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本科院校的定位与实践探讨论文

2024-10-06

技术本科院校的定位与实践探讨论文(通用11篇)

技术本科院校的定位与实践探讨论文 篇1

技术本科院校的定位与实践探讨论文

[摘要]技术本科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为了适应当前产业结构的转型,高等教育也在逐渐转型,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有无必要发展以及该如何发展?文章结合实践,对技术本科院校办学定位进行论述。

[关键词]技术本科;定位思考;实践

目前,全世界技术教育的学制主要为两年或三年,学历层次主要为专科。我国技术教育的起步相对较晚,学历最高层次也以大专为主。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技术教育在不断进步,专科层次的技术教育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客观需求。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日、英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的台湾地区逐渐出现了四年制的技术教育,这些本科层次技术教育的出现为其他国家发展技术教育本科提供了很多的借鉴经验。技术教育本科也成为21世纪世界技术教育发展的趋势。为了适应产业结构的转型,我国高等教育也在逐渐转型,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也日渐成为教育关注的重点。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有无必要发展以及该如何发展?该文结合实践,对技术本科院校的定位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技术本科发展的必要性

(一)技术本科发展的经济必要性

技术型人才是介于工程型与技能型之间的人才,是技术活动趋于复杂化、专业化的结果。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体,生产技术逐渐由经验技术为主转向理论技术为主。理论技术的出现,促使现代科学技术日益复杂化、专业化。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有了很大发展,逐渐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尤其在广东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这就意味着,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经济,将主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而不再是原始物质资料的投入。所以,技术型人才成为了我国目前各大企业,特别经济较发达地区企业的迫切需要的人才。例如:上海贝岭公司以生产集成电路为主,这个公司拥有工程技术人员200名,其中50%的人员主要负责研发和设计,另外50%人员主要负责工艺、设备、质量、控制等等;此外,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人员分工情况也相似。这些都表明,在我国,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技术型人才的发展成为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正是有了这种共识,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强调动手能力培养的大专层次的高职教育,仍不能满足我国日益发展的经济和社会需要,一些技术水平高的企业或企业中高级技术岗位,仍然大量需要高级技术型人才,这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要使经济发展,必须解决此问题。如果只通过自然成长来培养人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型人才匮乏的问题,因此,技术本科教育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将成为满足经济需求,弥补教育体系中缺失的一个好方式。

(二)技术本科发展的教育

必然性根据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群众希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十多年多来,在学人数由不到八百万人增加到三千多万人,高等教育由单一的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教育多元化、办学层次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多元化和人才培养规格多元化,发展技术本科是满足受教育者的不同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技术本科发展的社会必然性

首先,技术本科的发展应从社会人性化发展的`角度出发。教育应为不同能力类型的人提供相应的发展机会,这是教育人性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事实证明,那种终结性教育是与社会发展相违背的,是不合时宜的。目前我国拥有高职类的院校有七百余所,每年高职学生约四百万人,在终身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考虑:高职生的发展出路在哪里?以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高职学生就业率及相应的就业质量相对本科及以上层次而言不高,这必然会带来一个问题,高职学生毕业后出路在哪里?很多高职学生会选择继续学习。过去我们用于解决高职学生继续学习的措施是专升本,但专升本并不是解决高职学生继续学习的最佳途径,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渴望教育部门能开设与其原来所受的教育在性质上相同的更高层次的教育,使他们能合理地继续学习,这种教育就是技术本科。

其次,技术本科的发展还要考虑另一个社会重要因素———国际竞争。目前很多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过剩,他们不得不考虑如何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获取利益最大化。因此,他们逐渐把目光投向了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大国之一,也是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自然成为了发达国家关注的对象。过去我国也有一定规模的出国留学人员,他们对加快我国人才的国际化进程,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呈现与日俱增的现象,如果出国留学人员过多,将会使我国资金过多地流向发达国家,甚至会影响我国教育及经济的发展。为了合理发展我国教育,阻止教育资源的大量外流,我国需要建立一种适合高职生发展、更高层次的教育,即技术本科教育。

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为高职学生提供了一条继续发展的途径。

二、技术本科院校的合理定位

技术本科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技术本科院校若想在高等教育中稳固发展,继而有所突破,首先需要了解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服务于区域经济,同时要结合自身特点,科学定位。

(一)服务面向定位

技术本科院校应着力于面向地区经济发展,结合自身特点,发挥优势,面向企业生产技术一线,科学定位。如:目前广东省正处于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发展先进制造业、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发展广东的重要内容,广东急需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在广东省新建的技术本科院校,可将学校服务面向定位为:立足广东省,面向珠三角地区,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面向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服务于社会的高级技术型人才。

(二)专业发展定位

专业建设是学校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整体水平的根本。学校可结合自身条件,确立专业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充分考虑职业岗位,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第一线,建设技术应用性的专业。

(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等职业院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才的培养,因此,技术本科院校在定位时应将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定位放在首位。其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面向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服务于社会的高级技术型人才。这种类型人才能够进行具体化设计,并组织实施生产实践;能够维护并监控组织与技术系统;能够发现和综合解决较复杂的实践问题;能够对业务员提供相应指导和咨询;能够在服务领域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术提供全面或综合性服务。

三、开办技术本科教育的实践

(一)积极开展教育思想的研究和学习,转变教育观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技术本科教育实践,采用教育科研立项的形式对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立项研究,用科研的成果促进学校的教育实践。通过积极申报教育科研项目、自筹资金立项的形式,广泛动员和鼓励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开展技术应用本科的教研工作,以教育研究促进技术本科的教育实践。同时,学校可通过编印学习资料、组织教育思想学习讨论、请专家来校讲学、派人外出学习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充分了解技术本科教育特征、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转变教育观念。

