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课程教学研究

2024-10-08

人因工程课程教学研究(精选11篇)

人因工程课程教学研究 篇1

对人因工程的认识以及对课程教学的看法

在接触这门课程之前,人因工程对我来说是个非常陌生的名词,我十分渴望了解这门新兴学科所诠释的自然哲理。第一次真正体会人因工程知识是在学习catia软件的过程当中。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关于catia人机分析的书籍,我开始了探索catia人机模块之旅。刚开始我试着建立人体模型,然后调节各种姿势。在human activity analyse 模块里,我们可以进行人体运动的仿真,人体测量,人体动作的评分,姿态优化,干涉分析,提升分析等等。用人体模型的姿态评估与优化功能可以对动作进行定量化的分析,得到最优的动作,从而减轻劳动者的体力负荷。通过对catia 人机模块的初步学习,我初步地体会了人因工程研究的目的 :1 使人工作地更有效率2 使人工作地更加安全3 使人工作地更加舒适。

其次,通过对课本的学习。我发现人因工程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合的学科。在人的因素这一章节中,讲述的更多的是生理学的知识和心理学。在讲述照明环境时,利用的更多的是定量化的工具,分析照明环境与人体舒适度,人工作效率的关系。然后通过改善照明环境,降低疲劳,提升工作效率。在计算全面通风换气量的时候,结合物理学的热学导出计算公式。其中也有涉及到一些简单的化学知识。其中我觉得使用性比较强大的是工作空间设计,利用该章节的知识,我们可以设计出合理舒适的作业空间结构。下面是我对人因工程课程教学的一些个人建议:

第一,在课程当中增加互动环节。这样可以增强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也可

以让同学跟上老师的节奏。

第二,图形结合。比如说在讲解 点光源的照度,光的亮度的时候,可以更

好的结合图形来说明。

第三,将CATIA 的教学与人因工程相结合。Catia中的人机分析工具可以

有利于我们队人因工程知识的理解。

第四,在联系实际的同时更多的讲定量化的工具。定量化的工具可以让同

学理解更深刻。

第五,可以适当的给一些课后作业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人因工程课程教学研究 篇2

人因工程学是应用生理学、心理学、医学、卫生学、人体测量学、劳动科学、系统工程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成果, 主要研究人―机―环境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恰当的设计和改进这些关系, 使工作系统获得满意的效果, 同时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

机器操作中的人因工程学问题, 是把人作为系统的一个组成要素, 充分重视机器与人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它指导机器设计人员在设计机械产品时, 要充分考虑机器如何适合人的要求, 以创造一种合理的、适合人的功能特点的机械和劳动条件, 要求在设计中综合考虑人的能力, 技术水平和外界环境的特点, 使“技术”更适合于人;并考虑到机械产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 对环境的控制和安全维护措施的要求, 保护操作者的健康和能力, 从而充分发挥人的潜力, 使人因系统整体效率达到最大值。概括地说,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即机器怎样设计才能适合人的使用和人与机器怎样分工才合理。

二、人因工程在机械操作中的要点

人因系统的关键在于进行人与机器的合理分工, 即确定最佳人—机功能分配, 将人和机械有机地结合起来, 组成高效率的人因系统。在进行人因系统功能分析时, 应全面了解人体的机能特性, 如人体尺寸参数、最大筋力、作业效率、可靠性、疲劳限度、人的感知特性和反应时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等。要从不同角度对人和机械的特点做出对比, 如检测能力、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适应能力、耐久性、可靠性、效率、成本等。在此基础上, 才能合理地进行人—机功能分配。为了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 还需要在人与机械之间进行界面协调设计, 即人—机接口设计, 以使人—机之间信息传递正确迅速, 从而达到稳定、可靠、高效工作的目的。

人因工程学研究的内容及对机械操作的要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为工业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

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 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 提供人体结构特征参数和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各感受器宫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及对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的心理变化因素及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2、为工业设计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

为解决“物”与人相关的各种功能的最优化, 创造出与人的生理、心理机能相协调的“物”。例如, 在考虑直接由人使用或操作部件的功能问题时, 如信息显示装置、操纵控制装置、工作台和控制室等部件的形状、大小、色彩及其布置方面的设计基准, 都是以人体工程学提供的参数和要求为设计依据。

3、为工业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

通过分析研究声、光、热、振动、粉尘和有毒气体等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程度及人体对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 确定人在工作环境的舒适范围和安全限度, 从保证人体的健康、安全、舒适和高效出发, 为工业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了分析评价方法和设计准则。

三、人因工程学理论在工程机械操作中的作用

1、便于操作、观察、调整与维护

在操作中, 人—机关系倘若处理不好, 对工作效率影响很大。如机具太低, 工人必须弯腰工作, 这不仅易疲劳, 而且常年如此会使工人驼背;如照明不好, 就会影响操作的准确度。因此机器各部件的相对位置的安排, 应考虑到便于操作观察和调整、维护。设计原则是操作要简单, 操作位置、修理位置和信息源的数量尽量减少, 操作部件的位置、大小、加力方向要和大多数人的身材特征相适应。不同类型的操作部件要有明显区别, 信号显示方式也要有所不同等。

2、人体测量参数与机械的协调

为了设计出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的工程机械, 使操作者在作业时处于舒适的状态和适宜的环境中, 达到能量消耗最少又能提高劳动效率的目的, 要求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必须充分了解机械的使用范围和人体各部尺寸范围, 正确使用人体测量参数。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以及不同性别的人的人体各部尺寸数据都是不同的, 因此, 设计机械时应根据各地区人体尺寸差异来确定机具最优结构参数。

结论

人因工程学对机器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现在向企业提供那种只注重机器本身效率的机械产品已不合时宜了。企业工人希望向他们提供的机械产品能综合考虑人的情绪、能力和所处的环境等因素, 希望他们所操作的机械不要付出过强的体力劳动, 并能使操作者始终保持精神饱满。人因工程在机械操作中的合理应用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很有推广价值。

摘要:文章通过对人因工程理论的分析, 找出其对工程机械操作有利的内容, 并按其中的内容标准规范机械操作动作, 减少人的疲劳程度, 消除安全隐患, 最终达到人—机—环境相协调统一的作用。

