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隐患统计分析报告

2024-06-12

煤矿隐患统计分析报告(共12篇)

煤矿隐患统计分析报告 篇1

重庆市万盛区马达洞煤矿 关于落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基础

时间:二

00九年五月三日

万盛区安监局:

我矿根据万盛安监发〔2009〕82好文件精神要求,结合矿井实际,通过2009年5月2日上午组织矿委贯彻学习和讨论研究后。认为我矿多数基本符合文件要求或通过立即落实整改可达要求。为了更进一步加强落实我矿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经查本矿在此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和差距,特拟定如下工作整改计划: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学习文件精神,重锤出击,加大投入努力整改,力争达到万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条件和抗灾、救灾能力,坚决杜绝重伤及以上伤亡事故,减少轻伤事故和未遂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

为了保障矿井安全基础管理各项工作符合相关要求,成立以矿长夏世福为组长,技术负责人王建刚为副组长,安全副矿长付之林、生产副矿长张果林、机电副矿长张果荣、调度室主任游邦华、财务科长王正玉、供应科长付开友、专职安全员张习军、付之木为成员落实实施整改措施,并由组长负责该工作所需的人、财、物。由副组长负责制定实施及整改计划等具体工作。

三、排查结果及整改落实计划

1、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本矿已按规定配齐“一正四副”领导班子,并完善“四部一室”、“一正四副”中有5人现在 读采煤中专学历,矿井现有4人在培训中专学历。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矿井按规定健有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但不够完善,计划在2009年5月30日前有矿长、技术负责人组织修改编制完善。

3、明确法定代表人(实际控股人)安全责任。小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落实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管理人员下井跟班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机制,该项矿井基本符合规定要求,不足之处已落实要求整改完善。

4、煤矿企业进一步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22个安全管理基本制度已决定有技术负责人于5也20日修改编制成册并组织贯彻学习。

5、建立完善安全会议等19个安全管理基础台帐已决定有安全副矿长于5月20日前编制完善并组织实施。

6、矿井已成立“一通三防”、“雨季三防”、防治水、职业卫生防治专项工作领导机构。为建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安全监控系统管理领导机构。矿井决定于5月20日前聘请或落实完善相关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防治水和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工作。

7、煤矿班前会、矿井值班、矿井跟班、调度指挥、隐患排 查“五个到位”。做到排班会有矿井领导和跟班领导参加,保证矿井24小时有矿级领导值班,每班井下有矿级领导跟班,调度指挥跟踪到井下作业规程。矿井基本符合要求并已决定增加两名副矿级管理人员负责矿级带班管理工作,并要求严格落实执行各项规定。

8、矿井已按规定落实了安全办公室会议制度。

9、建立技术管理体系,矿井建立了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决定选择人员送培或外地引进人才,从而提高矿井技术力量,现人技术负责人在培采煤中专学习,准备报考采煤助理工程师职称。

10、加强技术基础管理。矿井由技术负责人编制灾害预防处理计划、采掘(生产)部署计划,每半月实测一次井下采掘动态,规范绘制矿井、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提升运输系统图、安全监控系统布置图、排水、防尘、井下通信系统图,井上、下供电系统图、避灾路线图等图纸。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井上下对照图,每月向区及镇安监部门交换一次,未建立完善矿井边界及各类煤柱、周边开采情况等定期分析制度,和边界及各类煤柱技术台帐。对此矿井决定尽快整改完善。单项工程施工有专题设计,编制作业规程及完善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做到了一头一面一规程,杜绝了无设计、无规程措施作业,落实了规程措施集中会审。复审制度,严格执行了所有单项工程开口审批制度。

11、完善矿井生产系统,矿井现有开采设计和采掘部署,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正规采煤法,提升系统较窄,决定立即进行设计,保证在2010年12月前完成并投入使用。

12、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矿井决心按文件规定要求认真整改落实,决定在09年12月前将主要通风机跟换为30KW的,在5月30日前配备合格的中、低速风表各一台。

13、加强矿井水害防止管理,矿井决定在09年6月31日前配齐探放水设备,落实探放水人员,严格加强防水管理工作。

14、及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矿井技术负责人将按规定每月组织不少于一次的技术分析会,技术研究决定安全生产技术问题或复审相关规程措施,必要时请专家组织人员论证后方可组织生产。

15、落实矿井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矿井将严格按文件要求进行,并制定相应措施进行落实并严格考核。

16、落实现场管理制度和加强现场作业管理,矿井将制定相应措施,严格按要求落实执行。

17、加强顶板管理,矿井现有掘进平巷一律采用了金属支架支护,回采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并已于6月20日购置了回柱机进行安全回柱工作。

18、加强机电管理,矿井建立了各种制度,已淘汰了禁用设备,配有100KW发电机作备用电源,决定计划在2010年12月前在购置100KW发电机 一台专门作为通风机备用电源并投入 使用。

19、加强放炮作业管理,矿井已购置了三人连锁放炮器并投入使用,并制定了相关制度措施,实行调度录音电话监管放炮安全工作。

20、落实职业危害的防治,矿井已建立了防治机构,明确了由安全副矿长具体负责,要求严格按照文件开展落实相关工作。

21、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煤矿已按规定提取了安全费用,并超额用在了安全投入方面进行矿井技改和增设设备。

22、矿井已按要求进行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实施了每日安全调度信息会议。

23、加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方面,矿井将按有关规定进行申请,审批后组织施工,并严格验收后投入使用。

24、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我矿现有井下作业人数进行定员管理,符合文件要求,每班最多入井人数控制在45人以内。

25、规范劳动用工管理,煤矿将建立职工档案,严格按要求培训和签定合同上岗,严格执行以包代管的经营方式。

26、保证安全培训条件,矿将制定培训计划和规定相关费用,并决定在2010年12月前建好职工培训学习室。

27、落实全员安全培训,我矿将按各级要求及时送培各种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安排参加全员职工培训工作。

28、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方面,矿井已进行了矿用 “四大件”检测工作,改造了主平硐运输轨道,今后掘进主运输巷轨道保证在11公斤/米以上规格,其他方面力争达到文件要求。

29、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煤矿按要求制定了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报了区安监局,决定今年内开展一次反风演和灾害应急处置演习。

30、配备了矿井辅助救护队员,并落实了相关职责和工作。

2009年5月3日

煤矿隐患统计分析报告 篇2

1、事故隐患分析

(1) 人为因素

在现代系统安全管理理论中, 有一个“专管群治, 全员管理”的原则, 它旨在突出安全生产大家管理、各个重视、人人自觉、互相监督、制止“三违”和消除隐患、人人有责的管理期望。理论如此, 现实则不尽如人意:由于每个职工的安全观念、思想性格、生理心理素质和技术素质等等方面的差异, 各有侧重, 这样, 人既是安全生产的决定因素, 又是一个活跃的事故隐患因素。我们现在的管理制度、各种规定甚至法律、法规都不断得到修改完善, 更加精细化, 可是在生过程中我们的隐患依然存在, 制度得不到落实, 责任落不到人头, 隐患得不到彻底消除。查出了隐患都知道整改, 但整改后又一次出现, 周而复始, 时间长了反而有些隐患司空见惯不认为是隐患等等, 这些现象都是人的因素。

