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幼儿(通用10篇)
家教幼儿 篇1
改善幼儿家教的建议
班级:小四班日期:2010年6月7日
(一)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家庭教育观
家长要学会尊重幼儿。家长不能把幼儿当作自己的附属物或私有财产,期望通过幼儿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和理想,去补偿自己生活中的缺憾。幼儿是独立的、有意识的、有思想的个体,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与平等对待。尊重幼儿才是父母最深刻的爱。
家长要注重幼儿的今天。幼儿的发展是自然、有阶段、有规律的,父母所要做的就是遵循这一规律,在从尊重幼儿的兴趣、个性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然而许多家长考虑最多的是幼儿的明天将会怎样。许多过于担忧和心急的家长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财力,用兴趣班把幼儿的时间填得满满的,以牺牲幼儿的今天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美好的明天。其实,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幼儿的成长首先在今天,如果我们以牺牲幼儿的今天为代价来换取明天,那后果只能像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的那样,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因此关爱幼儿,并不是给幼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满意,也不是用各种所谓的知识、能力训练来压迫幼儿,而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予以科学的引导,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与自由,让幼儿在自然成长中享受快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独立的意志品质与健全的人格。
(二)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差,有的甚至大字不识几个,就放弃了家庭教育的责任,把自己家长的职责等同于保姆,只是负责幼儿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就足够了。其实,家长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学习幼儿教育的专门知识,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家庭与幼儿园强大的教育结合,使幼儿受到全方位、多渠道的熏陶与培养。相关研究证明,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与父母素质及文化水平的高低相关。
(三)改进教育方法,妥善解决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家长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譬如:当幼儿提出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家长不能不懂装懂,乱说一气,更不可用去去去、就你事多、烦死了之类的话压制幼儿提问的积极性。对那些爱发问、好活动、喜探索的幼儿,若能进行正确的引导,恰恰是创造性人才的雏苗。家长应实事求是地告诉幼儿,等看了书或请教了别人后再告诉他,也可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或是鼓励幼
儿自己去寻找答案。当幼儿确实犯了错误时,父母的态度、做法应一致,要给幼儿讲清道理,分析错误所在,并以正确的行为和思想加以引导。
(四)优化家庭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父母要为幼儿树立榜样。幼儿来到世界上,首先是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会认识世界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环境的氛围,每时每刻都会给幼儿的情感、气质、行为、道德、个性等多方面产生影响。要教育好幼儿,父母要严于律己,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在思想、生活、学习、工作、劳动和社会等方面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感染幼儿,以道德榜样引导幼儿,让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在一个充满民主、宽松、体贴、关心的家庭中,永远不会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争执,伤及感情。父母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爱幼儿但不骄惯,使幼儿感到轻松自如,没有任何精神压力,这种环境会使幼儿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创造活动之中,这对幼儿独特个性的形成、创新意识的萌发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父母们应学会诱导幼儿,这比恐吓、哄骗、打骂都管用。
(五)教育幼儿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自古以来我们教育幼儿都是这样一个原则,但是我们现在有的人就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只许表扬不许批评,一提批评就是打击幼儿,伤害幼儿,这就是违背了辩证法。幼儿当然需要表扬,需要鼓励。但是不能光表扬,也还要有批评,由于幼儿做的一些事情不都是对的,所以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批评也是促使幼儿进步的一种手段。
家教幼儿 篇2
一、幼儿均衡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幼儿享受教育公平
在幼儿教育中, “均衡教育用来强调对幼儿薄弱环节的关注, 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从实践上看, 首先幼儿均衡教育主要表现在适龄幼儿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其次是教育过程的平等, 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的平等。再者是教育结果公平, 即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 每个幼儿在接受教育后都应达到基本标准。
幼儿均衡教育意义在于幼儿绝不只是接受优质教育的问题, 它还应该包括受教育的程度问题。也就是说, 均衡教育应当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从质上讲, 就是要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来为幼儿接受优质教育提供保障。个体强势智能的发展, 是幼儿个性的卓越发展。这样幼儿发展扬其所长, 避其所短, 使每个幼儿的强势智能都得到了最好的发挥, 每个幼儿都感觉到学有所获, 都从学校收获了幸福快乐教育的均衡化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理念。从量上看, 就是尽可能让更多的幼儿, 尤其是流入人口子女得到全面发展, 对这些幼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指导, 为他们创设适宜的成长环境,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实现幼儿教育的均衡化、公平化。
二、幼儿均衡教育的关键是教师素养的全面提高
1. 师德的培养。
幼儿教师要转变自我角色, 始终将自己对幼儿的爱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 鼓励幼儿独立思考, 提出自己的看法, 即使幼儿的见解有偏颇, 也是他们对自然的独特视角的体现, 教师此时应该耐心启发诱导, 给幼儿创设一个和谐、快乐的成长环境。幼儿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 升华自己的教师职业理想和境界, 使自己能够成为所有幼儿的好家长和好朋友。
2. 技能的提高。
幼儿教师面对的都是非常脆弱、敏感的幼儿, 尤其是外来流入儿童, 他们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较少, 所以更加敏感。因此, 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均衡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种教育理念的设施必须有技术过硬的教师来完成, 只有理论与经验丰富的教师才能在教育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推进均衡教育的更快发展。为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练就好自己的本领, 才能在均衡教育中得心应手。所以教师要做到基本功扎实, 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过程多样化。另外, 学校可以给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从而达到教师整体提高、均衡发展的效果。
