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文言文作文)

2024-09-28

转折(文言文作文)(精选8篇)

转折(文言文作文) 篇1

2003年:《转折》

作者:耿亮

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北京)——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日猎于苍野之间。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竞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徙鸿蒙,求索于重峦之巅;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

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转折之秋也。逢此时,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

夫天地万物,转折之奥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塞于大石者乎?此泉之转也。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不名于世,久之腐臭;择进者,遇阻无畏,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此风之转也。择趋避者,散于群峦外,须臾而无形,顷刻而泯灭;择**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然则物之形貌,每决于何择于转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转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之重折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夭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四出师,终塑尽瘁之名,而得千古慨叹。

由此观之,转折者,多为困阻也。唯怀大志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其逢小挫辄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载之间不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乃知骅骝骋于浩野,必有跌扑尘泥者,择偃志者死,择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择灰心者亡,择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择苟安者寻一**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择傲立者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刀戟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叹曰:适转折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困险、笃志愤发者莫属也!

【点评】从具体内容和写作技巧来说,本文可谓引用传说,开篇不凡;以“志”立论,意义深远;纵横捭阖,开掘非浅;巧妙收束,题旨毕见。“文言是我作为一个现代人对古代人怀着敬仰的回顾,是对他们精神的继承。”本文作者——北京考生耿亮如是说。学理科的又有如此之志趣,“全才”乎?“怪才”乎?

转折(文言文作文) 篇2

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介绍一下转折类复句, 对留学生使用虽然类转折词的偏误进行归类, 总结规律, 并提出教学建议。

一.虽然类复句类型

大部分语法书上, 都把复句的类型分为三大类:并列类、因果类和转折类, 为了研究的方便, 我们根据转折类复句关联词语前后的出现多少, 把转折类复句分为三类:

第一类:虽然……, 但是然而……

虽然用在前一小句, 表示让步, 肯定或承认某一事实, 可用在主语前或主语后。“但是、然而”用在后一小句, 引出和上文相对立的意思。可以连接小句或句子, 连接短语时所连接的多为修饰语, 与“而”相近。但是后面可以加逗号表示停顿, 还可以加“却、还”等副词。这个句型中的“虽然”可以省略, 但是在表示已有的事足以影响后面的论述时“虽然”不能省略。

第二类:……, ……但……

用法同第一类。所不同的是, 这种句型中“但”后面不能加逗号不能有停顿。

第三类:……, 虽然……

这一类转折句, 表示转折的部分在前面, 表示一种事实或者结果, “但是、可是”不出现。“虽然”引导的小句用于后分句, 表示补充说明前面的事实, “虽然”一定要在主语前面。这种句型多用于书面语中。

二.留学生偏误实例分析

我们对本校一年级留学生的汉语作文进行了统计和调查, 整理和归纳了留学生作业中转折复句出现的偏误类型如下:

(一) 遗漏偏误。

1、转折连词遗漏。

(1) 虽然我说的话, 她有点儿懂, 她说的话, 我听不懂, 我们两个人都很开心。

(2) 虽然法律很重要, 我还是讨厌, 因为用的字眼很复杂。

(3) 那天我觉得这么痛苦, 但是我还继续努力学习。

在前两例中, 关联词语只在前一个分句处出现了“虽然”, 在后分句中出现了与前面事实不相应的结果, 应该加上转折词“但是”, 表示前后意义的转折。

在第三例中, 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让步, 后一分句的事实并没有因为前者而不成立, 是说前面的事实不足以影响后面的论述。所以前面应该加上表示让步的连词“虽然”。

综上所述, 上述病句可改正为:

(1) 虽然我说的话, 她有点儿懂, 她说的话, 我听不懂, 但是我们两个人都很开心。

(2) 虽然法律很重要, 但是我还是讨厌学习, 因为它用的字眼很复杂。

(3) 那天虽然我觉得那么痛苦, 但是我还继续努力学习。

2、主语遗漏。

(1) 1年级的时候, 虽然一点点学过汉语关联的一门课, 可是比中文系的学生差很大了。

(2) 石头已有了一半, 还是不够, 但也好累。

(3) 总之, 上了大学有助于你成功, 但是又不是足够的。

在第一例中, 前后主语一致, 都为“我”, 至少应出现一个, 但在留学生作业中, 前后都没有加。第三、五例与第一例同。

在第二例中, 前后分句的主语不一致, “有了一半”的主语是“石头”, 后分句中“很累”的主语应该是“他”。所以后分句主语不能省略。

在第三例中, 但是后面的分句缺少主语, 这个主语应是指代前分句的, 可用指示代词“这”。

改正:

(1) 1年级的时候, 虽然我学过一点点与汉语关联的一门课, 可是比中文系的学生差很远了。

(2) 石头已有了一半, 还是不够, 但他好累。

(3) 总之, 上了大学有助于你成功, 但是这又不是足够的。

(二) 误加偏误。

(1) 综上所述, 宠物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 但给我们和别人带来麻烦。

这个例子中, 前面句子和后面句子说的是事物的两个方面, 是并列关系, 不存在转折的语义关系, 应改“但”为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

上述句子可改正为:

(1) 综上所述, 宠物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 也给我们和别人带来麻烦。

再看一个例子:

(2) 我的表哥考上名牌大学的法学专业。但刚开始的第一月, 他已经觉得很枯燥。

这个例子中, 前后分句间并没有转折关系, 不应用“但”。前后是承接关系。

可改为:

我的表哥考上名牌大学的法学专业。刚开学一个月, 他就已经觉得很枯燥了。

(三) 误代偏误。

1、转折连词之间的误代。

(1) 总而言之, 上了大学只是对你得到成功有帮助, 但是自信心、志气和付出努力是最重要的成功条件。

在这一例中, 前后分句语义上虽然有转折关系, 但是, 后面的转折词要和前面的只是搭配, 而且, 只是轻微的转折, 且它们是分述不同的情况, 因此, 用“而”来表示转折比较合适。

可改正为:

总而言之, 上了大学只是对你得到成功有帮助, 而自信心、志气和付出努力才是最重要的成功条件。

(2) “保护环境”听起来很重大, 个人没法处理的问题。但实际上, 我们身边有许多的解决办法。

在这一例中, “听起来很重大”是虚假情况, 后面“有许多的解决办法”是真实情况, 用“其实”或“实际上”就行了。

改正:

“保护环境”听起来很重大, 是个人没法处理的问题。实际上, 我们身边有许多的解决办法。

2、转折连词和表示其它关系连词的误代。

(1) 我来中国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会汉语, 但来中国以后我发现了自己了解中国或者韩国的历史的机会比在韩国生活的时候多了。

(2) 轮训从小受过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 但他阅读兴趣十分广泛。

上述一例后一分句总是比前一分句更进一层, 是递进关系, 用“而且”比较合适。而在第二例中, 前后分句之间没有转折关系, 是因果关系。因此可用“所以”。可改为:

(1) 我来中国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会汉语, 而且来中国以后我发现了自己了解中国或者韩国的历史的机会比在韩国生活的时候多了。

(2) 轮训从小受过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 所以他阅读兴趣十分广泛。

(四) 错序偏误。

(1) 平定省面积虽然不大, 但拥有肥沃耕地。

(2) 我国面积虽然不大, 但是有很多好玩的地方。

改正:

(1) 平定省面积虽然不大, 但耕地却很肥沃。

(2) 我国虽然面积不大, 但是有很多好玩的地方。

这种错序偏误不但在转折复句中出现, 也在其它情况下出现。如:

(3) 保护环境是现在我们必须重视的事情之一

(4) 随着迅速的经济发展

在 (3) 中, “现在”是“必须重视”的限定成分, 它们共同构成谓语部分, 而与作为主语的“我们”无关, 因此, 应放在主语后。

在 (4) 中, “迅速”是形容发展的速度的, 而不能用来修饰作为主语的“经济”。

改正:

(3) 保护环境是我们现在必须重视的事情之一

(4)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们可以看出, 语序偏误在留学生作文中很常见, 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和研究。这是因为语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 而在外国留学生的母语里没有这样的语法, 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母语语法的影响, 出现一些偏误。

三.偏误小结

1. 语义上, 不能很好地辨别

分句和分句之间是否存在转折关系, 而把转折词语和表示其它逻辑关系的词语混淆。在转折连词词语内部进行选择时, 学生在判断是否该用“虽然”类词语时经常出错, 而导致“虽然”类转折词语和其它的转折词语混用。

2. 语法结构规则上:

(1) 当虽然出现在前一分句, 且前后分句存在转折关系时, 后分句要有与虽然配套的“但是”出现。

(2) 当两个分句前后主语相同时, 至少要出现一个主语。当两个句子前后主语不同时, 后一分句的主语不能省略, 而学生经常把它省略。

(3) 语序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为重点来学习。

我们只有了解并注意到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这些偏误, 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使之加以巩固, 以便更好地掌握好汉语。

参考文献

[1].刘珣2000,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转折(文言文作文) 篇3

关键词:学习迁移 小学生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4

什么是迁移呢?心理学家认为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学习迁移则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发生的基本条件就是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共同要素。作文学习为什么需要迁移呢?迁移就是为了使得学习更容易。所谓习作就是由字词的学习迁移到篇章上。简单的说,作文就是字词句的排列组合,关键在于这些字词句如何变成段落进而成为篇章,这个过程中学习迁移是关键。

一、字词到句子的迁移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就开始学习各种生字词,可是尽管脑子里知道这个字怎么写,怎么组词,怎么造句子,却不一定知道怎么造好优美的句子。会写句子是写作的前提。

作文不是仅仅靠简单的句子就可以的,《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段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所以这个句子怎样才能更生动、有趣而不仅仅是记流水账。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法作文、评作文,这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经验。”这里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仿照课文里的句子来重新重新写句子。句子的迁移训练是作文训练的第一步,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句子的训练是尤为重要的。

二、句子到段落的迁移

有了好的地基还不够,还需要合理的架构。片段的迁移是整个作文的重点和难点,无论在字数上还是方法上难度都有不小的增加,这时的迁移就要注意几个方面。

1.信心树立,提供迁移条件

难度的增加,会增加学生的惧怕心理,不把心理问题解决是无法进行实际操作的,如何让学生们放下包袱,树立信心?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已经做到:把正在进行着的事言之有序地表达清楚,能创造性地编写故事,能说明一个道理(口语交际),可以根据一定内容写一两段话,条理清楚,中心明确。我们只要把学生在二年级的作业拿出来,告诉他们这就是简单的作文或者说是完整的作文,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自己想说的话或者看到的景物就是非常好的文章了。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不害怕了,只有自己主观愿意写了,才能使得迁移顺利的产生。

2.范例提供,促使迁移产生

学生愿意写,不怕写,这就是作文成功的开始。学生可以写出来一个个句子,可以把它拼凑成段落,可是句与句之间没有逻辑,不成体系。怎么办?教材就给了我们很多范例,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寻找文章中描写生动典型的、结构明显的,有特点的开头和结尾,让学生们照着这些有特点的段落进行仿写。

