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经验总结(通用10篇)
生物教学经验总结 篇1
生物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黄岗中心学校:李长起 自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我认真的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深刻的体会到生物教育广泛性和挑战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不断的摸索,向理论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敢说有所成绩,现就工作中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其自身素质要过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我们既要教书,更要育人,为社会培育出“四有”新人。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打破砂锅问到底。作为教师,尤其是初中教师,若不具备丰富的知识,很高的业务水平,很强的应变能力,是不能胜任工作的。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更是如此。俗话说“要给人一滴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打铁先得本身硬”,都说明我们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本领。而基于这一点,我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都没有停止学习,在学习中找寻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除此之外,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任何时候都不能自认为是老教师“倚老卖老”。我参加工作已有七年,当然称不上是老教师,但是由于所教班级较多,而且完成初中循环教学,所以对于一些课程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即使这样,我在上每一节课前都会认真备课,反复钻研教材,把握每一节的重难点,反复推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提出的疑点。只有这样,在课堂上给学生释疑解难时,能从容应变,给孩子们以正确的引导和启示,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环保教育,并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等等。例如:通过学生生物学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生物世界也不例外,其中充满着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内因与外因、渐变与骤变、多样性与统一性等等对立统一的关系;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生命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生物之间相互联系并且不断变化发展。生命现象并不神秘,通过科学实践完全可以逐渐认识。由此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批判封建迷信和邪教歪理,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通过生态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教学内容中生物学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曲折过程和科学家的高贵品质,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了解历史上我国对生物学的贡献、我国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野生生物资源的状况,以及与生物学有关的种种社会问题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此外,我还认为要想创建和谐氛围的课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建立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在无声的沟
通中建立。对学生而言,老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沟通,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说话的语气声调,面部的表情气色,甚至是作业本上老师画的红道道,都是在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实际上是师生双方整体信息的沟通,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进行着。老师除了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通过有声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外,还可以随时随地用无声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这些无声的语言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理解和信任,从而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和行为。
最后,我始终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因材施教。我们现在的班级一般都是小班额,每个班级四五十人,我们不能对这么多的学生都设定同样的要求和目标,当然,给每位同学都单独设计一个教学方案也不现实。但我们可以把学生大致分为几个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比如我在课堂上提问题时,除非学生自己主动要求,否则我一般不会提问那些成绩稍差一些的同学较难的问题。因为这样对于那些学生来说不但起不到正面的作用,还可能会打击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实不只是提问题,在整个课堂上我都提倡分层次教学,这样一节课下来,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避免了上课只讲给一部分同学听的现象。
以上为我这几年对于生物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点心得,整理出来请其他同仁多多指教。
生物教育教学经验
总
结
黄岗镇中心学校:李长起
2013-9-14
生物教学经验总结 篇2
笔者从事盲人推拿教学近十年,对盲人推拿的手法教学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出来供同道参考,以期能抛砖引玉,对盲人推拿教学有所补益。
1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推拿手法要学好练好,每一种手法都不容易,都有它的诀窍和门道。但是作为推拿初学者来讲,不同种类手法入门的难易程度还是不一样的,如传统的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等六大类手法中,摆动类、振动类和运动关节类手法相对难一些,而摩擦类、挤压类、叩击类则相对要简单易学一些。根据教材安排,第一个练习的手法是一指禅手法,它看似容易做起来难,对动作形态的要求以及力学结构的把握,不是一个初学者轻易能够掌握的。如果作为第一个手法来教学,学生很容易对手法练习产生畏难情绪,降低练习的积极性。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在教学中进行调整,按照摩擦类、叩击类、挤压类、摆动类、振动类和运动关节类的顺序来进行讲解和练习。同一类手法中,也是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先讲单式手法,后讲复式手法。这样,盲人同学从一开始就树立起了手法学习的信心,对手法练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2 从轻到重,悉心体会
手法练习必须要有一定的力度和频率。但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我们发现同学们将注意力放在力度和频率上时,往往忽视了手法的形态和内心那种自然流畅的体会,手法容易变形,自我找不着感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改进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确保手法外形正确的情况下,幅度从小开始,频率由慢开始,逐步加大加快,而不是按教材要求一步到位。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把握内心真切的感受,必须要找到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感觉。
比如一指禅手法,要求“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肘关节略低于手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作屈伸活动。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1]
