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本科开题报告(精选7篇)
产业经济本科开题报告 篇1
产业经济本科开题报告
一、本题的根据:
(一)研究意义
今天的世界经济地图越来越受到产业集群的支配,国外许多产业集群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之中,集群所依托的产业已融入全球产业网络之中,。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也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的特色产业集群,许多地方产业集群也已经开始嵌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近年来一直是集群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
虽然对产业集群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但是一些中外著名产业集群走向衰落却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开始出现集群负效应超过正效应的现象。尤其是中国,为什么地方产业集群依然处于全球分工体系低端锁定状态呢?为什么会陷入产业升级困境?其网络升级的动力又是什么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如何融人全球价值链中,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集群如何保持其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亟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产业集群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封闭的系统和单纯的企业地理上的聚集。那些衰退的产业集群的通病就是没有及时地调整,适应市场的需求,没有适时地实现产业升级,导致传统的集群模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求。研究如何沿着全球价值链增值路径提升地方产业集群的价值获取能力和企业的竞争实力,实现地方产业发展的`模式创新,对于推进全省创业创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以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玉环汽摩配产业集群进行实地的案例调查与实证分析。运用价值链治理、产业集群升级等经济学理论具体分析此产业集群的产业特征、动力模式、治理模式,并通过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探寻其转型升级的具体政策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参考文献
[1] 崔焕金,曾蓓.地方集群竞争优势的持续嵌入全球价值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7).
[2] 陈树文,聂鸣等.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集群能力升级的阶段性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1).
[3] 贾干荣.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制造业升级模式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2006(2).
[4] 贾生华,吴晓冰.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浙江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J].技术经济,2006(4).
[5] 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9)
[6] 毛加强.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方式与升级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10).
[7] 梅丽霞,蔡铂,聂鸣.全球价值链与地产产业集群的升级[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4).
[8] 余玉龙,王晓萍.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一个应用模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4).
[9] 王风荣,王慧.价值链理论视角的我国企业集群隐性升级.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
[10] 王珍.全球价值链中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国际经济合作,2006(4).
[11] 张杰,刘东.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基于组织分工架构的一个初步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5).
[12] 薛舒评,我国汽车零部件中小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问题与对策,经济研究导刊,第8期;
[13] 吴晓冰,创新驱动 蛙跳升级——台州汽摩配件产业的“蛙跳”式升级模式,浙江经济,第6期
二、本题的研究内容及初步方案
(一)研究内容
(二)工作方案
论文题目:地方××××××业为例
论文语种: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经济
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否
您的国家:中国
您的学校背景:
要求字数:17000字以上
论文用途:其它 Others
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否
补充要求和说明:
1、开题报告 3000字以上
2、用途在职研究生用
3、正文(其中文献综述内容3000字左右
4、已有论文的提纲 有一些基础资料
产业经济本科开题报告 篇2
新建本科院校约占我国本科院校总数的二分之一, 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新”不仅仅是个时间性概念, 也体现在其具有新的历史使命、新的发展目标和新的发展路径。新建本科院校转型, 从纵向看, 是指新建本科院校从结构到形态、从形式到内涵真正实现由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的转变, 使之达到本科教育的要求与水平;从横向看, 是指新建本科院校差异化发展, 通过有别于传统本科院校的发展路径, 建设成为与区域经济转型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新型本科院校。以区域经济为背景研究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自身发展, 以及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分类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基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 探讨了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问题。课题组围绕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动因、现状、功能定位、转型方向、转型路径等问题, 以高校分类理论为指引, 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基础, 通过“理论研究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秉承“院校研究和院校实践相互促进”的传统, 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特别对新建本科院校重要转型方向的教学服务型大学进行了重点的研究。为了提升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课题组还对影响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瓶颈问题, 即院校定位转型、校企合作和应用型课程重构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二) 研究的主要方法
