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刻苦学习的学生作文

2024-11-05

一个刻苦学习的学生作文(精选16篇)

一个刻苦学习的学生作文 篇1

一个刻苦学习的人小学生日记

我的好朋友刘姝彤是一个很刻苦学习的人。我们还没有学到的知识,刘姝彤就提前把它学完了。她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矛,这次期中考试,她考全班第二名,全年级第六名。

记得刘姝彤和我说过这样的话,她说每个人都不笨,只是看谁更刻苦勤奋,每个人都是天才,只是看谁在学习上下功夫。她还和我说过匡衡刻苦学习的故事,可见她看过许多的书,才能累积出这么多的语句和故事。她比较喜欢看史学一类和地理、科学、动物大百科一类的书籍。

刘姝彤在学习上一直都非常地刻苦努力。每当她遇到一些不理解的题时,她都会利用课余时间来解决,若还是想不明白,就去问老师和同学。

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汗水!“所以天才并不可靠,可靠的是勤奋和刻苦,我的好朋友刘姝彤就是一个刻苦勤奋的人,我要向她学习!

一个刻苦学习的学生作文 篇2

关键词:氛围,赏识,情境,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 新教材的推广使用, 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使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课堂教学紧紧围绕“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展开。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学习, 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理念下的新课堂应该呈现出这样一幅景象:学生争相举手, 踊跃发言, 积极讨论, 激烈争论……可是现实呢?这样的情景几乎只能在公开课上才能见到, 而在农村小学平常的课堂上是很难看到的、特别是在农村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几乎看不到这样的现象。一堂课总是那几个学生在和老师对话, 其他学生有的默默地听着, 有的则呆呆地坐着, 思绪已经不知飘向哪里。有时连最简单的读课文, 举手者也寥寥无几, 课堂成了“少数学生的单口相声”, 课堂气氛异常沉闷。老师站在讲台上干着急, 脾气急躁的老师则会严厉批评学生, 学生才不情愿地举起手, 其实有许多同学根本不知道答案。“不愿举手回答问题”已成为农村高年级语文课堂的普遍现象。学生的沉默、考试的压力, 迫使老师唱起了独角戏, 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课堂教学回到了课改前的模式, 灌输—接受;听讲—背诵—练习—考试。长此以往, 学生逐渐对语文失去了兴趣。这样的语文教学是与新课程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许多老师很着急, 常常抱怨学生不积极主动, 课上不下去, 反而羡慕起低年级孩子的活泼好动。

反思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有的孩子怕说错了被老师批评、同学嘲笑;二是有的孩子胆子小、害羞, 不敢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发表见解;三是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 有自卑心理, 再加上惰性, 已在低年级养成了不思考的习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讲的内容枯燥无味, 没有营造出让学生乐于表现、敢于表现的氛围。因此,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是当前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改革的燃眉之急。

一、营造气氛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课堂上, 老师不能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 不苟言笑。而是要以大哥哥、大姐姐、慈父、慈母、“学习伙伴”的形象与学生交流。充分发挥自己的态势语言, 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绘声绘色, 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错误的见解不能严厉指责、直接否定、甚至惩罚, 而是要先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 然后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对于其他同学的嘲笑, 教师则要指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并禁止在别人答错后发出尖笑声。这样, 就可以打消学生害怕批评嘲笑的心理, 发表见解的学生就会多起来。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可以使更多的学生表现自己, 语文学习的主人会越来越多。

二、赏识学生

没有对学生的充分赏识, 任何教学方法、手段都是无力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 过分的表扬会滋生学生的骄傲情绪。所以, 许多老师都比较吝啬赞扬学生。但是, 恰当的欣赏会给别人带来巨大的动力、甚至改变人的命运。屠格涅夫就是因为托尔斯泰的欣赏而成为一位大作家;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对一个小偷的欣赏, 使小偷改头换面, 重新做人。同样, 老师对学生的欣赏也有着很大的鼓励作用。老师竖起的是大拇指, 而学生获得的是前进的动力和自信。在每一堂课上, 我们都要多多赏识学生, 努力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我所教班级中有一位学生学习成绩不好, 上课很少发言。有一次让他读词语时, 他声音洪亮, 我说:“听你读词真是一种享受, 你上课发言声音洪亮, 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听了我的话, 这位同学眼睛发亮, 喜滋滋地坐下。我发现, 这位同学在以后每堂课上都坐得端端正正, 举手的次数明显地多了, 特别是碰到朗读, 他的手举得比别人高。可见, 老师的赏识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三、竞争学习

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 竞争能够唤起学生的高昂斗志和兴奋水平, 促使学生投入积极的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竞赛环节, 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 使他们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我在教学《古诗二首》时, 设计了几个学习竞赛的环节。一是课堂前五分钟比赛背诵积累的古诗;二是学习过程中比赛朗颂诗歌;三是与诗歌有关的知识抢答;四是比赛背诵新学的古诗。比赛以小组为单位, 知识抢答全员参与, 背诵诗歌、朗诵抽签比赛。为了给小组争光, 每位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课前认真复习已学的古诗, 课堂上认真听讲, 积极探讨古诗的词意、句意,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揣摩诗歌的写作特色。特别是练读诗歌时, 没有一个同学偷懒, 小组合作得非常成功。读得好的同学热心指导读得不好的同学, 读得不好的同学则谦虚地听着, 卖力地练着。四次比赛使每位学生都不敢怠慢, 积极主动地学习着;四次比赛使课堂出现四次学习的高潮, 全班同学一直情绪高涨, 课堂气氛活跃。竞争学习使每个学生朝气蓬勃、斗志昂扬地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四、因材施教

新课标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基础不同, 回答问题的能力也不同, 老师在课堂上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能力, 要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一堂课不能总是喊那些举手的学生, 对于不举手的学生也不能放过、特别是那些胆小的学生, 要根据他们的能力提出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回答正确, 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 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 从而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不再惧怕回答问题。切不可故意用一些难题来为难他们, 让他们难堪, 更不可批评他们。如果这样, 学生就更怕回答问题了。语文教学是多元化的, 与各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课堂上, 需要唱歌的时候, 可以让唱歌好的学生为大家高歌一曲;需要画画的时候, 可以请擅长绘画的学生露一手;擅长朗读的学生让他为大家范读, 这样, 既让学生表现了自己, 又给大家作了示范, 何乐而不为呢?因材施教, 可以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能不高呢?