3.心理侧重,拓展迁移范围

根据现成的段落,学生习得了规则,可是如果给他们一个课文之外具体的内容,有时又会手足无措,例如让他们写骑自行车时的心情,他可能就只会写骑自行车很高兴就结束了,而忽视了当时骑的动作和当时说过的语言。这时候的孩子不在象低年级的时候那样听话,专心学习,变得比较好动,但他们的求知欲在增强,抽象逻辑思维在发展,这都为学习迁移提供了良好的内在条件。如刚才写骑自行车时的心情,可以先让孩子们模仿文章中相似的段落,在把他们带到外面去观察别人怎么骑自行车的,增加他们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迁移变得更容易。

三、段落到篇章的迁移

整篇写作就是由一个个段落组成的,由片段成篇是整个写作成功的关键,也是最后的一步。这个段落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条理清晰的叙述,是有其内在的逻辑规则的。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去成功跨越。

1.课内范文模仿,技巧迁移

教科书里包含丰富的知识,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就象小孩子堆积木一样,字与词就是他手中的积木,句与片段就是他们搭建的窗户,只有最后建成了完整的屋子,这个写作才算是真正的完成。因此我们现在欠缺的就是技巧,教科书里有各种各样的写作技巧,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们认识到并试着使用,仿写课文就是第一步。如人教版三年级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编排的,教材里包含著学生需要学习写作的技巧,可以让学生模仿第一课来写事情。教材有相似的或者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材料,这些可以让学生们有意识地学习写作规则最后实现自动化地迁移。

2.课外阅读积累,素材迁移

语文源于生活。我们所学习的语文是活语文,里面有着鲜活的灵魂与真挚的情感。我们希望学生们写出来的就是这样的作文。民间有句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们没有大量地阅读,没有各种素材的积累,又怎么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因此要想学生们可以下笔如有神,教学中既可以利用晨读、主题班会课有计划、有梯度地给学生们补充古今中外的名家短篇,也可以带学生们走出课堂,到花园里、树荫下去朗读背诵经典诗歌。这时在布置一篇习作如《生活中的几件小事》,让学生们及时练笔,学生们自然都会写了。我们也就实现了课外与课内的迁移,成功架起了写作的桥梁。

四、结束语

简言之,学习迁移对三年级写作的效用妙不可言。在教学中,我们在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同时运用迁移规律,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科学地建构学生的写作思维,以期达到学生轻松写作、无难度写作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吕叔湘.语文常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转折作文600字 篇4

突然,她握紧冰凉的双拳向自己的双腿使劲捶打。可是,依旧没有用。那双腿仿佛已不是她的,她对它们没有知觉。轮椅反射着窗外黯淡的光,把她的记忆带回那个初夏。飞奔的小轿车驶向不知所措的她,鲜血在初夏的阳光下格外耀眼。那天,老师通知她参加县舞蹈比赛,她心里高兴极了。走在回家的路上,她却一心想着比赛的事,无暇去顾及从绿色变为红色的交通灯。于是,她倒在了血泊之中。那本该是个快乐的日子,她就要实现自己的舞蹈梦了。但她却躺在了医院,并暂时性失去了双腿,医生说,她会恢复的。

“可是,已经半年多了,为什么我还站不起来?”她含着泪水喃喃自语。身后传来母亲轻轻的脚步声。“孩子,你会好的。这需要毅力与信念。”母亲轻轻抚着她的头。她擦去眼泪,点了点头。她不敢尝试站起来,她怕自己再一次失败。可是,母亲说的对。这需要毅力,她不可以害怕。“妈,我想试试。”这一次,她坚定地说。母亲笑着点了点头。

她紧紧抓着母亲的手,想将自己撑起。可是,不行。她又尝试了第二次。这一次,她的身体稍稍离开了轮椅!可是,她的额头上冒出了大颗大颗汗珠。她想要放弃了,太辛苦了。但她又想起了自己那个还来不及实现的舞蹈梦。是的,继续!

终于,在数不清的尝试之后,她站起来了!这是她重拾梦想的一个转折点!一个月之后,她基本恢复了。半年之后,她又开始学习舞蹈。一年之后,她站在舞台上旋转、跳跃,并获得了金奖!

美丽的转折作文 篇5

有人说:“转折预示着挑战。”

有人说:“转折可以使你远离失败。”

转折究竟是什么?

我问那永不停歇的滴落的水滴,小水滴欢快的告诉我:“转折就是那样一滴可以穿透一块坚石的水。”

我问那山路边那一树红梅,它笑笑说:“转折就是在严寒冰冻中朵朵鲜花绽放的时刻,转折就是那突然而至的满树灿烂。”

我问那路边枯黄的小草,它抬起头说:“转折就是我辞别枯黄,重新吐翠的时刻,就是不久将至的春天。”

一粒细沙告诉我,它的转折就是逃出蚌的束缚而获自由,看到属于自己完美的世界;一颗珍珠告诉我说,它的转折就是做了不与那粒沙一起逃跑的决定,经过磨砺,最终成为一颗闪烁无比的珍珠。

山林里迷路的人,清清的小河成了他的转折,他们可以沿着小河指引的路下山;沙漠里迷路的人,万分焦急,眼前一抹绿色,疏通了他们的经脉,给了他们一线生机。烈日炎炎下,一群农民伯伯辛勤劳动,口干舌燥,一棵大树成了他们的转折。

我不再问了,我已大概了解了什么是转折。

转折有许多,可以是人生的岔路,可通向光明,也可通向黑暗。

转折就是紧张时的一次深呼吸,失意时我紧握双拳。

转折就是一道命题,选择、填空、判断就是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看你怎么样去填好它,选择它,正确判断光明与黑暗……

转折高考作文 篇6

陆游诗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世上有许多意想不到的转折,但这并非束手无策或放任自流的理由。

在这个时候,我们应当怎么做呢?我想,唯有无惧转折,奋勇前行,我们才能改变事物,铸就人生的价值。也就是说,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要迎转折之风,扬前行之帆。

诚然,我们无法主宰转折,常常只能顺应事件的发展。无论是时晴时雨的骤变,还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的突发,改变我们轨迹的转折时常发生,难以预测。当我们面对罹难的亲人,我们哭泣无助,无能为力。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除了顺应,我们还该怎么办?

