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钟表》(整时)教学设计与说课

2024-11-07

《熟悉钟表》(整时)教学设计与说课(精选6篇)

《熟悉钟表》(整时)教学设计与说课 篇1

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新知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整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教的《认识钟表整时》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七单元85页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一般来说,一名6岁多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多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让孩子们通过画钟面上所缺少的针、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的教学方法,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做一做、找一找、拨一拨、画一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出示谜语的图画和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自己见过哪些钟的活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第一个步骤是说一说见过的钟面,再欣赏老师收集的各种不同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回忆自己平常所看到的钟面并把它讲出来。同时观察老师收集的各种钟面,并引导学生观察别人的钟面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有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电脑数一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使学生自主积极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

第二步骤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3个钟面出示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做了一个抢答整时时间的小游戏。最后让学生动手,拨一拨,在这里教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7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第三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1、小明一天的作息安排。

2、根据给出的时间画出少了的那根针。

3、做个小修理匠。

4、综合能力题(再过1小时是几时)。

1.我用课件出示小明的一天,让学生边看录像边互相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2.在“根据给出的时间画出少了的那根针”中,让学生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都动手画一画,说一说、评一评。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3.通过“做个小修理匠”和“综合能力题(再过1小时是几时)”的生活情景体验,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读喜欢的儿歌“天天早早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渗透“惜时”观念。然后再让学生说说在这节课里学会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最后布置课外作业“回家在爸妈的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个自己最喜欢的钟表。

以上是我对整节课的反思。总体看来,这节课的教学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但也还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1)教师放手还不够,语言哆嗦不精炼。(2)在引入环节中学生说钟表作用时时间用长了,教学时间还是显得前松后紧。(3)板书方面应该准备几个钟面随时贴在黑板上,这样就更加直观、美观。(4)课中珍惜时间内容有些显多,巩固环节中的儿歌可以不要,增加为认识整时方面的训练题,等等。

“左、右”教学设计与说课-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一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被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憎境。

师:今天有好多老师来看小朋友们上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l)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用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

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l)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t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l)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的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证。

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游戏巩固认识。

(l)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

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

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

(3)两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己的右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

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右走,按次序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免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五、师小结,全课结束

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之后安排的。教材安排的例1是判断左手、右手,然后再说一说左手、右手能做什么。这样安排,给学生充分提供了经历“左、右”概念形成的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左、右奠定了基础。教材安排的例2也是从学生的自身实际来考虑”,互相握右手,从而感知“左、右”的相对性。让学生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寻找知识的联系点,这符合小学一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这一基本理念。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要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教学信息,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本课设计了以下教学B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一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正确判断左、右,教学难点是体会“左、右”的相对住。

二、对学生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而“上下”“前后”“左右”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达到熟练、准确地辨别“左右”的方位,就需要大量的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的感性材料,通过大量的活动来完成。

三、教法选用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手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课采用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运用大量的游戏、讨论、竞赛等形式引人学习内容,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游戏、观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增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学法选用

根据小学一年级儿童的特点以及本课的特点,把本节课学生的学法定格为:释疑学习法、发现学习法、讨论学习法等。

五、总体设计

一年级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记忆具体事物,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儿童要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必须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作基础,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初步感知自身的“左右”。

通过举右手、左手,说一说左手、右手的作用,听口令做游戏这些大量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从而感知左、右,经历形成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第二层:感知群体中的左、右,进一步建立左、右的方位感。

根据学生的座位,创设问题情境,再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说自己的前、后、左、右有哪些同学,在具体情境中建立左、右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又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数学。

第三层:感知左、右的相对性,突破难点。

让学生判断教师举的是哪只手,创设问题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巩固,既有趣,又突破了难点。

第四层: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与说课 篇3

一、说教材

《曹冲称象》是S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7岁的曹冲想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故事告诉我们,平时要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朗读,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依据任务,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1、会正确认读11个生字,能准确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4、通过学习,懂得平时要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想办法。

5、通过读读比比,体会“直”“才”“到底”在句子中的作用。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认读11个生字,能准确书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难点: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通过读读比比,体会“直”“才”“到底”在句子中的作用。

