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心得(共9篇)
信仰的力量心得 篇1
《信仰的力量》读书心得
近日,我重读了由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和红旗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图书《信仰的力量》,该书分为“精神卷”“理论卷”“践行卷”三卷,全书围绕信仰这一主题,重温红色经典,全面解读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源泉。看完这部书,感触深刻,一篇篇经典理论,一个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一段段荡气回肠的传奇,传递出让人震撼的信仰力量,既让我感动,也让我自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重温90多年来党的光辉历程,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激情,由社会责任感以及历史使命感所冲击出来的激情。也让我深深的体悟到了一种爱国情怀,感受一种战争年代人们对于信仰那种追求和坚持,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信仰的力量。
什么是信仰?信仰是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它关乎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关乎一个政党的目标指向,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不同的信仰,反映的是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体现的是观察事物的不同的方法论。通过阅读《信仰的力量》,我认为:信仰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每一个共产党员应当始终不渝地信仰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信仰的力量无比强大。品读《信仰的力量》,我的心中有一种莫名的力量一直都在涌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但是百折不挠却早已昭示了他们的光明前途和未来,才有了65年前新中国扬眉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如书中说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是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在前景最黑暗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还是坚守自己的信仰。他们信仰是那样纯粹、那样崇高、那样坚持、那样无悔。也正是有了这种信仰,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上,才克服了重重困难,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建党93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绩无疑问是显著的,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我们不能够忘记。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考验,大多数共产党员的信仰是坚定的,理想是崇高的,但是面临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文化多样、利益多元、国际多端等新情况、新问题时,有许多人,包括一些共产党员由于信仰的不坚定而出现了信仰模糊、信仰缺 2 失、信仰倒退的现象。他们有的开始摇摆思想,有的开始动摇信仰,有的开始放弃理想,有的开始追求荣华。他们不信马列信鬼神,灯红酒绿使他们迷失了方向,金钱物质腐蚀了他们的灵魂,一些领导干部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潭。对此,总书记有针对性的指出:“现在,我们有些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诱惑面前不能保持应有的纯洁以至腐败堕落,说到底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
信仰是内化于灵魂的东西,没有信仰,自然不会自律。信仰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人无信不立,党无信不诚。为官先要做人。党员干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首先就要立身正。身正最根本的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从焦裕禄到杨善洲,从孔繁森到王彦生,支撑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辉煌人生的正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实践证明,共产党员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求和树立远大理想,才能始终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才能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勇往直前。
品读《信仰的力量》,我更加感受到信仰的重要:我们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模范和榜样,更要谈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修养、品位、责任等。对信仰是牢记还是淡忘、是持守还是迷茫,这是检验我们每个马克思主义合格与否的“试金石”。有信仰与没有信仰是不一样的,信仰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一个人如果没有信 3 仰,就如同没有精神脊梁,就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其发展的可能性会大大减低。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个人及社会的发展。
信仰是一种理想和精神,是人生的指南和人生的最高追求。信仰是推动国家又好又快科学发展与共建和谐小康盛世的核心精髓,更是奋斗90年的中国共产党赢得中国人民信赖和尊重的根基。信仰,支撑起人的精神世界,并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生存、发展的无穷力量与勃勃生机。人生如屋,信仰如柱。坚定信仰,是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信仰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激励着我们奋力前行。生命也许短暂而脆弱。“为了信仰奋斗终身”。在生命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之间,我们不放弃长度,但是更要拓展宽度、增加厚度,让生命支点更加坚实,让生命轨迹更加完美。
信仰的力量 篇2
信仰的力量,使高墙、电网、酷刑、死亡不能阻止他们对党的忠诚;信仰的力量,使他们骨头硬、不怕死,戴着镣铐舞蹈在敌人的刺刀尖上;信仰的力量,使他们成为一块燧石,敌人越是敲打,越能迸发出夺目的火花。
罗世文和车耀先——许党为民万事轻
罗世文(1904—1946),四川威远县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任青年团重庆地委书记。1924年至1925年,罗世文协同萧楚女等领导重庆地区群众革命运动。1946年8月18日,罗世文被敌人杀害于歌乐山松林坡。
车耀先(1894—1946),四川大邑县人早年曾投身川军。1928年东渡日本。严酷的现实使他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川康特委军委委员,后在成都以经营“努力餐馆”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1月,创办《大声周刊》,进行抗日宣传,成为成都抗日救亡领导人。1940年3月在国民党制造的“抢米事件”中被捕,先后关押于贵州息烽,重庆渣滓洞监狱。1946年8月18日,牺牲于松林坡戴笠停车场。
1946年8月18日下午,重庆集中营辖区内的松林坡戴公祠停车场后,两个被铐住的人即将就义,其中一个戴着眼镜,一个拄着拐杖。戴眼镜者环顾四周苍松,忽然放声大笑,随即高声吟诵:
故国山河壮,群情尽望春。
“英雄”夸统一,后笑是何人?
拄拐杖者也高呼:
中国共产党万岁!
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这二人,戴眼镜者是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拄拐杖者是曾任川西特委军委委员后为成都抗日救亡运动领袖的车耀先。
1940年3月,国民党为了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策划制造了成都“抢米事件”,并诬陷共产党“发动群众抢米,破坏抗战”,乘机搜查《新华日报》,公开逮捕罗世文,车耀先。
被押到重庆,戴着脚镣手铐的罗世文见到车耀先,两人紧紧握手:“老车,我们又战斗在起了!”车耀先满面秀气的笑容:“老罗,又见到你了!”罗世文深情地说“还记得我38年时的那首诗吗?”“记得,我还能背出来‘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百战身轻尝考验,甘年冰蘖励忠贞。’”
罗世文被捕,特务机关如获至宝,派专机押抵重庆,特务头子戴笠亲自审讯。戴笠对他软硬兼施,然终无所获,于是又搬出罗世文留苏时的同学邓文仪劝降,邓文仪对罗世文说:“罗先生的大名,在四川很响亮。蒋委员长对罗先生很欣赏,为何罗先生尚自痴迷不悟,自甘堕入共产党的泥沼?”
