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创新创业政策

2024-08-16

北京创新创业政策(精选8篇)

北京创新创业政策 篇1

第二届北京市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大赛

房山分赛区活动方案

一、大赛背景

为响应中央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在成功举办首届“北京市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文创大赛)的基础上,将继续举办“第二届北京市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力求通过整合创新创业要素,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目标,挖掘文化创意领域具有成长性的人才和项目,聚合并引领金融资本发现创意、鼓励创新、支持创业,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热情,有效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第二届文创大赛已列入北京市2017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和全市文化工作会议的重点工作。根据活动需要,房山区决定组织举办房山区分赛场。

二、分赛区组织机构

(一)指导单位 中共房山区委宣传部

(二)主办单位

房山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

(三)承办单位

北京华源方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四)联办单位

房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五)支持单位

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房山基地、创新谷文化创意产业园、光合优创孵化加速器、青创动力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移动互联产业园、智慧长阳文化创意产业园、三维六度文创科技产业园、库尔文化创意产业园、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良乡园)、超级蜂巢文化创意产业园

(六)合作媒体

新华网、光明日报、光明网、瞭望周刊、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时间、千龙网、北京发布、百度、今日头条、房山电视台、房山报、房山信息网。

(七)智库支持

组委支持: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北师大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首师大文化研究院、国研智库

房山区支持:社科院研究生院、大学生高教园区。

三、大赛亮点

本届大赛结合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聚焦文化创意创新创业主题,立足北京,辐射津冀。大赛是培育优质文创项目、发现领军创业人才的开放平台,是促进文创产业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的持续动力,是集IP聚集、人才聚集、项目聚集,以及智慧分享、服务分享、资本分享为一体的服务平台。

亮点一:投融资服务全程跟踪。大赛组委会办公室专门设立融资服务中心,渗透赛事及活动全过程,为参赛企业、特别是具有投资价值的优质项目提供个性化投融资服务,助推文化创意与金融资本的深度融合。

亮点二:京津冀文创领域协同联动。在充分结合北京优势文创资源的同时,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目标,联合天津、河北两地文创组织、行业商协会,以文化创意领域的创新创业资源为载体,有效推进北京主赛区与津冀分赛区的同频共振,实现三地文创资源的有益互补和文创产业的携手共赢。

亮点三:创业导师面对面分享。大赛组委会整合优势资源,力邀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潮涌、中国文化产业基金总裁陈杭、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黎瑞刚、北京亦庄国投总经理王晓波、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刘泽辉、微影资本董事总经理张熠、达晨创投北京总部合伙人齐慎、大业传媒集团董事长苏忠、百度政府事务总裁赵承、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曾光等作为创业导师,与创始人、合伙人零距离交流,分享创业历程及成功经验。

亮点四:奖项名额大幅提高。作为北京市级创新赛事,本届大赛首次由政府出资设立奖金,评奖名额也由首届的6个增至16个。同时,获得大赛一、二、三等奖及单项奖企业的创始人和联合创始人,可以获得北京市积分落户政策相应积分奖励。

亮点五:媒体矩阵强势报道。百家主流媒体、网络媒体、产业媒体、新媒体构成强大的媒体矩阵,建立专业通讯员队伍,全方位报道精彩赛程、亮点活动及创业者风采。

四、赛事组织

(一)参赛条件

大赛面向中小文创企业,符合以下参赛条件的企业均可报名参赛。

1.在北京市2012年—2016年期间注册且融资处于B轮前(含B轮);

2.核心业务符合本届大赛征集方向; 3.参赛主体为企业创始人或联合创始人;

4.参赛项目具备IP的原创性、创新性、跨界性;

5.参赛项目具有较强的文化属性或独特创意,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

6.首届文创大赛未获奖企业(获奖企业指获得一、二、三等奖及四个单项奖的企业);

(未注册企业的初创项目,可在初创项目组报名,以团队为单位参赛,津冀赛区报名项目不受注册地限制。)

(二)项目征集方向 1.数字创意组

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数字文化创意软件、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制作、新型媒体服务、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应用服务,数字及网络原创艺术品或其他文化产品交易平台。

2.创意设计组

平面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设计服务、设计平台。

3.动漫游戏组

漫画、动画、电子竞技、网络动漫、动漫舞台剧(节)目、动漫软件、动漫衍生产品开发、制作、出版、播出、运营和销售;游戏研发制作、出版、运营、服务及相关衍生产品。

4.IP开发保护组

以文学、音乐、影视、游戏、动漫、美术、工艺品、原创内容、传统文化、老字号、非遗等优质IP为核心资源,进行原创开发、保护、服务以及衍生品开发。

5.文化体育组 将文化元素、创意设计融入各类体育比赛、体育表演、体育服务、体育用品等行业中,使得传统体育产业及服务的形式和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推动项目的创新和增值。

6.广告传媒组

开发、搭建、运营文化信息的传播媒介,或以已有媒介为渠道,传播相关文化信息,进行相关开发及运营服务。

7.其他项目组

文化装备、文化旅游、文化教育、创意农业、创意生活等。8.初创项目组

未注册企业的初创文化创意项目,以团队为单位参赛。

(三)赛区设置

大赛设置初赛分赛场和复赛分赛区,复赛分赛区集中进行某一行业的项目评比工作。房山分赛区将举办初赛并评选出前10名入围。

(四)征集与报名

本届大赛通过渠道推荐与社会报名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报名征集工作,征集渠道包括:区文促机构、行业组织、文创园区、众创空间、分赛场、分赛区推荐,以及媒体公开发布等方式进行报名征集。

大赛启动后,组委会办公室将开通咨询专线,随时解答报名参赛相关问题。所有参赛项目均通过大赛官网进行报名。

(五)赛程与赛制

大赛按照初赛、复赛、决赛、总决赛的流程进行。赛事的组织实施及评审规则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制定。

1.初赛(4月13日——5月12日)

大赛的初赛由组委会在房山区设立分赛场,按照组委会制定的规则以及执行标准,由各分赛场组织、报名、评选,组委会将根据各分赛场项目数量及质量,评选入围企业10名,同时按比例分配晋级复赛的名额。

 入围复赛的项目数量为100个。2.复赛(5月13日——6月12日)

复赛按行业分组进行(天津、河北分赛区除外),在有条件的区设立分赛区,对入围的100个项目进行复赛。组委会将根据各分赛区项目数量及质量,按比例分配晋级决赛的名额。

 入围决赛的项目数量为30个。(组委会组织专业人员对入围决赛的项目进行实地探勘、信用评估、联合创始人身份认证等尽职调查。)

3.决赛(6月26日——6月28日)

决赛将打破组别和地域集中比赛。现场评审专家对30个入围项目的现场演讲及互动答辩两个环节进行综合打分,最终评出16个项目进入总决赛。

 入围总决赛的项目为16个。4.总决赛暨颁奖仪式(7月12日)

总决赛参赛项目为16个。总决赛以现场路演、答辩的形式给16位参赛者充分的展示机会,由评审委员会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并对大赛产生的所有奖项进行颁奖。同时,评审团也将针对创业者表现进行现场点评和辩论,增强总决赛的可看性。

