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古文史整理

2024-10-29

元杂剧古文史整理

元杂剧古文史整理 篇1

元代文学

戏曲的形成 元代,我国戏剧艺术走向成熟。戏剧包括杂剧和南戏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是中国古代各种表演艺术发展并综合运用的结果。

4“书会才人”,人格相对独立,思想意识异动。和市民阶层联系密切,或为生计,或为抒愤,大量涌向勾栏瓦肆,这也是促成杂剧发展的重要因素。元杂剧的形式 元杂剧的体式逐渐定格化。在结构上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折是音乐组织的单位,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段落,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 有时为了剧情的需要,加上一两只曲子作为“楔子”,穿插在剧本中间或置于剧首。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的诗句,用以结束全剧情节,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8 演剧脚色可分末、旦、净、杂四类。

9杂剧的剧本主要由曲词和宾白组成。曲词本色自然且感情强烈,既可用于抒发主人公感情,也可串连场目、渲染气氛。它可增加衬字,比较灵活,是在诗、词和民间说唱基础上形成的新诗体。宾白包括人物对白和独白,有白话有韵语,对情节发展、人物塑造起到重要作用。

10在元杂剧中,主要的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做科范,简称“科”。演出所用之物,谓之砌末。

11保存至今的元杂剧作品150多种,《元刊杂剧三十种》,这是仅见的元刊选集,现存最早的元杂剧刊本。

臧懋循编选的《元曲选》是明末以来流传最广的元杂剧选本,选一百本。另有近人隋树森新发现的剧本汇编为《元曲选补编》 关汉卿

白朴 马致远 关汉卿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2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一类是公案剧《窦娥冤》、《蝴蝶梦》和《鲁斋郎》 《窦娥冤》“正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

《窦娥冤》题材源自于汉代民间“东海孝妇”的故事。

一类是历史剧代表作是《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 一类是妇女剧《望江亭》和《救风尘》。《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三、艺术成就

关剧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在塑造人物形象、处理戏剧冲突、运用戏曲语言诸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

1.关汉卿的杂剧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冲突,具有鲜明的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

2.关汉卿塑造了个性鲜明突出的典型人物形象,并把人物放到强烈的戏剧冲突中去描写。

3.结构紧凑,场次安排和关目处理富有匠心。

4.关汉卿汲取大量民间生动的语言,熔铸精美的古典诗词,创造出一种生动流畅、本色当 行的语言风格。他是元曲中本色派的杰出代表。白朴的《墙头马上》与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和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一起被列为元杂剧四大爱情剧之一。3 白朴词集名《天籁集》,“词语遒严,情寄高远”,小令尤为“清隽”。4 白朴创作了杂剧,《楚庄王夜宴绝缨会》、《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祝英台死嫁梁山泊》、《崔护谒浆》《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 5 白朴的《墙头马上》,是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爱情戏。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 6 马致远有“曲状元”之称。马致远所作杂剧15种,现存7种,即《汉宫秋》、《陈抟高卧》、《任风子》、《荐福碑》、《青衫泪》、《岳阳楼》,以及《黄粱梦》

散曲作品被辑为《东篱乐府》传世。8 《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9 《江州司马青衫泪》是一部爱情戏,据白居易《琵琶行》演绎而来 马致远还写了一批“神仙道化剧”和“隐居乐道戏”,如《任风子》、《岳阳楼》、《黄粱梦》、《陈抟高卧》等 11 马致远的杂剧语言“典雅清丽”,是“文采派”的杰出代表。《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被认为“《西厢记》天下夺魁”。王实甫的作品除《西厢记》外,仅存《四丞相歌舞丽春堂》和《吕蒙正风雪破窑记》。14 《西厢记》题材的发展流变:《西厢记》源于唐元稹的传奇《莺莺传》——秦观、毛滂“转踏调笑”——赵令畤的鼓子词【商调·蝶恋花】《会真记》——宋杂剧《莺莺六幺》——金院本《红娘子》——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西厢记》 《西厢记》的版本即学术界说的“弘治本”,全名为《奇妙全相注释西厢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另外,金圣叹评点的《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流传较广,影响较大。16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西厢记》的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是古典戏曲的杰作。

首先,《西厢记》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其次,剧本的结构安排严谨,情节曲折复杂,巧妙地设置了一系列“悬念”,波澜迭起。第三,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烘托人物内心活动,意境优美。

第四,《西厢记》善于吸取前代名作佳句,点染而成妙曲,还善于提炼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语言自然流畅而秀丽华美。朱权《太和正音谱》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是文采派的代表。

最后,《西厢记》在体制上对元杂剧也有革新和创造。

元前期杂剧其他作家和作品

元代,北宋宋江等起义的故事传说成为杂剧创作的重要题材。出现了许多水浒戏,也有象康进之、高文秀这样写水浒戏的优秀作家。1 康进之,《梁山泊黑旋风负荆》、《黑旋风老收心》,均为水浒戏,今存前一种。

