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世外桃源(共16篇)
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篇1
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我心中的世外桃源并不要多么高的境界,只要可容我在那即可。
早上,吸着新的朝气,一人站在山上,看着远远的东方,等那一轮明日升起,点燃身旁草叶上的露珠,点点烂漫,仿佛置身苍穹,又仿佛可伸手摘星,这便为世外桃源之景。
中午,躺在桃花林中,沐浴这桃花香与阳光,伸手摘下一朵桃花拈在指间,细细品,慢慢尝,这一个世人难得的桃源之地。
傍晚,孤舟之上,水流平缓,垂钓;饮酒;作画;写诗;调琴;狂歌;大笑。每一个音符散落在田间,成为那丛丛繁花:品红,金黄,天蓝……五光十色;每一个笑声荡漾在江畔,成为那美丽的花石:圆的,方的,千形万状。一曲萧笛,迎来百鸟共鸣:有百灵,有黄鹂,催如碎玉,婉转如泉。傍晚回家之时,不忘手挽着那最后一片红霞夜间作伴。
晚上,透过竹叶,可以看到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星星散落在黑色的无尽的苍穹之上,一颗颗如珍珠,一盏盏如明灯。闲适,舞剑,宝剑出鞘,一束寒光映在脸上,舞毕,抬头望月,在那眉间的是一缕寂寞。
下榻,透过天窗,观望夜空,在那夜空中划过的,是一天的劳累与舒心,而在那明天东方升起的,将会是新的快乐。
但是,我想桃源之所以位于世外,是它并不存在,正如陶公笔下的“桃花源”一样,它是虚无飘渺的,而真正的世外桃源,是人们心中的那一片净土,是人们那一颗纯洁无暇的心。
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篇2
一、为人师表
教师往往是学生心中的偶像, 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工作中,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增强学生前进的动力, 而且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例如, 学生打扫卫生时, 认真打扫的少, 打打闹闹的居多。于是, 我就和他们一起值日, 边干边教他们怎么做。慢慢地, 学生就能自觉打扫卫生, 不再需要教师安排和监督。课间休息时, 我会到教室里走一圈, 看见地上有纸屑, 我就弯腰捡到纸篓里;看见没有打扫干净的地方, 我就自己动手。时间长了, 学生耳濡目染, 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教室里总是很清洁。
二、爱岗敬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阳光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我总以自己能成为教师中的一员而自豪。我热爱自己的学校, 热爱自己的学生, 做到教书又育人。在平时的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德育人, 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尊重每一个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儿童。”我为取得成绩的孩子感到高兴, 也能谅解学生学习中的失误, 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是他们学习上的好帮手和生活中的知心人。
三、热爱教育
师德的重要体现在于奉献。一个教师在对待学校工作时, 不光是锦上添花, 更重要的是雪中送炭。教师很少能干出轰轰烈烈的业绩, 但一批又一批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成长、成才, 我觉得很骄傲。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 也是艰苦的, 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 这种付出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 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 受得住挫折,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四、关心学生
教师要努力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 让他们都充分得到个性上的发展, 做到及时调查、发现, 及时沟通、反馈。尊重学生, 不打骂、体罚学生, 以“循循善诱”为主要策略, 让每一位学生心中感觉到教师是可以接近的, 是值得敬重、佩服的, 是一位合格的教师。
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教育学生。在学生心目中, 具有爱心和渊博知识的教师才是“好教师”。教师要对学生保持一颗挚诚的爱心,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关爱学生时要严字当头, 爱字包容, 循循善诱, 去启发、去教育他们。
心中的桃源 篇3
每当站在窗边,眺望城市边缘那绵延的墨绿色时,我的心思就不由自主的就飘到了远方,心中的烦闷也会渐渐淡去。我喜欢远远的看着那山,那树,好像那里有种魔力,它有足够的容量来稀释世俗的烦恼。我想,这也是很多人在节假日的时候,选择去城郊度假的原因吧。很多画家也喜欢寄情于自然天地间。在怡人的山水世界,描绘着心中的世外美景,寄托着自己的浪漫的情思。
所以,画家笔下的风景,便是画家心中的桃源。
然而有位画家的作品,却难以称得上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桃源美景。这个画家便是亨利·卢梭。无论是画面的气氛,还是绘画的技巧,都与寻常的风景画大相径庭。在这另类的“美景”中,林中的树叶宽大厚实,完全没有飘逸轻巧之感,似乎连风也难以吹动;动物和人貌似是画中主角,但却摆着僵硬的姿势,眼神怪异的凝望着观众,让人心生疑惑。倘若现实中真有如此景色,恐怕只能是探险家的乐园吧。
