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大篷车”作文

2024-10-05

“科普大篷车”作文(精选12篇)

“科普大篷车”作文 篇1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只是人们没有发现,但只要细心的去发现就会知道这些科学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方便。人们也开始用科学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用极少的材料做出最坚固的东西。

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就是像铁锹这样的简单机械了,这种简单机械则是属于杠杆类机械。用铁锹铲土铲东西的时候,会使人们感觉在铲的时候不会费太大的力气。这样的机械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而人们也深深的体会到了它的方便。

我们的生活中也不止只有机械的科学,还有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例如,人们外出,有时候会碰上沙子进到眼睛里的情况,一定记住不要用手去揉,否则,会把沙子揉进眼睛深处,这样取出来会更加费劲。另外,如果手不干净,还会把细菌带到眼睛里,引起眼睛发炎。最好的方法是先把眼睛闭起来,这样会使眼睛流出眼泪,这样进入眼睛的沙子就会跟着眼泪流出来了。

科学不仅只发生在人类的身边,在大自然中,小动物也会用科学来改善它们的生活。就比如那小小的蚂蚁,他们那么小,为什么不会迷路呢?原来,蚂蚁出洞的时候,一般都是很有秩序地排成纵队前进,前面的蚂蚁分泌出一种带有气味的物质,边走边滴,在路上留下痕迹,后面的蚂蚁闻到这种气味,就能紧紧跟上。这种气味成了它前进的目标,回家的时候,也按此方法返回洞内。

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我们也离不开科学。

“科普大篷车”作文 篇2

关键词:科普大篷车,企业科普,企业创新发展

科普工作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措施, 是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科普活动也要进行不断创新。创新也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但是创新不能只是空中楼阁, 更重要的是要有实实在在的方法。企业创新, 虽然最通常是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 但实际上, 企业创新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一个行业中, 创新决定了企业是引领者还是模仿跟随者。企业创新也是企业家对整个创新过程所涉及的创新目标和创新活动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并组织实施的行为过程, 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创新的最佳效益。

企业科普工作, 必须要抓准企业的市场与技术创新。科普不能脱离市场, 更不能脱离技术创新这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 必须寻求科普与企业效益的双赢。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早已开始关注科普, 希望通过科普的平台, 来打响企业品牌, 树立企业文化。

1 企业科普工作的意义

提高核心竞争力越来越成为所有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建立学习型人才队伍, 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 实施人才战略是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适时有效地开展科普工作, 努力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是推动企业稳健发展的关键。科普工作为企业培养、造就了大批人才, 创造了无限的商机, 是营造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企业开展科普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科普大篷车活动的策划实施

科普工作的形式多种多样, 载体丰富。科普大篷车是科协自身拥有的一个丰富的科普资源, 也是开展大众科普的一种有效工具。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辐射面广、机动灵活、活动内容丰富的特点, 面向不同对象的公众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多年来已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由中国科协监制的科普大篷车, 配备了车载展品、投影、音响、车顶照明、发电机、科普展板等先进的科普设备, 不管是白天黑夜, 也不论有电没电都能开展科普工作, 堪称是“科普战线的轻骑兵”、“流动的科技馆”。

如何使用好科普大篷车, 发挥科普大篷车的功能和作用, 打造科普品牌, 更有效地开展社会联合活动, 从而助推企业发展, 这是各级科协必须认真思考和探讨的一个问题。要搞好科普大篷车工作, 必须抓好活动的几项关键步骤。

2.1 精心策划组织活动

策划又称“策略方案”和“战术计划”, 是指人们为了达成某种特定的目标, 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艺术, 为决策、计划而构思、设计、制作策划方案的过程。策划, 就是在行动之前, 对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方针、政策、途径、步骤、人员安排、经费开支、方式手法等作出构思和设计, 并形成系统、完整的方案。策划为人们提供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策划是发现问题, 寻找对策的过程。

科普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根本途径, 必须高度重视活动的策划工作。科普大篷车活动的总体思路是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声势要浩大、目标要明确、效果要显著。