四、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注重形式,多注重实效。让学生先自学,然后我通过检查,练习,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既要关注中上的学生,更要关注后进的学生。通过我教,学生教,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的学为主,我的教为辅。让学生既要学会,还要爱学。

2、说学法

学生自学。自读11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自读课文,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带着问题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自主参与练习。

五、说教学准备

教师:《曹冲称象》动画片、课件

学生:圈画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将课文读通

六、教学时间:两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认读11个生字,能准确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板书

6曹冲称象

2、认读“曹“”称“。读课题。

3、简洁曹冲:曹冲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小儿子,相传他是一位天才儿童,他的聪明才智深得曹操的喜爱,但不幸的是,曹冲在十三岁时,身染重病,不治而亡。本课讲的就是曹冲7岁时的一个故事。

3、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导入: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课文中。

二、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想:曹冲称象的办法是什么?

三、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声音响亮,吐字清晰,争取将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四、学生自学11个生字

要求:准确拼读,读准字音。试着口头组词,了解字义。

五、检查学习生字词

1、认读11个生字

方法:点名拼读,强调“称、秤,宰、艘、舷“的读音(讲解、比较“秤、称”领读),认识形声字“杆、柱”。小老师领读,学困生自读。练习(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口头组词,了解字义

3、认读词语(点名读,小老师领读,学困生自读、齐读)

4、多音字练习:得

六、检查指导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问老师或同学。

2、同桌接力朗读课文,互相帮助。

3、朗读比赛。

规则:选10人进行朗读比赛,每人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根据自己朗读的能力,可以选择两个自然段或一个自然段。

要求:老师和学生做评委,看谁读得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读得正确、流利。谁将是我们今天的朗读之星。

七、学写生字

1、学生自学8个生字:读准字音,组词了解字义,分析字形。

2、汇报交流 重点指导:论、官

3、观察占格,教师范写。

4、学生描描写写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认读11个生字,能准确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4、通过学习,懂得平时要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想办法。

5、通过读读比比,体会“直”“才”“到底”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会正确认读11个生字,能准确书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通过读读比比,体会“直”“才”“到底”在句子中的作用。教学准备:

教师:《曹冲称象》动画片、课件

学生:圈画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将课文读通。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认读11个生字,能准确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板书

6曹冲称象

2、认读“曹“”称“。读课题。

3、简洁曹冲:曹冲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小儿子,相传他是一位天才儿童,他的聪明才智深得曹操的喜爱,但不幸的是,曹冲在十三岁时,身染重病,不治而亡。本课讲的就是曹冲7岁时的一个故事。

3、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导入: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课文中。

二、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想:曹冲称象的办法是什么?

三、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声音响亮,吐字清晰,争取将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四、学生自学11个生字

要求:准确拼读,读准字音。试着口头组词,了解字义。

五、检查学习生字词

1、认读11个生字

方法:点名拼读,强调“称、秤,宰、艘、舷“的读音(讲解、比较“秤、称”领读),认识形声字“杆、柱”。小老师领读,学困生自读。练习(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口头组词,了解字义

3、认读词语(点名读,小老师领读,学困生自读、齐读)

4、多音字练习:得

六、检查指导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问老师或同学。

2、同桌接力朗读课文,互相帮助。

3、朗读比赛。

规则:选10人进行朗读比赛,每人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根据自己朗读的能力,可以选择两个自然段或一个自然段。

要求:老师和学生做评委,看谁读得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读得正确、流利。谁将是我们今天的朗读之星。

七、学写生字

1、学生自学8个生字:读准字音,组词了解字义,分析字形。

2、汇报交流 重点指导:论、官

3、观察占格,教师范写。

《认识整时》说课稿 篇4

这节课我讲的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认识整时”。本节课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为是: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会用两种形式表示同一时间。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拨一拨、写一写等多种形式,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吗?(出示课件)“滴哒滴哒,滴哒滴哒,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钟表)答对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认识钟表”(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a、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表,仔细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小伙伴听听。(学生玩学具,观察钟面。教师指导。)

b、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学具,一起来看黑板上的大钟面。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贴钟面)

*钟面有两根针,一根长的,一根短的。

*还有12个数,我们数一数。

*钟面上还有12个大格。

(教师小结)我们把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板书时针、分针)

同桌拿学具表互相指一指“时针和分针”

(二)认识整时

1、认识

(过渡: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这些表的时间吗?)

