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级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考核相关说明

2024-10-06

2011级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考核相关说明(共12篇)

2011级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考核相关说明 篇1

2011级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考核相关说明

根据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集体备课小组协商决定,我校2011级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程部分院系期末考核用论文代替考试的方式进行。现将相关情况具体说明如下:

一、论文选题

请2011级全体本科生围绕主讲教师布置的思考题,或教学内容自拟题目,写成不少于2000字的学术短文。切忌写成感性的心得体会,杜绝抄袭、代做等舞弊行为。

二、提交方式

请同时上交纸质版和电子版。

纸质版务必注明所在院系、专业、姓名、学号等个人信息;电子版文件名统一为“院系名称+姓名+学号+选题关键词.doc”(例如:XX学院XX201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doc)。

三、论文规范

1、论文的文档格式

论文题目使用三号黑体加粗;

正文中一级标题使用小三号黑体,二级标题使用四号黑体,三级标题使用小四号黑体;

正文使用小四号宋体; 参考文献使用五号宋体。

2、论文参考文献一律采用文末注的方式 具体著录格式如下:

(1)著作:[序号]作者1,作者2.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2)期刊:[序号]作者1,作者2.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引用部分起止页.

(3)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3、论文中如有图和表,应有对应的图题、表题及编号。

图的编号由“图”和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组成,例如“图1”、“图2”等。图应有图题,置于图的编号之后,图的编号和图题应置于图下方居中的位置。

表的编号由“表”和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组成,如“表1”、“表2”等。表应有表题,置于表的编号之后,表的编号和表题应置于表上方的居中位置。

4、论文规范的未尽事宜可参看教务处《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北京师范大学《形势与政策》集体备课小组

2011级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考核相关说明 篇2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考核,改革,研究型

形势与政策 (以下简称“形势”) 课程是高校5门公共政治课程之一, 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职责, 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坚定自己拥护党和跟党走的信念,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实施好“形势”课程的教学工作, 从而达到其教学目的, 可以塑造学生的灵魂, 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 培养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形势”课程现有的教学和考核模式

(一) 现有的教学模式

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 (教社政〔2004〕13号) 文件, “形势”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 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 计2个学分;专科期间的学习, 计1个学分。笔者所在高校主要讲授大学生安全观教育、校情校史、当年国际国内形势及预留话题。

此外, 现有教学方式容易形成“单向传达”的固有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由教师通过课堂讲授, 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灌输”给学生, 这种模式属于传统典型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但是, 也必须承认, 这一教学模式与“形势”课的课程属性是较为匹配的, 因为在教学手段比较缺乏的条件下, 要实现“形势”课的基本要求和教学目标, “单向传达”是比较合适的。

(二) 现有的考核模式

部门学校的“形势”课程一直采用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 主要题型为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近两年来, 考试主要采用主观题, 客观题虽然没有取消, 但较少使用。这一考核方案使得学生能够认真对待“形势”课程, 重视课程的教学过程。但是, 这一考核模式也变相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还有一部分学生采取期末突击学习, 临时背诵和记忆书本知识, 在期末考试完毕后就忘记了所学内容, 考核的目的没有达到, 反而流于形式, 让学生认为“形势”课程通过简单记忆书本知识就能够及格, 对课程反而形成了程式化的印象, 也加重了考试作弊的问题。

二、“研究型”教学与考核模式的构建

(一) “研究型”教学模式

“研究型”课堂理论教学是在课堂教学时少用或不用“灌输式”的授课方式, 而采取“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思考, 然后讨论, 得出结论, 理论联系实际, 使书本上的“死知识”变得“活起来”。众所周知, 理论相对于实例而言是比较困难而难懂的, 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 很多理论又涉及经典著作, 对一些学生, 尤其是理工科背景的学生来讲, 有一定难度。“形势”课也一样, 涉及的历史人物、事件、目的、意义和经验, 许多都需要理解才能记忆, 如果简单地通过背诵来记住, 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 反而增加了他们的痛苦。“研究型”课堂理论教学就是通过先提问, 设置教学情境, 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学, 带着问题去研究, 然后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积极思考。