(2) 机器因素

现代煤矿企业, 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 大功率、高性能的设备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机械本身的因素而出现的事故隐患, 普遍表现在年久失修、带“病”工作、超负荷运作及其受井下潮湿因素侵蚀等。

(3) 环境因素

井下作业环境因素复杂多变, 主要表现在水、火、瓦斯、粉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事故隐患。这类事故隐患可分为长期性事故隐患和短期性事故隐患。长期性事故隐患如:水患、煤尘爆炸危险、自然发火倾向、瓦斯涌出、顶板长期压力等。短期事故隐患如:地质构造变化, 瓦斯、煤尘、水涌出突然异常变化等。

2、事故隐患引发事故分析

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隐患引发事故率最高, 危害性最大, 是事故隐患中最活跃的因素;机器因素造成的事故隐患本身不引发事故, 之所以能引发事故, 是因为人对机的性能不完全了解, 在操作、维护上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环境因素中的长期事故隐患, 在生产过程中, 已找到了有效的防范方法, 除强化管理外, 在开采设计、设备配置等方面, 也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确保长期事故隐患不引发事故。另外, 短期事故隐患引发的事故, 是由于这类事故隐患的突然性所造成, 究其原因是:在生产过程中, 突遇短期事故隐患, 现场作业人员对事故隐患认识不及时, 应变能力差, 不能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从而酿成事故。

3、隐患统计分析对监督监察和安全管理的意义

首先, 从隐患数量分析。尤其是主要问题或重大隐患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隐患数量进行了曲线图表分析, 不难看出矿井在某段时期, 在哪个区域内存在问题较多, 将其列为监督检查的重点, 制定相应措施, 进一步督促矿井积极落实整改隐患, 确保安全生产。对于笔者工作的焦坪矿区, 在日常的监督检查中, 通过隐患数量分析, 及时调整监察工作重点, 认真督促矿井整改隐患, 从2006年至今, 辖区内的矿井“一通三防”安全隐患数量逐年下降, 尤其是主要问题和重大隐患的下降较为明显, 因重大隐患下达的监察意见书由2006年的14份降低到08年的4份, 2012年未下发检查意见书。

其次, 从隐患分类上分析。在隐患统计中将隐患分为“一通三防”隐患和非“一通三防”隐患 (指放炮、顶板支护和电气安全等与一通三防相关的隐患) , 又将“一通三防”隐患按其种类细化为通风、瓦斯、防灭火、防尘、监测监控等几个项目。通过对隐患的分类后, 为了进一步规范各项目的检查, 根据上级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规定等内容分别制定了《矿井通风瓦斯管理检查表》、《矿井瓦斯抽放管理检查表》、《矿井防灭火检查表》等八项专项检查表, 使监督检查更加程序化、规范化、深入化和全面化。同时也对矿井在某些管理方面能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 从而共同治理整改隐患, 促进了矿井“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第三, 从隐患级别上分析。对隐患等级分为A、B、C三级, A级是指矿上整改有困难, 需要公司协助解决的;B级是指区队无法自行整改, 需要矿井组织协调处理的;C级是指区队可以立即进行整改的隐患。A级隐患及时向公司进行汇报, 协助矿及时进行处理;B级隐患与矿井有关领导和科室对存在问题进行沟通交流的基础上, 协调督促矿井及时整改隐患;C级隐患要求矿井督促区队及时进行整改。通过隐患分级能对隐患整改的期限、难度等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督促检查, 全面使隐患得到彻底整改。

第四, 从隐患重复出现情况分析。对辖区各矿重复出现的隐患和问题进行专门统计, 并以书面通报形式下发矿井, 从而引起矿井高度重视。要想使重复出现的隐患得到有效整改, 就得克服人为因素, 制定出可行的防止隐患重复出现的措施和规定, 使重复出现的隐患得到彻底整改。在近七年的一通三防安全监察工作中, 辖区矿井针对通风设施、防尘、监测监控等多次出现的重复问题均做了相应统计并下发通报, 各矿在接到通报后均能引起高度重视并召开相关领导、科室及区队参加的专题会议, 采取有效措施, 细化考核规定, 全面督促进行整改, 并形成一种制度, 使重复隐患彻底得到整改。

综上所述, 作者在从事安全监督监察几年来, 不断通过对所查隐患进行统计分析, 不论是从隐患出现的成因、隐患数量、隐患分类、隐患分级及重复隐患等各方面分析, 会更加容易得出搞好监督监察重点和新思路, 以提高监督监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通过隐患分析也不难看出矿井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将事故隐患减小到最低程度, 杜绝事故的发生。自从开始尝试隐患统计分析以来, 作者从中得出了不少关于改进监察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有效促进了矿井的安全生产。七年来焦坪矿区杜绝了一通三防各类重大事故的发生, 矿井安全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为公司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煤矿生产过程中, 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的必要性, 对隐患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从隐患统计分析中得出了不少关于改进监察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安全监督监察和安全管理有一定的意义。

煤矿隐患统计分析报告 篇3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隐患;预防

结合相关的调查研究数据可知: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支持下,我国各类煤矿安全事故当中,以机电运输事故所占的发生比例最高,达到了50%左右。同时,机电运输安全事故相较于瓦斯爆炸、突水等事故而言,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随机性,因此更需要引起工作人员的特别重视,提高对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的管理力度,最大限度的降低机电设备运输期间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1、煤矿机电运输安全隐患分析

1)因电气火花等因素诱发瓦斯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

在煤矿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作用之下,煤矿生产现场各类机电运输设备的机械化水平也在持续的提升,但这种发展在促进井下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带电作业状态下,电缆火花、信号照明、防爆设备失爆以及喷灯等设备的运行都可能造成井下工作面的瓦斯爆炸或相关事故。例如,2005年,辽宁孙家湾煤矿某立井所发生的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最终调查的原因就显示是由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所造成的,即由于现场管理人员未能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当中的相关内容展开井下开采作业,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开采状态之下,最终导致风道瓦斯大量聚集,浓度超过可承受限值。在此基础之上,操作工人违章带电检修照明信号,带电状态下产生电火花,引发瓦斯爆炸。这起事故共造成200余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5000万元,需要引起业内人员的重视与警惕。