五、奖项设置

大赛设置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设立“投资价值奖”、“创意潜力奖”、“创业人气奖”、“媒体关注奖”四个单项奖及组委会特别奖。四个单项奖由组委会从入围决赛的30个项目中评出,组委会特别奖由组委会从入围复赛的100个项目中评出。

大赛奖励以政府奖金、奖杯、奖牌、证书等形式进行发放。获得大赛一、二、三等奖及四个单项奖企业的创始人和联合创始人,可以获得北京市积分落户政策相应积分奖励。获得一等奖计6分;获得二等奖计4分;获得三等奖计3分;获得单项奖计2分。

六、赛后服务

在本届赛事结束后至下一届赛事举办前,组委会将继续为文创企业和创业人才提供免费后续服务。结合文创企业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赛后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专场培训。举办“文化金融经理人研修班”,组织入围大赛100强的企业创始人参加演讲与表达、投融资知识、团队建设等专业培训;

2.主题展览。组织参赛的优秀项目,以实物、图文、多媒体等手段,在2017北京文博会进行专题展览。

3.融资对接。以路演、洽谈、一对一对接等形式,组织投资机构,为参赛企业提供直接的投融资对接服务;为大赛入围决赛的30个项目提供零抵押信用贷款服务。

4.宣传展示。在知名媒体开设《文化创意创新创业人物访谈》栏目,对优秀企业、优质项目进行宣传报道,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出版书籍。收集整理入围大赛的优秀文创企业和项目故事,编撰、出版《北京百家文创新锐企业》一书,并在海内外公开发行。6.同业交流。组织优秀参赛企业创始人参加交流访问,开展同业观摩与学习。

北京市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大赛房山分赛区组委会

2017年4月18日

北京创新创业政策 篇2

一、创新资金概况及主要做法

自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成立以来, 创新资金的规模逐步加大, 由2006年设立之初的5930万元增长至2015年的14460万元。累计支持了350余项技术创新项目, 总经费达12亿元。

(一) 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项目立项机制

创新资金面向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 成立5年内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中方控股 (归国留学人员个人控股的企业除外) 的科技型企业。且规定企业职工不超过300人, 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30%以上, 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10%以上, 企业资产总额或上年营业收入不超过5000万元。企业凝炼好项目后通过“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专项申报系统”提交材料, 同时打印系统导出申报书连同相关附件, 加盖企业公章报送受理部门审核。

(二) 专家评审+机构推荐的项目筛选机制

对于项目的筛选, 主要是发挥专家的作用, 采用专家打分评审的办法来取舍项目。2015年对创新资金对筛选机制进行改革, 首次采用市场化创业服务机构推荐机制, 赋予众创空间、孵化器、社会化投资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推荐权, 发挥其贴近企业、了解项目的优势, 形成了“创新资金+投资机构+众创空间”的项目筛选模式。专家在机构推荐的基础上再进行评审, 做到优中择优。

专家主要有各大高校院所的教授、研究员, 也有自于企业一线的技术专家和工程师, 投资专家及创业导师, 形成一个巨大的专家库。在专家选取方面, 采取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方式, 确定专家名单专家从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等角度对项目进行客观的、全方位的评价, 确保立项项目的前瞻性与可行性。在评审流程中依托于创新资金申报、评审一体化信息系统, 做到项目申报、初筛、评审、立项各环节的无缝衔接, 实现可监督、可追朔的流程化管理;在评审阶段, 采取专家、项目按产业领域随机匹配的评审方式, 在评审现场由系统随机抽取配对, 实现专家、项目的“背靠背”评审, 评审过程无讨论, 独立给出意见及评分, 完成评审后由系统自动汇总, 给出项目的综合评分, 作为项目的最终评审结果。

(三) 项目验收, 分批拨款的项目追踪机制

创新资金项目的运作周期一般为两年, 项目立项后先拨付70%的启动资金, 当年末要提供本年度项目进展情况, 包括经费的使用情况, 等到项目结束后, 再次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 主要依据就是立项时的可行性报告, 基本达到课题研究报告多规定的内容即为通过验收, 通过验收的项目再次拨付30%的余款。反之, 没有通过验收评审的项目就不会再拨付余款, 并视情况而定对前期拨款采取灵活措施。

二、创新基金极大地促进了科技创业

(一) 有效缓解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融资难问题

资金短缺仍是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通过创新资金的早期培育, 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了成长的“第一桶金”, 迅速发展壮大。创新资金扶持过的企业先后涌现出神州泰岳、海兰信、飞天诚信、恒泰艾普等上市公司100余家,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00余家, 其中优秀代表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申请的“空气质量多模式集合预报系统”获得40万元支持, 建立了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预警系统软硬件平台, 目前该成果已经成功应用到广州、南京、等十余个地市环保部门, 企业总资产扩大44.8%, 销售收入增长100%。与此同时, 在创新资金带动下, 社会资本不断流向创新性高、发展性好、资金需求强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逐步形成了企业自筹、银行信贷、机构投资等多条渠道的资金支持体系, 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初创期的融资瓶颈, 促进社会资本的合理配置。截至目前, 通过创新基 (资) 金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累计投资金额超过1200亿元, 实现资金放大比例超1:13。

(二) 引导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创新资金的扶持,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众多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 创新影响力显著提高。据统计, 获支持的企业项目实施期内年均研发投入55万元以上, 较立项时增加72%;项目实施期内累计新增专利近6000项, 较立项时增加86%;累计新增质量认证、行业许可等共计5000余项, 较立项时增加73%。创新资金项目包括北京冠华天视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清字幕图形图像处理卡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现场直播电子中文翻译提供服务, 北京三博德胜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冲击试验机应用于“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冲击试验等941项成果在重大工程和重大活动中得到应用,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 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

创新资金实施过程中, 积极引导、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深度联合, 加强科技成果研究开发与转化之间各市场主体的协作, 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获支持的企业项目执行期实现技术交易15000余项, 交易金额近140亿元, 其中向外省市输出科技成果近8000项, 交易金额近80亿元, 向国外输出科技成果150余项, 交易金额近4亿元;获支持的企业年度平均创汇2000余万元, 年均增长75%, 平均每项增加创汇额近200万元,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推进了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进程。

三、科技创业对创新资金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 北京正在全力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推动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团队加入到创造财富的过程中, 科技型中小企业迎来了发展新时代, 并对创新资金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一) 创新成本的增加对资金的规模提出新要求

创新资金总规模在不断增长, 但需求与供给矛盾日益突出。创新基金资助力度与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再加上宏观经济形势影响, 相当部分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创新资金的需求越发凸显。国际上, 政府对可商业化的技术研究开发或成果转化项目资助额最高可达到项目直接费用的50%, 与之相比, 到2015年9月底, 北京市有科技型企业近35万户, 其中新增科技型企业5万余户, 获得资金支持的企业不超过1%, 2015年北京申请项目中仅有22%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创新资金资助。另外创新资金的资助面较宽, 项目平均支持额度为30万, 从北京市资助额度来看最小资助额度只有20万, 最大的金额也不超过100万。

