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态度

2024-06-05

残疾人态度(共7篇)

残疾人态度 篇1

态度好态度成语

1、富贵安乐:指富裕而有显贵的地位,过着安宁快乐的生活。

2、傍观冷眼:傍:通“旁”。用冷眼或冷淡的态度在一旁瞧着。

3、看破红尘: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4、不修小节:不注意生活上的小事。形容处世潇洒旷达。

5、称贷无门:称贷:告贷,请旁人借给自己钱。找人借钱都找不到门路。指生活陷入困境。

6、钓游之地:童年生活的地方,一般指故乡。

7、保境安民:安民:安定人民生活。保卫国境,使人民安居乐业。

8、典妻鬻子:典:典当;鬻:卖。典卖妻子。形容生活极其贫困。

9、绰有余裕: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10、春风一度:度:次,回。比喻领略一番美妙的`生活情趣。亦借指男女合欢。

11、安生乐业:犹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12、行若无事:行:行动,办事;若:好象。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13、敝衣粝食:破衣粗食。形容生活困顿。

14、采椽不斫:采:柞木。比喻生活简朴。

15、弊衣箪食: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16、轻裘缓带:轻暖的皮袍,宽松的衣带。形容态度从容镇定。

17、诡秘莫测:诡秘:神秘不可知;莫测:无法捉摸。指人的行为态度神秘难以揣测。

18、恶衣薄食:衣:衣服;薄:淡薄;食:事物。形容生活清苦。

19、齿甘乘肥:食美味,骑骏马。形容生活豪奢。

20、悲观厌世:厌世:厌弃人世。对生活失去信心,精神颓丧,厌弃人世。

21、绝裾而去:绝裾:扯断衣襟。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

22、甘贫苦节:甘:自愿;贫:穷苦;苦:尽力地,有耐心地。情愿过贫困的生活,也努力保持忠贞的气节。

23、床头金尽:床头钱财耗尽。比喻钱财用完了,生活受困。

24、超然物外:超:高超脱俗;物外:世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引申为置身事外。

25、鹑居鷇食:鷇:待母哺食的幼鸟,它不挑拣食物。如鹌鹑一样居无定所,象幼雏一样饥不择食。比喻生活俭朴,不求享受。

26、箪瓢屡空: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27、餐风宿露: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28、漠不关心: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29、高卧东山: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30、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31、餐松啖柏:以松柏的叶实充饥。形容修仙学道者超尘脱俗的生活。

32、好声好气:形容语调柔和,态度温和。

33、安家乐业:犹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34、弊衣疏食:破旧的衣着,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35、前倨后恭: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36、餐风茹雪:形容野外生活的艰苦。

37、雍荣闲雅:雍荣:态度大方,从容不迫;闲雅:文雅。形容态度从容,举止文雅。

38、乘坚驱良:坚:坚固的车子;良:好马。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形容生活豪华。

39、恶衣菲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40、悲欢合散:悲哀和欢乐,团聚和离别。泛指生活中的种种境遇和心情。

41、箪瓢屡罄:箪:盛饭的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清苦贫寒。

42、荜门蓬户:用柴草、树枝等做成的门户。形容居处简陋,生活困苦。

43、冬日可爱: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44、爱憎分明:憎:恨。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45、安常守故: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

46、饱食暖衣: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47、不善自谋:善:善于,擅长;谋:打算,图谋。不善于为自己的生活作打算。

48、暴腮龙门: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49、餐风吸露:吃的是风,喝的是露水。形容超脱尘世的生活。

50、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51、布衣蔬食:蔬食:粗食。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清苦。

52、插烛板床:指用木头做成的极简陋的蜡烛插架。形容生活作风廉洁朴素。

53、安居乐业: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54、恶衣粝食:粝:糙米。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饭。形容生活俭朴。

55、戴圆履方: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

56、等米下锅:等着米来下锅烧饭。比喻生活困难,缺少钱用。

57、财殚力尽: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58、布袜青鞋:原指平民的服装。旧时比喻隐士的生活。同“青鞋布袜”。

59、饱经风霜:饱:充分;经:经历;风霜: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60、大模大样: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

61、低声下气: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62、改过不吝:吝:可惜。改正错误态度坚决,不犹豫。

63、寒谷回春:寒冷贫瘠的山谷之地变得温暖富庶起来。比喻生活、心情或其他事物由坏变好。

64、偏听偏信:偏面地听了一方面的话就信以为真。多指处理事情的态度不公正。

65、风宿水餐:餐:吃饭。在水上进食,在风中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艰辛。

66、傲慢少礼: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67、长揖不拜:揖、拜:旧时的拱手、磕头礼。对长者或尊者只弯腰行拱手礼,不跪拜磕头。旧时指相见时态度不恭,为人高傲。

68、横蛮无理: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69、含饴弄孙:饴:麦芽糖。含着糖逗小孙子玩。形容晚年生活的乐趣。

70、朝趁暮食:白天挣了钱,晚上才有饭吃。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71、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72、回心转意:心、意:心思;回、转:掉转。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73、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74、粗茶淡饭:粗:粗糙、简单;淡饭:指饭菜简单。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75、大大落落:形容态度大方。亦形容随随便便,满不在乎。

76、釜鱼幕燕:生活在锅里的鱼、筑巢在帷幕上的燕。比喻处境极不完全。

77、百年谐老: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78、餐风宿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79、半死半生: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80、大烹五鼎:烹:烧煮。古代祭礼,后用以指吃特别美味的饭食。形容生活奢华。

