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共4篇)
圆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 篇1
2018年《治安管理处罚法》考前试题专题训练附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以下(D)情形,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A、在台湾地区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B、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C、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违反治安管理的
D、全国人大代表违反治安管理的
2、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A)为依据。A、事实 B、性质 C、情节 D、社会危害程度
3、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D)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A、行为人 B、监护人 C、其所在的单位 D、行为人或者监护人
4、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的治安案件的前提条件是(A)。A、引发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原因必须是民间纠纷
B、仅限于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C、仅限于情节轻微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D、必须是公安机关愿意调解处理
5、(A)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A、不满十四周岁的人
B、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C、精神病人 D、怀孕的妇女
6、(B)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A、不满十四周岁的人
B、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C、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 D、醉酒的人
7、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B)日。A、十五 B、二十 C、三十 D、六十
8、违反治安管理(A)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从重处罚。A、六个月 B、九个月 C、一年 D、二年
9、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A)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
A、六个月 B、九个月 C、一年 D、二年
10、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A)。
A、8小时 B、16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1、需要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接受调查的,经公安机关(B)批准,使用传唤证传唤。
A、主要负责人 B、办案部门负责人 C、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 D、法制部门负责人
12、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询问不满(C)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
A、12周岁 B、14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13、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安派出所可以决定警告和(D)以下的罚款。
A、50元 B、100元 C、200元 D、500元
14、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有争议的专门性问题的,应当(A)。
A、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进行鉴定 B、由办案部门组织本部门人员进行集体鉴定 C、由办案部门负责人进行鉴定 D、由法制部门进行鉴定
15、公安机关应当向被处罚人宣告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无法当场向被处罚人宣告的,应当在(A)送达被处罚人。
A、二日内 B、三日内 C、五日内 D、七日内
16、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及处(B)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A、一千元 B、二千元 C、三千元 D、五千元
17、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C)。
A、十日 B、十五日 C、三十日 D、六十日
18、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警告或者(D)以下罚款的,可以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A、20元 B、50元 C、100元 D、200元
19、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经办的人民警察应当在(C)内报所属的公安机关备案。
A、六小时 B、十二小时 C、二十四小时 D、四十八小时 20、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公安机关认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可以由被处罚人或者其近亲属按每日行政拘留(D)的标准交纳保证金,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暂缓执行。
A、二十元 B、五十元 C、一百元 D、二百元
21、担保人不履行担保义务,致使被担保人逃避行政拘留处罚的执行的,由公安机关对其处(C)以下罚款。A、一千元 B、二千元 C、三千元 D、五千
22、下列哪种情形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公开原则的范畴?(D)
A、处罚依据公开
B、执法人员身份公开
C、处罚决定公开
D、被处罚人个人隐私公开
23、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C)的原则。
A、惩治与宽大相结合 B、打击与教育相结合
C、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D、镇压与挽救相结合
24、公安机关不得适用调解处理的治安案件(D)。A、亲友因琐事发生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
B、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过错行为引起的故意伤害
C、邻里因琐事发生纠纷引起的故意损毁财物 D、雇凶伤害他人
25、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D)处罚。
A、免予
B、从轻
C、减轻
D、从轻或者减轻
26、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D)处罚。
A、免予
B、从轻
C、减轻
D、不予
27、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D)处罚。
A、免予
B、从轻
C、减轻
D、从轻、减轻或者不予
28、下列哪些人可以执行行政拘留处罚?(A)A、残疾人
B、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C、七十周岁以上的
D、怀孕或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2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C)。A、行政拘留
B、罚款
C、训诫
D、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30、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2条规定,下列关于书面传唤的说法错误的是(C)。
A、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是必须使用书面传唤
B、传唤的地点可以是公安机关,也可以是其它适当的地点 C、传唤证必须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批 D、公安机关应当将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告知被传唤人
31、对于下列哪种处罚,只要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可以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C)
A、警告或者五十元以下罚款
B、吊销许可证
C、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
D、五百元以下罚款
32、《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一人实施数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追究责任遵循的是(A)。
A、分别决定,合并执行
B、择一原则 C、限制加重原则
D、吸收原则
33、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时,对于下列哪些物品可以扣押?(C)
A、与案件无关的物品 B、与案件有关的物品
C、与案件有关且需要作为证据的物品 D、被侵害人或者善意第三人合法占有的财产
34、公安机关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可以进行检查。检查时,人民警察不得少于(B)人。
A、B、C、D、4
35、公安机关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进行检查时,应当出示(C)。A、工作证件
B、所属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
C、工作证件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
D、工作证件或县级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
36、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C)进行。A、人民警察
B、女侦查人员
C、女性工作人员 D、医师
37、下列物品中,公安机关可以追缴的是(B)。A、管制刀具
B、违反治安管理所得财物
C、毒品
D、用于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他人的工具
38、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进行传唤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传唤的原因和处所通知(B)。
A、被传唤人所在单位或家属
B、被传唤人家属
C、被传唤人所在地的居(村)民委员会 D、被传唤人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或家属
39、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造成的损失,公安机关正确的做法是(C)。
A、裁决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赔偿损失或者负担医疗费用 B、必须组织调解 C、符合法定调解条件的,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或不属于调解范围的,告知当事人依法到人民法院进行民事诉讼 D、告知当事人向检察机关反映
40、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所处罚款最高幅度为(B)元以下。
A、200 B、5000 C、500 D、1000
4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应当收缴的为(C)。A、违法所得
B、违反治安管理所得的财物 C、赌具
D、直接用于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工具
4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应当收缴的为(C)。A、违法所得
B、违反治安管理所得的财物 C、赌资
D、直接用于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工具
43、因不足责任年龄违反治安管理,不予处罚的,如有直接用于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C)。
A、应当追缴 B、不予追缴 C、应当收缴 D、不予收缴
44、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
A、对违反治安管理所得的财物,一律应当收缴
B、对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所有的用于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也应当收缴
C、对有关人体生理、医学知识的科学著作也应当作为淫秽物品进行收缴
D、对赌具、赌资应当收缴,按照规定处理
45、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D)。
A、从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免予处罚 D、给予处罚
46、盲人或者(A)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
A、又聋又哑的人 B、聋人 C、哑人 D、拐子
47、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D)处罚。
A、免予 B、从轻
C、减轻 D、从轻、减轻或者不予
48、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D)。
A、从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免予处罚 D、给予处罚
49、对醉酒的人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B)使用手铐或脚镣。
A、可以 B、不得
C、应当 D、情况严重的,可以 50、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A)处罚。
A、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 B、减轻处罚 C、加重处罚 D、从轻处罚
51、违反治安管理的下列情形,不应从重处罚的是(D)。A、有较严重后果的
B、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C、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D、一年前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52、下列关于回避的说法错误的是(D)。A、人民警察的回避,由其所属的公安机关决定 B、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是警察甲的儿子,甲应当回避 C、警察乙的母亲是其办理的治安案件当中的被侵害人,乙应当回避
D、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政府决定
5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人,可以(D)。A、行政拘留 B、罚款 C、警告 D、强制传唤
54、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传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A、传唤证由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审批 B、口头传唤不必出示传唤证 C、口头传唤后应当补办传唤证 D、口头传唤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55、人民警察在公安机关以外询问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A)。