若没有“研究型”实践教学, 只有“研究型”的课堂理论教学, 也难以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实践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环节, 它的实质是一种师生间关于课程学习的互动, 其实现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笔者在河北农业大学“形势”课程教学改革中, 主要采用学生微讲座、分组讨论和调研报告3种实践形式,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采取实地暑期调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兄弟学校交流访问等方式。不论何种方式, 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相联系, 达到寓学于用, 致知于行的目的。

(二) “研究型”考核模式

“研究型”考核模式是对“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检验, 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具体方案为:课程考核由课堂考核、实践考核和期末考核3大部分组成, 各自所占总成绩比例为20%、30%和50%, 课堂考核和实践考核都有3项内容, 授课教师可以在这3项中选择1至2项进行考核, 不需要全部选择。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课堂考核主要由课堂点名、课堂提问和学生所用教材检查3大部分组成。课堂点名在每一学期可进行2至3次, 采取全员点名方式或抽查方式;课堂提问可采用预先提问, 下一次回答或随堂提问的方式进行, 每位学生每学期都要至少回答1次问题;学生所用教材检查可以安排在期中教学检查周进行, 主要是对学生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检查, 重点是看是否按要求使用教材, 教材上有无随堂笔记。

实践考核主要由学生微讲座、分组讨论和调研报告3大部分组成。学生微讲座为预先安排学生收集新闻资料, 让其在下一次上课时, 在全体学生面前讲述该新闻事件, 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时间为5分钟以内;分组讨论为选择书本上的某一问题, 按照自由原则, 学生自行分组, 3至6人一组对所提问题进行讨论, 并选择其中一位组员代表全组成员发言, 阐述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另选一人作讨论记录, 讨论结束后整理记录, 并打印上交;调研报告由教师制定一个研究课题, 让学生就这一课题展开初步研究, 撰写固定格式的研究报告, 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可以结成团队。

期末考核采用开卷考试形式进行。课程统一选定固定时间安排考场和监考教师。开卷考试过程中, 学生只能携带课程教材, 不得携带任何与考试相关的资料, 否则以作弊论处。期末考核主要有两种题型, 即材料分析题和材料作文题, 所占成绩比例为60%和40%, 题目来源于教材之外, 但考察重点是对于教材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三、改革实效与思考

笔者实施了一个学期的“形势”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改革, 选择八个自然班作为实验对象, 四个班为一组, 共两个实验组, 实施试点, 同时, 选择另外四个班作为第三组, 该组沿用原有的教学和考核方式, 以对照组的身份参与试点研究。

(一) 改革实效

从实验结果来看, 两个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对照组学生明显增强, 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参与性和互动性都更好些。学生课堂存在感强, 愿意在教学中跟随老师的思路, 上课时走神、讲话、玩手机现象减少, 回答问题的人增多, 也会常常提出新的问题, 课堂出勤率较对照组也高, 旷课、早退、迟到现象减少。

在考核方面, 学生考试时的作弊现象基本杜绝, 主要原因在于考试题目灵活, 多是源自教材, 但却不是教材上的原始题目, 所给材料与当下的时事政治、经济、社会、国际热点紧密相连, 如果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或参与教学互动, 根本就难以动笔回答。此外, 开卷考试题量较闭卷大, 没有学习的学生想要按时答题完毕是不可能的。

在对照组方面, 由于沿用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和闭卷考试, 学生变化不大。

通过对改革实效的观察, 笔者发现, 教学和考核方式的改革能够让“形势”课程“活”起来,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减轻了背诵记忆的负担, 达到了教学目标和课程大纲规定的任务与目的。

(二) 改革思考

第一, 教学和考核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因此, 任何改革都不能急躁冒进, 需要稳妥推行, 在改革全面实施之前, 各个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 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进行改革时, 为稳妥起见, 可选择1至2位教师所教授的班级作为试点, 试行方案一学期以后, 进行总结, 就实施效果评估, 进一步改进, 然后再全面推行。

第二, 新的教学与考核方式固然带来了很多好处, 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总评成绩的区分度减小, 大部分同学成绩都集中在70分至90分这个区间, 分数段过于集中, 造成了新的不公平, 成绩同质化现象明显。

第三, 由于平时成绩在综合评定中的比例增大, 这增加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 也对学校的学期课时安排提出了挑战。如课堂点名和检查教材需要在课堂上完成, 但这无疑会减少理论教授学时, 甚至导致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而调研报告、论文又需要教师抽出课下时间来批阅, 变相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总之,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 如何能够在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 又让课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趣味性和开放性, 还需要教学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努力探索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梁长坤等.高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1, 13 (6) :50.