在班级教学中, 幼儿获得回答问题的机会往往不同, 这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学习动机、性格特征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所以, 教师应根据幼儿特点选择不同的对象来回答, 要尽量使每一位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 特别是流入儿童, 让他们受到一些特别关注, 培养幼儿回答问题的自信, 给他们合作游戏的均衡机会。老师还应按照幼儿的不同特质, 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优化组合,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游戏和学习中获得成长的空间, 从而促进教育的均衡化, 为他们以后的成长打下优质的基础。
三、发挥家长学校优势, 更新流入人口家长的教育观念, 助推教育均衡
家长学校是普及家教知识的有效渠道, 是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的重要渠道, 家长也是幼儿的第一老师。我们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 开展了一系列讲座活动, 特别是针对流入人口的家长专门发出邀请, 要求他们务必参加, 接受教育, 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例如, 我们聘请专家教授, 重点讲解了《如何做好幼儿入学前准备》、《争当合格家长, 培育合格人才》, 《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幼儿营养与卫生保健》、《幼儿家庭教育知识》等内容。又如, 根据家长提出的怎样辅导幼儿学习绘画、口语表达等问题, 开设了《如何指导幼儿学美术》、《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幼儿语言》等讲座。幼儿园还积极向家长推荐幼儿家庭教育读物, 大面积和较系统地宣传幼儿家庭教育知识。例如, 我们向家长推荐介绍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又有具体事例适合于幼儿家长阅读的各种书籍。如:《托起希望之星》、《写给年轻妈妈》、《家庭教育漫话》等, 并组织家长订阅。学校还把《幼儿教学》、《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咪咪画报》等刊物供广大家长借阅等。这些举措有力地优化了家庭教育的环境, 增强了教育的合力, 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与时俱进, 助推了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
家教幼儿 篇3
一、“幼儿家教热”现象背后的原因
家长给孩子请家教是为了什么?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为了让孩子从起跑线一直赢到终点线。父母希望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社会所认可的拥有各种美好品质与能力的人,希望自己的子女在未来能成为社会中积极的一分子。家长们所抱有的这些期望都无可厚非,但是错误的是,不能为了将来的生活而牺牲当下的美好生活。殊不知,家长的用心良苦也会给孩子带来负担、苦难与被动。
“幼儿家教热”现象背后也反映了家长们急功近利的心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也是家长的无奈之举。现行的教育体制、入学要求“逼迫”家长们不得不对孩子提早进行学前学习。否则,正如某些家长所言,“要是现在不尽早学习,将来上了小学,孩子就会成为不正常的学生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父母、老师因孩子对所呈现信息的迟钝反应而忧虑、担心,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成人那种想在一瞬间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所有认识一股脑地塞进儿童脑袋里的狂妄和无知。”
因此,一方面,教育体制的不完善、社会生存现实的压力使得家长们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帮助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深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家长们、甚至是整个社会的观念问题,即他们是如何看待儿童、如何看待儿童的生活、如何看待儿童的发展的。
二、“幼儿家教热”现象透射出来的家长“儿童观”与“教育观”
(一)儿童是无能的
家长请家庭教师的目的是辅导孩子学习。反过来说,他们认为儿童自己是没有能力进行学习的,必须由教师来教。儿童真的没有能力进行学习吗?“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求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那么,儿童究竟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呢?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把整个心灵先给孩子》一书中指出,“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儿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自然发展的顺序会引领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成长。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这种自发的学习。
儿童生来就是一个主动的个体,大自然就是他们精神生活的源泉。儿童需要学习,发展智力,然而儿童的学习不应该脱离大自然、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活动;儿童获得的知识不应该是死记硬背的无意义的,应该实际生活中的活知识。
(二)儿童是属于成人的
在孩子的教育与学习的问题上,孩子似乎永远没有自主权。父母的决定可以代替孩子的决定,父母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子,孩子就应该在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上奔跑。家长给孩子请家教,要求孩子学习拼音、汉字、外语、诗词,孩子没有反对的权利,只能接受。因此,现实常常是“一个儿童或被命令去做它厌恶的事情,或被明令禁止去做他所喜欢的事情。”因为,父母觉得这是为了孩子好,这是对孩子爱的表现。然而,父母却没明白“正确的爱应是恰当地对待正在成长的孩子的自然结果,而不是贯穿在各个阶段所刻意追求的东西。”
家长往往认为孩子是属于成人的,尤其是家长的“附属品”,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有绝对的决定权和包揽权。在家长们看来,“为孩子做决定”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儿童生活在一个由成人主宰的世界里,他们只能是被动的、受压制的、没有自由、没有决定权的。
(三)儿童的潜力是巨大的宝藏,要尽早挖掘
儿童的潜能确实是无限的,不可估量,难以计算的。但是,“要让儿童结出‘善果’来,我们也需要‘导其根器’,需要尊重儿童自己的生长规律,满足他成长的一系列阶段里相应的需要。这样,到了应当开花结果的年龄,他会自然而然地大有收获的。”而不是揠苗助长,一味追求“提早教育”、“超前教育”。
儿童还是儿童,是一个发展还不完善的个体,他需要时间去发展成为一个人,一个完整、独立的人。“要尽可能让他的心闲着不用,能闲多久就闲多久。”父母不能随心所欲,按自己的欲望对孩子进行“修剪”和“训练”;而是要学会等待,等待儿童的“精神器官”自然地发展成熟,“自然不强迫任何事物去进行非它自己的成熟了的力量所驱使的事。”。让孩子按自己的、自然的方式去生活。正如卢梭所言,“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四)儿童将来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正如许多家长为自己辩解的,“我们这么做是为了让孩子将来生活的更好。”不可否而,儿童未来生活的幸福与否至关重要,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孩子将来的生活而漠视他们现在的生活啊!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也决定了他们想象不到未来的生活,他们感兴趣的是现在的生活、此刻的生活,而我们成人却偏偏本末倒置。
杜威在其著作中也多次论及儿童“目前生活”的重要性,让孩子牺牲玩耍、游戏、打闹的时间去学习外语、汉字,“这种情况所导致的后果,即使不是儿童心智的窒息,至少也是一种压抑。”进一步说,儿童“现在的生活”与儿童“将来的生活”并不具有可比性,两者对于儿童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在牺牲儿童美好童年时期的同时,并未给儿童带来多么美好的未来,相反,这容易造就一批有心理缺陷的成人。
目前大肆兴起的“幼儿家教热”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短暂的现象。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与入学制度下,幼儿家教仍旧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要改变这种现象,一方面,教育体制与入学制度要做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家长及整个社会的观念改变是关键。只有从根本上扭转家长们对儿童的“儿童观”、“教育观”等教育观念,才能从根源上消除这种“反儿童本位”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杨日飞.从现代儿童观立场看儿童“保护”的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9(7).40.
[2]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唐其慈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32.
[3]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M].杨汉麟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18.