然而,骤雨惊雷之下,我們唯一能谨守的便是自己的翅膀。我并非主张将个人意志凌驾于转折,但我们在事件变化面前,只能改变自己。“乌台诗案”飞来横祸,未曾令苏轼随波逐流,而是直言“竹杖芒鞋轻胜马”?我们或许不能改变事物,却能求得贤达的心境。双腿突然残疾,亦未让史铁生就此沉沦,在与命运的对抗中,他实现了对悲剧的超越。在事物进程中改变自己绝非精神的屈居,而是行为的暂时屈居,是以和谐的姿态体认世界,好让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可爱。

更进一步,在改变自我之后,去改变他人、改变世界,我们才能推动事件的发展,在出乎意料的转折后拥有一定的掌控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推动事物发展便是在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中完成的。没有普希金、泰戈尔诗篇的感召,人们很难抱着巨大的勇气去推翻黑暗,求取光明。正是人类在空间与时间维度上积累的力量推动了文明向前的脚步。或许,正因为人不断试图影响外界,重要的转折才会发生。

本质上,推动事件发展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像西西弗斯般日夜推石,纵使荒诞,却是人改变事物的必然途径。而在山回路转处,偶然的转折降临,推动发展进程,一如奥斯特基于前人浩如烟海的实验数据,在指针微偏的偶然瞬间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必然的不断抗争便是人的有限性,唯有相信明天太阳照常升起,我们才敢于期待黎明。而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颗巧克力的味道,这便是人的无限性。惊雷暴雨会陡然而至,但人能恒久强大,因为我们体认自身的主体性,体认去改变的自由。反观当下,许多我们曾经无能为力的转折现在都已能被掌控。曾经我们因为意外的天气状况而无能为力,而今却能对于意外的天气灾难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报;曾经我们面对病毒惊恐不安,而今医疗技术却能治愈我们至亲之人。既要顺应不能改变的转折,又不能丢掉一颗想改变世界的心。

历史转折关头的叶剑英 篇7

新北平市长

发起的平津战役的隆隆炮声,在华北大地上空震响。战役进行过程中,叶剑英即同彭真一起被召到西柏坡毛泽东简陋的办公室里,领受了接管北平的重任。叶剑英被任命为中共北平市市委副书记、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北平市市长,彭真被任命为中共北平市市委书记,赵振声(即李葆华)为第二副书记。毛泽东满怀期望地对他们说:“这次接管北平,影响到中外,你们务必达到像沈阳、济南那样的接收和管理成绩,特别要防止出现一些‘左’的做法。”

1949年1月21日,解放军同傅作义经过多次谈判,终于达成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北平获得了和平解放。接管大军随即移驻北平西郊的青龙桥一带,叶剑英则住进了颐和园内万寿山上的益寿堂。

1949年2月2日,北平军管会从西郊进驻城内。2月12日,北平市各界人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欢庆解放,叶剑英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宣布北平市在军事管制的时期,要完成“系统建立人民的革命政权,推行新民主主义的政策”“消灭一切混乱现象,建立人民民主的经常的秩序”等六大任务。

叶剑英洪亮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了天安门广场的每个角落,通过无线电广播传到了中国已解放的地区和尚未解放的地区,传向了全世界。后来,毛泽东主席见到叶剑英,风趣地说:“我听收音机了,你那个讲话真是‘声嘶力竭’啊,为新政权呐喊,就是要有这么一股劲头!”

从2月初开始,北平的接管工作在叶剑英、彭真的领导下全面展开。一天,叶剑英了解到这样一件事:西郊有一支骆驼运输队,大约有二三十人,靠从门头沟往市区运煤为生。中共方面去接管时,没有傅作义方的代表参加,也没有带联合办事处的介绍信,只召集他们讲了一番话,宣布将运输队接管,让其照常运输。可是,第二天这几十个人都跑光了。有的同志觉得一个小骆驼队,跑了也没什么。叶剑英却从中发现了问题,他责问接管的干部:“为什么不请傅方代表参加呢?进城之前,我们就已反复强调,要准备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而我们一些同志对此认识不足,习惯于自己包打天下。尽管有了联合办事处这样的组织,也不注意很好地去发挥作用,这不对嘛。”大家从叶剑英的一席话里领会到了接管工作的政策策略和工作方法。

北平接收工作,历时3个多月,进行得稳妥、周到、顺利,这是中共中央正确决策、领导的结果,同时,也是与叶剑英、彭真及参加接管的广大干部忘我的工作以及傅作义方面的配合分不开的。北平接收工作的成效,赢得了中外舆论的赞扬。当时国统区出版的《新闻天地》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叶剑英领导的中共干部,为了打稳中共未来首都的基础,接管是审慎、周到、仔细、严密的”“几乎做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这是对北平接收工作的一种客观而又公正的评价。

衣食住行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人心的向背和新生人民政权的威望。叶剑英带领军管会和市政府的同志们,一开始就着手安定全市200多万人民生活这一基本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解决粮、煤、水、电的供应和统一货币。叶剑英和彭真指示军管会有关部门,从华北其他地区调运和储备了大批粮食、煤炭及油盐等物资,采取各种方式将必需的生活资料供应给市民,逐步稳定了北平市场物价,从而安定了民心。

