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扶贫计划

2024-10-04

残疾人扶贫计划(共8篇)

残疾人扶贫计划 篇1

博湖镇滚哈尔居委会残疾人协会2011年残疾人

扶 贫 计 划

为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社会弱势群体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并结合居委会实际,制定如下2011年残疾人协会扶贫计划。

为进一步解决贫困残疾人温饱,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的差距,逐步进入小康,关系到扶贫工作的大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举措,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具体体现。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残疾人的关怀,对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重视。目前贫困残疾人数下降,但是,与整个扶贫形势相比,残疾人脱贫率仍比较低。已经初步解决温饱的残疾人,多数处于不稳定状态,极易返贫。残疾人由于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受教育程度普遍低,自我发展能力差,在市场竞争处于劣势,在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重,扶持难度最大。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又繁重的任务。

一、以社区为主导加强对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领导,把辖区贫困残疾人的扶贫工作纳入到居委会工作日程中,加大工作力度和服务水平。

二、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残疾人扶贫,通过“帮、包、带、扶”等多种形式,扶持贫困残疾人。坚持扶贫到户到人。以增加残疾人贫困户经济收入为目的,针对残疾人特点,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扶持到户到人。

三、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教育残疾人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残疾人扶贫是居委会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居委会高度重视残疾人的扶贫开发工作,将残疾人温饱的种植业、养殖

业、手工和家庭副业作为扶持重点,对残疾人给予特殊照顾和倾斜,并针对残疾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扶贫工作计划,采取切实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五、残疾人协会认真做好贫困残疾人的调查摸底工作,摸清残疾人扶贫对象底数,做好残疾人的日常工作,并积极参与当地扶贫开发总体规划的制定、资金和物质的分配,扶贫项目的实施等工作,确保残疾人得到有效扶持。

六、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残疾人的科技文化素质。协调有关部门开展职业培训,特别是居民脱贫致富与生产实用技术培训时,把残疾人列入培训范围。通过培训,使残疾人掌握技术,增强脱贫致富能力。

七、积极倡导,广泛动员领导干部职工、党员、团员、志愿者和其他社会热心人士开展结对子活动,“单位包居、个人包户”和“百千万帮扶工程”,帮助筹措资金,落实优惠政策,选项目,学技术,带动贫困残疾人脱贫。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切实抓好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减轻贫困残疾人的负担,为其发展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八、激励自强精神。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克服困难,残联做好对贫困残疾人的教育培训工作,激发他们摆脱贫困,致富奔小康的愿望信心和毅力,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扶贫开发中来,通过自身的顽强拼搏走上富之路。

博湖镇滚哈尔社区居委会2011年3月20日

残疾人扶贫计划 篇2

黑龙江省有残疾人口129.5万人, 按照国家确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 300元的扶贫标准测算, 贫困残疾人数量为84.2万人;而按照黑龙江省确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 800元的扶贫标准测算, 贫困残疾人数量将达到103.6万人。黑龙江省农村贫困残疾人数量仍然比较多, 贫困面较大, 贫困发生率高, 实现小康的难度和形势仍不容乐观。可见, 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任重而道远。

一、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内涵与意义

(一) 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内涵

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以不断健全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 给予农村残疾人一定的生产扶助和生活救助, 以期增加农村残疾人家庭收入、提升生活质量, 从根本上保障农村残疾人解决温饱、脱贫致富。这种扶贫开发方式, 是一种可持续性的“造血型”扶贫模式, 是对过去的分散式的扶贫模式的重大改进, 其工作重点是要提高农村残疾人的基本素质和生存发展能力,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实现小康。

(二) 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的意义

一是缩小农村残疾人与其他社会群体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 提高生活质量。根据《2012中国发展报告》, 我国基尼系数已接近0.5,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家庭, 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大大低于城镇, 作为农村弱势群体的农村残疾人的境遇也就可想而知。要缩小农村残疾人与其他社会群体日益拉大的收入差距、生活水平差距, 就必然需要借助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的力量。

二是促进农村残疾人问题的解决。农村残疾人问题, 归根结底是由于支出负担过重、生产增收困难双重叠加导致贫困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解决好贫困问题, 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水到渠成。因此, 借助扶贫开发工作,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缩小城乡差距, 帮助农村残疾人脱贫致富, 是解决农村残疾人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三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两个体系建设是帮助残疾人改善基本生活、促进全面发展的根本举措。残疾人扶贫开发是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更是健全完善两个体系建设的突破口。通过扶贫开发工作, 能够大力推进农村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二、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实现小康生活目标对扶贫开发的要求

近年来, 黑龙江省认真实施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 》《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 (2011-2020年) 》《黑龙江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重视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 通过各种方式扶持农村残疾人改善居住条件, 接受实用技术培训, 稳步提高家庭收入水平, 农村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明显改善。

黑龙江省农村仍有较大数量的贫困残疾人。由于身体有残疾、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就业技能、缺少就业机会等原因, 他们对收入水平、康复保障能力、教育体系、实用技术培训、安居、托养、公共文化和体育事业等方面有着强烈的需求与憧憬, 想要改变贫困现状的愿望和期盼十分迫切。

没有农村残疾人尤其是贫困残疾人的小康, 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而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 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实现农村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 存在较大难度。因此, 要把农村残疾人扶贫作为扶贫开发战略中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部位抓实抓好。

20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达到一定水平, 要看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能否达到小康水平:一是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不能低于全国小康实现的平均水平;二是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小康水平;三是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不能低于黑龙江省人均小康生活水平。根据这三点要求, 要设定时间和具体指标, 确定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增加医疗康复、特殊教育、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以确保通过扶贫开发推动农村残疾人实现小康生活目标, 到2020年实现精准脱贫。

三、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的策略

(一) 以项目为核心推进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

构建工程、项目体系, 以扶持贷款、实用技术培训、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助残扶贫、选聘贫困残疾人联系人等项目、工程, 推动农村贫困残疾人从相关扶贫项目中直接获益。做好扶贫项目的遴选、推荐、跟踪、评价, 优先安排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和特殊人群教育帮扶力度, 帮助这部分群体掌握一技之长, 使他们提高职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千方百计促进其就业, 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持续增收致富, 从而激发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的内生动力, 自立自强, 避免陷入反复贫困、代际贫困传递的恶性循环, 彻底实现稳定脱贫。

