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经验总结

2024-07-20

教学经验总结(精选12篇)

教学经验总结 篇1

手法教学是推拿学教学的基础,如何上好这门课一直是我们工作中重点考虑的问题。作为推拿从业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盲人,由于视力缺陷,他们无法同正常人一样去学习推拿手法,《推拿手法学》对他们而言,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学习困难较大的一门课。

笔者从事盲人推拿教学近十年,对盲人推拿的手法教学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出来供同道参考,以期能抛砖引玉,对盲人推拿教学有所补益。

1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推拿手法要学好练好,每一种手法都不容易,都有它的诀窍和门道。但是作为推拿初学者来讲,不同种类手法入门的难易程度还是不一样的,如传统的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等六大类手法中,摆动类、振动类和运动关节类手法相对难一些,而摩擦类、挤压类、叩击类则相对要简单易学一些。根据教材安排,第一个练习的手法是一指禅手法,它看似容易做起来难,对动作形态的要求以及力学结构的把握,不是一个初学者轻易能够掌握的。如果作为第一个手法来教学,学生很容易对手法练习产生畏难情绪,降低练习的积极性。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在教学中进行调整,按照摩擦类、叩击类、挤压类、摆动类、振动类和运动关节类的顺序来进行讲解和练习。同一类手法中,也是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先讲单式手法,后讲复式手法。这样,盲人同学从一开始就树立起了手法学习的信心,对手法练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2 从轻到重,悉心体会

手法练习必须要有一定的力度和频率。但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我们发现同学们将注意力放在力度和频率上时,往往忽视了手法的形态和内心那种自然流畅的体会,手法容易变形,自我找不着感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改进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确保手法外形正确的情况下,幅度从小开始,频率由慢开始,逐步加大加快,而不是按教材要求一步到位。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把握内心真切的感受,必须要找到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感觉。

比如一指禅手法,要求“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肘关节略低于手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作屈伸活动。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1]

该手法初练习时,要保证一定的压力和频率,否则容易变形。我们要求盲生初练习时,频率不超过120次,力度从无到轻,从轻到重。也就是说,在确保手法外形正确的前提下,先做空的摆动。经过一定时间后,再将大拇指轻轻按压在米袋上,力度从确保大拇指能摆起来开始,逐渐加压至合适的力度,这个时候的频率一般达到每分钟75~80次就可以了。在找到感觉和上臂、前臂、手腕、手指适应这种力度和频率后,逐渐加压、加快到教材的要求。

这个阶段中,学生内心对手法的感受非常重要,一定要让他有一个流畅的感觉,这种流畅的感觉一定要从最初就能找到,而找到这种感觉最重要的一点是将眼睛闭上。我们的盲生不存在这个问题,但班上还有部分低视力和健全学生。我们是严格要求他们将眼睛闭上的。闭上眼睛后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他们的心思在肩部、在前臂、在手上,能够确保他们以最快的时间找到手感。

3 学用并进,增强信心

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我们是要先学习完推拿的全部手法和练功的全部方法后才开始接触到推拿治疗学的。这样的话,要有一年的时间花在手法(及推拿学基础)的学习上。根据我们的观察,对于这种只练不用的学习,很多同学会觉得乏味没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增强同学们练习手法的积极性,同时又不造成医疗事故,我们联络了学校门诊部,介绍一些病情比较轻,诊断比较明确,推拿治疗效果比较好的伤科、内科病人,经老师分析提出治疗手法及具体方法后,由同学们进行操作。这样,既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又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4 形力并重,务求完美

手法外形的正确、完美,一直是盲人朋友在手法练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由于看不见自己的操作,所以很难去对手法外形进行改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同学们进行分组,每个盲生至少和两个健全学生分在一组,操作时,由健全学生随时观察盲生的手法外形,一旦发现外形不正确,立即向盲生提出来,及时改正。通过不断的强化,盲生会逐渐产生一种惯性,摸索出正确手法外形的感觉。

手法的力学体会,这是盲生的一个强项,基本上不要过多地强调。这样就能够做到手法的外形和力量达到较好的结合,使得手法既有外在的形态美,又符合内在的力学要求。

5 亲自考评,确保质量

手法的考评一直是推拿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集中的考评由于时间太短和监考老师人数太少的原因,往往只能看看外形,难以考出学生真正的水平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结合学生练习手法悟性的不同,掌握时间的快慢不一,我们将考评进行分解,实行边教边考的方法。从学期开始一直考到学期结束。只要学生觉得手法练习的合格了(有时是一个手法,有时是多个手法),我们就对他进行考评,到学期结束时进行汇总。这样,有限的老师就能分出时间来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亲自考评了。由于老师亲自考评,学生手法的力度做得怎么样也就一清二楚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确保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上是我们在盲人推拿手法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同道斧正。

关键词:盲人按摩,手法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俞大方.推拿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0~41.

教学经验总结 篇2

一、丰富的知识是基础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职专三年级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强,对老师的期望值也很高。在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上,知识超越成为决定胜负的武器。我对知识的积累是一种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的过程。我一般通过两个途径去迫使自己广泛涉及电算会计、营销、贸易、管理诸方面的知识,一是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多请教老教师,积累一些教学方法和经验;二是在所涉及的课程范围内尽可能广泛地搜集资料,对每一门课,先熟读课本,并有针对性阅读相关书刊报纸,上网收集相关的专业知识资料。这两个方面都是为了解决某些问题,要求自己善于加工运用知识,往往需要深入思考,反复对比,极大地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讲课中就能做到旁征博引,谈笑风生,让学生感到信息量大,专业知识强,有新意,有收获,值得一听。相反,要是自己停滞不前,总是老调重弹,拾人牙慧,讲课也就失去了风采。

