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佛语经典语录

2024-05-18

净空法师佛语经典语录(精选11篇)

净空法师佛语经典语录 篇1

1) 正是中国古人所讲的,“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人很糟糕,被聪明给耽误了,这是世智辩聪,是佛法不取的。一定要老实,老实非常可贵。

2) 叫你看得淡,不是叫你不负责任。不负责任,那又错了,世间人会说“不能学佛,你看学佛了,连家都不要了,儿女都不要了,父母也不养了,不仁不义,不忠不孝”,这把佛教形象破坏了,这是不可以的。

3) 布施不是贪图果报的,贪图果报,这个心不善,不能说没有果报,果报很小,微不足道;欢喜布施,不求果报,果报才殊胜。

4) 往生要靠福报!经论里常说,“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这就是大福报。我们所修的一切善法,绝对不求现在的善果,不求这个福,修福不愿意享福,愿意在什么时候享?留到临命终时享。

5) 诸位一定要记住,庙跟祠都是供养鬼神的,佛教的寺院是学校,是教化众生的场所,我们学佛,一定要认识佛教的本来面目。佛教的本来面目,给你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谛,决定没有迷信!

6) 心常念佛,心就变成佛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言其心力平等,外道念大自在天,大自在天就来,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境界均是自己心中变现出来的。念佛佛现前也不要欢喜,见如不见,你作得了主宰就行,禅家说魔来也斩,佛来也斩,就是这个道理。

7) 他(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把王位舍掉?这什么力量?没有别的,智慧。佛真正了解事实真相,知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佛把王位舍掉。快乐是从放下得来的,佛是彻底放下,这是真实智慧,佛的快乐没有人能够比。

8) 我们念佛人,在日常生活当中,与一切大众互助合作,事情做得圆圆满满,心里面清清净净。我们与人无争、于世无求,二六时中,心里就一句佛号,除这一句佛号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样就好。

9) 现代的社会,一般人烦恼习气很重,迷失自性很深,所以心不能住在道上。什么是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就是道。这十二个字是性德,是自性里头本有的。

10) 诸位要晓得,障道是自己障碍自己,如果你有这个能力反省、有这个能力观察,什么样的妖魔鬼怪对你都无可奈何。

11) 学养,“学”是学问,样样都知道;“养”是修养,知道运用什么方式,待人处世最恰当。所以不管在乱世或者治世,佛弟子与世间圣人君子都会随机应变,运用善巧方便处世待人接物,但是“真诚心”、“恭敬心”的大原则,绝对不改变。由此可知,无论在何时何地,修行都是成就我们的戒、定、慧。

12) 众生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关键在于你知不知道自己的根性,换句话说,你知不知道你自己的毛病在哪里?知道自己毛病,这个人就觉悟了,我们一般讲开悟,开悟是这个意思。

13) 一个真正修行人,以苦为师,他苦里头有乐——他乐在自在,心里头没有妄想、没有执着、没有忧虑、没有牵挂,这多快乐!

14) 度众生,只要使其闻一声佛号,即已令其种下一个种子,将来因缘成熟会进入佛门。

15) 佛家的修学纲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位要晓得,恶念、恶行,果报在三恶道,你能够把恶念、恶行断掉,虽然你造的有三恶道的业因,你也不会堕三恶道,为什么?缘断掉了。

16) 佛门的戒律虽然多,它的精神只有八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贪嗔痴慢是恶,我们把它断掉,这就叫“诸恶莫作”;爱护众生、帮助众生、成就众生,这是“众善奉行”。

17) 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财富是过去生中修财布施得来的。你命里头有的,你用真诚心,你今天做生意赚这么多钱;你用尽欺骗手段,你今天还是赚这么多,不增不减,那又何苦去骗人?没有这个必要。

18) 净业三福末后一条教导我们,“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发大心、修大行。

19) 《地藏经》上讲堕地狱,地狱有三重:身造的罪业少,堕的是小地狱;口业是堕十八层地狱,这是堕大地狱;念头那就更重,所谓意业,堕无间地狱。

20) 大乘经里面,佛告诉我们:无佛亦无魔。佛跟魔是从什么地方区别?着相就是魔,离相就是佛。如果你一切都不执着,魔也是佛;你若执着,佛也是魔。

21) 改过是修福的基础。修福先要改过,就是先要消灾。先不求福,先消灾,修的福才能真正得到受用,诸佛菩萨、天地鬼神赐福,我们才能接受。积习不消除,去修福,福来了往往造更大的罪业。

