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之经验

2024-09-04

英语教学之经验(精选12篇)

英语教学之经验 篇1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日语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动力, 是学生能否学好日语的关键, 它可以使学生积极思考, 全身心投入, 又可以激发学生去努力、去拼搏。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对学习日语产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以新生为例, 在上日语课时, 每个班总是有几个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学生, 他们来上课只是为了取得学分, 上课时不注意听讲, 似乎从未想过学习日语对他们的将来会起到多大作用, 更谈不上将来为国家作贡献等远大理想。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在新生入学时, 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的形势, 讲清楚学习日语的重要性。教师也要利用讲解课文或单词时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日本的社会、历史、宗教、艺术以及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文化背景, 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日语的兴趣。

二、用日语组织教学, 加强语音、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是训练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朗读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读和说的技能。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区, 日语发音各异。例如, 有一部分学生把日语的某一行的发音读成浊音, 所以, 在读单词时, 把清音读成浊音, 造成清浊音混淆的现象。在做听写练习或听力练习时, 很多学生分辨不出所听的单词是清音还是浊音。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用日语发音理论对学生进行讲解, 并在学生朗读课文时严格纠正他们的发音错误。另外, 在朗读课文时, 由于学生们没有接受过朗读训练, 读课文的音调很生硬。所以, 教师在让学生念课文时, 对他们朗读课文时出现的音调错误, 一一加以纠正, 并要求学生在课后边听录音边做朗读练习。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 学生们在语音、朗读课文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手段的应用对于中国的日语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日语师资、语言学习环境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 能够弥补不足,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语言材料, 进行筛选编辑, 对学生的日语学习进行引导;学生也可以自己在网上进行检索和浏览, 扩大知识面。在学日语的过程中, 日语在中国缺少语言学习环境, 网络创造的语言交流空间可为学生在课堂内外提供真实的交流环境, 从而使他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在使用中得以巩固和提高。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能够提供监督检查手段的优势,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四、注重日本文化导入, 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的培养

1、适时导入一定的日本文化知识

教师不仅要将课本上的内容归纳、总结, 还要将课文、语法、概念、惯用句等所涉及的日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介绍给学生,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书本知识, 也了解到了一些日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丰富了知识, 提高了兴趣。

一方面, 在日语教学中, 我们尽量让学员感受日本文化以及日本人的精神, 即一种渴望进步, 勤奋不辍, 危机感强的精神, 使学员了解:日本吸收文化, 更注重消化与创新, 即通常所谓的“拿来”和“嫁接”。

另一方面, 日本文化是“拿来文化”, 对于新鲜事物或对于自己有用的东西, 他们总是先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取之以作为对自我的完善, 然后对其进行消化、吸收。“日本人永恒不变的目标是名誉, 一个人为达到这个目标而使用的手段是根据需要既可拿起来又可放弃的工具, 当情况改变时, 日本人也能改变其态度、转变其方向, 日本人不像西方人那样把改变态度视为道德问题。”

2、树立文化相对论的观点,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文化不但有共性, 也有个性, 不同文化中必然存在差异。要使学生避免交际中文化带来的失误, 能在语言表达上更加得体, 首先就要使学生树立起文化相对论的观点。所谓文化相对论, 是指排除以本国文化为基准评价异国文化的态度, 而肯定所有的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的观点, 也称为文化平等论。文化是平等的, 对于异族文化应本着“横向”的观点来看待, 而不是“纵向”的观点。在日语教学中, 教师必须使学生树立这种正确的文化相对论, 即中国的文化和日本的文化在本质上是平等的,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没有对错之分。对于学生而言, 文化上的共性较为容易掌握, 而对于差异或个性往往缺乏了解, 容易造成交际失误。在日语教学中更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使学生不但对本国的文化有更加系统、深入的理解, 而且对日本的文化也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从整体上有一个理性的把握。

参考文献

[1]周平、陈小芬:《新编日语》,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年。

[2]陈桂昭:《谈职高日语教学如何提高学生运用日语的能力》,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0年。

[3]朱春跃、彭广陆主编:《基础日语教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年。

英语教学之经验 篇2

⑧I:Please tell me about your working experience.

⑨I:Does your present employer know you are looking foranotherjob?

A:No, I havent discussed my career plans with mypresentemployer, but I am sure he will understand.

★ 缺乏工作经验的面试介绍

★ 工作经验求职信范文

★ 个人简历工作经验

★ 工作经验范文英文

★ 简历如何写工作经验

★ 会计工作经验如何写

★ 总结工作经验

★ 工作经验证明

★ 英语面试小结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之我谈 篇3

“多元化”这个词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尤其是经济和文化领域,它的广泛定义即任何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有所不同的元素的组合。在一个专业环境里保持多元化就意味着更多、更好。多元化是现代社会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教育、社会、经济等发展的关键性推动力量。把多元化学科知识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是必要且有益的,同时,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改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我相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打破传统教育制约机制,避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狀,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各学科领域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目前乃至今后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新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深刻地阐明了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它还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联系的枢纽,如果能将多元化学科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好的运用,那么必将对数学教学活动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多元化学科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是立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上的创新与探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打破传统教育制约机制,避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各学科领域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目前乃至今后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新课标中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深刻地阐明了数学这门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数学学科势必与其他学科领域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这些必然的联系也势必体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那么多元化学科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也必然对数学教学活动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产生了极大地相关性、相通性,甚至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重叠和融合,各个学科领域的壁垒已经被打破,学科之间没有了绝对的界限,只有相对的边缘化。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与其他相关领域学科的内在联系,学习并掌握多元化学科知识和方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运用能力,多领域、多方位、多视角、多层面,综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模式、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创新精神,是立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进行课程改革的创新与探索。

三、多元化学科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尝试应用是有益处的

1、运用的前提:结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大前提。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关于数学知识学习的互动,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想要更好的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首先必须要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认清教育和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要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片面地、机械地来理解和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必须遵循儿童心理的科学发展规律。从幼儿时期过渡到小学时期,是一个带有关键性的时期,父母和教师如何共同帮助孩子完成这个过渡,这是很重要的。因此,深入研究儿童心理的科学发展规律,并将其适当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在合理的时机发挥多元化学科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作用,如果能做到这点,必将极大地推动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同时为儿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多元化学科知识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巨大作用。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深化课程结构调整,大胆尝试多元化学科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深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实现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就必须要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认清教育和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片面地、机械地来理解和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要遵循儿童心理的科学发展规律。因此,将心理学,特别是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是实现成功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从幼儿时期过渡到小学时期,是一个带有关键性的时期,父母和教师如何共同帮助孩子完成这个过渡,是很重要的。

