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少年宫活动(共14篇)
小学少年宫活动 篇1
劳动小学少年宫活动总结
近两年学校把少年宫工作纳入到教学管理中去。学校将少年宫作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教育阵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利用农村孩子的课余时间和活动空间,满足孩子们多元化、多层次、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区孩子同样的素质教育,力争教育的公平,提高农村未成年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教育教学资源。
一、领导重视,专人负责,制度明确
我校乡村少年宫成立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长江红领巾书屋的捐赠,劳动镇府的关注,乐至县教育局的关爱,乐至县地方税务局的资助,武警资阳支队的捐助,资阳市人大的大力援助,极大地鞭策着我校少年宫管理队伍,鼓舞了辅导教师认真辅导,以高质量做好自己的辅导任务回报关心支持我校的各届爱心人士。
学校也非常重视少年宫工作的开展,成立了专门的少年宫领导班子并由周远华校长专门负责,各辅导教师主要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少年宫办公室具体执行学校乡村少年宫工作计划,办宫方向明确。优化育人环境,精心设计布置校园文化,使校园、廊道、活动室等布置富有文化内涵,符合活动项目特点,体现教育功能。活动室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悬挂上墙。
二、辅导教师专业、尽心、尽力
搞好少年宫活动,辅导员是关键,我校在教师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多方协调,今年新聘了美术教师,现在音、体、美专职教师已经配齐,为提升少年宫辅导质量提供了教师资源。同时,还聘请有专业特长的为我少年宫校外辅导员。因此,我校现有27活动社团,但有专兼职辅导员45人,做到学生全体参与,全面发展。
三、学生活动丰富多彩
我校地处帅乡故里,利用特殊地理位置为孩子们提供多种校外活动:与武警资阳支队官兵同台竞技;参加红军小学授牌、捐赠仪式,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请革命后代讲陈毅故事;到陈毅故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为最美乡镇作贡献”;孩子到镇政府一起参加“第四十五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参加县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广播电视台组织的“诵读中华经典 传承华夏文明”的经典诵读;建党节,在县文艺汇演《感恩的心》、《红太阳照边疆》等活动,组织有编织兴趣的孩子到街道请民间艺人学习编织技艺和手工制作。
我校为全校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开展“红领巾 相约中国梦”、“争做美德好少年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庆“六一”暨乡村少年宫成果汇报演出,一年一次的冬季运动会,组织开展一些体育类的比赛,如田径运动会、拔河比赛、乒乓球赛、跳绳比赛、广播操比赛、队列比赛等等,同时展示优秀习作、书法、绘画。
认真执行全民健身纲要,坚持做好两操一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健身一小时。要求学生广泛参与体育各类活动小组,我校大课间操兔子舞,全校同学参加,暨锻炼了学生身体,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让学校活起来了,得到很多兄弟学校的认同。每学年组织举办一次学校艺术节,重大节日组织学生搞庆祝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风采。
我们还把少年宫活动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利用节假日,去慰问烈军属,帮助孤寡老人,到敬老院献爱心,认真组织开展主题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实践活动。
四、成绩喜人
我们在2013年11月参加了县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广播电视台组织的“诵读中华经典 传承华夏文明”的经典诵读,获得县三等奖;建党节,在县文艺汇演《感恩的心》、《红太阳照边疆》等活动,获得各级领导好评,参加学区的艺术节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而且每年的“六一”活动中,舞蹈社团的节目都是最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家长们都说“专业教师教出来的是不一样”!
自少年宫建设以来,不但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素养,而且还带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学校在全县综合评估连年取得佳绩:2012年获二等奖,2013年或一等奖,2014年获二等奖;2014年6月获资阳市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县级最佳文明单位;资阳市素质教育示范校等。
五、不足之处和今后的设想
各位领导,我校少年宫在上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科普类活动可以说还没有。辅导员的业务技术还不够精湛,少年宫活动室对学生开放的时间还不够,学生掌握的特长还在初级阶段。今后,我们将加大辅导员的培训力度,从社会上聘请有技术特长的人才为校外辅导员,充分利用大学生志愿者。增加学生的培训时间,利用好节假日,取得家长的认可。让学生真正学到特长,使少年宫成为学生的乐园,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014.9.15
小学少年宫活动 篇2
本次活动包括操展演、新体能项目展示和颇具挑战性的攀岩活动。在展演操过程中,《七彩阳光》、《第子规》、《网球宝贝》,以高亢的音乐激荡着学生们年少活泼的舞姿,孩子们跳出了时代的脉搏与青春的个性,也跳出了随迁子女们对未来的期待;在新体能项自展示中,激烈而精彩的活动勾起了大人们的童心,与会领导和教师们也兴高采烈地加入了学生们的行列;在颇具挑战性的攀岩活动中,学生们在专业教师的指挥和帮助下攀得既稳又快。整场展演活动,学生们阳光、自信的笑脸,娴熟而矫健的动作,让我们彻底感受到了体育带给学生们的快乐!正如吴键主任所说,石油二小展演的这些景象非常令人感动,可以说是洒满阳光的学校,充满快乐的师生,让人更多地感受到了这所学校是学生精神的家园。专家的感言,家长的震撼,让人惊叹不已,何以至此?当从石油二小的人文理念说起。
石油二小建成于2011年8月,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其特殊性在于学校近570名学生都是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也正因这样一个群体的融入,北京才有了石油二小的诞生,可以说是因时顺势而生。
为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大力发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自成立起,就将“运动”放在首要位置,让孩子们掌受和北京孩子们一样的同城待遇。从丰富多彩的“阳光新运动”到多彩多样的“阳光小竟赛”以及独树一帜的“阳光小特长”,编织了“做阳光少年,展自我风采”的学校体育特色之路。两年来,在刘芳校长的带领下,全体师生精心策划,勇于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在运动的滋养下,在欢笑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奔跑中得到全面发展。
阳光新运动,三块阵地是立足的根本
为了贯彻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学校立足于体育课堂、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三块阵地,使这三块阵地成为这所学校三道独有的风景线。第一道风景线是特色体育教学,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十二字方针作为体育教学的理念。特色课堂引进了花样跳绳、定向越野、校园网球、横向攀岩等新兴项目。第,二道风景线是大课间活动,三十五分钟的时间里,有组织、有秩序,有统一、有自主,操场上校领导和师生一起锻炼,一起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第三道风景线是课外活动,学校为了满足学生们的课外活动,全面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根据学生的喜好,配备了攀爬网、投篮架、攀岩壁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设施。
阳光小竞赛,传统项目是促进的保证
学校在健身活动的基础上,构建了传统的“阳光小竞赛”体系。第一,每年春季召开小型运动会,主要是以田径比赛为主,同时增设教师和家长比赛项目。目的是把传统的学生运动会转变成教师和家长同台竞技的运动会,激发学生参与阳光体育的热情。第二,学校每年精心选定一个群体性项目,比如,定向越野,将其作为本年度最高单项体育赛事,在学年之初就通告全校,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堂、课余、假期加强练习,力争取得好成绩实现超越自我。第三,为了让学生掌握更为专此的攀击技能和理论知识,学校还特别聘请了专业教练员。每年举办一次“我是攀岩小能手”比赛,不仅拓展了学生们的体育知识、培养了学生们的能力,还在玩中磨练了学生们的意志、培养了不怕苦、不怕累的优秀品质。
阳光小特长,社团建设是发展的途径
学校坚持走“特色活动育人之路,努力培养合一全人”的教育理念。学校利用和发掘一切资源,积极搭建各种平台,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共同爱好的群体,力争人人有组织,个个有特长;人人能上台,个个能展示。目前学校已经成立了“花样跳绳社团”、“街舞社团”、“攀岩社团”、等特色体育项目校队,正在成立和规范“新体能课课练社团”,形成了班班都有特色体育竞赛项目,人人参加特色体育社团,“我运动,我健康,我参与,我快乐”的良好局面。
作为见证了这所学校成长的区教委副主任张彦祥,对这所学校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他总结认为,石油二小从建设逐步发展到今天,成绩斐然,有三点关键,第一,也是最可贵的一点,从校长到干部到每一位教师没有歧视这些学生;第二,学校理念先进,立足于以“体育活动育人”的方向是成功的法宝;第三,校长有活力,团队很朴实。
