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2024-07-11

卫生院信息管理工作制度(共13篇)

卫生院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篇1

祝站卫生院妇幼保健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1、认真贯彻《母婴保健法》及配套法规,积极开展母婴保健服务,做好辖区内妇女儿童保健工作。

2、根据卫生局及县妇幼保健站工作总体部署,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掌握本辖区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及影响群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掌握本乡镇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主要死因,完成管辖范围内妇女儿童健康基本信息的收集、分析、总结和上报。

4、严格按照《湖北省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标准》、《孕产妇管理制度》及《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等要求,做好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重点做好高危孕产妇筛查及管理,加强产科标准建设,提高住院分娩率。

5、按照《儿童系统化管理制度》开展辖区内7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及体弱儿管理等工作,做好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开展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帮助危重、疑难病儿的转诊;指导村级妇幼保健人员做好儿童保健宣传及健康教育。

6、认真落实妇幼卫生监测各项工作制度,按照《妇幼卫生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好本辖区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并按要求定期进行漏报调查,及时上报县妇幼站。

7、建立村级考核评价机制,负责对村级妇幼保健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制定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统一各种资料、规范服务内容,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

8、定期培训村级人员,开好村医例会,指导村级人员做好妇幼卫生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及妇女、儿童健康教育等工作。

9、定期进行妇女儿童保健知识的讲座及健康咨询活动;做好辖区内青春期女性及育龄妇女的管理,建立健康档案,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保健医疗指导,对待群体性的问题实施群体指导。

10、积极推广新技术、应用适宜技术。

11、对上级业务指导部门的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1

卫生院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篇2

1 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

1.1 公开途径不畅

目前,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信息公开的途径虽很多, 有政府的官方网站、举办新闻发布会、电视等, 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如作为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的主要途径之一的政府的官方网站, 就存在以下问题:首先,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 由于政府官员的意识和电子政务的发展不畅, 许多网站都表现为内容更新慢、内容极少、实用性差。其次, 政府网站构建不合理, 页面设置不科学, 有的政府网站甚至将大量的信息都放在首页上, 使有些想寻求在线咨询服务的用户根本找不到服务入口。再次, 由于政府网上办事大厅经常出现信息公开失误, 导致网站的内容无法反映实时的情况, 更不用说突发事件等最新信息了。在某省一个地级市的政府网站, 在应急管理界面里面发布的各项法律法规中, 竟然在2009年5月19日,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即将实施之前, 不上传该法, 反而上传了即将废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直到现在, 该网站依然没有做出更新, 导致政府的官方网站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信息公开没有发挥其应起的作用。

1.2 新闻发言人制度不完备

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信息的公开发挥着很大作用, 但由于这个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目前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其发挥的宣传作用大过了信息的发布作用。如2010年4月6日, 药监局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的相关提问时对“贴牌疫苗事件”一再进行说明和解释, 一再对事件进行正面、积极地引导。新闻发言人在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过程中, 因为趋利的本性, 倾向于发布对政府有利的信息, 对一些负面消息要么进行解释和说明, 要么闪烁其词, 敷衍了事, 导致公众不能及时听到政府关于突发事件的真实声音。

1.3 对内对外沟通机制薄弱

我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实行的管理体制是:统一领导, 分级负责, 条块结合、属地管理。虽然这种体制可以使中央部门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源, 但是, 这种“纵向集权式”的管理体制, 决定了上级政府得到的信息主要来自于下级有关部门, 而如果下级对真实信息进行隐瞒的话, 必然导致上下级信息不一致, 而且从传播学角度看, 信息通过的组织层次越多, 得到信息越长, 获得的信息就越容易失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 信息的全球化为各国政府搭建了相互援助、相互沟通的良好平台。在2002年“非典”才发生时, 中国政府因为对内对外沟通机制薄弱, 并采取封锁消息的态度, 没有及时向国际卫生组织寻求国际科研援助, 导致了疫情蔓延, 使中国政府树立的良好国际形象受到了很大影响。

2 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

2.1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信息公开建设

首先, 必须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常设机构。独立的信息管理机构的建设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如美国政府建立了中央联邦危机管理局, 下面各州都建立了标准化危机管理系统;日本政府设立了危机管理中心;俄罗斯政府设立了联邦安全会议和紧急事务部。这些机构的主要工作就包含了信息的公开。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我国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 设置专门的信息公开机构和工作人员负责信息公开, 这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的预警就有了主管机构, 发生后, 就有了富有经验的指挥、协调和总结经验教训的机构, 由该机构负责对事件信息的汇集、发布、存贮, 可以提高政府机关与政府机关, 政府机关与社会民众之间的信息沟通速度。其次, 建立国际化的信息共享机制, 及时跟踪国际上最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卫星遥感通讯技术, 不断提高我国的通信硬件设施。而且, 在当今社会, 一个国家出现传染病, 可以向WHO寻求科研帮助, 同时可以随时关注事件的蔓延趋势, 打一场有准备之战。

2.2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 政府除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这些手段中, 互联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国政府自提出普及“电子政务”以来, 经过10多年的努力建设, 已经基本形成了由中央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行政部门组成的政府网站体系。而上下各级政府网站以及政府部门网站应该做好衔接, 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由于我国政府电子政务化程度发展不一的现状, 发达地区的政府部门可以帮助落后地区政府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以利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而对于已经建立了信息公开的政府来说, 则应该丰富政府网站, 充分利用政府网站的快捷、方便的优势, 完善突发事件应对中信息的公开工作。有了这些便利条件, 政府可以通过网络信息, 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经过、结果中的相关信息及时上网, 为公众提供了非常方便的信息查询方式。同时可以增设相关的新栏目、新专题, 挖掘信息深度和广度, 使公众能够全方位的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及其造成的影响, 通过公布相关的应对措施等信息, 鼓励公众积极投身到事件的处理中去。

当然, 电子政务系统也有它局限的一面。在我国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 互联网普及率不高, 加上部分老年人、文化层次不高、智障人士等可能不会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对于这些特殊人群, 各级政府和部门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等普及率高、时效性强、传播性广等特点, 向他们提供信息。

2.3 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闻发言人不是人, 而是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定方式。及时、准确的新闻发布会将大大改善了我国在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形象、让中国被世界充分地了解。并且伴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日益发达, 很多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闻发布可以实现现场直播, 让公众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相关信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 公众需要知道最真实的信息, 则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让民众听到来自政府的最权威的声音。相关政府应该选择一名熟悉本地区情况的相关部门高官担任新闻发言人, 此官员最好能与最高决策者有直接的沟通, 并且有权参与决策, 明确事件的控制情况, 确定信息公开的范围与深度, 才能树立官员信息公开的权威性。这种制度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发生突发事件时, 已被成功运用, 但是其它城市运用此制度却不够成熟, 有待进一步完善。

2.4 充分发挥媒体信息公开作用

传播学家韦尔伯·施拉姆说过, “媒介一经出现, 就参与了一切意义重大的社会变革。”媒体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既是政府对事件处理的得力助手, 也是公众获得最前沿信息的有力渠道, 实现的是政府、公众、媒体的三赢。如英国警署新闻办公室, 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 负责与国内的各大媒体沟通, 统一观点向社会公开事件的处置情况, 得到了公众的高度信任。我国政府也可以正确引导媒体, 利用发达的信息网络敏锐地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征兆, 并及时向政府和公众传递, 从而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的重视, 促使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并连续报道事件的进展情况, 以尽快恢复公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参考文献

[1][美]珍妮特.V.登哈特, 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12.

[2]蔡传彪.我国政府网站现状与发展特点[J].情报探索, 2008 (4) :81-83.