[4]刘晓东.解放儿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12.
[5]卢梭.爱弥尔[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97.
[6]夸梅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99.
幼儿家教案例 篇4
现在的孩子很多成了“两面派”,在幼儿园和在家表现像两个人。幼儿园老师花了很大力气培养的的各种能力,许多孩子一旦到家中,又什么都不会做了或者没有任何机会做了。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现象】
可可在幼儿园一直给老师感觉都是很乖的,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就是动作不够快,一到吃中饭的时间就开始耷拉着脑袋,老师稍微催一下,可可马上能很快吃完,中午睡觉只要老师坐在身边不一会儿就睡着了。周末在家的情况妈妈和老师说,早上可可会在床上磨磨蹭蹭地穿衣服,“来,可可,奶奶帮你穿,你穿的太慢。”奶奶抱过可可,三下两下穿好衣服,可可也停止了穿衣服的动作,任奶奶摆布。午饭时,开始可可一个人吃着,饭粒,汤汁弄得桌面都是,于是,奶奶赶紧拿过他的碗勺,“瞧,你脏的,来,奶奶喂你!”可可就被动地在奶奶汤勺拿到嘴巴时动一动嘴巴。吃过晚饭,可可看见有小朋友在院子里玩,马上会去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回家时弄得身上满是脏„„”
【家长反思】
大人们经常认为弹琴、看书、画画等才是学习,其他的则认为可有可无,等长大以后学也来得及。我们总相信孩子长大后能干成大事,但现在还小,所以不需要也不允许孩子用不同的方法去发现自己的能力,而是怀疑他们的能力,限制他们的发展,似乎总在说:“你还小„„”孩子的主动性被扼杀了。这样,孩子就觉得算了吧,没办法和父母相比,不用努力了,以后吃饭妈妈喂,衣服妈妈穿,这样更方便一些。当孩子更大一些的时候,如果你再对孩子说:“帮妈妈把碗整理一下吧,帮妈妈给花浇浇水。”孩子可能会说:妈妈,“我正在看书呢”或“先等一下。”结果一天过去了,他还没做这件事,或者他也很奇怪,这种事情干嘛非扯上我„„ 作为家长,常常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概念,认为孩子到某种年龄才能做某种事,否则他就是太小太缺乏能力,但往往孩子在那个时刻是可以做得很好,我们却人为的推迟了孩子学会本领的时间。
【对策】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不好,中深受其害。”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家长会思考着,:为什么不学
学幼儿园老师的做法,平日了也给可可制订一张生活情况记录表呢?于是,可可妈妈画了一张表格贴在墙上,表格内容有以下几项:独立用餐;自己穿衣服;自己入睡;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整理玩具、图书;帮家长做事;关心他人;学会新本领;聪明的主意。妈妈和可可约定:每个项目有进步就可以贴一个五角星,得到10个五角星就可以得到一个大红花,三个大红花可以换一份礼物。到时,我会和他一去挑一件有意义的东西。
【现象】
条件一公布,可可每天都嚷着开始奖励五角星了。早上,按时从床上起来,自己主动的去刷牙洗脸,然后自己吃早饭,每天上幼儿园之前都要自己穿衣服,一开始衣服穿的很慢,有时分不清反正面会穿反,穿完之后看起来也不是很整齐,但是可可很愿意自己穿,时间久了,他就会分清衣服的反正,并且穿的很好。他也特别愿意干家务,尽管有时候越帮越忙,越帮越乱但是我们总在一边鼓励他。刚开始记录表格时,可可还是要家长不断地提醒,进行指导训练,才达到要求,如如何整理房间的时候,告诉他家里物品都有固定的摆放位置,用完东西要放回原位,他的这些物品的“家”在哪里就放在哪里。一旦孩子有了目标,他的动手能力就渐渐增强,拥有礼物时心里充满成就感,从而培养他的自信心,也更加珍惜通过努力而获得的东西。
【评析】
幼儿园中班家教文章 篇5
为了孩子有健壮的身体,一些家长过早地让孩子从事某些健体运动,殊不知有些健体运动不仅不利于孩子身体的锻炼,反而容易造成伤害。
儿童保健专家表示,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儿童,身体内的器官、组织尚未发育成熟,有很多与成年人不同的解剖生理特点,因此有些健体运动不宜在儿童中过早开展。
儿童不宜进行拔河比赛。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幼儿的心脏正在发育中,当肢体负荷量增加时,主要是依靠提高心率来增加供血量。因此,心脏容易疲劳,幼儿不能负担像拔河这样的大力量对抗。拔河是一项对抗性较强的运动,由于双方拉扯时间过长、用力过猛,在强烈的外力作用下,容易引起脱臼或软组织受伤。
儿童不宜过早练肌肉。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身高先于体重的增长,儿童是先长身高、后长体重,且肌肉含水分较多,含蛋白质和无机盐很少,力量弱、易于疲劳。因此,在儿童时期不宜过早进行肌肉负重的力量锻炼。
10岁以下儿童不宜玩碰碰车。少年儿童的肌肉、韧带、骨质和结缔组织等均未发育成熟、非常脆弱,受到强烈碰撞时容易造成扭伤和碰伤。
8岁以下儿童不宜玩滑板车。玩滑板车时腰部、膝盖、脚踝需要用力支撑身体,这些部位非常容易受伤,所以一定要做好防护,最好有家长陪护,并且找平坦宽敞的区域玩耍。
一些儿保专家认为,针对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家长可以让孩子进行跳绳、弹跳、跳皮筋、拍小皮球、踢小足球、打小篮球、游泳等体育运动,这些项目既有助于增加少年儿童的身高,又不会伤害身体。
幼儿园家教工作计划 篇6
2013年9月
——————————★ ——————————
二0一三学第一学期家教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上海市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奉贤区推进中小幼课程和教学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为指导,围绕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园务工作计划和本园实际情况,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同时,进一步树立大教育观念,深入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将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形成1+1〉2的教育合力。
二、工作目标:
1、努力营造家园合力的教育环境,提高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家园关系的亲密度和融洽度。
2、结合本园家长的实际,找准切入点,提高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参与度,丰富活动内容与参与方式,办好家长学校。
3、增强对家庭、社会的服务功能,明确服务意识,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自培,优化技巧
1、学习《纲要》、《指南》,满幼一日保教规范操作指导文章,使教师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从而能在工作中运用恰当方法。
2、幼儿园组织教师开展各类家教指导培训。本学期我园将从幼儿园工作的实际出发,通过开学初讲座---如何与家长有效沟、小组学习、师徒带教、自学等途径,不断提高各班主任尤其是新教师的家长工作能力和家教指导水平。如:开学初将针对“家访”开设相关的讲座或下发相关的资料;平时将就“与不同家长的交流需注意什么”展开学习和讨论;同时,期末组织一次“我眼中的家长工作”的交流活动,要求教师在交流活动中借助自己某一特殊、成功或失败的家长工作实例来加以交流、反思和讨论,从而提高教师家长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深化合作,提高质量
