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第2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2024-07-30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第2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精选10篇)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第2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篇1

第14课 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史实,记住中国人民空军建立初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的史实。知道重要的兵种和军种。了解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记住1998年,人民解放军在抗洪抢险中的英雄事迹。

理解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概述人民子弟兵在抗洪救灾中体现出的英雄本色。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分组查阅中外军队装备情况,新中国建立前后军队装备情况并进行学习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查阅、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和现实的横向比较来体现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在和平年代我国还要加强国防建设?”或“我国为什么一方面裁军,反对战争,一方面还要发展高技术兵种和培养军地两用的高技术人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人民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的情感。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科学技术与国防建设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为国家的强盛而刻苦钻研、奋发学习。

3、通过了解军民共同抗震救灾、森林灭火,抗洪抢险的史实,歌颂军民鱼水情义,歌颂人民子弟兵一心为民的革命风尚。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的建立和发展。科技强军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难点: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国防建设的密切关系。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整理图片资料,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制自课。可以准备的资料主要有: 1、1949年和1999年两次重大阅兵式的音像资料。

2、我国四个军种的编制示意图。

3、介绍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蒋道平事迹的音像或文字材料。

4、伊拉克战争的有关文字或音像资料。5、1996年人民解放军在东南沿海举行的三军联合演习的音像资料。

6、《中国国防白皮书》 7、2005年中俄“和平使命”联合军事演习的音像资料。

8、我国最近研制成功的新型武器资料图片若干。

9、人民子弟兵参加抗洪抢险、救灾的图片或音像资料。等等。教学方法

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图示法、调查走访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或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1949年和1999年两次重大阅兵式的音像资料片断。让学生对比两次阅兵式的场面,通过声音、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感受人民军队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建国50周年的阅兵式场面宏大、令人震奋,充分展示了我国强大军威和国威。由此,提出问题:人民军队是如何发展壮大起来的?引发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

二、教学内容

(一)人民海军、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1、人民海军的建立和发展

教师在学生阅读本目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采取层层设问、补充材料论证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教材。同时向学生出示我国四个军种的编制示意图。(1)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确定了军队建设的总方针是什么?(2)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我军经过5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哪些成就?

此问旨在引导学生联系我国军队的现状,从总体上了解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也就是从军种、兵种的变化,以及各军种各兵种之间的合成三个方面来归纳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

(3)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出这一主张的?

(4)我国的海军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此问可引导学生联系近代史上的海军和海战,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所面临的严峻国际形势。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海疆宽广,如果没有一支强有力的海军就要挨打,并进一步认识到海军建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同时加深对人民海军艰难发展历程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为了增强学生对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成就的认识,可播放下面的文字材料或音像资料: 材料一 1996年3月,我军在东南沿海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期间,美军在台湾海域附近集结了2个航母战斗群、17艘舰艇、160架舰载飞机,并宣称要驶过台湾海峡,形势一度十分紧张。然而,美军很快就从台湾海域撤离,原因是美国军用侦察卫星显示,中国海军的两艘攻击型核潜艇突然失踪,直接威胁到美国航母的安全。这两艘攻击型核潜艇是我国海军的新型装备,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攻击突然性。主要用来攻击敌航母战斗群、水下反潜、封锁港口和切断敌海上交通等,现已成为令对手望而生畏的“海上封喉剑”。

材料二 2001年,由新型导弹驱逐舰“深圳”号和综合补给舰“太仓”号组成的中国海军编队,完成了对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访问。这次访问历时85天,总航程2.3万海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海军的新姿,获得圆满成功。

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军队现代化建设成绩显著,坚定学生对人民军队保卫国家和平的信念。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为后面讲述科技强军战略埋下伏笔。

2、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1)人民空军起步较晚,为什么能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播放介绍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蒋道平事迹的文字或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因而在抗美援朝战斗中起得了辉煌的战绩。为后面讲述人民军队的本色作好铺垫。(2)人民空军是怎样逐步成为共和国的“空中保护神”?

此问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空军经历了从国外进口飞机到仿造外国的飞机,再到独立开发研制飞机的艰难历程。同时,还要认识到尽管我国空军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强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止。使学生初步认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走访所在生活区的退伍军人,看看他服役时是何军种或兵种,所在部队有哪些新式武器。或利用网络,搜集整理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图片资料,举办一次小型的展览会。

(二)、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

导弹是一种可以自己寻找目标的破坏力很大的炸弹。现在的导弹,可以自己寻找目标,自行转弯,极其精确。可以将目标定位到人。世界上最早使用导弹的国家是德国,在二战中首次使用。我们中国也有导弹。现在的导弹可以从亚洲飞到欧洲,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的“飞毛腿”导弹。1966年导弹部队建立,叫做“第二炮兵”。我们发展导弹部队,主要是为了防御核战争。

(三)、军队建设的现代化

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与时俱进。努力实现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方向:加大对部队体制、编制调整和改革的力度。两条途径:坚持质量建军,科技强军。

三个目标:全面推进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教学设计反思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进行了如下的构想:

