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2024-06-28

税务系统存在的问题(精选8篇)

税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篇1

浅析税务系统公务员选拔、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

本文所说公务员的选拔是指公务员职位的提升和从下级机关或从基层调往上级机关;公务员的使用仅指针对新录用的公务员的岗位安排。根据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选拔应自始至终贯彻和体现公平、公正、竞争、择优原则,公务员的使用应本着人尽其才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税务系统自机构分设以来,在公务员的选拔和使用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本系统成为社会上的文明行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这离《公务员法》的要求和广大干部的期盼还有一定距离。本文从公务员选拔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并试图寻找解决之道,以促使税务事业更好更快地科学发展。

一、当前税务部门在干部选拔、使用上存在的问题 1.重才轻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和平年代,我党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但目前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却对德似乎不太在乎。更看重其工作能力。只要无贪污受贿、违法犯罪即可。相关人员即使过去有违法违纪行为,也能用“发展的眼光”包容,即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仅如此,在界定一个人的德行上,还通常实行“无罪推定”,即只要没被公安、检察、纪检机关抓到处理过,就能在提拔、使用时顺利通过德行方面的

审核,就是好干部。

2.重机关、轻基层。近年来,在处级干部和正科实职干部的选拔任用上,本级局机关(大机关)工作人员被提拔的比例过高,越近基层的干部越有被“边缘化”的趋势。这直接导致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部分干部因政治前途渺茫,不但工作失去激情,甚至向金钱和美色要实惠。某市税务局2010年初一次提拔9名正科实职,其中12个基层县(区)税务局仅占3名。

3.重业务,轻政治。从前选拔干部主要看其业务水平高低、业务能力强弱,至于是否懂政治、是否会讲政治、是否有政治敏锐力、是否能全面履行好领导干部的职责却很少考虑。

4.重背景,轻常人。我国当前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一种不正之风:“权利寻租权利”。即部分公权利拥有者干预干部选拔任用,甚至干涉外单位人事工作。由于各要害部门工作和利益上存在互相制约,本单位领导在提拔任用干部上难以“忽略”上级部门特别是上级主要领导及要害部门关键领导人物的“意见”。因此,有背景的干部容易“破格”提拔和得到重用,没背景的干部只能望洋兴叹。

5.重嫡系,轻“杂牌”。“人以群分”。人从感情上倾向于信得过的“自己人”,这是人之常情,但关键是如何把握一个“度”。部分上级领导在选拔任用干部问题上偏向同学、校友,偏向同一年招干的,偏向曾一起在同一基层单位或某条线(如政工系列)

上摸爬滚打的兄弟姐妹。他们把对领导干部“政治上靠得住”理解成对我个人靠得住。

6.重形式,轻内容。一些上级主要领导认为哪种选人方式最容易把自己的亲信提拔上来就决定采用哪种方式。至于基层群众认为此方法是否科学却全然不顾。只要走了一种程序把自己的意中人产生出来即可,至于所产生的对象是不是在德才表现上是本系统最突出的则显得一点也不重要。

7.重使用,轻管理。从前选拔干部的套路比较多,而管理干部的招术少,主要局限于老一套的年度述职述廉和两年一度例行考察。顶多还组织到外面去听教授讲几堂课。

8.重概念,轻实效。我们常说,玉不琢,不成器。对于新录用公务员安排锻炼尤为重要,原来大家有一个共同概念是农村分局才能锻炼人,而真正效果如何却很少有人关注。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干部德才标准要具体化。

才,主要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为领导干部或领导机关的工作人员,应做到“四会”:会想、会写、会做、会说。“会想”:是指有适应时代发展的工作思路、有主见。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好的思路,既不适合当领导,也不适合当领导机关的办事员。“会写”:是指能把自己的思路转化成报告或文章,至少是提纲。基层单位的领导没有必要也没有条件配备专职秘书,他们必须实地考察调研,自己动笔写调研报告,如果总依赖他人代笔,不利于

本单位的作风建设。“会做”:要懂业务,对领导干部而言更要善于组织管理,要求以最小的人、财、物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并做到统筹全局,工作无误差。“会说”:指大会发言和总结、汇报工作。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有较高的概括能力,能浓缩工作精华,概括经验亮点,引导干部干事,在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时既讲具体做法,又要有理论高度,给各类上级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德,主要指其个人的道德品质和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情况。具体到干部,就有从政道德、生活道德和职业道德之分。其中,就从政道德而言,主要看一个人是否存在阳奉阴违、搬弄是非、表里不

一、行贿受贿、任人唯亲、上禁下行、打击报复、赌博色情等陋习。就生活道德而言,主要看其是否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热衷公益、遵纪守法、尊老爱幼、邻里友爱、承担责任等优良品德。就职业道德而言,就是要从内心深处尊重纳税人,无条件地为纳税人搞好服务,以纳税人的满意为最高追求,千万百计使纳税人生活得更有尊严。简言之,就是要遵守“八荣八耻”。《公务员法》第53条规定的16条禁止性行为也是对德性的具体要求。队伍是带出来的。因此,在选任、配备各级的局长时“德”显得尤为重要。领导干部的上述品德标准要在群众中广泛宣传,以便使群众拿起那杆心中的称去度量领导干部品德的好坏。

(二)出硬招重视从基层选拔干部。

关键是保证基层领导干部在每次提拔任用中所占的比重,从

而使选拔干部“向基层倾斜”的政策不成为一句空话。为此,省局可以出台一个包含以下内容的文件。

1.要上先下。主要指各级领导干部及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有2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验。无基层工作经验的原则上不提拔。当县局局长的应有分局局长或多年的县局副局长工作经历,无此经历的市局科长不宜直接担任县局局长。市局党组成员、总师类领导在提拔前原则上应具有县(区)局长、和市局科长两个职位经历。市局的局长应当从市局副局长中产生,省局无市局副局长(纪检组长)经历的处长不宜直接到市里任局长,无市局班子成员经历者亦不宜直接担任省局处长(即副处长不宜直接提处长)。

2.交叉挂职。提拔领导干部不能只重视“空降”。上级机关派出人员到下级挂职的同时也应考虑从下级机关选拔干部到上级机关挂职。比例最好是1:1。

3.机关进人坚持凡进必考。平时的人员“借用”应坚持从后备“人才库”中挑选。考试必须强调公平公正。过去领导机关借用人由处(科)、室负责人或局领导推荐,借用一段时间后便办理正式调动手续,再过几年便提拔为领导干部,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建立人才库要求本单位今后多举行各类考试、竞赛,将优秀人才纳入“人才库”,以作后备。