A、应当出示工作证件 B、应当出示身份证 C、可以出示证件 D、不需出示证件
56、下列关于办理治安案件中检查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D)
A、检查时办案民警不得少于2人
B、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
C、检查的情况应制作检查笔录,并由检查人、被检查人和见证人签名或盖章
D、检查必须要有见证人在场,没有见证人不得进行检查
57、公安机关应当向被处罚人宣告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无法当场向被处罚人宣告的,应当在(A)送达被处罚人。A、2日内 B、3日内 C、5日内 D、7日内
58、下列关于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说法错误的是(D)。
A、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一般情况下,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30日
B、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30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30日
C、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
D、案情重大、复杂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
59、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关于担保人的说法错误的是(C)。
A、担保人必须是与案件无牵连的人
B、担保人应当保证被担保人不逃避行政拘留处罚的执行 C、担保人致使被担保人逃避行政拘留处罚的执行的,由公安机关对其处5000元以下罚款
D、担保人不履行担保义务,致使被担保人逃避行政拘留处罚的执行的,由公安机关对其处3000元以下罚款
60、被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交纳保证金,暂缓行政拘留后,逃避行政拘留处罚的执行的,(A),已经作出的行政拘留决定仍应执行。
A、保证金予以没收并上缴国库 B、保证金予以收缴 C、保证金可以退还
D、保证金予以没收并重新交纳符合标准的保证金
二、多选题
1、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目的是(ABCD)。A、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B、保障公共安全
C、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D、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
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特征包括(ABCD)。A、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B、具有违法性 C、尚不够刑事处罚 D、应受治安管理处罚
3、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A、以事实为根据原则 B、过罚相当原则 C、公开、公正原则 D、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4、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时,要贯彻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应注意(ABC)问题。
A、要自始自终贯彻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B、必须克服片面强调处罚,为处罚而处罚,“以罚代教”的错误倾向 C、必须克服片面强调说服教育,“以教代罚” 的错误倾向 D、教育后可以适当考虑减轻处罚
5、治安调解应当具备的条件是(ABD)。A、引发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原因必须是民间纠纷
B、可以调解的治安案件的范围仅限于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情节轻微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C、至少有一方当事人有意愿接受调解处理的意思表示 D、必须在公安机关的主持下进行
6、实践中,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有以下(ABCD)情况的,不适宜选择调解。
A、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后果比较严重,情节比较恶劣,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认错的
B、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利用民间纠纷打击报复的
C、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一贯蛮不讲理,无事生非,欺压群众的
D、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或者达成协议后,又重新挑起事端,制造新矛盾或者造成再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7、以下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种类的选项有(ABC)。A、警告 B、罚款 C、行政拘留 D、吊销许可证
8、办理治安案件所查获的(BCD),应当收缴,按照规定处理。
A、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工具 B、毒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 C、赌具、赌资 D、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
9、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CD)情形之一的,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
A、情节轻微的
B、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的 C、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 D、有立功表现的
10、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ABC)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A、有较严重后果的
B、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C、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D、屡犯不改的
11、行政拘留是一种剥夺人身自由的最严厉的治安管理处罚,在适用应当注意(ABC)。
A、适用对象不能随意扩大 B、期限不能随意延长 C、程序不能随意改变
D、作出决定时不能与其他处罚种类合并适用
12、调查治安案件、收集证据的基本原则要求包括(ABD)。A、公安机关调查治安案件,应当依法进行 B、严禁以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C、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必要时可以作为处罚的根据 D、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无效
13、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遇有下列(AD)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A、是本案当事人的 B、是本案当事人的亲属的 C、本人或者其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D、与案件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14、公安机关在执行传唤时,应当注意以下(ABCD)问题。A、执行人员要向被传唤人表明人民警察身份 B、要出示传唤证,并向被传唤人宣读传唤证 C、应告知被传唤人传唤的原因和依据
D、送达传唤证时应要求被传唤人在《传唤证》回执上签名并注明收到时间
15、公安机关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后,应当严格遵循以下(BCD)原则。
A、及时通知被传唤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 B、及时询问查证
C、严格遵守法定询问查证时限 D、及时通知被传唤人家属
16、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ABCD)。
A、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事实 B、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理由 C、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依据
D、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17、公安机关作出(AB)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A、吊销许可证 B、二千元以上罚款 C、行政拘留 D、驱逐出境
18、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人民警察当场作出处罚的决定程序的内容包括(ABCD)。
A、表明人民警察身份
B、告知被处罚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C、制作《当场处罚决定书》并交付被处罚人 D、报所属公安机关备案
19、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采取的法律救济途径有(AD)。
A、申请行政复议 B、提出行政控告
C、同时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 D、提起行政诉讼
20、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拘留暂缓执行的适用程序包括(ABCD)。A、受理被拘留人提出的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 B、对被拘留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社会危险进行审查 C、对担保人进行审核 D、作出决定
21、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应当(ABCD)办理治安案件,文明执法,不得徇私舞弊。
A、依法 B、公正 C、严格 D、高效
22、下列关于治安管理处罚表述正确的是(ABCD)。A、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B、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C、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有法律依据,法律没有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不予处罚 D、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23、治安调解的条件包括(ACD)。
A、属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治安案件
B、属于非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治安案件
C、治安调解必须在公安机关主持下进行
D、双方当事人都有愿意接受调解处理的真实意思表示
24、下列物品中,公安机关应当收缴的是(ABC)。A、管制刀具 B、淫秽物品 C、毒品
D、用于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他人的工具
25、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ABCD)进行打击报复的,应当从重处罚。
A、报案人 B、控告人 C、举报人 D、证人
26、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治安案件的调查,应当依法进行。严禁刑讯逼供或者采用(ACD)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A、威胁 B、说服 C、引诱 D、欺骗
27、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治安案件的调查,应当依法进行 B、公安机关调查治安案件严禁刑讯逼供
C、公安机关调查治安案件严禁采用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D、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处罚的根据
28、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时,对下列哪些事项应当保密?(ABD)
A、个人隐私 B、国家秘密 C、办案程序 D、商业秘密
29、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回避的说法正确的有(AD)。
A、办理治安案件的人民警察是案件的当事人时应当回避 B、人民警察的回避由上级公安机关决定
C、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决定 D、被侵害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要求人民警察回避 30、公安机关适用强制传唤的前提条件有(AB)。A、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 B、无正当理由逃避传唤
C、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
D、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突发急病、生命垂危而不接受传唤
31、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ABCD)可以进行检查。
A、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 B、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物品 C、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人身 D、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公民住所
32、下列关于对扣押物品的处理,表述正确的有(ABCD)。A、对扣押的物品,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挪作他用 B、对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C、经查明与案件无关的物品,应当及时退还
D、经核实属于他人合法财产的,应当登记后立即退还
33、在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对依法扣押的物品应如何处理?(ABC)
A、应妥善保管,不得挪作他用
B、经查明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及时退还
C、经核实属于他人合法财产的,应登记后立即退还 D、超过3个月仍无人对扣押物品主张权利或无法查清权利人的,应公开拍卖
34、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A、公安机关应当向被处罚人宣告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
B、公安机关无法当场向被处罚人宣告处罚决定书的,应当在2日内送达被处罚人
C、对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的家属
D、有被侵害人的,公安机关应当将决定书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35、下列关于治安管理处罚简易程序的表述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有(ABCD)。