关键词:人因工程,工程机械,操作

参考文献

[1]丁玉兰:《人因工程学》,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年。

[2]袁修干:《人因工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2年。

人因工程课程教学研究 篇3

[摘 要]人因工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应该在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人因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从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实验项目的设计,课程设计内容的指导和评定,以及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和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对人因工程教学进行改革,把课程内容融入专业培养当中,提高学生对人因工程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科学思维体系,实现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培养。

[关键词]人因工程学 实践能力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TB18-4;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100-03

从教学体系的设计角度看,学校开设的每一个门课程都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所有课程和实践环节需要协调配合,才能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确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需要对相应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工业工程专业,自上世纪90年代初新设专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国已经有2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工业工程专业。虽然各高校层次不同,但都在不断调整培养方案,寻找适合高校自身水平和特点的专业定位,培养合格的工业工程人才。青岛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2000年开始招生,已经培养了十余界毕业生,在培养中不断探索,寻求适应市场需求和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培养方案。经过几轮的培养方案调整,确定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业工程高级专门人才。

人因工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以介绍人的生理、心理、智力特点及体能特征为出发点,研究如何使人—机器—环境系统协调统一,并形成有机的联系,以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要求,从而达到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的目的。[1]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并且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有必要结合具体的专业培养特点,从内容上进行取舍,辅以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人因工程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

课程需要为培养人才服务,对于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仅仅考虑有限学时内的课堂教学,而不把培养能力放在培养人才的全过程中,必然有所缺失。经过笔者所在教学团队的调查,结合所在高校的实际情况,将人因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课程内容涵盖多,课时不足

人因工程学本身是吸取了“人体科学”、“工程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思想、原理、准则、数据和方法。人因工程学中的基础性教学模块原理性强,但是略显枯燥,在整个教学内容中计划约占60%。[2]主要以教材为主进行单一的课堂讲授,偏重理论,学生对现场实践的东西知之甚少,课程知识比较抽象,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以笔者所在教研组选用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郭伏、钱省三主编的教材《人因工程学》为例,全书共有15章。一方面,由于多次培养计划修订,压缩专业课学时,在48学时内要完成理论内容的讲授和相应的实验,相当紧张。而另一方面,其中的部分内容与工业工程专业所开设的基础工业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等课程又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和直接的关联,如基础工业工程提倡采用的低级别动作,就和人因工程所说的体力符合相关,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中的搬运系统布置,就与人因工程的人体测量和工作空间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讲授内容的重复。

(二)学生认知不足,理论枯燥

人因工程学的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国家标准和生理、环境等方面的基础性原理,而这些内容以往学生接触少,单讲授这些基础性原理,往往很枯燥。学生整体的学习兴趣不高。由于人因工程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来自经验科学,学生很难在实际中看到应用成果,使其缺乏对人因工程在工业工程专业学习中的认知。

(三)实验内容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过多

实验项目的设立需要必要的实验设备做保证。而在人因工程领域,所需要的多数实验设备价格昂贵,由于学校整体投入的问题,不能全部负担,因此在实验设备的采购上,往往从基本的单个实验设备入手。课程实验也围绕着仪器设备开设,项目多而杂,主要都是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内容综合性差,缺乏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一方面,演示性实验过多,导致学生完全被动接受,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缺乏主动性,进而渐渐失去对实验的兴趣。另一方面,课程实验是针对该门课程的某一知识点设计的,仅限于课程内,缺乏和其他专业课实验、实训的联系,不能整体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课程设计主动性不足,缺乏反馈

按照教育部工业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建议,需要开设必要的专业课课程设计。一直以来,笔者所在教研组也为学生开设了人因工程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某产品进行人因评价,或者对指定的教室和寝室家具等开展初步的设计。由于题目有限,学生选择余地小。同时,以往对于课程设计的成绩评价,指导教师往往根据学生上交的课程设计报告评定成绩。对于上交课程设计的优缺点,学生往往并不清楚,缺乏反馈,这使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

(五)工程实践机会少

人因工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很多理论方法都是在实践中取得的。对于这样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能在实践中观察、体验,就不会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实习实践等环节缺少企业参与,一直以来都是众多二本院校面临的困难之一。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接收学生进行实习,造成学生不认识、不了解企业实际,更谈不上到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

二、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人因工程课程改革

对于课程教学的改革,笔者所在教研组一直强调,要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要考虑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其他课程或实践环节的相互关系。青岛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以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为着眼点,力争使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现实需要,能够快速适应基层工业工程部门的工作,并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有鉴于此,按照递进式的能力培养过程,从“理论课堂—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工业工程综合实训—生产、毕业实习的企业实践—毕业设计”等环节加以锻炼,使学生成为具备良好的人因工程实践能力的初级工业工程从业人员;逐步把单门课程的教学融入整个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中。

(一)在理论课堂环节:人因工程课程由于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存在课程章节多的情况,以往为了全面地介绍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教师都尽量把所有和人因工程相关的内容讲授给学生。在笔者所在课题组进行的工业工程职业能力调查中,对本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所教授的内容进行了梳理,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把其他课程中已经介绍过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协调,最后确定人因工程课程大纲,确定所要讲授的具体内容。这样可以使理论课教学充分利用现有学时,并且仅仅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展开。另外,在原有采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多媒体视听资料的引入,提升学生对人因工程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是课堂一直采用的主要方式,随着视频信息和教师科研项目的增加,有必要建立一定的视频资料库。通过视频,向学生全面展示人因工程课程知识的应用过程和成果,让学生真正看到知识的实用价值。

(二)在课内实验环节:立足现有人因实验设备,结合改建的模拟流水装配线进行重新设计。保留部分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项目,如噪声环境测量实验、微气候测量实验、照明实验、注意力分配实验、疲劳测量实验等,但要压缩相应的实验学时,增设更多研究性和综合性实验,如扩展原有的工作空间与工作效率测量实验,设置为不同工作环境与工作效率测定实验,增加实验复杂性,进一步贴近工作实际。开放人因工程实验室,以便于有兴趣的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形成基本的面向实践的人因工程实践体系,包括:①基础性实验:环境照明实验、环境噪声实验、粉尘及微气候测量实验、注意力分配实验和人体测量实验;②研究型和综合性实验:工作环境与工作效率测定实验[3]、产品工效评价实验、模拟流水线各装配岗位劳动强度测量与分级实验、流水线常用管理看板的人机界面评价实验;③开放性自拟实验[4]:实验教师审定的自拟综合性试验项目。