[2]孙继芳等.舆情与组织:网络时代高校基层党员思想建设模式探析[J].电脑迷, 2014, 1 (上) :63.

2011级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考核相关说明 篇3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240-01

教育部文件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计划。《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政课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目标

《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国内外形势,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其教学目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科学分析形势与政策的方法论、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政策的产生和发展、政策的本质和特征等基础知识。

第二,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

第三,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

第四,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感知国情民意,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策上,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师资队伍有待加强。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自身发展的平衡性,把从事思政教学的师资主要投入到《中国近代史》、《毛邓三》等课程上,而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程主要交由各班主任辅导员来教学,存在兼职教师多、青年教师多等现象。专职辅导员的工作重心是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以及各种行政事务,而兼职辅导员的工作重心是主要从事专业课程教学,两者不能很好地把主要精力应用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另一方面,辅导员班主任大多不是思政专业,对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形势与政策的水平有待提高。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重视不够。高校大学生把主要的精力用于学习以备将来考研和就业,而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无论对考研和就业似乎帮助不大,因此大多数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认识不清,不感兴趣。另外,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可以广泛借助于网络、手机等媒介获取国内外的重大信息,大多数学生认为《形势与政策》课不能满足他们的信息需要。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有待改进、教学质量监控有待加强。教学内容应具有时效性和正对性,有些教师认识理论水平不高或者非思政专业,有的对《形势与政策》课程重视不够,使教学内容不丰富,方法不灵活,手段不新颖,剖析不精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缺少师生互动、课堂讨论等形式,致使无论是授课内容还是过程都枯燥无味,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手段单调,虽然现在大多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念书变成了念PPT,换汤不换药,难以得到学生认可。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方法与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教学管理。《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要提高对该课程的思想认识,教师也要提高思想认识。按照规定,高校必须把《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必须有相应的培养方案,并制定教学计划。要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培养方案、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和教学质量管理等。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水平和教学过程各环节进行评估,同时对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风状况,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课外自习、课外作业、考风考纪等也要进行评估。

(二)健全体制,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教学设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对于专职或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形势与政策》课的课时费仅仅是普通课时费的一半,有的新建高校对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只是象征性地发几百元课时费,这样的薪酬制度不能提高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对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切实提高他们的课时费,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另外,应逐步改善教学硬件设施,满足教学的各方面要求,改善和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教学科研条件,支持和鼓励相关实践基地、平台建设,为教师交流培训创造条件,这是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新建本科院校虽然与重点大学在师资水平上有差距,但是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建立平台,形成合力。一是建立学校党政领导、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为平台的思政部。二是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队伍为主,辅导员班主任为辅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三是加强业务交流,做到老中青结合。《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应经常性组织教学比赛、听课、集体讨论交流等,建立一支成熟教师教师队伍,做到老中青结合,以老带新,使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让青年教师在思想上、业务上都尽快提高。四是做好任课老师的培训工作,学校应为教师进修、攻读硕士、博士提供政策支持,使教师开阔眼界,丰富教学素材,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作者单位:宿州学院

参考文献:

2011级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考核相关说明 篇4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课考核题目1、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就“十二五”规划的某一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2、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国际竞争的新形势,2010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这是进入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请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该纲要的突出之处,并且谈谈你对该纲要的认识。

3、人保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热度不曾减退,“用工荒”也不是真正的无工可用,“用工荒”与“就业难”在中国矛盾地存在。请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4、温家宝总理2010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中国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正以前瞻的目光面向未来。中国经济转型,不仅将为国内发展奠定基础,对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具有深远意义。请查阅相关资料,谈谈你对经济转型的必然性、现实困难和发展措施的认识。

2009级形势与政策结业考试题 篇5

2009级《形势与政策》结业考试题

1.请列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15分)

2.如何看待我国政府在2012年主动调低经济增长速度?(15分)

3.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如何处理好在维护其不断扩展的利益边界的同时保持与相关利益国的平衡,实现和平崛起?(20)

4.中共十八提出中国共产党要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其依据有哪些?(25)

5.材料题(25分)材料1: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扩大国内需求,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摘编自温家宝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强调指出,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发展。

请回答:

(1)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内涵是什么?

