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带教计划

2024-06-24

体育教师带教计划(通用12篇)

体育教师带教计划 篇1

中学体育教师带教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带教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通过带教方式,使新任教师快速具有较强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为加快奉贤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特制订本计划。

二、带教对象:

三、带教时间:

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

四、带教内容:

1、体育教学教法、技能学习;

2、教育理论、《新课程标准》解读、新教材教法及新教材实施建议;

3、中学体育课听课、上课、评课能力地提高;

4、教科研论文或经验文章、案例的撰写;

5、课余体育活动及训练的组织与设计等。

五、带教任务和目标:

1、对新任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有较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树立求真务实,努力向上、乐于进取、忠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2、帮助新任教师确立现代教育意识和素质教育理念,努力使他们养成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的好习惯,帮助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新课程标准》,为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培养他们成为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诸方面富有进取精神,能在专业发展中成为学校或全区的骨干。

4、通过带教不仅使他们能在区级以上层面上展示课或研究课;而且能在区级以上层面上发表文章

体育教师带教计划 篇2

关键词:国培计划,农村,体育教师,协同发展

在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指导下,“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应运而生。2013年河南省“国培计划”农村初中骨干体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在河南大学体育学院进行,来自全省30个市县的200名初中骨干体育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短期培训项目,这次培训参与教师数量之多且以集中形式进行,在国培计划“中都属首次。”

“国培计划”的目的在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也需要借助“国培计划”这一平台,如何实现二者间的协同发展,是二者所要达成目的的交汇点;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体育教师作为被服务的对象,同时也处于“国培计划”这一平台的顶端。

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具有相对较高的素质,通过国培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学科带头作用。该研究对参训教师基本情况加以统计并与骨干教师的遴选条件进行对比分析;对教师在参训期间的主观认识及培训的实施进行客观的评定,为二者间的协同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1 体育教师对国培的评价

从“国培计划”的角度来说它是农村体育教师继续受教育的权利的体现,从农村体育教师的角度来说“国培计划”同样也是其应该履行的为农村体育教师提供继续受教育的义务。体育教师对“国培计划”的评价,更能发映出教师对参与“国培计划”的态度。教师对“国培计划”的态度可以分为对这一项目的整体认识和参训过程中的感受。

1 . 1 体育教师对参加“国培计划”的态度

端正的态度是体育教师履行参加“国培计划”义务的重要前提。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体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的态度不够端正,在这种态度的作用下,培训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在培训项目报到及参训过程中,部分老师会抱怨道“为何不安排到学期间进行培训,那样就可以少上课了”,“学校没人来,只好派我过来”等。从老师的言语中可以推断出“国培计划”的目的并没有得到教师们的认可。

深究这种现象的原因,教师对“国培计划”的认识存在偏差,学校在推进“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不能给予教师以正确的引导等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如何端正体育教师对“国培计划”的态度关键在于做好“国培计划”的宣传工作,能够真正让教师从中受益;学校应该做好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间的权衡,能够保障教师继续接受教育。

1 . 2 体育教师参训过程中的感受

“国培计划”的培训内容是按照《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进行制定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与体育的学科特点紧密结合,只要这样才能达成培训的目的。虽然内容的制定具有科学的标准作为指导,但是否符合参训教师的口味同样值得关注。

通过对参训教师培训过程中培训实施的调查可以发现,教师对培训的实施同样存在不同的声音,通过调查可知持应付态度的参训学员占17.9%,教师的这种态度首先表现在对“国培计划”项目的不在乎,反应到培训的过程中同样如此。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一半左右的学员(这其中也包括以完成任务或以休闲为目的的学员)能够较认真的参与到培训过程中,但存在的问题是难以及时消化所学知识。

针对这一问题,其实存在矛盾的一面。“国培计划”短期培训项目的时间是15 d,而体育由于其项目的多样化也带来了学习的复杂化,培训过程同样如此。站在培训单位的角度,大容量的培训内容与学员的承受能力是两个难以兼顾的因素;但也有31.8%的学员表示能够接受培训的安排,这也从侧面说明:一是,培训安排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二是,由于体育教师平时工作负荷较低,对短时间内的高负荷运转难以适应,说明体育教师工作能力的弹性变化较差。

体育教师对“国培计划”的评价,是实现二者协同发展的标尺。加深体育教师对“国培计划”的认识,端正体育教师的态度;做好学校对“国培计划”落实工作的监督;协调培训设置与教师能力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国培计划”的价值。

2 “国培计划”对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国培计划”实施的目的在于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而素质的提高是教师对于能否完成工作任务的自我效能感的内在决定因素。

通过对“国培计划”与农村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之间关系的调查,发现二者间的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偏差,统计结果如表1。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知,认为没有关系的6.7%的参训教师中包含非体育学科教师、以应付为目的而参训的教师以及非教师群体人员,这一群体由于学科的差异、态度或工作的不同很难对培训的实效性做出客观的判断。34.1%的教师认为培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适用性,分析这一群体可知他们往往来自于市区或县区的学校,所反应出的现实是学校的体育资源相对的丰富。接近60%的人群认为培训实用性较强但适用性较弱,这里先排除乡村学校体育环境较差等客观因素,所反映出来的是培训与乡村学校体育间衔接不够紧密的问题。使培训更加“接地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这就对培训的开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满足新理念的传授,又要结合乡村学校体育的现实。