(二) 将扶贫开发与公共服务紧密结合

在扶贫开发过程中, 完善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 能够体现维护社会公正、协调利益关系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初次分配环节, 体现的是“充分竞争, 多劳多得”;在再分配环节, 则需要增加对农村残疾人这样的弱势人群的保护。通过发展公共服务, 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服务;通过扶贫开发, 为农村残疾人享受公共服务奠定物质基础, 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贫困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逐步实现全覆盖、常态化、多渠道, 不断提高农村贫困残疾人的保障水平。

(三) 大力培育专项社会资本

国家提出, 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通过实施面向农村残疾人、服务农村残疾人的社会资本项目、社会扶贫工程, 促进扶持和发展农村残疾人贫困事业的社会资本的形成, 营造全社会关心帮助农村残疾人的积极氛围。通过政府的引导、扶持、培育, 吸引各类社会组织和残疾人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其中, 壮大社会资本力量, 结合市场机制作用, 形成自我发展、政府支持的农村残疾人专项资本运行体系, 塑造市场、政府有机结合的可持续机制, 加快农村残疾人脱贫步伐。

(四) 加快扶贫开发政策制度化进程

由于农村残疾人面临就业、康复、教育文化等多种需求, 由此决定了农村残疾人扶贫项目也应具有多样性, 要基本涵盖农村残疾人的各种需求, 兼顾效率与公平, 建立多层次的扶贫开发体系。为了制定出台符合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实际状况的法律、政策与规划, 需要对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的现状进行充分的调查与详细的分析, 用数据说话, 用事实说话, 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和特惠扶持政策, 从而确保扶贫开发政策措施更加科学、可行、有效, 保证农村残疾人真正受益。

(五) 构建扶贫开发高效运行机制

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配套服务和工作机制。构建农村残疾人扶贫考核机制、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干部驻村帮扶机制、扶贫开发专项资金管理机制、金融服务机制、社会参与农村残疾人扶贫机制等等。通过这些机制的建立、完善、畅通, 实现部门联动与相互监督, 同时将减贫成效与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挂钩, 量化指标, 重点评估, 高效、科学、扎实推进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深化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 确定任务目标, 整合资源, 落实举措, 集中力量为农村贫困残疾人解难题、办难事, 不脱贫不脱钩。

(六) 推进精准扶贫对症下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决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精准扶贫是实现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的必由之路。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开发力度, 就要精准发力, 制定和落实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等精准扶贫措施, 完善大数据管理, 确保精准扶贫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更加人性化, 推动保障服务的精细化, 扩大覆盖面, 确保各项举措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显著、持续时间更长, 避免一保了之、一兜了之的简单做法。创新扶贫方式, 兜底保障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养老、医疗、安全住房等基本生活需求, 切实惠及农村贫困残疾人, 使他们能够跟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步伐, 实现精准脱贫, 共享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

摘要:扶贫开发对于帮助农村残疾人摆脱困境、缩小农村残疾人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差距、促进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的解决、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实现小康生活目标对扶贫开发的迫切要求, 现对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进行分析, 并提出以项目为核心推进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将扶贫开发与公共服务紧密结合;大力培育专项社会资本等策略。

关键词: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黑龙江

参考文献

残疾人扶贫计划 篇3

[关键词]婴儿;学步儿;早期干预计划;美国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2-0049-05

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对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问题,各地建立起许多为残疾儿童服务的早期诊断、早期训练中心。但是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为残疾儿童提供的早期教育服务还有待加强。本文详细论述美国“残疾婴儿和学步儿早期干预计划”的制定及实施情况,旨在为发展我国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服务提供借鉴。

一、早期干预计划的出台

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仍有一半以上的残疾儿童没有享受到适当的教育服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国会于1975年通过了《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要求各州为所有残疾儿童提供免费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并确立了零拒绝、非歧视性评估、适当教育、最少限制环境、适当核查程序和家长参与等六条原则。核法案的实施,促进了美国残疾儿童特殊教育服务的完善。1976年美国有371万名残疾儿童接受了公费特殊教育,到1980年接受公费特殊教育的残疾儿童人数上升到418万,1990年为481万,1998年增加到630万。

但是,1975年颁布的《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中的全体残疾儿童只是指3~21岁的残疾儿童,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的特殊教育服务仍然没有得到法律保障。直到1986年,美国国会对1975年的《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进行修正,通过了《99-457公法》,要求各州逐步建立全州范围的、综合的、多学科和多部门合作的早期干预计划,即“残疾婴儿和学步儿早期干预计划”(the 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for Infants and Toddlers with Disabilities),以满足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及其家庭的特殊需要。该法案颁布后,美国各州先后申请实施这一“残疾婴儿和学步儿早期干预计划”。至1994年9月底。美国所有州都开始全面实施这一干预计划。

1990年,美国国会修订了《99-457公法》,颁布了《残疾个体教育法》,后来又对《残疾个体教育法》进行多次修正。目前最新的版本是2004年的《残疾个体教育法修正案》(Individual with DisabihtiesEducation Improvement Act of 2004)。需要强调的是,所有修正案都保留了早期干预计划的条款,而且愈来愈重视加强这一条款。

二、早期干预计划的目的

《残疾个体教育法》清楚地阐述了早期干预计划的目的。早期干预计划的目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通过早期干预来促进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的发展,从而把他们发展滞后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2)努力改善早期干预的康复效果,把残疾婴幼儿进入学校后的特殊教育需要降到最低程度,从而降低社会和学校为学龄儿童支付的特殊教育开支。(3)尽可能提高残疾婴幼儿成年后独立生活的能力,把他们进入收容所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4)提高家庭满足残疾婴幼儿特殊需要的能力。

