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分之几》说课稿

2024-07-31

《认识几分之几》说课稿(通用12篇)

《认识几分之几》说课稿 篇1

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几》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P95-96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的编排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指导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从而认识分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之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是意义上、读写和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很大的差异。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的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分数的含义是分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小数的基础,所以认识分数是本单元的重点。由于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没有接触过分数,没有“分数”的概念,因此认识分数是教学的难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物、图形和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使学生在借助图形的情况下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并且学会与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听取他人的长处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分一分、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并体会。

情感目标: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一定兴趣,能够积极的参与其中。

3、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实物来认识几分之一,从而感受到什么是分数。

教学难点:认识分数。

教法与学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从生活中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始,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生活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课运用电教手段,重点采用……来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幼儿园的阿姨要给小朋友们发水果了,如果有40个水果分给40个小朋友,那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多少?

但是阿姨只买到了20个,40个小朋友怎么分呢?请同学慢来帮帮这未阿姨。

该怎么分呢?谁能够帮助这位阿姨?

并用电脑演示怎么平均分二分之一。

板书1/2读数

把学生带进这样的情景和氛围中,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新知的动机,从而引出“两个人要平均分一个,结果应该如何表示”,在问题的召唤下,学生的好胜心和学习兴趣被升。从而在生动的具体的情景中体会二分之一。

2、中午吃点心的时候,幼儿园的阿姨又要给小朋友们分发点心了,今天阿姨没的是大饼,把10张大饼分给30个小班的小朋友,又应该怎么分呢?才能使小班的小朋友觉得合理呢?

电脑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分,一份是其中的三分之一。

板书1/3读数

使学生认识三分之一,并使学生了解要平均分,其中的一份是三分之一。

3、午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要做手工了,这时老师需要把一张纸分给5位小朋友,那她应该怎么分呢?

电脑演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是五分之一。

板书1/5读数

使学生认识五分之一,使学生了解和体会平均分。

4、手工上还需要绳子,每一根绳子需要分给10分小朋友,又应该怎么分?

电脑演示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10分之1。

板书1/10读数

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来组织,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这样的一个轻松的氛围中,使学生接触分数,认识分数,了解平均分,对本课是一个铺垫,使学生很快的融入本节课中,自觉主动作为学习的主人来参与其中,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为接下去的新知作铺垫。

二、观察总结,动脑动口

请学生观察板书,问他们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分析,概括,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讲解分子,分数线,分母的名称和意义。

结合板书请学生来讲一讲。

三、注重合作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拿三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分别折出它的1/2,1/4,1/8,并分别涂上颜色。

老师说出几分之几,他们就把知好展示出来。

2、小组合作,制造分数

利用准备好的材料来制造分数(如线,纸等)

1/2,1/4,1/8,1/10

交流怎么制造出这样的分数的,你是怎么想的?

在这个环节中,尽量是学生多做多说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到要“平均分”,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不仅达到了强调“平均分”的目的,而且思考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也教会了学生通过实践寻找例证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分数的含义,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也使学生去体会与他人合作的力量和提取别人的长处。

四、联系生活实际,促进认识的发展和评比

比较分数的大小

用电脑演示1/2和1/3的多少来使学生从直观中感知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

用电脑演示1/4和1/3的多少来使学生从直观中感知谁大谁小。

板书1/2大于1/31/4小于1/3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能不能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说一个你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分数的例子?”“相同大小的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小(越大),你在生活中有遇到这样的例子吗?”这些提问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也让学生在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与比较过程中促进了认识的发展、深化,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比较的能力。

小结;请学生结合板书来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想方设法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始终处于好奇好学的良好氛围中,让每一位学生学有多得,都能体会学习的成功和喜悦。

《认识几分之几》说课稿 篇2

下面是笔者听到的年经教师执教的教学片段, 教学内容为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0页“认识几分之几”课后“想想做做”的练习。

师: (出示“想想做做7”) 上面的括号应该填哪个分数呢?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分米就是10厘米…… (生还未说完, 就被师打断)

师:哪来的1分米呢?这里的1是1分米吗?