体育教师的素质是提高自我工作效能感的内在因素,外部的政策环境与工作环境是实现自我效能感的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良好衔接才能真正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涉及到乡村学校体育较为薄弱的客观现实,要实现“国培计划”与提高教师自我效能的协同发展,眼下“一站式”的培训是难以达到治本的目的;此时,分阶段的培训更能为乡村体育教师所接受,当然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学校能够勇于牺牲自身的一些眼前利益。

3 结论与建议

作为国家层面的“国培计划”,在人力、物力与财力等方面的优势是其它项目所难以比拟的,但是要真正的实现其与农村体育教师间的协同发展,在许多环节上仍然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3 . 1 加强“国培计划”政策宣传, 端正参训教师态度

“国培计划”的政策虽然被人们所熟知,但就学校而言尤其是农村学校,其在师资力量薄弱的前提下,“国培计划”往往需要为学校工作让路,政策落实的彻底性难以得到保障。加强“国培计划”政策的宣传,加以严格的监督与管理,是政策实施的保障。

学校的态度往往影响着教师的态度,在做好学校工作的同时,体育教师应认识到继续学习的重要性;建立相应奖励机制,促成在学习中的相互竞争,进而端正体育教师的态度。

3.2 加强“国培计划”适用性,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

“国培计划”培训的实用性与适用性,是体育教师内在素质提高与外在操作加强的关键,使体育教师所学内容学有所用是培训的根本目的,也是实现提升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关键。

3 . 3 促进“国培”与体育教师协同发展, 注重以教师为本

体育教师带教计划 篇3

关键词:国培计划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

1.引言

通过深入到“国培计划(2012、2013)—广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的现场,通过与参训教师和培训单位负责人的深入交流,对“国培计划”得到了深入的了解。“国培计划”实际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教师培训模式,这种新的培训模式不仅满足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需求,更新其教学理念、教学知识、教学技能,增强其教学科研能力,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而且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教师参加培训的教与学的矛盾,进一步丰富教师教育理论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

2.国培计划实施模式

“国培计划”广西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采取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和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对广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目前,广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的方式有: 集中统一式的教育,校本式的教育,协同组合式的教育,远程式的教育,巡回流动式的教育,专门发展式的教育等。从培训的周期来分有脱产培训、半脱产培训、在职进修等。在培训的教育方式上有课堂讲授、专题培训、观摩研讨、课题研究、导师指导、学术沙龙、论题答辩等。在教育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讨论、实践、观摩、反思、研究等等手段。

3.参加国培计划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在“国培计划”背景下的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是面向各个阶段各学科在职教师的成人教育,受教育对象呈现较复杂的多层次性。主要表现为:在年龄上有老、中、青等年龄层次;在学历上有专科、本科及研究生等学历层次;在职称上有特级、高级、一级、二级等层次。不同层次的教师在教育理论基础、教学技能、记忆能力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

3.1教师的性别情况

由调查数据显示,抽样调查的187名有效问卷中被调查男性教师 153 名,占总数的81.8%,女性教师34名,占总数比例的18.2%。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以男性较多,高出女性教师比例63个百分点,性别之间的差距较大,男女比例不平衡,参加培训的中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衡尤为明显。男性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往往花在训练、运动、娱乐、交往等时间较多,毕业工作以后,虽然仍有较强的求知欲,愿意加强专业学习提高自己,但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尤其不愿意长时间地呆在自己认为无意义的知识学习中。

3.2教师的专、兼职情况

由于体育专职教师的待遇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相比有一些差距,学校缺少体育专职教师乃至于工作量大等问题,参加“国培计划”集中培训的广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兼职情况还是不同程度的出现,相比而言,小学的兼职情况更为明显。

3.3 教师的教龄情况

本研究将调查教师按教龄分为4年以下的新教师,5-10 年的青年教师,11-15年的中年教师,16-20年以及21年以上经验丰富的老年教师,从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可以看出各教龄的人数分布和百分比,主要集中在11-15年的中年教师和16-20年的老年教师。中年教师作为体育教学工作中的骨干力量,不间断地接受继续教育是支撑他们自身素质完善的重要指标。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两大主力军都需参加“国培计划”集中培训补充教学技能知识及全面素质的提高。

3.4 教师的学历情况

根据调查统计,拥有专科以上学历已经成为广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主要学历构成。通过调查了解,部分教师学历低的原因是因为体育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历的机会少,学校的课程课时过多,专职教师较少,一旦外出培训,学校找不到代课老师,二是因为农村

中小学缺少教师编制,采用竞聘上岗制度,如果外出学习,很有可能面临被解雇下岗的艰难处境,所以很多教师宁愿学历低,保住工作才是最主要的。

4.参加国培计划体育教师的认识态度

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培训规定》和广西教育厅制定的《广西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培训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是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调查显示有51.3%的教师了解相关政策法规,有22.1%的教师了解其中一部分,而有26.6%的教师对此表示并不是很了解。调查书记显示,一半左右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对相关政策不甚了解表明对国培计划的认识和注重程度不高。

5.关于培训课程设置的研究

通过对国培计划中小学体育教师集中培训调查分析,认为当前在“国培计划”实施中,培训机构在课程设置及内容安排上大多是以高校传统的体育专业课程为主,并以自身优势专业课程为重点来设置培训课程体系,而不是以基层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的职业发展和他们日常体育教育教学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没有紧密结合基层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因此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导致培训与教研、科研联系不紧密,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脱节。

参考文献:

[1]毛志燕.“国培计划”—顶岗置换教师培训的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2]张琴秀.论农村幼师国培计划的意图、理念与模式[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教师教育研究,2013,32-36.

