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处理协议(通用9篇)
工伤处理协议 篇1
工伤处理协议书
甲方(雇主):
乙方(工人):,男,岁,住,身份证号:电话:
乙方于年月日发生伤害事故,经治疗后复查,现已康复。为妥善解决乙方受伤事宜,甲乙双方本着公平公正、自愿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1、自乙方受伤之日起截止本协议签订之日所实际发生的和其它应当由甲方支付的医疗费、交通费等各项费用共计元(大写:人民币),在本协议签订之前已由甲方全部付清,协议签订之后乙方不得再以任何理由向甲方主张前述期间发生的任何费用。
2、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甲方再向乙方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后续治疗费、医疗期工资、医疗期伙食费、医疗期护理费、营养费等依法应由甲方支付的全部费用(以下合称“补助费用”),合计人民币元(大写)。
3、本协议签订后甲方向乙方一次支付人民币元(大写:)。
4、乙方收到上述款项后,应当合理分配、处理,自觉留足可能发生的后续治疗、康复、生活等费用。乙方分配、处理前述费用的方式由乙方自行决定,后果由乙方自行承担。
5、甲乙双方签署本协议后,劳动关系即行终止。同时乙方承诺不再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就与劳动有关的事宜向甲方要求其他任何费用或承担任何责任。
6、乙方领取甲方支付的补助费用后,又以任何理由向甲方提出任何费用和责任要求的,乙方应当退还甲方为解决本事宜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并承担因违约而给甲方造成的全部损失,同时应向甲方支付补助费用的20%的违约金。
8、本协议为双方平等、自愿协商的结果,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并且公平、合理。
9、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10、本协议为一次性终结处理协议,双方当事人应以此为断,全面切实履行合同,不得再以任何理由纠缠。乙方今后身体或精神出现任何问题均与甲方无关。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时间:时间:
见证人:
工伤处理协议 篇2
关键词:工伤纠纷处理,安全生产法,法律适用
一、工伤纠纷处理适用法律原则的历史
自19世纪初期欧洲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 有组织的大规模劳动开始出现。劳动力作为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 迅速融入资本主义大生产之中。随之, 也就有愈来愈多的工伤事故和职业性疾病出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上升, 19世纪盛行过失责任原则。这一原则的含义是:没有尽法律所承认的应该注意的义务就是过失, 由于这种过失造成他人损害, 侵权行为人应负赔偿责任。由于过失责任突出了过失在侵权行为中的作用, 因而有利于激发资本家的冒险精神。但在很大比例的工伤案件中, 受雇人因为不能证明雇主的过失而得不到赔偿。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随着工业危害问题的日益严重, 出现了严格责任原则。其含义是:侵权行为人即使没有过失, 也要对侵权行为负无条件的赔偿责任。如20世纪英国议会颁布的一些工人赔偿法和社会保险法都对工伤事故实行严格责任。将工伤事故对工人的赔偿责任通过保险转嫁给了社会。我国工伤立法较晚, 基本到2003年《工伤保险条例》颁布才初步形成体系。现行涉及工伤事故处理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以下称《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以下称《安全生产法》) 、《民法通则》、《工伤保险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伤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以下称《解释》) 。至于处理中适用的法律原则将结合下文进行分析。
二、工伤纠纷处理中《安全生产法》的适用
(一) 在工伤保险赔偿还是民事侵权赔偿上的适用
《安全生产法》第48条规定: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法》第48条规定, 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 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 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虽然该条规定未对相关问题做出具体规定, 但还是确立了我国工伤事故处理中工伤保险法和民事侵权法复合适用的原则。在处理工伤纠纷时, 完全可以援引《安全生产法》第48条之规定, 支持工伤受害者在依法获得工伤保险理赔的同时, 另提起民事侵权赔偿的诉求。但现阶段的情况是《安全生产法》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中属于基本法, 处于“母法”的位置, 大部分条文是指导性的。性质决定其在民事方面涉及很少, 但毋庸质疑工伤事故纠纷处理中工伤保险法和民事侵权法的复合适用是经《安全生产法》业已确立的。如何“复合适用”?理论界是有争议的, 一种理解是“补偿说”, 即民事侵权法是工伤保险法之补充, 如卞耀武等提到:实行工伤社会保险, 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的诊疗康复费用及有关社会保障可以得到解决, 但是, 在特定情况下还有可能难以完全补偿因生产安全事故所受到的伤害。这样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就有权依照有关民事法律的规定, 要求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赔偿;另一种理解, 二者应双重相加适用, 即得工伤社会保险之同时, 亦得侵权伤害赔偿。如李适时等认为:工伤社会保险和民事赔偿不能相互取代, 从业人员可以享受双重保障。但《安全生产法》后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解释》第11条第三款规定: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的, 不适用本条规定。第12条第一款: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 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 劳动者或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 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笔者认为《解释》的这两条规定作文义解释, 实际上包括三种适用情形: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且参加的, 工伤纠纷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但没有参加的, 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不包含以上三种情形的单位、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工伤纠纷适用法律另行规定。可见《解释》是采用“补偿说”的, 且“补偿”的范围很小。按《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 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那么这些用人单位的工伤纠纷处理就只能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这些用人单位又都是《安全生产法》的法律主体, 且为大部分工伤事故的发生单位。笔者认为, 这样, 《解释》的规定显然与《安全生产法》规定的相矛盾, 其实践结果与之相悖。但在《解释》没有修改前, 现阶段适用作以下处理似更为合理:一工伤纠纷应优先适用《工伤保险条例》, 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但没有参加的, 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二同时提起民事侵权伤害赔偿之诉的,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按统一标准处理后, 不足赔偿工伤事故伤害损失的适用民事侵权法之规定予以处理。笔者认为作如此处理依据有四:第一这符合《安全生产法》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之立法目的;第二符合《安全生产法》第48条之立法本意;第三从法律效力上看《安全生产法》的法律效力显然高于《解释》;第四如此则可在保证工伤受害者在获得足额赔偿和恢复健康的前提下, 避免工伤事故的责任者通过工伤保险将事故不经济性全部转移给社会, 通过法律调节减少事故发生, 保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方针的贯彻。