翻看卢梭的生平,他原本是名税务员,四十多岁退休后才专门投入到绘画事业中。他没有经过丝毫的专业训练,完全凭借一腔热情在创作。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前几年爆火的“梵高奶奶”。这位淳朴的乡下老太太,七十多岁才开始作画,却红遍网络,感动无数普通人。在她的笔下,展现了农村美好的小风景,勾起了都市人浓烈的乡愁。
也许自然的花草树木最是能够激发人的创作欲望,两位“后起之秀”都偏爱画风景。但同样是半路出家,同样是触景生情,两人的画风却完全不同。梵高奶奶偏爱鲜艳热烈的色彩,自由轻松的笔触信手拈来又饱含深情,虽然笔法似儿童笨拙单纯,但每幅小景都看得人心驰神往,想到田间地头去捕捉童年的回忆。而卢梭的画却让人望而却步。他把上的每一片树叶,动物身上的每一丝毛发,都仔仔细细,毫不懈怠的勾画出来,甚至远处应该被虚化的树枝,也画得根根分明。色彩上追求严谨的过渡,没有一丝杂色。但是这样的精确却带来了更强烈的不真实感。危机四伏的丛林让人们更加紧张,不由自由的产生了恐惧感。
也许相似的风光,在不同人的眼中,感触截然不同的。梵高奶奶的乡村景致,承载着自己的往事。可能在某年的某个夏夜,就是在画上这个开满荷花的小池塘边,发生过一场浪漫的故事;也许在某年的某个秋日,就是在画上这棵结满果实的柿子树下,有过一段美好的回忆。所以梵高奶奶的画格外真,格外淳。这些故事和回忆,使这些寻常可见的杂草野花也有艳丽明媚的姿态,张牙舞爪的枯枝败叶也有温柔动人的韵味。与其说这是艺术家的眼光,不如说是一位老人对生命的感悟。
这些,在卢梭的作品中是看不到的。
卢梭在退休之前,只有周末才能有空画画,相比起专职画家,他可以用来艺术创作的时间实在少的可怜。在卢梭所处的那个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现代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巴黎这个艺术之都,拥有精妙的技法和新颖创意的画家并不少见。他们都渴望能在现代艺术的史册上留下闪光的一笔。可这谈何容易。卢梭的确剑走偏锋,他的画与其他的技法娴熟的作品相比,反而显得清新脱俗。虽然他的画最终得到官方沙龙的认可,但是还是有许多出名的画家经常嘲弄他的艺术。所以卢梭经常感觉到很苦闷,这在他的画上都表现了出来。每个人物的眼睛,每个树上的叶子,都透出一股落寞。不管画什么风景,即使是雨天的狂风,也像是定格的画面,都是冷的,静的。这也许就是卢梭创作时的心情写照吧,他太想获得别人的肯定,所以无法轻松自如的去描绘眼前的风景。当朋友在奚落他的热忱,权威在质疑他的技法,他只有用尽全力的去工作,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稍微欣慰一些。
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卢梭执拗地画着只属于自己的风景。他认认真真的,一丝不苟的建造了自己的领地,在那里,他就是国王,统御着所有的生灵。每个树枝都有条不紊的伸展着,每条叶脉都兢兢业业的生长着,每个动物极其认真的做着本分的事情。卢梭用自己设立的标准苛求着自己,只要认真去做了,他就是艺术家,一个被人认可、受人尊敬的艺术家。在卢梭的王国里,没有嘲笑,没有讥讽,更没有失意与落魄,在他画中丛林深处那未知的世界里,是艺术家沉静深邃的心。
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篇4
那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我的家是亲手盖的小木屋,朴素而美观,屋里有木床,桌椅等生活必需品,它们都出于我巧夺天工之手。小屋周围是一片片的树林,鸟语花香,小动物们可爱至极。当然也有食肉猛禽它使我的生活生动搞笑,充满刺激。屋前大约二百米处是个方圆几十里的淡水湖,鱼儿自由的嬉戏。
我的天堂一年四季都是很有诗意的。春天万物复苏,我把小屋周围圈起篱笆,开辟出一块小空地,种植一些野生的山芋及花花草草,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在踏青中听到花儿开了,大地在做着深呼吸。夏天郁郁葱葱,我会毫无顾忌,脱的一丝不挂的扎进碧绿的湖中,一圈圈的涟漪召唤来了成群的小鱼,在我后面成了长长的尾巴,我很乐意做它们的领袖,黄昏日落时还能够吃香喷喷的烤鱼片,好不爽快。秋天金黄一片,厚厚的黄叶落满了小屋周围,身临其境仿佛天女散花,令人神往。涉足登高,在山颠来个“一览众山小”体会唯我独尊的豪迈。冬天白雪皑皑,鹅毛过后,小屋静卧于大山怀抱,打一个懒懒的呵欠,弓箭和干粮袋往身后一搭,循着地上各种各样的足迹必须会有不小的收获,拈弓搭箭摆一个英雄射大雕决不比射雕里郭靖差,千万别担心没人欣赏,大自然正悄悄的嫉妒你呢!
我心中的世外桃源作文 篇5
当你读到这里,一定会很疑惑,你一定想说,此话怎讲?其实原因真的很简单,我爸常年在外一年只回家一次,而我大姐因工作原因在成都工作,我二姐因读书原因,一个月只能回家一次,而我和我妹妹因读书每天都要去上学,家里只剩下我妈妈一个人在家,甚是孤单,而每当过年的时候,正当所有人都回来时,好不容易可以团聚几天的时候,我们却深得自个儿的闷气。
就比如今年过节的时候,其它人都高兴兴高采烈地和家人在一起,共同享受着团聚的快乐与幸福,而我家却是一片争吵声,哪怕是大年三十、初一,这些日子都是一片争吵声,够了,真的受够了!不想再听到他们的争吵声了。一气之下,我跑到了我外婆家去,今年的寒假,我都是在我外婆家度过的,直到报名,十二号大街去上班了十六号我们要报名了,老爸又要出去打工了,走了,都走了,家里又剩下一个孤单的女人。
一次,哪怕是一次,不多,我也不贪心。就一次,让我们一家人和和美美,开开心心的过一次年,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年当中成功的喜悦拿来共同分享,失败后的痛苦我们共同承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就这样,哪怕只有区区的一次就够了。
我心中的世外桃源作文 篇6
沿着铁路旁一条石板小路往前走,一大片粉紫色的牵牛花向我迎来,有的全展开了,好像在吹喇叭,欢迎我们的到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好像一个剥了一半的紫玉米,可爱极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离开牵牛花丛,进入眼帘的就是一片片宝石花,蝴蝶花,黄野花,白野花,真是美不胜收!