英语教学之经验 篇4

一、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简介

1946年戴尔提出“经验之塔”理论[2], 将人们获取经验的途径按照其抽象程度划分了十个层次, 从塔基到塔尖抽象程度不断增强。1969年戴尔又将这十个层次的经验划分成三大类, 即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从塔基到塔顶, 做的经验包括有目的的直接经验、设计经验、参与活动;观察的经验包括观摩示范、见习旅行、参观展览、电视电影、录音广播;抽象的经验包括视觉符号、语言符号。下文就从这三大类经验对中学地理中的一些具体案例进行指导分析。

二、“经验之塔”理论指导中学地理教学

1. 做的经验

中学地理中有很多抽象的地理现象, 需要借助地理实验来进行学习。地理实验是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 通过地理实验可以获取直接经验, 加深学习印象, 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地理实验就是典型的“做的经验”。

如:“季风的形成”这一过程就相对比较抽象, 可以借助地理实验来学习。实验过程:关闭门窗, 点燃两根卫生香, 使卫生香的烟垂直向上, 在其等距离左右两侧分别放一个电炉和一盆冰块, 电炉通电后, 观察烟的飘动方向。在实验中, 电炉上方空气加热, 气压降低;冰块上方空气冷却, 气压升高, 卫生香的烟总是飘向电炉上方, 说明高低气压的“季节”转换形成了季风。将学生进行分组, 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理解季风的形成过程和本质。学生通过地理实验, 将自然现象形成过程可视化, 获得做的经验。

2. 观察的经验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地理课堂中不便模拟的自然现象以可视化的形态呈现给学生, 降低其抽象程度。戴尔在“经验之塔”理论中主张, 塔中层的视听媒体, 较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易于理解的经验, 突破时空限制, 弥补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3]。在众多的视听媒体中, 影视资源的趣味性最强,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将其合理运用于课堂教学, 有助于学生获取观察的经验。

《美丽中国》、《地理中国》、《大国崛起》等节目都涵盖了很多地理影视资源, 教师可以进行收集整理, 服务于课堂教学。如:纪录片《野性加勒比》形象的记录了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等地质现象, 以及该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英国BBC纪录片《行星地球》:两极之间, 生动完整的记录了陆地自然带随季节变化而产生的景观变化[4]。教师可以结合视频进行知识点讲解, 通过让学生获取观察的经验来降低教学难度, 丰富课堂形式。

3. 抽象的经验

学习并不总是遵循从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5]。中学地理知识海纳百川, 而我们的学习时间有限, 无法将所有的知识都通过直接经验来获取, 更多的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形成抽象的经验, 以更快的速度获取更多的知识。

如:中学地理的复习课,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知识框架图, 再用准确凝练的语言讲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高度概括知识体系, 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 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针对这类课型, 做的经验和观察的经验都无法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利用语言和框架图展示语言符号和视觉符号, 让学生获取抽象的经验, 运用整体思维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三类经验的融合

通过运用戴尔“经验之塔”的三类经验指导中学地理教学, 其目的就是要降低知识抽象程度, 提高教学效果。同时, 这三类经验又是相互联系的, 可以将这三类经验综合运用来指导中学地理教学, 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如:水循环的讲解, 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视频与图片, 制作简短的学习视频作为导课, 让学生对水循环过程形成初步印象;再运用相关地理实验, 学生动手模拟水循环, 加深理解;再由老师列出水循环示意图, 并进行简单讲解;如果时间允许, 还可以让学生互讲, 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融合了戴尔“经验之塔”的观察的经验、做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 将三种经验在一个知识点上叠加来刺激学生的认知体验。所以, 教学过程尽可能融合三类经验, 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结语

新课改主张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来选择教学形式, 不可一味追求具体经验的获取。本文以案例的形式论述了三大经验对课堂教学的指导, 发现将三大经验融合会产生更好的效果。“经验之塔”理论是教育界的一大财富, 将其合理运用来指导中学地理教学, 可以丰富教学形式, 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力汉.“经验之塔”理论及其现实指导意义[J].电化教育研究, 1997 (2) :20-24.

[2]Lalley, James P.and Robert H.Miller.“The Learning Pyramid:Does It Point Teachers in the Right Direction?”Education 128, no.1 (2007) :64-79.

[3]焦丽珍.神奇的“经验之塔”——《视听教学法之理论》[J].现代教育技术, 2012, 22 (6) :126-126.

[4]张冬梅.关于高中地理教学影视资源的利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 (1) .

考研英语阅读复习经验之词汇 篇5

考研英语阅读复习经验:词汇+长难句=快速攻克阅读难题

考研英语是考研复习的拦路虎,而考研英语阅读在考试中又占40分,可谓是半壁江山,俗话说得阅者得天下,可想而知阅读的重要性。英语的复习贯穿整个考研的始终,需要慢慢积累,厚积薄发,而阅读亦是如此。首先要有一定的基础,必须积累一定的词汇,你才有可能达到无障碍阅读,才能进一步的分析文章的主旨大意。阅读文章以长难句见多,这也是我们阅读时最头疼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句子本身的词汇,语法,结构,对整篇文章的框架主旨要掌握。总之,夯实基础是必须的,其他所谓的技巧都是浮云,锦上添花而已。

如果说把英语比作是一栋房子,那么词汇就是堆积的砖头,没有这些不起眼的砖头就不可能盖成这栋房子,这既是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根基也就会动摇。

词汇:

背单词是一个反反复复记忆的过程,大纲词汇都要求5500个了,这还不带朝纲词汇,如果能掌握近7000词汇,那就够生猛了,当然这个没有几个筒子能做到。毕竟背单词是件枯燥的事情,单词就像是抽象符号,若脱离语言环境孤立地背单词汇,就很容易把单词的意义和正确用法遗忘或者混淆。而且,枯燥的单词书和字母表容易让人疲倦和产生挫败感。英语单词分为长难单词、熟词避义单词、生词三种,又经常以第2、3、4词义呈现,有很多高频词汇都是在文中反复出现,甚至多篇文章重现,这就说明考研单词并不是考单词量,而是特定的词义理解。考研英语最喜欢考的就是单词比较偏的那个意思!譬如 英译汉中的一个句子,Owning to the remarkable developments in mass-communication, people everywhere are feeling new wants and are being exposed to new customs and ideas, while governments are often forced to introduce still further innovations for reasons given below. be exposed to 意为“接触,接受”,但有的人就是只知道expose 表示“暴露”。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更要注意单词或短语的较偏僻的那个意思。而结合阅读文章记忆单词是颇为有效的方法,我当时就是用的【考研1号】的阅读基础90篇,这本阅读书里面的词汇注释很详细,对于每一个词汇的词义注释则主要从基本词义、引申义、例句以及派生词汇等多个角度讲解的。每一个单词的第一个意思即是文章具体语境中的确切含义。这样省下了很多阅字典的时间,边做阅读边把生词摘抄在本子上重点记忆,此方法是屡试不爽。在背单词时还可以结合卡片记忆法----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零散时间背单词,就把白纸裁成名片大小的纸片,一面写满词汇,另一面写满与词汇编码对应的意思。卡片的好处就是可以随身携带,当我们拿出卡片看到单词要在头脑里反应出其意思,看到意思要能反应出单词拼写、词性及相关意思的单词。另外,有效记单词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每天爱他一点点,一天也不能落下。要反复记忆,背过的单词一定要定期复习。

