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地震公园营销策划

2024-09-21

四川汶川地震公园营销策划(精选12篇)

四川汶川地震公园营销策划 篇1

亲爱的四川汶川人民,别哭泣,你们的痛就是我们全中国人民的痛。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我们的温总理流泪了。山哽咽,水哭泣;太阳不语,大地沉默。

地震无情,灾难惨重。高楼大厦倾刻间倒踏,成千上万的学生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大自然有时温驯得像只小羊羔,有时发起怒来却像咆哮着的狮子,是那样的残酷,是那样的绝情。偏偏下午2时28分是孩子们上课的时间,可怜的孩子们大多数在教室里,他们不可能躲过这场地震灾难。那样年幼的生命,那样青春的生命,那样美丽的生命就在一瞬间悄然离开世间。多么痛心。上苍啊,您的眼睛呢?为什么单挑2时28分作孽呢?如果是课间时间,孩子们也许不会离开这样多。我们无法接受这残酷的事实,我们无法忍受孩子们的难活一梦间,尊敬的神啊!上苍啊!求求您发发慈悲,息息怒,别再伤害人类,我们人类渴望与您和谐相处。

这场灾难怎能不叫人落泪?也许离我们而去的学生张娃刚刚读过:“我们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也许玲玲刚刚演讲完毕《我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也许漂亮的张老师正在教同学们唱《明天会更美好》的歌;歌声悠扬婉转,也许老大娘刚刚为远行打工的孩子修补好衣扣;也许小花姑娘刚刚分娩做上了妈妈,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和谐,可是,为什么在一瞬间就离开了我们?上苍为什么不能和我们和谐共处呢?

落泪诠释了华夏人民心连心;落泪孕蕴着人间自有真情在,落泪折射出华夏人民的善良心灵;落泪体现共产党执政的优越性;落泪还表示我们的爱之弦依然完好„„

亲爱的别哭,坚强起来吧!

死者长已矣,活着要坚强,让我们从悲痛中走出来,化悲痛为力量。别担心,看总理已经亲临现场指挥抗灾救死扶伤了,总理日里万机,操心劳碌,憔悴中带着悲伤的神情,十万大军火速直到了现场,他们不顾生命危险,竭尽全力救死扶伤。空中投物献爱心的来了,外国代表也赶来了,他们带来了问候与捐款。灾难无情人有情啊!

举国上下的人民都行动起来了,大街小巷都放满了募捐箱,都写满了功德簿。

我们在自己学校也行动得很快,老师们捐款6720元,同学们捐款一万多元,数字虽然微小,可他传达了我们的爱心,诠释了华夏人民心连心,和谐相处的氛围。

我所在的居民点也行动起来了,素日好赌的一些小刁民们,决定停止打牌三天,他们要把钱省下来捐赠给灾区。这就是和谐风,这是就感动的,正如学习所说,我们„„和谐就在我们身边。

给点阳光就灿烂,这也是一门和谐的学问,幸存下来的灾民,他们非常感激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他们决心在很短的时间,重建家园,决心度过困难的时期,一定要„„

亲爱的灾民朋友们,亲爱的华夏子民们,别哭,咬紧牙关,相信我们的同舟共济,相信我们的心连心,手牵扯手和谐共处一定能感化上苍,让它不再发怒,与我们也和谐相处的。

天上有太阳,地下有湖水,太阳在湖水的心里,湖水在太阳的眼里;世界有中国,中国有汶川,中国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汶川要在中国人民的心坎上,相信吧,在不久的将来,汶川人民的家园又重建完好,地震永远震不垮中国人民的和谐之家。

四川汶川地震公园营销策划 篇2

1 强化城镇综合抗震减灾防范能力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地球内部不停地运动,在它的运动过程中,始终存在巨大的能量,推挤地壳内部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地震。世界上每年发生的地震大约在500万次,人们的有感地震在1%。据统计,造成严重破坏的大地震每年全世界平均大约发生18次。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靠地球养育,地震不可避免、无法回避。面对每年发生如此之多地震,深层次思考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研究地震,了解地震,以便初步熟悉地震规律,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和社会财富。

我们国家虽然在抗震减灾工作中,各种组织机构、研究机构有一定基础,但这次汶川特大地震之前没有预警迹象,没有科研成果。这进一步说明了在今后抗震减灾工作中政府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出人才、出成果,哪怕是地震之前十几秒预警也能挽救很多生灵。

四川汶川地震之后,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完善城镇综合抗震减灾防范能力。主要包括城镇发展用地规模,防灾区域划分,场地选择,应急疏散通道,应急避难所,应急反应和救援预案等内容。主要技术措施包括两方面内容,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全面普查并按照当地的抗震基本烈度进行抗震加固,新建的建筑物抗震设防必须达到标准的要求或予以提高抗震设防标准。

2 做好建筑工程规划选址和工程结构选型

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各类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大小程度。我们可以形象比喻,震级为炸药包的装药量,地震烈度为炸药包爆炸之后的破坏程度,对于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但它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有好多因素。从这次四川汶川震害的房屋损害情况看,有的严重破坏倒塌,有的破坏较小。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地质构造与场地条件的差异对建筑物震害影响明显。所以,我们今后建筑设计中要认真思考规划选址,严格选择稳定基岩、坚硬土或开阔、平坦、密度均匀的中硬土等有利地形地段,以免场地选址不当,对建筑房屋抗震产生不利因素。

我们都知道为了评定地震烈度大小,就需要一个衡量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地震烈度表。目前,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都采用12度的地震烈度表。抗震设防烈度是指国家规定权限批准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震中烈度(I0)与震级(M)的关系为M=0.58I0+1.5。这次汶川地震公布的震级为8级,也就是说震中烈度为11度多。我们的建筑物在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才进行抗震设防,9度已是最大限度的抗震设防了,可以讲汶川特大地震使得建筑物本身抗震及设防所起的作用已微不足道了。从四川汶川震害情况看我们应适当提高公共建筑,人流集中地方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

据四川汶川震害有关情况看:大开间、大窗户、外走廊的砖混结构中,由于整体性差、空间大,砌筑墙体的砂浆强度低,没有必要的抗震构造柱、圈梁等构造措施。由于砖混砌体结构材料的脆性性质,其抗剪抗拉抗弯强度低,所以震害最为严重,所以我们在日后的建筑设计中,尤其是公共建筑,例如学校教学楼尽量避免用砖混结构或者采用抗震性能好的钢结构与轻钢结构。框架—砌体混合结构,在重灾区普遍受重创伤,框架柱先于框架梁破坏。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柱的上端重于下端。柱子与梁的节点属于刚性节点,即承受竖向轴力和弯矩,剪力的作用,受力复杂,而柱子地位又最为重要,一旦破坏整幢建筑就可能倒塌。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设计中变“弱柱强梁”为“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这样建筑房屋不会因柱子的破坏而倒塌。单层工业厂房的排架结构,由于空间大,预制装配,节点连接差,厂房的整体稳定性差,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要适当增加柱间支撑和强化节点的连接。木结构房屋和轻钢结构房屋在这次汶川地震中震害较轻。这是因为这两种结构自重轻,延性好,地震作用小的缘故。综上所述,我们在房屋工程结构选型上,一定要坚持选用被广泛证明相比更为抗震且广泛适用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形式,以及选用钢结构,轻钢结构,木结构等抗震性能好的建筑结构形式。

3 普及和推广应用抗震减灾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

全国各地城镇在扩张膨胀,人口在增加,楼越盖越多,越盖越高,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高层建筑在10万幢左右,超高层有115幢。现在好多发达县级市也高楼林立。1976年唐山地震之后我们国家才颁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这次汶川特大地震之后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国大城镇建筑工程结构减震与抗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推广应用,使得新建工程经得起百年的考验。