该手法初练习时,要保证一定的压力和频率,否则容易变形。我们要求盲生初练习时,频率不超过120次,力度从无到轻,从轻到重。也就是说,在确保手法外形正确的前提下,先做空的摆动。经过一定时间后,再将大拇指轻轻按压在米袋上,力度从确保大拇指能摆起来开始,逐渐加压至合适的力度,这个时候的频率一般达到每分钟75~80次就可以了。在找到感觉和上臂、前臂、手腕、手指适应这种力度和频率后,逐渐加压、加快到教材的要求。
这个阶段中,学生内心对手法的感受非常重要,一定要让他有一个流畅的感觉,这种流畅的感觉一定要从最初就能找到,而找到这种感觉最重要的一点是将眼睛闭上。我们的盲生不存在这个问题,但班上还有部分低视力和健全学生。我们是严格要求他们将眼睛闭上的。闭上眼睛后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他们的心思在肩部、在前臂、在手上,能够确保他们以最快的时间找到手感。
3 学用并进,增强信心
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我们是要先学习完推拿的全部手法和练功的全部方法后才开始接触到推拿治疗学的。这样的话,要有一年的时间花在手法(及推拿学基础)的学习上。根据我们的观察,对于这种只练不用的学习,很多同学会觉得乏味没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增强同学们练习手法的积极性,同时又不造成医疗事故,我们联络了学校门诊部,介绍一些病情比较轻,诊断比较明确,推拿治疗效果比较好的伤科、内科病人,经老师分析提出治疗手法及具体方法后,由同学们进行操作。这样,既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又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4 形力并重,务求完美
手法外形的正确、完美,一直是盲人朋友在手法练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由于看不见自己的操作,所以很难去对手法外形进行改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同学们进行分组,每个盲生至少和两个健全学生分在一组,操作时,由健全学生随时观察盲生的手法外形,一旦发现外形不正确,立即向盲生提出来,及时改正。通过不断的强化,盲生会逐渐产生一种惯性,摸索出正确手法外形的感觉。
手法的力学体会,这是盲生的一个强项,基本上不要过多地强调。这样就能够做到手法的外形和力量达到较好的结合,使得手法既有外在的形态美,又符合内在的力学要求。
5 亲自考评,确保质量
手法的考评一直是推拿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集中的考评由于时间太短和监考老师人数太少的原因,往往只能看看外形,难以考出学生真正的水平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结合学生练习手法悟性的不同,掌握时间的快慢不一,我们将考评进行分解,实行边教边考的方法。从学期开始一直考到学期结束。只要学生觉得手法练习的合格了(有时是一个手法,有时是多个手法),我们就对他进行考评,到学期结束时进行汇总。这样,有限的老师就能分出时间来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亲自考评了。由于老师亲自考评,学生手法的力度做得怎么样也就一清二楚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确保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上是我们在盲人推拿手法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同道斧正。
关键词:盲人按摩,手法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经验总结 篇3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探索和总结,形成自己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经验。高三要进行三轮复习。从去年暑假到10月中旬,完成第三册的新课学习。从去年10月中旬至今年的3月初,完成第一轮复习,用的复习资料是《优化设计》。由于考虑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本轮复习用的时间很长,主要任务是立足课本,以大多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为起点,面向全体学生,低起点,小步走,循序渐进,分层推进,从而夯实基础形成知识网络,确保学生拿到基础分。鼓励学生大胆与老师配合,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哪怕是说错了也不要紧等,从而营造一种宽松而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教学内容上,高度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巩固和理解,让学生吃透课本,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对基础知识只是作适当的拓展和挖掘,但更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形成系统而完整的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从3月份“江南十校”考完至5月初进行第二轮复习,将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章节放在一起组成专题,编排的顺序尽量按书本的顺序以有利于学生看书,使用《优化设计》的二轮复习材料。从理论上讲应该把每个专题的理论知识编制一个粗略的框架,但由于时间紧张只是让学生看书做题,以做题带动看书,老师只是讲解,讲解时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以培养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对于偏、怪、不严密,甚至有科学性错误的题目坚决删掉,选择题每个学生都要做,对难度较大的非选择题则鼓励差生能做几问就做几问,只要努力就能学有所得有所进步。最后20天进行第三轮复习,强化模拟训练。提高答题速度和应试技巧,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面对高考,很多教师通过大量的题海战术,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却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布置大量的练习,而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都是有限的,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忙于应付或者干脆不做,使教师教学的实效性差,学生的学业水平下降,师生关系紧张。根据以上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在高三的复习工作中,我们应该把握以下方向。一、重视课本,夯实基础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稳固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形成较强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强调课本的重要性,告诫我们的学生应该静下心来,对生物课本再进行认真的“梳理”,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当然,这里也有技巧,就是老师平时在评讲习题时,应讲清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这样密切联系书本,学生就会认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去复习课本。二、突出教材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教师要突出教材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知识网络。其方法是打破章节限制,抓住知识系统的主线,对基础知识进行集中提炼、梳理和串联,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主要的概念、规律、原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采用不同的形式重新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需要指出的是,这项工作若是由师生共同来完成,效果将更好。我们应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去构建一些知识网络,毕竟自己得出的东西会理解得更深刻,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从而更易将课本知识转变为自己所学。三、注重复习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效率。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将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教给学生快速记忆的方法、迅速识图的方法和各类解题技巧等,让学生从知识记忆层面上升到理解、运用、迁移知识的层面,真正获得能力的提高。