三、早期干预计划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提供者

《残疾个体教育法》规定,早期干预计划的服务对象包括以下三类0~3岁的婴幼儿(即月龄3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1)通过适当的诊断程序和工具确诊的具有以下五种情况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婴幼儿及其家庭:(a)认知发展滞后;(b)生理发展滞后;(c)交流能力发展滞后;(d)社会发展或情绪发展滞后;(e)适应能力发展滞后。(2)通过适当的诊断程序和工具确诊的具有可能导致发展滞后的生理或心理症状的婴幼儿及其家庭。(3)高危(at risk)儿童,即那些被诊断为具有可能导致发展滞后的生理或心理问题的婴幼儿,如出生时体重过低等。各州有权自行决定是否为高危儿童提供早期干预服务。《残疾个体教育法》还规定,一旦确定某个3岁以下婴幼儿需要接受早期干预,专家小组就要在家长的参与下为该婴幼儿制订一份书面的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然后根据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提供相应的服务。

早期干预服务主要包括家长培训、家长咨询、婴幼儿特殊教学、婴幼儿言语和语言训练以及各种婴幼儿生理、心理康复治疗等内容。从已有资料来看,最常见的早期干预服务是婴幼儿特殊教学和言语训练,听觉矫治则比较少见。

早期干预服务必须由包括特殊教育教师、言语训练师、生理治疗师、心理学家、护士、营养师、动作训练师等在内的专业人员提供。

四、早期干预计划的经费

“残疾婴儿和学步儿早期干预计划”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免费性,因此该计划必须有相应的政府拨款作为经费支持。近20年来,美国联邦政府不断加大对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早期干预计划的财政支持力度。2005年联邦政府拨款已增至4.4亿多美元,与1987年的5000万美元相比,增长了8倍(见表1)。但是,相对于全国20多万名需要接受早期干预服务的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来说,联邦政府的拨款还是有限的,平均每个婴幼儿每年只能获得不足2000美元的财政支持,难以满足早期干预计划的实际开支需要。例如,美国教育部最近组织了一项全国性调查,发现在早期干预计划中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的平均花费为每人每月916美元。也就是说,在早期干预计划中每个婴幼儿每年平均需要花费约11000美元。因此,美国联邦政府只能承担30%左右的早期干预计划费用,各州和地方政府才是早期干预计划费用的主要承担者,承担着70%左右的实际开支。

五、接受早期干预的人数

早期干预计划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的普及性,这主要反映在参与人数上。从表2可见,1987年以来,美国接受早期干预的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的人数持续上升,1987年时还不足3万名,1994年猛增到16万多名,1999年突破了20万名,2003年已有近27万名,占3岁以下婴幼儿总数的2.2%。根据美国教育部有关专家的分析,接受早期干预的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人数不断上升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和家长对早期干预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提高,其次是各州早期鉴别的相关制度越来越完善。

另外,由于许多残疾是在婴幼儿的生长过程中逐步表现出来的,如言语发展滞后要到1~2岁时才能被鉴别出来,因此,年龄越小,被鉴别为患

有残疾的比率就越低。美国也不例外。例如,2003年美国接受早期干预服务的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人数分别是:小于12个月龄的为37122名,大于等于12个月龄但小于24个月龄的为83666名,大于等于24个月龄但小于36个月龄的为145840名,分别占相应年龄段全国总人口数的1.0%、2.1%和3.6%。1987年,我国对残疾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结果表明:在3岁以下婴幼儿被调查群体中,残疾婴幼儿占1.41%。2001年,我国又对0~6岁婴幼儿群体的残疾儿童状况进行了全国性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小于12个月龄、大于等于12个月龄但小于24个月龄、大于等于24个月龄但小于36个月龄的婴幼儿群体中,残疾婴幼儿分别占0.75%、1.04%和1.27%。虽然美国和我国对残疾和发展滞后的定义存在一些差别,但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双方对智力障碍、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和情绪障碍等类残疾的定义都比较接近。所以,参照我国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断言,美国绝大多数被确认的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都接受了完全免费的早期干预服务。换言之,美国已经普及了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的免费早期干预服务。

六、实施早期干预的环境

早期干预计划的第三个重要特点是日益重视和强调全纳教育。根据美国教育部的分类,实施早期干预服务的环境有七类:(1)残疾婴幼儿家里。(2)专为残疾婴幼儿设计的项目环境。(3)残疾婴幼儿服务机构。(4)为正常婴幼儿设计的项目环境。(5)医院住院部。(6)婴幼儿住宿机构。(7)其他环境。其中前三类是最主要的实施早期干预服务的环境。目前90%以上的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是在前三类环境中接受早期干预服务的(见图1)。

从全纳教育的理念出发,《残疾个体教育法》特别强调应当尽最大可能在自然环境下,尤其是在残疾婴幼儿家里为其提供早期干预服务。如图1所示,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在家里接受早期干预服务的人数比率1990年是41%,1997年上升到59%,2002年已达80%。与此相对应。在残疾婴幼儿服务机构等环境中接受早期干预服务的残疾婴幼儿人数则逐年大幅度下降。

七、早期干预的效果

许多研究表明,早期干预的效果是积极的。例如,研究人员对参加早期干预项目的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的交流能力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在开始接受早期干预时,只有19%的残疾婴幼儿与人交流情况良好,26%的残疾婴幼儿与人交流情况基本良好;在经过大约两年的早期干预之后。能与人良好交流的残疾婴幼儿的比率提高到了42%,基本良好的比率也提高到了36%。另外,59%的残疾婴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再如,美国教育部最近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全国性调查,请家长评价早期干预对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及其家庭的影响。结果表明,76%的家长认为早期干预对他们的孩子帮助很大,另有20%的家长认为对孩子有帮助,只有4%的家长认为没有什么效果。早期千预对残疾婴幼儿家庭的影响也是十分积极的:59%的家长表示早期干预为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另有23%的家长表示早期干预为他们的家庭带来了一定的好处;同时,85%的家长报告说他们学会了如何关注孩子的基本需要,64%的家长报告说他们学会了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和发展。总之,早期干预的效果是积极的,不仅有益于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的发展,也有益于残疾婴幼儿家庭的发展,对社会的和谐发展颇有助益。