我国传统抗震设防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种传统抗震方法是以“硬抗”为主要途径,通过“肥梁胖柱”多配筋来抵抗地震,其结果是梁柱截面越大、刚度越大,地震作用也越大。 传统抗震方法成熟,广大设计、施工都熟悉,在大多数情况下抗震是有效的,但在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结构隔震体系是指在结构物底部(或在某层间位置)设置具有一定的承载、隔震多位特性隔震支座而形成的结构体系。这种隔震支座的水平刚度远小于上部结构的层间水平刚度,所以上部结构在地震中的层间水平位移均集中在隔震层,结构层间水平位移很小,上部结构在地震中作长周期,缓慢的整体水平平动,从而保护结构本身,内部装饰和精密仪器等不遭任何破坏。这种隔震结构减震效果是传统抗震结构望尘莫及的,极大减小地震对结构的反应。结构及承重构件地震中的损坏过程,就是地震能量的“消能”过程。结构及构件的严重破坏或倒塌,就是地震能量转换或消能的最终完成。

结构消能减震体系,是把结构物的某些非承重构件设计成消能杆件,或在结构的某部位装设消能装置。地震发生时,随着结构侧向变形增大,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率先进入非弹性状态,产[生较大阻尼,大量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使主体结构处在弹性阶段,并迅速衰减结构的地震反应,保护建筑物主体在强地震中的安全。

我国目前对建筑结构隔震,建筑结构的消能减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处于初始阶段,大多数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仍缺乏经验,不熟悉。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这种新技术目前仍主要用于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或设防烈度要求高的建筑。如何推广普遍应用这种新技术需要我们努力研究与思考。

参考文献

[1]程懋.高层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等 篇3

在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利用国家地震台网的实时观测数据,速报的震级为里氏7.8级。随后,根据国际惯例,地震专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在内的更多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据此对震级进行修订,修订后震级为里氏8.0级。

据初步调查统计,此次地震最大烈度达十一度,破坏特别严重的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四川省北川、什邡、绵竹、汶川、彭州等地,灾区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地。

每一个遇难者家属

可获5000元抚慰金

5月20日下午4时,国新办就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情况举行第八次发布会。民政部副部长姜力表示,截至20日13时,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139.25亿元,其中捐款125.16亿元,物资折款14.08亿元。捐款实际到账91.87亿元,其中已向灾区拨付15.05亿元。

據介绍,中央财政将给每一个遇难者的家属发放5000元的抚慰金。

98%受灾群众

1个月内将住上安全的房子

在5月20日下午召开的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表示:“我们全力争取在一个月之内,98%的受灾群众都有一个安全、经济、适用的房子。”国务院召开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10次会议,决定对孤儿、孤老、孤残连续三个月每人每月提供600元生活费。他通报,5月20日上午四川“5·12”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提出,要抓紧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新镇、新村和新城。

穗企将一对一帮扶

家属伤亡川籍员工

广州众多企业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家乡受灾的川籍员工。广州市劳动保障局正严格实行一日一报制度,密切关注家庭受灾的在穗务工人员。目前,在穗川籍务工人员情绪稳定,生产生活总体正常。

据摸查,目前,四川重灾区在穗外来工约有3300人。

大灾当前,很多企业第一时间承担起社会责任,地震发生后,及时向员工提供相关信息,并采取多项措施,对决定返乡的人提供特别帮助。

连日来,广州市劳动保障部门接连出台措施,帮助家乡受灾务工人员解决实际困难。该局要求,企业对返乡救灾的员工,要安排带薪假期。员工回穗后,企业必须接收。同时,全市公益性人力资源市场已开设专窗,对需要提供就业服务的家乡受灾外来工,提供“一对一”服务。

汶川地震原因已有初步结论

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汶川地震及其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情况分析会,根据调查监测和评价研究结果,对灾情进行“会诊”初步形成三个结论:

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三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有感余震不会超过4个月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与板块运动 篇4

摘要:5月12日14时28分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0°,东经103.4°)发生了8.0级(里氏震级)特大地震,地震的发生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世界.5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公告,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汶川地震中遇难同胞的深切悼念,决定20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并下半旗志哀.在为遇难同胞举行哀悼、寄托哀思之后,我们还要认真探究与冷静思考引起这场地震灾害的.真正的地球物理学原因.作 者:杨志根 朱元清 作者单位:杨志根(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上海30;中国科学院动力大地测量学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177)

朱元清(上海市地震局,上海,200062)

四川汶川地震救灾中的国家力量 篇5

四川汶川地震救灾中的国家力量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截至5月21日12时,地震已造成41353人遇难,受伤274683人。

神州大地,举国同悲。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把13亿中国人的心紧紧地凝聚起来。而在众志成城地抗震救灾过程中,党和政府的出色表现让受灾群众,让所有的中国人,乃至全世界都为之动容。

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政府应急能力为人称道

地震发生一个小时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两个小时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带领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等部委领导飞赴灾区。

当晚11点40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地震灾区都江堰市临时搭起的帐篷内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分析当前抗震救灾形势,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

而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同样是一个不眠之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全面部署当前抗震救灾工作,决定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

军队的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也迅即启动。总参谋部发出指示,要求全军部队坚决贯彻军委主席胡锦涛的重要批示,迅速组织灾区驻军全力投入抗震救灾,想方设法救人。

几个小时内,数万大军完成集结,铁流滚滚涌向汶川。由于通往汶川的道路一直中断,依靠机械化和摩托化输送无法到达,部队连夜徒步开进。截至15日8时,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投入13余万人,出动军用运输机、直升机飞行近300架次,进入灾区全部58个乡镇。

专业的医疗队也连夜出发。解放军总医院6个专家组的专家脱下白大褂,换上迷彩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志愿与服务研究中心主任丁元竹教授表示,地震后政府快速的反应,标志着我国在建设快速机制反应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标志着我国突发事件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已经走向了成熟。

设立全国哀悼日,体现“以人为本”

5月19日14时28分,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这一刻:国旗为普通国民的死难而降;汽笛为普通国民的死难哀鸣。全体国民以国家的名义为普通国民的死难默哀3分钟。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普通国民设立的全国哀悼日。在这一天,生命的尊严上升到历史高点。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复旦大学教授、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表示。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人,每个人的心中都流淌着悲伤和一种信念,向全世界呈现我们对生命的关爱,对民众的重视,呈现我们万众一心救灾重建的决心。

全国哀悼日的设立,更是把亿万民众的心凝聚在了一起。

19日下午,上万名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为汶川大地震中的死难者默哀。之后,人们久久不愿离去,“中国加油”、“汶川挺住”的喊声响彻云霄。

信息公开透明,赢得了主动权

当缅甸当局对世纪风灾的救援工作还是讳莫如深之际,中国在灾后的十天内,却是以坦荡荡的态度,让灾区的信息公开透明,并因此赢得了全球的掌声。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到10分钟,国家有关部门就迅速通过新华社向社会发布了消息,并及时发布了各地的震感信息,使公众很快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避免了恐慌发生。

其后,政府即时、滚动发布的情况通报,以及新闻媒体从现场发回来的新闻报道,让全世界都知道了地震灾区的真实情形。截至5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汶川大地震和抗震救灾情况召开了9次新闻发布会。

各级政府部门对灾情讯息的发布较之以往也有很大改善。灾区各相关部门透过电视、广播、手机短讯等渠道接连发布震情通报,消除了民众疑虑。广东免费发送420万条地震应急短信,稳定民心;武汉市有关部门通过小灵通短消息向市民发布震情„„

地震伤亡人数在互联网上实时更新,媒体滚动播出最新消息,人们从未逼真地看到一个灾难如此多的场景和细节。

更让人称赞的是,在灾后的六十个小时内,不但境内大小传媒对灾情报道快速深入,境外媒体也蜂拥到灾区获得第一手信息。

信息公开不但有效地制止了各种谣言的传播,更为重要的是,及时的信息公开大大提高了抗震救灾的效率,成为挽救成千上万人生命安全的“指示灯”。从公开顺畅的信息披露中,指挥者可以准确有效地进行抗震救灾的决策,救援部队可以及时地赶到救灾现场实施救助;社会各界能够迅速了解灾区急需的物资和其它迫切需要,从而快捷地调运各种急需品运往灾区;信息公开更激发了广大群众强烈的爱国心和同情心,继而汇成了一股股向灾区捐款捐物的洪流。

