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度(精选13篇)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度 篇1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会议制度
(一)会议准备1、2、3、医院感染控制科负责人与主任委员商定会议的主要内容,拟定对上一阶段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介绍监测项目进展列出委员们讨论的议题内容: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下一步需会议大纲,对大纲的内容逐条落实。情况,用具体的数据说明监测与控制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要推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重要性和依据,尽可能多地为委员提供有关该措施的指南、论文等资料,评估推行该措施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人员、设施、院内成本核算方面,列表说明。4、5、1、2、在会前3----5日,将会议大纲及有关资料通过医院内网系统发将会议的内容制作成课件,提高会议效率。参加人员: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人员。各科室会议 给委员,方便委员熟悉资料,征求科室意见。
(二)会议形式与时间 召开次数:每年2次。
参加人员: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为主。
召开次数:每季度1次。
3、会议要求:有文字记录,重点内容为针对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
题进行整改措施的讨论、制定和实施。
(三)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包括参加人员、时间、地点、讨论的主要事项、形成的决议。
(四)将会议纪要在办公会议汇报,在院周会传达,经委员会讨论通过的重要议题,以医院文件的形式下发。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度 篇2
1 医院感染管理手册的主要内容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将各科在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中必须做的项目列入手册中, 如: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名单、小组成员职责、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培训计划、培训内容记录、培训签到记录、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考试考核记录、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考评细则、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每月自查记录、医院感染管理科检查存在问题反馈记录、合理使用抗生素自查记录、医院感染病例上报记录、监控小组会议记录、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等。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名单要求填写姓名、性别、职务或职称以及分工内容;培训内容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主讲人、培训课题及内容摘要;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考试考核记录包括日期、参考人姓名、考试项目、存在问题、考核成绩及评价、主考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每月自查记录包括月份、自查内容、存在问题、整改措施、评价;医院感染管理科检查存在问题反馈记录包括反馈时间、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自查记录包括住院号、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是否经验性或预防性用药、给药途径、是否药敏试验;医院感染病例上报记录包括住院号、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感染时间、感染部位、上报时间、主治医师、登记人;监控小组会议记录要求每季度至少1次, 分析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 医院感染管理手册的填写要求
医院感染管理手册是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1年的工作安排、持续改进和总结记录。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召集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进行培训, 详细讲解医院感染管理手册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 要求科室院感管理小组成员各尽其职,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和手册记录, 并对照各项内容填写完整, 字迹清楚。
3 具体实施
医院感染管理手册是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制订,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将科室中所开展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如实记录, 同时定期召开小组会议, 对存在的医院感染管理问题, 提出整改计划加以落实, 并对落实后的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医院感染管理科将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列入科室目标考核中, 每季度进行检查, 及时将发现的问题书面反馈给相关科室整改。
4 体会
医院感染管理手册是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集中体现, 便于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了解医院感染的动态, 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第一手资料, 对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进行分析评价, 及时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度 篇3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控制;监测
【中图分类号】R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58-02
随着医学知识迅猛飞速的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的不断增加,另外,随着新的疾病,尤其是新的传染病的不断出现,以及各种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人类将面临各种疾病的严峻挑战。因此,医院感染的控制在医疗过程中尤为显得突出和紧迫。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命脉,医院感染管理又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感染涉及到全院各科室和各部门,医院感染工作贯穿于医疗护理活动的始终,医院感染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就医安全,否则不但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增加患者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甚至可导致患者致残,直接或间接死亡等严重不良后果,以致于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强化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抓好环节质量控制,不断促进和提高医疗及护理工作质量。
1 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前提
医疗质量是科室的生命力,只有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服务质量,把好医疗质量关才能吸引病人,才能提高科室的品牌效应,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医疗单位的医疗质量与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几年来,医院领导十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从医院感染委员会的成立,到院感专职人员的配置、消毒器材的投入、组织培训学习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决策和支持的重要作用,医院建立了院内感染管理三级网络控制体系,组织齐全,制度建全,责任明确,重在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具有管理功能的业务科室,协调相关部门,是连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桥梁和纽带,具体负责全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技术指导、管理与监督。临床科主任和护士长是各个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直接责任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主要负责科室内的日常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监督、微生物监测和消毒隔离工作,以及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报告。只有科室领导重视以及全员参与,健全责任制,实现了有效地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和贯彻。
2健全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规范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调整和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三级网络组织,制定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医院消毒隔离制度、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医院感染爆发控制流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故)应急预案等。制订了培训计划,对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通过书面考试和不定期考核等形式,不断提高全员的认知水平和参与意识,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并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认真督导规章制度、措施执行、落实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了医疗安全。