八、对我国的启示

综上所述,1986年以来,美国已经制定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为所有0~3岁残疾婴幼儿提供早期干预服务,并且由政府承担全部费用。我们知道,美国正常儿童的学前保育和教育主要是父母的职责,由家庭负担约60%的保育和教育费用。相比之下,可见美国政府对残疾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高度重视。美国政府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出于人文关怀,同时也是为了减轻社会的长远负担,具有社会投资的性质。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美国“残疾婴儿和学步儿早期干预计划”迅速普及,几乎所有被确诊的残疾婴幼儿都得到了早期干预服务,早期干预效果显著。

和美国类似,我国也有一个数量很大的残疾婴幼儿群体。由于特殊教育(或康复服务)费用比正常儿童的教育费用高很多,因此目前我国6~14岁学龄阶段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只有63.19%,大大低于此年龄段全国儿童的平均入学率97%残疾婴幼儿接受的特殊教育服务就更少了。因此,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的早期特殊教育不能只依靠残疾婴幼儿家庭,它需要全社会的扶持和帮助。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可能使残疾婴幼儿群体得到尽可能恰当的康复服务和发展机会。

残疾人扶贫救助政策 篇4

一、重度残疾人特殊生活补贴救助 救助对象:具有登封市户籍,持有《残疾人证》,无固定性收入的一、二级残疾人和精神、智力残疾人三级以上(含三级)。

救助标准:对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精神、智力三级以上残疾人,按其户籍类别参照当地城乡最高低保保障标准单独全额提供特殊生活补贴(城镇每人每月550 元,农村每人每月 256 元)。

申报程序: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携带户口簿,身份证,残疾证到所在乡(镇)区、办残联申请并填写《郑州市重度残疾人和精神、智力三级残疾人单独全额提供城乡最低特殊生活补助申请审批表》。各乡(镇)区、办残联审核、公示、汇总后上报登封市残联审核。每年 4 月和 10 月申报。

联系电话:

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补贴)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条件:

1.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 2.具有登封市户籍的残疾人 3.持有低保证(不包含五保户)对象范围的各类残疾人; 4.补贴标准:每人每月补贴 120 元。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条件:

1.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二级重度

残疾人。

2.具有登封市户籍的残疾人 3.补贴标准:每人每月补贴 100 元 “两项补贴”申报程序: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携带户口簿、身份证、残疾证、低保证到所在乡(镇)区、办残联申请并填写《河南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申请表》和《河南省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申请表》。各乡(镇)区、办残联审核、公示、汇总后上报登封市残联、民政局。

联系电话:

三、“三无”残疾人生活救助 “三无残疾人”是指同时具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人或赡养人的残疾人。

“无劳动能力”:肢体、精神、智力类别的残疾人,18—60周岁的必须是一级残疾,18 岁以下或 60 岁以上的可以是二级或三级残疾;视力类别的残疾人年龄必须在 18 岁以下或 60 岁以上的一级残疾(视力类别的 18-60 岁的不符合此条件);听力言语类别的残疾人不符合此条件。

“无生活来源”:指本人享受低保,或者没有进行集中供养的五保户。

“无法定抚养人或赡养人”:指没有或者已经丧失法定抚养人或赡养人的残疾人。法定抚养人或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同时符合条件 1、条件 2)的视为无法定抚养人或赡养人。

救助标准:每人每月 300 元。

申报程序: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携带身份证、残疾证、低保证(或五保证),到所在乡(镇)区、办残联申请并填写《三无残疾人生活救助审批表》。各乡(镇)区、办残联审核、公示、汇总后上报登封市残联,每年 4 月和 10 月申报。

联系电话:

四、免费为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和残疾评定 办理对象:凡具有登封市户籍,并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评定标准》的未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

免费项目:视力、听力、肢体、言语、智力及精神残疾评定。

申报流程: 1.申请人(智力和精神类须法定监护人陪同),持身份证(十八岁以下持户口本)和三张两寸免冠照片向登封市残联组联科提出办证申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评定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填写残疾人证申请表、残疾评定表(一式二份)、残疾评定检查(测)项目表,到指定评定医院进行残疾等级级别评定。

2.指定评定医院根据残联出具的有关材料对申请残疾类别等级评定的申请人进行检测评定,明确评定意见,如实填写残疾评定结果,并加盖评定医院印章。

3.登封市残联根据评定结果进行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及申请人信息录入残疾人人口数据库,同时报郑州市残联审核。申请人于 15 个工作日后到登封市残联领取残疾人证。

联系电话:

五、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 救助对象:全市所有低保家庭中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且残疾类别为精神的贫困残疾人。

救助标准:每人每年 1200 元。

申报流程:由本人或法定监护人带上本人身份证、户口本、低保证、残疾证原件及复印件到村(居委会)提出申请,并填写《低保家庭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一式两份,然后上报到乡(镇)残联,由乡(镇)残联统一上报至市残联。

联系电话:

六、0-14 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补贴救助 补贴对象:凡拥有登封市户籍,经有相应资质的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诊断,符合康复训练条件的 0-14 周岁耳聋、智障、脑瘫、孤独症、肢体和精神残疾儿童。

补贴项目及标准:

1.为聋儿提供专业康复训练:每人每年 12000 元。

2.为智障儿童提供专业康复训练:每人每年 12000 元。

3.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专业康复训练:每人每年 12000 元。

4.为脑瘫儿童提供专业康复训练:每人每年 12000 元。

5.为肢体残疾儿童提供术后康复训练:每人每年 6000 元。

6.为精神残疾儿童提供服药或住院补贴,服药每人每年 1200元,住院每人每年 4000 元。

申报流程:由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出具身份证、残疾儿童的本市居民户口簿及医疗机构相关残疾状况诊断证明、7-14 周岁残

疾儿童须提供相关类别的残疾人证等材料,直接到市残联康复科填写《郑州市 0-14 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审批表》一式三份。