22) 释迦牟尼佛要是放下工作,他就不讲经、不说法了;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到处奔波,热心教诲,可见事没有放下。所以佛教我们放下,不是放下工作,是放下烦恼、放下欲望,回归到自性——这是佛的意思,我们要懂。

23) 我们要想这一生当中真正得到佛法殊胜功德利益,就要认真地去修行。修行从哪里修?古来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是念头、妄念。怎么样把妄念打掉,这叫从根本修。

24) 拜佛,这也是修恭敬心,修一切恭敬——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像对佛这样的恭敬。我们以诚敬心处事待人接物,无论顺境逆境都用真心,这就是拜佛。

25) 随缘就自在,随缘就不起烦恼,攀缘就烦恼,攀缘是什么?我一定要这样,我一定要那样。你这个“一定”,就是分别,就是执着,就是造业。

26) 身为佛弟子,自己真正确确实实明了、觉悟,一定要随顺佛陀教诲,一定要去做,诸佛菩萨是教我一个人的,不是教别人的;别人做不做,与我不相干,我自己一定要做!

27) 佛家的修学纲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位要晓得,恶念、恶行,果报在三恶道,你能够把恶念、恶行断掉,虽然你造的有三恶道的业因,你也不会堕三恶道,为什么?缘断掉了。

28) “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五欲六尘”这十六个字,是六道众生的烦恼习气,是无始劫来生死的根本,你只要沾染上一、两个,无论你怎样精进努力地修学,你都不能成就。

29) 诸佛菩萨千经万论,无量劫的教导,无非是告诉我们这么一桩事情,无非是劝导我们看破、放下而已。看破什么?万法皆空。放下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一切都看破放下,你就会大彻大悟,你就会得大自在!

30) 大家都晓得脑最重要,用什么补品来养都没有用处,都起不了作用!脑的营养就是休息,把一切妄想统统放下,什么都不想,这是对它最好的营养。

31) 我们一天到晚待人接物,这个心常常保持平静,这是念佛的秘诀。你要不懂这个道理,纵然一天到晚佛号不间断,你心里面还有喜怒哀乐,这个佛号念得再多,伏不住烦恼,你不能往生。

32) 众生接触外面境界,往往先入为主,如果他一开始就接受一些邪法,他把这邪法当做真的,以后遇到正法,他认为正法跟他以前所接触的不一样,他就会排斥。

33) 我们中国人常讲人格,做人的资格是什么?那就是这五个字——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我们要是做到,来生不失人身,你还是到人间来。为什么?你具足人道的条件,这条件具足,你不会到其他道里去。

34) 释迦牟尼佛托钵,遇到乞丐,向乞丐托钵,佛对于乞丐的态度,跟对待国王态度没有两样——平等的礼敬。绝对不是看到地位高的富贵人谄媚巴结,看到贫穷的瞧不起他,没有!佛对于九法界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看待,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35) 这一想我要怎样怎样,这叫造业。你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那不是造业,那是功德。功德是什么?与法性相应。什么是法性?我总结修行的二十个字,那就是法性。

36) 佛虽然不在世,佛的心、佛的愿、佛的行持都记录在经典上,我们细心去读、细心去体会,依照这个标准,修正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这叫做学佛。

37) 佛在《楞严经》给我们说过,境界现前,无论是佛境还是魔境,都不要去理会;也就是说,不要把它放在心上,这叫好境界。如果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这就着魔了,佛来也是着魔。

38) 尽量在物质生活降低自己的水平,把自己的福报布施供养一切苦难众生,这是菩萨行,我们要学。

39) 学佛的人必须修到了一切法空,才能得大自在。破执著要从身外之物舍弃,进一步连内财都能舍,以自己的精神体力布施供养一切众生,常如此才能入无住的境界,分身遍十方法界得大自在。佛法了解得再透彻,若放不下也是表面文章,一点掺不了假。

40) 佛用什么方法教人离苦得乐?佛用的是教学。佛首先教导我们,“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个善法是什么?十善业道。

41) 诸佛菩萨、大圣大贤们能够帮忙的,是教学、是指导。有智慧的人、有福德的人遇到了,他能够依教奉行,能信能解能行,命运就转过来了。

42) 诸位同修要记住,无论在世法、在出世法,你学东西一定要专,你才会有成就;你学的东西太多、太杂了,你就分心了,你要想成就,当然就困难,所以必须把心力精神集中在一处。

