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经验交流材料

2024-10-04

小学生阅读经验交流材料(精选11篇)

小学生阅读经验交流材料 篇1

小学生阅读经验交流材料

新市中心小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在县教研室推动下,我镇各小学的阅读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主管业务的我,下面把几年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一、激发阅读欲望,培养阅读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要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而兴趣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待其吮吸其甘甜的乳汁,并滋养其身心时,兴趣才真正建立起来。因此,在指导中我校十分重视导读,常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之后,我校教师还定期举办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演讲、课外知识竞赛、读书笔记评展、手抄报展评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积极性。(活动图片)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习惯将跟随并影响人的一生,所以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我利用教室里的图书角设立“阅读角”,提倡学生带喜爱阅读的书刊进柜,尽量每月更换一次,组织师生相互借阅并形成习惯,实现资源共享。还因为阅读是从倾听开始的,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多来源于倾听,所以我选一些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故事书读给学生听,每周坚持给学生读一段文章,本学期为学生读完了《小猪稀哩呼噜》这本故事书。

二、多引导,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写作上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平时要求学生不拿笔不读书,不动笔不读书。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5、写读书笔记。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三、推荐合适读物,确保阅读质量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笛卡尔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别林斯基也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目前,小学生从课外书籍中汲取的“营养”结构仍不够合理,卡通漫画在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教师首先是帮助学生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习《燕子专列》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学习《草船借箭》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丑小鸭》可以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学习《童年.冬阳.骆驼队》可以向学生推荐林海音的作品;在学习《挑山工》一课时,我们向学生推荐了关于“五岳”的地理书籍,以及《泰山风景》、《泰山神话传说》等书,使他们对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此外,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这样,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同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切实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黄色书刊。

四、多服务,为学生创设更优的阅读条件。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多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1、学校办好图书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有了图书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

2、班级办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总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要持之以恒地阅读,坚持不懈地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阅读经验交流材料 篇2

阅他级了们。活泼可爱从2005年, 迎来这批今年5年读︱︱︱学生们一孩子开始, 起阅读我一直, 如今我和我的

阅笪们积累了一些东西, 发现·读明昆了一些问题, 想和大家探学训练市西山从讨一下。教以来, 听老师们生经验区永说得最多的是作文难教昌听学生们讲得最多的也。

小小是作文怕写。一直在思·记刘学考, 如何解决这个困扰老我红师和学生的云到2005年, 共同问题迎来了新一。届直

学生时, 我的一个想法也渐渐成熟, 我决定和我的

孩子们一起去实践这个想法, 让它变为现实———那就是, 通过大量的阅读, 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兴趣, 万事万物的催化剂

以往老师不是没有想过让学生阅读, 但往往是仅为要求, 无法检查。所以, 从一年级开始我就从每周的课程中挤出一节课来让学生阅读。阅读课时, 要求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带来, 和同学交换阅读。书的种类不作硬性规定, 只是排除几类市面上有而不适宜他们阅读的书。

陶行知先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要从兴趣培养起。一开始, 教室里的学生总不能安静, 要么和同学频频换书而走动, 要么和同学讲小话。针对出现的情况, 了解后得知因为不会阅读, 一些学生往往仅仅翻看一下图画便认为看完一本书了, 所以, 只见 (她) 不停地换书;一些学生因为读到他 (她) 感兴趣的内容想和同学分享, 就讲起了小话。对此, 除了教他们阅读的方法之外, 我提出在课前十分钟可以换书, 余下时间要坐在座位上认真阅读。 (以后随年龄增长, 换书时间适当减少。) 另外, 阅读课我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伴坐在一起, 这样, 想和别人分享的同学只要和同伴耳语不影响别人就可以了。听到这样的安排学生们喜欢极了!

几次课下来, 有学生读进去了, 爱起来了, 他们又影响了一部分同学, 爱读书的氛围渐渐形成。下课了, 放学后, 你能看到有学生三、两个的捧着一本书或看或讨论。学生之间悄悄比起了谁读的书多, 谁读的书快。我也会和他们一起捧着一本书, 挤在一起, 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读到酣处竟然连下课铃声都听不到了。渐渐地我和我的学生都期盼着下一次阅读课的到来, 阅读兴趣就这样悄悄调动起来了。

二、习惯, 持之以恒的基础动力

一个好的习惯能让人终生受益, 同样, 一个坏的习惯也能毁了人的一辈子。阅读无疑是一个好习惯, 学生一旦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习惯本身便会督促学生自觉捧起书本阅读起来。

为了使学生把阅读的兴趣转变为阅读的习惯, 除了每周坚持一节阅读课以外, 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定量的书, 具体数目可根据学生自己的能力来确定, 并由家长来监督检查。少则一两页, 多则四五页, 只要一直坚持, 一学期下来学生可以读上好几本书呢。连家长都感慨说:“刘老师呀, 这方法太好了!根本不用盯着他 (她) 读书了, 我们给孩子买书还嫌忙呢!”