卫生院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篇3

自财政部颁布[1998]58号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在提高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医疗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医改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后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从而减少了医院药品收入,为此乡镇卫生院购入大量医疗设备增加检查收入来提高医院的整体收入。乡镇卫生院的固定资产比例不断扩大,旧制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方面越来越表现出其局限性和不足,急需进行改革和完善。2011年7月1日,财政部下发了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将企业会计制度的核算方式引入其中,新增了固定资产清理等业务和科目的处理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旧制度中的缺陷和不足。本次研究主要围绕新医院会计制度下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工作进行讨论。

二、对新医院会计制度下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工作的讨论

1.新制度中没有增设固定资产残值或减值的会计处理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医疗设备的技术水平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而这些设备大多属于高科技、高精密度的产品,其价值下降速度较快。在乡镇卫生院的设备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属于贬值、报废或接近报废,报批程序较为复杂。但是只要卫生院的管理者没有对其进行核销,那么固定资产总值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庞大账面价值。这种问题的出现让财务报表无法准确反映价值的减少,而根据新制度中的要求,卫生院不需要在期末对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估算,也不会对可能出现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存在着与旧制度相似的弊端,不符合谨慎性的要求。

所以,乡镇卫生院应当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在年终时进行逐项检查,如果因闲置、损坏、技术陈旧等原因出现了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情况,就要将二者之间的差额或可回收金额的全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借记“其它费用”,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同时,也要根据固定资产本身的特征、实际使用情况和性质对其预计净残值进行合理确定。

2.在对固定资产确认标准进行提升的同时没有设置低值易耗品项目

在旧制度中,固定资产指的是价值500元以上的一般设备和价值800元以上的专用设备,这种定价范围过于宽泛,不利于固定资产核算工作量的降低。在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的确定标准修改成为“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持有的預计使用年限大于1年,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预计使用年限超过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因此,卫生院的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这种变化对固定资产的种类和评定标准进行及时更新,避免因理解上的错误而出现差错。

新准则相对于旧准则来说,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达到固定资产评定标准、而耐用时间超过了1年的设备和仪器,却没有设置相应的低值易耗品项目进行管理与核算。如果能够设置这一项目,那么在少量购入时,即可将其列入当期指出;对于单价较高、使用期限较长的也可进行分期摊销,可借记“长期待摊费用”或“待摊费用”,贷记“低值易耗品”,从而使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更加详尽。

3.对于捐赠或无偿调入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

在新制度中,对于捐赠或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有着按照物品的成本比照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或是在相关凭据金额的基础上加入相应税费的规定。按照所确定的成本,借记在建工程——设备安装或是本科目,按照所发生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根据差额贷记其它收入科目。文章认为,这种收入计入的方法,是对利润和收入的虚增,如果能够将其计入净资产核算将会与实际情况更加匹配。

4.增设累计折旧项目,使固定资产核算的精确度得到提升

在旧制度中规定,每月按照固定资产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年限由制度统一规定,这种方式让卫生院无法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导致其不同设备的提取比例与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会计核算的可比性较差。而新制度则借鉴了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让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部分能够得到有效体现,进一步提高了固定资产核算与监督的水平。

在执行新制度的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核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固定资产的分类,一方面从时间上确定固定资产的提取折旧开始及终止时间,另一方面从空间上确定哪些固定资产应进行提取折旧,哪些不应进行提取折旧。其次是对全部的固定资产类别进行有效话费,以便对不同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的方法进行合理确定。

按照上述做法完成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账户的累计余额的计算,并将其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固定资产的账面和实际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中得到准确的反映,从而为客观、准确的进行财务分析提供依据。

三、如何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水平

1.实现网络化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让卫生院固定资产的网络化管理成为了可能,因此,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构建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体系,实现资产由入到出的全程管理,在将各责任中心的终端连接到一起之后,进行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以便使固定资产管理更具动态化特征。具体可以参照如下方法:首先,确保固定资产由科室建档到报废,都能够被及时的跟踪检查,做到全面覆盖,没有疏漏。其次,单件管理可采用条码技术,从而在简化清查工作的同时便于进行盘点与日常核查,进一步降低年终清查工作的强度。最后,各科室应设立固定资产的计算机账目,并通过专业系统自动完成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金额的计算,待进行信息汇总后,即可实现全院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的计提。

2.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乡镇卫生院的固定资产大多实行多部门管理,一旦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就容易导致核算与管理工作的混乱,例如,在房屋等设备交付使用后,没有及时办理竣工交付手续,或是为了逃避税款而不开具发票,财务人员也没有及时的估计入账,就会导致账目与实际固定资产之间的差异。又如,在固定资产的使用科室调换或搬迁时,如果没有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就会导致固定资产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容易造成固定资产流失。通过上述问题我们可以看出,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是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工作质量提升的基本保障,因此,乡镇卫生院除了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制度外,也应注意做好对专业人员的培训,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新制度的积极作用。

四、结语

在新制度中,对于旧制度存在的固定资产核算问题及缺陷进行了解决,使得乡镇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例如对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后继改良性支出等方面都进行了详尽的说明与规定,不过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文章认为,在医院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进行、并且逐步向企业化管理方向靠拢的今天,会计核算工作应多借鉴一些企业的方式和方法,以便通过先进管理制度和经验的使用让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工作变得更加完善、更加规范,从而为管理人员制定卫生院未来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菲.应加强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现代审计.2011(5):45-45.

卫生院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篇4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卫生统计工作及山西省妇幼卫生统计工作制度,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每月按时准确向市妇幼院信息科上报各种妇幼统计资料,并按要求完成漏报调查,确保原始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方法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法规化。

二、由市妇幼院信息科负责每月一次审核、查询、订正及汇总各种信息,经医院领导审核后上报有关部门。对全市妇幼信息进行质量检查及资料分析,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信息报告,为社会和公众服务。

三、通过妇幼例会及基层指导,进行妇幼信息反馈,同时检查监督统计工作制度及各种报表的填写落实情况。并做好会议记录及各种登记。

四、接受上级部门的业务指导,参加上级部门主办的各种业务培训,并按要求培训辖区内的妇幼人员,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基层建设。

卫生院应答及信息传递制度 篇5

(1)医院建立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心有效的联系通道,保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上传、下达的信息畅通和准确。

(2)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次按到市生局或市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应急办:

指令的院办、医务科(处)或院行政总值班(夜间),应问清“事件”发生和发展的一般情况(时间、地点、事故单位、事故类别、事故原因)以及伤情或毒物种类,危害波及范围和程度,下达给本院的具体救援任务及各项要求,认真做好电话记录,立即向医院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组长报告。

(3)接到报告,医院领导小组组长立即通过日常办事机构(医务科)向所有领导小组成员发出指令,迅速到指定地点集合;根据指令要求,启动医院应急救援预案:组织、部署、指导、协调本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

(4)领导小组各成员在接受任务后,按各自职责和预案的要求迅速开展工作,并将各自信息及时反馈给领导小组组长;组长综合所有信息后再向当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心报告医院的准备情况和能承受的最大急救能力,包括:床位预留、技术力量、特殊药品和设备等,以供其统筹决策。

(5)医务科应根据应急预案,立即布置应急医疗救治工作。抢救(救治)组成员接到指令后立即赶往指定地点,按预案要求进行各项准备和开展工作。

(6)医院对参加院内应急救援网络的所有成员建立有效、畅通的通迅联络并宣布相关纪律。

(7)有现场救援任务时,应保证救援小组人员落实,及时掌握所有“一线”及“替补”队员的通讯信息,随时能拉得出,用得上;装备、物品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应急救援“清单”的要求:平时药品和器械必须定期检查,常换常新,保证在有效期的范围内:急救车辆由医务科控制,保持常备不懈,车况良好,不得随意挪着他用。

(8)在医院附近突发群体急性创伤或中毒(或疑似)等事件,在批量患者涌人后的2小时内向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心报告。并在先期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上报有关情况(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单位、事故原因、事故性质、危害可能波及范围和程度、已收治人数、入院者的症状与体征、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先期处理的情况等。

(9)在应急处置过程中,随时接受市卫生局和市卫生应急处置中心的指令;接受专家组关于诊断的意见、救治的方案等指导。

(10)指定专人对本院应急救治全过程作信息收集和统计汇总工作,全面掌握院内应急救治进展情况:对事件中所有进人本院的诊治者都应登记造册。

(11)每日向市卫生局或市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心报告在院的患者及医学留观者的情况(数量、病情)、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

(12)遇有下列情况及时向市卫生应急处置中心请求支援:

①请求上级专家组会诊及专业技术的帮助;

②需要特殊解毒药品、特殊设备以及应用方案的支援;

⑧分流部分患者或向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转送危重患者及传染病患者。

卫生信息统计、报告制度 篇6

一、须建立健全登记和统计制度,并有专人负责登记和统计工作。

二、各种登记要填写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并妥善保管。医疗登记包括门诊登记、出诊登记、家庭病床、化验、心电图检查数量和质量登记及各项治疗、康复登记等;预防保健登记包括计划免疫、爱国卫生、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传染病报告等各项工作数量和质量登记。

三、工作质量统计包括诊断符合率、治愈率、差错事故发生率等和预防保健教育、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数量与质量。

四、应根据统计指标,定期分析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卫生院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篇7

根据考古学家对中国古代文物发掘考证的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以及医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文献中与中医学起源的相关传说资料的研究, 证实了中医学起源于神农皇帝之世。其间, 《黄帝内经》的编纂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等, 成为中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也标志着中国医学正从经验医学走向理论医学。在此基础上, 秦汉时期, 《黄帝八十一难经》进一步阐发了医学的经言奥诣, 与《神农本草经》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三足鼎立, 标志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药物方剂学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中医药的发展, 医事制度在秦朝建立并不断地完善, 医史文献在该时期得以整理研究, 国内外医药频繁交流, 以伤寒、杂病和外科最突出的临床医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秦汉时期是我国中医药发展的第一次高峰。依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环境, 秦汉时期的医政组织有其特有的管理制度;在卫生管理思想上, 随着历史的洗练, 有其独特的形成渊源。