A、人民警察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前提条件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
B、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人民警察应当将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被处罚人,有被侵害人的,也应将决定书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C、人民警察当场出具的处罚决定书,应由经办的人民警察签名或者盖章
D、人民警察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应当在24小时内报所属公安机关备案
36、下列不适用当场处罚的案件有(ABCD)。
A、卖淫、嫖娼案件 B、引诱、容留、介绍卖淫案件 C、拉客招嫖案件 D、赌博案件
三、判断题
1、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是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立法目的之一。(对)
2、某一行为之所以被认定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对)
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错)
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航空器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错)
5、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违反治安管理的,不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其违反治安管理的法律责任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错)
6、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在该地区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当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错)
7、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对)
8、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对)
9、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错)
10、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并不是单纯为了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实施治安管理处罚,而是通过办理治安案件,纠正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违法行为,达到教育本人,让其他群众自觉守法,保障法律贯彻实施的目的。(对)
11、从根本上说,教育就是为了治安管理处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处罚手段。(错)
12、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对)
13、在治安管理处罚法施行后,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造成损害的,公安机关不能再裁决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或者负担医疗费用。(对)
14、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轻微的,公安机关应当调解处理。(错)
15、当事人达成协议的治安案件,公安机关不予处罚。(错)
16、对于非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如果双方当事人都有意愿接受调解处理,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错)
17、治安调解协议书对当事人和公安机关不具有确定力、约束力和执行力。(对)
18、对可以适用调解的治安案件,公安机关也必须及时依法调查取证,查清事实真相,收集足够的证据。(对)
19、公安机关调解的行政案件,除涉及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进行。(错)
20、公安机关进行调解处理治安案件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自愿、及时的原则,注重教育和疏导,化解矛盾。(对)
21、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可以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错)
2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年龄,既可以以公历计算,也可以以我国的农历计算。(错)
23、精神病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错)
24、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错)
25、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处罚。(错)
26、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错)
27、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对)
28、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公安机关受理案件或者开始调查后逃避处罚的,不受追究时效的限制。(对)
29、如果被教唆人实施被教唆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时,超出了原教唆范围,应当对被教唆人同时实施的其他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单独处罚。(对)
30、对治安案件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证据是办理治安案件的基础环节,在办理治安案件中起着重要作用。(对)
31、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和滥用,是保护公民隐私权的重要保证,也是让公民获得社会安全感的重要前提。(对)
32、传唤的目的是为了询问证人,查明案情,取得证据。(错)
33、鉴定的目的是为了查明案情,解决案件中有争议的法律问题。(错)
34、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只有本人陈述,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的,可以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错)
35、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必须先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方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错)
36、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被撤销,或者行政拘留处罚开始执行的,公安机关收取的保证金应当及时退还交纳人。(对)
37、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禁止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打骂、虐待或者侮辱。(对)
38、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应当赔礼道歉;造成伤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
39、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其所属的公安机关决定。(错)40、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有法定回避情形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被侵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对)
41、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凡经公安机关调解的治安案件,当事人达成协议的,免予处罚。(错)
42、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30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本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错)
43、被处罚人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申请的,公安机关可以要求其提供担保人的同时交纳保证金。(错)
44、以非法手段收集的某些证据可以作为治安案件处罚的根据。(错)
45、询问笔录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被询问人确认笔录无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询问的人民警察也可在笔录上签名。(错)
46、对可以适用调解的治安案件,公安机关也必须及时依法调查取证,查清事实真相,收集足够的证据。(对)
47、被处罚人在当地没有固定住所,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人民警察可以当场收缴罚款。(对)
48、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两名以上女性人民警察进行。(错)
49、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30日。(错)50、询问不满18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错)
圆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 篇2
一、【背景材料】
2017年7月30日,距八一建军节仅有2天。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主席习近平检阅了部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功绩。阅兵活动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
和以往阅兵地点选在天安门、长安街不同,这次中国人民解放军沙场阅兵,突出了人民军队“能打胜仗是核心”的使命担当!这是继1981年华北军事大演习阅兵后,我军时隔36年再次在天安门以外的地区举行阅兵,也是建国以来解放军首次在八一建军节开展阅兵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二、【教材链接】
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阅兵+综合国力
【热点解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阅兵是古今中外一种传统的军事仪式,历来被认为是展国威、扬军威的最好方式,更是综合国力的展示。
【考向预测】选择题,考查国际竞争的实质、如何提升综合国力。2.阅兵+我国的国家性质
【热点解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90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是戍边御敌还是抗洪救灾,人民解放军都以自己的赤胆忠诚和英勇无畏,证明了我军不愧是闻名于世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不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3.阅兵+党
(1)党的宗旨。人民军队要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必将不断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人民军队就能始终做人民信赖、人民拥护、人民热爱的子弟兵,永远做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坚持党的领导。习主席针对新调整组建的军级单位指出,要坚决听党指挥,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强化“四个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坚持部队建设正确政治方向。4.阅兵+国际社会
(1)维护国家主权。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等基本权利。中国一贯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加强国防和现代化军队建设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不针对任何国家。
(2)履行国际义务。近年来,中国军队积极与外军开展联合军事演习和训练,增进了中国军队与有关国家军队之间的军事互信与友好合作,提高了共同应对新挑战新威胁的能力。中国军队有效履行国际义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3)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联合国坚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的宗旨,实行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原则。近年来,中国军队承担的国际维和、远海护航、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越来越多,赢得的赞誉越来越多。
(4)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军人用坚强的脊梁,挑起了维护世界和平的重担。中国军队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钢铁长城,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世界需要和平,更需要维护和平的力量。(5)军事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当今国际关系仍然是实力主导,而实力的核心是军事力量。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强,各国在国际舞台频繁角力,军事力量也被越来越灵活地运用,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6)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中国只有与时俱进地保持适当而强有力的军事实力,才能配合经济实力以及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共同支撑综合国力的强大。这既有利于维护亚洲与世界的和平稳定,也符合中国本身的国家利益。
(7)各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的矛盾,促进国际 关系健康发展。当政治、温和外交在解决国家之间矛盾无法奏效时,就需要强有力的军事、强硬的外交态度,保卫国家主权统一,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
(8)我国的外交政策。近年来,中国军队对外合作交流工作日益增多,领域不断扩展,军事外交硕果累累。我军与大国军事关系稳中求进,与周边国家军事关系不断深化,与发展中国家军事关系进一步巩固,为贯彻我国实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阅兵+民族精神