43) 你要度家人,要做出来给他看。他看你愈来愈慈悲,愈来愈有智慧,身体愈来愈健康,他感动了,他觉得你跟一般人确实不一样,这时候低头向你请教,你再告诉他;不向你请教,绝对不能说。

44) 佛法说随缘而不攀缘,我们要募化去做一桩事情,已经是攀缘了,心就不清净了。所以我们做事情,应该是有缘就做,没有缘,我们有心,只要有心,没有这个机缘,我们还是念念功德圆满。

45) 造业,业因遇到缘,果报必定现前。特别是毁谤圣教,叫别人闻不到正法,叫人家没有机会转迷为悟,你这个罪怎么得了!如果受害的人多,受害的时间长,所有一切受害人的罪业,你一个人承当,那个麻烦就大了!

46) 法布施里面最殊胜的是“依教修行布施”,我们能够真正依教修行,不但福田具足,功德也具足了,所以这是最殊胜的福田。

47) 尽量在物质生活降低自己的水平,把自己的福报布施供养一切苦难众生,这是菩萨行,我们要学。

48) 我们学佛人,要积植德行,无论对什么人、无论对什么物,乃至于毒蛇猛兽,我们都以真诚慈悲心来看待,绝不伤害。从什么地方做起?你家里面常常有些苍蝇、蚊虫、蚂蚁,从这里做起,绝对不伤害它。

49) 这一想我要怎样怎样,这叫造业。你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那不是造业,那是功德。功德是什么?与法性相应。什么是法性?我总结修行的二十个字,那就是法性。

50) 佛为什么教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无非是让我们息灭现在人讲的天然灾害。佛教给我们,修清净平等慈悲,把贪嗔痴断掉,水火风三灾就免了。

弘一法师经典语录 篇2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

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何以息谤?曰:无辩。

何以止怨?曰:不争。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

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

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

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德胜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

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净空法师经典哲理语录 篇3

2) 无量无边的烦恼,那个病的总根就是这个“贪”字。佛教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对治它?用布施。六度第一个是布施,布施是度悭贪的,是来对治这个烦恼的。

3) 念经的时候要专心,专心就是修定;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字没有念错,句子没有念颠倒,这就是修慧。

4) 清净心、善良的心,是你的本性,是佛心,你怎么会不成佛?为什么自己要作贱自己,把人家的长处、好处忘得干干净净,专门看人家的恶念、恶行,变成自己一身的罪恶,养成自己的恶心?关键都在这一念之间。

5) 因果决定不能够变更的,不能抵消的。譬如说我过去做的恶事太多了,现在多做一点善事可以弥补、可以抵偿,没有这个道理。

6) 世出世间最大的好事、最大的善行,无过于帮助众生觉悟。所以诸佛菩萨给我们示现的最大善行,就是教化众生。

7) 佛没有心想,所以佛境界里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法尔如是,这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所见到的真实境界。

8) 贪嗔痴慢,这个傲慢是大烦恼!读得愈多,烦恼愈长,这不是佛法。佛法真正通达,那个人一定非常谦虚,对人一定是谦恭有礼,因为一切事实的真相他看得清清楚楚。

9) 在佛门,什么叫开悟?晓得自己有过失叫开悟,这个人觉悟了。所谓“悟后起修”,悟了以后你能改,改就是修,就是修行。

慧律法师的佛语经典语录 篇4

02、愿我如日普照一切,不求恩报,众生有恶悉能容受,终不以此舍誓愿。

03、当一切都显得不可靠,短暂并且反覆无常的时候,只有德行—在深深地往下扎根,而且任何力量都无法拔除它或摧毁它。

04、若只是施舍一些物质或金钱,这只是一时性的救助方法,短暂的效果消失之后,依旧又要回归到原来的日子。倘若你教导众生永恒的智慧,以及足以让他发奋图强的真理,他将靠自力迈向光明的前程,这是根本性的救助方法。

