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的成语

2024-07-03

香的成语(共10篇)

香的成语 篇1

形容香的成语

1、屈艳班香:屈:指屈原;班:指班固。象《楚辞》、汉赋那样词藻艳丽,情味浓郁。称赞诗文优美。

2、国色天香: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3、芬芳馥郁:芬芳:指香气;馥:香气;馥郁:香气浓厚。形容香气非常浓。

4、焚香扫地:形容清幽的隐居生活。

5、古色古香: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6、拣佛烧香:比喻看人行事或待人有厚薄。

7、行香挂牌:学政到省后例行的仪式。行香:到孔丘庙烧香。挂牌:出牌公告考试地点、日期等。

8、摘艳薰香:形容文辞华美。

9、桂馥兰香:桂、兰:两种散发芳香的花;馥:香。形容气味芳香。

香的抒情作文 篇2

今天一大早,阳光就像个淘气的小姑娘,哪儿都有她的影子。伴着这个好天气,我要去探索香的足迹------

首先去阳台,被子整齐地铺在杆子上用两个夹子固定着,阳光照在上面,被子好似发出了金色的光芒,用晾衣杆轻轻敲打,许多可爱的小毛毛飞了出去,过了一会,把被子捧在怀里,会感到无边的幸福,蓬松的感觉,温暖的感觉,闻闻,有种快乐的`味道,阳光的味道,这就是香的足迹——

再去厨房,一粒粒饱满的米粒被舀在高压锅里,用清水洗净,投入几颗红枣,盖上锅盖,经过烹煮,米粒与红枣结束了锅里的旅程,等气散了后,打开锅盖,一股腾腾的热气卷着米香,伴甜美的红枣香飘然而出,让人心旷神怡,这就是香的足迹……

接着去小区的公园,公园里种满了植物。桂花咧开嘴笑着呢!虽然到了秋天,却丝毫没有枯黄的影子,银杏树仍然粗壮高大,绿叶子别提有多美;广玉兰树的大叶子如一块大而翠绿的碧玉块;柿子树结了一个个大而黄的柿子,让人看了垂涎欲滴;芭蕉树撑起它那硕大的“手掌”,傲娇的昂首挺胸,在这样的仙境中,有一座木头搭得亭子,站在公园里,树影婆娑,深吸一口气,树木生机勃勃的气味,花儿清香的美的气味,泥土的芳香都融合在这美丽的公园之中,这就是香的足迹……

香在世界各地游荡,只要你稍一留心,就会发现,她就在那儿呢!

形容香的词语 篇3

1、馥郁(fùyù)

【基本解释】:形容香气很浓

【示例】:芬芳馥郁。——《艮岳记》

2、芳香(fāngxiāng)

【基本解释】:花草等的香气

【示例】:从牛轭湖吹来的和风带来了花园的芳香

3、芬芳(fēnfāng)

【基本解释】:1.香;香气

芬芳袭人

2.具有香气的东西

芬芳的.原野

4、香喷喷(xiāngpēnpēn)

【基本解释】:形容香气四溢。

5、洋溢(yángyì)

【基本解释】:1.[充满;广泛传播

2.水充溢流动

3.充分流露、显示

4.渗透着、弥漫、充满着

【示例】:芳香洋溢,声名洋溢

6、鸟语花香(niǎoyǔhuāxiāng)

【解释】: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出自】:宋·吕本中《紫薇·庵居》:“鸟语花香变夕阴,稍闲复恐病相寻。”

【示例】:一路行来,山青水绿,~,真是个好风景也。◎清·李渔《比目鱼·肥遁》

7、国色天香(guósètiānxiāng)

【解释】: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出自】:唐·李浚《摭异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最香的饺子作文 篇4

最香的饺子作文

江苏南通市海师附小一年(8)班 绍林岑

我要悄悄地告诉你,我会包饺子了。

今天放学回家,我看见奶乃正在包饺子,心里直痒痒,我已想学着包。于是,我拿来一张交子皮儿,像奶奶一样摊开,再放上馅儿一捏,可是,我却把它捏成了一个“银元宝”。我不甘心,想再试一试,可第二次更糟,饺子竟然“咧”开了嘴冲我哈哈笑。我没有灰心,又试了几次,终于,饺子总算包得有点像模像样了!