无意中,我们看见了一片叶子像枫叶似的藤,外公告诉我,这是抓抓藤,他的茎象刀一样锋利,可以割破任何的东西。在一棵桃树下,我们还发现了一株碧绿的枸杞,它的叶子左右并排地长着,上面还有许多可爱的小红点,外公说等秋天一到,我们可以摘几颗,补补身子。
“世外桃源”的一切,都瑰丽无比,可它就隐藏在一条很不起眼的石板小路后面。爸爸说,往往很平凡的事物后面都有它异样美丽的一面。我听了似懂非懂。
我心中永远的丰碑 篇7
黄先生是一位对我一生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的师长。我在读大学本科时,他为我们班开设了老解放区教育、毛泽东教育思想等专题研究课。1964年我毕业留系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曾在一起劳动改造(我始终尊他为“黄老师”)。1979年我又有幸被调到了黄先生所在的教育学教研组,从此便有了进一步向黄先生讨教的机会,开始与黄先生结下了长达近四十年的不解之缘。他给予了我慈父般的关爱、教诲和指导。
一、启发我如何为人处事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两次面临专业方向的再选择。一次是1982年,系领导决定推荐我去美国专攻教育哲学。当时我一方面很想得到这个出国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又不想放弃我的教学论研究方向而去开拓一个自己所不熟悉的领域,所以十分犹豫。第二次是两年后,系领导鉴于当时教育系从事教学论研究工作的已有多位教师,再次动员我转专业研究方向。我请教了黄老师,他认真听了我的述说,了解我的困惑后,没有直白告诉我取此舍彼,而是启示我如何去寻找思考问题定位的坐标而不至于为眼下短暂利益迷住了双眼,影响自己做出理性的判断。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系里评职称时,我自认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已达到了条件,申报副教授职称应该没有问题,我也当仁不让。但因为指标紧张,有人劝我从全局考虑能否放弃这次职称申报,让给他人,当时我想不通,还给系学术委员会写了一封信。黄先生拿着我的那封信找我做工作,他语重心长的促膝谈心让我懂得了如何学会宽容、学会谦让,懂得了“为人正、为人真”的内涵,懂得了应如何真诚地去关爱他人而在群体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尽管这一“让”影响了后来我解决正高职称的时间,但我无怨无悔,是黄先生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他就是一个楷模!
1992年,基于“人缘关系好”,我这个没有任何干部经历的副教授,突然被推上了北师大教育系系主任岗位。当时,领导班子中另三位副系主任劳凯声、史静寰和冯晓霞都是讲师,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不到42岁(我那年49岁)。说实在话,当时接这个活底气很不足。黄先生鼓励我们只要做到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一碗水见底”,大胆去做就一定能做好。我们很认真很敢干,也有很多新思路,常常几分钟就可以拍定一件大事,但带来的问题是工作粗漏不细,尤其是不会做人的工作。以黄先生为首的系里一批老教师成为我们的依靠,给了我们大力支持,为我们摆平诸多难事,使得系里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黄先生带头参加系里组织的所有集体活动,比如那年红五月歌咏比赛,他和许多老先生积极参与,结果教育系获得了全校一等奖。四年多的系主任经历,我当作是自己人生的一个磨炼。当我遇到难处、受了委屈时,我常会找黄先生倾诉,向黄先生求教,他总是耐心为我排解,给我安慰。正是黄先生和一批老先生的激励和支持,我们将工作做得还算有声有色,这一点被广为传扬。记得在上海的一次会议上,陆有铨教授笑着对时任华东师大教育系主任的施良方教授说:“您和裴老师最大的不同在于,她有黄济先生等一批老前辈的支持。”学习黄先生崇高的人品和境界,这是我逢年过节均带领我的学生去看望黄先生的根本理由。
二、引导我确立并开拓了教育研究方法这一专业方向
学会如何做教育科学研究,这是每一个年青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早在1987年,黄先生要我围绕教育研究方法写文章并参加在北师大召开的教育基本理论的年会,我遵嘱写成“谈谈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论问题”一文,他亲自和我逐字逐句讨论修改,此文后来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3期。基于方法论对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黄先生提示我将教育研究方法作为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年多访学的两个研究议题之一(另一议题是研究美国的教学理论流派),我出国临行前他还亲自写条幅赠我。学成回国后他又亲自为我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一书(1993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作序。继后,他又让我承担了《现代教育论》一书中关于教育研究方法共3章的撰写。正是黄济先生睿智的思想成就了我教育研究方法这一研究方向。
在教育研究方向这一领域,鉴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起步晚基础薄弱的现实,黄先生要我站在高位总体关注研究的重大前沿问题。诸如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及其坚持与发展问题,教育科学的性质及研究方法的特点问题,关于教育对象——人的研究的复杂性和随机性问题,对历史遗产和外国经验的批判继承和借鉴问题,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的联系与区别问题,等等。我们曾多次讨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以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问题。黄先生指出,不站在哲学方法论的视角思考问题,就会就事论事,就不能很好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方法论的关系、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异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一般方法与具体方法的关系及中外古今的关系等当前教育科研中的重要问题。
黄先生总是与时俱进,站在学术前沿。他提醒我要关注研究方法的多元、综合的发展特征,关注系统科学方法的运用,关注心理学、脑科学、社会学、人类学发展的影响和有关研究方法的移植。正是黄先生的点拨,以及他的教育哲学观,助我在教育研究方法这条路上一步步前行。
三、对主体教育实验研究的帮扶
始于1992年的我所主持的主体教育实验研究,始终得到了黄先生的倾力指导。他多次亲赴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以及北京的几所实验项目学校进行指导。他的报告深入浅出,说理透彻。为节省科研经费(仅2万元的项目科研经费要维系三年的研究),黄先生和我们一起坐火车挤地铁乘大巴,住简陋屋子。一次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调研,黄先生坚持要随我一起骑自行车去,往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对他说“不”。实验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为这样一位泰斗级人物朴素的衣着、谦和的话语而深受感动。只要他在场,我们也就感到有了主心骨。