(二) 创新的连续性要求对单个企业开展持续支持

技术变革的加速、业务活动的全球化、产品创新更加频繁、创新周期逐渐缩短, 一件创新产品或一项技术发明难以使企业摆脱困境或获得稳定发展, 只有依靠彼此相互关联、持续性创新才能使企业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 从而要求不断持续的研发投入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相比美国中小企业基金一般会对同一个企业进行不超过三次的支持和上海对中小企业开展滚动支持相比, 北京市对于在同一年度一个企业只能申请一个项目, 选择一种相应支持方式的规定亟待修订完善。

(三) 创新资金需要瞄准真正的前沿技术领域

创新资金资助领域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且支持数量不均衡。截至2015年, 创新资金累计支持电子信息领域项目1267项, 占54%;光机电一体化领域310项, 占13.3%;生物医药领域215项, 占9.2%;资源与环境领域174项, 占7.5%;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162项, 占7.0%;新材料领域149项, 占6.4%;高技术服务业领域32项, 占1.4%;现代农业领域19项, 占0.8%。这与北京市发展的重点产业是紧密相关的。但是在电子信息领域有多个项目主要还是停留在软件APP的制作阶段, 距离前沿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

(四) 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据一些企业反映, 创新资金的申报条件比较高, 而且申报材料附件要求也比较严格, 小企业缺乏专门的科研管理员, 普遍认为立项金额与其申报成本 (难度、时间、精力) 不成比例, 导致其中报积极性不高。在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过程中, 个别企业在项目申报时对项目的未来预测比较理想化, 对市场变化和技术风险估计不足, 相关经济指标制定偏高, 对资质证书行业许可等申报审批周期估计不足, 项目立项后在执行期间增加了增加完成目标的难度。

四、进一步发挥创新资金作用的思考

(一) 拓宽政策覆盖范围, 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

实践证明, 创新基金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特别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科技型中小企业井喷式增长的今天。但是中小企业成立初期往往难以获得社会投资, 因而需要采取直补方式进行支持。建议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扶持, 坚持创新基金针对初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采取直接补贴的方式不动摇, 进一步加大扶持额度, 并增加一些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支持, 除直接资助、贷款贴息外, 增加股权投资等, 以实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普惠制, 支持“技术领先、创意超前、模式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增强企业自我造血功能, 帮助企业迈过“死亡谷”。

(二) 坚持科技创新主导地位, 强化政策的顶层设计

创新是创业的核心驱动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要力量, 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为更好地以创新促进创业, 引导企业重视原始创新, 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建议在继续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基础上, 更加侧重原始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 鼓励各类资金投向科技创新, 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改进、新产品研发生产的相关需求, 在国家支持“双创”大环境下, 加强科技创新政策顶层设计, 提升科技创新在“双创”中的话语权, 防止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边缘化。

(三) 上下联动, 进一步加强创新资金工作的协同机制

强化创新资金与各委办局扶持企业资金相衔接, 建立部门协同创新工作体系, 确保创新资金工作取得实效。加强区级计划项目和和创新资金项目的对接, 和区级财政资金的配套, 对创新资金立项项目给予重点、追加支持。创新资金工作从组织申报、评审、立项充分与各区县对接。做好区县工作人员创新基金工作的培训辅导;在评审立项工作中加强与区县科委对接, 通过项目聚焦各区县中心工作, 从而突出创新资金项目的实施效果。

(四) 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 形成点与面相结合的支持方式

在员工人数、经营年限等方面进一步降低中小微企业的申报门槛, 简化申报流程和手续。拓宽政策覆盖范围, 将申报主体范围延伸至文化创意、内容创新、金融创新等方面, 深化科技与各类产业和要素的融合, 并以科技创新为基础, 推进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模式的迅速发展。同时, 加强对项目的跟踪管理, 形成既奖励成功又容忍失败的机制, 通过各个领域优秀项目建设, 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 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创新资金的宣传培训力度, 鼓励引导更多中小企业申报。

参考文献

[1]郭研, 郭迪, 姜坤.政府资助项目筛选和企业的创新产出——来自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 2015 (02) .

[2]梁寒冰, 安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运作模式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03) .

北京:科技政策推动创新发展 篇3

科技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科技路线和任务而制定的科技行动准则。科技政策代表了政府发展科技事业的意志,同时体现了对各种科技资源、力量和行为的引导与规范。国内外的实践表明,营造一个体系化、规范化的科技政策环境,对于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充分利用科技政策手段,鼓励和引导创新活动的开展,不断优化创新环境,整合北京地区的科技资源,促进了北京的科技进步,推动了首都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

北京市科技政策的发展

近年来,北京市科技政策法规的建设是在国家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框架下,结合首都的特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目前,北京市科技政策已涵盖了区域科技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所有领域,基本形成了与国家科技政策法规相对应的围绕科技创新体系、高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体制改革、技术市场、科技奖励等方面的科技政策体系。

2个文件加速了科技政策制定

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國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与此相适应,我国科技政策制定和实施工作进入了全面、系统的发展阶段。国家科技政策做了重大的调整,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创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决定》已成为纲领性的文件,为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999年12月2日,北京市委提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促进首都发展的动力作用,希冀变首都的科技资源优势为首都发展的竞争优势。在这种形势下,北京市人大和市政府本着充分发挥首都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的原则,在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科学技术普及、技术市场建设和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科技政策法规,北京的地方科技政策法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首都创新工程的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0项法规措施完善了科技政策体系

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以来,科技创新被置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创新已成为各项科技工作的核心。科技政策作为经济社会科技行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对应者和支撑者,它必然与科技工作具有相同的内核。所以在这一阶段,科技政策也是围绕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来制定和实施的。

2000~2003年,北京市科技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主要是围绕首都创新体系的建设来进行的。为促进北京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创建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实施好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充分利用在京的科技资源优势,北京市着力制定了促进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政策法规,调整和新制定的科技法规、政策性措施共计30项,其中地方性法规2项;市政府行政规章1项;市政府政策性措施4项;市政府及主管部门联合发布的政策性措施、制度性规范23项。

在研发环节上,北京相继出台了《北京市关于鼓励在京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的规定》、新修订了《北京市自然基金管理办法》、《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等。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注重提升北京的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创新的源头。

在科技成果转化环节上,颁布了新修改的《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及3个配套性实施办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技术成果交易平台;同时还出台了《北京市关于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若干规定》以及《首都经济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纲要》、《北京市科技中介机构享受专项资金支持认定办法》、《北京市技术创新、创业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为强化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提供保障。

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环节上,为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效能,使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制定了相应的鼓励性政策和引导性政策,如《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北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办法》等政策。促进了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软环境建设。

科技政策体系构建主要涵盖7个方面

2000年以来,北京市制定的科技政策法规与已有的科技法规、规章、政策性措施一起,基本构成了与国际接轨的、多维度的地方性科技政策法规体系。科技政策体系内容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与科技体制改革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创新服务体系发展政策、技术市场成果转化政策、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政策、科技奖励制度、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政策7个方面。

科技政策体系的构建改变了以往科技政策的制定只针对科技活动中某一过程的机械反映,而是根据首都经济发展以及科技创新的战略需要,紧紧围绕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的中心目标,全面构建科技政策法规体系。

首先,突破了行政区划的界限,地方科技政策的相对人对应整个地区,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特别是中央在京单位的资源,全面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突出了首都的大区域概念。