4.经常保证基层人员的提升比例。批量选拔领导干部时应确保基层干部占有足够的比例。在民主推荐环节,要对上级领导机关的内设机构参与人员和下级领导机关的参与对象分别明确名

额比例。名额指标通过计算确定。例如,某市局本次要提拔10名科局长,现有的副科长为40名、县区局副职60名。计算出本次被提拔率为10%,那么要求在民主测评投票时必须从县区局副职侯选人中选出6人。从市局副科侯选人中选出4人(超过此数本张投票无效)。此项措施应制度化,省局选拔处(局)长也应如此。

5.对市、县副局长要高看一眼。相对于上一级内设机构的副职而言,对各级副局长应高看一眼。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各级局的副局长、纪检组长称为领导干部,而副处长、副科长称为内设机构负责人,即非领导干部。领导干部的能力相对而言更全面、责任更重,在维护一方稳定促使一方发展方面贡献较大,基层稳则上层稳,基层兴则上层旺,基层在当地有地位,上级部门在上级政府中说话就有底气。市、县委书记普遍可以得到提拔也是基于此。县委副书记、资深副县长及常委调离此岗位时大多做正处级实职安排。目前,税务部门的县区副局长在提拔和解决级职待遇上比不过市局的副科长,市局的副局长比不过省局的副处长,这种局面理应改变。

6.动态管理。应建立《提拔干部比例“动态图表”》。要求在各级一把手、分管人教政工的副职及人教处(科)长的办公室建立此表,每年底统计更新一次,随时掌握各类干部提拔的比重,方便平衡决策。既不能使热门岗位提拔太快、太多,也不能使冷门岗位提拔得太慢、太少。

(三)加强领导干部岗前培训和开办“中青班”。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懂得什么是民主集中制、什么是科学分工,什么是分工协作、什么是政治纪律,什么是全局观念。分清什么情况下召开局长办公会、局务会、党组会,怎样走好选拔和处分干部的程序,如何做好新闻发言等等。作为从事税收业务的一般干部,不懂以上政治常识尚可理解,但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如果不懂就说不过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岗前”培训,通过培训使初任领导干部具备以上素质。还可像地方组织部门那样开办“中青班”,将优秀的中青年中层骨干(特别是后备干部)送到党校或行政学院学习有关政治知识,坚持先培训后提拔。

(四)群众推荐与公开选拔有机结合。

选拔干部的程序应当是先群众推荐再上级考察。而现行的竞争上岗在程序上存在“逆向行驶”(先由上层选出入围对象再由人事部门到其所在单位去考察即听取群众意见)。竞争上岗时参加投票的对象是上级局党组全体成员、上级局机关全体内设机构负责人和下一级局的全体一把手。这样的“选票”构成不利于基层领导脱颖而出,使其在与上级局机关科室负责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对干部的考察关键看其平时即一惯的表现,如果仅凭几分钟的演讲定输赢,那么去邀请当地人事局组织评委或从当地大学聘请语言专家来进行评判则显得更公平、公正。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缺少“统一考试”这一环的竞争上岗办法无法达到真正 的“择优”目的,给了平时走上层路线的人以可乘之机,非常不利于那些埋头苦干的人和在业余时间热爱学习的人。在争创学习型党组织的今天,原竞争上岗办法建议废止。取而代之的是群众推荐与公开选拔有机结合。首先,走群众推荐程序。要求人教、监察部门在“资格审查”这一环节就对报名者进行初步考察,主要是考察其在本单位群众中的口碑和是否有重大违纪行为。其次,实行群众满票和平时记功的加分制度。每项可加1-2分计入笔试成绩。也可对长期(8年以上)在基层工作的同志额外加分计入笔试成绩。第三,组织笔试。通过笔试按1:3比例确定面试对象。第四,组织面试。面试后应按1:2的比例确定考察对象,这一关考察谈话的范围为:

1、本单位机关全体人员;

2、下属单位全体正副职、3、分管部门的上级对口主管科室负责人和上级工作上对口的主管领导;

4、外部其他平时在工作上联系密切的有关部门领导及部分纳税人代表。最后,由局党组研究决定。党组最后不能单一的按得分高低决定胜负。需要指出的是在报名之前就要将基层和上级机关单列职位,以确保基层同志的利益。这样以来,变人治为“法”治,“重背景、轻常人”的问题就不复存在,“重嫡系、轻杂牌”的问题也可基本得到解决。“拉票”歪风也将没有土壤。

(五)党组表决推行“票决制”。

税务部门特别是市、县两级,“天高皇帝远”,在日常工作中一把手的权力过于集中。每次召开党组会,总是一把手“拍板”

定音,党组其他成员“察言观色”、一味附和,对与不对都与一把手保持一致。此外,少数一把手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意图,在事前“放风”、“暗示”,使上下干部围绕自己的意图转。还有些一把手干脆未雨绸缪,事前与其他党组成员分别“沟通”,个个击破。这些弊端缘于三点:一是上级在了解党组成员情况时主要听取一把手的意见,如果其他党组成员与一把手有不同意见,就认为其不尊重一把手或戴上与一把手离心离德的帽子;二是一把手不民主,视自己为“老板”,拥有绝对权威,这样自然是他说了算;三是市县两级局党组未设副书记。革除这一弊端可以试行北京市委的“票决制”。即在研究干部任免时,先由组织、监察部门发表意见,然后以无记名的方式投票,以得票情况决定结果,一把手和其他党组成员都是一票的权力。这样亦可进一步杜绝“重嫡系,轻杂牌”现象。

(六)对领导干部实行“跟踪管理”。

对各级领导干部不能一用了事。要对其进行“跟踪管理”。一是实行常规性过程管理。主要做好任职转正考察和平时的考察工作,每次考察后应将群众反映的不足之处反馈给当事人,令其整改。现阶段考察干部要重视看他平时的学习收获情况及调查研究成果情况。二是上级领导多下基层明查暗访。不但要访内部员工,还要适当走访当地的纳税人。三是主动定期汇报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班子成员每半年向局长汇报一次;一把手每半年向上级纪检组长汇报一次。四是创办“部门党校”(行政学院)。定期对

现职领导干部组织培训(一年脱产培训不低于半个月),并做到每训必考。五是发动纳税人对各级领导干部开展网上评廉。六是对举报领导的信件,举报者署名的必查,未署名的也不能一概不理。通过多形式、全方位的跟踪管理,使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七)对新录用公务员的锻炼更重实效。