2.2 内容设计注重实效

科普大篷车一经投入使用, 就对活动的内容作精心策划。活动的内容是重要的环节, 主要有:发放科普资料;举办挂图、图片展览、实物展示;车载展品演示操作;举办专家科普报告会、科普讲座;举办科技咨询与服务活动;举办实用技术培训;播放科普电影、视频;深入到厂矿企业、田间地头、中小学校等地开展科普活动。

2.3 丰富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有主题活动、综合活动等。主题活动指就某一内容或对象而专门举办的科普活动, 如科普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等;综合活动是指有几个内容或对象同时举办的科普活动等;还有由其他部门或单位组织、主办, 科协组织科普大篷车参与的活动, 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

2.4 准确定位目标人群主体

活动中充分发挥科协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针, 动员企业等志愿科普工作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扩大影响, 实现资源共享, 达到组织和发动社会办科普的目的。活动的对象主要是面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科普人群。

3 科普大篷车活动与企业联合协作

公益性科普事业, 需要广泛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和支持。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份子,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热心科普事业的企业开展科普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本单位职工的专业技术知识, 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企业是根植于社会土壤之上的, 以各种形式回报社会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 也可以增强产品宣传、提高员工素质和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科普活动和企业技术创新是一种互相支撑关系。

科普大篷车与企业大联合大协作共同开展活动, 调动社会各类组织, 尤其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关心支持科普公益事业, 通过各方渠道积极联系, 争取各类企业对科普大篷车的赞助, 开展实施社会化科普合作项目的尝试。要动员社会力量来投身到科普事业中来, 充分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 支持科普资料和活动经费, 既解决了科普资料和资金的不足, 也帮助企业树立了企业品牌、提升了企业形像, 实现了双赢。

4 科普大篷车参与企业科普活动实践

利用社会资源助科普, 以丰富的内容、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科普大篷车到农村、学校、社区、军营开展科普活动, 普及科学知识, 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 反响非常好。多年来我们积极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联合, 在医疗、教育、生产流通等各个领域开展活动, 以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开拓奋进的精神做科普。由于做到精心策划, 认真实施, 所以每次活动效果都很好。

例如从2010年6月开始, 在山西省范围内广泛开展的以科普大篷车为载体的科普惠农下乡巡回服务活动中, 我们与解放军驻晋某医院联合协作, 派出了一支由各专业专家组成的医疗服务队随科普大篷车奔赴全省各地。通过义诊、免费健康普查、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健康科普知识手册及印有科普知识的家居生活小用品等方式, 宣讲卫生保健知识, 宣传健康生活方式, 有效缓解了农村缺医少药的实际困难, 提高了群众防病治病的意识。下乡巡回服务中, 科普大篷车工作人员和专家不辞辛苦, 冒高温、顶酷暑, 克服困难, 认真细致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在半年多时间里, 大篷车服务队足迹遍及31个县100多个乡、镇、村, 开展活动130余场, 行程9400余公里, 为农民健康普查义诊2万余人, 发放健康图书近4万册、挂图3000余套, 惠及百姓8万余人, 所到之处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地方政府及驻地单位多次以赠送锦旗、送感谢信等方式对医疗专家表示感谢, 省市媒体争相报道了此次活动。做公益科普的同时不但树立起了解放军医院为民服务的良好社会形象, 也为医院带来不菲的额外经济收益, 同期病员入住率翻番, 门诊咨询、诊疗量激增。此次科普大篷车活动为合作单位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科普大篷车在科协的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常年来深入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开展科普活动, 不论白天黑夜, 不论晴朗天还是风雨时, 不论三伏天还是三九天, 不论是平坦道还是崎岖路, 工作的过程充满了酸甜苦辣。但是从事科普大篷车工作的同志没有一个叫苦, 没有一个叫累, 为了科普事业, 仍然抖擞精神, 勇往直前, 逐渐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连续作战的科普大篷车人的精神。就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 所以大篷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实践证明, 科技创新靠高端人才, 科学普及需要全民参与, 如只有创新没有普及, 那创新就不能持续。这就像土壤和种子的关系, 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就是“土壤”, 科技进行创新就是“种子”, 只有土壤肥沃了, 种子才能够生根发芽, 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伴共生的。

参考文献

[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年)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2]科普大篷车项目定位及介绍.中国科协科普部.

