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论文撰写规范

2024-07-26

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论文撰写规范(共8篇)

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论文撰写规范 篇1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论文撰写规范

一、内容要求(有需要的就按本要求)

(一)题目:题目应简洁、确切、有概括性,字数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题目应有中英文对照,英文题目应与中文题目含义一致。

(二)论文摘要:论文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论文主要论点、创新见解的高度概括,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摘要应有中英文对照,中文摘要在400字左右,外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要求用词准确、语法规范、意思完整。

(三)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关键词应有中英文对照,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四)目录:一般列至三级标题,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并标明页码。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等页面不收录在目录中。

(五)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或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前言(绪论)。内容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2、论文主体。论文主体是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理论分析、数据资料、实验方法及结果、本人的论点、结论等内容,还要附有关图表、照片、公式等。文中若有同指导教师或他人共同研究、试验的内容以及引用他人成果或结论的内容,必须有明确说明,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

3、结论。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归纳和综合,对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论文(设计)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查阅与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的文献(不含教科书)不少于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篇。

(七)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设计(论文)的附录中,例如公式推演、源程序等。如文章中引用的符号较多时,便于读者查阅,可以编写一个符号说明,注明符号代表的意义。

(八)致谢:对给予支持、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各种条件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致谢应实事求是、诚恳热诚。

二、撰写规范

(一)文字与标点符号

1、论文撰写一般用汉语简化文字书写,论文必须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

2、标点符号的用法应该以GB/T 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为准。

(二)页码编排

摘要、目录等前置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及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页码应位于页面底端居中。

(三)名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采用英语缩写词时, 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 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

(四)量和单位

量和单位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

(五)数字

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1987年发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 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 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一概写全数,如2000年不能写成00年。

(六)标题层次

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章节编号方法:

论文中标题序号一般是四级:

一、二、„„;

(一)(二)„„;

1、2„„;(1)、(2)„„ 以此类推。论文如果只有两级小标题,就用一、二、„„和1、2„„。

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末尾不加标点。第一级标题居中书写,标题序数后空一格书写标题;第二级标题序数空两格书写,不空格接写标题;第三级空两格书写序数,加顿号后接写标题,第四级标题空两格书写序数,不空格接写标题。第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顺序采用

A.B.C„„和a.b.c.„„两层,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写标题。

(七)引用文献

引用文献标示方式应全文统一,并采用所在学科领域内通用的方式,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5号字体。

(八)表格

1.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名,表序和表名置于表格上方中间位置,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名。表格可以统一编序(如:表15),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表2-5),采用哪种方式应和插图及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表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

2.表格中各栏都应标注量和相应的单位。表格内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值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左”和其它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标注。表中数字空缺的格内用“-”字线表示。

3.表格跨页接写时,表名可省略,表序应在表格右上方写为“续表××”。

(九)插图

1.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2.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序和图名组成, 图序与图名之间空一格)。图序和图名置于图下方中间位置。图序可以连续编序(如 图52),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 图6-8),采用哪种方式应与表格、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图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仅有一图时,在图题前加“附图”字样。由若干个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b),c),„„标出。

3.插图与其图题应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至次页最前面。

(十)公式

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如:(45))或逐章编序(如(6-10)),公式与序号之间不加虚线。

公式应尽量采用公式编辑应用程序输入,选择默认格式,公式号右对齐,公式调整至基本居中。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 以免含糊不清, 如a/(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成(a/b)cosx。

(十一)注释

毕业设计(论文)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下端)或篇末注(将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而不可行中注(夹在正文中的注)。

(十二)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按国家标准GB7714-87规定。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自然编号,一般序码宜用方括号括起,不用圆括号。

格式如下:

专著:注释编号.作者.专著.书名[M].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期刊:注释编号.作者.期刊.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论文集:注释编号.作者.论文名称: 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起止页码.学位论文:注释编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写作.专利文献:注释编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 出版日期.光盘:注释编号.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出版年(光盘序号).互联网:注释编号.责任者.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文献作者3名以内的全部列出;3名以上则列出前3名,后加“等”(英文加“etc"”).三、版面格式

毕业论文(设计)要求纵向打印,页边距的要求为:

上(T):2.5 cm

下(B):2.5 cm

左(L):2 cm

右(R):2 cm

装订线(T):0.5 cm

装订线位置(T):左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

文本内容采用多倍行距,设置为1.25,段前段后设为0,其余采取系统默认设置。

(一)封面、封底:采用全院统一格式。

(二)字体和字号:

文章题目:仿宋_GB2312一号、居中。

摘要:摘要题头用三号黑体,居中;然后隔行用小四号宋体书写摘要的内容部分。关 键 词:关键词题头用小四号宋体,左侧顶格;然后在同一行用小四号宋体书写关键词,各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参照中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样式书写。

目录:目录题头用小三号黑体,居中;目录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左右对齐,中间隔以小圆点。

正文:小四号宋体。

一级题序及标题:三号黑体。

二级题序及标题:小三号黑体。

三级题序及标题:四号黑体。

四级题序及标题:小四号黑体。

表序表题:小五号宋体。表格里面字体:宋体五号

图序图题:小五号宋体。

注释:文科类论文用到注释。注释的序号用①、②、③等数码表示,采用上标符号,注文采用宋体(小五),标注于该页面的下端。

参考文献:题头用小四号黑体,居中;然后隔行用五号宋体书写内容,内容左对齐。

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单独成页,正文中不同章节内容要分页编排。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2年9月

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论文撰写规范 篇2

一、郑州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调研及结果

自1997年以来, 郑州大学商学院就开始了类似于双语教学的探讨和思考, 曾先后在经济和金融本科专业的英语课上, 采用国内专业英语教科书《金融业务英语》进行教学;后又在经济和管理专业开设了以美国原版影印教材《企业竞争战略》和《管理沟通》的专业英语课;会计专业开设了财务报表等专业英语课程。在讲授这些课程的过程中, 我们开始探索如何用外语讲授专业课知识, 以及如何让学生通过该门课程学到专业学科知识。