其次,创新主体发生战略性转变,实现由高校与科研院所为中心的技术主导型科研体制向以企业为中心的市场主导型科研体制转变。通过政策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引导企业主动增加科技投入,支持关键技术的研发活动,实现科技与市场的有效结合。

第三,创建新的科技管理理念,从注重纯粹的科学技术转为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利用政策的手段,推动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形成。

第四,突出以人为本,从注重以事为本转变到注重以人为本。建立了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注重科技政策的人性化,较以往更多地增加了促进科技人员能动性发挥的鼓励性政策内容。

目前北京市科技政策已显现出了体系化、规范化和层次化的特点。

落实科技政策 推动创新发展

2000年以来,科技政策的不断完善与落实,对北京市的科技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巨大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科技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且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时也为北京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营造了非常良好的氛围。使科学技术、科技意识逐步渗透到首都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全社会形成了利用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识。

推动科技资源聚集 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

为了促进北京创新与研发活动的展开,北京市近年来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有关规定,其中包括《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现代化的意见》、《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实施纲要》等,这些政策已经在科技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四八”工程的实施,带动了首都科技资源的有效集成。在“纲要”的指导下,“二四八工程”顺利推进,其社会效应、产业聚集效应、技术创新效应逐步显现。“二四八工程”的推动,使北京市各方形成了共识,成为北京科技工作的一面旗帜,调动了北京地区各方参与区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通过政策管理北京科技行政事务的意识也不断加强。“二四八工程”实施四年来,共组织了84个重大项目,吸引了200多家中央在京单位和一大批科技人员承担研究任务,由中央在京单位和北京市属单位合作承担研究任务的项目数量超过了50%,争取到国家主要科技计划11.3亿元的支持,集聚了北京地区的科技资源,调动了广泛的创新主体,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在84个重点项目中有90%以上的项目是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有60%以上的资金是非市财政投入,而是企业或其他社会资金。

营造改革环境,构建了新型的研发体系。近年来,在《关于市属技术开发型科研院所转制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引导下,67家转制院所2001年底前全部完成工商登记;2002年底前全部纳入北京市养老保险体系与失业保险体系。67家转制院所中有63家转为企业,4家进入企业,基本实现从事业单位向现代企业转变的平稳过渡。通过对48个转制院所的统计,2003年上繳税金总额达1.33亿元,出口创汇达1486万美元,比转制前有大幅度的提高。

另外,转制院所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增强,从48个院所的统计看,发明专利明显增加, 2003年专利申请数达到330项,比1999年的28项多出了300多项。2003年转制院所获得纵向经费4046.2万元,而院所自筹及采用贷款、引进外资等投入研发经费达7395万元 ,已主动面向市场,提高了创新能力和水平。

科技体制改革政策的实施,使部分开发型科研院所转为科技型企业,促进了新的创新力量的成长,再加上北京地区其他科研主体的加盟,如外资的研发机构,形成了破“旧”立“新”的局面,多元化新型的科研体系正在形成。

鼓励性政策的实施,吸引了具有国际水准研发资源的融入。为了吸引国际跨国公司和国内著名公司在京建立研发机构,北京市政府不失时机地于1999年6月发布了《北京市鼓励在京设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的暂行规定》; 2002年修订发布了《北京市鼓励在京设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的规定》。两个政策文件出台后,截至2003年底先后有89家著名跨国公司在京成立了研发机构,87家内资大企业在京设立了103家研发机构,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开展高端研发活动,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研发机构齐聚北京,使首都科技资源更加丰富,一些全国性甚至国际性资源逐步融入,使首都科技资源的量与质都有了很大提高。研发机构的加盟使北京的创新实力更加雄厚,使最先进的创新理念和管理理念得到有效传播,对于高级研发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促成研发主体的多元化,新的研发体系构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增强企业创新活力 提高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

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先导型产业,对拉动经济总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吸引国内外科技资源,促进首都经济跨越式发展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若干规定》(简称“28条”)以及相配套的7项科技政策措施。这一系列科技政策对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激励性政策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加速发展。“28条”和相关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加速发展。2002~2003年度,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318项,安排财政资助达1亿多元。其中通过省部级成果鉴定的项目占25%;取得国家专利及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的项目占52%。这些项目总投资118亿元,预计达产后创300亿元的产值,这些成果转化项目符合北京市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成果的转化将带动相关行业的进步。

优惠政策力促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8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政策着力点作用于高新技术企业,使企业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企业逐步成为投资主体。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逐年提高,2003年达到77.1亿,超过政府对企业的科技投入。

——企业的研发机构增加。近年来,在政策的推动下,共建企业技术中心8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

——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最大的技术卖方群体。到2003年底,企业已成为技术卖方的主角,技术交易额已占总金额的74.2%,在技术卖方群体中独占鳌头。

——企业专利申请量增加。企业申请量占北京专利申请总量的50%,从一个侧面说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产业扶持性政策,使北京软件产业居全国首位。产业扶持性政策进一步落实,各项措施相继实施。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北京市软件产业已成为代表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产业。

——建立了软件产业创新、创业资金和专项资金,资金额度近亿元。

——兑现软件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01~2003年,北京市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累计32亿元,占同期全国软件增值税退税额的35%左右。

——开通软件企业外包业务贷款担保“绿色通道”,为软件出口企业解决流通资金的贷款问题。

——专项鼓励“双高”人才。2001~2003年共奖励软件企业高级人才7456人次,发放专项奖励1.76亿元,受惠企业达到564家。

完善两大创新体系 加强了科技中介服务能力

政府改善创新创业环境的最重要的举措是建立创业孵化体系和创新服务两大体系。2001年11月,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北京市关于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若干规定(试行)》等政策。

完善政策,创业孵化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增强。根据“规定”的要求,由市财政每年安排创新创业资金对孵化基地进行支持。截至2003年底,北京已建孵化器61家,孵化总面积近65万平方米,累计总投资17.8亿元,孵化企业2082家(累计毕业企业354家)。目前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31家,总孵化面积约为44.5万平方米;近年来累计的总投资额为10.7亿元,孵化资金为1.2亿元,“孵化基地”的孵化大楼平均入驻率保持在86%,解决就业人数约有1.8万人。激励政策已得到了落实,并发挥了作用,首都创业孵化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科技政策引导,加快了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首都经济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纲要》颁布之后,对促进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初步建立了区域性创新服务网络和领域式创新服务网络。截至2003年底,北京地区已拥有创新服务机构7464家,行业组织623家,科技中介机构的营业收入比1996年增长了6.8倍,5年内平均增长速度为76.6%。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技术市场成为了主渠道

新的《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突破了政府管理的狭小框架,成为在社会和市场上具有普适性的条例,体现了政府在管理理念上的重大转变。与新条例配套出台的《北京市技术经纪人管理办法》、《北京市技术合同登记机构管理办法》、《北京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以及若干个单项管理办法,使新条例更具操作性和适用性。新条例的实施保障了技术市场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技术买卖双方的积极性,促使技术交易额每年都以两位数字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从2000年的140亿元,猛增到2003年的226亿元,占全国技术交易总量的四分之一。从技术交易的内容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已成为北京技术市场的主流。从技术交易主体看,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北京技术市场最大的卖方群体。从技术商品的流向看,北京的技术商品向全国各地辐射力度和范围不断加大。