科普大篷车的科普教育功能 篇3

由于我国地域间发展的不平衡,科普基础设施基本聚集于发达城镇地区,而广大农村以及不发达地区科普资源相对稀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开展的科普大篷车项目,为广大不发达地区群众提供了科技教育权利公平性的补偿。本文将对我国科普大篷车所具有的科普教育功能进行简要分析,并对我国科普大篷车项目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科普大篷车的车型和功能特点

目前科普大篷车拥有4个车型,分别为综合性的I型车和II型车、主题性的Ⅲ型车和面向“三农”服务的Ⅳ型车。这4类车各有特点,无论从其服务对象,还是内容、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最早设计的I型车和II型车其主要目的是尽可能为各种人群提供综合性的科普资源服务,因此除了搭载以理、化、生为主的基础科学原理展品,同时还能够搭载科普专家、科普展板、科普资料、科普影像,可以根据需求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普活动。有的配车单位甚至将科普大篷车开进了监狱,为服刑人员提供了难得一见科普大餐,得到了广泛的好评。目前,I型车和II型车是全国配发率最高的车型。

Ⅲ型车的定位在于反映国家基本国策和群众重大需求和社会聚焦的主题,目前已开发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3个主题大篷车,车型的设计定位不再局限于科普资源的搭载平台,而是更为突出科普资源的活动平台,将科普展览、科普影像、科普展具、科普活动、科普剧表演汇集一身,实现了对某一主题全方位的科普诠释和体验。也正是由于这种集成的特点,Ⅲ型车车体较大,对行驶道路和活动场地要求比较高,适合于在人群相对聚集的地区开展科普服务,如学校、广场等。

Ⅳ型车在设计之初就定位于服务“三农”,车体设计小巧、便捷,道路通过性好,不论是田间、胡同、窄巷,都能轻松驶过,且对活动场地要求不高,车身自带的发电机可满足随时随地开展活动的需要。因此,在配发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涉农区县的欢迎,更受到了城镇区县的青睐,仅仅配发2年,数量就已超过百辆,成为近几年科普大篷车配发的主力车型。

表1 4种型号科普大篷车的配置、资源和功能特点

科普教育功能多样,搭建多元化教育平台

4个型号的科普大篷车以不同的设计理念和资源配备,满足各种各样的科技教育需求,搭建多元化的科技教育平台。如果说固定式的科技场馆提供“以我为主”式的服务,那么流动性的科普大篷车就是提供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服务。

I型车和II型车主要搭载专为科普大篷车设计、制作的能够形象地展示某一具体科学原理和知识的展品,这些展品以小模型、互动实验和功能性演示为主,具有很强的直观、互动和趣味性,操作者能够通过互动、体验,从中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的原理。从实践来看,I、II型车为不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课外动手实验室。在安徽的一次活动中,一名物理老师深切地说到:“一次大篷车的活动要比给孩子们上一天的辅导课好多了!”

Ⅲ型车所有科普资源均围绕主题设计,以“保护能源资源”为例,活动内容包括:担任拯救地球小勇士、操作13项节能小实验、参与节能小组竞技、观看主题影片、参与知识竞赛和户外拓展活动等。这些活动既让青少年学习了相关知识和技术,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不仅如此,这些活动是由本地的教师负责组织开展,因此每次活动前,还要针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说明。这样,Ⅲ型车也为广大科技教师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科学课堂和一个良好的培训平台,帮助他们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科学教育技能的提高。

