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优质说课稿(共7篇)
《认识钟表》优质说课稿 篇1
《认识钟表》说课
一、教材分析
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时间,从小让学生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有益的。钟表是一个复杂的计量工具,表盘复杂。对于成人或高年级的同学,读出或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并不难。但对于一个刚入学3个多月的一年级学生而言,难度就大了。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实际教学可能需要2至3课时,我选取了第一课时《认识钟表
(一)》作为今天的说课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数字及其分布规律、时针、分针。
2、正确地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初步养成珍惜、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由于表盘的复杂性,钟面上不能反映此时是上午或下午的时刻,学生难以正确地读出钟面上对应的时刻,所以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 正确地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三、说学法
1、认识钟面时,先请学生观察课件:你能发现钟面上有些什么?
2、让学生观察钟面模型,分针、时针有什么区别,它们有什么作用呢?(也可以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时针、分针)
3、钟面上的数字有几个,是怎样排列的,它们是干什么用的?
4、数字、指针有什么用,借此说明如何读钟面时间。
5、请学生动手,拔动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拔出或读出对应的时刻。
四、说教法
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创设情境,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五、说教学过程
总体设计: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自主参与,探索新知;应用新知,解决问题;总结全课。
(1)认识钟面。
1、观察钟面:我们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个漂亮的闹钟,拿起来仔细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小伙伴听听。(教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钟面)
2、学生汇报:自已的钟面上有什么?
3、钟表自述。师板书:12个数、分针、时针。
4、辨别实物钟的时针和分针:老师出示实物钟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出自已小钟面的两根针,并贴上两根大的时针和分针。
5、转动的方向:拿实物钟演示时针、分针。并请学生拿手跟分针一起转动,板书 :(2)整时的第一种表示方法
1、(课件出示小红家主题图)并伴随闹铃声响。问:小红正在干什么?(起床)小红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2、出示3个纸钟面8时、3时、6时:要求同学认出钟面上的时刻,并说出认的方法。并贴钟面在黑板上,板书时刻。(设计意图:纸钟面时刻的出示并把时刻插在生活情景中,让学生感觉非常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3、分组讨论:看整时刻的方法? 学生反馈讨论结果。
4、教师小结:在钟面上,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板书)。我们把这样的时刻叫做整时。
(3)操作:
1、老师拨钟:拨4时、10时、12时学生认。看到12时的两根针你发现了什么?(重合)然后手指黑板上的6时,那你们再看看6时的两根针,你又发现了什么?(成一条线)
2、学生拨钟:同学们想自已动手拨一拨吗?(提示先拿好钟面,找到时针、分针)课件出示2个图片:同学们早上做早操图和喜欢看的{动画乐翻天}节目要求学生说和拨出上面的时刻,并说出拨的方法。
3、拨自已最喜欢的整时时刻。拨完后,指名说一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4)、方法应用
1、小明的一天。(多媒体出示教材的6个画面)
(1)、出示6幅图。小明的一天学习和生活安排,要同学说出小明几时在干什么? 指名说前两幅图,然后演示两种不同的写法。再翻开书本92页,用两种书写方法将“小明的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补充完整。(逐个出示课件)集体订正。
(2)、小组讨论:小明一天的活动安排得合理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并说明理由。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思想教育。然后请几个学生说说自已一天的安排,让全班学生设计意图价是否合理?
2、画时针。
师:大家看看这几个钟表少了什么?你能帮它修一修吗?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3、(出示课件)为什么都是10时而小朋友做的事却不一样?(5)、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以上是我对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说得比做得好,不当之处,敬请给予指出,谢谢。
《认识钟表》优质说课稿 篇2
我是通钢一中教师邹立明,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二节“功”,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 以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功”这一节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它的地位具有双重性。其一, 它属于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我们应该以初中知识为起点, 以教材内容为线索, 展开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其二, 它属于能量和力的结合点:阐明了能量和力的关系, 是进一步学习能量部分及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结合本课特点,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功的概念, 做功的要素, 功的计算公式, 以及能够理解正负功的意义, 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求多个力做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并学会物理学常用的通过特殊性得出普遍性的研究方法, 进而学会分析解决各种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课前的活动, 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 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 点拨法。通过讲授法, 教师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 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具体的学法是阅读法、讨论法, 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由于本节课教学是概念课, 分析、推理成分居多, 因此依据新课程的要求, 在本节教学中, 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 总结得出结论。这样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新课引入
由唐朝诗人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中瀑布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现象, 引出功的概念, 然后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片, 请同学们思考图片中都有什么形式的能量发生了相互转化, 同时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有什么共性, 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即力的作用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由两个必要因素总结出做功其实就是力对物体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 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功的概念。这样引入功的概念, 兼顾到了学科间的综合。从教学心理角度来看, 这种讲法有助于消除学生因学习新课带来的懈怠感。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几点:谈到做功要明确是什么力做功?对什么物体做功?在什么过程做功?