长难句、语法:

最头疼的就是长难句,长难句在考研英语阅读里是一个很重要的难点,而且是考研英语阅读的重中之重,只有攻克长难句,考研阅读才能有胜利的.把握,这主要考察你的句式结构的分析能力,是对你的语法的最高考核。

以前听老师讲课说一定应学会从句子的主干成分-----主谓结构入手,对并列句、比较句、指代句、复合句和双重否定句有充分的把握,注意人称、语态在句子中的变化,并结合句子上下问,正确地掌握其要表达的思想。要逐渐培养将一个长句子读成一个相对短的句子、即长句短读的能力。读完一个长句后自己能总结归纳,提炼其陈述的要点。以后在阅读练习时我就庖丁解牛似的层层剖析,还好阅读基础90篇里的长难句图示解析较为直观,句子主干比较清晰,确实省力多了。平时就听听里面的MP3,发现比较好的文章就背下来,给写作积累素材。

总的来说,我觉得做阅读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每一句话去推敲,分析句子结构,平时多分析。a.基础最重要:第一轮阅读重视词汇、长难句,第二轮继续记忆;b、适当泛读:泛读文章,每天泛读一篇,提高知识面,扩大专业词汇量;c、选项分析:重点是放在严格的解题步骤和对选项的分析,包括正确项和错误项。说到解析,我很喜欢这个阅读的答案解析是以表格+文字形式的,选项出处原文中的哪一段那一句都标示的很清晰,还有干扰项什么的。坚持多多练习,相信阅读一定会有很大的进展。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考研英语阅读的练习,必须要从基础开始,就是词汇,长难句和语法知识的掌握,这样你才能“得天下”。 The laborer is worthy of his hire。送给自己也送给亲爱的你们!加油~

高中计算机教学经验之我见 篇6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教学;教学效果

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计算机学习者和爱好者的必经之路,学好这门课程对以后深入计算机领域的研究与开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

很多教师为了方便教学和管理,经常安排学生两个人或三个人共用一台计算机,这样的管理方式看似简便,实则削弱了个人的实践能力,这样的方法为学以致用的道路增添了许多阻碍。而且学生集聚在一起容易闲谈,分散注意力,更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接受。

二、理论课与机房实践课比例适中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计算机教学分为理论知识教学和机房动手操作教学。很多学校因为机房紧张等外部因素,导致学生纸上谈兵,听得多做得少,没有实战经验。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理论与实践授课的比例是1∶1最为恰当,即一节理论课一节实践课。这样在知识学完就得以运用,是让学生真正吸收和领悟知识的最佳选择。

三、因材施教,全面把握教学课堂

因每个学生的智力差异不同以及学科偏向性的影响,有些学

生偏向文科方向,有些则偏向理科方向。计算机教学无疑是属于理科方面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熟知学生状况以及善于引导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对文科思维的学生可以用图片、幻灯片等形式教授,由文字图像转化为抽象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对理科思维的学生则简单多了,只需要按正常步骤教授就可以。

四、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在大多数高校中,很少有计算机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情况,以至于学生与计算机教师的接触仅仅是课堂之缘,大多数学生都有爱屋及乌的心理,因为对本门课程的教师没有太多认识了解和接触,导致对本门学科的冷淡。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教师,一定不能随大流,要积极主动与学生交流,打破以往的“课堂之缘”,试着与学生成为朋友,从而在心理上带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让学生既获得师生友谊,又能学好课程知识,所谓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世界上没有笨学生,只有不用心的学生。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学习基础知

识,建立师生友谊,这是计算机课程学习中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赵洪敏.提升高中计算机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吉林画报,2013(09).

(作者单位 江西省九江市星子中学)

英语教学之经验 篇7

一、激活经验, 感受转化价值

转化策略的运用价值, 并不是一个教师灌输的过程, 而是一个学生感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 需要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及知识经验, 使其感悟转化的价值。

在学习转化策略之前, 学生已经有很多转化的感性经验, 为此, 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 设置问题, 让学生自主探究, 感受转化策略的旧知。

【片段一】

师:分组讨论下, 在我们学过的内容里, 有哪些是运用转化策略来解决的?

生1: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就是运用转化。

师:你能否说说是怎么转化的?

生1:将平行四边形左边的三角形剪切, 然后割补到右边, 形成一个长方形。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

生2:三角形的面积推导是将三角形转化为长方形, 通过长方形的面积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生3:圆柱体的侧面积也是通过转化, 将其展开, 转化为长方形来计算的。

生4:圆锥体体积也是将其与圆柱体体积互相转化, 推导出体积公式。

生5:分数除法的算法是通过转化成乘法来计算的, 像

师:也就是说运算方面也有运用。

师:想一想, 为什么要进行转化呢?

学生经过讨论后认为, 转化的价值很广泛, 可以将新知变为旧知, 将特殊变为一般, 将复杂变单一。

生6:如果要求出一块土豆的体积, 可以将土豆放入圆柱体容器中, 计算水上升的体积, 就是土豆的体积。也即将土豆的体积转化为上升的水的体积。

师:如果要求一片树叶的周长呢, 怎么求?

生7:用一根绳子绕树叶一圈, 绳子展开来就是周长。

师:这是化曲为直的转化策略, 在计算圆柱体侧面积时, 也用到了化曲为直, 谁能说一下?

生8:圆柱体侧面是曲面, 将其展开变为平面, 由此就将计算圆柱体侧面的问题变为简单的平面计算问题。

通过各种方向激活经验, 将学生引入策略运用的源头之中, 让其深知转化策略的重要性, 从而形成初步的转化策略来进行的。

二、激活经验, 巩固转化认知

学生对转化策略的认知, 是基于丰富的素材积累。为此, 我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 对教材进行了挖掘和重组,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再次激活学生经验, 加深对转化策略的感悟, 巩固对转化策略的认知。

三、激活经验, 提升转化思维

学生转化思维的形成, 也需要一个经验激活的过程。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引导其分析运用转化策略的手段、条件等, 激发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 体会转化策略的思维过程, 提升转化思维。

【片段二】

师:有块长方形菜地, 种黄瓜占去1/2, 种番茄占去1/4, 种辣椒占去1/8, 种土豆占去1/16, 这些菜一共占去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生1:我列算式计算1/2+1/4+1/8+1/16。

师:你怎么计算的?