【热点解读】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建军90周年阅兵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表达了我国与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考向预测】选择题/主观题,考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意义,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关系。2.阅兵+“文化传承与创新”
【热点解读】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在“八一建军节”这个庄严神圣的节日举行大阅兵,对于“铭记光辉历史,开创强军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三、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当今世界,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深刻调整,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面临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因此,必须始终聚焦备战打仗,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
2.意识的能动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官兵深入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各部队广泛开展“坚定信念、铸牢军魂”“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等教育活动,广大官兵对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理解更加深刻、贯彻更加自觉。
3.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不断提高人民军队建设质量和效益。
4.运动与静止的相对统一。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制度。尽管客观环境在变化,军队体制在变化,但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不变的军魂。
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90年来,在长期实践中,人民军队在党的旗帜下前进,形成了一整套建军治军原则,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培育了特有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传家法宝,是人民军队必须永志不忘的红色血脉。
6.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力量,彰显了理想信念的伟大力量,彰显了改革创新的伟大力量,彰显了战斗精神的伟大力量,彰显了革命纪律的伟大力量,彰显了军民团结的伟大力量。
7.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必须深入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8.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90年来,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经挫折而奋起、历经苦难而辉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党坚强领导和人民不懈奋斗的胜利,也是人民军队英勇奋战的胜利。
9.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自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之日起,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戍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光辉岁月,这支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10.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要求我们善于抓重点。推进强军事业,能打胜仗是关键。面对日益复杂的安全环境和新军事变革的时代要求,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当代中国军事实践发展新境界,才能为我军发展壮大、克敌制胜提供理论指导。1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年来,全军紧紧围绕强军目标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各方面创新,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1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军队90年来从胜利走向胜利,始终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深、血脉相连。新时期,人民军队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做人民信赖、人民拥护、人民热爱的子弟兵。
13.辩证否定的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必须坚持和发展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当代中国军事实践发展新境界,全军要坚持用党在新时期的强军思想武装官兵,让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在强军伟大实践中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14.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90年来,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从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到积极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英雄的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15.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体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立场。自南昌起义时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英勇投身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历史洪流,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千千万万革命将士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在挫折中愈加奋起,在困苦中勇往直前,铸就了拖不垮、打不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雄师。在风雨如磐的漫长革命道路上,我军将士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
材料二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人民军队不断发展的康庄大道,人民军队的力量来自改革创新,人民军队的胜利来自改革创新。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不断获得发展进步的生机活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前进道路上,人民军队必须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政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加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①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可靠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实现党的宗旨,党创建了自己的军队,军队是党实现自己宗旨的的有力工具。因此,军队不仅从属于我们党,也从属于党所代表的最大多数人民群众利益。
②如果军队不坚持党的领导,它的阶级属性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变成其他的阶级、政治集团或个人野心家的工具。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知识说明人民军队如何进行改革和创新。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人民军队要改革和创新立足于军队建设实践,既要保持人民军队的光荣革命传统,又不断提升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实现对军队建设的推陈出新。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要求我们具有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在前进道路上,人民军队必须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③树立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军队的力量来自改革创新,人民军队的胜利来自改革创新。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不断获得发展进步的生机活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新发展理念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加以强调。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概括,是致力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治本之策,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以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等协调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我国经济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我国开放型经济提升到新水平。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继续推动经 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发展中现的各种问题,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国家宝藏》
《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在2017年第四季度重磅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
一、《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举办此节目,激发了人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崇拜与自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国家宝藏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及所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该节目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国家级宝藏更加炫酷地进行了展示,营造了生动的情境,为文物赋予了生命,讲述了文物背后的真实故事及历史,为普及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的尝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树立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4.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当前的“传统文化危机”,我们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应有的作用。5.文化创新的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一幅画,一只瓶,一面鼓,确乎都是死物,静静地躺在那里供人观瞻和赞叹。《国家宝藏》对文物进行了实践演绎,通过文物专家更加权威地推介,又请小鲜肉和老戏骨以国宝守护人的名义演绎关于文物的故事,使得传播、继承文化的形式得到了创新。
6.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特的诗词承载和促进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魅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7.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国家宝藏》让这些文物死而复生,并动员现场的观众投票评选,成为2017年12月以来深受观众的喜爱一档节目,体现了该节目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生活与哲学》角度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国家宝藏》节目,激发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利于文化强国的建设。2.意识的基本特征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这档节目的选题和节目立足中华文化宝库资源,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的用意,体现了意识的特征。3.联系观
联系的客观性。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国家宝藏》想让这些文物死而复生,其方式一如前述,核心是在物与人之间建立关系,关系越强,文物越活。4.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国家文物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又是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主力军。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国家的“金色名片”。为切实加强文物工作,2016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文物工作的主要目标为到2020年文物事业在传承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中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保护文物的指导原则:坚持服务大局,始终把保护文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文物工作服务大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改革创新,更新观念,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破除影响文物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合理适度利用,任何文物利用都要以有利于文物保护为前提,以服务公众为目的,以彰显文物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以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德为底线;强化主管部门职责,文物保护,基础在县,县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地文物工作实际,明确相关机构承担文物保护管理职能。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加强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保护文物工作的指导原则所体现的辩证法道理。