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形成了自主创新的保护机制

2001年,北京市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专利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北京市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这两个文件对北京市贯彻执行国家专利法形成了有力的补充,对提升专利管理功能,实现专利管理和保护的法制化,规范专利服务行为,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001年,在“28条”规定中,市政府设立了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专项资金,同时下发了《专利实施资金管理办法》,增加了资金的额度,强化了对专利申请、专利实施的支持力度,使专利的数量和质量有较大的提升。自2000年起,市财政连续三年拨款100万、100万、120万用于申请专利补贴。2003年北京专利申请量为1700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7833件,居全国第一。

从专利成果转让方面来看,2003年北京专利技术成交额继续增长。专利技术转让264项,成交额2.74亿元, 比上年增长44.97%。流向北京市128项,成交额0.86亿元,占专利技术成交额比重为31.39%;流向外地的136项,成交额1.88亿元,占68.61%,主要流向广东、辽宁、河南等地。

增大科技奖励开放度 融合了中央科技资源

2002年,北京市重新制定并颁布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设立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加大了奖励力度,激发和保护了广大科技人员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积极性。2003年294项科技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共发放奖励金额624万元。

重新颁布实施的《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使中央在京企事业单位推荐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数量增加,加强了北京市与中央在京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200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共有推荐项目705项,较2001年增加80项,其中,中央所属在京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推荐项目有259项,占推荐总数的36.7%;部队系统推荐的民用项目36项,占推荐总数的5.1%。

重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夯实了科技进步的基础

加强原始性创新,培养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在更深的层面和更广泛的领域解决首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为北京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深厚的知识存量积累和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保障。在政策方面新修订了《北京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北京市科技新星管理办法》,制定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十五”专项规划》等文件。

加强基础研究,提高了首都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首都科技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市自然科学基金在支持基础性研究,发现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推动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了引导、稳定和激励作用。在实施中市基金特别突出服务首都的定位,提高了项目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2002年度《优先资助重大、重点项目选题》中对与2008年北京奥运、环境治理、先进制造等相关热点问题实施了引导。

北京市自然基金以小项目育大项目,为科技部、其他各部委和北京市相关科技计划培育了一批有价值的源头创新项目,这是市自然科学基金不同于其他科技计划的重要作用之一。

集聚人才资源,构筑了首都创新人才队伍。在通过科技大项目的实施、集聚首都科技人才的同时,北京市还注重培养高层次的青年科技人才。2001年出台了新的《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管理办法》,新的“管理办法”规定计划向中央在京的单位开放,凝聚了中央在京地区的人力资源,加速了北京市科技队伍的建设。截至2003年底,新星计划共有11批481名青年科技人员入选,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达184人,占入选人数的65.4%,各届入选人员平均年龄为32岁,一批中央单位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入选其中。目前已有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逐渐成长起来,绝大多数已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做出了有特色、有创新的工作。北京还制定政策吸引留学生在京创业。截至到2003年,留学回国人员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创办企业1982家,约占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12%,从业留学人员已达5000多人。

北京创新创业政策 篇4

一、项目类型

本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按类型分为三类: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按级别分为国家级、市级、院级,其中,国家级和市级项目由学院推荐经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后产生。

1.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国家级和市级创新训练项目分为:

(1)重点项目:有可能获得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专利发明、软件著作权的创新设计;具有核心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且可产业化的产学研课题;作品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并有可能获得一等奖以上的课题。

(2)滚动项目:指已经结题的项目,仍然具有继续研发的价值和空间,今年可继续申报,在前期研发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3)探索性项目: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创新训练项目的研究工作。立项的来源包括教师拟定的课题和学生自行选题进行申报的课题。

重点项目在国家级和市级项目中经校级评审专家组推荐产生。

2.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项目成果形式

项目成果形式可以选择以下之一或多个,但应确定一个为主要代表。

1.以硬件为主要特征的成果

体现在主要研发经费和工作用于购置、设计、开发基于器件和设备系统方面的成果。

2.以软件为主要特征的成果

体现在主要研发经费和工作用于构思、设计、开发基于软件系统方面的成果。

3.以研究报告为主要特征的成果

体现在主要研发经费和工作用于构思、调研(检索)、设计、编纂基于可视图文材料的研究成果称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还可以是著作、未公开发表的论文、商业计划书等形式。

4.以高水平论文为主要特征的成果

体现在主要研发经费和工作用于创新性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实验,并最终产生能被SCI、EI、ISTP、SSCI等数据库收录和检索的高水平论文成果。

5.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成果

主要体现在项目成果进行了市场转化并产生了经济效益,结题时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三、项目经费

1.创新训练项目:

(1)国家级和市级重点项目拟各资助5项左右,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为2-3万元;

(2)国家级滚动项目和探索性项目拟资助65项左右,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为0.5-1万元;

(3)市级滚动项目和探索性项目拟资助45项左右,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为0.5-1万元。

(4)院级滚动项目和探索性项目拟资助440项左右,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为0.2万元。

2.创业训练项目

国家级项目拟资助5项左右,市级项目拟资助5项左右,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为0.5-0.8万元。院级创业训练项目数不超过本学院院级项目总数的10%。

3.创业实践项目

国家级创业实践项目拟资助1项,资助额度为5万元。

四、申报要求

1.在校的本科二、三年级学生均可申请该计划项目,本科一年级学生不能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计划项目,每名学生只能参加当年的一个项目。每个项目组成员原则上不超过5人。

2.创新训练类的重点项目的指导教师一般须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团队人数不少于3人,研究时限不超过2年,重点项目结题时需有论文发表、专利、实物作品等标志性成果;创新训练类的滚动项目和探索性项目、创业训练类项目的研究时限一般为1年;创业实践类项目的时限一般为2年。国家级、市级项目如需延长项目周期或追加经费的,在项目中期后可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

3.提交项目终止申请的2012及2013年项目负责人,本次不得以负责人身份申报。

4.院级项目经费报销在各学院管理办公室,国家级、市级项目经费报销在教务处教学科。具体报销要求参见本科教学网-创新-下载中心的《本科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报销科目》。

5.负责人须登录本科教学网填写《2014年本科生科技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请书》(附件3)并打印3份交所属申报单位的学生创新管理办公室。

6.各单位按照学校下达的《项目指标》(附件2)组织立项评审,确定本学院的院级项目和推荐国家级、市级项目,评审结束后须填写《2014年学院科技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情况汇总表》(附件4)和推荐国家级、市级项目的《申请书》一并交教务处教学科。

7.学院统一提交《申请书》与《汇总表》的时间为12月10日。《立项情况汇总表》和《申请书》包括电子版和纸质版,申请书提交纸质版3份,汇总表提交纸质版1份,电子版发到liumx@ustb.edu.cn。

北京创业政策 篇5

在今年5月22日举办的第五届“北京留学人员招聘会”上,有42家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民营高科技企业、三资企业参加此会,提供了770个以专业技术岗位和中高层以上管理人员为主的急需职位至少有240多名留学人员与用人单位初步达成了招聘意向。此外,各招聘单位也推出了各种住房、薪金方面的优惠措施,以吸引海归应聘。在北京就业的海归可以由单位出面到北京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办理“单位立户”手续,获得《北京市(留学人员)工作居住证》,并可同时通过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向北京市人事局申办北京户口。