残疾人态度 篇2

残疾人教育

主讲

韩咏梅

中国残联教就部教育处处长

第一节

一、残疾人教育

残疾人教育是指以残疾人为对象,根据其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施行的教育,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等。

二、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广义的特殊教育:是指对身心发展异常者的教育,包括

超常儿童、品德不良儿童、视力、听力及智力残疾、学习障碍、多重障碍者等。

狭义的特殊教育:是指对有生理或心理发展缺陷者的教育,目前,我国一般指对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人的教育。

三、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能满足他们特殊需要的教育形式,是我国吸纳现代“融合教育”理念而开展的一种特殊教育办学形式,可以说是我国特殊教育界特有的一个术语。随班就读极大地提高了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可以满足残疾儿童就学的需要,符合我国的国情,也符合国际上“正常化”教育原则、回归主流、一体化教育、全纳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班就读不仅有利于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更有利于他们获得适应社会的基本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自1989年原国家教委试行在全国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以来,我国随班就读工作得到大力的发展。目前,我国随班就读的学生从1993年统计部门第一次正式统计的6.88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近20万人。

四、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也被翻译为“包含教育”、“包容教育”及“融合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特殊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思想和做法。是199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提出的,主要内容是:教育要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为普通儿童设立的教育机构也要接收所在地区的各类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少年,并为他们提供适应期需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在一切可能的情况下,所有儿童应当一起学习,而不论他们有无或有何种困难和差异。全纳学校要兼顾学生之间的不同需要,顺应不同的学习类型和学习速度,通过适宜的课程、学校组织、教学策略、资源利用及社区合作,确保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质量;旨在消除歧视、创造接纳残疾人的社区、建立全纳性社会和实现人人受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提高整个教育体系的效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全纳教育共享手册》中指出,“全纳是指让学校接受全体学习者,不会因为学生有某项特点、缺陷或者困难而拒绝接收。全纳学校接受学生各自的差异和特点,不把学生的特点视为问题”,其“核心是忠实地

把教育看作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我国残疾人教育工作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初步形成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和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既与普通教育融合又有相对独立性的特殊教育体系,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国家法律和政策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专门对发展特殊教育事业作出部署。2009年召开第四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确定了支持和保障特殊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特殊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八大任务之一,单列一章,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明确指出“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要求各级政府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 4

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各地也相继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教育部、中国残联等部门共同完成《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目前已报请国务院法制办审议,内容更丰富,理念更先进,操作性更强。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社会各界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关注和参与程度明显提高。

第二,实施专项规划,改善特教学校办学条件,扩大教育规模,增加残疾人受教育机会。2008年起,国家实施《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中央和地方共投入54亿元(其中中央投入47亿元),新建和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1182所。2012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中国残联共同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二期)》,支持中高等特教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其中,25所残疾人中职学校(其中残联系统中等职业学校11所)每校投入3000万元,10所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和25所高等特殊师范院校每校投入5000万元。

第三,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共有1853所,在校残疾学生37.88万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4.37万名。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72.1%,比2008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在全国中小学校、中小学生大幅减少的情况

下,特殊教育学校数、在校学生数、专任教师数分别比2001年大幅增加。

第四,高中阶段和高等特殊教育从无到有,初具规模。到2012年,全国特殊高中阶段教育机构(含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有330多个,在校残疾学生1.75万人。其中,残联系统中等职业学校11所,在校残疾学生1.04万人。全国特殊高等学院(专业、班)16个,在校残疾学生5000人,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有残疾学生8600多人。同时,有大量残疾学生和健全学生一起在普通学校学习,其中,在普通高校就读的残疾学生3万余人。

第五,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逐渐起步。全国26个省市500多所特教学校举办800多个学前班,有6300余名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部分城市有少量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全国数千个康复训练机构接收数万名残疾儿童;一批民办机构开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

第六,扶残助学活动广泛开展。“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开展中西部盲童入学项目、扶残助学项目、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等,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近4.2亿,资助15万人次贫困残疾学生,为20余所新建扩建高中特教学校

(班)提供设备补贴、为20余所中高等特教学院提供了办学补贴和残疾学生实习训练基地补贴。省级和大中城市残联基本建立扶残助学制度,主要资助残疾大学生完成学业、改善特教学校办学条件、资助特教师资培训等。

第七,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培养渐受重视。据教育部统计,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等52所高校设置了特殊教育(师范类)专业,培养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此外,陕西师范大学等169所师范院校也普遍开设了特殊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具有指导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能力。

第八,初步建立国家残疾学生资助体系。国家建立了从幼儿园到高等院校的残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减轻残疾学生家庭的负担,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受教育阶段的学习。

第九,开展手语盲文研究推广。中国残联、教育部、国家语委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共建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手语和盲文研究推广工作列入《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1年)》,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标准列入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重大项目,并启动研制工作。与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合作,颁布了手语翻译员为新职业和《手

语翻译等级标准》。开展手语和盲文培训工作。

第三节

残联组织残疾人教育工作的定位

与职责

《残疾人教育条例》第六条有如下规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应当积极促进和开展残疾人教育工作。

一直以来,残联把抓好残疾人教育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协助、配合教育等部门,广泛动员社会,做好残疾人教育工作。