(二) 在工伤认定中的适用
工伤认定, 应当按《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至第16条的规定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17号令确定的程序执行。其具体条文本文不再赘述。认定工伤应符合三个基本条件: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从《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来看, 对认定工伤的关键因素“因工作原因”界定不清, 缺乏可操作性。本文仅选择几个视角对《安全生产法》在工伤认定中的适用进行论述。
第一由于上述《工伤保险条例》立法上的缺陷, 工伤认定的三个基本条件中, 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两因素较易认定。工作原因是指履行工作职责的界限, 笔者认为应当作交宽泛的理解, 不能过窄, “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事故伤害”应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导致的生产事故和其它事故。依据《安全生产法》第73条关于事故调查的规定, 以及国务院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程序》第30条规定:事故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四) 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事故发生的原因既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和认的不安全行为等直接原因, 也包括管理、技术、教育培训等间接原因。笔者认为在认定工伤时应参考事故调查处理报告所确定的事故原因进行认定。例如《中国安全生产报》报道的浙江宁波张某的工伤案例, 在工伤纠纷处理中事故调查报告三易其稿, 其中认定事故责任单位某公司未完善安全操作规程, 未对新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未在梳棉工段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等事故间接原因为张某最后认定工伤提供了有力依据。第二《安全生产法》第44条第三款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 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结合《劳动合同法》第26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二)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 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明确确定一些经营单位强迫劳动者签订的所谓“生死合同”无效。劳动合同中约定“工伤概不负责”“违章操作造成的工伤一次赔偿若干元”等工伤免责条款不具有法律效力, 不影响职工依法认定工伤。
(三) 在确定工伤赔偿责任主体中的适用
认定工伤首先应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有无劳动关系, 但实践中, 尤其在建筑施工工程中, 由于层层转包, 最后实际雇佣职工的往往是一些不具相应资质的包工头, 这就为工伤的认定和求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安全生产法》第86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给他人造成损害的, 与承包方、承租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依据这一规定, 工伤受害者可以选择生产经营单位、承包方、承租方中的任何一方为请求对象予以赔偿。这一规定可操作性强, 能保证工伤受害者快捷、有效、及时的得到赔偿, 开辟了解决这一难点问题的新途径。
(四) 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文所述, 可见现行关于工伤纠纷处理的法律法规立法层次较低, 适用过程中存在矛盾, 还未形成完备的适用处理工伤纠纷处理的法律体系。涉及工伤纠纷处理的主要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之间相近的法律概念规定的不规范, 部分条款不明确、不全面, 可操作性不强。
三、立法及修改建议
首先, 针对上述《安全生产法》在工伤纠纷处理适用法律存在的问题, 建议应尽快建立《安全生产法》指导下的工伤保险法和民事侵权赔偿法的双重复合法律体系, 初步设想是:原则是工伤受害者在得到工伤保险理赔的前提下, 可以依法诉求得到民事侵权伤害赔偿, 二者双重相加, 并列而不排斥。适用上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 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 工伤保险理赔部分按严格责任原则适用工伤保险法, 有损害就有保险赔偿, 依照伤残等级和基本医疗费用统一理赔标准。民事侵权赔偿部分适用民事侵权法, 属于高危行业特殊侵权的仍适用严格责任, 属于普通行业的适用过错责任。第二种情况, 凡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 先参照工伤保险法按相同标准有事故单位给予赔偿, 然后再参照上述第一种情况的民事侵权法处理办法处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种情况在民事赔偿责任认定时都要参照事故处理报告认定的事故责任进行理赔。
提出这一设想的理论依据是:一, 这种法律体系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以人为本,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原则。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石。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的“最后一道防线”, 劳动关系和谐的推进, 离不开工伤纠纷处理程序对劳动关系的法律矫正。并且以人为本首先应以人的生命为本,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构建安全社会, 安全生产法涉及不同主体, 不同层面, 建立《安全生产法》指导下的工伤纠纷处理双重复合法律体系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和安全生产两个社会重要环节朝着和谐方向发展。二, 有利于公平、秩序等法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所谓公平体现在三个方面:对所有工伤受害者按相同标准给予社会基本保障;不将违法者的责任全部转嫁给社会;体现在受害者因事故责任不同而得到的民事赔偿部分不同, 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生产义务得到统一。所谓秩序, 体现在该法律体系设想的统筹兼顾上。该法律体系设想中《安全生产法》起指导作用, 工伤保险法起“善后”作用, 民事侵权法起“毖后”作用。既保障了工伤受害者的社会保障基本权利, 又通过利益调节促进经营者和从业人员都倾向于尽量避免工伤事故, 从而促进安全生产形成良好局面。维护从业人员整体、长远、根本利益。以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三, 有利于《安全生产法》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立法目的实现, 又有利于《工伤保险条例》保障受害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之立法目的的实现。最后有利于解决我国实践中工伤保险理赔额低的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工伤纠纷处理的法律适用中《安全生产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并可适用在选择工伤保险赔偿还是民事侵权赔偿上, 认定工伤和确定工伤赔偿责任主体中。
相信, 随着工伤纠纷处理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 《安全生产法》在工伤纠纷处理中的适用一定会越来越广泛, 法律对工伤事故的调节作用会越来越强, 立法目的也必将更好的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陈丽君, 曾尔恕.外国法律制度史[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10.