小学少年宫活动 篇3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按照团省委的部署和要求,磐安县青少年宫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力求特色,在全县深入开展了“流动少年宫”三走进(走进农村、社区、学校)活动。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搭建起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丰富了广大未成年人,尤其是广大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和外来少年儿童的校外生活,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和赞许,为青少年宫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开展青少年校外文化活动的意义
我们的校外文化活动应该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要求,青少年通过参加校外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1、通过活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依托流动少年宫活动平台,以各种校外文化活动的形式,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民族感情、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青少年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情感,使青少年珍惜集体荣誉,爱护集体公物。通过活动还可以使广大青少年养成谈吐文明、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尊老爱幼、互相帮助、勤俭节约、遵守纪律、爱护环境等基本文明行为。
2、使青少年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兴趣、陶冶情操、锻炼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营造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3、为青少年施展才华、张扬个性提供广阔舞台。
4、传承民族文化、地方特色文化。
三、以流动少年宫为阵地拓展青少年校外文化活动
经过几年来的运作,我们深刻体会到“流动少年宫”活动作为校外教育的一种新尝试,有机地将各部门和青少年宫的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开展青少年校外文化活动,为广大农村青少年搭建一个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既满足了农村青少年对校外教育的渴望,也丰富了校外教育机构的育人载体,拓宽了青少年宫的工作空间。
(一)坚持公益,服务成长,确立“思想性、趣味性、科学性”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
开展流动少年宫要始终坚持公益性原则。在设施设备上,我们将流动少年宫的活动经费列入了我宫的年度财政计划,专门添置了各种活动器材,同时,每次活动都设置奖品,每个参加活动的未成年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份奖品,奖品多种多样,有书包、文具、足球、玩具、储物箱等。在项目建设上,围绕“思想性、趣味性、科学性”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我们设计开发了一些适合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活动的项目,力求项目有新意、青少年有兴趣,能提高团队意识,发扬互助、勤奋、探索精神,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在流动路线设计上,统筹考虑,精心选点,确保活动资源均衡分布。
(二)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规范流动少年宫管理工作
活动开展以来,县青少年宫把流动少年宫进农村(社区)活动作为青少年宫的主要工作来抓,在深刻领会上级团委的文件指示精神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其它县市青少年宫的一些经验作法,结合本宫实际,精心策划活动方案。明确责任部门,确定县青少年宫活动部为责任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其他部门积极参与和配合,形成了合力和有效的工作机制。重视安全防范,每次活动都配备治安保卫人员,并组织志愿者等维护秩序,确保每次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做好组织发动,每次活动前通过网站、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向广大青少年发送活动预告,并免费发放活动券,广泛宣传流动青少年宫活动,组织动员青少年积极参加。
(三)主动出击,多方联系,整合社会各种资源
我县属欠发达的山区县,而流动少年宫进农村(社区)活动时间跨度长、流动区域多、涉及面广。资源的匮乏是制约开展流动青少年宫进农村(社区)活动的最大瓶颈。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我们主动出击、多方联系,按照“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实现共赢”的合作原则,联合了教育局、环保局、科协、交警大队、卫生监督所、消防大队、基层团委等二十多家部门单位共同参与,有效整合了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
(四)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满足未成年人发展的新需求
不断总结活动的经验教训,认真分析当前未成年人的各种需求,培养流动少年宫活动人才,积极争取活动资金,不断推出新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切实提高流动青少年宫对广大未成年人的吸引力,以期更好地满足未成年人发展的需求。近年,我们活动的主要形式有:一是开展民俗类文化体验活动,二是开展游戏类文化体验活动,三是开展艺术类文化体验活动。
活动案例:国画扇面创作活动
1、参加人数为20人,分成5组。
2、教会成员国画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组织成员到农村写生。
4、教师演示扇面的创作过程。
5、学员进行国画扇面创作。
6、展示学员的扇面作品。
依托流动少年宫活动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校外文化活动,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起到传承祖国民族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的作用,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能使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珠东小学少年宫活动展示 篇4
(2015第24期)
签发人:张斌 撰稿人:叶尔文 日期:2015-6-11 简短的展示
特长的进步
小学乡村少年宫排球组活动总结 篇5
九龙国税希望小学
我校乡村少年宫排球组在学校德育处的指导下,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现对这项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活动计划,确定工作思路
在开学初,少年宫排球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上级文件要求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方向。做到按时开展活动,增加活动项目,加强基本技术练习,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让学生在活动中各项技能得到提高。
二、保证活动时间,学生全面提高。
少年宫排球组每周星期四下午第二节课,除特殊天气外,准时开展活动。
学生们天真、活泼好动,很喜欢排球兴趣小组活动。通过排球兴趣小组活动,队员学习积极性高,并通过排球技术与身体素质的结合练习,队员排球技术提高了,体质明显增强,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力量、速度、灵敏度、耐久力、弹跳力等身体素质的提高,大大改善了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的机能,提高文化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优良品德,陶冶美的情操。
三、分层开展活动,学生均有提高。
排球的学习主要以基本技术训练为主的,各种形式的练习都是为学生在教学比赛合理应用为目的。因为学生来自不同年级,基础不同,我们首先将排球小组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的小组:已经有较好基础的学生为一组、其他的学生为二组。这样更易于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技术,1 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一组同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的是排球垫传、接发球、三人组合练习等;二组同学主要学习单项技术,垫球、传球、下手发球。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比如:我们指定要学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体会,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与活动,发现学生学习排球技术的效果非常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运动型”思维。
四、开展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兴趣。