在2006年和2008年, 我们分别对商学院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专业大三混合班59名学生和大三经济学专业2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后者已经开设过三门双语课。由于调研过程组织严密, 回收问卷全部为有效问卷。两次调查结果为: (1) 你认为有无必要开设双语课?回答很必要、有必要、一般和无必要的分别为46%、44%、10%、0.0% (2006年) ;72.7%、22.7%、4.6%、0.0% (2008年) 。 (2) 你认为双语课应开设为基础课、专业课或二者都开?回答分别为42%、24%、34% (2006年) ;27.3%、72.7%、0.0% (2008年) 。 (3) 你认为双语课应安排在几年级?回答在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开的分别为25%、39%、29%、7% (2006年) ;14.6%、72.3%、13.1%、0.0% (2008年) 。 (4) 你认为一个学期应开设几门双语课?回答开一门、两门、三门、四门的分别为19%、65%、13%、3% (2006年) ;9%、50%、41%、0.0% (2008年) 。 (5) 你对双语授课能听懂多少?回答听懂90%~100%、70%~80%、50%左右、30%以下的分别为10%、35%、41%、14% (2006年) ;9.1%、63.6%、27.3%、0.0% (2008年) 。 (6) 你认为双语课该如何讲授?回答全英语、半英半汉、全汉语讲课的分别为45.8%、52.6%、1.6% (2006年) ;13.6%、86.4%、0.0% (2008年) 。 (7) 你认为目前安排的双语课合理吗?回答合理与不合理的分别为27%、73% (2006年) ;50%、50% (2008年) 。

问卷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开放式的, 学生们提出了不少认真而合理的建议。第一次问卷调查学生们给出的主要建议有:应从大一开设双语课的有23人;提出教师外语水平问题的有9人;开设的双语课过于形式化, 不追求实际效果的有5人;双语课学习讲授应该循序渐进的有5人。第二次问卷调查时学生提出的主要建议和问题是:教师外文水平和口语问题;只注重形式, 不重效果;课上英语授课与配套教材问题;建议外教上课;要根据实际, 不能不具备条件地开设双语课等。

二、经济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调查结果的分析与存在的问题

从问卷结果和学生建议的重点进行分析看, 认为开设双语课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有53人, 说明学生们不仅赞成开设双语课, 而且还对其寄予了相当高的期望。回答能听懂70%以上的有27人, 加之听懂50%以上的学生人数, 已有51人。其中学生外文程度越好, 越希望全外语授课和多开设双语课, 并且希望早点开设。部分外文水平较高或一般的学生也希望多开设双语课或早点开设;有些课上只能听懂30%以下的学生也认为有必要开设双语课。选择半外语授课的学生占大多数, 这说明学生的外文水平普遍存在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有不少学生希望课上能用80%的外文授课, 或聘请外教授课的愿望, 表达了学生们对提高外文水平的强烈愿望。

调查数据显示, 在认为很有必要开设双语课的问答中, 2008年的数据要比2006年的数据高出许多, 分别为72.7%和46%, 从对开设双语课的态度回答“一般”的数据来看, 比两年前要低得多。这说明, 我们通过两年的努力, 学生们提高了对双语课的认识, 更赞成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循序渐进和加强专业课的学习;课程安排更赞成从一年级就开始, 重点放在二、三年级以免影响大四的各种考试、考研和找工作等;能听懂外语授课 (50%以上) 的学生比以前有所增多;希望半外语授课的人数较多, 但没有赞成全中文授课的学生。

目前, 从全国各类高校开设的双语课来看, 几乎涵盖了全部经济类的核心课程, 如齐齐哈尔大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了6门双语课程, 清华大学5门经济与金融系列课程入选教育部与财政部组织的“2007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总的现状和分析结果显示, 国内一流大学的双语教学明显好于其他高校。大多数高校的双语教学至今仍在进一步探索之中, 普遍存在着整体规划不足、授课方式不得当等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郑州大学经济管理类双语教学有同其他高校相同的问题和表现特征, 其共性大于个性。把双语课程纳入整个学科教学体系中进行通盘考虑和系统设置, 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鉴于全国各高校普遍存在对双语教学不够重视的现状, 建议成立专门或专人负责的校级双语教学领导小组或双语教学督促委员会, 设在教务处, 各院系也应设立相应的双语教学管理团队。科学规范地进行课程建设, 改革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与结构体系, 建立合理的标准, 调整课程内容和讲授方式, 科学选择教材, 加强教材教辅资料建设, 优化教学内容, 建立既能适应时代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又能符合各校实际的双语教学体系与模式。

借鉴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和管理模式, 对不同外语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级双语教学, 把外语水平好的师资和学生集中起来, 进行双语教学和课程改革, 培养顶尖人才。同时, 将大学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联系起来通盘考虑设置双语课程, 使大学英语基础语言教学和各学科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等前后连接、相互促进。

实施双语教学系统化工程。双语教学要取得成效不是仅仅上几门课就能解决问题的, 因而建议: (1) 大学英语应该从一年级开始进行全英语授课, 以便创造外语环境中的学习效果。 (2) 从低年级开始, 争取每学期开设专业基础双语课两门以上, 直至过渡到高年级学科专业课之中。 (3) 取消相关院系的专业英语课, 改由双语教学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代之。 (4)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设备, 尽量使用原版教材, 声像影一体化地展示课件和影音等资料, 让学生直接接触国外“原汁原味”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 及时获得外界信息, 增进他们对世界领先科研成果和发展前沿课题的认识。

培养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优秀师资。学校应提供相应的支持, 进行国内国外两种方式的师资培训。现在青年教师的外语水平普遍较好, 仅需加以培育和引导即有所作为。同时建议, 适当引进国外教师, 提高双语教学能力, 创造语言环境, 借鉴国外优秀教学方法。

强化激励政策, 鼓励教师提高外语水平和开展双语教学。众所周知, 学好外语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 教师学习和教学负担较重, 备课量过大, 资料费用比一般课程教学要高, 如果没有相适应的激励政策, 双语教学就难以快速推进或有较大的突破。

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发展前景的战略性工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发展, 对创建具有国际声誉的一流高校, 提高我国高校的教学水平, 改善师资队伍, 保障毕业生在国内与国际上具有竞争力, 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育红.高等财经教育实施双语教学的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1) .

