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调令

2024-08-02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调令(共5篇)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调令 篇1

一、工勤岗位考核工作的现状

中牟县自1996年实施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 (2008年改为工勤岗位) 考核工作。目前, 中牟县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上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819人。其中:初级工1461人, 中级工2159人, 高级工2582人, 技师247人。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 技工申报资格审查不断规范, 培训方式方法不断改进和丰富, 考试考核模式进一步完善, 为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上的技术工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竞赛、晋升技能、体现和提升自身社会价值的平台。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活动, 激发了广大技术工人学技术、钻业务、搞革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他们的文化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普遍提高。但是, 随着工考工作的正常开展, 机关事业单位中技工比例严重失衡, 个别小工种、特殊工种甚至出现了人才断档现象, 后继乏人。在某些一线工种岗位上, 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 重理论、轻实践, 缺乏科技开发、技术革新人才的现象。加强和改进工考工作已成当务之急。

二、工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培训对象的年龄、文化层次、行业工种不同, 但是对他们所采取的培训方式方法、考核模式却比较单一, 加之教师队伍不精练、教学场地不规范等多种因素, 直接影响着培训效果和质量, 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学员对培训的认识不到位, 学习流于形式, 得过且过, 应付心理强, 缺乏“终身学习”观念。二是培训方式方法单一, 在培训内容上存在着书本理论培训多, 现代新颖方式少;讲授灌输多, 实践操作少;照本宣科说教多, 师生互动交流少。三是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缺乏技工培训的实践经验, 有应付了事的心理, 没有硬性责任目标, 没有约束机制, 缺乏原动力。四是教学场地不规范、不集中, 教学活动受场地因素制约较大。五是学员申报工种与从事工作不符, 混岗现象严重, 影响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基础知识培训。中牟县每年

参加考核的技工基本在800人~1400人, 由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分工种, 所有的技工都要参加基础知识的培训。针对如此庞大的学员队伍, 安排好他们的学习, 困难重重。一方面受师资、场地、地理位置、音响设备、周边环境制约较大, 加上个别学员应付培训, 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突出, 给培训班的正常学习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 专业知识培训。

中牟县每年申报考核的工种均在40个以上。结合实际, 该县对10人以上的专业工种开设了专业课。这样, 能够开专业课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其他小工种, 由于人数较少, 只有安排他们到市里参加集中培训。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学员的学习成本, 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员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3. 实操培训考核。

实际操作培训、考核工作, 按要求要逐人进行量化培训、考核。但由于该县条件有限, 在一无设备、二缺场地、三少师资的情况下, 实操培训多采取口头讲授的方式进行, 缺乏直观现实的传授。个别工种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制约, 采取了由学员抽题口答的形式, 代替学员手工实操考核进行。这种方法虽然对学员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但仍不能全面客观地考核学员的实操技能水平。

三、工考工作中存在的矛盾

工考工作关系到工人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与使用。做好此项工作, 就要不断完善工考制度, 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 解决工考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矛盾。

1. 培训与工作的矛盾。

工考工作的开展时间相对比较集中, 虽然经过缜密安排, 仍不能避免学习日程与学员的工作发生冲突, 特别是有些特殊工种, 本来岗位人员就少, 再加上参加考核的人员多, 根本无法保证学习时间。

2. 技术等级与年龄的矛盾。

技工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技能与年龄的矛盾日渐突出。有的年轻人理论水平很高, 但实际操作生疏;有的老同志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 又善于钻研创新, 是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 但因文化程度较低, 理论水平不高, 考试很难合格, 影响了他们技术等级的晋升和工资待遇的提高。

3. 实操考核与设施的矛盾。

要开展实际操作考核, 首先要解决师资、设备、场地问题。考核师资经验少、人员缺, 各种设施投资较大, 不可能从培训费中购置, 且使用时间有限, 容易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采取在各工种学员相对集中的单位借用或租用, 又容易在时间、地点上与提供单位发生冲突, 不能按工考时间安排有序进行, 直接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运转和考核质量。