(3)推动文物保护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请你就“社会力量如何参与文物保护”提两条建议。
【答案】(1)①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肯定和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是发展好培育好本民族文化。④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①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整体,要求树立全局观念,文物保护坚持服务大局。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思维、更新观念,文物保护要更新观念,深化改革。③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适度原则,合理开发利用文物,坚持法律底线。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保护文物方案。
(3)如:发挥社区的宣传教育功能,提高民众文物保护意识。社会组织开展保护文物的公益活动。(言之有理即可,建议中必须出现“文物”“社会”等词)
科技强国——人工智能
【背景材料】: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 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2017年12月,人工智能入选“2017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热点练习】
1.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12分)
从用“机械抓斗”替代工人肩执手提,到智能码头实现自动化操作。近年来,码头作业这个首经的劳动密条型行业,正逐潮向科技密集型转变。2017年12 月10 日,上海洋山港口期开港试运营。作为全球最大的自动化无人码头,量车流不息,却不见一人在操作,一个流程下来大概耗时5-10分钟,时效明显提高。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它的发展,无疑为我国港口行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人工智能对我国港口行业转型升级的作用。(14分)答:运用人工智能能够提高我国港口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推动港口行业从劳动 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6 分)降低港口行业生产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我国 港口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6 分)2.(14分)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读图回答问题。
从经济生活角度,概括图10反映的我国智能家居市场的特点,并结合图11分析说明智能家居生产企业如何适应上述趋势。
答:特点: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增长率持续上升。市场前最广阔消费潜力
巨大。(4分)企业,D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以适应智能家居市场的变化趋势,(2分)坚持创新驱动。依靠先进科技提高产品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3 分)注重市场调研。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和生产智能家居产品。满足用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3分)堅持绿色生产,推动节能环保型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引导绿色消费。(2分)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加紧出台规划和政策。2017年7月,我国首个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公布。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未来,人工智能将在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城市运行、司法服务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并将准确感知、预测、预警基础设施和社会安全运行的重大态势,及时把握群体认知及心理变化,主动决策反应。但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创成果;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必要性,并为如何弥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短板提出合理化建议。(14分)
答:必要性:①事关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②有利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④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及时准确的把握群体认知及心理变化,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每点2分,共8分)建议:①发挥企业的市场研发主体地位,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人工智能原创成果。
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扩大人工智能的国际影响力,拓展人工智能产业链。
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培育高素质的人工智能尖端人才。(每点2分,共6分。其他合理表述酌情给分)
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高度重视本国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也已走在世界最前列。但与人工智能头号大国美国相比,我国在AI人才领域存在明显差距。报告显示,目前美国人工智能产业超过1000家,AI相关人才近80000名,而中国人工智能企业不足600家,人才不足40000名,美国AI人才的平均薪酬也大幅高于中国。
为此,国务院在7月公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特别是加快引进全球顶尖人才和青年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培养AI人才以助推人工智能发展战略。(12分)
答:①重视教育,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实施AI人才培养战略。②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提高高素质AI人才的薪资报酬。③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产学研深度结合,面向市场,培育高水平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和团队。④加大高端人工智能人才引进力度,弥补我国AI 人才劣势。(评分标准:每点3分,考生如从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课程、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建设和完善人工智能科普基础设施、加强人工智能劳动力培训等角度分析也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12分。)
5.(12分)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同的专家学者看法各不相同。
2016年10月20日,英国知名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Hawking)警告称,发明AI(人工智能)可能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灾难,如果管理不善,会思考的机器可能会为文明划上句号。
可是,另外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研究的目的是创造智能机器,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甚至有时候比人类做得更好。但是,机器永远不会获得人类那样的智慧和经验,“人类永远是赢家”。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对人工智能发展有不同感受的原因。
答: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运用涉及到技术进步、发展方向、人机关系、伦理法律、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
6.材料
伴随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关于人工智能取代就业的说法层出不穷。人工智能虽然可以替代由不同“任务”组成的一个职业中的一个或几个任务,但人工智能不是直接替代职业岗位,而是替代工作内容,并且人工智能改变工作范式也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我国当前实施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必然经历产业、消费升级引领就业升级,让一些“低端”的不安全的就业岗位消失。可见,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重要的是拥抱变革和变革带来的变化,并采取积极的和创造性的措施。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知识,说明劳动者如何“拥抱变革和变革带来的变化”?(12分)
答: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4分)
②劳动者要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新变化,突破传统工作范式,破除落后的就业观念,调整职业规划,推动就业转型升级;(4分)
③注意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积极利用发展人工智能契机提升就业能力,铸就智慧型人才。(4分)7.人工智能创造了一种新的虚拟劳动力,能够解决需要适应性和敏捷性的复杂任务,人工智能的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形艺术、广告将产生深远影响。它的应用能推动多行业的相关创新,开辟崭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很多企业采用人工智能机器,优化企业生产结构,提升竞争实力。人工智能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会增添一些“烦恼”。专家预测,“到2025年将有很多工人、翻译、记者、保安、销售、司机、家政等职业可能被机器人所取代。如无人驾驶将使很多职业司机失业,相反,修改人工智能程序的人员,还有利用数据分析加工人员,利用远程信息技术来促进沟通及收集车辆数据的出租车和货车公司将有广阔发展空间。”它将使人们不得不学会与智能机器相处,同时,人工智能在科技和工程中的应用,会使一些人失去介入信息处理活动(如规划、诊断、理解和决策等)的机会,甚至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适应这一变化,教育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创造力和协作力。
(1)“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许多传统职业正逐渐被替代,未来就业渠道将越来越少,就业面越来越窄,就业越来越困难。”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价。(6分)
答:①人工智能能代替人类从事的相关劳动,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对传统职业和部分劳动者的就业构成挑战。
②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改变就业结构,促进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催生出新的职业、就业岗位和工作方式,将倒逼劳动者增强竞争意识,提高劳动素质和职业技能。(每点3分)
(2)结合材料,运用创新的社会作用知识,说明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8分)
答:①创新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②人工智能的推广应用,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更新了生产技术,促进了劳动者技术水平的提高,拓宽了劳动对象;将促进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调整,推动文化进步,完善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给教育和人类思维能力带来机遇和挑战。(每点4分)
2018宪法修改
一、【背景材料】
修宪,是2018年两会的重中之重。之前,中央公布了修宪建议。前天,修宪的草案也已经向社会公布,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了草案的说明。其实,早在3月1日,当时的《人民日报》3版要闻,刊登了一篇“轩理”的署名文章,内容就是对修宪的四个问题的解释。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来自官方的、对修宪问题最权威的解读,不可不读。
文章涉及的四个问题是:
1、解释为什么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载入宪法总纲;
2、解释为什么要对国家主席任职规定上作出调整;
3、解释为什么要赋予监察委员会宪法地位;
4、解释为什么要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条款。
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载入宪法总纲,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确定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使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在国家运行机制和各项制度中具有更强的制度约束力和更高的法律效力,有利于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现全党全国人民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一致,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
二、在国家主席任职规定上作出调整,是健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制度性安排
《建议》提出,将宪法第七十九条第三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这是党中央在全面总结党和国家长期历史经验基础上,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的健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重大举措,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国家根本法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这一修改,不意味着改变党和国家领导干部退休制,也不意味着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