黄先生得知主体教育实验研究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非常高兴,亲自出席了2002年5月25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开题论证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有王策三、王道俊、韩庆祥、腾纯、文喆、谢维和、连秀云、赖德胜、许燕、郝京华等众多专家学者,10所高校、3所科研单位及91所中小学代表参会。黄济先生为大会做了“主体教育研究应关注人的社会性和坚持辩证思维”的重要报告。他首先表明了他反对纯自然主义和绝对的相对主义的态度,重申对“什么是教育”的理解,强调要关注人的社会性。在此基础上,围绕课程的分科和综合、怎样认识和评价班级授课制以及师生关系问题,提出了他的意见和建议。黄先生的报告充满了辩证法。他认为,小学的学科,是一定能综合的,到了高中就需要以分科为主,以后到了大学,学科又是一种高级的整合,恩格斯讲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他希望不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非此即彼。就班级授课制的改革问题,黄先生告诫要重视历史,好好判断分析,做到改革要适宜要稳妥。要弘扬学生主体性,但这个过程不是任意的,不是自发的,需要教师很好的指导。最后,黄先生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重视并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三是搞主体教育实验要考虑到我国的国情。黄先生分析,我国的地区差异很大,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教师的水平也有不少的反差。因此,虽然我们有了上位的高层的指导思想,但在做的过程中,要时刻牢记联系实际,脚踏实地,做稳做好。
我们的主体教育实验正是在黄济、王策三、王道俊先生等前辈倾心指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去年八月家人转告,黄济先生几次打电话找我。我出差回来后立即去他家。原来他急于想了解关于学派的建构问题,我向他详细介绍了叶澜教授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学派。我认为中国是到该出学派的时候了,否则不会带来理论研究的繁荣。黄先生听后又进一步追问了主体教育实验的情况。当听我介绍到一个大的团队,近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所做的研究,研究成果扎根在土地上,尝试从主体性发展到“三力”模型(即决策力、领导力、学习力)构建中国基础教育未来发展之路时,他非常感兴趣,希望我们在扎根实践的同时要注意不断形成和提炼新思想新观点,他希望我抽时间多给他聊聊研究的进展,离开他家时他还将他的一份手稿送给了我。从这次深谈后我立即开始着手一方面继续向下扎根,另一方面加大对研究的向上系统总结梳理。遗憾的是以后再也不能得到黄先生的指点。
我心中的世外桃源作文 篇8
在这个美丽而朴素的仙境里,你可以俯下身子,在浓浓的树荫围绕着的小河中,捧起一口水痛快地喝个够。有时,你会看见几条大鱼在水中嬉戏,有力的尾巴拍打着水面,溅起一层层水波;如果你乘着木船,随心所欲的任由它四处飘荡,躺在木船里,享受着凉凉的微风吹在脸上,看着鱼不时地跳出水面,那真是无比惬意。
坐在高高的山峰上,感受着阵阵寒气,你可以伸手触摸白云,对着青山大声呼喊。放眼望去,一片片翠绿的山野映入眼帘,就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你会是里面的一条小鱼,在海里任意翱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你还会看见一个个用稻草搭成的房子,在森林中显得格外耀眼,格外朴实。在这稻草编织成的草房子里住着的人们,他们十分友好,没有贪婪、没有争吵,一切显得都那么的和谐。他们都热情好客,只要你一声招呼,他们就会端来一壶糯米茶供你品尝。他们不仅热情好客,对待大自然也十分友好,从不做伤害大自然的事。
夜晚,天空上闪烁着星星,你可以躺在柔软的草地上,看着满天的繁星,听着人们在火堆边唱着歌,还有动物们的呼噜声,一起组成了一首催眠曲,伴着你进入甜甜的梦乡。在不知不觉中,大自然成了你的伙伴,陪伴你渡过这个美妙的夜晚。
我心中的世外桃源作文800字 篇9
清晨,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白雾,一切都在朦胧薄雾中,犹如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般,朦胧且迷人。
湛蓝的天空笼罩大地,天上的白云也逐渐变换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色,给人的景象就如沉在大海里,看着水里游的小鱼般的悠闲。不必去猜想世间的种种猜疑,岩石上的源泉顺着凹凸不平的石块流淌下来,落在水中发出天籁般的响声,自然而和谐。
周边的桃花树,美丽的让人难以置信,有小孩在桃花树旁玩耍,银铃般清澈的笑声荡漾在每个人的心中。风吹动着桃花树上的桃花,顷刻间,数百片桃花悄悄地落下起来,如花如梦,在空中飞飞扬扬,飘飘洒洒,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舞动着华丽的舞蹈,像花雨一般,幽幽的清香弥漫着。
大树下有乘凉的老人,缓缓煽动者蒲扇,安详的看着在桃花树下玩耍的孩童,仿佛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是这般爱玩、爱闹,不觉地露出了嘴角的笑容。耕作的人也停下田里的农活,望着孩童,似乎在想念自己小时候的日子。大孩子站在小溪里,挽起了衣袖和裤腿,伸进了清澈的湖中,抓小鱼小虾。山中偶尔传来一阵阵悠扬的笛声,似乎在诉说着某些事,但也不必去猜想,可能是山中归隐的道人,耐不住寂寞,以悠扬的笛声倾诉着心中所感。
会跳舞的女子也在桃花树下舞动着,跳着跳着像是与桃花融合起来,美的无与伦比,美的让人窒息,绿油油的水稻分布在田里,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图画,是那样神秘,那样引人遐想……
暮色起了,天地间棱角分明的萧条似乎变得柔软起来,像软软的棉花糖。随之而来的,是橙色的馥郁芳香。夕阳是安静的。人们头顶一片温柔的天空,家家的小院里,饭菜飘香,欢歌笑语,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我心中理想的教研组长 篇10
一、教研组长的个人素养
1. 教研组长应是有“担当”之人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 课程改革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比如在数学课上, 在教授新知识时, 教师不再“掐头去尾烧中段”, 而是注意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 增强知识的现实感与情境感, 变数学“冰冷的美丽”为“火热的思考”。然而, 课堂上有时就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比如评优课上, 评委们就教师的课堂表现给出各项量化评估指标, 常常就有一项“创设生活情境得分”。值得注意的是, 数学中有的内容可以创设出恰当的生活情境, 而有的内容纯粹是人类心智的产物, 如二项式定理、复数等, 生活情境就难以创设, 硬要创设生活情境只能是生拉硬扯、离题万里。
再如, 评优课常把教师是否使用多媒体课件作为一项量化指标。姑且不论是否所有的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单就目前的多媒体教学来说, 至少有一点缺憾, 即预设有余而生成不足。课堂上教师要按课件的预设流程教学, 它容易使课堂教学程序化, 而少了课堂的灵动与精彩的生成。针对诸如此类的现象, 教研组长, 应该有对这种伪科学认识说“不”、对长官意志说“不”的勇气与见识。教研组长身上应该多一些学究气与社会责任感, 多一些勇于担当的骨气, 少一些功名利禄之心, 不唯官、不唯财, 只唯学问、只唯教育, 对教学中的一些病态行为, 能够时刻保持警觉与旺盛的批判力。