残联组织残疾人教育工作的定位是: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残联通过沟通、协商等方式积极参与、发挥作用,协调工作。

残联组织残疾人教育工作的作用是:推进残疾人教育法律、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维护残疾人受教育的合法权益;举办残疾人教育机构,与政府联合办学,扩大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机会;扶持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广泛进行社会动员与宣传,创造有利于残疾人接受教育的社会环境。

残联组织残疾人教育工作的职责: 第一,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1.参与制定残疾人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并参与组织实施和督导检查。

2.与政府和有关部门联合办学,改善特教学校(院)的办学条件,共同推进特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3.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共同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特殊教育。

4.参与制定中等、高等学校招收残疾考生的有关政策,参与对残疾青少年的招生录取工作,保障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

5.与政府和有关部门联合表彰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特教工作者的要求,改善他们的工作、学习条件和生活待遇。

6.参与并推进特殊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第二,做好残联本系统工作

1.分级培训地方残联教育干部和残联系统教育机构有关人员。

2.调查并掌握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和贫困残疾学生的状况和需求,做好相关统计工作,建立登记制度,建立并完善相关数据库。

3.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扶残助学活动,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4.管理和指导残联系统举办的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从残疾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出发,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

5.深入基层调研,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主动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残疾人接受教育的要求,提出政策和工作建议。

6.开展手语、盲文的研究及推广工作,并争取教育、语委等有关部门和残联专门协会的支持与合作。

7.组织专家、社区和社会工作者等向社区和家庭提供残疾人教育的指导、咨询和信息,发展社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与支持。

8.广泛进行社会动员与宣传,创造有利于残疾人接受教育的社会环境。

第四节

“十二五”残疾人教育的主要任务

和重点项目

主要任务

一是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以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为重点,加快发展残疾人学前教育、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不断满足残疾人教育需求。适龄盲、聋、轻中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基本达到当地健全儿童少年水平,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逐年提高;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学前一年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或三年教育;不断扩大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提高残疾人接受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比例;减少残疾人青壮年文盲。

二是提高残疾人教育质量。残疾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生活自理、与人交往、融入社会、劳动和就业等能力进一步提升,残疾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进一步改善。加大对特殊教育教学改革支持力

度,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实现区域城乡之间特殊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是健全残疾人教育保障机制。残疾人教育投入和对残疾学生资助力度不断加大,残疾人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地位和待遇得到改善。重点项目

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学前教育),五年内为全国各地5.14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入园率、巩固率。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3000元。

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中高等特殊教育),为现有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高等特教学院、中国残联和地方政府合作办学的全日制特教普通高中以及现有残联系统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提供办学补贴和残疾学生实习训练基地建设补贴,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中国残联共同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二期)》,支持中高等特教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25所残疾人中职学校(其中残联系统中职学校11所)每校投入3000万元,10所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和25所高等特殊师范院校每校投入5000万元。

残疾人态度 篇3

爱心是人类特有的,最伟大的情感,是造就健全人格所需要的关键因素。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柔、亲切的感觉,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让幼儿在体验中萌发爱心,就是要让幼儿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体验到关爱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交往是人类信息(知识、情感)沟通的重要途径,它能让我们幼儿的人格获得完整的发展,在创设游戏时,教师应以合作伙伴的角色,以宽容、接纳、尊重的态度和幼儿交往。充分运用同伴分享、成果展示、经验交流、亲子活动等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交往欲望,创设游戏情境,增进幼儿的交往体验。

爱心是人类特有的,最伟大的情感,是造就健全人格所需要的关键因素。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柔、亲切的感觉,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让幼儿在体验中萌发爱心,就是要让幼儿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体验到关爱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让幼儿进行了了解残疾人、学习残疾人、关心残疾人的活动。在活动中,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残疾人的痛苦,老师把幼儿的眼睛蒙上,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活动,使孩子知道应该正确对待残疾人,关心帮助残疾人,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我尽可能为幼儿创设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如《关爱残疾人》主题活动时,我在活动中准备的材料:盲杖、盲道、眼罩,课件《千手观音》、《牵手》等都种形式让幼儿学会尊重、照顾残疾人。通过游戏让幼儿亲自去了解、感受、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便与困难,从内心激起他们想帮助残疾人的欲望,激发孩子的同情心、爱心 ,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关爱他人。

如在第一个环节让幼儿观看课件,了解什么是残疾人。在活动中,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残疾人的痛苦,老师把幼儿的眼睛蒙上,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一开始没有人搀扶走路时,让幼儿体验盲人的不方便,再一一结对走时,幼儿走对了路线的同时,体验到我们要帮助盲人时自己快乐的心情。深刻的体验盲人看不见美丽的世界是很不幸的,他们的一切行动都是通过辨别声音、手指触摸来完成的。让幼儿懂得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才能帮助周围看不见的人们。在第二个环节,让幼儿观看录像《牵手》时,让幼儿知道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有一股自强不息的精神。