课题以思辨的研究方法为主, 结合高校领导访谈以及院校个案研究, 对区域经济发展视野下的新建本科院校转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课题采用组织学视角、教育学视角和高校功能细分的视角对研究主题进行了研究, 拓宽了研究主题, 深化了研究内容。在个案研究中, 选取了浙江树人大学“人才规格与区域劳动力市场需求协同个案”, 揭示了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转型的可行经验, 选取了台州学院“科类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协同个案”, 揭示了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转型的可行经验。课题还结合课题负责人赴美国培训学习的机会, 专门对美国州立大学进行了考察, 获取了大量院校发展的一手材料, 形成了“以教学为重、应用为本、学生为中心、服务为导向”的国际比较经验, 丰富和提升了课题研究。
二、研究结论与对策
(一) 区域经济视野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结论
1.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主要动因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 理应成为高等教育多样化选择的主要类型。然而,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办学基础等原因呈现出明显的“弱势”。“地方性”是新建本科院校的一个显著特点, 区域经济的发展及转型升级, 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与转型提出了挑战, 也提供了机遇。课题组认为, 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教育内外部关系失衡”“内涵外延发展失调”和“模式单一、特色缺失”等。
2. 区域经济视野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具有理论依据
大学经历了“单一的教学功能—教学和科研双职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职能”的演化。高校分类理论揭示了新建本科院校职能定位的分化和转型的必要性、可行性。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协同关系, 课题组基于新制度主义分析框架进一步探讨了“校地互动”制度变迁的“合法性、可行性”。
3. 区域经济视野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主要内容和路径
基于组织学视角, 课题组研究认为,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才培养规格转型、办学功能转型、组织结构转型和资源配置转型等。在综合分析国内新建本科院校转型轨迹的基础上, 研究组提出了转型的三种模式, 即“自然催变模式、脱胎跨越模式、中间跳变模式”。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路径主要包括: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调整科研服务方向等。
4. 区域经济视野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目标是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基础和转型方向, 课题组基于高校功能细分视角, 提出了“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崭新定位。课题组认为, 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基于高校的社会职能出发, 融入“教育服务”和“服务科学”的理念, 同时依据服务经济时代背景的新要求下提出的高校新定位, 其核心是服务社会, 凸现教学、科研的应用导向, 彰显服务特色。课题组对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内涵、特征、实施可能路径等进行了理论的创新与探索。教学服务型大学转型的着力点包括:转变观念, 正确认识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办学理念;突出应用, 遵循人才培养体现服务地方的宗旨;加强培养, 努力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不断创新, 创建利益主体共赢互动的运行机制。
(二)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1.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厘清办学定位
课题组认为, 区域经济视野下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首先是办学定位的转型, 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定位、办学特色和办学院校定位三方面的转型。为此, 课题组提出了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走具有区域背景的特色立校之路和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建议。
2. 教学服务型大学须进行理念塑造和实践探索
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兴起与服务理念的认可和重视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服务型大学具有学术导向和市场导向并重的价值取向。据此, 课题组提出了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办学理念, 即:“注重应用、服务需求”的人才培养理念, “以任务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科学研究理念, “以生为本、以师为尊”的内部管理理念和“校地互动、特色发展”的学校发展理念。同时提出了通过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服务社会, 通过开展应用性研究以服务社会, 通过优质高效的管理服务师生, 以及通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服务发展的策略性建议。
3. 新建本科院校须突破制约转型的校企合作瓶颈
校企合作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瓶颈, 也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针对当前新建本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提出了“促进价值融合, 形成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共识;完善政策制度, 形成‘官产学’三重螺旋模式;加大资金投入, 搭建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平台;完善合作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规程及其评价标准”的对策建议。
4. 课题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难题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心脏”, 传统教育思想指引下的课程与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方向存在明显的差距, 课程已经成为制约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瓶颈, 而应用型课程重构成为了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转型的关键。基于此, 课题组提出了基于素质视角和“学科—行业—职业”链视角的人才培养目标建议, 并且针对当前实际, 对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中须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建议, 包括: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课程比例及功能发挥问题、课程选修的自由度和适应性问题、总学分的控制和实践课程教学比重的问题, 以及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的问题。