(三)在人因工程课程设计环节:深入细化原有的课程设计,改变原有简单的大论文方式,从生活和生产实践入手,划分成不同的专题,如人体尺寸测量与应用专题,操纵—显示人机系统专题,手持工具专题,使用行为分析专题,“以人为本”的综合思维与设计专题。[5]开展人因工程的改善实践和评价活动。改变以往课程设计仅通过事后评价课程设计报告给成绩的方式,不仅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设计报告,还要求学生对所改善的实例进行PPT展示。在课程设计周的最后一天,要求每组学生在有限的5分钟时间内,考虑PPT的配色、背景、信息量以及多媒体教室的照明等环境因素,全面地展示所完成的实例。成绩评定采用教师打分和同学打分相结合的方式,教师按照课程设计报告进行打分,占70%;学生按照PPT展示环节效果进行打分,占30%。课程设计的成绩形成综合的考核方式。

(四)在工业工程综合实训环节[6]:增加装配作业中的人因工程改善和物料搬运中的人因改善课题,在整个装配线作业过程中,模拟实际生产,通过人因工程视角来审视流水装配作业的优化,弥补工程实践机会的不足。把人因工程和基础工业工程的内容有机结合,在流水装配作业中,设计工作空间、工序工装;同时对整个模拟装配的人工作业进行适应性评价,锻炼学生应用人因工程知识的能力。

(五)在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在生产和毕业实习指导书中设定人因工程的相应内容,要求学生观察、学习企业中真实的人因工程应用内容,并进行初步实践,充分利用实习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在毕业设计环节,对于有兴趣从人因工程实践应用方面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教师应确立人因工程方面的毕业设计题目,专门进行指导,使其深入研究人因工程的实际应用。

三、总结

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包含大量的实践内容。实验设备的改造运行,实验大纲的修订,实验的辅导,课程设计的讲评,工业工程综合实训的指导等都需要教师参与。通过改革,也使得缺乏企业实践的年轻教师在有限的实验实训条件下,增强了指导实践的能力,分担了实践教学工作,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实验教辅人员不足的问题。

人因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非常重要。按照既定的培养目标,通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重点,运用恰当的课堂教学方法,同时实施相关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使学生能更加系统地掌握人因工程学的原理、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对人因工程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其对人因实际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解决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工业工程的系统和科学思维体系,实现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培养。

[ 注 释 ]

[1] 段天宏,李乃梁,任海滨.Web环境下《人因工程》应用型教学模式的建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2).

[2] 汪惠芬,刘婷婷.“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7(9).

[3] 宋维宾,陈冰,李发权,等.面向应用的人因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3(5):206-208.

[4] 赵林,耿雷,季旭.人因工程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24):81-82.

[5] 周鼎.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

[6] 万鹏,原丕业,赵金先,等.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的综合实训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

[责任编辑:覃侣冰]

[收稿时间]2014-12-30

[基金项目]2012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资助(2012043)。

《人因工程学》读书报告 篇4

初次接触《人因工程学》时以为这是一门研究如何改善人为因素从而提升机械效率的学科。后来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其实远不止这么简单。书本上说:人因工程学就是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其研究目的在于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学科。看到一则笑话说矮张飞“身高八尺”,惯使一条“丈八蛇矛”,是身高2.25倍的蛇矛张飞能使得开吗?这足以说明,古文学着只注意人物的塑造,却忽略了人、机、环境的协调性。其实就是了解人的身体,心里等因素,调节机器设备,改善人的工作环境,实现人,机、环境的最佳匹配,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学习。人因工程研究起源于英国,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兴起,当时由于战争加强了人的疲劳程度,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力在战争和后勤中的作用,各国家开始对此项目进行研究。战后此项目在工业中得到重视,但是该研究却只是研究如何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二战期间,人们发现很多时候由于忽视了人的能力,导致经常发生意外事故,这让人们意识到人的因素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从此,人机关系的研究由人适应机器跳转为机器适应人。20世纪60年代,人因工程学得到新的发展,其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而且在高技术领域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人因工程学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我们拿的手机的形状公用,汽车座位设计,脚踏板的设计,飞行员的事物等等。我国人因工程学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但总趋势还是趋向于应用。其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

(1)研究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人因工程学系统地研究人体特性,如人的感知特性、信息加工能力、传递反应特性;人的工作负荷与效能、疲劳;人体尺寸、人体力量、人体活动范围;人的决策过程、影响效率和人为失误的因素等。

(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人机系统的效能取决于它的总体设计。系统设计的基本问题是人与机器之间的分工以及人与机器之间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等问题。

(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在人机系统中,人与机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利用人机界面上的显示器与控制器,实现人与机的信息交换的过程。研究人机界面的组成并使其优化匹配,产品就会在功能、质量、可靠性、造型及外观等方面得到改进和提高,也会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工作场所设计包括工作场所总体布置、工作台或操纵台与座椅设计、工作条件设计等。

(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作业环境包括一般工作环境,如照明、颜色、噪声、振动、温度、湿度、空气粉尘和有害气体等,也包括高空、深水、地下、加速、减速、高温、低温及辐射等特殊工作环境。

(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人从事体力作业、技能作业和脑力作业时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工作能力及信息处理特点;研究作业时合理的负荷及能量消耗、工作与休息制度、作业条件、作业程序和方法;研究适宜作业的人机界面等等。

(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人因工程研究人为失误的特征和规律,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找出导致人为失误的各种因素,以改进人—机—环境系统,通过主观和客观因素的相互补充和协调,克服不安全因素,搞好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人因梦想而伟大作文 篇5

他出生在小山村,没过几年跟着他父亲到了城里生活,可是他父亲因为酗酒、赌博,欠了一大笔债。年纪尚幼的他只得出门打工干苦活。他卖过报,卖过汽水,当过铁匠的助手……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中的他当上了一个大老板,“钞票房子满天飞”。当他大梦初醒时,他决定让这场梦变为现实。他干活更卖力了,他希望有朝一日能成功。他想当上大老板,不是想过奢侈的生活,他想帮父亲还清这笔债。