环节2.讲解功的计算公式
通过复习初中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 力的方向跟运动方向成某一夹角α时, 做功应如何计算?这样设问可以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W=Flcosα.教材上的方法是采取力的分解。在教学中为了活跃学生的思路, 还可以介绍另一种方法, 即把位移l分解, 同样可以得出W=Flcosα, 不要小看这短短一笔, 它能更好地开阔学生思路, 正是体现素质教育的好素材。在公式中, F——力的大小, l——位移的大小, α——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的夹角。因为公式中都是数值的乘积, 所以可以直接得出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公式其实也不是普遍适用的, 它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这一点教材上没有提及,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简单介绍, 针对变力做功今后要开专题讲解。在讨论公式时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cosα可能取到的值, 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力对物体做功的三种形式, 教师只要注意更好地点拨正负功的意义, 重在让学生理解透彻就可以了。这样做可以大大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的和谐统一。
环节3.多个力做功的求法
以教材例题为例讲解第一种方法, 而第二种方法就让学生自主探究, 借此机会可以让学生自己复习一下合力的求法, 然后由老师给出结论。
环节4.本章小结
最后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内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记忆的深度。
环节5.习题设计和作业布置
物理学科讲究学以致用, 所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一些适当难度的课上习题。然后布置一些开放性的课后作业, 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解释生活周围做功伴随能量转化的现象, 这样既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研究式学习习惯。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 理清文章脉络, 突出重点难点, 我的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 清晰直观,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认识左右》说课稿 篇3
本节课,我选取人教版第二册《左右》一课,在这一教材内容基础上,针对大部分智障学生缺少方位概念、不能正确辨别左右及无法分清镜面条件下的左右这一共性特点,进行改进,我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数学相结合,设计了校本教材《认识左右》。
二、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为15岁左右,智商在50至70之间,大多缺少方位概念,无法辨别镜面条件下的左右方位,他们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却又活泼好动,不能较长时间地维持注意力。因此,我将教学内容转化成律动活动,既满足了他们的天性,又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分辨,掌握了关于镜面对称条件下的左右。
三、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經验,引导他们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运用体验法施教,不仅使学生心情愉快,而且还能从体验中自觉地探求有关知识和技能,使这个过程成为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
我通过学生对左右的掌握情况设立了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准确分辨左右;辨别镜面条件下的左右。
2.过程与方法:注重体验过程,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生活能力,完成有效的知识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镜面对称条件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镜面对称条件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六、教学流程
本节课由三部分组成,完成初评;突破难点;强化巩固。
第一部分:律动导入,完成初评
此环节以律动音乐《幸福拍手歌》导入,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关于左右的动作,在这一过程中,我要观察学生对左右的感知情况,测评出完全掌握的有多少,偶尔需协调的有多少,不能掌握的有多少,并在以下教学中给予指导支持。
第二部分:实际应用,突破难点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分辨,以便更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第一个环节:实物演示,认识左右
活动1.说出名字
按照初次测评的结果分组坐,并进一步强化,低能力组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左边、右边同学的名字。高能力的学生帮助补充完成。
活动2.观察积木
我拿出多种颜色的积木摆放好,让学生观察从左往右数第二块积木是什么颜色,顺势说出,为什么我看到的和你们看到的不一样呢?此时请一名学生到前面站到我的位置观察并说出结果。从而引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左右的位置是发生相反变化的,这时交代这种现象,在数学中我们叫镜面对称现象。
活动3.分析照片
我出示一张多人合影的照片,让学生找出在我的左边是谁?那么在实际拍照时我的左边又是谁呢?进一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就在我们的身边。
第二个环节:运用所学,理解镜面
因为我发现生活中出现最多的是在学习团体操及律动舞蹈时,做镜面运动,学生分辨不清。虽然我们的左右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当我们改变方向的时候,左右两边的位置是发生变化的。我们应该根据方向的变化认清左右两边。因此,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活动。
活动1.同桌互做
为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我设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拍手歌引入教学中,在合作的过程中,亲自体验虽然彼此伸出的同一侧的手,但却是相互交叉才能配合完成。为下一步学习镜面动作打下基础。
活动2.观看录像
第一步采用直观观看的方法,让学生看相同方向下的动作,请高、低能力组的学生各一名,跟随录像做动作。然后全班同做。第二步,再次观看录像,说说不同方向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此时引导说出与录像中的人是相反动作的,并让全班同学试着跟做,我进一步指导纠正镜面条件下的对称动作。
活动3.镜面动作
我采用分组式教学,高能力组的学生动作难度加深,做镜面条件下的动作,强化辨别左右。低能力组的学生由辅助教师带领继续学习镜面条件下辨别左右。
第三部分:强化巩固
练习题1:
“请学生说说教室的窗户在你的哪边?那么你想想窗户在老师的哪边?”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练习题2:
通过课件,找出正确的位置来帮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下的左右。
最后,在我的引领示范下做镜面动作,与学生共同跳一段律动舞蹈,在欢快的音乐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同时检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及掌握情况。
七、作业布置
我依据学生的能力设计分层式作业,强化巩固完成。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当然可能在实际的教学中还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并未完全理解掌握等现象。那我会在施教过程中适时调整,借用更适宜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大型团体操,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辨别镜面条件下的左右位置。
《认识钟表》说课稿 篇4
(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个孩子问:“妈妈,我想看动画片,到6点了吗?”)