登封市残联负责审核相关资料,并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个人档案。同时,组织申报对象到相关定点医疗康复机构进行康复潜力评估,定点医疗康复机构在《申请审批表》中填写评估意见和康复建议。经残联综合审查后,最终确定康复救助对象,报郑州市残联备案。

康复对象自主选择相关定点医疗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或治疗。

联系电话:

七、机构托养、居家托养补贴 托养条件:年满 16—59 周岁的一、二级肢体、智力贫困残疾人。

资助标准:机构托养每人每年 3000 元,居家托养每人每年1200 元。

申报程序:自愿申请托养的残疾人,由监护人携带申请人的《第二代残疾人证》、监护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各乡(镇)残联申请,并填写《托养申请审批表》一式三份;经乡(镇)残联审核后,上报登封市残联。

联系电话:

八、定期免费发放残疾人轮椅、助行器、助听器等辅助器具 有需求的贫困残疾人持《残疾人证》到乡(镇)区、办残联申请登记。

联系电话:

残疾人扶贫实施方案 篇5

一、重要意义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心。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残疾人工作,大力推动了我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疾人收入水平得到较快提高,生存发展状况得以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残疾人仍是我县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扶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困群体,也是推进我县扶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加大残疾人扶贫开发力度,促进残疾人与全县人民同步实现小康目标,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纳雍的重要内容。为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抓好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措施,着力把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一届七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履职、社会参与、残联协调”的原则,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兜底保障与促进增收相结合、政府扶持和社会帮扶与残疾人自强自立相结合,以“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为统领;以扶贫攻坚“六项行动”为切入点;以“六个到村到户”为抓手;以提高残疾人基本素质和生存发展能力为重点;以增加残疾人家庭收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为目标,采取更加有力、更具实效的措施,加大贫困残疾人扶持扶助力度,全面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促进贫困残疾人尽快脱贫致富、实现同步小康。

(二)目标任务。到20xx年,列为精准扶贫对象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基本摆脱贫困;到,残疾人家庭收入接近或达到当地平均收入水平,确保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得到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残疾人全面平等享受教育、住房、康复等服务,参与社会和自身发展状况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

三、工作重点

(一)着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增强贫困残疾人自我发展功能。注重抓好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扶持和鼓励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开办学前教育班,扶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特殊教育幼儿园(班),支持普通幼儿园招收残疾儿童入园,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残疾儿童学前机构,多渠道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注重抓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建立以普通学校残疾学生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做到全覆盖、零拒绝,着力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到20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受教育状况达到全县平均教育水平。注重抓好残疾人高中教育,普通高中必须正常录取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学生,同时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提高残疾人就业和创业能力;注重抓好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努力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注重抓好残疾人职业培训,依托有关院校或相关培训机构,充分利用“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圆梦行动”等载体,整合社会各类培训资源,针对残疾人需求与特点,积极开展各种就业技能、岗位技能和创业培训,在3年内对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现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分批培训,力争每个残疾人扶贫对象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促使贫困残疾人自我发展功能得到切实增强。

(二)着力实施康复救助工程,提高残疾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残疾人康复保障政策,县财政部门每年应按上年度所辖常住人口人均0.5元的标准预算安排残疾人康复经费。各级残联组织要注重实施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贫困听力障碍残疾人助听器适配、贫困视力残疾人助视器适配、贫困残疾人矫形器和假肢装配、贫困听力言语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贫困自闭症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贫困智力残疾少年儿童康复训练、贫困脑瘫残疾少年儿童康复训练、贫困肢体残疾少年儿童矫治手术、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等康复项目,同时广泛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努力拓展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目标,切实提高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确保“康复一人、造福一家、温暖一片”。

(三)着力实施保扶并举工程,加快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进程。做到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及时从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方面给予困难残疾人社会救助,并帮助贫困残疾人解决参加城乡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努力提高残疾人参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总体水平。同时,逐步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专项保障制度,真正使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三无”残疾人及其他困难残疾人基本生活、基本生存得到有效保障。做到应扶尽扶,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要求,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的农村残疾人及其家庭整户纳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范围,确保不漏掉任何一个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扶贫对象。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小额信贷到户到人”、“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贴息”等扶贫模式,辐射带动更多残疾人增收致富。同时,根据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实际,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和“一户一法”的要求,切实帮助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找准发展路子、制定增收措施。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安排扶贫项目资金和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时应重点倾斜贫困残疾人家庭,有效改善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条件及生产生活设施,着力扶持贫困残疾人发展特色产业、切实增加收入、尽早摆脱贫困。

(四)着力实施创业就业工程,帮助贫困残疾人稳定增加收入。深入开展残疾人自强创业行动,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积极创业,特别要鼓励农村残疾人发展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扶持城镇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加工业、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并充分利用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等,切实为残疾人创业提供场地、设施等服务,努力帮助残疾人实现创业梦。深入开展残疾人巧手创业行动,积极帮助盲人开办盲人按摩机构,解决更多盲人就业;大力支持残疾人发展具有民族特色、有竞争优势的地方产业,积极培养残疾人能工巧匠和民族文化传承人。深入开展残疾人阳光就业行动,大力扶持各类福利企业和集中安置残疾人企业,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吸纳更多残疾人就业。深入开展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行动,全县每年扶持创建2个以上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辐射带动残疾人创业就业。同时,切实推进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各类企业和民办非企业等用人单位应按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提供适合的工种和岗位,为残疾人稳定增加收入创造良好条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为使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有组织、有保障,特成立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郑成芳 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张 慧 县人大副主任

郭太军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龙 颖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宋帮达 县政协副主席、卫计局局长

成 员:胡云超 县政府办副主任

刘 楼 县残联理事长

朱 江 县扶贫办主任

王光良 县教育局局长

蒙文燕 县财政局局长

潘 登 县民政局局长

张升科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尚金海 共青团纳雍县委副书记

杨晓君 县妇联主席

林炼深 县卫计局副局长

尚金涛 县残联副理事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残联,尚金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要求,制定细化工作方案,确保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二)建好精准帮扶对象数据库。扶贫办和残联要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的残疾人全部作为扶贫对象进行扶持。同时,将所有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基本情况和数据录入电脑,建好残疾人精准帮扶对象数据库,推行农村贫困残疾人帮扶工作精细化管理,加快残疾人扶贫开发进程。

