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人民版必修3)

2024-07-28

历史: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人民版必修3)

历史: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人民版必修3) 篇1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9世纪后半期的世界潮流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充实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使资本主义成为了一股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1861年沙皇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废除了南方的奴隶制度,1868年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运动,1871年德意志、意大利分别完成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已经开始,这就使得资本主义这一世界潮流更加势不可挡。“世界潮流浩浩殇殇,顺之则存,逆之则亡。”

第一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认识那些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人物,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一定被同时代的人欣赏或接受的历史事实。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理性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以前所学专题相关内容,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原因,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法,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教师可以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先进人物思想和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努力做一个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在先辈们努力奋斗的基础上早日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

一、“睁眼看世界”

1、背景 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1839年)材料反映了当时清王朝面临着怎样的问题?你认为“不拘一格降人才”能解决问题吗?为什么? 以“天朝上国”自居

“贵华夏”“贱夷狄”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给英王的回信 材料反映了中国君主的什么心态? 洋务运动 材料:左宗棠饱读魏源著作,称赞《海国图志》“非山经海志徒恢可比”。左宗棠为了抵抗外国侵略,迫切地希望把魏源的外交思想付诸实践,他大声疾呼:“策士之言曰:‘师其长以制之’是矣!” 李鸿章也把魏源“资取洋人长技”的思想说成是“御侮之资、自强之本”。――袁南生 结合材料指出魏源对清政府主张产生什么影响? 早期维新思想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郑观应 “试观泰西各国,„„类皆君民一心,无论政治大小,悉经议院妥酌,然后举行。„„中国则不然,民之所欲,上未必知之而与之也;民之所恶,上未必察之而勿之施也”――王韬 上述主张有何共同之处?反映了向西方学习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康有为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势不得不酌取西法,以补吾中国古法之亡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崇尚自由是西方富强的深层原因,自由是最基本的价值,西方所说的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手段。我读五四以后那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文化大师传记的时候,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不说自己曾经在年轻的时候,受到过梁启超深深的影响。„„除了知识分子队伍之外,梁启超还影响了一般的民众。„„所以中国尽管没有出现一个象法国或者欧洲其他国家一样的启蒙运动,但是已经有了启蒙宣传家,那就是梁启超。

――《八千里路云和月》 余秋雨旁述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论战 实质: 顺乎世界之潮流 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①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②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同:(目的)①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上发展资义的道路 ②主张改变封建专制制度。③挽救民族危机 异:(方式、政体)时间: 1905至1907年间 阵地: 《民报》 《新民丛报》 ①要不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② 要不要建立共和整体,③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内容: 三民主义 意义: ①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准备; ②建立共和的主张受到进步人士的拥护,扩大了民革命的影响,壮大了革命阵营 * 导 言 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传统文化的衰微,中国文化同其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在长达100多年的探索过程中,人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林则徐 康有为 孙中山 清朝国势衰微,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民族危机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加深 魏源、龚自珍等倡导“经世致用” 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封建统治者、士大夫以“天朝上国”自居,“贵华夏、贱夷狄”,读书人大多远离社会现实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1785-1850),福建候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2、主要代表人物 ①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 ②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四洲志》、《华事夷言》等; ③仿制西方战舰; ④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请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序》 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内容: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 强。评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

魏源的《海国图志》据林则徐主持翻译的《四洲志》等著作,综合自己的研究所得而增订辑成。该书1842年初的刻本为50卷,1847年扩至60卷,1852年再增为120卷。

1854年(咸丰四年),日本翻刻了《海国图志》(60卷本),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给日本思想界增添了无限活力。日本思想家纷纷争读,奉之为“宝鉴”。日本面临着重蹈中国鸦片战争覆辙的危险,各界深感不安。《海国图志》所着力宣传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恰于此时传入日本,正好适合了日本人民改变本国命运的心态,遂掀起轰轰烈烈的“攘夷倒幕”运动。明治维新与《海国图志》有极深的思想渊源,这一点中日两国学者的看法基本相同。洋务派观点: “中学”:是指中国的封建文化。“西学”:是指资产阶级文化。李鸿章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目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近代中国思想的主流 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随着姚莹的《康

上一篇:儿童故事片《芦苇与橡》下一篇:备考指导-教师招聘考试答题技巧之教学设计__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