1天人相应思想

临沂汉简《曹氏阴阳残简》中有:“……为治矣, 此若言尚 (上) 可合星辰日月, 下可合阴阳四时”, 所谓“合”就是在星辰日月阴阳四时中得到依据;同样, 张家山汉简《引书》也说, “治身欲与天地相求, 犹藁仑也”, 人的生活应当如“春产, 夏长, 秋收, 冬藏, 此彭祖之道也”, 人引导时的原理就是使自己“与燥湿寒暑相应”, 治身要与天时的变化相应, 从中求得永恒依据。在人们的心目中, 凡是仿效“天”的, 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 于是, 这种“天”的意义, 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在时间生活中又显现为神秘的希望世界, 支撑起人们的信心, 也为人民解决种种厄运。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封建等级管理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在区域划分上实行的是郡县制, 进一步统一了文字、货币、车轨和度量衡。在行政管理上秦王嬴政接受李斯建议实行三公九卿制, 九卿对丞相负责, 按其职能, 行使权利。汉承秦制, 除了在个别称谓上有相关的变动及划分上更加缜密, 其封建中央集权的性质并没有改变。

医政组织为秦朝庞大的国家机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秦朝由太医负责中央官员的疾病诊治, 而且掌管地方郡县的医疗事宜。地方上设医长, 对太常、太医负责。汉朝的侍医, 沿袭秦制, 主要为帝王皇室和诸侯王诊治疾病。汉代各郡每年要向宫廷贡献地方名贵药材, 对某些欠缺的药材, 太医令丞要及时派员采购。总之, 官医的服务对象重点是官僚统治阶层, 并根据行政分划, 层层负责。

3临床医学分科管理

秦汉时期在临床医学上, 内、外科进展突出。在医学基础理论的指导下, 奠定了伤寒、内科杂病、外科、骨伤科、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针灸科等为主的临床医学各科的基本格局。

《黄帝内经》、《皇帝八十一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伤寒的认识层层深化, 其中以《伤寒杂病论》最为成熟。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诊》中六经分证法, 以六经为纲, 将患者的病证、脉候, 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病类。三阴三阳内连脏腑, 外属经络, 由于邪气强弱及病人体质的不同, 又有不传、直中、循经传、越经传以及合病、并病等不同情况, 确立了伤寒病辨证的纲领。西汉时期淳于意对内科杂病的认识和诊疗, 以及其辨证论治思想的确立与运用, 使内科杂病的学术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具体病证的认识上, 对虚劳、肺痈、痰饮等辨证论治均有了比较系统阐述的病例。此外, 秦汉时期出现的外科鼻祖华佗, 曾将麻醉术运用于外科手术, 不仅如此, 《三国志·魏书》中记载了华佗治疗1例膝部患疮7、8年 (似慢性骨髓炎或膝关节结核) 的病人, 进行了死骨剔除术, 这是病灶清除手术在临床运用的先例, 也是有记载的骨伤科治疗的典型案例。汉朝时期, 《汉书·艺文志》记有《妇人婴儿方》19卷, 是我国最早的妇产科文献, 同时也是儿科的重要医史文献;另张仲景撰著《伤寒杂病论》时曾参阅过《胎颅药录》一书, 《金匮要略》中有治“小儿疽虫蚀齿方”, 这也是小儿科治疗的重要医史资料。

4医药书籍相对集中管理传承

秦始皇时, 曾“收天下书, 不用者尽去之。”但是明文法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焚烧之列, 使得医药书籍得以在社会上保留和流行。西汉淳于意的诊籍记录所诊治病人的姓名、身份、籍里、姓名、病名、病因、脉症、诊断、治疗 (方药、针灸、含漱药、窜药、预防) 等, 是我国有史料证实最早的医案, 也为后世医家书写医案树立了榜样。这样, 古代一些医学书籍及重要医案资料得以传承。

5律令法治

秦代法律规定, 医生“不得兼方, 不验辄死。”这与先秦时期“人宿其业”的社会风尚有关。“先王禁民二业”的习惯一直影响到汉代。汉代医生的社会地位较秦有所提高, 朝廷召见民间医生, 咨询有关医药及疗效等情况。“ (汉) 武帝时, 医脩氏刺治武帝, 得二千万耳。”汉代注重保婴、养老及稳定民生, 以求社稷安全。虽然是为粉饰太平, 但在儿童、老年保健方面具有一定的法令性质。可见, 秦汉时期政治家已能利用一些相关法律条文对医药事业进行“初级”管理。

6纬书对卫生医学管理思想影响重大

当前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现象与策略 篇8

加强对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的管理,将改变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在对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的现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指出当前信息独享、信息共享、信息自由是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三大特征。最后,从推进卫生电子政务建设、加快公共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建立市场化机制等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4017001

1 引言

公共卫生信息管理是为了得到对公共卫生信息的最大化获取、去伪存真、提高流动性与服务的一种管理,可以对信息自身进行划分、重组、适当控制与引导;所以,公共卫生信息的管理指的就是一项把冗杂的信息管理予以规范化和适当约束,更好的为公共卫生服务。

过去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很多时候是静态的对公共卫生信息进行筛选,也就是知道大部分是记载各个医疗机构中有多少的信息资源,也是依照公共卫生发展的战略进行部署的,配置合理的相关卫生医疗资源。因此,要把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动态化当作是公共卫生信息的最终目标,动态的公共卫生资源合理配置,进而达到最优化的利用。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公共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对未来的公共健康保护的人健康的关键要素,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目标应当是对相关医疗信息进行扩散化和共享,积极建设公共卫生信息管理体系,为公众的健康服务。

2 当前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现状

2.1 信息独享

信息独享即是指信息的特权只在很少人可以获得。也即是需要特权才能得到相关的消息;抑或是大部分的资源是隐性的,尽管大部分的资源可以通过资金购买得到,但常常亟需收集信息的高成本。这样特殊的信息获取手段较为复杂冗杂,难以达到信息化,同时实施中有着较大的随意性。更深层与严峻的问题还在于:因为大多决定是通过少数人提出来的,没有充分使用专家们的专业知识,信息传达会有滞后性,SARS在前期暴发的信息管理滞后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2.2 信息自由

信息系统的建立是各个医疗机构的自由,比较的混乱。各个县市的卫生部门,都能够按照本身的需要,在不依照上级规划的前提下构建信息系统,主要是可以满足自身的要求;而相并列的各个机构,因为资金的来源及工作性质的不同导致各个信息系统没有统一的样式。尤其是在成立了个人项目资金支持信息体系的前提下,信息在自由状态下更加的凸显。

私人及机构并未规划信息系统加入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因为缺少相关的专业数据库,这些相关的数据库是建立在各个专业机构的基础上的,很少相互的联系,如此的自由条件下原有的混乱和其他组织管理和内部沟通的缺陷形成严重损害。而在历史上的一个短暂的经济增长时期,都会导致信息快速的增长和发展。成立自身的部门数据库解决方案只是为了实现临时性的效果,因为一旦来自不同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不一样的数据报告,就会考虑到真实的数据水准。这些难以准确判定的数据也早晚达到了一致。

2.3 信息共享

在一个单一的组织范围之外,信息更加民主,在公共卫生机构的边界建立信息门户。最明显的类型的信息应用管理的性能是各机构的基础上建立的互联网门户网站。

本组织的一个设想是通过Internet成立本身的信息部门,主要是为使用者提供一种外在的研究、探索和公用信息的模式。经由这个信息系统,公共机构和合作机构将使他们的业务更智能。单位网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结果:信息检索网络、公共卫生监测网络和信息资源管理和外部网络服务。

这个信息门户将是互联网业务发展部的未来,不像其他单位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些机构可以是增值信息,宣传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为市民提供宝贵的意见,并最终获得公众的满意度。

3 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对策

3.1 推进卫生电子政务建设

注重信息资源的流通。电子政务健康信息系统开发的健康信息深度信号,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行政办公自动化,行政部门与社会、行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和医疗机构之间建立了网络信息沟通渠道,以及政府运作程序、公共物品24h的连续服务。政府机构与发展要求,政务公开,转变职能的改革,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扩大医疗电子政务应用,使国家公共卫生资源能够独立流转。此外,要落实相应的政策法规,在各卫生行政部门要实现一个网络的正式文件。一步一步推动电视和电话会议的使用,提高资源的效率。

3.2 加快公共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

首先,公共卫生信息化统一体系建设的需要。国家和地方卫生部门应加大开发力度卫生信息标准,尤其是提高实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疾病的诊断和长期的临床实践,定量描述病情和实验室检查,表达和分类标准,并规定了头发。临床数据标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通过标准规范的制定也不容忽视,医学和医学术语是不断发展的一门学科的标准可能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它需要像一个机构或关联机构,医学术语标准将继续保持和出版,主要是为了保证标准的,完整的,科学的连续性及先进。如果建设的标准不一致,有可能混淆了信息共享。