2011级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考核相关说明 篇6

(舜耕校区)毕业班级《形势与政策》考核要求 根据教育部和山东财经大学教务处的要求,《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采取论文的方式,下面就考核的相关要求说明如下:

1、考核形式:采取论文形式。

2、参加考核学生范围:2010级本科毕业生,2011级专科毕业生。注意:2011本科生、2012本科生、2013级本科生不参加本次考核。

3、论文主题:

论文题目自拟,可以在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的讲授中任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且有自己的见解。

提供以下主题供备选,同学们也可以自命题,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感想,言之有理即可。

1、去年以来,“表哥”“房姐”相继被查处,显示了网络时代反腐的新威力;“‘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给力表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加强“裸官”监管的指向,让人们感受到新一轮反腐风暴势头正劲。

人们更期待的是制度层面的新进展。如何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如何加强对权力监督制约,需要两会代表委员发表真知灼见。网友“俯首观天”微博说:要把权力关进“笼子”,还要“把钥匙交给人民”。

谈谈你的认识。

2、近年来,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特别是2012年以来姑息纵容右翼势力掀起“购岛”**,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

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中国政府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并向联合国秘书长交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点基线坐标表和海图。9月15日,我国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地理坐标。9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指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根据当前形势和中国的一贯政策,来谈谈钓鱼岛问题的解决方式和未来前景。

3、机构改革:新举措呼之欲出,转变职能是关键

今年两会将审议、讨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这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界期望很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进行了6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这次可望在2008年大部制改革基础上,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地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政府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完善部门设置。北京年轻“海归”张扬盼望这次改革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世界银行去年做过统计,在加拿大成立一家公司需要5天1个程序,香港要6天3个程序,美国要6天6个程序,而中国需要38天14个程序。”

你对我国下一步进行的政治改革有何见解和认识?

4、2010年3月14日十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时,说:“„„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对于此话,你有何理解和认识?

5、2010年3月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三层金色大厅举行,大会发言人李肇星回答记者提问。在谈到台湾问题时,他指出:“个别国家向台湾出口先进武器,这就像弟兄两个人正在拥抱的时候,有人给其中一方递上一把匕首,用心何在?”结合当前中美关系谈谈你对美国对华政策的特点。

6、是信任危机还是道德滑坡?

首都经贸大学等3所高校联合发布“社会信任问题的大陆消费者民意调查”,从政治、经济和社会3个层面来体察民众对中国社会的信任度。就目前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问题,高达87.4%的民众认为不能扶老人的原因是怕惹祸上身。

针对时下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问题,高达64.8%的受访者认为围观民众该扶起老人;26.9%的民众认为是否该扶不好说,要视情况而定;仅8%的民众认为不该扶。调查组工作人员表示,该数据显示,社会道德观念虽然存在,但社会的信任危机导致道德判断受到冲击。

另一组数据调查显示,7.2%的民众认为不扶的主要原因是事不关己,因而冷漠置之;而高达87.4%的民众认为不能扶老人是因为怕惹祸上身,这其实是社会信任危机的最根本体现;还有5.3%的受访者认为医疗知识不足、怕给老人带来更大伤害是不扶老人的主要原因。

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7、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四化”中,国际舆论对城镇化讨论最多。新加坡《联合早报》注意到,尽管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1.27%,但“2亿多生活在城镇里的农民工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还没有实现身份

和地位的转变,尚不能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人们期待在两会上看到其更明确的路径。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苏培科认为,要防止房地产市场过热造成的“伪城市化”,也要防止重走盲目扩张的老路,重在实现“人的城镇化”。

谈谈你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城镇化道路和方式的认识。

8、“辽宁舰”下水,“运-20”起飞„„中国国防新力量令世界瞩目。周边形势复杂,中国外交政策的新动向,国内外各界注意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申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选择长期不变,清晰划定了维护正当权益、核心利益的原则底线。