二、明确的目标是动力

教学工作,周而复始,极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有了明确的目标,就增加了自己教学的动力。我给自己树立的目标是要教出学校最好的学生,毕业的学生出去后对母校颇有微词,我觉得身为教师,其实就是工厂的工程师,学生是我们制造出来的产品,要让他们在市场上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就必须千锤百炼出精品,创名牌产品。我不能容忍我的学生出去后指我的后背,学生的成功是我的骄傲。有了这种信念,我总是小心翼翼地备好每一节课,力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教好每一节课,让学生站在我的肩臂上视野更开阔些,学识更广博一些,技能水平更高一些。

三、强烈的责任是关键

在职业学校中,我们呼唤一种责任体制。我的责任来自朴素和实在的认识,我总认为,现在的大学生读书不容易,父母辛辛苦苦赚钱供儿女读书,盼的是将来有出息。但现在就业形势不容轻视,搞不好,大学一毕业,就面临失业。我常跟学生们讲:“你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要努力去找工作

。”希望同学们要有危机感。作为老师,我感到有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尽力去武装我的学生,让他们“强身健体”,让他们有实力去参与竞争,去勇敢的搏击市场。我把他们当作兄弟姐妹,所以,学生们认为我讲课的最大特点就是富有激情和责任心强,这其实是一种强烈责任感的外在表现。因此,我不希望我的学生在市场竞争中没有“本钱”,成为被市场淘汰的对象,我希望我的学生通过武装自己的头脑,磨炼自己的意志,成为市场竞争中能征惯战的勇士。如我在上财务软件时,会要求所有同学每节课都要完成我安排的任务,没完成的同学留下来继续完成,我会耐心培他们一起完成,让这些素质较差的学生也感到学有收获。再如,上学期的电子商务一些男生在一二年级时,成绩历来都是十几分的,但我在上高职辅导课时,从来没有歧视他们,而且还利用课后第三节和周末的时间给他们辅导,最后在高考中也考出相当好的成绩,得到师生们的好评。

四、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保证

光有满腔热情,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还是会事与愿违。于是,我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试图运用各种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我综合使用过以下一些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现身说法。谈自己的亲身体会,讲自己的实践经验,较有说服力和吸引力。每当谈到自己的亲身体会时,学生特别感兴趣,听的津津有味。

2、角色扮演法。结合课程的需要,先请同学们做好准备,再开展现场模拟操作、模拟商贸谈判、模拟产品推销。如上《财务软件》课时,要求每位学生自己动作现场电脑操作,并保证学生有足够自己的操作时间。

3、头脑风暴法。就某一个专题展开讨论,不许批评,畅所欲言,让同学们的思维互相碰撞,做到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以此激发大家的参与兴趣和思维的创造性。

4、案例教学法。业余时间,我收集大量营销实践案例,结合教材上的相关理论,深入浅出地剖析案例,举一反三,让学生们在案例中领会理论的真谛。

5、幽默风趣法。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会不失时机讲一些逗笑的话,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

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经验总结 篇3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探索和总结,形成自己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经验。高三要进行三轮复习。从去年暑假到10月中旬,完成第三册的新课学习。从去年10月中旬至今年的3月初,完成第一轮复习,用的复习资料是《优化设计》。由于考虑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本轮复习用的时间很长,主要任务是立足课本,以大多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为起点,面向全体学生,低起点,小步走,循序渐进,分层推进,从而夯实基础形成知识网络,确保学生拿到基础分。鼓励学生大胆与老师配合,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哪怕是说错了也不要紧等,从而营造一种宽松而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教学内容上,高度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巩固和理解,让学生吃透课本,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对基础知识只是作适当的拓展和挖掘,但更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形成系统而完整的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从3月份“江南十校”考完至5月初进行第二轮复习,将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章节放在一起组成专题,编排的顺序尽量按书本的顺序以有利于学生看书,使用《优化设计》的二轮复习材料。从理论上讲应该把每个专题的理论知识编制一个粗略的框架,但由于时间紧张只是让学生看书做题,以做题带动看书,老师只是讲解,讲解时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以培养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对于偏、怪、不严密,甚至有科学性错误的题目坚决删掉,选择题每个学生都要做,对难度较大的非选择题则鼓励差生能做几问就做几问,只要努力就能学有所得有所进步。最后20天进行第三轮复习,强化模拟训练。提高答题速度和应试技巧,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面对高考,很多教师通过大量的题海战术,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却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布置大量的练习,而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都是有限的,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忙于应付或者干脆不做,使教师教学的实效性差,学生的学业水平下降,师生关系紧张。根据以上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在高三的复习工作中,我们应该把握以下方向。一、重视课本,夯实基础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稳固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形成较强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强调课本的重要性,告诫我们的学生应该静下心来,对生物课本再进行认真的“梳理”,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当然,这里也有技巧,就是老师平时在评讲习题时,应讲清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这样密切联系书本,学生就会认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去复习课本。二、突出教材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教师要突出教材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知识网络。其方法是打破章节限制,抓住知识系统的主线,对基础知识进行集中提炼、梳理和串联,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主要的概念、规律、原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采用不同的形式重新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需要指出的是,这项工作若是由师生共同来完成,效果将更好。我们应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去构建一些知识网络,毕竟自己得出的东西会理解得更深刻,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从而更易将课本知识转变为自己所学。三、注重复习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效率。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将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教给学生快速记忆的方法、迅速识图的方法和各类解题技巧等,让学生从知识记忆层面上升到理解、运用、迁移知识的层面,真正获得能力的提高。对一些易混淆的知识(如“胚囊”和“囊胚”、“极体”和“极核”、“质体”和“质粒”、“原生质”“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体”等)可通过比较学习来掌握;对一些难记忆的生物学知识可传授一些记忆方法,例如讲到人体中必需氨基酸时,教授记忆口诀“假设来借一两本书”;对一些图形题,要求学生看好横、纵坐标,曲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和交叉点,走向上升、下降或波动等。此轮复习过程中,还要及时地向学生传授一些解题的技巧。高考生物题信息来源广泛,题设障碍巧妙。有的题目解题条件隐蔽,有的故意设置迷惑条件。做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句,学会避陷阱,破定势,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将所给信息进行合理转换,运用对比、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多种思维方法解题。复习过程中,应通过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解题的技巧。四、加强实验内容、热点问题的复习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都十分重视实验内容的考查,当然,这符合生物属于实验科学的特点。实验设计题在高考中所占比例较大,已经几乎占到了理综生物部分总分的三分之一,并成为高考生物试题的压轴题。而我们的学生面对高考实验题,往往感到难度较大,难以突破。对于实验内容的复习,一方面要把《考试大纲》中要求的课本中的16个实验讲清楚(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这些实验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掌握它们将会对独立设计实验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要教授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这里包括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设计实验步骤时要注意遵循三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还要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期、解释和分析,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在热点专题中,将关注热点问题。热点问题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实际,能直接反映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应向学生说明热点问题往往是近年来全社会关注的、新闻媒体大量报道的重大事件,如人类基因组问题、克隆问题、SARS疾病和禽流感等。以上是我在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几点经验,这几年我一直按照上述去做,每年都能收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教学经验总结 篇4

