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中考阅读题

2024-12-03

背影中考阅读题(共8篇)

背影中考阅读题 篇1

《背影》中考题

1.朱自清,字__佩弦__,我国著名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2分)

2.给加点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狼jí(藉)tuí唐(颓)琐屑(xìe)晶莹(yíng)

3.“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感情也有所不同。请把感情写在横线上:(4分)

⑴开篇点题“背影”,是一种 _

浓厚_________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⑵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出现“背影”是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____深厚_____ 感情。

⑶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望着父亲的“背影”是表达 ___依恋______的感情。

⑷在泪光中再次出现“背影”是表达 ___思念________的感情。

4.作者几次流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答。(3分)

⑴不禁籁籁地流下眼泪:看到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惨淡而伤心地流泪。

⑵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儿子清楚地看到父亲竟为自己做着力不胜任的工作,理解了父亲对自己的那颗仁爱之心,流下感动之泪。

⑶在晶莹的泪光中:接到父亲的信后,想着父亲现在的情形,表达了对父亲的担忧和深深的思念。

5.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分)

⑴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⑵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不懂事!

答:⑴句好,“太聪明”和“太不懂事”都能表达作者自责的感情,但前者是讽刺性自责,后者是一般自责,前者更准确生动。

6.本文开头借点题点出背影,中间叙事描写背影,收笔处借回忆照应背影,因此可以说背影是全文的 ___线索________,在结构上起了 __贯穿全文________的作用。(2分)

7.本文多次写背影,哪些是写眼中的背影?哪些是写心中的背影?(3分).第一次、第四次是心中的背影,第二次、第三次是写眼中的背影。

8.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⑴看到后,心里感到悲伤。(触目伤怀)

⑵不幸的事接连发生。(祸不单行)

⑶感情聚积在心里得不到发泄。(情郁于中)

⑷言行守旧,不合时宜。(迂)

9.简答:(2分)

文章写父子二人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没有介绍南京见闻?

因为南京的见闻与本文主题无关。

10.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⑴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

三、终于:说明父亲反复嘱咐已是很周到,但还是不放心,表现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

⑵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拣定、嘱我、又嘱托:父亲亲自为“我”选座位,担心“我”,反复叮嘱,表现父亲对儿子关心、照顾无微不至,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挚爱。

11.按要求填空:(3分)

⑴“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混入”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准确,一是写出了人多,二是写出父亲的平常,没有特别之处。

⑵“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往日”在文中是指 _赋闲之前___________。

⑶“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大去”的意思是 __死的委婉说法_________,请再写出五个表示这个意思的词语: 去世、驾崩、辞世、逝世、老了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近几年,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之中,自然在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解释句中的词。(4分)

①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怀:心)(已:停止,这里指控制的意思)

②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中:心 里)

③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惟:只是)

13、写出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2分)

光景:;

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__境况、状况、情景;

这小姑娘大约八九岁光景。__表示估计

颓唐:

哪知老境如此颓唐!___衰颓败落___

经过一场大病,他看起来非常颓唐。_____精神委靡_

14、根据父亲感情的变化,本段可以分为两层,用“||”在文段中划出。(2分)

15、父亲信中的话,照应了文段中“ _哪知老境如此颓唐”这一句。(2分)

16、“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一句中所写的是作者第三次流泪,这是因为 _看了父亲的信后又勾起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这一句所写的背影是()(实写

虚写

既是实写又是虚写

既不是实写又不是虚写)。(2分)

17、文段所体现的感情可由“ _.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一句话集中体现出来。(1分)

18.这一段对背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是对背影描写的深化,一方面起到了照应开头的作用,另一方面继续加深背影的形象。

19.这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请概括这部分的意思。(2分)

.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现代文《背影》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节选)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①。

◆第一次流泪,是悲哀。作者怀着沉重的心情,从北京赶到徐州跟父亲一起奔丧,见到那“满院狼藉的东西”,触目伤怀,才不禁潸然泪下。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②。

◆第二次流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③,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第三次落泪,是伤心。以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的父亲的“背影”结篇,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年迈的父亲无限思念,凄切动人。

1、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3分)

答:赞成。因为在父母眼中,无论儿女多大,永远都是他们的小孩子,父亲亲自送他,是父爱的表现;反对。虽然父亲的行为表现了一种亲子之爱,但却无助于“我”的成长,甚至在一定程度还削弱我“我”独立生活的能力。

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父亲心里轻松与写父亲艰难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2分)

不矛盾。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很轻松。

3、“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和“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请你说说两次流泪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第一句是因父亲在如此困境下还这样关心我,使我感动而流泪;第二句是因父子分别,想到父亲对自己的爱,想到今后父亲艰辛而难过流泪。

4、文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是“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而“我”带的是父亲为“我”所订做的“皮大衣”,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对父亲的外貌描写突出三个“布”字,反映家时生活艰难、渗淡,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为“我”定做昂贵的紫毛大衣,反衬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与慈爱。

5、文中写到了“我”的三次流泪,其实这三次流泪的含义有所不同,老师为①③处加了批注,请仿照①③处的写法,在②处也加上恰当的批注。(3分)

第二次流泪,是因为感动、忏悔。父亲的形象最为感人的地方,是他老态蹒跚地为“我”来回买橘子,那真挚而灼热的感情达到了最高点。人非木石,作者怎能不为之流泪?

背影中考阅读题 篇2

关键词:PISA,中考语文,阅读,开放题

自从教育部在《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应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 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之后, 我国的语文中考日益关注开放性试题。一般来说, 多数人倾向于把那些答案灵活开放 (即可以有多个正确的答案) 的题目都归入开放题[1]。相比国内而言,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简称PISA) 命题专家对开放题的界定更为明确:开放题 (Open-constructed response, 全称为开放结构式反应题) 是指那些答案灵活、应答内容较多、通常要求对答案做出解释的题目[2]。而那些答案虽然也较灵活, 但不需要做出较多的解释, 通常只需要用一个词或短语来回答的题目, 称为封闭结构式反应题 (Closed-constructed response) 。按照PISA的定义, 中考语文中诗词默写类试题以及部分仿写改写类试题就不属于开放题的范畴。

2009年4月, 上海市正式参加了PISA2009测试, 这为进行PISA和中考的国际比较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下面以PISA2000阅读开放题和上海2009年中考语文试运转卷现代文阅读的开放题为样本, 从试题数量、问题和指导语设计、试题难度和评分标准等几方面作一些分析[3]。

一、试题数量的比较

PISA2000阅读测试和2009年上海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题型和数量如下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在PISA2000提供的141个题目中, 开放题就占了63个, 约占试题总数的45%, 是数量最多的题型 (141个题目被分成9组, 每组题目按30分钟设题, 每个被测的学生需要做其中的2~3组阅读题目[4], 因此, 在同一次测试中, 不同学生所做的试题可能是不同的) 。而上海的中考现代文阅读共有11个题目, 开放题占了2个, 尚不足20%。两者的比例相差如此之大, 原因在于评价旨趣的不同。PISA阅读评价的目的是考察学生理解、运用、反思和评价文本的能力, 这些能力更适于使用开放题;而中考在重点考察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同时, 还要兼顾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如字词、修辞、句式等。《上海市2009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手册》在语文科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试方面就列出了13个考察要点。

二、问题和指导语设计的比较

问题和指导语又称为题干。命题者通过题干明确答题的要求, 落实评价的目标;被测试者则要根据题干明确答题的任务。问题和指导语设计得清楚与否, 直接影响到测试的效度[5]。

2009年上海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设计了两个开放题。第一个是针对文本《漫谈桂文化》的最后一句话设计的, 其表述如下:

你对文末提到的专家的建议 (画线部分) 有什么看法?请简述理由。 (5分)

第二个是针对文本《月光启蒙》的最后一句话设计的, 其表述如下:

如果以“母亲失去了记忆, 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来结尾, 和原文比较, 哪一个好?为什么? (80字左右) (8分)

这两个开放题对问题的表述明确具体, 不易产生歧义;设题紧扣文本, 一个侧重思想内容, 一个侧重表达形式, 可谓开合有度, 各有侧重。

但是从其指导语的设计来看, 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第2个开放题的指导语中“80字左右”就需要斟酌。命题者的本意可能是担心学生的答案写得过多, 以此提示考生要简单陈述, 不要罗嗦, 可是这一要求同时有可能暗示学生要答到80个字, 不然就达不到要求, 这其实是一种误导, 因此用“不超过80个字”表述更合适。2008年的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的第5题也有“80字左右”的要求, 而2009年的上海语文高考试卷的第6题, 就改为“不超过45个字”。

相比之下, PISA阅读的开放题更注重设计指导语。以下是PISA2009样题中的一个问题的设计语:

题14:涂鸦

我们可以讨论一封信件叙述的事情 (它的内容) 。

我们可以讨论一封信件写作的手法 (它的风格) 。

不论你同意哪个作者的论点, 你认为哪一封信写得比较好?请根据其中一封信或者两封信的写作手法来解释作答。

试题设计者在问题提出之前, 设计了两句指导语, 明确了叙述内容和叙述风格的区别, 解释了问题中“写作手法”这个关键术语, 这就避免了学生因为对这个术语不理解而影响答题, 这一指导语充分体现了PISA阅读测试的特点:目的不是考察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 而是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试题难度设计的比较

试题难度的把握, 则主要涉及到测量信度的问题。PISA试题都经过了大规模的试测和精确的数学分析, “打造的是一把钢性的量尺, 试题难度不会像传统测试的弹性量尺随受试人群样本的能力不同而变化”[6]。如上面引用的样题中的第14题, 其难度水平为4级, 对应的分数为581分。在PISA的试题地图 (PISA Item Map) 和阅读素养水平地图中, 这一水平和分数表明学生可以“运用常识或假设, 批判性地评价文本, 展现的是对篇幅较长或内容较为复杂的文本的精确理解”[7]。试题难度的准确定位为国际间学生素养的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除此之外, PISA还在每次测试时使用一些相同的题目, 这些题目称为“锚题” (Anchor Item) , 以便对不同年度的测试结果进行更为准确的比较。

与PISA相比, 我国中考在试题难度的确定方面采用的是传统测试理论, 试题的难度没有准确的定位。尽管2009年上海中考的考试细则中规定:“试题的难易比例约为1∶1∶8”, 但这仅仅是一个粗略的估计, 具体到某一份试卷、某一个题目, 并没有足够的证据定位其难度等级。以上文提到的2009年上海市中考的两道开放题为例, 很难说哪一个难度更大一些;而分值一个为5分, 另一个为8分, 也很难说出什么依据。可能的解释是参考答案中两个题目的要点多少不同, 而这样给试题赋分恐怕并不合适, 因为决定一个题目分值的, 首先是完成题目所需的文本阅读的深度和长度, 而不是答案要点的多少。

中考采用传统的测量方式, 优点在于简单易行, 试题开发的技术要求和成本较低, 但是不利于测试的横向和纵向比较, 不利于质量的分析和监控。从长远考虑, 中考应该借鉴PISA测试的优点, 依托专业命题机构, 准确定位试题的难度, 建立自己的试题库。

四、评分标准的比较

语文开放题的优势是便于学生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悟、张扬自己的个性特点、展示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 但是它却给评分工作带来了难度。如何使开放题的评分尽可能客观公正, 是PISA和中考面对的共同挑战。那么, 两者在这一问题上的处理有什么不同呢?这里以200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的第2个开放题 (在整个试卷中的序号为第26题) 和PISA样题的第14题提供的评分标准为例略作分析。

上海市中考第2个开放题的评分标准:

(8分) 观点 (1分) 理由 (6分) (写出两点, 每点3分) 语言 (1分)

原句好的理由: (1) 意境更含蓄 (2) 结构呼应更紧密 (3) 内容上突出了诗情 (4) 语言上具有诗歌的韵味

改句好的理由: (1) 直接点明母爱主旨, 更加鲜明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爱 (2) 呼应开头

PISA样题第14题的评分标准:

满分:代号1

就其中一封信或全部两封信的风格或形式, 解释意见。可以指出下列特点:

写作风格、论证的结构、论证是否中肯、语气、语体 (正式或非正式) 及说服读者的策略。用词, 例如“较好的论点”等必须有证据支持 (注意:“有趣”“易于阅读”和“清晰”等字眼不够具体)

●嘉嘉的较好。她提出不同的观点让你思考, 她也提及涂鸦艺术家对环境的破坏, 我认为这点很重要

●嘉嘉的文章较有效, 因为她直接提到了涂鸦艺术者。

●我认为两封信中, 嘉嘉的信件较好。我觉得小雅有点偏见。

●我觉得小雅提出了很有力的论点, 但嘉嘉的结构较好。

●小雅的较好, 因为她没有针对任何人 (以内容的特点去解释自己的选择。若诠释为“没有攻击任何人”, 则是一个更清晰的解释)

●我喜欢嘉嘉的信件, 她有力地表达意见。

零分:代号0

就同意或不同意作者的立场作出判断, 或只简单地意译原文或评论文章内容。

●嘉嘉。我同意她的所有说法。

●嘉嘉的信件较好, 正如她所说, 涂鸦既花钱又浪费。

●小雅的信件较好, 她所说的都重要。

或:判断欠充分解释。

●小雅的信件是最好的

●小雅的信件较易阅读

●嘉嘉的论点较佳

或:答案不合理或与问题无关。

●嘉嘉的写法较佳, 她一步一步分析问题, 以此为基础, 她最终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

●小雅的信件较好, 因为她从头至尾都坚持自己的立场。

没有作答:代号9

从上面的两个评分标准不难发现:

上海市中考开放题的评分标准是累积式记分的, 即把总分分解为若干个得分点, 完成一个得分点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 它的优点是方便灵活, 便于操作。而其缺陷在于:观点分 (1分) 和语言分 (1分) 考察的都不是学生的鉴赏能力。前者几乎是白送的, 因为开放题的观点本身就不存在对与不对的问题, 只有理由是否充分的问题;后者测查的是语言表述能力, 而不是对内容的理解程度, 甚至可能误导评分者片面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述。这些都影响了评价的效率, 即所评的东西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PISA的评分标准是水平式记分的, 即只要达到了测量的水平, 就可以得满分或部分得分。在题14所罗列的满分答案中, 例1显然比例2要完善得多, 但是两者都是满分, 因为例2同样达到了等级4这一水平;而且, 该标准集中在鉴赏能力的评价上, 而不考虑表达是否通顺、书写是否规范等其它因素, 这体现了PISA对试题效度的要求:只测量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了便于评分者对答案做出准确的判断, PISA开放题在评分标准中收录了试测过程中学生的典型答案 (如题14中罗列了6个满分答案和8个零分答案) 。此外, PISA还对学生的答案分类编码, 这为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参见姚永夫.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及其解法初探[J].中学文科, 2001, (8) .谢记军.中考语文开放试题比例逐年增多[N].中国教育报, 2006-7-29:7.

[2]Ray Adams and Margaret Wu编, PISA2000Technical Re-port, p21http://www.pisa.oecd.org/dataoecd/53/19/33688233.pdf浏览日期:2009年7月14日。

[3]因为PISA2009的评价报告2010年才能公布, 所以本文采用了PISA2000阅读评价报告《为了改变的阅读》 (Reading For Change) 中的数据;而样题则是从PISA2009的样题中选取的。采用2009年上海中考语文试运转卷作为分析样本是因为在笔者看来, 仅就开放题的设计而言, 它比该年度的正式卷更有典型性。

[4]Ray Adams and Margaret Wu编, PISA2000Technical Report p22http://www.pisa.oecd.org/dataoecd/53/19/33688233.pdf浏览日期:2009年7月14日。

[5]方云龙曾做过详细的举例分析, 见《开放性试题质量分析》,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2年第9期。

[6]王蕾.Rash客观等距测量在PISA中国试测研究中的实践[J].心理学探新, 2007, (4) :73.