2. 教研组长应是有“权威”之人
一名教研组长, 在精神与专业领域, 理应比普通教师拥有更高远的境界。其胸中要有一种“别才”, 眉下要有一双“别眼”, 在教学策略、教学机智上要比组内其他教师棋高一招。教研组长在组内的作用, 不应像肖川教授所批驳的那样, 是“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
教研组长要具备上述特质, 除了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 别无选择。古人说得好, “一天不读书, 心源如废井”。其道理很简单, 找律师打官司, 谁都愿意找一个知识渊博、与时俱进、通晓国家最新法律条文的律师;患者到医院看病, 如果医生告诉患者, 其看家本领全靠十年前大学课本所赐, 毕业后从来没订阅过任何医学杂志、没进行过任何后续学习, 恐怕患者是不太可能愿意把百十来斤的身体交给这位医生的。
教师与医生、律师一样, 是一种专门的技术职业。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从各个方面不断汲取营养, 如, 当前教育界和心理学界有什么研究成果, 最新教学理论如何应用于教学, 如何将教材把握得更加到位, 对题目如何讲解才能更有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专家有什么理论, 同行有什么见解, 等等。北京数学名师孙维刚的教学效果为什么那样好?因为他的格调高致, 他追求“把数学上出数学味、上出哲学味、上出文化味来”, 追求“漫江碧透, 鱼翔浅底;八方联系, 浑然一体”的教学境界。而“水积之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风积之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没有深厚的知识底蕴, 谁能有他这样“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 洞察其隐”的本领?所以,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人们:一个现代的人, 如果没有经常与书籍的精神交往, 如果没有一种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尊严的愿望, 那么, 他的生活就是不可思议的。
关于对教学大纲的熟知与理解, 对于教师来说, 只是最起码的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的领域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 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梁实秋在文章《穷》一文中描述穷人道:“人穷则颈易短, 头易垂, 肩易耸, 须发许是长得特别快, 擦着墙边逡巡而过, 不是贼也像是贼。”这段话用来形容不读书的教师也再合适不过。所以常言说得好, “读书改变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得多了, 其视野可以“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其思维可以“有左右逢源之佳, 具融会贯通之妙”;其语言可达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之效;其神韵自然如幽谷之兰, 自内而外散发出从容之态、王者之气。
一个好教师应该是痴迷于书本的教师。作为组内学术带头人的教研组长, 更是要“三更有梦书当枕, 半床明月半床书”。只有读书, 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才能不断打开广阔的精神天地, 才能为组内教师树立一个身边的榜样, 才能准确有效地对年轻教师传授求知的方法与路径, 才能既传业务更传精神。称职的教研组长一定是始终把精神上的高远追求和自我完善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
3. 教研组长应是有“梦想”之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任何一个心智正常之人, 当他解决了温饱, 有爱、有安全感的时候, 无一例外地都将追求一种需要——“自我实现”, 这是人的本能。陶渊明在《饮酒二十首》中也说:“鼎鼎百年内, 技此欲何成”。意思是说, 人们要在这短短的一生之中完成自己, 在品格、情操、技能等各方面要真正地尽心尽力, 完成自己的整个生命。所以屈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贾岛要“两句三年得, 一吟泪双流”。爱美、求好是任何一个正常人, 尤其是自古以来有良知的中国文化人的精神与行为追求。教研组长应该从骨子里透出一种自尊、自信、自谦、自持的品性, 应该一直追求这样的地位, 即在专业技能上 (包括上课、备课、命题、评课等诸方面) 成为同行中的翘楚。
奇·格拉泽与法尔曾列举了如下7个“专家工作的关键特征”, 教研组长在行为上、在行动的效果上, 应该尽量体现下述7个特质, 即使“身不能至”, 也要“心向往之”, 毕生追求, 刻意、主动地完善自己。
(1) 专家主要在其所从事的领域内表现出色。
(2) 专家能够在所从事的领域内知觉大量有意义的模型。
(3) 专家的反映敏捷, 专家能更快地操作该领域技能, 能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4) 专家表现出非凡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
(5) 在专业领域内洞悉和表征问题时, 专家比新手更具原则性。
(6) 专家把更多时间用于分析问题的质的方面。
(7) 专家具有高度的自控力。
4. 教研组长应是有“大爱”之人
教研组长在完成“独善其身”的同时, 必须时刻用另一只眼关注组内成员的职业生存状况。教研组长对学校的本门学科教学的整体水平提升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对本教研组年轻教师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通过示范课、评课、督导检查, 通过学术沙龙、课题研究等活动, 通过让年轻教师跟踪听课, 通过手把手的指导, 教研组长可以引领年轻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当年轻教师在为公开课、研讨课做准备时, 当年轻教师精心写论文准备参加省市级评比时, 如果他们在第一时间征询的是教研组长的意见与建议, 那就说明教研组长的权威得到了认可, 说明教研组长的人格得到了认同。这样的时候, 应该是教研组长最具成就感、最感欣慰的时刻。当然, 只有当教研组长能思精识卓, 其建议每每能予人以醍醐灌顶的作用, 其对组内教师能无条件地去关爱时, 教师们才愿意去亲近、去尊重他。
若有年轻教师工作中处于低潮, 其教学效果不被领导、同事、学生认可时, 教研组长要有一副慈悲心肠, 尽量尽快地帮助年轻教师找出问题症结所在, 提出妥善的改进意见, 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技能。
二、教研组长的个人作为
1. 成为校长的“显微镜”
校长管理着偌大一所学校, 中学仅文化课就有9门之多, 校长不可能门门精通。教研组长理应成为本门学科的“掌门人”。哪位教师教学有什么风格, 各备课组的团队风格是什么, 一体化教学方案是否把握住了核心知识……凡此种种, 教研组长都应该了如指掌, 积极为校长建言献策, 成为校长观察这门学科的“显微镜”。
2. 学习氛围的营造者
教研组长要力争成为本门学科的专家型教师, 能带领本组教师把握所教学段的核心知识。凭借自身的学识涵养, 教研组长影响、带动本组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 促使教师们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与习惯, 逐步提升教师们的学识涵养与理论水平。