此前的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刚开始实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信息公开透明也成为践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绝佳范本。

主动接受国际救援,展露大国胸襟

汶川大地震不仅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也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

5月15日上午,中国政府正式向日本政府发出了派遣国际救助队的邀请。16日上午9时45分,日本政府派遣的首批31名专业救援人员星夜兼程抵达距成都400公里的青川县关中镇,开始了地震救灾行动。这是此次地震以来,中国政府接受的第一个外国救援队伍。

随后,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也纷纷派遣专业救援队赶赴地震灾区协助救援。237人的国际救援队伍不仅具备在国内外进行地震救灾工作的丰富经验,同时,还携带着搜救犬和专业搜救设备。

事实上,中国已多次参与了包括伊朗地震、印尼海啸、巴基斯坦大地震和印尼大地震在内的多次国际救灾合作,与多国政府、联合国机构、区域组织、非政府组织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然而,作为受灾国,接受国际救援人员参与救灾行动,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继救援队之后,来自俄罗斯和日本的国际医疗队也先后抵达四川,并前往四川彭川市和德阳市参与救治伤员的工作。

外交学院对外关系教研室教授周尊南表示:“在汶川地震后,我国政府多方接受来自世界的援助,并且积极沟通协商,同意日本等四国派专业人员参与地震救援的行为,是政府开明形象的一种表现,是真正的对人民负责。”

一位网民在博客中留言表示,政府开始尝试在救灾上寻求国际合作,是其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的进步”。

“在唐山地震时,受当时政治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国家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保守,关住门自己疗伤,遇到困难一个人扛。”抚今追昔,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不胜感慨。

从拒绝到主动接受国际救援,中国政府正以大国的胸襟和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

今日快评

地震考量政府执政能力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个日子: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惊恸全国,惊悚世界。其重创生命之剧,危害程度之烈,堪为人类历史上的劫难。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壮举:十几万大军和几万人的医疗队从全国各地赶赴灾区,以和死神赛跑的速度从废墟下抢救伤员。

在这期间,救灾信息高度透明,救灾工作高效有序,政府各职能部门配合协调有力,显示了强大的执行力。这一过程中,政府不但赢得了民心,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可以说,面对人类发展史上的这一灾难,中国政府向人民、向历史、向世界递交了一分令人满意的答卷。汶川大地震考量了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地震发生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立即做出救灾指示,温家宝总理在两个小时后启程奔赴灾区。全国的抗灾系统展开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纷纷启动应急反应方案。反应之迅速,令人称赞!

汶川大地震考量了政府的动员协调能力。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民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总队,以及医疗、交通和通讯等各部门迅速协同救灾,使得大量救援的人力和物资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灾区。与此同时,中国民间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赈灾活动。

地震考量了政府的信息搜集和发布能力,显示了政府的自信和对公民的信心。在地震发生后不到10分钟,国家地震局就迅速向外界发布了消息,并及时发布了各地的震感信息。国内主要电视台则对救援全过程进行了不间断的直播,各大媒体及网站也及时更新灾情和救援的最新信息。权威信息的及时发布使公众很快知道了真相,避免了恐慌的发生。

地震还考量政府的执行力。这次灾难中我们看到,大批基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舍弃亲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力图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点,展示出了应有的执行能力和执政水平。在气候条件恶劣、道路损坏严重的情况下,中国救援队伍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徒步、水路和空运并行的方式,实施了及时有效的救援。

不仅仅如此。这次灾害之后政府的信息透明度以及对外部援助的开放态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保障民众知情权、尊重生命、对人民负责的责任政府形象。从“当前第一要务是救人”,到“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做百倍努力”,再到为大灾中遇难国人举国致哀伤逝,显示了中国政府“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这一理念及实践在民众中产生了强烈共鸣和对政府的无比信任。

个人太孤单,所以群居。群而有序,所以立国。国家是公民所建,也是公民的依托。民信乃立国之本,信心乃治国之前提。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是政府执政的基础。一个经过千锤百炼,矢志不移的“民本”政府,也会在灾难的洗礼中浴火而生。

让我们记住这一天,记住这一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举吧:面对劫难,中国政府显示了它的自信、强大,张扬了耀眼的人性光辉。

我们欣喜地看到:由灾难汇聚在一起的万众民心,正凝结成无穷力量。这一力量正和国家力量一起,推动着中华民族走过灾难,走过残垣,一步步走向繁荣,走向富强!

我国政府应急管理机制走向成熟

——专访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政府危机管理专家吴江

记者:对于此次汶川大地震中政府的应急表现,您怎么评价?

吴江:此次地震,灾害之严重震惊世界,但政府的应急表现堪称享誉全球。对大灾回应的是政府的大智、大勇和大爱。

此次抗震救灾中最大的亮点,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力、有序、有效指挥。在抗震救灾的第一时间,党中央国务院就做出了第一个重大决策:把以人为本作为救灾的核心,把救人放在首位。胡锦涛总书记在震后的第一个重要指示,就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赴抗震第一线指导救灾工作;中央各部委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立即启动预案、调配资源„„短短的十天彰显出我国政府成熟的应急救灾能力。

记者:国外政要以及海外媒体对此次政府的表现评价非常高,您认为,其中哪些经验值得总结?

吴江:第一,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发挥了高效协调运转的作用。2003年非典以来建立的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经受了严峻考验,充分展示了国家应急系统的综合救灾效应。第二,法律保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整个救灾过程中都可以看到法律的依据、法律的救助、法律的约束。法治的力量是我国应急管理中前所未有的,法治使整个救灾过程更加有序,使广大群众救灾更加理性。

第三,紧紧依靠三支队伍的作用。解放军、武警子弟兵队伍,专业救灾和医疗队伍,广大人民群众和志愿者队伍,这三支队伍构成了全社会的应急救助网络。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也是政府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优势。

第四,信息公开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次抗震救灾沟通及时,救灾透明,舆论到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刚刚颁布不久,各级政府部门就经受了行政透明度的考验,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果:谣言不攻自破了,亿万群众动员起来了,救灾的力量凝聚起来了,政府的公信力迅速提升了。记者:从2003年的非典,到今年年初的冰雪之灾,再到现在的汶川大地震,政府的应急能力接连面临考验。我国政府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经历了一个什么过程?目前是一种什么状况?吴江:恩格斯曾指出,一个聪明的民族会从灾难中学到比平时多得多的东西。从非典以来,我们的政府是向灾难学习,向教训学习。政府应急管理经历了一个从不熟悉到熟悉,从摸索经验到完善体制机制,从单项减灾救灾到综合减灾救灾的过程。

目前,我们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开始把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纳入到各级政府的常态管理之中。把居安思危、常备不懈落实在日常的工作中,这就是“平战”结合的两栖政府:平时履行好职能,应急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记者:目前,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提高?

吴江:一是各级政府和部门在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协调联动还需要加强。有效的应急管理必须以高效运转的日常行政管理为基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打造一个无缝隙的行政管理体制。二是防灾和风险管理仍然是难题。预防是最好的救灾减灾,也是最有效的应急管理,但恰恰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我们要认认真真总结预防工作中的各种漏洞。将关口前移,以预防为主。这方面更重要的是预防标准和措施要让基层群众知道,要普及到中小学校,从娃娃抓起。

三是利用科技力量救灾方面还要加强。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中央领导十分重视科学应对灾害,充分发挥了专家队伍的作用,并且请进了国际专业救援队伍。今后,这方面还有待加强,包括抢救过程的科学性。

记者: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改善这些状况?

吴江:一是解决各种灾害的人才保障问题。从预防到应急到恢复建设,整个过程需要各种各样的救灾人才、技术人才、救治人才、指挥人才。下一步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应急管理队伍,应急技术队伍,物资保障队伍。今后政府管理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两种能力,这是今天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给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人民的一封信 篇6

亲爱的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的同胞:

你们现在可好?