2.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管业务的副院长直接负责医院感染预防工作,并担任医院感染委员会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和相关科室主任任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委员;各相关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形成医院感染委员会—感染管理科—科室的三级监控网络。
2.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建立会议制度,至少每季度一次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遇到问题随时召开,充分发挥委员会的领导和决策能力。
2.3医院感染管理科 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认真执行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科室制度的落实情况,对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储存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危险因素认真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有效措施。与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器械科等相关科室积极配合,相互协调,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2.4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由科主任、护士长组成及本科监控医师和护士组成。负责本科医院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據本科室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上报感染管理科。及时监控各类感染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监督检查本科医师合理用药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各项措施,保障医疗安全。
3 加强培训,提高全员医院感染意识
定期对全院员工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是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重要职责之一,院感科利用各种形式,如全院培训、科室或部门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对全体医护人员及各类人员如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工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和知识进行常规培训,以提高全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协调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院感科在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监测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与处理、科室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报告、抗菌素的合理使用,洗手制度的执行、无菌技术的操作、消毒灭菌技术的落实、消毒剂的正确使用、终末消毒、医疗废物的管理处置等方面,都会发现一些医务人员或后勤人员的不正确或非规范医疗行为,对于这些医院感染隐患,我们一方面及时予以指出和指导或共同查找原因。另一方面,对于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或是涉及两个以上科室的问题则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进行协调沟通,而这种协调与沟通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协调是另一种形式的控制[1]。医院工作是多专业、多学科的有机整体,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步调一致、密切配合。院感科通过与科主任、护士长沟通交流以及有关会议等形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使之不发生矛盾和冲突,通过协调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来保持整体的平衡,为达到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实现医院感染管理的总目标而工作。
5 医疗废物的管理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加强对医疗废物、废水的管理。
5.1制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指定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配置了医疗废物回收车,专人回收、管理,要求所有科室使用有规范标示的容器、包装袋,医疗废物分类存放。定期对医疗废物暂存处、车辆、工具及其设施进行消毒和清洁,对负责收集医疗废物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并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应急措施的培训。
5.2严禁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放,医疗废物院外转运时,严格履行交接登记手续,按照要求资料保存3年,严禁买卖医疗废物和随意倾倒医疗废物。
6 体会
两年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领导重视、全员提高认识并参与、规范医疗行为、加大管理力度,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关键。合格的消毒工作、高效的无菌物品灭菌质量以及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是控制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首要条件。落实标准预防、正确规范的处理医疗废物,是保护自己、保护病人、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与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只要我们全体医护人员众志成城,上下一条心,院内感染一定能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参考文献
[1]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1-2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7,6.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4
一、制定全院感染控制规划及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坚持环境微生物学监测、定期对全院重点科室及部分临床科室使用中的消毒液、手、物品表面、空气进行采样监测,对不达标的部门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
三、组织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对有关医院感染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对策。
四、负责医院各科感染管理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供技术咨询并对新分配人员进行感控知识的宣教。
五、监督检查全院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六、对全院使用中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每半年进行一次监测,凡不合格者及时更换。
七、监督进入医院的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药械每季度查验“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产品备案凭证或者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对进口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无菌日期、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八、每季度检查供应室一次,包括一次性卫生用品监测情况,毁形记录,各种无菌包内有无指示卡,包外有无3M胶带。
九、开展前瞻性查房,每周对全院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每月将全院感染率上报省卫生厅防疫站。
十、定期检查全院污水处理及污物的焚烧情况。
勐腊县人民医院
各科感染监控医师职责
一、负责督促、协助本科室临床医师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
二、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加本科医院感染病例会诊,建议经管医师对患者作有关微生物学检查。
三、积极配合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工作,反馈和上报有关信息。
四、向本科室人员宣传医院感染学和监控知识,有关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接受本科室人员的技术咨询。
五、协助住院医师对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掌握抗生素使用情况,实施合理使用抗生素规则。
六、与科室感染监控护士相互学习,相互督促,积极配合,动员全科人员认真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和监控工作。
勐腊县人民医院
各科室感染监测护士职责
一、积极协助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开展工作,协调专职人员与病区医、护、患者之间关系。
二、督促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定,制度、计划、措施的贯彻与落实,及时反馈有关信息。
三、负责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标本的收集,把好质量关,不弄虚作假。
四、实施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指导卫生员工作。
五、配合感染监控医师工作,共同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现报告,降低漏报率,预防和控制感染。
六、配合专职人员进行有关宣传教育,接受科内人员咨询。
七、保管和整理好医院感染有关资料,并负责保密。