[3]宋海英,陈睿.关于提高农村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以吉林省实施“国培计划”为例[J].教育探索,2011,127-129.

新教师带教计划 篇4

杨瑾是本学期我校招聘的一位新教师。她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所学的专业是美术学。虽不是特殊教育专业,但也有相通之处。在学校里她刻苦认真,学习了比较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扎实的技能技巧。作为一名新教师,刚刚踏入特教岗位,缺乏实践经验,对于如何将课堂里学到的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运用有一定的困难。如:如何把握好智障学生的一日活动常规、如何独立设计教学活动、如何在教学活动或游戏活动中掌握教学机制等等。对于制订班级计划等配套的计划也缺乏经验。思想上能更新观念,但怎样在实践中去渗透、体现就更难掌握。针对这一情况,我制订以下的带教计划

一、思想政治方面。希望她积极参加进校的培训,在思想上不断提高,培养自己的政治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加强学习尤其是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为人师表,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加强团结,与同事融洽相处,愉快合作,积极融入到特殊教育的大家庭中。从教育实践中不断培养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在教育教学岗位上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学方面。不断的学习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作为一名刚迈进特教事业的新教师,特殊教育的一些基础知识是她需要了解并掌握的。要求她积极学习有关特教的一些基础知识,研读有关特教的一些书籍、杂 志、报刊等等。多向有特教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通过听课、上课,不断的总结经验,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通过经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能够自我诊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学习方面。1.向老教师学习。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向学校里的老教师学习。多听课,吸取老师的宝贵经验,取长补短。

2.向书本学习。多读书,认真学习有效教学、个别化教育的理论书籍,从书本中汲取养料,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教学水平。

3、向名师学习。通过录像、光盘、网络,通过阅读大师的教育专著、课堂实录、教育随笔等方式向名师学习。

四、善于反思。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学习他人经验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上课完毕后,写好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反思成功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认真进行反思教学,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交流、边总结,认真写好反思记录,加强教师的研究性学习。

见习教师带教工作计划 篇5

1、师傅情况:

姓名:

学历:大专

政治面貌:群众

职称(务):小学高级教师、教研组长、园0-3岁早教负责老师

教学特色:有较丰富的班级常规工作经验,集体教学活动有一定的特色、负责0-3岁早教活动

2、徒弟

姓名:

学历:本科

政治面貌:团员

个人优势:爱孩子,比较能够把握孩子的特点,对于班级常规工作适应较快。

二、带教目标:

1、新教师承担部分班务工作,学习制定班级计划、周计划等各类计划。

2、学习独立设计各项活动,通过多途径进行实践活动,并做好活动的计划与反思。

3、注重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观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习得相关经验。

4、尝试多种家长沟通形式,提高做好家长工作的能力。

体育教师培训计划 篇6

以全面提高我校体育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宗旨,按照教育局及学区中心校工作的总体安排布署,在认真总结体育教师前期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我校体育教师队伍现状,决定开展体育教师培训,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根据区体卫艺科、教育中心工作的部署,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新课程理念建设为核心,以科研为先导,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重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提高新教师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三、培训对象

体育教师

四、培训内容和要求

教师的职业道德观、新课改观、教育教学能力是急待解决的问题,由此定出如下培训专题。

(一)道德规范教育专题: 进一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等。加强师德建设,使年轻教师热爱教育工作,热爱体育教育事业。

(二)政策法规教育专题:通过专题讲座,使新教师进一步了解《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政策法规,增强年轻教师的法规意识,遵章守法。

(三)教育教学常规训练专题:结合观看录象、观摩课堂教学,在备课、上课、评课、组织课堂教学等常规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指导,尽快提高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工作能力。

(四)新课改教材教法专题:新课改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通过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加大课改力度,使体育教师成为新课改的一支生力军。

(五)科研专题:“科研兴校,科研兴区”是当前我校体育教研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专题讲座,使体育教师树立以科研为先导的意识,在科研理论指导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尽快成为科研型的新型教师。

五、培训形式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培训与自练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学习的质量和实效性。

(一)理论学习

通过专题讲座、观看录象、问题研讨、观摩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1.自学。在学习过程中,布置课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网上浏

览进行自学。2.问题研讨,咨询诊断。通过学习、观看录象、组织教师们进行研讨,解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3.观摩学习,取长补短。通过观摩展示课,学习他人的成功之处,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运用,总结经验,写出有价值的论文、课例。

(二)评价考核。

学习过程中,对新教师听课、作业、研讨、出勤、做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篇二:体育教师培训计划 2011-2012学体育教师培训计划