当对外部的压力感变得越来越轻时, 内部的自觉动力会变得越来越强, 这时, 阅读已经成为了习惯。一日不读书便觉少了什么, 一周不读书便全身不自在了, 一月不读书的话非生病不可。

我与学生一起读书, 交换着彼此珍藏的书籍, 体会那种心灵的交汇, 我们真的在书中找到了无以言说的快乐!学生读到一本好看的书, 会迫不及待地推荐给我, 并以能推荐书给教师而荣耀不已。我读到一本好看的有意义的好书, 也会介绍给同学, 他们一定会争相阅读, 以先读为快, 赢得和我讨论交流的机会。学生阅读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昆虫记》《水浒传》《中华上下五千年》等等, 都是经我推荐的。

几年下来, 连班上的学困生抬起书来都会读得有模有样。阅读的习惯就这样一天天培养起来了。

三、能力, 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我们常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一项能力呢?我觉得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一次次实践的机会了, 为学生提供磨练的机会, 提供熟悉技能的时间与空间, 每一个学生都会获得能力的提高, 区别仅仅是你提高得快些, 而他提高得少点。

因为每天学生都要有一定量的阅读, 而且, 每周还有一节课的阅读, 学生积累了很多阅读的经历。同时, 与同伴阅读不仅可以分享阅读的内容, 也可以交流阅读的经验和体会, 学生的阅读能力便在这样的阅读中迅速提升。阅读的能力提高了, 获得的乐趣会更多, 阅读的兴趣自然更浓, 阅读的习惯得以加强, 经年累月, 阅读的能力不断提升……这样周而复始, 一种良性循环产生, 学生的进步便是不可估量。

比如, 我班学生, 一开始只能读一些娱乐性较强的书, 如简短童话、幽默笑话与漫画、神话故事……后来, 在一些好学上进的学生的带动下, 学生读的书渐渐向文字型、哲理型过渡, 如《激励我们的100个励志故事》《伊索寓言》《三国演义》《爱的故事》《窗边的小豆豆》……现在, 五年级了, 孩子们读的书更加丰富多彩了, 儿童文学、小说散文、诗歌、外国文学, 有的甚至已经捧起了大部头的世界文学名著了, 如《木偶奇遇记》《冰心散文集》《神曲插图版》《大海的女儿》《80天环游地球》《莎士比亚喜剧集》……班里有个女孩因为读书太快, 父母买书觉得力不从心, 还给她办了一张省图书馆的借书证, 每周带她去借阅一次。她悄悄告诉我, 她喜欢外国文学, 特别喜欢米切尔·恩德的书, 她差不多都读完了, 像《火车头大旅行》《十三海盗》《毛毛》等。除此之外她还读了许多优秀世界儿童文学获奖作品, 如《呐喊红宝石》《女水手》《天蓝色的彼岸》……

另一个学生则喜欢阅读少儿百科类的图书, 她“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真可谓我们班的才女了, 上课时许多大家答不出来的问题, 她总能说个头头是道, 赢得了同学一次次羡慕的眼神。

看到学生读了那么多好书, 上学期我还组织学生搞了个新书推荐会。开始, 我比较担心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会抵触, 会害怕。可没想到全班56名同学, 没有一个逊色, 人人轮到自己介绍时都准备充分, 朗读绘声绘色, 好几个还因为这次推荐会而让大家刮目相看呢。

在阅读中,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让我和学生都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阅读的好处!

四、写作, 阅读积累后的火山喷发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而“写”则是最重要, 也是最难的一个内容。教师往往通过教科书的范例, 每个单元的习作练习来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而我在实践中发现了阅读, 其实大量的阅读使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例, 读得多了, 写起来自然有方法、有结构、有特点、有新意了。可以这样说, 写作是阅读积累到一定时候的火山喷发。

学生读得多了, 上起作文课来, 我轻松不少, 讲得少了, 练得多了, 效果还特别好。

写老师学生这样写:“哈哈……”从我们四年级 (3) 班的教室里, 飘来了一阵阵轻快的笑声。亲切可爱的班主任刘老师站在讲台上,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她总显得那么和蔼可亲。坐在下面的同学个个笑得前仰后合。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刘老师正在给我们绘声绘色的讲课文呢!刘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解, 引人入胜, 我们仿佛是在听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呢。

写诗学生这样写:春天的青春歌谣/二月美丽的早晨/还有那依依不舍的校园情怀/凝成词, 结成诗, 织成心语串串记得开学第一次走进一小/连蹦带跳去向您报到/“上课”、“老师好”/童心伴着粉笔一起欢跳虽是一个爱哭的女孩/却没有了少年的烦恼/一年一年在成长/进步源自您的辛劳我将离别这熟悉的母校/多想留在您的身边/继续合唱《歌声与微笑》!

写场面学生这样写:随着体育老师一声响亮的哨音, 拔河比赛开始了。我们四 (3) 班对四 (2) 班, 第一局, 双方的拉拉队员开始放开嗓门喊加油, 为运动员们助威。队员们听到自己的拉拉队在给自己助威鼓劲儿, 自然就卖力气了。双方你拉我退, 非常激烈。眼看我们班的运动员就快超出线外了, 拉拉队的声音立刻变得非常洪亮, 几乎人人的脖子都直了!也许是运动员们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 鼓鼓劲, 用出自己最大的力气, 使劲儿往后退了一大步, 终于“化险为夷”了!继续比赛, 这时, 眼看我们班就要赢了。对方当然不甘示弱, 使劲往后一拉, 又恢复了你拉我退的局面。这情形不知僵持了多久, 拉拉队员仍不忘给自己的队员加油。突然, 我们班的队员猛地一拉, 赢了!我们全班一同欢呼起来, 有的同学几乎都跳得有八丈高了!