05、盲目地尊重不合时宜的传统,认同那些已经毫无意义的种种制度、习俗或法律规章乃至宗教仪式,将比不尊重传统者,造成更大的危害。

06、就像箭头没有拔出,就在伤口涂上膏药一样,单靠教理而不行持,是徒劳无功的。

07、一句良言,好比一颗优良的树,其根底是深固的,其枝条是高耸入云。一句恶言,恰似一颗恶劣的树,从大地上连根拔去,绝没有一点安定。

08、愚痴的人,会把甘露化为毒药,有智慧的人,能把毒药化为甘露。

09、行善之人,如春园小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作恶之人,若磨刀砺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10、信仰带给人生力量,也带给生命希望。

11、我们应当用有限的生命,来孕育无限的慧命。

12、根源于真理的思想,方能显示其尊贵与永恒。

13、最真实的伟大在于仁慈,最真切的智慧在于欢喜。

14、你要超越你自己,才能真正得到知足与安祥。

15、快乐是因放下而成就的。

16、安逸的人藐视灾祸,灾祸却常常等待滑跤的人。

17、切不要因为人所知,或不为人所了解而伤心,因果自有定论。

18、我承认我是世界上最懦弱的人,因为,我不敢做任何一件坏事。

19、美德是健康,恶习是疾病。

20、人生本来就是苦的,咱们别再把它苦上加苦吧!

21、有些人终身向幻影追逐,所得也只是幻影似的满足。

22、众生由于分别现在因缘幻化之假相,所以妄念不断。

23、「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以淡泊的心态来处理欲望,不要刻意去钻求,任由自己的心念,去攀缘无穷的欲望。

24、假如,你正为某件外在事物所苦,事实上,使你痛苦的,并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你对这件事物的观感。

25、佛法使人开智慧,找到真正的生命,找到真实的自我。

26、入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着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坐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

27、治疗怠惰的唯一方法就是工作;治疗自私的唯一方法就是牺牲;治疗无信仰的唯一方法,就是听从圣贤的吩咐而舍弃猜疑。

28、引发你所遇到的人内在的「善」。

、「无常」、「苦」、「无我」是世间一切的三大真谛。

30、「友谊」是迈向「慈」的一个阶段,但还不是真正的「慈」,它是出自内心喜爱别人的一个特质,但这其中却也隐藏了它的近敌——「爱染」,也就是所谓的「情感」。

31、就算我们拥有佛法的知识,而且曾学习和实践佛法,却仍见不到真理,那么我们依旧像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

32、只要使你的身、口清净无瑕疵,就是功德了。

33、所谓的真理是:我们无法强迫所有事物听从我们的欲望,他们都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

34、一般人通常所指的平静只限于心的安定,而非连杂染也平定下来。

35、想了生死的人,忙用功;不知道有生死的人,忙辛苦。

36、「行」指的是身和心。「诸行」的存在来自于无常变异,就如呼与吸必须要交替。

37、当下的你,内心里就有生、老、病和死的存在。

38、不要去执着禅坐中的幻相和光芒——光芒有什么了不起?它无法免除我们的苦啊!

39、你必须尝试,如果你还不能做到,便得更深入去探求。掘取这杂染烦恼,根除它们。

40、迫使自然去符合我们的愿望,那全都是无明。

41、无论我们说的、相信的或做的什么,会导致痛苦的,全都是邪见。

42、只接受他喜欢的事物而拒绝他不喜欢的事物,这并不是佛陀的教导。

43、存在界没有圆满的存在。

44、存在界的一切都是不可欲求的。

45、不去贪瞋痴,无法开智慧。

46、七识不死,法身焉活。

47、佛法只要沾到一点边,就受益匪浅。

48、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49、欲验临终受生自在不自在,但验平时心行于尘境中自由不自由。

法师经典佛语 篇5

达照法师佛语20句

1、幸福在于心灵的净化,而人们内在的心灵没有被净化,是因为人们只注重外在的物质生活水平。

2、知足常乐、心存感恩,才会产生幸福感,从而让内在心灵得到净化。

3、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

4、真正学习佛法并能够受用,就一定要看到,佛法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用来对治我们这颗心的。

5、世间的无常源于内心。

6、世间的一切一定是无常的,快乐的时光会过去,痛苦的时光也会过去,你只要习惯了就没有什么了不起。

7、无论外在的世界赋予你多少压力,只要认识到它们的真相都是无常的,并以接受无常这样一种心态,那么就能坦然面对。

8、在这个世界当中,我们面对的这一切痛苦的遭遇都是正常现象;而且这一切遭遇的来源却是我们的内心。

9、业因和业果的这种关系,实际上是根源于我们的内心深处。

10、西方极乐世界是随念所成的,没有一点让你讨厌的地方,但他是一个完全满足我们内心要求的世界。

11、人们之所以造成内心的.痛苦,是源于心灵上的不健康。

12、能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的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确定自己想要什么。