生:这里的1是1米, 1米里有10个1分米。 (师又匆忙打断)

生:我知道了!这里的1是1元, 1元里有10个1角。 (师又着急打断)

师:同学们, 你们怎么都说1分米、1米或者1元呢?这里的1就代表1。同学们, 看这里的0到1这一段, 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答略)

接着教师处理了“想想做做8、9、10”。

【思考】孩子的发言不对吗?事实上, 他们已经细心观察到了0到1之间被平均分成了10份, 也是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 并且找到了目前学过的存在十进制关系的米和分米、分米和厘米、元和角。笔者认为, 学生已经很棒了。

那么, 教师教得如此痛苦的原因在哪里?笔者认为, 关键在于这位老师没有读懂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这个过渡必然要经过感知—表象—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几个阶段。而教学片段中的老师, 对此规律未能正确理解。虽说“元和角”等十进制关系已经学过, 但是学生的这些已有知识并没有被唤醒。试问, 没有正确的充分的感知, 如何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何将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进行抽象?

笔者认为儿童的抽象并不是空中楼阁、凭空想象, 其思维也是有逻辑起点的。

【教学片段二】

次日, 笔者在另一班也进行了“想想做做”的教学, 教学片段如下:

师: (出示想想做做9) 1角是1元的十分之几?

生:。1元里有10个1角, 1角就是1元的。

师:5角呢?

生:1角是1个元, 5角就是5个元, 就是元。8角是8个元, 是元。

师: (出示想想做做8) 看着直尺说一说, 1厘米是1分米的十分之几呢?

生:。1分米平均分成10份, 1厘米就是取其中的1份, 就是原来的。

师:那3厘米呢?7厘米呢?

生:3厘米就是取其中的3份, 也就是3个分米, 也就是分米。7厘米就是7个分米, 也就是7分米。

师:说得真好。我们再来看看这张图 (出示想想做做7) , 你觉得这里的1可以代表什么?每一份又代表什么?

生:1分米。每一份就是1厘米。

生:1米。每一份就是1分米。

生:1元, 每一份就是1角。

生:1捆小棒, 每一份就是1根小棒。 (生鼓掌)

生:1条纸巾, 每一份就是1包纸巾。 (生鼓掌)

师:哈哈!是呀, 同学们真善于思考!大家的发言当中有个共同的地方, 那就是都把这“1”平均分成了——

生:10份。

师:现在, 你知道上面括号里填几、下面括号里填几吗?谁来说? (生略)

师:有了刚才的收获, 咱们来完成第10题吧。

【思考】考虑到有些学生或许“遗忘”了十进制关系, 于是笔者重组教材, 通过先呈现教材上的直观形象的尺子图、硬币图, 激活儿童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元和角、米和分米等十进制的关系。这也是充分考虑了儿童发展的差异性, 尊重儿童的个性。之前学过的十进制关系被直观形象地“唤醒”后, 学生思维的火花已被点燃, 于是趁机设问:“我们再来看看这张图 (出示想想做做7) , 你觉得这里的1可以代表什么?每一份又代表什么?”学生又举出具有十进制关系的令人拍手叫好的例子。

至此, 笔者以为, 已经把握住了儿童抽象时的认知起点。

此时, 教师再追问“大家的发言当中有个共同的地方……”则学生眼中的想想做做7一定会是别样的风景。

《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篇3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们认识分数,知道一个物体可以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2.让学生们在自己亲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构建“几分之几”的概念。

3.让学生们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他们觉得数学其实就在自己身边。

教学重点

探索和发现一个物体可以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几。并认识几分之几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图图爱吃什么吗?知道他特别爱吃糖吗?你们看看他有好多蛀牙哦!但是他仍然舍不得这些糖果,瞧,他面前的盘子里都是什么呀?(课件显示:图图在家里的客厅,桌子上有一盘糖果,还有许多小朋友围在桌子旁边。)

2.师问学生们:图图不敢一个人把糖吃完,他想把糖分给四个小伙伴,他在想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块呢?(课件显示把糖果分成4份的图)你们怎么想到用1/4表示的呢?(学生们回答以后,教师在黑板上写:把糖果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所有糖果的1/4),如果我们随便分,不是平均分,那每一份能用1/4表示吗?(在这里要突出平均分的概念)

3.导入新课:1/4是什么数?同学们,我们在上学期已经知道了一些关于分数的知识,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分数吧!(板书:认识几分之几)

二、探索新知,渐入佳境

分一盘4块糖。

师生谈话:第一盘糖分完了,图图的朋友觉得太少了,还没吃过瘾,图图就又拿出了第二盘糖果。

用课件演示图图分糖果。

教师提问:图图把一盘糖果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一份是总数的几分之几?当学生们回答以后,教师出示板书:把一盘糖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总数的1/4。然后让学生们齐读。之后再问学生们:每个小朋友得到了这盘糖果的几分之几?这盘糖果的1/4是几块糖?