要使民心向党,安居乐业,还需要进一步整顿治安、建立革命秩序。北平曾经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华北的政治、军事中心。解放后,叶剑英和彭真领导警备部队和公安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打击和肃清暗藏的敌特,捕捉劫盗匪徒,处理散兵游勇。到1949年秋仅半年时间,就破获潜藏特务匪徒策划的各种阴谋暴动案83起,初步解决了治安问题。

“政者,正也。”叶剑英在领导市政建设中,要求政府的工作人员“正人先正己”,搞好自身建设,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市之长,他自己率先垂范,克己奉公。不论在工作上和生活上,不搞特殊化,不贪图物质享受,保持进城前艰苦朴素的作风。

有一天,军管会物资部长童陆生找到叶剑英说:“现在物资都分配得差不多了。我给军委机关分了一批东西,其中有些被服和办公用具,每个领导干部都分配一点,您要点什么?”

“我什么都不要。”叶剑英说:“我是军管会主任,又是市长,领导接管了这些物资,怎么能自己给自己分配呀!”

叶剑英领导接管的旧北平市党政军机构的物资,在仓库里堆积如山。其中,有各种各样的高级家具,有成千上万件毛毯、被服,还有珍奇古董、名人字画,他一件不要,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党中央关于进城以后要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精神,为军管会和市政府全体同志树立了榜样。

“串联炮轰何时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身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和军委副主席兼任军委秘书长的叶剑英,心情一直处于紧张和矛盾之中。随着运动的深入,越来越乱,问题暴露得越来越多,他觉察到运动的矛头所向不对,开始为国家与军队的命运和前途担忧,对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逐步进行抵制和斗争。

叶剑英和军委几位领导人始终坚定地认为:“天下不能乱,长城不能毁”,只要军队不乱,天下就保得住。叶剑英要求军队必须保持高度戒备,听从统一指挥,并同徐向前、聂荣臻、陈毅、贺龙等几位元帅等多次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稳定军队的规定和措施。

11月13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召开的军队院校和文体单位“十万人大会”上,叶剑英批评了一些单位揪斗领导干部,外出串连,搞打砸抢,败坏军队的名声等错误行为。他要大家警惕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不要受坏分子利用。针对一些“造反派”提出怀疑某些中央领导人的问题,叶剑英明确指示军事博物馆要保留刘少奇和邓小平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照片。在11月29日再次召开的第二次“十万人大会”上,“造反派”在林彪、江青一伙儿指使下,声言叶剑英、陈毅上次讲话有“严重错误”,必须“彻底批判”。

面对满墙遍地“大字报”和指责他是“老右”、“老机”的一片叫嚣声浪,叶剑英无所畏惧,泰然处之。他稳坐在自己的西山住所,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继续坚持不屈不挠的斗争。他说:“大字报尽管贴,该讲的我还是要讲。”他排除一切纠缠和干扰,埋头攻读马列经典著作,希望从“老祖宗”那里得到新的启示。同时一直保持着坚定乐观的情绪,天天坚持爬山,锻炼体魄。在陈毅遭到“造反派”连日批斗、处境最困难的时刻,叶剑英特书《虞美人》词相赠:“串连炮轰何时了,官罢知多少?赫赫沙场旧威风,顶住青年小将几回冲!严关过尽艰难在,思想幡然改。全心全意一为公,共产宏图大道正朝东。”

保护老干部和知识分子

1967年元旦一过,林彪等人抛出“揪军内一小撮”的口号,把斗争锋芒直接指向叶剑英等几位元帅和军队各级领导干部。各总部、各军兵种的许多负责人遭到揪斗,告急的电报、电话纷至沓来,要求叶帅给以保护。有些无路可走的,如刘志坚、刘震、成钧、苏振华、赵永夫、王恩茂、赵尔陆、许世友、李达、杜义德、王诤等,直接找到叶剑英住地求救。躲进大别山的许世友打电话呼救,叶剑英设法把他接到北京,住进京西宾馆保护起来。受叶剑英保护的同志中,也有过去伤害过他和整过他的人,他不计旧恶,对身边工作人员说:“革命者要学会容忍。一个人能够容忍别人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英雄。”

那时叶剑英在军事科学院内的二号楼和西山住地,一时成了老干部的“庇护所”。床上、地板都住满了,轮番睡觉,分批开饭。这里住不下就送到京西宾馆。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叶剑英还特意关照要做好他们的医疗保健工作,护理好每一个老同志。与此同时,他还同地方有关部门打招呼,想方设法保护钟惠澜、薛愚、谢铁骊、华君武、袁世海、谢芳、李维康等知名人士。

在“文革”中,叶剑英虽然受毛泽东一再保护,说他长征路上获取张国焘企图危害党中央的密电有功,但仍然处于被“半打倒”状态。有一段时间,“四人帮”一伙儿不给他看文件,不准他打电话,不准与外界联系,甚至不准与子女联系,过着与世隔绝的孤寂生活,但他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坚持斗争。他常常写信给子女们,告诫他们要“洁身自爱,奋发图强”“挺起胸膛走路,夹着尾巴做人”。他曾书“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与女儿楚梅、女婿邹家华共赏警勉。

在极其艰难复杂的境况中,叶剑英沉着冷静,忍辱负重,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以极大的耐心和克制,同林彪、江青一伙儿周旋,机敏巧妙地进行着各种形式的斗争。徐向前元帅回忆当年的情景,对叶剑英曾作过这样一段评述:“他在自己处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仍然关怀着军队的稳定,关心着其他受冲击的同志。一次他听到风声,造反派要抄我的家。他一面严令保护我的安全,一面亲自打电话给我,安排我转移到西山去住。这种患难与共的真挚感情,使我难以忘怀。”