第一、注重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合作学习相结合,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现代教学提倡学生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但是探究性学习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依托。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形成对课本知识的初步认识。然后再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如在学生对我国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两个讨论的问题:一是为什么在和平年代我国还要加强国防建设?二是我国军事力量的不断强大是否会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把我国的科技强国战略放在国际环境的大背景下去讨论。此时,学生的视野则不应仅仅停留在教材上。为便于学生的讨论,避免学生的讨论漫无目的,我补充了一些课外材料。这样学生的探究活动就不会偏离方向,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否则,学生的探究活动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第二、注重教师制作课件与学生自制课件相合。现代化社会是信息社会,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制作课件可避免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制课件。如在本课中要求学生搜集人民军队在抗洪抢险中提出的一些口号,自制课件。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同时还可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三、注重历史史实与现实社会生活相结合。

第四、注重开展课堂探究活动与课外学习活动相结合。本教案提供了两个课外的学习活动的方案:一是搜集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图片资料,举办一次小型的展览会,二是搜集体现人民军队英雄本色的事迹在班上交流,并开办一期历史学习专栏。当然,不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或课后一定要执行这些方案,而是要给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途径。让学生觉得学习历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作出不同的选择。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第2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篇2

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讲述道理和表明意见的方法。

2、理解文言实词的用法,一词多义词的义项,了解特殊句式。初步理解意动用法。能力目标

认识“除蔽纳谏”这种政治见解的进步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人物的性格,学会待人礼节 教学重点:、熟悉和掌握词类活用的特点 2.邹忌运用设喻讲述道理,表明意见的方法。教学难点:

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的特点 教学时数:2课时 布置预习:

1、熟读课文,依照注释,弄懂文章大意。

2、借助资料进行文言知识整理,包括实词虚词的用法及特殊句式。

第 二 课 时

预学:

一、检查学生课后学习情况,教师对本文教学重点予以强调 检查内容:本课实词、虚词用法(上一节课的总结)及特殊句式

二、品读赏析。

(一)学生背诵课文,(师导入本课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个历史小故事,写的是齐相邹忌用自已的事情设喻,婉言劝说齐威王“除蔽纳谏”修明政治,可是文章一开头,没有直接写邹忌讽劝齐王,而是写什么?

探究:

(二)分析第一段。

1、提问:文章开头怎样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这些反映了什么? 明确:开头用:邹忌修人尺有余“而形貌映丽”一句话,写出了邹忌外形魁梧、美丽,行动:“朝服衣冠,窥镜”写邹忌窥镜见貌,自觉其美,逼真地刻画出他自我欣赏的心理。

2、提问: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由此引出了他与妻、妾、客的答话,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了什么问题?得到怎的怎样的回答?板书:问美 明确:“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邹忌的妻、妾、客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这三问三答语意要同,但句式不同,文字略有变化。小组讨论:说说妻、妾、客的答话语气程度有何差别?(此处引发学生兴趣,利于他们动脑筋思考)

明确: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语气十分肯定,“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偏爱之情”)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一句,只是跟着妻的口气重复了一下。“徐公何能及君也?”表现了封建社会里地位低微的妾的畏怯心理。她的回答就有些勉强,说话比较拘谨,不敢越雷池一步。客人的答话,“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语气更轻,表现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邹忌的三问,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在文字上略有变化,既表现了他的怀疑,又毫无重复之感。三答的意思也相同,但由于身份和心理的不同,感情色彩却大不一样。

4、接着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板书;比美] 提问:邹忌与徐公怎样比美?结果怎样?

明确:“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5、你如何评价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邹忌在一片赞扬声中,并没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先是“不自信”→“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几个字就将一位正直、忧国忧民之士,辗转反侧于床头的形象跃然纸上。

6、而后写邹忌思考解蔽(板书:思美)

提问:邹忌“暮寝而思之”,思的结果,认识到自己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板书)

教师归结:邹忌从“问”到“视”,由“视”而“思”,因小悟大,终于解蔽,这不仅表现了邹忌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也深刻地揭示了“凡事不能偏听偏信”的道理。这一段有声有色,富于情趣的描写是下段邹忌用暗示,比喻方法讽谏齐王的基础。

精导:

(三)分析第二段

1、第二段大意:讽谏(板书)

提问:这段中,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谏齐王,用了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方法,说说邹忌讽谏怎样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

妻私臣——宫妇左右私王

邹忌讽谏 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 王之蔽甚矣 客求臣——四境之内有求于王(板书)

2、教师补充归纳:邹忌用个人受蒙蔽的事来暗示“王之蔽甚矣”,他能由已及人,因小悟大,把悟得的道理推及到治理国家政事中去,这种采用设喻讲述道理,表明意见的方法和一般的比喻不同。运用这种方法说理,语言往往显得委婉,含蓄、娓娓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四)分析第三段、第四段

1、提问: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 明确: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受下赏” 问:可见齐王是怎样的国君?

威王说的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批评者勇气的大小)。威王为此颁赏意味精着什么?(有改正的勇气,有振兴齐国的决心)

2、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齐威王确实受了蒙蔽?