晚上,饺子煮熟了,我包的`饺子虽然样子不好看,但却是我吃过的最香的饺子。

五月槐花香的散文 篇5

我的学校三面环水,在教学楼后面临水的地方有许多的洋槐树。以前的每年五月,在快要看到夏日的时候,便总能看到洋槐粒粒米粒大小的花骨朵,一串一串的缀满枝头,然后在你不经意间开成朵朵白色的花来,虽不起眼但它淡淡的清香,却那么素雅温馨还带着些不与世争的超脱与释然,偶尔也能嗅到微微的寂寞和无奈。

可今年的夏天似乎来得特别地早特别地清特别地暖,三月刚过就能感受到夏天的温暖和热切,临水的洋槐也仿佛是在一瞬间就把它白色的花粒挂上了枝头。

那天早上一来到教室,我象往常一样拉开窗帘,那满树的花骨朵就扑面而来,来得那么热烈而兴奋那么迫不及待。看去,满眼里都是。洋槐居然提前开花了?今年的夏日居然来得这么早?我心想,还有点怀疑。

但它真的就开始孕育它的花它的美丽它的芬芳和温馨,于是我以后每天的工作又多了一项:观察它什么时候开花。可它仿佛是故意跟我作对,你越是期盼它开花它越是看来那么慢腾腾的不慌不忙,一天一天好象那花骨朵就没改变过。

等我觉得累了不想再去管它的时候,它却又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就绽放开来,便仿佛是个调皮的孩子。那一树一树的花就那么热烈地开放着,熙熙攘攘唧唧喳喳热闹着呢,从树梢一直泻到树腰甚至有那些长长的树枝垂到了地面,全是白色的素雅的小小的那种,开得那么幸福。

从此我的窗就再也不愿关上,我害怕一旦关上从此我那一树树的芬芳就永远被关在了窗外再也进不来。临窗而立,嗅着那淡淡的芬芳看着那些花就这么一天一天地开着,突然有一天我觉得它其实除了表面看着的那么热闹骨子里更多的是寂寞。是啊,看看满屋子里的人除我还有谁在意过它,而我也只能在无人的时候伸出手去拥抱一下它仿佛等待了千年万年的`超脱与释然――平时我是不敢的,我是个俗人。可它还是那么开放着开放着,无论晴天雨天,把它那热烈的芳香盈满整个办公室,芳香里藏着些淡淡的寂寞和无奈。

直到那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夜里忽然就刮起了风,不大但持久,风里还夹着些冷冷的雨,日子好象也一下子从夏天回到了冬天。整夜里我都在想我的花还开吗?我的芬芳还在吗?它会冷吗会凋谢吗?

第二天一大早,我匆匆赶到教室,便立刻冲到窗子旁。我的那些花我的那些芳香在昨夜的风吹雨打里落了一地,树上只有很少很少的一点点花还那么倔强的开着,仿佛就为了给我留下那么一点点可怜的回忆。我鼻子一酸,忍不住落下泪来。

后来我想,我干吗要哭啊,它已经那么热烈而热闹的开放过了,它已经给过我那么多的温馨和芳香了,尽管我能体会那里面有它的寂寞和无奈,但只有这样才更显出它的素雅和与世无争。它既然与世无争就不会在乎自己的开或谢,我还为它伤感些什么呢?

描写碰碰香的作文 篇6

每当我补习完回来,都要去碰它几下,因为只要一碰它,它就散发出能散沁人心脾的香味。多么的清香,就像一个小女孩抹上了淡淡的香水,那么迷人。“碰碰香”也因此得名。碰碰香,真可以说是“遥知不是玉,为有清香来”呀!

但是它为什么会散发出如此迷人的香气呢?让我不禁产生疑惑。于是,我去问了一下见多识广的爸爸,希望能有所收获,可是爸爸只笑着说你可以去探索一下。我只好继续观察,兴许能找到一些线索。

我拿来显微镜对着叶子来回观测,发现它叶子表面上有细小的一粒一粒的东西。这应该就是关键所在了。以后的每天给它浇水,说不定会有更新奇的东西。可是,它非但停止了生长,甚至有些烂根了,也失去了原有的香气。我失望极了,认为它离死亡不远,只是时间问题。我不再追查它为何有香气,只是把它挪到阳台的一个角落里,也没有浇水,对它不管不理。

过了好几天,我本以为“碰碰香”早就垂下脑袋,枯萎了。可当我一来到阳台,发现它又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又有了往日的生命力。我一碰叶子,果然它又像表演艺术家似的使劲全身力气,将久违的清香弥散开来。在阳光下,它像一位舞者高傲地抬起头朝着我,好像在为它的香气感到十分骄傲。于是我上网一查,原来它和含羞草时一样的,当它的叶片受到触碰刺激时,细胞内的水分会发生作用,使叶枕的膨压发生变化,使得用于透气的气孔扩张,于是一种易挥发的苹果香味的香气就扩散到空气中。而我一直浇水的,反而不利于它的生长。

一粒一香的美文 篇7

不是“一粒香”,不是“粒粒香”,不是“每一粒都香”,是“一粒一香”!