创业:

17家创业园区

企业享有优惠政策

北京市政府也为海归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创业环境。目前,大部分北京的海归选择了从具有孵化器作用的留学人员创业园作为创业的起点。因此,北京市政府在这方面的大部分工作都集中在创业园区的建设上。截至2005年,北京已有望京创业园、大兴创业园及海淀创业园等17家具有孵化器作用的留创园,可提供场地面积达到36万平方米,可供海归创业使用的发展园、产业园超过45万平方米。其中,海归创办的企业实际使用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根据今年发布的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发展报告表明,截至2005年10月,北京市各留学人员创业园累计吸引留学人员1949名,在园内创业的留学人员有1537人。其中获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占90%以上。北京市的留学人员创业园类型多样,体系完善(如北京市和北大、清华等高校合办的创业园就在全国绝无仅有),为回国创业的海归提供了优厚的发展基础。

另外,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面临和担心的问题大都能够通过优惠政策来解决。在中关村科技园,创业的海归能够获得两天内挂牌营业的优惠政策。海归只需办齐一切需要的材料,其他的具体手续都会由科技园的服务中心免费代办,在两个工作日内便能领取执照。不同的创业园区都将为入驻的创业海归提供各类税收和房租等优惠政策。例如在海淀创业园和北大创业园,入驻企业都能享受所得税“三免三减半”政策,即自企业创立之日起,第一至第三年免征,第四至第六年减半按7.5%征收,第七年开始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参考资料:http://bj.studentboss.com/

北京落户积分政策 篇6

时政新闻海运仓内参中青报·中青在线2015-12-10 18:14 我要分享

今天下午五点半,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关于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和居住证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在网上公开发布,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经“海运仓内参”(ID:hycplb)梳理意见稿件发现,申请落户者需持北京居住证、不满45岁、在京连续缴纳社保7年以上、符合计生政策、无犯罪记录。与此同时,意见稿对申请者的学历水平、住房情况、居住时长、专业技术能力、创业能力、纳税能力、信用记录等各方面都有较为细致的说明。

影响“积分”的10项指标

(一)合法稳定就业

合法稳定就业是指与在京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连续工作满1年及以上,或在京投资办企业并连续经营满1年及以上,或在京注册登记为个体工商户并连续经营满1年及以上。

以连续缴纳社保年限作为合法稳定就业年限的计分标准,每连续缴纳社保满1年积3分。

(二)合法稳定住所

合法稳定住所是指取得本市房屋所有权证的自有住所;签订正式房屋租赁合同,符合登记备案、依法纳税等有关规定的合法租赁住所;用人单位提供的拥有合法产权的宿舍。

申请人需连续居住满1年及以上。在自有产权房每连续居住满1年积1分,在合法租赁房屋和单位宿舍每连续居住满1年积0.5分。当连续居住年限多于缴纳社保年限,以连续缴纳社保年限作为连续居住年限。

(三)教育背景

申请人取得国民教育系列及教育部认可的国内外学历(学位),可获得相应的积分。

具体积分标准为:大学专科(含高职)9分,大学本科15分,硕士27分,博士39分。学历的认定以申请人获得的全日制最高学历为准,不累加。获得多个全日制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在其最高学历得分基础上,每多获得1个硕士学位,加3分;每多获得1个博士学位,加6分。

(四)居住区域

居住地由城六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转移到本市其他行政区的申请人,每满1年加2分,最高加6分;就业地和居住地均由城六区转移到本市其他行政区的申请人,每满1年加4分,最高加12分。

居住地由本市其他行政区转移到城六区的申请人,每满1年减2分,最高减6分;就业地和居住地均由本市其他行政区转移到城六区的申请人,每满1年减4分,最高减12分。

(五)行业

在区域性专业市场、一般制造业、《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范围内就业的申请人,就业每满1年减6分。就业时间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

(六)创新、创业

在经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中的创业企业就业,且符合一定条件的申请人,工作每满1年加2分,最高加6分。具体条件在实施细则中明确。在经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相关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就业,且符合一定条件的申请人,工作每满1年加1分,最高加3分。具体条件在实施细则中明确。

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就业的申请人,工作每满1年加1分,最高加3分。

在科技、文化领域以及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家级或本市奖项的申请人,可获得相应加分。其中,获国家级奖项的加9分,获本市奖项的加6分。具体奖项认定标准在实施细则中明确。只计最高分,不累计加分。

(七)专业技术职务

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申请人,可获得相应加分。其中,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加2分,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加5分。需为国家和本市有关部门、中央企事业单位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只计最高分,不累计加分。

(八)纳税

近3年连续纳税,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申请人,加6分:平均每年工资、薪金以及劳务报酬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额在10万元及以上;依法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平均每年纳税15万元及以上;依法登记注册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合伙企业的出资人,根据企业已缴纳的税金,以其出资比例计算纳税额,平均每年纳税20万元及以上。以上三种情况积分不累加。

有涉税违法行为记录的个人、企业法人及个体工商户户主,申请积分落户的,每条记录减12分。

(九)信用记录 在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有行政处罚信息、不良司法信息、商品服务质量不合格信息、被列入异常名录或标记为异常状态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对作为其法人代表或户主的申请人,每条记录减12分。

(十)守法记录

在本市因违反有关法律被处以行政拘留处罚的申请人,每条行政拘留记录减30分。

北京积分落户的由来

其实,“积分落户”并不是一个新名词。早在2011年6月20日,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会议便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问题的建议》,正式提出了积分落户制。积分落户制指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核准分值达到一定值后即可申请落户。

“积分落户”的概念从被提出到公开征求意见,经历了一个并不算短暂的过程。此前,在今年两会期间,北京市发布了一份《2015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方案》,该方案称居住证、积分落户政策的研究制定任务将在今年12月底完成。

据悉,北京通州将率先实行积分落户政策。今年12月7日,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对外发布,旨在要求全面落实疏解非首都功能任务,集中力量在通州建设市行政副中心。与此同时,也提出了将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实施居住证制度,稳妥推进在京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的落户工作。

其他城市如何“积分落户”?

而在已经试点实行积分落户的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里,想依靠积分落户该地也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据有关媒体调查显示,广州、上海、天津三城落户积分方法各有不同,但普遍重视落户者的学历水平和工作技能。广州:知识水平和对社会贡献程度很重要

1,按学历看,初中学历5分,本科及以上学历80分。

2,按专业技术职称看,中级职称可获60分。

3,按社会服务与表彰奖励看,献血每次可加2分,捐款每千元积2分,表彰奖励最高可获120分。

平均每年广州市积分制入户名额约5000个。另外,由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广州常住人口为1270万,非广州户籍人口为476万,数量庞大。

上海:高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最有优势

上海的积分落户制度有两类:一类是针对应届毕业生。学历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外语与计算机能力越强,得分就越高;一类是居住证积分入户制度。

在积分的要素中,年龄指标最高分值30分,教育背景指标最高分值110分,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指标最高分值140分。另外,创新人才可有额外加分。

据悉,2014年,上海积分落户成功的只有6000人左右。

天津:落户比北上广容易,但依然看重高学历人才

如果积分申请人五项社会保险全部参保缴费,每满一年可积12分。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满一年积4分,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满一年各积2分。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分析 篇7