罗世文怒斥:“蒋介石叛变革命,对共产党欠下了血债。如今国难当头,蒋介石不思抗日,只一味打内战,致使生灵涂炭,何谓我入共产党是自甘堕入泥沼?倒是邓先生跟随蒋介石多年,对国民党的前途,不应不做考虑。”“如果国民党也以四万万人民的生存为重,国共两党是会合作的,我‘自首’什么?如果国民党一定要把江西那段历史重演,那简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劝降不成,特务将罗世文押到贵州息烽监狱长期关押。在狱中,他和车耀先,韩子栋一起成立了狱中临时支部,罗世文任书记,领导和团结难友们用各种方式进行斗争。
特务发给车耀先一套蒋介石极为推崇的《曾文正公家书》,车耀先想到自己将来能否出狱还难预料,就借口写读后感,要来纸笔,完成了自己的《自传》。在开篇中,他以《先说几句》的家书给子女写下了万言遗书,“出身贫苦,不可骄傲:创业艰难,不可奢华;努力不懈,不可安逸。”要求他们“以‘谦’‘俭’‘劳’三字为立身之本;以‘骄’‘奢’‘逸’三字为终身之戒……”教育他们堂堂正正地做人。
罗世文,车耀先被捕后,共产党多次向国民党提出交涉,重庆谈判时,党中央明确提出释放政治犯,其中点名道姓的就有张学良、杨虎城、罗世文,车耀先等。蒋介石一面谎称罗,车二人早被枪决,一面命令将二人改名换姓,并隔绝与其他人接触。
1946年7月,贵州息烽监狱撤销,罗世文等七十二人被转到重庆渣滓洞。特务们深知罗、车二人在四川的关系极多,害怕二人的消息传出去,就将二人关押在重禁闭室,连放风的自由都没有。
1946年8月,蒋介石下令秘密杀害罗世文和车耀先。他们甚至制定了由谁执行,怎样执行等详细的执行计划。据解放后公安部档案馆编写的《血手染红岩》记载,为了掩人耳目,计划中提到:执行时,禁止任何人在该地区通行,禁止任何没有任务的人员前往观看,必须保持绝对秘密,执行杀害后,将罗、车两人尸体各摄一单人照片,然后焚毁……不得留下任何痕迹……
8月18日,特务谎称蒋介石要“召见”罗世文、车耀先等,准备将其送往南京。罗世文意识到最后时刻已经到来,他撕下一本俄文书的封面,给党写下了最后留言:
据说将押往南京,也许凶多吉少!决面对一切困难,高扬我们的旗帜!
老宋处尚留有一万元望兄等分用。
心绪尚宁,望你们保重奋斗!
世文
八月十八正午
罗世文和车耀先经过楼下二室宋绮云、韩子栋等的监室时,大家纷纷透过牢门与他们握手。在跟韩子栋握手时,罗世文乘机将刚写的纸条塞进他的手里:“老韩,你们多保重!来世再见吧!”
罗世文,车耀先被带到歌乐山松林坡戴笠原住所下面的草坪,那里已经准备好木柴和汽油。特务们将两人活活勒死后焚烧。
烈火熊熊燃烧,火光照射着特务们狰狞的面孔,也映红歌乐山下松林坡这片大地。
直到1955年,根据群众举报,杀害罗世文和车耀先的刽子手之一杨进兴被捉拿归案,罗、车二人的遗骨才被找到并就地合葬。
叶挺——出狱后的第一个愿望是请求党恢复我的党籍!
叶挺(1896—1946)原名叶洵,宇希夷,广东惠阳秋长周口村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杰出的军事家。毛泽东曾当面称他“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始获自由。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恢复中国共产党党籍,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于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遇难。同机的遇难者还包括王若飞、博古(秦邦宪)、邓发等。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尔自由!我渴望自由,但也深知到人的身躯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1896年,叶挺出生在广东惠阳,从小家境贫寒,他的父亲甚至漂洋过海到马来西亚,给当地的种植园主打工。叶挺曾眼睁睁看着两个小妹妹被卖给别人做童养媳,他痛下决心,要改变命运。
1922年,叶挺任孙中山警卫团二营营长。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一位“白衫绿裙的女子”相恋。她是
李秀文,一位澳门的大家闺秀。李秀文的父亲看到女儿相中这么个穷小子,就放言,要娶他的女儿有个条件:必须当上团长。女儿出嫁时,他会把自己的家产全部卖掉,当作女儿的嫁妆。3年后,29岁的叶挺果然当上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如愿以偿地与18岁的李秀文结了婚。
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时,李秀文变卖了一批嫁妆,买了3600支枪,送给新四军。
1941年1月4日,国民党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数千人遭围歼,副军长项英遇难,军长叶挺身陷囹圄。
早在北伐战争时,蒋介石就非常欣赏叶挺的军事才干,总想为己所用,但都遭到拒绝。此次叶挺落入他的手中,蒋介石便想借机说服。
直接制造皖南事变的刽子手顾祝同以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之职诱劝叶挺归顺,诬指新四军首先袭击友军。叶挺拍案而起:“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不想你身为高级将领,这样下作,我叶挺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此生如尚有出头之日,我定将这些事实告白天下。至于我个人去留,我原提出,此次事变与部属无关,应即无条件释放我军被捕官兵。如法庭判决,责任在我,我甘愿坐穿牢底,著书写作,以度余年。这就是我要发表的声明。”
1942年1月3日,叶挺到重庆后,囚于望龙门22号。尽管顾祝同等一干人对叶的拉拢均告失败,但蒋介石仍不死心。又令曾帮他‘引掖贤才’的老手陈诚,以老同学、袍泽的关系去做叶挺的工作。
自从被囚禁以来,为抗议国民党的无理关押,叶挺一直拒绝理发,到重庆时,已须长数寸,发若秋草。听说陈诚要来探望,戴笠指示沈醉敦劝叶挺理发更衣。无论怎样劝说,叶挺坚持说:“我决不会为了见我所不愿见的任何人而修整须发。”
陈诚来到狱中,试探着问道:“我想请你出去做事。如果愿意,就暂时屈就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或者挂一个高参名义什么的都可以。”叶挺厉声质问:“蒋介石有什么理由袭击新四军,为什么捏造叛变的罪名把我扣押,把新四军指战员镣铐加身投入监狱?为什么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做出这种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他又表示,除恢复新四军,继续由他担任军长,其他职务概不考虑。并要求释放新四军被俘人员。
1942年5月12日,蒋介石终于按捺不住,决定亲自出马,做最后一次劝降,下最后通牒。最后谈判的结果是,叶挺大怒:“你开军事法庭审判我,枪毙我吧!”听到这个结果,蒋介石掀了桌子,说算了算了,不谈了。
眼见不能征服叶挺,蒋介石撕下温情面纱,下令取消对叶挺的“优待”,移禁白公馆看守所。接着叶挺又被转往蒋家院子秘密囚室。
蒋家院子云遮雾障、隐秘幽深,院旁静立一棵参天银杏。除孀居的蒋老太婆和几个孩子外,别无闲人。为保密起见,对外称“将官休养所”。