小学阅读教学的若干经验 篇3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 经验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运用多种策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更新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的对话者。小学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主人的作用,给学生充足的阅读空间,保证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建构、自己阅读,学会阅读。教师要创造轻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的作用。

二、加强朗读操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朗读是常用的阅读形式,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受到熏陶,实现学生感情的传递,和作者产生共鸣。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读书,充分让学生思考、想象、创造,教师要珍惜学生的感受,增加学生的体验和理解,实现学生主动发展。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提问,给学生质疑的空间,教师可以集中解决疑难,也可以随机解决疑难,小组先进行,再进行全班交流,解决好问题才能更好地读。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话,将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让学生个性化地说,将交际形式多样化,实现人人参与,落实学生学习全体化,多说强练,提高学生说话水平,自然就能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三、追求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大事。

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和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好习惯,实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知识。教师应该结合书本知识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方向,开展合作学习,把资料和书籍整理,进行专题阅读活动,实现学生自主合作阅读,积累阅读语言的材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快乐,感受学生自主阅读的喜悦,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四、丰富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实现学生创造性的朗读

每个学生对每篇文章领会不一样,读出来的感情也不一样。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经过各自的独特体验去体会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内容,并结合生活阅历有所感悟。

(二)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阅读中教师要抓住关键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合理想象,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新意,产生更独特的个性化的感悟。

(三)引导学生抓住质疑点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质疑点,将问题问到点子上,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觉、专心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要提醒学生阅读的时候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最后,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和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实现感情的共鸣。当然,阅读教学中还要培养勤动笔的习惯,可以教会学生摘抄优美的词句和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加以记号和批注,也可以写读后感。教师培养好的阅读习惯,能大大强化学生的阅读效果。

六、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兴趣,就能释放巨大的能力。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的预测和猜想,让学生看到题目想到什么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中心,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者达到某种愿望进行阅读的时候,他的阅读过程会充满期待、思索和探索,保持阅读兴趣,阅读会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后,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学生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兴趣,这能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七、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言是表达的工具。理解语言,要理解语言表达的具体内容,更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情感,特别是作者不能表达的,含蓄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感悟作品的能力。

八、读与练同行,促进学生言语的表达

教师可以丰富学生练的形式,进行练笔的设计,拉近学生和作者的距离,完成读者角色和文本角色的心理对接,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说出作者没有说出的内容,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九、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亲子阅读经验材料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能作为家长代表和大家交流亲子阅读的点滴收获,我感到很荣幸。孩子的成长是我们在座的各位的共同目标,所以我愿意把自己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对我们的家长朋友有所影响或帮助。

李淼虽然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但是,她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远远超出了同龄人。现在她已经能够独立阅读不带拼音的书籍,而且识字量也已相当于四五年级的学生了。每星期她都能读完至少两本书,而且还能积累佳篇名句。这些成绩得益于学校老师的启蒙和亲子阅读活动的持续进行。

李淼天性活泼好动,相对于读书的安静生活,她更喜欢唱歌跳舞,玩游戏。刚上小学时,她并不是很喜欢阅读。但是,随着学校提倡和开展读书活动,阅读课走进了孩子的生活,读书活动延伸到我们的家中。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她能安静下来读书了,对各种书产生了好奇心。我发现了这个好势头,鼓励她读书,并配合学校开展的亲子阅读活动,陪伴她读书。渐渐地,她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小书虫”。于是,我开始营造家庭读书氛围,扩大书柜,购买各种适合她的书籍,家里经常讨论书中有趣的情节。这些都激发了李淼极大的阅读兴趣,也让她体会到了阅读带来的喜悦与幸福。家里订阅的图书看完后,还常去书店买书,去图书

因意见分歧争得面红耳赤,英雄所见略同时会心一笑……当你与孩子经历着这些的时候,你已经是她最好的朋友了。好朋友之间就会言听计从,教育和引导就不是什么难题了。而且,这种幸福与快乐是你带她到餐厅和游乐场里换不来的。在和孩子一起读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进行亲子阅读,既能沟通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又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能增长我们的见识,形成全家学习的气氛,可谓一举三得。

有书的童年总是令人羡慕的,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书虽然在这个家里,在孩子的书架上,但是它真的成了孩子的书,成了这个家里的书了吗? 这个问题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也同样是困扰我的问题。

其实亲子阅读对我而言,并不单是督促孩子学习的套路;更是自己重新回味童年,品尝岁月,审视生活,丰富阅历的最佳方式。忙碌的一天,疲累的身躯,繁杂的事物,都会在与孩子共读的纯净与甜蜜中变得温润起来,在她因满足而酣然入梦时,我轻轻地合上书,感觉到这一天自己又努力地画了一个美妙的圆。

小学生养成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篇5

长胜中心小学----李海华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是不乏味的、没有遗憾的,是充实的、完美的老师。我本带的是一年级就我带的学生谈一谈养成教育,小学初入学的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可塑性,许多好习惯都尚未养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教育者在上面勾勒丰富的内容。所以,一年级是学生多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我们应该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课前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行为习惯涉及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可是,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效果不理想。为此,我把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感兴趣。如上课铃声响后,小班长带领同学边拍手边唱:“铃声响,进课堂,手放好,胸挺直,两眼平视向前看。”学生边唱儿歌边检查自己的坐姿,自然地进入上课状态。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便会马上背诵:“教室内,轻声慢步行;操场上,开开心心做游戏。”写字时,学生们一边背诵着“头正、肩平、臂开、足安”一边纠正自己的写字姿势。把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由于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因此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我还精心创设情景,适时地让学生诵读,精心制定了20首古诗文背诵使他们在每天早上到校后养成自觉诵读习惯这样他们就养成了,在读中学,在学中读,不知不觉中规范了自己的行为。

二、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优良行为,并及时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获得优良行为被认可的积极心理感受。对学生的优良行为的积极评价要做到连续性和系统性,这样有利于优良行为在反复强化下巩固下来。

