009年全省铺开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发挥好各级残联积极的作用。

(二)健全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

通过近一段时期下基层学习、调研。我认为全省残疾人面临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困难和障碍有以下七个方面 :(1)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一是人口因素。我国人口总量多、基数大,在过去的20年中,已转移了农村上亿劳动力,其中的难度和问题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不会遇到的。人口总量决定了就业方面供大于求,将在我国长期存在。二是结构性因素。从我省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拉动并不明显,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不快,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国企改革深化,大量工业企业不仅创造新岗位有限,而且还减少了很多劳动力。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比较突出,残疾人就业压力将会更大。(2)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热心不够。一些企业和单位对残疾人有歧视,更多的企业和单位不了解残疾人能干什么,对残疾人就业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纷纷议论:健全人还要解决吃饭问题,残疾人就业则是难上加难。所以有些单位宁可缴纳保障金也不肯录用残疾职工。怕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助残”变成了停留在嘴上的口号。(3)企业转制没有调整好必要的劳动关系。中小企业转制虽然提高企业生产力和运转能力,然而企业主的社会责任淡薄,劳动关系弱化,残疾人就业受到最直接冲击。(4)福利企业的内在隐忧不容忽视。福利企业是国家和社会兴办的以集中安臵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为目的的、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特殊企业,国家对社会福利企业有扶持保护政策,在管理上有优惠照顾,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在解决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就业上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企业经营运作有了很大变化,现在的福利企业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社会福利企业,国家的税收优惠流失不说,更糟的是,对残疾人就业实际上也存在很多问题。甚至出现了以残疾人名义兴办福利企业将残疾人拒之门外的情况。(5)残疾人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由于残疾人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自身综合素质状况的相对低弱,使残疾人群体在追求效率的市场竞争中成为弱者,被迫退出竞争行列。同时,传统的就业观念和滞后的择业观念,影响着残疾人的就业,有的残疾人眼高手低,能从事的工作不愿做,一张口要做坐办公室领高工资的工作,使企业经营者见到为残疾人联系工作的人就怕,影响了社会对残疾人的看法。(6)残疾人就业体系不完善,就业市场建设滞后。市场经济条件下,减员增效是企业的内在要求,企业在经营状况良好时通常会创造新的岗位,但企业也有可能为了提高竞争力,即使在效益增长时还减少劳动力,这些都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我省就业机制尚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用工信息和渠道不畅通,市场服务范围狭窄,再加上残疾人固有的自身就业信心不足,工作网络还有待形成,所以使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减少了就业机会。(7)没有形成规范性的残疾人就业工作机制。历史欠账太多,就业改善还需时间。尽管各地政府都关心残疾人工作,但因为工作规范性没有形成,工作大多停留在就事论事上,遇到一件处理一件,所以历史性欠账太多,新的问题又在不断出现,残疾人的就业改善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建立健全和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保障残疾人充分就业,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稳定就业是残疾人摆脱贫困的直接方式。要实现残疾人充分就业,就必须健全和完善残疾人劳动就业保障体系。

1、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体系。第一,依法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一是立法保障。完善和修订残疾人保障法的同时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细则,明确相应的责任,特别是当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权利受到严重伤害时,法律应有可操作的条款,使伤害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行政保障。要加强行政立法,制定《残疾人就业条例》实施细则时,把法律规定的原则变成可操作的行政规章,规范残疾人就业工作;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不履行相应义务,侵害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的用人单位,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和处罚。第二,实施促进和保护政策。一是奖励政策。对于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工作业绩突出的残疾人,服务残疾人就业的机构和个人进行奖励和表彰。二是惩罚政策。对没有履行相应义务、侵害残疾人劳动权利的用人单位,给予相应行政处分和处罚。第三,扶持多渠道就业协调发展。具体说来,一是调整政策,稳定集中就业,对福利企业要制定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中的保护政策。二是完善法规,充分发挥按比例就业的主渠道作用。三是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残疾人灵活就业,协调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就业形势发展,优化和细化扶持政策,加强对残疾人职业培训的投入和补贴,加强残疾人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与服务,扩大公益性就业岗位,利用加强城镇建设和社区建设的机遇,促进残疾人在社区就业。四是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劳动就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历史机遇,逐步统筹城乡残疾人就业。扶持农村残疾人在城镇从事服务业,创造条件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2、建立残疾人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努力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就业服务。发挥非政府组织、残疾人组织的作用,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残疾人就业,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化就业援助体系。

3,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在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残疾人逐步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城镇残疾职工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并按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待遇;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残疾人按政府的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建立和完善社会医疗救助和社会救助等制度,帮助解决无业贫困残疾人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问题。

4、建立残疾人教育和培训制度。教育是残疾人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提高残疾人教育水平是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不论从社会整体角度,还是从残疾人个体角度,残疾人教育投入有很高的收益率。树立终身学习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加大对残疾人教育的投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扩大残疾人受高等教育机会,全面提高劳动素质和就业能力,为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创造准备性条件,形成教育、培训和就业相结合的机制。

(三)保障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接受教育

上一篇:高昌街道新站社区2012平安建设宣传下一篇:公文写作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