四、工考工作改进建议

1. 认真组织, 统筹安排, 加大培训工作力度。

工考工作的关键在于考前培训, 培训组织得好, 工作做扎实, 对于端正学风考纪, 提高培训考核质量, 增强学员技能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反之, 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 反而会在学员中和社会上产生不良的影响。只有采取有效措施, 认真抓好培训过程中的组织与管理, 才是抓好考前培训的关键所在。一要进一步规范学员各类信息的采集与管理, 为培训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二要精心选配授课教师, 教师素质的高低, 直接关系着培训的质量。三要选派认真负责、公道正派的班主任。班主任认真管理, 能为培训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培训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四要认真选择培训场地及位置。在培训场地的选择上, 既要考虑培训点的教学条件, 又要考虑到培训点的地理位置, 还要结合培训点的自身环境, 给学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五要保证培训时间。要严格制订培训计划, 规定培训课时, 要求教师讲满点, 学员上足课。六要严格考勤制度。要求学员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严格请销假制度, 考勤量化计分, 纳入学员实操考核总分之中。七要改变培训模式。转变以往突击性培训的方式, 增加日常培训与工作相结合的方法, 解决学员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八要开展在岗继续教育。优秀高技能人才是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和知识更新造就出来的, 开展持续培训、继续教育决定着技能人才队伍的知识更新和后备力量的培养。

2. 严格纪律, 完善措施, 促进考核工作健康发展。

考试考核工作是工考工作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培训工作的检验, 又是今后技工工资晋升工作的前提。考试考核工作做得不扎实, 整个工考工作就会流于形式, 失去考试对工人参加培训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影响技工学习的积极性和培训质量, 失去工考的意义。工考培训的对象具有特殊的素质和经历, 他们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 组织纪律性较差, 对他们的管理比较困难, 特别是在考试考核过程中尤为突出。对此, 在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中, 要严格考场纪律, 规范监考考官的行为, 切实搞好保密工作, 维护考试考核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杜绝舞弊现象的出现, 避免不公平考试、不公平待遇的结果发生, 让学员感到考试考核的严肃性、公平公正性, 放弃投机心理和舞弊行为, 自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确立为提高业务素质而学、为提升技能水平而学的思路, 克服为考而学、为晋升工资而学的思想。不断改革考试方法和考核模式, 使考试考核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为树立良好的学风考纪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建立机制, 科学规范, 使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技术比武、技能竞赛活动, 是技工施展技能的有效手段, 是技工之间交流技术的良好平台, 是锻炼和选拔人才的有效措施。在广泛开展多工种技能竞赛的同时, 要逐步规范各种竞赛规则, 进一步加大活动的投入力度, 鼓励单位积极推举技工参加比武、竞赛活动, 让一些技能人才通过技术比武崭露头角, 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 激励更多的技能人才钻研业务技术。同时, 运用各种形式, 大力表彰优秀技能人才, 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价值和作用, 增强广大技工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充分调动广大技工参与比武、竞赛的积极性。让培养、选拔和表彰形成制度, 在全社会树立起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 让广大技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再立新功。 (作者单位中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调令 篇2

财政部门为了满足财政改革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和发展的实际需求, 并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化, 拟定了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是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 不仅保留了原有会计制度中科学、规范的部分, 还完善了其中不明确和遗漏的内容, 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科目体系、财务报表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使得机关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有法可依, 有利于财会工作的开展, 并保证了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与财务水平共同发展。

二、新会计制度的变化及其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1.引入无形资产摊销和固定资产折旧

原有的会计制度没有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 使得机关事业单位不明确自身的资产价值。新会计制度引入了无形资产摊销和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 让机关事业单位对已经使用的资产和现存的资产有了明确的概念, 为成本预算、投资规划、经营管理等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机关事业单位根据已有的损耗, 能够计算出资产的使用率, 对过去的决策给予客观的评价, 对决策失误的原因进行分析, 作为日后工作的警示, 保证了机关事业单位在思想上与时俱进, 始终保持在社会的前沿。

2.加强财政补贴资金的核算

财政补贴是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参与的某些非盈利性社会活动给予的资金补偿, 机关事业单位应合理运用这笔资金, 以弥补投资与收益的失衡。新会计制度加强了对财政补贴资金的核算, 对财务项目进行了细致的划分, 将每项活动中投入的成本、支出的金额、结余进行了详细的罗列, 使得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情况一目了然, 以便发现资金使用不合理和违规操作的地方, 促进对财政补贴资金的管理, 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 以防止资金的流失和沉淀。同时, 还能促进机关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加强对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 经常会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 包括各类物品和钱财, 很多物品因为无法计量市场价值而没有入账。这些没有入账的物品经常会发生遗失和损坏, 给机关事业单位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而且在进行资产的统计时也因为没有账目记录使统计结果出现了偏差。新会计制度很好的解决了这类问题, 对捐赠物品的价值进行了明确的规范, 以名义金额入账, 并且附上详细的说明, 以保证财会工作的严谨性。这项规定加强了机关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 保证了资产的安全性。

