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读后感

2024-07-09

读点经典读后感(共5篇)

读点经典读后感 篇1

《读点经典》读后感

从上大学开始,平日里就爱看些书籍,那是也许时候身边同学的影响,多看的是一些奇幻古怪的杂文小说,对古人的一些经典文章,例如《论语》、《滕王阁序》虽上学时曾学过,但多半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忘记了。而且在工作后,由于时间繁忙也无心再去细细体会这些经典著作了。但如今在单位领导的倡导下,能再去体会这些经典文学,使我在研读它们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感悟。

《读点经典》是一部文化大餐,而不是文化快餐,这其中的丰富营养需要读者们从他的文字中去一点一滴的理解。它包含了古今中外的文化精髓。当拿到这本书时我恍然大悟,对于经典的理解我知之甚少。总觉的在工作以后总以为自己明白很多道理,但《读点经典》这本书让我明白我懂得的一些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罢了。也许这么说有些夸张,但是当你拿到这套书时会让人觉得不去读完它也许会是你人生中的一个遗憾吧。

毛泽东的《七律·洪都》是其晚年诗词中富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作之一。它在风格上具有青壮年时期诗词那种豪气张扬、气势雄浑的一贯特点;它在内涵上 ,不仅开创了描绘他和老一辈革命家所设计所实行的现实与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模式“新天”蓝图的美好景象 ,而且表现了他在艰辛探索中急切进取的伟大政治家情怀。毛泽东的这首晚年诗 ,慷慨壮烈 ,读来令人激情满怀、品评味之无极而又发人深省。这首诗抒怀明志。借典咏史,抒

发诗人报效祖国、改造社会的豪情壮志,同时歌颂新中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伟大事业,寄托对祖国未来的殷殷期望。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是《滕王阁序》中的名言佳句,王勃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拘束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光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关于腾王阁,历代题咏很多,如唐代诗人钱起《腾王阁诗》云:“幽怀念烟水,长恨隔龙沙。今日腾王阁,分明见落霞。”宋代刘敏求的诗云:“阁中环佩知何处,游子再来春欲暮。”辛弃疾:《贺新郎;赋腾王阁》词云:“高阁临江渚。访层城,空余旧迹,黯然怀古。”唯有王勃的《腾王阁序》,成为了千古绝唱。

读点经典读后感 篇2

据报载, 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发行的《读点经典》丛书迄今在全国累计发行突破700万册。由于内容丰富, 格调清新, 开本小巧, 方便携带, 小册子一经推出便成了重庆党政干部和中小学师生随身携带的“口袋书”, 连续高居重庆市畅销书榜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为《读点经典》作的序言中说, 生命有限, 知识无限, 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 就一定要读经典, 看精品, 以便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他还巧妙地把《读点经典》比作“维生素片”, “虽每日一粒, 亦可养身”。据悉, 《读点经典》丛书选编内容定位为古今中外文化精品, 包含古今的经典语录、诗歌佳作和散文精粹。

让孩子多读点经典图书 篇3

推荐书目:《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套装共12册)》

推荐理由:这套书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春龙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节日,以绘本的形式呈现,适合中低年级阅读。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可以作为激发对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产生兴趣的图书,进而通过阅读和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节日。

北京实验一小校长颜凤岺:在阅读中学会观察和思考

推荐书目:《昆虫记》《城南旧事》

推荐理由:《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终其一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执着精神和勤奋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作品中洋溢的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与尊重,都将对阅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另一本书《城南旧事》的作者、著名作家林海音是北京实验一小的校友,她童年时代就是在北京城南度过的,《城南旧事》娓娓道来的故事和温暖的文字,可以使学生对北京城的过去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体味人间悲欢,学会观察社会、思考生活。

中关村三小校长刘可钦:图书馆借阅率较高的两本书

推荐书目:《夏洛的网》《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

推荐理由:《夏洛的网》作为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的代表作,尽管一甲子的时间过去了,但它在世界上受欢迎的程度从未降低。这本书不仅有精彩跌宕的故事情节,还蕴含着发人深省的哲理,孩子们可以在阅读中不知不觉感受、体味着“网”背后蕴含的生命寓意和爱的真谛。

《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涉及了154个科学游戏,有关于物理、生物、化学、电学等多领域,最重要的是,看起来很神秘,动手操作后就能“恍然大悟”,还能学会“耍宝”的技能,这样有趣的游戏书孩子们怎么会不喜欢?