为了检验学生在排球小组的学习情况,我们还分别在不同阶段举行了排球教学比赛。在刚刚学完基本技能后,举行了基本技能竞赛和小组内部的对抗比赛。由于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使排球兴趣小组的学生基本功掌握的更扎实,而且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学生学习排球基本技术、锻炼身体的积极性。现在,大家都以会打排球、懂得排球比赛规则为荣。有些同学还在本班级组织进行排球比赛,同学们都很羡慕!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教师理论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和加强,教育教学的方法也有待提高。
2、在课堂的指导力度还不够,在教学上缺少专业训练经验,总感力不从心。
六、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积极参加各级排球业务培训学习,并不断通过电视转播的排球联赛、网络、专业书籍、自学等形式提高自己的排球水平。
2、继续在以后的工作中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
3、排球兴趣小组的管理要做得更细、更认真一些。
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仍需要努力,优化活动环境,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让少年宫排球组活动越办越好,真正做到少年宫是孩子们的活动天地,是获取知识的地方,是孩子们向往的场所。
九龙国税希望小学
明德小学少年宫棋类班活动计划 篇6
不知不觉中,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这学期为了学生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在兴趣小组活动过程中,我将尝试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以培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性格、意志等)相结合为原则,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棋类、学习棋类、享受由此带来的快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了解棋的种类及其发展历史
要让孩子们学会下棋,首先要让孩子们了解棋的种类及其发展历史,本学期,我将运用第一节兴 趣小组课,向孩子们介绍围棋、象棋、跳棋、军棋等棋类,重点介绍围棋和象棋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棋类的渊源历史,让他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深深感到自豪,极大的激发孩子们学习棋艺的兴趣。
二、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孩子们的棋艺
在教学中,对于棋艺的理论知识,我打算不能一味的讲解,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少讲多练,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学到一点
棋艺的知识,而用更多的时间去下棋,这样,他们可以边学理论边实践,这对于增长孩子们的棋艺,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很有好处。另外,在课堂上,还要随时针对孩子在下棋中表现的不足之处,比如一些错误的走发,及时给于讲解、指导。注意课程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适当调整提高每次的练棋兴趣。授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故事进行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文化教育、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本学期小组活动结束时,对各方面表现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奖励。积极地组织好每一次的课堂纪律,为下象棋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多鼓励表扬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成为象棋高手,都能把象棋练好。经常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他们的力量去带动孩子们下好。
三、在教学孩子们棋艺的同时,培养孩子们的意志品质
下棋如做人,在某些方面也体现着一个人的素质,在孩子们学棋之初就应该及时培养孩子们棋艺中的良好行为习惯,改掉一些不良的下棋习惯,比如有的孩子高声喧哗、随便悔棋,别人下棋时指手画脚等不良习惯,我打算让学生边学棋边养成习惯,让学生自我约束,为后来的下棋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五、开展经常性的象棋围棋比赛,激发孩子的潜能
小学少年宫活动 篇7
一、活动项目的设置:学校教育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的融合
任何教育的实施都离不开资源的利用与共享,学校少年宫活动项目设置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表现在:
一是物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学校少年宫既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各项已有资源,又可以充分挖掘和开发社区及周边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教育资源的功能。学校依托现有场地、软硬件设施等条件,结合地域特色,根据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的特点,开展各类寓教于乐、以乐促智、以技增能、以读养德的歌咏、书画、表演、乐器、球类、科技等活动项目。
二是教师资源的多样性。
学校少年宫的师资来源既可以是学校有特长的教师,又可以外聘校外优秀教师,甚至是学生家长。师资来源的多样性,降低了活动项目的开发难度,丰富了活动项目的种类和内容,最大限度满足了学校和社区学生的实际需求。学校少年宫活动的具体设计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需求,开发的活动项目贴近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活动的可选择性和趣味性,便于学生实践和体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2]
三是活动时间的延伸性。
学校少年宫的活动时间除了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还增加了寒暑假和双休日的时间。活动时间的延伸会吸引不同的活动参与对象,尤其是寒暑假和双休日,活动项目的设置更具有校外教育的特点,以“培养兴趣、发展个性、开发潜能”为目标。
二、活动项目的实施:尊重自由选择与发挥主体作用的双赢
学校少年宫活动项目深受学生欢迎,是一种宽松的、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兴趣的自主学习,其实施特点不同于学校课程的规定性学习。学生通过自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从中显示自己的实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体验满足感和成就感。[2]活动项目实施的特点有:
一是实施走班教学,学生可自主选择。
在学校少年宫,学生参与的活动或培训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走班模式打破了原来常态下的年级和班级组织的界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辅导老师和活动内容、形式,与教师建立起新的相互依存的集体。活动项目实行自主选择,形成了学校积极选拔推荐、学生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至少学习一种技能,发展一种特长。
二是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可进出自由。
众所周知,学校的课程设置是由国家统一规定和安排的,学校依据课程标准开展教育活动,教师和学生是没有自主选择权的。但在学校少年宫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资源、环境等条件的变化对活动内容、项目设置进行自我调整。教师可以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或建构,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境,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进入或退出某一教学情境。教师和学生参与活动项目是自发、自主、自愿的,具有极大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三是注重教学相长,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学校少年宫活动的教学依据是教师和学生以及周边所能用到的教学资源。首先,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风格、专业特长等,将直接决定课堂的效果。因此,学校少年宫的教育活动要综合考虑教师个人的知识背景、性格以及学生特点等,并以这些为依据,融合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1]其次,学生群体的教育层次、文化氛围、性格特点的不同也将促使教师调整教学方法等。再次,教师可以搜罗很多教学资源作为教学参考,而不会简单地只用一本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标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可能性,也使因材施教真正得到落实。
三、活动项目的评价: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点
学校少年宫活动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活动过程的每个阶段均在评价范围之内。主要是对学生的活动参与、方法应用、体验获得、能力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评,并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与学校教学活动评价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学校少年宫的活动评价不以考试为手段,不以分数为衡量标准,每个学生都是参与活动的主体,活动项目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见证。其主要评价方式如下:
1. 表现性评价。
成果展示是运用最广的表现性评价方法。在活动的不同阶段,一是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如小制作、小发明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喜悦,协作共勉。二是定期进行单项或多项比赛、交流、会演等活动,让学生展现自我,体验快乐。
2. 过程性评价。
学校少年宫可以采用学生“成长记录袋”这一过程性的评价方式。一是个人档案(存放学生每次受到的表扬及奖励材料);二是成长足迹(存放学生活动的表现记录、作品记录、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评语、学生对自己学习效果的反思与评价等)。过程性评价旨在引导学生在收集到的大量的自身材料面前,学会自我评估,学会调整、提高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向家长展示孩子的成长过程。
3. 多元主体评价。
学校少年宫活动涉及的主体是多元的,有校内辅导员,有校外指导专家、志愿者,也有其他社会主体。多元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它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我。
学校少年宫发挥着学校和校外教育双重优势,强调因材施教,推行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它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人的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完整地了解社会,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得发展,是健全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的温馨家园。
参考文献
[1][4]王海平,康丽颖.知识社会学视野中的课程设置与实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开展绿色活动,培养阳光少年 篇8
一、“绿色”讲坛,培养自信少年
1. 课前演讲。自信,是成为一个优秀学生的前提,所以学校的自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每年的演讲、讲故事比赛涉及的面不是很广,所以我们把自信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用每一节课的前三分钟开展课前演讲活动。可以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写稿、演讲,也可以不限定主题自由发挥,还可以讲一个故事等。让每一个学生每学期都有三到四次的锻炼机会,这样学的自信心得到不断提高。
2. 学生讲坛。我校根据学生需要,开设了“学生讲坛”校本特色课程。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各班组织开展活动,可以是同学们对社会某一个现象的关注,也可以是学习经验介绍,或者是读书分享会等。通过讲坛,不仅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还开阔了视野。
二、多彩活动,培养活泼少年
1. 丰富的文体活动。文体活动是一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能使我们的教育更加“丰满”,彰显活力。所以,我校一直以来组织开展了丰富的文体活动。已经成功举行九届文体艺术节、六届科技节和五届读书节等活动。每一届活动都构建了系列比赛,比如文体艺术节就有声乐、器乐、绘画、书法、象棋、乒乓球、篮球等二十余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尽情发挥,变得更加开朗、活泼。
2. 独特的创造活动。为了让活动得到进一步地延伸,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结合主题教育月开展多种比赛。比如雷锋月、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等开展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自己或与同伴设计版面、抄写内容。这些活动,不仅仅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独特的视野。
3. 多样的兴趣小组。我校的培养目标是“注重全体,张扬个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开设了合唱、舞蹈、器乐、书法、主持人、轮滑等近三十个兴趣特长班,每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进行学习,每学期末进行各小组的展示活动。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张扬了个性。
三、“三声”工程,孕育快乐少年
近几年,我校大力推进“三声”:即书声、歌声、笑声工程的建设,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1. 推进读书工程。读书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在校园内大力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书香氛围。学校结合世界读书日,在每年四月份都开展读书节活动,今年已经是第六届。活动中,我们通过好书推荐会、学生读书交流、课外知识竞赛、讲书中的故事、猜灯谜等系列活动,在全校营造出一种人人读书的良好氛围。同时,学校还引进了主题阅读教学改革,提高学生阅读量和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各班通过搭建“漂流书屋”分享好书。学生通过《阅读存折》记录自己每一学期的阅读书目,争评“阅读博士”、“阅读硕士”、“阅读学士”等。
2. 优化唱响校园。学校对“唱响校园”进行了优化:把此项活动安排在上午第三节前五分钟,时间上得到了保证;并在开展过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增添了很多新歌曲,同时开展“我爱记歌词”、班级红歌赛等活动,让学生喜乐意、喜欢唱,达到歌唱育人的目的。
小学少年宫活动 篇9
一、指导思想
为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按照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优化校本兴趣活动组织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做好学校少年宫材料上报及挂牌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大规模、争实效、创特色地开展大元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活动。
二、观音小学领导小组
主任:柯善礼
副主任:周会坤杨芳
组员:孟庆红王学锋王顺凤各班班主任
三、活动目标
1.发展兴趣特长。通过开设多个小组的活动,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地选择地科技、手工、书画、歌舞等方面的活动,以发展他们的爱好和特长。
2.促进身心发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获得科学的休憩,使他们生活愉快,身心健康。
3.培养多元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组织、去实践、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才干。
4.提供展示舞台。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展示的平台,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为他们掌握课内基础知识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5.丰富校园文化。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从而达到丰富校园文化的目的。
四、活动要求
1.辅导老师要制订全学期授课计划,认真备课,耐心辅导,认真上课,全面关心爱护学生。要充分利用学生兴趣爱好的心理优势,多讲多练,耐心指导,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2.辅导老师对本组的工作负总责。必须管理组织教育好学生讲文明守纪,讲究卫生,使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同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行为素质。
3.各活动小组要做好活动前的点名工作,对缺席学生要问清原因做好记载,并及时与班主任联系。
4.要抓住机遇和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让他们有一显身手的机会,并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5.学校定期检查活动情况,各小组要根据学校的安排定时定点开展活动,有明确的训练任务,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五、考核评比
学期末学校将对活动开展的情况考核评估一次。评估的主要依据:
(1)活动备课本;
(2)课外活动的成果;
(3)教师、学生的评价。
对于在活动辅导中成绩突出的教师,由学校期末予以奖励。在活动中有突出成绩的学生由班主任推荐,期末学校给予奖励。
六、安全须知
1.班主任在活动前要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
(1)学生服从班主任与辅导教师的安排进行活动。
(2)活动过程中讲文明有礼貌,互相谦让,不为一点小事吵闹,有事报告班主任或带队教师。
(3)不玩有危险因素的游戏。
(4)不能擅自离开活动场地,有事先请假。
(5)上下楼梯要有秩序,不奔跑、拥挤。
2.辅导教师对小组学生要进行全程管理,做到活动时间不离开本班指定地点。
3.值日教师加强校园安全巡视,以保证学生活动的安全。
4.如有安全事故,应马上采取应急措施,并在第一时间向校领导汇报。“让孩子尽情展现自我”,我们有信心,我们会努力,让本学期的少年宫活动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亮色。