采用多种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化家园合作、提高家园合作质量既是社会发展对幼儿园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幼儿园自身发展的内部需求。因此,我园将继续做足做好以往的家长宣传栏、加强班级主页建设,进一步拓展家园交流互动的平台,组织亲子活动等常规工作,并尝试在以下方面有所发展:
1、家访:教师在沟通方面应起到主动积极的作用,经常将幼儿在园情况互相交流、沟通,利用家访、电话、幼儿园网站等手段夸夸孩子,特别是本学期全体
幼儿收费的改变,需要教师逐一解释清楚加强家园的互动与交流,共同研究配合教育的方法,相互反馈教育效果,取得共识,达到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
2、家长讲座:本学期有重点、分年龄段开好班级家长会与组织家长讲座。活动准备充分、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活动内容有益有趣有指导性。
3、通过每学期一次的家长开放活动、亲子秋游等活动,搭建起宣传我园课程理念,展示教师风采与幼儿发展水平的平台。
4、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增强班主任老师家访工作的主动性,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家访工作,开学初对新生上门家访率达到90%,了解幼儿、了解家长的家庭教育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做好日常家访工作,幼儿2天没入园,班主任老师要打电话家访,必要时应登门家访。并做好记录。利用“哈哈小报”及“家园之窗”等形式及时反馈幼儿园最新动态。每月一期的家园栏除周教学计划、温馨提示、近期开展的主题活动介绍外,各班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开设一些具有班级特色的宣传栏目,使其成为家园共育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对家长进行教养工作的指导。充分利用家园联系册与家长相互交换幼儿在园、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运用亲子活动、家长来园半日活动观摩、家长会等其他活动形式加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交流。组织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如“小班亲子活动”“ 亲子节日”等活动。在组织开展各种家园活动时,做到心中有家长,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向家长进行意见征询等,不让家长处于被动,使家园形成合力,活动收到最佳的效果。
(三)以家长和社区资源为补充,形成三位一体新合力
1、挖掘家长资源,壮大教育队伍
家长参与园内管理: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能使其作为教育主体者的地位得到有效落实,而且能大大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的热情,使家园互动充满活力。为此,本学期家委会成员的重新分配,做到定期召开园家委会会议,让委员们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保教、卫生保健到健康安全等各项工作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监督,认真听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建议,并逐项研究,落实解决。请家委会成员共同讨论工作计划,参与制定方案,并一起组织实施,平常还配合幼儿园做好优秀家长评比等等。
家长走进孩子课堂:探索家长亲职教育是我们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的又一项举措。我们将发动教师对本班家长的学历、兴趣、特长、工作性质等进行全面调查,并建立家长资源信息库,记录有利于幼儿园主题活动或课题研究活动开展的家长信息,然后根据家长的特点,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当“老师”,设计
组织活动或给幼儿表演等。从而使孩子们开阔眼界,获得社会知识和经验,促进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2、利用社区资源,拓展教育外延
《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我园位居老镇中心处,其中蕴含了诸如超市、邮局、银行、菜场、鲜花店、药店等周边资源,这些资源既为我们实施相关主题活动提供了真实的场景,又是我们带领幼儿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积累生活经验的活教材。以班组或班级为单位有机利用基地资源,并结合课程,挖掘和聘请基地单位有专长的人员如:医生、交警等人员参与我们的教学。利用节日开展相关活动带领幼儿走向社会,组织幼儿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劳动,帮助清除社区杂草废纸等,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等等,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重视社区早教,拓展指导阵地
随着社会的进步,0-3岁婴幼儿的教育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婴幼儿早期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牵系千家万户的头等大事。因此,本学期,我园将在原有基础上,着手伸入进行市0-3家长课题研究,发挥满幼早教服务指导站的功能,充分用好幼儿园现有的教师和财物资源为社区早教事业服务,从家长的需求和婴幼儿发展需要出发,创新指导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家教指导效果。确保每学期早教指导活动和每日的0-3宝贝苑活动,拓展家教指导阵地,扩大家教指导对象的队伍,提高家长对0-3岁婴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促进社区内0—3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四)不断完善教师家长工作的考评机制
每月我们对教师上传的家教资料、开展的家教活动、家长反馈等内容对教师的家长工作进行考核,使其逐步趋于量化和细化,学期结束末,我们将采取家委会成员对教师的总体评价、家长调查问卷、每月检查汇总三种方式结合,全面衡量教师家长工作的内涵,并直接与考核奖挂钩。
家教幼儿 篇7
一、滨江区大学生家教市场的供求状况
(一) 市场需求
滨江区现有下辖3个街道, 现有28个社区、15个行政村, 人口31.9万。全区有江南实验学校、闻涛小学、滨兴学校、博文小学、浦沿小学等小学。有浦沿中学、西兴中学、长河中学、杭二中、杭州长河高级中学、杭州旅游职业高级中学共6所中学, 在校学生共18000名左右。从中看出需求潜力巨大, 具体来说:
首先, 家庭收入不断提高为家长在支付薪酬方面提供了保障。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 人的各种需要可以归纳为五大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大需求理论层次理论由低级向高级推进。只有满足基本的需求以后, 才会循序渐进一步步地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 最基本的生活得到保障, 人们则更多重视精神、文化的丰富。孩子作为家长们殷切的希望和未来, 对孩子们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其次, 家长在教育方面对子女期望越来越高的同时, 对教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只要孩子学习好, 花多少钱都愿意”、“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促使家长之间存在互相竞争, 除了竞争家教的数量和门类以外, 也在竞争家教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实地调查访问发现, 有些家长期望为孩子的不同科目找寻相应的大学生家教。当然在注重大学生家教的专业知识和交流能力的同时, 家长也越来越注重大学生家教的家教资质, 甚至希望大学生家教持有教师资格证等相关证书。