3. 研究行动的促进者
同行间的观课与评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行为模式。在教研活动时间, 教研组长要有所作为, 要始终抓住研究课与评课不动摇。教研组长要对各种类型的研究课进行有系统、有规划的安排, 要针对本组教师的特点和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开设研究课, 如“同课异构”的比较, “微型课堂录像观察”,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研究, 等等, 教师们通过“俯而读, 仰而思”, 教育教学水平可以较快地得到提升。
教研组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 课题研究是“催化剂”。课题研究对于摆脱升学竞争的困扰、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建立教研组的共同愿景、营造团队系统学习与思考的氛围, 培养有思想、有反思批判力的教师, 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研组长要积极带领组内成员搞好课题研究。
4. 做好教研组的首席
心中的世外桃源 篇11
---戴晨薇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它也许是一个大家公认的美丽的地方,也可能是一个在你心中最美丽的地方,不管怎样,它都有你认为美丽的地方。
在我心中,也有一个世外桃源,它不是温柔多情的江南,也不是繁华喧闹的夜上海,而是外婆后院的小花园。那里是我小的时候游戏的天堂。小时候,我坐在外婆的怀中,听着她讲那一个个动人美丽的传说,树上时不时会掉下几朵桃花,落在我手上,我拿着,把它放在外婆的头上,外婆总说:“傻丫头,外婆老了,无论戴多少花,也年青不了了。”园中的树种类极多,但数量都极少,都是一种树种二三棵,唯有外婆喜欢的茉莉,种了好几盆。到了那个季节,茉莉花开了,园里到处都是茉莉花香,那时,外婆一有空就往园里跑。可我喜欢的,却不是茉莉,而是那默默无言的梅花。
梅花只有等到冬天才会开,等到冬天,我往外婆家跑的次数多了起来,那一定是冲着我心爱的梅花来的,不只是我,许多的文人墨客都曾赞扬过它。说它坚强,坚韧不拔,也写了许
多关于梅花的文章,我很是佩服,羡慕他们,有如此高的文采,将梅花比喻得如此恰当。可是,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像牡丹那样开得艳丽的花朵,总是无视旁边的默默无闻的花朵。我想,也只有在冬天,这么洁白无暇的雪中,才能容得下这么低调而又坚强的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这陪伴着,教导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它要让所有中国人知道,只有在磨难中锻炼出来的人,才是真正有坚强意志的人,这是古人教给我们的,也是梅花教给我们的。
高一心中桃源写作 篇12
赏一首古诗,心生暖意,满口留香。寻一缕烟是落红中的流萤、暖阳下的迷雾;是高原上细雨迷蒙中的生机,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震撼;是塞上滚滚黄尘中的烽火、早春的江南烟雨中的细柳。念一首诗,唱一曲词,剪一阙韵律,重拾一段时光。既然无法行走遍地,那就让我借诗游过千山万水。
脚下突然平实,眼前突然宽阔,我怯怯地抬头望向四周,我仿佛处在人间仙境那般,阳光与影子以最畅直的线条流泻分割,周边事物都纯净的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似的,日夜的风,把山塑成波荡。于是,满眼皆是欢快。
抚一曲古乐,梦回汉唐。关上手机中的某某综艺女歌手甜美的歌声,用小壶倒上半杯茶,抱出古筝,玉指轻扬,抚上琴面,闭眼深思,琴声似清亮的流水,静静淌过碧瓦飞甍的宫殿,淌过王昭君美丽的嫁裙,从远方过来,汇入人间滚滚红尘,随岁月波涛而逝,流向远方。衣袖染尘,音落。罢了,此曲只应天上有吧,人间难得几回闻。
看一处旧址,怀念过往。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空间都是有依据的,不由为这座古城的设计而赞叹。环顾四周,辉煌的建筑、整齐的规划都撑起了这座古城独一无二的优美格局。在历史长河里缓缓刻下痕迹,别有一番韵味。
我心中的语文“巴学园” 篇13
一、语文课堂要读一读
“读”是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方法,他引领你走进语文的天堂,是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语文课堂的“读”可以有两个层面的内容。
(1)读课文。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思想深刻、词质优美的范文,都可谓是经典之作。我们要引领学生品读欣赏这些名家名作,引领学生去品味词语、鉴赏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读,就是将客观的文字信息通过眼、耳、嘴、手、脑的有效配合,转化为有声的画面,从而对文本进行全面解读。朗读除了正确和流利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才能把学生与文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韩军老师的“读”,一直是我奋斗的方向。播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片段。舒缓、悠扬的音乐响起,韩老师自然地进入了状态。他饱含感情地朗读着。时高时低,忽短忽长,时急时缓,忽悲忽喜,如入无人之境,又似在重演着文中的往事。不一会儿,就有人红了双眼,有人擦眼泪。全诗读完,全场掌声雷动。师:(微笑)我读得好吗?生:好!师:是艾青诗写得好,还是老师读得好?生:诗写得好,老师读得更好!师:诗写得好,老师才读得好。这么好的诗就该好好去读,满怀激情地去读,读出感情来。韩军老师的“读”紧紧地抓住了学生(包括听课的老师)的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课堂上要让学生读得有情,想读;读得自由,乐读。
(2)读经典。语文课堂不仅要读课文还要借助经典美文,举三反一,让学生在相同的作者或相似的作品中进一步体会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经典的美文也是对学生一种情感熏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爱上阅读,爱上阅读经典。
二、语文课堂要争一争
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巧妙将隐性的问题抛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适当地“挑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使双方的不同思想产生碰撞,在碰撞中凸显真理,将隐性的答案化为显性。这种充满“火药味”的课堂争论能激发思索、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它不但给每一个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更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奋发的精神、充分的自信投入到学习之中。成功的课堂争论,可以使教学流程跌宕起伏、剪裁纷呈,使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三、语文课堂要笑一笑
有人用“欢‘生’笑‘语’”来概括愉快的语文课堂。有笑声就有兴趣,有兴趣就有努力,有努力就有收获。“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吧。怎样才能做到“笑”,做好“笑”呢?