生2:运用通分。

师: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吗?

学生展开讨论, 发现用简单的算式1-1/16即可解决问题:将所种下的蔬菜都涂上颜色, 要求出涂色部分, 只需要将剩下的空白部分减去就可以了。

师:不错, 这是借用图形, 数形结合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化。

教学反思:苏教版教材中的策略教学单元, 重在思维过程的彰显, 重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激活学生的经验, 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浅析经验之“根” 篇8

一、创设情境,在参与中唤醒经验

基本活动经验是个性化的,属于个体的,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生长点,带领学生走向新经验的建构。那就需要创设一个让学生人人都感兴趣的活动情境,这样的活动情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并使问题意识得到萌生。

如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人人可以参与的活动 ——帮喜羊羊修路。让学生设计一条和已知直线产生任意位置关系的直线,促成学生多种资源的生成:有的学生画出了一条和已知直线相互交叉在一起的直线;有的则画出了和已知直线没有交点的直线,但如果运用直线无限长的特点,在图外它们还是相交的;还有的画出了和已知直线宽度相等的直线。然后我在课堂中呈现学生生成的素材并进行分类,时时和学生互动。如我指着图形问:“这两条直线,我们并没有看到它们相交,但如果把两条直线画得长一些,会是什么结果?”这句启发性的话语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想到用直线概念分析现象,并通过画一画来证明这两条直线是相交的。我借此指着图形问:“我们想象一下把这两条直线画长一些,会相交吗?”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这两条不相交的直线互相平行。这一教学环节不仅重视对学生已有经验的暴露、挖掘与展示,更加重要的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主动探索的平台,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去交流理解、体验感悟,找到原有经验与新知的联系,在沟通中达成对已有经验的改造、生长。

二、引导探究,在经历中走向经验

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的基础上获得的。没有经历数学活动,就谈不上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从经历走向经验的数学活动,要有明确的数学内涵和目标,体现数学本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好的问题,能够起激发和导引的作用,使活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更高的思维含量。

如在探索平行线的一般画法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利用身边的工具来创造一组平行线。有的学生发现了利用尺上边线的平行关系,能够直接画出平行线;有的学生沿着本子的横线也能画平行线;还有的学生直接利用尺徒手移动尺子画平行线。之后的交流中, 我提出“让平行线的宽度不受限制”这一要求,学生已有的经验受到冲突,从而产生探讨“利用什么工具画、怎么画”的需要。然后,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从而让学生又积累了“造轨道”能让三角尺平移的活动经验,逐步建构平行线的画法这一新的经验,推动经验的发展。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经验被激活,有缺陷的经验渐渐趋于完善,浅层次的经验获得了有效的提升,新生成的经验自然地嵌入已有的经验系统中。

三、回顾反思,在总结中提升经验

学生经历或参与了数学活动,并不就能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帮助学生积累和提升数学活动经验的一个重要渠道。数学活动经验需要经过反思、抽象、 概括等数学化、逻辑化的提升,才能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活动经验。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和寻找可供学生反思的机会,引导学生对探索问题的方法及步骤进行回顾, 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在反思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如:教学画平行线,在任意画的方法交流中,我指着沿尺边线画的作品追问:“当我们画的宽度不是这些,你还能用这种方法画吗?”促使学生理性思考、合理反思。 当学生发现最初选择的方法不太合适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错误信息,因势利导地把它提升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比如我就指着用三角尺徒手画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要让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宽度不受限制, 像这位同学一样把三角尺上下移动,能做到吗?”学生肯定地回答:“能!”接着我又质疑:“随便上下移动,画出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吗?”学生回答道:“不一定,可能不平行。”我继续追问:“要怎样移才能保证平行?”这一问激活了学生原有的“平移”的知识经验,带领学生走向新经验的建构。“就用这一把三角尺能上下移动,能确保平移吗?”“怎样利用这第二把尺使三角尺平移呢?”一连串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反思,让学生经历了思维的内部操作过程,在反思中学生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只凭借一把三角尺是不能保证平移的,需要另一根直尺作“轨道”帮助平移。在和同伴间讨论、交流、试验中,学生不仅知道了可以怎样平移,还明白了为什么要造“轨道”。画平行线的方法不再是机械的程序知识,不再是缺少思维含量的纯粹模仿,而是富有理解的乐趣。

反思是经验形成之“魂”,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经历、体验、感悟、思考,通过反思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学生在一步一步反思的过程中积淀经验,从而不断与新的经验结合,不断内化、提升。

四、合理运用,在应用中发展经验

现实中,许多数学活动都会要求学生有多种经验参与其中,不仅有操作的经验、探究的经验,也有思考的经验,更需要有应用的意识。在应用的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得以巩固,选择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增强,数学活动经验也在不断丰富。

例如:在课末,我设计了两道练习:一是继续帮喜羊羊修路,但要符合喜羊羊的新要求(希望走在这条路上永远也不要碰到灰太狼,而且要经过美羊羊家);二是帮助喜羊羊家检查栅栏。解决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学生用画平行线的知识经验来实现。要解决问题一,学生在设计路之前,先要思考所设计的路要符合哪些要求,其一要和已知直线平行;其二要经过这个点,才能在操作体验中使学生感悟到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一般情况与特殊情况,即:不过一点能画无数条,而过一点只能画一条。解决问题二,要先让学生明白怎样检查,用什么方法检查,这样才能在操作中使学生感悟到学到的画法不仅可以画平行线,还可以用来检查平行线。如果学生已经具备了应用的意识,并能顺利地解决问题,那么说明他的相关知识经验已经形成,反之,则说明形成不力。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总是先进行思维上的深思熟虑而后再实践操作。因此,应用的意识是充分建立在学生思考的经验和操作的经验基础上的。正如朱德全教授所指出的:“应用意识的生成便是知识经验形成的标志。”作为数学活动经验的核心成分,应用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加以关注和发展。

平山经验之历史研究 篇9

1947年3月, 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开展中央委托的工作, 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筹备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在转赴晋察冀途中, 刘少奇等人日益认识到党内不纯已成为当前土改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到晋察冀边区后, 刘少奇认为这里土改“不彻底”, 建议晋察冀组织群众复查, 纠正右的错误。在这种压力下, 晋察冀边区机关即抽调人员, 到农村领导土改复查。仿照晋绥、太行区的做法, 平山所属的冀晋区先行动作, 各县开始挖底财, 分浮财, 对地主净身出户, 乱打乱杀;一脚踢开旧组织, 把地富出身的党员干部一律清除出党。平山的土改复查搞了3天就打死了100多人, 不到一个月死了几百人。