党的总书记、党的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的任职规定保持一致,是符合我国国情、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设计,是保证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三位一体”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利于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有利于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
三、赋予监察委员会宪法地位,为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建议》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中专门增加“监察委员会”一节,并就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名称、人员组成、任期任届、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等作出规定,为监察委员会建立组织体系、履行职能职责、运用相关权限、构建配合制约机制、强化自我监督等提供了根本依据。这一重要修改,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关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部署,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展现出我们党一以贯之推动社会革命和进行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决心。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建立中国特色监察体系的创制之举。
目前,党内监督已经实现全覆盖,而行政监察对象主要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范围过窄。这就要求适应形势发展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真正把权力都关进制度笼子,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建议》增写“监察委员会”一节并作出相关规定,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于宪有据、监察法制定于宪有源,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机统一。
确立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监察机关列入国家机构的法律地位,是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的重大制度设计。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根据宪法制定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必将进一步推进反腐败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更大成效,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和信赖,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四、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条款,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立法体制
《建议》提出,“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这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从国家根本法的层面扩大了地方立法的主体和权限范围,是完善社会主义立法体制的重大举措,是对我国地方立法实践探索与成功经验的提炼升华和宪法确认。
地方性法规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立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各具特色、极富针对性的制度保障。
二、【试题跟踪】
1.(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月18-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材料一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张德江就《建议(草案》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认为,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材料二
全会认为,宪法修改关系全局,影响广泛而深远。要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注重从政治上、大局上、战略上分析问题,注重从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上思考问题,维护宪法权威性。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修改宪法的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在宪法修改中如何更好地维护宪法权威性。(12分)
参考答案:(1)(12分)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修改宪法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②依法治国是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修改宪法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③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宪执政是依法执政的前提和基础。修改宪法有利于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把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④修改宪法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每点3分,若考生从“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等角度回答,可酌情给1—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2分。)
(2)(12分)①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宪法的修改要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维护宪法权威性。②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宪法的修改要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符合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③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宪法的修改必须充分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
2.材料: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2018年1月,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提出,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这次宪法修改,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严格依法按照程序进行。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动宪法修改的,并指出推动宪法修改对建设法治中国有何意义。(12分)
圆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 篇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生于绍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周氏兄弟”之一。2.郭沫若与郁达夫等人创办的创造社,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3.鲁迅给他的朋友许寿裳的信中说,他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尚是一个食人民族。
4.所谓三步的阅读法,即:第一步直观感受,第二步设身处地,第三步名理分析。而“文学史读法”往往偏重于名理分析。5.爱姑是小说《离婚》中的主人公。6.郭沫若的名诗《炉中煤》以恋歌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愿意为她掏出“火一样的心肠”。7.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离骚》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郭沫若在《晨安》一诗里,以“晨安”问候的外国人士,除了诗人外,还有政治家林肯和华盛顿。
9.小说《**》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10.对郭沫若影响最大的美国诗人是惠特曼。
11.《呐喊》的最后一篇小说《社戏》是作者一段少年时代与农民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12.在40年代的郭沫若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周扬发表于1941年11月16日延安《解放日报》上的文章《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13.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原是决心守寡的,她逃到鲁(四老爷)家为仆,就是为了逃避婆婆令她再嫁的逼迫。
14.1959年上**艺出版社出版的楼栖的《论郭沫若的诗》,是一部力图用马列主义观点作家作品分析的专著,其中,最为关注的是郭沫若的“创作道路”和《女神》的“时代精神”等问题。
15.鲁迅笔下的阿Q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16.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话剧《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嫈》,即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
17.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除了《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外,还有《白光》中的陈士成等。
18.鲁迅的名言“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出自他的小说《伤逝》。
19.曾以一部《女神》开中国现代诗歌浪漫主义先河的郭沫若,50年代以后诗风大变,从一位旧时代的诅咒者变成了新时代的热情歌手,但他这时的诗歌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观,但也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蔡文姬》和《武则天》。20.鲁迅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作品几乎全以两个字命名,如《铸剑》、《奔月》、《出关》等,只有《不周山》是三个字,后来,这篇小说也改名为《补天》。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郭沫若与鲁迅一样,他东渡日本的最初目的是为了(B)。
A.学习考古学 B.学习医学
C.学习文献学 D.学习文学
2.在鲁迅小说中,有关于一个知识分子的著名比喻: “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这个比喻出自(B)。
A.《孤独者》 B.《在酒楼上》
C.《孔乙己》 D.《伤逝》 3.郭沫若《匪徒颂》的主题是(C)。
A.批判古往今来的革命者 B.讽刺一切偶像的破坏者
C.歌颂古往今来的革命者 D.批判一切偶像的破坏者 4.如果说《女神》的主导风格是暴躁凌厉,那么,它真正具有代表性作品就应该是(A)之类的作品。
A.《天狗》 B.《凤凰涅槃》
C.《晨安》 D.《地球,我的母亲》
5.和“五四”前后的许多“前驱者”不同,鲁迅对现实对未来并不乐观,甚至有些消沉,他躲在S会馆里抄古碑,也以写小说来排遣“苦的寂寞”。这些小说后结集为(A)。
A.《呐喊》 B.《彷徨》
C.《热风》 D.《故事新编》 6.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形象出自小说(A)。
A.《在酒楼上》 B.《孤独者》
C.《肥皂》 D.《伤逝》
7.在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是(B)。
A.郭沫若的《女神》 B.胡适的《尝试集》
C.俞平伯的《冬夜》 D.康白情的《草儿》 8.创造社的第一份刊物是(D)。
A.《创造日》 B.《创造周报》
C.《创造月刊》 D.《创造季刊》
9.鲁迅写作《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主要是因为有人在《语丝》上提倡“费厄泼赖”(Fair play)。这位提倡者是(D)。
A.周作人 B.冯文炳
C.梁实秋 D.林语堂
10.创造社的小说创作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自叙小说”和“寄托小说”。郭沫若“寄托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是(C)。
A.《喀尔美萝姑娘》 B.《残春》
C.《牧羊哀话》 D.《漂流三部曲》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郭沫若的诗歌受到许多外国诗人的影响,其中主要有(A)(B)(D)。
A.惠特曼
B.海涅
C.海明威
D.歌德
2.对于如何为传统的民族文化寻求新的出路,鲁迅在三点明确的主张,它们是(B)(C)(D)。
A.分析
B.批判
C.继承 D.转化
3.《女神》的艺术探索是多方面的,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美别致的诗,如(B)(C)(D)等。
A.《凤凰涅槃》 B.《地球,我的母亲》
C.《密桑索罗普之歌》 D.《夜步十里松原》
4.鲁迅农民题材的主要作品有(B)(C)(D)。
A.《狂人日记》 B.《故乡》
C.《阿Q正传》 D.《明天》
5.在新文学史上,前两部个人新诗集是(A)(B)。
A.郭沫若的《女神》 B.胡适的《尝试集》
C.俞平伯的《冬夜》 D.康白情的《草儿》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近十年来,海内外都有人对鲁迅提出批评,甚至否定。这是为什么?
对于这一题,我们希望大家在回答时能提到这些要点:A。人们仍然很腻味把鲁迅作为宣传的工具,试图颠覆神化,让鲁迅回到人间本位。B.有人认为鲁迅毕生贬低民族传统文化,丑化中国人,附和了激进的思潮,使传统文化在“五四”断裂。C.也有人认为,鲁迅对传统的批判虽有理由,但破坏有余,建设不足。D、甚至还有人认为,鲁迅是“五四”以来全盘否定传统的代表。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一种原因是因为人们很腻味把鲁迅作为宣传的工具,试图颠覆神化,让鲁迅回到人间本位。从这一角度看,可以理解,也比较正常,但批评应实事求是,讲求理性。另一种原因是人们对鲁迅‘全盘否定传统’的误解。认为他对传统的批判割裂了传统,伤了元气,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全面。在如何为民族文化寻求出路这一点上,鲁迅有其明确的主张,那就是对传统一要批判,二要继承,三要转化。鲁迅同时在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批判、攻打、破坏,二是梳理、继承、创新。不能轻易断言,鲁迅和‘五四’一代割裂了传统,并指责他们是破坏者。”这样的回答,不算很标准,但既回答了题目所问,也表达出了自己的意思,我自己认为,是很好的。当然,也有与我们的要求十分接近的。
2.作为当代的读者读《女神》这样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的作品,应该怎么读?