中考阅读题精解(二十) 篇3

阅读下文,解答以下各题。

光触媒创造环境洁净新天地

在社会环境和人类健康饱受各种污染侵蚀的今天,一项来源于日本的光触媒新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项新技术以其抗菌的彻底性及无公害性,被专家称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居室车辆抗菌净化技术,材料产业的新宠儿。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提高,人类也在经受汽车废气污染、甲醛污染、苯污染、霉变等等生存环境问题的困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都有10多万人因为室内污染送命,中国装饰协会室内空气监测中心累计对200辆新车的检验发现,近九成的汽车都存在车内有害空气严重超标问题。寻找清洁环境的新技术,是各国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目标。

日本科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实现了光触媒技术的普遍应用。只要在室内或车内喷涂光触媒后,在阳光的作用下,便能对区域内的空气或物体表面起到杀菌、脱臭、防霉等作用。据实验检测,光触媒可有效除去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化脓菌等多种类型的细菌,还能抑制一些病原体的传播。实验发现,光触媒比臭氧、负氧离子有着更强的氧化能力,可强力分解臭源。利用光触媒处理的布包装食品可明显抑制霉变,在10天以后仍能保持新鲜。而光触媒的超亲水特性,能保证污垢不易附着,让使用了光触媒的物体能长久保持洁净。光触媒技术的上述四大功效已得到了日本官方机构认可,日本已将其列为本世纪重点发展的新技术。

光触媒的威力从何而来?据专家介绍,光触媒的主要成分是纳米级的二氧化钛TiO2。二氧化钛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后,内部电子被激发,形成活性氧类的超氧化物和羟基原子团,它超强的氧化能力,可以破坏细胞的细胞膜,使细胞质流失直至细胞死亡,凝固病毒的蛋白质,从而抑制病毒的活性,并捕捉、杀除空气中的浮游细菌,杀菌能力达到99.997%。同时,二氧化钛受光后生成的氢氧自由基能加快有机物质、气体的分解,提高空气清净效率,从而起到脱臭的功效。据欧美国家权威机构试验室测试,每平方厘米的光触媒与其他脱臭物质相比,脱臭能力为高性能纤维活性碳的150倍,相当于500个活性碳冰箱除臭剂的功效。另外,二氧化钛经特殊处理后溅镀到玻璃等表面可以形成一层薄膜,具有防雾功能,更可以耐受400℃的高温。当灰尘落到物体表面时,只需要以清水清洗,二氧化钛的亲水性与地心引力相配合,使灰尘随清水一起脱落,达到防污自净。纳米级二氧化钛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光触媒的身手不凡。而且光触媒原液虽能溶于水,施工后却能速干变成非水溶性,并不会轻易脱落,因此,经光触媒施工的物体,会长期保持功效。

美国FDA食品检验中心曾做过认定,二氧化钛对人体决无伤害,因而光触媒在解决室内污染的同时,还可被广泛应用在食品、日常生活用品、化妆品、医药、养殖业中,其产品包括漱口药水、牙膏、口香糖、隐形眼镜清洗杀菌液、蔬菜保鲜袋等,可最大限度保证人体健康。目前日本已成为在此领域世界领先的国家,光触媒技术被成功应用于汽车抗菌净化处理上,成为最新的车辆净化措施。凡是使用光触媒处理后的车辆,在5年内不必再做任何消毒工作。在医院里,光触媒能有效地抑制病房症候群,对病床、医疗器械等有效地杀菌消毒,不会遗留下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光触媒技术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1.第1段中的"无公害性"与下文的________相呼应;第5段中"不会遗留下具有抗药性的细菌"是照应前文的 。

2.概括第2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

3.分条概括光触媒的四大功效。

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第4段内容,填写下表的四个空缺。

二氧化钛 阳光 羟基原子团 凝固病毒蛋白质 分解有机物质气体 抑制病毒的活性捕捉杀除细菌

5.全文可分为四部分,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4)________

6.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光触媒的主要成分是纳米级的二氧化钛。

B.光触媒比臭氧、负氧离子的氧化能力强。

C.经光触媒施工的物体,会永久保持功效。

D.99.997%这一数据,有力地说明光触媒具有超强的杀菌能力。

7.根据本文的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自拟一道试题,并自己解答。

注意:1可以仿用本试卷中一些试题的形式,但不能重复1-6题中已涉及的内容。2对编制的有价值有创见的试题和答案,将另加鼓励分2分。

试题:________________

解答:________________

选自2003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题

[解题指导]

这道阅读题主要考查了考生的语言感受能力,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也在引导考生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谈出自己独特感受方面作了尝试。

第1小题从抓重要词语和句与句联系的角度,考查考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的考生,应该会对文中加点的语句格外留心。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正确理解第1段中"无公害性"和第5段中"不会遗留下具有抗药性的细菌"的含义,知道"无公害性"就是指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不会遗留下具有抗药性的细菌"是说抗菌彻底,应该能够正确解答此题:"无公害性"与下文的"二氧化钛对人体决无伤害"相呼应,"不会遗留下具有抗药性的细菌"是照应前文的"抗菌的彻底性"。

第2小题考查考生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明确首句是该段的中心句,段意就很容易概括为人类也在经受污染、霉变等生存环境的困扰。当然直接答出首句中"人类也在经受汽车废气污染、甲醛污染、苯污染、霉变等等生存环境问题的困扰"也可以。考生能够说明本段表达的主要意思即可。

第3小题考查考生概括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要求解答的"四大功效"在第3段中,进行了明确的说明。该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主句(第2句)中的"杀菌、脱臭、防霉等作用"与段末的"四大功效"相呼应,如果考生再认真阅读"分说"部分的具体内容,就可依次把"四大功效"概括为:杀菌、脱臭、防霉、长久保持洁净。

第4小题考查考生提取文章要点的能力。依据原文"二氧化钛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后,内部电子被激发,形成活性氧类的超氧化物和羟基原子团","羟基原子团"之上的空缺处可填与之并列的物质"超氧化物";根据原文"可以破坏细胞的细胞膜,使……凝固病毒的蛋白质,从而……","凝固病毒蛋白质"之上的空缺处可填与之并列的"破坏细胞的细胞膜";抓住文中的"同时",再依据"二氧化钛受光后生成的氢氧自由基能加快有机物质、气体的分解……","羟基原子团"之下的空缺处可填与之并列的"氢氧自由基";比照"抑制病毒的活性,捕捉杀除细菌"一栏,它之下的空缺处似乎可填"提高空气清净效率",也可填"脱臭",再深入理解,特别是依据"从而起到脱臭的功效",联系到"从而抑制病毒的活性",其恰当的填写应是脱臭。

第5小题重点考查考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如果原文分为四部分,第1、2段可作为第一部分。第1段侧重写运用光触媒新技术的意义,第2段侧重写光触媒新技术产生的背景,写背景也是为了突出其意义,故第一部分可用"意义"等词概括,也可概括为"总写(光触媒新技术)"。第二部分可用原文中的"功效"概括。第三部分依据原文"光触媒的威力从何而来",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威力"产生的原理,因此用"原理"等概括。第四部分用原文中的"(市场)前景"概括。

第6小题综合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A项是原文中的句子,正确。B项与原文"光触媒比臭氧、负氧离子有着更强的氧化能力"意思一致,正确。C项中的"会永久保持功效"与原文中的"会长期保持功效"意思不一致,错误。D项与原文"杀菌能力达到99.997%"传达的意思一致,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