作为承担重要口腔医学教育、科研及临床三位一体任务的口腔医学院,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负责多种层次医学生的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习教学工作。在临床教学中我们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不仅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口腔颌面外科的兴趣。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根据学生理论水平及操作能力,因材施教

我院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且国内知名的口腔医学临床、科研及教学医院,每年到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实习的学生数量多、层次多,包括从三年制大专到八年制本硕博连读等各种学历学生。他们刚进入临床实习时存在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临床操作能力、个人性格等各方面差异。我们注意观察每个人的优势和不足,对其不足加以鼓励,同时提供机会让其展示长处。如三年制大专学生理论知识有限,培养重点是根据临床病例系统复习疾病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等理论知识;而对于理论学习时间长、理论知识丰富的学生,则重点培养他们收集临床资料及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并适当让其动手操作,如伤口换药等,以提高其学习兴趣。同时营造互相学习氛围,鼓励理论知识丰富的学生展示其分析能力,而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则提供临床操作机会。

2 因时因地,提供动手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刚进入临床实习时,实习目的并不明确,随着实习经验的积累,实习目的逐渐清晰。在实际教学中,实习生的日常工作只是书写大病历和病程记录并完成教师安排的工作。出于医疗安全考虑,学生无法参与临床诊治全过程,且很少有机会动手完成手术操作。住院高峰期,由于出入院病人多,医疗文书书写量大,如果不认真、仔细地检查实习生日常工作,难以达到通过采集病史、书写病历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目的。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根据学生临床实习的不同阶段,提供适当锻炼机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对于刚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以参加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完成病历资料为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与病人沟通能力。对于较熟悉病房环境的学生,则以完成伤口换药、参加手术为实习重点,培养基本操作技能。对于具备一定操作技能的学生,可以放手让其完成一些简单的手术操作,如手术定点、伤口切开、伤口缝合等。对于个别临床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给予机会让其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手术,如脓肿切排、清创缝合等。

3 开展PBL教学,提高临床病例综合分析能力

PBL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把临床问题作为教学材料,采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PBL教学注重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强调实用性知识的传授,在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十分有效。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PBL教学已在国内医学教育中得到极大推广[1]。

PBL临床教学实施方法是:组织实习小组学习实际病例,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复习教科书、查阅相关期刊杂志寻找答案;其次,组织小组讨论,实现知识共享,发现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最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我们发现,PBL教学方法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法中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主动思维能力。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把各自的学习结果加工整理并加以综合,将原本零散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此外,还帮助学生完成了由“学会”向“会学”转化,培养了学生运用文献检索工具自学的能力。

4 教学互动,活跃临床教学氛围

传统临床教学多为“师传徒”方式,其弊病在于带教教师的临床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直接影响学生质量。随着医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已不再是独一无二的知识占有者和传授者。因此,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他们共同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临床工作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和动手能力训练是临床实习重点。通过教学互动方式,带教教师要考虑如何选择病例,引导学生先自学,再解答不同学习程度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带教教师具备扎实而渊博的理论知识,且临床经验丰富,操作能力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实习生轮流完成问诊、查体、记录、总结、汇报等工作,带教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存在的不同问题并及时指导和矫正,使每位实习生能认真完成收集病史、病情分析、制订治疗计划的临床学习任务。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应注意鼓励实习生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创造性[2]。此外,我们在临床上还坚持每月一次的英语查房,不仅提高了学生和带教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也丰富了临床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郝秀芳, 金昌录, 马延祥, 等.PBL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初步尝试[J].高等理科教育, 2005, 7 (3) :113~114.