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常常由于兴奋而争先恐后地大声回答老师的提问,影响了老师对回答情况做出判断。也影响自己听别人说话的过程。这时,我通常会对积极举手但并未出声的孩子给予表扬,这样并对所问的问题提出要求,“针对同一问题不要仅有一个答案,重复地回答就没有意义了”其他孩子受到启发,开启思维,不但不随便回答问题了。还能针对同一问题,想出好多有个性的答案来。就不再随便回答问题了。经过长期强化训练,学生举手发言的好习惯就形成了。

三、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

七十个孩子聚在一起,朝夕相处,矛盾自然时有发生。有时一件接一件,老师就像法官断案似的,非常费精力。虽然我多次宣讲《小学生守则》,时常把校领导会上讲的如何规范学生行为的方法一用再用,学生也知道要互相谦让,但毕竟年龄小,一遇到具体的事情,便又不知如何解决了。于是,我便找来一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如《孔融让梨》《七步成诗》利用晨检、班会课时间给学生讲。通过讲故事,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还常常针对班内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前些日子,班里的一名学生没带铅笔,和同桌借,同桌不借,他没办法就告状到我这里,恰巧我班一个男孩也是头一天借了临桌同学的铅笔,第二天还了人家一整根铅笔,而那个女孩却没要,一个正面、一个反面,我借此事对比,表扬了教育了不借铅笔给同桌和借不到笔来告状以及全班同学,从此以后这样事情来告状的几乎没有了,看来,他们有了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模仿是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一年级学生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自己的班主任。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我在与学生、家长和他人的交往中,经常有意识地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当地面有废纸时,我总是立即捡起;教室桌椅歪斜时,我总是轻轻地摆放整齐;讲桌不整洁时,我也是随时清理干净尤其是地面,学生多自然制造的垃圾也不会少,地面上没纸的情况下土也会很多,所以,我会及时清理过道及前边的尘土。这一本着学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运用。切,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照着我的样子去做。现在,教室的卫生用具摆放不整齐时,学生会立刻去摆放好;教室地面有纸,学生会马上捡起。值日小组长更是负责,每到活动课,他们虽做得很慢,但总会把班级卫生打扫干净的,黑板擦得亮亮的。

另外,我还在平时发现了哪些孩子表现突出,及时表扬学生中开展“身边的榜样”“我要向他学”“这样做才对”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主动学习身边的榜样,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年来我有太多的感触,总之,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在养成别人同时,也在养成自己。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教育方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繁琐的工作,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6

一、丰富的学习资源——让教学涂上生活的本色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挖掘身边素材,让学生轻松学习。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教师充分挖掘了学生熟悉的物品作为学习的资源,例如:出示“恐龙、鲸鱼、轮船、直升飞机”等大宗物品,让学生感受到用原来的千克作单位太小了,必须要用一个大的计量单位来表示,那就是“吨”;再出示“鸡蛋、奶牛、纯净水、绵羊”等小宗物品的重量,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估算或计算,深刻理解1吨的概念,最后再出示一组吨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马路的承载量、起重机的额定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等,把数学活动和生活应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教者在尊重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改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求最佳切入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用。

㈡运用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都将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已由完全地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时时在彰显着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课改的新理念。而这精彩的生成,有的在我们预设之中,有的在我们的意料之外。这就要求我教师要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例如,在感受吨在生活中的运用时,教师出示了电梯的载重量1t,盖住了可承载的人数,让学生猜猜应该是多少人?学生的回答是:“二十几”、“20”、“25”、“30”、“27”,教师面对出现偏离预设的生成,没有强行把学生的思维拖回预设的轨道,而是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深入思考,这时第六个学生站起来说:“应该是13人,刚才他们说的是小孩,应该是大人。”教师蹲下身子看孩子的世界,故意反问“那小朋友应该是33人,那我们是不是该写小朋友33人?”这时学生想象着33个小朋友进电梯的情景,突然有同学醒悟:不行,虽然33人的重量没超过1吨,但是33人电梯里面是装不进去的。这时教师再请33人站起来,问道:“如果把这33人装进电梯里,情况会怎样?”学生看着这么多同学,一下子就明白了电梯里面为什么不写小朋友33人了。教师放慢脚步,与孩子同行,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从熟悉的地方显出新的风景,创造出了精彩的瞬间。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全面、健康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家园。

二、亲历过程,主动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亲近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一描述,明确了小学数学的内涵,即数学是一种过程。数学的学习,应努力让学生亲历这一完整的过程。

然而,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偏重于学生“眼看、心记、耳听”的现象,孤立、机械地强化抽象概括,狭隘、生涩地解读方法理论,忽视了小学生“操作中体验、体验中感悟、感悟中建构”的认知规律,使数学逐渐变成一门被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的课程。以前在教学“吨的认识”时,我们一般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袋大米重25千克,请学生算一算4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接着就得出1吨=1000千克,随后的任务就是做很多的巩固练习。从中显现出来的教学方式为:单纯观察----机械记忆----克隆模仿,这是典型的接受式的教学方式。

1吨是个既重又抽象的概念,如何能让学生在头脑中正确建立1吨的观念?本课可谓独具匠心。教师让学生亲历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触摸数学鲜活生动的生命脉息,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得到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㈠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中,通过学生的“猜测、验证、操作、感受”等活动,1吨的大小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中生成。