对一些易混淆的知识(如“胚囊”和“囊胚”、“极体”和“极核”、“质体”和“质粒”、“原生质”“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体”等)可通过比较学习来掌握;对一些难记忆的生物学知识可传授一些记忆方法,例如讲到人体中必需氨基酸时,教授记忆口诀“假设来借一两本书”;对一些图形题,要求学生看好横、纵坐标,曲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和交叉点,走向上升、下降或波动等。此轮复习过程中,还要及时地向学生传授一些解题的技巧。高考生物题信息来源广泛,题设障碍巧妙。有的题目解题条件隐蔽,有的故意设置迷惑条件。做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句,学会避陷阱,破定势,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将所给信息进行合理转换,运用对比、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多种思维方法解题。复习过程中,应通过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解题的技巧。四、加强实验内容、热点问题的复习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都十分重视实验内容的考查,当然,这符合生物属于实验科学的特点。实验设计题在高考中所占比例较大,已经几乎占到了理综生物部分总分的三分之一,并成为高考生物试题的压轴题。而我们的学生面对高考实验题,往往感到难度较大,难以突破。对于实验内容的复习,一方面要把《考试大纲》中要求的课本中的16个实验讲清楚(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这些实验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掌握它们将会对独立设计实验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要教授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这里包括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设计实验步骤时要注意遵循三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还要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期、解释和分析,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在热点专题中,将关注热点问题。热点问题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实际,能直接反映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应向学生说明热点问题往往是近年来全社会关注的、新闻媒体大量报道的重大事件,如人类基因组问题、克隆问题、SARS疾病和禽流感等。以上是我在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几点经验,这几年我一直按照上述去做,每年都能收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教学经验教学总结 篇4
在上课之前,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把教材认真梳理,确定每节课复习的主要内容以及复习重点,把需要复习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详细地写出复习教案。教师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学习时容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作为复习重点。通过反复操练予以弥补。努力做到心中有教案,眼中有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二、有效复习,夯实基础。
教师要抓好课堂这个主阵地进行有效复习,要真正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负担,必须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做到“时间花在备课上,功夫显在课堂上”。
每节课都要有单项复习,单元结束之后要组织综合复习,期中、期末之前要安排全面复习。课堂上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让学生感到复习的重要性。笔者坚持每节课花5到8分钟复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坚持把一般复习与重点复习结合起来,通过一般复习重复已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例如:词汇的默写、课文段落的背诵或复述等。而重点复习则针对学生的难点以及容易混淆的项目进行重点讲解并着重进行复习性练习,如:时态辨析、词性变化等,精选精编例题,边讲边练,对症下药,同时留一定的时间让给学生思考、质疑。教师要用通俗易懂的话去讲解。通过持之以恒的复习,夯实了学生的英语基础,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明确任务,及时检查。
如果英语教师布置复习任务,而不检查,可能会产生没有英语作业的概念,这样无法达到有效复习。及时检查,有利于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能方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处理,并对他们的复习进行及时、客观、公平的评价。笔者在每节课之前明确第二天课堂上复习的内容,第二天按前一天布置的任务进行具体检查,做到言而有信。检查的内容一方面以基础知识为主,如词汇默写和课文段落的背诵,它们是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以提高阅读能力为主。阅读短文能让学生全面运用知识,同时英语考试中阅读所占的分值也越来越多,因此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也是英语复习的重要环节。每周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两篇短文再配以相应的练习。在中考复习阶段,每天布置一篇短文阅读作为家庭作业,第二天在课堂上及时评讲订正。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通过课堂检查,老师能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和掌握情况,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进行针对行训练,来弥补教学中某一知识和技能的不足。
四、给予鼓励,激发兴趣。
复习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好机会。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讲究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要关心学困生。复习时要因人而异,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注意控制好知识的难度,让他们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感受。答对了,及时表扬;答错了,及时鼓励。“不要紧,只有努力,一定有收获。”“虽答错了,但你已尽力了。”“继续加油,相信下次一定会有更好的表现”等等。对学困生要不断地鼓励赏识他们,给他们适当地减压,使他们能保持较好的情绪投入到复习,并能尽最大努力取得最好效果。
为了激发学生在复习课上的学习兴趣,老师应将旧内容翻新、引伸。把有关知识串起来,让学生觉得有新颖之处,复习要忌呆板、枯燥,教师要有意识地寓趣味性和幽默感于复习之中,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快乐地复习,从而调动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
高中生物教学经验总结心得 篇5
高中生物教学多年以来,深深感受到生物教育工作的挑战性和艺术性,虽然所任教文科生物比较多,文科生物是会考科目,但本人还是努力向理论学习,向同行学校,向实践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需更加谦虚、严谨和认真。现把工作中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课前准备
(一)备教材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学方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将要讲授的一堂课的总体规划, 它是实现课堂高效率的前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但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掌握教学目标, 而且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现有的知识水平, 更要吃透教材, 内化教材,熟悉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 知道和教材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 并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 具有可操作性。既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又要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结合等。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教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