教学经验教学总结 篇5

众所周知,原有的小学数学教材在每个学期都分门别类地安排了一些应用题的学习内容,并且各内容之间既相互衔接又各成一个模块。很多学习的内容都是以某一模式为代表展开的,学生在学习这些应用题的过程中与其说是开发他们的思维,不如说是让他们在模仿中学习解题的技巧。因而,在整个的编排中很突出解题技巧的运用与学习,这样一来教师往往在课堂上传授最多的是如何解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掌握的也是如何解题,双方的教学重心由发展思维转向到掌握解题技巧上来了。

可能正是由于我们对应用题这种理解,我们不断地演绎着教材中的解题技巧,把教材中的每一个与解题有关的技巧吃透、用透,而我们教师在这样的整个环节当中,都是以一个成人的思维在进行思考,从数学这一科学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没有想到我们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可能正是在这种潜意识的驱动下,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写出计算时的想法(小标题),理清每一步的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理性地认识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以为这样一来孩子的应用题就学好了。

然而,事情的结果恰恰与我的出发点相反,虽然一部分孩子初步掌握了线段图的画法,但也就是个依葫芦画瓢,变化一下数量关系还是不会。还有一部分孩子本来能完整地理解题意并能解决相应的问题,给我这样一折腾,反而出现了许多不该应有的错误,自己原有的思维给扰乱了,没有收到我预想的学习效果。

写好教学经验总结的有效方法 篇6

一、见微知著,由表及里

初写教学经验总结最好是从常见的、单一的小教学环节入手,不能贪大求全,这是因为将精力集中在某一单项环节上获得的体会会更深。这也决定了写总结的范围宜小不宜大,如针对某节课的教学组织或教学重难点来写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真正积累教学经验;另外一个原因是有些教师一学年或一学期的工作比较平淡,要落实到一些具体的小环节上会得到一些新鲜而有用的经验。

见微知著是讲由一点而反映全局,由表及里,由事物的外部入手而抓住事物的本质。从“微”处着眼,从“表面”入手,只是一种手段,目的还是要“知著”,掌握大局,探求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特征。不论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都要提炼出一条乃至几条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来,这样才有普遍的推广价值与启迪思路的意义。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以“问题”为基点,将教学程序设计成一个个问题,教师按照问题循序渐进地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这种层层深入的方式带着学生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直到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该教师在总结时将这种“问题”作为一条主线渗透于每节课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初写经验总结的教师来说,从小处入手写教学经验总结能揭示基本的教学问题,给他人以某一方面的启示。

二、提纲挈领,分类简述

因教学实践周期较长,实验内容也很丰富,所以值得总结的经验也往往十分丰富,教师面对的经验素材纷繁复杂。对此,采用提纲挈领、分类表述的方法来写比较合适。如某位教师对于课堂导入有丰富的经验,经过自己的总结,该教师罗列了以下导入方式:直接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激疑导入法等,该教师对导入法进行了研究与分类,并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并针对某一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经验与特色。该教师将导入作为自己的研究点,对导入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出了适合自己的导入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三、鉴别比较,选择新题

写教学经验总结要选择新鲜的、富有时代感的,同时又切合教学实际的题目。教学实践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写教学经验总结也应该走上创新之路,力求充满活生生的新鲜气息。选择题目是目的,鉴别比较是方法,这主要体现在:

1.把个人的实践以及由实践而产生的总结主题同别人的实践以及由实践而产生的总结主题(主要指已发表的)加以比较,从而鉴别出是不同的内容或者相同的内容,为自己的写作开阔视野。做这项工作大有好处,可以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进而寻求研究的“捷径”。经常搞教学研究的教师会有这样的体会:自己煞费苦心在实践中刻苦摸索,总结了一套“经验”或“方法”,但遗憾的是,这些“经验”或“方法”要么过时,要么与别人的结论相重复。这样的经验总结就没有多大的借鉴与学习价值。

2.把有些不属于教育教学方面的课题同教育教学课题联系起来鉴别比较,也能使我们受到启发,辟出新路,提出新见,给经验总结注入新的活水。经验本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因此,通过鉴别比较,我们可以从实践活动中挖掘新的内容,选择新的题目,阐述新的经验。

3.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验也在发展变化。因此,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把前阶段总结的经验同后期的实践活动或总结的经验加以比较分析,这样前后联系起来考虑,也会有新的发现,也可能提出新的真知灼见。

四、理论渗透,重在剖析

经验总结不是把教学形式与活动内容罗列起来,而是抓住主要的、有特色的内容,在理论的渗透下,剖析出规律或教学观点。可以说,写教学经验总结离不开理论的渗透与指导。渗透是指理论与实践活动要融为一体,密不可分。渗透是基础,剖析是关键。理论渗透最好是深入浅出,用通俗简明的语言表达。必须明确,写经验总结与写专业学术论文有些不同,前者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是对实践本身的总结,后者是理论上的进一步发展,着重理论分析。

教学经验总结要多些理论的渗透,需要教师平时多读书,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去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去检验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写出更有理论水准的教学经验总结,这样的经验总结不仅能归纳出实践的意义与价值,也便于读者做出深入的思考。因此,经验总结中的理论内容始终处于指导地位和引领地位,而不是处于被论证分析的地位。总之,理论因素应潜藏在实践活动的归纳与叙述之中。

写好教学经验总结的有效方法 篇7

一、见微知著,由表及里

初写教学经验总结最好是从常见的、单一的小教学环节入手,不能贪大求全,这是因为将精力集中在某一单项环节上获得的体会会更深。这也决定了写总结的范围宜小不宜大,如针对某节课的教学组织或教学重难点来写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真正积累教学经验;另外一个原因是有些教师一学年或一学期的工作比较平淡,要落实到一些具体的小环节上会得到一些新鲜而有用的经验。

见微知著是讲由一点而反映全局,由表及里,由事物的外部入手而抓住事物的本质。从“微”处着眼,从“表面”入手,只是一种手段,目的还是要“知著”,掌握大局,探求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特征。不论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都要提炼出一条乃至几条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来,这样才有普遍的推广价值与启迪思路的意义。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以“问题”为基点,将教学程序设计成一个个问题,教师按照问题循序渐进地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这种层层深入的方式带着学生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直到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该教师在总结时将这种“问题”作为一条主线渗透于每节课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初写经验总结的教师来说,从小处入手写教学经验总结能揭示基本的教学问题,给他人以某一方面的启示。