明确(从纳谏令下之后“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可以看出)

继续追问:“数月之后„„无可进者”这几句说明了什么?(因为纳谏除蔽,国内政治修明。)

3、教师补充史实:齐威王在齐国历史上算得一位有作为的国君,但在他即位之初好为长夜之饮,以王诸候并伐,国事不治。第九年,他从受蒙蔽中醒悟过来,指出即墨大夫“不事吾左右以求誉”,却把地方上的事情治理得很好,因而赏了他,“封之万家”,阿大夫“以厚币吾左右以求誉”,而把政事弄得很糟,于是烹了他及左右曾称赞过他的人,接着奋兵而出,诸候震惊,皆还齐侵地。这是BC.370年的事,由此可见,威王有振兴齐国的决心。

4、文章怎样写齐王纳谏的成效?

明确:正面写国内“三变“,侧面又简洁地以四国朝齐一句话,反衬齐王纳谏之成效。

提升:

三、总结全文

1、讨论邹忌的讽谏方法

师指出:历代臣子向君主进谏有两种基本方式:直谏和讽谏。请同学们思考,是否学过“直谏“的文章,这两种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

明确:直谏,就是把自己主张直接陈述出来,同学们学过《出师表》,指出“臣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这段话就是直谏,其内容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大体相同。

讽谏的要害是用设喻的方法启发君主,让他自己决定该怎么办,这种办法语言委婉,说理深刻,听者乐于接受。

对比一下,若本文直截了当地写“邹忌为齐威王相,入朝见威王,曰:“臣尝服衣冠而窥镜„„”接着把他的故事叙述完毕,然后接下去再说:“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那一段,便索然寡味,毫无艺术特色。

2、文章“三三”结构

本文从头至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妻、妾、客是三层,“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层,“官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是三层,上中下赏是三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又是三层。”

再看,邹忌自以为美于徐公这一事件在时间上是三层,“朝”“旦日”“明日”,邹忌的思想转变也是三层:“孰视„„,窥镜自视,暮寝而思之„„”。全部事态发展也是三层,邹忌讽谏一层,齐王纳谏一层,战胜于朝廷是第三层。

结构层次很别致:

3、情节完整,人物生动 叙事简洁,剪裁巧妙 语言生动幽默

四、完成课后练习板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第2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篇3

1写出一个反比例函数,使它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这个函数解析式为

2已知反比例函数,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字母k的取值范围

(1)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

(2)在第二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17.4

反比例函数(3课时)

(设计人:)

【课程目标】

能力知识思维框架

探究

灵活运用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

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

.,助线的方法.

方法.

常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解决有关计算问题及论证问题。

【教学过程】

时间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及方法

学生活动及方法

形成性评价

板书

15ˊ

10ˊ

创设情境

【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

.【目标2】

.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

【目标3】

深刻领会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

反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

(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与x轴和y轴没有交点;

2.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例1分析:此题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即(k≠0)自变量x的指数是-1,二是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时,k<0,则m-1<0,不要忽视这个条件

从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上任一点P(x,y)向x轴、y轴作垂线段,与x轴、y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例1.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值,并指出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变化情况?

例2

已知函数为反比例函数.

(1)求m的值;

(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

(3)当-3≤x≤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3.如图,过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上任意两点A、B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连接OA、OB,设△AOC和△BOD的面积分别是S1、S2,比较它们的大小,可得()

(A)S1>S2

(B)S1=S2

(C)S1<S2

(D)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练习1若点A(-2,a)、B(-1,b)、C(3,c)在反比例函数(k<0)图象上,则a、b、c的大小关系怎样?

练习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过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上的一点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段,与x轴、y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是6,则函数解析式为

补充练习

1.若函数与的图象交于第一、三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

2.反比例函数,当x=-2时,y=

;当x<-2时;y的取值范围是;

当x>-2时;y的取值范围是

3.已知反比例函数,当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函数关系式

4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两点(x1,y1),(x2,y2),当x1<0

A.m<0

B.m>0

C.m>3

D.m<3

5下列四个函数中,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是(D)

A.y=2x

B.y=x+3

C.y=-

D.y=

6.已知反比例函数经过点A(2,-m)和B(n,2n),求:

(1)m和n的值;

(2)若图象上有两点P1(x1,y1)和P2(x2,y2),且x1<0<

x2,试比较y1和

y2的大小.

知识框架

知识梳理

例题

本节课学习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探讨了反比例

函数的性质.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hyperbola).