(二)以社会需求设置和建设专业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社会人才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学校可成立由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组织社会需求调查、定期召开专业建设专家咨询会等形式,按企业职业岗位要求适时调整和建设专业。

(三)根据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知识、能力结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置课程、确定教学内容和编写教材。为使各专业的课程设置科学,教学内容合理,教学组织有效,学校可与兄弟院校、企业等组成课程和教材开发联合研究课题组,共同进行课程和教材开发。以学校的优势或特色专业试点,在对各专业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以及应具备的知识、能力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基于工作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整体实施课程设置,以此带动其他专业,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四)根据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特点,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3+1”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个人基本素质与应用能力为主导,强调“学做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3+1”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的环境、条件和人力资源优势,并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共同制订和实施“1”期间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

(五)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技术本科人才培养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进行熏陶,因此,必须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学校可根据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条件的要求,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做到实践教学经费有保障,软、硬件实践教学条件完备,运行良好,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企业为基础,校企合作,建立基于真实工作环境的实习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形成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践。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培养技术本科人才的关键。根据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技术本科的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建设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技术本科院校可制定相应的政策性文件,不仅注重教师学历、职称的提高,还强调技能水平的提高和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同时,本着“校内外结合,引进与培养结合”的原则,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此外,学校还可采取派教师去企业一线实践、组织教师进行校外双师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等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适应技术本科教育要求的综合素质。

为更好地实现与行业企业的无缝对接,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学校还可从各行业、企业聘请教授、高级工程师、审计师、会计师等行业技术骨干,专门从事实践教学,将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引入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些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都起到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建国,李晓军.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思考[J].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1):4-5.

技术本科院校的定位与实践探讨论文 篇2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本科,《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辅助教学

0 引言

为响应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政策,许多地方高校将转型为重点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一线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它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并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强调学生的技术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新生接触到的一门专业课程,且是学生学习编程的入门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呼应,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C语言基本语法知识的理解、掌握度,以及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学好该门课程既为计算机专业学习开启良好的开端,也为后续课程(如C++、Java等)的学习及软件开发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它在计算机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然后,由于是针对刚进校的大学生开设,他们很多对计算机语言和编程还没有概念,而且课程本身知识点繁多、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实践性强,导致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及时跟踪学生学习情况,不断地调整教学过程,才能较好地达到课程目标要求。

本文讨论了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 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

由于C语言本身语法较抽象,对刚接触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新生而言,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一些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对这种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效果不佳,难以很好地满足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往往出现该课程的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皆不太理想的情况。通过对教学实践过程的总结与分析,通常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学生生源不同,基础水平差异较大。若采用相同教学方法,会有失偏颇,不利于基础差的学生的逐步进步,也不利于基础好的学生的迅速提高。

(2)教材中知识点的介绍虽详细、全面,但易显得繁杂、琐碎,重点不够突出,而且很多知识点在编程中又很少被用到,若讲解时照本宣科,没有理清楚主线,提炼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3)在教学过程中,容易模糊C语言语法规则和算法内容学习之间的关系(相互兼容,抑或是有所侧重分开去学习);学生基础知识也还掌握得不牢固,灵活性运用能力差,无法迅速地将习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转化为算法分析与设计的能力。

(4)实验课堂上,通常学生较多、编程实践碰到的问题也多,教师往往会无暇顾及到一部分学生的提问、及时辅导并解决其碰到的问题,造成部分学生学习懈怠、总体教学效果不好。

(5)考核方式通常比较单一,注重理论考试,忽略实际动手编程能力的考查;学生在做课外作业时往往不去理解和学懂,而直接寻找答案来提交,影响了教学反馈的真实性。

在教学过程中,若不对这些问题仔细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去解决,将直接导致大量学生无学习兴趣、学不懂,教学效果差的后果。

2 教学过程中的改进举措与教学方法

本文针对学生生源的差异性、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与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探索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2.1 学生生源的差异性

刚入学的新生,由于各自高中教学和学习兴趣的不同,每个学生对编程的基础知识水平截然不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到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正常完成课程教学进度统一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区别对待。针对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具体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辅助教学三个环节进行展开:

在理论教学中,因为是面向全班授课,所以,需要采取一致的教学方法,按照课程要求讲解基本的理论知识、方法与技巧等,以覆盖所有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并保证教学进度能如期进行。

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实验课堂的教学管理,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还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水平进行个性化地指导,即差异化教学。对于学习能力一般或中等的学生,需要强制规定其完成所给予的实验任务;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额外布置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根据其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得其能跟得上统一的学习进度。

在辅助教学中,则可以通过借助于先进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的比较广阔的学习空间与平台,来辅助于学生的学习。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都可以从中寻找到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等,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例如,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不仅可下载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在线测试,也可以通过留言板与讨论区等与学生、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此外,还有在线式地大规模网络公开教学平台-MOOC及网易公开课等,学生可聆听专家讲授的讲解,感受不一样的学习风格,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更好、更快地促进自己的学习。目前,有大量的ACM编程练习和自动评判网站,可以有选择地引入,并指导学生去充分利用这些学习资源。

2.2 教材内容提炼与组织

课程教材在编写时,通常都会对具体知识点进行全面介绍。但在具体编程中,很多知识点又很少被实际使用。从而容易显得知识点很琐碎、主线模糊、重点不突出,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则会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在上课的过程中,必须给学生有效提炼出重点和主线,以解决静态的教材无法有效表达的内容。

首先,精心挑选教学内容,将教材中每一个重要知识点的常规用法挑选出来,作为讲解的重点内容并让学生熟练;