叶挺被关在这里,由军统技击班副主任李克炼带领便衣武装看守、警戒,叶挺戏称他们是“二十四大金刚,二十四个饭桶”。
叶挺夫人李秀文,一直不知丈夫的下落,1942年10月,通过李济深的关系,终于打听到丈夫被关押在重庆。半个多月奔波抵渝,见到长发长须的丈夫,李秀文泣不成声。
通过几次探视,李秀文带来了党中央及各界进步人士的问候和敬意,使叶挺非常激动。他知道,虽然自己在坐牢,但不是孤立的,特别是当夫人告诉他,党中央一直在设法营救他时,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回到蒋家院子,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要来纸笔,独自关进房间,挥笔写下《囚歌》。
“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浓缩着他对牢狱生涯的体验和对生命,自由及尊严的悲壮思考,每一句诗都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写成后,诗稿由叶夫人带出及时交给郭沫若。这首被郭沫若誉为“用生命和血写成的真正的诗”在社会上广泛传诵。渣滓洞监狱难友胡作霖谱成曲,成为渣滓洞的“洞歌”。
除《囚歌》外,叶挺还写了另一篇文章《囚语》,寄托了对相濡以沫的爱妻的思念,让人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名将风采:
“今日我特别觉得须(胡须)的可爱。我在自由的时候,吾妻很讨厌它,我每过几天必刮须一次,吾妻笑问:今日为何又刮须?我只能一笑答之,彼此均会意了。漫漫长日,在囚室中特别爱抚须深思:觉我的唇不知何日才有朱唇可吻之福?今日只是摩一摩须,也感到一点快感。今日因须长,才发现下唇的须皆逆生,这或者是多遇逆境的征兆吧。我已发愿,我一日不得自由,必不理发剃须,这是我的自由。”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胜利的欢乐,却与叶挺无缘。28日,在武装特务的押送下,一家人由恩施启程,押解重庆,再度关进蒋家院子秘密囚室。
叶挺从报上已断断续续了解到党中央正在大力积极营救自己,推测获释的时间将不会太久。后来沈醉在他的回忆材料录中详细记录了期间发生的一件事:
毛主席提出要放叶,我特地好奇地去看叶,看他出狱后办什么。叶毫不迟疑像作了长时间准备一样,以肯定的口吻答我:“我出去第一件事需办的,便是请求恢复我的党籍。”我十分惊异,一直没想到他是一个脱离了共产党的非党员,直到那天我才明白这一情况。我回去向戴笠报告,他听了不作一声,很久才说了一句:“共产党人的可怕,就是在这些地方!”
1946年3月4日,叶挺获得自由。当车来接他时,他取下从桂林起就一直带在身边的油灯,并捎带上几只小白兔。行前,他拉着沈醉的手,抚着齐胸披肩的须发,带着胜利者的微笑说“过去你几次劝我剪掉它,我没有答应,现在我要自动把它剪下来,把它好好保存起来。”
叶挺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致电中共中央,提出入党申请。3月7日,党中央复电同意了叶挺的请求毛泽东亲笔修改的电文写道+
亲爱的叶挺同志:欣闻出狱,万众欢腾,你为中国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二十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全中国都已熟知你对民族与人民的无限忠诚。兹决定接受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员,并向你致热烈的慰问和欢迎之忱。
4月8日,叶挺与夫人,女儿叶杨眉,儿子阿九,及王若飞,博古、邓发等人,乘机由重庆飞往延安,途中不幸飞机失事,机上人员全部遇难于山西兴县黑茶山。
4个至亲丧命,叶挺的大儿子叶正大在澳门,得知消息,他义无反顾要学习飞机制造。
后来,当叶正大去探望周总理时,才得知了个惊人的内幕。飞机失事的真正原因,过去是说浓雾撞山,周总理告诉叶正大:“肯定是有人做了手脚。机上的乘客全是我党重要负责同志。还有叶挺,国民党关了他5年,他出狱第二天就给党中央写报告要入党,这都触怒了蒋介石。蒋介石是什么人?这个人排除政敌无所不用其极”。
刘国鋕——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憾!
刘国鋕(1921—1949),四川泸州人,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经济系。1941年在西南联大叙永分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重庆地下党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小说《红岩》中刘思扬的原型。
因被上级出卖,1948年4月1 9日,刘国鋕在四川荣昌与未婚妻曾紫霞一起被捕。先被因于重庆渣滓洞集中
营,后被转囚白公馆。他的亲友利用上层社会关系多次营救,但他表示“决不背叛革命”,拒不在“脱党声明”上签字。1949年11月27日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刑场慷慨就义,时年28岁。
1948年4月19日午夜,在荣昌县城,西南特区保密局特务抓到了他们追捕已久的猎物——重庆地下党沙磁区学运负责人刘国菇,同时被捕的还有他的未婚妻曾紫霞。多年以后,曾紫霞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一个细节:“他艰难地伸过戴着手铐的左手,紧紧地握住我的右手,轻声地说道:‘小东西!坚强些!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
抓到了刘国鋕这样重要的人物,军统特务头子、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二处处长徐远举应该高兴才是,可他却像抓了个烫手山芋,大伤脑筋。他怎么也搞不懂,《国际歌》里不是唱“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吗?这养尊处优的少爷又跟着闹什么呢?这个大富豪的公子哥究竟是革什么命?革谁的命?
徐远举认定,刘国鋕是在赶浪头,除此之外再也想不出别的什么理由。而应该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的脑袋去赶浪头吧!再说刘国鋕上级,重庆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冉益智都叛变了,刘国鋕已经无密可保,他还有什么理由坚持下去呢。当时,不少党内同志也也担心刘国鋕不能坚持。
可是刘国鋕表现,却让所有人出乎意料。
《血手染红岩》中,记录徐远举曾这样交代“他(刘国鋕)态度非常强硬,将他绑上老虎凳。坚决不屈,表示他决不做叛徒,我就未追逼下去,准备慢慢进行软化。”
在保密局重庆集中营,被关押的中共地下党员中确实有好几位出身大资本家,大地主家庭的。他(她)们的家庭成员和亲属中,有不少连特务机关都觉得“招惹不起”的人物,有的本身就是军,政,财大权在握的人物,而刘国鋕的亲属背景更让徐远举觉得“侯门深似海”。
刘国菇出身于四川泸州一个大富之家,在家排行第七。他的五哥刘国琪是川盐银行驻香港经理,国民党经济部部长的女婿。刘国鋕在刘家是少爷:在党内,他是中共重庆沙磁区负责人,坚强的共产党人!