二、提纲挈领,分类简述

因教学实践周期较长,实验内容也很丰富,所以值得总结的经验也往往十分丰富,教师面对的经验素材纷繁复杂。对此,采用提纲挈领、分类表述的方法来写比较合适。如某位教师对于课堂导入有丰富的经验,经过自己的总结,该教师罗列了以下导入方式:直接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激疑导入法等,该教师对导入法进行了研究与分类,并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并针对某一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经验与特色。该教师将导入作为自己的研究点,对导入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出了适合自己的导入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三、鉴别比较,选择新题

写教学经验总结要选择新鲜的、富有时代感的,同时又切合教学实际的题目。教学实践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写教学经验总结也应该走上创新之路,力求充满活生生的新鲜气息。选择题目是目的,鉴别比较是方法,这主要体现在:

1.把个人的实践以及由实践而产生的总结主题同别人的实践以及由实践而产生的总结主题(主要指已发表的)加以比较,从而鉴别出是不同的内容或者相同的内容,为自己的写作开阔视野。做这项工作大有好处,可以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进而寻求研究的“捷径”。经常搞教学研究的教师会有这样的体会:自己煞费苦心在实践中刻苦摸索,总结了一套“经验”或“方法”,但遗憾的是,这些“经验”或“方法”要么过时,要么与别人的结论相重复。这样的经验总结就没有多大的借鉴与学习价值。

2.把有些不属于教育教学方面的课题同教育教学课题联系起来鉴别比较,也能使我们受到启发,辟出新路,提出新见,给经验总结注入新的活水。经验本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因此,通过鉴别比较,我们可以从实践活动中挖掘新的内容,选择新的题目,阐述新的经验。

3.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验也在发展变化。因此,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把前阶段总结的经验同后期的实践活动或总结的经验加以比较分析,这样前后联系起来考虑,也会有新的发现,也可能提出新的真知灼见。

四、理论渗透,重在剖析

经验总结不是把教学形式与活动内容罗列起来,而是抓住主要的、有特色的内容,在理论的渗透下,剖析出规律或教学观点。可以说,写教学经验总结离不开理论的渗透与指导。渗透是指理论与实践活动要融为一体,密不可分。渗透是基础,剖析是关键。理论渗透最好是深入浅出,用通俗简明的语言表达。必须明确,写经验总结与写专业学术论文有些不同,前者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是对实践本身的总结,后者是理论上的进一步发展,着重理论分析。

教学经验总结 篇8

所谓护理职业风险, 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医疗事业中, 使护理人员或者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的损失以及伤害等, 并且这些因素是不确定的。简单的说, 护理职业自身较为特殊, 且涉及的风险也是较为广泛, 例如:医疗事故、护理出现意外甚至是医疗纠纷等[1]。与此同时, 护理职业中的护理人员, 在一定程度上职业损伤风险也是必须面临的。

由于护理职业自身较特殊, 并且伴随着疾病的复杂性, 在一定程度上, 护理风险的发生具有突然性以及个体差异性。虽然有些风险是可以预测的, 但是相对来说, 有些护理职业存在的风险无法预测。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医疗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护理模式也在日新月异的更新。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 以及新业务的不断推广, 让护理职业的风险更是难以预测[2]。因此, 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时, 不管是护理前还是护理之后出现的风险, 护理人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1.护理人员自身水平欠佳

近几年来, 由于护理人员自身水平欠佳, 技术水平也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再加上缺乏临床经验, 甚至是没有配备足够的人力资源, 在一定程度上, 对患者的安全隐患有着不利的影响。在多数护理人员中, 有些护理人员并没有较强的责任心, 甚至是服务态度较差, 最终使患者的病情加重或者是产生医疗纠纷, 然而, 这些种种现象, 在现阶段医疗行业中最为常见, 也是普遍发生的。因此, 这些因素的存在, 会使护理职业的风险大大增加。此外, 在当前医疗行业中, 多数护士都是实习阶段, 然而, 对疾病的预见性严重缺乏, 甚至病人的病情不能做出正确的评估, 再加上缺乏熟练的护理技术, 例如:在经脉输液临床中, 如果护理人员的技术不熟练, 在一定程度上, 使患者承受的痛苦大大增加[3]。

2.护理职业风险教育不够完善

就当前现阶段护理教育中, 护理职业风险教育不完善主要体现为以及几个方面:第一, 教学主管部门缺乏重视。就当我国教育现状来说, 往往侧重于传授知识, 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个人能力严重被忽视, 最终使实际工作与所学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差异, 严重脱节。因此, 学生对职业风险意识的认知度较薄弱, 也不能进行充分的思考。第二, 严重缺乏护理职业风险意识教育。护理教师在毕业后, 多数都是从教工作, 在医院的实践时间少之又少, 尤其是专业基础课程, 多数教师对护理职业风险的意识不够深刻, 再加上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较少, 护理职业风险意识教育不能很好的渗透给学生, 最终使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4]。

3.缺乏对护理课堂的教学经验总结

在进行护理教学过程中, 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 总是拘泥于形式, “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最为常见, 也是众多护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讲到“脉搏的评估以及护理”这一课程, 该课程的内容较抽象, 知识点也相对较多, 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 总是现按照课本进行讲解, 侧重于理论知识, 然后在进行简单的实践过程。甚至有些年轻的教师在授课时, 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讲, 学生在下面听, 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以及控制能力有限, 缺乏课堂经验, 最终导致教师缺乏课堂的教学经验总结。