[2]卞耀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 2002.
[3]李适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释义[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2.
[4]吕琳.劳工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5.
[5]菅峰, 万挺春.工伤纠纷案例答疑[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9.1.
[6]中国安全生产报[N].2008-12-13.
“工伤私了”协议的效力 篇3
关键词:工伤;劳动法;解决纠纷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可以协商解决,工伤属于劳动争议,认定此种协议的效力还需依据法律规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号入座,不可一概而论。此外,协商和解并非处理劳动争议问题的唯一途径,和解之后再诉讼和解的价值就会降低,诉讼成本会增大,不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此种情况下调解结案也是一种更好的方法。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检索到裁判文书,检索关键词为“工伤私了”,裁判审级有一审、二审,案件的性质为劳动争议,争议双方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摘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书进行了针对典型案例的裁判文书进行归纳整理,对于其效力如何认定,应分别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两方面进行分析
从劳动者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劳动标准是指对劳动领域的重复性事物、概念和行为进行规范并作出的统一规定,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用人单位违返强制性规定,未为其缴纳包括工伤保险,致使劳动者的权利受到了侵害,发生工伤保险事故后,用人单位不去履行自己的义务,逃避责任,不按照规定上报工伤事故,不做工伤认定,只想私了协议的情况下。依据《劳动法》第57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和劳动者的职业病状况,进行统计、报告和处理。《安全生产法》第 70 条规定: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延不报。《企业职工工伤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第 6 条规定:企业负责人接事故报告,应当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工伤认定办法》第 3 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30 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以上规定都属于强制性规定,用人单位不上报工伤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为强制性规定,协议因其违反强制性规定而无效。工伤保险待遇作为国家劳动标准,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制性。劳动者依法申请工伤认定,伤残等级鉴定,可以依据对用人单位进行索赔,维护自己的权利,挽回自己的损失。用人单位不上报工伤事故一方面是为了逃避单位生产事故责任,故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不愿意走工伤保险程序,只支付少数的赔偿金,以减少用工必要支出,节省生产运营成本,谋取自己的单方面利益而忽视法律所赋予劳动者的权利和用人单位的义务。
其二,工伤事故发生后,用人单位履行了一部分义务,积极的赔偿劳动者,作出工伤认定,但是在工伤认定结果和伤残鉴定结果没有做出之前就和劳动者签订了赔偿协议,只愿意支付低于法定赔偿标准的赔偿金,“早日甩掉包袱”草率的与劳动者签订工伤赔偿和解协议,一次性赔偿劳动者的损失。此种情况下,劳动者在得知工伤认定结果,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之后,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判处用人单位按照法定标准赔偿,劳动者提起诉讼实际上是一种劳动者单方面撤销“工伤私了”协议的行为,间接否认了协议的有效性。劳动者亦可直接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工伤私了”协议无效,工伤赔偿和解协议不同于一般的民事协议,协议的双方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基于劳动法的性质,劳动法是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总和,劳动法与民法之间是特别法与一般法之间的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有着支配关系,平等性与不平等性兼具,劳动者劳动者从实质上处于弱势群体,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工伤赔偿和解协议需符合劳动法的原则和精神,受劳动法律的调整,劳动法以保护劳动权为本位,首先是指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出发点是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因为劳动者在受到工伤之后不能完全的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权利,用人单位有哪些义务,一些用人单位利用工伤的劳动者经济能力不足,缺少治疗费用的情况,长久的雇佣关系使得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控制之下,逼迫劳动者签订明显低于工伤待遇标准或是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协议,多数协议的内容协议的内容是显失公平的,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提起仲裁或者诉讼,审查协议的效力都是一个焦点问题。《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下列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二)显失公平的;《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第(二)项同时也规定了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无效”的规定申请撤销。工伤私了协议在被撤销之前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有一定的约束力,享有撤销权的一方行使撤销权,协议失去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条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办理相关手续、支付工作报酬、加班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达成的协议,前款协议存在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情形,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从用人单位上诉的角度来看,用人单位在发生工伤事故之后,没有按照规定上报工伤事故,没有做出工伤认定,请求人民法院支持工伤和解协议的效力,对于违反了法律强制性规定的事实装聋作哑,这样的协议不仅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且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理所当然不能受到支持,协议无效。部分用人单位遵纪守法,缴纳工伤保险,按规定上报工伤事故,为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事后积极赔偿,没有通过诉讼或者仲裁的方式解决争议,减轻了诉讼成本,节省了时间,且和解协议内容合法,双方意思表示真实,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此外,用人单位上诉多发生在仲裁或者一审法院判决支持劳动者索要赔偿的诉讼请求,过多的赔偿金额不仅仅致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僵硬,不利于劳动者的再次求职,而且不利于用人单位继续发展。诚如一句名言:“不能通过打击发工资的人来解救领工资的人。”大量的不计成本的诉讼不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劳动法有着双重的性质,既有公法发面的性质,又有着私法方面的性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决工伤问题正是体现劳动法私法性。《劳动法》第72条以及《劳动调解仲裁法》第4条都允许发生劳动争议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以协商解决。协商解决是合法的,而私法注重意思自治,要求双方真实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意思,因此私了协议必须合理有效。为了更加有序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用工单位应该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的权益,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率,出现工伤事故积极上报,双方协商解决,但和解协议公平合理为前提。协议有效的范围就限制在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才会认定为有效。劳动者一方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可以和解,作为弱势一方,也可以积极求助于调解组织,第三方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接到此类争议先调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解决的,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鼓励双方调解,调解有利于雇佣双方关系融洽。
参考文献:
[1] 吴迪,劳动标准在工伤私了协议中的适用,中国劳动保障报
[2] 王全兴,《劳动法》第三版,法律出版社
[3] 工伤私了的和解协议效力如何认定,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工伤处理协议书 篇4
乙方(工人):×××,×,
身份证号:×..............................