就在刘国鋕牺牲前两个月,他的五哥刘国琪专门从香港赶回来营救。他带了一张香港汇丰银行的空白支票给徐远举:“只要放了刘国菇,你愿意填多少就填多少。”徐远举也同意,只要刘国鋕签一个认错书,立即释放。但刘国鋕坚持,要释放必须无条件。刘国琪当即跪倒在地,说“国菇你不要这样死心眼,只要命在什么都在。徐处长已经答应你带着共产党的称号出去,这个悔过书是我写的,你只签个字,今后要追究,找我,与你无关。”刘国鋕泪流满面,却摇了摇头“我理解你同家里人对我的思念。我有我的信念、意志和决心,这是谁也动摇不了的!我自愿为人民牺牲自己,你们不要再来了”。他最后只向五哥要了一张全家福。
曾紫霞的回忆录《刘国鋕》中曾写道:国鋕在渣滓洞被囚禁的二十多天,虽然整天带着手铐,脚镣,不准放风,还要遭受审讯和折磨,但无论如何这是他在牢狱中最难忘的、也许是最美好的时光。难友们深知带手铐、脚镣,单独囚禁的重犯,都是宁愿自己遭受折磨而决不泄露党的机密,不向敌人屈膝的坚强战士,人们从内心敬爱这样的战友,他们总是对这样的战友给予极大的关怀和支持,这使他无限温暖。
曾紫霞只能在每天例行放风的时候,找机会避开看守,跑到平七室牢房门口去,和刘国鋕相聚短短的15分钟。20多天以后,相爱的人被分开,刘国鋕被转押到白公馆。
徐远举认为,像刘国鋕这种人,不参加共产党则已,一旦参加,必定是个大头目。而事实上,刘国鋕在共产党内的地位,远不如在“国民政府”中的地位高。倘若当年他接受了家庭给他谋得的“美差”,或者按照五哥的要求赴美留学,那么,学成后无论在哪儿都前途无量。可是刘国鋕却单单选择了最艰苦也是最危险的道路——战斗在灾难深重的国统区。而他在中共党内,从最基层做起,到1948年4月,他的职务只是中共重庆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
早在中学时代,刘国鋕就参加了各种集会和读书会。剥削阶级的出身,是他沉重的思想包袱。他在给姐姐的信中说这个家是在旧社会垂死的身躯上的一个烂疮,它已经完全是块脓血和腐肉,旧社会的整个身躯都要死亡,看不出希望,我们要得到完全的幸福。只有让新的产生,让旧的死亡。
刘国鋕在《自白书》中说得很明白:“你们杀了我,就是我成仁取义的时候。我只有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党才是我的真正生命,有了中国共产党就有我的生命。”在他眼里,功利主义有“大”、“小”之别。“小”功利主义者,完全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损人利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是真正的自私自利。而“大”功利主义者,以天下人的利益为己任,必要时,可以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
因其天赋及受到良好教育,刘国鋕的经济理论水平很高,这在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里的难友中,无人能比。他曾经通读过外文版《资本论》,别说在当时,即使在当今的知识分子中,都是罕见的。有幸存者回忆,在重庆集中营,与特务们对嘴的党员中,没有口才超过刘国鋕的,所以历史上留下了刘国鋕的不少闪光语言,如“杀不杀我,你们有权;交不交组织,我有权;要杀是可以的,要我交组织,永远办不到”等等。
临刑前,特务开始提人。头一个就喊刘国鋕。刘国鋕正伏在牢房地板写诗。“别急,等老子把诗写完!”“死到临头,还做什么诗?”特务不由分说,把刘国鋕押出白公馆。
没机会用笔写,刘国鋕索性高声朗诵起来:“同志们,听吧!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人民解放了,人民胜利了!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憾!”声音回响在通往刑场的山间小路上。临刑时刘国鋕仍不停嘴,竟被特务们残忍地割下了嘴唇。
1979年,年近五十的曾紫霞开始撰写她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有关自己恋人的回忆录《刘国鋕》,这是一个女人用心和泪水写成的文字一我不能不写,我不应该不写,我也必须写下这一段生活。因为它不仅是纪念死者,而且是更深的警惕我自己,让我不会为了爱情而毁灭,让我不会辜负他曾对我的热爱与教育,也让我有一天,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如果这不是荒唐和违背无神论的话,容许我这样的想)我会挺着身子,大踏步地走到他面前,说声:“国鋕,我没有空着手回来!”