2.反比例函数有如下性质:

(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

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

(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第2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篇4

【内容标准】

(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大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等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全面辩证分析大国间关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加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性体验,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与提炼历史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和成就,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要点】

重点:万隆会议、中美建交。

难点:求同存异、中美关系的演变。【学情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建国初期至七十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课程信息量大,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加之在近代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弱国无外交”有深刻的体会,因而学生对新中国的外交具有较浓厚的兴趣,通过本课学习同时有助于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导入:近期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一系列活动,回顾新中国的外交。

一、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向世界 谈到新中国的外交,我们不得不提起旧中国的外交。下面我们通过几幅图片来回顾一下旧中国的外交。展示幻灯片《弱国无外交》 师:从这些图片中,大家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师: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年间,中国历届反动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中华民族饱受了列强的欺凌掠夺。(材料)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口岸100多个,租地上百个。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小结: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结束了长期受侵略、受压迫、遭凌辱的历史,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纪元,中国外交也揭开了新的篇章。下面请同学们齐读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一段话,概括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外交方针。生:齐读。概括出:独立、自主、和平。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建国之初我国的外交政策,也是新中国区别于旧中国外交最主要的特征。在它的指导下,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我国迎来了第一波建交热潮,共有17个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下面请同学们观看知识链接1:第一波建交热潮:17国国名。概括归纳这些国家的特点。说明:外交政策制定面向世界,具有广阔性和开放性。

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世界

师:在这17个国家中,印度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中国最重要的邻国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为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学生活动1:看课本,找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人物和主要内容。提出时间:1953年。提出者:周恩来。

教师讲解:PPT中印边界地图;周恩来会见印度总理和缅甸总理。

(3)主要内容: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教师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学生活动2:比一比:1分钟速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小组探究1:PPT展示材料:归纳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意义: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确立后,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三、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外交精彩纷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回答以下问题:学生活动3:找出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中国代表团的贡献。

1.时间:1955年4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

2.地点: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3.中国的贡献:(1)周恩来提出了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结束。(2)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小组探究2:“同”与“异”。

教师概括:求同存异原则展现出新中国谦逊、诚恳、善意以及对和平的真诚愿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万隆精神”。万隆会议后,中国迎来了第二波建交热潮。PPT:展示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过渡:从新中国建立到50年代,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到1955 年 底,同 中 国 建 交 的 国 家 有 23 个,到 60 年 代 中 期,同 中 国 建 交 的 国 家 在 10 年 内 增 加 了 一 倍 多,但多数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进入70年代,中国的外交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结出了累累硕果。

四、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展示PPT图片《乔的笑》

师:这是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奖照片,主人公是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请同学们通过乔的笑容来感受他当时的心情? 生:开心、兴奋、骄傲、自豪等。

师解说:这个笑容被西方媒体形容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为什么含蓄的中国人会在联合国这样一个严肃的场合开怀大笑呢? 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师:为什么用“恢复”而不是“加入”呢?

生: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

师: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中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国民党政府所霸占。为什么70年代我们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呢?(从中国的建设成就,外交政策,国际局势变化思考)生概括: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由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综合实力和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是世界潮流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主持正义、长期斗争的巨大胜利。

师:是啊。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不仅得益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也离不开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帮助,更是在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下取得的丰硕成果。

过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五、中美建交

首先回顾70年代前的中美关系。PPT展示《70年代以前的中美关系》

地图上,美国将他的势力扩张到亚洲地区,对中国形成包围之势。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中美处于敌对状态。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经历了20多年的僵局,但在70年代两国关系发生了转机。补充材料:PPT 教师总结:关于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这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从美国一方来讲,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此外,美国特别感到苏联已成为其“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从中国一方来讲,改善中美关系,保持一种新的均衡关系。其考虑有三:一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是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三是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可以说中美关系改善是两国共同的利益要求。PPT: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伯默斯顿

得出结论:中美关系改善是两国共同的利益要求,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访问巴基斯坦的时候说“中美两国对骂了二十多年,相互敌视,互不往来,我想结束这种状况。”美国都发出了这样友好的信号了,我们该不该有所回应,我们又是怎样回应的呢?中美两国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正常化的轨道,建立外交关系的?

小组探究3:布置展馆。下面是和70年代中美建交相关的图片,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把以下六福历史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出序号。第一幅图片:积极回应。第二幅图片:“乒乓外交”。第三幅图片:官员交往。第四幅图片:握手言和。第五福图片:《人民日报》“号外”。第六幅:邓小平访美。PPT第三次建交热潮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第2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篇5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默写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读懂古诗,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并用说说诗

句的意思。欣赏夏日情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自学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

难点:借助注释读懂古诗,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欣赏夏日情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自己的理解。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诗,正音。2默读古诗,思考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

1背诵、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2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创设意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你能感受到诗歌写了什么?

2简介作者。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3运用学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4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小组轮读,相互欣赏;全班感情朗读。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到课外找一找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第2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篇6

一、课程标准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知道轮船、火车、电报在中国出现的史实。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在中国曲折发展的状况。知道詹天佑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列举洋务派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对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史的了解,帮助学生体验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近代化起步的艰难。通过对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民族实业家和民族科技精英詹天佑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根据内容特点,本课采用讨论式和讲故事的方法完成教学,开展研究性质的学习。通过师生共同学习与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效果。准备一些图片资料,以投影的形式进行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我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通过对张謇、詹天佑事迹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洋务派开办的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状元实业家”。难点:评价洋务运动。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第2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篇7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奢(shē)谈 白雪覆(fù)盖 信守诺(nuî)言 汹涌澎湃(bài)....B.真谛(dì)剥(bō)夺权利 野蛮(mán)行径 蜕(tuì)变 ....C.储(chǔ)备 披露(luî)真情 坚如磐(pán)石 立功赎(shú)罪 ....D.疲(pí)乏 履(lì)行义务 拯(zhěng)救灵魂 瞭(liào)望 ....