这是一封载满我们最深切问候的信!远在异国读书的我们,对在这次特别重大的自然灾害中受难的人们表示沉痛的哀悼,我们时刻牵挂着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地区的同胞们安危。当我们接到祖国四川等多个地区遭受强烈地震灾害消息时,你们的一切成了我们心中唯一的牵挂。

灾难降临得如此突然、如此残酷。看着一幢幢倒塌的房屋,一片片苍白的废墟,一张张凝重的面孔,此刻更加体会到千山万水是冲不淡中国人血浓于水的深情。

我们看到不仅仅是灾难,我们感受的不仅仅是痛苦,我们心怀的不仅仅的牵挂。

我们看到了共和国的总理带来了党和国家的.温暖。

我们看到了千军万马在挺进地震灾区。

我们看到了灾区人民临危不惧、奋力自救。

我们看到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四海一心。

我们的身上流淌着团结的血液,我们的心中铭刻着坚强的烙印,我们的骨子里挺立着不屈的脊梁,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一定可以战胜这次灾难,因为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炎黄子孙!

因为我们在一起!

华东交通大学国际学院全体海外留学生正积极筹集捐助地震灾区同胞的善款,并将及时通过学校团委捐向灾区。为抗震救灾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我们相信距离阻隔不了我们深深的祈祷,灾难抵挡不了我们坚定的脚步,我们希望用我们的真诚温暖你们的生活,用我们的问候抚慰你们的心情。

我们心连心、手拉手、肩并肩一同高喊:众志成城、天佑中华!

华东交通大学国际学院全体海外留学生敬上

四川汶川地震公园营销策划 篇7

直播电视新闻, 亦即现场直播, 这是一种与事件发生、发展、结束同步直播出的新闻传播形式。 (1) 它是利用有ENG设备的转播车, 在新闻现场摄入图像和声音, 在转播车上由新闻导播切选画面, 然后通过转播车上的微波设备或卫星发射系统, 把画面与声音信号传回电视台发射出去;或者将现场声像讯号直接传送到电视台播控中心, 由直播导演选择切换画面, 观众的收视和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同步。电视新闻直播主要分为仪式类和事件类。仪式类直播主要是指经过事先策划、准备的;事件类直播则是对没有经过前期策划, 突发性新闻事件的直播。

电视新闻画面是指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镜头, 即电视工作者按下摄像机上的录制按钮之后, 到停止录制的画面片段。一个镜头可以几秒, 几十分钟, 甚至几分钟, 长短不一, 也可以在后期编辑中控制在数帧范围内。画面不同于照片, 它是活动的, 既来自于镜头内部被摄主体的运动, 也源自镜头由运动拍摄带来的活动。只要录制按钮开着, 画面就能以流动的形态向观众充分展现外部世界, 具有十分强的时空再现能力。

今年5月12日14时20分, 在四川地震灾区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前,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震后一周年纪念活动进行了直播, 即《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 (以下简称《一周年》) , 其画面拍摄就很有特色。

二、直播电视新闻《一周年》的画面拍摄特点

1、平缓的画面节奏, 渲染凝重的悼念氛围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0级特大地震, 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罕见的自然灾难。汶川特大地震夺去了近10万同胞的生命, 泪洒大地, 举世悲痛。时值地震一周年之际, 我们在四川映秀漩口中学地震遗址沉痛悼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 现场庄严肃穆, 不管是参加此次纪念活动的人员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心情都十分沉重。现场沉重的氛围以及庄重的悼念仪式决定了直播中画面节奏的平缓。

画面是电视语言的基本单位, 但是, 它本身又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现实, 一方面它准确地再现摄录像工具所提供的客观现象, 另一方面它又是经过摄影者的选择、安排和组合的形象, 它就必然载负着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2) 《一周年》直播开始, 以青山为背景, “隆重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十五个黑色黑体加粗字幕置于电视屏幕中间, 此固定画面持续了近两分钟, 这种近似于零节奏的画面把观众引向一年前地震的种种回忆, 为接下来的悼念活动氛围埋下了伏笔。在向遇难同胞和抗震救灾烈士敬献花篮的仪式中, 仪仗队护送花篮缓缓地走向地震遗址, 并伴随着悲伤的交响乐, 这时直播中的每个画面, 拍摄的时间比一般长, 并在不同的景别之间切换, 从宏观和微观上再现了现场活动, 渲染了凝重的悼念氛围。

2、综合运动拍摄, 富有视觉冲击力

综合运动拍摄是指把多种形式的运动摄像方式 (推、拉、摇、移、跟) 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拍摄的方式, 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电视画面叫综合镜头, 相比其他的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而言, 综合镜头更加富有视觉冲击力。 (3) 此次直播属于仪式类直播, 是事先经过策划、准备的, 现场设置了10余个摄像机位, 有些摄像机还是架在摇臂上的。通过综合运动拍摄, 如先拉后摇, 边移边摇, 甚至拉、移、摇和升降拍摄混合运用, 形成了多景别、多角度、多视点的动态构图方式。综合镜头中, 景别、角度等在不断地变化, 但画面所展现的时空自始自终都是完整的, 这种拍摄突破了画面框架的限制, 大大增加了画面的信息量。这样, 即使在场地面积不大的悼念现场, 画面信息不仅不单调, 反而丰富和充满变化。

《一周年》直播节目中, 综合运动拍摄运用得比较多, 取得了非常好效果。例如胡锦涛发表讲话时的一个空镜头:先是由近景别的绿色植物缓慢摇摄至地震遗址, 画面中象征生机的绿色和残垣断壁的遗址形成鲜明对比, 接着镜头从遗址的一角拉回残存建筑整体, 地震对建筑造成惨烈破坏清晰可见, 同时边拉摄边向右方向摇摄, 震后尚未完全破坏的墙壁上的红色条幅标语赫然显现, 象征着灾区百姓重建的信心和力量。

3、以侧面拍摄为主, 彰显良好的职业道德

纵观直播电视新闻《一周年》, 固定摄像机位和游动摄像均分布在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前的三个方向, 即遗址左边、右边和前方, 并且拍摄方向大部分以侧面为主, 唯独没有在地震遗址上架设摄像机位。

新闻工作者首先是一个人, 跟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区别, 然后才是他所从事的职业。在新闻传播活动中, 以平等的姿态出现, 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此次地震遇难同胞和抗震救灾烈士的悼念活动, 新闻工作者固然担负着摄像、采访、编辑等方面的任务, 但他们也需要尊重死难者。也就是说, 我们在讲求职业精神的同时, 不能漠视对受灾者的尊重。 (4) 摄像记者站在地震遗址上拍摄, 确实能增加画面的视角, 更全面地反映悼念活动, 更为宏大的场景, 然而这样却是不能容忍的。遗址下面埋藏着地震遇难同胞, 若摄像记者站在遗址上拍摄, 就是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就逾越了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底线。况且, 《一周年》直播时中央领导人和社会各界人士在遗址前献花表达的是对死者的深切悼念, 如果有人站在敬献鲜花者的前面拍摄, 就有点不恭敬之嫌。

三、做好直播电视新闻画面拍摄的启示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 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 中国能对他的来访进行全程直播是令他最想不到的事。虽然克林顿访华已过去10余年, 而且我国在重大新闻事件电视直播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足以说明直播电视新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1、电视新闻画面摄取是对电视记者画面思维的考验

画面, 作为构成电视语言的基础因素, 直播电视新闻的优劣成败,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是否有其独具魅力的画面, 而这画面的获得往往又取决于电视记者的画面思维能力。画面思维是指记者的画面意识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5) 。电视新闻一般由画面、解说、同期声三部分组成, 三者相辅相成, 各自拥有独特的优势, 然而, 我们会经常发现一些电视新闻画面是在文字采访的思维而非画面思维方式下指导拍摄的, 是为了印证文字稿而去找寻画面, 画面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减弱了, 仿佛成了文字解说的附属品。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 电视记者往往忽略新闻现场的生动细节, 漫不经心地使用推拉摇移拍摄出来的画面仅仅是填充文字稿的时间空白而已。但是一篇优秀的电视新闻, 尤其是直播电视新闻, 缺乏画面思维是不行的。