再次, 强烈的求知欲和竞争力使得孩子对家教欣然接受甚至主动提出。由于学校的课程都是通过各方专家及业内人士协商产生的, 尤其中小学年级, 很多课程也都是由浅入深, 由少增多。当孩子接触到新增科目时, 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而落后、偏科, 甚至原来优异的成绩会变得越来越不理想。而当孩子自身有强烈的求知欲时, 想要超越同龄人的意识变也会越来越强烈, 随之接受甚至提出家教需求。
最后, 在竞争激烈的当下, 课程的多元化拓宽了家教服务的需求范围。不管是在不同学校间的学科竞赛中, 还是在同一学校的不同班级中, 无形的学生与学生的竞争、老师与老师的竞争也存在不少的压力。而从实地调查访问中得知, 家教已从传统的学科类 (语文数学) 增加到艺术类甚至于辅助类 (科学社会) 科目。
(二) 市场供给
一方面存在例如新东方、环球雅思等一定规模的培训机构, 它们利用专业的团队及宣传来获得一定的市场, 另一方面小型自营培训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 它们也利用各种特色服务来吸引学员的眼球。例如, 一些中介机构通过一定的渠道架构起教员和学员之间的桥梁, 成为其利益的中间商。
无论是大规模培训机构还是小型培训企业都把目光投向了大学生群体, 一些优秀的高校大学生已经成为家教市场供给的主力。而在被动接受培训机构要约的同时, 大学生自身也在慢慢寻求创业的路子, 例如, 杭州市滨江区的高等院校有浙江中医药大学、警察学院、医学高等技术学院、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 从访问和观察了解到, 不管是从锻炼自身的角度, 还是课外赚取一定的经济报酬来说, 不少优秀大学生都乐于从事家教工作, 甚至已经有一些零星小团体从事家教业务。
二、大学生在家教行业中进行自主创业的优势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 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据教育部网站公布, 2013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 比2012年增加19万人,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同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社会对毕业生需求日益减少, 单纯等着依靠政府来解决就业问题是不太可能了。所以, 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 是缓解目前就业难的有效途。大学生创业不仅有利于缓解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也能带动一大批科学文化知识或者管理能力较强的人走上创业的道路, 能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转化为经济效益。而大学生在家教方面的创业优势也不容否认。
首先, 他们自身对中小学教育有深刻的亲身体验, 丰富的学习经历, 接近和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状况, 能体谅他们在学习中的迷茫和困惑, 所以在创业企业的宣传中能有效的抓住学员的需求, 亦有针对性的匹配大学生教员, 做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加强薄弱科目, 稳定并提高优势科目。
其次, 作为一对一辅导模式, 企业选派的大学生教员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与中小学生产生共鸣, 增强学习兴趣及自信, 使沟通更加便捷。大学生年轻活跃, 生活于大学校园, 也是潮流领先者, 容易与孩子找到共同话题, 也能让孩子领略到大学生的风采, 从他们身上潜移默化学到很多知识, 并较为有效的纠正学习习惯和心态。从而减少一些家教辅导中的抵触情绪, 在给学生的授课过程中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定时候也能起到榜样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 大学生家教更具价格优势。规模较大的教育培训企业内部机构设置较多, 系统复杂, 运营成本较高, 而在大学生家教创业企业中, 创业者作为管理人员本身也是家教产品的供给者,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经营运作的成本, 因此提供的家教产品价格相对较低, 收费标准也更为灵活。一般的收费标准多数以课时收费, 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补习内容、强度、时间分布来差别定价。
三、大学生家教创业模式的提出及可行性分析
传统的家教服务机构, 仅对教学双方提供信息沟通, 并从中收取中介费, 采用的是家教中介的运营模式。但是, 家教中介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员管理和教学沟通, 教员的教学能力和学员的辅导效果难以保障, 难以满足教学双方对优质教学服务的需求。
经实地调查及网络搜索发现, 滨江区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够主导滨江家教市场的家教中介机构或家教人才输出机构, 有的只是一些市区中介机构延伸到滨江区的零星服务, 滨江区的家教市场至今尚未规模化、规范化, 缺乏优质家教品牌。因此, 建立一种大学生家教创业模式不仅能为大学生提供合适的家教工作, 锻炼能力, 自立自强, 为家长、学员和培训机构提供好的家教老师, 让学员进步, 让家长满意, 而且也能够按照企业的运作方式获得盈利, 而既然是企业, 就该像企业那样善于经营, 自我发展, 逐渐建立起优质的运行机制。如图1为大学生家教企业的创业经营模式。
(一) 家长、辅导机构对企业
从图1中可以看出, 家长、辅导机构为企业提供需求业务并向企业支付课时费。具体来说, 由企业专门的市场人员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有效的市场推广, 例如:网络推广、电视媒体、传单发放、小区设点摆摊、书店商场等人流量聚集地的展架推广等, 利用这些方式获取家教信息, 随之谈定并记录家长、辅导机构对教员的需求业务, 诸如联系方式、学员的基本情况、服务内容、课时费、对教员的要求等, 便于企业寻找与之匹配的教员。而与传统的中介模式不同的是, 在确定一份家教后, 家长、辅导机构将课时费按月支付给企业, 而并非教员本人。便于企业随时了解教学员双方的情况, 尤其是业务的持久性。
(二) 企业对家长、辅导机构
从图1中可以看出, 企业为家长、辅导机构提供匹配的教员, 在得到一份信息后, 企业人员在教员库中寻找与之业务匹配的教员, 同时征求教员的意见, 达到共识后, 将教员基本信息通知家长征求初步意见, 经同意后, 把家长信息发给教员, 调配选定试教时间。对于家长、辅导机构的要求, 在企业所有的教员资源中择优选派。对不同年级、不同科目进行补习、强化、辅导。
由于大学生创业在资金人才方面都非常匮乏, 所以企业既不能像新东方、环球雅思机构的那般专业化、规模化, 也不能像那种在国内的国际辅导机构那般资金雄厚, 所以奉行的产品策略就是“小而美”, 不求大而泛, 而是能做到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产品组合,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迅速反应、及时沟通、高效配对、协调跟踪等等, 变得更加精简富有弹性和互动, 真正做到产品的优化配置。比如针对性的推出“一对一”模式, 提供免费上门体验 (免费试教) 等服务。
(三) 企业对教员