朱自清《背影》阅读题及答案 篇4

11.①从全文看,课文的标题是“背影”,文章的重点是写父亲的背影,父亲的慈爱、老态龙钟、步履艰难都集中在这个点上。父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是正面看到的形象,不是背影,所以要略写;

②从详略安排的角度看,前面详写了父亲过铁道时的背影,这里也应该略写。

12.这一处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抒写胸臆,写得十分感人。望着父亲消逝的背影,离情别绪涌上心头。“混入”形象地表现出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逐渐消失的情形,透过这个词语,我们似乎可以看见“我”一直在望着、找着,久久不忍离开。“再找不着了”,则更流露出一种怅然若失的痛苦。

2009泉州中考语文阅读题 篇5

①泥土靠近玫瑰,吸收了它的芬芳,因而散发出芬芳的香气。其实,我们人也一样,和什么样的人相处,久而久之,就会和他有相同的“味道”,所谓“臭味相投”也有这个意思。

②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美国也有句谚语:“和傻瓜生活,整天吃吃喝喝;和智者生活,时时勤于思考。”这两句话所说的其实是同一个道理:朋友的影响力非常之大,大到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改变你的一生。曾经有人采访比尔•盖茨,问其成功的秘诀,他说:“因为有很多的成功人士在为我工作。”陈安之的“超级成功学”也提到:先为成功的人工作,再与成功的人合作,最后让成功的人为你工作。你与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来。

③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看到的自己的母亲后面,但如果它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比如一条狗、一只猫或一个玩具鹅,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只小鹅形成了对某一物体的跟随反应,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对其他物体的跟随反应了。这种跟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转的,也就是说小鹅只承认第一,却无视第二。这种现象后来被另一位德国行为学家洛伦兹称之为“印刻效应”。“印刻效应”在人类的世界里其实也并不少见。在生活中,每个人应善于擦亮慧眼,对“第一眼”作出理性判断,避免成为人类的“小鹅”。

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朋友,就预示着什么样的未来。如果与消沉的人厮混,你不可能进取;经常与虚夸的人为伴,你不会踏实;经常与满脑“钱”字的人交往,你就会沦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之辈。如果你的朋友是积极向上的人,你就可能成为积极向上的人。假如你希望生活得更好,你的朋友一定要比你更优秀,因为只有他们可以给你提供成功的经验。

⑤人是一种圈子动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际圈子。而其区别在于:圈子的大小,圈子能量的高低,是否善于经营圈子。无论你的圈子有多大,真正影响你、驱动你、左右你的一般不会超过八九个人,甚至更少,通常只有三四个人。你每天的心情是好是坏,往往也只跟这几个人有关,你的圈子一般是被这几个人所限定的。

⑥因此,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又和什么样的人组成圈子,其实是一个很值得我们严肃、认真地思考和对待的问题,甚至是你终身最大的一件事。(摘自《深圳青年》,略有改动)

12.“圈子决定你的未来”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作者以此为题有何用意?(4分)

13.在②—⑤段本论中,作者是这样分析说理的:首先 —→再列举科学实验中研究成果作事例论证—→最后(4分)14.下列有关“印刻效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物体对另一物体形成的可以逆转的跟随反应,称之为“印刻效应”。B.“印刻效应”源于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中发现的现象。

C.“印刻效应”给我们的启发是: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擦亮慧眼,作出理性的判断。D.以“印刻效应”为例进行论证,使所阐述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15.阅读本文后,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请根据下面提示,任选一题作答。(3分)

(1)(赞同)补充论据:(2)(不赞同)说明理由:

蔷薇几度花 丁立梅

①喜欢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蓝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做了五十多年。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就是因喜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照,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复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罢。12.挑糖担的老人具有怎样的品性?(3分)13.第⑥段中的“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2分)记忆: 稀奇: 14.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5分)(1)赏析句子。(3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紊妆,淡淡笑。

(2)句中加点的“甜”字好在哪里?(2分)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15.简析“蔷薇”在文中的作用。(3分)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③段中写到“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

去”,结合下文看,挑糖担老人属于走得从容、天天来去的人。

B.第④段中描写老人的糖担子,突出了一个“旧”字,暗示了老人做灶糖时间之久,也唤起

了“我”对逝去生活的回忆。

C.第⑨段中的插叙交代老人的女儿不做灶糖了,表明老人做手工灶糖的技艺将后继无人,老人对此感到悲哀。

D.文中多处通过老人的“笑”来表现老人的心情,比如第▍段中“老人呵呵笑起来”,第▍段

中“他看—眼,笑”都写出了老人的开心。

12.(4分)含义示例:(1)朋友的影响力之大,大到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改变你的一生。(2)什么样的朋友,就预示着什么样的未来。(3)你与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来。

作者以此为题,意在直截了当地亮出中心论点。

13.(4分)(首先)引用古话、名言、谚语及名人的经验之谈从道理上进行论证(最后)联系生活实际,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 14.(3分)A 15.(3分)(赞同)论据示例:①有其父必有其子 ②“孟母三迁”之事例

(不赞同)理由示例: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人虽然容易受周边环境、人际关系的影响,但人的主观能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2.(3分)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

13.(2分)记忆:贫穷年代的甜(或:贫穷年代的幸福和快乐/当年孩子们用破烂换灶糖的情 景)。稀奇:少见的正宗的手工灶糖。

14.(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2)一个“甜”字,赞美老人的手工灶糖给很多人带来了甜蜜和快乐。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解析 篇6

(山东临沂) 阅读《骆驼祥子》选段,根据要求填空

⑴“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她把酒盅端起来,灌了多半盅,一闭眼,哈了一声,举着盅儿:“你喝!要不我揪耳朵灌你!”

⑵人间的真话本来就不多,一个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话:这祥子也明白了她的意思,在她的眼里,她是个最美的女子。美在骨头里,就是她满身都长了疮,把皮肉都烂掉,在他心中她依然很美。她美,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假若祥子想再娶,她是个理想的人。他并不想马上就续娶,他顾不得想任何的事。可是她既然愿意,而且是因为生活的压迫不能不马上提出来,他似乎没有法子拒绝。

上述语段⑴中的“她”是_______(人名),小说刻画了她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至少答出两点);语段⑵中的“她是_______(人名),小说中她最终的结局是____________。

【答案】(1). 虎妞 (2). 好逸恶劳、粗俗刁泼 (3). 小福子 (4). 自己上吊自杀了

(山东枣庄2018)选文中提到的《水浒》属____体小说,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请写出一则源于“四大名著”的谚语或俗语______________。

【答案】章回 示例:摇车儿里的爷爷,拄拐棍儿的孙子 该出手时就出手 三个臭皮匠,顶个请葛亮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山东潍坊2018)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5分)

①我身边的人都听见了远处的笛声,听到了牧童的歌唱,而我什么也听不见,这对我是何等的羞辱啊!为此,我痛苦不堪,陷入了绝望之中,甚至想到了自杀。可是,我没有去死,是艺术最终留住了我的生命。我想在还没有把艺术使命完成之前,我还不能离开这个世界。于是,我就开始忍耐这种悲惨的生活。尽管,身体的一点变化都有可能损坏我的健康,我还是要坚持下去,直到死神最终割断我的生命线为止。

②两周前看完《卓别林自传》,对1920至1954年间的美国有了一个初步认识,那种物质文明给人的影响,确非我们意料所及。一般大富翁的穷奢极欲,我实在体会不出有什么乐趣可言。那种哄闹取乐的玩艺儿,宛如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在书本上看看已经头晕目迷,更不用说亲自经历了。像我这样,简直一天都受不了:不仅心理上憎厌,生理上、神经上也吃不消。

(1)片段①中的“我”是指______________,片段②中的“我”是指____________。(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后,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答案】(1)贝多芬 傅雷 (2分,每空1分)