13、心能够产生业风,而业就是风。当我们的心到了,风也就到了。

14、只要你确信你绝对不会那样死,确信你绝对不会活着很难受,你就会很安心地活着,这便是信念的力量。

15、当战胜了自己内心的烦恼时,无论对待哪一位众生,你都能够给予他们慈悲和智慧。

16、佛法中所倡导的所有修行法门都告诉我们要往好的地方想,即心有所想,想有所成。

17、天台的止观是通过让我们去感受心灵像虚空一样无所得的空观,以及像佛菩萨的净土一样庄严的缘起世界,从而回归性空不二的中道,圆融自在。

18、“即心即佛”,无论是妄想的心也好,不妄想的心也好,凡夫起心动念的这颗心就是佛的心,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19、如果你敢于承担,无论是妄想或不妄想,这颗心一定是跟佛一样的 。

20、金刚妙慧眼扫荡一切妄念执情,定将身心世界一眼看透。

昌臻法师佛语20句

1、所谓佛法本来就是宇宙自然法则,是客观存在的,决不是佛陀制造出来的。

2、人生的意义应该就是利人,利人的范围越大,时间越长,那么你这个人生价值就越大。

3、所谓菩萨精神,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4、佛陀提出来的四宏誓愿,第一句是目标:众生无边誓愿度。为了要度众生,必须先断除烦恼。修学法门,圆成佛道,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提出的。

5、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各种因缘合和而生,因缘分散而灭。

6、我们这个生命也不是突然出现的,也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由许多条件相互依存而产生的。

7、因果网络是互相依存的,没有一个绝对的中心,也没有一个绝对的边缘,所以世间一切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靠而生存,没有单纯存在的东西,人也是一样。

8、佛教认为“四大”不协调就会生病,四大一分散就意味着死亡的到来。.

9、一个人的命运就是善恶业报的体现,佛教不讲“命运”,而强调因果。

10、往生的目的是度众生,成佛的目的也是度众生。

11、学佛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成佛,这一点是佛教与其它宗教不同的地方。

12、心像田地,能播种善恶的种子,生长善恶的苗子,最后结成善恶的果实。

13、心能造作一切业,由心固有一切果;如是种种诸心行,能生种种诸果报。

14、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成就,净土法门当然也不例外。要想有成就 ,必须专修,不能杂修。

15、学修佛法,不同于研究世间学问,而是一经通一切经通。

16、我们这一生,真正要想往生,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是一个“专”字,没得别的诀窍,就是专。

17、佛告诉我们的法门,每一个法门都可以使我们到达涅槃彼岸。

18、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明白因果就不懂得佛法;不相信因果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受用。

19、佛法以人为本位,学佛先学做人。

20、做人从家庭开始,从起心动念下手,从日常生活做起。

圣凯法师佛语20句

1、戒是善良的利己又利他的品行,重视有善良的动机以及美好的成果。

2、有意思、有意图、有目的之行为是“戒”;通过心所抉择,合乎戒条之活动是“戒”;以律则规范,防护不作恶而行善是“戒”;提醒自己,不犯罪过是“戒”。

3、“业”是造作、作用的意思,身体与语言文字的行为,是由思心所所引发的。

4、生命延续中积累的经验,将在识田中形成不同业力,包括善、恶、无记三种。

5、主宰一切的我见是妄情的计执,不应以自我为中心,不固执己见,要尊重别人,与人和谐相处,也就不会因我见而引起无边的痛苦了。

6、无论过去多少恶业,只要我们在现世不断增长善业,恶消善长,自会感到未来的乐报。

7、在业力招感果报中,必须有烦恼的助缘,才能招感生死的果报。

8、忏悔的作用即是在于改变业感的因缘,使种子不成熟或得到一种相对性的变化,而达成果报改变的目的。

9、即使是重大恶业,如有足够忏悔的时间——寿长,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重业即轻受而成为不定业。