在基层税务部门面临人才断层的情况下,除了尽力录用专业对口的公务员,还要做好新进公务员的锻炼培养。要求通过2-3年的锻炼,使他们能够独当一面胜任税务部门的各项工作。同时,彻底转变过去那种“锻炼就要去农村分局”、“农村分局才能锻炼人”的片面观念。笔者调研发现,目前农村分局很少有财务制度健全的企业,随着个体户的起征点数次提高,下岗工人再就业以及大学生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等,使农村纳税户越来越少。而在县城,一般的县城分局税收任务占到全县任务的75%左右,有的还达到80%以上。因此,对于新录用的公务员,建议前1—2年放在城关镇分局,第三年放在稽查局,然后根据需要安排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去。锻炼期间,要落实“以师带徒”制度,要安排其学习任务并加强考核。这样经过2-3年的锻炼,新进公务员一定能够成为税务部门的业务骨干。

税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篇2

关键词:税务代理,税收征管,代理机构

一、税务代理的定义及意义

税务代理是指注册税务师在国家法律规定的代理范围内以税务师事务所的名义, 接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 代为办理税务事宜的各项行为的总称。建立税务代理制的实质在于由社会中介机构为纳税人提供专业化的纳税服务, 其意义在于:

(一) 实行税务代理制, 有利于帮助纳税人顺利、正确地履行纳税义务, 减少税务机关的工作量, 解决人员不足而造成的征管乏力、税收流失等问题。

(二) 由社会中介机构代理办税, 这些机构的“中性”地位决定了其在处理税收问题上比较公正, 能兼顾或维护国家和纳税人两方面的利益, 因而能相对调和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征纳关系。

(三) 由于税务代理机构替纳税人代理办税在法律上负有相应责任, 因而在工作中能减少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另外从事代理业务的人员一般是由财务会计和税收专家组成, 他们熟悉税务、财务业务, 不易出现核算错误, 可避免税收损失, 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税务局可以根据代理机构的资信程度, 有选择地进行抽查, 减少了税务机关查账的工作量。

(四) 实行税务代理制, 代理人员的薪金, 各种福利、费用都将从其代理纳税业务的所得中支付, 减少了税收成本, 增加了国家税收收入。

二、税务代理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 居民纳税意识浅薄。

虽然国家在依法纳税、纳税光荣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 但偷税、漏税、逃税现象仍然很严重, 公民的纳税意识仍需加强, 这主要是受我国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的影响。虽然近些年来公民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加强, 仍然有绝大多数公民认为纳税是国有企业或其他大企业的事, 跟个人似乎没有太大关系, 就这更谈不上通过寻求税务代理来完成自己的纳税义务了。

(二) 整体法制环境的影响。

税务代理制度的健康、顺利发展是以健全的法律体系、严格的税收执法、明确的法律责任等完备的税法规范基础之上的, 这种高度文明的法制社会需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发展历程, 虽然随着依法治税的推进, 法制环境在不断改善, 但现行的税收法制环境中税法权威性不高、执法不严以及政策法规的不完备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当前的环境与规范化税务代理制度的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三) 法人治理结构。

我国法人治理结构的发展还存在着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注册税务师大多丧失独立性, 就出现了一些税务师事务所在竞争中为了适应这种情况一保持自身企业的发展而选择与被代理机构合谋出局虚假报告的行为, 这些极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从而也就影响了税务代理制度的良性发展。

三、我国税务代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税务代理制度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虽然已发展二十多年, 但是该制度在各方面还不够成熟, 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综合而言, 以下将按照税务代理活动涉及到的主体分别阐述问题所在:

(一) 从税务机关角度

1. 税务机关过分干预损害了代理机构的独立性。

在税收活动中, 税务机关和纳税人是征纳关系的主体, 税务代理机构同税务机关并不存在隶属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 受利益关系的驱动, 税务机关利用行政职权过分干预税务代理机构的日常业务, 甚至利用职权垄断税务代理业务, 严重影响了税务代理业务的正常开展及注册税务师依法承办业务, 加剧了市场秩序的混乱。表现如下: (1) 税务代理机构凭借税务机关的行政权力能够很容易地取得一大批固定的客户, 因此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 不思进取, 对顾客仅是草草应付了事。 (2) 一些税务机关在职和退休的领导正是看到了税务代理机构的窍门所在, 纷纷下海开办事务所, 通过自己已有的关系来开展业务, 更加加剧了税务代理行业的腐败现象。

2. 税务代理法制不健全。

税务代理制度健全与否, 是影响税务代理市场规范性的重要因素。实行税务代理制的国家一般都有较健全的税务代理法规相约束。如:日本有税理士法, 韩国有税务士法, 美国有税务代理规则等。目前, 我国的税务代理法规主要是《税务代理试行办法》、《注册税务师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和《合伙税务师事所设立及审批暂行办法》等。这些法规都是“试行办法”和“暂行规定办法”, 法律级次有待提高。另外, 有关税务代理业务开展的规章制度尚不完善, 缺乏质量监控, 影响了税务代理的发展。

3. 税务机关执法不严。

虽然我国的税收征管法和刑法也规定了对违反税法行为和涉税犯罪行为的处罚办法, 但由于某些执法者素质不高, 执法不严, 处罚不力, 甚至受贿与不法分子勾结, 使得某些纳税人感到没有外在压力, 因而缺乏寻找税务代理的内在压力, 从而使得市场对税务代理机构的需求不足。

(二) 从代理机构角度

1. 代理机构不独立, 无法真正起到中介作用。

税务代理机构应同社会上的仲裁机构、公正机构、咨询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一样, 是一个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但在现实中, 代理机构与税务机关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系, 有的本身就是税务机关的一个下属单位, 其人员配备、业务开展、代理费的收支等都由税务机关控制。正是由于税务代理人员要依靠税务机关的行政权力开展业务, 而并非靠自身的优质服务来赢得客户, 所以, 代理机构无法做到真正的独立, 在企业中很难树立信誉, 企业对其提供的服务自然也持怀疑的态度。

2. 税务代理机构内部管理不善。

税务代理管理机构不健全, 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 执业秩序混乱, 以一些不正当手段招揽顾客或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 对纳税人收取的费用相应偏高。税务代理工作的效率偏低严重损害了税务代理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也影响了税务代理的社会形象。

3. 税务代理业务范围不明确

我国虽然规定了税务代理的业务范围, 但并未规定对超出范围业务的处理。在实践过程中, 一些税务代理机构既接受纳税人的委托, 又接受税务部门的委托;不仅为纳税人的涉税事务代理, 而且还进行诸如代售印花税票、代征房产税、参与税务机关财务大检查等行政执法工作, 大大超过了税务代理的业务范围。而对于本应属于税务代理主要业务的税务咨询、税务筹划却未涉及或仅涉及初级比较简单的部分。