三、研究改进与完善
该课题2010年获批立项, 成为了当时国内极少数以“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为主题的研究项目, 尽管如此, 该主题的研究仍在不断的深化过程中。
通过课题的研究, 取得了包括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理论、教学服务型大学内涵、内涵建设规律和应用型课程开发等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具有典型性的院校个案经验成果的同时, 也深感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
1.该课题所采用的个案研究方法属于质性研究范畴, 改变了当前学术界较多仅仅采用文献研究而实证研究不足的弊端。但是, 客观地讲, 该课题研究的量化水平体现尚不足。期望在今后的研究中, 进一步改进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提高量化研究水平, 特别要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该领域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
2.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提出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 是该课题研究的一大贡献, 并且课题组也发表了相应的多篇学术论文, 但是, 教学服务型大学毕竟是一新生事物, 很多问题还有待深化, 如教学服务型大学的缘起、内涵、特征, 与应用型本科、创业型大学的关联性等都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
浅谈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篇3
一、开题报告的含义
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是大学本科生在完成文献调研(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文献综述的撰写)后写成的关于毕业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是开题者对毕业论文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开题报告主要说明选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本科生作开题报告的时间一般在第七个学期末或者第八个学期初,即基础课程学习完成之后,研究工作实施之前。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二、开题报告的意义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一般没有硕博研究生开题报告要求严格,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小于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主要意义在于使大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开题,熟悉科研工作的一般步骤、流程和解决科研课题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形成过程中,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是提高毕业论文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开题者可以通过开题报告把对课题的认识和想法加以整理、概括、提炼,并通过开题报告的答辩明晰解决课题的思路,纠正一些可能错误的方法,以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更加明确,解决的方案更加切实可行。
三、开题报告的内容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选题研究内容、选题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调研计划及主要参考文献。由于开题报告主要体现论文的构思和写作的大致思路,因而篇幅不必过长,一般以2000字左右为宜,但要侧重把计划研究课题的题目、研究的大致思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说清楚。
1.选题目的和意义
选题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这个课题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有什么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有关历史背景,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或现实应用中存在这个问题,有研究的必要性。要写得具体、精炼,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这一部分内容的写法与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大致相同,但更加精炼。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总结三部分。
3.选题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研究的对象和问题,主要介绍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基本基础理论以及研究内容的确定。重点写研究过程中的主要理论、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包括对解决问题的一些假想或构思,可以问句的形式进行陈述。
4.选题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的技术路线”主要涉及研究中需要的一些基础理论,包括收集的文献中的一些论点或论据;“研究方法”一般指归纳、分析、证明、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论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开题者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构思。
5.调研计划及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般应以文献综述部分所引用的第一手资料为主,以创新性强、可信度高、科学性强的核心期刊文献为主,且一般要引用新文献,这些文献相对来说容易反映选题的研究最新进展和争论焦点。参考文献格式的写法可参照一般正式发表的学术期刊上的格式来写。
调研计划中,方案的制定要做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因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周期偏短,在这一部分一般不提倡难度较大的调研方案。相反,一些电子文献的查找、简单的实验或就某个问题的问卷调查,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
四、开题报告的答辩
关于开题报告的答辩,研究生的答辩时间一般是一个小时。由于每个教师指导的本科生较多,同时其要求没有研究生的标准高,因此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答辩的时间较短,一般是陈述10分钟,然后评委提问和学生回答问题约10—20分钟。因此,文献综述部分宜精炼,不能为求全面而掩盖了综述的重点;同时,应该把报告陈述的重点放在拟研究的内容或关键问题上,并在陈述时对拟研究的内容进行必要的阐述,尽量解释内容的含义,以及自己对此的观点或打算着手解决的构思,使人容易明白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另外,在评委提问过程中,要注意倾听,认真思考,对不能回答的问题最好明确表示不懂,不能糊弄评委。要认识答辩的目的,答辩不是为了蒙混过关,而是通过答辩,从评委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中明白研究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使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受到启发。