那他们平时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中的幼儿最和谐、最真实、最自然,获得的体验最深刻。我设计了游戏《单手吃糖》,让幼儿藏起一只手,只用一只手来吃糖会怎样?通过幼儿吃糖的游戏,说说不用手的感觉,体验他们的不便。你会怎样帮助他们?让幼儿讨论。在游戏“用手走路运球”中,幼儿体验一条腿走路,没有腿又怎么走路?小朋友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幼儿用一只手爬,有的用两手撑着走,有的像解放军匍匐着走,走时还要注意游戏规则两条腿不能使劲。游戏结束之后都说:“好累啊”!这些残疾人走路真不容易,从而产生了要帮助残疾人的欲望。也深刻体会到保护好自己的安全是多么的重要。幼儿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被认可的快乐。当幼儿失败时,我则鼓励幼儿,并更多地为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幼儿在成功的体验中逐渐积累自信心。第三个环节让幼儿看《千手观音》,让幼儿知道有的残疾是能看出来的,有的残疾额是看不出来的,如哑巴,脑瘫等残疾人。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如何帮助残疾人、学习他们的勇敢坚强,知道我们都是健康的人,多多关心别人,尊重残疾人,谦让残疾人。这样你会在快乐中成长。

活动最后,幼儿高唱《感恩的心》,并用手语表达对残疾人的爱。知道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拥有美好的生活。拥有爱你们的老师、父母、爷爷奶奶,让宝宝知道自己很幸福,应该感谢身边的人,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

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心和同情心,让他们学会关注和爱护残疾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关爱、帮助弱势群体。通过游戏的体验过程,让他们体会到了给别人带去欢乐同时也是给自己带来欢乐。通过活动,使孩子知道应该正确对待残疾人,关心帮助残疾人,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心理学家戈尔曼说:“情感决定着我们潜能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我们的人生成就。”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体验。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幼儿认知、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更要关注幼儿情感体验。积极情感的体验对幼儿健全和谐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人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在体验中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获得自信,萌发爱心,学会分享等。作为大人我们应在幼儿的生活周围中,我们应多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教师和家长学会观察幼儿、了解幼儿。提供幼儿充分的空间与环境,让他们在与物、时、空的充分交互中体验健康的情感。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附教案: 中班生态体验教案关爱残疾人活动目标

1、让孩子通过游戏体验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与困难,学习他们的自强不息。

2、教育幼儿学会尊重、照顾残疾人。激发幼儿的同情心、爱心,并且学会关注自己周围需要帮助的人。

活动准备光盘、眼罩、小球、筐子、图片、盲文书、铃鼓、磁带、录音机教学重点: 体验到关爱残疾人的重要性,是尊重他人的表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跳《幸福拍手歌》

师: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身边有些人却享受不到这样的快乐。他们有的看不见鲜花和美景,有的听不到歌声与欢笑,有的无法开口说话,有的行走不方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些什么人。

二、观看课件,了解什么是残疾人。

提问:他们是些什么人?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盲人、聋哑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碍的人都是身体有缺陷得人,我们叫他残疾人。

三、观看课件和《牵手观音》片段,了解残疾人的生活。

提问: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小结:这些残疾人,有的靠卖艺为生,有的生活需要别人照顾,还有的外出、过马路、坐公交车都需要别人帮助。

四、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1、请一位幼儿扮盲人上来拿玩具。

请小朋友说说盲孩子走路和拿玩具的样子。

小结:是啊!拿玩具这么容易的事,盲人做起来却那么难,那么的不容易。

2、游戏 “单手剥糖”

师:失去光明的盲人生活这么不容易,如果失去了手会怎么样呢?现在我们大家都来当一回断了手臂的残疾人,请将一只手背到身后,用另一只手来剥糖。师:今天有些小朋友为什麽剥不下糖纸呢(原来一只手不好剪)

3、游戏“用手走路”,小朋友有什么感觉? 小结:拿玩具、剥糖这么简单的事,对于盲人、和失去手的残疾人来说却是非常的困难,非常的不容易。

五、讨论怎样帮助残疾人。

提问:残疾人这么可怜,他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做点什么呢? 师: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帮助他们,现在全社会的都在关心帮助残疾人,活动结束: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拥有美好的生活。拥有爱你们的老师父母爷爷奶奶,您们真幸福,你们应该感谢身边的人,应该有一颗感恩心。大家一起表演手语《感恩的心》。

六、延伸活动: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为残疾人设计一件生活用具,幼儿进区角尝试利用各种材料为残疾人设计用具,在《爱的奉献》歌声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活动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贴近幼儿,真实而又亲切。幼儿在熟悉而又被忽视的事情中唤起了他们应该重视的问题——关心残疾人,幼儿兴趣高涨。以活动为主线,注重让幼儿参与和体验。

2、本课的活动注重让幼儿人人参与,让幼儿在活动中体现童真、童趣。活动让幼儿多感官的参与,关注幼儿的体验和感受,讲求体验的深度和效果,力求体现活动教学是幼儿的生命的历程。以引导幼儿学会做人,学会关心他人,为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残疾人态度 篇4

残疾人是社会上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残疾人有人的尊严和权利,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历史和现实表明他们同样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创造者。由于身体功能障碍、历史原因和外部环境等因素,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受到影响、平等享受物质文化成果的机会受到限制,回归主流社会生活存在很多的困难。经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身残疾和外界障碍影响,残疾人由于文化低,信息少劳动能力等交往能力受限制,加之家底薄、人口多、资金缺、故脱贫难度大。

2、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由于社会保障工作难跟上,残疾人举步艰难。一个普通农产购置生产资料最低需4000元左右,贫困残疾人负担不起;盲人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重度残疾者自己不能耕种,还要花钱雇工种地,往往入不敷出.加之残疾人多病,医药费比健全人开支多,这就造成欠债,生活更加贫困。