直播电视新闻《一周年》在更大程度上考验着电视记者的画面思维, 因为悼念活动自身的特殊性, 本次直播没有出镜记者, 没有解说词, 而且同期声也只有胡锦涛发表讲话和悲伤低沉的小号乐调。在长达四十五分钟左右的直播中, 要求电视记者具备拥有良好的画面思维能力, 通过直播传递给千万观众丰富多彩而又具体生动的画面。

2、电视新闻画面的摄取是导播综合素质的体现

导播作为从事电视节目的组织、协调、直接参与节目生产和播出的专职人员, 是在动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摄像机进行电视节目制作或播出的时候不可或缺的工种。在信号切出的瞬间清晰地表达视像, 还原现场, 把握节奏并恰当地表现应有的气氛和环境, 是导播工作的特别要求。导播必须具备非常强的电视编辑意识, 这种意识必须先于摄制集体通过电子设备的操作呈现最终结果之前就形成;与此同时, 导播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是在导播和摄像之间取得默契配合的保证。每次成功的直播电视新闻, 导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次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 是对地震死难同胞和抗震救灾烈士的深切缅怀, 这就要求导播注重画面节奏的把握, 控制每个镜头的长短、内容和运动, 恰当地表现凝重的悼念氛围。

3、电视新闻画面要对观众产生情感体验

电视新闻画面是对新闻事实的客观记录, 传递信息, 消除人们对事物的不确定性, 同时提供的是以社会美、自然美为内容的信息审美需求。 (6) 观众在收看直播节目时, 总是会将看到的画面场景移入自身的主观世界中进行比照联想。此次《一周年》直播通过一系列的新闻现场的具体画面, 如漩口中学地震遗址, 定格在14点28分的大理石时钟, 成片的黄色菊花等, 观众缅怀逝者的情感油然而生。遗址原封不动地保留着, “14时28分”, 这个让中华民族伤痛的时刻, 还有代表对死难同胞尊敬的菊花……这样的画面在直播中渐次展开。当观众打开电视的时候, 就不是在被动地收看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的直播, 而是在电视画面的引导下进入到一种精神上的情感体验。此时电视机前的观众, 不管是来自地震灾区的, 还是没有受到地震伤害的, 都深深怀念地震中的死难同胞, 为他们祝福和祈祷。

摘要:本文以直播电视新闻《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为例, 从三个方面指出了此次直播的画面拍摄特点, 即平缓的画面节奏、综合运动拍摄和以侧面为主的拍摄方向。文章提出了做好直播电视新闻画面拍摄的三点启示, 从而提高直播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 希冀给业界一个参考。

关键词:直播电视新闻,电视新闻画面,综合运动拍摄,画面思维

注释

1 黄匡宇主编:《广播电视学概论》,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08月第2版, 第231页

2 朱羽君:《电视画面研究》, 1989年9月第1版,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第70页

3 周毅主编:《电视摄像艺术新论》,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第69页

4 王再承:《灾难新闻报道中的记者职业道德》, 载于《新闻与写作》, 2004年第09期

5 黄匡宇:《浅论电视记者的画面思维》, 载于《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年07期

四川汶川地震公园营销策划 篇8

汶川地震发生后,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发生整体垮塌,而此时80多名孩子正在午睡,除园长在外出差,5名老师都在园内。此次地震共造成50多名小孩和3名老师死亡,目前仍有两名老师在医院抢救,一名孩子生死不明。

地震发生后,孩子家长很快就聚集在幼儿园废墟周围,不停地呼喊着孩子的名字,开始孩子们还能在废墟中发出微弱的回应,但随着时间一秒一秒地逝去,回应声越来越弱。家长们也只能无奈地坐在废墟边上,焦急地等待着救援队伍到来。

幼儿园园长李娟回忆起瞿万容老师被救援队发现的情形,泣不成声。“当时瞿老师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名小孩。小孩获救了,但瞿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

在幼儿园废墟里,记者看到孩子们使用的小枕头、小盖被,还有散落的一只只小鞋。人们不愿再去想像当时的慌乱与无助,但正因为有了像瞿老师一样的平凡人,才让更多孩子得救。

私人诊所医生拿出全部药品救人

在遵道镇,记者见到了28岁的韩先成,鼻梁上架一副眼镜,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就是他,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把自己私人诊所里的急救药品拿了出来,为成功救治伤者争取了更多时间。

作为一名服务农民的私人诊所医生,韩先成3年前曾是当地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地震发生后,没有人来动员,更没有人来要求,韩先成马上赶到镇政府主动请战。

在韩先成帮助下,一些逃脱灾难但伤势不轻的村民及时得到了初步救治,伤口得到清理、骨折处得到包扎。从12日下午到13日中午,韩先成已一天没有合眼。韩先成说:“伤者太多,有100多名,已用尽我药店里库存的全部急救药品,只剩下一点感冒药了。”其实我能做的很多乡村医生都能做,只是他们的店铺垮塌,药品被压碎了。如果我店里的存药更多,如果其他店铺的药品没有被压碎,将有更多人被救。”

为了孩子遗体的尊严老板冒险搬来布料

当救援队将欢欢幼儿园废墟上一块块砖瓦清理开时,当一具具孩子的遗体被挖掘出来时,大家都不愿再去多看一眼那一张张曾经天真的笑脸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在当地经营布料生意的贺思萍,当时也在救援现场,她亲戚的一名孩子被困在废墟中。孩子的遗体被一具具抬出,但却无法及时找到为孩子遮盖的塑料布、棉布。

四川汶川地震公园营销策划 篇9

亲爱的地震灾区的小朋友们:

你们还好吗?我是湖南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一班的学生夏雨轩。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们那里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我很同情你们!也在心里时刻关注着你们的一切!

你们的爸爸妈妈还在吗?你们的老师还健在吗?你们受苦受惊了------我想说:那些在地震中成为孤儿的孩子们,你们不用伤心,党就是你们的`父母;那些在地震中失去兄弟姐妹的孩子们,你们不用难过,我们就是你们的兄弟姐妹!擦干眼泪,让我们携并肩,让我们共度难关,让我们重建家园!

现在,国家主席和总理,还有那么多的解放军叔叔和医务人员已经赶到了现场------全国人民甚至海外的华人都在在积极为你们捐款、献血,你们要深信,只要我们在一起,只要信心永在,唐山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

祝你们

早日重建家园!

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湖南大学附属小学三(一)班xx

四川汶川调研支教策划书 篇10

之四川羌寨支教及调研策划书

一、实践主题:

汶川“5·12”大地震给汶川带来巨大的创伤,尤其是大量校舍的倒塌和学生的伤亡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两年过去了,在全国各地人民的支援下,坚强的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现代化的校园拔地而起。物质的资助固然重要,心灵的关怀更是不可缺少。为了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关爱他们健康成长,受汶川县共青团委和汶川县龙溪乡政府的邀请,北京大学研究生会实践部拟组织北大志愿团队赴汶川县龙溪乡跨坡村、阿尔村等开展为期10天的夏令营活动,主要开展趣味语文、数学、美术、音乐、游戏、手工等课程,促进该村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给他们一个充实、趣味的暑假。另外,跨坡村是传统的羌族村寨,保存了完整的羌族文化,在支教的同时,计划对羌族文化进行调研,为保护、拯救羌族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本次实践还将在北大校园内开展图书募捐活动,分别为龙溪乡小学和阿尔村小学捐献小型图书馆,丰富学生们的课外阅读。

二、实践地点介绍

阿尔村距汶川县城20公里左右,风景秀丽,是羌族聚居区,村中99%居民为羌族人,保存了丰富的羌族文化传统,村中有全国唯一一所羌族文化试点村小学,具有极高的文化调研实践价值。

参考资料:焦三虎著:《云端的阿尔村》,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王明珂著:《寻羌——羌乡田野杂记》,中华书局2009年版