[2]胡江艳.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 2005, (2) .

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论文撰写规范 篇3

[关键词]人才培养;农林经济管理;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12-0020-03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这对于高等农林院校有着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2014年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提出: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培养体系,将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改革的试点,“坚持为三农服务”作为出发点,将“为生态文明、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科技贡献和智力支持”作为改革导向。然而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契合才能促进教学相长,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教育教学面对的学生对人才培养有什么样的认知、意愿,关系到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关系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手段改革的成功。

因此了解学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是有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为此本文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为对象,以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意愿、对教学的认知和态度,课程设置需求等为主要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力图从分析学生视角的教育教学现状提出创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调查对象为沈阳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四所北方高等农林院校大二年级以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得到有效问卷175份。

一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意愿

高等农林院校综合改革提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将人才培养类型分为: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实用技能型。拔尖创新型培养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和科研能力,提升学生参与国际农林业科技交流合作能力。复合应用型的培养重点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应用技能型培养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

三种类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各不相同。科技创新型人才要求有深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精通本专业的发展前沿,科研创新能力强;复合应用型人才要求具有宽阔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教养,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某一方面比较擅长;应用技能型人才要求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调查在普及上述人才类型的基础上进行。

结果显示,本科生对自己的培养定位主要集中在复合应用型,占比为66.29%,其次是应用技能型,占比为23.43%,拔尖创新型占比最小为10.29%。这与当前社会经济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结构是基本一致的。

学生对个人培养目标的期望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选择培养自己成为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学生中男生占比相对略高,为55.56%,选择培养自己成为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的学生中女生比例较大,分别为60.34%和75.61%。

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个人培养目标选择上均表现为复合应用型占比最多,应用技能型其次,拔尖创新型最少。同时,选择成为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学生几乎全部来自农民家庭和上班族家庭,分别占61%和33%,只有一个样本来自中等或大城市,同时该样本是意愿取向为拔尖创新型学生中唯一来自经商类家庭的,上班族家庭中来自乡镇或县城的样本数明显多于中等以上城市。这说明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在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正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二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能力培养意愿

本科生在个人能力培养意愿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共性和特殊性。样本总体统计分析表明,对个人能力的重视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学习并汲取新知识能力、专业领域或社会经济发展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协调组织领导能力、一技之长(如:英语、写作、计算机等)、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品格。

人才培养目标意愿不同的学生对各种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同。以拔尖创新型为目标的学生中,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以42%的优势占据重视程度的首位,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学习和汲取新知识能力、专业领域或社会经济发展的敏感性和判断力这三点所占的比例都为16%。

以复合型应用型为目标的学生中,学习和汲取新知识能力最受重视,占比25%,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居次分别占22%和19%。以应用技能型为目标的学生中,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专业领域或社会经济发展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两者最受重视,占比均为19%,其次是较强的学习和汲取新知识能力、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两项占比均为12%。

综上可见,本科生对人才培养目标已较为明确,对个人发展的需求也有较为明确的认知,并已经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同时对“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专业领域或社会经济发展的敏感性和判断力、学习和汲取新知识能力”三者的重视成为能力培养中的共性意愿。

三 本科生视角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那么,当前教学是否能满足学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呢?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农林经济管理本科教学中的确存在不能满足学生人才培养需求的现象。

从课程体系看,学生对当前课程体系的满意度不高。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三种不同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中,分别只有44.44%、44.83%和41.46%的人认为当前的课程体系可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尚不足半数。认为“不是很满足”的分别占50%、52.59%和46.34%;认为“满足不了”的分别占5.56%、2.59%和12.2%。因此,学生视角下教学最不能满足的是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其次是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从侧重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看,不同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都认为实践课程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77.77%以拔尖创新型为目标的学生、56.9%以复合应用型为目标的学生和63.41%以应用技能型为目标的学生都认为当前的实践课程无法满足能力培养的需要。认为能够满足的分别只占11.11%、17.24%和14.63%。

对课程体系和能力培养满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方面,学生培养意愿中技能和能力培养目标没有达到。调查发现,学生认为培养最薄弱的环节依次是口才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认识三农问题的能力、写作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统计学经济学等必修课综合运用能力、学习能力培养在满意度中排名居中,培养效果最满意的是对专业及相关知识的掌握。

二是实践课方面,综合素质培养没有达到学生的预期。调查中,实践课对新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认为最薄弱的环节,其后依次是团队合作能力、一技之长(例如英语、计算机、写作等)、人际关系和交往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能力。

三是课程设置与就业之间的联系不很紧密。有41.71%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课程设置与本专业的就业方向紧密程度一般;认为不紧密和非常紧密的被调查者比例相当,均为16%;25.71%的被调查者认为紧密。这说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就业导向没有受到重视,本科生在专业课程与就业之间感到脱节。

四 创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分类培养的建议

综上,满足学生人才培养需求意愿,落实高等农林教育改革政策,按类培养是突破点。为此需要创新农经专业人才培养,针对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完善。

(一)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分类培养平台

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是教育教学进步的指导。根据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本科生自身的人才培养意愿,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需要主动融入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创新发展中,树立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尤其为地方服务的理念,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台,开展多样化的实践与合作,强化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针对调查反映出的教学不足,结合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互联网+农业、“一带一路”下外向型农业发展、可持续和生态农业、六次产业推动农业发展等新发展思路和方式,着力打造本科生亟需的能力锻炼平台。