刘少奇等很快发现蔓延开来的“左”倾错误。5月底6月初, 冀晋区党委根据指示在行唐县上碑召开纠偏会议。朱德在会上强调绝不允许对地主搞肉体消灭政策。讲话及时进行了传达, 土改复查工作暂停, 工作团撤回。复查停止后, 刘少奇决定在平山和建屏两县各搞一个土改试点来获得实际的经验, 为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做准备。5月下旬, 冯文彬率领以中央青委人员为主的土改工作团入驻平山封城村。

在工作中, 冯文彬强调“走贫问苦”, 强调“不要陷在原有干部的圈子中”。在他们的发动下, 村民们尤其是曾与村干部尖锐对立的各派对村支部和村干们的意见开始浮出水面。由于缺乏对复杂情况的翔实了解, 加上对基层干部负面认识的存在, 工作团认定封城党支部存在严重问题, 必须进行彻底改造。在工作团支持下, 新组织的贫农团 (成分复杂, 一些人掺杂恩怨报复的狭隘心理) 对村里主要干部郜吉进行了过火斗争, 导致后者于7月23日自杀, 由此引发冀晋区干部许仙领导封城附近众多区县干部进行抗议。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封城事件。

土改试点经历曲折后, 工作团继续进行探索。封城事件也引起刘少奇高度重视, 他亲自到封城和其他试点村搞调研, 掌握第一手材料。

刘少奇、冯文彬等人一方面认为党内不纯问题相当严重, 不下功夫整顿, 解决党内不纯问题, 就不能搞好土改, 而组织贫民团有利于推动土改和整党工作。另一方面也认识到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太性急了, 工作做得不够, 必须在深入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稳进;要搞好土改, 抓住贫农团一头是对的, 但完全忽略、否定党支部这一头是个缺点, 必须首先真正发动和组织群众, 防止反干部人士进入贫农团。经过努力, 纠“左”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刘少奇等对“左”的问题还是重视不够。

8月4日, 刘少奇致电中央, 揭露了领导机关中一些出身地富家庭的党员干部对抗土改的问题, 其中专门谈到封城事件。他讲, 当农民起来撤换村干部, 特别其中有过“左”行动, 在大会上斗了某些村干部, 打骂扣押及自杀逃跑事件发生后, 影响极大……干部大哗……有些干部准备工作团到他们那时即逃跑, 或进行联防自卫, 逐渐形成有组织的非法抵抗, 并有数十干部到自杀者坟上烧香、示威、叫口号[1]75。

8月20、21日, 刘少奇再次强调, 党和干部不纯问题严重, 彻底进行土改必须要整编党的队伍, 整编、团结群众的队伍。他也指出, “这个整顿一番, 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土地改革, 而且是为了更远大的问题, 为了建立一个纯洁的党, 来更好地完成一切工作”。但早期整党无疑是为了土改的完成, 带有较大功利性。这样, 整党就更多成了调动群众斗争积极性的工具。

土地会议后, 冯文彬领导的平山土改工作团仍首先在封城村进行试点, 取得了一些初步经验。平山属老区和半老区, 到1947年初, “除个别村庄外, 几乎全部村庄土地均大量分散, 百亩以上之地主寥寥无几, 中农为最多数的阶层, 贫农则大量向中农发展, 村干部不少是中农成分”[2]。所以, 土改对象主要是或几乎全部是党内所谓改革不彻底的问题。由此, 土地再分配问题 (包括侵占果实问题) 就不单单是社会问题, 还是严重的党内问题。

最初, 工作团推动平山县委开展干部洗脸擦黑运动。关门整党由于没有自下而上的配合, 党员间没有互相批评的勇气, 怕得罪人, 互相包庇, 虽然也处罚了一些坏党员干部, 但没有接受非党群众意见来处理党内问题;由于没有和土改很好结合, 缺乏现实的革命斗争内容, 群众队伍也组织不起来。后来出于对党内不纯的严重估计, 又超越原来的党支部, 搬开石头撤走旧干部, 完全依靠贫农团去进行土改工作。“如整个支部会议破坏土改反对土改, 宣布解散”“;支部开会应通知贫农团选派代表参加;贫农团应帮助共产党, 监督党员, 改造支部, 对支部与任何党员有意见可向上建议”[3]。

冯文彬等很快发现这样做增加了许多困难, 如贫农团搞关门主义, 树立不起威信, 坏分子也乘机钻空子, 形成工作团和贫农团的实际专政, 党员不积极参加土改, 群众也失去斗争目标, 而且群众怕坏分子再受到支持, 又起来报复, 怕政策改变, 所以即使发动诉苦, 多数农民特别是中农采取消极旁观态度。经过深入调研, 工作团考虑转变斗争中心为整党、整干, 使党内民主与群众民主相结合, 并在工作实际中探索出一条可行有效的土改、整党之路。

在取得初步经验后,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 平山县委于1947年11月19日发出《关于消除障碍, 整顿队伍》的通知, 要求党员坚决执行土地法大纲, 服从贫农团与农会委员会的一切决议, 积极参加土改, 不得阻碍与破坏, 问题比较严重的少数干部要分批先后停止党籍。

整党时, 将原来各村支部全部打乱, 统一以乡为单位成立支部, 各村划分党员小组, 以“打破村的宗派圈子”。对有问题的党员, 或批评警告, 或降为候补, 或编为临时小组 (实即留党察看) , 直至开除和停止党籍[4]。1947年12月12日, 平山县委发出《关于开办区村干部训练班的通知》, 规定凡在村中对土改有障碍, 人民有顾虑的村干部以及宗派头子, 均可送区上训练半月。1948年2月, 为矫正整党中出现的“左”的错误, 平山还提出了“分清、争取、教育、团结”的整党方针。但在当时“左”的气氛下, 实际上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行。1948年春, 平山的土改整党运动进入高潮。

5月, 鉴于解放区土改和整党中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左”倾错误, 中央调整了整党方针, 要求各地在秋收后按照新方针整党。9月, 遵照中央指示, 晋察冀边区改变了过去片面发动群众整党的做法“, 实现整党方针, 必须有坚强领导, 党员骨干, 群众帮助, 三者不可缺一”; 各村党支部“要首先恢复起来, 有的支部新干部多, 旧干部参加工作的少, 所以在支部委员内吸收好的党员老干部共同领导”[5]。到11月, 华北解放区土改高潮结束, 通过整党以推动土改的任务完成, 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的任务凸显。此时, 平山土改已进入收尾阶段, 整党重心转向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恢复和建立村党支部的正常制度, 纠正前期整党中的错误。1949年春, 平山整党运动基本结束。