师:图中的小妹妹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图中的小妹妹想看动画片,但不知道几点了。
师:你会怎么告诉她呢?
生:我会说,你自己看吧。
生:我会告诉她,到6点了。
师:你学会了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钟表的知识,学生看书独立思考,用钟表进行演示,再互相说一说,拨一拨。)
生:我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生: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生演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是4时)
生:分针指向6时,时针指向7和8中间,表示7时半。(生演示)
师:你认为你拨的准确吗?
(学生对自己的拨珠过程进行反思,这样不仅关注了拨珠的结果,而且关注了拨珠的过程。)
师: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教师予以提醒)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整时和半时,激活了学生头脑里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自己分类,梳理知识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拨出来的时间写在黑板上。
(板书:11:00 3时 5:30 9:00 6时半 1:30 4:30)
师:你能把这些时间进行分类吗?
生:我分两类,一类是表示几时,一类是表示几时三十分。
生:我按时间的表示方法进行分类,也分两类。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时间,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进行分类,学生是复习的主人。]
(三)贴近生活,应用知识
(教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人手中拿着一张车票,票上写着:从松原到扶余8:00开车,此时钟表时刻是7:30。)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车票知道的,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是8时。
生:我看时钟知道了当时的时间是7时30分。
[以“生活“为依托,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构建了鲜活的数学课堂。]
(四)自主探索,延伸知识
教师出示三个钟面图,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正好是8时,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是8时刚过一点。
师:看下面三个钟面,哪个钟面上的时刻指的是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学生指出第一个钟面)
师:观察这三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留给了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同桌。(学生互相交流)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汇报,分享发现的快乐。)
生:三个钟面的时针都指着8,第一个钟面的分针正好指着12,第二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1和12的中间,第三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2和1的中间。
生:不对,第一个钟面的时针正好指着8,后两个钟面的时针差不多指着8,不是正好指着8。
(这个孩子会倾听他人的发言,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认真倾听了,听懂了,从而积极响应;二是耐心倾听了,当同学发言有错误时,等同学说完了才指出不足。)
师:因为第二个钟面的分针差一点到12,时针肯定差一点到8,第三个钟面的分针刚过12一点,时针肯定也刚过8一点。
师:也就是后两个钟面的时针都是大约指着8。
师:每一个钟面的时间是多少呢?(讨论)
生:第一个钟面是8时,第二个钟面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是8时刚过一点。
师:像这样,差一点不到8时或8时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8时。
[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空。在学生充分观察、对比三个钟面的异同点,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中领悟到判断大约几时的方法。]
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 篇5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的内容。
本课是学生在生活中初步接触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地教学,学生对钟表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看到钟表,但对如何认读钟表上的时间是陌生的内容。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将为进一步学习钟表的知识打下基础。
仔细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它分为3部分来呈现。第一部分:初步感知钟表;第二部分:自主探究;第三部分:解决问题。
教材的编排符合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等特点,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及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并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学情特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以下三点: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时针、分钟及钟表上的数字;并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式。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整时的认读方法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又鉴于学生认知结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按教学需求,做以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演示实物钟一个、作业纸。
要求学生准备:自己做的钟表一个、直尺一把。
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我综合运用了情景教学法、探究法。以趣引学,猜谜语,动手操作,从易到难,这样设计能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中,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能够调动他们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习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又给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习过程与学生发展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探究之乐,自主之乐。
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课堂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认识钟表;(三)自主参与、探究新知;(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五)课堂小结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猜谜语游戏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来猜一猜他是谁? (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我这个好朋友是谁? (学生回答:钟表)
ppt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
生1:告诉我们时间
生2: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放学?
钟表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这么大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引出课题(钟表的认识)
二、认识钟表
1、感知钟表
师:钟表上都有些什么?
生1:两个针,时针和分针
师:时针、分针长什么样子,我们怎样区分他们呢?
生2:时针是短短的;分针是长长的 。
生3: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请学生上讲台指一指 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课前准备的钟表,让学生上台指一指)。
指一指自己的钟表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学生自己制作的钟表,先指给同桌看,然后再举手发言)。
师:时针和分针会做运动,我们一起来做运动吧。(举起手,和ppt上的钟表一起转动起来,感受钟表的转动方向)。
2、钟面上还有些什么 ?
生4:12个数字 大家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自主学习钟表的知识。
三、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主题图:早晨天亮了,小红在妈妈的叫唤下起床了。谁能告诉我们小红是几时起床的?(图中有钟表)
生1:7点(生活中我们说7点,数学上我们说7时)。
师:时针和分针是怎么告诉我们时间的?