一是构建本科生通识教育平台。通过改革学分制增强学生选课的自由度,提供更多的通识课程,培养学生对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的兴趣和认知,为有针对性的强化专业知识、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提供基础。通识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既可以在本校不同专业实行互认学分等办法,还可以进一步打通高校间的通识教育。允许学生在自己的兴趣行业领域修习相关通识课程,有利于学生尽早接触农业农村经济实际,掌握生产经营的基础知识,为今后学生在农村公共管理、农业合作社经营、涉农企业管理、农业投资创业等方面打下基础。

二是构建多样化多功能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岗位教育平台。当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相对比较完善,但是还需要根据改革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口径、培养方向、时间、空间安排上不断完善,以适应人才分类培养的需要。强化大二上学期理论方法课程实践教学的应用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设计实习内容,突出对学生表达、交流沟通、软件应用、写作等方面的培养。高年级以后的实践教学则应强调与企业或合作社合作建立实习基地,重视独立时间段的岗位实习。针对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可以开展顶岗实习、学徒计划等专门技能提升的实践教学。

三是构建本科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一方面可以借助国家、省市层面已有的平台,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反映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自身特色的平台,可以采用赛事、项目、计划等形式,比如可以借鉴国外“本科生研究计划”“独立活动计划”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农业经济和经营管理创新创业活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创新创业平台配套还要建立相关激励机制,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应贯彻精英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本科生导师制、本硕博连读等制度;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鼓励结合风投、建立创业基金等手段,鼓励和引导社团活动为人才培养服务,鼓励多种形式获取实践教学学分;应用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可以与订单培养结合,提高学生就业机会和质量。

(二)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分类培养的教学

首先,以专业方向为载体,为不同类型人才培养设计课程平台和教学体系是分类培养的前提与保障。对国内外高校来讲在农林经济管理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上是有高度共性的,课程平台和教学体系可广泛借鉴;能力培养重点应为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演讲等科研对外交流能力、计算机和经济分析软件技术、学术论文撰写等。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则应充分结合本校学生就业实际和未来就业导向,设置贴近就业的课程或突出为就业服务的教学内容,重点培养环境适应能力、口才和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一技之长等工作能力。

其次,以教学环节为发力点,实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尤其在专业课环节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课堂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师生互动,以发言、辩论、案例讨论等形式为不同培养目标的学生提供学术型、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型或者应用型的活动主题。课外环节可以为不同目标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阅读和作业,拔尖创新型为目标的学生提倡阅读学术论文和经典论著,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提倡阅读问题导向的论著或随笔等;写作作业则可以有专业论文、市场报告、工作方案、策划书等不同类型供不同兴趣目标的学生自主选择。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目标不同的学生分别建立实验室和基地,在学时学分一致的前提下分类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人才分类培养的可行手段。

最后,重视多类型师资培养是提高人才分类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师资建设中一贯重视科研型教师,追求科研教学相长。为满足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还要重视培养双师型以及有各种教育教学特长的师资力量。农经专业教师应多参与三农实践,参与指导相关社团活动,参与和指导相关竞技比赛和各种交流活动,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尽快适应学生分类培养和多种能力培养的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於倩,李顺龙,马文学,万志芳,王玉芳,李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对策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6(5):21-23.

[2]孟全省.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1(12):43-46.

[3]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R/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949/201404/166946.html,2013年11月22日.

[4]柯水发,李红勋,王庭秦.基于学生视角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调查与分析——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1(5):1-7.

[5]颜华,郭翔宇.东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调查与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2):274-296.

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论文撰写规范 篇4

一、基本要求

1、查阅和搜集的文献资料必须是与论文相关的资料,不能将与所撰写论文明显不相关的文献资料摘录在文献综述中,以满足篇幅的要求。

2、摘录在文献综述中的文献资料必须真实可靠,并在文献综述中注明资料来源。参考文献总数不能少于20项,要尽量使用近三年的资料。

3、文献综述不是所查阅资料的简单堆积,要体现文献综述“综”、“述” 的特点。“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作者要对毕业论文(设计)课题所涉及的研究方向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进而阐明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4、文献综述不得少于3000字。

二、内容要求

综述一般包括题目、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导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1、标题:综述性文章的标题一般来说应紧扣主题,高度地概括,突出重点,揭示主题内容,使人一看标题就可了解综述的大致内容。

2、摘要:文章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100汉字以内。

3、关键词:3-5个反映文章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词组。

4、正文部分包括:

(1)导言部分: 说明编写综述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综述问题的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导言则应是对整篇综述的一个简短介绍。

(2)主体部分: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这部分内容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等方面的内容。

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

③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

(3)总结部分:对主体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所需的条件,进而阐明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5、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20项以上),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引用和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

1、在文献综述时,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引用前人研究文献一般不少于20条(即被引用者一般不得少于20人)。外文文献不得少于3篇。

2、在文献综述中,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3、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4、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文献综述一般应在完成开题报告之前完成。

6、文献综述需摘要、关键词.无需英文题目翻译。

7、文献综述需打印稿,字号、版式等基本格式同毕业论文一致。并上交电子稿。

经济管理学院

2013-9-2

2附:文献综述格式要求

1、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

2、打印格式:

纸型—A4;单面打印;字号:标题--宋体三号,加粗。作者及单位名—宋体四号。正文--宋体小四号。参考文献格式按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

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厘米;行间距:1.5倍距离;字符距离:标准。页码设置:居中。

3、排版格式:(示例)

××××××××(选题)文献综述

专业班级作者指导老师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内容:

导言部分××××××

主体部分××××××

总结部分××××××

参考文献

[1]××××××

[2]×××××××

附:参考文献整体格式

【字体】中文:五号字体、宋体:

英文:times new roman 10.5号字体(相当于五号字);