乙方于××××年×月×日发生伤害事故,经治疗后复查,现已康复。为妥善解决乙方受伤事宜,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互谅互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1、自乙方受伤之日起截止本协议签订之日所实际发生的和其它应当由甲方支付的医疗费等各项费用共计人民币:××××元(大写:××××××),在本协议签订之前已由甲方全部付清,协议签订之后乙方不得再以任何理由向甲方主张前期间发生的任何费用。
2、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甲方再向乙方一次性支付交通费、护理费及误工费等其它费用(附明细),合计人民币:××××元(大写:)。
3、甲乙双方签署本协议后,劳动关系即行终止。同时乙方承诺不再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向甲方要求其他任何费用或承担任何责任。
4、本协议为双方平等、自愿协商的结果,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并且公平、合理。
5、本协议内容甲乙双方已经全文阅读并理解无误,甲乙双方明白违反本协议所涉及的后果,甲乙双方对此协议处理结果完全满意。
6、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7、本协议为一次性终结处理协议,双方当事人应以此为断,全面切实履行本协议,不得再以任何理由纠缠。乙方今后身体或精神出现任何问题均与甲方无关。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关于XX工伤处理协议书 篇5
甲方:XXX
乙方:XX身份证号:XXX
XXXX年X月X日,上午11点30分左右,伤者XX与同事XXX、XX、XX去修理厂维修公司旧机,机型:XXX,在安装大臂油缸和斗杆油缸时,因为油缸较重,便使用一台机型为:XX机起吊。当时是由苏以雄负责操作60机吊起油缸,并校对油缸的位置,XX与XX负责安装销子,但安装不进去,油缸的位置好像似乎未校准,看不到是哪边有偏差,于是XX用手去试探,这个时候油缸突然被拉了出来,导致动臂油缸孔与平台连接处突然挫开,切断XX右手的中指和无名指末端。伤者提出要求协商解决。经甲乙双方协商,将此事处理如下:
1、双方在公平、合理、自愿、人道主义的基础上进行协商;
2、乙方要求一次性赔偿XX元(壹万五千元整),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医疗期间的工资、住院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贴、营养费等;
3、甲乙双方自签订协议起,乙方的一切身体健康等问题与甲方无关;
4、甲乙双方在本协议上签字后,本协议立即生效;
5、本协议签字生效后,甲乙双方终止劳动关系;(或甲方同意继续维持甲乙双方劳动关系,但乙方不能再因此事继续纠结任何经济赔偿问题。)
6、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工伤赔偿协议 篇6
甲方(委托代理人):
乙方:,身份证号码:
乙方在甲方工地发生事故,现乙方已康复出院。事故发生后,甲方积极为乙方申报工伤,相关工伤赔偿待遇正在社保部门办理中。因乙方要求与甲方先行一次性了结工伤赔偿事宜。故甲、乙双方本着公平合理、协商一致的原则,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甲方一次性赔付乙方各项工伤待遇费用共计人民币 元(付款账号),社保部门对此次工伤事故的所有赔付则由甲方所有;
第二、双方签订本协议后日内,甲方支付乙方 元,剩余尾款元,则需乙方配合甲方,在甲方获得社保部门关于本次工伤全部赔付后,甲方再向乙方结清。
第三、基于双方因用工关系而产生之一切纠纷,就此了结,再无其他纠葛;
第四、甲、乙双方承诺签订本协议前已深知各条款之法律意义及风险,双方愿严格遵守,任何一方不得主张协议无效或撤销。如有违约,违约方应承担本协议赔偿总额20%之违约金。
第五、本协议一式三份,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委托代理人):
乙方:
年 月 日
工伤处理协议 篇7
作为互联网上最为核心的通信协议之一, TCP协议最早于1974年由Vinton Cerf和Robert Kahn共同提出。最初, TCP协议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如何在异构的主机之间可靠地传输数据, 因此主要包括基于窗口的流量控制, 丢包恢复等功能。上个世纪80年代, 由于互联网用户和流量的激增, 互联网经历了多次严重的拥塞崩溃事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后期, Van Jacobson等人首次把拥塞控制应用到TCP协议当中, 从而极大地改善了Internet上端到端连接的性能和稳定性, 保证了整个互联网的稳定运行[1]。TCP是目前互联网中使用最广泛的传输协议。非常多的应用, 如FTP, Web, Email等, 都采用了TCP协议。根据2009年11月份的最新统计, 互联网总字节数的90%和总报文数的87%均使用TCP协议进行传输[2]。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各种新技术被应用到互联网中, 如多路由技术, 并行处理技术, 链路层重传技术等。这些技术在提升互联网性能的同时, 也导致了传输层乱序数据包的出现。大量的研究表明, 乱序数据包会使位于传输层的TCP协议性能大幅下降。国内外众多学者已经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提高TCP协议在面临乱序数据包时的性能。