五、充分预习

语文教学以一篇篇课文为载体而展开, 而有些课文中提到的景物、人物, 农村的孩子闻所未闻, 这就要求学生预先搜集相关的资料, 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 与作者产生共鸣, 课堂上才能侃侃而谈。所以, 课前预习对语文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事先布置好预习任务。例如第十二册的第一课《我们爱你, 中国》, 诗中提到桂林、西湖、景德镇陶瓷、战国编钟等, 农村的孩子对这些很陌生, 不熟悉它们的可爱之处, 又怎能感受到作者的喜爱之情, 更不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了。所以, 课前要指导学生去搜集这些景、物的相关资料, 了解这些景和物, 学习课文时学生也就容易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了, 也就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了。毋庸置疑, 充分的预习可以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完成对课堂教学的蓄势。

六、精心提问

“问题”是课堂中最为重要的元素, 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教学意义的。同时, “问题”也是贯穿课堂的纽带, 优秀的教师总是擅长用“问题”这根纽带把课堂教学的诸多元素最佳地联系在一起, 让课堂充满智慧, 洋溢生命活力。课堂提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适度”。所谓“适度”, 就是要有适当的广度和难度。提出的问题应遵循少数“尖子”生经独立缜密的思考能够解答, 多数学生包括学习后进生经过老师不同程度的点拨也能答出。提问不能只面向几个学生, 冷落大多数学生。适度的提问, 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摘到果子”, 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让每位学生都有了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 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好问题, 根据学生实际, 不问生涩的问题, 不问学生不能回答的问题。只有精心设计提问, 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七、创设情境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实践证明, 情境教学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活力, 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农村的孩子见识少, 知识面狭窄, 情境教学显得更加重要。一位老师执教《泉城》, 学生默读后, 问:“想一想, 你最喜欢哪个泉, 说说理由。”结果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这三个泉都很美, 各有特色, 可学生为什么没有喜欢的呢?其实, 不是学生不喜欢, 而是读了一遍课文, 学生还没有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形象的画面。对这三个泉, 头脑中还没有一个感性认识, 又怎能产生喜欢之情呢?更别说喜欢的理由了。如果老师给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老师戴上旅游帽, 拿面小红旗, 说:“同学们, 今天, 老师带你们去泉城, 去观赏济南三大名泉。”同时出示三个泉水的音像资料, 老师以导游的身份, 向学生介绍三个泉水的特点。介绍完毕, 再让学生看书, 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个泉, 相信学生一定会对三个泉水产生浓厚的兴趣, 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泉水和理由。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怕麻烦, 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或利用网络, 开发课程资源, 坚持情境教学, 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语文课堂上来, 让每个人都对语文产生兴趣。

一个刻苦学习的学生作文 篇3

他身穿满是补丁的龙袍,在北京城破的前夜,煤山顶上决然殉国的一幕,是中国古代史上公认虐心的时刻。很多天马行空的武侠小说,也常从中取材,加工出太多悲愤煽情的催泪桥段。

放在真实历史上,在他殉国第六天后,就有一大波感动画面到来:先是胜利者李自成,读过他拜托不要伤害百姓的遗嘱,又看过那一袭破衣加枯干遗容的悲凉现场,当场一阵唏嘘。接着东华门又有大批百姓自发聚集,哭求李自成礼葬崇祯帝。

于是,这场动荡苦难历史中,难得温情的一幕就这样低调上演:帝王规格的祭奠仪式,三十多名挑夫轮流换肩,将崇祯与周皇后的灵柩抬到昌平安葬,沿途百姓垂泣围观。

可如此温馨一刻,却也上演了无耻到虐心的一幕:那些崇祯生前高官厚禄恩宠的臣子们,来祭拜的没几位。甚至庄严的祭奠时刻,还有学士周钟,公然喧哗摆造型表达不屑。不是胆小地躲猫猫,就是无耻地忙着补刀。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崇祯感动了敌人和后人,却感动不了这群员工?

这个心寒的问题,换个问法,可能更有现实意义:一个勤奋刻苦的好领导,是怎样被员工坑死的?

“完美领导”崇祯

崇祯被臣下坑这件事,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熟悉,也常有人抹一把同情泪:明朝灭亡这事真不赖他。

好比一个人的身体新陈代谢,重症时出现严重问题,大明的官僚体制,发展到崇祯接盘的时候,本就极度败坏,长期以来逆淘汰,留在里面的,苍蝇从来极多。

至于崇祯本人,后人更熟悉的,是他各种优良品质。

首先是优良的生活工作作风,从来极少近女色,衣服破了都是周皇后亲自补,十七年来雷打不动早起晚睡辛苦工作,布衣素食地简单生活。而且不管多苦多忙,总会隔些天抽时间陪孩子,不是检查小太子读书,就是陪小公主做游戏。标准勤俭持家的好丈夫好父亲。

特别令后人动容的,还有他始终牵挂民生疾苦,虽说形势所迫,不断加税,却还是诚恳写诏书,请求百姓忍一忍苦一苦,态度着实可嘉。

遇到大灾难大事故,更是第一时间出来担责,下了好多次深刻自我批评的罪己诏,还请求老天爷有事降罪自己,千万不要为难百姓。

这些优良表现,不是特定时间的作秀,而是贯穿他十七年执政生涯。后来清朝道光皇帝也忍不住向身边大臣叹息,说这么好的皇帝,怎么叫奸臣欺负成这样?

品质良好的崇祯,难道真的好欺负?

真实情况恰相反,他通常被后人忽略的,恰是强大的工作能力。特别令臣下惊讶的,就是精准的眼光。再冗长空洞的奏折拿到手,都能快速抓住要点,批复从来精到。就连无意中写错字,都能一个个挑出来。

大臣们谁私下做点小动作,从发牢骚到写书信,都能准确监控得知。初次了解的大臣,仅凭一封奏折甚至几句对答,就常准确摸透这人水平,一旦确定人才,立刻果断提拔。

这十来年里能干点实事的人物,比如杨嗣昌孙传庭,都来自他的慧眼识金。

而最叫臣子们深感恐怖的,更是他的铁腕作风,整治臣下的权力技法,无师自通的圆熟,登基初牛刀小试,就团灭了九千岁魏忠贤一干强敌。

后来刚猛治国,更常有横扫千军的大动作,每次出了大事,都强硬追查到底,从一二品大员到八九品小官,都是打包一起狠揍。

弄得那些位高权重的臣子们,每天在他面前如履薄冰,照大学士陈演的叹息说:在崇祯面前,每句话都要思前想后,稍微一句说错,能吓得后脊梁都湿。

另外常令臣子们惊叹的是这位强硬铁腕的帝王,还相当热爱学习。

每天再忙也要读书,定期召开国事讨论会经筵,会上总热情鼓励大家发言,还特别留意来自民间的声音。比如貌似越级建言国事的武举陈启新,就被崇祯通报全国嘉奖。

连出名刚正敢言的直臣刘宗周,都对这事由衷赞叹,说崇祯的虚心纳谏,足可与唐太宗李世民比肩。

何止比肩唐太宗,纵观崇祯的十七年执政生涯,经常不是一个人战斗,举手投足总有历代圣君的影子,威望也曾空前高。

当然,这样一位几乎融合了唐宗宋祖洪武永乐等圣君优点的强大战士,也会有一些毛病。

铁腕与软弱的复合体

最先天的一个毛病,正是软弱的性格。

一生勇敢铁腕的崇祯,会是一个软弱的人?