3、婚姻状况畸形发展使残疾人贫上加贫。农村残疾人尤其是男性残疾人,婚姻难解决,有的终生不娶,有的是或智残人相互结婚,生下子女又是残疾人。陷入越残越穷的恶性循环。

二、具体落实的实施建议

1、继续深入宣传,贯彻《残疾人保障法》, 落实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建议加强各级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使扶助残疾人的优惠政策逐项落实。

2、加强残疾人的就业培训,切实有效地开展康复训练、就业扶贫。

2.1、由英德市残联发挥清远、英德农副土特产的优势,组织英德市的残疾人搭建残疾人的商业平台,为社会残疾人的就业、创业建立新模式;

2.2、充分利用政策的扶持成立就业培训机构;针对肢体、听力、言语、视力轻度残疾人实现就业培训,同时重点突破农村残疾人技能提升与就业培训,并根据爱心企业的岗位需求为能适合岗位工作的残疾人进行相关技能、知识的就业培训,并推荐到有需要的企业就业,签订残疾人就业保障合同,同时就业培训中心定期跟踪管理;并给用人单位授予残疾人就业单位的荣誉牌匾;

2.3、成立残疾人就业、创业协会,帮助、扶持、激励残疾人就业、创业,提升残疾人的集体组织感;

2.4、银行低利息、或无息支持有能力的残疾人创业、就业或农业种植;

3、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对农村无劳动能力、无人供养、无生活来源,建议由民政部门做到应保尽保,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4、加强农村特殊教育和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农村小学校应尽可能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或特教班。让适龄儿童都能享受平等的义务教育;并注重对农村残疾儿童义务教育进行检查。

5、支持地方残疾人就业、创业协会办福利企业。既解决部分

残疾人就业问题又能积累资金放大残疾人的事业,使残联深入农村为贫困残疾人解决一些问题。

我市的各项工程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十分迅猛,这是一件好事,也为全市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观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英德市残疾人联合会

残疾人态度 篇5

贡献与示范案例

强力推进残疾人培训、多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

—— 社会培训典型案例

一、实施背景

2012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中国残联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是国家就业发展的整体要求,是帮助残疾人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根本要求,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必然要求。

牡丹江市按办证口径现有58,164残疾人,有劳动能力且达到就业年龄的26,995人,由于其机能受损,受教育程度不高,技能水平低,导致其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按政策规定福利企业集中安置1,102人,而大部分残疾人只能采取个体从业、灵活就业或农业生产方式就业。

因此,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技能,是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残疾人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更是增强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改善和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维护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共享文明等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

二、主要目标

1.充分发挥我校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功能,将残疾人职业培训纳入到我校社会职业技能开发与培训总体规划。

2.面向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残疾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多层次的就业技能培训;对农村转移就业的残疾人、城镇登记失业残疾人、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残疾毕业生,重点开展初级技能培训;在实施就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采取“因人施教、因地施教、因材施教”的培训原则,以就业为导向,采取和社会单位合作形式,牡丹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

贡献与示范案例

精心开发、设置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开展残疾人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和地域经济发展相吻合的培训项目。

3.针对残疾人特点和创业需求,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能力、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最终通过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带动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扶持一批残疾人个体创业和成功就业。

三、工作过程

强化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的自身能力和就业积极性。要针对大多数残疾人的生活情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社会和市场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培训内容、课程结构、培训形式,因地制宜地开展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务实的培训来促进残疾人就业。

1.对残疾人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和树立他们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

我校密切配合相关单位要将自强自立、创业就业的好典型,进行宣传和弘扬,引导、鼓励他们就业,做到自食其力。同时,组织开展各类扶残助残活动,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努力在全社会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2.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残疾人就业实用技术培训。

(1)要了解市场、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观念。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培训,要深入调查了解市场变化,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调整培训专业,使残疾人学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相吻合,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2)要遵循教育规律。

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有很多还是文盲或半文盲。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如果违背教育规律,一味强调提高办学层次,就显得 2 牡丹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

贡献与示范案例

有点急功近利。因此,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要根据残疾人自身条件,确定培训方向。分层次开展初、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条件的残疾人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学历教育)。

(3)针对残疾人身心特点,分类实施技能培训。

“传帮带制”培训模式。即:在我市郊区农村,开展的农村残疾人种、养殖技术培训中发现的能手,可用他们直接对本村的种养殖技术的残疾人进行帮助、带领和传承。

“一户一产业”培训模式。我校在多年的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中,总结出的破解培训和就业难题的一种有效培训方式,即:结合残疾人的特点和就业、创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手工编织、刺绣、盲人按摩、中式烹调、中式面点、家电维修”等技能培训,不仅使残疾职工在培训中学到了实用技术,并且能通过这种技术的培训,个人在家庭能开办或建立了与收购商的劳务协议,解决了学习和就业的问题。

“朝阳产业”培训模式。即:针对我市政府和企业引进的项目中,通过政府和培训机构的运作,将适合不同类型残疾人需求的岗位签下,这种培训方式适应身体残疾程度轻的人,并且在培训内容上和就业渠道上有所不同,使一部分残疾人更好地学习现代物流、服务、翻译、心理咨询、服装设计、速录、网页设计、机械、平面设计以及动漫设计等IT产业技能培训,并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就业。