生2: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肯定这个认读钟表的方法。)
生3: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完整说一说,是怎么看时间的。)
请多个小朋友完整说一说,落实7时内容的学习。
2、出示三张钟表、感知钟表,认读钟表。
2时 9时 12时 (完整说一说,是怎样看时间的)
板书时间的认读。
师:3个钟表上,时针和分针指的数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小结1: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男生说一说是怎么看几时的;女生说一说是怎么看几时的;大家一起说一说是怎么看几时的。)
小结2:分针指着12的,我们就叫做整时。
3、动手操作。
(1)拨一拨
拿出我们制作的钟表,大家一起来拨一拨。请小朋友到讲台上演示,一边拨一边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同桌相互检查是否拨正确)。(2时、5时、8时、9时、10时)
难度提升:
先拨2时,再过一个小时是几时?(3时)
先拨6时,前一个小时是几时?(5时)
(2)小小钟表修理工。
先做示范做一做:残缺的钟表,把钟表修补好。(要点:①先观察缺了什么针;②时针和分针的区别:时针长长的;分针短短的;③用尺子来画)
学生自己动手在纸上画一画。
4、认识电子表
(1)除了那个钟表,主题图上还有哪里告诉我们时间了。
电子表。电子表怎么读。
7:00 (“:”后面有00,表示整时;“:”前面是几,就是几)
师:像这样表示时间的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呀?
生1:手表
生2:手机
ppt展示(手表、秒表、手机、电脑)
(2)这样的时间你们都会读吗?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8:00 3:00 6:00
设计意图:在认识整时的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在说一说、拨一拨的活动中认识钟表。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所以平日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小明同学的一天》,你们来看看他安排得是否合理。
ppt展示: 7时、9时、12时、6时和9时
师:请你说一说几时小明在做什么?
师:仔细回忆下,这些时间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有2个9时。
师:有2个9时小明却在做不同的事。谁能说说为什么呀?
小结:一天有两个9时,我们叫做白天的9时和晚上的9时。
师:小明同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一天,你会不会呢?你能像小明同学一样说一说自己的一天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小明同学的一天》的学习,巩固了整时的认读这一知识点,同时渗透学生应合理安排时间。
五、课堂总结
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钟表、时针(短短的)、分针(长长的)、认读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就是时间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
《认识钟表》评课稿 篇6
《认识钟表》评课稿1《认识钟表》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系统地接触有关时间的知识,主要目的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学会认读钟面上整时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但上课前学生对钟表的认知起点并不是零。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多的关于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有效利用。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王老师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如猜谜语等情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课堂中,王老师出示钟表店的钟表课件,学生兴趣盎然。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取知识。
在这节课上,王老师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王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9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摆时针、分针说时间练习,很好的把时钟的理解从具体到抽象教学。说一说身边的生活时间,效果明显。如出示升国旗8:00时钟、吃饭12:00时钟、踢球4:00时钟等练习设计,还有王老师设计摆时针的小游戏,让学生说时间,更加深了对时钟的理解。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理解并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认识钟表》评课稿2今天听了梁老师讲授的《认识钟表》,授课中,梁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低年级学生特点为抓手,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良好。
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创设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梁老师在开始就用谜语引出钟表,又欣赏到各式各样的钟表。这些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新知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下面的学习活动中。
二、注重学生倾听,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如认识钟面时,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指名回答。如若不完整,学生进行补充,从而提高倾听的参与度,逐步养成倾听的习惯,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梁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如出示小朋友上午9时在上课,晚上9时在睡觉,同一个时刻却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两个9时。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梁老师结合低段学生的特点,采用集体鼓励奖励星星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饱满的兴趣学习,学习效果良好。
建议:认识钟表时,时间安排短,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表达时间,才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认识钟表》评课稿3《认识钟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过一小时是几时,让学生从小建立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总体来说杨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相当清晰。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做一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学习。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容易兴奋,也容易分散。教学中杨教师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课堂中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积极主动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来学习知识。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杨老师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是很好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利用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兴趣。
这节课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杨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突出知识点。例如:在欣赏各种各样的钟面时,杨老师用课件准备很多漂亮、形状不一的钟面,激发学生的兴趣,难怪全班学生都想和这些钟面交朋友。再如:当学生观察了钟面后,在他们的汇报交流中认识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分针后,又通过课件把时针、分针分别进行闪烁,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学钟面上有12大格时都把一大格一大格做了不同的颜色,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2.创设教学情节吸引学生。
课中注意创设了很多轻松愉悦的情节。如:一开始,杨老师创设了“老师是早上7时起床,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情景,展开教学,学生兴趣很浓。在认识了钟面以后,杨老师又以乘动车为主线,让学生拨一拨:8时出发、9时到达宁波、11时到达上海,在钟面上怎么拨?因为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学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拨出了这些时刻,正确率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3.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杨老师在这节课上,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己观察课件上的钟面,说说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杨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8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师说时间让学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