勐腊县人民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一、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三、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四、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五、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六、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勐腊县人民医院
普通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医护人员工作时间必须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和必要的防护措施,并保持清洁。
二、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五、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八、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十、对特殊感染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二、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三、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四、严格执行陪护及探视制度,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勐腊县人民医院
抗生素应用的管理制度
一、成立合理用药领导小组,由全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二、随机抽查病历、处方,查有无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力争控制使用率在50%以下。
三、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配伍禁忌。
四、药剂科建立抗生素管理制度,定期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关抗生素的信息,并参加临床查房。
五、对需用抗生素的病人尽可能地做药敏试验。
勐腊县人民医院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经治医师必须及时报告本科医院感染监控小组,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控制科,并协助调查,执行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控制科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并组织相关部门查找发生的原因,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三、证实为感染流行或暴发时,感染控制科要计算其罹患率,根据调查感染的原因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取控制措施。
四、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勐腊县人民医院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科室必须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二、按照消毒技术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三、发现感染病例,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科,有暴发流行趋势时应随时报告。
四、每月定期进行环境微生物学监测。
五、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垃圾应当及时分类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合理应用抗生素。力争控制在50%以下。
七、出现输液反应,应及时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科。
八、执行标准化预防,做好双向保护,有被锐器刺伤后要立即处理,并报防保科备案。
九、被HIV、SARS污染后,严格执行卫生厅《医疗机构利采供血机构预防和控制HⅣ医源性感染消毒标准》。
十、密切配合医院感染控制科检查监督工作。
勐腊县人民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科主要职责
一、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二、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三、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四、对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五、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六、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七、开展医院感染的专题研究;有条件的省市级医院、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可建立实验室或研究室。
八、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5
2、应装纱窗、纱门,并搞好灭四害工作。
3、医疗用品相对固定,设有专用厕所,挂号收费、化验、配药、注射在隔离门诊内进行,并有专职医务人员办理。
4、对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厕所应严格消毒(用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1小时),接触污物时应戴手套,并做到勤洗手。
5、医务人员在肠道门诊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并每周更换2次,有污染时应随时更换,每次接触病人或离开诊室时,必须做好手的清洗或消毒。
6、每日上下班时用1000mg/L含气制剂擦拭桌、椅、凳、地面,并用紫外线照射半小时。
7、门诊的医疗用品(血压计、听诊器)一般情况下每日用1000mg/L含氯制剂擦拭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体温计由服务中心集中消毒后供应。
8、对暂未住院有肠道传染病病人应向其做好卫生宣教,发给消毒药物并指导消毒方法。
医院感染管理体会 篇6
1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网络
1.1 领导重视, 责任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与医务科、护理部同属一级临床管理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负责制定规划和组织协调。各临床科室成立以主任、护士长为组长、科内业务骨干为质控员的医院感染质控小组, 定期召开质控会议。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作为医院综合目标管理的考评项目, 按照感染办制定的月质量检查项目进行日常工作的检查, 将结果反馈质量中心, 作为医疗质量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举确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工作中的地位, 加大了管理力度, 并进行了持续质量改进, 进一步完善了医院管理系统。
1.2 多部门合作, 齐抓共管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涉及到医院的方方面面, 管理环节多, 需要各部门参与组织协调, 齐抓共管。我院于2003年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先后制定了30余项管理制度, 审核受控后按照文件要求下发到各科室。对各科室感染管理目标和评分标准、抗生素使用管理、消毒剂使用管理、医疗废弃物管理等作出具体规定, 明确各类人员应履行的工作职责, 使医院感染管理责权明确, 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 向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靠拢。
2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实行全员培训, 坚持和完善岗前培训、考核上岗和常规培训制度。感染办制定各类人员培训方案和实施计划, 定期对医务人员、护理员、卫生员、工勤人员等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职业防护》等医疗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利用多媒体、请专家授课等形式进行, 参加培训人员培训时签到, 培训后考试。通过培训, 强化了医务人员的法制意识, 增强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的观念, 养成了良好的个人防护习惯。
3 规范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
把好一次性用品的采购订货关, 认真审查“三证”, 杜绝劣质产品进入医院。严格质量验收、严格查验包装, 特别注意包装上的灭菌方法、有效期等标识, 按要求抽样检验, 保证合格产品用于临床。临床科室在一次性用品使用后按规定进行污染垃圾分类、初步消毒, 并装入黄色医疗垃圾袋, 实行无害化处理, 严防污染物品流入社会造成危害。
4 规范医院垃圾管理
医疗垃圾及生活垃圾分类装运, 医疗垃圾由专人收取、专用封闭垃圾车运送到医疗垃圾暂存站, 由专车运送到指定垃圾场进行焚烧处理。2003年封闭病房楼的垃圾通道, 各病区的垃圾分类袋装, 锐器用专用的锐器盒盛装, 减少了交叉污染, 使医院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5 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控制医院感染率
感染办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监测[1]。由专人对每月的出院病历进行检查, 与科室上报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复核后将感染率、漏报率、医院感染疾病顺位情况在院例会反馈, 对个别漏报科室加大惩罚力度, 有效地降低了院内感染率和漏报率。每月滚动对各临床科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后手术器械等进行监测, 监测结果定期反馈给科室, 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 控制医院感染, 促进科室提高医疗质量。
6 加强抗菌药使用的管理
抗菌药的应用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但抗菌药物管理又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难点。感染办会同医务科制定了抗菌药管理制度, 充分利用院内网络, 限定抗菌药物使用权限;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 提高医务人员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药剂科、检验科定期反馈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结果, 推荐合理用药评价标准, 同时利用网络邮箱提醒、科室个别谈话、网上通报等措施有效干预滥用抗生素行为。