叶剑英身处逆境,仍念念不忘向党内外的一些知名人士、革命先烈及其亲属,给以爱心,送去温暖。他不但亲自写信表示慰藉,还派秘书和子女了解他们的处境和困难,尽力相助。当他得知宋庆龄变卖衣服和书籍时,特修书安慰,又设法接济5万元人民币,解决燃眉之急;对李立三、黄琪翔、蒋光鼐、司徒美堂、邹韬奋、赵世炎的夫人及子女等都曾给以亲切的关怀和帮助。

周恩来病重的日子里

在1975年下半年,周恩来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叶剑英的心情十分沉重。他对周恩来的疾病治疗倾注了大量精力。早在1972年,周恩来被确诊是膀胱癌以后,江青、张春桥一伙儿幸灾乐祸,以保密为名,封锁周恩来的病情,不让毛泽东知道,也不积极组织治疗。周恩来的保健医生心急如焚,找到叶剑英想办法。叶剑英在一次陪同毛泽东接见外宾以后,当场拿出周恩来的一瓶血尿标本给毛泽东看,毛泽东当即指示要抓紧治疗。

1974年,周恩来住进医院以后,叶剑英和其他一些老同志亲自领导医疗小组,制定方案,为周恩来治病。他还到处打听治疗膀胱癌的秘方、验方,一旦发现,即指示解放军总医院检验采用。每当周恩来做重要手术时,叶剑英总是守候在手术室门外,直到手术结束,问清情况后才离开。即使出差在外地,他也经常打电话到医院,详细询问病情。在同身边工作人员和医院的医护人员谈起周恩来的病情时,叶剑英常常热泪盈眶,有时竟痛哭失声。

叶剑英眼见癌细胞一天天地吞噬着周恩来的生命,心中非常着急。他深深感到,周恩来一旦倒下,对党、国家和人民将是巨大损失,而将给“四人帮”一伙儿造成天赐的夺权良机。

1975年8月,周恩来又做了一次电灼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叶剑英为此感到十分欣慰。8月13日,叶剑英准备离京到外地视察工作前,特意亲笔致信周恩来,信中说:“此次电灼,又取得一场大家庆祝的胜利,至为欣慰!继续革命,国步艰难,千万为党珍重,为国珍重。敬祝早日康复!”信后又附言:“今天得到三O一医院送来的药方一份,请参阅。听说吴阶平同志正在研究。”一封短信,寥寥数语,包含了无限深情和愿望。

到了1975年11月,情况又起了变化。在“四人帮”的策划煽动下,一场“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又开始在全国掀起,全面整顿的工作被迫陷入停顿状态。邓小平和叶剑英实际上再度被解除工作,党和国家再次陷入混乱的旋涡里。叶剑英保持着冷静、清醒的头脑,在自己已经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与“四人帮”作各种形式的斗争。他坚信,经过反复的较量,最终胜利是属于党和人民的。

酝酿除害良策

1976年7月,德高望重的朱德委员长突然病逝。毛泽东病重垂危。在毛泽东弥留之际,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守候在病房,当叶剑英走过来时,毛泽东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并且活动手臂,轻轻相招,嘴唇微微翕动,想说什么,只是说不出来。叶剑英握着他的手,又急又悲,伫立良久,只好移动沉重的脚步,离开病房。他陷入了沉思:主席为什么特意招呼我呢?还有什么交代?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与世长辞,在全国人民沉痛悼念的日子里,“四人帮”迫不及待地加紧了篡党夺权的步伐。

处在这场斗争的旋涡里,叶剑英审时度势,分析估量了全国的形势和人心的向背,同时又想到了毛泽东在弥留之际,想托以后事又欲语不能的情景。他感到毛泽东是察觉了江青等人阴谋篡权的活动。从1974年起,毛泽东曾多次向老同志讲过汉朝周勃、陈平铲平吕氏叛乱、巩固汉室政权的故事,并说:“问题要解决。下半年不行,明年;明年不行,后年。”现在是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就在叶剑英警惕地注视着“四人帮”的动向,苦心思索着在什么时机,采取什么办法来收拾这伙败类的时候,其他的老一辈革命家也在考虑这个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大事。邓小平、陈云、谭震林、李先念、邓颖超、康克清等都曾先后直接找过叶剑英交谈,对他抱着殷切的期望。叶剑英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同其他政治局委员和一些同志个别交谈。

同时叶剑英还亲自到史家胡同华国锋的住处交换看法,劝他多到老同志那里走走、谈谈。两个人经过交谈,沟通了思想,下定了斗争的决心。叶剑英又到中南海,几次找汪东兴交谈,商议除害大计。

9月下旬,“四人帮”垂涎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宝座,连日“逼宫”,锋芒毕露。有人曾设想召开中央会议来解决“四人帮”问题。叶剑英认为“四人帮”是一个反革命阴谋集团,他们的目标是篡夺最高领导权。同“四人帮”的斗争已超出党内斗争的范围,不宜采取党内斗争的正常手段来解决。但粉碎“四人帮”又是在非常形势下采取特殊方式进行的一场斗争,要尽量做到稳妥,避免引起动乱。叶剑英说,我们要给后人留下一个好榜样。他与华国锋、汪东兴经过几次个别接触和交谈,思想得到了统一,作出了重大决策:决定经过充分准备,在适当时机(预订国庆节后10天左右),以召开会议形式对“四人帮”实行“隔离审查”,然后立即召开政治局会议,向全会作报告。

为了部署这一重大决策的实施,叶剑英又同汪东兴进一步商议行动方案,准备了各种具体措施。无论如何,要稳定首都和全国的局势。他说:“这是一招很险的险棋,又非走不可,必须果断,又要周密。要万无一失地办事。”