后来他长大了,当了一名渔夫,出海打渔。在空余时间,他就埋头看书,几年的努力,他成为了当地有名的“龙虾大王”,但这还不是他所想的。后来他进入了一家响当当的建材公司,他降低身份去面试,公司老总问他:“你的梦想是什么?”他回答:“我想当这家公司的老板。”老总并没有怒:“很好的梦想,不过欲上天堂,先下地狱。”他进入了碎石车间当工人,碎石机上血迹斑斑,他改装碎石机,提高效率,又提高安全度。他进入了烧成车间,和几个技术骨干一起改装了烧成机,让车间环境大大改善。他进了实验室,苦苦研究,让水泥生产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他还虚心去请教其他名厂的厂长。在实验室里,他又沉浸在书中,他时刻不忘他的梦想。

几年后,他坐上了公司老总的位置,帮父亲还清了赌债。后来,他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电视台建议他写自传。在不知不觉中他又成为了畅销书作家。他倚在转椅上,慢慢闭上双眼自言自语道:“我的梦,成功了!”他因为怀揣梦想,并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他成功了。如果当年他在被别人赞誉为“龙虾大王”时,便停止不前,也许他现在还只是海边的一介渔夫。是梦想让他有了奔跑的方向,孜孜不倦的追求让他收揽了途中的美景。

人因何而活初中作文 篇6

人因何而活?我想最根本的原因乃是心中有希望、有梦想。希望是一种目标,让我们明确前进的方向;希望是一种信仰,为了它我们可以倾力付出;希望是一种态度,使我们有勇气面对生活。然而,经历无数人生历练的我们能否像幼时那样让希望之树枝繁叶茂呢?

转眼已到高二了,可我依然无所收获。所有希望无一例外的变成了失望,所有理想都还可望不可即。生活不给我半点情面,它把失意、苦闷倾倒给我,让我筋疲力竭。我开始不想面对现实的生活,也无力面对生活。可是,我又如何躲得过生活呢?选择存在就没有退却的理由啊!不过尚未成熟的我意志力还不足够坚定,于是,生活的脚步徘徊不前,失落,寂寞的心情与我常伴。有时我也会鼓励自己,但成效并不长久,希望与失望交错的编织着我的生活。

生活终于馈赠于我,不是成绩,而是心态。期中考试考得不好,要在以前,泪水早已洒下,而现在,我不会哭泣。生活是不相信眼泪的,眼泪只是懦弱的代名词,没有人会给流泪的人真正的赞许,有的最多只是同情。我不需要同情,因为我不会轻易承认失败。仰望别人的角色我不会去担当,即使确实输了也不会。我坚定了信念,要努力,要超越,不看距离,以防前行的脚步受到心灵的羁绊,而只顾低头行走,竭力实现我所希望的目标。我越来越相信希望的.力量。倘若我努力调整心态,改变学习方法,冷静面对考试,我还是有进步的可能的。再者,温暖的依靠——家也会给我无穷的力量。在希望的“保驾护航”下,我能畏惧什么?

希望可以扭转人生。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后,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他的一位密友通过秘密方式赠给他一副象棋。拿破仑用象棋打发时光,直至死去。许久之后,人们在一颗棋子中发现一张手绘地图,详细标注着逃出小岛的路径。然而,伟大如拿破仑,最终还是失掉了改变生活的希望,以悲凄的方式结束了人生。

希望与失望仅一步之遥。面对坎坷人生路,如果畏葸不前,就会陷入失败的泥淖,如果满怀希望,就可能迎来锦片前程。

人因工程课程教学研究 篇7

1 标识导向系统导引设计

标识导向系统导引设计主要考虑患者就医的方便快捷性, 患者是否能根据导引指示既快又准的到达目的地接受治疗。一个合理并易于识别的标识导向系统的标识牌的导引设计应该具备如下特征:连续性、规律性、统一性。1) 连续性:像接力棒一样, 在到达指示目标地之前, 所有可能引起行走路线偏差的地方, 均应有该目标地的引导指示。2) 规律性:由大到小, 由表及里, 由近及远, 由多到少。比如先指示大目标 (如:门诊、医技、住院等) , 然后再指示中目标 (如:内科门诊) , 最后由科室门牌标识来指示小目标 (如具体诊室) 。3) 统一性:同类 (同区域) 的引导标识应在其颜色、字体、规格、位置、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这样建立起来的视觉习惯将有助于行人顺藤摸瓜, 按系统线索寻找目的地。

2 标识导向系统界面设计

医院中的标识系统主要起着导医、宣传的作用, 存在着人与机的交流, 是一种特殊的人机界面的设计, 它只负责把信息传递给患者, 所以属于人机界面设计中的视觉显示设计。人机界面的设计依据始终是系统中的人, 所以对医院标识系统的设计要以人为本。

根据视觉显示器的三个基本要求, 对医院的标识导向系统进行设计。一个合理并易于识别的标识导向系统的标识牌的界面应该具备如下特征:简明性、可视性、清晰性。1) 简明性:一目了然, 信息完整易懂, 方位表示准确。它所表达的信息内容应该符合人的阅读习惯, 即从左到右, 从上到下。例如对于要到达的不同目的地, 如交费、候诊、检查、病房等地点的标识, 有必要直接使用文字, 明确易懂, 但要注意与其他具有同样性质的场所区别, 如用辅助的色彩标识或以带有与具体部位相吻合的标识性图形来区分。2) 可视性:标识导向系统中的汉字推荐采用宋体和黑体, 不宜采用草体、小写字母和美术体字符。字的大小应根据视距而定, 人的一般视距范围为500 mm~700 mm, 建议字高度一般为2.5 cm~3.5 cm。标识字过大和过小会影响患者对标识的识别。3) 清晰性:标识系统应使用最清晰的配色, 文字与背景的色彩应有明显的对比, 如黑和白, 紫和白, 蓝和白等, 一定要避免模糊的配色。