说到这条,就得说到一个帝王的最重要内功:坚强。这词看似简单,技术含量却高,既不是霸王举鼎的武勇,也不是豪气干云的长啸。帝王的坚强,意味着一种承担重负的担当,放在风雨飘摇的困难年月,更是不惜面对利益集团披荆斩棘的勇气。

拿捏臣子的权谋,勤奋工作的习惯,好比武术招式,而坚强,却是内功。

谁有这内功?

往远一点说,变法的秦孝公,逐匈奴的汉武帝,都是此中高手。

往崇祯家里人说,迁北京的明成祖,反腐败的明宣宗,改盐法的明孝宗,废海禁的明穆宗,都是想干点好事,却被利益集团抱团阻拦,然后软硬兼施扫平。支撑各种妙招的,就是这强大内功。

刚登基的时候,崇祯曾经以为,他在内功这事上很强大。就连臣下捧他是汉文帝,都把他给捧怒,觉得这是羞辱他。以轻松扫平魏忠贤的自信,他以为内功这事简单。

可真遇到一件事,他才明白自己有多怂:韩一良事件。

这件事的起因很荒唐,穷得掉渣升迁没路的户科给事中韩一良,为搏出位乱喷,写奏折大骂朝政腐败,还标榜自己廉政。一下引得朝野哗然,却叫崇祯喜上眉梢:正想反腐败树新风,打瞌睡韩大人送来枕头。崇祯立刻反应热烈,先在御前会议上公开诵读,通报学习,又将韩大人提成右佥都御史,回馈超大礼包。

但崇祯的礼包从不白给,刚收下大礼的韩一良,接着就当场派了任务:朝中谁是你奏折里说的贪官,谁给你送过钱,一五一十给我说。

这下韩一良可崩溃了,他本想投机搏出位,却被崇祯一把拉上船。

可这位真是色厉内荏到底,被崇祯连番威逼,却咬死也不再说话,摇头晃脑地装糊涂,就是不肯再指认,最后还干脆认了欺君罪:皇上您别问了,要罚就罚我一个。

韩一良为啥这么怂?

其实也容易理解,腐败发展到这时,已经内外同气连枝,简单一句话,就是千百人的食物链,轻易碰不得,于是宁可罢官回家,也不碰这霉头。饶是崇祯气炸了肺,把他一顿痛骂后罢官回家,还是咬死不说话。

其实崇祯如果稍微温习下明史的话,就会知道这种臣下抱团捣乱的恶心事,明朝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更恶心的场面,明孝宗十八岁上台时就遇到过,三个阁老号称纸糊,啥事不管不说,听说要整顿,立刻串联了集体撂挑子。

可明孝宗丝毫不慌,一顿借力打力,收编了有能力的刘吉,弄臭了最无耻的万安,跟韩一良类似的出头鸟,冒头了更别想躲,软硬兼施用到底,终于弄出了“弘治中兴”。

而在这场闹剧面前,崇祯的处理方式,却从头到尾幼稚到可笑,开始是误判局面,毫无准备地把韩一良捧上去,不想这厮属泥鳅,反把崇祯本人放了大鸽子,更叫崇祯看到了群臣抱团挤兑韩一良,掩盖贪腐真相的现状。

然后,他竟怂了。

于是从这场闹剧后,饶是崇祯大杀四方,经常性重办大臣,却总出现这样的景象:只要崇祯打算重大整顿运动,群臣们就抱团反对。

崇祯不怕一两个直臣闹,就怕大家集体闹,一闹得集体反对的地步,立刻退让妥协,你总不能把大家的头都砍了,谁来干活?

就是不撑事

一个皇帝的“撑事”水平,就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道理: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如前面所说,崇祯在知人善任上,其实并不差。他从小受过良好教育,懂得明辨是非,天分也十分不错。

特别是那几位镇压农民军的干将,比如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这三位单在能力上毋庸置疑),样样都选得准。

但是在用人不疑这条上,崇祯却是公认的差。于是他的用人效果,就时常大打折扣。

崇祯经常得意的一条,就是选兵用将时,人员安排上总是各种找平衡,极少专门放权,杜绝某人独大,省得他们欺瞒我。

所以在崇祯执政的十七年里,明朝各条军事战线的一个主旋律,就是“打”。还没和敌人开打,自己人就掐个没完。

比如大凌河战役,巡抚邱禾嘉与经略孙承宗掐,后来的巨鹿大战,又是督师卢象升与兵部尚书杨嗣昌掐。结果就是互相坑,典型卢象升,与其说抗清殉难,不如说被杨嗣昌坑死。

而且殉国四十多天,还被杨嗣昌扣押奏折不上报,各种造谣诬陷通敌,给崇祯尽忠的结果,就是这么惨。

这事虽说是杨嗣昌搞鬼,但根子还是崇祯。

以崇祯脆弱的小心脏,如果让卢象升这样的强人,获得专征一方的权力,内心真心撑不住且放心不下。于是每次发现人才,让人拉车之前,都要各种五花大绑,手脚完全捆好不说,还得他们互相提防。

能日行千里的马,放他手上也就跑百步。

这就好比倘若某单位领导,委派哪个员工任务,恨不得全方位监控窃听,还专门安排心腹负责找茬,必然啥事都干不出。

而比这更可怕的,就是瞎指挥。

崇祯对于前线战事的心理承受能力,从来都是有限的。每次战事进行,都是各种催促,越到关键时刻,就是各种死催。万一催不动,就会各种瞎猜疑。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常把稳赢的仗猜成败仗。

最让后人痛惜的,就是松锦大战。

今天所有后人复盘此战,稍有军事常识就可得出结论:洪承畴的明军,已经以步步为营的稳守反击,把清军逐渐逼入不利局面。就好比一场球赛,分明本队比分领先,铁桶阵稳守反击就赢,却偏被领导电话死催,要求必须压出去进攻再打进一个,然后悲剧发生了……

松锦大战就是这种情况,本来已被战局急得流鼻血的皇太极,意外发现明军作战计划突变,锋锐齐集,后方漏洞大开,立刻抓住这意外之喜,袭击了明军粮道,战局骤然逆转。

一场清王朝赌上国运的仗,清军在崇祯的送礼下赢了!

分不清好赖人

如果说软弱的性格,造就了崇祯战场上的悲剧,那么在后人最津津乐道的管理水平上,崇祯也有一个荒唐的缺陷:分不清好赖人。

这一个缺陷,在北京沦陷之后,来了个人品大爆发:崇祯生前十分喜欢的学士周钟,带头在崇祯灵柩前表达羞辱。崇祯格外信任的襄城伯李国贞,农民军还没攻城,就忙不迭地带兵投降。两位大学士陈演和魏藻德,一直深受崇祯信任,这时一个毫不犹豫拉出四万两白银送去给农民军当零花,一个主动表白要投靠,赌咒发誓大骂崇祯无道。

崇祯一辈子劳心劳力,最为倚重的,却是这么一群人。

要再看个事实,就知道崇祯眼有多歪:被崇祯斥责过“抗敌不力”的卢象升,浴血战死巨鹿。被崇祯曾经下牢狱拷打到耳聋的孙传庭,壮烈殉国于潼关。因为直言进谏而被赶回家的熊开元,明亡后出家为僧,拒绝入仕。而被他罢官回家的刘宗周,则在南明时代毁家纾难,率领一支民团奔赴抗清前线,最终英勇就义。

反而是那些曾经被崇祯百般提防怀疑的人物,先后尽忠到底!