其次,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公共卫生信息标准化研究工作。要加强组织体系和专家的建设:组织一批专家、顾问和专家的专业知识,丰富了科学技术人员对公共卫生信息标准体系进行管理和维护的深入研究。建立相应的永久性管理组织,并充分发挥公共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策划、合理科学的治理、起到宏观调整的效果。施行长期研究规划与发展体系:更好地提高公共卫生信息准则体系研究规划与实施,关注全部体系、整体性与完善性。此外,抓好落实科研规划和监督检查,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3.3 建立市场化机制

首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我国,我们要强调政府在公共卫生信息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信息化管理和标准化进程,建立市场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政府为前提的主导地位。政府的基本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公共健康信息管理必须由政府来提供,由企业参与。

其次,为了创造参与的条件。在信息化管理,从信息的存储和网络运营商,使企业参与公共健康信息的管理。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些基本的任务,如建立一个分布式存储网络,由企业来保存数据。未来可逐渐发展到数据处理的企业,并通过公司提供的健康信息服务外包。经由信息传递,建立健康信息产业协会,在卫生信息标准和规范发展标准化,统一消息系统是依赖于行业,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发展和监管。改变过去,政府来制定标准,实施的做法可以使标准应用的可行性将大大提高。例如,由HL、HL7标准的发展在美国举办的美国有很大的支持和应用厂商和医院。将国家标准、美国政府的入选标准相互参照,并借鉴在美国的医院使用的经验。

4 结语

强化我国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有利于优化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医疗资源。从我国的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公共衛生的信息化建设获得了很多的成就,存在着优点的同时也有不少的缺陷。本文在对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的现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指出当前信息独享、信息共享、信息自由是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三大特征。最后,从推进卫生电子政务建设、加快公共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建立市场化机制等三方面,提出了如何提高我国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与对策,在某种水平上能够改善国家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有利于公共卫生信息资源更加快速的传播,符合各级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与公众对公共卫生信息资源需求的不同需求。

参考文献

[1]金水高.中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与问题[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09(1):1317.

[2]马家奇.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现象与策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5):377378.

卫生监督信息协管报告制度 篇9

为加强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高信息报告质量和效率,及时准确地完成卫生监督协管信息工作任务,特制订本制度。

1、卫生监督协管员负责本辖区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的管理,具体实施职责范围内卫生监督协管信息的报告工作;

2、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表册分为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登记表、卫生监督协管巡查登记表及其它专项报告表;

3、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按季报的要求进行;

4、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资料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报告原始资料由协管员负责保管,保存期限为3年;

5、不得虚报、瞒报、露报、拒报、迟报、伪造和篡改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资料;

卫生院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篇10

沅卫发【2010】66号

关于印发沅陵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信息

报告制度的通知

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根据《沅陵县关于进一步明确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职责》的要求,制定了沅陵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信息报告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一0年十二月九日

沅陵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报告制度

为规范基本公共卫生统计报表行为,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根据<<沅陵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1.确定专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确定一名固定统计报表人员(最好是专职的),无特殊情况不能更改。要求责任心强,懂电脑基本操作。

2.定时上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5号把电子报表上报到公卫所,7号前由公卫所上报三个专业机构,9号前由三个专业机构报县卫生局,不得拒报、迟报、虚报、瞒报、伪造或纂改。

3.数据核对:统计报表人员要及时、准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管理各种数据,各统计人员在上报报表前,要加强对报表逻辑关系、数量关系、动态对比关系审核,发现错误的及时查找原因,核对订正,保持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建立、建全各种台账,遵守信息资料的保留制度。

4.报表流程:各医疗卫生机构的纸质统计报表(见附件一、二、三)必须经院长审核同意,签字并加盖公章后交公卫所,公卫所须经所长签字盖章后方可上报到县疾控中心、县妇保院、县康复医院三个专业机构。

5.行政管理:统计报表要注意保管、整理、装订归档,确保统计数据,统计报表迟报一次扣除当年基本公共卫生下拨经费50元,缺报一次扣除当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下拨经费100元。

6.本制度于2010年10月1日起执行。

i.ii.iii.附件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疾控月报表 附件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性精神病管理月报表 附件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3岁儿童、孕产妇健康管理月

卫生院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 卫生信息管理 公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H15

高职院校有其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注重培养技能型人才,在教学上注重教学做一体,无论是专业设置、课程设置都有较强的实践性。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旨在培养从事卫生信息管理的综合性技能型复合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卫生信息管理工作,并可承担医疗机构病案、图书、统计、行政秘书等岗位工作。公文写作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职业技术课,学生通过掌握公文写作的技能,为毕业后从事卫生信息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一、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公文写作教学受传统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影响,教学效果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略有偏差。在教学中,公文写作教学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值得研究和分析。

(一)教学受限于学生

应试教育的观念未能及时转变使得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一直以应对考试为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对于公文写作这种培养写作技能的课程存在学习惯性,一门心思研究写作理论知识,对于公文写作的技能训练不够重视。通过学习,学生对于公文写作的理论知识背得十分流利,真正进行公文写作的时候会显出实践技能的明显不足。

(二)教学受限于教师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会随着社会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各专业的教学大纲也会随着专业设置的需求进行调整。很多高职院校转制或组建的时间较短,教学师资队伍不完善,对于公文写作等新兴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校会选拔有相近专业或有实际从业经验的教师任教,有“半路出家”的意味。此外,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作为相关医学专业,在高职院校中属于学生人数少的小专业,专任教师配备不足,缺乏像有些大专业专任教师较多,从而可以进行专业教学研究活动,其教研氛围不够浓厚,也影响着课程教学的效果。

(三)教学受限于教材

关于公文写作课程的教材很多,但真正面向高职院校、符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思路的教材不多,其内容、结构大多雷同。即使能够按照职业类别划分教材适用类别,真正适用教材时仍能感觉到与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岗位技能需求不能完美吻合,很难找到一本全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的教材。一些教材跟不上时代步伐,案例陈旧枯燥,学生在学习时会有时代的距离感,从而降低学习兴趣。

二、教学探索的新途径

(一)精心完成教学设计

在公文写作教学中,公文案例必不可少,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未来就业需求的写作情境和案例能够很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公文写作的兴趣。在通知、通告、请示、批复、意见、报告等文种教学中,应选取有医疗卫生单位特点或卫生信息管理工作背景的案例,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将自己真正融入到情境中去,将自己课堂学习的角色变被动为主动,也使教师从理论灌输者转变为写作技能培养的引导者,从而改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对立关系,使师生通过课堂真正地教学相长。

公文写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和课下练习。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于某一文种在理论上理解的程度和难度,从而设计课堂教学和课下练习的内容。对于一些日常应用性文书,例如请假条等条据、个人简历、求职信,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边讲解边指导学生练习,这些文种是学生生活中也会用到的,学习难度不大,重心应放在课上;对于常见的公文,例如通知、通告、决定、请示、批复等,这是学生今后在工作中会用到的文种,教师不仅要将写作格式认真进行分析,还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要精心设计写作情境,要求学生在课下认真完成写作,教师还要将学生课下完成的作业在课上进行分析点评,完成教学做的统一。

(二)创新课程考核形式

公文写作教学培养的是学生写作技能,应将学生写作技能培养、学习写作技能的过程作为考核的全过程。在课程考核上,教师应做适当调整和创新,可将课程最终成绩分三个部分:课堂表现、试卷成绩和写作练笔成绩。课堂表现主要针对平时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教师提问、分析写作案例、点评自己的写作作业情况,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材内容理解能力和自我写作效果反思能力的综合考量;试卷成绩是在期中和期末以试卷形式,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设计的试卷,考察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和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写作练笔成绩是指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下写作练习成绩,教师可以将不同文种的多个成绩取平均值作为练笔成绩,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写作功底和对于教学的吸收掌握程度。

(三)勇于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公文写作课程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传授写作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中更快地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写作技能,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要善于使用多媒体手段。教材在学生手上,教师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要将教材上的重点难点在教学幻灯片上进行概括和总结,使学生在抬头看幻灯片时对于学习重点和难点一目了然;教师在幻灯片内容上可以用文字、图标、视频等多种形式,使讲授的知识点生动活泼,使书本上的文字在幻灯片上动起来。

2.要善于利用课前十分钟。很多学校都要求学生和教师提前十分钟到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教师到了教室就低头看教学文件,进入准备讲课的状态,学生进入教室就在座位上随意翻阅书本或玩着自己的手机,课前十分钟在师生毫无互动的情况下被浪费掉了。其实,课前十分钟是教师导入所学课程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时机,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跟公文写作有关的视频给学生播放,例如公文演变历史、汉语发展历史等等,或者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随机聊天,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或对自己写作情况的分析,从而对后面的教学有一定的预判。充分利用课前十分钟,有助于师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福艳等.高职公文写作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29)