(三) 从纳税人角度

1. 我国全民的纳税意识有待提高。

某些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比较淡薄, 纳税自觉性较低, 存在偷税心理, 自行申报不实, 更不愿让代理人介入, 何况还要在纳税之外支付高额的税务代理费用, 这种思想意识也影响了税务代理业务的开展。

2. 纳税人对税务代理的认识不足甚至错误。

由于受过去税务部门“一包到底”工作方式的影响, 对新出现的税务代理业务, 纳税人产生了各种各样不正确的认识。有人认为税务代理机构实际上是税务机关开办的“三产”公司, 是为税务干部解决福利的“创收机构”;税务代理是为即将退休的老税务干部留下后路, 片面地将其视为“税务系统老干部活动中心”。这些认识上的偏差, 在一定程度上对推进税务代理工作产生了障碍。

四、总结

综上所述, 我国税务代理涉及的各个主体均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税务代理制要在中国顺利发展, 需要从税收法制、代理机构管理、代理人员素质、纳税人意识上等诸多方面综合改善。首先要健全和规范整体法制环境, 给税务代理制度的发展提供一个明朗、健康、有保障的发展空间和背景依托;其次要保持代理机构的独立性, 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再次, 税务代理机构要注重自身内部建设, 培育和引进高水平人才, 提高税务代理水平和法制意识;最后政府要继续在提高全民整体的纳税意识方面做出努力, 使每个公民充分认识到纳税的必要性和意义, 培养其正确的纳税意识和有效的纳税方式, 从市场需求角度促进税务代理的发展。从以上几点出发才能最快速度地完善我国的税务代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税务代理实务.中国税务出版社.2012

[2]易茜.建立我国税务代理的供求均衡发展机制[J].金融经济.2010 (16)

[3]苏强.发展和完善我国税务代理制度的思考[J].发展.2009 (09)

[4]谢芬芳.税务代理是降低税收成本的有效途径[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 (06)

税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篇3

【关键词】企业税务管理;问题;优化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体制逐渐发生变革,各种类型的企业开始兴起并发展开来。同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其税务管理工作也逐渐引起人们重视。但是,当前环境下,我国国内企业税务管理机制尚不完善,仍存在诸多弊端,严重影响企业进步发展。所以各组织机构需加强对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优化对策。

一、现阶段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就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现阶段许多企业内部并没有相对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无法有效规范税务管理工作和管理流程。同时,各企业均具有独特性,一旦企业内部进行资金管理时,没有实施成本核算,就不能应用会计计算折旧,易导致资金核算出现损失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且发生这种情况也无法追究具体的责任,管理部门易忽视。

2.税务管理重视度不高

从企业以往的工作与发展过程中可看出,税务管理工作量较大,工作流程繁琐,其中尤以税务表格的填写较为明显,且大多数企业中,企业领导人和财务管理人业务繁忙,接触税务管理时间较少,或并未接受全面、科学的现代税务管理教育,这就导致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工作进展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仅可做到按期申报和缴纳税款,而对于税收管理工作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则并未重视,这就导致企业无法在社会投资或市场经营活动开展前提前做准备,使其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企业发展。

3.税务管理执行力不足

任何一项工作都不存在单一性,不仅包括工作过程,而且还包括工作条件、员工工作能力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等,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也是同样的,不仅需要企业税务管理部门重视前期预算,而且还需明确其执行力,保证税务管理工作的积极落实。但是,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说,其税务管理部门无法兼顾各层各级人员的财务工作,如财务审计,其考虑和管理范围只有合理、合法等,而对于财务资金安全与否、财务评价以及具体管理工作等均不予考虑。

4.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经调查发现,目前许多金融企业并没有专职税务管理人员,多是由内部其他员工兼职的,且大多数人都认为企业税务管理和金融管理与记账是对等的,这种错误观念,易导致企业内部资产管理出现遗漏或偏差,如企业已購买的产品却尚未建立账户,长此以往,会严重损害企业内部资金安全。另外,有部分企业配备了专职税务管理人员,但是企业管理者对该领域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并未对专业管理员工进行严格培训,造成税务管理水平低等问题。

二、企业税务管理优化对策

1.建立健全税务管理制度

现阶段,企业税务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对指导企业生产活动、促进市场营销以及提高其社会经济效益等均具有重大意义。该制度的建立需明确企业规定,并根据企业内部的实际发展情况对资产购置、各部门工作交接或转移、产品验收等多项工作流程进行完善和管理,促进企业税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制度化,提高其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和具体需求进行合理预算,编制适当的采购方案,详细列出采购产品名称、预期采购目标等。②税务管理工作中明确具体的管理负责人,及时掌握动态资金信息,并通过多种管理方式整合或集中管理不同的自用资产,可有效提高收入,避免资金浪费。③由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做好自身本职工作,如建立账户,准确记录企业采购情况(包括采购时间、采购量等)、出手情况以及以往报废资产等,并依据相关规定实情上报,通过审核后,对账目进行盘点。

2.配备专业税务管理人员

设立企业税务管理部门后,还需为该部门配备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使其分析国家研究和制定的税收制度与相关规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根据优惠政策,趋利避害,对企业纳税行为进行统一的管理与规划,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经济损失。同时,加强对税务管理人员的定期考核,评价其专业水平,以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与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

3.强化日常税务管理

当企业税务管理制度与专业管理人员到位后,日常税务管理也该早日提上日程,在工作过程中,需定期进行税务管理编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与企业发展现状进行早期资金预算,并合理安排企业收支。现金管理是预算编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需在进行生产的同时,保证持有债务现金与税收,尽量减少企业内资金流动,避免资金浪费,增加投资回收率,促进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经市场经济考察发现,现阶段国内各企业中普遍存在税务制度缺乏、税务管理重视度不高、税务管理执行力不足以及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等多种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并结合目前各企业的发展现状,本次研究特制定了建立健全税务管理制度、专业税务管理人员配备、强化日常税务管理等优化对策,以增强企业税务管理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钊.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4,(34):67-68.