10、修行人既能知命,又能达观,才能不怨天、为尤人,达成心理上的泰然和宁穆;同时,必须有十足的勇气与毅力,才能克服自他的弱点,作向上的转变。

11、修行者能够承藉佛力、福报、功德,亦能免三途苦报。

12、丰裕的生活并非就是幸福快乐的保障,还需懂得驾驭人生这部列车,才能穿越层层的无形之墙,进入快乐的园地。

13、只有佛教中的般若智慧才能彻底解决人生面临的种种问题,使人们得到人生真正的快乐。

14、世间万物都是由具体的因素和条件组成,若离开了许多的因素和条件,一切事物都不可能存在。

15、万物由因缘和合而生起,故称缘起;缘起必然是无自性,无自性即是性空。

16、凡夫迷于缘起性空,佛菩萨具有般若智慧故能了达,般若人生就是缘起性空的人生。

17、我们生活中应能经常与空相应,了知缘起必然是空性的,而因为是空性,所以才能随缘而起。

18、通过缘起,对于好的你必须珍惜它,把握它;对于不好的也不必垂头丧气,只要添加善缘,不好的就能改善。

19、缘起性空的般若人生观不是悲观的,也不是盲目乐观的,而是发自智慧、符合实际的现实人生观。

2017佛语经典语录 篇6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万法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2、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3、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4、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5、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6、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7、不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用甜蜜的口舌迷惑他人,以免到头来落得伤身败德,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8、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9、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10、你所需要的都在你自己的心中,追求不来!越追跑得越快,越求越不理你。

11、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12、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13、我们应为别人的成就生欢喜心,视他人的成功犹如自己的成就,这就是菩萨心。常常抱持利益众生之心,就可永远不离喜乐。

14、不能只顾自己,谁也不管,那不是放下,是放弃,那样会失去众生,伤害众生。

15、自性就是一个完全自然的状态,完全放松,没有任何所求,来也自然,去也自然,顺其自然,不取不舍,无求无欲,保持一种安祥的状态。

16、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7、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

18、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9、人家怕你,并不是一种福,人家欺你,并不是一种辱。

20、年龄大,没文化这些都不是问题,信心不足才是最大的问题。

21、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就是念心,时时刻刻调整自己的心态就是修心。

22、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23、要去掉自私自利的念头,时时增长好的念头,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成就,就是净土,就是佛。

24、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25、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26、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27、解脱是彻底明白,是大智慧,是会解决、处理家庭、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28、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2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30、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31、你的.身体不属于你自己,是属于上师三宝的,属于众生的,是普渡众生的工具,是用来成办众生利益的,所以要珍惜。

32、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33、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34、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会上修,修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对境。想逃避现实是不可能的,智慧是历炼出来的。

35、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36、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37、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38、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39、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0、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41、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报,将会招来烦恼;所以,希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则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业。

42、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43、因为没有修行,我们来到了今天,如果我们还不修行,还将无边际地走下去,等待我们的是无尽的黑暗。

4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45、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4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47、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48、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49、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50、现代人中,学佛的人多,但如理如法修学的人少。

51、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52、信佛是信因果,如果你真的信因果,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

53、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54、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佛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根本就没有进入大乘法门。

55、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56、当我们发心为一切众生、一切有情而修持成佛的时候,自然消除了所有的业障;圆满了无量的福德。

57、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58、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础,如果凡事只想自己,不替别人考虑,慈悲心就发不出来,更谈不上发菩提心了。

59、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佛语经典爱情语录 篇7

2.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投入恋爱,就象把你丢在一个度围绕你的荆棘中,不动就碰不到刺,一动就痛彻心腓,所以说谁主动谁受伤。

3. 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百年前离别的那一天,我们没能留住时间,只好封在心田,期待来世再相恋。就算世界都忘记了永远,我们的心不变,就无论生命轮回多少圈。如果还有来生,你依然是我唯一的选择!茫茫的天空下依旧回荡着我们的誓言。

4. 菩提树下的轮回,是几世遗留的姻缘,等你来度我;石桥下等你来过,岁月的蹉跎让我犯了错,回首前尘,只愿涅盘成佛。

5. 佛说我只爱爱我的人,因为我不懂怎样去爱一个不爱我的人。他爱你,什么都容易,他会来感动你。他不爱你,你多么努力去感动他,也是徒劳的。我爱不起不爱我的人,我的青春也爱不起。我的微笑,我的眼泪,我的深情,我年轻的日子只为我爱也爱我的那个人挥掷