四、今后的打算
1、进一步完善乡村少年宫机制建设,加大工作力度,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把我镇“乡村少年宫”建成示范基地。
2、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对外学习交流,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经验,把我镇“乡村少年宫”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小学少年宫活动 篇10
小学信息技术活动计划
指导教师:郭克风
0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活动计划
指导教师:郭克风
一、指导思想:
当前我们处于二十一世纪,人类已步入信息社会时代。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被纳入到各级学校必修课程之中。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特长与能力协调发展,我校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并努力提高活动质量,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丰富学生的生活。其目的是培养一批在信息技术上有浓厚兴趣并有较高天分的同学,发展他们的特长,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1、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准则,对学生进行教学。
2、以提高学生操作兴趣、学会基本操作为出发点并逐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审美能力。
3、以实践操作为主,辅以必要的理论指导与演示讲解。
二、活动目标:
(一)总体目标:
1、通过电脑操作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具体目标:
1、使学生初步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功能;
2、使学生能较熟练的使用鼠标和键盘;
3、使学生学会使用画图软件;
4、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利用电脑进行文字处理的能力。
(三)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
2、把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借助于这一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3、在学生中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分子,为今后做老师的小助手做好准备,也为以后参加市小学生信息技术竞赛作好一定的准备工作。
三、参加对象:
3—6年级学生,原则上每班2名,具体人员名单由班主任决定。
四、实施方案:
为能更好地完成活动辅导任务,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1、做好报名工作
先初步设定信息技术活动兴趣小组人数约30人左右,由各班主任利用班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自由报名,学校再根据各班得报名人数从中选出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作为学员(要求为四至五年级),活动地点为学校网络教室,时间为每周二下午第三节。
2、加强管理
为能更好地完成课外活动的学习目标,必须做到认真备课,耐心辅导,全面关心爱护学生,管理组织教育好学生遵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守纪,讲究卫生,更要爱护来之不易的计算机设备。
3、重视计算机引言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引言课中,要从计算机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和Internet网络的有关常识的介绍,同时结合本地区、本校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学校网页等方面的应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个人成才的需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注重上机操作能力,使学习兴趣持久不息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应该说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只占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地对计算机的热情就会下降,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
能,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充满一股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如在讲解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时,由于这节内容相当重要,而且实践性非常强,教师可以先围绕教学目标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操作预习,然后教师再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等操作竞赛,让学习兴趣持久不息。
5、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对教学中的一些简单知识内容,而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如在“画图”的教学中,事先告诉学生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组织上课,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以自己最好的教学方式,扮演“小老师”。同时,在上机实践课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时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在上机过程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激发学习兴趣。
五、活动安排:
每周二兴趣活动时间为开课时间,第周1课时。地点:微机室。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周次 具体内容 开学,学生报到、注册 2 制定计划,参加对象的确定 3 玩纸牌游戏,练习鼠标操作 通过“画图”软件的使用来练习电脑绘画。《神奇的画图世界》,画一幅风景画。通过PowerPoint 的使用,练习制作幻灯片的基本技能。《贺卡的制作》及PowerPoint 的综合应用制作作品。6 《运指如飞》,以玩游戏作驱动进行全键盘指法练习《使你的文章漂亮起来》,重点:设置字体、字号和颜色等,修改文章。通过Word的使用,练习汉字输入、编辑排版及电脑小报的制作。9 通过网络知识的学习,练习上网查资料和收发电子邮件等基本技能。10 “纸牌”、“七巧板”等游戏练习使用鼠标的熟练程度。11 制作主题为“圣诞节、元旦节、环保、奥运会”等的网页 文件操作中Shift键、Ctrl键的使用技巧,小组辅导 比赶帮超。13 在Excel中快速计算,让PowerPoint“闪”,集中练习。14 快速开机关机的秘密,如何自行清理回收站,探究学习。15 成果展示,评价。评奖。16 迎接升学考试。
六、几点要求:
1.建立一支约25人的兴趣活动小组。各班人员1-2名即可。
2.每周完成一课时的听课学习,时间为40分钟。作业,上机完成。
3.兴趣小组成员每人必须完成一个专题作品。
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摇篮 篇11
2004年9月,根据中国科协关于建立青少年科技活动场的有关精神,柳州市科协在中国科协、广西区科协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市科技馆建立了柳州市第一个省级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此项工作得到柳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2004年到2006年间,投资400多万元在全市学校、社区及所属县共建设了37个“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创造性地构建了社区和学校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的网络教育体系。经过几年的实践,通过组织全市各中小学校、各社区青少年学生进行培训、建立相应机构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等举措,构建了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的崭新平台,形成了青少年校外科技普及教育成功的创新模式,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影响,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统一设置了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鲁班工艺、电子百拼、科幻绘画、航模车模、计算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项目。在教学内容上动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数学、物理、英语、生物、电子、工程机械、能源环保、工业设计等学科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培养青少年的多学科综合运用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柳州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在2003年10月至2007年7月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迅速发展时期。其间,成功举办了“2007 RCJ世界杯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国赛区选拔赛”、“2006年中国首届城际家庭机器人挑战赛总决赛”、“2005年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等大规模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4~2006年,柳州连续三次在RCJ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竞赛中获得冠军,成为世界上目前惟一蝉联三届世界杯冠军的城市;2004~2007年,柳州在世界、国家、省级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共获得奖牌231枚,其中金牌78枚;2004~2007年,柳州在全国、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共获得奖励102项,其中一等奖23项。此外,在2006年,柳州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作为案例,在全国及广西区第二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中分别获得一等奖。