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只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美国智库凯托学会高级研究员泰德·卡彭特认为,世界有理由相信中国在做一个负责任、具有建设性的大国。

谈谈你对中国发展航母对世界和亚太地区的作用和影响。

4、论文格式:

作业题目

学院年级班学号

内容提要:„„„„„„„„

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

4、写作要求:

1)题目可以选择给定内容,也可结合课程讲授发挥。

2)资料搜集可以来源图书馆期刊网、网络、书刊等,要有自己的看法,不可抄袭,如有发现雷同,试卷一律作废。

3)2500字左右,格式同学术论文(可以到图书馆查阅期刊)。

4)统一以A4反正面打印稿上交作业,左侧装订,正文排版用五号宋体,20磅行距,便于教师评分及规范存档。

5)本论文请于2014年1月4、5日(星期

2011级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考核相关说明 篇7

(2011级、2010级、2009级开卷)

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了重要讲话。请就此次讲话简要谈谈你的体会。

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胡锦涛总书记7月23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对于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组织师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和行动更好地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上来。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首先要深刻把握党和国家工作总要求。把握好、落实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总要求,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必须始终坚定对发展道路的自觉自信,必须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其次要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就必须紧密联系我们党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从新的思想高度提升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入领会它的实践价值、理论贡献、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三是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内在要求,需要深刻把握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相互联系,需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需要深刻把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四是要深刻把握改革开放强大动力。要引导学生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深刻理解把握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五是深刻把握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大部署。讲话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体现了战略设计、宏观谋划与实施步骤、具体措施的统一。必须深刻领会这些部署对于建设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必须全面理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关键是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贯彻落实。

2、简述2012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确定的经济工作“稳中求进”总基调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总的形势是好的。经济增速保持在预期范围之内,农业形势进一步向好,物价涨幅回落,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严峻,影响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一是既要引导学生看到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坚信党和政府必将做好充分应对准备;也要引导学生看到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坚定党和政府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促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准确把握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就是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以加快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当前与长远,更加注重拓宽增长空间,更加注重提高增长质量,更加注重激发发展活力,更加注重共享发展成果,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三是准确把握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充分认识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切实抓好农业生产、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推进改革开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防范经济风险等六个方面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各项决策部署上来。

3、简述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今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由开创期进入了巩固深化的新阶段。两岸协商持续进行,两岸人民往来热络,两岸交流合作继续推进。理解当前的两岸关系发展形势,需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继续巩固深化两岸双方政治互信。新形势下,两岸双方继续巩固和增进政治互信,仍然是两岸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关键和前进动力。二是继续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加强两岸经济合作,有利于两岸经济优势互补,实现共同繁荣。当前的重点是加快推进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商,使两岸经济合作不断向前迈进,在机制化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三是持续推进两岸协商谈判。通过两岸协商谈判解决问题,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途径。我们将持续推进两会商谈,争取达成更多成果,对更广泛的两岸交往作出制度化安排,造福两岸同胞。四是继续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继续鼓励和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两岸文教交流活动。促进两岸民众和社会各界加强交往,不断增强两岸同胞一家人的观念,不断凝聚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意志,为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民意支撑。五是继续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台独”势力仍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和威胁。我们对“台独”要保持高度警惕,坚持反对各种“台独”言行。

二、论述题(40分)

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这次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大会作了报告。十八大报告是回顾成就、总结经验的报告,是高举旗帜、科学发展的报告,是解放思想、推进改革的报告,是制定蓝图、引领未来的报告,是凝聚力量、增强信心的报告。报告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将如何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2011级本科生认知实习安排 篇8

(1)6.27号,学生查询计算机行业前景、就业等方面的资料,准

备相关问题,在后期讲座中,与相关专家进行提问交流;

(2)6.28-6.29号,邀请行业著名专家做关于计算机行业前景、就业、软件开发、网络工程等方面的报告;

(3)6.30号,学生企业参观;

(4)7.1号,学生撰写实习报告。

4、文档要求

(1)填写《短期实习记录册》;

(2)实习单位填写:计算机行业专家讲座和企业参观;

(3)每天的实习内容填写不少于120字;