崆峒区白水中学 2011-2012学体育教师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的要求,更好地全面正确落实新课标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加强教师对运动的基本技能和技术正确掌握进行培训。培训形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目的: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的深入和可持性,进行必要能量补充和储备。

二、培训时间:

校级培训:每周三上午。

区级及以上级别:根据通知内容及时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培训。

三、地 点:

校级培训:物理实验室或操场。

区级及以上级别:视通知而定。

四、培训内容(校级培训):

1、田径(跑、跳、投)、篮球、集体舞、广播体操等理论及技能操作。

2、有关体育教学的教法、学法或教育理论等内容。

五、培训措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六、注意事项:

1、执行考勤制度,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

2、技能培训时必须穿运动服装。篇三: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计划

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与任务

通过怎样上好体育课,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熟悉体育课程标准,掌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方法及体育的训练与竞赛法,促进教师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

二、培训时间与形式

培训时间为周末,采取学员集中培训的形式。

三、培训对象

本校小学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专职及兼体育教师。

四、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的主导思想是“应用为主,理论为辅;方法手段为主,技能为辅。”根据该主导思想,将培训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理论与操作课程,运动教学课程,讲座。

五、培训具体内容安排

1、怎样上好体育课;课的目的和任务;课的常规要求;课的结构;课的情景教育;课的运动量和密谋;场地与器材;安全教育、保护与帮助;看优质课录像

2、田径课教学

径赛:快速跑、耐力跑、接力跑、障碍跑;田赛:跳高、跳远、推铅球、掷实心球;田径赛裁判法

3、体操

队列:单个队列、班队列、口令(哨音);基本体操:徒手操、广播操和眼保操;挚上体操:前滚翻、仰卧起坐;械器体操:抵单杠、彩带、双杠、山羊(分腿跨越);竞赛:比赛裁判组

4、游戏:基本游戏:①跑、跳、投 ②球:拍、投‘运、传 ③灵敏 ④障碍

民族(地方):拔河、跳绳、踢毽子等活动及竞赛裁判法

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1、水平一:坐位体前伸、投沙包、50米(25米×2)立定跳远、跳绳、踢毽子

水平二: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50米(25米×2)、立定跳远、跳绳 水平

三、肺活量体重指数 400米(50米×8)台阶试验;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握力体重指数;50米跑(25 米×2径返跑)立定跳远,跳绳、篮球运球

6、训练与竞赛

(1)、训练:①选材 ②计划 ③教师 ④时间(2)、竞赛:①计划 ②小形多样 ③分层次

六、考核管理

对参加学习的教师实行“双百分”量化考核制。不合格者进行再培训,再考核。

七、保障措施

1、学校要加强领导,指派专人负责,认真组织好此次体育教师培训工作,确保按时参加培训学习。

2、学习过程中组织安排教师讨论,望提前准备好,并提出问题等。

3、参加培训教师自带体育课程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运动服、运动鞋、笔记本、钢笔等。篇四:李河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计划

李河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突破口,以教师主动学习提高为主要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为目标,发挥学校在组织、协调、引导、服务等方面的职能,提高我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工作目标

1、新任教师“上路”。两名新任教师能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组织课堂教学,能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并有选择的运用。在学校教育教学常规要求下进行工作。

2、胜任教师“充电”。其余三名教龄在8年以上的教师,避免出现“高原现象”,在原有水平上提高一步,能够主动把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结合,具有反思的习惯和问题意识。

3、教师能够根据自身特长和学校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校开展的体育传统项目。

4、教师能自主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能在课题的带动下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开展探究活动、改进教育教学实践。

5、体育教师能够发现自身的优势,寻找自己教学中的特色,逐渐形成比较明显的教学特色。

三、工作措施

1、学校负责体育工作的教师制定具体可行的培训计划,监督培训活动的实施,评估培训的活动效果。

2、每位教师每年撰写一份个人成长规划,学校为体育教师的成长需求提供各项支持。

3、组织体育教师开展自学,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及各年级教材,树立新的课程观念,熟悉所教年级的教学内容、重难点,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4、组织课堂观摩活动。每位体育教师要听满25节课,其中60%以上应为本组教师的课。支持教师到外校听课,并要求听课教师回校后要向组内教师反馈信息。

5、每位体育教师要在组内开展一次系列教学展示活动。首先寻找自己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难题,自己尝试解决,请同组教师观摩自己解决的过程;然后自己反思解决效果,组内交流并共同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二次解决问题,组内观摩;二次反思直至问题解决。解决问题后写出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形成课题成果。

6、体育活动组织全员负责制。每个体育教师负责1——2个参赛体育项目的组织和训练,学校体育活动每个体育教师轮流组织,提高自己与人交往、组织协调能力,并获得所组织的活动的专业知识。

7、加强基本功训练。大部分体育教师口令、体育技巧等基本功较强,但是,还存在理论积淀比较薄、文字能力不强、写作基本功差等问题,我们从实际运用(训练写作)入手,通过实践探究、自学辅导等方式丰富教师的理论,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