三、实践内容

1、支教。主要开展趣味语文、数学、美术、音乐、游戏、手工等课程,培养该村学生德智体美劳方面的综合技能。

2、跨坡村、阿尔村是传统的羌族村寨,保存了完整的羌族文化,在支教的同时,计划对羌族文化进行调研,了解羌族的宗教、民间手工艺、民间医学、日常衣食

住行习俗等,为保护、拯救羌族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3、为龙溪乡龙溪小学捐献图书馆,拟为该村小学捐献1000册以上图书,设立图书馆;为阿尔村小学捐献图书馆,拟为该村小学捐献图书500册以上,设立图书馆。(注:阿尔村小学是唯一保存的用羌语教学的村小学)

4、到汶川县城及映秀镇开展灾后重建考察。

四、行程及日程安排

1、实践时间:拟计划2010年7月27日-8月7日

2、参加人数:从全校范围内招募12名队员,团员要求:

a: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能吃苦耐劳,有毅力有恒心,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b:性格大方开朗,有爱心、耐心,能和小学生有效交流、沟通。C:最好在讲故事、写作、美术、音乐、舞蹈等方面有专长。

d:专业要求:团队中需要摄影、新闻报道、医学常识、调研报告、文体专长的优先

3、行程及日程

五、实践成果

整理一份有价值的羌族文化调研报告,回校后举办一次羌族文化图片展,向外部世界展示神秘的羌族文化。

六、接待单位

四川省团委、汶川县团委、龙溪乡政府、跨坡村委会、阿尔村委会

七、组织单位

北京大学研究生会实践部

八、资金赞助 明星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汶川地震公园营销策划 篇11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汶川8.0级大地震, 许多生命在那一刻戛然而止,四川早已变成了人间地狱。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震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震碎了所有国人的心。刹那间,举国同悲。

“苍天有泪,大地无语。”汶川地震掀开了中国历史上泪水涟涟的一页:地动山摇之间,一座座城镇夷为平地,成千上万的生命被废墟掩埋。流血、死亡、眼泪,这一切一切都是如此残酷,让人心疼欲碎。每天不断更新的让人惶恐的死亡数字,每天不断累积的哀伤和震撼,每一分每一秒,触目惊心,都是如此令人窒息的痛楚„„

一组组冰冷的数字,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眨眼间,就成永远!就成了活着的人们的心中永远的痛!

一张张图片,一声声哭喊,一只只伸出的手,一双双难以伸展的脚,让心疼痛,让泪成河。

生命,就在瞬间倒下、消失,在废墟中掩埋,在黑夜和暴雨里挣扎,在痛苦中呻吟,在等待着救援,在等待着生的希望„„

我们不会忘记,脚踏废墟上的瓦砾,看着埋在废墟下的孩子,年过花甲的总理哭了;我们不会忘记,灾区群众看见身着迷彩服的战士时那份信任的恳求,战士们哭了;我们更不会忘记,那一个个糁烈的画面从眼前闪过时,我们哭了。

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我们要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爱心,给灾区同胞力量!伸出双手,用爱心构筑起一道坚实而温暖的墙,冲到灾区同胞的面前,为他们遮挡风雨,点亮他们的生命之灯,温暖他们的心。

时间,不容我们过多的悲痛,生命,不容我们过多的迟疑!我们要做的,就是强忍悲痛,强忍眼中涌出的泪水,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可以携起手来,用掌心传递着温度,我们可以解囊相助,捐出我们的爱,捐给灾区人民以希望。我们可以点燃蜡烛、奉上鲜花,用温暖和光明,点燃和照亮黑暗中的灵魂,伴他们远走„„

时间就是生命!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地方各部门,从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官兵到公安民警,从专业救援队到普通志愿者,从各级领导干部到广大人民群众„„为抢救成千上万的生命,每一个人都在“黄金救援时间”里争分夺秒,与死神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竞速„„

让我们欣慰的是,许多人已经在努力奋斗,已经在想尽一切办法,与时间、与时空的阻融进行着抗争,抢夺同胞,抢夺生命,而后从四面八方赶赴一线的人们,更多更坚定,大家正在动用一切力量,手拉手,共同拯救苦难中的同胞:

地震后仅1个多小时,新华社就播发了胡锦涛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当晚,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全面部署当前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发生2小时后,16时40分许。一架专机从北京西郊机场腾空而起,温家宝总理赶赴四川灾区指导救灾工作。这位近七十岁的老人,当他看到抢险人员正在都江堰新建小学解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他大声地呼唤着孩子,激动地流下了热泪:“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我也寻思,我到底能做些什么呢?捐钱,真的只能尽微薄之力。我只好用一些不切实际的行动以求心灵的安慰:我在默哀日那天准时到了课室,与全班同学一起为汶川地震的死伤者默哀,在默哀的三分钟内,我一直在向上苍祷告天佑中华。

也许我们中的大多数,无法去到灾区,无法亲自冲向废墟,无法亲历大地的疼痛,但我们有心,我们有手,我们用我们敏感而善良的心,感知同胞们的疼痛,感受他们的伤怀;我们有我们热情坚定的双手,传递给灾区同胞爱和温暖、勇气和希望。

我们还可以做的是,停下我们忙碌的脚步,静静地,为灾区同胞祈祷:祈祷苦难快点结束,祈祷苦难结束后的同胞们,早日抹去那些惨痛的记忆,重新勇敢的生活,重建家园;祝废墟中存活的生活早些获救,祝远走的亡灵早日安息;祝愿活着的人们珍爱生命,珍惜幸福!祈祷祖国平安,民族兴盛!

我们还可以告诉灾区同胞们:灾难面前,我们不悲叹!灾难面前,有爱在心间!灾难面前,有众志成城、战胜困难的誓言在神州大地弥漫!灾难面前,我们,就在你身边!

大地震发生以来,呈现在我眼前的是团结、是坚强、是互助,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正如一个报道所说:“自从‘5.12地震’发生的那一瞬间开始,所有的中国人空前地团结了起来。以前所有的各种不满和牢骚都被抛弃到了一边,整个华夏大地现在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汶川之震,震碎国人之心。汶川之痛,伤及国人之情。眼泪已不能让我们忘怀那伤痛的时刻,多少脆弱的生命在华季般的绽放中消然而逝。那感人的瞬间,那痛心欲绝、泣不成声的哭喊声撕裂着国人之心,在默默祁求平安的时刻,伸出我们援助之手,带着伤心的泪水,带着真诚的祝福,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心向汶川,向往灾区的每个人。

这些感人的事例,不都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温暖的真情吗?这也正向老天示威:我们炎黄子孙的脊梁是压不垮的!无论地震多么残酷,都不能摧残我们中华民族的心灵!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汶川地震感动作文 篇12

篇一:汶川地震的作文

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感人故事感人事迹论文:废墟中,那3岁小男孩郎铮的一个敬礼!

在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满脸是血的北川3岁的郎铮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担架上的小郎铮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礼感恩的举动,让无数的人深受感动。(5月21日新华网)

一名3岁的孩子,一名不谙世事的娇小子,他本该在父母的怀里撒娇。然无情的天灾让他的童年变得深沉而成熟,他以一个“小男人”的阳刚之气,解读了人性的坚韧不拔――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房屋,毁坏我们的家园,但永远摧不垮我们的意志,众志成诚、万众一心,中华民族钢铁般血性在此得到了最完美、最真切的展现和诠释。

汶川县映秀渔子溪小学9岁的林浩在倒塌的校舍自救后,马上用弱小的身体将一名昏迷的同学背了出来。随后,他又重返已(gw9080.com公文有约提供)倒塌的校舍又背出来另一名昏迷的同学;幼儿园小朋友任思雨双腿被卡鲜血直流,救援人员怕她痛苦而救援缓慢,任思雨竟高声地唱起《两只老虎》来安慰救援人员;12岁的女孩李月必须双腿截肢才能救出,截肢中李月咬破嘴皮也没有哼一声,还问救援人员“我是不是最勇敢的”„„

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或许是脆弱的。但人的精神,一种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精神,却是那么的充满力量,坚韧而伟岸。

从这些孩子们的身上,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感受到了一种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自古以来,我们历经了无数的灾难,然正因为有了这种临危不惧、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们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险阻。

从这些孩子们的身上,我们深深地懂得,人的血肉之躯远远不如钢筋混凝土坚硬,但我们的心比什么都坚强。我们因为坚强而喊出了“中国不哭”、“汶川不哭”的口号,这是信心,这是希望。

3岁小男孩的坚强,让我们感受到了民族不屈的脊梁。篇二:汶川大地震十四个感人事迹

纪录汶川大地震十四个感人事迹

纪录汶川大地震十四: 废墟里打着手电看书

“清清,那个美丽好学的女孩,你们看见没有?”在救助现场,蓥华镇中学初一一班班主任陈全红一直关心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人穷志不穷,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

在乱石堆中,每看到一具学生的尸体被挖抬出来,陈全红就会默默流泪,“他们一天前还是活蹦乱跳的,咋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呢?”