五、开题报告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讲,学生在写开题报告时,往往只是知道开题报告要填写的表格及需要填写的内容,但难有一个可以参考的范例。所以,在写作中仍然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1.文献综述部分力求精练
简要介绍选题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切忌长篇大论。关于这一部分的写作,很多同学常常是将文献综述的内容直接粘贴到开题报告中来,冲淡了开题报告的主题。正如前面所述,开题报告的重点应放在陈述拟研究的内容上而不是陈述文献综述。因此,这一部分的写作其实是单独文献综述的“综述”,即浓缩或提炼。另外,学生在写作中,要注意一些叙述的术语表达。例如,许多学生往往在开题报告中作如下的叙述:“本文主要对……问题进行了……研究”。须知,开题报告是在毕业论文形成之前就要写的,而文章还没有形成,因此建议改成“本选题主要对……问题进行……研究”。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部分,在写作中要简短醒目,叙述清楚
很多学生在写作此部分时,常常叙述得很多,而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也成了其研究的关键问题。有同学在写作时,把一些概念的定义也作为研究关键问题,给人一个无论什么问题都是关键问题的感觉。关键问题一般应是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在这部分要把关键问题和选题用到的基础理论分清楚。
3.关于开题答辩进行中的问题
为了使评委能对开题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在开题时最好能用幻灯片进行演示。在演示时,应重点展示研究的思路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必要的时候可以边展示边口头阐述,以便评委能对方案的可行性有一个较好的把握。
4.关于开题答辩之后的问题
这一部分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很多学生只重视开题答辩之前和进行过程中的准备工作,而对开题答辩之后的工作则极不重视,把开题报告当成了一种“期末考试”,答辩完毕后就不再考虑开题报告的问题了。实际上,开题答辩是对选题是否恰当、研究能否如期进行的一个初步检测,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评委往往会提许多不曾想到的问题,纠正一些可能错误的认识,帮助同学们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答辩完毕后,应该根据答辩情况,再次修改开题报告,有时甚至可能要重新选题,并且将答辩时的一些思想贯彻到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去。
总之,一份较好的开题报告,不能仅仅停留在开题报告的一张表格上,不仅要把开题报告的表格内容填好,同时要重视开题报告进行中和答辩后的问题,在答辩完毕后还要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这一过程的工作,开题报告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了,也为今后毕业论文的顺利写作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本科开题报告格式 篇4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不断深入,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毕业设计(论文)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具有综合性的一个环节,是学生经过几年的系统理论学习和实验实习实训后,对自己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总结。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学生几年学习的成效,更直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是衡量本科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但近年来,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毕业设计(论文)投入不足,风气不正,出现雷同论文比例上升、论文质量整体下降等现象,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甚至难以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直接影响了本科生的培养质量。由于综合训练环节的缺失,其后果往往在本科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要求、缺乏足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所反映。由于毕业设计(论文)抄袭现象严重,目前在学界存在着取消与保留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取消的观点认为与其滥竽充数、东拼西凑,不如干脆取消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保留的观点认为毕业设计(论文)既是对学生大学阶段素质、知识、能力的全面考核,也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科学研究精神的基本训练,不仅不应取消还应该进行强化。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的代表性观点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降的错误不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本身,而在于管理的过程。本文尝试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模式方面进行努力探索与实践,形成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一、当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
根据笔者自己指导毕业论文的经验和实际调查,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方面
1.学生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到完成的时间有限。以我校为例,一般是在大四第一个学期末启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系统,由指导教师提交选题,学生选择。而此时正是考研的攻坚阶段,一些招聘会也集中在这一阶段。许多学生无暇好好研究选题,往往仓促的选择一个选题。而大四第二个学期又是学校安排的集中毕业实习时期。这个阶段指导老师一般多是安排学生研究选题、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提纲等。但由于学生都在校外实习,从学校、院系到指导老师在对学生设计(论文)写作过程的管理上缺乏有效措施。毕业实习结束后,往往距离定稿答辩仅一个多月的时间,许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就是在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开始着手到完成的。质量可想而知。
2.学生主观上缺乏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许多学生把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在校的最后一个环节,认为毕业设计(论文)是走形式,无论如何学校也不会卡自己,对学校布置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进度不以为然。而且由于就业的压力,没有心思全身心投入进去。往往临时抱佛脚,东拼西凑出一篇设计(论文)交差。