从图1中可以看出, 企业对教员进行管理。企业本着不仅对家长、辅导机构等学员负责, 同时对教员负责的理念, 打破传统的中介模式, 教员归企业管理, 成为正式教员前, 首先填写一份家教教员简历, 其中包括一些基本信息及家教相关信息, 如辅导年级科目 (根据自己最擅长的年级科目定, 这个是作为今后预约家教的参考) 、家教经历、相关荣誉等。然后需通过笔试与面试两关考试后, 通过者签家教意向书 (正式开始一份家教后再签协议) 同时, 对教员划分一定的等级 (优秀、一般) , 也正是由此来确定教员的价格。对教员进行定期的进行教学随访、教学考核、培训和管理, 来保障教学效果, 当然, 企业也定期组织培训及交流等, 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教员团队。企业与教学双方签订协议, 学员方按月向企业支付课时费, 企业再付给教员每月工资。
(四) 教员对企业
从图1中可以看出, 教员需服从企业管理和及时反馈家教信息状况。由于企业实行免费体验试教, 而体验的提供和销售都离不开人员, 人员理应成为其必不可少的部分。必然的这里的人员指的是“全员”, 而不仅仅是营销人员。而在大学生家教创业企业中人员即大学生家教中的营销、管理人员和企业下属的教员团队人员。企业对教员划分了一定的等级, 在考察的过程中教员的等级会随着教学成果而发生改变。当然教员也可以及时向企业反馈教学信息, 例如学员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家长或者辅导机构和教员间的问题等等。
当然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必须重视及明确家教活动中教员与学员双方的责任及义务, 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因此, 企业在双方进行教学前须先签定合同。最后, 教员在试教当天持证上岗, 主要为学生证、身份证, 以及企业的家教意向书, 以此来保证教学双方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杨海, 魏甲亮.大学生家教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初探[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 :142-156.
[2]冯春雨, 徐建飞.大学生家教市场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4) :144-145.
[3]曲龙巨.高校家教中心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家教中心为例[J].学理论, 2012, (22) :210-211.
家教幼儿 篇8
——孙云晓
2011年的家庭个性化教育很亮眼,出现了几位风云人物,比如“虎妈”蔡美儿、“猫爸”常智韬、“狼爸”萧百佑,他们或中或西,或权威或民主,凸显了家庭教育理念及方式的大碰撞。哪种教育最理想?我们该做哪种父母?带着这个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老师,就让我们随着他跳出家庭教育类型多样化的“热闹”,感悟一下其中的“门道”吧。
成功的标准是人格健康
虎妈也好,猫爸、狼爸也好,在今年引起大家的热评在于一个共性一一孩子不是上哈佛就是上北大,而他们则作为家教成功的典型而声名鹊起。但这是不是真正的成功呢?事实上,衡量一种教育的成败得失不是看孩子考上什么样的学校,拥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而是要看他的人格发展。就拿虎妈来说,美国相当多人反对她的教育方法。哈佛大学前任校长萨默斯就曾当面质疑虎妈,说她对学业过于重视的做法“有点问题”,说如果按她的标准,比尔·盖茨和马克·查克柏格都是不成功的,因为这两个美国及至全球经济奇迹的谛造者都是哈佛的退学生。现实中与盖茨和查克柏格相反的例子也不少,就像十年前的卢刚、去年的药家鑫,他们一个是爱荷华大学的太空物理学博士,一个是西安音乐学院的高材生,按世俗的观点也都是成功者,但他们挥出的刀锋却划破了这份虚无的成功。
我们需要从教育的角度重新审视T成功的标准。成功的简单含义是目标的实现,这个目标一定应该是幸福。而幸福的根本保障,同时也是最基本的要素,是人格的健康。
家教模式有高下之分
虎妈、猫爸现象的出现说明家庭教育有多种不同的模式。哪种模式最理想呢?应该说是权威民主型家庭。
现在社会总体来说民主是主流,但是在教育实施过程中经常有一些偏差。有人认为民主就是对孩子完全放手、给完全的自由,这是误解。世界多项研究发现,权威民主型家庭中孩子的成才率最高。怎么解释权威民主这个概念呢?就是教育中严格的要求和真正的尊重并存。这里面包含两个层面:首先父母对孩子既要是给予自由和尊重的,又要是严加管教的;其次父母在家庭中要起榜样和表率作用。大家都熟悉的洛克菲勒是全球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的富豪,但他一周给孩子的零花钱仅有1.5美元。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对于区区小钱的支配,他还和孩子签了长长的协议,要求20%用于储蓄,20%用于慈善。这体现的就是权威和民主的结合——决定很权威,金额和用途不能更改;方式却很民主。签协议本身就是一种契约精神。
第二类家教当属专制型。为什么虎妈的教育看上去是成功的,因为在这种教育类型中,家长为孩子的发展设置好了轨道,只要孩子照着走,就能保证在一定时间内不出问题。但这种方式的长期效果远远不如前者,因为这样长大的孩子人格并不健康,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懦弱自卑,见了谁都想跪下,像奴隶般顺从;另一个极端则是对别人更专制。这两种都是病态人格,不健康。
至于第三类就是放任型,这类家庭成材率最低。往大处说,孩子较少的社会阅历让他们分不清是非利害,甚至涉险时也不自知,给他们无限制的自由实际就等于谋杀;往小处说,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坎,在这些发展的关键时刻,孩子会有一种天然的惰性,自然而然产生畏难情绪,这时父母缺乏坚持、引导、严格要求,甚至严厉,否则这些坎会累积成孩子面前难以逾越的大山。
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
当前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后两种家庭类型特别常见。虎妈一出现,让不少家长觉得找到了榜样和知音,同时却也有所困惑:同样是虎妈,为什么效果有区别。这是因为大家只看到虎妈“魔鬼”的一面,但忽略了她“天使”的一面。虎妈的教育能取得一些成功,原因有三:其一,她对孩子很有爱心,很投入;其二,她本身就是耶鲁教授,素质很高,在日常教育方面有表率的作用;其三则是虽然她对女儿的要求非常严格,但与孩子平时的关系却很密切,平常打闹嘻戏,但练琴、学习时决不含糊,这让女儿无可奈何。就像一个关系很好的人,即使他对你无理也可以接受。中国众多虎妈只有严厉一面,却忽视了关系问题,这叫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
教育需要遵循规律
虎妈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教育焦虑的全球化。有的家长表示,焦虑已经是一种社会风气,谁也不能免俗。父母的心情不难理解,但我们一定要考虑一个问题,教育的成败要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怎么样才最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让孩子无休止地埋头在课业里肯定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孩子的成长一定是有规律的。什么样的规律呢?就是培养深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学会科学的本领,最后得以塑造健康的人格。具备了这些,就能成才,就能闯出自己的天下。要依照规律行事,就必须控制孩子的负担。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人如果负担过重就不可能对周遭的事物产生兴趣,但是如果兴趣形成在先,情况就大有不同。人会为了兴趣自觉去找负担,虽然辛苦但是乐意,也就不是负担了。这其实是一个浅显的道理,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孩子过早地、被动地把负担背在身上。
可怕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经常与这个规律背道而驰:孩子从很小就被扼杀了兴趣,没有兴趣,没有好习惯,没有成功的体验,最后连梦想都没有了。于是他连学都不想学了,干都不想干了,这时,你“拼爹”、给他铺再宽的路还有用吗?