下一步,柳州市科协还将与中国宇航学会合作,在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中开展“全国少年宇航技师”认定活动,学习航天科普知识,制作、发射模型火箭,相信通过此项活动,将进一步扩大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的影响力,全面树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良好的社会形象。
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研究综述 篇12
1 校园足球活动研究的总体情况
1.1 校园足球活动研究论文的数量
该研究主要以中国知网CNKI网络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以主题“校园足球活动”为检索词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精确匹配进行检索,截止2014年10月共有323篇论文,2009—2013年分别为2、24、47、83、96篇。由此可以看出,近5年来我国关于校园足球活动的研究呈上升趋势。
1.2 校园足球活动研究论文的质量
研究论文发表期刊的等级和基金资助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园足球活动研究的总体水平。在323篇期刊论文中,共有76篇是核心期刊,其中有26篇为CSSCI,且有25篇论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金资助,占全部期刊论文的1/3。这说明关于校园足球活动的研究得到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同时也说明这些文章具有较高的质量,有一定的水平。
2 校园足球活动研究的主要特征
随着中央领导对足球的高度重视和校园足球活动的全面推广实施,校园足球已成为近几年学校体育与足球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研究了校园足球活动,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2.1 现状调查研究多,理论构建研究少
校园足球通过5年多的宣传与推广,规模在不断扩大,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从总体上看存在着偏重现状的调查和对策研究。在现状对策研究的内容上,既有对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现状的调查,也有对影响因素的分析,而且都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李卫东、王格、李纪霞、贾珍荣等人从宏观面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研,而更多的则针对各省市等局部地区的开展现状进行调研,当然还有少部分研究者对试点学校的校园足球开展情况进行研究。综合众多研究,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存在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顺畅、校园足球师资力量的不足、经费短缺、场地器材少等主要问题[1]。影响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大环境因素、大众传媒因素、伙伴因素和家长因素等[2]。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校园足球活动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在某些方面应该说比较落后,这会影响到校园足球活动的存在和发展,因为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非理性的。
2.2 简单套用雷同多,创新发展研究少
校园足球活动的研究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无论从活动推广与开展的理论体系的需要来讲,还是活动实践操作的客观要求这一方面来说,都理应有着非常广泛的研究内容,应该从多角度、多层次、多范围来进行。而目前关于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研究,大家热衷于追逐所谓的热点,加之目前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等原因,关于校园足球活动的学术论文看似较多,但借鉴、效仿和套用的现象较为严重,而功利地移植或复制一些地区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情况的研究,导致了大量文章结构、现状与对策雷同。如此显而易见的结果就使得整体研究缺乏深度,不能够提出具有理论依据和实践根据的观点与看法,更不可能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观点,无法形成校园足球活动的理论体系。
2.3 具体实施研究多,规划指导研究少
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是涉及到大中小学各阶段的系统性的活动,理论构建与整体规划研究十分紧迫,尤其是在活动推广的初期。我们不仅要针对各试点学校、试点城市的校园足球活动具体实践层面进行研究,更要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观点进行顶层设计,探讨校园足球活动中小学与中学、中学与大学衔接机制,研究校园足球活动的整体规划,将建立校园足球活动推广模式、发展长效机制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修正、逐步完善,最后使其成为建立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的制度性规范、机制性模式,从而推动校园足球活动走出目前表面火热,实则停滞不前的困境,步入良性发展的运行轨道上来。
3 校园足球活动未来研究的方向
3.1 从价值论的视角研究校园足球活动
足球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影响最广的运动,被世人誉为“世界第一运动”。现代足球之所以被各地区各国家人民所喜爱,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与壮大,与其自身的多种价值是密不可分的。一百多年来,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和社会背景下,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不断地促进足球运动的发展和扩大足球的功能,使得足球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价值有着鲜明的特征,从而使足球运动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与价值功能。
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是一项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事业,政府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校园足球活动的主导价值,价值导向必然以国家与政府的需求为标杆[3]。因此,目前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提高足球水平为指导思想的行为指南,体现了国家所需要的足球水平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需求,加之政府急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压力。然而,这种政府功利主义思想导致了校园足球活动价值取向的偏失,遮蔽了足球运动广泛的价值功能,违背了足球运动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规律。因此,我们的专家学者有必要从价值论的视角对校园足球活动进行研究,深入挖掘校园足球的价值内涵,充分梳理校园足球的价值功能,努力构建校园足球的价值体系,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意义与方向,才能使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步入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3.2 从文化学的视角研究校园足球活动
足球绝非只是一只黑白相间的球那样简单,也并非只有球场、比赛、球员与观众。现代足球运动历经百余年,在世界各地表现出的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绝非仅仅因为其生物学的健身价值和精神生活的娱乐价值,而是百余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主动或被动地整合补充自身的文化所决定的。足球已成为各国家、各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是其民族气质的外在表现形式,足球实质上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文化[4]。