4.精心设计练习,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练习的设计上,王老师能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应的巩固练习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吃的饱,吃的好。如认整时,拨整时,认识大约几时,全体学生都会;根据时刻画时针或分钟,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本画的很好。这些对于打造高效课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5.美中不足的是:
①杨老师的问语要适合一年级小朋友,如:在教学7时时,老师问学生怎么表示,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表示,那只有老师自己回答了。
②关于课堂常规,在订正学生课堂上做的练习时,要先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停下来之后再订正,这样才有效率。
③碰到课堂中学生回答错误而其他学生帮忙改正后,要让说错的学生再回答一遍,给他以鼓励,帮他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识钟表》评课稿4“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此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再认识钟表表面上的整时数。我听了徐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一课,我觉得徐老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整节课的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施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创设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老师说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通过一个小谜语猜猜新朋友是谁,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并巧妙地过渡到钟面的认识,并围绕“钟面上有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钟面,学生交流发现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对钟面及时针、分针的认识。
2.以活动为主线,关注经验,注重提升。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在课堂里是第一次接触,但大部分学生有认表的经验,已成为普通的常识。这节课教师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认一认、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将普通的常识总结为数学化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识钟表、拨整时,由感性到理性。但是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出示四个表示不同时刻的钟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四个表示不同时刻的钟面的分针都指着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的认读方法。
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徐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如利用真实、具体的生活场景,巩固认整时的方法,也使孩子感受到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再如:徐老师创设了一路跟动车拨时间情境,使学生入情入景,激发学生拨钟热情,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比如出示小明上午8时做功课,晚上8时睡觉,同一个时刻却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两个8时。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文化及品德教育。
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师用课件演示介绍古人是用日晷、沙漏等来记时,现在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钟表来记时,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受到文化熏陶。最后还对学生进行惜时的思想教育。
值得探讨的是:众所周知,要读出一个时刻,得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我觉得学生对时针、分针能否清晰区分,将直接影响钟面时刻的认识,徐老师在教学认识钟面这一环节,学生说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师问:你知道怎样的是时针,怎样的是分针?根据学生回答得出:长的针是时针,短的是分针,这样对已经会认钟面时刻的小朋友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但对于部分没有接触过钟面或接受能力慢的小朋友来说可能还不能清晰地区分时、分针,这里是否可以借助学具钟,让同桌小朋友互相指指时针与分针,同桌互当小老师检查,以巩固时、分针的认识。
《认识钟表》评课稿5王xx老师在执教《认识钟表》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又能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有这样一些成功地地方:
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创设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王老师在导入时设计了一个谜语,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说说钟表的用处,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在教学认识整时,认识大约几时时,又创设了喜洋洋生活的一天和相约去看书的情境,这些孩子熟悉的动画人物牢牢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让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样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注重学生倾听,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如认识钟面时,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指名回答。学生说对了说错了,不是老师评价,而是让学生自己评,谁说对了,还有没有补充。从而提高倾听的参与度,逐步养成倾听的习惯,提升学习的有效性。这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王老师在这节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操作、探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钟面模型,看看上面有什么,进而认识钟面。在认读整时时刻时,让学生探究几个钟面的共同特点,如果分针还是指着12,时针指着8,那是几时?8时。如果时针指着5呢?5时。谁能用一句话来告诉大家,我们以后怎么看时间呀?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认读的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这里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是有一定难度的,老师处理得比较好。在认识大约几时这一难点时,王老师采用“情境体验式”。创设了喜洋洋和懒洋洋相约去图书馆看书的情境,知道了3时不到一点和3时刚过一点,这些接近3时的我叫做大约3时。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认识大约几时,然后又出示几个大约几时得时间让学生来认读,较好的突破了难点。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王老师还设计了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王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如利用喜洋洋的生活场景,巩固认整时的方法,也使孩子感受到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并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上午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比如出示:喜洋洋上午9时做操,晚上9时睡觉,同一个时刻却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两个9时。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精心设计练习,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练习的设计上,王老师能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应的巩固练习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吃的饱,吃的好。如认整时,拨整时,认识大约几时,全体学生都会;根据时刻画时针或分针,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学生画的很好;观察钟面上的时刻找规律,则满足了三分之一左右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而这些对于打造高效课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从整体看这节课很成功,这和王老师在上课之前进行了充分准备是分不开的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教学中语言要更加准确,教学设计还可以大胆放手一些,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认识钟表》评课稿6上午在一四班听了老师的《钟表的认识》一课,对于一四班的孩子有很大的感触。整体一四班的孩子的听课的认真程度以及回答问题明亮的声音、清晰地思路令在做听课的老师折服。