能够慧眼识金的崇祯,为什么分不清好赖人?

因为看到一个人的能力,需要的是智商,看到一个人的品质,需要的却是情商。前者崇祯是高分,后者却是低能。

做一个勤奋刻苦的书呆子作文 篇4

但我认为,这个社会缺少不了这种埋头苦读、勤奋刻苦“书呆子“!

正如北大中文系主任谢冕在新生欢迎会上所说:“先学做人,后做学问;先潜心做“书呆子”,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建树。”高尔基曾说:“天才出于勤奋。”爱迪生也曾说:“天才是1%的灵感外加99%的勤奋。”做一个勤奋刻苦的“书呆子”,是我们在学习工作中的根本要求,只有我们拥有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在学习生活中从容面对各种困难,化解各种矛盾,正如居里夫人所说:“勤奋刻苦是取得成功的金钥匙。”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勤”字,许许多多的文坛巨匠都是这样做的:宋代欧阳修树立“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的观念,跻身“唐宋八大家”之中;明时宋濂坚持“余幼时即嗜学”的习惯,成为一代“明初三大家”之首;鲁迅本着“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的生活态度,成为一代伟大的思想启蒙者……

广大文学家们用他们的行为,诠释了勤奋的力量,科学家更不乏其人:华罗庚抱着“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的心态,成为伟大祖国的杰出数学家;茅以升坚持“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人生之母”的人生观,使钱塘江上跨起了中国人自己的桥;门捷列夫树立了“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的成功理论,建立了化学世界元素的规律地位;爱因斯坦脚踏“在天才与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选择勤奋”的道路,为人类建立了伟大的相对理论……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坚持勤奋,就是我们成功道路上的根本要求,任何事物我们都能轻松应对。

刻苦学习作文 篇5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曾经想,书,有那么重要吗?在我小学的时候我从1年纪的语文就不好到了后来成绩一落千丈,也是是不爱讲话,或是不太爱看书。

老师说回去多看看书就好了老师说的话,而我却没有听,反而把这些话当耳边风。因为我觉得读不读书不重要,努不努力不重要,我想:“上次能考好,这次也一定能考好,我抱着这样的心态读了半个学期。

结果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后来我想到有人说的名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想这可能是我太骄傲了也许谦虚点会考的好点。

通过以上事例,就表明我们只有用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锲而不舍、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之心才能学好、学会。我们要向学习好的同学学习学习态度;要向机灵的同学学习磨练大脑;要向朴素的同学学习吃苦耐劳;向遵守纪侓的同学学习遵守纪律。

学习首先是为个人,但如何学好它呢,我觉得是要有一个目标一个学习的方向和方法最后就是坚持。如果你能做到以上你就可以学得好。

一个刻苦学习的学生作文 篇6

记一位刻苦学习的同学作文350字

有一个同学,他的刻苦学习的精神仍激励着我前进,他那种学习的可贵精神是值得每一位同学学习的。那是在三年级第二学期,一次英语测验,他从最初的90多分,降落到60多分,全班同学都很惊讶,要知道,那时他可是正班长!竟然考的如此低分,真是太令大家失望了。后来,在下一次的测验中,他竟然又回到了90多分,这次,他不负众望!下课后,我慌忙跑去“采访”他:“请问,您是如何努力才追回成绩的呢?”他回答说:“我之所以追回了成绩,是因为我经历了上次的失败,必须吸取教训,奋力不懈!学习是人生中最美的享受,在知识的海洋里,我感受到了无穷的快乐。”是的,他说的.没错,我们应该热爱学习,也许在你刻苦过后,得到的是知识与成功。

事实再次敲响警钟,天才并不可靠,可靠的是勤奋和刻苦。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也不蒙你了,这位令我敬佩的同学就是:田花!

一个刻苦学习的学生作文 篇7

一、把握“根基”, 夯实知识迁移教学的基础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这句格言, 对于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 同样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知识认知与教学过程中, 只有切实加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技能, 才能有腾飞跃进发展的根基。对于小学语文知识迁移教学来说, 只有让学生具有较为厚实的语文基础, 对具体形象的事物积累了较多的感性认识基础, 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对新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 才能引导他们构建出良好的抽象概括能力, 并促使他们对知识的抽象能力不断提升, 从而促使他们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以科学的思维迁移到新知识体系当中, 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 促使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填鸭”“灌输”“囫囵吞枣”与“死记硬背”等现象的发生, 从而大大提升对新知识的理解速度与深度, 大大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例如, 教师引领学生对课文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时, 可以从引入曾经教学过的方法入手, 示范性地引导学生把握“中心句子”, 抓住“引领句子”进行思维脉络的梳理, 让他们感知和体验到如大自然般的朴实“意境”和像行云流水般的“思维”, 从而在自己的大脑空间中构建出“中心主题”, 这种把握“根基”向外拓展的方法, 可以有效地夯实知识迁移教学的基础。

二、扭住“启发”, 增强知识迁移教学的内功

教育与教学实践活动表明, 传授学生知识固然非常重要, 但传授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如何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认知知识的形成与构建过程, 则更为重要。由上可见, “思维启迪”和“智力启发”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渠道与目标, 在引领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 只有不断加强思维启迪, 促使学生从中获得对知识的求知欲的探究欲, 才能更加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 促使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得到有效提高, 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与此同时, 还将有助于培育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提升语文素养。

例如, 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 启发学生遇到任何问题切不可盲从草率, 应做到深思明辨, 促使他们得到心灵的启迪和触动, 切实从内心深处理解“汤姆爸爸的良苦用心”, 切实在内心烙下每时每刻、身处任何地方都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由此促使他们的思想受到强烈震撼, 在感知美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全面、健全与完善之余, 深深地体验和敬佩人们行为的自觉。又如, 引领学生进行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六中的“想想做做”教学中, 启发学生实事求是、客观严谨、不以偏概全的探究与思维, 引导学生对学校或自身所处社区的绿化情况进行调查, 客观分析存在的不足, 并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改进建议, 进而引导他们给校长或相关负责人写信, 为绿化建设工作积极献言献策。