(三)强化定点联系结对帮扶。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要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定点联系扶贫、县直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和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户的优势,开展“遍访贫困残疾人家庭”活动,摸清贫困残疾人家庭基本状况。对列为扶贫对象的残疾人及其家庭采取干部驻村“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进行精准帮扶,做到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因地制宜、分户施策。积极帮助残疾人扶贫对象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径、改善基础设施、落实增收项目,促使贫困残疾人尽快脱贫。

(四)加大扶持扶助力度。坚持政府主导,将各级各类扶贫项目资金重点倾斜残疾人扶贫对象,充分整合部门项目、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并聚焦贫困残疾人家庭。县财政局每年按上一年度征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总额的30%预算资金用于残疾人培训、就业、创业,资助贫困残疾在校大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等。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和发展生产、资助考取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困难残疾人及其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团县委应切实发挥青年志愿者组织的作用,以“心手相牵,共享阳光”为主题,深化助残“阳光行动”,切实为残疾人多办好事、实事;妇联在推动妇女小额贷款和“巧手锦绣”计划时,应优先帮助符合条件的残疾妇女获得项目扶持,参与绣娘培训;金融机构应创新金融机制,改善金融服务,努力增加残疾人贫困户信贷的投放;危改部门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时,应重点将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贫困残疾人家庭纳入改造范围,帮助其改善居住条件,实现住有所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实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网络招聘服务周等活动时,应积极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务必增强扶残助残意识,积极参与残疾人扶贫开发,通过“帮、包、带、扶”等方式,着力改善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环境,千方百计提高残疾人收入。

残疾人精准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篇6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xx区委、区政府《xx市xx区农村精准扶贫攻坚实施方案》(济兖发〔201X〕19号)制定xx市xx区残疾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要求,进一步促进全区贫困残疾人在康复医疗、教育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无障碍环境等方面得到优先保障和大幅提升,推动实现到2017年全区贫困残疾人全面脱贫。

二、主要措施

(一)实施贫困残疾人信息动态监测。充分利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组织网络以及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等信息管理系统,分阶段开展贫困残疾人信息调查管理工作。1月初,对市残联反馈我区尚未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783名人员信息进行逐人核对,推动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无一遗漏地纳入建档立卡范围。1月底,对“六核对一规范”后重新确认的贫困残疾人逐人开展调查,切实摸清底数和基本需求,为实施“一人一策”精准扶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4月底之前,建立起包含残疾人基本信息、基本需求、扶贫措施、脱贫时限等内容的全市贫困残疾人数据库,实施动态化监测,并采取清单式、清账式的方式,脱贫一户、销号一户。(责任部室: 区残联就业部)(二)实施就业扶贫。1.免费开展技能培训。对于从事农业生产有培训需求的贫困残疾人,结合当地农村优势产业,开展针对性强、见效快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对于有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残疾人,进行培训需求摸底调查,计划7月份开展“鲁绣技能培训班”。今年将分期安排30名残疾人去市残联培训基地参加盲人按摩、电子商务、小儿推拿、足疗刮痧等项目培训。(责任部室: 区残联就业部)2.培育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扎实推进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加强对扶贫基地的监督考核和绩效评估,落实扶贫基地扶持资金,巩固扩大其安置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成效。每年培育扶持省、市残疾人就业扶贫2处以上,安置、辐射

带动30名以上残疾人就业。培育扶持县级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10处,安置、辐射带动100名以上残疾人就业。(责任部室: 区残联就业部)3.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广泛开展共享阳光-携手建功“十三五”主题活动,对省级残疾人创业标兵、致富能手分别给予10000元、5000元资金扶持,对市级残疾人创业标兵、致富能手分别给予8000元、4000元资金扶持,激发残疾人创业热情,扩大残疾人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责任部室: 区残联就业部)4.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每年助残日期间,区残联至少举办一期残疾人就业招聘会,为残疾人就业搭建服务平台。组织20余名残疾人参加市残联举办的就业招聘会,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充分借助“互联网+”模式,促进贫困残疾人实现网上灵活就业。(责任部室: 区残联就业部)(三)实施社保扶贫。推动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范围,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残疾人优先提供机构托养服务。推动民政、人社部门落实好残疾人应保尽保、低收入家庭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公办养老机构对“三无”残疾人收养取消年龄限制、重度残疾人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提前5年领取养老金、政府全额代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重度残疾人提前领取养老保险金等政策。积极做好与民政、人社等部门沟通对接工作,提供残疾人基础性数据,掌握惠残政策落实情况,协助符合条件残疾人及时纳入政策实施范围。(责任部室: 区残联就业部、区残联宣文部)(四)实施教育扶贫。对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在校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在落实“三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按照每人每年800元标准给予生活补助。对考入中专、大专和本科院校的残疾学生,分别每年给予800--201X元的学费补助;对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考入中专、大专和本科院校的,分别每年给予500—1000元的学费补助。(责任部室: 区残联就业部)(五)实施康复扶贫。扎实推进各类康复项目,对0-9岁贫困残疾

儿童免费康复训练,减轻贫困残疾人家庭康复支出。为0—6岁残疾人儿童每人每年发放1200元生活补贴。为185名困精神残疾人提供免费康复救助,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对纳入精准扶贫的贫困肢体残疾人进行免费康复救助。开展贫困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精准适配救助,优先为纳入精准扶贫范围的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责任部室: 区残联康复部、辅具中心)(六)实施维权扶贫。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 80户肢体残疾人家庭开展无障碍建设和改造,为 60 名聋人配发电子闪光门铃,为60 名盲人配发多功能电子盲杖,配发无障碍多功能康复床10套。推动落实残疾人家庭生活用电、水、气、暖、信息、消费等补贴和免费乘坐市内公交汽车等政策,切实维护贫困残疾人合法权益。(责任部室: 区残联维权部)(七)实施包保帮扶。建立残联系统干部联系贫困残疾人制度,区残联联建村2个,联系社区1个,每名干部包保联系1-5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予以优先扶持。(责任部室: 区残联驻村工作组、办公室)