本文首先分析了乱序数据包造成TCP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然后讨论了各国学者所提出的不同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在面临乱序数据包时, 提高TCP协议性能的几个研究方向。
2 乱序数据包对TCP协议的影响
TCP协议拥塞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当网络发生拥塞时, 发送端应减小发送速率。实际上, 位于通信连接末端的TCP拥塞控制算法无法了解网络中究竟是否真的发生了拥塞, 只能根据接收端收到的信息推测网络状态。因此设定了一个假设前提, 即分组丢失意味网络拥塞。即使这样, TCP协议还是无法确切了解是否真的发生了分组丢失事件, 只能根据确认指示推测分组是否丢失。现行的TCP协议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判定数据包的丢失[3]。
(1) 重传定时器超时。
(2) 接收端收到一定数量的重复应答 (通常为3个) 。
TCP通过数据包的序列号来保证数据包的正确, 按序交付。假设序列号为的数据包丢失, 接收端每收到一个序列号大于的数据包都会认为这是一个乱序数据包, 在数据包被正确接收之前, 每收到一个这样的数据包, 都将产生一个对于的重复应答。如果发送端收到一定数量的重复应答, 将认为该数据包丢失, 并由此推测网络发生了拥塞。此时, 重传丢失的数据包, 并将拥塞窗口减半。
这种丢包判定方式有效的前提是:网络结构稳定, 同属一个连接的所有数据包按照同一路径到达接收端, 并且中间路由采用先到先服务和FIFO的原则。在以上条件成立的情况下, 数据包的到达遵循“先发先到”的原则。数据包如果没有按序到达则意味着丢失。然而, 这种丢包判定方式容易受到网络中持续的乱序数据包的影响。
乱序数据包是一种数据包到达顺序与发送顺序不一致的网络现象。许多针对网络中数据包的乱序问题的观察、测量和本质研究指出:数据包的乱序并不是网络的病态行为, 而是作为一种普遍现象伴随着网络一直存在。统计显示约有0.1%-2%的数据包会经历乱序事件[4]。
乱序数据包的出现会给TCP协议带来很大影响: (1) 不必要的传输层重传, 浪费带宽; (2) 拥塞窗口不必要的减小, 降低网络利用率。
3 现有的解决方案分析
针对乱序数据包对于传输层TCP协议的影响, 众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3.1 增大触发快速重传的门限值
一些学者指出, 将触发快速重传的门限值 (dupthresh) 固定为3, 会使得TCP协议对于乱序数据包的容忍程度太低, 容易诱发不必要的重传。因此提出改变dupthresh的取值[5]。目前主要有三种dupthresh设定算法:
(1) 当乱序数据包出现时, 通过固定参数K增大dupthresh的取值。
该算法的主要思路是:当乱序数据包出现时, 将快速重传门限值dupthresh增大为dupthresh+K。为此, 需要在接收端检测乱序数据包事件。检测过程如下:如果数据包在dupthresh之后到达, 即, 已经被判定为丢失的数据包到达接收端, 则认为这是一个乱序数据包事件。此时, 将dupthresh增大为dupthresh+K。此后, 将按照新的dupthresh进行丢包判断。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实现简单, 缺点也很明显, 接收端可能需要多个周期, 才能将dupthresh设定为合理值。这个收敛过程和整个算法的性能依赖于K的选择。
(2) 将dupthresh动态设定为当前值与乱序数据包长度和的一半。
该算法的主要思路是:当接收端检测到数据包缺失时, 开始记录乱序到达的数据包数量, 称为乱序数据包长度, 记为L, 直到缺失的数据包到达。此时, 将快速重传的门限值dupthresh修改为 (dupthresh+L) /2。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它能够较第一种算法更为迅速地使dupthresh根据网络状态收敛于理想值。缺点在于一个偶然的较大的乱序数据包长度可能造成dupthresh过大, 影响TCP协议的性能。
(3) 根据乱序数据包长度, 利用指数加权移动平均算法设定dupthresh。
为了克服上述两种算法的缺陷, Leung等人在文献[6]中提出利用指数加权移动平均算法 (EWMA:Exponentially Weighted Moving Average) 动态设定dupthresh。同第二种设定算法一样, 当接收端检测到数据包缺失时, 开始记录乱序数据包的长度L, 直到缺失的数据包到达。此时, 根据以下公式, 计算平均乱序数据包长度:
其中, α为EWMA因子, 通常取1/3, x为乘性因子, 通常取4。
随后, 将dupthresh设定为平均乱序数据包长度avg。这种算法的优点在于dupthresh可以根据网络状态动态更新, 并且, 避免了第二种算法中单个过大的乱序数据包长度对dupthresh造成的过大影响。缺点在于接收端需要增加统计变量, 并且随时更新乱序数据包长度也会对接收端的性能造成一定影响。