7 小结
我院2003年成立感染管理办公室, 4年来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 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重点加强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 (ICU) 、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新生儿室等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2005年我院手术室曾发生几例聚集性伤口感染, 我们通过对医务人员手、手术间空气、物体表面、手术器械等进行重点监测, 近2年手术量不断增加, 没有发生聚集性伤口感染。
在医院感染的接触传播过程中, 医务人员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进行多次关于手卫生的培训教育, 各临床科室配备脚踏式水龙头、配备洗手液及干手设施, 提高了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
我院的院内感染率从2004年的2.12%到今年的1.30%;漏报率2004年为20.23%, 我们加大了管理力度, 发现漏报即与科室个人奖金挂钩, 目前漏报率为0。院内感染病例的培养+药敏的送检率也从以前的不足30%上升到现在的75%以上。
通过不断地学习, 我们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今后将进一步总结经验, 为医院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精神病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探讨 篇7
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312例精神病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将全部病患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6例,分别给予5项院内感染特别控制管理措施和常规的感染管理措施。实施后,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检测指标,对观察组的特别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科学的评估。调查期为3个月。
结果:观察组总感染率为16.67%;对照组总感染率为33.33%,两组的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感染护理的满意率为82.05%(128/156),对照组为62.18%(97/156),两组的满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组5项特别管理措施抗感染率效果显著,而且满意率优良,是降低精神病医院院内感染率的有效管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精神病院院内感染感染率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65-02
院内感染主要指病人在医院内接触到感染源从而导致感染的事件。对院内感染的管理是目前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2]。在精神病医院里,病人数量较多、病情复杂易复发,住院条件较拥挤,而且病程长,部分需要长期住在医院里,特别是“三无”流浪精神病人多合并营养不良的状况,因此病患获得感染的概率比较高。本文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312例精神病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对感染病因进行调查统计,并提出有效降低感染率的管理办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312例精神病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主要来自4个病区的长期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78例,女性134例,年龄14.5~67岁,平均46.7岁。将全部病患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选定了观察对象之后,在2010年6月开始对观察组统一施行5项院内感染特别控制管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感染管理措施。实施后,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检测指标,并对观察组的特别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科学的评估。
1.2.2精神科医院抗感染特别管理方法。①病区医护人员要熟悉本院的感染管理制度。领导和专门的管理人员要树立重视院内感染管理的观念,经常组织学习或者培训了解新的预防感染、控制感染的方法,并且建立感染管理的激励制度,实行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双重机制,提升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责任感,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感染的发生。②在每个病区设置都设立一個专门的传染病隔离病室。每当本病区的患者发生感染征兆或者感染症状时,例如;高烧、呕吐腹泻等,马上转入隔离病室,进行相应治疗和隔离,以免感染扩散,感染消除后才送返原病室。③增强医护人员的抗感染专科知识,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实践培训、观摩等方式途径进行。抗感染专科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预防感染的专业指导,例如饭前便后或者服药前指导病患要洗手,病患洗手后要统一检查,对于洗手不合格的病患指导、监督其再进行一次;熟悉精神病科的药学知识,例如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会导致血球数量减少等副作用,长期服用会降低病患的免疫力,因此要加强服用氯氮平病患的血常规检测,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当病患出现感染特征时,除了加强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观测,也要合理利用抗生素。尤其是在确诊感染后,对病患的感染原因和药敏试验选用药物,紧密观测其用药后的反应,出现异常,及时停止和更换药物,这能够大大提高抗感染的作用。④对病患的水杯、餐具、毛巾、水桶等生活用品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做好标记,确保专人专用,使用后均要进行统一消毒。此外,对于病房的环境,也要保持干净和无菌,每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消毒灭菌,使用2%强化戊二醛消毒液擦拭门窗和桌子,坚持每天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次紫外线照射30~60min,实现定时、定量、定质地消毒。⑤对于老年患者或者行动不便的患者,保持其皮肤体表的干净干燥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具体的管理办法有:鼓励并协助变换经常翻身或者在床上活动肢体,以防止身体局部被压迫过久而产生褥疮等。
1.3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是使用用SPSS13.0的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是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则采用t进行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院内感染率比较。经过为期3个月的观察研究,观察组尿路感染5例,上呼吸道感染11例、肺部6例、其他4例,总感染率为16.67%;对照组不合理应用抗生素8例,尿路感染13例,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各11例,其他9例,总感染率为33.33%,两组的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满意率比较。经过访谈病患或其家属等形式的调查,观察组对感染护理的满意率为82.05%(128/156),对照组为62.18%(97/156),即患者对观察组的特别管理办法满意程度较高,两组的满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精神病医院里,环境比较封闭,病人数量较多、病情复杂易复发,而且病程长,需要长期住在医院里,同时病人活动减少,营养体质情况较差,年龄较大的病人多合并躯体疾病情况,一旦某个病人出现感染,比较容易在病区内扩散,或者影响到更大的范围。因此病患获得感染的概率也比较高。因此,隔离感染源是一个很有效的预防办法。在观察组运用的5项院内感染特别控制管理办法中,所提及的在每个病区设置都设立一个专门的传染病室,这就解决了隔离及继续进行治疗的问题。
根据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感染率与满意率方面,观察组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这表明,精神病医院加强实施5项院内感染特别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同时也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是值得推广应用的院内感染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严素玲.精神病专科医院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7):786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 篇8
1、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护理部和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对医院感染护理控制工作进行全面控制。
2、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3、配合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部门对护理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护理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指导工勤人员掌握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卫生和消毒隔离知识,在工作中正确运用。
4、创造条件保证病区工作人员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技术操作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护理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5、对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重点环节、重点流程进行重点监控,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实施目标性监控。