(1)笑要师生共笑。这种笑是一种民主的、亲切的、无间的、发自内心的。她是融化师生、生生之间坚冰的熔炉,她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气氛融洽、平和、愉悦。
(2)笑要抓住课堂资源。引起的笑料要结合课堂资源。它可以是文本中的字词、句段,也可以是课堂中的生成要素。
(3)笑要适时,要适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只能保持在10分钟~20分钟(具体的特性有差异),而后就会开小差,偏离认真听讲的轨道。这时,教师要适时进行有意注意,暗示学生集中注意力。笑就是很好的有意注意媒介。同时,笑不是讥笑,不是乱笑,不是俗笑,不能喧宾夺主。
四、语文课堂要演一演
小学阶段很多课文都是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而编排的。这些文章中既有鲜活的语言又有形象的动作,可以更加直观鲜明地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必要的时候,就需要师生配合,将语言或动作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学中演,在演中学,在表演中去理解和巩固文本信息,在表演中感受和体验语言的魅力。于永正老师在《狐假虎威》中的表演教学,是我常常不能忘怀的。师:“扯着嗓子说”的“扯”懂吗?(老师边说,边用双手做了个“拉”的动作。)生:是拉的意思。师:不错,“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什么呢?生:拉嗓子。(笑声)师:把嗓子拉长?(说着,双手做了个拉喉咙的动作。)这能受得了吗?(众笑)想一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朗读第二节,伸长脖子表演“扯着嗓子说”,教室内一片沸腾。)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只靠一些想法是不可能完全洞察它的真谛的。我们必须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去完善和创新,打造自己心中的语文“巴学园”,让我们的学生流连忘返,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摘要: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和效果使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名家的教学实践又让我耳目一新。我心中的语文课堂“巴学园”应该是“读一读、争一争、笑一笑、演一演”的,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争中化疑,在笑中培趣,在演中收获。
关键词:语文,课堂,巴学园
参考文献
[1]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M].海口:南海出版社,2011.
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篇14
我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因此我们是没有吃过苦的一代,也是最被人们所关注的一代,这就注定了我们也是特殊的一代。我们总是会被人冠以很多帽子,比如没有责任心,“富二代”等等。但是我却并不这么认为,因为不论是从文化程度还是个性发展方面我们都是很优秀的。随着中国的经济的发展,教育业越来越好,我们这一代的文化程度自然总体都很高。再说个性,我们个性鲜明,这说明我们有独立的人格,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必要因素。很高兴的是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各人和组织的帮助,而加入中国共产党应该对我人生的一个转折。
我们从小就沐浴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春风,感受着市场经济的浪潮,是党的英明决策造就了我们的幸福童年,是党的殷殷关切给了我们安定的成长环境。现在我也处在这个集体中,从身边优秀的党员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年是我们党建党90周年,可以说90年的改变,有目共睹。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社会主义的繁荣,为了改革开放的巨变,为了二十一世纪的崛起„„无数的共产党人,呕心沥血,前仆后继,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谱写了一曲曲朴实的感人篇章!
2010年海南开始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这是海南发展的一个契机,也给我们免税店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我们“世界一流,亚洲领先”的目标也从来没有变过。作为免税店的一员我倍感骄傲,看着消费者的满意的笑容,就会觉得自己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顾客就是上帝”的思想与我们党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很好的结合,这为我的工作注入了更多的热情,我每天也都会以饱满的精神去迎接每一位顾客。
每个平凡的人都有一份平凡的工作,但是每一份不平凡的工作也是由平凡人做出来的。我还记得入党时的誓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也许我不能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我一定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篇15
今天我和妈妈去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这是一部动画片,主要描述了城市守护者黑猫警长在听到一只耳在监狱大楼里逃跑后,警察们开着飞机组织追捕,一只耳来到一个冒着大火的洞时掉了下去,之后从洞里爬出一个大怪物。
其实这个怪物就是大猿博士,他是从太空中来到地球找羊山博士复仇的,大猿博士来到了翡翠之星想搞破坏,它和一只耳狼狈为奸,计划着利用“翡翠之星”的开幕式,启动会飞的博物馆,把全城的居民统统流放去太空。黑猫警长和一只机智的小猪牟三嘟与坏蛋们周旋,斗智斗勇,经过努力,不但抓住了大猿博士和一只耳,还解救了整个城市的居民。大家都夸三嘟是个勇敢的孩子,黑猫警长也说三嘟是一个小英雄。
看了这个电影,我十分佩服黑猫警长有勇有谋,遇事沉着,还有小猪牟三嘟的机智聪明值得我学习。
记我心中的最美教师——汪云 篇16
初次见到她, 是在2008年市里举办的一次优质课比赛中, 她是评委, 我是选手。一进教室, 就看见后面一排男评委中, 坐着一位穿着天蓝色衣服的女教师, 当我送上我的简案时, 她冲我微微一笑, 我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了很多。后来得知她就是汪云——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特级教师。时隔三个月, 我有幸和她成为同事, 对她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
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那天汪老师的样子, 静静的犹如一潭湖水, 柔柔的犹如广袤的草原, 弱弱的犹如秋天的天空。汪老师的QQ签名是“柔弱、丰富、宁静”, 我问她为什么, 她说柔弱有两层意思:一是柔弱, 即放下自己, 使内心变得柔软, 让孩子的心灵愿意靠近。二是示弱, 内心强硬者必然使孩子敬而远之, 产生畏惧心理。就是这样一个内心柔弱的人, 在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刚刚起步之时, 她义无反顾地放下了本已轻车熟路的老学科, 从零开始, 承担起这门新生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成为我校计算机教育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她从对计算机语言一无所知, 到自编教材, 带LOGO及Qbasic语言兴趣班, 并多次在省市信息学奥赛中获得好成绩。自1993年以来, 她每年都自己带兴趣班。从学校第一批286计算机开始辅导学生打字, 到LOGO及Qbasic语言教学, 从信息学奥赛、网页、电子报刊、电脑绘画、动画到纵横码输入法, 她辅导的学生多次作为市代表队成员参加国家、省市各类比赛, 获奖达200多人次, 成为全省信息技术的领军人物。她柔柔弱弱, 可在我心中却如此强大。
汪老师的课很有趣, 我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同行们用元好问的两句诗评价她的课——“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每次听汪老师的课都给我带来惊喜。画图模块中的《调整图形》第二课时的重点是“拉伸/扭曲”命令的使用, 难点是“拉伸”和“扭曲”的不同点。我连续三年教学过这个内容, 却从没满意过。教材上是这样说的:“拉伸”表示当前图形的比例, “扭曲”表示将图形歪斜的角度。如果照教材上的文字去解释给学生听, 三年级的学生很难透彻地理解。我自己也寻找过很多方法去突破难点, 但效果一直不理想。而汪老师是这样突破重难点的:
师: (出示图1) 试一试, 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画图知识画出这个图形?