1 生物医药产业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生物医药产业是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生物体及细胞、亚细胞和分子的组成部分,组合工程学、信息学等手段开展研究及制造产品,或改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并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质、特性,进而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手段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其内涵包括生物医药产品研制、规模化生产和流通、服务等[2]。

国家2007年《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发展四大专项:疫苗与诊断试剂、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2012年国家《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即“十二五”规划中将生物医学工程产业从生物医药产业中分离出来,并且增加了生物服务业,更加突出了以医疗器械为标志的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优先发展方向及其重要性。2011年《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生物和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生物医药包括化学制药、中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等。在实践中,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四轮驱动的医药工业格局[2]。为了突出研究的全面性和针对性,结合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现状,本文将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范畴集中在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

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不断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政府的有效介入和科学引导是其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产业政策则是保证政府有效介入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收集整理了2006-2014年北京市政府及各委办局颁布的与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各项政策,从政策工具角度对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的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政策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2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的文本选择

本文所选取的政策文本均来自于公开的数据资料,主要从北京市政府及相关委办局网站和北京市生物、医药行业相关专业网站搜集。由于涉及到生物医药的政策文本数量众多,我们既要保证选取的政策具有全面性和准确性,又要保证选取的政策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所以,我们按照以下的原则进行整理和遴选:

一是时间方面,我们收集的政策是从2006年至2014年。2006年国家开始执行第“十一五”计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将生物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五个战略重点之一,从此国家以及北京市对生物医药产业给予了更多政策上的支持。二是范围方面,我们收集的政策,除了直接针对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还包括针对北京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中涉及到生物医药产业的,还有有关中小企业、研发支持、人才培养以及中关村的相关激励政策等等,因为这些方面的政策与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三是发文单位方面。本文选取的政策,发文单位为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政府相关委办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组等。还有一些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政策,虽然发文单位不是北京市级的,但是这些政策是直接针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本文把该部分政策也计算在内。四是政策类型方面,本文主要选取规划、意见、办法、通知公告等体现政府政策的文件,不计入行业标准等文件。本报告最终梳理了有效政策样本85项,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文本表

3 政策工具视角下的政策文本分析

伴随政策科学的兴起,政策工具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路径。政策工具分析认为政策可以通过一系列基本的单元工具合理组合而构建出来,认为政策工具反应了决策者的公共政策价值和理念。政策主体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依据政策间的客观关系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以形成合力,在功能上实现互补,发挥理想的政策效应[3]。

政策工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是结合Rothwell和Zegveld的思想,将基本的政策工具分为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三种类型[4]。在分析单元的设定上,有些研究是把分析单元设定为相关政策文本的具体条款,有些把分析单元设定为独立的政策文件[5]。本报告是将独立的政策文件设定为分析单元。我们结合以下的工具类型划分标准,对85个有效样本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按标准进行了划分,如图1所示。

图1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基本工具类型分布图

从总体上看,85份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相关政策兼顾了供给面、环境面和需求面政策工具的运用,对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激励和规制。具体的政策工具分布如表2所示。

3.1 供给型政策工具分析

供给型政策工具更多地表现为政策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推动力,指政府通过人才、信息、技术、资金、公共服务等的支持直接扩大供给,改善生物医药产业相关要素的供给,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供给型政策可细分为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公共服务[5]。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北京市颁布的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供给型政策中,综合运用了各个具体的政策工具,其中对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的资金支持方面尤为重视。

表2 政策文本的具体工具类型分布

图2 供给型主要政策工具分布图

从具体的政策来看,在资金支持方面,主要体现在加大财政资金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和支持。通过直接投入、补贴、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和支持,主要政策有《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指南》等;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具有产业化发展前景的主要研究开发项目给予支持,例如《北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项目补助政策实施细则》等;对产学研合作和创新成果转化的支持,主要政策有《北京市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的若干意见》、《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若干意见》等,体现了政府对此的高度重视。

在人才培养方面,先后出台《关于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意见》、《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行动计划》等,以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为契机,结合“千人计划”、“高聚工程”、“海聚工程”等人才吸引计划的实施,重点引进一批高端技术团队、创业领军人物来京发展。在《关于加强北京高校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人才互动工作的意见》政策中,以及在之前的支持产学研合作的政策中,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联合培养高端研发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

在技术支持方面,2006年《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提出突破一批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核心技术,促进高端产业发展,研制针对重大疾病防治的创新药物,加快名优中药产品的技术创新,开展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芯片等技术的产业化研究,支持数字医学诊疗设备及诊断试剂的研究开发。除此之外,政府还先后出台了《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北京市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与管理办法》、《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管理办法》等,对研究开发产业关键技术、加强技术设施建设、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技术转移和扩散、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人才培养等进行深入的支持。

关于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中也涉及到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持,属于通过建立学习机制促进技术成果的研究和扩散。中关村采取的股权激励政策,有利于调动试点单位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试点单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所以也应当属于对企业发展的技术支持。涉及到的政策主要有《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单位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工作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的补充通知》等。

在公共服务方面,2009年《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实施意见》中,强调推进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加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支持和鼓励在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设立生物领域专业孵化器等,不断完善各项公共服务。2011年《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生物和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中的重大实施专项的第一项就是创新与服务平台建设专项,强调推进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政府还先后颁布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孵化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发展的意见》、《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管理暂行办法》等,明确对相关产业在技术、资金、信息、资源、咨询等各方面提供综合性的配套服务。

3.2 环境型政策工具分析

环境型政策工具表现为政策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力,具体指政府通过财务金融、税收制度、法规规制等政策影响生物医药产业的环境因素,为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从而间接的作用于产业发展。环境型政策工具可以细分为目标规划、法规规范、金融支持、税收优惠、产权保护等政策[5]。

图3 环境型主要政策工具分布图

从图3中可以看出,北京市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出台了数量较多的环境型政策予以支持,而且综合运用了各个具体的政策工具,其中政府尤为重视通过各类渠道对产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从具体的政策来看,在目标规划方面,《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意见》、《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等对北京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要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和布局,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的战略方向。2009年北京市政府颁布的《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实施意见》明确了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目标、重点发展领域、总体布局以及保障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2011年北京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出台了生物和医药领域专门的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生物和医药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在回顾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的思路和目标、重点发展领域、重大实施专项,并提出了保障的措施。

在金融支持方面,融资难一直是制约生物医药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为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2010年4月,在G20工程启动会上,北京市科委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等金融监管部门签署了《推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的金融激励试点方案及工作管理办法》,按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原则,设立科技专项资金,引导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为北京生物医药企业增加贷款。2011年《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生物和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中,强调创新机制,不断拓宽产业融资渠道。《北京市发改委关于加强政府投资产业项目贴息资金管理的通知》、《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的金融支持若干措施》、《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创业投资风险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创新政府的资金支持方式,通过股权投资、贴息、资本金注入等多种方式,支持重大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实施暂行办法》、《北京创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注重发挥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投资的引导放大,带动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关于扩大中关村信用贷款试点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知识产业质押贷款工作的意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担保融资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通过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股权、知识产权质押等信贷业务,对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在法规规范方面,主要体现在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加强对各项资金和经费的管理、加强行业的监督等,以规范市场秩序,优化产业发展坏境。涉及到的政策较多,比如《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首批产品进行生产现场检查和抽验工作的通知》、《北京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北京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北京市工业发展资金项目验收管理办法》、《北京市审计局关于中关村科技园区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试点资金审计监督暂行办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经费间接费用列支管理办法(试行》等。