(二)备学生
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教师的教学密切相关,教师不能以自己预设的教学方案和思路去取代学生的思路,更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而应该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去参与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保持有效的互动
传统课堂教学中,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和感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从而抑制了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但是,这种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基础上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实现有效的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如果教师创设的问题与布置的作业大多数是回忆、描述事实、教学的判断和教学程序性的,或一味纯模仿性的,那么这样的问题与作业很难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真正的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具有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或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话题,才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
第二.交流应是双向的。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或小组讨论,在完成问题回答后,教师应给予有效的反馈,而不是仅仅简单地判断学生回答的对与错,或简单地予以更正。教师的介入行为应是: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完整,则一定要给予明确、积极的评价。如果学生回答不周、不足甚至错误,则要引导其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或指导学生弄清楚回答的根据和理由,通过再思考修正先前的回答;或要求学生补充或修正他人的回答。教师这一行为介入,有助于发展学生评价、判断和交流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建构知识。好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它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3.教学过程应为学生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本来应该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活动只是走走过场,没有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留下空间。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课前,动员学生收集、整理有关的信息,争取能在课堂上展示。新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较多,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尽可能多地开设探究实验,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生物学研究的艰辛,并从中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备教学方法
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明确了教学目标,就应该考虑如何达成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就成为重中之重,这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之处,也是充分体现教师个人教学特色的一个环节。所以,选择好恰当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选择适当,可以较好达到教学目标,并确保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流畅性。按照生物课程标准及其理念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大的方面来说,基本可定位在“自主、合作、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只要符合这样的学习方式,基本思路就是正确的,有望上出一堂好课。关于教学方式,早有定论:“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至法无法。”
1.首先要按照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或教参的建议来选择确定自己的教学方式。
2.教应围绕学转,即围绕“自主、合作、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来选择、矫正、确定教学方式。
3.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特长来选择,不要盲从别人的做法,别人的哪怕是最好的,对你也不一定适用。如非用不可,往往给人以“照猫画虎”的感觉,反而不美。
4.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来选择。三方面(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侧重点不一样,选择的教学方式就不会一样,换句话说,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的达成方式绝不是一样的。比如有些知识性目标可以通过接受式学习获得,而能力和情感目标只能通过参与式学习获得,只有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相得益彰,才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5.选择教学方式必须注意主题明确,思路清晰,确保整堂课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流畅性。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服从服务于整体教学目标,简单实用往往是最好的。过于追求花样翻新、形式多样,反而会喧宾夺主、雾里看花,还容易给人一种哗众取宠、华而不实之感。另外,要想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平时就必须注意多听课、多评课,多分析、多比较,尤其是多找资深教师听评自己的课,进步幅度会更快。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
生物知识的学习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笔者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有氧的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有的学生对呼吸作用三个阶段的学习记忆比作到美国留学:①学校(葡萄糖)——②汽车总站(丙酮酸)坐船需水 ③广州 坐飞机需氧气 美国。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
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此时笔者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
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大西北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1.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既包括幼体还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
2.记课堂的成功之举