3.2 Eifel算法
R.Ludwig和R.Katz提出使用Eifel算法来减少由乱序数据包引发的伪超时与伪重传对TCP协议的影响[7]。Eife的原理如图1所示, 发送端在T1时刻发送报文S时, 将时间戳插入TCP头部。在T2时刻, 发送端检测到S丢失, 重传S, 并执行拥塞控制算法。重传的S与原始发送的S相比, 包含不同的时间戳T2。当接收端收到原始的S后, 发送应答时, 包含原始S的发送时间T1。当此应答到达发送端时, 发送端发现此应答包含的时间信息T1小于存储与Retransmit TS变量中的T2, 由此判断此重传为假重传。当检测到假重传时, 发送端会将拥塞窗口和慢启动门限值恢复到错误重传前的值, 然后如同没有发生错误重传一样继续发送数据分组。
Eiefl算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检测出假重传, 从而避免了后续不必要的重传和拥塞回退机制。Eiefl算法还可以解决分组乱序、分组重复等问题。Eifel算法的缺陷在于, Eifel算法必须使用TCP协议的数据段参数来进行错误重传判断, 并且Eifel算法仅仅是在检测到伪重传时避免了拥塞窗口的减小, 并不能减少伪重传的数据包数量, 因此不能减少伪重传对带宽的消耗。
3.3 DSACK机制
重复选择确认机制 (DSACK) 通过扩展TCP协议的SACK选项来克服乱序数据包的影响[8]。
DSACK算法的原理如图2所示, 发送端发送S1-S4数据包。由于网络原因造成S1数据包乱序, 它在S4数据包之后到达接收端。因此S2, S3, S4数据包均会产生对S1的重复应答。在收到这3个重复应答后, 发送端将重传S1。当重传的S1到达接收端后, 会产生一个对于S5的重复应答, 同时SACK信息会指明此重复应答是由S1引起的。当此应答到达发送端后, 发送端就可以判断出刚才对于S1的重传是假重传。
DSACK算法要求发送端维护检测到分组丢失时的拥塞窗口和慢启动门限值等信息, 发送端根据DSACK信息检测到假重传时, 将拥塞窗口和慢启动门限值恢复到错误重传前的值。虽然没有增加分组的开销, 但是它无法解决网络中的分组重复和ACK丢失等问题。如果包含DSACK信息的应答丢失, 则接收端无法进行恢复。并且, 由于DSACK信息在丢失恢复结束后才到达发送端, 因此发送端在丢失恢复阶段无法检测到假重传。
4 结束语
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几种典型的TCP协议乱序数据包处理算法, 并对这些算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综上所述, 该领域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展开:
(1) 充分利用TCP数据包头部的闲置字段, 描述链接及网络状态, 接收端可以利用这些状态参数, 判断缺失的数据包是否是由于网络拥塞导致。
(2) 设计更加合理的快速重传门限值设定算法, 使其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收敛于真实网络状态, 同时算法应尽量减轻接收端的计算量和存储空间开销。
(3) 利用接收端已知参数, 如往返时延, 重传超时时间等, 在不增加接收端开销的基础上, 判断乱序数据包的出现。
参考文献
[1]Nagle J.RFC896:Congestion control in IP/TCP Internet works.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1984.
[2]Internet2NetFlow:Weekly reports.http://netflow.internet2.edu/weekly/.2009, 11.
[3]Allman M, Paxson V, Stevens W.RFC2581:TCP Congestion Control.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1999.
[4]Bennett J C R, Partridge C, Shectman N.Packet Reordering is Not Pathological Network Behavior[J].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1999, 7 (6) :789-798.
[5]Chaudhary R, Jacob L.Corruption and Reordering Robust TCP-Friendly Rate Contro l[J].Computer Communications, 2005, 28:97-107.
[6]Leung K C, Ma C.Enhancing TCP Performance to Persistent Packet Reordering[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s, 2005, 7 (3) :385-393.
[7]Ludwig R, Katz R.The Eifel Algorithm:Making TCP Robust Against Spurious Retransmissions[J].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 2000, 30 (1) :30-36.