【行距】1.5倍行距;

【段落】顶格写,无首行缩进,也无左缩进;

【序号】用“[1]”这种格式,序号后空一个字符;

【标注顺序】按照论文中出现先后顺序排列

【标点符号】中文使用中文状态下标点符号,英文使用英文状态下标点符号,切忌混用。

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论文撰写规范 篇5

发表时间:2012-12-

3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特制订本规范,本

规范适用于本学院各专业。具体内容如下:

一、毕业论文包括的内容:封面、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封底。

二、毕业论文统一格式

(一)封面、封底:封面按照教务处提供的统一格式,封底用空白A4纸。

(二)题目:字数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封面中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副标题用三号黑体加粗,并在副标题前加长划线,居中。

(三)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摘要题头用小四号黑体,摘要两字之间空2个空格,居中,然后隔行用小四宋体书写摘要的内容。字数控制在300-350之间。

关 键 词:关键词题头用小四黑体,左侧顶格,后加冒号,然后在同一行用小四宋体书写关键词,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3—5个关键词。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上方应有英文题目,采用西文字体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加粗,题目中每一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Meliorating of Nutritive Soil Modifier on Acid Soil,居中;英文题目下面是作者的英文姓名,采用西文字体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姓的字母全部大写,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并用 “-”连接,如:CHEN Xiao-hua,居中;英文摘要题头Abstract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加粗,居中,然后隔行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书写英文摘要的内容。

英文关键词:题头Key words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字加粗,左侧顶格,后加冒号,然后在同一行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书写英文关键词,多个关键词之

间用分号隔开。

(四)目录:目录题头用小四号黑体,目录两字之间空2个空格,居中,目录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左右对齐,中间隔以小圆点。按照:

一、;

(一);

1、;(1)层次展开。

(五)正文:正文结构按照:

一、;

(一);

1、;(1)层次展开,不少于8000字。正文中的一级题序及标题用小四号黑体、二级及以下题序及标题用五号黑体、正文中其他中文字体以及图序图题、表序表题等均用五号宋体,英文字体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文中若有图表,采取如下方式,图序编号例如:图1或图2,放在图下中央。表序编号例如:表1或表2,放在表左上方。

(六)参考文献:题头用小四号黑体,居中,然后隔行用五号宋体书写文献内容,左对齐。

要求:参考文献不得少于20篇,要严格按照格式要求列出参考文献。

当参考文献为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时,采用如下格式:

[1] 廖理.公司治理与独立董事最新案例[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2.

当参考文献为刊物中的论文时,采用如下格式:

[2] 黄群慧.论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建立的协同推进[J].中国工业经济,2001,(11):167-173.

参考文献类型以单字母文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刊;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1、专著:

示例:[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论文集论文集中的文献:

示例:[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3、报纸文章:

示例:[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

4、期刊文章:

示例:[1]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5、学位论文:

示例:[1] 何伟.汉字识别方式的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

6、报告:

示例:[1] 白永秀.金融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研究

中心,1998.

(七)致谢:题头用小四号黑体,居中,然后隔行用五号宋体书写致谢内容。

(八)页面排版:页边距:上为2.8厘米、下为2.8厘米、左为2.8厘米、右为2.8厘米;行间距为1.5倍;字符间距为标准间距。

(九)页码编排:封面、封底不编排页码;中英文摘要、目录等前置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及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页码应位于页面底端居中。

(十)打印要求:全部用A4纸单面打印。

(十一)装订要求:毕业论文正本和附属材料分别左侧装订成两本,并将毕业论文正本和附属材料装入同一个资料袋里保存。各专业可参考下列要求进行装订。

1.毕业论文正本:包括的内容及装订顺序是: 1.封面;2.中文摘要及关键词;3.英文摘要及关键词;4.目录;5.正文;6.参考文献;7.致谢;8.封底(白纸)。

2.附属材料:包括的内容及装订顺序是:1.封面;2.任务书;3.开题报告;4.指导过程记录表;5.答辩记录表;6.毕业论文评分表;7.毕业论文评议表等。

附件:1.毕业论文参考样本(封面部分)

2.毕业论文参考样本(正文部分)

3.毕业论文附属材料封面

2012年11月

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篇6

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为了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提高其严谨性和规范性,特制订下列规范。

1.毕业论文的各组成部分和排列顺序

封面、摘要、英文摘要、目录、图表清单及符号说明、引言、正文、结论、注释、参考文献、附录、谢辞。

1.1 封面:采用内蒙古工业大学毕业论文统一封面,规范格式见附件。封面中的论文题目、学生姓名等字间距不缩放,要求标准字间距。

1.1.1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应能够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字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25字,并尽量不设副标题。

1.1.2 学生姓名

1.1.3 所在学院

1.1.4 学科、专业名称

学科专业名称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中规定的名称填写,而非某一专业方向。

1.1.5 指导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

1.1.6 时间:在封面下部写明毕业论文提交时间。

1.2摘要

摘要是毕业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约300—500字,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信息)。需要说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结果或结论,重点是结果或结论。摘要中一般不使用图、表、公式,不标注引用文献号。在摘要末另起一行,列出论文的关键词3-5个,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按词条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以分号相隔。

摘要单独占一页,标题小二号黑体,内容宋体小四号,行间距22磅;标题与内容之间空一行。“摘要”两字居中,字间空两个空格;

1.3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之后为英文摘要,其要求同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单独占一页,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四号。

1.4 目录

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包括章节题目(要求编到第3级标题)、参考文献、注释(可选择)、附录(可选择)、谢辞。目录中不含摘要、关键词等内容。

目录的标题采用小二号黑体,居中,字间空两个空格;目录的内容中章的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为小四号宋体,行间距22磅。标题与内容之间空一行。

目录格式如下:

目录

引言---------

1第一章 ×××××----------------------------

21.1 ×××--?

1.1.1××××------------------------------?