三、扣住“通融”, 拓展知识迁移教学的外沿

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 综合两种或多种知识进行考究, 可以大大增强人的大脑皮层刺激, 对人的思维认知印记更为深刻, 特别是当他们相似因素越多之时, 引发他们产生知识迁移几率就越大, 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就尤为深刻和透彻。而由此实验研究引发的教育教学研究表明, 在教学思维与教学实践活动中渗透“通融”思想、手段与策略, 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横向联系思考力, 促使学生从已知知识向未知知识的迁移。因此, 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加强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育过程中, 要加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通融, 从而拓展知识迁移教学的外沿, 增强知识迁移的质量与效果。

例如, 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水上飞机》教学之后, 学生对水上飞机主要功能、基本作用、性能与本领具有较为初步的了解, 然而他们对其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 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 比如其外形设计、其动力装置、其安全系数等等。对此, 教师可以引领他们对“空气动力学”“流线体阻力”“安全预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课外自主式探究, 让他们学会查阅相关图书资料或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知识, 激发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 增强他们爱科学的激情和学科学的兴趣, 还能培养他们动手操作的自动手能力, 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综合以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知识梳理、概括与迁移非常重要, 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有助于促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有效开发, 促使他们的学习能力跃升到一个新的阶梯层次。每一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只有充分研究和利用好教材, 引领学生学会知识迁移, 才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与无穷魅力。

摘要:知识迁移教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提升知识认知与应用层次。文章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入知识迁移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立足“把握‘根基’, 夯实知识迁移教学的基础”“扭住‘启发’, 增强知识迁移教学的内功”“扣住‘通融’, 拓展知识迁移教学的外沿”。

关键词:小学语文,知识迁移,能力培育,要点探讨

参考文献

[1]王高良.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J].教育教学研究, 2014 (2) .

[2]钱李玉.知识迁移与小学语文教学[J].新课程研究 (教师教育) , 2013 (11) .

刻苦学习的格言 篇8

春庭早色和烟暖;午夜书声带月寒,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

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益足。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志不强者智不达。

有关刻苦学习的成语 篇9

1、手不释卷:看书入迷,手都不舍得放下书,形容勤奋好学。释:放下;卷:指书籍。

2、焚膏继晷: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

3、只争朝夕:朝,早晨;夕,晚上;朝夕,形容时间短暂。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4、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醒,不会懒惰。形容鞭策自己,勤奋不懈。

5、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6、凿壁偷光:凿穿墙壁引过光线。形容家境贫困仍刻苦勤学。

7、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指读书勤奋刻苦。

8、幼学壮行: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抱负。

9、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10、勤学苦练:勤奋、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11、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到不会厌烦的地步。

12、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读书勤奋。

13、坐以待旦:待,等待;旦,天亮。坐着等天亮。多形容勤恳。

14、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15、程门立雪:冒着大雪在程颐的门前站着,形容尊师重道,虔诚求教。

16、勤勤恳恳:形容勤劳踏实。也形容勤恳的样子。

17、朝乾夕惕: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18、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19、分秒必争: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形容抓紧时间。

20、孜孜不倦:孜孜,也作孳孳,努力不懈的样子。不倦,不知疲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十分努力。

21、囊萤映雪: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照明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22、夙夜匪懈: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

23、磨穿铁砚:磨穿了铁铸的砚台。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也形容笔墨功夫之深。

24、夙兴夜寐: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25、废寝忘食:废,停止。寝,睡觉。忘,忘记,食,吃饭。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很刻苦,专心致志。

26、牛角挂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看书。比喻勤奋好学。

27、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一个刻苦学习的学生作文 篇10

在不久前召开的太原市科技工作会议上, 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的张靖教授从太原市委领导手中接过了青年科技人才奖的证书。在荣誉证书的背后, 体现了太原市对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视和培养, 更饱含着这位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对其所从事的科研工作的刻苦与钻研。年轻的张靖教授在科研道路上取得的成绩, 着实让人所佩服, 笔者带着这份敬仰之心走进了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

执著热爱之情 成就辉煌荣誉

众所周知, 一个人要想在自己从事的领域有所建树, 必须有对这份工作坚定的执著和足够的热情。张靖从小就对物理感兴趣, 上大学时他选择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光电子专业, 通过进一步细致学习, 更加凸显了他对物理的热爱, 并从此喜欢上了物理研究, 喜欢钻研新的研究方向。因此, 在大学毕业后, 他选择继续深造, 考取了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 师从彭堃墀院士。彭堃墀院士是国务院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山西省“科技功臣”。张靖一边从事科研, 一边继续学习, 于2001年获得山西大学光学专业博士学位, 并选择留校, 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彭堃墀院士的指导下, 张靖教授在光电研究所里如鱼得水, 在科研之路上苦心钻研、不断攀登。

张靖教授在采访中说得最多的就是热爱。他说, 你必须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十分热爱, 才会乐于为之付出。正如张靖教授所说的那样, 他对量子信息和量子光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热爱之情, 造就了他对事业的追求无怨无悔, 潜心钻研, 在不断的重复实验中体验科研的乐趣。张靖教授同时也说, 他还喜欢不断创新和挑战自我。张靖教授每天都要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 尤其是一些国外的最新理论, 在不断的学习中随时了解和掌握世界最新的科研动态, 每当学习到新的知识和理论时, 他就会有很强的满足感, 从中体会到科研之路的乐趣所在。

正是由于张靖教授对这份工作的强烈热爱和无限追求, 促使他不断努力、不懈追求, 也注定了其日后定会成就一番辉煌。作为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他先后参与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 并获得了多项荣誉, 其中, “纠缠态光场及连续变量量子通信研究”获2006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光场量子信息与量子通信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获第五届饶毓泰基础光学二等奖, “全固体化单模单频绿光激光器”获2002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半导体激光器强度和位相噪声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获2003年度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连续变量量子信息与量子通信的理论研究”获2004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于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 并在当年被选为山西省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 入选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 还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此外, 张靖教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先后发表科技论文70余篇, 其中在Phys.Rev.Lett, Phys.Rev.A, Opt.Lett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被SCI他人引用600余次, 还获得了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和谐优良团队 铸就创新成果

种种荣誉, 并没有让这位年轻的教授骄傲, 张靖教授把成绩的取得归功于有一支好的科研团队。他所在的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是山西省高校中唯一的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拥有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科研实力强大的研究团队, 这个团队在彭堃墀院士和谢常德教授的带领下, 潜心研究、专心科研, 攻克了许多科技难关, 获得了多项荣誉。在这个团队里, 大家都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创新不是闭门造车, 需要交流, 需要的是团队集体的智慧。老教授用自己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指引年轻人进步, 正是老一辈科学家那种排除万难、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精神给张靖教授烙下了深刻印象, 为他科学素养的提高和科学精神的培育打下了基础;团队中的年轻人用自己对科研的激情感染长者, 以创新作为自己的使命, 当作是对自我的要求及前进的动力, 大家取长补短, 各自发挥优势, 共同攀登科研的最高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2008年, 光电所科研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的资助, 这是山西省第一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资助的团队。这个荣誉不仅是对光电所科研团队的鼓励, 更是一种激励。