王朴——倾其所有,毁家纾难
王朴(1921—1949)重庆人,中共党员,中共重庆北区工委委员。参加革命后,动员母亲金永华先后变卖田产折合黄金2000两,全部支援川东地下斗争和武装起义,并创办莲华中学、志达中学和南华贸易公司,作为党的活动据点。1948年4月因《“挺进报》事件在渝被捕,囚于白公馆监狱,1949年10月28日牺牲于重庆大坪刑场,时年28岁。
在《红岩魂》纪念馆的展版上,一位母亲留下几句话:“我把儿子献给党是应该的,现在要求享受特殊是不应该的;我变卖财产奉献给革命是应该的,接受党组织归还的财产是不应该的;作为家属和子女,继承烈士遗志是应该的,把王朴烈士的光环罩在头上作为资本向组织伸手是不应该的。”她就是红岩英烈王朴的母亲金永华。
金永华早年在日本经商,回江北后购置田产,成为江北县首富。1944年,王朴复旦大学毕业后回老家担任地下党江北区工委委员,为地下党筹措经费。王朴在母亲的帮助下创办了莲华中学、志达中学,掩护了一批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后来他创办南华贸易公司,将所赚得的钱全部作为党的经费。王朴的母亲前前后后变卖田产折合黄金2000两,全部捐给川东地下党用于购买枪支弹药和药品。1948年4月,王朴不幸被捕,囚于白公馆监狱。在狱中,他托人给母亲和妻子捎出口信:
娘:
你要永远跟着学校走(实指党组织),继续支持学校,一刻也不要离开学校,弟、妹也交给学校。
小群:
莫要悲伤,有泪莫轻弹。你还年轻,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狗狗(王朴儿子)取名继志。
党课心得:感受信仰力量 篇3
这天的学习第一项任务就是重新在党旗下面进行了宣誓,让我重温了一遍那振奋人心的誓言,从而更加坚定的跟随党的步伐,不断增强自身的时代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
学习的第二项任务,也是非常有意义,让我一个新宁波人,认识了在宁波党的历史发展中很值得尊敬的一个人物——王鲲。用三“sheng”诠释了他在战争年代条件艰苦却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使是牺牲自己的生命。我想作为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生活在和平年代,也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从不松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
最后我们还模拟长征去体验泥泞山路的跋涉,虽然路不是那一段路,但是通过一边走一边听讲学习,让我知道只要心中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在,十万里长征也能成功。
信仰的力量——《信仰》观后感 篇4
--------《信仰》观后感
传说中国人是缺乏信仰的。那么什么是信仰?从字面上理解,信即信奉,仰即崇尚。某种意识让人信了,还会奉若神明,且怀崇敬之心,尊崇有加。其实中国并不缺乏信仰,中国式的信仰让整个世界都叹为观止,自愧拂如。
当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一系列国人救国救亡的步伐一一被阻隔,俄国的十月革命送来的一本中国人的信仰之源——《共产党宣言》为中国革命点亮了希望之灯。这本书最杰出的诵读者当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正是这三位共产主义先锋开创了不同的历史伟绩,将黑暗的中国一步步推向光明。
《共产党宣言》中讲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正因为如此,人民才看到了斗争的意义所在。孙中山讲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提出了客观历史下的三大斗争任务;毛泽东为张思德题写“为人民服务”,又把中国革命真正的意义写得更实。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们追寻的目标再一次推进。这三者全部都是以《共产党宣言》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为普通百姓,为人民,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宗旨。这便是中国共产党被跟随的最大理由,为自己谋幸福,争自由,为中国创未来。
电视片《信仰》用不争的事实,用一幕幕珍贵的画面再现着历史,呈现着现实,启迪着未来。让久已不闻枪炮声,血腥味的我们,又回到那个为信仰敢舍身的年代。
信仰被踩在脚下。我们可曾为自己是个共产党人而羞赧。可曾为那刘胡兰一句“怕死不是共产党”而震撼;为人民做些事就邀功请赏,而忘记了张思德屡立战功,却仍乐意从一个小兵做起,最终为救同志牺牲在窑洞里,无怨无悔。
当信仰被高高举起,人的头颅昂扬向上,我们的躯体挺拔健壮,我们敢于为了人民去付出鲜血与生命,人民把我们高高举起。
当信仰蒙上灰烬,人便如行尸走肉,无视人民的苦痛,把百姓的生死放在一边,人民便狠狠地把他抛弃。
谁乐意当没有信仰之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获得人民的信任,正是因为她信仰“为人民服务”的真理,且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捍卫真理。被小米加步枪打败的张学良总结得好:前仆后继。没有对信仰绝对的忠诚,何谈前仆后继?《信仰》中讲得真切,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世界各国的政党发展史上,中国人对信仰付出的代价之惨烈绝无仅有。中国人在追随信仰的道路上,创造的奇迹绝无仅有。
“绝无仅有”四个字如今看来简简单单,然而回望历史却不忍细述。选择信仰很难,坚守信仰更难!
今天让我们重拾信仰的话题,并不是我们缺乏信仰,只是我们的信仰放在蜜罐中,已有变成纸面的文字,思想上的空中楼阁之危。这
且不是危言耸听,烈士的血迹未干,我们切不能忘记了肩头责任。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可依靠的强大后盾。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终身的信仰。共产党人的胜利是信仰的胜利。如果我们丢弃了信仰,那么未来将暗淡一片。如鱼儿离了水,是蛟龙也困在异域。请让我们记住,我们要坚守,要获取的是什么,是人民的安危,是百姓的福祉。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是强大的,她可以把不同的生命力量凝聚在一起,让共产主义的光辉洒播在每一个人身上,唤起我们奋进的斗志。
其实选择信仰不难,但为信仰坚守太难。战争年代的鲜血与生命是惨烈,但和平年代的坚守更加错综复杂,与战争年代非黑即白相比,我们面临的诱惑与选择更多,考验更苛刻。我想这也是《信仰》播出的一个原因吧。时刻督促自己,保持警惕,坚定信念,在当今更加需要。
马·普顿尔说过:人活着就要用生命去解释自己的信仰。共产党人一旦认定了自己的信仰,就要坚定地去践行。我想,只要我们付出了,人民和历史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吧。
感谢《信仰》的播出,愿她如一剂良药,把当今中国的微恙早日治愈。
09计科2班
信仰的力量美文 篇5
他曾为康奈尔大学捐献了5。88亿美元,为加州大学捐献了1。25亿美元,为斯坦福大学捐献了6000万美元。他曾投入10亿美元改造和新建了爱尔兰的7所大学和北爱尔兰的两所大学。他曾建立慈善基金为发展中国家的腭裂儿童提供免费手术……迄今为止,他已经捐出40亿美元,还有40亿美元等待捐献。
他就是全球免税集团DFS的创始人——查克·费尼。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都深受他的影响并已付诸行动。
查克·费尼的善举被披露后,大量记者涌向他的居住地。当时,大家心中都有一个疑问:查克·费尼在亿万资产面前是如何做到如此淡然的?
面对大家的疑惑,查克·费尼微笑着给大家讲了个故事。他说:“一只狐狸看到葡萄园里结满了果实,想到园中美餐一顿,可是它太胖了,钻不进栅栏。于是它三天三夜不饮不食,使身体瘦下去,终于钻进去了!饱餐一顿后,当它要离开的时候,又钻不出来了。无奈,它只好故伎重演,三天三夜不饮不食。结果,它出来的时候,肚子还是跟进去时一样。”
讲完这个故事,查克·费尼说:“上帝那里没有银行,每个人都是赤裸裸地诞生,最后又孑然而去,没有人能带走自己一生苦苦经营的财富与盛名!”