4.对财务报告体系和结构做出了调整与完善

财务报表能够反映出机关事业单位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收支情况, 是重要的会计文件。新会计制度将以往财务报表的体系和结构进行了调整以完善, 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取消资产负债表中的收支项目, 增加财政补贴的收支表。这种调整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更加符合会计管理, 具有科学性与协调性的优点, 使得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的要求得到满足, 保证了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

三、事业单位应对新会计制度变化的有效对策

1.改善财会工作制度, 重视新会计制度的落实

新会计制度能够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掌控, 并为投资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所以机关事业单位应重视新会计制度, 大力推进新会计制度在财会部门的应用, 以此规范财会工作。机关事业单位应根据新会计制度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财会制度, 并在财会部门内部建立监督小组, 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监督小组要对财会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 使其明确职责, 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操作, 并严厉打击挪用公款的行为。另外, 监督人员应经常检查财务报表, 以便及时发现财务报表中资金流向不明确的地方, 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监督小组应采用轮换制度, 使所有的财会人员互相监督, 改善财会管理水平, 促进财会管理工作的稳定和可靠。

2.强化财会工作人员的培训, 加强新会计制度的培训

新会计制度是专门为财会人员而制定的, 所以财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对制度的执行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机关事业单位应组织在岗财会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 使其全面了解新会计制度, 并且能够适应制度的改革, 将其应用在实际的工作中。而且要培养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保密意识, 提高财会人员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忠诚度。同时, 还要吸收高素质的财会人才, 以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水平。在财会工作中要时刻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增加财会人员的创新技术, 使财会工作能够高效的完成。

3.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和财务评价制度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 提高了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制度的要求。因此机关事业单位为了适应这种调整与变化, 更好的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和经营管理效率, 必须参照企业的财务报表制度, 结合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 加强对单位自身的财务报表制度的改善和完善, 建立有效的财务评价制度, 从而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的、详细的反映, 保证事业单位的各项资产负债情况得到有效的反映和监督。

4.落实新会计制度下的预算管理和控制

在新的会计制度下, 机关事业单位应该重视财务预算管理与控制。新会计制度对单位预算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机关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是按照预算管理的模式, 合理的、严格的执行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加强对单位的财政资金的支出的预算控制。机关事业单位通过精细化的预算管理, 从而有效的将单位各项财政支出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 降低了财政资金的浪费和流失, 促进了财政资金的效率提升。

四、小结

财会部门在机关事业单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财会工作不仅是管理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 还要制定精确的财务报表, 为机关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所以机关事业单位应重视新会计制度, 并以此为财会工作的指导思想, 提高财会管理水平, 以促进机关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调令 篇3

一、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行政与事业单位仍属于公立性质的企业, 也是我国的统一的财政拨款单位, 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市场的竞争, 统一规范使用了我国的企业纳税人的税务资金。这是由于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所决定的, 这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的事业单位的各种职能的使用状况, 所以其核算的质量要求更高, 制度要求更完善。因此提升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状况以及效率高低, 使我国事业单位的拖拉散漫现象逐渐减少, 这是我国的经济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时期, 逐渐减少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弊端, 通过职能的不断转变, 快速的跟上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大步伐。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仍不够准确, 无法达到我国企业的资金管理那样精准, 另外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无法达到企业的严谨, 所以造成当下的情形。

二、我国要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

旧的会计制度核算的方法很简单, 其核算的内容也不是非常的全面, 缺少了些科目, 其中的资产无法予以核算以及计提相应的折旧, 这就导致我国的资产核算不符合真实性的原则, 进而导致我国的财务会计报表的内容与项目不合理, 不准确, 以及会计信息的不真实和不充分, 同时缺少相应的回答。会计信息的传达不准确, 我国的当下农民的各素质还不是很高, 无法做成角色的转换也是正常的, 这便要求我国的事业单位更加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 及时准确的将我国的财务信息解释给我国的农民子弟, 让我国的农民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了解了我国的国情。可以进行一些农民的培训, 以提升技能为目标才可以综合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使我国农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社会需要对财政加强监督监管职能