国内的学习及科研工作并没有使张靖教授停止对最新理论和最新知识的获取。2000年, 他赴日本国家计量研究所从事全固化单频绿光激光器碘分子光频标的实验研究, 2002年, 在S.L.Braunstein教授量子信息小组做博士后, 2003年, 在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Kastler-Brossel实验室开展超冷费米气体冷却的实验研究。多年的国外学习和科研经验, 使他不仅了解和掌握了许多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也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一些科研方法和理念, 为他日后成绩的取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由于自身的天资、勤奋和不断地努力、创新, 以及在团队伙伴的合作、帮助下, 张靖教授设计提出明亮EPR纠缠光束的直接探测、连续变量量子密集编码、可控的量子密集编码、连续变量Cluster态产生等实验方案, 并完成了相应的实验研究。2007年, 他实验实现了玻色气体87Rb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和费米气体40K量子简并, 这是国内首次完成的费米气体量子简并实验。

传道授业解惑 精心培育人才

张靖教授身兼科研与教学两项重任。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 张靖教授满怀信心, 认为搞科研是兴趣再加上全身心投入, 有足够的兴趣是前提, 只要肯吃苦、下工夫, 就一定能取得成绩。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张靖教授在教育学生做好基础研究的同时, 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张靖教授直言自己是一个喜欢做研究的人, 他对自己的学生寄予厚望, 希望他们能喜欢研究工作, 只有喜欢, 才能为之去努力奋斗。在每一年的招生之中, 他都要对学生提出一个相同的问题, 那就是, 你为什么要来光电所?在各种不同的回答之中, 可以看到每个人对科研工作的不同认识。他希望每一位学生都是因为真正地喜欢科研, 乐于科研, 才来这里学习。在培养学生上, 张靖教授乐于投入更多的精力, 他要求学生要不断地学习, 保证每天都要查阅文献, 对于从事的科研工作, 要随时关注国内外的最新动态和研究进展, 只有在充分了解别人的基础上, 才能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 发现创新之处。同时, 张靖教授也教育学生要珍惜学校创造的良好科研环境, 充分体验到科研的乐趣, 享受科研过程的乐趣。

形容刻苦学习的成语 篇11

1、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醒,不会懒惰。形容鞭策自己,勤奋不懈。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发奋图强,刻苦磨练自己。

2、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3、悬梁刺股:把头发挂在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形容发奋刻苦学习。

4、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指读书勤奋刻苦。

6、凿壁偷光:凿穿墙壁引过光线。形容家境贫困仍刻苦勤学。

7、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他勤奋好学,但因穷无钱买烛。邻居家夜里点烛,烛光却照不进来,匡衡于是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烛光照射进来,借着微弱的烛光读书。匡衡这种凿壁偷光刻苦学习的`精神,受到后人的称赞。

8、昼耕夜诵: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9、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读书勤奋。

10、牛角挂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看书。比喻勤奋好学。

11、囊萤映雪: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照明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勤奋刻苦学习的名言 篇12

2) 书的真正目的在于诱导头脑自己去思考。——莫利

3) 漫长的岁月既毁坏了坟墓又损坏了墓碑可是光阴对于书却无能为力。——瓦鲁阿

4)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5)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 在我看来最好的书是那些能够提供最丰富的思考材料的书。——法朗士

7) 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阿·安·普罗克特)

8) 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9)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0) 一切活动家都是梦想家。(詹·哈尼克)

11) 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杜鲁门·卡波特)

12) 图书包含着整个生活……。——巴尔扎克

13) 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14)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15)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6)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17)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8)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9) 天道酬勤。

幼儿音乐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点 篇13

目前, 我国所推行的学校教育分幼儿、小学、中学、大学四个阶段。许多人认为中学大学很重要, 而幼儿小学的分量稍轻,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幼儿是早期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 对其将来小学、中学、大学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一点许多学者已经意识到了, 所以在幼儿早期教育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这几年, 幼儿 (3-6岁) 学习音乐的现象是非常普遍, 主要在音乐技能学习方面。许多家长都送自己的孩子去琴行或找专业老师学一门器乐演奏, 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幼儿期是开始学习音乐的黄金时期。据统计, 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最负盛名的小提琴和钢琴等器乐演奏家, 大都是在幼儿期开始学琴, 奠定了“童子功”, 令他们终生受益。对于幼儿阶段音乐学习的发展, 儿童往往不是以审美的态度来学习音乐的, 有兴趣地、有意识地听音乐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动机。而且这种听音乐的能力逐年增加, 就为幼儿从倾听音乐到模仿音乐到表现音乐再到创造音乐提供了心理基础。

幼儿的音乐教学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幼儿期所接受的音乐教育会直接对儿童音乐能力的拓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 音乐教师应针对幼儿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音乐能力特点去具体安排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教师应掌握幼儿音乐学习的心理特点, 运用适当的方法去建造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而这一点恰是幼儿音乐学习的一个重要点, 但大多数教师都遗忘了它, 少数教师知道但又不知该怎么改善这种情况而忽略它。这样只会直接扼杀了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阻碍了音乐对幼儿的影响。但这种情况却大大出现在现在的许多琴行和培训中, 特别是乐器教学中。

虽然反复练习、背谱的确使学生充分掌握技巧, 但这也是枯燥的, 学生大多会无法支持下去, 甚至对音乐、乐器产生强烈的排斥。这样, 即使一开始对音乐充满兴趣, 最后能支持下来的也是非常少的。音乐对人的影响绝对不是只有在技巧方面的, 而是在心理、态度、精神上的, 让学生因为技巧的枯燥而对音乐反感, 这与音乐的方向相背驰。而能让学生真正喜欢音乐, 理解音乐, 甚至创造音乐, 只有音乐教师, 不论是艺术类院校教师、普通类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 连琴行教师都是一样重要的。但恰恰是这些教师, 有许多已经忘却了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点, 那就是积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却是最难做好的一件事, 最重要的一件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劳动的特点曾做过高度的概括。他说:“……教育人是一种职业、一种专长。但这是一种特殊的、和其他任何工作都无法相比的职业, 它具有一系列特点:……教师的创造性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他工作的对象——儿童——经常在变化, 永远是新的, 今天同昨天就不一样。我们的工作室培养人, 这就使我们担负着一种无可比拟的特殊责任。”每个幼儿的性格情况都不一样, 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态度教育, 这是非常艰难的, 但也是非常重要并不可缺少的。这就意味着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教师本身也应该对这方面有着时刻提醒自己的觉悟, 这对幼儿将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大多忽略这一点。