1、充分感知,建立表象

学生现有的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也是探索、建构新知识的“支架”,吨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对“1吨的大小”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40袋每袋25千克的大米重1吨;每个同学平均体重30千克,33个共重1吨;每头奶牛重500千克,2头奶牛重1吨;每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吨等,共10组,有了这么多素材积累,学生在头脑里建构了丰富、科学的1吨表象,为后面几吨物体的重量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2、开放的活动,丰富表象

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探索、交流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估计、交流、想象等活动,经历1吨大小建立的过程。课堂上,老师安排了3个层次的活动。⑴通过搬一袋重25千克大米,体验25千克的感受,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有感而发:“太重了”“特别重,实在搬不动”、“我觉得有点象运动会里的举重”……丰富而又真实的感受,接着老师追问:刚才一袋大米重25千克,得要多少袋这样的大米重1吨?进而推出要40袋,教师再问:如果把这40袋大米转到一个大袋子里,你可能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根据刚才搬25千克大米时的感受,想象着可能会有的感觉,自由地谈论着:“重死了,根本搬不动”、“压扁了”“还没搬起来,浑身的力气都没了”、“我浑身都散架了”。,通过搬一搬、说一说、想一想等体验活动,初步建立了“吨”的表象,初次感受到1吨的大米对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重了。⑵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老师让学生猜猜在坐的同学的体重有没有1吨?多少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最后让33个同学起立,让大家看一看、想象一下33个同学的体重,这大约就是1吨的重量。⑶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老师首先出示一组图片: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然后教师又出示图片:

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物品,想想需要多少个这样的物品重1吨?

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主动在头脑中积极建构的过程。这里通过四个开放的活动,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已经形成了丰富的表象,进一步深化了对吨的认识。

3、变式练习,深化表象

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分化,这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三个层次的变式练习达到了这一目的。⑴吨在生活中的应用。先由学生说说你在生活的什么地方见到过写着几吨几吨的呢?再由教师从实际生活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吨”这一重量单位的实际运用。由1吨转向对几吨的认识,深化了学生对吨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⑵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看似简单,却是对知识的一个很好的整合,在让学生回忆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重量单位之后,再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它需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所出示的物体重量进行合理的估计,需要学生对所学重量单位有清晰的认识,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⑶修改数学日记。日记一般是语文里的内容,而这里呈现的却是数学日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记录生活,让学生感到有些“新奇”。日记的内容设计也让学生忍俊不禁,在会心的笑声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克、千克、和吨”的认识。

㈡让方法在体验中生成

课堂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会学习方法。

⑴知识引入----自由猜测,激活思维。在猜一猜在坐同学的体重合起来有没有1吨的游戏中,开始是学生是自由猜测,分为两派:有1吨和没有1吨。

⑵问题探究----验证猜测,促进理解。在学生自由猜测后,教师以问题:“到底有没有1吨呢?有没有办法?”引起学生再思考,这时有同学想到了算一算的办法,假设每个同学的体重是50千克,50个同学的体重就用50*50=2500千克,就是二吨半,超过一吨了。

⑶实践应用----延伸练习,启迪思维。教师在肯定上一位同学推理方法的同时,对学生的估计作出了科学的引导,三年级同学的平均体重约是30千克,随后再次让学生猜测55个同学的体重会有1吨吗?有了前一位同学的启示,这里同学们很快地作出了判断,超过了1吨。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进行逼近估计:哪究竟要多少个同学的体重会有1吨呢?这时学生猜测的结果有37、38、39、40、45等等,到了这等火候,教师方才宣布正确结果,大约是33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

整个环节中从“知识引入----问题探究----实践应用”,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充分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在思维相互激烈地碰撞中,学生不仅再次感受了1吨的大小,而且也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三、关注生命,传承文化———让数学课堂闪耀人文之光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教育应重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大力加强这种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培养,以使我们的学生形成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因此,祁老师以各种方式充分挖掘数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加强学生科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㈠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人文学习氛围。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我们要用温馨的教育沁人心脾,润物无声。要用“心”去做,用”情”去导,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达到情感交融。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问的问题就是:“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还有吗?”“谈谈你的感受”;经常鼓励学生的话就是“大胆估计,错了也没关系”。教师尊重学生个性,营造一种自由、平等的人文氛围,倾注教师的人文关怀,面队学生的回答,不管答案正确还是错误,教师都向学生投去赞许和亲切的目光,正是教师宽容的接纳和理解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从而增强对学习的信心和自信。

㈡传承数学文化,激起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教师精心选取了两则有关盐城市的信息:“盐城市的农业生产在全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常年景粮食总产量480万吨,年产量棉花20万吨,居全省首位。”、“4月11日,全省渔业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会议传出的信息表明:我市2005年渔业总产量达82万吨,比2000年净增24万吨,连续多年列全省第一。”作为盐城的小朋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的回答是:“自豪”、“这么多东西,都不知道放哪儿了”。从数量上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盐城人民是多么勤劳而富有智慧,家乡自豪感油然升起。

小学生阅读经验交流材料 篇7

1.1使 学 生受到 思 想 品 德 教育和 美 的 熏 陶 , 做 有 道 德 、有文化、有品位的人。

要求:阅读教学要有较大的阅读量。要通过精读,学会朗读、默读,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通过略读,粗知大意;通过浏览,学会迅速获取有用信息,学会根据需要加工、应用信息,学会理解地读、批判地读、欣赏地读。有了一定阅读量的积累,有了阅读方法的积淀,便会形成较强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1.2发展 形 象 思 维 、逻辑 思 维 和 创 造性 思 维 。

要求:阅读教学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应发展思维。要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读文章想画面,培养再造想象能力;学会凭借文本,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个性化、有创意地阅读,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1.3学习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述见闻、表达思想的方法。