1948年1月上旬, 刘少奇找了平山附近的四个县委书记汇报工作。他对冯文彬领导的平山土改整党工作比较满意, 要求各地借鉴平山的经验。1月18日, 刘少奇致电毛泽东, 推荐平山把土改与整党相结合的成功经验。他说“:以冯文彬领导的平山县比较正确与完全地执行了土地会议的方针, 没有尾巴主义。犯‘左’倾错误也较少, 组织了全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广大群众队伍, 建立了从乡到县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运动的发展步骤与规模也比较地合于我们理想。”[6]33223日, 刘少奇致电薄一波等, 指出在平山因吸收两倍、三倍、四倍的非党贫农及中农参加党的支部大会, 使党的大会与群众大会结合为一, 借以公开党的支部, 及整党、查阶级、查思想作风与行为, 在群众意见下处理坏干部、坏党员, 获得极好结果。望你们亦试行这个办法。

刘少奇介绍的平山经验, 引起中央高度重视。2月3日, 毛泽东致电刘少奇, 指出:老区的工作中心, 应是按照平山经验, 用党内外结合的方法整理党的队伍, 解决党同群众间的矛盾。2月22日, 周恩来在代中央起草的《老区半老区的土地改革与整党工作》的党内指示中也指出:“各地整党工作正在开展, 并创造了许多方法。其中, 以经过党的支部, 邀集党外群众参加党的会议, 共同审查党员及干部的方法, 为最健全的方法。平山县的典型经验, 应为各地所取法。”中央肯定平山经验的实质与成功之处就在于“使党内一切好的与坏的现象暴露于群众之前, 为群众所监督, 为群众所批评或拥护”[7]294。23日, 周恩来又在代中央起草的《关于土改和整党问题给晋察冀中央局的指示》中指出“, 我们认为平山用党内外民主结合的办法来整党审干是一个新创造, 是最健全的整党办法”[7]300。2月27日, 新华社发出电讯, 扼要介绍了平山经验, 供各地参考。

限于当时的战争环境和认识局限, 平山的土改整党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失误[8], 如查阶级, 定成分, 有“查三代”, 层层拔高现象;土地分配有平均主义倾向;对贫雇农革命性估计过高;对基层干部问题的估计过于严重, 把基层党员干部存在的思想、作风不纯问题上升到阶级斗争层面, 运动初期出现了个别支部党员全部靠边站等现象。但历史地看, 成绩是主要的, 平山经验的推广, 使解放区的土改整党纳入了正常轨道, 取得了伟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刘少奇.关于土地会议各地汇报情形及今后意见的报告[A].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文件选编[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1.

[2]平山县土地改革总结[B].河北省档案馆藏520-1-651-4.

[3]贫雇农代表须知[B].河北省档案馆藏520-1-657-7.

[4]平山县委.关于公开整党 (四) [B].1948-02, 河北省档案馆藏520-1-652-7.

[5]杨耕田.土改整党会议上的结论[B].河北省档案馆藏235-1-2-5.

[6]中共中央在西柏坡[M].北京:海天出版社, 1998.

[7]周恩来选集 (上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0.

肾炎治疗之经验谈 篇10

关键词:风水系列发药,急性肾炎,温肾健脾益气,慢性肾炎

肾炎以血尿, 蛋白尿, 水肿, 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型肾小球肾炎,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隶属于祖国医学的水肿范畴。治疗水肿病祖国医学提出多种治法。根据张景岳“水为至阴, 其本在肾。”“水惟畏土, 故其治在脾”的意见, 提出脾肾同治的治疗方法。《内经》提出“开鬼门”、“洁净府”、去苑陈莝三条治疗原则, 一直沿用至今。

1急性肾炎法当发表祛风利水

张仲景《金贵要略》中对风水的症状有具体的描述。指出风水有脉浮身重, 汗出恶风, 一身恶肿, 或目窠上微肿, 如蚕新卧起伏。较之急性肾炎颇多吻合, 而仲景用之风水之方如防己黄芪汤、越婢汤等, 治疗急性肾炎多有效验。故当前多数临床医生对急性肾炎以风水治之。

主张对某些病症, 应辨证论治基础上摸索出一些治疗规律。所以在归纳总结急性肾炎治疗经验基础上, 拟定了三张处方。

1.1 风水第一方

主治急性肾炎, 遍身水肿, 头痛, 小便短赤等症。以祛风利水为主。药用:麻黄6 g, 苏叶、防风、防己、陈皮、桑皮、大腹皮、猪苓各9 g, 木通5 g, 丹皮、云苓、车前子 (包煎) 各12 g。

1.2 风水第二方

主治急性肾炎水肿, 兼有咳逆上气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以祛风利水为治, 兼以止咳。药用:麻黄6 g, 杏仁、苏叶、防风、陈皮、茯苓、猪苓、丹皮各9 g, 半夏6 g, 车前子 (包煎) 。

1.3 风水第三方

适用于急性肾炎诸症悉缓, 水肿消减而尿液、血液化验未恢复正常者。法为扶脾益肾。药用:炙黄芪20 g, 熟地12 g, 茯苓、山药、山萸肉各9 g, 丹皮6 g, 附片5 g (先煎) 。

治急性肾炎先以风水第一方, 或第二方, 待其症状基本缓解, 再用第三方以收全功。此方在患者症状消失, 化验正常后还要继续服用1个月, 以巩固疗效, 并且防止转为隐匿型。

2临床案例

病例1:患者男, 25岁。患者周身浮肿半月, 颜面肢体为甚, 尿少色黄赤, 胫肿按而不起, 胸腹腰部有压痕。兼有口干舌燥, 咳逆上气, 腰膝酸软, 舌净无苔, 脉浮。化验检查:尿蛋白 (+++) , 红细胞10~15×109/L, 白细胞1~2×109/L, 尿素氮7.85 mmol/L, 血肌酐122 μmol/L, 血压224/130 mm Hg。诊断为急性肾炎。证属风水, 处以风水第二方。经上方治疗1个月, 患者尿量显著增多, 头痛除, 尿素氮略高, 尿蛋白 (+) , 故改为风水第三方施治, 又服用两周化验指标恢复正常, 嘱咐患者出院后服用金贵肾气丸1个月, 随访病已痊愈未再复发。