„„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谢辞-------?

1.5 图表清单及符号说明

如果毕业论文中插图、插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录之后。图表清单应有序号、图题(表题)和所在页码。毕业论文中用到的符号,应加以说明。对于物理量应注明量纲。

1.6 引言

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存在问题,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引言单独占一页,标题小二号黑体,内容宋体小四号,行间距22磅;标题与内容之间空一行。“引言”两字居中,字间空两个空格

1.7毕业论文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字数一般不低于1.0—1.5万字,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等有很大差异,故不对论文正文内容作统一规定,要求明确指出该论文的创新点和实际应用之处,文中引用他人成果部分,须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要求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实事求是,简炼可读。

1.7.1 公式

正文中的公式应居中书写,如公式前有文字,空两格写文字,公式居中写,公式末尾不加标点,公式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连续编排,并加圆括号,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号为(1-1),附录A中的第一个公式为(A1)等。

1.7.2 插图

插图包括曲线图,流程图,工艺图、设备图、框图,示意图,图片等。插图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连续编排,每一插图都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序置于图下,图序与图名之间空一格,图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图名后不加标点符号。

1.7.3 插表

插表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连续编排,每一插表都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表序与表名书写于表的正上方,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符号。

1.8 结论

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造性结果和理论,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本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展望和设想。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炼。

1.9 注释

毕业设计(论文)中有个别名词(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一律采用篇末注(将全部注释集中在文章末尾),若在同一页中有两个以上的注时,按各注出现的先后编排序号,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

1.10 参考文献

1.10.1 著作图书文献 :著作图书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序号 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码

1.10.2 学术刊物文献 :学术刊物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序号 作者姓名.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码

1.10.3 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姓名.论文题目.(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论文.年.

1.10.4 专利

序号 发明者姓名.专利名称.专利公开号.年.

1.11 附录

附录是论文主体部分的补充项目,视论文需要决定是否使用,可将需要收录于毕业论文中,但又不便于书写于正文中的附加数据、资料、详细公式推导、特殊检测方法、程序等有特色的内容作为附录,附录的篇幅不宜过长,一般不可超过正文。每一附录应另页起。

1.12 谢辞:致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

2.打印要求

2.1 纸张及页面

一律用WORD97以上版本打印,原则上用打印机打印输出。论文纸张用A4标准白纸(210mm-297mm),版心尺寸为: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

2.2 字体与字号

各章题序及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各节的一级题序与标题为小三号黑体,各节的二级题序及标题为四号黑体,各节的三级题序及标题为小四号黑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摘要、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谢辞等部分按章处理,即标题小二号黑体,内容小四号宋体。目录的标题采用小二号黑体。内容中章的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为小四号宋体。

2.3 页码

论文页码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页码由引言的首页开始作为第1页,摘要、目录等不编排页码。

2.4 页眉与页脚

论文不加页脚,论文的封面不加页眉,其它部分均加页眉,页眉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放置。若论文为双面打印则奇偶页页眉内容不同,奇数页为本页内容所属的章的题目,即“第X章”的形式,如本页包含的内容不编章号则页眉为论文的题目。偶数页为“内蒙古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若论文为单面印刷,则页眉内容不分奇偶页,一律为“内蒙古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页眉下划线为单线,线粗约0.5mm。

2.5 封面格式

参见附录中的样例。

2.6 印刷和装订

行间距为22磅,即每页32行,每行37字。

附件:内蒙古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封面规范格式

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务处

2006年3月

学校代码:10128学号: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学 生 姓 名:

学院:

系别:

专业:

班级:

指 导 教 师:

二○○年月

学校代码:10128学号:

双学位毕业论文(题目:

学 生 姓 名: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第 一 专 业:

班级:02级双学位 指 导 教 师:×××教授

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论文撰写规范 篇7

因此了解学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是有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为此本文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为对象, 以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意愿、对教学的认知和态度, 课程设置需求等为主要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 力图从分析学生视角的教育教学现状提出创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调查对象为沈阳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四所北方高等农林院校大二年级以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 得到有效问卷175份。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意愿

高等农林院校综合改革提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 将人才培养类型分为: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实用技能型。拔尖创新型培养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和科研能力, 提升学生参与国际农林业科技交流合作能力。复合应用型的培养重点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应用技能型培养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

三种类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各不相同。科技创新型人才要求有深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精通本专业的发展前沿, 科研创新能力强;复合应用型人才要求具有宽阔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教养, 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 某一方面比较擅长;应用技能型人才要求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调查在普及上述人才类型的基础上进行。

结果显示, 本科生对自己的培养定位主要集中在复合应用型, 占比为66.29%, 其次是应用技能型, 占比为23.43%, 拔尖创新型占比最小为10.29%。这与当前社会经济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结构是基本一致的。

学生对个人培养目标的期望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选择培养自己成为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学生中男生占比相对略高, 为55.56%, 选择培养自己成为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的学生中女生比例较大, 分别为60.34%和75.61%。

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个人培养目标选择上均表现为复合应用型占比最多, 应用技能型其次, 拔尖创新型最少。同时, 选择成为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学生几乎全部来自农民家庭和上班族家庭, 分别占61%和33%, 只有一个样本来自中等或大城市, 同时该样本是意愿取向为拔尖创新型学生中唯一来自经商类家庭的, 上班族家庭中来自乡镇或县城的样本数明显多于中等以上城市。这说明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在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正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能力培养意愿

本科生在个人能力培养意愿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共性和特殊性。样本总体统计分析表明, 对个人能力的重视程度, 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学习并汲取新知识能力、专业领域或社会经济发展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协调组织领导能力、一技之长 (如:英语、写作、计算机等) 、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品格。

人才培养目标意愿不同的学生对各种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同。以拔尖创新型为目标的学生中, 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以42%的优势占据重视程度的首位, 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学习和汲取新知识能力、专业领域或社会经济发展的敏感性和判断力这三点所占的比例都为16%。