我国的基层要对我国的财政部门进行监督以及监管的强度, 来保证我国财政部门对基层负责的原则。加强力度, 大力打击的财政违法行为, 本着不妥协不迁就的原则。对于不认真工作, 没有的职业道德的财务工作者, 应加强力度处理, 不可手软。此外, 我们还应建设很多的监管渠道, 公开可以举报的电话, 对于投诉的情况要认真严肃处理, 情节严重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立刻报告上级相关部门, 与其进行核对与查实, 确定一切属实后, 我们立刻进行处罚, 来控制内部与外部的平衡。

四、我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为一体

在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条件下, 我国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更是融会贯通, 这样有效的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 以来保证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立足之地, 可以让其更好的发展。可是, 我国的企业会计相关工作人员, 在一些操作和认识上还是大不相同, 并影响了我国企业财务工作的工作结果, 使我国的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并没有发挥相关的工作职能。使我国的企业在国际大市场中可以在竞争中求发展, 是我国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更好的结合, 不仅可以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料, 同时使我国企业的经济利益更加最大化, 成本与企业利益达成完美媲美。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与改进,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管理工作者更加了解我国事业单位的情形, 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也在不断的建立之中。当然我们的路程也在不断进步中, 需要我们的长期努力。使我国的经济逐渐慢慢的发展, 而财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经验等各种原因存在一些工作态度不端正, 适应了我国的社会职能, 不断努力发展社会的多种要求。不断的更新各种财务管理制度, 使我国财务更规范, 促进我国发展。同时我国的经济也不断顺利开展打下了严格的基础, 我国的财务预算管理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的财政发展与决策, 同时也提高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以及相关的其他保障。我们利用好的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其财务的工作提供了理论的基础, 同时也需要我国的各层领导的大力支持, 需要提高我国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振.预算会计初探[J].经济学, 2012 (9) .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调令 篇4

所谓“档案信息化”, 是指档案管理的模式由原来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作为重点, 转向以档案实体通过信息化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作为重点。实现档案信息化, 可以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分析、提取和加工, 能提高档案管理效益。与传统的档案资料相比较, 电子档案更便于保存、修改和查询, 并且, 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快速传递, 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利用效率, 降低档案管理成本。

笔者作为一名档案主管部门专门从事档案信息化工作的人员, 结合多年来工作经验, 浅谈现阶段机关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一、机关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领导重视不够

在很多机关事业单位中, 由于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 档案工作始终没有设置专人从事, 因此导致兼职档案干部偏多。由于这些人员对于档案工作理解甚少或者其根本不懂档案业务, 这样使得档案工作因为用人不当而受到耽误, 加上档案工作者自身不够重视责任心不强, 对于自己分管的档案工作兼而不做或是无心做好, 导至严重影响档案信息数字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 档案干部更换频繁

过去, 从事十几年档案工作的人比比皆是, 许多人一干就是几十年, 甚至终身与档案工作相伴。而现在, 许多人只干三、五年, 有的甚至是一年或是几个月, 七、八年以上的档案人员所占比例越来越少, 有的人甚至本着干几年就走的心理, 把它当作是去别的部门的跳板, 这样怎么能把档案工作干好。档案工作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 而档案信息化工作更需要一些具有一定档案专业知识和相关计算机技能的人去做。如果, 档案人员始终频繁更换, 终究会导致档案工作的混乱, 失去其原有的规律性和连续性, 最终迫使档案信息化工作无章可循, 停滞不前。

(三) 专业档案人才缺乏

随着档案工作的发展, 新情况、新问题将不断出现, 这就迫切需要更多档案复合型人才。而当前, 很多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 专业过于单一, 自身能力难以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因此对于那些又熟悉档案业务, 又能够对档案资源进行深层次分析与开发的人才就显得弥足珍贵。所以能够解决人才的问题是影响和推动档案信息化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

(四) 档案部门专用经费和设备严重不足

档案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已成为一种“常态”。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来说, “贫富差距”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有些单位舍得投入, 应有尽有。有些单位根本就不投入。对于那些不投入的单位来说, 都普遍存在:档案安全保管落后、档案收集不全、档案软硬件设备严重缺乏, 尤其是用于信息化方面的计算机、扫描仪以及档案数据库管理等更是少之又少。所以, 对于很多单位来讲, 档案信息化工作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五) 档案主管部门对机关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指导较弱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 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在加快, 这不仅给档案现代化管理和档案事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很多从事档案业务指导的人员由于自身能力和重视程度不够, 对现代信息技术知之甚少, 特别是对电子文件全过程管理更是理解得一头雾水, 因此无法规范的去指导档案信息化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机关事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