《梁山泊黑旋风负荆》,简称《李逵负荆》。

李逵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同时又颇粗鲁莽撞的性格。刻画了他憨直、天真又不无小聪明的可爱性格。真相大白后的负荆请罪,则写出了李逵豁达的胸怀和勇于认错的品质。《李逵负荆》此剧的另一特色是喜剧手法的成功运用。2 高文秀,都下人号“小汉卿”。现仅存《黑旋风双献功》。此外还有《渑池会》、《襄阳会》、《遇上皇》等剧。

《双献功》和《李逵负荆》堪称元代“黑旋风杂剧”的双璧。3 还有无名氏的《陈州粜米》,是元代公案剧中最成功的作品。4 纪君祥,《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赵氏孤儿》是一部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剧作。5 尚仲贤,《洞庭湖柳毅传书》、《汉高祖濯足气英布》、《尉迟恭三夺槊》,而以《柳毅传书》最为著名。《柳毅传书》本自唐人传奇《柳毅传》 这是一部神话爱情剧,具有浪漫色彩,但折射出的是现实人间社会的图景。杨显之,《临江驿潇湘秋夜雨》、《郑孔目风雪酷寒亭》两种

《临江驿潇湘秋夜雨》,简称《潇湘雨》,是一部以男子负心为题材的作品。《潇湘雨》以描写人物心理见长。8 石君宝,《鲁大夫秋胡戏妻》、《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诸宫调风月紫云亭》

《秋胡戏妻》的故事源自汉代刘向《列女传》,唐代则有《秋胡变文》。《曲江池》取材于唐代白行简的传奇《李娃传》。郑廷玉,今存杂剧《楚昭王疏者下船》、《布袋和尚忍字记》、《宋上皇御断金凤钗》、《包待制智勘后庭花》、《崔府君断冤家债主》、《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等6种。

《看钱奴》是郑廷玉的代表作,取材于晋干宝《搜神记》中的“张车子”故事。这个剧的主旨是宣扬贫富天定,因果报应的思想,有消极影响。

其中用漫画夸张手法,刻骨入髓地揭示了一个守财奴损人利己的本性和贪婪悭吝的心理。10 武汉臣,《散家财天赐老生儿》、《包待制智赚生金阁》。《老生儿》是一出社会伦理剧。11 李潜夫,有《包待制智赚灰栏记》杂剧一种传于世。《灰栏记》是一出公案剧。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包拯断案的情节 元后期杂剧 元杂剧的中心也由北方的大都转移到南方的杭州。出现了郑光祖、乔吉、宫天挺等优秀的作家、作品。创作风格趋向典雅,创作题材多为爱情、文人韵事和仙道隐逸; 郑光祖,今存《倩女离魂》、《梅香》、《王粲登楼》、《周公摄政》、《伊尹扶汤》等8种。3 《倩女离魂》全名为《迷青琐倩女离魂》,是元后期杂剧中最优秀的作品,取材于唐人陈玄祐的传奇《离魂记》 郑光祖以优美的文笔,从两个方面叙写了女子在礼教抑制下精神的痛苦:一方面,倩女的魂魄,代表了女性对爱情婚姻的渴望与追求;另一方面,现实中倩女的躯体,则只能承受离愁别恨的熬煎。郑光祖的《王粲登楼》,据东汉王粲的《登楼赋》虚构而成。6 乔吉,《两世姻缘》、《扬州梦》、《金钱记》,都以才子佳人爱情故事为题材,乔吉的代表作是《玉箫女两世姻缘》 《扬州梦》演唐代诗人杜牧与名妓张好好的故事;《金钱记》写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翃与京兆尹王辅之女柳眉儿的爱情纠葛,投合了元代文人风流自赏的风气。宫天挺,今存《死生交范张鸡黍》、《严子陵垂钓七里滩》两种 9 秦简夫,今存《东堂老》、《赵礼让肥》、《剪发待宾》。

秦简夫的《东堂老》,第一次正面塑造了李实这样一个见财不昧,有情义、重言诺、诚恳可信的商人形象。萧德祥的《杀狗劝夫》,王晔的《桃花女破法嫁周公》,范康的《陈季卿竹叶舟》,朱凯的《刘玄德醉走黄鹤楼》等作家作品 元末南戏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在浙江温州(永嘉)一带流行的地方戏“温州杂剧”或称“永嘉杂剧”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南戏的产生时间,实际上早于北曲杂剧。在宋徽宗宣和年间 已经开始流行,到南宋时,盛极一时。在结构方面,它以“出”(或称“场”)为单位。以人物上下场为界线,出而复入,叫做一“出”。3 南戏剧本开头一般也有一段介绍作者创作意图、叙述剧情梗概的戏,叫“剧本开场”或“家门大意”。所以,南戏进入正戏,一般是从第二场戏开始。在南戏作品中,几乎有一般是描写爱情、婚姻或家庭故事的。5 其中以《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即《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和“荆、刘、拜、杀”及《琵琶记》最著名。《张协状元》它是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南宋戏文,弥足珍贵。这是一本谴责书生负心婚变的戏文,与《赵贞女》、《王魁》同一题材。《小孙屠》剧中曲调出现了一支南曲间插一支北曲的“南北合套”的体制,说明南戏已注意吸收杂剧的乐曲来丰富自己。