终于,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让陈老师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陈全红一下子哭了,抱着清清连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与邓清清一样,另一名被压在废墟里名叫罗瑶的女孩子在手脚受伤的情况下,一遍遍地哼着乐曲,靠着顽强的“钢琴梦想”激励自己不要入睡,结果她赢了死神。

记录汶川大地震十三: 全家10人遇难的女民警转身投入抗灾

“妈妈,我想你!” “瑞瑞乖,你快快长大点,妈妈把你带到彭州读书书哈??”这是5月12日中午12时许,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蒋敏和她远在北川县、朝思暮想的两岁小宝贝的一次电话通话。

两个小时后,14时28分,蒋敏与女儿永远天各一方。在这场灾难中,蒋敏全家10口人死亡。揩着永远也揩不完的眼泪,蒋敏转身投入彭州抗震救灾第一线。

对于地震幸存者而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首先想到的是第一时间给家人报平安。但就在那一刻,蒋敏工作的彭州市通讯中断,电话打不进来,也打不出去。

19时10分,出门巡逻回来的蒋敏再次拨动那个再熟悉不过的电话号码,然而,传来的还是那令人揪心的忙音。

20时30分,电话依然无法拨通。

13日凌晨6时许,蒋敏的手机响了,来电显示对方号码是北川的。“喂!”蒋敏刚刚和对方说了两句话,顿时泪如雨下。

蒋敏在哭,旁边女警也在哭:蒋敏的舅舅哭着打来电话,蒋敏的爷爷奶奶、母亲、女儿全部遇难??除了舅舅,蒋敏在北川的全家10口人已经确认死亡?? “道路不通,通信不通,我回去也没用,还不如在这里做点事,帮帮和家人一样的灾民。”遭受重创的蒋敏,此时异乎寻常地选择了坚强。

地震发生后,蒋敏一直和战友们忙碌在救援第一线,维持震后秩序,帮助安置源源不断从灾区送下来的灾民。她想走,但不能走,也不忍心走。

看着蒋敏在抗灾一线一天天忙碌憔悴,领导和同事们非常担心,特意把她调换到了指挥中心,但一天后,她又要求到了一线。

因为连日的劳累和悲伤,蒋敏晕厥过去。现场的警官们赶快把蒋敏扶到板凳上,用手托着她的头,经医生检查发现,她的血压很低。在医生的坚持下,蒋敏被送到了医院输液,但一醒过来,她马上要求再次回到安置点。

“我还行,我不能占医院的床位,我也不能停下来。”蒋敏挣扎着回到天彭中学安置点。28岁的蒋敏出生在北川县,是个漂亮的羌族姑娘。女儿降生后,由于夫妻工作繁忙,无人照顾,瑞瑞只得随外婆住在北川。

女儿两岁了,会打电话了。蒋敏告诉记者,女儿既乖巧又聪明,每次都会在电话里背唐诗给妈妈听,还会甜甜地说:“妈妈,我想你。”“妈妈,我爱你。”

“现在,我再也听不到有人叫我妈妈了,这个电话,就像通往天堂,再也没有人接听。”张燕告诉记者,因为一家分居三地,蒋敏曾多次对他们说,自己对女儿对母亲充满愧疚。

记录汶川大地震十二: 陈坚:背压三块预制板的男人

陈坚,四川省北川县一个26岁的青年。他也许一辈子也没做过什么伟大的事,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在这次地震中,他是无数不幸遇难者之一。他顽强地求生,顽强地相信希望,他的乐观鼓舞和感染了所有救他的人,也感动了中国网民,他们发帖说他是地震中坚强的男人!一个如此热爱生命的人,带给自己和别人希望的平民——就是英雄。

被发现时他埋了72个小时

5月15日下午三点,来自江苏省消防中队的救援人员发现了被埋在废墟下的陈坚。当时,他思维清晰,告诉救援人员他已经被埋了72个小时。

陈坚的头被横着夹在两块巨大的水泥板中间,不能活动。他腰部以下侧身被几米厚的水泥板压住,身子无法正常拉出来。

救援工作陷入困境。救援人员要紧急调来特殊救援工具——双作用千斤顶。

在等待工具到来的空隙,陈坚还很有兴致地通过在场的四川电视台记者跟大家聊天。我要和和睦睦和她过一辈子

“我是北川大地震的、说不幸运又是很幸运的人。三块预制板把我压在底下,使我不得动弹。我三天三夜没有吃一颗粮食,只喝点水。我觉得我命还是大,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不想放弃我家里的任何一个人。我要坚强,我一定要坚强,我必须要坚强,为每一个深爱我的人。一定要顽顽强强地活下去。我要对得起他们。我要对得起他们对我付出的那么多的好。我希望你们一样,不要在任何困难面前被吓倒。

“头天晚上,我真的真的坚持不住了,我很想放弃自己的生命。但是我回头又想,我不能失去他们。我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他的呼吸并不是那么顺畅,正如救援工作并不是那么顺畅一样。但他一直在主动地说话。陈坚希望能通过电波给他老婆报个平安,记者把电话递到陈坚面前,他说:“我叫陈坚,26岁。我老婆叫谭小凤,我想告诉她我很安全,我会坚持住。我出来以后,我希望能和她和和睦睦地过一辈子??”

陈坚说,他结婚一年了,老婆已经怀了小孩。“我不想孩子出生,连父亲啥样都不晓得。我觉得我已经从死神手里逃过来了,我现在啥子(什么)都不惧了。”他说着一口铿锵的四川话,能想象出平日里的他是多么健谈多么开朗多么自信。

“我是世界上第一个背压3块预制板的人。”他开着玩笑,废墟下的眼神没有丝毫绝望。障碍一个一个被排除,晚上8点40分左右,情况越来越明朗。救援人员在艰难地进行最后的努力,陈坚用微弱的声音吐出:“一、二、三??一、二、三??”为自己打气,为救他的人打气。

快九点的时候,陈坚被救出来了!

所有的人都激动不已,然而,就在把他成功救出废墟后的十分钟,他就再也不说话了。记者和救援队员大声叫陈坚的名字。拼命地为他做人工呼吸。然而他不说话了。确定陈坚已经不行了,救援队员咬着嘴唇哽咽:“你这个傻子!都坚持这么久了!这个傻子??”转过头去。所有的人泪流满面。女记者失声痛哭。

他那么乐观,那么坚强,离生的希望曾经只有一步之遥。他生前的这些话,仍然能让人感觉到生命的顽强。

他离生的希望只有一步之遥

记录汶川大地震十一: 最著名的捐款者

他是在江苏南京江宁区乞讨的老人,名叫徐超(音)。15日中午,他向募捐点捐了5元钱;下午3时,他又来了,这次捐出了100元,塞进募捐箱,将工作人员惊呆了。他说,中午捐的时候,因为身上都是零钱,不好意思拿出来,后来到银行兑换成100元整钱,才拿过来捐 “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他们的生命都受到威胁,不容易啊!”他说。据知情人19日报料,徐超又捐了339.01元。