6、对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指导实施。
7、遵守《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确保医疗废物安全管理。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9
一、人员管理
1、凡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须更换衣裤和鞋,戴好口罩、帽子。
2、接触病人前后,医务人员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
3、工作人员离开产房因事外出时要更换衣或穿外出衣。
4、产妇进入分娩室除更换全部衣物外也须换鞋,个人物品不得带入室内。
二、环境管理
1、产房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与母婴室和亲儿室相邻近。
2、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和清洁区、污染区。
3、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待产室、分娩室的门面、桌椅等,每班用消毒液擦拭地面1-2次。
4、分娩室每日通风,每日紫外线照射60分钟消毒,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分娩室和待产室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对室内空气及家具物表彻底消毒一次。
三、消毒隔离制度
1、接生前按洗手常规刷手,刷手用物一人一用一消毒。
2、接生按规定操作,处理新生儿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3、接生后,所有物品送洗,更换产床被服及产垫。
4、产床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擦拭后再使用。
5、须在更换待产床上的全部被服后,才能接受新的待产者。
6、凡隔离者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用过的布类和物品均应在待产室和分娩室先经消毒处理后,再送出清洗灭菌。待产室和分娩室内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7、无菌持物钳(镊)、泡镊筒、无菌容器、碘酒、酒精瓶应每周更换二次。
8、无菌物品专柜放置,分类按消毒日期顺序排放,无菌包上注明科室、名称、消毒日期、有效期,有效期一般为6天,霉季为4天。专人负责,每天检查有无过期物品。
9、保持工作拖鞋清洁,每天清洗一次。
10、待产室和分娩室等的卫生用具(拖把、抹布等)分室专用,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对策 篇10
【关键词】 医院感染;现状;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5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05-01
随着医学的发展及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发生感染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可严重影响治疗和护理的治疗,若发生医院感染,不仅影响医院的名声,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故非常有必要对医院的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并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目前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不仅可有效缩短患者治疗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也可以维护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改善医院形象。
1 医院管理的现状
1.1 医院感染问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在我国医院感染问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医院开展医院感染防治、监控等起步较晚,虽然这部分相关工作已经起步,但与发达国家仍不小差距,有些基层医院甚至還没有开展医院感染,有关感染的防控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发生以上情况主要原因可能为①一些医院的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本身就重视不够;②大多数医院没有开展这项研究的专项经费,没有条件开展急需而重要的医院感染防控科研课题;③卫生行政部门缺乏与此相关的科研激励机制以及与之配套的政策法规;④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本身科研能力薄弱。
1.2 缺乏医院感染管理知识 医院各类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缺乏一定的系统的知识,而且多数医院管理人员及医务人员对新的感染管理信息一无所知,也不重视感染管理继续教育,如对透析液的检测,有的医院采样仍采透析液的入口和出口处。全国感染管理培训基地和省感染管理委员会早已对此进行纠正,应该采取透析用水和进入透析器前的透析液。有些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学习积极性,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掌握不够,也无兴趣学习,认为对自己不重要。
1.3 监管不到位 一般来说多数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相对较少,工作量较大,因此平时监督、检查的力度不够,甚至有携带情况发生。有些医院供应室和临床上物品的消毒方法不正确,也对此事不够重视,甚至有违反《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情况发生,如剪刀、刀片应用高压蒸汽灭菌,但有些医院仍用戊二醛浸泡。内镜的清洗,消毒处理不符合规范,未严格按相关管理条例进行。有些医院贪图方便,使消毒、灭菌时间减少,灭菌未完全后就结束工作。
1.4 工作环境不佳 有一些医院,如基层医院由于设备和资金的落后和不足,普通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的免洗手消毒液,空气消毒设备,多酶洗液,精密仪器及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消毒灭菌等一般难以达到国家要求和标准。从各地环境卫生学监测,无菌物品的生物监测,各种消毒剂的细菌学监测等结果来看,各地基层医院的执行情况也是参差不齐。
2 对 策
2.1 健全医院感染监控网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健全由医院,院感科及各科室组成的三级监控网,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要由一名院领导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定期召开医院感染控制会议,在会中提出医院感染管理的突出问题和解决方案;成立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科室,主要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日常工作,科室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各反馈医院感染工作情况,以将医院感染发生降低到最小;建立各科室感染监测小组,主要由一名科室领导人负责,明确领导人和成员职责和工作内容,负责并及时反馈科室感染工作情况。
2.2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 感染管理人员需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医院领导需安排感染管理控制人员参加各类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班和学术交流活动,以及时学习和了解国内外最新感染控制信息,使医院的感染控制跟上形势的发展和要求,以避免造成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滞后。而且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人员需将所学知识和信息及时传达和反馈至全院管理人员和各类医务人员,以普及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使大家了解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定期组织医院各类医务人员,工作人员和领导进行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如抗菌药物的使用,标准预防知识,手卫生规范,消毒隔离技术,医疗废物管理,消毒灭菌进展等,形成人人都具有感染管理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感染管理技能。
2.3 制定规章制度 医院应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并根据其要求和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感染管理细则,如消毒隔离制度,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医院感染暴发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消毒灭菌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手卫生制度,报告制度,消毒药械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制度等。根据规章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科室需深入临床进行强化和监督以强化感染管理知识,加强监督,指导与管理,使其预防与控制工作落到实处,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2.4 其它 医院还需要严格落实无菌操作规程,规范医疗废物管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及时反馈调查结果等
3 总 结
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不仅可有效缩短患者治疗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也可以维护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改善医院形象。但医院感染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医院感染问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监管不到位及工作环境不佳等。因此需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如健全医院感染监控网,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及制定规章制度等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书会,吴守彩.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53-55.