(二)学校及指导教师方面
1.学校、院系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不到位。目前一般高校虽然都有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条例,但在选题审核、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答辩制度和成绩评定方法等方面管理制度相对比较薄弱。院系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上没有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缺乏对学生和指导教师从管理到落实的全面跟踪,形同虚设,只侧重最终提交的设计或论文,轻视过程管理。这种状况直接导致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流于形式,难以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形成有效的调控,
2.指导教师的原因。由于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多,现阶段一名指导教师带七八个毕业生甚至更多,再加上教师自身有教学和科研任务。有时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实践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指导教师对设计(论文)指导工作不够重视,责任心不强,往往学生想找老师指导却见不到老师,甚至有的指导教师在整个设计(论文)指导期间和和学生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
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化的几点建议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学生还是指导教师方面,归根到底是缺乏一套有效的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跟踪监控的管理制度。从学校、院系、指导教师和学生,在管理上实现无缝隙覆盖的核心理念。
1.分别针对教师和学生制定两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图。流程图应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设计严密的工作安排,以时间为基本线索,以各个阶段的任务为关键点,在设计(论文)准备、初期、中期、后期、答辩五个阶段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各项工作,并树立起紧迫感和压力感。教师的流程图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职责范围,学生的流程图则侧重于强化学生的阶段目标,从而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能够按部就班的进行。
2.建立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制度。在学生大四学期一开始甚至是大三下半年,就应以定期报告会的形式为学生宏观讲解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知识、规律和要求,使学生形成较为清晰的专业研究观念,对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有所掌握,从而不至于在选题时盲目仓促。
3.建立实习期间毕业设计(论文)监控管理制度。首先学校、院系应尽量安排学生在本市实习,这样才能为指导教师和学生提供便利条件。其次建立指导教师与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定期例会制度,以便使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毕业论文准备的情况,学生有问题可以直接请教老师。每次例会实行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考勤制度,学生出勤情况由教师签字,教师出勤情况由学生签字,对教师和学生都进行约束,从而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这个制度应一直延续到学生论文定稿。
4.建立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准备制度。主要是要求学生完成设计(论文)日志、实验(调研)报告、读书笔记等资料。这些主要记载学生设计(论文)写作的过程以及教师指导的过程,从而杜绝拼凑现象。
5.建立设计方案和论文手写稿制度。一方面通过必要的书写、手工制图等工作,强化专业基础、提高专业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为指导教师和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设计方案和论文提供了便利,避免出现由于直接用电子稿使得指导教师难以全面认识学生的论文,在指导中有可能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此外,通过必要的书写,能够有效避免网络抄袭、完善设计过程。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篇5
摘要:在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素质教育的进展。
分别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在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越来越普遍,这种教学方式会使课堂枯燥无味。
而且,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也越来越多,超过了小学生可以承受的极限。
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身心疲惫,对数学的兴趣降低,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十分不利于之后的学习。
与此同时,激烈的竞争也带给小学生无尽的压力,家长、学校对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但小学生无法消化这些压力,从而导致小学生抵制数学、恐惧数学的情绪产生,这对于教师与学生双方都十分不利。
2.盲目追求形式多样性
虽然小学数学的教学离不开一定的形式和手段,但是如果教师仅仅盲目追求形式的多样性,就会分散小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学效率。
举个例子来说,在教导学生学习假设的做题方法时,有些教师总是一猜就中,将数学方法魔术化,却忽略了知识的本质,大大减少了学生思维建立的过程。
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教学手段,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比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借助几何体模型,将书本上平面的图片立体化,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新知识。
二、解决对策
在了解了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后,教育者应当找到合适的解决对策。
1.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高低。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态,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耐心指导。
其次,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由于小学生还处在模仿阶段,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教师对于他们的影响是十分大的。
所以,教师一定要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为学生树立榜样。