众所周知, 护理事业的接班人就是由护士来担任, 因此, 卫生类院校培养护士应该实行护理教育的改革, 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护理职业风险意识教育课程的设立。在人才培养方案里, 要把风险意识教育纳入, 这样一来, 可以使护生职业风险意识大大加强, 并为护生树立正确的护理职业风险意识。此外, 在教授的专业基础课程基础上, 要讲授一些风险意识内容, 同时教师在教授护理技术时, 要让护生了解怎样把职业防护做好, 进而使护生在未来工作中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第二, 使教师自身的护理职业风险防护大大提高。在教师的在职培训计划中应该把护理职业风险意识教育纳入其课程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对学生传授护理职业风险意识, 列入到绩效考核中, 并且是衡量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第三, 加强教师的课程经验总结。培养学生主要以学生为主要核心, 因此, 教师在进行授课过程中, 要有责任心, 知道学生的实际需求, 让并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参与其中,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后, 教师完成授课后, 要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让护生能够对本节课程内容更深的理解。

总的来说, 护理职业风险防护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因此, 在护理职业风险防护中, 离不开教师以及护生的共同努力, 只有教师和护生共同努力, 才能使护理职业风险防护目标得以实现。此外, 教师在教授过程中, 必须把护理职业风险意识更好的渗透给学生, 并且使护理质量不断的提高, 促进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护理职业风险中发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对于护理职业风险存在的主要因素, 并针对存在的因素以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结果:通过对护理职业风险的研究, 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教学主管部门不够重视以及教材内容相对滞后, 甚至教师在教学中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出现分歧等情况。结论:通过对护理职业风险存在的问题, 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并加强护理职业的风险防护。

关键词:护理职业,风险防护

参考文献

[1]邓琴, 王传南, 江群等.护生对职业风险防护知识需求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 (16) :93-94.

[2]朱玉娟.ICU护士职业风险与防护[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09 (15) :82-84.

[3]宋乐娥.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与防护[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21) :80-81.

教学经验总结 篇9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渗透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每位历史教师,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要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更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已经做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这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渗透?本人浅谈自己在中学历史教学活动中实现德育渗透的一些方法,主要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角度去谈。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其德育渗透是通过教材、教法及教师的情感等因素实现的。

1.教材内容的直接感染

教师要留心,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人教版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五·四运动中对爱国学生口号和宣传单的描写:“在得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后,爱国学生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愤然咬指学书。”“中国的领土可以被征服,但不可以被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被打倒,但不可以被侮辱。”这些内容可以直接感染青少年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直观的教学方法展现不同类型的情感素材,以达到情感上的升华

教师要不断地装备自己,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也应该与时俱进地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的使用,可以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英雄的人物、壮观的历史场面再现出来,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升华。例如,学习虎门销烟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那种壮观的场景,让学生在看视频的时候内心就燃起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林则徐的敬佩之情。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善于总结教材的类型和内容,要细心挖掘教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比如,在学习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的时候,可以再现古人的发明创造,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学习近代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时候,可以再现外国列强在中国烧、杀、抢、掠等场景,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教师在情感上的熏陶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便在情感教育的时候更容易激发学生,师生产生共鸣。教师在情感教育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情感上的投入,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和肢体语言的变化,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教材对黄海大战中邓世昌壮烈殉国场景的描述,教师在描述的时候要感情充沛,学生听后会深受感动,更容易激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和对邓世昌的敬佩。

二、历史课外活动中的培养

开展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1.开展“历史知识”比赛,这是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

考查的知识点可以包括革命精神、英雄人物、爱国壮举、科学家和科技成果等内容,例如,出题列举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及注明领先大概多长时间,让学生答此类题目时能直接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这种比赛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从而在自己的学习中产生强大的动力。

2.开展“历史知识专题讲座”,结合我国重要的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例如,每年9月18日这一天,教师可以准备与历史上日本侵华的九·一八事变相关的文字、图片、音乐和视频资料,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讲座,让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了解过去的历史真相,勿忘国耻;营造这种良好的德育氛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和树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利用乡土“历史文物”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物,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例如,我县有西梁山烈士陵园,每年在清明节期间可以组织部分学生去烈士陵园参观、考察,之后要求学生写写自己的感受,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能更直接地对学生进行革命献身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经验的三点总结 篇10

有效学习,是导致行为有效地健康地转变的学习。有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是讲究科学方法的课堂,要注意积累学习数学的方法,即要掌握“对待定理的方法、处理习题的方法和对待评价的方法”。

1. 要理解定理的语言。

一般的数学概念或定理至少有两种语言:汉语语言和符号语言,而几何学中的概念或定理还要加上图形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几何定理的“三种语言”,即汉语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加深对定理的理解。例如几何定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三种语言如下:

(1)汉语语言:根据汉语词汇的积累,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就明白了定理的真实意思。即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它的两组对边都分别相等。

(2)图形语言:就是几何图形。从图形中就能看出来定理的结论,可以形象地帮助我们分析几何问题。

(3)符号语言:利用统一规定的几何符号,简捷地条理表达,有效地同他人交流。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已知)

∴AB=CD, AD=BC(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从三种语言的角度,我们可深刻地理解定理、有效地使用定理。一听到平行四边形,就想到“它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一看到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就知道哪两条线段相等;如果需要交流,就即刻写出该定理的符号语言。

2. 要具备处理习题的技巧。

数学的学习,不能将自己置身于题海之中,那样只能更多地感受到一个字———累,让数学“展现出冰冷的美丽”,让自己逐渐降低对数学的温度。对待课堂作业和辅助练习,我们要以“验证的观点”待之,在定理指导下去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中验证定理,真正把定理内化成自己的观点。如何对待课外习题呢?我建议用“读题”的方式去解决,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定理去分析,理清思路即可,题题过堂,必将大大地降低学习的效率。

3. 要拥有科学评价的理念。

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这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艺术。我认为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如:认真对待每次课堂作业和辅助练习,感受定理的用途;抓住课本和教辅练习上的单元测试,安排好课外时间进行自我测试;要教会学生“天天反思、周周总结”,善于发现自己的点滴进步。尤其是总结和反思,是学生实施自我评价最有效的方式。正确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感受。