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字组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Ι”。这就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做法显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意”之作。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3.记学生见解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如讲授“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时,学生经常混淆“S区和H区”,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说“Stop”的意思是“运动”,可与“运动性失语症”联系,即S区受损伤,造成的疾病为“运 4 动性失语症”。这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加以反思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督促我
通过梳理与反思,特别要反思学生的意见,因学生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这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化学教学经验总结 篇6
商丘中学高中化学组赵辉
高中化学教学经验总结
高中新课程的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基础学科,是高中生基础扎实不可缺少的。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化学产生兴趣,学好这门课,为高三冲刺打好基础,是我们高中化学组老师经常研讨的话题。课堂教学是对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体验等方面进行教育的场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存在一些与新课程不协调的低效或无效的行为,导致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下降。基于此,本人结合课堂教学体会,针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
一、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二、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高中化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抓住关键,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也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应用启发式,讲其当讲,练其当练。讲则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摩尔浓度一节,一是讲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摩尔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习题,通过练习加深对摩尔浓度概念及有关的理解和掌握。
六、抓住典型,探索规律。
要使学生学好高中化学,不再于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多,重要一环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典型,总结归纳,这能使学生在点多、面广的化学学习中自己去获取和掌握知识。如通过一题多解或多题一法总结规律,把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发散开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物教学经验总结 篇7
所谓护理职业风险, 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医疗事业中, 使护理人员或者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的损失以及伤害等, 并且这些因素是不确定的。简单的说, 护理职业自身较为特殊, 且涉及的风险也是较为广泛, 例如:医疗事故、护理出现意外甚至是医疗纠纷等[1]。与此同时, 护理职业中的护理人员, 在一定程度上职业损伤风险也是必须面临的。
由于护理职业自身较特殊, 并且伴随着疾病的复杂性, 在一定程度上, 护理风险的发生具有突然性以及个体差异性。虽然有些风险是可以预测的, 但是相对来说, 有些护理职业存在的风险无法预测。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医疗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护理模式也在日新月异的更新。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 以及新业务的不断推广, 让护理职业的风险更是难以预测[2]。因此, 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时, 不管是护理前还是护理之后出现的风险, 护理人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1.护理人员自身水平欠佳
近几年来, 由于护理人员自身水平欠佳, 技术水平也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再加上缺乏临床经验, 甚至是没有配备足够的人力资源, 在一定程度上, 对患者的安全隐患有着不利的影响。在多数护理人员中, 有些护理人员并没有较强的责任心, 甚至是服务态度较差, 最终使患者的病情加重或者是产生医疗纠纷, 然而, 这些种种现象, 在现阶段医疗行业中最为常见, 也是普遍发生的。因此, 这些因素的存在, 会使护理职业的风险大大增加。此外, 在当前医疗行业中, 多数护士都是实习阶段, 然而, 对疾病的预见性严重缺乏, 甚至病人的病情不能做出正确的评估, 再加上缺乏熟练的护理技术, 例如:在经脉输液临床中, 如果护理人员的技术不熟练, 在一定程度上, 使患者承受的痛苦大大增加[3]。
2.护理职业风险教育不够完善
就当前现阶段护理教育中, 护理职业风险教育不完善主要体现为以及几个方面:第一, 教学主管部门缺乏重视。就当我国教育现状来说, 往往侧重于传授知识, 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个人能力严重被忽视, 最终使实际工作与所学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差异, 严重脱节。因此, 学生对职业风险意识的认知度较薄弱, 也不能进行充分的思考。第二, 严重缺乏护理职业风险意识教育。护理教师在毕业后, 多数都是从教工作, 在医院的实践时间少之又少, 尤其是专业基础课程, 多数教师对护理职业风险的意识不够深刻, 再加上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较少, 护理职业风险意识教育不能很好的渗透给学生, 最终使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4]。
3.缺乏对护理课堂的教学经验总结
在进行护理教学过程中, 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 总是拘泥于形式, “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最为常见, 也是众多护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讲到“脉搏的评估以及护理”这一课程, 该课程的内容较抽象, 知识点也相对较多, 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 总是现按照课本进行讲解, 侧重于理论知识, 然后在进行简单的实践过程。甚至有些年轻的教师在授课时, 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讲, 学生在下面听, 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以及控制能力有限, 缺乏课堂经验, 最终导致教师缺乏课堂的教学经验总结。
众所周知, 护理事业的接班人就是由护士来担任, 因此, 卫生类院校培养护士应该实行护理教育的改革, 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护理职业风险意识教育课程的设立。在人才培养方案里, 要把风险意识教育纳入, 这样一来, 可以使护生职业风险意识大大加强, 并为护生树立正确的护理职业风险意识。此外, 在教授的专业基础课程基础上, 要讲授一些风险意识内容, 同时教师在教授护理技术时, 要让护生了解怎样把职业防护做好, 进而使护生在未来工作中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第二, 使教师自身的护理职业风险防护大大提高。在教师的在职培训计划中应该把护理职业风险意识教育纳入其课程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对学生传授护理职业风险意识, 列入到绩效考核中, 并且是衡量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第三, 加强教师的课程经验总结。培养学生主要以学生为主要核心, 因此, 教师在进行授课过程中, 要有责任心, 知道学生的实际需求, 让并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参与其中,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后, 教师完成授课后, 要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让护生能够对本节课程内容更深的理解。