二、发展题

阅读《我有一个梦想》中的片断,回答问题。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倍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

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正是非常急迫的时刻。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 1

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

„„

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1.请说明首句中所提到的时间、人物、事件。

时间:________年;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百年后的今天”,美国黑人生活的“骇人听闻的情况”是怎样的?请用几个词语或短语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一句中“错误的做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题

阅读文章片断,回答问题。

罗曼·罗兰悼辞(节选)(作者:郭沫若)

罗曼·罗兰先生,你是一位人生的成功者,你现在虽然休息了,可你是永远存在着的。你不仅是法兰西民族的夸耀,欧罗巴的夸耀,而且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夸耀。你的一生,在精神生产上的多方面的努力,对于人类的贡献非常的宏大,人类是会永远纪念着你的。你将和历史上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伟大的灵魂们,像太空中的星群一样,永远在我们人类的头上照耀。

罗曼·罗兰先生,在二十年前你的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初次介绍到中国来的时候,你曾经向我们中国作家说过这样的话:“我不认识欧洲和亚洲,我只知道世界上有两种民族——一种是上升,一种是下降。上升的民族是忍耐、热烈、恒久而勇敢地趋向光明的人们——趋向一切的光明:学问、美、人类爱、公众进步;而另一方面的下降的民族是压迫的势力,是黑暗、愚昧、懒惰、迷信和野蛮。”你说,只有上升的民族是你的朋友,你的同志,你的弟兄。你说,你的祖国是自由的人类。这些话对于我们中国的文艺工作是给予了多么正确的指示,多么有力的鼓励呀!

罗曼·罗兰先生,伟大的人类爱的使徒,你请安息吧。上升的要不断地自求上升,下降的要不断地使它下降,我们要以一切为了人类解放而英勇地战斗着的民族为模范,我们要不避任何的艰险,尽力趋向一切的光明。不避任何的艰险,尽力和黑暗、愚昧、残忍、凶暴的

压迫势力、法西斯、现世界的魔鬼,搏斗!我们中国是绝对不会灭亡的,人类是必然要得到解放的,法西斯魔鬼们是必然要消灭的!

罗曼·罗兰先生,你请安息吧。我们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们,更一定要以你为模范。要像你一样,把“背后的桥梁”完全斩断,不断地前进,决不回头;要像你一样,始终走着民主的大道,把自己的根须深深插进黑土里面去,从人民大众吸收充分的营养,再从黑土里面生长出来。我们一定要依照你的宝贵指示:“每天早上,我们都得把新的工作担当起来,把前一天开始的斗争继续下去。„„对于错误,对于不公正,对于死,我们必须不断地力争,为着胜利。”

1.请用一句话概括出全文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作者是如何颂扬罗曼·罗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你现在虽然休息了,可你是永远存在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我不认识欧洲和亚洲,我只知道世界上有两种民族——一种是上升,一种是下降”一句体现了罗曼·罗兰先生怎样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有一个比喻句,请找出来,并阐释其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第2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 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重点与难点:

1、重点: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2、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美国最大的“唐人街”在旧金山。旧金山的“唐人街”始于1850年前后。当年开发美国西海岸的华工初来异国,人生地疏,言语不通,因此他们便集中住在一起,团结互助,休戚与共。起初,他们开设方便华工的小茶馆、小饭铺,接着是豆腐坊、洗衣店等等,逐渐形成了华工生活区。后来,越来越多的当地人,也经常光顾这里,他们称这里为“中国镇”,爱上了这里的中国饭菜。后来,“唐人街”成了繁华街道,街上除了饮食业外,刺绣、中国古玩等也都在当地享有盛名。同时,唐人街办起了华人子弟学校,从事中文教育。还有各种同乡会、俱乐部、影剧院等,成了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特殊街区。每逢春节,这里均耍龙灯、舞狮子,爆竹声中除旧岁,保留着中国传统的种种风俗。事实上,唐人街遍及世界许多地方,只是有的地方不这么叫就是了。(板书)

一、隋亡唐兴

(一)、隋炀帝的暴政

(二)、李渊建唐代隋(618年)(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找出答案)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智勇兼备,文武双全,在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功勋卓著。为夺取皇位继承权,他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不久,他又迫使李渊退位,于626年即皇位。通过这段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当今社会应该树立公平竞争、共同进步意识,然而从“骨肉相残”我们又认识唐太宗的缺点,但比起他后来的政绩是微不足道的。(板书)

(三)、李世民登基(626年)衔接:我们刚讲了李世民是经历了一场争权夺位的激烈斗争玄武门之变后登基的,他知道了打江山、打天下的难,他也知道守江山更难,所以,唐太宗李世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那唐太宗采取了那些措施呢?贞观之治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学习第二个内容贞观之治(板书)