(4)实习总结不少于800字;

(5)要求实习结束一周内,把电子版《短期实习记录册》发辅导

员信箱。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1级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考核相关说明 篇9

一、简答题

1、金融危机暴露资本主义制度弊端(1)资本的逐利性弊端

资本与生俱来的两面性,一方面,资本对调节市场、配置资源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资本的逐利性又会导致经济失衡,造成严重的危机。金融资本作为资本的最高形式,也具有资本的一般属性。对资本的作用,资本主义只将其利好的一面,对资本的控制讲得少,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这才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实质原因。

(2)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弊端

在新自由主义的浪潮下,美国从1997年以后就逐渐放松了对金融领域的控制,放任金融业自由发展,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1、新生金融产品自由进入市场,无需论证,更没有监管;

2、评级机构不负责任随意评级,将许多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冠以3A级标签,使其轻易地在市场上流转;

3、信息披露不充分。

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必要管理越来越少,同时,经济虚拟化程度越来越高,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例逐渐失衡,为危机埋下病根。(3)资本私人化弊端

对资本的占有方式决定着资本的运行效率。只强调资本的社会占有,使资本的有益功能受到限制,就不能发挥合力配置资源的作用。二只强调资本的私人占有,会导致资本的原始破坏性不受约束,放大贪婪逐利的本质,导致经济发展失序。因此决不能把资本的占有方式绝对化。美国式自有资本主义导致的金融危机,就是将资本私人占有绝对化的恶果,一味强调私有化,导致资本制度失控失序。(4)资本主义道德体系的弊端

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是一种信用关系,而信用关系是以社会的道德基础为条件的。资本主义国家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是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2、非传统安全威胁在增加

(1)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头号焦点问题;

非传统安全威胁是相对传统安全威胁因素而言的,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升温,备受国际社会关注。随着几百年来最热天气的出现,气候变化问题开始成为国际政治和外交一体。气候变化问题直接涉及经济发展方式及能源利用的结构和数量,正在成为深刻影响21世纪全球发展的一个重大国际问题。

(2)恐怖主义、海盗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

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依然猖獗,特别是中东、东亚、南亚、东南亚这些地区的恐怖活动有增无减。恐怖主义呈现六化特征,即恐怖势力的全球化、恐怖组织网络化、恐怖活动计划化、恐怖主义多样化、恐怖分子年轻化、恐怖袭击平民化,这六化的特征严重破坏者地区稳定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索马里海盗猖獗,严重影响海上安全,严重威胁了海上贸易和海事安全,正迫使一些国家动用军事力量确保商用船只安全,国际社会在打击海岛问题上出现合作的积极氛围。

(3)公共健康安全、粮食安全、水安全问题突出;

甲型流感发展成全球性“大流感”,公共健康安全问题突出。国际粮价暴涨暴跌,危机粮食安全;世界正进入水资源严重短缺时代,水安全问题彰显。

(4)重大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成为非传统安全的一个显著问题。中国汶川地震、海地地震、智利地震„„飓风、海啸也是时有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3、中国外交面临挑战

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在吸引全球关注目光的同时,也处于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后危机时代,外部环境空前复杂、多变,机遇挑战并存。一是金融危机后遗症多,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趋于严峻;二是全球性挑战直面而来,外交新课题不断增多;三是周边不稳定因素增加,我国地缘政治安全环境堪忧。

4、“三农问题”的具体表现

第一、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从90年代中期以来逐渐下降,甚至是负增长,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和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呈负增长。第二、农民负担过重、许多地方的农民负担到了农民不堪忍受的地步,农民群众怨声载道;负担重到一个什么程度?一般是一亩田200元左右,有的甚至400元。即农田收入的50--100%。

第三、农业的发展面临市场的巨大风险,大综农产品的卖难普遍发生,由此而引起农业结构调整和品质更新等一系列问题;

第四、由上述原因而引起的农村发展停滞、教育萎缩、治安恶化等等一系列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

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 1.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

2.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3.扩大农村的集成明珠,搞好村民自治;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 5.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6.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那你共存各项改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

6、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趋向”的具体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这是一个立意高远、内涵深刻的重要论断,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取向上的进一步升华。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新阶段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对国际发展经验的精辟概括。