北京二中校长钮小桦:从阅读中感受磨难教育

推荐书目:《马丁·伊登》

推荐理由: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记录了主人公马丁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说话时“语病百出”的普通水手一跃变为文学大师的奋斗过程。对于和平年代没有机会经历这种磨难的学生来说,读这本书对其心智成长会有所帮助,会促使他们思考自己应该干点什么。

朝阳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每天安静坐一会儿,享受阅读乐趣

推荐书目:《水孩子》《乌丢丢的奇遇》

推荐理由:《水孩子》讲述了扫烟囱的孩子小汤姆克服性格缺陷,最后长大成人的故事。作者查尔斯·金斯利通过这部作品寄托了对自己孩子和所有孩子的希望:爱清洁,行善事,勇敢正直,健康成长,成为博闻广识、心胸开阔的人。《乌丢丢的奇遇》说的是木头小脚丫乌丢丢偶然丢失了他的木偶身体,在不断的寻找中,他经历了许多的奇遇。

这两本关于成长感悟的书提醒人们:在我们生命的每时每刻,成长都以它独特的方式在引领着我们。希望这样的阅读能让孩子们养成习惯,每天能有一段时间安静地坐下来,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陈经纶中学副校长牟成梅:分学科列出推荐书单

推荐书目:《雨林中的欧几里德》《宇宙与天体》《生物学的历史》等

推荐理由:《雨林中的欧几里德》是一部故事化的数学简史,巧妙而富于创见地揭示了数学的实质及其精神。正如书中所言:数学好似一座繁茂的雨林,漫步其中,阅读所伴随的愉悦更加令人流连。《宇宙与天体》的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生物、人类、自然、间、医学、电子等科学领域,见证了科学、技术、商贸等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是孩子深入了解科技前沿动态的绝佳指南。《生物学的历史》它不仅介绍了进化论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更着重介绍了各种思想在生物学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希望孩子们每读完一本书后,都能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写出通过阅读这本书引发的学科思考。

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中学生需要哲学思想

推荐书目:《格言联璧》

沉下心来读点历史 篇4

凤凰博报

□ 廖珍玉(广东省政协研究室主任)最近同党校一位教授交流时,听他谈起一个事例:他们每年都对新入校的中青年干部搞党史入学测试,连续测试了几年,平均分数在40多分左右(满分100)。一次学习讨论中,学员们就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哪里发生争论,一说是井冈山,一说是遵义,其实都不对。再举一个事例:一新任政协秘书长到任后,看到政协会徽上有四面旗帜,便问政协机关干部,这四面旗帜代表什么意思?一连问了好几个干部,竟然没有人能说得很准确、很清楚。现在的年轻同志学历都很高,但对自己所在的组织、所从事的工作,连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不知道,而且不仅仅是个别现象,不能不令人深思和担忧。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盛衰兴亡的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是一部“百科全书”。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以增智慧,可以树品德。正因如此,古今中外的伟人先哲大都注重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毛泽东在青年求学时期就曾说过读史是智慧的事,他一生酷爱读书,阅读书籍中历史方面的著作占80% 以上。一部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他反复阅读,直至逝世;一部300万字的《资治通鉴》,他读了17遍之多。他不但爱读历史,而且善于运用历史,堪称全党学习和运用历史知识的典范。在2011年9月中央党校秋季班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的讲话,强调“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2013年6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前夕,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回顾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认真学习和总结历史,善于运用和借鉴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倡导的做好工作的思想和方法,也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述往事,思来者”,“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中有经验、有教训、有智慧、有规律。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过,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的要求,振聋发聩,令人警醒。在倡导全民学习的时代,“读点历史”不应成为少数人的事,而应成为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时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沉下心来读点历史,用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从前人那里汲取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把握现在、开创未来。以敬畏之心读点历史著作。记述历史的书籍浩如烟海,正史野史演义错综复杂。如何透过迷雾,看到历史的本来面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当前浮躁已成为一种通病,各种电子媒体充盈的“浅阅读时代”,只有塌下心来读点经典历史著作,读点正史、信史,我们才能走进历史人物的内心,把握历史的原貌,领悟历史的真谛。司马迁用了整整13年时间,发愤写作,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其中的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涵盖百代,创立了贯穿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史先例,树立了正史的典范。《资治通鉴》《万历十五年》《古代法》《旧制度与大革命》《现代世界体系》等一大批中外历史名著,为我们从不同侧面研究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成为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对于这些,我们不可能全部仔细阅读,但应当怀着一颗敬畏的心,认真阅读其中一些相关的经典,这对于增强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提高历史文化素养,大有裨益。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几年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科院等组织一批历史学家,相继编著出版了《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中华史纲》《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等一批通俗易懂的党史、国史读物,为广大群众实现“读点历史”的愿望提供了方便。我们相信,“大家”的力量,一定会让读者更好地拨开历史烟云,进一步接近真相和真理。以理性眼光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从昨天来,联系着今天和明天,是不可割断的。可以说,历史上任何一个横断面都是波澜壮阔的,都是一件件、一串串的历史事件的生动展现。我们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认识历史的复杂,抽丝剥茧,才能够深刻了解历史,掌握历史原貌。任何孤立地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1942年,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提出了“古今中外法”,对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他主张不要下简单的判断,而要全面辩证地加以分析。他曾经提出,“把商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完全错误的”,认为纣王经营东南,秦始皇统一中国,曹操统一北方,这些行为对中华民族是有大贡献的。当然,史书也不可能绝对真实地记载历史的全部,当年我们曾经堂而皇之在国家媒体宣传亩产万斤,在教科书中高呼领袖万岁,在冤假错案中伪造历史。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要认清历史的真相、克服历史的局限,不但要多看书,更要多思考,坚持自己的思想和信念。不经过思考,不敢质疑,就容易陷入把历史人物脸谱化、历史事件阶级化的迷途,就难以接近历史的真相。我们要深入研读史籍,但不迷信史籍,更不能拘泥于前人的结论,而是把人物、事件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另外,读历史,如果仅仅看到帝王将相的勾心斗角、才子佳人的恩怨情仇,或者 仅仅把历史当作职场的“厚黑教程”,那只能说是明珠暗投、误入歧途了。