[2] Pittet D,Saf ran E,Harbarth S,et al.Aut omat ic alt er f or methicill 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surveillance and cont roll:role of a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J].Infect Cont rol Hosp Epidemiol,2006,17(8):496-502.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度 篇11
1 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易感因素
1.1 手术种类多
门诊手术包括外科体表肿物的手术切除, 如脂肪瘤、纤维瘤、皮脂腺囊肿、血管瘤、腋臭切除、包皮环切术、腱鞘囊肿、拔甲术、色素痣切除等非住院治疗的体表手术。妇产科的人工流产、安避孕环、取避孕环、扩宫、诊断性刮宫术。宫腔镜检查+活检、膀胱镜检查+活检等。
1.2 手术间利用率高
门诊手术室有6个手术间, 每天要完成30余台手术。
1.3 人员流动量大
由于门诊手术小、时间短、数量多, 病人及手术人员进出手术室频繁, 容易引起尘埃飞扬, 导致手术室环境污染。
1.4 术前检查不足
如乙型肝炎、性病、艾滋病等术前未确诊, 消毒隔离措施相应欠缺, 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或手术感染。
1.5 病人自身因素
如老年人体质瘦弱, 患有糖尿病及慢性疾病, 其自身抵抗力低下, 容易发生感染。
1.6 手术后处理不当
门诊手术做完就走, 回家后伤口敷料被污染不能及时换药或不按时遵医嘱服药等, 均可能造成手术后伤口感染。
2 防范措施
2.1 增强门诊手术室医务人员的感染意识, 强化制度落实
医院感染办公室根据工作情况, 有计划地进行全院性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将无菌技术以及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列入科内“三基三严”考核内容, 有效地提高了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从而自觉执行规范的技术操作[1,2]。科室护士长带领科内院感管理小组每周自查,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随时进行督查指导, 每个月进行物体表面、空气、消毒液、医务人员手的细菌培养,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2 加强人员的管理
门诊手术病人流动性强、病种复杂, 既有健康病人, 又有传染病病人。因此, 所有病人进入手术室均应更换手术室专用鞋、衣服、帽子。参加手术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拖鞋、洗手衣裤、口罩帽子, 方可进入手术室。
2.3 手术配合专科化
门诊手术室划分3个小组, 分为外科门诊手术组、妇产科门诊手术组、内镜检查组等, 每个手术组有固定的手术间, 各手术间有专人负责, 确保门诊手术配合相对固定及病人健康指导。
2.4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门诊手术不能因其是小手术而忽视无菌技术操作, 降低医院感染要求, 控制感染的发生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至关重要的环节。手术前应按要求正规洗手、戴无菌手套、手术部位皮肤严格消毒、多部位手术及时更换洞巾, 以防术中感染, 巡回护士监督手术全过程的无菌技术操作。
2.5 加强手术器械的管理
门诊手术室根据3个分组情况将常规手术器械打成基础包, 并设一定的基数, 手术结束后的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 保证了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 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3 体会
3.1 重视制度抓落实
门诊手术室承担着不需住院的门诊择期小手术的处置。如果不注意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 必然造成病人的严重感染或院内交叉感染, 影响病人的预后及医疗质量。对从事门诊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 提高医院感染的认识更为重要, 我们强化了消毒隔离工作, 实行严格监控, 使各项监控指标达到了正常范围, 从而提高了门诊手术室感染管理水平。
3.2 强化管理, 减少空气中菌落数
门诊手术相对小、每台手术时间短、连台多, 室内人员流动快, 造成空气中的细菌数增加, 可能会增加病人感染机会。因此, 应加强管理, 保持整体环境的洁净, 减少手术室空气中细菌量是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3,4], 严格限制人员数量、室内人员走动、布类抖动、减少物品翻动及手术人员出入次数等, 可以达到安全手术的要求[5]。
3.3 正确全面评估病人情况
除无痛人工流产需采用全身麻醉外, 其他手术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门诊手术病人具有随治随走的特点, 病人随机性强, 不确定因素多。因此病人进入手术室时, 应全面评估病人, 包括年龄、身体状况、病情及既往病史, 一般情况下要求家属陪伴, 在室外等候。针对不同的手术、年龄的病人进行不同的术前宣教、沟通, 每个手术组有专人负责。
3.4 加强术后宣传教育
虽然门诊手术室病人大多数病情较轻, 但术前的健康宣传教育和解释工作必须认真执行, 告知病人及家属术后如何保护手术伤口不被污染及按时遵医嘱服药。对于张力较大切口, 要告知病人注意体位、减少局部活动, 以利于切口愈合。对年老体弱、糖尿病及慢性病病人, 根据情况给予术后指导, 积极治疗原发慢性疾病, 增强全身抵抗力, 若有伤口敷料浸湿要及时换药, 避免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闫志梅.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9, 23 (增刊2) :144-145.
[2]王秀萍.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 2009, 23 (增刊1) :220-221.
[3]崔超英.基层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J].护理研究, 2009, 23 (10C) :2801-2802.