2、“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

3、“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4、“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制定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的基本依据。

二、论述题

1、新时期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个人觉得 可以做为 论述题第一题的答案)(可自己加序号分点)

?6?1 统筹城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6?1 解决好13忆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 ?6?1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6?1 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落实扩大内需方针的必然要求

?6?1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6?1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1 农村稳定是全国稳定的基础,农村安定和谐是全国安定和谐的基础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也较粗放。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必须挖掘农业内部的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必须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目前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建设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必须用新农村建设来统领“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工作,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范围,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市民一样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

2、近两年,域外大国频频插手中国南海事务,请结合中国对外战略论述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这题仅供参考 属个人观点 自己分点作答!)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始终不渝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6号在北京会见了海军第11次党代表大会的代表,以及全军装备工作会议代表时就指出,在面对海军争议趋于紧张,和美国重申太平洋强权的情势下,他呼吁海军加快推行转型建设,拓展深化军事斗争的准备,扎实推进海军的现代化,为捍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对内怀柔,最近六个部委齐努力,一起努力,准备对任何扣押扣克民工工资的公司进行惩罚惩处,保障民工在过中国新年旧历新年能够拿到他们应该拿到的工资,这些都是很好的措施。但是总体来讲,整个目前的政策,目前中国对因应亚太地区的局势,因应南海局势的出现比较强势的作为和强势的倾向。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当今世界,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大国既相互合作与借重、又相互竞争与制衡,一些发展中国家加速兴起,维护和平、制约战争的力量不断增长,有利于我们保障国家安全和推动和平发展;另一方面,世界郑春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战略资源、战略要地和战略主导权的争夺不断加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这是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冷静观察和准确把握国际安全形势与国家安全环境发展变化作出的科学抉择,体现了积极顺应时代潮流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建设与中国国际地位,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国防力量。

机械10级毕业设计相关说明 篇10

1、机械3101、3102班毕业设计任务已安排完毕,大部分同学指导老师已经确定(尽量按照大家的选择,部分做了调整),题目尚未确定,请与指导教师联系,并着手完成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题目必须立足工程机械,最好结合自己顶岗实习所在企业常用的机械,便于同学们搜集资料,提高毕业设计的真实性、原创性和质量。题目应具体、针对性强。

(1)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类,最好写成:“XXX项目施工中的工程机械管理”;

(2)工程机械运用类,最好写成:“XXX施工中YYY的应用”、“XXX的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等;

(3)不出现“XXX设计”类题目;

(4)其他题目经指导老师确认后方可开始着手完成。

3、毕业设计的时间为第十二周至第二十周(2012年11月19日至2013年1月17日)。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篇11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总学时数:16学时 学分:1学分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所有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1、课程性质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同时,结合我省和我院实际情况,将“形势与政策”拓展为国情省情校情和时政教育。

2、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与应用性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的相关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及任务

1.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正确的形势与政策分析方法,特别是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难点等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使之能科学预测和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正确的政治观。

2.帮助学生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通过实践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清晰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一系列政策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以当前国内外重大的热点问题为契机,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本课程着重对大学生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

重大改革措施的教育;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原则立场教育。

同时,围绕安徽省省情、我院院情,引导学生爱祖国、爱安徽、爱学院、爱专业、爱学习,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四、教学内容

1、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教学中突出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形势,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难点:针对学生对总体形势的认识,解决思想实际问题。

2、课程教学内容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内容具有特殊性,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社政司和和安徽省教育厅下发的每学期《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主要围绕党和国家推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当代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焦点问题,并结合我院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组织实施我院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要紧紧围绕国内外形势、重大事件、重要时事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围绕我省建设,以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能力为着力点,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大局。

五、课程教学形式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同时又具有原则性、时效性等特点,因此,要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和大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包括课堂教学、电视教学、网络教学、报告会、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大集中与小分散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投影仪、相关电影或纪录片、报纸、杂志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了解社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考核办法

作业:听课做读书笔记。

考核方式: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七、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教育部社政司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每学年共6期。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主要参考资料

①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

②有关中央重要的会议文件、中央领导人讲话。

③《半月谈》。

④《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十八讲,红旗出版社。⑤《中国青年报》。⑥《人民日报》。⑦人民网。