二、善于借风

放风筝最难的就是如何让风筝在出手以后顺利地飞上天空。初学者常常是风筝一出手就栽到了地上,而有经验的人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借风。课堂上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直是数学教师苦苦求索的问题。笔者认为,数学教师也要善于“借风”。

1. 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对话、交流、碰撞,才有可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因此,教师要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充分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努力促进学生心理环境的开放,实现学生人格的舒展和自由,思维的活跃与激荡,创新潜能的迸发与拓展。在教学时,教师不再把学生一个个“扶过河”,而应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开放思路学会“过河”,让学生思维的“风筝”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2. 创设优良的课堂情境。

人的思维往往在特定的环境中得到激发。现代课堂应不拘泥于传统课堂的格局,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地安排课桌位置,尽量腾出较大的空间便于学生展示自我。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能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从而自觉地将自己融入到课堂中去,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3. 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提问,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4. 精心设计数学开放题。

好的开放题,对初中学生而言应有较大的教育价值,能促进学生运用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同时,教师要注意题材的趣味性,使学生乐于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并有所获。

三、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

我们的课堂过去以教师教授为主,被称之为“满堂灌”,改革后强调教师的启发。而有的教师把它变成了“满堂问”,即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表现方式有两种:

1. 如果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师备课中的要求,立即就让其他学生回答,直至学生的回答符合教师设计好的“答案”为止。这样的提问与教师的讲授没有本质的区别,学生的主动性没有真正地发挥出来。

2. 教师一节课总是“马不停蹄”地提问,把每一个要教学的内容,分得很细很细,每一步都给学生搭好了“台阶”,而问题的设计缺乏合理性、科学性,提问对象随意性大,提问时机把握不准,忽视对重点、难点的点拨和讲解。对于这样的“满堂问”,学生顺着“台阶”一步一步地走,课堂上表面上很热闹,学生参与度高,实际上学生的参与是浅层次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思维,当然更谈不上思维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远离我们培养人的目标。

教学经验总结 篇11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渗透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每位历史教师,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要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更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已经做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这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渗透?本人浅谈自己在中学历史教学活动中实现德育渗透的一些方法,主要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角度去谈。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其德育渗透是通过教材、教法及教师的情感等因素实现的。

1.教材内容的直接感染

教师要留心,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人教版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五·四运动中对爱国学生口号和宣传单的描写:“在得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后,爱国学生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愤然咬指学书。”“中国的领土可以被征服,但不可以被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被打倒,但不可以被侮辱。”这些内容可以直接感染青少年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直观的教学方法展现不同类型的情感素材,以达到情感上的升华

教师要不断地装备自己,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也应该与时俱进地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的使用,可以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英雄的人物、壮观的历史场面再现出来,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升华。例如,学习虎门销烟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那种壮观的场景,让学生在看视频的时候内心就燃起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林则徐的敬佩之情。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善于总结教材的类型和内容,要细心挖掘教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比如,在学习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的时候,可以再现古人的发明创造,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学习近代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时候,可以再现外国列强在中国烧、杀、抢、掠等场景,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教师在情感上的熏陶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便在情感教育的时候更容易激发学生,师生产生共鸣。教师在情感教育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情感上的投入,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和肢体语言的变化,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教材对黄海大战中邓世昌壮烈殉国场景的描述,教师在描述的时候要感情充沛,学生听后会深受感动,更容易激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和对邓世昌的敬佩。

二、历史课外活动中的培养

开展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1.开展“历史知识”比赛,这是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

考查的知识点可以包括革命精神、英雄人物、爱国壮举、科学家和科技成果等内容,例如,出题列举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及注明领先大概多长时间,让学生答此类题目时能直接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这种比赛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从而在自己的学习中产生强大的动力。

2.开展“历史知识专题讲座”,结合我国重要的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例如,每年9月18日这一天,教师可以准备与历史上日本侵华的九·一八事变相关的文字、图片、音乐和视频资料,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讲座,让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了解过去的历史真相,勿忘国耻;营造这种良好的德育氛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和树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利用乡土“历史文物”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物,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例如,我县有西梁山烈士陵园,每年在清明节期间可以组织部分学生去烈士陵园参观、考察,之后要求学生写写自己的感受,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能更直接地对学生进行革命献身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历史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所以作为一名历史老师,一定要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以及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要更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努力,刻苦钻研,创造出更多有利于实现德育渗透的好方法。

教学经验总结 篇12

一、我校分级教学历史沿革

我校探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历史沿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初步尝试阶段:从2000年到2007年, 最初的做法是将同一个系的全部学生根据高考英语成绩或入学英语分级测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大排序, 依次编入1-9个英语教学班。其中, 1班和2班成绩最好, 我们看作是A级, 3-7班为B级, 8-9班为C级。各班依据教学大纲, 统一教材, 统一进度, 统一考试, 但在教学要求和教学设计上有所不同。这样分级的优势在于各教学班学生英语水平整齐划一, 教师可以按照这个教学班的整体水平, 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 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弊端在于C级 (8-9班) 由于整体英语基础较差, 普遍缺乏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自知通过考试无望, 索性破罐破摔, 表现为旷课率较高, 即便来上课, 也心不在焉, 敷衍应付, 学生英语学习动力匮乏, 教师回天乏术, 望生兴叹, 因此C级班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第二阶段的英语分级教学为调整阶段:从2008开始历时2年。学生依据高考英语成绩, 被分到英语分级教学A班或B班中, A级 (各学院英语1、2班) 配备来自美国英国的外籍教师教授口语、听力和写作, 充分发挥外教优势, 为A级班学生提供一个演练外语的真实环境。中国教师教授精读和泛读, 在夯实学生语言基础的同时,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B级 (除A班外的其他英语班) 的英语教学要求达到《课程要求》的一般要求, 注重打牢基础, 多讲多练。在分级教学的管理上, 实行“等级异动机制”, 即各班学生依据考试成绩每学期“滚动”一次, 成绩显著提高的学生“升班”, 跟班困难的学生“降班”。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制度使“后进生”有盼头, 好生有压力, 在施加压力又给予动力的同时,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有利于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在前两个阶段分级教学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 2010年分级教学方案再次进行调整, 依据学生入学分级考试成绩, 分别安排到A、B、C三个级别的英语教学班中。三个级别的教材不同, 教师配备不同, 教学要求不同, 学习目标不同, 考核方式也不同。A级学生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一年即可按规定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B级班学生一年半后参加四级考试, C级班学生按照一般要求的正常教学计划2年后参加四级考试。A、B级的教学目标是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 更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 对课本和练习有所取舍,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外阅读;对C级学生的教学, 教师要求学生将重点放在打好英语语言基础上, 词汇、语法、听力、阅读是教学重点, 对练习则注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巩固, 扩大词汇量, 掌握语法结构是课外学习的重点。