体育教师带教计划 篇7

2014年10月22日, “国培计划 (2014) ”—体育美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北京教育学院小学、初中体育教研员班开班典礼在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博士园举行开班典礼。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 北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马宪平教授,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院长、项目负责人、首席专家陈雁飞教授等有关领导及专家出席了开班典礼。开班典礼由马宪平教授致欢迎词, 由体育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潘建芬主持, 来自全国25个省、市、区的135名中小学体育教研员作为参训学员参加了本次开班仪式。

作为项目的负责人, 陈雁飞教授就本次培训方案从培训背景、培训对象、培训过程和培训要求4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 不仅帮助参加培训的体育教研员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学员团队本身的情况, 更明确了“国培计划”的重要意义与目的, 同时也明确了即将开始的短期集中研修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了解培训背景, 激发参训学员学习动机

帮助参训学员了解培训的背景, 将有助于学员进一步明确培训活动的价值, 为培训活动的有效、有质开展奠定基础。在解读培训方案的过程中, 陈雁飞教授首先从“国培计划”是什么、教研工作面临的5大主要任务和教研员的作用和价值等3个方面, 解读了为什么要启动国培教研员培训。就教研员的价值所在, 她指出, 体育教研员是体育教师的一面旗帜, 是体育教师的一个影子, 是体育教师的领头羊, 在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帮助体育教师领会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提高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组织开展区域性课程改革、总结推广体育教学经验等方面意义重大、贡献独特, 这不仅帮助参训学员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教研员的重要性, 同时也对所有参训教研员明确了角色要求。

掌握“学情”, 保证培训效果能“接地气”

要提高培训质量, 全面了解参训学员的知识、能力等情况是基础。针对本次教研员集中研修, 北京教育学院的培训团队从角色、担任教研员时间、性别与年龄、学历与职称、教研经历、培训经历、业务能力及有待提升的能力、开展教研训工作的途径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和统计, 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本次“国培计划”参训学员的情况, 尤其是在业务能力方面, 调研内容涉及到策划教研活动的能力、看评课的能力、培养学科骨干教师的能力、体育科研能力等共计12项能力, 这些都是当前作为体育教研员必须掌握的能力要求, 针对这些方面进行培训方案设计将使培训具有针对性, 也反映了本次培训活动的实用性。此外, 培训团队还从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与专项技能5个方面进一步了解了参训学员心目中中小学体育教研员最需要提升的能力, 做到了从教研员的实际出发, 将有利于培训工作进一步贴近一线、服务一线。

陈雁飞教授解读培训方案

开展模块化培训, 全面提升参训学员能力

为了保证培训活动能够较为全面地提升参训学员的能力, 培训团队在明确主题与目标的基础上, 从“模块一:教研训专题引领与提升”、“模块二:问题碰撞与微讲论坛”、“模块三:观摩体验与听评互动”3个模块着力打造培训活动的有效性。其中, 在“模块一”中共设计了6个专题, 既有宏观的思想引领, 也有微观的教学质量聚焦;既有角色的认识与定位指导, 也有具体教研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在“模块二”中, 将立足体育教研训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从“小问题、小策略、小故事”展开学习与交流;“模块三”主要是针对当前体育教研工作的重心与热点, 组织参训学员到不同的城区、学校进行观摩与交流。通过这3个模块的打造, 将在专业视野、研训理论、问题诊断与专业引领、主题研训活动策划与实施等教研训工作的核心领域上提升参训学员的能力。陈雁飞教授表示, 希望能够培养一批有思想特色、教研特色、专业特色的教研员。

明确培训绩效目标, 确保培训活动真实有效

为了保证培训活动取得实效, 本次培训从培训作业、网络研修、培训考核和生活学习等4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操作方案。其中, 培训作业重点关注了参训学员对于教研活动的策划与实施能力;网络研修除了为学员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之外, 还将用于培训后的培训效果跟踪监测;培训考核则将立足参与状态、学习效果、工作应用、组织绩效、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实施。此外, 培训活动还对培训期间的学习与生活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具体要求和考核方法的明确, 作为对本次培训活动效果的综合考量标准, 将使本次培训活动的效果进一步量化和可测评。

在开班典礼上, 王登峰司长受邀为参训学员作了讲话, 讲话主要围绕“学校体育价值追求与实现路径”展开。他指出, 学校体育的价值追求主要有三点, 一是让每个学生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并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锻炼习惯;二是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技能;三是应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同时, 针对学校体育的价值追求, 王登峰司长提出了改革评价体系、改进体育教学、扎扎实实改善体育办学条件共3条实施路径;并表示, 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滑的根本原因就是评价体系不健全, 而评价体系的建设应该涉及学生评价、校长评价、地方政府评价, 以及文化部门等多元主体的全方位评价。

在开班典礼的最后, 河南省许昌市的小学体育教研员徐虹艳作为学员代表作了发言, 她代表全体学员表态:一定会把握住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 按时上课, 以积极的热情和端正的态度参与到各项培训学习活动中, 收获知识和思想;同时, 更要做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把本次学习的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体育教师, 最终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目标。并坚信, 通过这次培训班的学习, 一定会达到这样的目标。