以唯物主义方法把握历史规律。学史的最终目的是学方法、理思路、找规律,掌握科学思维,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指导工作。我们必须把学习历史与当前正在做的工作连接起来,着力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共同点和相似处,尤其要从前人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教训中举一反三,学习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开创未来而不重蹈覆辙。大家都知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民生活水平较富裕的朝代,按现在的核算方法,宋朝的GDP占全球的50%,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国。但《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为什么无法持续,宋朝为什么会灭亡?如果对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对社情民意、民族矛盾、周边关系和国际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就会明白,繁荣并不是社会稳定的天然代名词,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无论多发达,也不会自然而然地消除内忧外患。相反,如果统治者处置不当,社会财富的增加甚至会成为分配失衡、官场腐败、社会奢靡、招引外侵的诱因和温床。宋代出现的这种“繁荣中的危机”同样值得今天的中国人引以为戒。纵观中国近代史,同样可以看到,人民也曾经选择国民党,否则它的北伐就不会成功,它就不会在全国掌权。可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不要和平、发动内战,将腐败进行到底,它让人民彻底失望了,人民终 于抛弃了它。中共则高举反内战、反饥饿、反腐败的大旗,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历史选择只是过去式,而人民选择则不仅是过去式,还是现在式、将来式。

读点经典读后感 篇5

珍惜时间 多读点好书

XXX

XXXX小学

二零一七年三月二十日

珍惜时间 多读点好书

同学们,你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读书、学习。可是,我们有一部分同学只注重在课堂上的学习,相当一部分时间放在“耍”字上了,回家只知道耍,甚至进网吧、打电子游戏,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多读点好书,充实、丰富自己的头脑。我今天的国旗下演讲的题目就是《珍惜时间,多读点好书》。

俄国著名作家有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经验靠书籍代代相传。古今中外,无数有成就的人,没有一位不是靠读书,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成功的。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诸葛亮,被人们誉为“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并不是天生的,他的成功主要得益于隆中十年苦读的知识积累。诸葛亮在隆中,除了求师访友,大量的时间是在发奋苦读,博览群书。他既读儒家经典,又广泛浏览法家、兵家、道家、墨家等百家的著作。他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融汇比较,博采众家之长。

同学们,中国文化新军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先生,他从来不承认有天才。他深刻的思想和渊博的知识,就是通过勤奋学习、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学习得来的。他自己说,为了多读点书,他甚至把喝咖啡的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了。早在青少年时代,鲁迅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他从1922年到1936年去世前14年的时间里,买了3800多种书来读,有些无力购买或买不到的,他就借来抄。

同学们,现在的书籍更多了,老师希望大家多读点好书,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同学们,读书是一定有收获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英国科学家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古人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上一篇:井冈山精神故事演讲稿下一篇:小学国语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