“特色专业”培训模式。为适应大多数残疾人培训和实现就业,我校社会培训部与市残联负责同志每年多次深入四城区和街道、社区等开展残疾人就业信息调研与咨询,结合我市市场就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办好特色专业。如:按摩、美容美发、汽车美容、数控机床、服装、工艺美术、护理、家政服务、服装针织等。特色专业的开办,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残疾职工的就业培训需求有机地结合,出适应了大多 3 牡丹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

贡献与示范案例

数人的培训与就业需求。

“以岗定培”培训模式。即:通过政府在市福利企业安置的残疾职工组织起来,聘请经验丰富的老工人、专家和教师,系统地对残疾职工进行思想观念的教育与业务技能的培养;同时,在我校精心打造爱心企业、爱心车间、爱心岗位等活动时,把残疾人就业培训,从学校搬到工厂、商场和各种服务行业,让残疾人朋友在“干中学、学中干、学优上岗”。

“中长期培训模式”。即:我校在实施对残疾职工培训过程中,对部分残疾职工、工种的培训延伸至3至6个月以上,可更好地使残疾职工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理论与实用技能。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对合格者发放职业资格证书,这种培训受到了残疾职工的普遍好评和认可。

“创业带动就业模式”。目前,我市针对残疾人群体出台了系列的创业扶持政策,激励了一部分残疾人的创业热情,但是,这些残疾人创业的理论知识和创业技能匮乏,因此,我校社会培训部针对这部分人群,密切沟通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和相关单位,每年单独开设二期SYB班,为他们讲解创业知识,如何选择经营项目、了解市场营销计划、成本控制等,并沟通相关部分为残疾人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对刚开始创业的同志扶上马、送一程,对创业成功的人员常年进行跟踪扶持,并积极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并鼓励他们为其他残疾人同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种创业带就业的培训模式,在我市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校常年重视残疾人技能培训与就业工作,并建立了由学院院长任组长、主管教学与社会培训的副院长任副 4 牡丹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

贡献与示范案例

组长,教务处、电信工程系、机械工程系、汽车化工系、社会培训部、就业安置等部门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并各司其职、各履其责,确保残疾人培训与就业工作落实到位。

(二)完善服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不同于其他群体,因此,我校在开展残疾人培训过程中,开展了系列、周到的服务,在培训中残疾学员全部实行免学费、资料费、证书费、鉴定费,并加大对残疾人就业单位的合作支持,拓展就业渠道,并沟通市人社部门为残疾人适当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完善信贷服务政策等服务。

五、培训效果

我校在多年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不仅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残疾人群体的培训模式,总结出了一定经验,更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其主要表现在:很多残疾人“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在逐步改变,能走出家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残疾人越来越多;所开设的专业对残疾人就业能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残疾人所学专业将纳入到下一年度提升培训计划中;通过对残疾人群体的职业培训,拓展了培训领域,并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培训与就业合作机制;涌现出了小儿麻痹患者窦世龙创办的移动社区修鞋店,带领12人就业创办“天佑盲人按摩中心”的盲人孙彦玲”等一大批身残志坚的优秀创业带头人;我校通过务实的培训和良好的服务,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六、体会与思考

多年来,我校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还有许多问题极需改进和完善:

1.是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国家和省出台了许多扶持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但有的是原则性、倡导性的规定,缺乏可 5 牡丹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

贡献与示范案例

操作性,致使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实。

2.是社会仍存在对残疾人的歧视。在对残疾人就业问题上,许多用人单位不愿接纳残疾人,典型的表现是宁愿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不愿按规定安置残疾人就业。

3.是残疾人自身素质与岗位需求不适应,求职意愿与招聘单位信息和诉求不对称,尤其是薪酬水平难达成一致。如很多企业给残疾人的工资一般在1500元左右,也有1200元、900元不等的,还存在同工不同酬。有些福利企业甚至不让残疾人上班,每月只给300元补贴,这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就业的意义,对这样的企业来说是钻了政策的空子,侵占了残疾人利益。

残疾人态度 篇6

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我省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金管理使用有关问题的通知

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关于我省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金管理使用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4年3月24日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残疾

人联合会 粤财社〔2014〕39号公布)

各地级以上市财政局(委)、残联,各县(市、区)财政(税)局、残联: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提高我省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2013]111号)和省政府批准的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审定提高我省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实施方案的请示》(粤人社报[2013]255号)等有关规定,以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粤府[2013]125号)的要求,现就2014年至2017年逐步提高我省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的财政补助资金管理使用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补贴标准

2014年至2017年逐步提高我省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标准,其中残疾人生活津贴2014年从现行补贴标准100元/年.人提高到600元/年.人,2015年和2016年提高到1200元/年.人,2017年起提高到1800元/年.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014年从现行补贴标准600元/年.人提高到1200元/年.人,2015年和2016年提高到1800元/年.人,2017年起提高到2400元/年.人。各地已实施残疾人补贴或相应救助制度的,高于此标准的,继续按原规定执行。

二、补贴范围

(一)残疾人生活津贴的补贴对象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范围的各类残疾人和残疾军人。必须具有广东省户籍,且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包括以下五类人员:

1.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残疾人(以下简称“三无”人员);

2.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残疾人;

3.在职和下(待)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残疾人;

4.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残疾人(包括农村五保对象)、残疾军人;

5.残联、民政及社会单位集中托养(供养)的贫困残疾人、贫困残疾军人。

(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补贴对象为:具有广东省户籍,且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或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的一、二、三、四级重度残疾军人。