(2)①要勇敢面对命运的挑战;②要坚持对梦想的追求;③要抵制物质的诱惑。(3分,每点1分)

(山东威海2018)名著阅读。

“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

“直甚么,要哥哥还!”遂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

句中的“洒家”指的是___________,“你”指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鲁智深(鲁达、鲁提辖、花和尚) (2). 史进(九纹龙)

(山东烟台2018)名著阅读。

选段一 牌局散了,太太叫他把客人送回家。两位女客急于要同时走,所以得另雇一辆车。祥子喊来一辆,大太太撩袍拖带的浑身找钱,预备着代付客人的车资;客人谦让了两句,大太太仿佛要拚命似的喊:“你这是怎么了,老妹子!到了我这儿啦,还没个车钱吗!老妹子!坐上啦!”她到这时候,才摸出来一毛钱。

选段二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⑴选段一是祥子给______拉包车的一个情节;选段二中的“我”是 ________ 。(2分)

⑵祥子与老王都有着令人同情的命运,根据原著简要概括祥子在这家拉包车时的遭遇。(2分)

【答案】⑴杨家(杨先生、杨宅) 杨绛(2分)

⑵被当做佣人,做了许多额外的家务,还被辱骂。(评分:2分。大意对即可)

(山东青岛2018)名著阅读

1824 年 5 月 7 日,在维也纳举行《D 调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 空前的成功。情况之热烈,几乎含有暴动的性质。当贝多芬出场时,受到群众五次鼓掌的欢迎;在此讲究礼节的国家,对皇族的出场,习惯也只用三次的鼓掌礼……可是胜利是暂时的,对贝 多芬毫无盈利。音乐会不曾给他挣什么钱。物质生活的窘迫依然如故。他贫病交迫,孤独无依, 可是战胜了——战胜了人类的平庸,战胜了他自己的命运,战胜了他的痛苦。

(8)下列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2 分)

选文出自_______的著作《名人传》,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

A.罗曼·罗兰 音乐上的成功没有改善贝多芬的生活,但他依然战胜了苦难

B.歌德 维也纳演奏会上观众的狂热使贝多芬不再孤独和痛苦

C.罗曼·罗兰 维也纳演奏会上观众的狂热使贝多芬不再孤独和痛苦

D.歌德 音乐上的成功没有改善贝多芬的生活,但他依然战胜了苦难

(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名人传》的作者是 20 世纪上半叶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B.作品中所写的三位伟人除贝多芬外,还有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

C.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展开想象,设计了曲折的情节,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D.《名人传》叙述了三位伟人苦难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精神。

【答案】(8) A (9)C

(山东东营2018)名著阅读。(2分)

牺牲?我的晓霞……

A 一下把右手的四个指头塞进嘴巴,用牙齿狠狠咬着,脸可怕地抽搐成一种怪模样。洪水扑灭了那几行字,巨浪排山倒海般向眼前涌来……

他收起自动伞,在大雨中奔向二级平台的铁道。他疯狂地奔过选煤楼,沿着铁路向东面奔跑。他任凭雨水在头上脸上身上漫流,两条腿一直狂奔不已。他奔过了东边的火车站。他奔出了矿区。他一直奔跑到心力衰竭,然后倒在了铁道旁的一个泥水洼里。

东面驶来的一辆运煤车在风雨中喷吐着白雾,车头如小山一般急速奔涌而过——他几乎和汽笛的喧鸣同时发出了一声长嚎……

以上文字选自当代作家_____的长篇小说《 》,选文中“A”这一人物名叫_______ 。小说通过一系列丰富复杂的情节内容,展现了这一人物形象 () 的特点。

【答案】路遥平凡的世界 孙少平

示例一,执着追求理想生活和理想自我,具有自尊和自卑双重性格 示例二,面对生活的伤痛和压抑,保持天真和纯洁的品格 示例三,宽厚无私、自强坚韧、奋斗不息,无论面对何种挫折,都能平静接受,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示例四,坚韧奋斗者,精神家园守护者

(山东德州2018)

(1)《水浒传》(一百回本)第六十六回: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 A____(地名)。

梁中书见不是头势,带领随行伴当,飞奔南门。南门传说道:“一个胖大和尚 B___(人名)抡动铁禅杖,一个虎面行者,掣出双戒刀,发喊杀入城来。”…… C___(人名)浑身脱剥,睁圆怪眼,咬定牙根,手搦双斧,从城濠里飞杀过来……只见左手下杀声震响,火把丛中军马无数,却是大刀 D___(人名),拍动赤兔马,手舞青龙刀,径抢梁中书。

A._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

(2)陆游诗云 “稼轩落笔凌鲍谢”,称赞南宋_______(人名),他是_______派的词人。

(3)《威尼斯商人》中的吝啬鬼形象是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A.大名府 B.鲁智深(鲁提辖) . C.李逵 . D.关胜 (2)辛弃疾 豪放 (3)夏洛克 (8). 莎士比亚

(山东滨州2018)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龟兔赛跑”“狼来了”“智子疑邻”这些有趣的故事均出自《伊索寓言》

B.《格列佛游记》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不过,童话色彩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

C.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莎士比亚和米开朗琪罗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D.为了和林冲比试,他倒拔垂杨柳;为了救林冲,他大闹野猪林。“他”就是《水浒传》中的花和尚鲁智深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2分)()

“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这段文字出自《 》,文中的“好姑娘”是指。

【答案】 (1)B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达雅

(黑龙江齐齐哈尔2018) 名著阅读。

(1)关于名著《海底两万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尼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会说多国语言。他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设计并建造了超乎人们想象的“鹦鹉螺”号潜艇。

B.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环球旅行的故事。

C.凡尔纳没有到过海底,却把海底的景色写得如此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

D.“鹦鹉螺”号潜艇从太平洋出发,尼摩他们经历了很多险情。曾在印度洋遭遇巨型 章鱼,在红海又击儒艮,在大西洋肉搏鲨鱼等。

(2)请列举一部有冒险经历的名著并写出作者,简要概述其中一个能体现这种经历的故事情节。(《海底两万里》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

(2)示例1:名著;《格列佛游记》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或斯威夫特故事情节:利立浦特王宫女官因看传奇小说时睡着了,导致皇后寝宫失火,水源不在近处,吊桶太小,虽然那些人一桶桶地供应给格列佛,可是火势太猛无济于事,情急之下,他急中生智,撒了一大泡尿,不到三分钟火就熄灭了。

示例2:名著:《鲁宾逊漂流记》或《鲁滨孙漂流记》作者:笛福

故事情节:鲁滨逊看见一个即将被食人部落吃掉的土著人,正在拼命逃跑,他急忙跑下梯子,拿起枪,翻过山顶,走近路追击,打死食人部落中一个追赶的野人,救下了土著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

(海南2018)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要求答题。

忽一日,开炉取丹。那 A 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 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疯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 抓一把,被他一捽(zuó),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yào)星闭门闭户,四大王无影无踪。

(1)选段中的 A 所指的人物是___。

(2)本名著中,与人物 A 有关的故事还有_____(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 (1).孙悟空(孙行者、孙猴子) (2). 示例:“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河南2018)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

(2)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期中蕴含的“极真之理”。

①悟彻菩提真妙理 ②尸魔三戏唐三藏

【答案】(1)①格列佛在小人国得宠是因为他帮助使利立浦特国打败了不来夫斯古国。失宠的原因主要是他不支持国王消灭不来夫斯古国,用小便灭了皇宫的大火和遭受陷害、污蔑等。②食人族再次来到岛上的时候,鲁滨逊救下了一个将要被吃掉的俘虏,因为那天是星期五,所以鲁滨逊给那人起名“星期五”,成了他的仆人和朋友。