二、贞观之治

(一)、原因:

李世民从隋末农民起义中看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展示《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古代孔子“仁”的思想,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今天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板书)

1、以隋为鉴,以人为本 ;

2、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

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他还中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受到唐太宗的器重。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展示纳谏图。对于我们当今中学生来说,应如何借鉴唐太宗身上的品质?敢于接受批评,认真改正错误。(板书)

3、勤于政事,善于纳谏 ;

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板书)

4、精兵简政,吏治清明 ;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参加科举考试人达千人以上。(板书)

5、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二)、表现:

1、政治比较清明;

2、经济发展较快;

3、国力逐步加强。(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深入探究:

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注重节俭。而唐太宗比他们还有注重纳谏这一点。

课堂练习

1.唐朝建立的时间是()A.589年 B.581年

C.605年

D.618年

2.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的大臣是()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3.以下史实不属于唐太宗的是()

A.建立唐朝

B.合并州县

C.注意发展生产

D.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篇9

导课

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民革命的洪流,国民党制造了两次反革命政变,分别是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面对国民党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到、征服,而是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继续战斗,在各地兴起了一次次起义,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75页,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本上第一部分的内容。(约2分钟)一、八一南昌起义

师:好,时间差不多了,同学们浏览完了吗?好,请同学们想这样一个问题,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为什么要发动武装起义? 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只剩下唯一的选择,那就是高举起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抵抗。(书)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真不错,这说明当时进行武装起义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八一南昌起义的概况。

师:同学们,南昌起义是什么时候爆发的呢? 生:1927.8.1 师:很好,请同学们在书上划一下南昌起义爆发的时间,那地点在哪里呢? 生:江西南昌。

师:非常好,那南昌起义领导人又有哪些呢? 生: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师:说的很对,那么南昌起义的结果怎么样?胜利了?还是失败了?请同学们翻到课本76页,看书上第二段怎么说的,我们同学说对了,起义军在转战中失败了。所以说南昌起义的结果就是胜利转向失败。

师:同学们,南昌起义胜利之后,南昌起义这支部队又到哪去了呢?

生:广东。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另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斗。(书)

师:同学们想一想,起义部队为什么要撤离南昌,南下广东。为什么又在南下广东中受到严重损失?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之后老师找同学来回答。(2分钟)生:

1、敌人兵力强大、装备精良;

2、革命队伍少、力量小。师:那么,要想革命成功,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呢?

生:

1、壮大革命队伍;

2、有正确的革命理论和战略思想做基础;

3、有先进的武器。。

师:那么怎么壮大革命队伍呢? 生:到边远的山区去壮大。

师:说得好。国民党的军队占领着大城市,力量又非常强大;革命队伍少,不能在大城市里打败国民党,只能到农村去。虽然这次起义由胜利转为失败,但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谁来说一说,南昌起义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生: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新的篇章。(书)

师:答对了。我们看一下书上76页右上角的想一想:为什么以“八一”作为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这是因为通过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创建了自己的第一支队伍。同学们要记住八一建军节的来历,它与我们今天学的南昌起义紧密联系。南昌起义之后,中共又发动了一次起义-------秋收起义。

二、革命摇篮井冈山 师:我们来看一下秋收起义的概况。秋收起义是哪一年爆发的呢?

生:1927.9 师:那么秋收起义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攻占长沙。

师:结果如何呢?对,失败了。那么失败之后,作为领导人的毛泽东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呢?他决定向井冈山进军。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的第二个大的内容------革命摇篮井冈山。

师:那同学们想想,秋收起义的部队为什么要向井冈山进军?

生:因为井冈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群众基础好;远离大城市,安全。

师:我们都知道,秋收起义之后,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辗转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书)

师:同学们看一下课本左下角的想一想: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生:因为城市力量强大,农村可以保存革命力量,积蓄发展革命力量。

师:好,我们现在看一下76页中间的这幅图片,红军井冈山会师地全景。从这幅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井冈山整齐、美观、绿树成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其实当年的井冈山很贫困、落后。革命很艰苦,革命领导人和人民群众都过着艰苦的生活。同学们知道“朱德的扁担”的故事吗?

工农红军第4军,在井冈山冬季训练时,由于敌军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同国民党统治区几乎断绝了一切贸易往来。根据地生活十分困难。一日三餐大多都是糙米饭,南瓜汤,有时还吃野菜,根本吃不饱,穿不暖。为了解决眼前问题,红4军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的运动。作为军长的朱德也随队伍去挑粮,一天往返50公里。他的两只箩筐装的满满的,走起路来十分稳健利落。40开外的人了,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大家心疼他,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他没了扁担,心里很着急啊,于是连夜做了一个扁担为了防止再次丢失,他在上面刻了三个字“朱德记”。师:我们从朱德身上能学到他什么优秀品质呢?