初见这四个字,是在一次好友聚餐时。欢饮至微醺,一碗碗米饭冒着热气摆至桌前。捧碗起筷,突然看见那青花瓷碗上印着四个精巧的艺术字:一粒一香。

怔怔间,惶恐地将饭碗放回摆正。来不及喜悦和赞叹,便有朋友夸张做陶醉状:“刚才喝酒没醉,现在看到饭碗上的这四个字,也真是醉了!”

一碗米饭,米粒当以千计,若真一粒一香,细品之下,该是有千种味道、千种香气绵绵入口了。一粒一香,千粒千香,是一种怎样的`妙不可言和不可思议啊!

因为这四个字,我吃了比平时多出一倍的米饭。

其实,我们身边不是处处蕴含着这样美好的哲学吗?米饭可以一粒一香,那么,美酒,该是一滴一醉了;鲜花,该是一朵一美了;诗词,该是一句一咏叹了;音乐,该是一曲一陶然了……但愿我们都能有幸遇到那只写着“一粒一香”的瓷碗。

就像一位诗人的故事。诗人吃饭很慢,有时吃一顿饭要花一两个小时。别人问他缘由,诗人答:“如果我不这样慢慢体会,怎么知道这一粒米的香与下一粒米的香有什么不同呢?”

难怪这位叫周梦蝶的诗人能写出那样空灵、细致的诗歌。

飘着粽香的记忆 篇8

那时我大约有十岁左右。有一天下午,我正在胡同里和对门的胖丫踢毽子。胖丫是我童年时最羡慕的人,她有一个在县城上班的父亲。所以她的衣服大多是父亲从城里买来的,虽然她胖胖的,并不俊俏,可总是穿的很漂亮。她每天骄傲的象一位公主,而我却象一个灰姑娘。因为我没有象她那样上班的父亲,更没有她那样的漂亮裙子……

那天我们两个正踢的起劲,“江米小枣粽子”的吆喝声有远而近。一位老人推着车子向我们这里走来……

在我们那里的农村,好象并没有过端午节的习惯,所以我从没有见过粽子,更别吃了。

听见老人诱人的吆喝,我们两个好奇的跑过去围着老人问:“什么样的粽子呀?让我们瞧瞧”。老人掀开一块花布,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个颜色鲜绿,有棱有角的粽子。全都用细细的草绳包扎着,好可爱好神秘。我伸长脖子凑近它们,贪婪地嗅着那淡淡的粽香,猜想着里面肯定藏着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不禁垂涎三尺。

胖丫也谗猫似的看着,她高兴的对我说:“我回家让我娘给我买!你也回家让你娘给你买吧!”说完她兴奋的象小鸟一样飞回家了。只有我恋恋不舍的看着那些诱人的粽子发呆,我知道我回家娘也不给买的,只会自讨没趣。家里的贫寒我是知道的,还不如在那里多看一会呢,饱饱眼福也是好的。

不一会,胖丫拽着她娘——胖婶来了。胖婶买了一元钱的粽子,最后不由分说又多拿了两个。嘴里说:“搭两个吧,我买了这么多!”老人说:“不行呀,我要亏本的!”胖婶说:“下回来了我还买你的。”说完硬拿着粽子领着胖丫回家了。胖丫得意地回头望望我,眼神里流露出香甜的满足和骄傲。

老人楞楞地看着她们的背影,无奈的叹了口气。我孤零零地站在那里看着那位老人,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委屈,很是为老人抱不平。我同情地说:“您不要难过,胖婶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不说理’,你以后不要卖给她了!”看看我,老人笑了,他说:“你真懂事!”说着便拿出一个粽子塞到我的小手里说:“这个送给你吃的。”

“那你不是赔得更多了吗?”我疑惑的问。“我不能吃你的粽子。”

“卖不出去也是要放坏的,”老人望望远处的斜阳说:“今天是端午节,这个就送你尝一尝了。”说完他对我慈祥地笑了笑,推着车子吆喝着向远处走去。

飘荡在巷子里的吆喝声渐行渐远,老人也渐渐地消失在夕阳的余辉里,那背影象一副美丽的油画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我感激地捧起粽子,小心地拆开那细细的草绳,慢慢地展开那绿绿的棕叶,那白米红枣的粽子色泽鲜艳,我忍不住轻轻地咬了一小口,软酥酥,甜滋滋的……一直浸入我的心里。