[4]温肖玲.手术室感染的风险因素及对策[J].全科护理, 2011, 9 (2B) :433-434.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 篇12
一、风险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总分析控相关资料和信息,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对全院进行风险评估,每年1次。
二、风险评估要求: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二)发现科室或区域的医院感染风险变化趋势时,应重新设计或修整工作流程,尽可能将感染风险降坚最低水平。
(三)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培训,井督导改进措施的实施,跟进结果反馈相关科室和主管院领导。
(四)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科主动监测收集的数据和信息(内部和外部),每年进行1次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确定评估风险等级,明确医疗相关感染的预防和风险降低项目,执行相关策略降低感染风险,并监督实施改进情况。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度 篇13
康 复 二 科 感 染 管 理 核 心 制 度 核心制度目录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及管理责任度……………………………
二、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监测制度……………………
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四、医院感染培训制度…………………………………………………
五、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
六、医务人员标准预防及职业卫生防护制度…………………………
七、医疗废物、医院污水管理制度……………………………………
八、医院感染管理责任追究及奖惩制度………………………………
九、消毒隔离制度………………………………………………………
十、消毒管理制度……………………………………………………
十一、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管理制度……………
十二、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
十三、手卫生管理制度……………………………………………………
十四、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十五、安全注射……………………………………………………………
十六、普通病区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及管理责任制度(一)组织建设
1、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监控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2、实行科室感染网络管理:其组成结构及工作运行如下: 兼职监控医师、监控护士 ↓
住院医生、临床护士 ↓
住院病人、陪护探视人员
(二)各级各类组织和人员管理责任制度:
1、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1)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各相关规章制度,定期开展管理小组活动。
(2)凡住院患者由床位医师负责填写《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实施前瞻性医院感染监控,掌握各类感染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3)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需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做好感染病例的登记,并于24 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卡》上报感染管理科;出现暴发趋势时应及时报告,并积极协助感染管理科进行调查,妥善救治患者。
(4)负责监督本科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适应症明确;分级分线使用抗菌药物。护士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置要求,正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必要时向经治医师报告。
(5)负责监督本科室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的各项措施。
(6)按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切实做好病人、陪客、探视人员的卫生学管理。
(7)组织和参加医院感染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8)积极配合感染管理办公室完成指定的各项任务。
2、科室主任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职责:
(1)全面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督促、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2)开展本科室医院感染质量自查和培训活动,并对存在问题主动与感染管理科联系解决,对感染管理办公室反馈的问题及时整改。
(3)督促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从预防医院感染管理角度改进诊疗技术。(4)掌握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感染流行,同时立即向分管院长和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
3、科室护士长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职责:
(1)督促、检查消毒灭菌和隔离措施的落实,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
(2)督促监控护士搞好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指导本科室正确、合理使用消毒剂和消毒器械,指导护士抗菌药物的正确配制。
(3)从预防医院感染角度监督本科室医务人员做好诊疗操作和护理操作,加强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医疗废物正确处置及职工卫生防护等工作。(4)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立即向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配合科主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感染流行。
4、兼职监控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业务指导下,做好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全面了解本科室医院感染动态。
(2)对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了解病情转归、有无流行趋势,并督促床位医师及时填写《住院病人医院感染调查表》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及时完成医院感染病例的登记。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应立即向科主任和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3)掌握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和方法,协助科主任管理本科室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4)负责组织本科室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管理质量的检查。
5、兼职监控护士职责:
(1)在护士长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业务指导下,做好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围绕医院感染环节开展监测工作如: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和灭菌物品以及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等。
(3)督促检查本科室工作人员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和隔离制度的执行。(4)协助医师做好医院感染发病率调查,对疑有感染者,督促医师留取标本作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确定医院感染者,督促医生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送感染管理办公室。
(5)负责组织本科室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管理质量的检查,负责对病人、护工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工作。
6、科室其他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职责:
(1)贯彻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手卫生规范、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疗废物管理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合理规范使用。(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4)预防锐器刺伤,发生职业暴露时,应立即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并报告感染管理办公室,及时诊治。
(5)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根据要求达到相应学时。(6)协助做好病人、陪客及探视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
二、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医院感染暴发及突发事件监测与报告
1、临床科室主任为本科室医院感染暴发及突发事件的监测与报告第一责任人,每名医务人员有责任对医院感染暴发及突发事件及时发现与报告。
2、当科室短时间内(一周或十天)连续出现2 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经治医生要有预警意识,应立即报告科室主任,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3、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开展前瞻性感染病例监测,当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或突发事件苗头时,应立即反馈给所在科室负责人,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
(二)医院感染暴发及突发事件的控制
1、临床科室在感染管理办公室指导下,全面做好病人的标本采集和消毒隔离工作,并反复监测直至合格,同时正确处理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2、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控制措施。
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1、病人一旦入院即成为医院感染监控对象,科室经治医师应在24 小时内完成《含山县中医院住院病人医院感染调查表》的填写,并随时评估病人的感染发生情况。
2、当怀疑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时,经治医师应及时留取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明确感染后,立即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 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送感染管理办公室。
3、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对临床科室上报的感染病例进行核实,并与临床监控小组成员共同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四、医院感染培训制度
1、院感专职人员每年至少参加15 学时的省内外医院感染相关继续教育学习班或会议。
2、对确定为医院感染的兼职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系统掌握有关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3、医务人员参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学术活动等每年不少于6 学时;新员工岗前培训不少于3 个学时;工勤人员每年不少于3 学时。
4、每季度和科室医院感染小组开会一次,通报监测情况,传递管理信息,交流工作经验。