而能体现教师对幼儿音乐学习的重视度就是音乐教学设计了。教学, 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的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因此, 教学工作实施之前, 总要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 选择正确的内容, 预先制定方法策略, 精心进行设计。从这个意义来讲。设计与教学是不可分的, 甚至可以说它们是与生俱来的。传统教学中, 也离不开教学设计活动, 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各自的“教学设计”。只不过这种设计, 由于受教师自身经验、知识水平、教育思想、教学条件、工作环境等制约, 仍然脱离不了经验式教学设计的窠臼。这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特别是幼儿教师, 这就更值得重视了。而教学设计在技巧学习中的地位就更重要了。因为技巧学习是最容易让孩子觉得枯燥无味的, 也是最容易让孩子对音乐失去兴趣的。教师在教乐器技巧时更要好好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例如就一名初学钢琴的幼儿而言, 他在初接触钢琴时, 教师为了引起他的兴趣, 往往采用直接记忆与模仿弹奏的方法。学习新课:第一步, 教师要确定技能目标, 选择相应曲目后将准备学习的新课反复弹给学生听。技能动作示范要准确、清晰, 语言提示要简明生动。比如为让幼儿掌握肩臂手之间贯通的关系, 韩乐春老师就编了《肩臂通流操》, 一边说歌谣师生一起做肩臂通流操。当孩子基本体会后, 可以在钢琴上分别尝试用右手和左手的2指或3指弹奏一首小曲, 边弹边体会肩臂手贯通的感觉, 直到孩子完全熟练自如地掌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反复使用同一首歌谣, 但学习弹奏的练习曲, 要不断更新, 如在钢琴上学上楼梯、小青蛙叫、鸟鸣等, 使孩子们从旋律、节奏的变化中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提高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只要能提高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那别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就更得心应手了。

在学习技能的同时, 也可以加入许多别的学习形式, 如歌唱、听觉等, 以不同的学习形式来使孩子对学习技能充满好奇与兴趣。因为即使是“天才”的钢琴家, 学习中也可能出现“饱和现象”, 枯燥、厌烦伴随着疲倦不情自来。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时刻注意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度是否有所降低, 如果出现枯燥感觉就要马上改变学习方法或学习内容, 进行一些表面的调整, 调动起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性, 千万不能走入音乐技能学习的误区。如:强迫学生进行刻板而漫长的技巧练习, 甚至限定学生每天的练习时间和数量。教师错误地认为音乐技能学习, “只要进行反复, 就能掌握一切技术”“只要干, 就能学会一切技术”。练习是掌握音乐技能的必由之路, 重复练习也是必要的。问题是怎样重复, 强迫学生机械盲目练习是十分有害的。这样只会有碍学生通过练习学习音乐、体验音乐, 从而使他们失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所以在一开始就应该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练习习惯。正确的练习是学习音乐技能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合理地安排练习时间, 并要知道学生选择最有效、最准确的练习方法, 以便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果。

音乐教师要时刻牢记幼儿是一切的开始, 一定要为他们塑造一个好的开始, 千万不能因为个人的原因而忽略学习中与学生的互动。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有趣的学习音乐的环境, 重视加强心智技能的培养, 深入理解“心灵才能手巧”的道理。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开端, 但许多音乐教师却往往忽略了这个重要时期, 本文对幼儿的音乐学习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音乐教育,幼儿,听觉

参考文献

[1]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年.

[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年.

刻苦学习的名言警句 篇14

1、天才绝不应鄙视勤奋。

2、学问勤中得。

3、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4、遇到困难不低头,要迎难而上。

5、人生代代无穷已,学识绵绵无绝期。

6、汗水换来丰收,勤学取得知识。

7、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8、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9、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

10、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11、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12、没有方法能使时钏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

13、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活着。

14、读书不想,隔靴挠痒。读一书,增一智。

15、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16、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7、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

18、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19、科学所打开的世界越来越辽阔,越来越奇妙……

20、你怎么样对待别人被人就怎么样对待你。

21、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力的思索。

22、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

23、虽天才隽朗,而实须坟诰以广知。

24、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

25、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2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27、努力就是光,成功就是影。没有光哪儿来影?

28、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29、春庭早色和烟暖;午夜书声带月寒。

30、人家不必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最佳。

31、读书的作用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34、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35、无知是智慧的黑夜,没有月亮、没有星星的黑夜。

36、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37、抓住自己最有兴趣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

38、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3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40、在日常事物的自理中,一盎司习惯抵得上一磅智慧。

41、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不要一下子学很多。

42、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43、松驰的琴弦,永远奏不出时代的强音。

44、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

45、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6、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

47、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48、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49、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50、不读书则愚,不思考则浅,不多练则生,不巧用则钝。

51、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52、对我来说,一件尚未实现的事,就是我有生之年的最大鞭策。

53、根儿向纵深处延伸一寸,小树被狂风推倒的危险就减弱了一分。

54、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55、科学技术史表明,过多的知识信息有时反倒会妨碍和限制创新。

56、与其夸大胡说,不如宣布那个聪明的、智巧的、谦逊的警句:“我不知道”。

57、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58、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59、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60、学问不是上帝恩赐的,而是靠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的。

61、学习,不分贵贱,勤奋不分聪愚,成败,不分天才,时间,证明成就。

62、我要做的事,不过是伸手去收割旁人替我播种的庄稼而已。

63、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64、松软的沙滩上最容易留下脚印。钽也最容易被潮水抹去。

65、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

66、藏书再多,倘若不读,只是一种癖好;读书再多,倘若不用,只能成为空谈。

67、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

68、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69、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70、沿着别人走出的道路前进时,应该踩着路边的荆棘,因为这样走多了,就能使道路增宽。

★ 关于刻苦勤奋的名言警句

★ 激励刻苦学习励志名言

★ 刻苦学习的名言荟萃

★ 经典学习名言警句7

★ 学习英语名言警句

★ 和学习有关的名言警句

★ 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

★ 关于热爱学习名言警句

★ 名人名言关于刻苦学习

关于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篇15

书法家刻苦学习的故事

故事之一 《智永和尚的“退笔冢”》

隋唐时代的著名书法家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据说他曾住在永欣寺楼上,刻苦学书三十年。他身边备有一个大竹篓,将写秃的笔扔进竹篓里,整整装满了五篓,后来将秃笔取来埋在一起,称为“退笔冢”。经他亲手临写的《千字文》有八百多本,分别散在江南各寺庙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綉花针”,智永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每天来求他写字的人络绎不绝,把他家的门限都踏穿了,于是用铁皮包上,被人称为“铁门限”古人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正是智永和尚的写照吗?

故事之二 《红叶作书,郑虔三绝》

郑虔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学者,书法家,学问很渊博。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穷得连纸张也买不起,用什么来练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放有几间屋的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天取红色的柿叶当纸,刻苦学书。时间一长,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虔终于艰难而玉成,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三绝”。

前人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从郑虔学书的故事中,不是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吗?

故事之三 《穷和尚成了大书法家》

唐代的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也是一位勤奋刻苦的典范。因为贫苦,买不起纸张,他每天取芭蕉叶来写字,后来把他种的一万多株芭蕉树叶都摘光了,于是又作了个木盘子,刷上漆,在上面练习写字,时间长了,笔尖竟把木盘也磨穿了。他写秃的笔,可能比智永还多,后来将秃笔埋成一座坟,名叫“笔冢”。怀素刻苦学书几十年,终于自成一家,他的草书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珍品。

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条件,比智永、郑虔、怀素要好得多,难道不应该趁这大好时光,奋发自励吗?