我国工伤案件处理的实践与思考 篇8
关键词:工伤争议处理时效;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争议预防
前言
在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已成为三产服务业的中流砥柱,而建筑行业中频发的工伤,也开始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请求工伤待遇也成为劳动争议案件中比例较重的一类案件。
工伤(亦称职业伤害)轻者可引起职工缺勤,重者可导致残废和死亡,且涉及的大都是18-5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各项措施及相应活动,避免人身或设备事故,创建安全、健康的生产和操作环境,提高职工生命质量,同时亦可减少工伤保险基金支出,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工伤争议案件处理中遇到的问题
1.工伤争议处理时效
时效是权利人申请法律保护其权利的有效期限,权利人在时效期内不行使利即丧失依法申请保护其权利的权利。我国《劳动调解仲裁法》规定,“从当事人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而如何界定当事人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无法得到有效界定和证明,很多老工伤都以“超过仲裁受理时效”而被驳回,无法及时依法得到解决,劳动行政部门也需要具体法律条文加以引导进行对其的认定。
2.劳动者基本工资的认定
在工伤待遇案件的处理中,一旦伤残等级确定,其各类补偿项目所计算的月份即可确定,所以真正造成案件难处理的点是在劳动者基本工资的确定上。现实生活中有部分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地上班时间不足一个月,有的甚至刚上班几个小时便发生了工伤,这部分人的月工资应当如何定夺,是参考解决其工商待遇时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还是应按照该劳动者的工种,且本着同工同酬原则,以每月正常工作21.75天计算其月平均工资(建筑工地上工资标准均为劳动者与用工方商议多少元/日)。在日薪较高的工种中,若按照前种标准算出来的工伤待遇会比后者金额少,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劳动者权益。
3.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在处理案件时,申请人对哪种情况可申请行政复议有些含糊,故特在此进行阐述,申请行政复议的四种情况。
(1)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该职工所在的那位对工伤认定的结论不服的。(2)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对这种具体行政行为,用人单位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3)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经办机构未履行有关协议或者规定的。(4)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
而行政诉讼在《工伤保险条例》中有所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这一规定说明,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行政复议机关不予受理,或者超过行政复议期限行政复议机关不作答复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4.工伤处理在选择劳动仲裁与民事诉讼所能获得赔偿的比较
在我国,一些具体的赔偿项目中,如伤残补助金和死亡补助金,民事人身伤害赔偿标准要高于工伤保险的赔偿,以一名无供养亲属的劳动者工伤死亡为例说明如下。
按《工伤保险条例》第37条,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1)丧葬费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2)供养亲属抚恤金;(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若不考虑供养亲属的费用,死者家属可以拿到54至66个月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一名无供养亲属的死者的民事赔偿有三项,即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1)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6个月总额计算;(2)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军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军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即60个月-240个月;(3)精神损害抚慰金,其赔偿数额应考虑的因素: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在大部分情况下,法院在裁判时会综合上述因素综合考虑,运用自由裁量权,支持权利人全部或者部分赔偿数额的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性质是财产赔偿责任,具有填补、抚慰、处罚的功能。由于工伤保险待遇与民事人身伤害赔偿的法律性质和功能完全不同,工伤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不能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可见,民事人身上的赔偿数额高于工伤保险赔偿的数额。
二、争议的预防
工伤事故所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使劳动者的生命或者健康受到侵害,劳动者再生产遭到破坏,身心受损,为此本文提出四点争议预防的措施。
第一,劳动行政部门应该注重对工伤投诉的处理,用人单位没有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用工制度管理混乱(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不管是临时工还是正式工,用人单位都需为职工上工伤保险,尤其是在高风险作业的行业),查处用人单位违法行为与调查伤亡事故证据应尽快进行。在劳资纠纷发生后,部分企业的老板千方百计逃避责任,一般会走完所有的仲裁、诉讼程序,有时候甚至会上诉到二审,故意用“程序”来拖垮农民工(“拖个三年五年,公司在银行的利息一滚就能起来”,笔者在与某房地产保卫处处长交谈时,该处长直言不讳的如是说),由此造成了法律资源的巨大浪费。
第二,法律应强化工伤预防,即强化法律责任。当前,劳动行政部门需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法律知识宣传与教育(部分用人单位盲目认为“拖”也不失为解决工伤的一个好办法,“我可以给钱,我也给得起钱,但就是乐意拖你几个月或几年”)。即使走到了仲裁阶段也应尽可能以调解为目的,让用人单位从人道主义和人权保障的角度正确理解工伤保险的价值取向。人身伤害既已成事实,用人单位应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尽可能的为受伤职工谋取今后的福利,最终达到和谐双赢的目的。
第三,高技术措施推进工伤预防。这部分是需要用人单位的某一部门或机构与上层强烈沟通的,公司盈利后应当在可能的基础上提高机器档次,使用更为先进安全的生产机器,进而降低工伤发生的频率,减少人工成本的支出。
第四,完善的工伤保险体系促进工伤预防。我国工伤风险分类表风险档次设置过少,使得整个行业风险分类表显得过于粗略,这不符合风险分类的促进事故预防和损失控制的基本原则。(作者单位: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通讯作者:秦放鸣
参考文献:
[1]《工伤保险》,孙树菡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2]《工伤保险115问》,黄乐平等编著,法律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工伤事故补偿协议 篇9
兹有:用人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与其单位职工 _______(□男□女,出生日期: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户籍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籍贯: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自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起开始发生劳动合同关系。
20_____年_____月_____日_____,乙方在工作期间发生工伤事故,事故发生后甲方立即对乙方采取了积极的医救措施,并已承担了乙方医疗期间所发生的所有医疗、护理及其他相关费用。治疗恢复后,乙方继续留职公司原部门工作,甲方也尊重其意愿。因此,双方协定_____劳动合同关系。双方现依法就 乙方劳动功能障碍(伤残)_____级补偿 达成如下一致条款,并特签订本协议,以资共同信守。
第一条:(1)、乙方确认:在签署本协议前,甲方已经承担支付了乙方医疗期间所发生的所有医疗、护理及其他相关费用;(2)甲方将承担后续二次手术期间所发生的所有医疗、护理及其他相关费用。
第二条:根据2015天津市职工9级工伤伤残等级工伤赔偿标准,甲方于本协议签署之日起_____ 日内,一次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9个月,赔偿基数3900元×9个月=35100元。),该款项之金额合计为(RMB)________ 元(_____万____仟______佰_____拾_____元),乙方收到相应款项后应签署收款凭据;否则甲方有权拒绝支付。乙方同意在劳动合同期满或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时,甲方一次性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10个月的天津市2014年职工月平均工资(即46860元)。如分开计算,则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为4个月计18744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6个月计28116元。该款项之金额合计为(RMB)________ 元(_____万____仟______佰_____拾_____元)。乙方收到相应款项后应签署收款凭据;否则甲方有权拒绝支付。
第三条:本协议签订后,除本协议规定的赔偿金额外,乙方不再向甲方主张其本次工伤依法可获得的其他工伤待遇,亦不得主张其他与劳动关系相关的工伤待遇权利,双方之间无其他纠葛。
第四条:本协议自双方代表签字之日起生效。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如需要甲方可向有关部门备案一份。
用人单位(甲方):