对于这一题,我们希望大家在回答时能提到这些要点: A.时代感越强的经典作品,越容易“时过境迁”,因此,首先应破除“历史的隔膜”,在了解其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唤起自己的阅读兴趣。B.经典作品都具有“不可重复之美”,应从“作品 / 读者”所构成的互动互涉关系中去寻找“历史现场感”,充分考虑到当时读者的“接受状况”。C.可以采用三步阅读法:非专业阅读的“直观感受”、还原历史氛围的“设身处地”、专业的文学史读法的“名理分析”。
当然,也可以主要围绕着“三步阅读法”来展开,但最好能包括A、B两项中的内容,有不少同学都做到了这一点。但也有一些同学习惯于先找书上的答案,找到了“三步阅读法”立即标上页码,到时候一抄就完事,因此,目光就完全局限于教材有关“三步阅读法”的这一段,对其他相关内容就不再去管了。
3.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什么?《呐喊》和《彷徨》主要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这个题目是四个简答题中最容易的,但也有出错的,主要是对“创作基调”没有真正理解,也未注意到教材中关于鲁迅自己所作的“忧愤深广”的总结。对于《呐喊》和《彷徨》主要反映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关于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都没问题,大家都说得很全,但也有人惜墨如金,一省再省,不肯再举一个作品的例子来作说明。
我自己认为,在回答与作家作品有关的问题时,凡能举出具体例子的,都应尽量举例,养成习惯,不但可以增强答案的说明力,也会迫使自己在学习中多了解一些作家作品的情况。
4.郭沫若的创作生活道路是多变的,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这对他的创作有什么影响?每个阶段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这实际上是两问,三个阶段和每个阶段的特点可以联系在一起来回答:第一,“五四”时期,是一个“异军突起”的天才诗人,其浪漫主义诗歌杰作《女神》震撼了一代青年,是他的黄金时期。第二,三四十年代,是一个诗人政治家(或“诗人-社会活动家”),虽也有诗集《恢复》和戏剧《屈原》等作品问世,但艺术创造力大减;第三,五十年代以后,虽也有《蔡文姬》、《武则天》和一些诗作,但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为观。但还有一问,即郭沫若多变的生活道路对他的创作有什么影响,常常被大家忽略了,但也有同学谈到了这一点:郭沫若是一位天才型的诗人,而非政治家,生活道路的多变,特别是政治生活的过多介入,影响了他的创作和声誉。
五、分析题(40分)
因此,大家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点,那就是“审题”不清。在第一个题目中,“鲁迅小说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的要求”一语,是一个提示,并不要求论述,而真正的要求是后面的话:“以《阿Q正传》为例,说明鲁迅小说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在那些作业成绩在90分以下的同学中,绝大多数都在回答时用了一半左右的篇幅去讨论与“辛亥革命”无关的问题,主要的“废话”大多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阿Q的形象”,诸如阿Q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作为一个流浪汉,与土地并无多少联系,因而除了也有某一程度的憨厚、质朴的农民性格外,又明显地沾染着游手之徒的油滑,以及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等等。二是“阿Q的特征”,即“精神胜利法”。三是有关鲁迅小说的艺术特点。
也许,是大家的确还不太会怎么样来做“40分”这样大的分析题,还不会把自己在做论文和回答简答题的知识和智慧运用在这个“小论文”中。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反正我是不明白,大家都只选鲁迅的题而不选郭沫若的题,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小说比诗歌容易分析,还是有关《阿Q正传》的内容比《天狗》的内容更容易找到可抄的材料?我们等着下一次作业再看吧。
1.鲁迅小说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的要求,请以《阿Q正传》为例,说明鲁迅小说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
2.从新诗发展的角度,分析《天狗》在新诗史上的意义。
下面我推荐两篇作业,大家一起来研究和讨论。
其一:
关于对辛亥革命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是鲁迅小说的重要方面,这在《阿Q正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阿Q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受尽地主豪绅剥削、压迫和毒害,最终被杀害了的落后农民的典型。鲁迅塑造阿Q是有意通过这个形象来刻画出国民的灵魂。阿Q形象的塑造最能体现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鲁迅写了辛亥革命来到时阿Q的一场革命梦幻,阿Q对革命的理解十分愚昧,但却毕竟也包含着革命要求。“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这就是阿Q所可能提出的革命目标,他不分敌我,要杀小D,但同时毕竟也把赵太爷归入应处决的首恶。他暂时还没有想到取赵太爷而代之,只是要把赵家的宁式床搬回土谷祠,至少当时还没有忘掉自己这个生活根据地。可以想见,阿Q的革命如果成功,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抛弃土谷祠住进赵府的。所以,这无非想拿点东西式的革命,带着农民自发性革命的特色。
阿Q这类农民的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给予教育和领导,大体上只能是这么个革法。对于阿Q身上有革命的要求,鲁迅是明确的。他说“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只是对阿Q式的革命并不持肯定的态度。因为这种革命正是他所批评的“盗寇式的破坏,奴才式的破坏”。还谈不上是革新的破坏。可悲的是当阿Q怀着满腔抱屈之情去投革命党时,遇到的却是“不准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党宁愿联络,依靠地主阶级反满,而鄙弃农民的力量,最后阿Q竟被当作抢犯随随便便地杀了。这是阿Q的悲剧,更是辛亥革命的悲剧。1913年,列宁曾经批评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政党说:“这个党的弱点是什么呢?弱点就是它还没有能充分地把中国人民的广大群众吸引到革命中来。”“农民由于没有无产阶级当领袖,非常闭塞,消极被动,没有知识,对政治漠不关心。„„由此也可以看出,吸引真正广大的人民群众来积极支持中华民国这件事还做得很差。而没有群众的这种支持,没有一个组织起来的坚定不屈的先进阶级,共和国是不能巩固的。”鲁迅对“不准革命”的阿Q悲剧结局的描写,同样可以从中引出辛亥革命失败的这一根本性的教训。这正是他具有伟大革命家、思想家的眼力的表现。
这篇作业的优点就在于“紧扣题目”,没有东拉西扯地瞎说一气。而最大的毛病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东西,几乎都是抄的教材。当然,就这个题目而言,他能找到抄的地方,没有抄错,也不错了。但在抄的过程中,再结合作品内容谈一点自己想法不行吗?再说,字数一看就不够(仅870字),举几个例子(字数达1200-1500)不正好吗?所以,对这样的作业是不能满意的。
其二:
鲁迅是现代中国不可多得的伟大哲人和战士,他的思想不是书斋式的或体系式的,而是近代中国文化转型中痛苦而切实的摸索,带有对传统得失的深刻感悟,对国情民性的透彻理解,又渗透着独到的人生体验。早在1920年,他就下定决心--“我以我血荐轩辕”,到日本学医,希望用现代医学来“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1909年,辛亥革命的胜利曾使他一度兴奋,创作了文言文小说《怀旧》,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中国社会依然如故。鲁迅之后数年来只怀着失望与颓唐的情绪,埋头抄录古碑、整理古籍,真是“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也正是这沉默中的思索使鲁迅逐渐走向成熟。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打击了当时统治中国的北洋政府,如风助火势,有力地推进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不可或缺的一条战线。《呐喊》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诞生。
鲁迅以其独具的慧眼,从一个启蒙主义者的立场出发,描绘了那极端沉闷、闭塞、一潭死水般的封建农村,写出了农民的“辛苦麻木”。《阿Q正传》这部中篇小说就鲜明的反映了那一时期的国民状况,是对辛亥革命有力的经验教训总结。鲁迅认为,变革中国,要注重改造国民性的工作,他在小说[中]尽量地“将旧社会的病要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救的希望。”阿Q性格中最为鲜明的病态特征--“精神胜利病”,例如:他挨了人家的打,便以“儿子打老子”来安抚自己,并自己[以]为胜利了。直到最后糊里糊涂地被杀,才在“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呼喊中,完成了最后一次精神胜利。阿Q这种我自麻醉,自我解脱的“病根”是身受惨重压迫却不自觉,不思为改变命运而抗争,反而苟活着。鲁迅认为这才是最大的不幸,同时也同情他们的不幸。而阿Q的愚昧也表现在他对革命的理解,“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可以想见,阿Q的革命如果成功,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抛弃土谷祠住进赵府的。这类的农民的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有领导和教育,大体上只能是这么个革法。对于阿Q身上有革命要求,鲁迅是明确的。他说“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可悲的是当阿Q怀着满腔抱屈之情去投革命党时,遇到的却是“不准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党宁愿联络、依靠地主阶级反满,而鄙弃农民的力量,最后,阿Q竟被当作抢犯随随便便地杀了。这是阿Q的悲剧,更是辛亥革命的悲剧。
圆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 篇4
1.2018年3月11日,我国通过了第(C)次宪法修正案。
A.第三次
B.第四次
C.第五次
D.第六次
2.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该决定将国家宪法日确定为(C)。
A.10月4日
B.10月10日
C.12月4日
D.12月10日 3.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的是(D)。A.1993年宪法修正案
B.1999年宪法修正案
C.2004年宪法修正案
D.2018年宪法修正案
4.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D)。A.以到会代表1/2以上的多数通过
B.以到会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C.以全体代表的1/2以上的多数通过
D.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5.迄今为止,现行宪法计有(D)条修正案条文。
A.21
B.31
C.37
D.52 6.我国现行宪法明文规定,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C)。