其次,有效组织教学过程。在讲解过程中,利用启发式、案例教学法等巧妙地引出所讲内容及其重点,因其比较形象直观,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能力;

然后,在原有知识点介绍的基础上,引出新的问题和知识点,提问学生以启发其思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并提高其注意力;

最后,告知学生具体的解决方案,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点。还可以进一步扩展问题,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自我学习和研究。如此,可以较为容易理清主线,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提高教学效果。

2.3 教学内容改进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到C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与应用语法去实现一定的算法内容。教学过程中,文献提出将二者分开来学习,但实际操作上,通常难以清楚把对这两方面的学习截然分开,但又必须在不同环节有所侧重,才能有好的效果。本文提出采用将它们相互兼容但又有所侧重的方法:理论教学中先列举简单的案例或学生熟悉的案例进行C语言程序设计语法规则的讲解学习,在此阶段不使用有一定难度的算法内容,重点在于让学生先熟悉语法;之后,再与学生一起分析复杂点的问题的处理过程,让学生领悟之后再去用C语法实现,从而逐步去提高算法设计与分析的能力,运用语法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

在理论教学中,需要随时强调和灌输运用C语言语法知识进行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流程:面对任何实际问题,首先需要读懂原问题,并分析其所要输入的数据,处理步骤与输出数据是什么;其次,用设计合理的算法,并用自然语言、伪代码、流程图等来描述算法;然后,运用C语言的基本语法及规则,将算法描述语言翻译为C语言(类似于中英文相互翻译的过程),从而完成C语言源程序的设计过程;最后,再进行上机调试代码。学生在学习中,严格按照此步骤练习,循序渐进,可以有效提高程序设计能力。

2.4 课堂教学活动组织

理论课堂教学中,需要采取好的教学方法,避免学生养成不积极主动思考、被动接受学习的习惯。教师需要采取措施让学生成为关注的焦点,积极参与课程教学,互动起来。例如,使用提问式或者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促进其积极思考,求解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成员相互讨论,组间成员竞答所布置的任务;鼓励学生学会质疑,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并最后探索如何解决问题。

在实验课上,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往往无法一一回答学生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率。面对此种情况,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一是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三是,积极调动部分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协助教师,帮忙解答其他学生提出的疑问,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也能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或者学校短期聘用大二、大三、大四年级能力较强的学生或者研究生作为实验课助教。

2.5 考核和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检测通常主要以期末的理论考试和上机考试为标准,容易出现编程能力较差,靠期末考试临时背书通过考试的不公平现象。而且这个只起到考查学生学习结果,不能利用来及时跟踪和发现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需要更多考查学生实际的实践能力,因此,需要将学生的平时成绩考虑在内(考勤、作业、实验课状况、期中测试以及参加ACM等各类程序设计竞赛获奖情况等),才能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中体现出公平性和可靠性。

此外,为了提高最终教学效果,需要及时了解学生对所讲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在课堂上随机开展一些小测验,随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比如,每次新课前,用对上次课中所学知识点的检测;每学习一单元,可以进行单元测试,精心选取良好的题目,测验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一可以观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二可以敦促学生重视该课程的学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调整。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在讲授《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针对每一个问题基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辅助教学三个环节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通过上述改进的举措,有效地解决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着重培养学生对C语言基本语法知识,程序设计方法、过程、技巧与思想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问题抽象能力,计算思维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为更好地学习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未来就业做好铺垫工作。

参考文献

[1]作者不详.应用技术本科[EB/OL].[2015-12-12].http://baike.baidu.com/link?url=gd Gd SXTpuureE qd AmE 60gvL GReQg_a7NUXQ_2NPpgR_5_I9b P3d4smvgaf ID9i9-ru8C3q QkWa0mi V35UQ1uua.

[2]韩立毛,范新明,徐秀芳.应用型本科院校“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2:18-131.

[3]杨绛英.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3,4:26-29.

[4]赵永华.关于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3:132-133.

[5]张皛.我国MOOC发展现状及展望[J].软件导刊,2015,14(01):156-158.

[6]罗云芳,黄富革.案例教学法在程序设计基础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9,6:195-196.

[7]葛文庚,蔺莉.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2,20(04):44-46.

技术本科院校的定位与实践探讨论文 篇3

【关键词】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实验;理论;教学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中,实践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特别的,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而言更是如此。其原因在于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在日后的工作应用上,以操作能力为主,并要求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统筹兼顾,将监测的数据和治理的措施准确的汇报。因此,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力的环境因素,提高学生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在环保网站上下载相关的环境标准体系,如: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环境保护部标准等。在院校中的所学知识有限,而自学的知识和机会无限,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中的一大重要教学目标。因此,笔者提出几点关于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实践教学思考,探讨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一、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教学策略思考

1.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研究实验,单独进行实验操作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所配备的教学措施有所不足是普遍现象,因此常常出现一种现象:两个或三个学生在一个实验操作台,有的学生甚至是一组(5到8人)共用一个实验操作台,因此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常常分工不明确,或者是重复一类工作。例如:学生A今天去天平室称量0.5g的氯化钠,学生B今天将1mol/L的盐酸配置成0.1mol/L的盐酸。然后在下一节课,称量0.5g的领苯二甲酸氢钾的时候,又是学生A去称量,学生A就一直在进行称量的工作,对其他的操作没有研究和尝试,其他学生则对称量工作不熟悉。因此,为了杜绝这一现象,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研究实验,单独进行实验的操作,让学生全面了解实验的过程中和产生的结果,当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相符合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过程进行思考和反馈,得出实验失败的原因。