税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篇4

税务代收工会经费是工会经费收缴方式的重大改革,通过推行工会经费委托税务代收,有利于发挥税务部门征收资源优势,有效解决经费收缴难题,为工会更好的开展工作提供了经费保证。

一、税务代收工会经费取得的成效

1、经费征收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工会经费实行委托税务代收,充分发挥税务部门行政执法力度和税务部门征管制度完备,征收措施得力优势,把依法征收工会经费和依法纳税同时作为企事业单位应尽的法律义务,提高了企业经营者及社会对工会经费法律地位的认识,强化了工会经费的法律地位,有利于经费征收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

2、经费收费难题得到进一步缓解

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深入和非公企业的快速发展。工会经费收缴难题一直是困扰基层工会财务的难题,严重地阻碍了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委托税务代收工会经费,实现了工会经费大幅度增长,收缴经费单位比例和范围逐步得到提高和扩大,收缴方式的改革,缓解了经费收缴难的难点,使工会能有更多时间和精于用于正常的工作开展。

3、工会工作的活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实施税务代收工会经费,有利于工会组织建设,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由于税费代征对未建工会单位收取筹备金规定的落实,有效地督促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建,要求成立工会组织的单位与日俱增,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在拥有较好的经费保障条件下,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力度加大,开展活动的范围更广,社会对工会组织发挥作用的认同感增大,工会干部也因税务代收经费,工作热情和工作水平也得到提高,工会工作活力显著增强。

二、税务代收工会经费中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但我们也要正视在实行税务代收经费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税务代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地税代收工会经费过程中,虽然工会和税务部门建立有联系会议的工作平台,但联系会议还只是停留在签订代收经费协议层面。税务部门虽能职责范围内履行所签合同,但对整个经费收缴情况而言,税务部门也还只是停留在履行收缴合同上。工会经费委托收缴比例,代收成本费,审计补解入库难题,信息资源共享等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工会经费收缴的扩面增量挖掘潜力工作,还需工会和税务部门的紧密协作关系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2、工会经费代收的制度措施还不健全

税务代收工会经费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由于工会自收取经费方式的改革,但相应的制度和措施还不是健全,制约了代收经费的开展,主要表现在:一是代收工会经费过程中收缴不严格,随意性大,经费收缴覆盖面收缴率过低。二是对未建会工会收取“筹备金”标准不一,对困难企业的减、免、缴政策掌握不准。三是审计补解缺乏力度。四是基层工会经费留成不能到位。

3、代收经费的管理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

工会经费税务代收线长面广,需要调整和理顺缴费单位、税务部门工会及工会内部之间的关系,收缴方式发生的变化,也出现了一些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是工会内部对经费收缴方式改革也出生改变,认为实行经费代收堵住了自收经费路子,失去了自主权,经费收缴的多与少全交给了税务部门,可一托了之,对出现的问题调查,不研究,不协调。二是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数据不能及时共享,由于工会财务办公现代信息化水平不高,工会上下级之间工会和税务部门之间未能实现联网,信息无法及时交流和共享。

三、加强税务代收经费的几点思考

1、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税务代收工会经费工作的宣传,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方式和宣传渠道,强化在党的宣传部门领导下,大力宣传税务代收工会经费及工会筹备金的重大意义,宣传税务代收对促进工会工作制订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促进工会组织,税务部门,缴费单位三方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引导形成依法申报,依法收缴,依法推进的良好局面。

2、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面对收缴方式的改变,工会干部应该认识到这是壮大工会财力,推动工会工作全面协调发展的有力措施。面对良好的税务工会经费的良好机遇,应彻底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以往的工作方式,以加强工会组建为基础,维护职工权益为主要内容,以强有力的措施推进税务代收工作的实施和开展。

3、坚持依法收缴,应收尽收

委托代收工会经费及筹备金,要严格按照《工会法》规定,对以建工会组织的单位,要按照全部职工工资总额2%拨交基层工会经费,并按规定比例向税务部门申报缴纳,税务部门代收工会经费应由向企业收取转变为向企业工会收缴。对未建工会的,要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2%向企业收工会筹备金,待建立工会组织后按规定返还留成工会经费。在征收过程中要力求经费收缴坚持一个政策,一视同仁,不能随意减收,免收或缓收。

4、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全力

工会和税务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做好各项工作。工会要主动履行征收主体职责,全面掌握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及组织情况,摸清底数,工会审计要加大力度,地税部门要加大对工会经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对企事业单位征收情况进行检查。工会和税务要定期进行交流沟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特别是对经费有少缴、漏缴企事业单位及补缴经费问题要达成有效共识,堵 住工会经费及筹备金收缴的漏洞。

5、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工作水平

税务代收工会经费只是收缴方式的调整,并没有改变工会独立管理经费的原则,相反在这种代收的情况下,工会的责任反而更大,不能以委托了事。应加强对代收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帮助困难企业开展好工会工作,解决好在上缴工会经费逐年增长。基层工会经费留成不到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对工会干部提高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做为工会干部就应加强把握税务代收全局能力,提高统筹协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适应代收工作需要,在不断完善工会经费代收工作机制基础上,推动工会经费收缴步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来源:澧县总工会

税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篇5

税务稽查工作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环节,对维护税收正常秩序、促进依法治税起到重要作用。在基层的税务稽查工作中,由于各方面原因,税务稽查工作还没完全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为此,就基层税务稽查工作存在的不足与对策建议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稽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稽查工作定位需进一步明确

稽查工作由于与分局日常检查存在交叉区域,以致对其定位多为对税收征管工作的补充,弱化甚至抑制了税务稽查强制规范的功能,使税务稽查成为税款征收的后置程序,没能够有效地发挥税务稽查的监控作用,无法形成体系严密、监控有力、高效运行的税务稽查体系。在日常的工作中,这种定位已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实际情况,严重削弱了税务稽查在当前征管模式中的作用。

(二)稽查工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八十五条要求税务机关应制定合理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并强调应当规范选案程序和检查行为。但在日常实际的工作中,税务稽查工作所含的稽查机构、稽查人员、稽查手段、稽查对象、稽查文书等要素,都缺失有效的整合,缺乏整体的规划与布局,导致在实施稽查的过程中缺少科学的安排,加上对稽查工作流程设置不科学,较大程度上制约着稽查工作效率的提高,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三)稽查执法刚性有待进一步强化

在日常稽查工作中,稽查执法刚性较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涉税检查进入难,由于地方政府谋求快速发展,积极推行招商引资,对企业出台种种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稽查难;二是执法手段不得力,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偷税手段隐蔽,账务不实,直接证据被隐匿,导致在实施稽查的过程中,纳税人明知有涉税违法行为,却以各种理由外出,躲避检查询问,限于执法权限,稽查部门对此办法不多,无可奈何,致使一些案件难以查处;三是查补税款执行难,主要表现为有的纳税人查后逃逸躲避执行,有的企业查后资不抵债无法执行,有的纳税人资金困难,清缴后影响企业生存,难以按时追缴入库,稽查执行难的问题也成为影响稽查打击成效的“瓶颈”。