Ⅳ型车配置的农技服务箱包括土壤养分速测工具箱、畜禽养殖服务工具箱、水产养殖服务工具箱、植保工具箱、测定种子活性工具箱和显微镜箱,这些工具箱不仅携带方便,而且操作便利,可以直接到田间地头、温室大棚进行测量和实验。通过简单的操作,农民可以亲眼看到测试的结果,增强了科普服务的科学性和说服力。同时,车上预留的专家座席和搭载的影像设备,也为农技专家面对面与农民交流沟通、手把手解决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解决了传统农技培训教室讲课枯燥、田间交通困难的问题。

适应公众科普服务需求变化,促进我国科普大篷车的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民在科普服务方面的需求不仅将继续增加,而且也将更加多样化。作为重要的科普服务提供形式之一,我国科普大篷车的发展仍然存在搭载内容单一、没有专业化服务团队、服务范围有限以及运营过度依赖政府等问题,而无法有效满足公民享受科普服务、提升科学素质的需求。因此,根据目前国外发展的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对中国科普大篷车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以下一些建议。

载体发展

运载种类:除了汽车以外,还应研发流动科普列车(火车车厢改造)和流动科普船只(客船改造)。

丰富现有车型:研发大型拓展舱式科普大篷车(两侧拓展、双层拓展,扩大车内活动空间);研发中型通用式半挂主题车厢(每个主题一个车厢,按需采购,即挂即走)。

内容发展

配合义务教育基础课程,研发课外辅助展教具和互动活动,纳入课程学分。

结合多种科学原理,研发组合式科普展品。拆开每一件展品反映一个科学原理,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件大型展品,反映一系列科学原理。

主题类科普资源包,围绕某一主题研发一系列展品、实验、活动、游戏等资源,可自由装配在任一种大篷车内。

运行模式发展

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减轻政府投入负担,发挥社会、企业、学校等机构的作用和能力,建立一套社会化的大篷车运行机制。

发展专职人员数量和水平。通过政策导向、教育培训,固定大篷车工作人员配备,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

我与科普大篷车心得体会作文 篇4

“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根本。一个尊重科学、崇尚真理、重视教育的民族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民族。在现代社会中,知识和教育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他折射出了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这是这本《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科学技术卷》编者在前言里说的一段话。以前,我对于这种科普百科类的书籍一般都是弃之不理的,因为我只喜欢看中外古典名著和现代文学著作,觉得科普百科类的书籍不会像文学著作那样引人入胜,读后令人受益匪浅,所以有点“偏书”。但现在,我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看书也要像做菜一样,食物的营养搭配要均衡,吃起来要不能挑食。看了这本书后,我受益颇多。

这本书分11部分,介绍了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精英、华夏科技、数学宝库、物理万象、化学世界、生物天地、传统中医、现代医疗科技、工农业之窗、兵器博览、科技展望,11个分类,精确地体现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为我们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仔细了解科技的平台。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以前从未了解的人物或者学说,例如:发明了发电机的法拉第,在数学、天文学、古希腊几何学等方面均有造诣的阿基米德、发现电与磁奥秘的安培、对热力学有极大贡献的开尔文、成立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的南丁格尔……这本书带给了我全新的课外知识,彻底颠覆了我对科普读物的认为。其实,这本书是妈妈在前年就给我买了的,当时,我随便敷衍了事地看了几页,对里头儿的内容完全提不起兴趣,就把它放到了书架上,打算以后懂了里面的内容再看。随着年纪的升高,科学方面教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托勒密、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渐渐对科学起了兴趣,发现原来科学家们研究的背后总是有一些艰辛的故事,对这书就起了好感。

21世纪是一个要求高素质人才的世纪,21世纪也是一个知识经济大爆炸的世纪。每个人都应该要渴求知识,靠阅读书籍来扩展自己狭隘的知识面,并且,在由书籍组成的“美食海洋”中,不“挑食”!