以复合型应用型为目标的学生中, 学习和汲取新知识能力最受重视, 占比25%, 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居次分别占22%和19%。以应用技能型为目标的学生中, 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专业领域或社会经济发展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两者最受重视, 占比均为19%, 其次是较强的学习和汲取新知识能力、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 两项占比均为12%。

综上可见, 本科生对人才培养目标已较为明确, 对个人发展的需求也有较为明确的认知, 并已经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同时对“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专业领域或社会经济发展的敏感性和判断力、学习和汲取新知识能力”三者的重视成为能力培养中的共性意愿。

三本科生视角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那么, 当前教学是否能满足学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呢?调查结果显示, 当前农林经济管理本科教学中的确存在不能满足学生人才培养需求的现象。

从课程体系看, 学生对当前课程体系的满意度不高。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三种不同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中, 分别只有44.44%、44.83%和41.46%的人认为当前的课程体系可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尚不足半数。认为“不是很满足”的分别占50%、52.59%和46.34%;认为“满足不了”的分别占5.56%、2.59%和12.2%。因此, 学生视角下教学最不能满足的是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 其次是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从侧重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看, 不同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都认为实践课程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77.77%以拔尖创新型为目标的学生、56.9%以复合应用型为目标的学生和63.41%以应用技能型为目标的学生都认为当前的实践课程无法满足能力培养的需要。认为能够满足的分别只占11.11%、17.24%和14.63%。

对课程体系和能力培养满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方面, 学生培养意愿中技能和能力培养目标没有达到。调查发现, 学生认为培养最薄弱的环节依次是口才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认识三农问题的能力、写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对统计学经济学等必修课综合运用能力、学习能力培养在满意度中排名居中, 培养效果最满意的是对专业及相关知识的掌握。

二是实践课方面, 综合素质培养没有达到学生的预期。调查中, 实践课对新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认为最薄弱的环节, 其后依次是团队合作能力、一技之长 (例如英语、计算机、写作等) 、人际关系和交往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能力。

三是课程设置与就业之间的联系不很紧密。有41.71%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课程设置与本专业的就业方向紧密程度一般;认为不紧密和非常紧密的被调查者比例相当, 均为16%;25.71%的被调查者认为紧密。这说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就业导向没有受到重视, 本科生在专业课程与就业之间感到脱节。

四创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分类培养的建议

综上, 满足学生人才培养需求意愿, 落实高等农林教育改革政策, 按类培养是突破点。为此需要创新农经专业人才培养, 针对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完善。

(一) 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创新人才分类培养平台

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是教育教学进步的指导。根据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本科生自身的人才培养意愿,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需要主动融入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创新发展中, 树立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尤其为地方服务的理念, 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台, 开展多样化的实践与合作, 强化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针对调查反映出的教学不足, 结合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互联网+农业、“一带一路”下外向型农业发展、可持续和生态农业、六次产业推动农业发展等新发展思路和方式, 着力打造本科生亟需的能力锻炼平台。

一是构建本科生通识教育平台。通过改革学分制增强学生选课的自由度, 提供更多的通识课程, 培养学生对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的兴趣和认知, 为有针对性的强化专业知识、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提供基础。通识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 既可以在本校不同专业实行互认学分等办法, 还可以进一步打通高校间的通识教育。允许学生在自己的兴趣行业领域修习相关通识课程, 有利于学生尽早接触农业农村经济实际, 掌握生产经营的基础知识, 为今后学生在农村公共管理、农业合作社经营、涉农企业管理、农业投资创业等方面打下基础。

二是构建多样化多功能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岗位教育平台。当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相对比较完善, 但是还需要根据改革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口径、培养方向、时间、空间安排上不断完善, 以适应人才分类培养的需要。强化大二上学期理论方法课程实践教学的应用性,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设计实习内容, 突出对学生表达、交流沟通、软件应用、写作等方面的培养。高年级以后的实践教学则应强调与企业或合作社合作建立实习基地, 重视独立时间段的岗位实习。针对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可以开展顶岗实习、学徒计划等专门技能提升的实践教学。

三是构建本科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一方面可以借助国家、省市层面已有的平台, 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反映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自身特色的平台, 可以采用赛事、项目、计划等形式, 比如可以借鉴国外“本科生研究计划”“独立活动计划”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农业经济和经营管理创新创业活动,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创新创业平台配套还要建立相关激励机制, 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应贯彻精英教育理念, 积极探索本科生导师制、本硕博连读等制度;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鼓励结合风投、建立创业基金等手段, 鼓励和引导社团活动为人才培养服务, 鼓励多种形式获取实践教学学分;应用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可以与订单培养结合, 提高学生就业机会和质量。

(二) 细化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人才分类培养的教学

首先, 以专业方向为载体, 为不同类型人才培养设计课程平台和教学体系是分类培养的前提与保障。对国内外高校来讲在农林经济管理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上是有高度共性的, 课程平台和教学体系可广泛借鉴;能力培养重点应为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演讲等科研对外交流能力、计算机和经济分析软件技术、学术论文撰写等。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 则应充分结合本校学生就业实际和未来就业导向, 设置贴近就业的课程或突出为就业服务的教学内容, 重点培养环境适应能力、口才和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一技之长等工作能力。

其次, 以教学环节为发力点, 实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 尤其在专业课环节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课堂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师生互动, 以发言、辩论、案例讨论等形式为不同培养目标的学生提供学术型、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型或者应用型的活动主题。课外环节可以为不同目标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阅读和作业, 拔尖创新型为目标的学生提倡阅读学术论文和经典论著, 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提倡阅读问题导向的论著或随笔等;写作作业则可以有专业论文、市场报告、工作方案、策划书等不同类型供不同兴趣目标的学生自主选择。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目标不同的学生分别建立实验室和基地, 在学时学分一致的前提下分类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人才分类培养的可行手段。

最后, 重视多类型师资培养是提高人才分类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师资建设中一贯重视科研型教师, 追求科研教学相长。为满足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还要重视培养双师型以及有各种教育教学特长的师资力量。农经专业教师应多参与三农实践, 参与指导相关社团活动, 参与和指导相关竞技比赛和各种交流活动,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尽快适应学生分类培养和多种能力培养的教学需要。

摘要:为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科技贡献和智力支持是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导向。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需求对接, 提高就业质量也是学生的客观要求。以北方四所农林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为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 分析总结了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力培养意愿和对当前教学的认知, 提出通过平台创新和教学创新推进人才分类培养的对策建议, 旨在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人才培养,农林经济管理,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於倩, 李顺龙, 马文学, 万志芳, 王玉芳, 李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对策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 2006 (5) :21-23.