分一盘8块糖。

师生谈话:第二盘糖分完了,小朋友还是要,图图没办法,就又去拿了第三盘糖(课件显示盘子里有8块糖)。

让学生们自己想想怎样平均分成4份?

问学生们:把这盘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分之几呢?这盘糖的1/4又是多少块糖呢?

让学生们比较:刚才两次分糖,每个小朋友都得到了四分之一,但是这两个四分之一是一样多吗?糖的个数增加了,为什么每个小朋友得到的糖都可以用1/4来表示呢?

小结:教师在学生们想清楚以后,指导他们进行总结。(不管是多少块糖,只要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4来表示。)

三、实践应用,透彻理解

填空(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们自己在书上填一填。

指名说一说填的结果,并问学生为什么要用这个分数来表示?让他们在回答时,要充分考虑到语言表达的合理性,以及数学概念运用的灵活性。

说一说(想想做做第二题)

问学生们第一幅图中把这些小方块评价分成了几份?涂色的部分是这样的几份呢?涂色部分如果用分数来表示,应该是几分之几呢?

第二幅图中把小方块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用分数来表示是几分之几呢?

用相同的方法,把12个小方块平均分,为什么第一个涂色部分用1/4来表示,而第二个却是用1/3呢?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还能把这些小方块平均分成几份呢?每一份是小方块的几分之几呢?

涂一涂(想想做做第三题)

让学生们开动脑筋,想一想把这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然后自己在书上涂。

当学生们涂完以后,反馈结果,彼此交流一下自己思考的方法与过程。

做一做(想想做做第四题)

提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按照要求把小棒分一分,然后拿出其中的一份。

这里的一堆小棒是12根,你能拿出这堆小棒的1/2吗?学生们开始动手操作,他们很快就做到了。之后,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分的结果。让学生们看着核对。

仍然是12根小棒,你能从中拿出这堆小棒的1/3吗?给学生们时间让他们动手操作,当他们完成以后,再让他们看着课件演示,他们会知道自己的分法是否有误。

再问学生们,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啊?学生们开始展示自己的想象力,他们在不断地变换,有许多孩子摆出了1/4,1/6,1/12……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理解分数的含义,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四、总结延伸,数学生活化

师问学生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啊?你们觉得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可以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拓展延伸

《认识几分之几》教学反思 篇4

第101页认识四分之几和第102页例题比较两个同分母的几分之几的大小。这两道例题都有两部分教学内容,一是继续认识分数,二是比较分数的大小。例题以认识分数为重点,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直观地体会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因此在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说分数的意义,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由操作、思维所获得的结论,从而把操作结果内化成数学认识。

二、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在让学生认识几分之几时,利用同样大的纸折出不同的分数这个问题情景。学生可以用尝试、猜测、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途径解决问题,以直觉顿悟等方法另辟蹊径,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的舞台上展示智慧和个性。创造出四分之几的分数。并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从而使每个学生的能力、情感等得到提高和超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动手操作与实物直观相结合。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物体实物(两个同大的圆纸片),更直观地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认识表象,有利于学生更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生经过对同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若干分,取其中的一份与取其中的几份相比较,发现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只不过取的份数不同。比较探索之后,学生还能进一步指出几分之几其实就是有几个几分之一组合而成得。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也采用让学生动手涂一涂,动脑想一想的教学方法,直观地得出结论,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加深了对几分之几的认识,也为下面学习同分母分数的简单计算做准备。

四、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数学语言不够严谨。

2、生生之间的互动不够,要引导学生会懂得倾听。

数学教案-认识几分之几 篇5

一、复习几分之一,引出几分之几

1.认识四分之几。

出示下图:

引导讨论: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后,在图中的阴影上面写上“ ”。

(2)(教师在图上再画一份阴影)两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呢?(生:四分之二。)

教师示范“ ”的写法。

(3)你知道这个分数为什么分母写“4”,分子写“2”吗?