(四)稽查工作监督有待进一步加强

现行的税务稽查模式要求“选案、检查、审理和执行四分离”,然而在基层,由于稽查人员编制少,所管辖区域大,工作任务繁杂,从工作各环节到人员配备上都难以确保“四分离”,往往出现“一查到底”的现象,即一个工作组从选案到执行一揽子完成全部稽查工作。在此情形下,互相监督制约主要停留在通过相互间传递的资料进行审核和审查,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虽然目前在推行稽查工作信息化,但都只停留在简单的录入状态,不能从根本上达到对稽查工作的监督,稽查工作质量也难以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五)稽查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就稽查队伍现状来看,基层税务稽查人员占全部税务人员的比例约在7%左右,然而稽查工作面广,纳税户多,工作量大,稽查力量单薄的问题日益凸显。同时,稽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大多局限于会看账,真正能从账务中查出问题,找到“猫腻”的人员不多,至于能运用电脑查账技术,将查账与税收法规融合贯通的人才就更少了。

二、加强基层稽查工作科学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夯实税务稽查工作基础

1、健全工作制度,规范执法行为。目前总局、省、市局都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证了稽查权力的依法、规范、有序运作。基层稽查局也应该在充分征求意见,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制度办法,进一步夯实稽查基础。另外可以在CTAIS稽查模块的基础上,寻求对稽查案件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管理,初步实现机器管事、制度管人、人机结合的管理模式,加强对稽查案件执法的科学管理。

2、强化执法刚性,提高执行效率。运用好法律赋予的各项执行措施,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努力提高案件执行效率。在日常检查期间就要对企业的执行能力进行综合考虑,建立相应的台账、档案,需要将执行环节前移的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执行到位。对企业执行影响到企业生存和职工民生的,实施人性化执行,责令企业制定还款计划,按时按进度督促缴款。对一些较难执行到位的案件,将法律赋予的手段和措施用足用好,严防失职渎职。

3、完善协调配合,形成稽查合力。完善稽查工作内外协调机制,形成稽查工作合力。一是主动与地方政府交流沟通。及时主动地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争取地方政府对稽查工作的理解,确保案件检查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加强部门信息交换、联合办案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形成查处合力,共同营造综合治税良好环境。二是加强与相关业务部门的通力合作。建立案件审理、执行的快速协调机制,畅通与征管、法规部门之间的信息渠道,以利于案件得到及时审理、及时入库、及时结案。

(二)强化基层税务稽查工作监督

1、加大案件复查,形成检查制约。由法规、监察等部门牵头对县(市)局稽查局当年检查案件复查复审,通过全面深入复查案件,找出稽查案件中的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纠正检查中的不足,并区分不同情况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2、加大执法检查,形成过程监控。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执法检查领导小组,专项负责稽查工作中出现的异常数据信息的监控和考核,形成联动的执法检查机制。仔细研究稽查考核各项指标,分析执法过错信息,及时核查整改,定期通报,突出对程序合法性、实体规范性和适当性、执法效率性的监控。

3、拓展监督范围,引进外部监督。探索和完善稽查执法外部监督制度,大力推行稽查工作政务公开,通过互联网、涉税公告栏、报纸、电台等多种渠道,将稽查执法办案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之下,让社会监督稽查办案是否客观、公正、公平。

(三)加强基层税务稽查队伍建设

充分重视和加强基层稽查干部队伍建设,充实基层稽查队伍力量,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着力提高基层稽查干部素质。

1、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针对基层稽查人员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学历水平参差不齐、队伍素质整体不高的现状,及时将那些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成绩突出的人才充实到基层稽查队伍中去,增强基层稽查工作的队伍力量。同时加大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按照“精兵稽查”思路,开展稽查业务培训,切实加大对税收法制知识、业务知识和稽查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力度,积极营造热爱学习、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

2、探索推行稽查绩效管理。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稽查绩效考核体系,结合稽查相关工作制度规定,出台绩效管理的具体方法,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科学、规范、高效的要求,对稽查各项工作指标进行分析,制定科学、标准化的稽查工作绩效考核指标,进一步增强其可操作性。通过深化稽查绩效考核,充分挖掘稽查人员的潜在能力,引导稽查部门通过高质量查处稽查案件来促进稽查工作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稽查工作质量与效率。

税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篇6

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查促管工作也应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税源管理、税务稽查两个部门之间存在分工协作不衔接、信息反馈与共享不通畅、考核不一致等现象,制约着以查促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以查促管工作理念不强,认识不到位。

一些税务机关对税务稽查的认识侧重在惩处职能上,认为稽查部门的职责就是通过打击涉税犯罪,规范税收秩序,却对税务稽查的监督和教育职能重视不够,导致以查促管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在实处。一些税务机关虽然提出了不少关于加强以查促管的工作思路,但没有形成完整的运行机制,税源管理部门对稽查部门提出的建议或意见仍然不够重视,形成你有你查,我有我管,互不干涉的工作状况,税源管理与稽查工作脱节,不能有效衔接。同样,有的稽查人员对纳税人的违法行为仅停留在案件的查处上,没有对案件反映出来的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认真分析,不能提出管理建议或提出的建议深度、质量不高,不能真正起到促进税源管理的作用,缺乏有效性。

(二)以查促管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

目前,稽查部门比较注重稽查案件的数量和查补的税额,缺乏对案件结果的深入分析,不能及时对区域性行业的整治效果形成针对性意见,考核指标也都集中在了选案准确率、实施检查案

件完成准确率、查处案件结案率、查补收入完成率等几个指标上,考核指标没有对以查促管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也就不能起到促进稽查向管理深层次延伸的目的。稽查人员提出的《稽查建议》也都大同小异,缺少实质性内容和指导性意见,既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也没有起到促进管理质量和水平提高的目的。没有完善的运行机制和考评体系,以查促管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做好以查促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加强配合税务稽查要转变就税查税的观念。对外打击涉税违法行为的同时,对内要深入分析造成税收违法行为的原因,研究税收违法行为容易发生的环节和隐蔽手段,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有效建议。同时对稽查建议也要分析判断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能对税源管理工作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对有效的以查促管建议认真落实执行,并要将结果向稽查部门反馈,使以查促管工作形成互动。

(二)建立健全以查促管工作制度

明确各部门各环节在以查促管工作中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加强协作配合,畅通信息渠道,查找税收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疑点,为管查双方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依据

(三)组织定期联席会议

定期召开由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通报大要案查处情况,立足反映突出问题、努力发掘潜在问题、及时暴露个性问题

和重在归纳共性问题,以便税源管理部门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确保税务稽查、税源管理的协调一致,形成打击税收违法行为的监管合力。