3 标识导向系统色彩设计

利用色彩环境来调节人的心理是一种改善治疗气氛和促使患者康复的可行方法, 尤其是在医院建筑设计中要考虑色彩效应, 一方面要考虑医院形象宣传的要求, 而另一方面过多的色彩搭配会造成视觉疲劳及混乱, 对人们的情绪造成影响, 所以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尤为重要。

不同颜色对人的影响不同:1) 红色是所有颜色中对视觉产生最强烈、最有生气的颜色。它有强烈地促使人们注意和凌驾于一切色彩之上的能量。因此, 红色一般用于楼宇顶的医院名称及警示等鲜明标志。2) 绿色是具有生机盎然、清新宁静的生命力量的象征, 从心理上给人平静、松弛的感觉。有不少医院为了给患者营造“绿色通道”的环境, 医院标识系统的主色调定为绿色。3) 桔黄色是在色相环上明度级最高的色彩, 它光芒四射, 具有较强的提神作用。医院标识多用于危险警示标志, 如CT、核磁室门外的警示标志等。4) 灰色属于中性色, 在多数情况下, 有保守意味, 它代表实用, 悲伤、安全和可靠性, 是一种令人厌烦的颜色, 代表行事古板、无生命力, 不宜在医院使用。

4 标识导向系统高度设计

4.1 人体测量数据

1989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GB 10000-19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根据人因工程学要求提供了我国成年人人体尺寸的基础数据。在标识牌的高度设计中, 人是站立的, 应采用立姿人体尺寸。再次是百分位的选取, 标识牌的高度当然是要尽可能的适应大部分人, 使最矮的女性也能看到。所以应符合人体测量数据运用原则中的最小原则, 即取女性眼高的第5百分位。根据GB 10000-19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的基础数据, 应选取1 371 mm。

4.2 人体视野及所及范围

在垂直平面内的视野, 以标准视线水平为0°基准。则最大视区为视平线以上60°和视平线以下70°。实际上人的自然视线是低于标准视线的, 一般状态下, 站立时的自然视线低于水平线40°;站姿松弛时, 自然视线偏离标准线30°。最佳观看展示物的视区在低于标准线30°的区域里。因此, 标识牌的高度应在人眼高的-30°~+30°的视觉范围内。1) 一级标识牌:多采用立式, 应符合人的视觉习惯, 并保证人在离目标2 m~10 m处开始能清晰辨认标识牌上的有效文字和内容。总平面图应放在各入口处或门诊大厅明显位置。立式标识牌尺寸范围:高 (1 800 mm~2 200 mm) ×宽 (2 400 mm~3 400 mm) ;无障碍通道标识上的图形符号及有效文字离地面高度1 200 mm左右 (GB/T 15566-1995) 。2) 二级、三级标识牌:多数采用悬挂式或贴墙式。根据GB/T 15566-1995规定, 悬挂牌的底边离地面的高度应不低于2 m, 贴墙式的标识牌底边离地面高度应在1.7 m~1.9 m之间。人眼与标识牌的水平距离是2 m左右, 人的视野所及范围是-30°~30°, 可以计算出标识牌的最高位置x=1.15 m, 由于人的眼高选取1 371 mm, 所以最高位置是2.521 m。悬挂牌底边离地面的高度范围应是2 m~2.521 m。

5标识导向系统照度设计

1) 对于室外的标识导向系统可采用局部照明, 对某一指定重要的标识设置照明, 能引起就诊患者的注意。也可对光源采用适当的悬挂角度, 增加照明范围。对于一些特殊的标识导向系统可采用发光体大字, 如一些重要楼宇的名称, 这样很容易被识别, 让就诊患者直达就诊大楼。2) 对于室内的标识导向系统可采用综合照明, 合理分布光源, 选择合适的灯具, 参照公共建筑一般照明标准值对医院各个科室的照明进行合理设计, 从而使标识导向系统能被患者很方便的识别。3) 考虑照明对情绪的影响, 它影响人的一般兴奋性和积极性, 明亮的光线会令人兴奋, 但是眩目的光线使人感到不愉快, 所以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考虑他们的情绪, 采用适合的照度, 给患者以宁静、舒适之感。

6结语

本文结合人因工程学知识对医院标识导向系统的导引、界面、色彩、高度、照度进行设计研究。基于医院标识导向系统的基本导向功能, 考虑患者的心理, 最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摘要:结合人因工程学来考虑医院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 通过研究导向标识系统的导引、界面、色彩、高度、照度, 基于医院标识导向系统的基本导向功能, 考虑患者心理, 最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人因工程学,医院标识导向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1]郭伏, 钱省三.人因工程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70-329.

[2]张青, 朱士俊.医院标识文化要体现以人为本[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 (21) :426-428.

[3]张秋霞, 方宁.医院标识导向系统要以人为本[J].改革与探讨, 2001 (3) :45-46.

[4]张英.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现代医院的视觉识别[J].家饰, 2008 (187) :104-105.

[5]张青, 崔永观, 黄茂辉.医院导医标识系统设计基本思路[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4 (20) :629-630.

人因工程课程教学研究 篇8

清华大学人因与工效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Human Factors and Ercjonomics)旨在研究系统中人与工具、机器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以提升人机系统的总体效率,同时提高人的健康、安全和生活质量。研究所始终致力于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产学合作,曾获得英国工效学学会主席奖(The Presidents’Medal)等国内外多项荣誉,并与多家国内外学术机构和重点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了一个集科研、教学、合作于一体的产学研平台。

记者:说到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或者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Engineering)、工效学(Ergonomics),国内心理学界很多人知道它,但真正了解的却不多,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工程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吗?人因工程与心理学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饶培伦:根据国际工效学联合会(IEA)的定义,人因工程(工效学)是一个研究人与系统其他元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的科学领域,是一个将理论、原则、数据、方法进行设计以提升人类福利(human well-being)并优化整体系统表现的专业。人因与工效学研究专家秉持着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致力于通过比较分析用户的需求、能力和限制,来评估和设计任务、工作、产品、环境和系统等。

从理论上说,人因工程的研究领域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physical,我们通常翻译成实体,实体即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事物,它包含人的生理。与生理相关的会涉及到体力负荷的问题,体力负荷会造成疲劳,也会影响到心理,因此我们会花很多精力去研究人的生理,如人的姿势、人的动作、人的力量、人的尺寸,这些都是很经典也很基础的研究领域,比如工作环境、办公空间、椅子如何设计才能符合人体工学等也都与实体有关。实体研究始于工业时代,19世纪末就已有发展。