(六) 对机关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统一的标准

作为档案主管部门, 大多只注重对本部门或本系统的档案信息化工作进行规划, 而缺少对基层机关事业单位针对性较强的档案信息化工作规划, 对于档案信息化制度和标准也是“粗线条”的。国家档案局出台的一系列规定, 都明确提出档案信息化工作要统筹规划、科学设计、标准先行。因此, 规范化、标准化是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衡量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没有规划去指引, 有些机关单位也就本着可干可不干的想法去对待这项工作。而没有标准去遵循, 有的单位则想干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干, 从而导至机关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不能有效开展。

二、应对机关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 究其原因很多, 但是只要我们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环节, 对症下药, 出现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档案信息化工作就会得到巩固发展。经工作实践总结, 笔者认为,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有利于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一) 要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

机关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档案信息资源全过程的“最前端”。各级领导要提高对档案信息化工作的认识, 要将档案信息化工程列入本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考虑, 深入研究,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 定期对档案信息化工作进行审查和督导, 并采取有效的考核制度, 进一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

(二) 不断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

尽管科技的进步给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 但决定一切的关键因素还是人。推进档案工作进步, 首先要注意人才的引进, 注意引进招聘一些有文化专业知识, 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充实档案队伍。其次就是要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 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和技能, 以便让工作人员能适应当前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档案人员也应努力学习, 拓宽视野, 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 提高自身素质, 运用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

(三) 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

不断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 健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的保障制度, 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时时有保障的状态。同时完善档案工作所需的各种软硬件设施, 使档案信息化工作能更好地开展。

(四) 提高对机关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指导水平

档案业务指导人员应适应社会发展, 跟上信息化建设潮流, 业务指导人员应该更新观念, 调整心态, 不断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和技术, 把自身的档案理论知识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相结合, 内修外练, 不断提高档案信息化业务指导能力。

(五) 制定和出台长远规划和统一标准

在档案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制定之时, 应服从服务于中心工作发展战略。在分析自身的特点与发展目标的基础上, 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档案信息化长远规划及近期计划, 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网络管理模式, 推动档案信息化协调发展。另外, 还应注重系统实际应用的效果, 重视系统对事业单位信息服务的目标支持, 强调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给未来发展留下扩展空间。

档案主管部门应根据多年来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践经验, 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标准, 结合本地区自身发展的需求和特点来制定内部的管理标准体系, 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应既符合国家的标准, 又有利于实际的操作。应对各立档单位文件及档案的内容、著录项目、数据库结构和格式等作出统一的规定, 还要对档案数据库管理的软件、硬件的文档格式、数据指标等进行统一规范。使得将来电子数据入档案馆之后能实现数据共享, 解决因软件的不同而带来的数据无法转换或者不能读取的问题。

机关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模式的探讨 篇5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成效

1、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促使会计行为更加规范化

设立会计集中核算, 能够有效地规范会计行为,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机关事业单位会计业务被统一划入到核算体系中, 往往会使用优秀的财务人员操作, 为实现会计电算化提供了便捷。而且中心财务人员在宽松理财环境中, 往往会严格遵守国家制度相关规定, 减少行政干预, 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同时也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强化财政监督职能, 防止财政收支过程中各种违规行为

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后, 对各项支出就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使财政对资金收付有了更严格要求, 有机地将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结合在一起, 规范了费用报销流程, 有效地避免财政收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违规行为。

3、强化了对财政资金的管理,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设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后, 能够有效地改变资金管理混乱、重复的现状, 对实现账户的统一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除此以外, 会计集中核算的设立促进了财政预算制度的改革, 而且降低了行政成本。

二、机关事业单位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的偏差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将以往的“单位批单位报”转化为了“单位批中心报”。也就是说, 在会计集中核算实行之前, 机关事业单位的支出只需要单位领导签字后就可以报销, 但是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 对于费用的报销不仅需要单位领导签字, 还应该得到中心会计的审核。这样就能够对单位里的每一笔开支严格审查, 对于存在不规范的票据都不予报销, 从而就有效地制止了单位里铺张浪费的习惯。然而, 一些单位认为设立了会计核算中心, 就相当于财政部门霸占了本单位的财政, 不能够正确认识所设立的会计核算中心工作, 对会计中心制约本单位财政和监督产生了反感情绪, 故意地防松了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