2011级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考核相关说明 篇12

皖南医学院 2010级 四班 程** 2011年6月28日星期二上传

当你打开电视,阅读报纸,上网浏览信息时,看到一系列有毒有害的食品被曝光,你作何感想?当你正在享受某种美食时,可能会听到广播或看到电视上的新闻正在播报,那“美食”里添加了有毒的添加剂时,你又作何感想?对于企业这种极其违背道德的行为,多么令人感到愤怒,也让人们对于社会公德的丧失感到心痛,让人堪忧,痛心疾首啊。

众多的食品安全问题见诸于报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就在今年,又有一些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重庆查获26吨三聚氰胺奶粉,厂家用于生产雪糕的新闻。正当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问题人人喊打之际,三聚氰胺的“幽灵”再次现身,不法商家以低于市场价近万元的价格“攻陷”零售商;染色馒头现身福建大学校园餐厅;鱼虾黄鳝,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添加抗生素、避孕药、硝酸亚汞等违禁药物的行为;近日,湖北省宜昌查获近千公斤的毒生姜,这些白白净净的生姜原来是硫磺熏出来的。

最近报纸上报道了一则“水煮玉米添加玉米香精”的新闻。隔夜的玉米总能保持原有的新鲜度,这些玉米和自家锅中煮的玉米味道不一样,不仅特别甜,且久煮不坏。原来商家在煮玉米时在锅里放了玉米香精,玉米香精会让玉米保持玉米的香味,不管在锅内煮多长时间,玉米都不会馊掉,能卖更长的时间。这种东西肯定会伤身体的,不知道这些无良商家怎么想的,竟然给我们吃这种东西!

曾经就有知情人士冒死揭露蒙牛“毒奶门”事件的真相:不管是什么奶,婴儿奶、学生奶、军奶、中老年奶等等,基本成分是没有区别的,都是一个罐子出来的,只不过添加的微量元素不一样而已。

现在,食品安全又添新成员了,“墨汁石蜡红薯粉丝”被曝光。在食品安全事件泛滥的今天,似乎每天都能曝光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当消费者正在享受某种美食时,可能会听到广播或看到电视上的新闻正在播报,那“美食”里添加了有毒的添加剂……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从2009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到2011年《食品安全法》的诞生,食品安全一直是百姓一直担忧的一个重要问题。在2011年微博上,曾盛传过这样一个段子:“中国人的胃‘很结实’,它负责消化一切:胶面条、皮革奶、镉大米、瘦肉精、三鹿粉、甲醇酒、人造蛋、纸腐竹、地沟油、罂粟汤„„”。我不禁纳闷了,这个社会究竟是怎么了?

从这样的调侃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民以食为天,而今却谈“食”色变,随着很多劣质食品被曝光,恐怕人们已经无法对身边的食物安安心心地食用了。对于企业这种极其违背道德的行为,令人感到愤怒,也让人们对于社会公德的丧失感到心痛。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的信用问题变得格外重要。当前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利欲熏心,不惜以他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非法牟取暴利,不但严重损害整个食品行业的形象、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容易引发民众恐慌、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形象。

为什么这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了?依我个人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法制建设不健全:立法滞后、执法软弱、守法淡漠。

2、我国目前经济欠发达:消费者处于温饱阶段,经营者的违法经营有生存空间。

3、手段显软弱:无照经营食品,只没收工具、违法所得,罚款若干;违法添加化学物质,仅追究行政责任,等等。

我有这样一个设想,假如:无证照生产经营食品,拘留;违法添加化学物质,判刑;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业主,考试,有不良记录,不得再次申请;食品生产经营的技术人员、从业人员必须培训合格;举报违法经营行为,重奖。若能如此,也许这种情况会改善很多!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长久而复杂的问题,应该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建立更加完善的国家执法和监督体系,加强对企业的道德信用体系的监管,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真正在全社会建立产品源头可追溯、去向可追踪、信息可存储、产品可召回、查有线索、找有依据的良性运行机制。提高人们对企业的信任度,也希望企业能够负责的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更让百姓放心。

上一篇:感恩老师的好句子下一篇:商场后门改造招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