第二部分为心理认知领域。随着心理学在认知方面的进展,工程领域开始认识到,许多实体领域的问题,其实都涉及到心理层面的问题。在心理认知层面我们较为关注文化差异,文化本身是一种很重要的个体差异。其次,文化的影响层面非常广泛,它与心理学认知研究及脑科学联系紧密。工程学在心理层面的研究发展很快,在管理方面的应用也较多,像过去三十多年内IT产品设计的应用蓬勃发展。除此之外,文化还与人为失误(human error)有关,例如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人为失误不是身体(如手)的力量不够,而是认知方面产生了错误。

以上两个部分主要从个体角度进行研究,但多数时候工程系统或者管理系统都是以群体形式运作的,因此人因工程会考虑群体甚至组织(organizational)层面的问题。人因工程会研究一群人因为特定的目的和任务而在一起时会怎样协同合作,例如组织结构、政策和过程,等等。

人因工程与心理学联系密切,从它的历史根源来讲是因为做技术、学工程的人意识到他们需要去了解人,才能让包括人在内的整个系统更好地运作,因为有了这样需要,所以才出现了人因工程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心理学许多基础研究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工具和方法。所以漸渐地,工程学与心理学就结合形成了一个边缘领域。就我个人看来,尽管工程学与心理学的基础背景具有差别,在但在加强心理学方面的学习与训练后,更有益于开展人因工程。

总而言之,人因工程从某种角度说是一门工程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目前主要涉及生理人因学、认知人因学和组织人因学三大领域(见图1)。生理人因学关注人在进行生理活动时人体解剖学、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特征。认知人因学关注认知过程,如感知、记忆、推理和响应等过程。它们影响着人与系统其他元素的交互。相关课题包括脑力负荷、决策过程、熟练操作、人机交互、人的可靠性、工作压力和训练等。这些方面都影响着人机系统的设计。而组织人因学关注社会技术系统的优化,包括组织的结构、政策和过程。

记者:您的求学经历基本都是在西方背景下进行的,之后曾在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执教多年,基于您的经验您认为人因的核心理念是什么?而您个人关注文化差异也较多,您来到清华大学以后感受到中国大陆与西方文化思维下,对工程心理学或者人因工程的定位是否有差异?

饶培伦:这一点也正是我想要补充的,也想请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指正一下。来到大陆以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心理学的很多基本知识,在过去这二三十年才渐渐地在一般人的心中开始建立。来到清华的这些年我遇到一些甚至是科学背景出身的人,他们对于人的认识与我之前的基本训练是出乎意料的不一致的。就我个人做人因方面的体验来说,我们始终会有一个基本信念,以英文来讲第一件事情就是human well-being,第二件事情是optimize system performance,我觉得我们之所以做第二件事情即优化工程系统绩效,为的就是第一点human well-being,因为我们不能说单方面因为具有很好的绩效就可以不顾对人的伤害。所以不管well-being翻译成福利、福祉或者是幸福,它都是最重要的。这是我在接受这个领域训练的时候所建立的一个最起码的基本信念,也是我周围的教授、老师、同学中所传递出来的毋庸置疑的共同信念。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会考虑面对最新最强的技术,最弱势、最需要帮助的人是谁。然而就我在国内的体验来讲与这种信念多少是有些出入的。我感觉对于人的重视、了解,这种基本态度,以及教育在此过程中的潜移默化,与国外相比差距非常大。这种差距给我们的教育和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如在教育方面,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教师资源,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不断研发创新性的教育方法来训练我们的学生,使他们了解、掌握人因相关的研究基础范式和知识。

nlc202309020024

另一方面,国内对人因工程的研究领域尚缺乏足够的了解。例如,我刚才讲的人因工程的三个方面跟产业应用有关。一般来讲,你跟别人说个体肌肉的力量不够,别人很容易就能理解;你跟别人讲群体工效,别人也会有所领悟,但是会认为这与人因工程没有什么关系,认为群体应该是其他领域应该做的事情;而当你跟别人说认知相关的研究领域的时候,别人理解起来就相对较为抽象和困难,觉得与人因的差距太远,接受起来会比较辛苦一点。可恰恰是这方面,我认为是最需要的。

记者:基于您对于人因工程的基本信念,在人因工程的三个专业研究领域:生理人因学、认知人因学和组织人因学中,清华人因与工效学研究所具有怎样的定位?目前都做了哪些工作?

饶培伦:我们在清华的定位很简单:要做前沿和基础研究(basic research);同时,我们也会做企业眼下需要的事情,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作为高等学府我们必须考虑学生的就业需要,要让他们有一点经验,知道他们出去以后即将面对的是什么工作。我们主要做企业未来三五年将要做的工作,这与我们培养研究生的周期是一致的。最少保持三到五年的先进性,对于国内技术发展的引导作用更具有现实意义。第二,应企业界朋友的邀请,我们也会在不至于占用我们主要精力的前提下做一些眼下的工作。但我们要保证有50%的力量来做basic research,通过保持基础研究的先进性,可以告诉企业需要做什么,而不是企业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再者,三到五年后我们的硕士或者博士正好毕业,这样我们可以保证当他们毕业后,他们所研究的内容不会落后,甚至当他们毕业了一段时间后在实际的工作中会感觉到,当年老师在学校中所教授的东西十分有用。这个目标也是我们清华人因对学生的定位,即主要培养硕士和博士生,他们日后也会更多地进入到研发工作当中。