教师归纳,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2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二,写作 。

(4)从图上看, 里面有几个 呢?(生: 里面有2个 。)

(5)如果要表示 ,图中应画这样的几份?也就是说 是3个 。

2.认识五分之几。

出示下图:

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这样的2份、3份、4份分别是( )个 ,用什么分数来表示呢?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填写书上的例8。

学生填写,同座议论后,教师引导讨论:

(1)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这样的2份(在图中画2份)是( )个 ,用分数来表示几分之几?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上表示出 。

(2)这样的3份呢?(生:这样的3份是3个 ,就是它的 。)要表示 ,应再画几份?如果不画,有办法表示“ ”吗?(生:空白部分就是这个长方形的 。)

(3) 是( )个 。

3.认识六分之几。

出示线段图:

引导填空:

(1)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 )份,一份是它的 ;

(2)5份是( )个 ,就是它的( )分之( ),写作 。

4.教师小结。

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二、多层次练习,巩固深化

第一层次:

在下面每个图里的适当部分涂上颜色表示它下面的分数。

第二层次:

1.选择合适的数来表示各图中的阴影部分。(下图画在纸上,最后一个图阴影部分可移动)

讨论最后一个图时,移动图中的阴影部分,让学生思考讨论还表示 吗?揭示分数概念的内涵。

2.判断对错。(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并讨论对错,突出强调知识点“平均分”。

第三层次:

1.看图中的阴影部分,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2.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它是( )个 。教师翻图纸本,依次出现如下(1)-(6)图。

3.出示下图,转动图中的阴影部分,依次出现表示 阴影图,要求说出分数,并思考:转动的过程中,什么没有变?什么在变?为什么?

第四层次:

1.连线。

(1)读出分数并说出里面有几个几分之一。

(2)举例说明意义。(如:猴王把一块饼平均分成8块,小猴子吃了其中的5块,吃了这块饼的几分之几?)

3.发散思维训练。

妈妈把一块生日蛋糕平均切成10块,胖胖吃了其中的4块,胖胖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

组织讨论:

(1)如果剩下的平均分给爸爸、妈妈吃,爸爸、妈妈分别吃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

(2)胖胖吃了这块蛋糕的 ,爸爸和妈妈都吃了 ,谁吃的多?为什么?(胖胖吃的多,因为 )

(3)如果你是胖胖,你是自己多吃些,还是让爸爸、妈妈多吃些呢?(生:让爸爸、妈妈吃多吃些。)

(4)你认为胖胖吃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就能让爸爸、妈妈既吃的一样多,又吃的多些呢?(生:胖胖吃这块蛋糕的 ,爸爸和妈妈都吃这块蛋糕的 。)

三、课堂作业

教科书练习二十八第1~3题。

《认识几分之几》说课稿 篇6

1.通过直观演示、实物、图形、观察、操作等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

2.能正确读写比较简单的分数,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3.使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几”的表象,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教学难点

使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出示:,

提问:在这个分数中,“8”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2.填空:

第一份是它的(),第七份是它的(),每一份都是它的(),共有()个.

3.出示下图

二、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

这个图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该是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几分之几)

2.教学例7:认识

(l)教师提问:

a、【出示图片“例7-1”】一份是这个圆的多少?()

b、【出示图片“例7-2”】阴影部分占这个圆的几份?(3份)

c、是几个?(3个)

d、也就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四分之三)

e、四分之三该怎么写呢?

因为还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分母用4表示;因为以前表示有这样的一份,分子写成1,现在有这样的三份,所以分子写成3.

窗体底部

(板书:)

(2)指导读

(板书:读作:四分之三)

(3)练习巩固

①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涂上颜色,并标出.

②判断图中的阴影部分能否用表示,为什么?

3.学生自学例8.

(l)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把它平均分成5份,

思考:l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同样的2份是它的几份之几?

这样的4份又是它的几份之几?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这样的2份是它的,这样的4份是它的.

(2)指导看书,填空

教师板书:

4.教学例9.

(1)自学例9有关内容,并把空填上(独立完成)

教师提问:

a、通过学习例9,你知道了什么?(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6份,一份是它的,5份是5个,就是它的六分之五,写作.)

b、里面有几个?

板书:

5.练习巩固.

选出合适的分数来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6.小结归纳,得出结论.

(1)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样的数,也都叫分数.那么今天学的分数与前两节学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不同点:前两节我们学的是分子是1的分数,今天我们的是分子是几.

(2)那么哪些数可以用分数表示?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呢?

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份的1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各分数.

2.写出下面各分数.

七分之二十分之五十二分之七

3.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

4.判断:

(l)4个是.()

(2)分母是比分子是7,这个分数是.().