(2)伍丹阳.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6)

(3)王馥媛.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职校论坛,2011(33)

(4)徐婧.浅谈高职学生公文写作之教学【J】.职校论坛,2011(17)

加强卫生信息管理的专业建设 篇12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内容包括: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的必要性。

1.2 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 随机抽取一、二、三级医院共60所作为调查单位, 对其中279名部门负责人和294名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的需求、适合的工作岗位以及对其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要求。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分层抽样调查共60个单位。部门负责人279人, 其中三级医院87人, 占31.18%;二级医院112人, 占40.14%;一级医院80人占28.67%;调查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294人, 其中三级医院97人, 占32.99%;二级医院118人, 占40.14%;一级医院79人, 占26.87%。

2.2 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现况

294名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年龄分布主要在30-39岁, 占40.48%;40岁以上占33.33%;学历分布:大专学历有123人, 占41.84%;本科及以上学历有131人, 占44.56%;技术职称:初级有122人, 占41.50%;中级有116人, 占39.46%;工作岗位:信息中心50人, 占17.01%;大业务科室 47 人, 占15.99%;办公室84人, 占28.54%。

2.3 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培训意愿

294名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中228人愿意接受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 占77.55%。

2.4 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需加强的能力

本次调查的 294名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中, 有199人认为需提高专业操作技能, 占67.69%, 有115人认为需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占39.12 %。

2.5 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适合的岗位

本次调查显示, 无论是部门负责人还是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都认为最适合的岗位是信息中心和病案管理。

2.6 卫生信息管理技术课程设置

本次调查显示, 无论是部门负责人还是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都认为本专业主干课程是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和实践、卫生统计学、医院管理学等。

2.7 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岗位能力

本次调查显示, 无论是部门负责人还是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都认为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岗位能力是卫生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应用计算机、调查研究等。 (见表1)

2.6 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的需求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 279名部门负责人中有193人认为需要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 占69.18%。

3 讨论和建议

3.1 社会需要卫生信息管理人才

卫生系统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人员大多是理工科大学培养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 他们既没有医学方面的知识, 也不懂卫生管理;而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 信息技术系统知识与能力较弱。卫生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与医疗卫生事业高度融合, 这需要大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医学知识及卫生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复合性人才培养可弥补以上的不足。

2003年, 卫生部出台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2003~2010年) 》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指导性文件。该文件指出, 力争在2010年以前基本实现卫生信息化。其中, 在加强卫生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中, 明确指出将信息技术应用列入医学教育领域, 建立多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的信息化人力资源培养制度, 培育出一批精通信息技术和卫生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保证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稳定发展。本次调查显示, 279名部门负责人中有69.18%人认为迫切需要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 同时, 294名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中77.55%人愿意接受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医院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法制化程度越来越高, 医疗卫生单位在行政管理、医学情报、卫生经济、医学统计、病历管理、医学影像、计算机处理等方面, 迫切需要一大批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及时获得医疗信息, 帮助医务工作者更有效地完成医疗、科研、教学等任务。

3.2 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才应具备综合能力

社会需要的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才在能力构成方面应均衡卫生管理能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也确实如此, 与计算机等技术型专业的学生相比, 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专业学生的优势在于他们具有广阔的医学知识和深厚的卫生管理学底蕴;与传统的管理专业的学生相比, 他们又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方面见长[2]。因此, 只有集信息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于一体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才是真正满足未来市场需求的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才。本次调查中, 无论是部门负责人还是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都认为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岗位能力是卫生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应用计算机、调查研究等综合能力。本次调查的 294名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中, 有67.69%认为要提高专业操作技能, 有39.12 %认为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由此可见, 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才应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3.3 卫生信息管理技术的课程设置

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为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 在课程设置与人才能力培养方面应该主要体现该专业的综合特性。应尽量体现具有“懂卫生、会管理、有技术、能创新”的特色。将医疗卫生知识、信息技术知识、项目管理知识结合起来, 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知识结构。本次调查中, 无论是部门负责人还是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都认为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主干课程是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和实践、卫生统计学等具有专业特色、讲究实践性、能够培养综合性能力的课程。

3.4 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适合的岗位

本次调查显示, 无论是部门负责人还是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都认为最适合的岗位是信息中心和病案管理。我国实施的“金卫工程”是将信息学、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 是国家信息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包括国家卫生信息系统、网络系统、卫生信息数据库三个方面。一些有实力的医院纷纷着手于医院管理信息网络的开发应用, 开通远程及区域网络, 实现了网上预约挂号、网上会诊等医疗服务, 卫生信息管理工作显得日益重要, 加快培养卫生信息管理人才迫在眉睫。

3.5 加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建设

根据建立多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的信息化人力资源培养制度, 我们建议开设不同层次的专业培养, 如本科、专科、成人专科和在职短期培训等形式, 以满足卫生行业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 满足在岗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的学历教育的需求。同时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等, 以培养出合格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综上所述, 社会需要复合型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 加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建设迫在眉睫。

摘要:目的:通过医院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调查, 提出加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方法:随机抽取各级医院60所, 对其中279名部门负责人和294名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9.18%部门负责人认为迫切需要加强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的培养, 77.55%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希望接受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被调查者普遍认为适合的岗位是信息中心和病案管理。结论:加强卫生信息管理的专业建设, 提高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 以适应社会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卫生信息管理,需求,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赵化军.培养2l世纪卫生信息管理人才[J].中国病案, 2001; (2) :1.

[2]杜梓平.谈对加强卫生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的认识[J].高教研究, 2005; (1) :25.

卫生院管理制度 篇13

一、乡镇卫生院管理制度

一、乡镇卫生院是直接向所在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医疗、防疫、保健和康复服务的农村基层卫生事业机构,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的中间层次,是连接县级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的枢纽。

二、乡镇卫生院技术上接受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的指导;受乡镇政府和县卫生局委托,对村卫生室进行管理和指导。

三、乡镇卫生院的任务是:树立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服务思想,全心全意为所在社区群众提供医疗、防疫、保健和康复服务。具体包括: 1.发动群众,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2.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尤其是向幼儿、中小学生、家庭主妇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普及卫生知识。3.做好计划免疫的组织实施和卫生监督管理。4.在医疗康复方面要认真做好社区内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和家庭病床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对一些复杂的急、危、重、难病人,及时护送转院治疗,向群众普及急救知识水平,开展社区康复医疗服务,做好老年保健和慢性疾病的防治工作。5.承担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

四、乡镇卫生院的设置应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本着合理布局,方便群众,有利生产的目的,原则上一个乡镇设置一所卫生院。

五、建设规模要根据当地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和防病治病的任务大小来确定,一般可按每千人设一张病床、一张床配备1.3个工作人员的比例计算。

六、在卫生服务方面,要坚持防治结合,发挥整体服务功能,发展适宜技术,实施综合服务,防止盲目与城市医院攀比,任意扩大规模,发展不适宜技术。

一、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 1.必须24小时开诊,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值班接诊。对急诊病人,要立即组织医务人员积极抢救,不得拖延。2. 凡急诊、重症病人需要住院治疗者,须在住院前先预交押金,如被救病人一时筹资困难时,可允许其在8小时内补交各种费用。3.对抢救和急诊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24小时值班,随时观察和掌握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和交接班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病人,或者延误病人救治。4.及时向家属交待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抢救情况,对一时诊断不清的危重病人,应立即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会诊,经抢救病情稳定后速转上级医院治疗,不得延误时间,转院时要有1名医生带上抢救药品及器械,以防在路途发生事故。5.平时要准备完善各类抢救药品、器材等,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6.如遇重大抢救病人,需立即报告院长,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救治。凡涉及法律纠纷的病人,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

二、会议制度 1.为加强院内职工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应每10天集中召开1次会议。2.每位职工都要政治学习笔记和业务工作手册,并要结合实际,写出学习心得体会或阶段工作总结。3.业务会议要求每位医务人员轮流讲授业务知识,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不断改进或提高自身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4.根据上级要求或文件精神,随时召开院内职工会议。

三、设备管理制度 1.院内全部设备都需财务人员建立帐目。2.各科室(组)的设备由科室(组)负责人建立帐目。3.全体医务人员均需要爱护院内设备,谁损坏谁赔偿。4.院内设备不得随意借给他人或外单位。5.院内职工在调动时要交清全部财产,方可办理工资手续。6.设备使用人要做好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

四、考勤制度 1.为严格考勤,医院应坚持24小时服务。2.有事必须向院领导书面请假,准假后方可离开单位。3.有事请假5天内由医院批准,5天以上报县卫生局批准。4.每迟到或早退半小时按旷工半天计算,旷勤半天按1天计算,旷勤1天扣发当月岗位津贴及日平均工资。5.对违犯医院考勤制度,旷工3天以上者,扣除当月岗位津贴和日平均工资。6.在岗职工全年出勤不得少于260天。