听了杨老师修改之后的课之后,感觉思路特别的顺畅。表现在:
环节特别的清晰: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认识整点;认知半点;知识总结生活教育,这使得整节课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
思路特别流畅:各个环节之间过渡的比较明确,知识难点处理也比较得当,整体孩子知识掌握牢固,对钟表的认识比较到位。
但是,觉得有一点在时间的分配上,觉得在前两个环节上,时间用的比较多,占据了23分钟的时间,而这节课的知识难点对于半点的认识,却花费了很少的时间,但是却因为孩子回答的比较全面到位,使得课堂进展的比较顺利。但是这点应该是注意的,就是重难点分配的时间要多一些。
《认识钟表》评课稿7重点:
认识整时,记录整时。
难点:
特殊时刻的认识。
教学环节:
(一)在解构钟表的活动中认钟面
(二)结合生活认整时
(三)尝试中学习记录时刻
(四)区分中拓展认识
(五)在游戏中辨析整时
(六)运用中深化认识(机动内容)
(七)小结中感受时间的宝贵,珍惜时间的重要
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从小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帮助学生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是有益处的。然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认钟表是比较困难的:首先学生的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较弱;其次钟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度量工具,如何化难为简,启发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研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合作、交流、慢慢发现,是这节课是否有实效的关键所在。因此,一学年数学组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学习研讨。
设计过程中用心研发出来的亮点:
一|、我们发现本课教师教学语言上易出错的两个重要知识点就是,钟面上的是12个数而不是数字;钟面上的7时是时刻而不是时间。教师的知识用语正确才不会误导学生。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最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二、我们起初也设计了谜语导入本课激发学生兴趣,但是发现其实学生带着钟表来上课,不用思考都能猜到答案是钟表,所以必须思考用什么样的导入才能极大地激活学生,所以换成现在的一个空表盘大大激活了学生研究的内动力,“把12个数送回家”,激活了学生兴趣、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思考怎样送12个数回家的过程中观察、对比、发现,学生真正地去研究了钟面,为后续学习一切相关知识打下了非常好的知识基础。我们有引导学生发现3、6、9、12这四个数的重要位置。其实凤娇老师的手表就是只有这四个数的表面,为突破本课难点又一次做了基础。
三、我们研究本课的另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充分本节课能够深入发掘教材,开发教材,巧设教学环节,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我们打乱了教材出示的小明的一天的顺序,巧妙地加以运用,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小热身,课上的一些列具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一步一步地启发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解说6个主题图的设计理念:
(1)为了分散教学难点,有效利用时间,使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有关认识钟表的知识,课前精心设计了预习提示单,孩子虽然很小,但是他们的自学能力不可小视。
(2)、数学知识趣味化
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数学问题激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的内动力,例如:钟表真的坏了吗?学生深入地思考交流后知识提升了;他们谁说得对?争论什么呢?巧妙有效地突破本课难点。
(3)关注学生,给予人文关怀
一分钟的休息游戏时间,石头剪刀布,有效地利用的这个1分钟。
(4)关注后进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
(5)教师充分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倾听、表达、课堂习惯的培养。夯实本课重点内容。
(6)教师语言到位、学生明确要做什么。(由于孩子年龄小,我们在课件上也做了文字提示)
(7)我们精心设计了有趣的课后检测环节。认钟表,奖励参观学校图书室、舞蹈室、微机室撤场的环节。
不足: 教师有时过于着急,留给学生的时间过于短,要充分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再充分些就更完美了。我们一学年会共同努力。望多多指教。
《认识钟表》评课稿8黄文静老师在执教《认识钟表》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又能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创设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黄老师结合教学内容,使用了许多直观教具,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导入时利用猜谜语的方法很快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蓝猫开钟表店的故事贯穿在整节课堂中:如逛蓝猫钟表店初步认识各种钟表;设计闯关游戏招收钟表修理工等。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黄老师在这节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操作、探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玩一玩桌子上的钟面模型,仔细看看,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在认读整时时刻时,让学生探究几个钟面的共同特点,进而总结出认读的方法。在认识大约几时这一难点时,黄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让静态的数学动了起来。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认识大约几时,较好的突破了难点。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黄老师还设计了师说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黄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早上8时升国旗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比如出示小明早上8时读书,晚上8时睡觉,同一个时刻却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两个8时、7时、9时等。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精心设计练习,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练习的设计上,黄老师能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应的巩固练习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吃的饱,吃的好。如认整时,拨整时,认识大约几时,全体学生都会;根据时刻画时针或分钟,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本画的很好;观察钟面上的时刻找规律,则满足了三分之一左右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而这些对于打造高效课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学生自己操作时没能一一照顾到,少数学困生感觉吃力;不能怕学生说错,让孩子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评价性的语言太过单一,课堂教学重在语言激励。
《认识钟表》评课稿9今天非常的荣幸和几个兄弟姐妹去听了汀田三小吴明寅执教的一年级《认识钟表(整时)》,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钟表,要求学生知道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建立时间的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吴老师的课给我很深的印象就是板书工整漂亮,教态自然得体,课程结构完整。
一、板书工整漂亮
写得一手好字对教师而言有多重要,字如窗户,无论是听课的教师,还是学生看到这样一手好字,第一感觉就很好。再说,我们做教师的天天要求学生写好字,自己不能写好字又如何有更强的说服力去要求学生写好字呢。
二、教态自然得体