(3)把一个长方形分成7份,表示其中3份的数是.()

(4)中包含着11个.()

(5)一块蛋糕平均切成8块,小红吃了3块,小红吃了这块蛋糕的()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几分之几”和“几分之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1.在每个图里的适当部分涂上颜色表示它下面的分数.

2.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

《认识几分之几》说课稿 篇7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几分之几》教案 初稿 郑应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几分之几》教案 初稿 郑应芹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94-9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初步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 2、发展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 教具学具准备: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情景导入:小朋友,动物王国有许多小动物,看,来了4只小猴子,他们蹦蹦跳跳,玩的可开心了。正当他们玩得满头大汗的时候,妈妈给他们送来了一些水果。猜一猜,猴妈妈可能为他们带来什么水果?(出示课件) 2复习讨论:猴妈妈肯定会把这些桃子怎么分?为什么?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呢? 3、课件演示:刚才我们通过复习,知道猴妈妈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四分之一。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1)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猴妈妈看见小朋友们表现这么精彩,非常高兴,他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听,,猴妈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并伴随课件:我想把这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那3只小猴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2)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有困难的可借助手中的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分一分,3只猴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3)大组交流。 问:谁来说一说,3只小猴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4)课件演示分得四分之三的过程。 2、教学“想一想”。 (1)出示情境图: 谈话:看见猴儿们和小朋友们相处得这么火热,兔儿们也蹦蹦跳跳地赶来了,兔妈妈说:小朋友们,听说你们个个非常聪明,我也想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我的挑战。 课件出示:把10个萝卜平均分给5只小兔,3只兔共分得这些萝卜的.几分之几? (2)请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如还有困难,还可借助圆片摆一摆、分一分。 (3)学生交流汇报。 两种意见:一种是分得这些萝卜的五分之三,另一种是分得这些萝卜的十分之六。 (4)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3小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板书课题:几分之几)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想想做做”1。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把几个看成一份,在图上分一分。 (2)填写分数,并指名说出结果。 2、做“想想做做” (1)引导学生看清每幅图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占这样的几份。 (2)各自填写分数。 3、做“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涂色,然后与同桌交流。 4、做“想想做做”4 (1)同桌互相摆一摆。 (2)交流:你是怎样摆的? (3)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设计: 几分之几

《几分之几》教案 篇8

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会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是重点;找出题中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是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复习准备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13÷20=()55÷98=()

2小时=()日17分=()小时

563千克=()吨23分米=()米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4。

五年级同学参加登山活动,男同学有36人,女同学有9人。

①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几倍?

(1)读题后思考:谁与谁比?谁做标准?怎样列式?说出算式的意义。

36÷9=

:求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几倍是以女同学为标准,就是求36里面有几个9,用除法计算。

(3)出示问题②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几分之几?

思考:是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求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9÷36=9/36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就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击败倍相同,先要找出谁与谁比,谁为标准,再用除法计算。它的结果用分数表示。1、将例4补充问题,男同学是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这题是谁与谁比?谁作标准?(3)讨论后教师强调指出,审题时一定要弄清“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

2、试一试:

五年级同学参加登山活动,男同学有36人,女同学有9人。男同学人数是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同学人数是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1)学生讨论

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

(2)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教学过程

备 注

三、练习提高

1、花房里有月季花18盆,茶花6盆。月季花的盆数是茶花的多少倍?茶花的盆数是月季花的几分之几?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

2、五(1)班有男同学24人,女同学23人。女同学的人数是男同学的几分之几?男、女同学的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

四、学生

五、作业:书本77页3、4、5

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篇9

教学设计

秦燕

一、复习导课

(1)8×1/2 的意义是什么?

(2)东东有20元零用钱,他用零用钱的 1/4给奶奶买了一件生日礼物,东东买这件生日礼物花了多少钱?

(3)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方法,今天,我们来研究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目标引领

1.抓住关键句,找准单位“1”。

2.借助折纸或画线段图,明确单位“1”的转化。

3.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合作探究

(一)阅读与理解

出示例8情境图:这个大棚共480 m2,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

自学,完成下面内容: 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意思是说以()为单位“1”,()是()的()。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意思是说以()为单位“1”,()是()的()。要求的是()的面积。

(二)分析与解答

1.分析:如果我们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来表示整个大棚,你能折出或画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吗? 学生动手操作。

2.解答:看着这张图,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尝试解决。)3.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

(1)先求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480×1/2=240(m2);

再求红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240×1/4=60(m2)。

思辨:求萝卜地的面积时,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整个大棚面积)求红萝卜地的面积时,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萝卜地面积)

利用上述图例,引导学生整理、思考上述思辨问题,并得出:连续两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两步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2)先求红萝卜地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算式是1/2×1/4=1/8。

再求红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480×1/8=60(m2)。

思辨: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小结:今后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三)回顾与反思

我们求出的红萝卜地的面积是60 m2,这个答案是否正确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检验一下吗?