要求:阅读教学既重视读,又重视写。很多高年级课文,都昭示着学生应该学习并掌握的方法。教师要落实从读悟写、从读学写,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习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学读、学写,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2.教 学环节简化 ,教学步骤清晰

要下决心改变烦琐的问答式教学或面面俱到分析课文内容的套路。基本教学环节:

2.1学 生自由初读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读音 ,读通句段 ,有初步感受(了解主要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2.2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交流 ,整体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或理清文路。

2.3.梳 理学生问题 ,结合教学前预设 ,确定本课教学重点 。

2.4.学 生默读重点段落或感兴趣内容 ,体会语句含义 ,感受语言表达特点,练习写批注。

2.5.师 生共同交流 ,帮助学生解决难点问题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力求一课一得。

2.6.回 归整体 ,进行课文赏读 、积累背诵或局部写法迁移的练习。

3.课 内外相结合

阅读学习是个长期知识储备的过程,是个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内化所学知识的过程。我认为好的阅读教学先要做到广泛阅读,有丰富的阅读、积累,才能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3.1课 内学习 补 充 阅 读 。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补充相关的文章, 如可以抓同类文体进行比较阅读和类比阅读, 也可以针对课文中某一疑难文体进行补充性阅读。

3.2课 内 学习 带 动 课 外 阅 读 。

如学了《景阳冈》,让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学了《草船借鉴》,让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等。读,不是盲目地拓展,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二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三要定期检查督促,以防课外阅读流于形式。

3.3教 给 学 生 课 外 阅 读 的 方法 。

3.3.1要边读边思边记 。

遇到一篇文章要先通读全文,掌握主要内容,然后分部阅读,边看边想文章说的什么人什么事,最后写简短的读书笔记。

3.3.2不 懂就问 ,懂得分享与交流 。

课外阅读都是建立在课堂教学基础上的,知识面更宽,超出的课本范围的难免会难以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做到勤学多问,并与人分享阅读后的感受,交流阅读后的思想收获。

3.3.3科学选择读物 。

作为一个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 其眼光不能紧紧地盯在学生的分数上, 应当是自觉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别林斯基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现在的图书市场良莠不齐,教师要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清楚地知道这个学段学生适合读什么书,把好书推荐给孩子,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4.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做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 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工夫。在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 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 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 效果必然是最佳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 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宽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

5.融 会贯通 ,以一当十

浅谈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经验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问题探析;教学方法

阅读能力是现在每个人必备的基本能力。而很多群文阅读很难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进行。传统的教学过于细节,对课堂的模式太过于苛刻,把学生的思维和想法禁锢在老师的语言中。大多都是老师发表自己的言论和感悟,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想法进行学习,但这样并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浏览水平,只有通过群文阅读来实践。在实践中能够扩散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提出有质量的探索性问题。只有每一个问题把学生带入阅读中,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群文阅读教学问题的探析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育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今的教育我们更加应该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群文阅读教学中,就是依附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在课内或者课外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探讨,在探讨中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以及写作风格,同时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记住这种题材文章的结构特征和表现风格。

(一)教师方面

1.传统的教育

就如今的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老师被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束缚,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许多老师仍然保留着原有的教学方式。老师占据着主导地位,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总结和感悟分享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并没有完全体会到自我对阅读的另一种认识和理解。

2.文学知识的学习

语文就是文学的一种,老师在教学期间,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知识,加强自己的文化功底,提高自我文学修养。在群文阅读时,应该有效而灵活地萃取文章,奠定群文阅读高效课堂的基石。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提出更加完美的文章供给学生进行分析探讨。

(二)学生方面

1.自我学习能力

在群文阅读中,将一群文章优化组合起来,可以引发学生激烈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思考的主动性,让课堂的高效阅读得以实现。他们对阅读有了一定热情之后,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能够主动去阅读一些精选文章,自己主动去寻找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不但可以扩展他们的阅读面,还能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

2.天马行空的想象

学生在课堂不用像平时一样精读一篇文章,然后逐句逐字分析,这样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学习动力。群文阅读多采用默读,边读边思考问题,这样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反而会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在阅读时,学生在自己的思维空间里,更加容易找出问题且进行天马行空的思考,从而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答案,不但解决了问题,让学生对学习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群文阅读的同时,可以和同学之间增进交流,交换想法,讨论问题,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二、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措施

(一)萃取文章,奠定高效群文阅读

教师应该精心挑选一些符合学生阅读的文章或者相关片段,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效阅读,并且理解文章中的结构和表现风格,这样可以提升课堂上单位时间内的阅读量,发现和解决更多的问题。学生也不用去忙碌地挑选一些不适合自己的文章或者书籍进行阅读。在阅读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探讨这个问题,从而深化到文章背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让学生多质疑、多分享,多听取学生的想法。这样不但让教学更加方便,而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课堂的巧妙设计,保证群文阅读的高效性

丰富和完善了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模式的同时,教师应该更加有效地展开群文阅读,这样的模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尊重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多一分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多一些时间,阅读大量的阅读材料,能让学生开阔视野。这样有利于班级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学生也可以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查找问题、分析问题,体会成功带来的喜悦,让学生在阅读的空间里畅游。这样就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会提高。

探究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方法,既能增加学生阅读量,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默读习惯,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加强学生积累运用的指导,举一反三。针对每个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开展不一样的阅读文章。同时,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解决问题,培养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逐渐养成,教师想教给学生什么习惯,就要在他们面前示范什么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学生遇到阅读时不懂的字词就会自己查找,加快阅读速度,生字词积累量不断提高,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群文阅读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拓展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62-66.