稻谷香的初二作文 篇9

我去参加父亲的扶贫工作时,看到地上有一片金黄色的稻田。不远处,一台新奇的机器像磁铁一样吸引了我的目光。我看见它穿着银大衣,嘴巴很大。它看起来像一只新生的鸟在等着妈妈喂它。中间有两个轮子,还有一个把手被一个大叔摇了。旁边有一个略小的嘴,下面的嘴是扁的。这是什么新武器?在他身边撒一层薄薄的米。

我赶紧拿起米饭对他们说:你们在干什么?为什么往地上扔那么多米?这不是浪费粮食吗?舅舅笑着问了一系列问题。

孩子,这些都是皱巴巴的米壳,不能吃。他微笑着回答。

叔叔,让我帮你摇一摇。

我试着握住把手,但很难摇动它。我咬紧牙关,尽力吃着牛奶,然后车轮轻轻拉着拖拉机。哎,大叔刚才不是很容易抖吗?为什么我抖得这么厉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在明白了话里的道理。抖了一会儿,感觉胳膊酸酸的,疼,有点麻木。刚才的凉风不知道打哪里去了,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我的汗滴下来,一串串一串串的碎片从脸颊滑落,砸在地上。

猪油香的情感散文 篇10

几个儿时玩伴聚会,无意间聊到了小时候经常念叨的童谣,其中一首“赵启华(一个乡村厨师的名字),倒起爬,爬上楼,偷猪油,猪油香,吃了打标枪”,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的话题迅速转移到了物资匮乏年代的猪油。

猪油由于含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在日渐好转的餐桌上,早已不受人待见。但在一年吃不上几顿肉的年代里,猪油却是不折不扣的好东西。

小时候,家家户户最奢侈的盛宴莫过于杀年猪。杀猪匠开膛剖肚之后,就会率先将内脏依次取出,主人家会很关注边油和脚油的数量。农村杀年猪,猪肉主要是在招待客人和农忙时节补充体力之用,平时的一日三餐的油水全靠猪油维系。在乡下,厨师凭借自身掌握的本事,走村串户帮厨是常有的事情,吃肉自然要比一般人多,童谣里把乡村厨师描述得如此低劣,或多或少是受了嫉妒心理的影响吧。

取下的猪油平摊在簸箕里,待把猪肉收拾妥当之后,猪油早已没有了温度,变得硬邦邦的。母亲把猪油切成方方正正的、四五公分大小的若干个小块,用盐腌制起来,放在瓦罐里,以备日后取用,称之为“腊猪油”。

还有一种储存方法:把猪油切成块,放进大铁锅里,烧旺了柴火熬成油。熬出来的.猪油,母亲拿勺子舀进瓦罐里,一罐一罐地贮存起来。猪油在罐里凝结,变得雪白雪白,一打开盖子,香味扑鼻而来,取用直接方便。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生猪油(未腌制)的一个作用。每到冬天,母亲的手总会像松树皮一样皲裂(俗称“开冰口”),她就会在切猪油时留下很小很小的一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涂抹在裂口上,那些口子居然就有了奇迹般的好转。

家中炒菜、吃面条是少不了猪油的。把火烧旺,从瓦罐里取出一块猪油丢在锅里,吱吱的响声传来,再用锅铲使劲压挤猪油,那声音似一曲美妙的音乐,好听极了。接着便有一股油烟在厨房里蔓延,一缕缕地直往鼻子里钻,惹人垂涎勾人食欲。待得那白花花的腊猪油呈微黄色且变得干涩成了油渣时,倒入准备好的蔬菜,迅速翻炒,菜香和着油香又弥漫了整个厨房。

吃面条时,母亲把猪油压挤成油渣后,舀一瓢水倒入锅中,放入盐巴煮沸后舀起来,加入小葱、蒜末、辣椒、花椒等。多少次,我看见母亲总是习惯把漂浮在作料上层的那些油珠子的部分舀进我或者是父亲的碗中,她自己的就是碗底那些清汤寡水。

无论是炒菜,还是吃面条,油渣都是在我碗里的。那些年,偶尔吃顿肉被称之为“打牙祭”,油渣成了我解馋的一道食品。如今餐桌上也有一道叫油渣白菜的菜,而那油渣,却是不敢恭维的。

上一篇:口琴教案下一篇:公司员工私车公用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