在税收优惠方面,《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实施意见》指出,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配合中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创业税收政策,针对北京生物产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开展税收政策宣传辅导,帮助生物企业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针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文件主要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试点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试点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企业所得税试点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试点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的通知》等。

在产权保护方面,《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实施意见》提出的生物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中指出实施首都生物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开展北京生物企业专利试点和专利示范专项工作,对企业申请国内外专利进行资助。支持生物企业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引导生物企业成立北京市生物医药行业知识产权联盟,整合优化成员单位知识产权资源,构筑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生物医药行业知识产权商用化平台,构建重点技术专利池,支持生物企业开展专利经营工作。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开展公知公用专利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进一步加大生物医药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预警和应急救助工作力度,引导企业合理进行海外知识产权布局。为鼓励和促进北京市创新药物的研究,加快专利药物在京研究和申报,规范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秘密的申报和鉴定工作,北京市陆续出台了《北京市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技术秘密鉴定办法(试行)》、《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快速审查办法》等。

3.3 需求型政策工具分析

需求型政策工具是指政府通过政府采购、贸易政策、用户补贴、应用示范、价格指导等措施来引导市场需求,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带动产业健康发展[5]。

需求型的政策是拉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在北京生物医药领域,政府采购是主要的方式。《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开展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在中关村开展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试点,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该《意见》规定了政府采购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的方式,明确自主创新产品采购范围,扩大政府采购适用领域,建立对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有效激励机制。紧接着又出台了《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实施细则》、《中关村科技园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实施办法》以更好的规范政府首购和订购活动。《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实施意见》中提出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实施《“科技北京”行动计划》为契机,在生物领域推进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试点。2014年《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提出要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的跨越发展,再一次强调强化市场拉动,培育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的市场环境。深化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试点工作,通过首购、订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和示范项目、推广应用以及远期采购合约等方式,带动新技术新产品在全社会的推广应用。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生物和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强调加强与市各相关部门的协调,研究制定在研发创新、政府定价、集中采购、医保目录、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方面促进产业发展的支持性政策。在G20工程实施的第一阶段,政府推动以G20企业重大创新品种为代表的88个医药新品种纳入了北京市医保目录。这属于需求型政策中的用户补贴,政府通过对患者的医保补贴,提高患者对生物医药新品种的购买能力和意愿,从而促进生物医药新品种的推广和市场开拓。但是在此方面政府还没有出台更为具体的政策。

结论与启示: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从2006年到2014年出台的政策总体上综合运用了各种政策工具,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及强有力的推动力和拉动力。在供给型政策方面,重视高端创新人才专业人才、领军人才、海外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扩大生物医药产业的相关要素供给。在环境型政策方面,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出明确的目标规划,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完善法规规范,加强对市场和行业的监督和管理,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针对中关村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实施首都生物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不断优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环境。在需求型政策方面,在生物领域推进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试点,带动新产品在全社会的推广应用,拉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2012年全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总收入达1 023亿元,成为北京新的千亿级产业,产业政策的指引和推动作用非常的明显。但是,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到,在所有的政策中,供给型和环境型的政策比较较大,分别占到了46.6%和46%,而需求型政策较少,只占到总体政策数量的7.4%,而且政策工具的具体类型单一,只是运用了政府采购这一种工具。所以,在今后的政策制定中,可适当提高需求型政策的数量,注重不同工具类型的协调与配合。

今年是“十二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最近的目标是“十二五”末生物医药产业总收入达到1 800亿元,2017年生物医药产业力争成为支柱产业。目标的实现需要现有政策强有力的执行,需要各个基本的政策工具更好的运用,以发挥政策的合力,实现更加理想的政策效应。

参考文献

[1]赵永新.G20工程:推动北京生物医药跨越发展[N].人民日报,2013-10-09(13).

[2]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启航:2010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黄翠,苏竣,施丽萍,程啸天.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风能政策文本量化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6):876-889.

[4]赵莜媛,苏竣.基于政策工具的公共科技政策分析框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1):52-56.

创业无忧在北京 篇8

作为科技保险试点的唯一专业寿险公司,为了更好地落实科技部和保监会“要充分发挥好保险工具对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和保障作用”的精神,充分发挥好试点寿险公司在科技保险试点进程中的作用,加快科技保险试点进程,平安保险公司特别推出“创业无忧在北京”高科技企业员工福利保障计划套餐,以针对性的保障,优惠的费率,人性化的增值服务、简洁的投保流程,为高科技企业提供高品质的寿险保障服务。

该系列套餐针对性、创新性强,保障全面,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意外保障除了年龄拓宽和全球24小时保障之外,还增加核辐射身故保障:考虑到高科技企业特定风险,将以前保险公司属于责任免除的核辐射身故纳入保障范围;增加意外工伤身故保障:考虑到高科技企业工作时会涉及到细菌感染、重金属中毒、深海勘探、野

编者按:日前,平安保险北京分公司中介部,在北京市科技金融促进会的紧密合作下,完成了能科技有限公司科技保险项目的承保,该项目的顺利承保也开辟了平安北京地区科技保险的第一单。而与此同时,平安保险特别推出的“创业无忧在北京”员工福利保障计划套餐,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关注。外考察等风险或高风险活动,专门设计了意外工伤身故保障,增大高科技人员的保障:增加意外医疗的保障额度:采用无免赔,100%赔付承保方案。

重疾保障为了给高科技企业人员提供更好的保障,特别是女性科研人员,平安保险科技重大疾病保障在行业协会25种重疾基础上,又增加了5种严重疾病的保障。

交通工具意外保障考虑到高科技企业人员考察、出差频繁、特提供飞机、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意外保障,为高科技人员出行保驾护航。

此外,该系列套餐还具备以下基本特点:

保障高与高科技人才保障需求相39匹配:套餐最高保额可达上百万;

组合方式灵活采用1+1组合方式(意外基本套餐+重疾附加套餐),高科技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随意组合;

性价比高,物超所值本着服务社会/服务科技企业的原则,让利设定费率,费率理定的不是以一家企业为依据,而是根据历史经验,以科技企业群体为理定依据,设定价格。为高科技企业提供切实的优惠。另外,还改变了重疾保险逐人按年龄核价的规则,按年龄段,设定附加重疾套餐价格,大大降低重大疾病保险的价格。同时对于选择附加套餐企业,额外赠送意外住院津贴保障;

简化投保流程。方便企业操作1~5类企业可直接报价承保;

高端附加服务对客户,客户配偶及23岁以下的子女,初次罹患30种重大疾病时,提供国内顶尖医学专家第二诊疗服务,可针对所患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意见进行咨询。从而为客户创造了可以足不出户,便与国内医学领域的顶级专家进行交流的条件,无需再在各家医院,不同的专家之间来回奔波浪费宝贵的治疗时间。

上一篇:器械科工作制度流程下一篇:心灵的震撼暑期“三下乡”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