2.改革教育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将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传统的照本宣科。
其次,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引导。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
比如,对于同一道应用题,教师可以给出两种解法,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两种解法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最后,教师应该多多关注学生的反馈。
教师应该对于这些反馈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乘法时,有些学生无法掌握两位数的乘法,这时教师就需要停下来,教会学生乘法的本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
本科开题报告ppt 篇6
主要阐述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包括课题研究所针对的现状、国外对该课题研究的状况),选题的意义,研究价值等。
具体涵盖以下几方面:⑴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包括一些基本变量的辨析、界定等。
⑵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⑶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文献综述。
二、理论依据
阐述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该学科或领域的科学理论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依据(综述现当代国内外相关的重要理论观点,具体到人及代表著作)以及其他理论依据(其它学科或领域的科学理论,如哲学方法论、心理学理论、系统论理论、教学法理论等)。
三、研究目标
指课题研究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直接目标。
目标要求明确,具有可行性。
四、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的确定就是对教育研究中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对每个部分进行分解,可以列出几个子课题,着重是从哪些方面去开展。
其语言应简明扼要。
五、课题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方法:陈述本课题总体的研究方法和具体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并对所采用研究方法的落实措施加以叙述。
课题实施的大体步骤:即确定研究实施过程和时间规划,对研究的具体阶段、安排等做出设计。
研究的每一步骤,每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等都要有明确的说明。
分为申报与立项阶段(从课题申报的时间起,到课题批准时间止)、实施阶段、结题阶段逐一叙述,包括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
课题预期成果: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
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
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
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确定清楚并明确职责:课题负责人要做好宏观布置和安排。
主持人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实施者,关系课题质量、水平,同是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
当然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七、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设备条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
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如有关测验题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
产业经济本科开题报告 篇7
1 选题的原则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在本学科范围内, 涉及的内容是与本专业相一致的, 避免在以后的论文答辩中出现问题。②创新性, 开题报告选题内容一定要新颖, 一般是前人没有做过的, 或者是尚未得出明确结论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也可以是已经得出结论, 但不同种族, 不同地域之间存在差异, 在医学上, 很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人群的发病率、患病率以及治疗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创新性还表现在对待问题自己独特的见解, 以及技术方法学上的创新。③可行性, 课题题目应适中, 结合本科室的科研实力量力而行。三年制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承担大量的临床工作, 基本上没有单独的科研实践, 论文选题范围太大, 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很难按时完成。因此在选题时不要“大题小做”应“小题大做”。④实用性, 临床医学研究生最终还是要面对患者, 选题时多选择应用性课题, 因此更要注重课题的实用价值, 切忌一味追求偏、难、怪, 应着力于服务于医学、服务于患者。选题是研究工作实践的第一步, 需要研究者积极思考, 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 互相比较、多方论证的努力, 从事学术研究的各种能力在其中都可以得到锻炼提高。
2 文献综述的撰写
一般选题范围确定后, 就进入收集资料阶段。研究生只有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 才能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 新技术和新发现, 从而确定自己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 并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文献综述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而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综合叙述后写成的文章, 属于二次文献范畴。医学硕士研究生阅读文献量应该在50篇以上, 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占50%, 近三年的文献至少占70%, 遇到非常有价值的外文文章, 最好将其全文翻译出来, 对于阅读以及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书籍宜先看序言和目录, 论著宜先看摘要和结果。医学文献综述一般分为四个内容: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动态、研究方法, 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提出自己的意见等。整篇综述力求全面、准确、客观, 尽量用自己的语言, 避免大段引用原文, 要在原文的基础上做出总结。文献综述的广度和深度,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开题报告的质量, 也是医学研究生科研实践的基本训练内容。
3 开题报告书内容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书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研究课题中英文摘要、课题立项依据、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课题前期研究基础或预实验结果及可行性分析、课题中关键问题及解决的措施、课题研究计划进度。