我国改革开放后,国家高度重视足球运动的发展,虽然于1994年率先拉开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大幕,走足球职业化的发展道路,但由于行政干预、政绩功利和唯利是图的作祟,足球发展中文化价值严重弱化,致使中国足球文化沙漠化日益严重,足球行业中假球、赌球、黑哨严重泛滥,民众逐渐对足球失去了兴趣与热爱。校园足球是国家足球发展的根基,文化是足球发展的命脉。未来的校园足球研究必须从文化学的视角,将校园足球提升到文化层面,探寻校园足球的文化价值,充分发挥校园足球的文化影响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家、社会与公众才能对校园足球的予以足够的重视,才能培育出足球运动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校园足球活动才能实现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4 结语
小学少年宫活动 篇13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刻苦训练,我们校足球队取得可喜的进步,队员们的球技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技战术方面也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在学期初始阶段,我就通过体育课组织各个年级进行班级比赛,其目的在于选拔球员,组织比赛收到很好的效果,被选拔出来的球员有身高、有速度、有耐力,综合素质较突出,为这支队伍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我制定了一系列的训练计划,以严格管理、大强度、大运动量的方针来训练队伍。起初训练阶段注重队员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的训练,并着重抓好基础的技术训练,例如:运球、带球过人、传球、射球……….等等。这一阶段主要让球员对足球技术有个初步、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到综合训练阶段时,在抓好技术基础训练的同时,注入简单战术配合的训练,并在期间传授足球裁判规矩,使球员们掌握一定的战术和规则并加以运用。在训练中坚持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为这支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坚持战术配合训练为主的同时多次进行队内教学比赛,增加比赛经验,尽量在运动中、对抗中、全面、熟练、快速、准确的掌握各种技战术。不断提高个人控球和突破能力,多种传球技术和射门技术以及抢截能力。并在比赛中灌输良好的比赛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培养稳定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在最后的调整阶段,在抓好技战术训练的同时,有选择的和一些足球传统学校球队比赛,增强比赛意识以及林场的应变能力,丰富比赛经验,即将到来的比赛做准备。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训练,这支队伍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这支队伍时间较短,基础比较薄弱,难免存在许多不足。我相信只要坚持努力训练,成绩将得到更大的提高。
在队伍组建一个学期以来,领导和上级领导十分关心和支持球队的工作。学校在学期初始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购置训练所需要器材(如:训练用球)并定期维修、整理足球场。校领导也经常派人进行检查,指导工作,对于校内外各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决心抓好队伍的训练和建设,争取在下学期的训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绵阳市游仙区建华乡慧生小学
青少年户外活动与近视的关联 篇14
1 户外活动与近视的关系
1.1 流行病学研究
许多流行病学调查均发现, 近视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明显低于非近视儿童。早在1993年, Parssinen等[7]就对238名在校学生 (平均年龄10.9岁) 进行了一项为期3 a的随机对照试验, 分析结果发现近视进展最快组与近视进展最慢组的户外活动时间分别为2.5 h/d和3.2 h/d, 且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3) ;在回归模型中, 男生户外活动时间越长, 其近视进展率和最终近视度数就越低, 但是在女生中没有得到这种关联。
随后, 在美国的一项大样本随访研究中, 这一结果得到了证实。Mutti等[8]调查了1991—1996年期间参加奥林达近视队列研究 (orinda longitudinal study of myopia, OLSM) 的366名八年级学生, 对所有参与者使用1%托品酰胺进行散瞳验光, 并将近视标准定义为屈光度<-0.75 D, 结果显示, 近视组、正常视力组、远视组学生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分别为7.4 h, 9.7 h和9.8 h;作者提出可能的解释: (1) 近视儿童可能因为戴眼镜不方便, 性格更内向而不愿意户外活动; (2) 因为运动确实能增加血流量, 从而影响眼睛的生长。遗憾的是, 这些发现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直到2006年Jones等[9]和Rose等[10]在视觉与眼科学研究协会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vision and ophthalmology, ARVO) 年会上报告了这些研究结果, 才激发了人们应用这一发现来预防近视的兴趣。
随后Jones等[11]对1 038名8~9岁的三年级小学生进行了为期5 a的随访研究, 近视学生和非近视学生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分别为 (7.98±6.54) h, (11.65±6.97)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此外, 还综合分析了户外活动和父母近视两个因素, 发现由于父母近视情况的不同, 其户外活动时间的保护作用存在差异。由此可见, 近视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随后的一个队列研究显示, 早在近视发生前4 a, 近视组和非近视组学生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就出现了显著差异, 近视组平均每周少1.1~1.8 h[12]。
2008年Rose等[13]比较了悉尼和新加坡两地6~7岁华裔儿童近视患病率, 结果发现, 悉尼儿童近视患病率仅为3.3%, 远远低于新加坡的29.1%;而悉尼儿童户外活动时间 (13.75 h/周) 远远超过新加坡儿童 (3.05 h/周) 。同年, Rose等[14]还分析了悉尼51所学校华裔儿童的近视患病率及危险因素, 结果显示长时间的户外活动不仅可以减缓近视进展, 还可减少长时间视近作业和父母近视所导致的近视风险, 而室内活动与近视无相关性 (P=0.9) 。此后, 一项队列研究分别研究了户外活动时间和体育活动时间与近视发生的关系, 结果表明, 户外活动时间是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 不受体力活动程度的影响[15]。进一步佐证了户外活动对近视的保护作用是“户外”而不是“活动”本身。
2013年, Guo等[16]在北京市一年级和四年级的小学生中进行了一项横断面调查, 目的是评估户外活动时间、眼生物学参数和近视的关系;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 眼轴长和更少的户外活动时间明显相关 (P=0.001) , 户外活动时间越长的孩子其近视发生的概率越低 (OR=0.32) 。
1.2 人群干预研究
迄今为止, 鲜有人群干预研究评价增加户外活动时间预防近视效果的。最早的一篇报道为易军晖等[5]在2007年开展的小样本干预试验,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1人, 控制环境因素, 规定近距离工作时间30 h/周, 户外活动时间14~15 h/周;对照组39人, 不给予特殊干预。每隔6个月给予1%阿托品眼膏涂双眼3 d后, 由专人进行视网膜检影测定屈光度。2 a后由专人进行问卷调查户外活动情况。结果显示, 每周户外活动时间观察组为 (13.7±2.5) h, 对照组为 (6.2±1.2)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儿童的年平均屈光度进展度数为 (0.38±0.15) D, 明显低于对照组 (0.52±0.19) D,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为进一步研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这一干预方法在学校实施的可行性, Morgan等[6]在广州进行了大范围的户外活动干预实验。实验开始前进行学校间的视力匹配, 同时做到对照组和干预组的随机分组, 所有一年级 (6~7岁) 学生均纳入研究。在对照学校, 孩子正常作息;在干预学校, 孩子放学后增加1节有组织的户外活动课。2 a之后, 对照组屈光度进展度数为 (0.86±0.77) D, 干预组为 (0.75±0.69) D (P<0.01) , 两组间眼轴长度的变化同样有区别 (0.61±0.35 mm, 0.59±0.33 mm, P<0.05) 。干预1 a后和2 a后, 对照组和干预组近视患病率分别从基线时的4.3%, 3.5%增加到12.6%, 9.0%和25.2%, 20.7%。该研究结果肯定了增加户外活动时间预防近视这一干预措施的效果, 但是效果微弱。
最新的一项干预试验为2013年吴佩昌等[4]在台湾南部郊区2所邻近学校所进行的前瞻性干预研究。研究对象为2所学校的一~五年级学生, 其中干预学校采用课间关灯、清空教室等方法鼓励学生课间户外活动, 对照学校课间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1 a后结果显示, 干预组新发近视率 (8.41%) 明显低于对照组 (17.65%) (P<0.01) , 近视进展 (-0.25 D/a) 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0.38D/a) (P=0.029) 。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 只有在非近视者中干预措施是近视进展的保护因素 (P=0.02) 。因此认为, 户外活动能够减缓近视进展速度, 且这一作用在非近视者中效果更明显。
1.3 保护作用的量化分析