(四)建立绩效考评机制

税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篇7

一、存在于企业税务管理当中的主要问题

税收缴纳是企业的义务, 而且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税收属于一种正常的经营成本, 国家针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方式之一就是加强税收管理。所以企业必须要清楚地掌握国家税收方面的政策, 使自己的税收政策敏锐性得到进一步增强;同时还应该以国家税收方面的不同政策为根据, 针对投资的方向进行进一步的合理调整, 最终将技术改造和投资的重点确定下来, 使企业能够在行业之间可以实现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但是中国大部分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的时候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1]。

1.严重滞后的税务管理观念。中国的税务管理在现阶段还比较麻烦, 具有非常复杂的税务申报程序, 而且在针对税务表格进行填制的时候显得非常的烦琐。因为接触税务师管理时间较短, 所以很多企业的基财务管理人员和经营者一方面认为害怕税务管理比较麻烦, 另一方面也没有真正地接受税务管理的思想, 所以很多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的时候只是按时地针对税务进行申报和缴纳, 或者采取措施尽量做到晚缴纳或者少缴纳, 而并没有认识到在现代企业当中税收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在进行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之前, 很多企业没有经过事先的安排和筹划, 因此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2.淡薄的税务法律意识。在纳税过程中, 很多企业的目标就是最迟纳税以及最低纳税, 而并没有以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根据针对税务管理进行合理的规划, 因此尽管有些目标经过合理规划就可以实现, 然而很多企业仍然选择漏税偷税的方法, 这样不仅无法使企业利用合理的规划纳税管理从而实现企业自身的财务目标, 甚至还会使企业的财务目标受到严重的影响[2]。

3.有待提升的税收意识以及税收常识。税收筹划本身属于一种合法行为, 而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出现少列收入、不列收入、多列支出, 将账簿以及记账凭证等擅自撕毁、隐匿、变造以及伪造的等行为, 或者不缴纳税款、少缴纳税款等行为, 都属于违法行为, 而很多的企业经营者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税收筹划与偷税之间的区别, 往往认为这两者是一样的, 这样企业的税务管理当中就会存在着很多的违法问题。

二、税务管理的原则和目标

(一) 税务管理的原则

1. 合法性原则:

企业在开展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时候都必须要对法律法规要求予以遵循, 而在开展受管理活动的时候必须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在从事事务管理活动的时候应该要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来进行, 针对税务管理活动进行合理的谋划, 通过对合法手段的应用帮助企业节税, 使企业的税赋水平得以有效降低。不能够通过少列收入、不列收入、多列支出、将账簿以及记账凭证等擅自撕毁、隐匿、变造以及伪造等行为进行偷税等违法活动[3]。

2. 诚实守信原则:

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道德, 诚信原则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是企业进行纳税活动的本质, 企业通过诚信纳税可以使自己与政府之间的博弈成本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 从而使企业经营的收益得以增加, 而且商业合作伙伴、企业工作人员、管理层以及企业股东等企业利益的相关者之间的信任度将会受到诚信原则的直接影响, 诚信原则能够对过度的机会主义倾向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企业的负责人必须要主动地选择诚实信用的原则, 并且以诚实信用的原则为根据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导。诚实纳税意味着企业能够对自己应尽的经济责任以及社会责任进行主动的承担, 对相关税收法律的义务约定予以遵从, 只有这样才能够与税务机关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起来, 并且能够促进企业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

3. 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管理与控制税收成本的主要目标就是节约成本, 企业经营者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就是成本效益原则。相对于同行业而言, 企业的税收成本必须要压到中等偏低水平以下, 才能够使企业的价格竞争力及盈利能力得以提升。因此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对有关税收的案例、规章以及法规等进行钻研, 最终将帮助企业节约税收成本的方案制定出来, 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优化[4]。

4. 事先筹划的原则:

所谓的事先筹划的原则是指在发生纳税行为之前, 企业通过事先的设计安排以及规划, 能够实现递延缴纳的目标以及少交税的目标。相对于纳税行为而言, 纳税义务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通常具有较大的滞后性, 这样在纳税之前企业就有可能针对税款行为进行合理的筹划, 从而实现降低或者避免企业的税务负担的目标。如果企业已经发生了经济行为, 而且企业的税率、计税依据以及纳税项目已经成定局, 这时候企业如果想实施少缴税款的措施, 那么不管这些行为是否合法, 都不属于税收筹划的范围之内。总之, 税收筹划活动的实质就是通过对税法的运用, 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 从而能够使企业对纳税义务的发生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 企业税务管理的主要目标

1. 准确纳税:

企业需要以税法的相关规定为根据针对准确纳税的含义进行解释, 准确纳税也就是指的是企业在对相关税收法规、法律进行严格遵守的前提下, 做到及时、足额地上缴税款, 同时要保证企业能够享受到相关的优惠政策。

2. 对税务风险进行规避:

对税务风险进行规避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也就是对遵从税法成本风险进行规避以及对处罚风险进行规避。遵从税法成本风险主要包括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资源差异以及外部环境等出现的遵从成本;而处罚风险则指的是由于没有足额以及按时的上交税款, 导致企业被税务机关处以罚款得情况。

3. 税务筹划:

在发生纳税行为之前, 企业在不违反法规以及法律的条件下, 事先安排纳税主体的投资行为以及各种经营活动等与税务事项有关的、而且能够实现递延缴纳目标以及少交税等目标的活动。

三、企业开展税务管理的有效对策

要想使中国企业处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应该以这些问题为根据, 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措施。

1.作为税收征管者, 国家必须要对相关的税法体系进行完善。国家的税法体系应该主要包括税收程序法、税收实体法以及税收基本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中国的税收法制建设相对而言要滞后很多, 曾经有很多次提议针对税收基本法进行立法, 然而直到现在为止, 税收基本法也没有成文, 而且一些重大税收问题、税收原则以及法律依据具有明显的缺失。由于法律规定并没有明确下来, 因此就使税法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所以必须要针对中国的税收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 最终将科学合理的税收基本法制定出来[5]。

2.作为税务服务结构, 税务中介必须要致力于税务代理的完善和发展。在中国税务代理仍然处于起步的阶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 税务中介应该不断的对市场占有率进行扩大。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税务代理必须要不断地加强宣传力度, 现在很多纳税人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税务管理的重要性, 这时候税务代理机构就应该对广告以及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充分的利用, 针对自己的业务进行全方位的宣传, 从而使纳税人能够真正地认可税务代理这个行业。有代理机构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建设。要想实现独立发展, 税务代理机构必须要在资产、资金以及人员等各个方面彻底地脱离税务部门, 以独立法人具备的法定条件为根据开展经营活动, 并且经过相关的资格认定, 从而能够更好地开展税务管理工作。

3.作为纳税主体, 企业应该致力于自身税务管理的不断加强。首先, 企业内部应该针对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进行配备, 将企业税务管理机构设置起来。企业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以及所有管理人员要对国家的各项税收法规进行研究, 并且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落实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统一管理和筹划企业的纳税行为, 从而防止企业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其次, 必须要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各种税务管理活动, 企业的负责人必须要对税法进行积极地学习和了解, 严格以税法的规定为根据开展各种活动, 对税法的权威予以维护。最后, 企业要想实现避税的目标, 就必须要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开展税务管理活动, 对各种优惠政策进行尽可能的利用, 从而帮助企业将成本节约下来, 最终能够保证企业将更大的效益创造出来。

四、结语

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税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能够帮助企业节约成本, 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 最终能够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要想使税务管理的作用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 就必须要将存在于企业税务管理当中的问题找出来, 并且加以解决, 从而能够使企业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洪喜, 潘江红, 邓守利.浅谈加强企业税务管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 .