(2)②尸魔三戏唐三藏

故事情节:唐僧师徒往西天取经,一路走到了宛子山。山中有个妖魔白骨精,想要吃唐僧肉修得不死之身,于是两次施魔法变化村姑和婆婆,前去诓骗唐僧,不料均被悟空识破。最后白骨精幻变白发老翁诓称前来寻亲,仍被火眼金睛悟空识破,悟空不顾唐僧念咒阻止,挥棒将假老丈击毙。白骨精化青烟逃走。唐僧误为孙悟空无故三次伤人,佛法难容,十分愤怒,从而逐走悟空。悟空苦苦哀求但是唐僧不予原谅,无奈痛别师傅跟师弟们,暂归花果山。

“极真之理”:不要被假象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贵州黔东南2018) 名著导读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是______(国家名)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他的小说《 》以清新的文字将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

【答案】英国 《格列佛游记》

(甘肃武威2018)名著阅读

“君主与公卿尽可造就教授与机要参赞,尽可赏赐他们头衔与勋章;但他们不可能造就伟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临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时,这般君侯贵胄应当感到我们的伟大。昨天,我们在归路上遇见全体的皇族。我们远远里就已看见。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我徒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于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表的纽子,背着手,望最密的人丛中撞去。亲王与近臣密密层层,太子鲁道尔夫对我脱帽,皇后先对我打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认得我的。为了好玩起见,我看着这队人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我大大地教训了他一顿,毫不同他客气……”

(1)____(国)作家______(人名)痛感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欧洲是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败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他为此写作了《名人传》。

(2)这段话描写的是贝多芬与歌德一起散步遇到皇亲国戚时的情景,由此来看贝多芬对待皇亲国戚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1).法 罗曼•罗兰 (2)贝多芬对权贵满不在乎(不谄媚、不奉承)。(意对即可)

(新疆2018)学校将在读书日幵展“我读中外名著”的学习活动。请你根据提示完威下列读书卡,和同学交流。

【答案】⑴奥斯特洛夫斯基或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⑵苏联或前苏联⑶保尔或保尔·柯察金⑷示例: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四川巴中2018)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__

【答案】 (1).《海底两万里》 (2).凡尔纳 (3).《格列佛游记》 (4).想象奇异

(江苏扬州2018)名著阅读。

(1)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两个公人听了,暗暗地道:“苦也!却是坏了我们的勾当,转去时怎回话!且只得随顺他一处行路。”

从鲁智深的话可以看出其什么品质?“兄弟”指谁?“兄弟”到了沧州,未能立足,最终上了梁山,其原因是什么?

品质:________________

兄弟: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西游记》中悟空和唐僧之间关系变化过程填空。

五行山获救,师徒结缘——①___________,师徒心生嫌隙——中计戴上紧箍咒,师徒关系始稳定——②___________,师徒关系“破裂”——战黄袍怪救回师父,师徒彼此慢慢信任——③___________,师徒关系再次“破裂”——观音指出假悟空,④___________。

【答案】 (1).仗义 林冲 因为高太尉要两个差人在途中杀死林冲

(2)悟空杀盗贼 (5). 三打白骨精 (6). 真假美猴王 (7). 师徒关系融合

(江苏盐城2018)名著阅读。(7分)

(1)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许云峰在狱中经受了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写下《我的“自白书”》。

B.《水浒传》中宋江成为梁山寨主之后,将“忠义堂”改名为“聚义厅”。

C.《童年》中的外祖父自私冷酷、专横暴戾,他残忍地打死了把布染错了颜色的小茨冈。

D.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描写了迷信啰嗦却善良真诚的“长妈妈”,表达了对她的深切怀念之情。

(2)阅读《西游记》选段,根据原著填空。(5分)

①众神道:“说起他来,或者大圣也知道。他是__________的儿子,铁扇公主养的。他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炼成了__________,却也神通广大……乳名叫做__________,号叫做圣婴大王。”

②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被__________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如今做了__________,受了正果,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

【答案】(1)D(2)①牛魔王 三昧真火 红孩儿 ②观音 善财童子

(江苏无锡2018)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在学校想专心看书却总是走神,他和乔玩弄壁虱,为此两人打了起来,以至于没有注意到老师走过来。

B. 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宋江、吴用、刘唐等好汉引诱对方上钩,全然不露痕迹,杨志虽极精细,仍然中了计。

C.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绍兴,我们同去。”这是范爱农在绍兴光复后的第二天上城时对鲁迅说的话,可见革命胜利后他内心的无比喜悦。

D. 罗刹捶着胸膛骂道:“那泼猴赚了我的宝贝,现出原身走了!气杀我也!”罗刹女生气的原因是孙悟空假扮了牛魔王,从她手上骗走了芭蕉扇。

【答案】.B

(江苏无锡20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西游记》第六回中大圣变成一座土地庙,“只有尾巴不好收,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被赶到的真君识破真相。

真君是怎样识破大圣变化的?你从这里悟出了什么道理?

(2)薛霸双手举起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差呆了半晌,动掸不得。

①简要说说选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②鲁智深在大闹野猪林之前做的哪几件事,体现他惩恶扬善、锄强扶弱的特点?

【答案】(1)真君从未见过旗竿竖在庙宇后面。本领再大的人也难免有弱点;假象总是难掩破绽;生活常识有助于人识别真相。

(2)①画线句运用了神态描写,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两个公人又惊又怕的神情,侧面村托出鲁智深声势猛、动作快、力气大。

②拳打镇关西 大闹桃花村 火烧瓦罐寺

21

(湖南岳阳2018)名著阅读。根据相关信息,在横线上写出相应内容。

《骆驼祥子》是①____________的作品,作为语言大师的他创造性地运用②____________(地名)市民的口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浓浓的京味儿。小说讲述了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主人公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③____________,但残酷的现实让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作者正是通过祥子这个人物的悲剧命运,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答案】①老舍(舒庆春) ②北京(旧北京,北平) ③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人力车,黄包车)

22

(湖南邵阳2018) 名著阅读。

“我是被压迫的,瞧,那就是压迫者!由于他,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尊敬过的,祖国、父母、爱人、子女他们全死亡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里!”船长不愿这艘战舰的残骸骨跟“复仇号”的光荣残骸相混,他把战舰引向东方。第二天,可怕的打击开始了!

(1)此语段出自《海底两万里》,文段中的船长是__________(人物)。

(2)体会文段中的语言,概括作品中船长具有哪些性格特点?(任写两点)____

【答案】 (1).尼摩 (2).头脑冷静,沉着智慧,富有正义感和奉献精神,反抗殖民主义者,是有勇有谋的工程师,海的隐者。

23

(湖南衡阳2018)名著阅读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文中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

(2)关于这部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根,《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从百百自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答案】 (1). (1)朝花夕拾 (2). 阿长(长妈妈) (3). (2)B

24

(湖北黄石2018)名著积累

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呲着牙,哆嗦的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

“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

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了样儿,说:

“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得耳根清净,分吧!”