放手让孩子,体验成功
掌握了孩子的发展规律,哪些该放、哪些该管,家长心里就该有个谱了。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成功的体验和良好的习惯。成功的体验越多,孩子越有信心,越有兴趣。成功才能导致成功。经验证明,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一个孩子文章写得精彩、会当小记者、做小干部当老师的小帮手……他会有“我会干得很好”的自我认可,这是一切希望的基础。同样,一个孩子学习很一般,但画画得好、球踢得好、小制作做得好,不管干什么,只要干得出色都会为他带来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最大的收获就是自信心、兴趣和好习惯。所以一定要给孩子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发展、尝试,寻找自己成功的体验。在这些问题上,就特别需要民主的作风,而在良好习惯的养成方面则需要家长的权威来保驾护航。
总之,教育一定不能短视,人格的健康以及孩子的幸福感才应该是家庭教育的主题。
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家教心得 篇9
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和培养的重要时期,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培养的重要内容。社会性知识和技能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和技能,社会性发展与培养也不同于一般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境性、模仿性、重复性、内隐性等是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也是幼儿习得心理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重视引导启发而不是教导。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不能依靠成人的要求和说教,缺乏情感体验的道德认知是苍白无力的。研究表明,过于强调道德认知,忽视到的情感,导致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分离,无法形成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
通过模仿和重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儿童的道德修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最基本的规则意识,虽然幼儿不能描述这种规则,但是内隐的规则意识会自动地影响其行为。比如宝宝在学校里学的儿歌《树叶蝴蝶》:秋风秋风吹吹,树叶树叶飞飞,变成一群蝴蝶,展开翅膀追追。我给她买的昆虫挂图只教了一次,她就知道哪个是蝴蝶,还会自然的`把儿歌长出来。
教师与家长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随时随地地,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明辨是非,学有榜样,行有规范,在幼儿幼小的心中播下爱与道德的种子。因为模仿是幼儿期学习的主要手段,所以,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在孩子社会性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孩子的社会化培养关键在园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摇篮,父母必须以良好的道德修养,个性品质,为孩子做出榜样。
关注幼儿的感受,培养幼儿的情绪能力。情绪能力包括对自己情绪的识别、对他人情绪的理解、情绪调节与情绪表达等,儿童情绪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人际交往和社会行为的养成。如果幼儿很少甚至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则容易产生任性。固执、欺负、胆小、害羞、退缩、叛逆、紧张、焦虑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关于幼儿园大班家教的文章 篇10
“病例”:换了幼儿园,孩子变沉闷
小珏最早上的是妈妈单位的子弟幼儿园,那里的老师对孩子们照顾得无微不至,俨然全天候保姆,小朋友之间一闹矛盾,老师就会迅速介入,安慰受委屈的一方。
小珏满了4岁,小珏妈考虑到子弟幼儿园没有开英语课和微机课,就将小珏转入一所名声响亮的实验幼儿园。小珏就像只孤独的小鸭放入了 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鸡中间。做游戏分组时,老师让小朋友“自己找伙伴配对”,小珏跟大家都不熟,经常落单。
小珏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竟买了一大包巧克力“贿赂”小珏班上能力最强的小朋友,恳求她们带小珏玩,又当着小珏的面送礼物给老师,说自己的女儿“越大越沉闷”,“茶壶里煮饺子,肚子有货倒不出”,希望老师多给小珏表现机会,多关照小珏。老师笑着谢绝了,说:“小珏转园过来总要有个适应期,你不要一着急就给孩子贴标签,说她笨啊、内向啊,这对孩子不好。”礼没有送成,小珏和妈妈的情绪都很低落,两人默不作声走了一路,小珏突然问妈妈:“小朋友不和我玩,老师也不愿意照顾我,我想回以前的幼儿园去,我做了好几次梦,都是我又回以前的幼儿园了,老师抱着我亲了又亲……”妈妈一说“这是不可能的”,小珏就眼泪汪汪。