惊心动魄的怀仁堂“会议”

1976年10月6日,这一天晚间,星河灿烂,金风送爽。叶剑英按照往常开会从不迟到的习惯,从容不迫地提前出发。他带上警卫参谋,让司机开车从玉泉山悄然来到中南海怀仁堂。这位在战争年代协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参座”,今天,又一次亲临前线。

怀仁堂像往常一样,灯光闪烁,肃穆安谧。只有少数执行特殊任务的人员,担任着警卫。叶剑英此刻在怀仁堂正厅,正襟危坐,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在正厅里还有华国锋,这位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焦急地等待着来“开会”的另外三个人。在正厅的屏风后面,汪东兴和几个警卫人员机警地注视着门口,负责“会议”的安全。将近8点,“会议”开始。先说来“开会”的王洪文。这个“大人物”,此刻兴冲冲地来到怀仁堂正厅东侧门,一看到警卫人员走过来,叫道:“我是来开会的!你们干什么?”他拳打脚踢,拼命反抗。警卫人员将他扭住,推倒在地,然后押到正厅里。这时华国锋立起身来,按着事先准备好的“隔离审查”决定,严肃地说:“王洪文,你犯下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行!我代表党中央宣布,对你进行隔离审查!”

张春桥夹着皮包,准时到来。他摇头晃脑地来到怀仁堂正厅东侧门,似乎感到事情不大对头,连声地问:“怎么回事?”还未待他弄清怎么回事,就被两个警卫人员架到正厅。当华国锋宣布他的罪状和“隔离审查”决定时,这位“四人帮”的“军师”双腿打颤。他用手摸了摸眼镜,没有任何反抗,就由监护人员送他到一个候审的去处。

姚文元姗姗来迟。这个“四人帮”的“金棍子”,听说中央政治局开会要他修订文献,已是手痒多时,口里骂骂咧咧地说:“早就该开这个会了!”他急冲冲赶往中南海,竟忘了戴上一向不离头的帽子。他光着秃头,迈着四方步,进入怀仁堂,手里拿着毛选送审本,准备大显身手,没料到等待他的是“隔离审查”。

就在怀仁堂“会议”紧张进行的时候,另外的执行特殊任务小组,由中央办公厅一位副主任率领,来到了中南海江青住处,向她宣布了“隔离审查”的决定。江青听罢,又气又慌,连问:“为什么?为什么?”然后要求上厕所。执行小组派一位女同志跟进去。她的神威已经不灵了。待她出厕所后,来人要她交出保险柜的钥匙。她先是拒绝交出,说:“不能交给你们!”随后气鼓鼓地把钥匙装进一个大信封里,写上“华总理亲启”字样,才交给执行小组人员。办完“交接手续”,执行小组人员“请”她坐上轿车,由两辆警卫人员的轿车“监护”,押到一处地方候审。

这样,前后不到一小时,没费一枪一弹,没流一滴血,就从组织上打垮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历时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曾几何时,猖狂一时、阴谋篡权、恶贯满盈的“四人帮”一伙,落得个罪有应得的下场!

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叶剑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和中央政治局的其他同志根据政治局多数同志的意见,代表党和人民意志,果断地作出重大决策,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从危难中挽救了党。

拨乱反正,请邓小平复出

粉碎“四人帮”之后,叶剑英从维护党和国家的大局及党的组织原则出发,对华国锋采取了支持和辅佐的态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叶剑英的这种态度和做法,是有利于局势稳定的。

粉碎“四人帮”不久,叶剑英便派自己的孩子驾车,把还在软禁中的邓小平偷偷接到他的住处。两人见面之时,万分激动,邓小平叫了一声“老兄”,两人的手便紧紧握在了一起。随后,叶剑英安排邓小平由城内搬到西山一处住所住下,并派机要秘书给他转送文件。

与此同时,叶剑英多次找华国锋谈话,建议请邓小平出来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然而,叶剑英的正确意见没有被接受。1977年3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叶剑英、陈云、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公开提议要邓小平出来工作,但仍被华国锋等拒绝。这次会议之后,叶剑英继续给华国锋做工作,坚持要求恢复邓小平在党中央的领导职务。1977年7月16日至21日,中共中央召开十届三中全会,会上正式通过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在中央政治局领导下,叶剑英同邓小平一起,为恢复中央其他老同志的工作,荐引年富力强的同志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党和国家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六次转折 篇8

酷睿是英特尔第六个时代?前5个时代给英特尔公司带来了什么?给IT产业界带来了什么?这些问题值得产业界、OEM厂商、用户及一切想长大并获得成功的企业探讨。

前3个时代对产业的影响

不用说,1968年成立的英特尔公司于1971年发布的第一个4004 CPU芯片,贡献了PC产业的第一颗种子。也就是说英特尔公司4004芯片的出生,完成了自己从无产品到有产品的第一次转折。这颗种子在10年之后,即1981年才变成了IBMPC机产品,也是世界上第一台PC的诞生日,英特尔和IBM公司完成了PC产品从无到有的第一次转折。

又过了8年后的1989年,英特尔公司推出286产品,推进PC产业进入了升级阶段。在这8年中,AST、康柏、戴尔等世界著名PC公司,在4004后续产品的不断产品化、产业化中相继诞生(上述三大公司均出生于1982年),他们和IBMPC组成了前所未有的PC产业阵营。也就是说PC产业在前三次英特尔的转折中从无到有,从有进入了产品升级,从产品升级进入并组成了产业阵营阶段。