2.促进学生将基础知识打扎实,提高其专业素质水平

所谓基础知识,学生总觉得就是课本中的重点、难点和考点,或许在中学阶段,这个想法有一定的存在理由。但是,在大学,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这一门专业中,基础知识并不如此,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细节问题和安全问题。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就业中,对各种化学试剂打交道就如同家常便饭一般,如果在高职院校的学习过程中忽略了细节问题和安全问题,就极有可能造成一点程度的受伤。在1990年6月,山东省某县某中学在实验室进行有毒化学实验,由于缺乏健全的通风设备,最后造成了15名学生中度中毒,多数学生和化学教师轻微中毒。因此,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实验成功的基础,更是人身安全的有力保障。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知识模块,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务必让全体学生重视并掌握基础知识内容。

(1)采用提问教学法。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了各种实验课程,在实验课程之前,教师定会在理论课程上向学生讲述实验的过程和分析结果,对于基础知识部分,教师要促进学生认真做好笔记的习惯。同时,在完成理论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现场抽点学生进行提问,如:在分析天平的使用时,天平不能直接称量的固体样品有哪些种类?若学生回答不易潮解的或升华的固体样品,则算答对,教师可进行加分措施,若学生答不出来或不完全答对时的时候需要斟酌是否进行扣分措施,分数的加减直接与期末的总成绩挂钩,让学生重视起来,督促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基础知识内容。

(2)采用试卷考核教学法。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的考试很少,不少院校的大考一年仅两次,都是期末考试。因此,学生对专业知识点的学习情况,教师缺乏学生学习反馈的途径,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让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问题学得更加扎实和牢固,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试卷,难度低的可以在课堂抽取少许时间即时完成即时上交,难度高的题目或者是书本知识上没有的,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查阅报刊、书籍、互联网的等各种途径进行。为了让学生全面提高其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专业水平,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最大化的促进学生在大学阶段将时间多应用于学习之上,让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不颓废、不放弃、不庸俗。

二、结语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是一门前景十分可观的专业,同时也是一门十分注重实操的工作,为了让学生能在学校中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掌握专业的知识,广大教师需要坚持不懈的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实践教学而奋斗,精心钻研教材,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得更好更多,引导学生日后为环保事业工作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井影,赵素芬.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2]王平宇,段吴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环境工程本科教学体系改革——以南昌航空大学环境工程本科教学体系为例[J]. 江西化工, 2010(04)

[3]高红武,李然,梁红,余良谋,苏锡南,徐静.示范重点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为例[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6)

[4]王黎瑾.高职环境监测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丽水学院学报,2010(05)

作者简介:

技术本科院校的定位与实践探讨论文 篇4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专业化;志愿服务

当前中国,由于志愿服务仍处于上升发展阶段,大众所熟知的志愿服务主要在大型赛节志愿者、关爱互助志愿者、社区志愿服务和环境保护等。社会学家涂尔干在分析社会有机团结时提出社会分工这个概念,并将此作为考察社会团结的物质基础,认为它是现代社会秩序之所以可能的原因。社会分工是一个社会发展成熟的标志,将这个“分工”概念扩展到志愿者体系后,是否可以这么理解:当社会的志愿者体系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专业化志愿者也就成为走向成熟的一个关键步骤。

一、专业化志愿服务的界定

大学生除了热情、积极性、创造力之外,最大的优势便是接受专业教育、拥有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结合专业,利用高校知识优势开展志愿活动是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的一大特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举办的大型赛节活动越来越多,专业化的大学生志愿者,已成为我国政府大型赛节活动的有力支撑。以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为例,礼仪、餐饮服务志愿者出色完成了女足世界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中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第26次南极科考队、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羽毛球汤尤杯等大型赛会活动的志愿服务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技术本科院校的定位与实践探讨论文 篇5

高校专业建设首先要与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格局协同,高校专业建设往往是与学校原有的教育基础、所处地缘的经济文化环境有紧密的联系,“定位问题与该学校在高教系统中的位置、自身的历史条件及与地方的关系有关”②同时专业建设的准确定位,对推动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发展战略的实施、办学特色的形成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都要重要的影响。

2.2专业建设定位有利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的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本之前是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强调理论培养和技能培养的`并重,教学内容更注重系统性和理论性。因此,与此相关的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的要求也就更高,然而,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互相促进的。专业建设要与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的建设相统一,专业建设的定位结合原有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基础,把学科发展前沿和经济科技进展的水平作为改造老专业的方向,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从而促进专业建设工作的开展。(下转第57页)(上接第35页)

2.3专业建设定位要符合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

技术本科院校的定位与实践探讨论文 篇6

王辉艳

【摘 要】:教务干事工作的重要性,表现在为教学提供服务、协调教学部门之间的关系等方方面面,他是教务处与各系之间、教师之问、师生之间开展教学活动的桥梁和纽带,具有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沟通信息,改善关系的作用。他的定位与职业素质和心态决定了教务干事工作的成败。当前教务干事在管理工作上存在定位不准、素质不高等问题,须明确工作定位、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教务干事;教学管理;协调与反馈

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按照社会职业的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教务干事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各教学单位教学工作正常运转和教务管理得以完善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工作职责是在系部主任和教务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教学管理原则。运用恰当的管理方法.组织和协调各项教学活动,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提供必要条件。并对由此形成的各类档案材料进行整理、统计和保存。教务干事既是教务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实施者。又是各项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安排者。同时还是教务处与各系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开展教学活动的桥梁和纽带。具有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沟通信息,改善关系的作用。