三、工作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把残疾人精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一把手”工程,区残联成立由理事长任组长、副理事长和部室主任为成员的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镇(街道)残联要根据辖区内贫困残疾人数量制定减贫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进度,协助区残联做好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

(二)切实提升服务能力。严肃残疾人办证制度,规范办证流程,面向建档立卡残疾人广泛开展上门办证活动;建立科学主动的财政资金申请机制,为脱贫攻坚提供经费保障;建设全区残疾人维权服务平台,及时反馈和汇总分析贫困残疾人权益保障情况。

(三)营造有利舆论氛围。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完善助残机制,围绕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采取多种灵活方式,深入开展阳光助残志愿行动。围绕重点、难点和热点工作,动员媒体力量,策划实施配套系

列宣传活动。【工作总结格式规范】 标题:

1、标题字号 一级标题:三号字 二级标题:小三 三级标题:四号

总结就三个标题就足够使用了,最小号的标题不能小于小四号!全部标题都加粗!

2、用宋体书写

3、正标题居中,副标题依总结内容而定,可顶格,也可居中(顶格写不用前后空行)正文:

1、小四号宋体

2、如果标题上下都有内容,则上下都回车一下(也就是都得空一行)

3、注意文中的措辞与称呼

4、正文行距是一点五倍行距

5、所有正文都不加粗

6、正文包括:时间、地点、活动内容、主办部门、参与人员、赞助单位、活动效果、活动后的收获等

7、插入照片不可超过3张!每张照片宽度和高度均不可少于5、0cm,不可高于8、0cm

8、必须插入页码(居中)字数规定:

1、对于小活动可以就“一页纸”(也就是小总结,不局限于真的就一页)总结;(总结内容要点见正文;

7、文字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Z

8、字迹要清楚,文面应保持整洁,凡是文面凌乱不清的,要重新拟稿;

9、数字的写法:除编号、统计表、计划表、序号、专用术语和百分比必须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外,其他用汉字书写;?h`<

10、章节序数的写法:一般应按下列顺序排列: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 1”,第四为“(1)”;

工作总结的书写格式

工作总结一般由标题、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一)标题

总结的标题大体上有两类构成形式:一类是公文式标题;一类是非公文式标题。公文式标题由单位名称、时间、事由、文种组成,如 《××村2008工作总结》《××镇2008年党建工作总结》,有的只写《工作总结》等。非公文式标题则比较灵活,有的为双行标题,如《增强体质,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有的为单行标题,如《推动人才交流,培植人才资源》等。

(二)正文

总结正文的结构由前言、主体、结尾组成。

1、前言。即正文的开头,一般简明扼要地概述基本情况,交代背景,点明主旨或说明成绩,为主体内容的展开做必要的铺垫。例如:“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干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能否选配好支部“一把手”,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在工作中,我们积极围绕支部班子建设这个重点,紧紧抓住配好支部书记这个关键,着力走好“选人”“育人”“用人”这三步棋,努力把工作引向深入。

2、主体。这是总结的核心部分,其内容包括做法和体会,成绩和问题,经验和教训等。这一部分要求在全面回顾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深刻、透彻地分析取得成绩的原因、条件、做法、以及存在问题的根源和教训,揭示工作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回顾要全面,分析要透彻。

不同类型的总结,内容有所侧重,全面性总结其主体包括两个层次,即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对于一般的工作总结,重点放在成绩和经验上。

总结正文的结构,主要采用逻辑结构形式。全面性总结根据过去一段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或者经验和教训的内在联系去组织材料。专题性总结以经验为轴心去组织材料。

3、结尾。可以概述全文,可以说明好经验带来的效果,可以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或改进意见。例如:通过上述工作,促使支部书记和班子整体作用的发挥。不少村支部书记提出“任职一届、致富一方 ”,也出现了一批“舍小家,顾大家”的支部书记先进典型。

(三)尾部

残疾人扶贫攻坚战工作会议总结 篇7

县委副书记蔡灿辉强调指出:一是要以特色产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要大力发展奶业,全面开展草山治理开发,切实加强奶牛养殖管理,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要大力发展高山蔬菜产业,抓好基地建设,突出龙头企业引领,提升科技含量;要大力发展林竹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整合林木资源,延长产业链。二是要以扶贫攻坚为突破口,加快全面建成小康城步进程。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把扶贫攻坚作为全面小康建设的“一号工程”,坚持一手抓脱贫解困,一手抓小康建设,确保扶贫攻坚与小康建设同频共振,取得明显成效。重点要突出“四项扶贫”(即精准扶贫、技术扶贫、项目扶贫、社会扶贫),实现“两个转变”(即贫困村转变为小康村,贫困户转变为小康户)。三是要以城乡一体化为抓手,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抓好统筹规划,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四是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激发“三农”发展活力。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深化农村经营体系改革,要深化支农保护机制改革,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会议指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一个战略、四个目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取得了农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固、现代农业发展持续加快、各项农村改革稳定推进、农村民生事业成效显著的良好成绩。移民、养殖业、农机行业建设工作、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二类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农业资源和环境管理保护工作等获省级先进,动物防疫工作、畜禽水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新农村建设工作、阳光三农网建设工作、农村能源建设工作、惠农减负工作、残疾人保障工作等获市级先进。

会议要求,今年,全县“三农”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三农”工作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一个战略、四个目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破瓶颈,进一步加快城步特色农业农村工作现代化进程,确保明年进入全面建设城步特色现代农业农村工作阶段,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脱贫12674人。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要全力抓好优势产业,抓好奶业发展,抓好特色农业发展,切实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要着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努力建设美丽村庄;要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继续完成35个高寒山区村和新增30个贫困村扶贫解困工作;要统筹做好民生民利工作,抓好惠农资金的申报和监管,推进土地流转和仲裁工作,加大纠纷调处力度,加大农村财务审计力度。当前,农业农村工作要重点抓好森林防火工、动物防疫、防汛抗旱、春耕生产等工作。