2)供电系统不完善

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对于当前大部分的小型、中小型煤矿矿井而言,由于自身投入建设资源、资金、技术支持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而导致矿井工作状态下的供电系统存在一定的缺失。部分矿井供电系统都是采取单电源、单回路方式完成供电作业。同时,直接通过中性点接地变压器完成工作面向井下工作面的供电作业,且在井下供电系统当中,回路也没有专门的检漏继电器进行保护。除此之外,由于这部分矿井系统的工作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上岗前没有经过系统化的技术培训,故而在井下工作面工作中,出现随意的敷设电缆、悬挂电缆,接地线界面过少等等问题,均使得煤矿开采期间面临的安全形势严峻。

3)运输系统不科学

除硬件设施给煤矿开采工作埋下了严重安全隐患意外,当中的部分煤矿机电运输系统同样存在着不小的问题。结合对煤矿工作面的调查报告发现:同样是对于中小型、或小型煤矿而言,井下轨道铺设质量普遍较低,最值得关注的井下掘进斜井没有按照规范要求配备“一坡三挡”的安全防护装置。同时,井下工作面机电运输机车的安全装置与保护措施也不够健全。并且,井下工作面使用相当频繁的刮板输送机也没有设置启/停动作切换的信号装置,皮带输送机阻燃实验落实不够到位,无法对其所处运行状态有一个充分认识,安全管理重点无法落实。更加关键的是:部分井下操作机电运输机车的司机人员上岗前未接受系统培训,甚至无法做到“一人一证”、“一人一岗”的基本要求,以上问题的存在均使得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面临着极大的困扰。

2、煤矿机电运输隐患预防

1)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

减人提效后,以岗定人。管理层和工人岗位限额,原有的培训组织形式已不适应。与此同时,从安全管理的角度上来说,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机电设备运输隐患,就需要重点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煤矿机电运输相关操作岗位当中引入员工竞争机制,针对管理层岗位以及技术性岗位员工,可以通过竞争的方式,考核上岗。其他相关职工可以通过改革岗位技能工资的方式,依照岗位技能掌握水平实现工资分级,以最直接的物质性方式激励员工参与到对安全知识以及业务技能知识的培训工作当中;其次,可以根据矿井生产的计划与安排,定期组织机电运输岗位共同人员展开“技术比武”、“创优争先”等相关活动,调动、激发员工参与学习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确保各个岗位工作人员均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程开展实践工作;再次,可以在对煤矿机电运输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中引入“两结合”的培训模式,将重点培训与业余培训结合起来,重点培训占主导地位;将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结合起来,内部培训占主导地位。同时,针对新上岗的工作人员,需要强化对其岗位、技术能力的强化培训工作,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以人为本”的基础。

2)做好特殊工种用工制度的管理工作

在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当中,特殊工作的用工制度管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水平。这部分岗位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要求,且由于其事关重大,因而多建议选取技术能力全面且思想端正、责任意识强的工人担任。特殊工种工作人员严禁招用临时工,且一旦安排好,不得在员工内部随意调换。例如输送司机、电工、钳工、防爆工、采掘司机、以及绞车司机等,这部分岗位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强,故需要通过严格用工管理的方式,不断提高其安全业务素质与水平。

3)推行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理念

在标准化管理理念落实于矿井质量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能够使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性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有助于煤矿开采作业中的效益产出。因此,结合煤矿机电运输管理的实际需求来看,标准化管理工作应当向频繁性方面发展,自达标的静态性向动态性转变,自以结果为主的管理模式向以过程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具体的做法在于:结合矿井工作面实际情况,指定包括设备包机制度、设备入井检验制度、设备停电检修挂牌制度、设备管理工作制度等相关标准规范。同时,针对井下小型电器、设备、以及电缆等相关设施而言,则需要推行基于台账式的管理制度。

4)煤矿井下工作环境的构建

由于煤矿矿井生产作业的开展大多以井下工作面为主要环境,因此需要将井下工作面的空气流通作为重点的考量因素之一。若井下工作面所设置的主通风机装置发生故障,除无法带动矿井污染空气有效排出井下工作面以外,还无法使新鲜的空气进入矿井内部。受这一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井下工作面人员出现缺氧等人身安全威胁,并且导致工作面内的瓦斯浓度急剧提升,可能诱发瓦斯爆炸等严重安全事故。因此,要求管理过程中,对通风装置的运行性能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保障。

3、结束语

在现代化的煤矿生产工作开展过程当中,矿井对煤矿资源的开采、生产质量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与矿井机电运输系统的运输能力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煤矿机电运输系统战线较长、涉及多个生产环节、期间涵盖大量的特殊工种,故而技术要求较高,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值得各方人员重视,并展开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陶志勇.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管理[J].煤炭技术,2009,28(5):189-191.

[2]李程.浅谈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14):67-68.

煤矿安全隐患整改报告 篇4

关于延安市煤炭工业局于201*年5月22日对我矿进行复检查发现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我矿针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及措施。由矿长督促,落实到人,严格要求,对存在的隐患进行全面整改,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任务,整改情况如下:

1、“三项岗位”人员培训数量不足,培训档案未健全

由总工负责,及时组织人员,按市局下达的2013年“三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计划及时进行培训,并健全培训档案

2、未签订救护协议

由总工董海龙负责,及时与救护队联系,及时签订救护协议

3、管理机构不全

由总工负责,及时配备相关人员,健全管理机构

4、主井筒皮带保护不全

由机电矿长冯老虎负责,及时安设皮带保护装置

5、副斜井提升绞车属淘汰产品

由矿长高二渠负责,及时订购提升绞车

6、矿井未形成双回路供电

由机电矿长冯老虎负责,联系供电公司,协商接火协议

7、井下仍使用淘汰调度绞车和局扇

由机电矿长冯老虎负责,对井下淘汰的调度绞车和局扇进行更换

8、井下轨道敷设在煤仓口上方且无保护设施:

由机电矿长负责,及时在煤仓口上方安设护栏等保护设施

9、局部通风机未实行“三专两闭锁”

由机电矿长冯老虎负责,及时安设风机专用变压器、专用电缆、专用开关,并安设风电、瓦斯电闭锁

我矿针对贵局提出的问题,以严谨负责的态度认真整改,矿领导周密安排布署,全面检查指导。经近段时间的整改,我矿有关人员进行自查自检,各项工作已按要求全部整改完毕。

**县前进煤矿

煤矿隐患统计分析报告 篇5

为了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消除生产工作中的事故隐患、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矿关于抓好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称隐患)主要是:

1、工作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可能导致事故发生人的不安全行为;

2、因其它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生产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生产组织和劳动保障方面不符合安全生产规定;工作场所未达到安全防护要求,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

3、其他管理上的缺陷;

4、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1)一般事故隐患: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的排除地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大,应全部或局部停产,并经过一定时间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本队组(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二、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原则:

1、属地负责原则。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隐患所属队组负责落实治理措施,具体实施整改方案。安监部门督促和协调有关部门协助,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