体育教师带教计划 篇8

关键词:体育教师;学生体育骨干,合作

一、课前合作

课前备课时教师钻研教法,很有必要与学生骨干进行沟通。要求体委和体育骨干一起参与备课,首先备所授教材的学习目标,让他们明确知道怎样帮助老师,再者是师生共同研究本次课的学练方法,组织管理方法等。老师将自己的教学方案拿出来让学生讨论,不妥之处立刻进行修改,另一方面,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征求学生意见,可取的一定要采纳。

二、课上合作

如果将一堂课比做一场戏的话,老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双方的有机配合是很重要的。体育课的特点是学中练,练中学,在这些基本活动中各班的体育骨干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应高度重视与他们合作,因为其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带头练习的能力、保护帮助的能力、指导的能力等。课堂上他们以小組长的身份与老师合作,指导全体学生练习,解决学生练习中的疑难问题,特别是后进生的掌握技术的困难问题。他们会不断地给课堂创造出生动快乐的局面,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课下合作

当每堂课上完后,体育教师都要做课后总结,听听学生的意见,尤其是班体委和骨干学生,这是非常有益的。通过他们了解学生对课堂的感受,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老师进行详细的总结分析。这样,会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四、考核合作

体育课考核是体育老师的一项繁重的劳动,包括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出勤统计、体育成绩考核。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验与登记等工作,如果只是体育老师去做是相当困难的,如果有体委和一些学生骨干来帮忙,既锻炼了学生能力又大大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比如进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体育成绩考核项目时,一位体育老师做课上要占用好长时间,如将体委和骨干学生都利用起来,进行分组测试,最多两节课就能测完,节省好多时间让学生锻炼。在体育课考试项目中,体操、球类、武术、田径等需要技术评定,请这些同学当评委,为每个同学打分,肯定会增加考核的公证度,使学生更加满意。

五、教改方法合作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模式的出现,教材教法不断更新,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体育老师必须更新观念,除了自我“充电”,补充新知识外,还要注意与学生合作的重大作用。应该明确地看到一个问题,有些学生的体育技能很强,不少家长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就参加了一些长期或短期培训班,如:武术、跆拳道、摔跤、游泳等。他们培训有素,水平较高,有的东西老师都不会。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可将学生的特长项目引进到体育课上来,请同学轮流当老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全班同学,同时老师也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面。这样的方法,就完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死板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迈开了教改的步子。

六、运动竞赛组织合作

体育教师工作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以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以创新、进取、改革、提高的意识和思路,做好本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改革,在新世纪教学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教学工作:

认真贯彻和执行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并根据教学要求补充和调整体育器材,力争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使本学期体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首先掌握和研究本学期的课改教学内容和安排,找出重点内容和重点部分,在课时划分上有所侧重。注意每一课教材的配合,使教材能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注意根据本校室外情况和学生身体状况,来更好的安排教材内容,注意教材排列的连贯性。

建立例会制度,利用每周升旗前二十分钟,研讨本周工作重点和上周落实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调整工作重心。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充分利用现有的器材,最大限度的完成好课时计划,争取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课上加强安全教育和课堂监控,使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做到超周备课,提前准备,认真了解学生状况,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课后认真总结,努力改进和不断提高。

三、教研工作:

本学期教研工作以继续钻研和理解、消化新大纲,转变思维和观念,加强教材、教法研究为中心,充分利用每周四的教研活动时间,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本学期的教研工作要做到教师有提高、学生能受益。积极学习、充实自我,加强心理学修养,勤练教学基本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解其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围绕这一中心,切实提高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四、认真上好“两操”,“两活动”。

本学期我们将围绕体育课的质量问题下功夫,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抓好大课间做操。“两操”将纳入学校量化管理,使“两操”质量有明显提高。体育课外活动,体育组安排计划,内容,班主任与体委组织,体育教师巡回指导,确实保证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五、常规工作:

体育教师新学期计划 篇10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学校里一定要把学生的体育成绩提上去,要学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把良好的身体锻炼好,让他们健康的成长。为了实习这一目标,特别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

一. 以学生《体质健康》为重点深化体育课堂、体训队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出操、集队、集会纪律,做好出操、集队、集会常规训练,做好田径队、篮球队的选材与训练工作,切实提高体训队员体能、运动技能、竞赛能力和心理素质;以德育教育为核心,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注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注意加强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树立集体主义荣誉感,培养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个性,提高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激烈竞争奠定基础。

二.

1、积极倡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配合好学校卫生保健室对学生健康指标的有关测定,关心好学生每天的眼保健操。

2、积极鼓励学生自觉锻炼身体习惯,努力提高全校学生的体锻达标合格率。

3、本学期关注起始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状况,学生要坚持形成体育锻炼规范化要求。

4、要不断加强对教学教材的研究,重视体育教师专业的发展,本学期积极开展教学基本工操练。从上课的仪表服装、备课教案、课前的准备开始。

5、每星期组织学生在远程教育网上找自己要学的内容。

6、以据学生的特点,体育组要主动与年级组之间配合协调,利用一些休息时间,包括中午、放学后等时间,组织年级间和班间的体育竞赛,促进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激励学生为班级争光,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7、体育组要积极配合好教务处、政教处工作,认真组织管理好每天的全校广播操和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各班进出场线路有序、队伍整齐。