二、我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办法》的解读

分级教学第三阶段实施至2014年, 考虑到我校生源和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变化,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教务处联合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决定对2011年试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 制定出台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办法》 (2014年) , 从分级教学的层级划分、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管理, 并从2014级新生开始施行。

分级教学方案最主要的改革动因使我校生源质量近几年呈明显上升趋势。2013级一本招生专业过半, 2014级继续增加一本招生的专业数量。统计结果显示, 近几年分级教学A、B级学生大学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均在90%以上。由此可见, A级学生与B级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总体而言相差无几, 因此新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办法》不再设置三个教学级别, 而是删繁就简合并原来的AB级为快班, 其他班级为普通班。在快班 (A级) 和普通班 (B级) 两个教学层级中, A级对应教育部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较高要求”, B级对应教育部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一般要求”。为使分级依据更加全面严谨, 学生入学第一周进行新生英语水平分级测试, 根据测试成绩和高考英语成绩 (各占一半的比例) , 被划分到较低级别 (B级) 或较高级别 (A级) 进行分级分班教学。

在《大学英语》课程分级教学管理方面, 新《管理办法》也努力做到合理有效, 继续实行“等级异动机制”,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申请调整所在英语教学班级别。英语分级教学班确定名单后, A级班学生第一学期前两周为试听期, 如果学生认为自己难以适应A级英语教学进度和难度, 可申请调整到较低级别 (B级) 的班级。A级班学生并不是进了“保险箱“可以一劳永逸, 第一学期《大学英语》1课程考核成绩不及格者, 第二学期必须降级至B级英语教学班修读《大学英语》2课程。未获得学分的《大学英语》1课程应随后续年级重修B级的《大学英语》1。

B级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奋起直追, 也有机会参加跳级考试, 成绩优异者第二学期转入A级英语教学班学习。参加跳级考试的前提条件是第一学期《大学英语》1课程考核成绩达到85分 (含) 以上。这样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动态调整规定有利于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管理办法》还规定, 所有学生应随班级参加所在级别的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核。课程考核及格的学生获得所在级别的课程学分并进入下一级别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课程考核不及格的学生可参加一次补考, 经补考及格同样获得学分, 并进入下一级别的学习;补考仍不及格则按照学校相关规定重修该级别课程。

分级教学框架下的大学英语课程由低至高仍设置四门课程:大学英语1.大学英语。2.大学英语。3和大学英语4, 每门课程4学分。按培养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应修读16学分大学英语课程。B级学生在第一、二学年完成《大学英语》 (1-4) 课程的学习后力争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统考。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A级学生应在第一学年完成《大学英语》 (1-2) 课程较高级别的学习, 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照顾这类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以满足今后出国深造或专业发展的需求, 第二学年开设《大学英语》 (3-4) , 课程内容为大学英语后续拓展系列课程。此系列包含语言技能提高课程模块 (实用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实用英语语音、英语六级、英语演讲、日语、德语等) 、文化素养课程模块 (从美剧看美国文化、英美概况、美国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英语词汇与文化等) EAP课程模块 (学术英语写作、学术英语阅读、学术英语听说等) 和ESP课程模块 (计算机英语、外贸英语、法律英语、机电英语等) 。

本轮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将2014级24个A班作为试点班。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便适应第二年的后续拓展课程学习, 我们要求学生借助教材配套网络平台完成教材大部分内容的自学和单元测试, 教师课堂教学仅讲授课文重点、难点;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预习、自学、复习的效果;在学生语言输入的基础上组织语言输出教学活动 (如口语、写作、翻译等的练习) 。从目前情况来看, 任课教师普遍反映本届A班学生素质较高, 上进心强, 有适度压力, 能够配合教师和课程要求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三、下一步改革工作重点

自高校扩招以来, 高等教育迎来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但与此同时, 来自教学质量各不相同的地区的学生, 各自基础和接受能力悬殊, 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的英语水平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以同一专业自然班为授课单位的做法显然会严重影响课堂教与学的效果。我校探索分级教学十几年来, 基本上解决了英语水平参差不平的教学班中“优生吃不饱, 差生吃不了”的突出问题。分级教学的积极作用在于为“因材施教”创造了条件, 做到既不压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 又不放弃起点低的学生, 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办法》的施行, 明确了各项相关规定, 为我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下一步我们将致力于研究并试点将分级教学与新型课程体系的有机整合,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普通英语、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多种选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务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办法[BD/OL]. (2014-04-22) .http://jxgl.bistu.edu.cn/User Files/File/139815226284092257.pdf.

上一篇:合同外工程下一篇:药物洗脱支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