[2]孟全省.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 2011 (12) :43-46.

[3]教育部,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R/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949/201404/166946.html, 2013年11月22日.

[4]柯水发, 李红勋, 王庭秦.基于学生视角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调查与分析——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 2011 (5) :1-7.

[5]颜华, 郭翔宇.东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调查与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22) :274-296.

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论文撰写规范 篇8

一般来说,结构完整的学术论文包括文章标题、作者署名、工作单位及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正文、参考文献、注释、作者简介、致谢等构成要素。本文拟结合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实践,就较重要的部分和容易被忽略的构成要素,如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三方面的规范化作重点阐述,以期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论文写作能力,并提升编辑自身的业务技能。

一、摘要的规范化

学术论文的摘要具有完整性、独立性和自明性等特点,是全文精华的浓缩, 也是数据库检索与收录的重要依据。[2]在期刊数字化的大趋势下,为便于学术交流,提高论文的转载和被引用率,我们应注重论文摘要的规范化写作。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的来稿统计情况来看, 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论文缺少摘要和关键词等构成要素。即便少数论文中有摘要,也只是引言中部分内容的重复表述,影响了论文被选用、转载与收录的情况。究其原因,可能是中小学教师对论文格式规范化,特别是摘要缺乏必要的认识。

摘要的总体要求是紧扣论文主旨,遣词精练、达意准确,篇幅控制在200字左右,其中不可出现表格和插图,一般情况下,也尽量避免使用数字公式和化学结构式。在表述形式上常采用陈述性语气,应避免使用“本研究”、“本文”、“作者”等主语。在撰写摘要的过程中,为保证其完整性,常包含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结果与结论等要素。其中,研究目的是论文探讨的主旨,一般放在句首,也可以放在句末或段中,可以表述为“旨在研究”、“以期探讨”等语句。研究方法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方式和手段,如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可以置于句首或段中。主要结果一般是论文的主要观点,该观点必须需要从分析和讨论中得到的。而结论则是主要观点或结果中提炼出来的,是全文的精华,常置于摘要的段末。表述摘要中的各要素时,应紧扣论文主旨且富有逻辑性,并注意衔接自然,条理清晰,做到逻辑顺序井然、层次分明、语句流畅、语义确切。

二、正文内容的规范化

教学论文不同于教学心得,需要做到立论新颖,论据真实可信。对于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论文来讲,正文内容除了注意选题和论据外,还需要注意结构的规范化和用词的规范化,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句流畅。

就论文的结构而言,正文内容包括引言、阐述的主要内容和结论三大方面。其中,精心设置正文中的二级标题显得尤其重要。但是,从实际投稿论文来看,许多作者在论文写作中,只是粗略地将其教学论文分为“一、二、三”几个部分,却不对这些部分加以归纳、总结,提炼出符合该部分基本内容的二级标题。甚至,还有论文出现全篇中没有任何二级标题的情况。可想而知,这样的论文非常不利于编辑的初审工作,自然也就影响到了论文的录用。实际上,二级标题相当于一篇文章的“简明导游图”,当每个二级标题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各部分的基本内容,不仅体现了作者的逻辑概括能力,还体现了这篇论文的中心思想。编辑在初审过程中,通过对二级标题的快速阅览,就能迅速领悟到全文的中心思想,因此,二级标题不仅有利于编辑的初审工作,也有利于提高论文的投稿命中率。否则,论文即使有着独特的见解或新意,也无法吸引编辑的眼球。

就论文的用词而言,需要注意简洁性和准确性,尽量使用短句,且达意准确,避免使用“我认为”、“有人说”等论据不足的表达形式。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论文中会出现论据不足的这种表述,极大地影响了论文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了提高教学论文的写作水平,建议模仿重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和行文方式。

另外,如文中出现图表时,应标明图(表)序、图(表)题。其中,图(表)序均需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图序和图题居中,位于图的下方;表序和表题居中,置于表格的上方,而且表格尽可能采用三线表。

三、参考文献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是作者在撰写论文时所引用的有关资料,是对他人成果中的理论、观点、资料与方法( 含直引、意引等) 的引用与借鉴的标记,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参考文献是论文的有机部分,与正文一起构成了一个严谨的科学、研究过程的完整表述形式。目前,参考文献已成为衡量科技论文学术质量高低的指标之一,并已纳入科技期刊学术质量评估体系。因此,其在教学论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编辑过程中,笔者发现,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对参考文献认识不足的现象,很少有作者会在文末提供参考文献,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论文的整体性。

一般来讲,参考文献的格式没有统一的规定, 作者可以根据所投刊物的参考文献的格式进行整理。其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文内的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

以上是笔者在编辑工作的实践中,就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论文撰写常出现的规范化问题进行的初步探讨,希望引起投稿作者的重视。只有深入了解并掌握论文的基本规范,才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或教学心得转化为严谨的教学论文。当然,论文的构成要素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每一位编辑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和实践中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提高编辑的自身业务能力。

上一篇:有关心静的佛语经典语录下一篇:第二专题学习十八大报告,领会十八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