观《科普大篷车》有感 篇5

今天上午,科普大篷车来到了我校,操场上建起了一个大大的舞台。第一节课上课时,我们来到了操场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千多把椅子。大概九点半,表演开始了。首先上场的是两位身穿新疆服装的舞蹈老师,她们即将表演的是新疆舞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两位老师跳的优雅精彩,犹如美丽的鲜花。下一个表演,由一位老师带来二胡独奏《赛马》,听到这个声音,仿佛有万匹马儿在奔腾,进行着在蒙古大草原激烈的赛马。接下来是由三位女同学带来的古筝表演《丰收锣鼓》,这曲音乐美妙而动听,他们的手在古筝上来回弹动,灵巧极了。仿佛听到了丰收人们的欢呼和喜悦。

经历了音乐之旅后,我们又开启了科幻之旅。两位老师带来了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大约有一张A4纸大小,它给我们表演了一段机械舞蹈,同学们见了十分惊讶,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响了起来。然后,科技人员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名叫“大象牙膏”。实验道具是三个大小不同的`量杯和一些神奇的粉,量杯里装了不同颜色的水。科技人员喊道:“一,二,三!”量杯里开始冒泡了,渐渐地,这些泡沫越来越多从量杯里溢了出来,这个实验让大家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这时,空中飞来一架莫航飞机,大家的目光盯在了他的身上,这叫飞机可以在空中翻滚,真是厉害!

科普大篷车工作总结 篇6

在本次培训中给我最大震撼的是交大附小教师所带来的观摩课。从那节课堂我学到了许多。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许多疑问得到了启发解决。

一、构建科学课堂文化

课堂既处在一种研究的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我们可以将课堂视为决定学校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而文化充盈于课堂之内、渗透于师生之间,文化是课堂的养分,离开文化,课堂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课堂中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文化的问题,所以我们应切实可行的构建课堂文化。2这将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那么构建课堂文化又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从“单向型教学”向“多向型教学”转变,构建“对话文化”;

b、从“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教学”转变,构建“质疑文化”;

c、从“应试型教学”向“素质型教学”转变,构建“团队文化”。

因此我们要从课堂文化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科学教学课堂,结合传统的课堂,结合课堂面临的改革,以自己独特的眼光,构建起适合新课程理念的科学课堂文化。

二、科学课堂教学应以科学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意味着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策略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研”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三、拓宽学习视野,应用到教学中

培训活动虽然结束了,接下来我要做的是把所学到的知识大胆地应用到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及时反馈,不断提高。培训之后我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思想意识上树立较强的终身学习意识和科研意识,要奋发图强,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完善自我。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 篇7

浙江省瑞安市科协

陈立新

余伊舒

最近,温州市科协和瑞安市科协联合举办的“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巡展”活动在

瑞安市仙降江溪小学举行,该校700 余名农村娃乐享“科普盛宴”。

活动现场,通过光中声电互动手段,向学生展示了一系列力学、光学、声学、天文学、数学、音乐、美术等科技模型。广大师生兴致勃勃地接触了“ 无皮鼓”“驻波”无弦琴”“听话的乒乓球”等20 余种科普设备。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观看了解展品的原理,并动手实践操作,亲身体会科学的神奇魅力。

该校自2015 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展“让农村娃玩中学科学”科技教育实践活动,并

我与科普大篷车主题征文600字 篇8

终于,期待已久的实验课来了!我拿起盒子、书与铅笔袋,蹦蹦跳跳地走向科学教室,陈老师说:“同学们都知道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这节课,让我来证明一下吧......”经过一番实验说明,我们就开始实验啦!我们组先做关于阴暗的实验,先把纸盒的一边开个小口子,再把蚯蚓放到纸盒里透光的地方,开始观察。只见小蚯蚓在有光的地方竟不跑,而是悠然自得地躺在那儿,仿佛在享受日光浴呢!它边晒还边扭一扭屁股,好像在说:“我在盒子里待着,哪儿惹着你们啦,不仅打搅了我的午睡,还把我放到这儿,还好我这儿不坏,有太阳晒。”见着这个情形,我又好气又好笑,着蚯蚓压根是疯了,我换一条蚯蚓,原来那条一放到盒子里便装进了土里。新的一条一见光,哪还受得了,拼命往暗处跑,好像在说:“救命啊,我受不了这东西,我得赶快跑到暗处!”接下来,我又试了五条蚯蚓,这几条全部往暗处跑,于是我得出结论;蚯蚓确实喜欢暗处的环境。下一个关于潮湿的实验开始啦!我这回吸取教训拿了五条蚯蚓和,再准备了一个盒子,在里头一边放湿土,一边放又细又干的沙子,我们把蚯蚓放入盒子中央,开始观察。只见这几条蚯蚓里只有一条往沙子那儿跑,其它四条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往湿土里钻,那一条往沙里的,后来也跟着大部队到了湿土中。