代表:(签字)签署日期: 年 月 日
劳动者(乙方): 签署日期: 年 月 日
一、2015天津市职工因工死亡工伤赔偿标准:
1、丧葬补助金为28116元(赔偿标准为: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天津市2014年职工月平均工资,即4686元*6个月);
2、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为576880元(赔偿标准为:2014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即28844元*20倍);
以上两项合计为:604996元。
3、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详见《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
二、2015天津市职工1级工伤伤残等级工伤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赔偿标准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但最高为379566元、最低为75913元;
2、伤残津贴每月可领取本人工资的90%(最低不得低于2530.44元/月),直到本人退休或正常寿命死亡。
三、2015天津市职工2级工伤伤残等级工伤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赔偿标准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但最高为351450元、最低为70290元;
2、伤残津贴每月可领取本人工资的85%(最低不得低于2389.86元/月),直到本人退休或正常寿命死亡。
四、2015天津市职工3级工伤伤残等级工伤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赔偿标准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但最高为323334元、最低为64666.8元;
2、伤残津贴每月可领取本人工资的80%(最低不得低于2249.28元/月),直到本人退休或正常寿命死亡。
五、2015天津市职工4级工伤伤残等级工伤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赔偿标准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但最高为295218元、最低为59043.6元;
2、伤残津贴每月可领取本人工资的75%(最低不得低于2108.7元/月),直到本人退休或正常寿命死亡。
六、2015天津市职工5级工伤伤残等级工伤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赔偿标准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但最高为253044元、最低为50608.8元;
2、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70%(最低不得低于1968.12元/月),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
3、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30个月的天津市2014年职工月平均工资(即140580元)。如分开计算,则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为12个月计56232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18个月计84348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
以上1、3两项合计为:最低:191188.8元;最高:393624元。
七、2015天津市职工6级工伤伤残等级工伤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赔偿标准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但最高为224928元,最低为44985.6元;
2、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60%(最低不得低于1686.96元/月),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
3、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25个月的天津市2014职工月平均工资(即117150元)。如分开计算,则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为10个月计46860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15个月计70290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
以上1、3两项合计为:最低:162135.6元;最高:342078元。
八、2015天津市职工7级工伤伤残等级工伤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赔偿标准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但最高为182754元,最低为36550.8元;
2、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20个月的天津市2014职工月平均工资(即93720元)。如分开计算,则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为8个月计37488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12个月计56232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
以上两项合计为:最低:130270.8元;最高:276474元。
九、2015天津市职工8级工伤伤残等级工伤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赔偿标准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但最高为154638元,最低为30927.6元;
2、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15个月的天津市上2014职工月平均工资(即70290元)。如分开计算,则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为6个月计28116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9个月计42174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
以上两项合计为:最低:101217.6元;最高:225558元。
十、2015天津市职工9级工伤伤残等级工伤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赔偿标准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但最高为126522元,最低为25304.4元;
2、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10个月的天津市2014年职工月平均工资(即46860元)。如分开计算,则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为4个月计18744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6个月计28116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以上两项合计为:最低:72164.4元;最高:173382元。
十一、2015天津市职工10级工伤伤残等级工伤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赔偿标准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但最高为98406元,最低为19681.2元;
2、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5个月的天津市:2014年职工月平均工资(即4686*5=23430元)。如分开计算,则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为2个月计9372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3个月计14058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
以上两项合计为:最低:43111.2元;最高:121836元。
备注一:
1、以上各项工伤赔偿标准根据国务院新修订的于201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最新《工伤保险条例》和2012年3月5日起实施的《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计算所得。
2、除以上各项赔偿外,工伤赔偿项目还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住院护理费、1-4级伤残定级后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残疾辅助器具费、必要的康复费用等。
3、以上赔偿金额标准按天津市2014年职工月平均工资4686元为基数计算。
4、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844元。
5、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6、已经领取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职工重新就业后旧伤复发的,用于工伤治疗的费用超过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以上的部分,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追偿。
8、本赔偿标准只适用于天津市各区县。
2015天津市职工9级工伤伤残等级工伤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赔偿标准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3900*9=35100
【工伤处理协议】推荐阅读:
工伤事故处理协议书06-14
工伤纠纷处理06-14
劳动工伤纠纷处理流程07-25
建筑工伤赔偿怎样处理08-12
工伤认定与处理10-17
建筑施工工伤处理标准10-25
B8、工伤事故报告处理制度07-03
工伤死亡赔偿纠纷要怎么处理07-25
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统计制度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