一、教务干事的工作定位

(一)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教务干事的基本职责就是从事日常的教学管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其工作范围涉及到各系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运行的日常管理(如学生学籍管理、教学档案的归类、选课和考务管理工作、教材征订、教室安排、教学任务书及各类教学通知的下达、教学进度表的收集、学期教学总结)、教学质量的监控、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等等。并且一旦发现问题,须及时处理。总之,范围广、头绪多、事项杂、工作量大、时效性强是各系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特征。

(二)协助与服务工作

主管教学的院系领导通常都属于“双肩挑”的人员,他们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还得承担本系教学管理的重任,因此对教学管理工作,领导不可能事无巨细一一亲躬,或者事事都考虑得非常周全,这就需要教务干事做好系主任的得力助手和参谋,协助系领导进行教学管理。对领导交办的事项及时完成,对重要情况及时汇报或提醒;协助制订相应的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协助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协助建立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协助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改革研究工作等。另一方面,系部教学管理是一种极具服务性的工作岗位,它要为本系各教学部门(教研室、实验室等)、教师和学生服务,让领导、教师与学生及时了解教学、教改与教研等方面的信息与最新的动态,承担着向师生员工宣传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把教学管理的文件、通知及其他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及时传达给系部主任及师生的职责。

(三)协调与反馈工作

由于教学管理的许多环节呈现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教学任务是在多个部门、多方面的相互配合下共同完成的,教务干事的工作岗位处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以及其他教学单位(包括教研室、实验室以及有教学关联的其他系部等)的教学信息交汇点的位置,也是各种教学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因此,教务干事承担着协调各种教学管理关系的重任,承担着将了解到的教学情况、意见、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反馈的信息、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有关主管领导及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责,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呈的信息反馈与协调的作用。

二、教务千事应具备的素质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教务干事的工作处于教务管理工作的最基层,从事具体的教学事务。工作量大,事务繁琐.时间要求严格,稍一疏忽就会直接影响到本系甚至学校的教学活动的教务管理工作。因此,爱岗敬业、不辞劳苦对教务干事来说是一项基本要求。教务干事要时刻想到教学工作是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的。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激发出强烈的工作动力,一个人如果对事业有执着的追求就会发挥出持久的工作热情,从而想方设法把工作干好。教务干事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从为学校教学提供优质服务的立足点出发,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努力,严肃认真的对待工作,才能做好教务干事的工作。

(二)认真负责的责任意识

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是搞好教学管理的基本保证,教务工作的重要性、具体性的特点要求教务干事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保证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学校工作基本上是一学期乃至一学年为一个工作周期。其中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更是教务干事的大忙“季节”。如新学期课程的安排、教学计划的调整、教材的征订、任课通知书的下发、期末学生考试的安排等工作都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稍有不慎,便会有教学事故的发生。所以,教务干事只有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强烈的责任意识才是完成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三)全心全意的服务意识

“管理就是服务”.一切教学管理工作都是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教务干事的工作更是如此。在教学活动进行具体组织、协调、管理的进程中.教务干事是连接系领导和师生的桥梁,是协调部门之间的纽带.这就要求教务干事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当好系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为领导出谋献策,并办理具体事务,如课程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计划制定与调整等:收集、反馈、传递信息,为系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等服务,使之民主化、科学化。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学校的巾心工作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因此,教务干事必须围绕学校这一中心工作,为教学服务。教务干事要有服务于师生的思想。经常了解和掌握师生的意见和要求,满腔热情的为他们排忧解难,以自己的行为来赢得大家的理解和尊敬,为高校的管理事业和高校发展尽心尽力。

(四)计算机管理操作能力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网上通讯”等先进技术使教育手段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计算机网络的显著特点是功能多、效率高、速度快,随着校园网的建立和教学管理软件的应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科学化轨道,掌握和运用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设备的能力必不可少。这就要求教务干事必须掌握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在进行工作量核算、通过率统计等工作时。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手工核算的误差。更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避免许多无谓的重复劳动,节省人力和时间。此外,各类试卷的电子档案、应用网络与各职能部门联系及网上搜集资料,同样也需要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设备。因此,教务干事应提高信息知识及计算机管理操作能力,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发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适应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要求,跟上时代步伐,避免在现代办公技术面前束手无策。

(五)开拓创新能力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各行各业提出的要求,有创新才有发展。在日益竞争的社会中,只有不断创新,高职院校才能在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作为新时期的教务干事应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在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在做好服务性、辅助性、协调性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动脑筋,对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工作方法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向领导的建议中,既要能明确表达领导的想法、意见。又要有自己的新观点、新视角,要敢于突破领导思维的方框,使建议有创新性,使领导的智慧和意图得以延伸、扩展和升华,从而进一步完善领导的决策。总之,教务干事在做好服务、协调和辅助工作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新情况、思考新问题、提出新办法,在工作中力争做到:观察要有新视角、思维要有新思路、自己要有新观点、行动要有新举措、管理要有新效果。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教务管理水平

当前.在市场经济浪潮下人们收入的差距是教务干事面临的一个巨大考验。干事即是“服务”,无利可图。教务干事所做的都是一般性的管理工作,无法用、定量的指标去考核,有时可能花了很大精力,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做,然而并不理想,甚至不被人理解。因此,要求教务干事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任劳任怨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奉献精神是防止心态失衡的关键。首先。教务干事要善于从辛劳中品味甘苦.当繁杂的工作完成时,轻松感、愉快感油然而生;当工作被领导、教师及学生认可,那种感觉是任何物质报酬都比不上的。其次,要善于从平凡中积极进取,实现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理想抱负与人生价值的实现融人到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技术本科院校的定位与实践探讨论文 篇7