吴老师人长得漂亮,教态自然得体。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公开课的时候有点紧张很正常,而吴老师的这节课让人感觉不到她有任何的紧张,下面坐着10多位听课的老师,能做到这样不容易,让我自愧不如。吴老师的肢体动作没有多余的,显得很得体端庄,要多多学习。
三、课程结构完整
吴老师的课从开头的导入,再到引申,到练习,最后总结。给人一种很流畅的感觉,看得出来对这节课的准备吴老师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当然课的流畅与吴老师上课的不紧张也有很大的关系。有时候上课,我会突然感觉自己接下来要讲的东西忘了,这是教学的大忌,也是新教师常犯的毛病,而吴老师的课确实做到了流畅,结构非常的完成。
当然吴老师的课还是给我留下了一些困惑,在此提出,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教学内容的取舍问题
吴老师在教学本节课的时候,引入了秒针的知识,结果并不理想,学生对分针与时针的认识被秒针一搅合,新知识的学习大打折扣。这个问题,首先源于学生的学具,学生的学具上出现了秒针,是通过秒针的拨动来调节时间,对整个时间的认识而言这样的设计无可厚非,但是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将秒针加入却有点勉强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学知识有一定的规律,不可操之过急。如何处理学具中出现秒针这一个问题,还有待继续讨论分析。
二、有关具体形象的问题
吴老师在这节课中讲到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的时候,口头提了几个变式,类似“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5的时候是几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的时候是几时?”。在此我个人认为,一年级的学生思维还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撑,口头变式要求他们听到条件,然后转到脑子里,再与新知识结合“反应”,最后得出答案,太难太难了。对一年级的学生做变式练习切不可因为要节约时间而口头变动条件,我的建议是宁愿多花点时间,宁愿少做点题目,尽量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形象。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在选择上课素材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各个环节上的过渡设计上要有特点,不能太平淡无奇,要在每个环节上都加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尽力)。学生上课的纪律一定要抓,哪怕是影响这节课的进度。一年级的学生对纪律的口诀很敏感,吴老师在上课之前的口诀就很好,上课的时候也可以用,公开课没有规定说就不能讲纪律了。 以上是个人拙见,仅供吴老师参考。这个评课意见很多源于兄弟姐妹的评课,很高兴,得到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各位新教师共勉!!
《认识钟表》评课稿10《认识钟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过一小时是几时,让学生从小建立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总体来说徐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相当清晰。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做一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学习。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容易兴奋,也容易分散。教学中徐教师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课堂中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积极主动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来学习知识。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徐老师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是很好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利用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兴趣。
这节课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徐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突出知识点。例如:在欣赏各种各样的钟面时,徐老师用课件准备很多漂亮、形状不一的钟面,激发学生的兴趣,难怪全班学生都想和这些钟面交朋友。再如:当学生观察了钟面后,在他们的汇报交流中认识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分针后,又通过课件把时针、分针分别进行闪烁,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学钟面上有12大格时都把一大格一大格做了不同的颜色,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2、创设教学情节吸引学生。
课中注意创设了很多轻松愉悦的情节。如:一开始,徐老师创设了“老师是早上7时起床,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情景,展开教学,学生兴趣很浓。在认识了钟面以后,徐老师又以乘动车为主线,让学生拨一拨:8时出发、9时到达宁波、11时到达上海,在钟面上怎么拨?因为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学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拨出了这些时刻,正确率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3、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徐老师在这节课上,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己观察课件上的钟面,说说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徐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8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师说时间让学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
4、美中不足的是:
①徐老师的问语要适合一年级小朋友,如:在教学7时时,老师问学生怎么表示,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表示,那只有老师自己回答了。
②关于课堂常规,在订正学生课堂上做的练习时,要先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停下来之后再订正,这样才有效率。
③碰到课堂中学生回答错误而其他学生帮忙改正后,要让说错的学生再回答一遍,给他以鼓励,帮他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识钟表》评课稿11今天,听了袁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我们教学的对象是上学才几个月的一年级学生。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系统地接触有关时间的知识,主要目的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学会认读钟面上整时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但上课前学生对钟表的认知起点并不是零。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多的关于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有效利用。
一、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课堂伊始,我播放钟表店的钟表课件,学生兴趣盎然。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在这节课上,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己观察课件上的钟面,说说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我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8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师说时间让学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
三、注重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方面我在第二个环节认识钟面及整时中充分体现了,首先:课件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借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钟面,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老师在其中只是引导而已,当然学生在这个环节也表现的很好,很详细的汇报了自己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学具钟再次观察。在学生对钟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理解并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全部完成,今后在这方面要注意。
《认识钟表》评课稿12黎老师在执教《认识钟表》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又能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创设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黎老师在导入时设计了听力比赛,播放一段钟表的声音,让学生听这是什么声音?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学生又欣赏到各式各样的钟表,这些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新知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下面的学习活动中。