3慢性肾炎治重温肾健脾益气

急性肾炎, 重在肺肾之治, 而慢性肾炎则重在脾肾之治。在治疗中又当根据病情, 分段论治。作者的经验, 先宜淡渗利水、行气通阳, 多以五皮饮与五苓散合方为基础加减治疗。尤其重用茯苓、车前子等淡利而不走气, 兼有强阴益肾之功的利水药, 另外用木香、陈皮以行气利水, 调解气机。于体虚者, 又当加人参、黄芪等药以益气扶正。待肿势渐消, 尿量增多, 食欲转佳时, 则改以温肾健脾益气, 此为治本、巩固效验之法。选药组方以异功散、金贵肾气丸或济生肾气丸、防己黄芪汤诸方中药物斟酌配伍。脾虚甚者, 又宜选实脾饮加减, 兼入益气温阳之品。

慢性肾炎经治疗后, 有时残留顽固性、局限性水肿, 对此治疗当重视分部选药。我的经验是, 头面肿, 选防风、羌活等祛风药配合淡利之品, 如乏效改用炙桑皮配黄芪、党参;腹部肿用茯苓皮、大腹皮、陈皮;腰部肿, 选五苓散加杜仲、川断, 阳虚加附子、肉桂;足胫肿, 选茯苓、车前子配防己、牛膝。

有些慢性肾炎患者, 水中较重, 尤其是腹水较甚者用一般淡利之品乏效时, 如患者正气不虚, 可考虑加黒丑9 g、甘遂6 g以泄利水邪。但应当仔细审其肿势。陈士铎谓“必须以手按之如泥, 始可用此二味。”对慢性肾炎水肿, 如丑、遂等逐水峻剂, 一定要慎用, 不可轻投。否则虽可取一时之效, 而宜致弊害, 后患无穷。

病例2:患者男, 31岁, 患者三月前患腹泻, 继而腹胀肠鸣, 颜面四肢浮肿, 口淡纳差, 尿少色淡, 夜尿频, 周身乏力, 大便时溏, 头晕耳鸣, 腰膝酸痛, 脉濡苔白腻。尿化验蛋白 (+++) , 并有颗粒管型、脓细胞、白细胞;尿素氮9.12 mmol/L

国际经验之镜鉴 篇11

据了解,概况而言,世界各国治理机动车污染排放主要通过四个路径:一是严格新增机动车的排放标准,同时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增长;二是提高燃油的环保标准;三是实行“公交优先”战略,减少一般机动车上路行驶;四是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同时鼓励小排量车。

其中严格新增机动车的排放标准,同时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增长是比较常见的管控模式,也是较为行之有效的办法。此外,其他三个途径也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在提高燃油的环保标准方面。美国已在所有地区均要求将汽油和柴油中的硫含量降到很低的水平。早在2000年左右,美国环保署就作出判断,随着轻型乘用车排放标准的持续加严,小汽车变得越来越清洁,重型卡车和公共汽车将成为重要的移动污染源。据估算,重型卡车和公共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已分别占移动污染源排放总量1/3 和1/4。在美国的某些人口密度大的都市地区,重型卡车和公共汽车的贡献率更高。美国环保署为此制定了综合性的全国控制制度,将重型汽车及其燃油纳入一个统一的系统。作为该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排放标准适用于所有的重型公路引擎和车辆。而且这些标准是建立在使用高效颗粒物过滤装置或者效果相当的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由于机动车燃料中的硫会对这些高效颗粒物过滤装置造成损坏,因此美国环保署要求将大多数在公路上使用的柴油的含硫量在2006 年中期降低95%,以确保在该制度实施之初就很够获得低硫柴油,为发动机生产商提供了所需要的过渡时间,以有效地逐步引进尾气排放控制技术,实现新标准的排放益处。

在鼓励机动车减少上路方面,国外的相关政策主要是通过收费(税)手段,包括采用拥堵费、停车费、污染税等。例如,英国伦敦、瑞典斯德哥尔摩和新加坡等城市就通过征收拥堵费来减少特定区域内的车辆出行,除公交车辆之外,其他每辆车每天进入收费区需交纳8英镑、10~20瑞典克朗不等的进城费。韩国首尔市将汽油税提高了一倍,并征收道路使用费。日本的东京则在市区规定了较高的停车费用,每小时停车收费约合人民币40~100元。而德国的一些城市采取了根据车辆排放等级不同,确定不同颜色“环保标识”管理的方法,根据需要对不同颜色“环保标识”的车辆进行区域限行,违规者将被罚款40欧元。意大利罗马和米兰、澳大利亚墨尔本、加拿大多伦多等城市同时采取了限制高污染车辆进入中心城区和对机动车收取拥堵费的政策措施。

在鼓励老旧车淘汰方面,主要的经济政策包括两大类:一是政府补助,这是发达国家所普遍采取的措施。例如美国早在1993年就颁布了加速老旧机动车淘汰实施指南,对淘汰老旧汽车补助500-600美元/辆。2009年,美国推出轿车以旧换新优惠券计划,购车者以节能轿车取代高能耗轿车,可获得3500-4500美元优惠券。法国对使用7年以上的汽车以旧换新,每车补助400-1000欧元。二是税费引导,日本东京、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德国柏林等城市都制定实施了相关政策措施,对淘汰老旧机动车并更换新车的车主,减征车辆购置税;对使用超年限的老旧机动车的车主,每年征收额外的附加税;对于提前淘汰报废老旧机动车的车主,予以退税奖励。

美国历程

在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方面,相对来说,美国尤其是加洲所采取的措施比较严格,通过了解美国对机动车污染进行监管的发展历程,也许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政策今后的发展趋势。

在20世纪50 年代,与机动车有关的大气污染在美国开始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1950年代到1960年代,美国的环保人士主要是在进行发现问题并就重要问题进行初步研究的工作,如明确问题、确定机动车的角色、开发测试程序和排放监测技术、评估环境损害等。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开始对机动车采取一些最初的、温和的控制行动。到1960 年代末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机动车明显成为造成美国严重大气污染和健康问题的主要排放源,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该问题将持续恶化。在1960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通过立法规定一旦有三种可用的污染控制装置问世,机动车就应该安装和使用污染控制装置。1964年,该州签署文件宣布已经有三家独立生产商成功地开发了该种装置。此后不久,美国国内生产商宣布他们也可以并且将在其汽车上安装自己生产的污染控制装置。加州开始试点之后,考虑到汽车污染问题具有全国性,美国国会于1964 年开始研究制定联邦机动车污染控制立法,并于1965 年通过了《清洁大气法》修正案,因此加州1966 年制订的汽车排放标准自1968 年开始在美国全国范围内适用。