故事之四 《身残志坚的书法大师》

一个刻苦学习的学生作文 篇16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电学实验,电源内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发展的课程目标, 其中之一就是让学生“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儿童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逐渐成熟起来的。当儿童接触的新信息与现存认知结构不吻合时, 就要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 而个体也就在平衡—失衡—新的平衡中, 实现了认知的发展。据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创设激起学生新旧知识冲突的有效教学情景,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建构新知、提高技能、发展能力、内化情感。下面以“电流表使用”这一简单的电学实验为例, 谈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以与同行交流共享。

一、问题的提出

在学习“电流表使用”时, 教师常会向学生强调:“电流表就相当于一根导线, 测量电流时只能串联在电路中, 不能并联在用电器两端, 否则就会引起短路。”并会通过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印象:把电流表的一个接线柱与小灯泡的一端相连, 而另一个接线柱通过导线试触接到小灯泡另一端, 在试触一瞬间, 电流表满偏, 电路中原来亮着的小灯泡熄灭, 说明小灯泡被电流表短路。

同样, 在学习“欧姆定律”一节时, 教师会联系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 并结合苏科版物理九上课本第92页习题第3题来说明:电流表的电阻大概是零点几欧。而导线电阻约零点零几欧, 所以电流表与导线相比还是略有区别的, 当导线并联到电流表两端时, 电流表也会被短路。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只能讲到此程度, 可学生总是似懂非懂。所以在新一轮的教学中, 笔者尝试通过数据来说明。如图1电路中, 电流表与灯泡并联在1.5V的电源上。电路接通瞬间, 毫无疑问, 能看到灯泡不亮, 电流表满偏的现象。这时笔者提出探究问题:是电流表分去了绝大部分电流而使小灯泡不亮吗?学生通过计算发现, 不管电流表是否并联, 理论上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应该是不变的, 就是说小灯泡的亮度也应该是不变的, 那么为什么实验现象跟理论计算不符呢?是不是我们忽略了某些因素呢?这就引入了进一步的探究性学习。

二、分析论证、作出假设和探究实验

笔者引导学生从现象入手, 先进行理论分析。

小灯泡不亮只有2种可能:一是没有电流通过, 即电路中存在断路;二是有电流通过, 但因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过小, 使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太小, 导致小灯泡的实际功率非常小, 从而无法发光。本实验中, 因电流表有示数, 故可排除第一种可能。于是集中分析第二种情况, 小灯泡跟电流表都是并联在电源两端的, 为什么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会减小呢?

【分析1】当电流表并联入电路后, 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 电流增大, 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却减少了, 这似乎与图2相似。当滑片向右滑动, ab两点间的电阻变小, 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但因有电阻R0的存在, 故ab连点间的电压变小。该R0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呢?按初中生的知识水平, 目光很快就投向除电源, 灯泡和电流表之外的导线。

【假设1】小灯泡在并联电流表后不发光是因为导线有电阻而分得了电压。

【探究1】如图3所示, 设电路中导线电阻为r, 因电阻r与小灯泡是串联的, 且电阻r与小灯泡相比非常小, 所以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小灯泡分得了绝大部分的电压, 所以能发光。但当电流表并联到小灯泡两端后 (如图4) , 因电流表的电阻也较小, 所以并联后ab两点间的电阻值比电流表更小。此时的导线电阻r就有可能分得电压。

为验证这一假设, 笔者让物理兴趣小组学生分别用铜、铁不同材质、不同粗细的导线替换原有的实验室导线, 进行课外探究实验。实验设计见表1。实验的结果还是一样, 小灯泡都不发光。

这说明, 导线电阻分压的效果并不如预期的那么大。既然分掉电压的并不是导线, 那么会是什么呢?

【分析2】电路组成很简单:电源、开关、小灯泡、电流表和导线。既然不是导线的分压问题, 那就只可能是电源了。但凭初中生现有的知识, 是不可能联想到电源内部有电阻的。这时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启发学生:福尔摩斯有句名言:“除去不可能的剩下的即使再不可能, 那也是真相。”在排除了其他组成元件会对小灯泡的发光产生影响后, 剩下的可能影响的组成元件就是电源了。

【假设2】小灯泡在并联电流表后不发光是由于电池的内部存在电阻。

【探究2】因本校实验室的仪器无法直接测到电池的内阻, 所以笔者给学生介绍了高中测量电源内部电阻的方法, 实验原理如图5所示。

实验原理:ε=U+Ir (其中ε为电源电压, U为外电路电压, r为电源内部电阻) 。实验共采集了11组数据 (见表2) , 发现当滑动变阻器接入阻值较大时, 随着滑片的移动, 电压表示数几乎无变化,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阻值较小时, 随着滑片的移动, 电压表示数变化较大。笔者指导学生通过图像法算出了电池的内阻约为2Ω。

三、得出结论

小灯泡在并联了电流表后会熄灭, 是因电池内阻分压所致。并联电流表后, 外电路的电阻大大减少, 使得电池内阻分掉了很多电压, 导致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锐减, 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减, 致使灯泡亮度不可见。因此, 要通过计算得出具体数据来解释出灯泡由于被电流表分去了过多的电流而无法发光, 只需要在图5电路中串联一个与滑动变阻器同样阻值的灯泡即可。

四、汇报交流

探究说明, 对于线路和电源本身也要用欧姆定律来分析, 这正说明了欧姆定律的普适性。很多问题要用全电路欧姆定律来计算, 这要到高中才会学习。

笔者让物理兴趣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他们的探究成果:外电路的电阻越大, 电源的内阻影响就越小。反之, 外电路电阻小, 流过电源的电流强度大, 电源内阻影响就大, 路端电压就会降低。比如, 家里冰箱、空调启动时电流很大, 线路和变压器的分压就会增大, 电灯得到的分压降低, 瞬间就会变暗。它们正常工作时恢复额定电流, 电流小了, 电灯也恢复正常。电源的内阻问题肯定会对初中教材中“欧姆定律”的实验产生影响, 如何才能尽可能的减小这一影响呢? (1) 尽可能选取电阻值大一些的电阻。 (2) 如果手边电阻都较小, 那么在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时, 不要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过小。

五、反思

以上是由一个简单的电学实验现象引导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整个探究过程中, 笔者受益也颇为丰富,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 我们在引导开展探究性学习时不要带着条条框框, 将自己和学生局限于某一知识范围之内, 而是要拓宽思路, 从各个方面去考虑问题的可能性。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再遇到复杂问题时, 就能跳出“框框”提出全新的猜想。同时敢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周密地分析并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一个答案, 而是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 在学生迷惑和陷入僵局时引导他们, 并且全力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条件和环境, 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达到师生合作互动, 共同成长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上一篇:单机游戏推荐排行榜下一篇: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