2012年Sherwin等[17]对最近20 a关于户外活动时间和近视研究的文献首次进行了Meta分析和系统综述, 分析结果显示, 在控制了潜在混杂因素后, 每周户外活动时间每增加1h, 近视概率下降2%。队列研究的数据表明, 如果每周户外活动时间从0~5 h增加到14 h, 近视概率几乎减少1/3[11]。悉尼近视研究 (Sydney myopia study) 的横断面数据分析表明, 在12岁时, 高水平视近作业且低水平户外活动组发生近视的风险是低水平视近作业且高水平户外活动组的2.6倍 (95%CI=1.2~6.0) [14]。在随后的5~6 a随访研究中, 研究对象6岁时和12岁时高水平视近作业且低水平户外活动组其在12岁和17岁时发生近视的风险是6岁时和12岁时低水平视近作业且高水平户外活动组的15.9倍 (95%CI=3.45~73.40) 和5.1倍 (95%CI=1.91~13.45) [18]。
1.4 户外活动与近视发生发展无关联的研究
虽然大多数研究都报道了户外活动时间对近视进展具有保护作用, 也有少数研究并没有发现这种关联。2009年我国的一项在校学生研究就没发现这种保护作用[19], 但是这项研究的研究对象绝大多数都是近视者 (>80%) , 其户外活动时间少 (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只有6.1 h) 。而那些发现户外活动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的研究, 非近视孩子每周户外活动时间超过了10 h。表明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对近视进展的影响作用可能存在一个阈值。
2010年新加坡一项华裔学龄前儿童的研究结果也没有发现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的关联[20]。然而, 他们的研究对象年龄较小, 近视患病率较低, 户外活动时间也可能没有达到阈值。虽然这个年龄段学生户外活动时间的差异与近视无关联, 却影响了学龄前和早期在校年龄段儿童的等效球镜度数, 而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童年期屈光状态是随后近视进展的主要预测因素。对将来开展学龄前的户外活动时间是否会与随后童年期或青春期的近视进展有关的队列研究具有重要提示作用。
新加坡早期的两项研究也没有发现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的关联[21,22,23]。然而, 最近的许多研究在采用了悉尼近视研究 (Sydney myopia study) 的调查问卷后都发现了户外活动时间对近视发生发展的显著作用[24]。提示使用不同的户外活动调查问卷, 也可能是研究发现户外活动与近视是否关联的原因。
丹麦一项大学生的研究结果发现, 体育活动和近视进展呈负相关[25]。但这一结果未必与户外活动对近视具有保护作用的观点相冲突, 因为鉴于目前的证据, 保护作用可能是由于户外活动时间的增加, 而不是体育活动本身。
2 户外活动对近视具有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研究者提出了许多可能的假说来解释户外活动对近视的保护作用, 其中一个简单的解释就是光照强度的不同。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光照条件差别很大。室外光线还包括紫外线, 这与室内光谱组成也有很大差别。
除此以外, 室外环境的视野更为宽广, 而且远距离视觉对眼的调节要求更低[26]。也有可能是室外更高水平的光照能够引起瞳孔收缩, 增加聚焦深度, 减少视物模糊, 或者是由于更远的视物距离减少的调节能够减缓眼轴伸长。也有研究者认为, 可能与阳光能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产生有关。有关研究结果显示, 在校正了不同的食物摄入后, 近视者血液维生素D的水平比非近视者低[27], 且近视者和非近视者维生素D受体存在不同的基因多态性[28]。最后, 因为孩子在户外时往往更活跃, 体力活动也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在所有这些可能的假说中, Rose等[14]认为室外环境更强的光照条件是其中最有可能的原因, 因为光照能够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释放, 而该物质能够阻止眼球伸长[29]———这是近视发展的结构基础, 并且户外活动的这种保护作用能够被多巴胺抑制剂螺环丁苯所阻断[30]。我们将此假说称为“光—多巴胺”假说。
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据支持了视网膜多巴胺和近视之间的关联性[31]。视网膜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速度白天高, 夜晚低, 并且这一节律受光照调节。Cohen等[32]进行的一项动物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 视网膜多巴胺的释放速度几乎呈对数线性增加[32]。此外, 无论是形觉剥夺性近视还是负镜诱导性近视, 视网膜多巴胺水平均显著下降。通过玻璃体内注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来模拟视网膜高多巴胺水平, 可以抑制实验性近视的进展[29]。所有这些证据都表明, 多巴胺在调节眼睛生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光—多巴胺”假说已经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在小鸡中, 与那些饲养在常规实验室光照条件 (500lx) 下的小鸡相比, 每天暴露于高光照水平 (15 000 lx) 5 h, 能显著减缓形觉剥夺性近视的进展速度[33]。在树鼩中也发现了相似的研究结果, 连续11 d每天 (7.75 h) 暴露于16 000 lx光照条件下能显著减缓形觉剥夺性近视和负镜诱导性近视的进展速度[34] (分别为44%和39%) 。Smith等[35]研究结果表明, 在恒河猴中, 暴露于高光照水平能显著减缓形觉剥夺性近视的进展, 但没有发现其对负镜诱导性近视的影响[36]。值得注意的是, 实验条件下能够抑制近视进展的光照水平和暴露时间都在人类环境的可能范围内。
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每天只是去除眼罩使小鸡暴露于常规实验室光照条件下15 min, 就能显著减少形觉剥夺性近视的产生[37], 并且这种保护作用随着去除眼罩时所暴露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33]。事实上, 饲养在光—暗周期下的小鸡其正常的屈光发展取决于光照水平[38], 因为饲养在低光照水平 (50 lx) 下的小鸡, 90 d后出现了显著近视。表明长期接触低强度的光照可能会破坏眼睛的生长调控机制, 但是在人类中, 这并不是孩子通常会暴露的环境。
综上所述, 有大量的证据支持“光—多巴胺”假说, 但是证据并不完全一致, 因为在小鸡、树鼩和猴子中, 明亮的光线能减缓形觉剥夺性近视的进展速度, 在小鸡和树鼩中能减缓负镜诱导性近视的进展速度, 但是在猴子中作用有限, 而猴子通常被认为是与人类近视更接近的模型。
3 户外活动时间的评估和量化
如何准确量化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最初的研究都是使用调查问卷, 有些问卷内容只是有几个简单的询问户外活动时间的条目。也有一些比较复杂的调查问卷, 比如悉尼近视研究中所设计的问卷就包含了多个复杂条目:户外活动时间和室内活动时间, 户外运动时间和室内运动时间。
迄今为止, 还没有问卷能得到很好的信、效度评价, 但这些问卷为户外活动时间在近视病因学中的研究提供了一致的证据, 表明这些问卷具有很好的效力。
French等[39]在2个不同年龄队列的5 a随访研究中使用了原始的悉尼近视研究问卷, 结果显示, 2个队列中的研究对象在12岁时对问卷中关于活动/运动方面的回答结果很相似, 表明问卷的可重复性较好。然而, 仍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来验证其效度。专注于量化户外活动时间和视近作业的世界卫生工作小组也设计了一个新的调查问卷, 问卷中增加了关于家庭作业和参加辅导班的条目。该问卷在全球多个地区的国家进行了使用, 近视患病率高的地区与近视患病率低的地区相比, 问卷的调查结果相差很大。进一步表明通过问卷得到的结果是可重复的, 其发现户外活动时间对近视进展作用的效力很大。
然而, 为了更精确地识别暴露, 尤其是在干预实验中, 问卷需要更客观的措施来验证它的效度, 比如使用可携带的检测器如HOBO测光表连续多天收集光照强度的数据。Dharani等[40]对日记法和便携式测光表两种测量户外活动时间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将测光表获得数据中光照强度大于1 000 lx的时间定义为户外活动时间。结果表明, 在校期间, 日记法获得的平均户外活动时间 (5.44 h/周) 比测光表获得的时间 (7.08 h/周) 少很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 , 学校放假期间 (7.91, 9.81 h) 两者所测的户外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69) , 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放假期间两者所测户外活动时间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很小。笔者认为, 结果的不同可能是因为日记法所记录的数据缺乏准确性或者是室内外光照强度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值。
另一种形式的客观测量是广泛应用于维生素D和防晒研究中的紫外线辐照计[41,42], 虽然紫外线暴露不是户外活动具有保护作用的重要原因, 但是紫外线暴露可以用来客观的测量室外日光暴露。目前可用的紫外线检测器可以连续收集若干天的累积暴露。
总之,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 户外活动时间越多的儿童, 其近视的可能性越小。探究户外活动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其中光—多巴胺假说最有可能, 并且获取了许多动物实验的证据。但无论流行病学研究还是动物实验病因机制研究, 尚存在相互矛盾的结果, 需要人们不断进行探索。与此同时, 研制户外活动量化评价方法尽管面临诸多挑战, 但仍可为研究户外活动与学生近视关联提供新的工具。
【小学少年宫活动】推荐阅读:
小学少年宫活动计划09-04
无忌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方案06-13
燕矶小学少年宫棋类兴趣小组活动小结06-28
宋村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器材管理制度09-07
潭山中心小学少年宫乒乓球活动计划09-11
高穴镇中心小学少年宫十字绣小组活动计划06-10
小学全面发展好少年评选活动方案10-20
西舍路镇中心小学2017-2018学年乡村少年宫社团活动实施方案10-01
西丰镇小学观看最美孝心少年活动总结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