清华人因所建立之初就希望涵盖人因工程的三大基础领域。目前,人因与工效学研究所在此三大专业领域下,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十五个专题研究室(见图2)。但是又因为要兼顾到科研发展、产业应用、学生就业等问题,以及为国内工业领域增砖添瓦的驱动力,我们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认知相关领域的应用中。目前,我个人在文化领域的探索较多,关注文化差异以及文化相关的产品设计、人机交互、沟通决策、团队合作与竞争、创新管理等问题。例如,我们会去考虑不同文化的人、不同文化的设计或工程技术团队、不同文化的用户他们有怎样不同的思考模式、认知风格,以及具体到他们有怎样的认知偏好和需求。其次,我们做人机交互,传统研究主要是做生理或实体上的,但我们更多是做认知方面的影响和应用,例如针对专业复杂的工业系统。这些系统中不仅仅涉及绩效问题,还涉及了人的认知问题、可靠性或人为失误等。另外一个重要的领域是交通运输,汽车是与现代人生活联系紧密的机器,尤其是駕驶安全,从国家层面来讲是很重要的发展领域。除这三个方面之外,我们对于生物力学、人体测量也有涉及,应用于工作环境的设计、办公室的工效学等,或者有些技术是针对仿真、运动的跟踪方面。而人机交互本身这些年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研究方向,例如社交媒体(social media),即网络的群体互动,所以人机交互还牵涉到人群、组织或群体的层面,我们很早之前即开始了这个层面的研究。

在具体的开发流程上,我们做的是从最初什么都没有,到最终形成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这一整个的生命周期的事情。在这个生命周期中,我们做得更多的是基础研究和产业前端研究,企业更多地会前来咨询会有哪些未来方向或想法。另外一个比较关注的阶段是,当产品做到某种程度的时候,我们会进行一些用户测试和评估工作,看看这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碰到不同情境或者文化的用户,他们会给出怎样的评价,达成怎样的绩效。这时的产品或许并不是最终产品,只是邀请用户进行使用测试,得到一些反馈,然后根据这些反馈考虑如何修改产品,接下来的工作就由企业决定何时去推出这个产品或者服务。随后在他们需要时,我们再做一些测试工作。因此,除设计出产品原型之外,我们还会推出一些设计指南,即我们浓缩、整理了这个测试过程的结果变成一些准则,交给企业以指导他们接下来的设计工作。简而言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有两种产出(output):产品原型和设计指南(准则)。这些工作努力之后最终呈现为三部分成果,其中一部分由企业申请为专利发明,再有一部分我们需要公开和发表,还有一部分不能发表也不见得成为专利的,应用于实际的产品或者服务。

(未完待续)

人因梦想而伟大的优秀作文 篇9

小花有梦想,她希望能变成五彩缤纷的花朵,于是努力去吸收太阳的光芒和土地的营养;小鱼也有梦想,它希望能变成厉害的游泳健将,去探索神秘的海洋,于是努力的学习泳技,吸取丰富的食物,壮大自己;鸟儿们也有梦想,它们想成为征服天空的飞行家,于是努力去翱翔,展翅高飞。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梦想是让人永不退缩的原动力,让人能充满力量。而莱特兄弟就是我学习的最佳典范! 他们为了要一圆像鸟儿在天空飞翔的梦想,经过了多少磨练与挫折,一而再,再而三不断的尝试,终于飞上青天,为人类带来了不可能的梦想,使得交通的便利性迈 进划时代的创举。

我在书报的专栏偶然瞥见一幅有趣的四格漫画,里头的内容会让人想捧腹大笑,只有四幅图就把作者的心思表露无遗。只因为单纯的想要带给别人更大的快乐,所以我想当一个漫画家的感觉涌上心头,这个梦想从此油然而生。我没有像莱特兄弟有那么伟大的.梦想,但是我也是像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练习、尝试,虽然离梦想还有一大段的距离,但是我沈浸在画画里,画得很开心!我时常利用闲暇之余,拿起纸笔尽情的挥洒,挥洒出我的喜怒哀乐。有时绞尽脑汁还是画不好时,曾经一度想要放弃,但是心里彷佛听见我的梦想正在呼唤我,于是我就重新燃起希望,努力画下去。每次把画好的作品拿给家人看,看见家人露出快乐无比的笑容时,我会觉得自己真的很幸福,能带给别人快乐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但是,反观有些人生活没有目标,好吃懒做,不敢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遇到了一点点挫折就打了退堂鼓,最后就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空虚,空无一物。因此常常告诫自己,要活在当下,努力追求,就算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我努力的过程中,累积失败的经验也是难能可贵的。

工程课程教学总结 篇10

一开始,电脑出示准备题:某公司要加工240000个零件,

(1)平均每天加工3000个,要几天?

(2)如果由甲车间加工8天,平均每天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3)如果由乙车间加工要12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学生解题后。我提出问题:现在这批零件要求提前完成,可以怎么办?于是共同编成例题,个人独立试着列出算式,汇报、师把学生汇报的算式板书,再分组讨论,交流。验证各种方法的正确性。最后2400000个这个条件擦掉,提问:这题该怎么解答呢?学生解题后,组织学生讨论改编前后,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师生共同归纳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答方法。

人因工程课程教学研究 篇11

关键词:人因工程学公交车电子向导显示设计

国内现状

在中国公交车已经非常普及,是人们出行非常方便的交通工具之一,但是对于^们不常去的地点,用户还是很难最快找到公交车乘车方案,尤其是到了陌生城市,对于公交车,人们更是望而却步。混乱复杂的公交路线没能汇总普及给大众。目的及意义

本文目的在于解决用户乘坐公交车的几个显著问题:一,路线寻找快速准确,快速有效找寻乘车方案:二,向导显示设计对于用户的人文关怀,增强用户体验度;三,解决用户进入陌生城市乘坐公交车困难的问题,增加城市好感度,消除旅客陌生和不安的感觉;四,通过多方案乘车选择有效缓解公交车压力,解决部分公交车压力过重问题。

怎样理解人因工程学:

人类自古到今,推动我们自己发展的动力是我们自身的需求。比如说我们因为饥饿而去捕食,因为捕食我们发明了捕猎工具。我们可以看到从石器时代到现代我们所使用的工具的演变。这个演变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越来越适合人们使用和生存,更加舒适,更加的安全,更加的健康,当然还有它那惊人的工作效率。人们用现实在阐述人机工程的作用,当然这只是人机工程“美丽”的一部分。