关键词: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设置,定位,探讨

作为21世纪最新的计算机类专业——信息安全技术, 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学、物理等领域的交叉学科。高职要办好信息安全技术专业, 首先必须要进行充分调研, 即做好专业设置与定位。

1 行业背景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 (采食、捕猎) →农业社会 (种植、畜养) →工业社会 (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 →信息社会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是农业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不断融合的发展史。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 信息化发展与信息安全保障成为一对矛盾。信息化发展程度越高, 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就越大。信息安全威胁和风险越大, 就越容易导致限制信息化发展。在国家信息化过程中, 信息安全保障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国正在进行科学的统筹、协调, 形成完整、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 满足国家和社会的安全需求。我国已将信息安全列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为了深入准确把握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毕业生对口的就业岗位, 一直以来从未间断过专业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做到“六业环扣”:产业确定职业、职业决定专业、专业指导学业、学业服务就业、就业促进立业。并从学生就业、立业状况的反馈中检验“六业环扣”的全过程, 进行动态的改进与完善, 使之进入良性循环, 不断深化工学结合“六业环扣”教育教学改革。曾经调研过的单位有:黄冈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支队、提供Web服务的企业、银行证券部门、已开设此专业和试图开设此专业的高职院校等。调研的方式有走访面谈、市场问卷、会务交流、毕业生反馈。调研的内容主要表现在社会需求部门和需求量、对口岗位和岗位群、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

信息安全技术专业面向六类部门:

1) 电子政务:政府机关和政府职能部门;

2) 电子信息:国家安全、公检法部门;

3) 电子金融:银行、证券;

4) 电子通信:电信、移动、联通、铁通公司;

5) 电子商务:诸如淘宝网、阿里爸爸、卓越亚马逊、拍拍网、支付宝等等。

6) Web服务提供商:包括资讯Web服务、娱乐Web服务的企事业单位。

2 人才需求

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 全球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近年来一直呈现上升态势。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 目前我国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信息安全人才只有2100人左右, 大专学历的只有1400人左右。偌大一个中国, 从事信息安全方面的专业人员仅有3500余人, 信息安全人才缺口30万!社会需求与人才供给存在着巨大差距, 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严重制约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瓶颈。

无论是职业前景、受重视程度、提升空间还是薪酬基数、薪酬增长预期等, 信息安全职业较IT其它职业更为优越。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许多信息安全岗位高薪以待!因此, 尽快加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建设,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大批应用型、技能型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

本专业主要面向电子政务、电子信息、电子金融、电子通信、电子商务和Web服务企业和部门,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适应网络安全规划、部署、维护和管理第一线需要,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熟悉信息安全领域政策和法规, 具备查杀系统病毒、维护软硬件系统安全、安全运行和管理网络设备、灾难恢复、网络攻防和安全防御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 培养目标

目前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形势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安全专业是实践性、运用性、技术性、针对性很强的专业。与IT技术的发展唇齿相依, 计算机软硬产品的更新换代和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 对信息安全人才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调查显示, 2010年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病毒危害正在不断加剧, 隐藏和逃避技术更加高级、金钱利益成为更大的驱动力、隐私和机密数据面临风险提高。而且, 安全威胁已经不限于删除数据, 更多的是以金钱为目标的犯罪行为;安全攻击也不再一味追求大规模、大范围, 而是向小型化发展, 且大多是钓鱼欺骗、数据窃取和犯罪行为。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僵尸网络, 因为这已经成为散布垃圾邮件和钓鱼信息、传播间谍软件和广告软件、集体攻击组织团体、盗取机密信息的重要手段。

总之, 信息安全专业具有:专业“新”、进化“快”、资格证书“硬”、毕业生“少”、需求部门“多”、用人单位薪资“高”、就业前景“广”等特点。

针对行业背景和高职生源质量, 培养下列四项技能:

(1) 查杀系统病毒、维护软硬件系统安全——电脑医生;

(2) 网络设备安全管理与运行、企业网络安全运行——网络高手;

(3) 系统风险规避和灾难恢复——数据卫士;

(4) 网络攻防和安全防御——反“黑”专家。

培养规格分三个层次:

1) 知识结构要求

(1) 应知实用英语基础知识, 通过普通高校专科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2) 应知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通过国家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四级认证考试或者国家计算机等级一级水平考试;

(3) 应知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关知识;

(4) 应知网络设备、网络安全产品、网络数据库、网站设计相关知识, 取得与本专业工种相关的1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2) 能力结构要求

(1) 具有较强的网络组建、维护与管理能力;

(2) 具有网络安全产品使用、安装、测试与维护能力;

(3) 具有网络安全规划与部署、维护与管理能力;

(4) 具有网站设计制作与维护能力;

(5) 具有网络行为监控、判断与分析能力;

(6) 具有系统风险规避和灾难恢复能力;

(7) 具有网络攻防和安全防御能力。

3) 素质结构要求

(1) 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具有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

(3)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4) 具有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精神;

(5)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身体、心理素质;

(6) 具有勇于创新、艰苦创业、爱岗敬业的精神。

设置和定位好了信息安全技术专业, 紧邻的工作就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经验汇编.第一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7.