8、体育组各任课教师要认真组织、细心安排指导年级的体锻课,尽量多开展学生感兴趣,锻炼有效益的小型多样的单项性活动,满足学生体育活动需求。

总的目标

1.继续继承优良体育教育教学品质,衣着符合教师规范,以普通话教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提前下课。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树立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向业务水平高的“经验型”青年教师转型。

2.继续体育专业理论结合专业技能的学习。熟知《教育学》《学校体育学》等有关著作,更新个人专业知识、认识教材,做到因材施教;能科学合理地设计每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并与单元计划相配套;在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展示实践课中,开发教育资源,从而寻求自身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

体育教师带教计划 篇11

关键词:体育改革;教师;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为了适应体育改革的需要,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水平,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精心设计出适应个体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千变万化的体育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获得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使体育课程能够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健全人格的塑造者。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与传统的体育课程相比,其基本理念与策略主要存在五个转变:

1.改变传统体育教育偏重于竞技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实行差异化、分层次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改变传统体育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教学内容繁重守旧等情况,以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整合当前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开展兴趣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充分认识到体育可以放松身心,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健康发展的需求。

3.改变传统体育过于强调被动学习、机械训练等情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实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4.改变传统体育课程的评价过程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而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发挥课程评价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方面的作用。

5.改变传统体育课程管理集权的弊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体育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教育角色的转变

1.教师是课程目标的决策者。新课标只是从宏观上规范了全国各地、各校的体育教学,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课时比例、评价内容和方法均没有明确规定。

2.教师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促进者。新课程下,教材不再只是教师主要传授的内容,而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此,体育教师不但要成为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传授者,还要主动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适应能力。

3.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健康是新课程所规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但因为每个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尽相同,因此,教师是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从而使他们走向社会后能自主地进行锻炼。新课改下的体育教育,所授内容不再是课本内容,媒体也不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用来刨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识工具。

4.教师是课程内容的开发者。传统学校体育教学过多地选择竞技性的运动项目,采用竞技性的训练手段,既不适合中小学生的興趣和爱好,也不利于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新体育课程以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它不再像传统体育课程那样是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或唯一课程内容资源,新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更多地需要学校和体育教师进行开发。

5.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研究者。体育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能够尽可能地表现出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素质教育,预示着体育课教学的重点从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和机械训练,转为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全新的学习体验和探索实践,逐步实现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能够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发挥创造的表现机会。

面对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工作,体育教师不但要深化体育改革,关注个体差异,注重素质教育。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渗透。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和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体育教师带教计划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本院临床实习的专科护生163人,年龄18~26岁,平均21.02岁,其中女生161名,男生2名;专科护生临床教师50人,年龄25~46岁,平均31.49岁,均为女性,其中本科学历29人,专科学历21人,主管护师12名,护师38名。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表由研究者根据文献[2],参考专科护生实习大纲和本院《临床护理教学计划》设计而成,由从事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流行病与统计学方面的5位专家对调查表内容及评价方法进行修改,并在部分调查对象中进行预调查后修订而成。调查表的相关系数rs=0.94(rs>0.7),说明信度较高。

调查表分护生表和教师表各1份,包含24项问题,其中反映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10项、个性特质6项、人际关系8项。每项问题分“不同意”、“少部分同意”、“部分同意”、“大部分同意”、“完全同意”5级(1~5分),得分越高说明教师的教学行为越好。24项问题的总分为120分,将教学行为的总体评价分为较差、中等、较好3等,认为未达到总分60%(总得分<71分)为较差,达到总分60%而未达80%(总得分72~95分)为中等,达到总分80%及以上(总得分96~120分)为较好。调查时间在实习后期,平均已实习8.28个月。共发放问卷213份,回收213份,其中护生163份,教师5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秩和检验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

2 结果

师生对24项的评价结果,专科护生的评分有4项均分在4分以上,18项均分在3~4分之间,2项均分在3分以下;教师自评24项均分都在4分以上。专科师、生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24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教师自评高于护生对其评价。将师、生的评价结果分别进行排序,二者评分最高的5项中有1项相同,评分最低的5项中有3项相同。师生在几个问题的评价顺序上有一致性,将师生总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求得r=0.1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师生对教师3方面行为特质的评价结果见表2。

师生对教师行为特质比较,均P<0.001

3 讨论

3.1 教师自评教学行为高于护生对其评价

调查显示,专科师、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总评分分别为(112.14±12.25)、(86.23±24.78)分,说明教师自评教学行为达到较好,护生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达到中等,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吕岩等[2]的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分析:在目前带教模式下,教师是在完成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兼职临床教学,且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为护生作理论讲座、考试考核等,这种奉献让教师产生很好的自我认同感,而学生并非认同;本院实施本、专科分层次带教计划,如本科生需要主持小讲课、进行护理查房、书写整体护理病历等,且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这让专科生难免产生羡慕或失落感;护生对带教教师的形象过于理想和完美化,对教师言行中的不妥之处易于放大,且护生独生子女较多(本调查占29.4%)、娇生惯养(家教方式溺爱占7.8%),缺乏恰当的角色定位,表现脆弱,不能理智地思考和对待批评指导;也与教师缺乏先进的带教方法有关。