6. 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7.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8. 彼此都有意而不说出来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因为这个时候人都在尽情的享受媚眼,尽情的享受目光相对时的火热心理,尽情的享受手指相碰时的惊心动魄。一旦说出来,味道会淡,因为两人同意以后,所有的行为都是已被许可,已有心理的了,到最后渐渐会变得麻木。

9.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10. 在找到智慧之前得先找到快乐,找到快乐之前得先找到自己。人要寻求最高的觉悟,得先明白自己和自己与时空的关系。

11. 一个萝卜一个坑,说的是婚姻情况。事实上对于爱情来说是不成立的,优秀的人,不管男女,都会是一个萝卜好几个坑,所以这个世界天天上演着悲欢离合的故事。

12. 佛说:菩提树下的轮回,是几世遗留的姻缘,等你来度我;石桥下等你来过,岁月的蹉跎让我犯了错,回首前尘,只愿涅盘成佛。

13. 爱本是恨的来处。胡汉不归路,一个输,一个哭,宁愿你恨的糊涂,中了爱的迷毒,一面满足一面残酷。

14.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爱,让人奋不顾身,让人舍己为人,为了你,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希望只有我为你入地狱,如过太多人,那你不成了恶人,还是要入地狱。本来就没有恋爱过,何来失恋。

15.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6. 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缘是无尽的思念。而我,傲立于沙漠中静静的看着它缘起缘灭。

17. 将生命结束在爱人面前,瞬间的痛苦,永恒的幸福,无法抵挡的诱惑。

18. 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19. 有两种女人很可爱,一种是妈妈型的,很体贴人,很会照顾人,会把男人照顾的非常周到。和这样的女人在一起,会感觉到强烈的被爱。还有一种是妹妹型的,很胆小,很害羞,非常的依赖男人,和这样的女人在一起,会激发自己男人的个性的显现。比如打老鼠扛重物什么的。会常常想到去保护自己的小女人。还有一种女人既不知道关心体贴人,又从不向男人低头示弱,这样的女人最让男人无可奈何。

经典佛语禅心语录 篇8

2、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3、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4、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5、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6、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7、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9、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10、一切皆为虚幻。

11、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12、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3、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14、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15、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16、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17、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18、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19、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20、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21、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22、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23、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24、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25、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26、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27、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28、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29、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30、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31、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32、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33、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34、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35、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36、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37、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8、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39、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40、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41、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42、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43、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44、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4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46、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7、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48、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49、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家经典佛语语录 篇9

2. 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3. 所有大乘佛法,其心要即为菩提心,无论修何种法,没有菩提心,无法获得解脱,根本没有成就的可能,若发此心,一切皆能具足,一定能够成佛。

4. 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5. 形式上学佛念佛,实际上求名闻利养,不要只看眼前利益,目光放远一些,少发俗愿,多做利益众生的事。

6. 要把修行同生活结合起来,修身体健康,修家庭平安,修工作顺利,但一切的前提都是为了众生,只要是为众生,修什么都能得到,一切为自己,求什么也求不到。

7. 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有的人不念心,念相。不观心观相。追求形式,执着表相,不信真佛,不拜真佛,不供奉真佛,那你永远也成不了佛。

8. 我一直很喜欢的一种心态,叫做淡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稳定自己的心态,不受外在世界的影响,可以看开很多事情,少许多的烦恼,不以一时的“得”而过分的喜悦,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而烦恼,万物自有它自己的规律。

9. 清心寡欲就会轻松自在,随遇而安就能自得其乐,放下就是解脱。做人其实不需要复杂的思想,只要具备了这项简单的智慧,其人生道路就远离了痛苦与忧伤。

10. 你可以选择追名逐利,或是清心寡欲。这些只是人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并不是你的获得或丢失。不过你的获得和丢失,都在于你的生活方式。