可能会出现:红萝卜地的面积是60 m2,60÷240=1/4,确实是占萝卜地面积的。萝卜地的面积是240m2,240÷480=1/2,正好是整个大棚面积的一半。

还可能出现:从折纸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红萝卜地、萝卜地和整个大棚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符合题意。

师:这道题中有两个关键句,出现了两个单位“1”,那么我们就要借助折纸或画线段图,找到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四、信息反馈

1.教材第14页做一做:咱们班36人,1/4的同学长大后想成为老师,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是想当老师人数的1/3,多少名同学想成为科学家? 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呢?

说说你的分析思路,第一步是先求什么? 2.解答教材第16页练习三的第1~3题。

(1)人体血液在动脉中的流动速度是50厘米/秒,在静脉中的流动速度是动脉中的2/5,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只有静脉中的1/40。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每秒流动多少厘米?

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血液在静脉中的流动速度,再求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

第二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是在动脉中的流动速度的几分之几,再求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

五、拓展提升

教材第15页“你知道吗?”

《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就是:一根一尺长的木棒,今天取它的一半,即,明天取它一半的一半,后天再取它一半的一半的一半„„这样取下去,永远也取不完。这根木棒是一个长度有限的物体,但它却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介绍极限思想。

六、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一)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师小结:

1.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相当于把两个“求一个数是多少”的问题整合在一起。要先想清楚第一步求什么,特别要注意第一步计算和第二步计算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是清楚每一步中的谁是单位“1”,谁是谁的几分之几,同时找准中间量,然后用分数乘法计算。

2.我们可以借助折纸或画图的方法理解数量关系。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认识几分之几》说课稿 篇10

2、我校十月份用电1800度,十一月用电相当于十月份的90%,十一月份用电多少度?

3、学校共有男生60名,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女生有多少人?

4、孙敏九月份生活费为180元,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10%,他十月份生活费是多少元?

5、刘飞家去年养猪收入2800元,今年养猪收入增加了20%,刘飞家今年养猪收入多少元?

6、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5800册,今年图书增加了20%,学校现在有图书多少元?

7、我校去年有小学生134人,今年比去年减少了5%,今年有小学生多少人?

8、去年,从马槽到绵阳的车票价格为80元,今年票价上浮了20%,今年的票价是多少元?

9、2003年“十一”黄金周青岛旅游收入约8.38亿元,2004年比2003年同期增长2.3%。那么,2004年“十一”黄金周青岛的旅游收入约是多少亿元?

10、一篇文章有9600个字,小明打了全文的40%,小明打了多少个字?小华来帮忙,打了全文的50%,小华打了多少个字?还有多少字没有打?

11、王文收集了200张人物邮票,收集的风景邮票比人物邮票多20%,他收集了多少张风景邮票?

12、修一条300米的路,第一期完成40%,第二期完成30%,第一期比第二期多修了多少米?

《认识几分之几》说课稿 篇11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练习回顾。

(1)单位换算。

30厘米=( )分米; 120分=( )小时; 千克=( )吨。

完成练习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

(2)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什么?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4÷25=( );

=( )÷( ); ( )÷7=。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题让学生感觉今天所学的知识是与学过的知识有关系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信心。既是对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知识的一个回顾,也为本节课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提供了形的依托。

(二)创设情境,探索研究

1.探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鸡20只。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

(1)阅读与理解。

教师:“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学生自主交流讨论)

交流后得出:就是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

教师:“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又怎样理解?

交流后得出:就是求20只是10只的多少倍。

(2)分析与解答。

教师:这里第一个问题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学生回答:鸭的只数“10只”。)

教师:根据分数的意义又可以得出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对应图示。

教师小结:把10只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只,7只就是这个整体的。

教师:那算式该怎么列?

引导学生得出: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可以用7÷10。

得到算式:7÷10=。

教师:例题中的第二个问题“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又该如何解答呢?