五、药房工作制度 1.对待病人态度要热情和蔼,及时准确划价、不得无故延误病人,急诊处方须随到随配。2.按照分工,负责药品的预算、保管、采购、登记、统计及处方的调配工作。3.认真执行规章制度,严格管理毒、麻、限剧药、贵重药品。4.调配处方时要严格执行三查四对制度(三查:查药品配方、用法、禁忌。四对:对药方、剂量、含量、用途)。5.配方时应细心认真,不得修改处方。6.不能私自收费,更不能欠费或不交费取药。7.药房应经常保持清洁卫生,药品摆放整齐。8.及时检查药品质量、效期,加强药品管理。

六、学习制度 1.每位职工要经常抓紧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2.学习要有学习笔记,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3.要不断加强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以自学为主,医院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集中学习。4.医院每10天检查一次学习情况,每月组织一次专题讨论或知识讲座。5.每季度进行一次业务授课,选派业务骨干讲授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以点带面,不断提高业务素质。6.集中学习要实行签到制度。半年和年终的业务考试,根据院内安排的业务学习内容出题,考试成绩列入技术档案,作为外出进修、学习、晋级、晋升和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

七、奖惩制度 1.全体职工必须遵守院内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年终考核后,根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奖惩。2.职工必须服从院领导的管理和分配的各项任务。3.职工必须完成考勤天数,旷勤1天扣除当天工资,累计3天以上扣三个月岗位津贴,5天以上扣除全年津贴,10天以上报县卫生局处理。4.对没有完成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的工作人员,按上级文件精神处罚,并视具体情况扣除一定的津贴。5.对因打架、赌博等行为触犯法律者,拘留期间按旷工计算,并在当年不得晋升职称,也不得调整工资。6.在值班期间,因脱岗造成损失者,由值班人员负责赔偿,并扣除一季度的津贴。7.全年认真完成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的工作人员,按上级奖励办法执行,业务按额完成部分的2%奖励,评选为优秀工作者可优先晋升职称。

八、安全保卫制度 1.严格安全防范,确保院内安全,节假日要有专人值班,值班要有记录,按照谁值班谁负责的原则,责任到人,做好防火防盗等。2.除住院病人外,闲杂人员留宿院内,须经院长同意方可留宿。住院病员和陪护人员携带物品出院时(凭出院证),门卫要进行检查。发现可疑问题,要及时妥善处理。3.夜间安全值班人员要按时巡查,不得擅自脱离岗位。4.职工自行车、摩托车要按指定地点存放,病人自行车一律停放看车处。5.财务人员应将现金按规定及时存入银行或信用社,不得超过规定数额,现金、有价票证一律妥善保管。6.因值班人员脱岗造成医院财产损失者,由值班人员负责赔偿。

九、检验科工作制度 1.检验单由医师逐项填写,要求字迹清楚,目的明确。急诊检验单上须注明“急”字。2.收标本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标本不符合要求,应重新采集。对不能立即检验的标本,要妥善保管。普通检验,一般应于当天下班前发生报告。急诊检验标本,随时做完随时发生报告。3.要认真核对检验结果,填写检验报告单,作好登记,签名后发出报告。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或可疑时,主动与临床医生联系,重新检查。发现检验目的以外的阳性结果应主动报告。4.特殊标本发出报告后保留24小时,一般标本和用具应立即消毒。被污染的器皿应高压灭菌后方可洗涤。对可疑病原微生物的标本应于指定地点焚烧,防止交叉感染。5.应定期检查试剂和校对仪器的灵敏度,定期抽查检验质量。6.检验室工作人员须为专职人员或经专门培训取得相应资质证明的人员来从事检验工作。

十、出院入院制度 1.病人入院须持本院医生开具的入院通知单办理入院手续,由值班护士安排入院事宜,并介绍入院须知、住院规则和病房有关制度。2.病人住院应登记联系人姓名、住址、电话号码,入院后,医务人员要主动、热情地接待。3.病人在住院期间,必须保持病房整洁、舒适、肃静、安全,在病房内不准吸烟、酗酒等。4.病人出院须经任责医师批准,并通知病人,出具出院后休息证明和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按规定办理出院手续。5.病房护理人员应凭结帐单签发出院证,并清点收回病员住院期间所用医院的物品,同时要主动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意见。6.对因病情不宜出院,而病人或家属要求自动出院者,医生要加以说服劝阻,由病员和家属出具手续,并在病历中记录清楚,告知病人家属预后。应出院而不愿出院者,应通知有关部门接回或送回。

十一、出诊制度 1.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医院安排院内工作人员,开展送医送药上门服务。2.遇到出诊病人,医务人员不得推诿,要做好随时出诊的准备。3.出诊前须带齐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4.出诊可按路程远近收取适当的出诊费用。5.不论白天还是夜间,须病人随叫随到,不得措故推诿。

十二、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2.为防止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在诊疗前要做到一诊一洗手。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3.所有消毒物品均需注明消毒日期,消毒有效期不超过一周。无菌器械、敷料缸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正确合理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4.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拖布要专用,定期消毒。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5.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6.出院病人用过的床、椅、桌、床垫被褥等必须做好终末处理。7.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实行隔离制度,疑似传染病,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8.做好住院病人、家属的卫生宣传教育和隔离消毒工作,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出院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9.对传染病房除严格执行病房各项规定外,环境和医疗用品均需要严格消毒,进行无化处理。

十三、查房制度 1.对住院病人每天上班组织医生查房,对危重病人由责任医生随时查房。2.查房每日上、下午至少各一次,系统巡视,检查所管患者的全面情况,对危重患者随时视察处理,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对新入院、手术后、疑难、待诊断的患者都要重点巡视,根据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检查、治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必要时给予临时医嘱。3.查房时不但要全面掌握病人病情变化情况,还要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生活安排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服务质量。4.每次查房后应及时详细将查房情况、病人的生命体征和阳性体征及其变化,以及有意义的阴性体征和分析处理意见,记录在病程记录之内。5.对危重症病人和疑难病例,要在院长的组织领导下及时进行会诊。

十四、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1.坚持昼夜接诊,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不能出诊,不得脱岗,也不得随便找人顶替。2.医院实行轮流值班,值班值班人员不但负责病人的接诊工作,还要负责医院的安全和室内清洁卫生,谁值班谁负责。3.值班人员如有急诊病人需要抢救时,须向院领导及时汇报,及时抢救,如不向院领导汇报私自处理造成后果的,由值班人员负责。如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上级医师处理。4.值班医师应提前半小时到岗,接受各级医师交班,并应巡视病房,危重病员应于床前交接。5.医师下班前,应将危重病员情况和处理事项记录于交班簿,值班医师亦应将值班期间的病情变化处理情况记于病程记录,并同时重点扼要记入交班簿。交接班内容:危重病人、新病人、手术病人及手术后三天之内的病人。6.每天晚8:00—10:00,值班医师应与值班护士共同查房,包括对陪伴人员、病房卫生及安全等全面检查一次。每天早晨值班医师须将病员病情及处理情况向责任医师报告,并须交待清楚危重病员情况和尚需要处理情况。

十五、门诊工作制度 1.门诊工作人员要努力钻研业务技术,对病人进行认真检查,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有计划地安排病员就诊,按照省卫生厅规定格式记载门诊病历。2.门诊应与病房应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情及病床使用情况,有计划地收容病员住院治疗,不得无故推诿拒收病人。3.医务人员必须衣貌整洁,工作认真,尽职尽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爱护医院财产,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共同做好各项工作。4.门诊候诊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整齐舒畅,并加强候诊教育,宣传卫生防病、计划生育和优生学知识。5.应做好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疫情报告。6.门诊医师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积极采用便宜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病人的负担。7.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各种治疗常规、操作规程以及岗位职责,并认真做好登记、统计报表等工作。坚守工作岗位,不能脱岗,节假日或特殊情况下必须安排人员值班。8.服务要热情周到,关心体贴病员,态度和蔼,有礼貌,有耐心地解答问题,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

十六、护理工作制度 1.病房由护士全面负责管理,其他医生积极协助。2.保持病房清洁卫生、舒适安全,注意通风保暖,每天至少清扫两次,每周至少消毒一次,并要做到走路轻、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3.新入院病人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四次,连续三天;体温在37.5℃以上及危重病员每隔四小时测一次。一般病员每天旱晨及下午测体温、脉搏、呼吸各一次,每天问大小便一次,七岁以下小儿酌情处置或按医嘱执行。4.护士全面负责保管病房的物品与设备,要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做到帐物相符,如有遗失,须及时查找原因,按规定处理。5.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三查:备药中查、备药前查、备药后查;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6.护士随时观察病人情况,随叫随到,对病人要热情。及时整理病案,完成护理记录。7.定期向病员宣传讲解卫生知识,做好病人思想生活管理工作,并定期征求病人意见,改进病房工作和相关服务。8.病人出院后,及时整理病房,撤走床单、被褥,通风换气,床铺、床头柜按常规消毒处理,如为传染病人,即按传染病消毒制度处理。