总的来说, 护理职业风险防护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因此, 在护理职业风险防护中, 离不开教师以及护生的共同努力, 只有教师和护生共同努力, 才能使护理职业风险防护目标得以实现。此外, 教师在教授过程中, 必须把护理职业风险意识更好的渗透给学生, 并且使护理质量不断的提高, 促进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护理职业风险中发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对于护理职业风险存在的主要因素, 并针对存在的因素以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结果:通过对护理职业风险的研究, 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教学主管部门不够重视以及教材内容相对滞后, 甚至教师在教学中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出现分歧等情况。结论:通过对护理职业风险存在的问题, 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并加强护理职业的风险防护。
关键词:护理职业,风险防护
参考文献
[1]邓琴, 王传南, 江群等.护生对职业风险防护知识需求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 (16) :93-94.
[2]朱玉娟.ICU护士职业风险与防护[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09 (15) :82-84.
[3]宋乐娥.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与防护[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21) :80-81.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总结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自身素质;数学课堂
教学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不仅仅要将教材中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培养和提高。
所以,要想当好一名数学教师,及时地进行总结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自身素质方面的总结
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教书”不是唯一目标,“育人”的价值更高,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不断完善自己,要用言传身教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1.要注重自身形象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塑造期,不论是性格还是兴趣抑或是对待事物的态度等等,教师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自己形象,目的是给学生带来正能量,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走进数学课堂。
2.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素养
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几乎每个学生的辅导书都是不相同的,在给学生带来课业压力的同时,也给老师带来了挑战。所以,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要在不断学习中完善自己,尽可能地呈现出一个“完美”的教师形象。
3.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数学都是比较难的一门学科,其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导致了学生们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教材,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真正发挥数学的价值。
二、数学教学过程方面的总结
教学过程是一节课的中心环节,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注意每个环节的设计,如:教学目标的设计,导入方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评价模式的选取等等。因为之前已经有一篇单独谈论教学方法选择的文章,所以,在此不再多加赘述。因此,本文就从其他几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1.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也是完成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的前提,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立足于数学教材,精心设计出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而在充分发挥数学价值的同时,也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将以往单一的知识与技巧目标向三维目标进行转变,即知识与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教学过程与方法三个方面,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健全的发展。本文以教学“等边三角形”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知识与技能:了解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灵活运用相关的等边三角形的知识点去解决几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自主学习模式。
从上述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可以看出,相较于以前单纯的知识与技巧目标来看,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水平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所
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教材的价值,最终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导入形式的选择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一样的,教师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要选择恰当的导入形式,做好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工作。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时,为了定好本节课的基调,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导入课时,我选择了“多媒体”辅助导入形式,首先,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一些轴对称图形,如:窗花、足球、无手把的杯子、正方体、长方体、工行标志等等,这些不仅仅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事物,而且在展示各种各样的窗花的过程中,我还向学生介绍了剪纸技术作为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对推动文化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接着,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物的相同特点,进而使学生顺利地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
当中。
3.评价方式的选取
新课程改革下的多元化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态度,目的是通过有效的、积极的评价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重拾学习的信心。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最终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总之,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要不断完善课堂的每个环节,要不断充实自己,进而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艳.浅谈如何做好一名中学数学老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
[2]达慧芳.搞好初中数学课教学经验点滴[J].新课程:中学版,2009(4).