课件出示7时、3时、6时(学生说出时间)

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3个钟面,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发现分针都指向12。

(师小结: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2、拨一拨

同桌合作,二人一组拨钟练习,一人说时间,一人拨。

(教师小结:像这样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我们把这样的时刻叫做整时。)

(三)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猫教案与说课材料 篇5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六课——《猫》”以下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法——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单元编选了《猫》《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等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人类的生活轨迹。而郑振铎的《猫》一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课文叙述了“我”家里几次“养猫的经过”和“结局”,按照时间先后写了三只不同的猫,描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遭遇和结局。而文中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有前两只猫对比,第三只猫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二、说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理清文中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学习敢于认错、勇于自责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难点:感悟作者的感情及文章中所蕴涵的哲理。

四、说教法:

1、问题设疑法:运用生活化的体验例子或者是直接从文中抽取最有代表性的句子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2、诵读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作者的情感。

3、活动式教学法: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师设置场景,让学生自由说话、主动说话、积极讨论,从而理清作品、品味感情、领会深意、感悟人生、学会做人。

五、说教学过程:

教会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品味文章浓厚的感情是重点,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感悟是难点,这也正是文学作品教学的情感价值所在。所以,此课教学依“研读”“品味”“感悟”三大板块层层推进,且分别用三个句式“读,我看到了一只

猫” “读

,我体味到

”“对于,我想说:

”贯连其间,以教师赠格言、学生拟格言的形式汲取作品人文内涵,升华作品美点精粹。由浅入深,逐块推递,让学生自由发言、主动表达、积极讨论,从而理清作品主题、品味作者感情、领会文章深意、感悟不同人生、学会完善自我。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紧扣朴实无华的语言文字,让文学作品的韵味充盈课堂。

《熟悉钟表》(整时)教学设计与说课 篇6

(教学设计与说课案)

一、教材内容

《珍爱我们的生命》是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珍爱生命》的第三框。教材体系如下。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四、教学方法

基于对本框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乐于参与、活泼好动和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教法

(1)活动探究法;(2)模拟情景法。

教法是为学法服务的。采用以上教法也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2.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2)角色体验。教法和学法的运用将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阐述。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为四个环节:导入、新课、小结、延伸;包括故

1二、教学目标

依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本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还存在模糊的认识这个心理特点,可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

1.学会一种本领:懂得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

2.提升两个认识: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和生命价值的认识; 3.锻炼三种能力: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生存能力。

六、设计理念

1.落实一个“主”字:以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主动性的发挥为重点来设计本课。

2.突出一个“动”字:以活动为主线来设计本课,实现“内容活动化”。

3.体现一个“爱”字: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出发点来设计这一课。附:

艰难的抉择

早晨,一个伐木工人照常去森林里伐木。他用电锯将一棵粗大的松树锯倒时,树干反弹重重地压在他的右腿上。剧烈的疼痛使他觉得眼前一片漆黑。此时,他知道,自己首先要做的是保持清醒。他试图把腿抽回来,可办不到。于是他拿起手边的斧子狠命地朝树干砍去,砍了三四下后,斧柄断了。他又拿起电锯开始锯树。但很快发现:倒下的树呈45度角,巨大的压力随时会把锯条卡住,如果电锯出了故障,这里又人迹罕至,时间一长,就只能束手待毙了。左思右想,别无他路。他狠了狠心,拿起电锯,对准自己右腿,自行截肢……

伐木工人把腿简单包扎了一下,决定爬回去。一路上,他忍着剧痛,一寸一寸地爬,一次一次昏迷过去,又一次一次苏醒过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活着回去。

桑兰的故事

桑兰,一个美丽的女孩,一个前程似锦的女孩,一场意外改变了她的命运。1998年桑兰在美国参加世界友好运动会时,不幸摔成重伤,造成胸部以下完全瘫痪。从跌倒的那一刻起,她便不再是体操明星,不再有平静轻松的生活,可17岁的桑兰却坦然擦去父母和亲友的泪水,她说:“别难过,我会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马加爵的故事

上一篇:农家贵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李中育)下一篇:12会议签到表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