引导学生回忆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解决。将问题转换成20只是10只的几倍,得出算式:20÷10=2。

(3)回顾与反思。

教师:上面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可以通过比较这两个问题的异同点。(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后反馈)

相同点:都是用除法计算的。

不同点:前一题的商是一个分数,后一题的商是一个整数。

教师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都用除法计算。在上面的两道题目中,都是以鸭的只数(也就是单位“1”)作除数,得出的商都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都不能注单位名称。所不同的是,前面的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得到的商是小于1的数;后面的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得到的商是大于1的数。

教师: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预设:鹅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鸡的只数是鹅的多少倍?鸭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

小结解题方法:先找出单位“1”,然后以单位“1”作除数,进行除法计算。

7÷20=;20÷7=;10÷20=。

(4)自主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2题。

动物园里有大象9头,金丝猴4只。金丝猴的数量是大象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先找一找单位“1”,然后再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理解。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理解。

2.理解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用分数表示的高级单位名数。

(1)出示题目9 cm=dm。

教师:根据以往的方法,这道题该如何解决?当两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商应该如何表示?

学生尝试自主练习。

练习完成后师生交流讨论。

(2)比较这道题与本节课开始时的第1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都是用进率去除得到结果。

不同点:第1题当中的数值都可以除尽,商是整数。这道题中的数值不能除尽,商用分数表示。

得到答案:可以用9÷10=

得到9 cm=dm。

(3)教师:想想这个例题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吗?

(回顾今天所学的课题,学生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9 cm=

dm就是求9 cm是10 cm(10是进率)的几分之几,也可以用9÷10=

,所以9 cm=dm。

教师小结: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都用进率去除,能除尽时商用整数表示,除不尽时商用分数表示。

(4)自主练习。

79 dm=

m; 56 cm2=

dm2; 133 dm3=

m3。

(让学生在做之前说一说每题各个单位间的进率。)

【设计意图】通过把知识以不同的方式呈现,让学生会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强化新知

1.一个3平方米的花坛,种4种花朵,每种花平均占地多少平方米?如果种5种花呢?(用分数表示)

2.五(1)班共有17幅书法作品参加学校的书法比赛,其中4幅作品从全校255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并获奖。

(1)五(1)班获奖作品占全班参赛作品的几分之几?

(2)五(1)班参赛作品占全校参赛作品的几分之几?

(在做之前,让学生说说两小题中的单位“1”分别是什么?)

3.单位换算。

53 mL=

L; 23千克=

吨;13秒=

分; 48公顷=

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和归纳能力。练习的设计密切联系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习题的编排体现由易到难的层次性,选取的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生活实用性。

(四)课堂小结,回顾全课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是什么?

(先找题中的单位“1”,然后以单位“1”作除数进行除法计算。)

2.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如果得不到整数商,该如何表示?

(让学生注意改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认识几分之几》说课稿 篇12

核心提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后进行的,是分数乘法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对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要求什么,就是求某数量的...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后进行的,是分数乘法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对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要求什么,就是求某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从而得出用乘法列式计算的道理。

本次课的教学,在以下几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1、从教学观念上,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实践了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例如:学习例题时,学生根据课前设计的学习材料完成先自学,分组讨论,然后汇报,答疑,小结等环节,从中获取初步知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其中,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教师根据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点拨,指导学生写出反思小结。整个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的作用得到加强。

2、在教学中,把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这节课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结合习题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进行了一些实践。例如教学例1时:提出了‘你根据我国现有的国土资源人多地少的矛盾,给国家提一些好的建议?’的问题,目的是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的现状,教育学生珍惜每一寸土地。又如:习题中有书包重量与人体重关系的研究,从探索中使学生认识到背负过重的东西会损害我们的身体,教育他们正确地处理人体负重问题,从而健康生活。这些问题的`提出紧贴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起到了细雨润无声的作用。

3、教学中紧紧抓住了这节课的关键,即:关键句的处理。重点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即:关键句---单位1---线段图---求什么----就是求某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本次课的教学,也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深思:

1、在学法指导上缺少应变,问题的提出有些抽象化,师生间的配合欠默契。这些问题的出现,从学生方面讲是:基础较差,无法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是教学手段单一,变化不足,调整不及时,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造成的。

2、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一原则。这节课对差生关注不够,存在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完的情况。

3、要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上多下功夫。本次课的教学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不够。

上一篇: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天津市水务局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