十七、治疗室工作制度 1.负责住院、门诊病人的注射和各种处置工作,复杂伤口须在外科医生有指导下进行。2.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要保持室内清洁,每做完一项处置,要随时清理。每天消毒一次,除工作人员及治疗病人外,不许在室内逗留。3.做好开诊前的准备,消毒好各种器械,备齐各种用品。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及时请领,上报损耗,严格交接手续。4.凡注射(处置)应按处置单医嘱进行。对过敏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注射后严格观察,30分钟后方可离开,如发生注射药物间反应或意外情况,立即报告院长,并及时进行处置。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射(处置)时要细心、准确,对病人要热情体贴,防止差错事故发生。6.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剧毒药品与重药品应加锁专人保管,严格交接班。7.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各类器械用具要定期消毒或更换,消毒一定要按操作规程进行,即清洗程序及消毒时间要符合要求,每周大消毒一次。8.消毒和无菌物品须注明消毒或灭菌日期,超过1周者须重新消毒或灭菌。9.治疗室要储备一定的抢救药品,以及时抢救使用。

十八、分娩室工作制度 1.分娩室工作人员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帽子、口罩、鞋、方可进入分娩室。接产和手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2.分娩室24小时应有人值班,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严密观察产程(正常妇30分钟听一次胎心)并记录观察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院领导或上级医生。3.分娩室所必需的用口、药品和急救设备,要有专人保管,定期检查、补充和更换。4.值班人员应热情接待产妇,严密观察产程,按规定测血压,听胎心,并做好记录。5.接产后接产人员及时、准确填写产程、临产、新生儿情况记录和出生证。6.产妇产后应在分娩室观察1小时,无特殊情况送回病房。7.分娩室内不准家属及其他无关人员入内,必须保持室内清洁,设专用清洁卫生工具,定期搞好卫生和消毒,进行细菌培养。8.有传染病或有感染的产妇,分娩时应与正常产妇分别使用产床,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十九、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按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及时报告疫情,即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应立即报告,6小时内由预防保健科报防疫站;乙类传染病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 12小时内上报疫情,不得漏报、瞒报、重报、错报。2.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甲类传染病人,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上报;发现暴发疫情应立即上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3.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均为疫情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法定报告人对发现的确诊或疑似病命名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地上报。4.传染病报告登记表、报告卡及相关记录要准确完整,并按要求进行汇总、统计、上报、存档备查,注意保密。疫情管理员,应及时核对,检查漏报、迟报、错报情况,并进行校订。5.应建立传染病登记制度,由专人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6.列入被消灭、消除或重点控制的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新生生儿破伤风、麻疹等),除按上述要求进行疫情报告外,还应按卫生部的特殊要求进行报告和管理。

二十、冷链管理制度 1.冷链设备应按规定的装备标准进行配置,并做到专物专用,不得挪作它用。2.冷链设备必须建档建帐,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和登记制度,做到帐物相符。3.冷链要有专室或固定房间存放,并有专人负责管理。4.冷链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培训,并建立必要的管理和考核制度。5.对冰箱、冰排速冻器、冷藏箱、冷藏包、冰排等冷链设备要加强管理和正确使用。6.爱护冷链爱护物品,做到清法、规范运转。7.对存放疫苗的冰箱温度记录要每天观察、记录,冰箱、冰柜、速冻器中不得存放食物、肉类等。8.对丢失、变买、损坏的的各种冷链器材,根据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配发的原始配发册照价赔偿。

二十一、预防接种卡、证、册管理制度 1.预防接种卡、证、册必须由实施接种者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认真填写,书写工整,文字要规范,各项内容要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2.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监护人保管,遗失要及时补发,预防接种卡册城镇由接种点保管,农村由乡镇卫生院保管。3.儿童迁移时,由寄居地的接种点或卡册保管单位将预防接种卡或接种证明交给儿童家长,并将接种资料留据存查;迁入地的接种点要主动向儿童家长索取预防接种卡、证或接种证明,无预防接种卡、证或接种证明的要及时补发。4.接种单位至少每半年对所辖区域进行一次预防接种卡、证、册的核查和管理,及时补卡、剔卡和消卡,剔除的卡片由接种点另行妥善保管。5.凡在本地居住3个月以上,户口不在本地的0~7岁儿童,要建立临时接种卡、证,并负责免疫接种。

二十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 1.接种人员必树立安全注射意识,提高自身的责任心。2.严格遵守安全注射操作规程。3.对已使用过的注射器具做安全处理。4.注射器具必须严格消毒,接种人员在注射前应洗手,注射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或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具。5.减少注射器具滥用、污染,保证注射安全。

二十三、财务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加强财务监督,严格财经纪律,财会人员要以身作则,奉公守法。2.建立健全财务岗位责任制,组织合理收入,严格控制开支。凡是该收的要抓紧收回,凡不符合财务开支标准和开支计划的要拒付。临时必须的开支应按审批手续办理。3.根据工作计划,正确编制和季度的财务计划,办理会计业务,按照规定上报会计月报、季报和年报表。加强经济管理,做好经济核算管理工作。4.会计人员要及时清理债务和债务,防止拖欠,避免呆账。5.医院对外所有开支均应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如发票、账单、收据等)。原始凭证由经手人、验收人和主管负责人签字后,经财务会计审核制单后,出纳付款结算。一切空白纸条,不能作为正式凭据。出差或因公借款,须经院领导批准,任务完成后及时办理结账报销手续。6.财务人员应和其它有关科室密切配合,管好本院一切财产。7.每日收入的现金要及时送存银行,编制日报表。收款收据存根及时复核,并签章。发现差错后能更正的立即更正,需要赔偿的应及时汇报领导,酌情给予赔偿处理。现金库存不得超过规定限额。8.原始凭证、账本、工资清册、财务决算等核算资料,以及会计人员交接等均按财政部门规定办理。

二十四、妇幼保健工作制度 1.及时掌握本乡妇女儿童健康情况,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的基本资料,及时反应情况,向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工作。2.认真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和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工作。3.定期召开村级例会,安排部署工作。4.有计划地培训乡村医生或妇保医生。5.要及时深入村级相关卫生组织检查指导工作。6.积极宣传妇幼保健有关方针政策、普及妇幼保健知识。

二十五、病房管理制度 1.病房由护士负责管理,值班护士必须到床前向新住院病人详细、清楚地介绍入院须知。2.保持病房整洁、舒适、肃静、安全、避免噪音,注意通风,每天至少清扫1次,不得有垃圾堆放,每周五大清扫一次,禁止吸烟、酗酒和随地吐痰。3.医务人员进入病房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帽,着装整洁。护理人员穿工作鞋,必要时戴口罩。4.病房陈设、室内物品、病员被服、用具等配给病员管理,出院时清点收回。病人要爱护病房的公共财产,损坏或丢失的高水平物品要照价赔偿。要节约水电,按时熄灯。5.病房内不得接待非住院病员,不会客,并及时清理非陪人,在查房、治疗时,病人不得离开病房。6.病人和家属应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听从医生的诊疗。

二十六、卫生院查痰点工作职责 1.乡镇卫生院查痰点负责辖区内及周围乡镇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和疑似肺结核病人的痰检工作。2.查痰点是肺结核诊断的初筛单位,凡痰涂片阳性病人或痰涂片阴性,但高度怀疑肺结核者需转至县级结防机构进一步检查确诊。3.镜检阳性的痰涂片2日内应得到县级结防机构实验室确认,阴性涂片一周内应得到县级结防机构实验室的复验。痰涂片的转送方法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决定。4.乡镇卫生院查痰点实验室须按要求做好痰涂片保存和各种资料的登记、统计、管理工作。

二十七、痰检室工作制度 1.痰检人员要树立不怕脏,不怕累,全心全意为病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认真负责,正确检验每一份痰标本,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2.保持痰检室内外卫生清洁,定期进行消毒,经常开启窗户通风。3.检查前必须穿戴工作衣帽,戴口罩、手套,做好个人防护。4.收到痰标本先查看是否合格,不合格者应要求重新送检,合格痰标本及时登记、检验,在24小时内报告检验结果,难以获得合格的痰标本时,也应进行细菌学检查,但应注明标本性状,以供分析结果参考。5.严格按实验室规程进行操作。6.痰检报告单上病人姓名、实验室序号及结果必须与实验室登记本保持一致。7.按实验序号依次妥善保存近期3个月内的全部痰涂片,以备上级实验室复查。8.废弃的标本和痰盒等污物须用专用的带盖法污物桶收集,并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9.痰检工作台面应以5%石碳酸或期其它可靠消毒液擦拭,再用紫外线灭菌距离50cm,照射30分钟。10.染色液的配制必须准确,以免造成检验误差,每次配制的染色液须先行试用,不合格者重新配制。备用的染色液存放在棕色瓶内避光保存,试剂瓶上标明染色液的名称、浓度和配制时间,做好配制记录,以备检查。11.维护好显微镜等仪器设备,每次用毕后及时切断电源并擦拭干净,保证仪器性能的良好。