2、分级管理原则。一般事故隐患,由队组负责人或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重大事故隐患,队组书面报告分管矿长。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1)隐患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治理方案;

3、“四定”整改原则。对隐患的排查、整改、坚持定项目、定人员、定措施、定完成时间的“四定”原则。措施包括: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负责治理的机构人员;(4)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排查管理上的缺陷和事故隐患,建立隐患排查、登记、整改、验收、销案、管理台帐,建立事故隐患档案,并按照分工实施监控管理。

2.凡是已经下发又不能迅速消除的隐患,要逐项登记并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同时分管领导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术鉴定、安全评估。

3.队组、业务部门应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活动,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按职责权限及时予以处理。

4.存在隐患的队组负责任、跟班安监员在规定的隐患整改期限内,要负责组织检查、监督、事故隐患情况、危害范围和解决方案。

5.队组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及相应的应急预案。事故隐患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离作业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停生产。

四、事故报告制度

队组无法自行解决的重大隐患,要提出专题报告,说明隐患情况,危害范围和解决方案,矿组织研究处理。

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1)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直接打电话汇报值班队干及区调度。

(2)发生轻伤事故,应立即报告工长(班组长)、安全员、值班队干及区调度。

主管部门;发生伤亡事故,值班队干除按上述要求进行报告外,应在2小时内向当地劳动部门、监察部门组织报告。

(3)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在报告的同时,应按《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要求,开展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煤矿隐患统计分析报告 篇6

报告

11月11日县局组织的煤矿安全、技术检查组到我矿进行安全检查,共检查出6项隐患,为确保隐患整改工作落实到实处,全力消除事故隐患,煤矿11月11日晚上19点召开隐患整改工作会议,对查出隐患的作业点采取了停产整改,严格按“五定”的原则整改落实,整改情况如下:

一、成立组织机构

为加强隐患整改力度,成立了以矿长任组长,副矿长任副组长,安全管理人员及队长任组员的隐患整改领导小组。

二、建立整改台帐,明确具体责任及隐患整改落实。

针对本次检查组到我矿检查出的隐患,我矿及时成立了隐患整改领导小组,由副矿长莫飞负责隐患整改台帐,严格按“五定”的原则落实整改。

(一)、顶板管理方面隐患整改:

1、一采区C9煤层2010901采煤工作面中断支护不及时,下段特殊支护缺戗、密柱,由队长胡家书负责安排整改落实,隐患整改验收由带班矿长邓祖全负责。11月12日已整改结束。

2、一采区C3煤层308采煤工作面、301采煤工作面排柱距不规范,部分支柱歪斜,木垛架设不牢靠,局部支护不及时,戗、密柱数量不足,机运巷坑木老化更换不及时,分别由C3煤308队长李华和C3煤301队长胡家宽负责安排整改落实,规范工作面排柱距,增加戗柱、密柱、木垛数量,更换机运巷老化坑木,隐患整改验收由带班矿长顾朝斌负责。11月13日前整改结束。经验收已整改合格。

3、二采区C3煤层2020300采煤工作面上下端头支护不规范,排

柱距不规范,中部特殊支护不到位,上段支护质量差,由队长刘传稳负责安排整改落实,隐患整改验收由带班矿长王米生负责。11月12日已整改结束。

4、二采区C7煤层2010704采煤工作面未严格执行《作业规程》的规定,未及时挂梁,打临时贴帮柱,机运巷坑木老化更换不及时,由队长胡光书负责安排整改落实,隐患整改验收由带班矿长莫飞负责。11月12日已整改结束。

(二)、通风管理方面隐患整改:

1、一采区C7煤层704工作面带采部分未设置风障,由704工作面胡光书负责安排整改落实,隐患整改验收由矿长杨健负责。通风构筑不完善,调风不合理由通风科赵尤国负责安排整改落实,隐患整改验收由矿长杨健负责。11月12日前整改结束,经验收已整改结束。

2、一采区C3煤回风下山掘进工作面风筒距迎头大于5米,由C3煤回风下山掘进队长阳登龙负责安排整改落实,隐患整改验收由矿长杨健负责。11月11日已及时整改结束,经验收已整改结束。

3、二采区C3煤300联络巷有一组风门未联锁,由通风科赵尤国负责安排整改落实,隐患整改验收由矿长杨健负责。11月12日前整改结束,经验收已整改结束。

4、矿井测分风制度不严,部分测风数据不准确,由通风科赵尤国负责安排整改落实,严格执行矿井测风管理制度,合理分风,测风数据必须准确,隐患整改验收由技术副矿长负责。限期11月13日前整改结束,经验收已整改结束。

(三)、机电管理方面隐患整改:

1、二采区305回风巷有机电设备两闭锁不完善,由二采区机电队长潘兴汪负责隐患整改,完善两闭锁,确保正常运行,限期11月1

3日前整改结束,隐患整改验收由机电副矿长赵启发余负责,经验收已整改结束。

2、一采区2010303回风巷2个接线盒无接地线,由一采区机电队长杨兴荣负责隐患整改,及时完善接线盒无接地线,隐患整改验收由机电副矿长赵启发余负责。经隐患验收11月12日已整改结束。

3、井下部分刮板运输机机头尾柱未打双压柱,由刮板运输队长缪正文负责隐患整改落实,隐患整改验收由机电副矿长赵启发余负责。限期11月12日前整改结束,经隐患验收11月12日已整改结束。

(四)、瓦斯管理隐患整改:

1、改扩建井部分传感器送检不及时,由监测监控组组长宋焱斌负责隐患整改落实,及时送检,更换改扩建井部分传感器,确保正常运行,隐患整改验收由矿长杨健负责。限期11月13日前整改结束。经验收已整改结束。

2、2010303掘进点瓦斯探头、报警仪悬挂不到位,由C3煤303掘进队长阳登龙负责安排整改落实,隐患整改验收由矿长杨健负责。11月11日已及时整改结束,经验收已整改结束。

(五)、防尘管理隐患整改:

1、308机运巷煤尘堆积突出,由C3煤308队长李华负责安排整改落实,清理浮煤,加强洒水降尘管理,隐患整改验收由矿长杨健负责。11月12日已及时整改结束,经验收已整改结束。

2、C2煤回风上山掘进点未湿式打眼。由C2煤回风上山掘进队范正云负责安排整改落实,严格执行湿式打眼,隐患整改验收由矿长杨健负责。11月12日已及时整改结束,经验收已整改结束。

(六)、其它隐患整改:

1、井下部分灭火器失效,由辅助队长肖家银负责落实整改,隐患

整改验收由机电副矿长赵启发余负责。限期11月13日前整改结束。

2、井下自救器配备数量不足,煤矿已计划及时购置,按要求配备到位。

3、C2煤回风上山放炮员无证顶岗,煤矿已作计划,按时送培,确保特员持证上岗。

4、改扩建井入井登记不规范,矿灯未集中统一管理的隐患,煤矿加强了入井登记人员管理,严格执行出入井检身登记制度和矿灯集中统一管理制度。隐患整改验收由矿长助理王米生负责。

5、图件制作不规范,内容不全,由技术员顾康南负责,规范图件制作。限期11月15日前整改结束。

三、隐患整改投入资金

隐患整改共投入资金14.3万元,其中顶板管理方面隐患整改投入资金4.5万元;通风管理方面隐患整改0.9万元;机电管理方面隐患整改1.3万元;瓦斯管理隐患整改0.3万元;防尘管理隐患整改0.4万元;其它隐患整改6.9万元。

三、整改隐患期限和工作具体要求:

严格按照执法文书整改指令,立即整改的隐患已整改结束,对限期整改的隐患为期限为11月15日以前,在11月15日以前没有整改结束,按《2012年恒达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并对相关负责的人员进行处罚。(附执法文书)

XXXXXXXXX煤矿

煤矿隐患统计分析报告 篇7

(1)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煤矿开采人员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在思想上没有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不了解煤矿井下环境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无法全面分析通风设备的使用性能以及井下的具体情况,只能盲目听从领导的安排,致使安全隐患的出现。

(2)井下环境变化大。煤矿开采人员所处的环境复杂,不可预测性与突发性相对较高,并且会随着煤矿开采进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工作人员需要科学安装通风设备以及合理设计通风系统。例如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井下瓦斯含量会随地层温度的升高而上升,这种环境的变化会增加开采难度,对井下工作的顺利实施产生一定影响。

(3)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在煤矿井下通风作业开展之前需要合理设计通风系统,并且由于每个煤矿井下的情况不一样,这就需要设计人员结合井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当前我国煤矿井下通风系统设计工作缺乏标准性与规范性,这是因为我国缺乏足够的设计经验,有些设计人员为了减轻工作量,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就开始设计。如果通风系统设计不够合理与妥善,不仅会增加通风安全隐患与危险系数,还会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身体降低,不利于开采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4)通风设备达不到规定要求。通风设备是确保煤矿井下通风工作正常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适合与良好的通风设备,则井下通风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将会有所降低。当前大部分煤矿井下通风设备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设备陈旧,在工作效率与功能等方面无法满足复杂的井下环境作业,使用效率不高。同时有些井下工作团队缺乏严格的管理,致使通风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损坏程度严重,易出现爆炸等事故,不利于保障人员的人身安全,影响工作进度。

2 煤矿井下通风安全隐患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对策

2.1 重要性

通风系统管理作为煤矿井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煤矿开采效率以及煤矿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因此加强煤矿井下通风显得尤为重要,能够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煤矿井下通风的安全管理设备及环境有所改善,但是由于人为因素或意外因素的影响,通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不强,易出现安全隐患,从而影响煤矿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如何加强煤矿井下通风安全管理,已经成为煤矿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对策

2.2.1 加强安全意识的培训

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如果工作人员缺乏较强的安全意识,即便井下通风系统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也可能会出现安全事故。因此煤矿企业在开展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时,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增强其安全生产的意识,重视其生产技术和操作技能培训的同时,也引导其充分认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让工作人员了解到安全隐患随时存在,只有对生产中的各种异常情况加以注意,严格按照生产规程进行操作,强化安全意识,才能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2.2.2 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计划

煤矿企业在制定科学可行的管理计划之前,需要先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安全可靠的井下通风系统,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来合理化分配开采设备和人员,以此保证煤矿井下通风工作的有序开展。由于在实际作业之前难以全面获知煤矿井下的具体情况,这就需要定期观察与详细总结实时情况,有计划性与针对性改进通风安全管理计划,保证该计划的可行性,节省财力、物力和人才,实现煤矿企业的最大化效益。

2.2.3 加强系统安全检查

煤矿井下工作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危险系数较高,因此在开展煤矿井下工作之前,煤矿企业需要让安全生产部门的人员提前检查矿井的情况,排除井下有害有毒气体的存在,保证井下环境的安全性。另外,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人员需要经常到井下指导工作或进行安全检查,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检查过程中及时纠正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操作的人员,并予以适当的惩处,使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得以提高。当然若工作人员在开采过程中及时上报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给予其相应地奖励,有效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2.2.4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煤矿企业需要加强井下局部通风管理,严格按照计划要求断电,并将瓦斯传感器合理安装在局部通风机区域,以便实时了解与动态监控井下情况,保障煤矿的安全管理控制。如果通风机因意外情况而出现断电时,需要对备用电源加以启用,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如果井下出现瓦斯超限情况,没有将其有效排出之前不能开展生产工作,而应该设立专门管理人员来巡视检查井下的瓦斯。此外,煤矿企业应该定期评价通风系统,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生产工作的安全以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 结束语

煤矿井下通风安全管理作为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当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人员安全意识不强、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井下环境变化大、通风设备不能达到规定要求等,严重影响煤矿生产的安全,不利于井下作业的顺利实施。基于这种情况,煤矿企业需要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加强安全意识的培训,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计划,强化系统安全检查和安全生产管理,从而提高通风安全管理的效率与质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生产的有序开展,实现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祥.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3:86-87+92.

[2]张桂平.浅议煤矿井下通风安全隐患与管理措施[J].江西煤炭科技,2016,01:11-12.

煤矿安全隐患排查及其处理措施 篇8

一、建立“三级”排查制度

什么是“三级”排查制度?即每月(每季)两次的矿级隐患排查;每月两次的井下区队和地面生产单位排查;每班一次的班组排查。矿级隐患排查要重点放在下月(下季度)的矿井重大事故隐患上,由矿总工程师负责,召集专业副总工程师和生产科室主管工程师、井下区队和地面生产单位技术主管参加;井下区队和地面生产单位重点排查当月及下月存在的事故隐患,由生产单位技术主管负责,区队和地面生产单位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排查出的隐患形成书面材料后,在矿级隐患排查会上进行汇报;班组主要排查当班生产现场存在的事故隐患,由当天区队值班人员和班组长负责,当班或在一天内解决。坚持每周安全办公會制度,定期分析、排查矿井安全状况,重点解决影响安全的各类隐患问题。严格执行副总以上领导下井带班制度,做到时刻都有领导干部在井下现场督查安全生产,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基层区队干部24小时井下带班,保证现场动态安全监查到位。经常组织拉网式安全大检查,按照谁带队、谁签字、谁复查的原则,对查出的问题全部进行落实整改。“三级”排查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各岗位各负其责,形成紧密的排查合力。