技术本科院校的定位与实践探讨论文 篇8

关键词:高职;实验;实训;改革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其优势所在,实验实训教学是指独立设课的实验实训课和理论课中的实验实训环节,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环节之一,也是高职教育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实验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实验实训教学要与理论课教学相辅相成,要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原则。我们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讨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改革

(一)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及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

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印证所学理论知识,了解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积极的探索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以往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加演示,学生重复做实验,通常是由教师准备甚至调试好实验装置和仪器,编写好实验报告单或设计出实验报告框架,让学生按照已有的实验指导书按实验步骤和统一的方法操作,把数据填入统一的表格,并按给出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结论,中规中矩,按部就班,实验成为单纯的机械模仿,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观察力的发挥。由于实验方案的唯一性,因而实验报告中的实验过程、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基本雷同。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承担的角色应当是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成为主持者、承担者,而不是简单的参与者,有些实验虽然是验证已有的规律,但教师应提醒学生切忌先入为主地向已有的结论和数据上靠,而是要求学生以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为依据得出结论。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通过实验获得成就感,对课程产生兴趣,通过动手实验,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一技之长,学生甚至对将来的求职和走入社会参与竞争都会建立一定的信心,因此实验应以综合性实验为主。

(二)实验内容的综合性、系列性、前瞻性、集中性、多元性探索与实践

综合性、系列性是指将各单元讲授的理论知识按其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综合到一个系列性的实验中去,以纺织机织教学课程的浆液系列实验为例,包括的实验项目依次为:设计浆料配方,取样称量→预测含固量→调制浆液→测定糊化温度→测定浆液粘度、浓度→绘制粘度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曲线→采用自制模拟上浆机进行经纱上浆→动手制作浆纱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绘制浸透/被覆的图片→定量计算,得出实验分析结论,各个实验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前一实验是后一实验的准备,后一实验是前一实验的必然结果。通过实验,达到如下基本目的:(1)综合印证理论知识。通过实验,给学生立体的、直观的形象,实验结论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更加综合的了解,有助于发现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而非割裂地、孤立地掌握知识。(2)培养综合动手操作技能、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例如正确使用工业链条天平、旋转式粘度计、糖量仪、显微镜、模拟上浆机等,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3)培养冷静、客观、严肃的工作作风和细致、耐心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明白任何浮躁、主观臆断、漫不经心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甚至灾难性的后果,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4)培养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综合性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相互协助的精神,这也是职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前瞻性是指教师将预备讲授的知识或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设计成简易实验,实际上是通过实验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讲授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凝絮性之前,在上述综合性实验的结尾阶段设计相关实验,又例如,可以利用上述综合实验中旋转式粘度计和两层布粘接后再撕开法,比较粘度与粘附力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将深奥的概念通过实验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性是指实验时间的安排采用集中汇总实验,改变了以往按教学进程分别开设实验的做法。

多元性多元性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验的目标虽然是统一的,但可以殊途同归,即实验具体方案的多元化。仍以上述综合性实验为例,实验目的在于考察浆料性能及其对上浆工艺的影响,但学生可以以组为单位,根据所学知识和工艺原则讨论并自主设计浆液配方,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通过与其他组的设计与实验结果比较而优化设计。

强调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训教学

实际经验的传授安排有生产一线实际经验的教师讲授专业课,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将来实际应用接近的平台,即将企业的典型系列产品和工程设计成功方案与经验,包括样品分析、设计方法,工艺计算的经验公式、工艺配方、工艺参数、工艺流程、关键技术措施、设备调试与维护程序、操作法、管理手段等系统地讲授给学生,提供给学生一些技术上的捷径、窍门,少走弯路。丰富教案中的案例,真正做到将理论延伸到具体实际中去,并边讲边练,使学生与实际亲密接触,有助于学生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

从实际动手能力入手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纺织设备维护为例,以工厂实际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设备维护、机上工艺调试、设备拆装、故障检修的能力,使学生将来能尽快适应工作。教学上先采用多媒体和实际演示相结合,从阐述原理与设备结构入手,指导实际操作,使学生通过设备的拆装过程对设备原理、传动机构、机器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制定了以下机制:(1)实行纺织设备维护职业资格证书考级,对考试合格的学生,由江苏省职业资格鉴定中心颁发相应等级证书,通过这项举措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大部分学生最终取得了中级证书,为将来求职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2)组织设备维修竞赛,分项并汇总考核维修质量和维修速度,对优胜者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调动了学生不甘人后、勇于竞争的学习精神,收到良好效果。(3)为适应现代织造设备向机、电、仪、气一体化,机械设备简化,集中润滑的特点,以手册的形式讲授基本原理但不做深入推导,注重操作要领如仪表使用、工艺调试、润滑周期等。

整合教学资源,增加硬件保障首先,教学过程体现三个淡化。在教学内容上,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在师资配置上,淡化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的界限。在教学场所上,淡化教室与实验室、实训场所的界限。其次,要合理配置实训设备。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综合。例如我们既有方便学生理解、操作简易的半自动小样织布机,也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电子多臂、织造较复杂织物的半自动手织机;有自动喷气小样织机,也有用于对外加工的六台意大利产天马EXELL-11剑杆织机;有适合学生理解和进行实验的自行研制的模拟上浆机,也有大型整浆联合机以及络筒机等织部全套设备。为了尽快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工业设备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更新较为陈旧的实训装备,我院购进了较为贴近江苏纺织装备现状,并有一定前瞻性的纺织设备,如电子多臂、踏盘开口的高速喷气织机、电子提花的宽幅剑杆织机、电子提花毛巾织机、整浆联合机、家纺设备等,为保证实训效果,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校企合作现代织造技术课程的教学在十几个企业,如南通帝人色织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习实训场所,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定期举办设计大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挖掘潜质,激发竞争意识,学院定期举办设计大赛,如举办公共平台课的各班级织物设计大赛,如“华业杯”织物设计大赛,由南通华业色织有限公司提供赞助,优胜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学生反响强烈,踊跃参加,利用课余时间在小样织机上织出了很多富有创造性、丰富多彩的织物小样,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教师则只从织造的技术可行性,例如交织点的安排、浮长线的长短等进行指导以保证投产的可行性。赞助企业在学生中增加了影响力,宣传了自己,发现了优秀人才,达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三赢。

参考文献:

[1]董文亮.浅析高职实验教学的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5,(6).