生:无私奉献、平易近人、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吃苦耐劳。。

师:很好,希望同学们把学到的这些品质用到我们以后的学习当中。中国农村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当时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书)

师:继井冈山根据地之后,1928-1930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地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创建了一批农村革命根据地。

师:由于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红军的壮大使国民党不安。于是,国民党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五次围剿。请同学们看书,围剿和反围剿结果怎样? 生:前4次反围剿成功,第5次失败。师:为什么前4次成功了,第5次失败了? 生:前4次反围剿成功-----中央领导的正确领导;第5次失败----由于毛泽东已被迫离开红军领导岗位,中共临时中央放弃了红军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经验。硬拼、打阵地战、消耗战、结果遭受重大损失。(书)

三、红军不怕远征难

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进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好,我们接着看本课第三个内容------红军不怕远征难。在讲第三个内容之前,老师要播放一首歌,它是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曲,《十送红军》,同学们先来感受一下人民群众对红军战士的深厚情谊。(3分钟)

师:好,时间差不多了,从歌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民群众对红军战士的那种深厚情谊。听完长征的主题曲,我们一起来看长征的概况。

师:长征具体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生:1934.10-1936.10 师:同学把书翻到第79页,我们一起看一下长征的路线图,从途中我们可以看出,长征是从江西瑞金出发的,到达遵义,然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毛儿盖的大草地,最后经过六盘山到陕北的吴起镇。此时长征还未结束,到1936.10,红军二、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师:有谁给老师说一下长征胜利有什么意义?

生: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师:很好。在长征过程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有谁可以举出事例呢?

有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名叫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战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那母子三人,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他对人民群众对战友的那种深厚情谊,深深感动着我们,在长征过程中,像谢益先这样感人的事例很多。让我们看到了值得我们铭记在心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团结互助。。。在我们校园中,这些红军精神值得我们发扬。

师:在长征途中有一次重要的会议----遵义会议。我们一起来看遵义会议的概况。师:遵义会议哪一年召开的?

生:1935.1 师:遵义会议的内容是什么?

生: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师:很好,那么遵义会议有什么最要的历史意义呢? 生: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师:很好,同学们在书上把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划出来。师:同学们,毛泽东有一首诗是反映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你们知道吗?对,就是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你们集体朗读一遍。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第2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篇10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行为能使人产生公平感的有()

A、班主任王老师对待同学一视同仁、不偏不向 B、同学甲在干值日时,只要老师不在,她就不认真干,老师在她就努力干,老师在班会上表扬她

C、一班和二班搞了一次时政竞赛,二班的同学偷看了老师出的题,他们班取得了第一名 D、,没有向学校交赞助费,学校领导说三年内她不能被评为三好学生

2、下列对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上的公平就是绝对的 B、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总是相对的 C、公平有时是相对的,有时是绝对的 D、公平既不是相对的,也不是绝对的

3、据报载,南方某地正面临着“民工荒”,原因是许多农民工因工作条件恶劣,报酬太低而纷纷辞职,结果造成许多工厂开工不足,影响经济发展,这说明()①、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②、农民共不如以前那样吃苦耐劳 ③、只有公平才能保证稳定持久的工作 ④农民工不可能获得公平的待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几名同学一块去郊游踏青,在野炊时,有的同学切菜,有的同学搭灶,只有王梦在一边玩,什么活也不干。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王梦不承担她应该承担的责任,那是地位高贵的表现

B、王梦同学不会干家务,其他同学又有兴趣,所以王梦这样做没有关系 C、王梦坐享其成,这对其他同学不公平

D、只要其他同学没有明确表示反对,王梦的行为就无可厚非

5、在生活中,我们会参与各种各样的竞争与合作,公平竞争与合作的最基本的保障是()

A、遵守竞争与合作的相应的规则 B、敢于超越既定的规则 C、不必拘泥于那些死板的规则 D、可以抛弃规则,自行其是

6、刘某在某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她辛辛苦苦地干了一个月,满怀喜悦地去领工资,但老板却以她曾迟到为由,扣了她20%的工资。刘某觉得很不公平,因为她自己从未迟到过。刘某感到不公平的根本原因是()

A、她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 B、她没有获得她应该得到的利益

用心

爱心

专心C、这个老板的心肠太黑 D、她没有迟到老板却硬说她迟到

7、赵谋去商店买了一瓶啤酒,回去打开一喝,味道恶劣。赵某很生气,感觉不公平,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你认为他怎样做对自己才是公平的()A、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和为贵,忍让为好 B、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C、逢人就说此事 D、要求商店更换新鲜啤酒或退货

8、物理实验课上,小强和同组的同学在一起做实验,并且不是地小声议论,物理老师发现后,把他叫出去训了一顿,小强当时感觉很不公平,你认为她怎样做才不会再有这种想法()

A、下课后找老师大吵一顿 B、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自己的行为 C、让老师也把说话的其他同学训一顿 D、从此以后不再学习物理

9、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能够使人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而只有 才能实现这一点。A.竞争 B.公平C.挑战 D.正义

10、下列行为中属于正义行为的是

A.对毁坏校园花草树木的行为,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B.小偷作案时被发现,受害者呼救,路人无人帮助 C.为“帮助”同学完成作业,小莉让同学抄袭自己的作业 D.考试时小江向老师举报作弊的小龙