当然,前三次转折中还有一股不能忽视的力量不断推波助澜,使PC应用市场不断壮大。那就是比英特尔公司4004产品晚出生4年的微软公司,微软公司与IBM公司合作的DOS系统对PC产业阵营形成也起到了精神领袖的作用。

后3个时代对产业的贡献

1991年,英特尔公司不再用产品去实现自己的一统江湖的理想,而是采用了Intel Inside标识,造就了整个PC产业的同质化。这一时代正是4004第一颗PC CPU芯片诞生20年后,有了Intel Inside才使PC产业波澜壮阔。

1993年,严谨而稳重的惠普也经受不起Intel Inside策略(只要在自己整机商标、广告加Intel Inside后缀,英特尔公司就给报销部分的广告费用)的引诱,加入了PC阵营。也是在1993年,一贯高傲的Digital公司因Intel Inside也不得不放下了技术至上的架子,投靠了PC阵营,到了1994年之后,欧洲老牌公司西门子、日本的电子八强NEC、东芝、SONY等都加入了PC阵营,不能不说Intel Inside策略起到了IT产业的政治杠杆作用,到了2000年之后,当初英特尔CPU技术的“上级单位”(当时以技术论级)SGI、SUN、苹果等不可一世的工作站、图形领域霸王都纷纷缴械投奔Intel Inside。恐怕今后连英特尔公司自己都无法超越当初Intel Inside造就的整个PC产业的成功和辉煌。

奔腾13年铸成人类一代文明

在半导体芯片历史上,没有一个CPU芯片的历史像奔腾这么有活力,从286到486三代产品不过4年的时间,应该说,奔腾的前一代产品486也是个很了不起的产品,但它无论怎样也无法超越奔腾。1993年推出的奔腾将486从16位字长平滑地过渡到32位,这其中一定要提到1995年问世的Windows 95和奔腾处理器相互辉映的成功。Windows 95操作系统不仅将PC应用拉向了全32位时代,同时也使微软彻底摆脱了IBM公司在DOS合作方面的约束,微软从此自立门户。

当然,为了延长奔腾品牌的寿命,英特尔费了不少心机,从奔腾MMX到奔腾II,从奔腾II又到奔腾III系列化,接着挺到了P4。在整个过程中,为对付AMD同档CPU的低价竞争策略,英特尔公司还推出了赛扬系列产品。

正是这13年,PC产业造就了IT产业、乃至人类一代网络文明的辉煌与进步。

迅驰扩大同质化范围

2003年的迅驰策略,是英特尔公司的第五次转折,这次转折源自于1992年康柏公司发起的PC价格战,至今14年了,还未看到战火有熄灭的迹象。

为什么迅驰策略来自于14年前呢?由于1991年Intel Inside使英特尔—统江湖,由此而产生的副作用就是发动了PC产品的同质化战争,同质化必然引起价格战,也由于PC价格战的连续发生,不可能不波及到英特尔自身的利益。OEM厂商的降价,反过来对上游厂商英特尔CPU价格施加压力,而英特尔公司的股民又要利润分红,英特尔公司不得已又发动另一场CPU芯片的价值战来对付自己亲手造成的价格战!

怎么才能让CPU芯片增值?天无绝人之路,正在此时,无线局域网的兴起给了英特尔公司一个天赐良机,CPU外加无线局域网功能的设想,造就了一个Intel Inside策略在产品上延伸的机会,这就是迅驰!迅驰策略又成功了,但它的成功也对产业有副作用,不仅使PC同质化加剧,而且扩大到联网功能的同质化。

酷睿成就第六次转折

如果说迅驰策略是和Intel Inside玩同样的把戏,英特尔在酷睿上显然要改改玩法了。的确,从1991年玩到2006年,15年一成不变的商标战确实也有些乏味了。

回到产品吧!酷睿对于英特尔来说,是一种的崭新的体系结构,而对于整个IT半导体产业来说却已经不新鲜了,因为大型机、巨型机在10年前甚至15年前就使用了SMP(对称多处理器技术,即双核)和MMP(海量处理器技术,即多核),也就是说英特尔公司将PC产前端产品同质化市场通吃之后,要动大型机、巨型机资源的心思了。

正在这时,英特尔CPU半导体的工艺也采用了三维门技术,并在工艺上达到了纳米级别,英特尔将大型机、超大型机的体系结构全转移到PC中简直就是理所当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酷睿就是这样要成就英特尔公司的第六次转折—向大型机、巨型机索取技术资源。事实上酷睿的宽区动态执行、智能内存、智能功率等特性已经体现了许多大型机、巨型机,甚至超级计算机的体系结构特征。

非六次转折能说清楚的

英特尔公司的前5次转折对产业的影响和贡献是十几年、几十年之后我们才看到的,所以现在对酷睿的第六次转折意义进行评价肯定还很粗浅,甚至有些为时过早。还有,这只是顺着英特尔公司自己的认识去回顾总结产业的6次转折,实际上,在6次转折之外还有许多连英特尔自己都意识不到的转折,例如欢跃平台,虽然英特尔自己只认为它是迅驰战略向家电的延伸,但是对产业来说,它正在把目前非同质化的家电产业引入同质化战争。

其实,在英特尔公司近40年的历史中,英特尔有过操作系统的失败、工控机的出售、网卡业务的出售、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手机业务出售等等不大不小的挫折或转型。这些也构成了整个产业的九曲十八弯。

在英特尔心中,还有一个似小实大的偶像—高通公司,它基本上靠专利收入来获得高额利润。毕竟,英特尔每条生产线都要占用40到50亿美元的流动资金,今后还会不断地加大投入,这些对于英特尔公司来说的确是个越来越大的压力。

结束语

上一篇:副处长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下一篇:站台乘务员个人求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