二十八、痰检室污物无害化处理制度(CT)1.送检的痰标本必须由痰检员亲自接收,不能让患者随意放置。2.废弃的标本应及时投入带盖的专用污物桶内,及时处理,不得随意丢弃在敞口容器内。3.废弃的标本每周处理3次,标本较多时随时处理,不得长期储留。4.废弃的痰标本须经高压灭菌处理后深埋或置于焚烧炉内加助燃剂彻底焚烧处理,未经处理不得混入生活垃圾池内。5.检验结束后对工作台面等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再用紫外线灯灭菌30分钟。6污物处理后及时进行登记,污物的名称、数量、处理方法、处理人员及时间进行详细记录。

二十九、抗酸杆菌涂片检查操作程序 1.准备脱脂、洁净的新玻片,在左侧一端1/3处注明实验室程序及标本序号。2.小心打开标本容器,使用折断的竹签茬端,挑取痰标本中干酪样、脓样部分。3.在玻片右侧2/3处均匀涂抹约10mm×20mm大小的卵圆形痰膜。4.待涂片自然干燥后,放置在染色架上,玻片间距应在10mm以上。5.火焰固定(5秒种内火焰于玻片下通过4次)。6.用洗耳恭听瓶滴加0.8% 石碳酸复红染液,盖满玻片。7.火焰加热直至出现蒸汽,脱离火焰,保持5分钟,染色期间应始终保持痰膜被染色液覆盖,必要时可持续加染色液,加热时勿使染色液沸腾。8.用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9.倾斜玻片,沥去玻片上的水。10.滴加脱色液(5%盐酸乙醇),脱色1分钟。11.用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如脱色不彻底,重新步骤10。12.沥去玻片上的水。13.滴加0.06%亚甲蓝染液,染色30秒种。14.沥去玻片上的复染液。15.用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洗去复染液,沥去玻片上的水。16.将染色后的涂片置于玻片架上,自然干燥。17.滴加镜油,使用10×目镜,100×物镜的双目显微镜观察。在淡蓝色背景下,抗酸杆菌呈红色杆状,其它细菌和细胞呈现蓝色。18.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手册》所规定的标准报告结果。

十、功能检查室工作制度 1.功能检查包括心电图,各种B型超声等检查。2.需做检查的病员,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不得缺项,对危重病员和外地病员,优先予以安排检查。3.使用仪器的人员必须熟悉仪器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规定程序进行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任务。4.及时准确报告检查结果,遇有疑难问题应与临床医师共同研究解决,并要建立健全各种资料登记存档工作。5.各种仪器设备应妥善保管,认真执行仪器管理制度,注意防尘、防污,定期对仪器保养维修,按时检测,保证运转灵敏正常。各种仪器设备一律不得外借。6.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7.保持室内安静、整洁,不准在室内吸烟,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8.注意安全,下班前应关闭仪器开关,门窗加锁,切断电源和水源。有夜班的检查室,要严格进行交接班。

十一、放射室工作制度 1.各项X线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2.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照技术。特检摄片,待观察湿片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3.重危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应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4.X线诊断要紧密结合临床,认真阅片,如实确准填写诊断报告。5.全部X线照片都应由放射科登记、归档、统一保管。借阅照片要填写借片单,并有经治医生签名负责。院外借片,除经院领导批准外,应有一定手续,以保证归还。6.放射人员应经常研究诊断和投照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要妥善安排休假。8.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X线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修。

十二、手术制度 1.凡需施行手术的病员,术前必须做好必要的常规检查,明确诊断(难以在术前明确诊断者,应有明确的手术目的和实际意义),并进行术前计论。凡较大或复杂手术,应由院领导组织计论。讨论内容包括:进一步明确诊断;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活动;手术适应症、指征及禁忌症;术式、麻醉方法;术中、术后处理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确定术者和助手。2.手术及麻醉医师,术前应详细检查病人,熟悉病人各项检查结果,充分掌握病情。3.施行手术前必须征得家属或单位负责人签字同意,经院领导批准执行。4.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必须及时完成,如有贫血等不利于手术的征象,均应及时准确处理纠正。5.术者或第一助手应在术前一日开好医嘱(择期手术),由护理人员负责实施(包括备皮等)。术者应详细检查手术前护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并用紫药水作好手术切口标记,必要时可协助手术室准备特殊器械。6.除急症手术外,手术前一天由负责医生填写手术通知单,送交手术室统一安排。麻醉人员应于术前一天看病人,了解病情,认真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严格检查核对麻醉中所用一切物品,并做好急救工作(药品、器械)。7.各级医师参加手术范围,低年资住院医师(本科毕业后工作三年、专科工作五年、医士工作七年)可担任一类手术(普通常规中小手术)的术者、二类手术(中度难度较大手术)的第一助手;高年资住院医师可担任二类手术的术者,一部分三类手术(难度比较大的手术)的第一助手。8.手术室护士负责按时将手术病员自病房接进手术室,包括准备好的病历、X线片等手术必需物品及资料。9.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手术开始前,应认真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麻醉方法等。术中医、护、麻醉人中要集中精力,严肃认真,密切配合,术后须认真进行三核对(敷料、器械、线卷)。10.手术室工作人员和麻醉人员有责任把好术前准备关,准备项目不全者,应向手术医师提出意见,采取补救措施;缺少重要项目可能影响手术安全及效果者,有权拒绝手术。11.术者负有组织与指导全部手术过程,保证手术效果和病人安全的主要责任。其他人员必须听从术者的指挥,各行其职,不得失职或不按规程办事。遇有特殊情况依据性质分别由术者与麻醉师负责。12.术中出现意外情况,有可能危及病人生命安全时,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或院领导报告,以便及时组织抢救处理。13.护士应根据手术的性质,作好手术病员回病房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病床、各种治疗器具(输液架、吸引器、吸氧设备、胃肠减压器等)。14.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和术者待病人麻醉清醒及病情允许后亲自护送病人回病房,并分别向值班医师、护士详细交待手术和麻醉情况,病情、用药及注意事项,交接完毕后方可离开。15.手术医师在手术结束后,及时完整填写“病理标本送检单”,及时将标本送检。同时,要及时如实完成手术记录。

十三、手术室工作制度 1.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严格执行手术室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无菌操作、消毒常规、急救抢救制度、查对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处理原则、特种感染处理原则、防止差错事故制度、安全制度、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值班制度等,保持室内整洁。进入手术室时,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帽、隔离衣及口罩。2.室内必须保持严肃、安静、禁止喧哗,不遵守手术室工作制度者,手术室负责人有权拒绝进入手术室。3.手术室的药品、器材、敷料,应由专人负责保管放在固定位置。各项急症手术的全套器材,电气和蒸汽设备应经常检查,以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手术室器械一般不得外借,如外借,须经院领导批准方可办理暂借手续。麻醉药与剧毒药有明显标志,加锁专人保管,按医嘱并经过仔细查对后方可使用。4.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避免交叉感染。手术前、后、手术室护士应详细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等数目,并及时处理干净被血污染的器械和敷料,一切物品用后必须进行清洁和检查工作并归还原处。若无条件时,应先作无菌手术,后作有菌手术。5.手术室应常规准备急症专用器械、敷料等,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急症手术。6.手术室应对手术病人作详细登记,按时统计上报。7.手术室应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洗过的手、消毒后的物品)。如有感染,应协同有关科室研究感染的原因,及时纠正。8.手术通知单须手术前一天送交手术室,以便准备。急诊手术通知单须经责任医师或值班医师签字。9.手术室按时接手术病人,并带好病历,核对病人姓名、年龄、床位、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标记,防止差错。病人要穿医院衣服入手术室。10.手术室工作人员暂离手术室外出时需请假,征得同意并安排好工作后方可离开。外出时要更换外出衣、鞋、帽。11.疖肿或急性呼吸道感染人员原则上不准进入手术间,特殊情况可戴双层口罩方可进入。12.手术室除特殊紧急情况外,一律不传私人电话,严禁吸烟,值班人员须在指定地点就餐。13.爱护一切器械仪器,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避免损坏。一旦损坏,应及时报告院领导酌情处理。精密仪器要设专人保管,1月以上不用者,要定期保养。14.建立常用手术器械卡,准备器械时按卡片进行查对,同时检查器械性能。手术包必须标明消毒日期或有效日期。15.手术采取的标本,应有专人负责送检。三

上一篇:防一氧化碳中毒措施下一篇:梅子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