8高明,以词曲自娱,被誉为“南戏之祖”。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所作的《琵琶记》。9 《琵琶记》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它保留了原戏文中赵贞女的“有贞有烈”,把他从一个“弃亲背妇”的反面人物改写成为“全忠全孝”的书生,从而改变了戏剧冲突的性质。

琵琶记》的戏剧冲突,是围绕着“三不从”(即辞考不从、辞婚不从、辞官不从)而展开的。剧本第四出“强试”是冲突的开端。1

1这出戏本身的思想内涵比较复杂,一方面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人们按伦理纲常行事。另一方面又看到了伦理纲常本身是存在缺陷的,暴露了现实的黑暗面。使得这个悲剧故事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琵琶记》的成功还在于它塑造了一个忍辱负重、吃苦耐劳、不怕艰苦、自我牺牲的赵五娘的形象。她是典型的、完全符合妇道标准的贤妻孝妇。《琵琶记》的结构最为人称道的是“苦乐相错”,两条情节交错发展,两相对照,对比强烈,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琵琶记》的语言自然澄澈,以口头语写心间事,从实境得来。元代南戏较著名的作品还有《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后人称为 “荆、刘、拜、杀”。《拜月亭记》相传为元人施惠所作。《拜月亭》曲白本色天然,明代吕天成在《曲品》中说它“天然本色之句,往往见宝,逐开临川玉茗之流。”且列《拜月亭》为“神品”第二,仅次于《琵琶记》。元散曲和民间歌谣 散曲是我国十二世纪到十三世纪后期,在金、元统治下的北方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后世又称为“元曲”。散曲的每首曲子都有自己的曲调,称之为“曲牌”。每个曲牌都分属一定的宫调,并有句数、字数的限定。从结构上看,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类。小令又叫“叶儿”,就是独立的一只曲子,一调成文。此外,将两个或三个曲牌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带过曲”,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3 套数,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一个完整的“组曲”。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各套曲子的联缀有一定的顺序,一般都以【煞调】或【尾声】结束。元代散曲大致也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作家主要由关汉卿、王和卿、白朴、马致远等。

关汉卿的散曲作品如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双调·新水令〕《题情》等。关散曲创作最多的题材是男女恋情,〔双调·沉醉东风〕 5 王和卿,〔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6 白朴,〔仙吕·寄生草〕《饮》 马致远是元代最负盛名的散曲作家,作品集《东篱乐府》,如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王国维说“纯是天籁”,“深得唐人绝句妙境”。还有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哀和对隐逸生活的歌颂。如〔双调·夜行船〕《秋思》。马致远还写下了〔般涉调·耍孩儿〕《借马》,塑造了一个拘谨、悭吝的人物形象,诙谐而嘲讽。8 元后期散曲成就较高的是张可久和乔吉两位作家 9 张可久,辑为《小山乐府》。乔吉,有“曲中李杜”之誉。张养浩,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如〔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睢景臣,其散曲代表作是〔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数。

13刘时中,曾作过两套〔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数,为元散曲中罕见的长套。14 贯云石,号酸斋,徐再思,号甜斋,两人并称为“酸甜乐府”。元代诗文

1元初的诗文作家受江湖诗派和元好问的影响较深。

2在元代的诗文领域中,最突出的倾向是理学与文章合一。其影响主要体现为“雅正”的文学观念以及经世致用的写作目的。

3在元代前期的理学家中,刘因的文学成就最为突出。

刘因之文,号称 “醇正”,4戴表元,诗学崇尚“雅正”。当时出现“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6元代后期社会动荡,诗歌写实倾向大大增强。杨维桢的“铁崖体”是这一时期诗风的显著标志。元末最具艺术个性的诗人是杨维桢 杨维桢个性狂狷,标新立异,认为诗是个人情性的表现,强烈主张艺术创作个性化,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从而创造了元代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其诗气势雄奇飞动、充满力度感,突破了元代中期诗歌甜熟平稳的畦径。但一味求奇,不免有诡异晦涩的特点。

上一篇: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 原因及其对策研究下一篇:机动车连环买卖未过户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原登记车主不应承担交通事故赔偿责任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