[2]李元存.论中国企业的税务管理[J].税务与经济 (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 2012, (4) .

[3]刘贤志, 周明刚.论企业税务管理[J].冶金财会, 2011, (11) .

[4]曾毅玮.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之我见[J].民航经济与技术, 2010, (4) .

税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篇8

【摘 要】税务风险;风险管理;税务筹划

一、大型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背景及意义

今日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大型企业的地位越来越呈现出核心地位,越来越多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当前经济时代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型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能够合理的配置资源,参与国际间的竞争,已逐渐走向世界国际化的舞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当前,面对严峻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国大型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更加严峻,主要是内部税务风险和外部税务风险。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纳税筹划是这种背景下方向,它成为企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加强税收管理,加大对税务管理力度,企业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是适应中国税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当前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推进大型企业进行风险防范,政府的扶持和管理有效的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大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有利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维护企业良好的商业形象,促进企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大型企业进行管理,增强国际竞争力,才能充分认识税务风险的重要性,有利于实现股东价值权利的最大化,有利于大型企业推动税务风险管理,推动中国税务风险管理的实践发展。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不仅合理,实现税收的目的,一个双赢的局面。

二、大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税务风险观念滞后。大型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已经意识到税务风险带来的危害,但是仅仅是表面上的工作,对税务工作管理仅仅停留在满足涉税事项的基础性要求上,没有真正的将税务与风险提升到企业治理的管理水平上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体现企业风险防范的意识,减少企业的经济价值。在高层管理人员的税务管理上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2.大型企业管理者的执行力度不到位,所发生的大多数税务案件都是由于财务人员在管理者的经营决策中没有考虑到税务事项产生的,财务管理脱离生产的各个环节,很多大型企业没有进行日常的税务风险识别、计量和记录,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对税务风险管理认识不足,没有及时进行税务风险防范。

3.内部缺少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缺乏专业性质的办税管理人员。大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税务部门,税务相关法律知识的匮乏,没有很好的把握税收的法规和政策,导致存在税收的风险,很多企业虽设置了税务管理岗位,但往往不受重视,没有充分赋予相关税务风险管理的职能,很多企业税务管理只是出于形势的需要。

4.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在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导致从原来的目标的重大偏差,不是财务风险的概念在日常的生产活动,导致企业税收的被动局面。

5.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不仅表现在税企之间的沟通,很多是税务管理部门都没有直接参与到战略中去,无法做到涉税事项的风险监控,税务信息交流不足,对风险认识不足,由于企业的税收管理部门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不及时,渠道管理不够完善,随意性特点加强,直接导致了税务风险的产生。

6.大型企业的税务筹划不当导致税务风险。没有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比如进行事前的计划,预测,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等,大多数企业仅仅迎合税务机关,缺乏主动性,没有进行整体的税务筹划,增加企业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税务筹划风险。

三、强化税务风险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1.坚持合法性原则。为了降低大型企业的税务风险,要全面进行法律法规的学习,做到符合税法的规定,税务规划符合税法规定,经营决策符合税收的要求,对涉税事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纳税环节符合税法的规定,税务登记及账簿管理事项符合税法规定,只有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税务风险的纳税筹划,才能真正意义上的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2.深化企业对税务风险理念的深入。高层管理人员要对税务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认识到税务的重要性,不断深化税务风险理念,要企业管理者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正确认识税务的管理作用,坚持长远的战略眼光,建立税务风险的内控管理机制。加强税务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风险认识水平,加强企业税务风险意识,才是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

3.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素质较强的人员进行税收管理,加强税务的积极参与,积极研究政策和法规,是适应企业发展的方向。从而减少企业的纳税损失,按照风险管理机构的规划进行纳税申报等,可以进行系统化的分工,针对每一步进行细微的识别和规避风险。严格按照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税收管理。

4.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建立程序化的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使每个员工参加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做好风险管理,从而达到减少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目的。与税务机关建立长期的沟通机制。认真听取,积极沟通是关键。进行询问和事前的筹划,可以防范税务风险。

5.构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根据相关文件,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是要点,要充分借鉴美国的COSO风险管理框架,建立一套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管理人员的税务风险配置。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在税前风险,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税务风险的交易,并积极规避税务风险,转移风险,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6.加强企业税务执行力度。税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相关人员了解风险管理的知识,还要进行积极的税务执行水平能力的加强,公司必须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的规划和方案的制定,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等机构进行税务管理执行力度的强化,设置专门的岗位聘请专门的税务人员进行税务执行。例如利用中介机构进行纳税筹划,明确纳税机构员工职责,建立制衡机制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形成相互制约监督的局面,加强执行力度水平。

7.积极进行税务筹划是重点。在对生产事项进行投资决策时,进行有效的风险筹划,坚持从税法的法律依据出发,找寻突破的关键点,积极进行风险规划管理。这需要经常对财务会计的价格体系,会计政策选择,会计税务知识的学习,积极的变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寻找方法和手段,加强学习,在税收管理的原有基础上,增加和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使科学的最大关键税收行为,纳税后的工艺过程和利润。才能真正有效地化解和控制企业的纳税、税务风险管理。

四、总结

税务风险管理并不是大企业的最终目的,大企业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税务风险管理这个手段,及时发现大企业税务风险的运行态势,并采用各种有效的纳税筹划措施积极处理存在的税务风险,最终实现大型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大化利益,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大型企业应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特殊情况,不断的探索发展改革之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改革和创新,才能使税务风险管理具有广泛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蔡昌.税务风险揭秘[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张美中.税务稽查与企业纳税风险风险[M].第I版.经济科学版社,2010

上一篇:给姨的一封信作文下一篇:乡村导游员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