诊脉:孩子从一个被照顾得无微不至的环境来到必须独立选择,以交往能力换得被承认感的环境里,有点不知所措是自然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是孩子必要具备的。小珏妈的错误就在于怜女心切,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小珏缩短这一过程。她“贿赂”小珏的老师和同学,就是希望小珏所处的环境,能向小珏习惯的生活靠拢,这种做法一是暗示了小珏的“弱者地位”,二是暴露了小珏妈内心的紧张、焦虑和气馁。妈妈也在怀疑小珏的能力不足以让她融入新集体,4岁的小珏怎能不更气馁?难怪老师“拒礼”的行为会被她误解成“老师也不愿帮助我”呢。
药方:首先,小珏妈应该对小珏在新环境中所受的挫折淡然处之,可以为她出出主意:“没有人找你配对玩,你能不能勇敢地要求加入你看中的那个小组?”“你能不能自己来当小组长,召集乐意跟你玩的人?”但一定不要表现出对此事过分的关注和忧虑,更不能语气严重地说:“居然没有人肯跟你结对子,这我得找你们老师谈谈。”
其次,妈妈应改变每天的问询方式,比如,别再每天忧心忡忡地问:“今天幼儿园有没人欺负你?有什么坏消息吗?”可以这样问:“今天你交到新朋友了吗?有什么有趣的事可以告诉妈妈?”前一种问法让孩子进一步留心到新环境的糟糕之处,而后一种问法却让孩子触摸到一步步融入新集体的希望,这对孩子度过情绪低潮期是有益的。
最后,妈妈应充分肯定孩子的能力,再三告诉她:“你不开心是暂时的。”“要是你的同学知道你会系这么复杂的鞋带,知道你的漂亮的辫子都是自己梳的,他们一定想跟你交朋友。”孩子受到了鼓舞,下次很可能会因帮人系鞋带而交到朋友呢。
融入新集体,有时只需要系鞋带这样的举手之劳,只需要主动向他人表现出诚恳和善意。这一经验,孩子一生都有用。
“病例”:孩子被他的钢琴老师PK了
琴童辉仔的妈妈发现,自从儿子到钢琴名师闵老师家去上课后,他的周期性情绪低潮就出现在周五和周六的早晨——周六早上10点钟是上课时间,儿子的情绪低落会在早上7点半钟起床后达到顶峰,一点不称心就发脾气。辉仔妈起先不晓得儿子为什么在周六早上“变了个人”,后来儿子的坏脾气提前到周五发作,而且周六中午以后马上就变得情绪安定,辉仔妈才领悟到“可能是闵老师给了儿子太多压力”。
闵老师教多了天才琴童,对辉仔这样懒洋洋、悟性又一般的男孩不是很耐烦,上课时经常教训辉仔和恭立一侧的辉仔妈:“你看他弹得有气没力,是不是早上没吃早餐啊?”“他又没照规定背谱,你以为你儿子是天才啊,下次再这样你们就不要来了,说出去是我弟子我还嫌丢人哩。”辉仔妈唯唯喏喏。当辉仔提出来“我要是有时光穿梭机就好了,碰上我不喜欢的星期六一按机器就可以跳过去”,辉仔妈还是舍不得退掉闵老师这个家教,因为闵老师教出那么多天才琴童,别的琴童想拜师还没机会哩。
辉仔不得不一再地经历他的“磨难周六”,情绪低落更影响了他对音乐的理解,不仅上课时表现迟钝,自己在家练琴也“呆若木鸡”。
诊脉:名师严师并不一定是好的幼儿教师,这一点,常被“望子成龙”的家长所忽略,一旦孩子视学艺生涯为“服无期徒刑”一般,试问,他怎么能对所学的课程有强烈的兴趣?真正能把孩子引上艺术之路的老师,首先应该让孩子“如沐春风”,一旦孩子与老师产生抵触情绪,甚至老师信口的评价使孩子和家长的情绪掉进深渊,半天爬不上来,这样的老师专业水准再高,也应该被PK掉。
药方:如果孩子的情绪低潮是由家教老师的负面评价引发的,并且父母明确感受到老师的偏激和不友好,帮助孩子重建快乐和自信的唯一办法,就是在下回老师训斥孩子时,勇敢地与老师争论一次,然后趁势把家教退掉。虽然,我们一般不提倡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挑战老师的权威,但当老师的负面评价可能摧毁孩子一生的自信时,我们必须这样做。这样,离开老师的家后,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对孩子说:忘掉老师对你的评价,忘掉他的偏见,后,我们一定会让老师后悔他没有教到你这个学生。重建孩子的自信不一定要再来弹琴,暂时忘掉弹琴这个“沮丧之源”吧,不妨教孩子一些一两天就能学会的技能,如折纸手工,学会跳绳,学骑自行车,学习滑冰或打羽毛球,你会看到孩子学得越快,他在老师的斥责中崩塌的自信心重建的速度也越快。
“病例”:孩子忧惧自己的小学生涯
6岁的张媛在大班一直是女孩中的调皮分子,最近学珠心算和汉语拼音的进度都不理想,妈妈急火攻心,经常这样吓唬她:“告诉你,小学老师可不好说话。默不出拼音要抄30遍,要不天黑了都不放你走。”“你怎么算了一半就吃上点心了,告诉你,上了小学不准随便吃东西,连上厕所,不到下课也不许去。”还有的指责也蛮离谱,譬如,张媛看电视时妈妈会说,“都快上小学了还看这么幼稚的动画片”,妈妈越这样频繁地提示,张媛对“上小学”3个字就越反感,她最近常像老年人一样唉声叹气,回忆“那过去时光的好”,说:“我好羡慕小班或者托班的小朋友哦!我想永远呆在幼儿园,妈妈,人怎样才能变小呢?”
妈妈说张媛“别人家的孩子都盼着长大,你却羡慕小毛头,怎么这么没长进!”妈妈经常在电话里大声向朋友抱怨孩子“没出息”时,张媛就坐在旁边,一遍遍神情忧郁地梳洋娃娃的辫子。
诊脉:约有40%的孩子会对近在咫尺的小学生活产生莫名的疑惧心态,其中约10%的孩子会由此萌生情绪低潮,这都很正常。对大班的孩子来说,幼儿园是熟知的环境,小学是陌生的环境,加之如今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提前为幼小衔接做好心理准备,常不自觉地夸张小学生活“严肃”的一面,这反而会使孩子对将要进入的小学生活产生惧怕、躲避的心态,这种情绪低潮经常左右了孩子对变化的抗拒,妨碍孩子情绪饱满地进入下一阶段的习惯养成与心智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