“硬”体的人机工程

我这里说的“硬”指的是更偏向于外在物理结构性的一方面。比如说运用在产品的中的形状、色彩、质感、结构、运动、组织、光感,人体测量尺寸的运用等等。说到外在那就不得不说到形态。那什么样的形态是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呢。那不妨让我们看一下自己的身体,不可否认我们健康人类的身体是美的,造物主是个设计的天才,他让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块肌肉、每一块骨骼、每一个器官,都协调高效的运作着。那么就我个人观点来看,一件产品要使它符合我们人类使用,不妨把它想象成一个器官,简单来讲,我认为好的产品就是我们人体自身器官的外延,是自我的一个延伸,这个产品用起来就像你自己眨眼睛那么舒服自然。让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心中的手机应该是什么样子?忘掉现在市场上的型号机器任何人都可以是“设计师”。

“软”体的人机工程

这里说的“软”是相对于上面所说的“硬”来讲的。更加偏向于无形的信息。它包含人与机器的交流、人体的体验、软件的应用、绿色环保等等。如果上面说的是人体的躯体的话那么这更像是人体的灵魂。所以就有人机交互的产生。是人与机器的沟通,更加方便让机器为人类所用,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注重用户的体验。在如今信息爆炸的世界里,信息的驱动下,产品将作为一个载体,承载着实用价值和附加价值的载体。

现在的人机工程是“硬件”与“软件”并存的

就像我之前提过的在信息与科技的驱动下,人机的交互将成为主流。人与机器、环境和技术紧密的配合使他们成为一个系统。人与产品交流的界面,产品对人的反馈;人与产品的接触,人对于产品的实质性操作;人与产品的维修(再好的产品如果不能持久为人类服务,那也是致命的缺陷)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容错性(发生故障后是否还能继续工作,应急处理)等等,都将说明人机工程学在产品中运用的重要性。对于显示设计的解决方案

1.引导字体

在公交车站台内应让乘客第一时间知道显示设备的位置和主要用途,高效的可识别文字尤为重要。比如说“公交信息分布与查询”等静态文字的显示。对于文字的大小设计与用户的视距有关,人类的最文字佳识别视角至少需要10至15分角度视角。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用公式进行计算可视距离,(可视距离)=57.3*被视物体长度(单位m)/人的视角(单位o),公交车站台长约14.5m定为最大可视长度,那么可得出文字大小42.1mm。

2.显示屏高度

显示高度我们采用屏幕中心到地面的高度,基于在公交车站台使用,所以用户考虑站姿操作,那么设计尺寸我们采用站立数据,由于用户身高是一个浮动值,我们采用百分位来取数值。基于在中国内使用,考虑大部分用户是中国人的特点,经查阅我国《工作空间人体尺寸》取百分位为百分之五十,男性(18-60岁)眼高为1568mm女性(18-60岁)眼高1454mm,最终确定显示屏高度为1513mm。

3.显示设计

显示的目的在于使用户方便快捷获取信息,进行信息的对比和选择并且且便于记忆,显示器操作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用户的主动操作,针对用户的检索查阅,第二种是基于用户的被动操作,在用户不操作时,演示设备采取滚动播放交通信息的方式。针对于这些方式,字体的大小、颜色和自动循环滚动时间要进行设计。

(1)文字大小设计

在上面我们提到文字大小与视距有关,当人没开始关注于显示内容时,身体是要靠近显示设备的,所以此时的最远可视距离不能再次选用14.5m。人体眼睛的仰角为30度,俯角为40度,以视中心为基点左右各为15度到20度。在站立使用时,人的眼睛到屏幕中心的连线与视平线向上和向下分别成5度,也就是说最有效上下视角为10度。人眼看屏幕上下视角为10度,以17寸显示屏为例(1366*768mm),再次根据公式(可视距离)=57.3*被视物体长度(单位m)/A的视角(单位o),可求得最远可视距离为7827mm而根据人眼iT视角为60度,最近可视距离为1304mm。根据人眼查看屏幕左右有效视角为30度而进行计算,最近可视距离为2609mm。根据文字识别角度取10分度可得出字体大小为22.7mm到3.79ram之间。

(2)颜色选择

进行颜色选择大致可分为背景色和目标色,背景色我们以浅色为主,可以用白色,而目标色我们选择用红色或者绿色,对于文字的颜色我们选择传统的黑色,让目标显示的越明显越好,使用户用最快的时间锁定有效信息,节省旅途时间。

(3)滚动页面的设计

①时间间隔:滚动信息的播放目的在于将本站台的车次、车号和交通路线交代清楚,滚动页面内容可涉及转乘等交通信息。每条信息的切换时间需要详细计算,切换过快容易导致用户丢失有效信息,滚动过慢容易造成信息提供延误,通常用户所花时间大致分为搜索有效目标时间和阅读有效目标时间。我们可以通过人群反复试验得出寻找目标的平均时间,目标的出现到用户反应的时间约为0.5秒,当呈现2到3秒时可清晰辨认有效目标。再计算出人群平均阅读速度,根据页面字数的不同,对于滚动时间进行改变,阅读速度因人而异,但经过统计正常人的阅读速度在4个字每秒。最终根据公式,每页滚动时间间隔=搜寻目标时间+单页字数/平均阅读速度。

②滚动方向:由于人眼的最舒适的观察方向是由左到右,由上到下,所以滚动方向也要配合从左到右,又或者从上到下。

③信息分布:基于用户对物体的注意区域分布,由高到低分别为左上、右上、左下、右下,所以对于有效信息的分布,按重要程度依据以上分布特点进行调整,提高用户检索信息的效率和准确性。结语

本文通过对人因工程学的学习,对于公交车电子向导的显示设计进行研究,更加方便用户对有效信息的检索和识别,增强了用户体验,对用户进行人文关怀,使用户体验到人性化的设计,本次设计也达到了对于久因工程学中显示设计的应用,充分从人的角度出发,通过人的身体测量尺度、眼睛的视觉规律等将其融合在显示设计当中。以上研究结论和数据均真实有效,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春荣 齐元胜 杨明忠.现代制造系统中的人因工程[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2

[2]何灿群人机工程与产品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洪悦.知觉和记忆加工与阅读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7.

[4]郭付.钱省三.人因工程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王晨晓.RSVP方式下中英文阅读速度和视力储备的差异研究[D]温州医学院,2005.

上一篇:母爱,在茶杯破碎之后作文下一篇:二级建造师复习计划及考试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