二、注重学生倾听,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如认识钟面时,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指名回答。学生说对了说错了,不是老师评价,而是让学生自己评,谁说对了,说对了几样。从而提高倾听的参与度,逐步养成倾听的习惯,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黎老师在这节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操作、探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钟面模型,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在认读整时时刻时,让学生探究几个钟面的共同特点,进而总结出认读的方法。在认识大约几时这一难点时,黎老师采用“情境体验式”。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认识大约几时,较好的突破了难点。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黎老师还设计了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黎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如利用真实、具体的生活场景,巩固认整时的方法,也使孩子感受到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并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上午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比如出示小明上午9时做作业,晚上9时睡觉,同一个时刻却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两个9时。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认识钟表》评课稿13《认识钟表》这节课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让学生从小建立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陈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主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做一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堂中通过形象、生动的积极主动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来学习知识。在这节课中,以下这几个方面做得很好,值得我们学习。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陈老师在这节课上,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突出知识点。例如:在欣赏各种各样的钟面时,老师用准备很多漂亮、形状不一的钟面,激发学生的兴趣,难怪全班学生都想和这些钟面交朋友。再如:当学生观察了钟面后,在他们的汇报交流中认识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分针后,又通过把时针、分针分别进行闪烁,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学钟面上有12大格时都把一大格一大格做了处理,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二、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
陈老师在这节课上,注意创设了很多轻松愉悦的情节。如:老师创设了“老师是早上7时起床,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情景,展开教学,学生兴趣很浓。在认识了钟面以后,让学生动手拨一拨,因为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学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拨出了这些时刻,正确率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来获取知识
陈老师在这节课上,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己观察上的钟面,说说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8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师说时间让学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
《认识钟表》评课稿14听了杨老师的课,感觉低年级的学生特点和老师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课堂语言,自己一点也不熟悉,听了杨老师的讲课,收获颇多。
整堂课环节特别明确:认知钟表的两个针——时针和分针;认识整点;认识半点;目标达成度也比较高,重难点也比较清楚,但是或许有由于是下午第一节上课的原因孩子的情绪以及参与度不是很高。
而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思考如下:
我们习惯于在生活中说几点几点半,但是课本上的知识点就是几时几时半,这样老师在课堂上改正,是需要总是改正还是需要随孩子随平时的说法,这点需要老师本身先要明确。
其次,教授孩子的几点半的问题,这本身是这节课的难点,但是在这个地方处理的时候感觉还是理解的不是很好,老师只是说时针走过几就是几点半,但是这个地方孩子没有感知,不知道到底怎样算是几点半,没有真正理解规律中的“走过几点就是几点半”的含义。
《认识钟表》评课稿15梁老师在执教《认识钟表》一课时,充分尊重学生位主体的地位,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同时教师将学习与平时的学习生活练习起来,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一、创设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梁老师结合教学内容,使用了自制的直观教具,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导入时利用猜谜语的方法很快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更是利用儿童话的语言,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组织学生的数学学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
二、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梁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几时上课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
三、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小耳朵注意听,让小手放到位,耐心的培养学生,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这样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一定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议:
在钟表店里说课稿 篇7
感受与鉴赏时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欣赏教学中,要以音乐欣赏为主,从音响出发,是学生养成聆听的好习惯,并从中获得美感。
本课以学生体验乐曲的不同情绪听辨、记忆主题为重点,以逐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模仿力、创造力、表现力为难点。
教法有:猜谜激趣法、对比法、创设情景法、设问法、模唱法等。
在教学设计中以音乐故事为主线,我采用了交流-----欣赏-----理解----创造----拓展几个环节。
在导入中,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通过猜谜激趣,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然学生加强对钟表的认识,这是交流环节。在欣赏过程中,通过模唱法,让学生在全曲中找出主题音乐一共出现几次,来加深对主题的听辨能力,突破重点。
在第一部分欣赏中,通过音响师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模仿钟表的声音与动作。
第二部分欣赏中,我采用了对比的犯方法,启示学生此乐段与第一部分速度、力度、情绪上进行对比,是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第三部分中,让学生在全奏中律动,感受音乐欢快、热烈的情绪,使学生展现人们在完工后的喜悦心情。
在创造中,学生根据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适当编配打击乐伴奏、律动还情景再现。虽然低年级学生的表现力幼稚,但这正是参与学习、熟练过程的一个真实展现。
拓展,本课的主旨是“时间的歌”,因此在本课结束时,能够让学生在对本作品的欣赏基础上,懂得时间宝贵的道理。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以听为主,开展不同形式引导学生倾听音乐,感受音乐,参与音乐。在对作品的理解中,我也尽量少说、精说,引导学生自己去欣赏、感受。
【《认识钟表》优质说课稿】推荐阅读:
认识钟表说课稿07-03
认识钟表反思07-08
认识钟表 第一课时:认识整时11-16
小学数学上册认识钟表07-02
第7单元认识钟表10-21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钟表08-13
一年级数学上认识钟表08-25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半时10-06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案10-13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