[2]刘荣华.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课型及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2(11):6-10.

[3]王朔,李爽.群文阅读实践概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5(4):56-59.

[4]王雁玲,任培,黄利梅.群文阅读教學中的“议题”:思考与建议[J].教育科学论坛,2015(10):13-17.

[5]姚婷.“群文阅读”:有效的阅读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3(36):19-20.

[6]王雁玲,尹浪.语文课程观视域下的群文阅读教学[J].教育导刊,2016(2):46-5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篇9

值此艳阳高照,和风徐来之日,我们欢聚一堂,为了学生的未来,畅谈经验,虽然我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还不到一年时间,可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一学科。我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书先育人,育人先育心。所谓的心,指的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它就象学生一双隐形的翅膀,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在蓝天中飞翔,是我们考虑的问题,在这里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浅知拙见,抛砖引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仁给予指导。

一、正确理解健康的含义

如果你问一位孩子“你健康吗?”他也许会说:“我当然健康,瞧,我壮得象头小牛犊,从没生过病。”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在内的健康。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还包括一个人思想心理上的成熟稳定的发展,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

二、目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现在不少孩子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专家曾经对16472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心理健康的占78.9℅,中度心理行为问题的占16.4℅,严重心理问题的占4.2℅。主要表现为: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题,个性问题。为什么在小学生会有这么严重的心理问题呢?

1、社会的竞争压力巨大,如何使孩子生活的更好,更适应挑战,一些家长打好提前量,只重视孩子们的学习,除了学校的作业外,还有课外的各个补习班,使学生在学海中过早的苦游,感受不到成长中的乐趣。

2、一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形同虚设,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还有一些偏僻的学校根本不开设这门课,在学生的成长中,没有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

3、随着人们思想的开放,离异的家庭越来越多,没有了父母贴心的教育,很多孩子几乎成了离异家庭的“牺牲品”。

4、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极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诸如网络游戏,凶杀、色情等信息,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对孩子的心理,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课程安排

本学期我所教的是五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性成熟的现象,尤其是女孩子,这同社会文化传播,营养的改良,人文观念进步的刺激有直接关系,本着五年级学生这些生理心理的特点,按上级的要求五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共安排八课时:《我也能行》、《让怯懦离开你》、《谁都不喜欢他》《让紧张远离你》、《同学哭了》、《多彩的情绪》、,《欲速则不达》、《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我在选材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想办法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别人能做到的,我一定能做到,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他人,爱护他人,跳出自己故事的圈子,来观察自己,学会换位思考。激励学生做一个乐观,充满活力的阳光男孩或者女孩,让学生知道你无法改变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你无法控制别人,但可以掌握自己,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四、教学方式

1、在每课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多媒体,使学生产生视觉享受或者刺激,走进学生的内心,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联系学生实际达到师生共鸣,例如:在教学《多彩的情绪》这一课时,我采用的各种情绪表情差异很大,有夸张的老革命的大笑,还有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的哭和怒等,利用这种反差产生视觉效应。问:你在高兴时是什么样子的,不高兴时又是什么样子的?快乐的情绪能够让人一身轻松,所看到的景物更美,利于学习和生活。

2、注重多种方式的引导,如现场采访、情景表演、新闻调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按照上面要求特别安排了《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应该说是一场及时雨,在本课教学中,我先是对学生做了现场采访:你对艾滋病了解多少?为什么这么恐惧?导入本课,我能看到孩子们期待的眼神闪着亮光。我把这一课的重点放在艾滋病的的传播上,我平静的直言不讳的地介绍了艾滋病可以通过性传播,告诉学生们洁身自好是多么重要。

情感体验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情景表演,开始的时候,学生边表演边捂着嘴在笑,在此教学环节中,我做了特别的指导,告诉学生:你是故事中的人物,要去打动你的观众,不要和观众共鸣,慢慢学生就进入境界中,达到感染和教育的目的。

小学教师经验交流材料 篇10

小学教师经验交流材料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每当你站在xxx中心小学校园的操场中央,身旁高大的教学楼里总会不时飞扬出嘹亮的银铃般的歌声。这歌声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增添了校园活力,升华了校园情愫,而且体现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我们临小拥有今天歌声嘹亮的校园得益于以下几点做法:

一、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曾这样阐述歌声的无限魅力。是的,一所学校应当是欢歌笑语的学校。说起来容易可落实起来往往困难重重,其中会有同仁为了一味追求主科成绩而占用了音乐课时间,还美其名曰:“一切为了孩子”。面对这种现象,xxx小学校长伍劲标总是通过各种形式,利用各种机会向大家积极宣传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比如:组织全校专职及兼职音乐教师,召开专题会议,强调学校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高尚情操,而且音乐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特殊的功效。会议拉开了音乐课堂的总动员。又如:在晨会上适时表扬五(1)班的歌声响起来了,国旗下讲话之后向全校展示二(2)班动听的歌声。此外,学校领导甚至不放过茶余饭后的休闲时间和我们谈论歌声,谈论农村学校如何因地制宜开展音乐教学,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毋庸置疑,按国家课程计划落实好学校音乐教学工作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二、身先士卒的示范行为

众所周知,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事情往往会有一个轻重缓急,可作为一把手的校长对待音乐课却永远把它当做大事来做。在他看来,每周的两节音乐课是雷打不动的。记得有一次,我为了单元测验想占用他的一节音乐课以便考试,可令我意外的是,他第二天硬把一节语文课要了回去给同学们上音乐课,且风趣地说:“这叫有借有还。”弄得我一时间好无语、好尴尬。徽州有句方言:“种不来田看埂上。”有这样一位身先士卒的领导,你还有什么理由不跟着做呢?而今我校“小三门”(指音体美)等一切其它技能课均能红红火火地开齐开足。也有极少数的教师担忧这样会不会影响语数英的主科成绩,领导又风趣地说:“抓起今天的芝麻,是为了抱动明天的西瓜。”静心一想,就是这个理!