生:能, 复制、粘贴……
师:好啊, 给老师看看你们是怎么做的。
有的学生运用复制、粘贴操作, 可产生的是同样的图形, 有的学生试图通过“翻转/旋转”来改变方向, 甚至有学生用“选定”工具改变其大小。可是, 经过一一验证, 这些方法都不能改变其形状。经过反复尝试, 大约两分钟后, 有的学生就不由自主地向同学或老师寻求答案, 有的学生不肯轻易罢休, 说:“老师, 再给我们些时间, 我就不信我完不成!”此时, 学生的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了。
师:想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吗?
教师出示图2, 现在你们能画出图中的图形了吗?
生:能。
听完这节课, 我有点兴奋, 因为汪老师仅通过出示几个简单的图形, 就把教学重难点展示得一目了然, 给学生“柳暗花明”的畅快感和无穷的学习乐趣, 同时也给我很多教学上的灵感, 课堂只有经过教师充满智慧和诚意的加工设计, 才能迸发出更大的魅力。
二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汪云老师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课应成为一门“有深度、有温度、有文化”的课。汪老师说, 让孩子们“想学、会学、爱学、善学、乐学”五位一体的教学是对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诠释。每周17节信息技术课, 她从第一节到最后一节, 每节课的教法都在变化。她说, 虽然每周17节课上的是同一个内容, 但学生不同, 只有在教学中多多反思, 才能找到最好、最适合学生的教法和学法。
2009年, 汪老师去支教。开学前两个月, 由于学校初建, 电脑室没有装配好, 只能在教室里上理论课。当时班上有名叫孙小侠的学生, 似乎不像正常的孩子。汪老师常在上课前, 走到她那里看她写作业, 看着一个经常被教师忽略的学生仍然认真地写作业, 尽管做错了, 却仍在努力, 汪老师被感动了, 自此对她格外关心。11月初, 孩子们终于盼来了电脑。孩子们按要求坐到自己的位置, 唯独孙小侠在门边呆呆地站着。原来, 她没有分到电脑。汪老师毫不犹豫地让她用自己的电脑。然而, 几次邀请, 她都在原地没动。汪老师就走到她跟前, 拍拍她的肩膀说:“用老师的电脑, 我单独教你好吗?”接着拉着她的手走到教师机前。一连几个月, 汪老师始终在课上耐心地手把手教她, 可她从未讲过一句话。在一次练习课中, 汪老师悄悄地问她:“刚刚我教你画画时, 我差点没耐心了, 你担心吗?”她摇头。又问:“为什么?能告诉我吗?”她停了一会, 汪老师以为她又和往常一样没声音了, 却听到她说:“因为你对我好!”在以后的课堂上, 汪老师让孙小侠检查班上学生画画的情况, 她俨然是一位小老师, 非常认真负责, 仿佛完全换了一个人。汪老师用她的关爱唤醒了这个孩子的心灵——“铁树终于开花了!”虽然支教结束了, 可汪老师一直都在无私地帮助这个孩子。
三
一个团队的成长需要一位凝聚力强的带头人和充满智慧的引领者。汪云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带头人和引领者。她作为专家, 作为有思想、点子多, 并有丰富一线经验的特级教师, 不仅积极参与省市的各项活动, 还积极引领身边的年轻教师走上科研道路, 让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
记得2008年我刚进实小, 陌生的工作环境让初次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的我有些忧虑。汪老师热情地带我熟悉环境, 了解学生, 她悉心的照顾让我不再孤独, 不再害怕, 很快融入这个大家庭。在汪老师的精心指导下, 我迅速成长, 不久就代表市里参加省里的优质课比赛。汪老师带领组里的老师帮助讨论参赛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因为省里给的课题不是教材里的具体哪一课, 而是要求教师根据给的课题组织教材, 确定教学内容。汪老师和我分析往年比赛课题、课例, 这一忙, 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两点多。这时的汪老师还在帮我调整教学设计, 顿时我的鼻子酸酸的……
【我心中的世外桃源】推荐阅读:
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世外桃源05-24
世外桃源创业计划书10-02
心中的信仰——“党在我心中”主题演讲08-14
我心中的大师06-09
我心中的丰碑!07-07
我心中的旅行07-27
我心中的文学07-31
我心中的夏天09-07
我心中的法律09-22
我心中的大树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