3.2 师生对教师3个方面行为特质的评价结果有差异

教学能力是指临床教师能够创造一种学习环境,将知识、技能和情感通过一定方式转化为学生学习成果的能力。个性特质是指临床教师的个体态度、情绪和性格特点的综合。人际关系是指在护理实践和教学中,护患之间、师生之间存在的互利性、治疗性沟通关系[2]。调查显示,护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最高、个性特质评价最低,而教师的自评结果则完全相反,二者对教师人际关系的评价均为中等水平。由于师生之间移情不够,没有做到充分的换位思考,缺乏有效交流与互动,甚至有代沟现象;教师承受着护理工作和带教双重压力,而护理工作的要求和考核愈来愈严,造成教师重临床护理,轻临床带教[4],甚至在带教中表现情绪化,带教计划落实率低;部分带教教师(占48%)系招聘护士身份,福利待遇和工作稳定性偏低,影响其良好护理观和价值观的建立;也与个别教师素质不良有关。以上原因导致护生对教师的个性特质评价最低。虽然教师自评高于护生对其评价,但二者在一些问题的评价上有很大一致性,以下对得分最低项进行讨论分析。

在依据护生情况,提供个性化带教方面,师生的评分分别为(4.14±0.81)、(2.76±1.16)分,均为最低得分。就护生整体而言,不同实习阶段面对的压力源不同,如初期来自环境和角色不适应的压力,中期来自实习新鲜感和新知识点减少及专业价值感的困惑等压力,后期来自就业、专升本、执照考试等压力,教师应该针对护生不同实习阶段的压力源进行针对性心理关怀和教导;就护生个体而言,教师由于临床护理任务繁重,部分需要倒班(占40%),投入到临床教学的时间不够,与护生的沟通交流缺乏,对其学习需求的评估不全面,不熟悉护生实习中的体验和欠缺之处,带教更多限于基础性护理和常规性工作;也与教师引用和实践新的教育理论欠缺有关。

在引导护生共同讨论病人的病情,制定护理计划方面,师生的评分分别为(4.18±0.77)、(2.84±1.14)分,均为倒数第二得分。调查发现,由于护理工作繁忙、人力缺乏,教师将主要精力用于病情观察、确定诊断、拟定计划及落实措施上,往往是教师制定病人的护理计划后让护生自己阅读理解,没有做到实时引导护生共同对病人的护理问题进行判断及制定护理计划的过程中去,致护生无法真正实地体验到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

在提出有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方面,师生的评分分别为(4.19±0.75)、(3.28±1.16)分,均较低。教师存在关注具体临床工作方法的传授而忽略知识提问的普遍现象;个别教师存在知识层次偏低、继续教育不够、缺乏先进的教学方法,致无法借助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5]。然而,调查显示当护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能给予恰当的解释。

在对待学生的态度能够考虑到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的个体方面,护生表示不满意,评分为(3.23±1.05)分。经过与护生的访谈发现,在教师中存在两个极端现象,一是持传统的教育观念,批评学生的方式方法太过严厉,会使学生产生自我否定、对教师有畏惧感或丧失积极性;二是个别教师对人本教育产生错误认识,以为不对护生作任何批评即是达到了人性化教育,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可能密切师生关系,但同时也导致对护生要求不严格,不能使护生满意。

3.3 启示

研究结果提示,除临床护理人力不足致临床教师承担的护理任务过重是影响教学行为的主要原因之外,还与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有关。提升教学质量,首先要增加护士人力、实现同工同酬、完善支持保障系统、减少临床教师的护理工作量,原则上固定白班。作为附属教学医院有必要增设临床教学编制,力争尽早实现专职带教模式,设立全职教师。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根本所在,要严格选拔临床教师,引入竞争机制;加强临床教师培训,内容包括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人文科学、人际沟通、社会学等,树立临床教学新理念,重视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对专业的感情共鸣[6];建立临床教师激励机制;完善临床教师考核和退场制。此外,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以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学水平。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教师对专科护生的带教现况,找出存在问题,改进临床教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自评和他评的方式对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个性特质和人际关系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教师自评教学行为达到较好[总评分为(112.14±12.25)分],护生评价教师教学行为达到中等[总评分为(86.23±24.78)分;]专科师、生在评分最高的5项中有1项相同、最低的5项中有3项相同;教师对教学行为自评结果高于护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P<0.005)。结论:临床带教教师在教学能力、个性特质和人际关系方面均有不足之处,需要采取相应改进措施,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关键词:护理教学,教学行为,专科护生,临床教师

参考文献

[1]张咏梅,江智霞,王俊,等.护理临床实习三阶段式职业态度教育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7):1173-1174.

[2]吕岩,于艳秋.本科护理专业临床教师行为特质评价与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21(5):43-45.

[3]宫玉花,王艳,陆虹,等.对临床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10-13.

[4]ADDIS G,KARADAG A.An evaluation of nurses'clinical teachingrole in Turkey[J].Nurse Education Today,2003,23:27-33.

[5]周建伟,罗阳.“探究式学习”理论在高等护理临床带教中的运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2(29):2828-2829.

上一篇:把成功献给脚下的足迹下一篇:我的外公-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