三、资金安排

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以下简称残疾人补贴)所需资金由省和市、县(市、区)各级财政按规定从一般预算、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扩大补贴范围和提高补贴标准的,所需资金由当地自行解决。省财政根据人均财力水平和补助对象人数,将粤东西北等欠发达县(市、区)划分为三类补助地区分别按50%、60%、70%的比例给予补助;珠三角地区自行解决。省财政补助资金由省财政预算安排1/3,在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和省福利彩票公益金计提残疾人事业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2/3。省补助办法(包括补助比例和分类地区)适用期限为2014—2017年。

从2014年起逐步提高我省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是省政府提高我省底线民生保障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心残疾人生活的重要体现,各级财政部门、残联要高度重视,及时将应由地方财政负责的资金筹集到位,并按规定尽快将补贴发放给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和残疾军人。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本地残疾人生活津贴发放对象人数、补贴标准和负担比例在财政预算中优先安排本级的残疾人补贴资金。

四、补贴资金申报、审核、审批、公示、发放

(一)申报。省残联会同省财政部门在每年3月前布置、组织补贴资金申报,申请享受残疾人生活津贴或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残疾人须填写《广东省残疾人生活津贴申请审批表》(详见附件1)或《广东省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申请审批表》(详见附件2)(以下简称《审批表》)一式三份,并提供居民户口本、居民身份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通过居(村)民委员会向户口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报。残联、民政和社会单位等集中托养(供养)的残疾人和残疾军人,由集中托养(供养)单位统一向同级残联申报。

(二)审核。村(居)民委员会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人的实际情况核实,在《审批表》上签署初审意见,连同申请人的居民户口本(复印件)、居民身份证(复印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复印件)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对经审核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原因。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收到申报材料后,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任务,并在《审批表》上签署审核意见,同时将有关证件和证明材料一并报县(市、区)残联审批。对审核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村(居)民委员会,并告知原因。

(三)审批。县(市、区)残联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联合审批。县(市、区)残联接到申报材料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报对象材料的审核、审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在《审批表》上签署审批意见后送同级财政部门复审、批准。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居(村)民委员会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集中托养(供养)的有关单位,并告知原因。

(四)公示。县(市、区)残联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联合审批后,要将经批准的残疾人补贴发放情况进行公示7天,并通知所在乡镇、街道、集中托养(供养)单位等公示7天,做到应补尽补,不漏补、不错补。对无异议的,在每年6月30日前将所辖地区残疾人(残疾军人)补贴数据汇总、填列《广东省残疾人补贴发放情况汇总表》(附件4),并联合上报市残联、财政部门。市残联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对所辖地区残疾人(残疾军人)补贴发放资料进行审核并公示7天无异议后,在每年7月30日前将所辖地区残疾人(残疾军人)补贴数据汇总、填列《广东省残疾人补贴发放情况汇总表》(附件4),并联合上报省残联、省财政厅。

(五)发放。省残联对汇总的全省残疾人补贴发放资料进行审核并公示7天无异议后,在每年8月30日前将残疾人补贴发放数据汇总情况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按规程审核报批后下达补贴资金。各级财政部门收到省补贴资金后要会同同级残联在1个月内按规定将补贴发放给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残疾军人)或监护人。补贴资金通过拨入承担发放任务的代理金融机构发放,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同级残联选择服务网点多,方便残疾人或监护人就近领取补贴的代理金融机构,并将补贴对象的有关资料提交给承担发放任务的代理金融机构。应由各地自行解决或配套的补贴资金,要在每年10月底前发放给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残疾军人)或监护人。残联、民政和社会单位等集中托养(供养)的残疾人和残疾军人的补贴资金,直接核拨到其所在单位发放。

各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残联要及时将补贴按规定发放给符合条件的补贴对象或监护人,在确保专款专用的同时,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简便发放办法,提高效率,如结合低保补贴存折实行社会化发放等。

五、资金管理

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同级残联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残疾人生活津贴”和“残疾人护理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错补、不漏补、应补尽补,确保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金专款专用。各地在收到省补贴资金后要在1个月内发放给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残疾军人)或监护人。应由各地自行解决或配套的补贴资金,要及时筹集、足额安排到位,要在每年10月底前发放给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残疾军人)或监护人。

六、资金绩效、监督

各级财政部门、残联要定期对残疾人补贴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检查和社会的监督;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要建立和完善残疾人补贴资金发放台帐,进一步加强补贴资金管理使用的基础工作;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有效甄别享受补贴人员的真实性,防止出现造假行为。对虚报、套取、私分、挪用补贴资金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审核不严,违规操作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同时,残疾人补贴资金列入常规性绩效评价范围,省残联组织市县残联按规定开展绩效自评(有关市财政部门要予以积极配合),并于每年11月底前向省财政报送绩效自评报告,省财政厅将按规定对补贴资金管理和使用绩效自评情况进行批复。此外,省财政厅将根据《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和评价工作需要,适时组织开展重点评价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独立评价。

附件:1.《广东省残疾人生活津贴申请审批表》广东省残疾人生活津贴申请审批表姓

名 性别 民族 相片出生日期 文化程度 残疾类别 残疾等级 残疾人证号码 户口性质 家庭人口 家庭年收入 户主姓名 详细居住地址 联系电话 村(居)民委员会意见经办人:

联系电话:年

日(盖章)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意见 经办人:

联系电话:年

日(盖章)县(市、区)残联、财政意见残联经办人:

联系电话:财政经办人:

联系电话:年

残疾人态度 篇7

问:请简单介绍一下《条例》出台的背景和起草过程?