课程教学经验总结 篇9
课程教学经验总结
张海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体系》(以下简称“概论”课)是中宣部和教育部规定的,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它肩负着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重任,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由于其内容博大精深,理论知识又不断丰富更新,在我校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感觉课时不足,教学内容无法展开,学生听课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我在教学中探索一些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根据《概论》课的教学情况从两个方面总结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
一、对毛泽东思想的讲授采用史实教学法
毛泽东思想主要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由于这部分理论思想丰富,且是过去的历史,毛泽东的原著学生又根本不了解,所以要讲解清楚非常困难。如何达到教学效果,主要做法有三点:
第一,塑造伟人毛泽东的伟大形象。许多学生只知道毛泽东是个诗人,晚年犯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对毛泽东的认识基本是一片空白。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使中国完成了两次伟大历史变革。要学习毛泽东思想,首先让学生透过理论见背景(时代背景),见过程(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见伟人(毛泽东)。可通过讲故事,看视频讲解毛泽东信仰追求,使学生认识到毛泽东是马克思的信徒,只有信任毛泽东思想才能真正做到信仰马克思主义。
第二,注意精选图像视频影像资料,讲解与观看相结合。图像影视片生动、形象、直观,对学生了解毛泽东领导的两大革命历程,学习理论效果较好。但是在教学中要注意几点:一是受课时限制,不能大量播放影视片,否则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课堂播放一定要精选短和好的影像资料,一些长时间的视频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外或利用晚自习观看。二是不能以视频代替讲课,影像只能辅助教学内容,所以观看前做引导,带着问题去观看?播放中可以停顿对不清楚的问题作延伸讲解,或再提新问题,观看完以后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然后与教材理论联系起来评析,归纳小结,才能达到效果。
第三,注意运用史实教学方法,但不能当党史课来讲授。党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确实相关联,但党史着重于讲时间和重大事件,而本课偏重讲党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改变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为了完成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地寻找正确的思想理论过程,可以通过真实的、生动的人物介绍和历史事件故事,提升学习的兴趣,但重点是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信任,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信仰,对今天中国的改革、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
二、对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三贴近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更加丰富,是教材的主要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对这部分理论的教学难点在于:一是对教师的知识要求高,要懂政治、经济、哲学、外交、军事、法律及国际形势等;二是高职学生知识面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讲的不好,学生上课则玩手机、睡觉。如何提升教学效果,我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实行“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第一,贴近实际——就是让学生了解和把握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宏观实际。例如:只有讲明中国的国情,学生才会明白中国为什么社会主义要经历初级阶段,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什么有改革开放?今天仍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社会主义有何特色?如何坚持?怎样建设等重大理论问题。结合中国实际才能讲明白理论,同时引导学生的大局观。
脱离了中国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如果上课照本宣科满堂灌,不仅使学生无法理解为什么会产生理论,原理有什么作用?而且让学生学习兴趣全无,甚至产生厌烦心理。
第二,贴近生活——是指教学中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很多理论都能在学生的视野里找到事例及其感悟,使枯燥的理论生活化。例如讲解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生态文明建设等都能够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中不断地理性的思考,探索问题。
第三,贴近学生——是要求老师的教学必须围绕学生的思想动态展开,始终要把握学生在想什么,他们对本课爱不爱?对理论信不信?对课堂讲授的内容懂不懂?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在备学生的知识面;课堂讲解中不仅说教灌输知识,更要观察学生的反应,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提问,并与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思想政治课老师大多形成了传统的说教式习惯,想方设法把教材内容灌输下去,结果自己讲得累死,学生被动当旁观者。为了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吸引力和有效性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的角色必须转换。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一书,对教师的角色有这样的描述:“教师的职责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工作”这意味要求教师的角色转换?老师应该从一个教书匠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引导者,怎样才能当好一个引导者?为了让学生成为主角,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扮演三个角色,即指挥者、组织者和旁观者。
总之,“三贴近”原则就是把理论教学与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结合,把枯燥的理论与生动的实践结合,使学生对理论学习产生兴趣,通过“真信”来实现“真学”、“真懂”、“真爱”目的。
我在《概论》课的教学中还运用了一些教学方法,如为了提高教学的时效性,采用专题教学法,对教学重点采用“精讲”,对播放视频资料用取“精选”原则等。
教学经验总结 篇10