1970 年12 月,美国国会修订了《清洁大气法》,“以保护和改善本国大气资源的质量”,很多人认为,该法对机动车污染的控制措施是真正严格有效的。该法规定了严格的“强迫采用高技术”的要求,并规定环保署在实施这些要求的时候仅仅有非常有限的灵活度,这迫使汽车企业努力生产达到环保标准的机动车,国会只有在非常有需要时才能给予补贴和救济。此外,该法律还规定环保署拥有实施这些要求的广泛的权力,包括当“实质数量的适当保养和使用的”汽车在使用寿命内不能达到适用的标准时,要求生产厂家召回的权力,以及在必要时要求油品供应商改变燃油质量(包括汽油的含铅水平)的权力。后一个权力非常关键,因为在当时出现的帮助实现排放达标的主要技术是催化转换器,而采用该技术之后,汽车就不能使用含铅添加剂的汽油。由于加州与汽车有关的大气污染在美国是最为严重的,1970年,该州还最终保留了允许该州制定自己的标准并对机动车排放进行监管的机动车污染控制制度。在以后的三十年中,加州一直在推动着汽车减排技术的发展,即使到现在仍然如此。在1977年,在汽车产业的压力下,国会对《清洁大气法》进行了“微调”,推迟并稍微放松了汽车排放的标准,但美国国会同时也授权其他的州可以采纳加州的要求。此外,该法律的适用范围也被扩大,环保署被授权对重型卡车实施类似的严格排放要求。也就是说,美国国会于1990年通过的《清洁大气法》修正案进一步扩大了环保署的权力。

不过,1990年9月,当美国国会正在对1990年《清洁大气法》修正案的草案进行后期辩论时,加州又进一步通过了低排放车(Low Emissions Vehicle, LEV)制度,该制度被认为在控制机动车排放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主要特点是:

1、该制度允许汽车制造商存在批量销售的汽车的平均情况符合非甲烷有机气体总体标准(该标准在20世纪90年代逐年降低)的情况,确认汽车可以符合多种不同类别的排放标准或者多套排放标准,从而给予了汽车生产商一定的灵活度。

2、该制度新增了一个车辆类型,即零排放车辆(Zero Emitting Vehicles, ZEVS),以迫使汽车产业投入大量资源开发并向市场投放几乎不依赖内燃机引擎的车辆,可以认为该措施导致电动车、混合电动车的先后出现,并且可能最终导致商业上可供应的燃料电池汽车。

3、该制度明确地将车辆和燃油联系起来,迫使油品供应商引进“新配方”汽油,该种汽油具有低含硫量、低挥发性的特点,并且其他成分也发生了改变。

此外还有一个需要我们关注的细节是,几乎是在加州制定“低排放车(LEV)制度”的同一时间,纽约州成为第一个根据1977年《清洁大气法》修正案第177条采纳加州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州。随后,另有几个州也采纳了加州的标准。有评论认为,1970年美国通过的《清洁大气法》修正案是一部里程碑式的法律,其直接结果是使得美国现在拥有全世界最有力和最完备的机动车污染控制制度。该法的综合性措施对于成功地清洁车辆和燃油至关重要,其中有三个方面被认为是最关键的:

1. 定期更新的基于健康的环境大气质量标准,不断要求着环保署控制机动车排放。

2. 该法具有促使技术进步的特性,这一点在1975年引进所谓的“穆思凯标准”时首次得到体现,环保署一直遵守这个先例,使美国的制度总是可以利用最先进的控制技术降低汽车的排放。

3. 不管是当环保署沾沾自喜的时候,还是当政治压力使机动车排放控制的优先性降低的时候,来自公民诉讼的可能性以及实际提起的公民诉讼都将迫使环保署保持警觉并继续努力实现各类车辆的零排放,或者至少是最低的可得排放水平——而这已经被证明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之初探 篇12

但当前教学中对数学活动经验关注的缺失现象普遍存在, 如:在备课中缺失。现实教学中教师对学情的分析只停留在对学生数学客观性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分析上, 停留在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分析上, 很少能从数学角度对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分析与联结。数学学习的类似性使得储存在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活动经验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和认同性, 这些带有个人认知特征的经验在学习新知识时没有受到重视, 是当前备课学情分析中的一个普遍缺失。再者, 在课堂教学中的缺失。在每节课的教学中, 学生都有很多学习经验可谈———当初是怎样开展问题探究的, 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中间遇到哪些困难, 交流中有哪些思想碰撞, 等等。反思、提炼与评价这些智力活动所产生的体验和经验, 对今后学习非常有帮助, 这本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机会, 在现实的教学中却遗憾地缺失了。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而产生的一些体验和意识的积累, 会逐渐成为一种经验———基本数学经验。这种经验在教学中如果能得到充分利用, 就能更加有效地推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基本经验的积累, 大致需要经过“经历、内化、迁移”的过程。首先, 需要经历, 无论是生活中的经历、活动中的经历还是学习中的经历, 对于学生基本经验的积累是必须的。但仅仅有经历是不够的, 还需要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调动数学思维, 将活动所得不断内化和概括, 最终迁移到其他的活动和学习中。

张奠宙教授也指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一个新课题, 是一项基础性的研究, 不妨下点力气研究它。”对它的研究很有意义。首先, 掌握好这些基本活动经验, 将对学生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产生“正迁移”的影响, 能够帮助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日常生活中养成数学思维习惯, 即有一颗“数学的头脑”, 对从小培养这些未来公民的创新能力有着基础性作用, 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公民的迫切要求, 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次, 它的研究必将进一步凸现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体验, 实行因材施教, 促进各个学生的个体发展, 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利益, 这也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教育公平”理念的其中一个要求。最后,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将会强化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使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的目的, 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这样, 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 还是教育的研究者, 有助于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探讨的内容主要有:

一、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基于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教材解读

对小学1~6年级“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中关于积累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容进行纵向分析, 形成对教材中“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前后知识的联系与沟通, 以及分析出教材中缺失、需要修正的地方。

二、学生课题实验前的数据调查和教案的收集

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实验前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方面的情况。并收集现有的这些课的教学设计中有关对基本活动经验的关注程度。

三、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基于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实践

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课程教学实践探索数学教学理论的研究必定要走向实践, 并由实践对理论进行论证、修订、丰富及升华。在对教材的分析和开发补充的基础上, 设计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数学活动, 使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以生为本, 尊重和利用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展开教学, 同时也促进学生对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我们依照理论构建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初步数学教学设计, 并进行教学实践。

1. 概念课研究。

我们以“线—面—体”的知识体系, 逐步对图形与几何领域概念课进行教学实践, 并整理出一套概念课的课时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以及教学设计。

2. 面积推导课研究。

我们以“线—面—体”的知识体系, 逐步对图形与几何领域面积推导课进行教学实践, 并整理出一套面积推导课的课时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以及教学设计。

上一篇:运动与力下一篇:逼上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