信仰的力量 篇6
每次看完NBA比赛结束时常会静静思索:体育是什么?有时体育是那年艾弗森隔扣中锋的霸气,是科比曼巴般穿梭在球场的身影,是过去的黑白争霸,是过去的四大中锋盛世,有时体育是齐祖、郁金香错过金杯的背影,是卡西拥抱拉莫斯痛苦的温情,是阿森纳数年来对荣誉的苦苦追寻……体育陪伴着我们的人生,渐渐地融入了我们的思想与记忆,对于这一代人来说,体育是一种信仰,带走了我们的青春,丰满了我们的灵魂。
有一天当你最好的伙伴也老了,当你看着他深情地望着你时,你会不会露出如爱人般纯洁的微笑?
乔丹式的人生是否是这个世界上的绝对最高值?显然不是,麦迪给我们展现了另一个NBA价值观:缺少总冠军、MVP等过硬荣誉的麦迪,却能在职业生涯的多数时间里,都能享有超高关注度、拥有大批拥趸、掀起一波又一波偶像浪潮,占据近乎联盟顶级球星的待遇;而艾弗森则是另一种信仰。与普通人无异的身高,比普通人多十几陪的伤病,颠覆了关于篮球的概念,颠覆了NBA的传统。他的横空出世激励了一批又一批驰骋街头的孩子,他的疯狂球技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争相模仿。然而,这些终将成为历史长河中渺小的一栗。
看到如今依然稳定如初的老迈马刺,有人还在吐槽那年马刺与活塞的总决赛创下了最低的收视率,但是真正懂得篮球真谛的人无不对那两支球队充满敬意,当这些将生命的全部都奉献给篮球的人们渐渐老去,当邓肯、德克、加内特所引领的大前潮被詹姆斯、杜兰特、安东尼的小前盛世所代替,当他看着身边的“妖刀”、“跑车”也渐渐不再疾驰,请记住他关于篮球的那份钟爱,还是那句经典的话: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
2005年,我跟着老爹一起看NBA,那时我们都是火箭迷,那年季后赛火箭和小牛大战7场,那时我就爱上了一个大个子——诺维茨基
2006年,那是韦德的一年,那是天王最接近总冠军的一年,那年德克失利的背影牢牢的印在了我的心里。
2007年,那年的小牛横扫整个联盟,67胜15负,诺维茨基的背身单打金鸡独立就是变态级别的,可惜他们遇到了金州匪帮,我的印象里又多了一个司机的背影。
2011年,那年是诺天王最辉煌的一年,一路过关斩将,就当所有人都认为热火三巨头要夺得总冠军的时候,诺天王几乎以一己之见告诉了全世界,我是诺维茨基!
总冠军赛季之后的小牛和诺维茨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再是冠军争夺者,不再是人们口中热议的话题,但作为一个忠诚的德克球迷,我依然如初见时那般迷恋他,直到老去。
编辑点评
文章主题太深了,但阐述的太过于表面,其实可以结合你自身的经历阐明体育带给你的改变,这样更有说服力。此外,语言还可以更简练一些。
信仰的力量话题作文 篇7
“信仰力量”源自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船重千钧,掌舵一人。越是危难关头,越是关键时刻,越能彰显领导核心的作用。面对前所未知、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对这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搏斗,_局、果断决策,各党政军群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坚持全国一盘棋,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在当前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的道路上,我们更是需要这样的“令行禁止”,要以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为榜样,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砥砺奋进新征程。
“信仰力量”源自于始终发挥制度优势。党中央一声令下,4万多名白衣战士逆行出征,全国10%的重症医护人员齐集武汉;根据统筹安排,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疫情防控工作迅疾稳步推进。而以战“疫”为检验,我们及时针对暴露的问题和短板,不断发展和完善制度,让制度优势进一步得到巩固。在这场严峻斗争中,不论是广大医务工作者还是公安民警,不论是广大科研人员还是社区工作人员,大家都在各自岗位上真诚奉献、不辞辛劳,筑起了一道道“铜墙铁壁”,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要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始终发挥好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不断激发砥砺前行的奋进动力,凝聚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强大力量。
“信仰力量”源自于始终信守人民至上。一切以挽救生命为重。疫情突_一开始就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要求“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正是凭借着世所罕见的防控力度和救治速度,中国兑现了生命至上的诺言,彰显了生命无价的情怀。今天,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推进各项工作,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心里装着人民,始终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为民服务的工作,真正把人民至上刻写在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中,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信仰的力量读后感 篇8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犹如一声春雷炸响在旧中国上空,早期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犹如沉睡的雄狮被唤醒一般如饥似渴的消化、吸收这些先进思想,并结合中国特色国情引领全国人民走上革命的道路,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开展国共合作共同对付外来强国入侵和掠夺,边学习边总结经验教训,最终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信仰的力量》从理论卷、精神卷、践行卷三个方面,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艰苦奋斗作为党的政治本色,一切围绕“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在工作、生活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理想、有纪律,靠着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将人民团结起来,努力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滋生出一些腐蚀的思想,胡锦涛主席提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坚定社会主义荣辱观,牢记八荣八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经受住我们党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为社会主义稳步、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我们党要做到与时俱进,作为一名企业的科研人员和干部,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从2010年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李克强副总理提出对口支援新疆以来,我们新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XXXXX作为新疆重点企业,在新疆的经济发展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XXX党支部是一个年轻的集体,我们有活力、有理想、有抱负、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冲天干劲,在科研的路上还有很多未知、曲折的路要走。无数的先烈们为共产主义信念抛头颅、洒热血;与他们相比,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见证了科技的飞速发展,受到高等教育,如今在科研岗位上我们唯有努力工作才不枉先辈们抛洒的满腔热血。
2012年XXXXXX工作方面,重点针对外围区块的勘探、开发和提速等方面已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广泛查阅、收集国内外相关先进钻井技术,结合XXXX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特点,制定适合自身开发的措施和工艺,并不断改进。
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口号,也应深深印证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拿出愚公移山的干劲,啃下一个个难题,坚定信仰的力量,在生命中绽放绚丽的花朵!