我们组做完实验,便到其他组看看情况,只见邵黎轩组的蚯蚓缠成一团,像希腊神话中美杜莎的头发,胡镒梵组蚯蚓钻到了盒子的洞中......大家都不亦乐乎。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巡回展活动总结 篇9

学生感受科技魅力

6月6日至6月8日,渭源县科协组织的“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巡回展活动进驻峡城中学,峡城中学和峡城小学300多名学生近距离感受了科技带来的魅力。本次活动既促进了我校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同时推动了学校科技教育的发展。

本次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物展示与科普教育相结合,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科普大篷车共展出27件科技展品,内容涉及光学、力学、电学、数学、电磁学等学科,被称之为“流动科技馆”,它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知识性。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拓宽了学生的科技视野,感受到了科学知识带来的快乐和魅力,从而激发了学生们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热情,提高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此次巡展活动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渭源县峡城中学

“科普大篷车”作文 篇1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与爱好,大力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深入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暨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为了确保本次活动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时间:2014年12月9日下午 二.活动地点:学校南操场

三.活动主题:体验

创新

成长

四.主办单位:泗阳县科协

五.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李胜利

成员:年级主任、班主任 六.活动主要内容

科普大篷车是“流动的科技馆”,是将科技展品、科普图片科普音像制品用大篷车这一载体形式,展示科学知识和宣传科普理念,让教育对象动手动脑,在娱乐中接受科学熏陶,培养科学兴趣,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次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包含以下三项活动:

1、科普展览:提供节能减排展板10幅,供学生参观学习。

2、科学体验与安全体感模拟训练:主要为科学知识的体验及地震、火灾及交通安全教育的应急模拟演练。由县科协工作人员率先进行演示,然后由学生参与演练与互动。

3、播放科普电教视频:县科协提供科普大篷车相关科教光盘,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观看。

七.活动安排:

科普展览 东教学楼前操场

三年级

四年级

科学体验与安全体感模拟训练

西教学楼前操场

五年级

六年级 科普电教视频

综合楼前

一二年级 八.活动要求

1、活动开始前各班主任教育学生遵守纪律,遵守秩序,严防学生大量集中参与导致意外事件发生。同时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

2、活动时,班主任必须跟班,把握学生的动态,维护活动现场秩序。

3、活动前各负责人要布置或安排人员布置好活动场所。

名师大篷车 篇11

6月1日,陕西省中小学“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到达旬阳站。在县教育局的组织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的培训学习,本次初中语文活动在城关一中进行,由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主持。听了名师的示范课和专家的报告,我深受启示,受益匪浅。

本次活动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铜川市五中的闫妍老师上示范课《春酒》。第二部分由西安高新一中贺校长现场对示范课点评。最后是专家和语文老师进行现场互动,解答老师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闫妍老师的示范课《春酒》上得很精彩。这篇课文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篇有关民风民俗的文章。整堂课中亮点频频:

1、导入自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很快拉近师生距离,情景创设很顺利的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2、老师的点评适时鼓励学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教给学生学法,培养学生读书技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不同形式的研读赏析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适时引导,学生易于接受;

5、由于教师引导适当,学生踊跃发言,思维活跃;

6、文章内容与旬阳地方习俗紧密结合,这样学生更易于与新老师配合;

7、老师渊博的学识,灵活多样的教法,不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8、板书设计精巧。

课后,闫老师进行了反思性说课,贺校长对这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阎老师备课精心,修改认真,引导有效,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的反馈积极。同时经学生的语文老师介绍,这些学生是中下等的,更对城关一中学生的表现给予高度赞扬,感慨道“深山出俊样”!