二、狠抓排查的重点环节

1、发挥各部门、各级领导的监管职能作用。各级领导下井要严查细管,各类检查要注重实效,隐患整改要落实到位,凡出现检查不负责任,隐患不按期整改,隐患督查不到位的,一律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责任者的管理责任,造成事故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对隐患管理要做到档案管理规范,隐患上报及时,凡出现建档不规范、流于形式或上报材料不及时,按公司和矿考核办法处罚。各级领导、业务科室要认真排查、检查和督促整改隐患。凡工作不认真、不仔细,导致被上级部门查出重大隐患,造成停产或受到经济处罚的,隐患单位、各业务科室、矿分管领导以及包队领导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将井下作业环境的排查放在首位。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多变,主要表现在瓦斯、煤尘、水、火、顶板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事故隐患。这类事故隐患分长期性事故隐患和短期性事故隐患。长期性事故隐患主要有:水患威协、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的自然发火倾向、瓦斯涌出、顶板压力等。短期事故隐患主要有:地质构造变化,瓦斯、煤尘、涌水出现突然异常变化等。环境因素中的长期事故隐患,在生产过程中,要及时找到有效的防范方法,除加大强化管理力度,在开采设计、设备配置等方面,要做好防御基础工作,确保长期事故隐患不引发事故。另外,短期事故隐患引发的事故,是由于这类事故隐患的突发性所造成的,其引发事故的原因是:在生产过程中,突遇短期事故隐患,而现场作业人员对事故隐患认识不高,处理不及时,应变能力差,不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而酿成事故。

3、如实上报隐患信息。煤矿各生产区队和班组每天坚持对本区队作业范围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每天把排查结果报告矿安监处;煤矿各专业每旬组织对本专业的安全隐患排查,排查结果筛选后报告矿领导,同时报告集团公司安监部;矿长每月组织1次重大安全隐患的专项排查,排查结果每季度由集团公司汇总并向当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告。集团公司安监部每月组织1次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为主的专项检查,每旬对各矿上报安全隐患信息,筛选统计分析并向集团公司有关领导报告。

三、安全隐患处理措施

煤矿安全隐患的长期性、顽固性、复杂性、动态性决定其在防范、治理方面的艰巨性、持久性、群众性。安全隐患不可能不出现、不发生,但要切实加强管理,及时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排查治理,主要还必须从隐患的源头和矿井从业人员思想教育上抓起,从矿井的每个岗位和矿井基础工作管理抓起,达到标本兼治,总体提升。

1、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企业各级管理干部,尤其是业主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摈弃单纯追求效益的思想和做法,真正确立“安全是最大效益”的安全观,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真正做到把安全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正确处理生产和安全的关系。当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无条件服从安全,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没有整改不生产。

2、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观念。煤矿事故发生虽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但仍然有自身规律可循。只要充分认识和掌握隐患发展、事故发生的规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加大资金投入,及时加强安全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及时实现事前控制,把事故提前到对隐患的预防上,把对事故的处理提前到对隐患的处理上,就会预防事故发生。

3、增强隐患即事故的理念。这是新时期应当坚持的安全观。隐患是事故发生的苗头,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要加强隐患的预防工作,及时割裂、阻止具有因果关系的事故条件之间的联系,就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反之,事故的发生就不可避免。从这种意义上讲,隐患就是事故,预防事故发生就是要预防隐患发生,消除隐患的存在。确立这种认识,有助于建立科学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4、加强综合治理。把安全生产的重点转移到隐患治理上来,切实建立隐患的预防、发现、整改、检查、验收、处罚机制,完善隐患治理整改制度,严肃隐患整治纪律,多方面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

总之,煤矿安全生产是同大自然作斗争,必须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严谨的作风,有赖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严密措施和到位执行。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科学的隐患排查,一旦发现有不安全隐患就及时治理,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就一定能够实现矿井的长治久安和安全生产。

煤矿隐患统计分析报告 篇9

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方案自查整改报告

二0一五年一月二日

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方案自查整改报告 ***煤炭管理办公室:

根据《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门峡市集中开展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三政办[2014]53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矿井建设项目审批手续以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资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全面隐患排查治理。我公司自查自纠领导小组于2015年1月2日,对公司各岗位、井下各作业点以及供电、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六大系统建设、巷道维修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共查处隐患 条:并对查出的隐患立即安排责任单位、责任人员落实整改,现将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安排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为搞好此次矿井隐患整改工作,确保矿井隐患整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特成立由矿长负责的矿井隐患整改领导小组。

组长:矿长

副组长: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机电矿长 总工程师 成员:办公室主任 安检科长 工程技术科长 通风科长 机电科长 防水办主任 生产副总 调度室主任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井上、下隐患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次矿井隐患整改的督促、落实工作,从资金、措施、整改人员、整改时间要求、整改结果验收等方面按“五定”原则整改到位,并负责隐患整改的督促和验收工作。矿井隐患整改期间,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措施组织施工,并坚持矿长值班及矿领导入井带班制度,确保矿井隐患整改期间的安全。

二、整改工作要求

1、此次隐患整改工作应严格按照“五定”原则落实到各位责任人,必须认真负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要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此次隐患整改工作,隐患整改工作必须按要求整改彻底、整改到位。

2、隐患整改领导小组成员与入井带班领导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井下整改现场,要认真监督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严格按照作业规程作业,安全顺利的完成此次隐患整改任务。

3、在隐患整改期间,凡发现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要对责任人按本矿安全管理规定加倍处罚。

4、隐患整改结束后,由隐患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验收。附:表

一、隐患整改计划表 表

二、隐患整改验收表

渑池县九六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1月2日表一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隐患整改计划安排表

4表

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统计报告制度 篇10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领导科学决策和指导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工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对原有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指标体系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报表制度》,国家统计局以国统函[2005]6号文件予以批准执行。

一、报告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

二、统计内容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的主要内容是: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基本情况、整改隐患、行政处罚、经济处罚、查处事故、听证复议诉讼、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安全生产许可持证、安全培训持证和执法文书使用等。

三、报表种类及填报单位

(一)基础A1-A6表由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填报。

(二)安全监管部门不填报煤矿指标。

四、报送程序及时间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实行分级管理。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各市州安全监管部门应于每月(季)后2日前向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调度中心报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报表。

五、统计要求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遵守《统计法》的有关规定,按规定填报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报表。对于不报、迟报和伪造、篡改数字的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六、制度实施

煤矿矿井供电系统隐患及处理探讨 篇11

【关键词】双回路供电;静电危害;谐波;漏电

一、供配电系统的不稳定

在煤矿的供配电系统,导致电力系统不稳定的因素非常多,这个问题也是煤矿井下的重大安全隐患,我们分述如下:

1、变压器的容量不足

这类问题主要因为在电气设计时,没有给电力系统以充分的余量。变压器的容量不足,会使系统长时间满负荷工作,使配电系统的母线和用电负载长期发热,这样极大地损坏了电气设备和电缆的使用寿命。另外,电气设备发热后,会使阻抗增加,产生很大的电压降,导致系统波动,而且降低了系统的有功功率,电力系统运行不经济。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坏处和隐患,可以看出因设计容量不足而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损坏性极大。

2、供电系统没有采用双回路供电

现在有很多的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没有采用双回路供电,但是煤矿井下电气设计规范严格要求,矿井必须有双回路电源供电,如若不然,提人绞车、主排水泵房、通风机及低压配电所都会造成停电,这些电气设备停电,将直接造成人员损伤和企业财产的重大损失。

3、备用电源没有达到设计规范的要求

《电力法》和《电气设计规范》明确要求,已投运的和新投运的备用电源,必须在自备电源接口与电网处加装可靠的闭锁装置,其作用可以预防系统停电时自备电源向电网反送电。许多煤矿部门都没有充分重视这个事情,甚至都无人看守,也没有悬挂明显的标志牌。

我们知道,发电运行必须要同压、同相、同频率,如没有闭锁装置,真的由自备电源向电网反向送电,会发生严重的短路,酿成极大的事故,甚至导致整个电力系统崩溃。

处理措施:针对以上三点,可以做以下措施:

1、变压器容量必须留有足够的余量,一般都是按电气总功率来选取变压器的容量,变压器的容量应比电气设备总功率高20%才相对合理,如果电力负荷中大电机(55KW)采取直接起动的较多,容量就适当再大些。

2、对于刚刚建立的煤矿,相关部门应对其电力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尤其是备用电源,必须符合设计规范,对于不加闭锁装置的,不采用双回路供电的,不予开车。对于正在运行的煤矿如不加闭锁装置,不采用双回路,则强制停车安全整顿。

二、静电危害及电气火花事故

煤矿属于防尘防爆的危险场所,所以静电危害和电气火花是时刻存在的问题。我们知道,静电会产生高电压,如果接地再不良好,会发生放电火花,点燃其他可燃物质,甚至爆炸。

(1)接触器和继电器由于选择过小或者质量原因,不能分断较大的短路电流,会在其开合的瞬间产生火花,同样引起故障。

(2)电力电缆长时间在煤矿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受过负荷或外力的影响,就容易造成电气火花,甚至短路,造成瓦斯爆炸并直接使低压系统主受柜跳闸。

(3)电气操作人员的误合闸还有电气维修中的违章操作,都会形成火花,造成危害。

处理措施:

1、必须选择质量合格的,防爆等级符合设计规范的电气装置(包括电力电缆、接触器、开关等),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2、必须有动作灵敏,动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当事故发生后,可以切断主电源,最大程度地降低危害。

3、设备相关要求做绝缘检定,并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试验。

三、供电系统电能质量差

电能质量主要的性能指标是电压和频率,由于各种原因电压的波动和影响是最大的。导致的原因也很多,我们主要以下面两点为例:

1、电气设备过载运行

不只是煤矿井下,有很多的企业因为扩容的原因和追求达产超标,使设备长期过载运行,过载运行的最大危害首先就是产生电压降,并使电气设备过热,严重会发生火灾和电气故障。

2、谐波

矿井的提升机和大量的使用变频器都会造成谐波,谐波的危害会造成电压波形的失真,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干扰弱电系统,对仪表的检测和自动化都有有嚴重的影响。(不在是正弦波形),致使电能质量降低。

处理措施:1、安全是第一,生产是第二位的,所以当发生过载运行时,要查看是变压器选型的原因还是负载不稳定或异常故障导致的,确认问题后,确认有必要停车,则联系工艺主管领导停车检修。2、提升机是因为本身的电气设备线路原因导致的谐波,可以加装电抗器等设备看看是否有效果。另外,变频器在无特殊情况下,尽量少用,它不仅会产生谐波,而且还会给电气的弱电系统(包括仪表)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仪表监控系统崩溃。

四、雷击及漏电事故

1、雷击主要指雷电进入井下的事故。许多的煤矿由于安全意识淡薄,对于防雷设施没有按照期限进行测试,结果因防雷装置失灵而造成惨重的事故。雷击入井一旦发生火花或短路,将会造成整个供电系统停电,导致全矿停产。

2、漏电事故在煤矿电气故障中也不占少数,因为煤矿亮度不够,很难用肉眼看出设备的绝缘老化和漏电的现象,问题日积月累,就会发生更大的事故。

处理措施:1、按照防雷接地布置图进行良好的接地,并按要求对防雷设施进行高压测试。2、加装漏电保护器,当有漏电或电源接地故障超过安全电流,开关会自行跳闸,维修人员就会去进行检查。另外,需要加强安全巡检,特别是电力电缆和配电盘,一定查看或者通过摇表测量有无漏电现象。

五、结束语

煤矿供电系统运行在一个比较复杂、恶劣的环境,它的防爆要求及开关与接触器的分断电流要求很高,要严格按照电气规范设计和维护,电气设备要定期的进行防雷测试、绝缘测试,尤其供电系统的电源必须保证一开一备,这样才能提高供配电系统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陈国呈.变频调速及软开关电力变换技术[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刘纪为.对煤矿漏电保护的一点看法[J].煤,2010,127(05):77-78,92.

[3]尚海柱.浅谈煤矿电气保护的选择性[J].电气开关,2005年01期.

煤矿隐患统计分析报告 篇12

目前为止国内许多学者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黄平等统计分析了1949年至2011年安全生产事故数据, 并从人、机、环与管理4方面分析了事故致因因素及其影响和危害, 提出对策与措施。黑龙江科技学院的张太发等统计分析了2000—2010年我国煤炭总产量, 煤矿事故的起数、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 研究表明我国煤矿安全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事故死亡人数不断降低[1]。湖南科技大学的汤德明等统计和分析了2010—2012年湖南省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数据, 提出预防和减少煤矿事故发生的对策和措施[2]。北京理工大学的李生才等对2013年上半年的国内生产安全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3,4,5]。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的高建宁以1 500个案例为基础, 探讨了煤矿事故6类自然因素的分布特征[6]。本文重点对我国2013年国内煤矿生产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 以了解煤矿事故发生的类型、数量、原因及防范措施, 减少和控制事故, 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 使煤矿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更深刻认识到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的特点及规律, 对预防和控制煤矿事故有重要的意义。

1 事故统计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 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7]。生产安全事故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8]。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事故一般分为以下4个等级: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由事故及生产安全事故的定义, 可以得出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就是指煤矿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笔者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府网站事故查询系统, 结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公布的事故调查报告或处理意见, 根据事故等级, 对2013年国内煤矿生产发生的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情况进行统计 (表1) 。