三、常抓不懈的养成习惯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因此要让音乐课成为一种习惯走进课堂,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会有虎头蛇尾的现象。我校在这方面不是一阵风,而是一贯制。具体体现在三查一访:即一查计划与备课。学校在常规的检查中把“小三门”也列入检查范畴,从主观意识上指导教师提高认识;二查总课表,这也是我们领导的“法宝”,他几乎每天都要站在办公室的总课表前,静静地看上几分钟,尤其是对班级的音乐课情有独钟。比如说这节课是六(2)班的音乐课却没有响起音乐与歌声,他必定会在课后去了解真相,甚至直接推门一探究竟;三查效果,查一查各个班级规定的曲目(一学期会唱国歌、队歌等四首歌曲)是不是如数完成,查一查自选的歌曲会了多少首。一访就是不定时地走访班级上的学生,侧面了解教师的音乐课是否正常,倾听学生对音乐的心声。在这种长效机制思维约束下,习惯也就成了自然。

而今的xxx小学每天都有歌声,课前有雄壮嘹亮的队歌,午间有班级在班班通这一现代化教学载体的帮助下或载歌载舞,或边听音乐边朗读课文,孩子们伴随着轻快的音乐旋律,学习的尽头更足了。

四、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为了把音乐课落到实处,为了让学生放声歌唱,学校总把一系列的活动计划落到实处。在这方面,学校领导那叫一个“叫劲”。“点歌台”走进了晨会,学校在晨会结束后总要点出一两个班级进行汇报演唱。渐渐地这个平台成了孩子们展示自我的舞台。原本是为了督促检查各班音乐课落实情况的手段,而现在成了孩子们踊跃参与的活动。“赛歌会”这是我校的传统项目活动,本学期有庆元旦、迎新春歌咏会,下学期有“六一”歌舞会。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以赛促课”的做法能极大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师生爱音乐,放声歌唱的情绪更高涨了。

此外学校鼓励有一技之长的教师上好音乐公开课,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小三门”培训等,这些都为音乐课的落实夯实了基础。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谈 篇11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阅读教学 经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只是一种获得性的阅读,是具有一定目的与意识的活动。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可以有效增长知识,扩展视野,得到一些写作素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认真分析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保证阅读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进而实现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基本上都停留在语文词汇积累、段落概括、课文段落划分等低层次教学方面。并且,一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观念过于陈旧,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也就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重视知识学习,轻视能力培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尽管学习阅读知识是开展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就是认读能力、评赏能力、借鉴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只是重视阅读知识的讲解,没有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一般也只是重视词语的解释,没有引导学生对其内涵、情感进行理解,导致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没有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端正阅读态度,这样才可以实现阅读的目的。正确阅读态度主要包括阅读目的的确定、阅读态度的端正、阅读习惯的养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为了可以尽快的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只是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将其当成是作业完成。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一些信息、概念比较模糊,也无法进行有效的获取,导致学生无法将其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没有达到阅读效果。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只是单一的进行阅读,没有对工具书等进行利用,也没有对阅读内容进行思考,进而也就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通过老师的引导,实现学生知识增长、情感感悟、审美体验的过程。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加强教学情境与悬念的设置,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空白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内容的全面落实。

(一)创建和谐的阅读氛围

只有在和谐的阅读环境中,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并且在轻松、自由、融洽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加强平等、和谐、融洽、民主课堂氛围的营造,保证学生可以积极参与阅读教学活动当中。教学是一种双向活动,是老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这也就要求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重视阅读环境的营造,让学生可以尽可能的放松。老师还要加强对自身角色的转变,由知识传授者向引导着方向发展。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的时候,也要主动和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遇到难题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与引导,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得到独特的体验。这也就要求老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自我阅读习惯,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进而实现阅读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强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确定阅读教学目标,采取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合理调整课堂教学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体会与感悟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思路,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形成自己的阅读感觉,尽可能让学生可以进入神奇的阅读环境中,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体会,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会。老师在对教学板块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并且尽快的掌握课文大意。除此之外,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仔细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也就是要养成学生查字典的习惯,并且对课文结构与细节进行了解,引导学生进行反复阅读,让学生可以细细品味课文中蕴含的真意与语言特色,实现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在进行强化训练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加强问题的设置,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可以主动发现问题,进而展开一定的思考,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灵活运用空白方法,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一般都希望受到外界的表扬与欣赏,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为学生留有一定的空白,不要将所有内容都讲透。通过这些空白的预留,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发挥,进而让学生感受到一定的成就感。例如,在讲解一些常用词语读音的时候,老师可以将此任务交给旁边学生,这样不仅可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互评,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有助于营造和谐、轻松的班级学习气氛,实现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年龄比较小、注意力与控制力比较弱,在单调的学习中,只会更加困乏、厌烦。所以,一定要加强教学方法的运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进而展开自主阅读,实现阅读教学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春连.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2]胡春林.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点睛作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03).

[3]任丽艳.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4).

上一篇:狗年吉祥词下一篇:2009秋恩施市三实小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