A.党政机关的支配
B.社会团体的支配
C.外国势力的支配
D.任何人的支配
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既是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同时也是公民基本义务的是(A)。
A.劳动权
B.休息权
C.选举权
D.监督权 8.在我国,公民一词的含义是指(B)。
A.出生在我国的人
B.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C.享有政治权利的人
D.年满18周岁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9.将“生态文明”写入我国宪法的是(D)。A.1993年宪法修正案
B.1999年宪法修正案
C.2004年宪法修正案
D.2018年宪法修正案 10.关于现行宪法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C)。
A.序言;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B.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C.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D.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附录;
1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B)”。A.工人阶级
B.人民
C.全体公民
D.执政党
12.一般认为,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实行特别法律保护,任何公民,非经()批准或者决定,或者()决定并由()执行,不受逮捕。(B)
A.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
C.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D.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13.除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年满(A)的中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18周岁
B.16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C.20周岁 D.22周岁
14.我国宪法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D)。A.国家机关 B.一般社会团体 C.党派联盟 D.统一战线组织
15.现行宪法规定,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我国公民的(C)。A.权利和义务 B.神圣职责 C.光荣义务 D.神圣权利
16.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下列哪些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D)A.审判机关 B.检察机关 C.执法部门 D.以上全是
17.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是(B)。A.民主党派代表 B.少数民族代表 C.妇女代表 D.华侨代表
18.现行宪法规定,国务院总理人选的提名权属于(C)。A.全国人大主席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家主席
D.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19.根据我国宪法,下列关于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表述,正确的是(A)。
A.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 B.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由全国人大决定产生 C.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D.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0.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A)为根本的活动准则。A.宪法和法律 B.党章 C.章程 D.法规
21.我国宪法的解释权属于(C)。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22.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B)。A、监察机关
B、法律监督机关 C.法律检察机关
D、纪律检察机关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坚持(D)的分配制度。A、按劳分配
B、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相结合 C、按需分配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选出的代表组成。
A、军队
B、少数民族地区
A)
C、各社会团体
D、各行业协会
2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A)。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工人阶级领导 C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少数服从多数
26.宪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D)。” A、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B、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年老父母的义务 C、子女有赡养扶助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的义务 D、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27.依法治国应当与(C)相结合。
A、依宪治国 B、依法行政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权
28.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A)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A、家庭承包经营 B、个人承包经营 C、分田到户 D、个体经营 29.国务院实行(C)负责制。
A、国务院全体会议
B、国务院常务会议 C、总理
D、集体负责制
30.宪法规定,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是(D)。A、全体公民
B、全体人民
C、18周岁以上的公民
D、18周岁以上有政治权利的公民 31.宪法最核心的价值在于(D)。A.规定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 B.使民主制度法律化 C.使民主制度法律化 D.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32.把宪法分为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是科学的,因为它(B)。A.揭示了宪法的内容 B.揭示了宪法的本质属性 C.揭示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D.总结了宪法形式上的特点
33.关于我国宪法的修改,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C)。A.《宪法》没有专章规定修改程序
B.《宪法》规定的修宪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立法法》规定,宪法修正案由国家主席令公布 D.《全国人大议事规则》规定,宪法修改以投票方式表决
34.关于宪法在立法中的作用,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C)。A.宪法确立了法律体系的基本目标 B.宪法确立了立法的统一基础
C.宪法规定了完善的立法体制与具体规划 D.宪法规定了解决法律体系内部冲突的基本机制 3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A)。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C.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D.实现“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二、判断题
1.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
2.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4.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5.居民委员会主任是由政府指派的。(×)
6.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
7.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后试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9.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可以公开进行宪法宣誓。(×)10.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也可以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查机关的职务。(×)11.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族民族团结的义务。(√)
13.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造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15.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16.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
17.居民委会和村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18.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9.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国务院各部位实行首长负责制(×)20.矿藏、水流、草原、滩涂以及自留山、自留地、宅基地可以属于集体所有。(×)
21.全面依法治国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
22.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因此要经常修改以适应社会发展。(×)
【圆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推荐阅读:
狼专题训练题及答案07-02
初中语文语言运用专题训练试题解题指导07-30
2024年高考化学电化学专题复习试题训练06-03
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08-03
大学运动训练试题及答案08-23
语病专题训练07-16
本章热点专题训练05-24
作文专题训练六06-11
测电阻专题训练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