最后,贺校长结合自己几十年的实践,就如何在新时期推进语文教学改革作了深入浅出的讲座。之后,又与语文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他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主动成长,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阅读、积累,多体验写作。

我通过名师的讲课来审视自己的日常教学,真正感受到了当学习的内容与教学息息相关时,学习不仅是快乐的,而且是高效的。以这样的角度来反思教学,就能捕捉到一些新的火花。平时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真实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深入分析学情、设计教学环节,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名师大篷车”培训心得 篇12

华胥初中

陈娟

2014年12月28日下午,”名师大篷车”送培到县培训的专家组一行来到蓝田。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各位专家以以下四种形式与参训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指导:一是通过名师上示范课,直观地展示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示范和传授先进的教学方法。二是通过专家对示范课进行现场点评,指导教师怎样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帮助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三是教师与名师、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探讨解决教师在专业成长和课程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四是专家庄力老师就<有关修订版课标和教材的简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这次培训我收获很多,我也很明确我们培训的目的是什么,是在英语上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升华自我!通过这样的培训和学习,我不仅学会了与教学相关的英语知识,并通过名师的讲课来审视自己的日常教学,真正感受到了当学习的内容与教学息息相关时,学习不仅是快乐的,而且是高效的。以这样的角度来反思教学,就能捕捉到了一些新的火花。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真实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一起来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兴趣,对于英语这门课来说,是尤其的重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一旦失去,那么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也就越大。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新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了一下几点认识。首先,新课程理念标准认为,课程不是教材,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是“知识移植”的过程。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

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教学环境中的教学。要想有效的实施英语课堂课程资源的开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明确目标。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英语课堂的有效性不是教师在课堂上传输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独立的运用所学知识点,而这都基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否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他们是否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要钻”。

二、改变英语教学方法。过去在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自由练习很少,口语、听力非常差。现在我们要转变这种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只要学生能完成的,教师不要代替。比如在阅读课文上,讲解语言重点难点上,都可以让学生代替老师完成,这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口语能力,也可以增加学生间的合作互助能力。

三、灵活运用语言学习规律。英语作为一门与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学科,它有它自己的词汇、语音和语法规则。只有对这些知识掌握牢固,并达到一定的深度和熟练程度,才能比较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口头或笔头交流。英语有大量的词汇、复杂的语言规则和时态变化,如果我们没有弄懂这些东西,要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写出一篇符合文法的文章,那是不可能的。新课程改革强调能力,但更应注重基础。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初中英语教育,可谓是英语学习基础的基础。虽然现在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小学英语课在许多学

校可能根本是形同虚设,名不符实;所以说初中英语基本上是大部分地区英语教育的启蒙教育,其目的应是学习一些基本知识和培养一些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而不应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传授知识的机器,传授方法单调枯燥,只注重单向性,因而难以达到真正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而,只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知识潜能,改变“单调压抑”的课堂模式,向英语口语化的课堂迈进,向充分互动的课堂迈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自哪里?来自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来自我们的不断发展的教育实践,来自我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研究和学习,来自我们永不停息、充满爱的心灵深处。

四,在英语课堂上善用鼓励性语言。当专家崔瑜为我们讲座时,我深深感受到时时鼓励学生在英语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曾经在英语教学中,只要是我曾经反复讲过的知识而学生就是不完全领会时,我就会着急,甚至对他们说“这么简单你们都不会”,其实这样反而会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打击他们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

五,课后,教师应及时反思。课后及时反思是教师提高自己教学方式方法的有效形式,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既可以明确本节课的败笔,还可以及时从学生处了解英语学习动态,有可能从上课学生的反应,学生在课堂提出的问题上及时调整自己的下节课的教学方式方法,另外还可以及时的与组内同事交流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自己课堂的有效性。

上一篇:武邑县农牧局2010年行风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火灾事故单位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