信仰的力量 篇9
吴柏林,西北大学地质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能源盆地油气地质”创新团队骨干教师、博士生导师。1967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地质矿产勘查专业,获学士学位;199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铀矿地质学专业;1991年~2003年在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03研究所从事砂岩型铀矿地质研究及相应的盆地分析工作,1999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2005年获西北大学地球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973”项目等30余项。曾获主要奖励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3年,第六名)、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8年,第一名)、核工业西北地质勘探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9年,第二名)、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0年,第一名)、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0年,第四名)等。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到2020年,我国运行核电装机容量将从目前的不足3000万千瓦增至5800万千瓦,并将践行核电“走出去”战略,在海外出口建设一批核电机组。面对国防建设和核能发展的重大需求,作为核工业的“粮食”,我国铀资源够用吗?
事实上,尽管近年来大营铀矿的发现结束了我国无世界级铀矿的历史,并且不断刷新着中国及世界核地质史上的新纪录,但中国铀矿的探明储量依然与实际需求距离甚远。即使是从“铀”本身来说,作为一种极为稀有的放射性金属元素,它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仅为百万分之二,其形成可工业利用矿床的几率比其他金属元素要小得多。吴柏林从一开始就知道,铀矿地质找矿与研究并不容易,但他依然在这条道路上书写着自己的坚持,这是信仰带给他的力量。
做好一个“找矿人”
1988年,吴柏林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地质矿产勘查专业,考入华东地质学院(现东华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彼时,他的专业已经明确为铀矿地质学。“读硕士期间,导师正在做核工业地质局的科研项目‘相山富矿铀成矿特征及机理研究,我作为主要参与人也加入了这项研究。”吴柏林说。
相山矿田位于江西省乐安县,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那是我第一次正面接触铀矿。”那时的吴柏林,经常要进行实地岩芯观察和编录,下到几百米深的矿井里工作也成了常态。当看到花岗岩体与沉积砂岩接触带中“黑乎乎”的规模巨大的富铀矿石时,吴柏林满怀激动。“如果能多找到几个如此丰富的铀矿,国家战略安全和核电资源就会有保障。”正值“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年纪,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真的是“探到了宝”。当然,年轻时的他也是有过不安的。毕竟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核辐射有着本能的恐惧,尤其吴柏林又是在一个铀矿井下连续作业数月,会不会真的像人们说的那样对身体造成很大的损害?然而,这一丝隐隐略过的不安终究被科技工作者的理智所化解,吴柏林也迈过了“第一次铀矿研究”的门槛,在“找矿人”的角色上迅速地成长成熟起来。
“从理论上看,当时我国铀资源潜力巨大,但探明储量却非常低。在铀矿类型中,砂岩型铀矿在国外铀矿床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我国却几乎仍为空白。”随着研究的深入,吴柏林发现砂岩型铀矿在我国西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中有着十分巨大的潜力。不如去西北?1991年毕业之际,24岁的吴柏林毅然踏上了西行之路,去核工业西北地质勘探局报到了。从此,他在西北地区从事砂岩型铀矿地质研究及相应的盆地分析工作,1999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2005年获西北大学地球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并留校任职至今。
20多年下来,吴柏林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305”项目、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青年科技基金项目、核工业总公司、中国地调局、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等科研项目共达30余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1997年,他作为第一完成人承担的“内蒙古苏红图盆地特殊类型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成矿远景与地浸地质条件研究”项目,获得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翌年,以第二完成人身份,因“商丹地区伟晶岩密集区基本地质特征、产出控制条件及与铀矿化关系”研究获核工业西北地质勘探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时光步入21世纪,吴柏林出色的表现使他获得了更多的认可——2005年,他作为骨干教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能源盆地油气地质”创新团队;2010年,主持完成的“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天然气逸散及其蚀变、成矿效应”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四位的“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改造动力学与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项目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4年年初,他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的“油气煤铀同盆共存富集成藏理论技术创新与多种能源矿产协同勘探”项目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峥嵘初露。对吴柏林而言,成绩固然可喜,他所追求的却不是眼前的成绩,而是还在远方的理想。他的态度只有8个字:一如既往、脚踏实地。
西北行走记
到了西北,才知道“西北”不只是一个符号,而是真实的存在。在吴柏林的西北行走地图上,新疆占据着极重的分量。从地理分布上来说,天山造山带内分布着众多的中新生代盆地,其中伊犁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吐哈盆地)是重要的产铀盆地,已成为我国地浸砂岩型铀矿的重要基地。那里也是吴柏林早期最主要的工作地区。
新疆伊犁盆地是我国第一个地浸砂岩型铀矿资源基地,也是我国最早发现万吨级砂岩铀矿的中新生代盆地。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以伊犁盆地为突破口,开始寻找砂岩铀矿。这一系列工作直接推动了我国铀矿勘查从南方硬岩型向北方砂岩型的战略性转移,在我国天然铀资源勘查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万吨级砂岩铀矿刚发现的时候,我就在这里工作。”吴柏林加入该项工作时是1997年,尽管时隔良久,谈及当时,他记忆犹新,尤其是他在吐哈盆地工作的5年。
吐哈盆地南部是一片荒漠戈壁,核工业地勘单位的科研人员就是在那片荒漠上发现了我国第二个万吨级砂岩铀矿的。“找矿环境很恶劣”,吴柏林说,“高温、风沙大是戈壁滩上最大的特点。”在他印象里,到了6月之后,那里的地表温度会在炎炎烈日之下攀升到70摄氏度以上。再加上地处著名的风口区,几乎每隔两三天,老天就会“附赠”一场飞砂走石的“表演”。面对这样的高频率,吴柏林也从最初的不适,逐渐从容以对。对一个找矿人来说,要历练的从来都不只是科研,还有对环境的耐受力。