11. 将眼光放远些,福祸本无定论,一切逆境,未尝非福,看你怎么用心而已。若仅就人生某一部分的影响,来判断一生的成败,即属愚昧。

12. 世上没有真正的黑暗,只有晦昧的眼睛。

13. 朝向阳光,就看不到阴影。

14. 要使生命开花结果,必定要经过患难的洗涤灌溉,经常在安逸的空气中,反会使生命花朵的枝条,柔弱无力,一遇意外摧折,便会凋落。

15. 无论命运之手对我们是否残酷,我们都可以把人生的每一刻过得最好――这就是生活的艺术。对具有理性的人而言,这是真正的财宝。

16. 不亲切是一种残忍的自私,因为它不仅会阻止你拥有快乐,同时,也阻止你拥有朋友。

17. 如果我们不要为别人的说法和作法而忙乱,心中必会安祥得多。

18. 乐观的人,在每种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一种忧患。

19. 谦虚不是抬高别人,也不是踩低了自己。谦虚,恰恰是一种能容忍他人的胸怀。

20. 我们用什么眼光看世界,世界便是什么样子,一旦我们改变了观点,世界也会因此而转变。

21. 众生的一切不幸,都起源于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屋子之内安和度日。

22. 人的一生,面对什么方向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正朝什么方向前进。

23. 得到的越多,烦恼越多,压力越大,有得必有失,有利就有弊,有爱就有恨,有因必有果。

24. 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25. 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26. 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27. 为什么活得累?是因为你的心四处漂泊,没有归处,找不到家,没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让他好好休息,就轻松自在了。

28. 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你要知道,没有恒常,没有长久。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

29. 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

佛学佛语经典语录 篇10

1. 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2. 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3. 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4. 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5. 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6. 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7. 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8.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9. 如来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静,菩提影现中。

10. 奋起一念如倚天长剑,使烦恼魔军逃窜无地。亦如红炉猛火,使情识霜雪,销烁无余。

11. 欲知佛境界,不假庄严修证而得。当净意根下,无始时来客尘烦恼之染,如虚空之宽旷,远离意识中诸取虚伪不实妄想,亦如虚空,则此无功用妙心,所向自然无滞碍矣。

12. 寻牛需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亦寻。

13. 十二时中,遇物应缘处,不得令恶念相续或照顾不起。

14. 直心直行,直取无上菩提,可谓真大丈夫之所为。

15. 要得临命终时,不颠错,要从如今做事处莫教颠错,如今做事处颠错,欲临命终时不颠错,无有是处。

16. 以生死事在念,则心术已正。心术既正,则日用应缘时,不着用力排遣。既不着排遣,则无邪非。无邪非,则正念独脱。正念独脱,则理随事变。理随事变,则事得理融。事得理融,则省力,才觉省力时,便是学此道得力处也。得力处省无限力,省力处得无限力。

17. 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世人多以有所得心,求无所得法。何谓有所得心,聪明伶俐,思量计较者是。何谓无所得法,思量不行,计较不到,聪明伶俐无处安着者是。

18. 真如佛性,绝思惟分别。

19. 看读佛经,当须见月忘指,不可依语生解。

20. 若能于经教,及古德入道因缘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归,则于自境界,他境界,无不如意,无不自在者。

21. 莫撃念念,成生死河。轮回六趣海,无见出长波,念想由来幻,自性无始终,若得此中意,长波自当止,余本性虚无缘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还归空虚坐?虚无是实体,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须息,即泛般若船。

22. 人法双净,善恶两忘,直心真实,菩提道场。

23. 天地无物也,我无物也,虽无物,未尝无物也。圣人如影,百姓如梦,孰为生死哉?

24. 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25.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26.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27. 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28. 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语录第二部分】

1、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2、 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3、 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4、 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5、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6、 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7、 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8、 毁灭人只要句话,培植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9、 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10、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11、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条疯狗咬你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口吗?

12、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13、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分秒,去想任何你不的人。

14、 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15、 恋爱不是慈善,不能随便施舍的。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si都还在执著与追求。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16、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17、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18、 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19、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20、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直以为他是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起。当有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

21、 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22、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23、 活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多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24、 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样是你的。

经典唯美佛语语录 篇11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无心者,非如土木瓦石顽然无知,所触境遇缘,心定不动,不取着诸法,一切处荡然。无障无碍,无所污染,亦不住在无污染处,观身观心,如梦如幻。亦不住在梦幻虚无之境。到得如此境界,方始谓之真无心。

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为第一。

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佛性本来是真如,不须再求真。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但求一席安心地,谁与龙蛇论是非。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恐害,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

当令心如虚空,超然尘表。虚如空者,不住相是也。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十二时中,遇物应缘处,不得令恶念相续或照顾不起。

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万缘俱绝者,一切法性空,一切处无心。

刹那便是永恒。

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清净心智,如世万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上一篇:咏一朵枯萎的紫罗兰诗歌下一篇:爱幻想的我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