本学期即将结束,我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组织攻关教师和教研组长参加处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并参加处研究性学习培训。在各年级组织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全体数学教师集中由黄丽娜陈艳红两位教师二次分学段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各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第六届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五年级教研组《循环小数》一课成功的展示,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领导和老师的肯定。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近三年的改革收获?多,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十一月中旬我们举办了为期一周第六届 教学节,七位教师分别代表各组讲了课,三节评为优质课,这次公开教学,呈现开放性,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六年纪《圆的周长》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学生通过量、饶、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四年纪 《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五年纪《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路程逐渐缩短的规律。得出两物体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度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综合起来看这次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 反思 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 李巧莲老师以《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获市教学能手; 在11月30日进行的处第5批“推门好课”教师的复查验收中,梁爱英 黄丽娜 王桂荣三位教师的《乘法的简》课被评为特优课;阳泉市陶行知研讨会作课《乘法的简》受到与会的教师好评。12月22日山西省示范小学验收时王桂荣的《认识一位小数》受到验收老师和领导的好评。12月中旬,4位教师参加了山西省《教与爱》名师授徒研修部的学习培训,聆听名师杨少波的专题讲座,观摩其示范教学,领悟名师的高尚师德,探究名师精湛的课堂教艺,并在全校公开教学,受到名师认可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一月十二日王桂荣赴盂县作课,作为一个契机,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们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引一个三年级评语例子:“这几天我们学习了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石晨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较远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测、估计较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本学期我们在作业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做法是日评、周评、月评一条龙,老师评、学生评、小组评,、家长评一条龙,老师对一日作业做出评价,学生自查后对评价结果登记在作业情况扉页栏中,周五下午学生以小组评定等级后带回家,有时把班里同学好的作业带回家,双休日家长对孩子一周的学习、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对比后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要求,周始老师综合激励换星,(2个优A换1枚章)学生每周都为自己树立一个新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又转化为每天的学习行为,使他们日复一日,周复一周,不断地吸取经验,经常进行弥补,月末进行争星活动,学生在一个月内品尝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或向他人学习,每一个月是一个新起点,学生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将学生的学习距离缩短,(9、10、11、12、1)五星级作业评定,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看到学习的进步,又有了学习的动力,并树立起学习的目标,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五环节的考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个: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
3、校查——A随机查:管理人员进课堂(通知听课、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听课、看教案、查作业、查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效果等一条龙式的检查。B集中查:每月对不同年级、不同常规项目集中抽查。
坚持每月一次的大教研组活动,矫正疏漏,抛砖引玉,反馈考核情况,并将常规五环节量化在校园网,增大考核透明度,把常规工作抓严、抓细、抓实,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
我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新老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里抓单元验收的段段清,并跟踪五名好差生进行调查。为了使新课程标准落实进一步落实,引到老师走进新课程,抛砖引玉,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及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体现,分了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统计与概率四个领域来命题,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笔试题目的设计,设计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试题,设计开发性试题,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试题,在11月12日进行了期中质量检测,全校学生全都参加,及格率为97%,优秀率为78%。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并对本班前后5名学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与此同时,我们统筹安排学生在校一日活动,课外兴趣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时间、内容、老师、场地均得到落实,各兴趣活动期中组织汇报表示,12月底结合迎新组织展示。学生在多样的兴趣活动中不仅巩固、运用了所学的知识,也为今后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具备创新精神打下了基础,真正做到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发展特长。
【生物教学经验总结】推荐阅读:
高中生物教学经验06-13
前辈经验总结:怎样学好生物06-06
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生物考研经验分享专题09-12
教学经验总结07-20
生物教学个人总结09-14
生物教学技能训练总结07-21
高一生物教学比赛总结08-30
语文及生物教学总结09-13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总结08-27
生物学期教学工作总结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