2002年之后,吴柏林将工作重点转移到鄂尔多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吴柏林在此进行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的综合调查的同时,还对盆(鄂尔多斯)—山(秦岭造山带)作用与铀矿的关系、秦岭伟晶岩型铀矿特征等进行了追踪研究。通过这些项目的工作,在伊犁盆地南缘512矿床、吐哈盆地南缘十红滩矿床及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矿床的基本特征、铀富集及其与煤油气关系、成矿作用流体地质地球化学、砂岩型铀矿测年等方面有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十几年来,他的足迹踏遍陕北内外、秦岭上下,做出了重要的探索。其中,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就是以鄂尔多斯盆地为重点展开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盆—山作用与铀矿等多资源的关系,2009年到2013年期间,吴柏林还在东昆仑造山带—巴颜喀拉、柴达木盆地等进行了多个项目的工作。当被问到这段经历中的难忘之处,吴柏林有点无奈地说是高原反应。与茫茫戈壁不同,他这次面对的是海拔5000米左右的工作环境,多次出现头痛、气短甚至发烧等较为强烈的高原反应。怎么办?咬紧牙关、克服困难、坚持工作呗。这一次,吴柏林在巴颜喀拉主要涉及钴矿、金矿等多金属矿产的调研及区调,柴达木盆地的工作则是针对铀气煤铀等多种能源分布规律的综合研究。几年下来,他多次出色地完成了调研任务,为我国的铀矿地质研究及相关理论认识做出了贡献,多次受到相关项目委托单位的表彰。这些工作后来也获得中国地调局的好评,在地调局网站上对此进行过重点报道。
草原、荒漠、高原……在外人看来,吴柏林走过的西北,总是与艰难、萧瑟的环境连在一起。而他所从事的铀矿研究因为与核工业相关,又布满了神秘的色调。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吴柏林和他的同事们就是这样的英雄,经历过科研背后的艰辛,还依然甘之如饴。
一花独放不是春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能源盆地油气地质”创新团队,是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的主要研究团队之一。他们承担的国家“973”项目“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奠定了多种能源同盆共存研究方向的基础,形成了该方向上最主要的成果和理论认识。作为首席科学家的主要助手和团队主要负责人之一,吴柏林承担着该“973”项目的主要管理工作,以及子课题“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油气逸散蚀变特点及其判识标志”研究任务。从2003年到2009年,经过项目组各专家的共同努力,他们不仅在项目上结出了累累硕果,还为西北大学多种能源研究团队的建设和油气地质与勘探国家重点学科新的研究方向的确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吴柏林与团队人员一起,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揭示了一个现象——油气煤铀不仅普遍存在“同盆共存”,而且其间的相互作用、时空分布关联有序。这具体表现在,含矿层位联系密切、空间分布复杂有序、赋存环境和成藏(矿)作用有机相关、成藏(矿)—定位时期相同或相近。在吴柏林看来,油气煤有机物质为铀成矿创造了必需的还原环境和介质,而铀元素对烃源岩生烃起到了催化作用。“油气煤铀的形成环境、过程和时空分布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以及统一的盆地动力学背景,为多种能源矿产综合评价和科学预测、协同兼探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吴柏林表示。
当然了,理论创新只是吴柏林工作的一部分,找矿才是他的最终目的。在首席科学家的统一布署下,吴柏林根据对天然气运移耗散范围和区域地质条件的研究,做出了大胆的预测。他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广阔的伊盟隆起整体具有与东胜铀矿类似的成矿条件,属世界级超大型砂岩型铀矿矿集区。以此为基础,他与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合作,并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对杭锦旗地区进行天然气—铀矿的协同勘探和找矿技术研究。“华北油田来投资141口井的钻探,我们西北大学负责相关技术、测试分析和资源评价等全部工作,一举发现了储量超万吨的杭锦旗超大型砂岩铀矿床,价值数百亿元人民币。”吴柏林说。然而,杭锦旗超大型砂岩铀矿床的发现,其意义不止于此。更为重要的是,它与核工业系统在该区先前发现的东胜铀矿一起,初步显示出世界级超大型铀矿矿集区的雏形。在我国战略能源短缺的现状下,这一发现无疑是雪中送炭。
到“油气煤铀同盆共存富集成藏理论技术创新与多种能源矿产协同勘探”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时,他们的研究成果被认为填补了科技空白,“创新理论和技术方法有效地指导和推动了砂岩型铀矿、油气藏的研究深化、勘探成效和重大发现,已推动、带动和影响着多个部门和盆地多种能源矿产的综合调查、勘探、研究和发现”。相关成果还曾入选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吴柏林和同事们从未想过闭门造车,而是致力于推动我国大型盆地多种能源矿产综合调查评价的实践,应用效果和社会效益显著。在他们的建议之下,在他们研究团队创新成果的影响和指导下,中国地质调查局设立和实施了大型盆地能源矿产资源综合调查评价项目,项目周期预计从2013年持续到2020年。至今为止,“我国主要盆地煤铀等多矿种调查评价”等计划项目已施工超百个钻孔,新发现铀矿产地或矿点10多个,在新区新层系新类型能源调查评价获新突破。其中,吴柏林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综合调查评价”工作项目,该项目已于2014年启动,进展十分顺利。
吴柏林其人
科研上的吴柏林,是我国铀矿地质科研战线上的创新“尖兵”,散发着一种锐意进取、锲而不舍、勇攀科学高峰的气场。年轻时去西北发现更多砂岩型铀矿的一点念头,在20多年的岁月中坚定生根、蓬勃成长。但今天的吴柏林,之所以能以一个更为饱满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是因为他不只是在科研上努力奋斗的“单面人”。
进入西北大学之后,吴柏林一直承担着作为师者该有的责任,到现在他依然有着不小的教学任务——为本科生讲解《地球化学》,为研究生指导《盆地分析》《能源地质学》等。他将自己多年来在学术和实践上的经验融入课程之中,竭尽己能,为学生们呈现出一个丰富的地质学世界,为我国铀矿地质找矿事业培养了优秀的青年后备人才,深受学生们尊敬和喜爱。
在完成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同时,他还积极组织并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2005年,他参与主持了“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全国性学术会议,一篇题为“中国西北地区砂岩型铀矿有机—无机地质成矿作用的某些重要特点及其地质意义”的学术报告引起了同行专家的广泛关注。2013年5月,他又参与主持了“中国沉积盆地类型及其形成动力学环境专家论坛”,并就盆地类型及差异性与砂岩型铀矿的分布”作了大会学术报告。此外,在2008年ICCE-16昆明国际能源与材料会议、2011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2012年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2013年中国沉积盆地类型及其形成动力学环境专家论坛、2014年大陆动力学国际会议上,吴柏林均有不俗表现。其中,还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的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进行了大会主题发言。思想的碰撞总能迸发出更明亮的火花,对吴柏林来说,学术交流是另一种形式上的“走出去”。而在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如今,保持对国际学术前沿的敏感度,不断开阔眼界、兼容并包,是一个科研人必备的品质。
【信仰的力量心得】推荐阅读:
信仰的力量10-17
读信仰的力量感想10-12
信仰的力量--观延安时代有感10-24
信仰的力量初中生演讲稿10-26
信仰的力量———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0-20
医院观看《信仰》心得体会10-08
电视片《信仰》心得体会11-07
信仰观后感心得体会12-19
《公司的力量》学习心得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