“住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叫喊着,两眼直放光。真怪,别看他个子小,叫起来却震耳朵。

母亲从桌子旁站起来,慢慢地走到窗口,背转身去不看大家。

(1)选文选自小说《_________》,该小说与《________》、《我的大学》一起构成自传体三部曲,作者是_________。

(2)选文叙述_________(小说人物名)刚来到外祖父家时所目睹的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的情景。

【答案】 (1).童年 在人间 高尔基 (2)阿廖沙

25

(湖北随州2018)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内容与理解,表述有误的两项是( )

A.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可谓勇武过人;他追随刘备,降汉不降曹,挂印封金,又可谓义重如山。(《三国演义》)

B. 蟠桃会上,孙悟空喝光宴会用的仙酒,吃尽太上老君的金丹。太上老君大怒,随即和哪吒太子带10万天兵去花果山捉拿悟空,被悟空打败。(《西游记》)

C.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首哲理小诗告诉我们:在羡慕别人取得成功的时候,更应看到成功背后的艰辛。(《繁星·春水》)

D. 在“慧骃”各种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骃”国。经“慧骃”国全国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格列佛实现愿望,留了下来。(《格列佛游记》)

【答案】BD

26

(湖北孝感2018)名著阅读(4分)走近名著,与大师的心灵对话,与高贵的精神同行。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读书卡。

【答案】A一行人(尼摩、尼摩等)遭遇鲨鱼 B冬妮娅 C示例一:为了党的事业,放弃个人幸福;示例二:信仰坚定,敢于牺牲;示例三:在个人幸福与革命事业发生冲突时,信仰坚定。

27

(浙江宁波2018)《西游记》目录(摘选)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十二回唐王秉诚修大会 观音显圣化金蝉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降魔

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6)唐僧在何处收谁为徒?检索摘选的目录,按照收徒的顺序填空。

五行山收孙悟空→ __________→_________→流沙河收沙悟净

(7)阅读第十四回选段,完成题目。

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扣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①结合选段中的相关语句分析孙悟空的性格。

②整部小说写到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团队,选段写的是第一次。请写出孙悟空另一次离队时的表现,结合选段说明他的成长变化。

【答案】(6) 鹰愁涧收白龙马 云栈洞收猪八戒

(7)①【示例1】选段通过“按不住心头火发”“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等语句,表现了孙悟空任性(急躁、率性)的性格。【示例2】选段通过孙悟空“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等语言,表现了孙悟空任性(急躁、率性)的性格。

②【示例1】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后,唐僧赶他走,孙悟空向师父下拜告别,嘱咐沙师弟,止不住流泪,表现了孙悟空重师徒之情。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由任性急躁变得成熟稳重,说明他成长了。【示例2】孙悟空打死了一群草寇,唐僧赶他走,孙悟空苦求不成,离开后又回来向师父求饶,被拒后,向观音菩萨求助。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能理性地处理问题,说明他成长了。

28

(浙江金华2018)名著阅读

阅读《水浒传》部分目录,完成下面小题。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 第五回 翦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

(1)目录中划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地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五台山 桃花村 瓦罐寺 野猪林

B.瓦罐寺 五台山 桃花村 野猪林

C.桃花村 五台山 野猪林 瓦罐寺

D.五台山 野猪林 桃花村 瓦罐寺

(2)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有一百八样。”请结合第三回至第八回的内容,简要评述鲁达与其他梁山好汉的不同之处。

【答案】 (1). A (2).与其他梁山好汉不同,鲁达几番与人争斗,皆因打抱不平,为救金氏父女,打死镇关西因而上五台山出家;为救刘太公女儿,痛打“小霸王”周通;为保护林冲,一路暗中相随,于野猪林出手相救。他虽然性急,但心思缜密;虽然粗鲁,但心地善良;他嫉恶如仇,是一个义薄云天的真汉子。

29

(浙江嘉兴2018)名著阅读

○运用阅读策略,理解把握作

○开展专题探究,获得思考感悟

许多名著中的人物都有“成长”的故事:《草房子》中的桑桑、《童年》中的阿廖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在成长路上,他们曾遭遇了怎样的人生困境?又是如何走出困境的?从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请选择上面三个人物中的一个,结合作品具体情节简要阐述。(150字以内)

【答案】(1)长 篇章回体小说塑造的人物众多,他们往往是穿插出现,较难理清。集中阅读有关吴用的相关章回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梳理其发展历程,全面把握该人物形象。

(2)小说常见的是用第三人称写,《简•爱》却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一方面便于作者抒发情感,使小说亲切可感,更具真实性。另一方面,让读者从开篇到结尾都用简•爱的眼睛看,用简•爱的感觉去感受,更易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30

(浙江杭州2018)名著阅读。

(1)在横线上填写与名著内容概述相对应的书名(范围为指定的名著阅读书目)。

①《____》,记叙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②《____》,通过叙写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身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不向命运低头的女性形象。

(2)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

A.宋江 B.猪八戒 C .虎妞

示例:尼德·兰——性情暴躁,常打算逃跑;但在危急关头能挺身而出,如当尼摩船长为救采珠人被鲨鱼攻击时,他用钢叉刺中鲨鱼,挽救了船长的性命。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朝花夕拾》 ②《筒·爱》 (2)示例A:宋江——人称“及时雨”,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对来投奔他的人没有不收留的;但后来主动招安,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为了青史留名竟背叛同伴,导致最后的悲剧。

背影中考阅读题 篇7

一、分值偏低, 无震慑力

江苏13个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分值满分都是150分。而其中名著阅读考题分值最大的仅占5分, 并且也只有苏州市和泰州市两家;最少的徐州市是0分, 一道题目也未考;扬州市、南通市、淮安市、盐城市、连云港市均为4分;南京市、无锡市、镇江市、宿迁市都是3分;常州市只有2分。从分值上来看, 所占比重明显偏低, 对功利性较强的师生来讲, 毫无震慑力, 这就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重心的偏离, 出现了轻视名著阅读教学的现象。

温家宝总理在“世界读书日”上说:“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年轻人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由此可见, 阅读的地位非同一般。所以, 作为语文教师理应义不容辞, 做推广阅读的排头兵;作为教育领导和制定考纲的教育专家, 理应大胆地提高名著阅读考题的分值, 放大中考这根指挥棒的效应, 从源头上唤起师生的阅读意识, 调动起师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形式单一, 无创新性

2009年江苏各市名著阅读考题, 在形式上虽然力求改革, 追求创新, 但还是略显单调, 亮点不多, 对所有老师和考生来讲, 缺乏新意, 缺乏导向作用, 许多考题都是意料之中的题目。这就给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线教师有规律可循, 他们往往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在日常教学中仅仅盯着中考试卷的几种题型, 大搞题海战术, 进行反复训练, 忽略了名著阅读的完整性, 根本起不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综合分析, 笔者认为2009年江苏各市名著阅读考题设计较为新颖、有一定创意的只有南通和扬州两市。

例1.南通市试题

请你对以下名著中任意一部的作者说几句话, 谈谈作品某一方面的内容对自己心灵成长所起的作用。 (要求:有作者称谓, 语言得体, 不超过60个字)

《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道题的设计综合性比较强, 将名著阅读与口语训练结合了起来, 并且重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名著的感悟, 关注了学生是否真正阅读了原著, 杜绝了滥竽充数现象的发生。

例2.扬州市试题

(扬州市是将名著阅读与现代文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了。它的现代文阅读题目是《生命的品格》)

从下面备选的名著中任选一部, 从中概括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仿照示例为第 (4) 段补写一个论据。

示例:《老人与海》———桑迪阿果为了带回自己捕获的一条大鱼, 与鲨鱼、与自然、与自己的心灵搏斗, 无畏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为他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备选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孙漂流记》《西游记》

这道题既考查了学生对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也考查了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理解, 还考查了学生的仿句能力,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 尤其是感悟名著的能力要求较高。

但再看看其他市的名著阅读考题, 形式就略显陈旧了。其中形式出现最多的是填空题, 共有苏州、无锡、镇江、泰州、盐城五市, 淮安市、宿迁市、连云港市是简述题, 南京市、常州市是选择题。这些形式毫无创意可言, 尤其是填空题和选择题, 学生不看名著, 只要对名著有一点基本的常识性了解, 或者平时的复习过程中, 教师设计几道题目强化训练一下, 足以应付。

例.常州市试题

选出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A.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 母亲死得早, 父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 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 敢想敢做。

B.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 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 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C.到后来, 保尔完全瘫痪, 双目失明。但他从没有灰心丧气, 从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 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

D.这部长篇小说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 (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艰难写成的, 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试问, 这样的考题, 学生不看名著是不是也可以蒙出来?这样的形式, 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意识吗?