2、管理方式过于简单化

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后, 会计中心一个人管理十个甚至更多单位的财务, 大厅服务的工作模式很难真正实现对事业单位财务的全面监督, 多表现为不能够正确把握支出的合理性以及票据的真实性, 从而就使得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相互分离, 无法发挥监管的作用。在事业单位进行报账时, 会计中心无法真实、全面地辨别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单纯地通过报账发票是否完整、票据行为是否合法、是否能够真实反映经济内容来进行票据判断。除此以外, 会计中心主要忙于结账、报账, 不能够顾及到发票内容的真实性, 无法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从而也就使得会计监督多为表面形式。

3、单位资产监管存在不足

通常情况下, 行政事业单位将财务工作纳入到会计核算后, 资产和账簿的管理相互分离, 从而核算中心就只重视对账簿的管理, 不重视对实物的管理, 这样就造成了会计核算中心不能够及时了解到单位资产物资增减变动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 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较少, 但是工作较繁重, 不能够定期清查单位的实物资产, 甚至有些单位出现实物短缺都无法向清算中心报账, 造成账实不符。而且有些单位擅自将固定资产的收入不入账, 使得财产亏空现象严重。

4、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和当前所实行的法律法规相冲突

受会计集中核算影响, 机关事业单位的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会计相关的资料相互分离, 而且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财务工作人员也由过去的内部上下级关系演变为了双方相关独立的关系,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也逐步融入到了会计核算中心。然而所规定的这些与当前所实行的《会计法》中规定的:“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而且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任”相违背。除此以外, 会计集中核算将以往的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的监督和被监督关系演变为了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以及会计核算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审计过程中提供了相关会计资料后, 当审计完成后, 审计建议的落实以及审计决定的执行, 都需要会计核算中心给予帮助和配合。因此, 在机关事业单位中, 会计核算中心已经发展成为不能缺少的一部分。然而这些与当前所实行的《审计法》里的相关规定不相符。

5、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般而言, 在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后, 很多单位都撤销了财会岗位, 只留下了报账员职位, 由于对报账员没有提出过高的要求, 从而很多报账员会计相关的专业知识较匮乏, 不了解所报账务, 无法与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正常的沟通与交流。此外, 有些单位未设立财务岗位, 从根本上来讲, 单位的用财权利由领导掌握, 也未设置专业人员进行监督, 从而单位的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不能够落实。

三、机关事业单位完善会计集中模式的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 努力营造出融洽的会计核算氛围

一般而言, 营造出融洽的工作氛围对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重要作用。对于会计集中核算也是如此, 融洽的工作氛围对会计人员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就要求加大对会计集中核算的普及, 促使单位能够正确全面认识会计核算工作, 同时还需要明确责任, 加强沟通和交流, 从而为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的开展提供便利。因此, 机关事业单位、财政部门以及会计核算中心作为会计核算的领导者, 加强宣传是很有必要的, 切实提高单位对会计核算的认识, 以便促进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的相统一

众所周知, 财政部门公共财政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 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财政运行成本以及强化对会计的监督。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制度提供了有利条件, 有效地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而且强化了对单位收支情况的全面了解, 促进了机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完整性。

3、重视事业单位作为预算单位会计主体的地位及财务管理的职责

从本质上来讲, 会计集中核算并未取消事业单位会计的主体地位, 因此事业单位仍是会计主体,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行并未撤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权, 只是单纯地改变了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会计核算中心改变了日常核算业务, 但是单位独立核算性质、财务管理形式、收入的组织都未发生改变, 所以, 关于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经费的控制还都需要本单位自己做主。

4、健全财产管理机制, 切实保障财产物资的安全

财政部门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明确的划分, 统一固定资产入账。逐步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 完善固定资产的财务审批制度, 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 真正做到入账有验收, 领用有登记保管帐和实物相一致。此外, 还要求会计核算中心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对账, 及时了解单位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

5、提高单位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单位的报账员必须要持从业证书上岗, 如实登记会计台账, 同时要定期与会计核算中心对账, 及时了解到单位经济业务的变动。而且为了保证报账员履行职责, 在确定了报账员之后, 在没有得到财政部门的批准后不能自主变换, 要努力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并制定一系列相适应的审报制度。培养出一批专业知识扎实、职业道德规范的报账队伍, 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玉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利与弊[J].机械管理开发, 2008 (01)

[2]那红.谈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J].科学之友 (B版) , 2009 (05)

[3]段琼.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12)

[4]彭江民.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河北水利, 2011 (08)

[5]史海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09)

上一篇:学生会卫生部工作报告下一篇:二年级语文上册 风娃娃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