20,全县建设扶贫工作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取得了可喜成效。办点成效突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扶贫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年的建设扶贫工作,要围绕主题,努力抓好扶贫村基层党建工作;要突出重点,全力推进扶贫村基础设施、基本产业、基本公共保障;要形成合力,提升扶贫帮困工作服务水平。

残疾人扶贫计划 篇8

全面推进残疾人扶贫工作

作者:王辉

地址:贵州省绥阳县残联

邮编:563300

绥阳县辖15个乡镇,119个村、居、社区,总人口53万人,残疾人口2.57万人,其中贫困残疾人6424人。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计划以来,在开展残疾人扶贫工作中,全县上下以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问题为主线,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累计投入各项扶贫资金200余万元,使所有贫困残疾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扶持,部分贫困残疾人走出了困境,帮助广大残疾人树立了“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心。近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协调各方,共同促进残疾人扶贫工作县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把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实施各项扶贫项目时,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给予优先考虑和照顾。县政府每年听取一次残疾人扶贫工作的专题汇报,安排当年的具体工作,每年都预算专项经费由县残联统一安排;同时把残疾人工作纳入乡镇和各部门目标考核的内容之一;各单位、各部门根据县政府的安排,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安排资金和项目开展便民服务,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给予优先考虑;各乡镇在

1实施安居工程、整村推进、产业发展时,对贫困残疾人进行优先安排,并通过开展“帮、带、扶”活动,对残疾人实施扶贫帮助。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扶贫工作

(一)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成效明显。在开展扶贫工作中,我县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与扶贫开发、易地搬迁、灾后重建等工作相结合,将中央、省、市下拨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专项资金和县自筹资金捆绑使用,由县政府统一规划和安排,有关部门和乡镇配合实施,到2009年底,全县共投入资金75.2万多元,对153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进行改造,从2010年开始,将用5年时间,对全县农村贫困残疾人茅(危)房改造完毕。

(二)残疾人整村扶贫基地建设有力推进。2006年以来,我县在旺草镇广怀村开展了残疾人整村扶贫种、养植基地建设,在郑场镇卧龙村开展了残疾人整村扶贫辣椒种植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中,全县共投入资金15元,帮助贫困残疾人发展种植和养植业,为他们购赠良种、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和鸡、鸭、鹅、小猪仔等家禽幼苗,并邀请农技人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内残疾人每年增加收入300元以上。

(三)强化培训,提升素质,促进残疾人就业。为了使残疾人有一技之长,提高生存本能。我县对残疾人培训和劳

动就业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从过去的“输血”方式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在开展残疾人扶贫工作中,除了加大资金扶持外,还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办班学习、现场搞技术培训等方式,分类指导农村广大残疾人开展生产活动,使参加学习和培训的人都能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促进了残疾人生产生活能力的提高。到目前为止,全县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151期15892人次,组织选送350多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到重庆仁和压铸公司打工就业,月收入800元至1800元每月不等;同时就近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4987人,为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奠定了基础。二是结合上级残联的安排,免费选送初、高中毕业的残疾人到大中专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就读,并推荐到各企事业单位就业,共有86名残疾人找到合适的职业。三是重点关注县残疾人特教学校,从2001年以来,免费送72名“三残”儿童进校就读,县残联累计为“三残”儿童赠送慰问金2.5万元,衣物鞋帽144件套、大米3000斤,食油200斤。四是每年免费选送2名盲人到遵义鑫惠盲人按摩学校培训,目前已有18名残疾人通过培训后在遵义市各家盲人按摩院就业,有2名已取得高级盲人按摩师资格。

(四)重点扶持,抓好示范带动全面。我县对于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的残疾人,在符合有关条件的情况下,实行重点帮扶,原则上帮助他们解决临时困难,促进其不断发

展为目的。通过重点扶持,使一些想办事、能办事的残疾人的临时困难得到了解决,他们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办起了企业,走进了地方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在他们兴办的企业中,既安置了当地残疾人就业,自己家庭也过了上富裕生活,还为地方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比如,蒲场镇肢体残疾人唐先龙、周光秀夫妇,于2008年自酬资金15余万元,创办了水泥砖厂。今年初,由于流动资金困难,向县残联反映,希望能得到帮助;县残联领导经过实地考察,认为周光秀夫妇反映的问题是属实的,他们的创业精神是可靠的,县残联决定购赠129吨水泥,价值4万元,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在他们的水泥砖厂,解决了12名残疾人就业;现在每天可生产10000片砖,年产值超过100万元。扶持风华镇肢残人高正红(家属是双下肢瘫痪)开办了彩瓦厂,在县残联的帮助下,他的彩瓦能够在煤电化一体化基地建设销售,年收入20余万元。通过重点扶持和他们的带动作用,全县已有残疾人种、养植大户30多户,残疾人创办企业15家;从事商业经营 28户,开展餐饮服务30多人。

(五)认真开展临时救济,为困难残疾人提供及时帮助。2001年以来,我县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对需要帮助的贫困残疾人开展了临时救助工作,内容包括,因治病导致困难、因发生自然灾害导致困难、因子女上学困难、因家庭人员死亡导致困难等等方面,范围涉及全县各乡镇,到目前,共支

出临时救助资金达8万多元。另外,在重大节日期间,还开展对贫困残疾人的慰问工作,慰问物资和现金累计达35万元。

(六)结对帮扶,取得实效。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县残联多次到挂帮村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在近年来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先后在洋川、蒲场、旺草、小关等乡镇的4个村开展结对帮扶,投入帮扶资金2万余元,帮助当地群众重点是残疾人开展“四在农家”建设活动。

我县残疾人扶贫工作在上级残联的指导和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组织的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工作还是在摸索中前进,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今后,我们不断探索新方法,努力创新,力求把残疾人扶贫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

上一篇:读书好句好段的写作素材下一篇:工程审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