11.目前,考试作弊现象在许多学校比较常见,甚至屡禁不止,常常让学校和老师防不胜防,头痛不已。从公平与正义的角度看,考试作弊是()①一种不公平的竞争 ②小事一桩,无需大惊小怪 ③非正义的行为,损害了他人的利益 ④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直诚信的人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平现象的是()。

A.小李每天风雨无阻练长跑,在校运动会上获得1500米冠军 B.小叶未参与黑板报编写,却获得黑板报优秀编写员的称号 C.小张的父母辛辛苦苦把小张拉扯大,而小张却不赡养他父母 D.小红在超市里买到了变质的面包

13、以下合作中属于公平合作的是

用心

爱心

专心①父母辛勤劳作,为我们上学提供好的条件;我们关心体贴父母,在家干力所能及的家务,在校努力学习②我和同桌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③老师认真备课、上课;我们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 ④我帮家长干活,家长就要给我报酬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法律的核心是()

A、道德 B、公平C、规则 D、法律

15、维护正义要求我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下列行为属于正义行为的是()A、小明上课说话,老师批评他,小亮说小明这是在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 B、作弊者受到老师的惩罚

C、小丽的妈妈和邻居因小事发生争吵,小丽怕妈妈受委屈,上前和邻居争吵 D、王林看见小偷偷东西,他怕小偷报复自己不敢生张

二、简答题:

16、有正义感的人其实就是正直的人,他们立身做人堂堂正正,立得正行得稳,爱憎分明,正气凛然,正大光明,无私无畏。

(1)请你讲出至少三个正直正义的人并简要说出他们的事迹。

(2)有人说:“正义的实现离不开法律的支持。”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维护正义,是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我们应如何树立正义感,自觉抵制非正义行为?

17、材料一:学校进行板报比赛,班主任让王伟负责此事,他当即表示一定完成任务。放学后他却说自己有事,把工作推给了其他同学一走了之。其他同学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板报评比获得了一等奖,王伟因此获得了优秀宣传委员的称号,受到表彰。(1)你认为王伟的行为公平吗?为什么?

(2)怎样才能避免这种不公平的事件发生?

(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树立公平意识?

三、辨析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C 5A 6B 7D 8B 9D 10D 11B 12A 13C 14B 15B

二、简答题:

16(1)古代包拯——公正断案,铁面无私;文革时期得张志新——维护真理,献身真理;当代任长霞——不畏邪恶,一心为民。

(2)①社会主义法律体现着社会正义,是正义的化身。良好的法律都是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的,都体现着正义的原则,正义是法律的核心;②法律是维护正义的有力武器。法律是实现正义的手段,正义只有通过良好的法律才能得到维护。法律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强制每个人履行应尽的义务,对违法犯罪行为予以制裁,使整个社会实现了公平正义。(3)①分辨是非,惩恶扬善。分清是非,心怀正义,与不良现象作斗争,是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②奉献爱心,同情弱者。我们应伸出温暖之手,以仁爱之心,力所能及地帮助生活中的弱者。③维护正义,也必须遵守法律。

17、(1)王伟受表彰明显不公平,因为他没有付出,却受到表彰;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反而获得了额外的利益,这样言行不一的学生,缺乏宣传委员应有的素质,缺乏一个中学生应具备的品德,不仅不公平,而且不诚信。

(2)王伟本人应进行反思,主动认错,将荣誉付出了劳动的人;班主任应调查了解真实情况,做到赏罚分明、表彰公平,才能服众,才能搞好班级管理;其他同学应积极主动地、实事求是地向班主任反映实情,以实现全班同学持久、稳定、良好的合作。维护良好的班风,恪守做人的原则。

(3)①树立公平意识,需要我们在竞争与合作过程中遵守相同的行为规则,这是公平与合作的最基本的保障。②树立公平意识,需要正确看待自己的利益,尊重他人的权利。

三、辨析题:

甲同学的说法不对。公平并不是一切都平均分配,大家一起“吃大锅饭”,而是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机制和环境,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繁荣。维护公平不但不会抑制人们的积极性,相反,社会的公平可以保障每个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

用心

爱心

专心30.答:(1)因为小张具有很高的公平合作意识,他自告奋勇扮演配角,付出了很多,为演出成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所以他得高分是应该的。

(2)小王在排演过程中缺乏公平合作意识,只愿意享受权利而不愿意履行义务,对其他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以后的活动大家都不愿意找他。

(3)不会给。小亮中途退出,没有合作意识,没有承担应该承担的的责任,因此不应给他分数。

(4)提示:可从树立公平合作意识,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来提建议。

五、实践探究题:

(1)标语一:维护社会公平,捍卫人间争议。

标语二:公平在于恪守规则,正以发自焕发良知

(2)农民工的工资被拖欠;有的地区、有的学校乱收费;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入学收取高价“借读费”等。

(3)有关的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切实保障农民兄弟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农民工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农民兄弟掌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法和途径。

用心

爱心

上一篇:中考失利反思作文下一篇:欢庆六一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