答:我国现有残疾人总数约为8500万。残疾人群体的生存、发展状况影响到全国近五分之一家庭的生活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残疾人的小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大力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开展残疾预防工作,避免和减少残疾的发生,促进康复事业发展,切实保障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权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言,我国的残疾预防与残疾人康复工作总体滞后,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对残疾预防重视不够。预防意识淡薄、预防知识欠缺,儿童、孕妇等重点人群的残疾预防工作亟待加强。二是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不完善。康复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培养薄弱,服务不够规范。三是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协作配合有待加强。有关部门各负责一摊或一段,相互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四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支持、扶持与宣传力度。全国范围内,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保障水平整体偏低,且缺少广泛、有效的宣传,相关政策的社会知晓率不高。因此,有必要制定《条例》,从制度层面推动上述问题的解决。

中国残联、原卫生部于8月向国务院报送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送审稿)》。收到此件后,法制办先后2次书面征求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以及部分医疗机构和专家的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会同中国残联、卫生计生委赴北京、天津、甘肃、江苏等地开展调研;召开专家论证会、部门协调会,并就保障措施等重点问题召开专题研究会。在此基础上,法制办会同中国残联、卫生计生委对送审稿进行反复修改,形成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草案)》。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草案)》,202月7日,国务院正式公布《条例》。

问:起草《条例》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条例》起草过程中,在总体思路上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强化全社会的残疾预防意识,充分发挥相关部门作用。残疾预防涉及医疗、教育、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等多个领域,《条例》重申了这些领域的残疾预防工作。在强调相关部门在依法履职过程中要考虑致残因素、减少残疾发生的同时,对医疗机构、具有高度致残风险的单位、公民个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等提出了要求。二是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重点保障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提高康复服务能力,落实政府保障责任。三是处理好《条例》与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关系,理清相关部门的职责边界。对已有法律、行政法规规范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项,《条例》只作衔接性规定,不改变部门原有职责,避免交叉、冲突。

问:《条例》在明确各级政府职责方面作了哪些规定?

答:《条例》从以下方面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职责:一是加强对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领导。《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服务和保障体系,明确工作机制,加强考核和监督。二是组织做好残疾预防重点工作。《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残联等对主要致残因素实施动态监测和重点预防,对致残风险较高的地区、人群、行业、单位实施优先干预,加强宣传教育、普及残疾预防知识。三是合理配置残疾人康复资源,建立、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整合资源、合理布局,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为残疾人提供综合性的康复服务,优先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康复机构建设。

问:《条例》在残疾预防方面规定了哪些内容?

答:《条例》在总则部分规定,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应当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康复相结合的方针,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同时,《条例》第二章专章规定了残疾预防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残疾预防工作的基本原则。《条例》规定,残疾预防工作应当覆盖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坚持普遍预防和重点防控相结合。二是建立残疾人信息收集、共享制度。针对目前残疾人信息由相关部门分别掌握,信息不全、底数不清的问题,《条例》规定,国务院卫生和计划生育、教育、民政等部门和中国残联在履行职责时应当收集、汇总残疾人信息,并实现信息共享。三是将残疾预防融入相关行业管理服务之中。《条例》规定,卫生和计划生育、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在疾病防控、母婴保健、交通安全、生产安全等工作中,应当针对遗传、疾病、药物、事故等致残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残疾的发生。此外,《条例》第二章还规定了针对新生儿和未成年人的残疾信息报告制度以及具有高度致残风险的用人单位的预防残疾义务、鼓励公民学习残疾预防知识和技能等内容。

问:关于残疾人康复服务,《条例》规定了哪些制度?

答:切实保障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权利,需要大力发展残疾人康复事业,规范康复服务行为,提高康复服务质量。为此,《条例》规定了以下内容:一是明确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基本要求。《条例》规定,提供残疾人康复服务,应当针对康复需求进行评估、制定方案并根据实施情况对方案进行调整优化;要充分听取、尊重残疾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履行告知及隐私保护等义务。二是明确康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条件及要求,保障康复服务质量。《条例》规定,康复机构应当具有符合无障碍环境建设要求的服务场所、专业技术人员、设施设备及康复服务管理制度;从事残疾人康复服务的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学习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熟练运用;专业性强的康复岗位从业人员,还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取得相应资格。

问:政府的保障措施对促进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条例》对此作了哪些规定?

答:《条例》在保障措施方面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一是加强医疗保障。《条例》规定,各级政府应当按照规定将残疾人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并按规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给予补贴,对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费用后仍有困难的给予医疗救助。二是强化对特殊残疾群体的保障力度。《条例》规定,国家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逐步实现0-6岁残疾儿童免费得到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服务;完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通过实施重点康复项目为城乡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基本型辅助器具配置给予补贴。三是明确资金保障和物资支持。《条例》规定,工伤保险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残疾人康复;有关部门对相关机构给予资金、设施设备、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支持。四是加强人才保障。《条例》规定,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设置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相关专业或者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卫生和计划生育、教育等有关部门要把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知识、技能纳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完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能力水平评价体系。

上一篇:给对象恋爱期间保证书下一篇:于艺术的作文:艺术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