记录汶川大地震十:快来,救娃娃,我痛

何满满正以“弓”形趴在地上,双手双脚支撑在地上,背上顶着一块预制板,已经停止了呼吸。身下两岁的女儿小袁袁,却安然无恙,只是左手有一点擦伤。大地震刚一结束,安县茶坪乡的袁发高发现女儿与妻子不见了。在一片废墟前,他发疯地呼喊着妻子何满满的名字。

“快来,救娃娃,我痛。”听到妻子的应答,惊喜的袁发高一边拼命清理废墟,一边不停地呼喊着妻子的名字,但是妻子的声音却越来越弱,最后只剩下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1个多小时后,循着孩子的哭声,救援的人终于发现了她们。

记录汶川大地震九: 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是一位妈妈留给她三四个月大的宝宝的手机短信。救援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在一堆废墟的间隙,她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着地支撑着身体。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小宝宝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手机塞在包裹着宝宝的小被子里,保存着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

记录汶川大地震八:含着妈妈乳头活下来

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当救援人员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她立刻哭闹起来。“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

记录汶川大地震七: 孩子活了他走了

当人们搬开垮塌的汶川县映秀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 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

他就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大震中,张老师的妻子、同是该校老师的邓霞和他们不满3岁的儿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

“地震来时,张老师就让学生立刻趴到桌下。我娃儿说,地震后还看到张老师拼命往外挖倒塌的墙壁,想给学生们开条生路。”学生家长王艳梅说。这次地震中,张米亚班上30名学生存活了近半,王艳梅的孩子也是幸存者之一。

记录汶川大地震六: 临死胸前护着三个学生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当解放军官兵掀开因地震完全坍塌的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时,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她叫杜正香,是南坝小学学前班中班的代课老师,不过孩子们更喜欢摇着她的手喊她“杜婆婆”,其实杜老师今年才48岁。

“看得出她是要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背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

杜老师以生命守护的五个孩子最终没能生还,这可能是她唯一的遗憾。

她的同事、语文老师杨树兰说,杜老师要不是为了救学生,自己一个人肯定能跑出来。地震发生时,正好看见杜正香一把将送孙子上学的严明君老太太祖孙俩推出了摇晃中的教学楼,转身冲进一楼的教室,连抱带拉救出几个孩子,之后她又冲进了已是烟尘滚滚、不停摆动中的教学楼。

这是杨树兰最后一次看到的杜正香身影。

记录汶川大地震五: 环抱三个学生身体断成两截

震灾中,什邡龙居小学教学楼坍塌,上百师生被埋于废墟下。在清理废墟时,人们发现英语老师向倩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但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在场所有参与救助的人员均泪流满面,自发向向倩遗体鞠躬致敬。

地震发生时,向倩疏散学生离开教室。看到有两个学生手足无措,她大步跑过去,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

教学楼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

向倩的父亲向忠海是什邡南泉小学副校长,听到女儿的噩耗,他悲痛欲绝:“我可以理解,作为教师,应该这样!应该这样!”

记录汶川大地震四: 病人转移了,她却失去了孩子

四川省医院内分泌科在第二住院大楼21楼,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共有68名病人,其中一半是无法自行行走的重病患者。内分泌科24岁的护士陈晓沪,一趟又一趟背着、抬着 病人,搬运氧气罐、床、被子??陈晓沪安慰着不知所措的家属,让能走的病员由家属扶着从楼梯下去,却忘记自己有孕在身。到了下午4时许,陈晓沪突然觉得自己腹部、腰部非常疼痛。医生面带遗憾地告诉她:“这是先兆流产!孩子恐怕没办法??”

记录汶川大地震三:我想伤心你能给我时间吗?

没有哭泣,没有失魂落魄,只有救人、救人、再救人??在灾情最重的北川县,从废墟里爬出来、灰头土脸的民政局长王洪发机械地奔跑着,见人就救,用手从废墟里刨出10条生命。这样一直忙到13日凌晨三四点,王洪发终于找个空闲,一屁股坐在泥水里。他想起了儿子,想起了埋葬儿子的那堆废墟。他感到一阵心痛,那可是他唯一的儿子!

噩耗相继传来。至5月17日,王洪发在地震中已失去儿子、二姐、侄儿、岳父等15位亲人。

“你失去了这么多亲人,现在伤心吗?”记者冒昧地问了一句。

“我想伤心,你能给我时间吗?总有一天我要大哭一场!”王洪发回答。

记录汶川大地震二: 150小时截肢后被救出

映秀镇水电公司职员虞锦华于18日20时10分被山东公安消防总队成功救出。自地震发生至脱险,虞锦华在废墟中被埋了150个小时,救援人员对她的营救也长达56个小时。虞锦华被埋在六层水泥板下,里面乱石、水泥柱交错,营救人员很难判断承重部位。为了保证虞锦华的生命,营救人员采用了5个不同方案。

营救人员最后采用的方案是从废墟上方打探洞。压在虞锦华上方的水泥板被逐层打穿。但虞锦华下肢也已被水泥板挤压坏死,奄奄一息,同时,她被一具遇难者的遗体挡住,拖出遗体导致的尸水漏泄可能危及虞锦华的生命。

余震引发的塌陷令营救极其艰难,探洞直径一度从40厘米缩小至20厘米。医生用了近两个小时对虞锦华进行了高位截肢手术。她最终获救。

记录汶川大地震一: 124小时卫生纸接尿液求生

在德阳市什邡蓥华镇仁和村,生产复合肥的蓥峰实业公司女职工刘德云和卞刚芬一起被埋在废墟中。他们在废墟中不断鼓励对方,相信一定能获救。为了不让自己睡着死去,两人一发现有睡意就使劲用手扇打自己,渴了就用身上的卫生纸接尿液维持生命。16日晚6时30分,被埋在废墟中的刘德云被成功救出。17日12时42分,消防员将2米长的一根胶管擦洗干净,给卞刚芬输送牛奶、矿泉水。18时13分,消防员用担架将卞刚芬抬出危楼。她眼睛被蒙着,眼角处有滴滴泪珠。待命的医生立即对她进行简单检查,送上救护车。此时,距离卞刚芬被埋已有124小时。

篇三:关于地震作文:灾难中的感动

关于地震作文:灾难中的感动

摘要:地震已经发生几天了,一队救人员在一大片废墟中救出了一个幸存者后,准备离开,队长却机警的发现这里似乎还有生命,好象有婴儿的啼哭,循着声音,救援人员找到了这个婴儿。

5月12日,这个永远让人难忘的日子,14点28分,这个永远令人铭记的时刻,这一天,在四川省汶川发行民8.0级的强烈地震,灾难发生了,灾难带给我们的感动在空气中弥漫。

当学生们在专心致志的听讲,当老师还在津津有味的讲课,大地开始剧烈震动,顷刻之间轰然倒塌,人们的心也随之而颤抖,就在那一刹那,房屋倒塌的刹那,老师将没有来得及跑的孩子紧紧的拥在怀中,巨大的水泥板压在老师身上,老师也绝不放手,几天之后,救援人员来到了这里,他们刨开水泥板,发现了这位老师和他的学生,学生活了下来,可老师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当发现他时,他依然是弯着腰,向下府着,看着那弯曲的脊背,心中不免涌出一阵感动,老师,您不愧为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不愧为我们的英雄。地震已经发生几天了,一队救人员在一大片废墟中救出了一个幸存者后,准备离开,队长却机警的发现这里似乎还有生命,好象有婴儿的啼哭,循着声音,救援人员找到了这个婴儿,她被深埋在一片废墟之中,队员们急忙找来工具,努力的救出这个孩子,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队员们终于挖开了废墟,废墟中还有一位母亲,是这个母亲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这个幼小的生命,母亲紧紧的抱着用被子包裹的孩子,救援人员抱出孩子,打开被子,里面还有一部手机,手机上是妈妈用生命最后的时间写下的短信:宝贝,如果你能活下来,请记住,妈妈永远爱你。听着这个故事,眼泪已不觉潸然落下,母爱,在此刻显得这样伟大与珍贵。感动也早已在心中弥漫。

上一篇:《不抱怨不折腾不怠慢》读后感下一篇:《魔龙》读后感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