三、内容浅显, 无必要性

归纳2009年江苏13市的名著阅读题, 总共只涉及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 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某一故事片段、主要人物及性格 (宿迁、盐城、连云港、常州、南京、苏州、泰州、无锡) ; (2) 对文学名著的某一内容或某个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宿迁) ; (3) 能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与体验 (淮安、南通、扬州) 。再细看内容, 分析难度, 笔者以为有些考题实在没有考查的必要。归纳一下, 有以下两大缺陷:

(一) 深度不够

例1.泰州市试题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 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几句话出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该作品的主人公是

例2.连云港市试题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是《水浒传》中描写鲁达的两个经典故事,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一个故事。

例3.淮安市试题

作者认为真正的阅读是阅读过程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请从下列备选故事中任选一个为例, 简要说说你阅读这个故事后获得的感悟 (60字以内) 。

[备选故事] (1) 三打白骨精 (2)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以上这三道题目, 毫无深度可言, 学生不看原著, 闭着眼睛也会答。如果长期考查这样的题目, 对于比较“功利”的学生来讲, 还有看原著的必要吗?不如节省时间去多做几道数理化题目实用。

(二) 纠缠细节

例.镇江市试题

10月8日

今天柯察金第一次独自到花园里去散步。他屡次问我, 他什么时候可以出院。我告诉他说快了。那两个姑娘一到接见的日子就来看他。现在我明白他疼痛的时候为什么不呻吟的道理了。我问他为什么不呻吟时, 他回答说:

“您读读《牛虻》, 就明白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 选文中“两个姑娘”, 其中一个指的是_________ (填人名) , 另一个指的是塔季亚娜。

(2) 在保尔·柯察金看来, 小说《牛虻》能让他不呻吟的原因是什么?

(3) 正是这种“不呻吟”的精神支撑着保尔, 使他在身受病痛折磨的情况下, 仍然创作出一部中篇小说《》, 这让保尔重新焕发生命的光彩。

引导阅读, 提升人文素养, 应是文学名著阅读的目的。但是, 如果考题设计一味地像上面这道题一样, 追求细节的考查, 那就使名著阅读进入了死胡同, 因为一部浩瀚伟大的作品, 其情节不下万千, 难道学生必须像背诵课文一样事无巨细地将之全记下来?难道阅读名著的目的就在于此吗?这岂不怪哉!

四、取材面窄, 无导向性

解读2009年江苏13市名著阅读题, 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 近85%的题目考查的是语文课本中的节选 (宿迁、连云港、常州、苏州、泰州、无锡、淮安、南通、扬州) , 这就给不看名著, 只关注节选的老师和学生带来了走捷径的可能。

例1.宿迁市试题

中外名著塑造了许多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学校读书节将举行“名著人物阅读交流”活动, 某班同学推荐了以下几个人物, 请根据你的理解, 选择一个人物, 完成题目。

汤姆·索亚贝多芬鲁智深关羽

选择人物:____________

简介事迹:__________

评点精神品质:

例2.苏州市试题

《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小人国有哪两种宫廷游戏?表演游戏的是哪些人?

以上这些题目均出自课本节选, 老师平时已经是强化又强化, 学生只要加强记忆即可, 无需花过多的时间去阅读原著, 这样的考题就失去了指挥棒的导向作用。

中考阅读题精解(二十八) 篇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书 友

英塞谬尔·斯迈尔斯

①看一个人读些什么书就可知道他的为人,就像看一个人同什么人交往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一样。因为世界上有与人为友的,也有与书为友的。无论是书友或朋友,我们都应该择其最佳者而从之。

②一本好书就像一个最好的朋友。它始终不渝,过去如此,现在仍然如此,将来也永远不变。它是最有耐心、最令人愉快的伴侣。在我们穷愁潦倒、临危遭难的时候,它也不会抛弃我们,对我们总是一往情深。在我们年轻时,好书陶冶我们的性情,增长我们的知识;到我们年老时,它又给我们以安慰和勉励。

③人们常常因为同爱一本书而结为知己,就像有时两个人因为敬慕同一个人而交为朋友一样。古谚说:“爱屋及乌。”但是,“爱我及书”这句话却有更深的哲理。书是更为坚实而高尚的情谊纽带。人们可以通过共同爱好的作家沟通思想感情,彼此息息相通。他们的思想共同在作者的著述里得到体现,而作者的思想反过来又化为他们的思想。

④好书如最精美的宝器,珍藏着人的一生思想的精华。人生的境界,主要就在于他思想的境界。所以,最好的书是金玉良言的宝库,若将其中的崇高思想铭记于心,就成为我们忠实的伴侣和永恒的慰藉。菲利普·悉尼爵士说得好:“有高尚思想作伴的人永不孤独。”

⑤当我们面临诱惑的时候,优美纯真的思想会像仁慈的天使一样,净化并保卫我们的灵魂。优美纯真的思想也孕育着行动的胚芽,因为金玉良言几乎总会启发善行。

⑥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是人类勤奋努力的最为持久的产物。寺庙会倒塌,神像会朽烂,而书却经久长存。对于伟大的思想来说,时间是无关紧要的。多少年代前初次闪现在作者脑海里的伟大思想今天依然清新如故。他们当时的言论和思想刊于书页,如今依然那么生动感人。时间唯一的作用是淘汰不好的作品,因为只有真正的佳作才能经世长存。

⑦书籍引导我们与最优秀的人物为伍,使我们置身历代伟人巨匠之间,如闻其声,如观其行,如见其人。同他们情感交融,悲喜与共。他们的感受成为我们自己的感受,我们觉得有点儿像是在作者所描绘的人生舞台上跟他们一起粉墨登场了。

1.第②段中,作者把“书”比作“最好的朋友”,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简要说说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3.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寺庙会倒塌,神像会朽烂,而书却经久长存”?

4.本文多处运用了比喻,找出一处,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围绕第⑦段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谈谈你读某一作品时的感受。

(选自山东省2004年中招语文试题)

【解题指导】

课外现代文阅读题,主要侧重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塞谬尔·斯迈尔斯的《书友》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语言优美,富含哲理,满怀激情地赞颂了书籍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命题根据阅读材料,着重从整体感知、理解分析、语言品味、欣赏评价等几个方面设题,由整体到局部,综合考查考生的阅读水平。

第1题考查了考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本题看似问比喻的好处,实则涉及对题目含义的理解和对全篇的把握。作者赞美书籍,没有直接列举其种种好处,而是把它比成好朋友,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通俗易懂,亲切感人。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使所说的道理生动形象,有亲切感。

第2题让考生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问的是句子的含义,回答却需弄清菲利普·悉尼爵士这句话在这一段中的作用。它是作者为进一步证明本段论点而引用的名言。抓住这一点,根据句中提到的“高尚思想”、“永不孤独”等词语,联系前面作者的论述,本题可解答为:蕴含着高尚思想的好书是我们忠实的伴侣和永恒的慰藉。

第3题考查的是对句意的理解,要求考生能把形象、含蓄的语句所蕴含的道理揭示出来。解答此类题目要重视体会语境,从前后的句意来理解分析。这句话是对它前一句话意思的强调,后面几句则提到伟大的思想与时间的关系。一个段落一般是围绕同一话题来说,从文中可以看出,这句话,也就是本段文字所要说明的道理是:书籍和它负载的伟大的思想永远不会被淘汰。可见,作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书籍和它负载的伟大的思想,不会像寺庙和神像那样倒塌和朽烂,不会被时间所淘汰。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这一道理。

第4题要求分析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品味作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如“它是最有耐心、最令人愉快的伴侣”“好书如最精美的宝器”“最好的书是金玉良言的宝库”等,考生需要找出自己能准确理解的比喻,把握准比喻的本体、喻体及相似点,结合句意,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举例:“书是更为坚实而高尚的情谊纽带”,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沟通人们思想感情的重要作用。

上一篇:八年级上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寒暑假学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