中英文摘要 (约200字) 应具有独立性, 充分显示本文的创新之处, 一般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部分, 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多采用第三人称撰写, 尽量避免“本文”、“我们”等语。英文摘要尽量用被动语态, 医学研究中难免会出现很多的专业术语, 摘要中的缩略语、缩称, 首次出现时要用全称;摘要的句子应力求简单, 主谓语搭配得当, 不要出现图表和引文。课题立题依据主要包括课题研究背景、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课题研究背景也叫问题的提出, 多从现实出发去论述, 指出需要去研究去解决的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主要就是文献综述部分,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是阐述为什么要研究, 课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般涉及研究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三个部分, 相对于研究目的而言, 研究内容是研究课题所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具体化。医学科研的研究对象往往是动物、人或由人组成的群体, 必须说明标本来源、样本数量及选择标准。医学研究问题的针对性强, 常常还包含需要检测的相关指标, 这些指标应与课题密切相关, 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 使结果更为真实可信。医学课题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流行病学方法, 在选择统计学方法时, 尤其要认真推敲, 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是提高课题结果说服力和可信度的关键环节, 一个严谨规范的科学研究, 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方法为支撑。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就是整个研究的实验方法和具体步骤, 多从基础问题开始, 分阶段进行, 比较分析时还会出现两条或多条路线同时进行, 医学中多采用图表的方式表现, 使之更加简明、清楚。先进可行的技术路线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科研课题的价值, 也关系到研究的时效及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课题前期研究基础或预实验结果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基础包括目前课题所处的研究阶段, 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 (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 医学课题的研究周期相对较长, 因此要得到理想的研究结果, 预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预实验结果的分析, 能够对整个科研课题的远期目标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也主要是综合上述两点对整个科研课题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 包括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完成课题的技术支持、软硬件保障等。
课题中关键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这方面主要涉及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重点、难点, 并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估计和判断, 提出拟采用的解决方案和具体措施。课题研究的计划进度, 包括本课题研究的时限, 不同阶段 (开始和结束时间都要有规定) 的研究任务以及预期达到的结果, 不同学期的研究日程安排等。最后还应要求研究生在开题答辩考核过程中对本课题做出经费预算。
4 开题报告的质量保证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科研知识和能力的一个综合体现, 是整个研究工作能否顺利进行, 毕业论文答辩能否成功通过的重要保证, 因此, 必须对开题报告进行考核和评价。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部规定了医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书的统一格式, 在开题考核前一周, 研究生必须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向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提出开题考核申请, 并上交文献综述。研究生管理部门根据研究生所学专业和指导教师推荐, 组建开题考核专家小组并组织开题。开题考核小组成员不少于3人, 由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授或副教授 (或相当职称) 的专家组成, 其中教授 (或相当职称) 的专家不得少于2人, 考核组长1名, 导师不担任组长。开题考核程序分为:开题报告陈述、考核专家提问、考核专家评分三个环节。考核小组成员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书、文献综述、综合能力三方面进行总体考核和评价。学院安排答辩秘书1名, 负责整个考核过程的记录, 并对所有专家的评分进行汇总, 最后由考核小组组长填写考核意见并签字。开题考核未通过者, 半年内须重新开题, 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整个考核过程的监督和审核工作。开题报告书和文献综述一式两份, 分别由学校和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进行封存保管。
总之, 要把开题报告纳入到整个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去[1], 增强研究生对所参加科研工作的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提高整个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毕业论文质量。
摘要:开题报告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环节, 是监督和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先决条件。为了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提高论文水平, 必须进行开题考核, 并把开题报告纳入到整个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去。
关键词:开题报告,学位论文,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产业经济本科开题报告】推荐阅读:
经济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7-25
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9-14
cyu经济法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填报建议05-24
四川产业经济现状调查报告05-21
关于农村产业化经济的调研报告05-23
关于促进黑水县经济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07-29
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9-16
经济学本科教学07-26
经济本科毕业论文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