从表1可以看出, 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安全事故总共有13起, 包括重大事故12起, 特别重大事故1起。这13起发生事故的矿井中, 百万吨级以上的矿井2个, 90万t/a的矿井有2个, 40万t/a的矿井有2个, 15万t/a以下的矿井有6个, 小煤矿占事故矿井比例的50%, 发生重特大事故的比例非常大。而且有1个国有矿井连续发生1起特别重大事故和1起重大事故, 即吉林省通化矿业 (集团) 公司八宝煤矿, 2起事故的发生时间仅相隔2 d, 这在历年事故资料中也是少见的。13起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虽然都未达到5 000万元, 但是几乎都在1 000万元以上,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其中有3起事故没有相关经济数据, 这是因为截止到2014年1月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还未公布相关事故的调查报告) 。相对于百万吨以上的矿井, 小煤矿每班的入井人数较少, 事故发生时成功脱险的人数相对较少, 因此事故造成的死亡率就较高, 最高可达到100%。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致死人数为233人, 在这些事故中一次死亡人数在20人以下的事故有9起, 在20~30人之间的事故有3起, 30人以上的事故有1起, 死亡人数在20人以下的矿井发生重大事故的比例为75%, 1起特别重大事故死亡人数为36人。从分析可以看出, 煤矿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往往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 事故分类

依照煤安字 (1995) 第50号文《煤炭工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规定》, 按伤亡事故的性质, 将煤炭行业生产伤亡事故分为:瓦斯事故、水害事故、顶板事故、放炮事故、机电事故、运输事故、火灾事故和其他事故8类[9]。2013年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分类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2013年国内煤矿发生安全生产事故68起, 总共导致456人死亡, 其中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有55起, 致死人数为223人, 分别占事故起数的80.88%、死亡人数的48.90%。按事故类型分, 瓦斯事故31起, 占煤矿事故的45.59%, 死亡293人, 占死亡人数的65.13%;水害事故13起, 占煤矿事故的19.12%, 死亡76人, 占死亡人数的16.67%;顶板事故10起, 占煤矿事故的14.71%, 死亡25人, 占死亡人数的5.48%;火灾事故2起;放炮事故0起;机电事故2起;运输事故4起;其他事故6起。瓦斯、透水和顶板引起煤矿事故的概率较高。在2013年煤矿发生13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中, 由瓦斯引起的事故有9起, 所占比例达69.23%, 仅发生的1起特别重大事故也是由瓦斯爆炸引起的, 瓦斯仍然是煤矿安全生产中危害最大、死亡比例最高的一个突出问题。随着煤矿工人安全意识的提高, “一炮三检”制度和措施的严格执行, 放炮技术的创新, 2013年没有发生由放炮引起的事故。而由气体中毒引起的其他事故却发生了几起, 这些事故有些是可以避免的, 如某矿井工人竟然没有配发、随身携带自救器下井。

3 事故分析

3.1 事故起数按年份及省份分布

对2004—2013年近10年煤矿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进行统计, 以每年事故发生起数为纵坐标, 以时间为横坐标, 绘出近10年国内煤矿生产安全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年份分布图 (图1) 。由图1可以看出, 发生重大事故起数最高的年份是2005年, 发生了45起, 此年份也是发生特别重大事故起数最高的年份, 发生了13起。2004—2008年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发生的起数分别有154起和37起, 2009—2013年发生的起数分别有63起和12起, 前5年发生事故起数总体比近5年多, 尤其是近5年发生重大事故的起数基本保持在12起左右, 近3年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起数保持在1起, 2012年和2013年这两年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起数保持不变。这说明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趋于好转。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2008年12月,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 规范了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 落实了事故责任追究, 防止和减少了煤矿生产安全事故。2010年实行的《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监督检查规定》, 督促各级领导深入现场了解煤矿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 有效遏止违章违纪现象。

分析2013年68起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省份分布特征, 以事故发生起数为纵坐标、以省份为横坐标, 作出2013年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省份分布图 (图2) 。由图2可以看出,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不包括港澳台) 发生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地方有20个, 事故发生起数较多的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为贵州、山西、辽宁、重庆和云南, 对应的事故分别为10起、7起、5起、5起和5起。发生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的地方有9个, 发生事故起数较多的3个地方分别为吉林 (3起) 、黑龙江 (2起) 、贵州 (2起) 。由此可见,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多发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主要煤炭能源生产基地;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地质条件复杂的西南地区, 以及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山西。

3.2 死亡人数分布

通过分析发生煤矿生产事故的20个省份, 可以得出2013年国内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省份分布 (表3) 。

从表3可以看出, 煤矿事故导致死亡人数较多的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为贵州 (78人) 、吉林 (72人) 、山西 (39人) 、黑龙江 (34人) 、四川 (31人) 。其中贵州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比较严峻, 事故发生起数最高, 死亡人数也最多, 发生2起重大事故。贵州作为南方产煤大省, 40%的国土面积都蕴藏着煤炭。但这些煤矿的地质条件很差, 构造复杂, 断层多, 瓦斯含量高, 大部分是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贵州小煤矿数量众多, 私挖滥采现象严重。煤矿管理水平低下、基础薄弱, 制约了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煤矿兼并重组有利于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降低事故的发生。但对于一个地方来说煤矿兼并重组十分困难, 贵州兼并重组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小煤矿较为分散, 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导致服务年限缩短; (2) 矿权转让过程中产生的高税收给企业带来了巨大负担。

4 结论

通过对2013年国内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2013年国内发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68起, 死亡456人, 其中重大事故有12起, 死亡197人, 特别重大事故有1起, 死亡36人。小煤矿发生重大事故的比例较高。

(2) 瓦斯、透水和顶板是事故起数在2013年煤矿事故中位列前三位。瓦斯最容易引起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 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3) 分析了近10年煤矿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 发现2004—2008年发生重大事故起数总体比2009—2013年多, 近5年发生重大事故的起数明显下降, 安全形势趋于好转。

(4) 2013年各省市煤矿生产安全事故表明, 贵州事故起数比较多, 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的事故较多省份是吉林。

参考文献

[1]张太发, 母丽华, 张鸿艳.煤矿事故的分析和预防对策的研究[J].中国矿业, 2012, 21 (3) :28-31.

[2]汤德明, 施式亮.2010—2012年湖南省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及预防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27) :36-37.

[3]李生才, 笑蕾.2013年1—2月国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3, 13 (2) :285-288.

[4]李生才, 笑蕾.2013年3—4月国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3, 13 (3) :285-288.

[5]李生才, 笑蕾.2013年5—6月国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3, 13 (4) :270-273.

[6]高建宁.我国煤矿事故自然因素特征分析[J].煤矿安全, 2013, 44 (3) :156-159.

[7]何学秋, 林柏泉, 程卫民, 等.安全工程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0.

[8]李克荣, 刘银顺, 周建新, 等.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1.

上一篇:藏传佛教建筑特点下一篇:泊子小学学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