[2]曲安家.高职实验教学与过程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12).

作者简介:

技术本科院校的定位与实践探讨论文 篇9

《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作为大学的非计算机专业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实验课是其中的重要环节.采用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手段是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

作 者:李玲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中国,北京,100083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27)分类号: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实验教学 手段和方法

技术本科院校的定位与实践探讨论文 篇10

深部找矿勘探给钻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钻孔越深,施工周期越长,孔内往往越复杂,施工难度越大.在复杂地层进行深孔钻探更是如此,护壁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近年来进行深孔钻探所遇到的`问题,对复杂地层深孔钻进泥浆护壁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并在生产实践中对PHP泥浆和新型LBM泥浆进行了试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深孔钻探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 者:孙丙伦 陈师逊 陶士先 SUN Bing-lun CHEN Shi-xun TAO Shi-xian  作者单位:孙丙伦,SUN Bing-lun(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26;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山东,济南,250013)

陈师逊,CHEN Shi-xun(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烟台,264000)

陶士先,TAO Shi-xian(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83)

技术本科院校的定位与实践探讨论文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财会教学 理论 实践 结合

财会专业是一门有着较强应用性和技术性的经济管理学科,财会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服务于当今社会的各行各业,对我国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尽管财会专业是一门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传统课程,然而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对财务教学的教学理念、内容以及方法进行不断地改革创新,加强财会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以便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财会人才,促进我国财会事业的发展。

1 高职院校财会教学要求概述

高职院校财务专业培养的人才为我国财会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强财会专业的教学,以便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财会人才。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的主要要求是:培养能够快速融入社会财会行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财会教学让学生掌握牢固的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并具备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中、高级财会人才以及复合型中、高级财会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社会财会岗位。对传统的以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改革,注重教学实践,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财会人才。为了更好地完成高职院校财会教学要求,学校应当结合实际,考虑企业实际对财会人才技能的需求,并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会计核算技能和财务分析技能,不断提高学生办理工商、涉税事务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为我国的财会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2 高职院校财会教学存在问题

现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财会专业教学都在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大多高职院校为了体现本校特色,也为财会教学增加了许多的财务教学实践环节,以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为社会培养更多零适应期财会人才。然而,我国高职院校财会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缺乏明确的财会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便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财会专业是极具技术性和应用性的一门经济管理学科,因此,高职院校的财会教学应当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应当注重财会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经济管理知识和财会理论知识,还应当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以及能够进行实际的会计操作,使学生成为高级技能型人才。然而,我国高职院校财会教学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定位不准确。如:会计师属于高级人才,若高职院校将为社会培养会计师作为其教学目标,虽然能培养优秀的会计师,然而这不适合当今社会对财会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财会教学的当务之急便是制定明确合理的财会教学目标。

2.2 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也落后了财务行业发展的速度。一些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存在教学硬件长期滞后的现象,教学硬件更新的不及时,使得学生无法在学校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严重影响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

2.3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脱节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财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却很少关注企业对财会专业人才技术的需求,一些高职院校凭着主观想象或者以往教学经验来安排财务专业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职院校财会教学出现“闭门造车”的弊端,使得财务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严重与市场脱节,不符合市场对财会人员的技术要求。

2.4 财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脱节,缺乏专业的实训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毕业的学生普遍都在从事财会技术含量偏低的工作,难以胜任高技术含量的财会工作,如:从事收银员工作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便是高职院校的财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脱节,缺乏专业的实训,学生无法形成专业的职业能力,大幅度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3 加强高职院校财会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加强高职院校财会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财会理论知识以及较强的财会专业技能,为我国财会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3.1 建立明确的财会教学目标 为了培养财会行业需要的专业财会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关注企业对财会专业人才技术的需求,建立明确的财务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始终将职业教育作为教学指导,把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作为财会专业的教学目标,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财务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3.2 注重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虽然为学生提供一些认识原始凭证及处理的实践教材,然而高职院校的财务的理论的课程和财务实践课程仍然各自为阵,加上由于受到学习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将实践融入到财会理论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将实现财务教学理论和时间的有机结合,在财务教学的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业理论教学中,学校应当准备实际财会业务中涉及的大多数原始凭证提供给学生参考,要求学生针对习题分析得出实际工作中对应的原始凭证以及这些原始凭证的形式和内容,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所掌握的原始凭证归纳成习题形式,将财会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3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财会教学的中心和重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一方面,在课堂上积极调动和鼓励学生参加课堂互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理论课结束后,应当组织学生进行及时的操作训练,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进行操作训练时,还应当加强学生在使用财务软件、办公软件以及数据库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考试,如:电算化证考试、助理会计师证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以及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等相关社会考试,以便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应当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作为学校财会专业的教学导向,不断优化教学理念、内容以及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建立完善的且适合高校学生发展的教学伦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尽量缩短或避免高职院校培养的财会人才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财会理论知识以及较强的财会专业技能,为我国财会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德久.高职院校财会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23:227-228.

[2]白春瑞.浅谈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J].现代经济信息,2012,15:138.

[3]吴菊香.浅谈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新课程(下),2012,09:176-177.

[4]严永哲.“项目教学法”在技工院校财会教学中应用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1,21:45.

[5]陈跃辉,满莉.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科技致富向导,2011,30:7.

[6]满莉.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J].科技致富向导,2013,24:142.

上一篇:笨女孩安琪儿读后感初中语文下一篇:多面老妈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