五、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
1、各临床医师在病人入院24 小时内填写《住院病人医院感染调查表》,准确、无漏项。医院感染监控率达100%。
2、发现医院感染病人,经治医生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于24 小时内上报。遇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医院感染漏报率≤10%,医院感染发病率≤8%。3、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符合国家、省卫计委及我院制定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规定,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达50%以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达80%以上。(预留)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执行率达100%。
6、一次性医疗用品由医院统一采购,质量符合要求。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7、医疗废物管理按规定严格登记交接,不得外流,医疗污水排放达标,定期检测。
六、医务人员标准预防及职业卫生防护制度
1、科室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做好双向防护,即既要预防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2、科室医务人员在接触每位病人前后均要用流动水严格洗手,并按要求进行手消毒。
3、科室医务人员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做到一用一换,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手消。
4、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等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面罩、外科口罩、隔离衣或围裙。
5、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人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
6、认真执行安全注射,禁止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徒手分类操作污染物品(器械)、针头、刀片等锐器。
7、正确处理医疗废物,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或用手挤压、脚踩压污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8、科室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并报告科室负责人和感染管理办公室。处理措施包括:
①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②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近心端按压,阻断静脉回流,用流动水进行冲洗2-3 分钟。
③伤口冲洗后,应当用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七、医疗废物、医院污水管理制度
1科室院应认真贯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加强对医疗废物、废水的管理。
2、医疗废物实行分类袋装,专人专车回收,并登记签名。严禁与生活垃圾混放。
3、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应当有警示标识,不得使用渗漏的容器。
4、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 时,应当及时封口。容器外表污染时,应增加一层包装。
5、锐器废物存放于锐器盒内。
6、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用密闭的桶装置定期交废物处置中心处置。
7、感染疾病科门诊医疗废物和具有传染性或疑似传染性疾病病人的生活垃圾均应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分类包装处理。
8、禁止转让、买卖和随意倾倒医疗废物,运输过程中不得丢失、遗撒医疗废物。
八、医院感染管理责任追究及奖惩制度
1、临床科室主任为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护士长协助指导科室监控小组及全科人员做好科室感染管理工作。
2、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考核办法及考核标准给予相应的奖惩。
九、消毒隔离制度
1、针对不同疾病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隔离预防措施,使用隔离标识,其中空气传播的隔离为黄色标识,飞沫传播的隔离为粉色标识,接触传播的隔离为蓝色标识。对需隔离的传染病人应单独安置,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2、科室人员应确立标准预防观念,工作时必须穿戴好工作衣、帽,根据暴露的风险选择个人防护用品,做到一人一用,接触病人前后,须认真洗手。
3、科室工作人员工作服须定期更换,统一清洁消毒,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以外地方。病人被服保持清洁,每周更换不少于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污染被服。
4、物品的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的方可选用化学方法。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等,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用水。
5、室内保持良好通风,空气、物表、地面按规定进行清洁或消毒。拖把头一室一换、抹布一清洁单元使用,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燥保存。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人性诊疗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餐具、便器、痰缸等一人一用——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十、消毒管理制度
1、按照批准的诊疗范围购置必须的消毒、灭菌设施,并保证正常使用。
2、加强对科室工作人员的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4、治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并做好感染性医疗废物的处置。
十一、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管理制度
1、消毒药械包括消毒剂和消毒器械。
2、科室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过期、不洁等情况,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
3、怀疑使用产品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封存、送检,并在24 h 内报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十二、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
1、普通病房、感染性疾病科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2、使用中的皮肤粘膜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其含菌量必须≤10cfu/ml、其它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戊二醛每周监测一次。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
3、对消毒、灭菌物品应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4、应用紫外线灯管消毒,除进行日常监测外,每半年进行一次紫外线强度监测;科室每半年督促器械科对空气消毒机进行维护保养并做好消毒累计时间及保养登记。
5、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及其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菌。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活检钳等穿破黏膜的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6、临床科室应按规定每季度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使用。各重点部门每季度进行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感染管理办公室并进行改进。
十三、手卫生管理制度
1、科室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加强对本科室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改善手卫生意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
2、科室加强对本科室工作人员的日常督导,严格按照手卫生指征进行规范洗手和手消毒。并将执行情况列入科室质控内容。
3、每周对洗手液的容器清洁,禁止将洗手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出液器中(一次性小包装除外)。
4、每年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相关知识培训及宣传,每季度对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和知晓率进行调查与考核,并于绩效考核挂钩。
十四、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1、进行无菌操作时应注意环境的清洁,勿在尘埃飞扬、空气污浊的地方进行无菌操作。
2、各类物品必须严格按无菌、清洁、污染定点放置。无菌物品应有明显标记及消毒日期,放在干燥、清洁、固定的地方,定期检查。
3、无菌操作前应穿戴好衣帽、口罩、洗手,未经消毒的手臂及用具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不得面向无菌区大声谈笑、咳嗽、打喷嚏。
4、持无菌容器时,应手托其底部,不触及容器口边缘及内面。取用无菌物品需用无菌持物钳夹取,取出物品后应及时包好或盖好,并注明打开时间,超过24 小时应重新灭菌处理。物品一经取出后,即使未污染也不可再放回容器内。
5、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 小时。
6、为病人治疗换药时,应按清洁、污染、感染、特殊感染的程序操作。被污染的组织、器械及敷料等,应及时放相应容器内,按规定处置,并做好手卫生。
十五、安全注射
1、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注射器、药品质量,注意配伍禁忌。
3、严禁在非清洁区进行注射准备等工作,诊室环境清洁,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
4、使用的注射器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用后及时处置。
5、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开启后不超过2 小时使用,启封抽吸的的各种溶媒不得超过24 小时。
6、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 天;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的容器等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 次,同时更换灭菌容器。
十六、普通病区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1、病区内病房、治疗室等功能区域布局合理,环境整洁、干燥,无卫生死角。
2、每床之间距离大于0.8m,之间设置隔帘,病室床位数单排不超过3 床,双排不超过6 床。
3、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对住院病人实施监控,监控率达100%。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医院感染漏报率≤10%,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4、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5、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地面每日湿式清扫1-2 次,遇污染时及时消毒处理。
6、病人被服应保持清洁,每周更换不少于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感染性的织物使用橘红色带有“感染性织物”标识的塑料袋包装;被褥、枕芯、床垫定期清洁、消毒,污染后及时更换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污染被服。
7、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巾,床头柜、桌椅等物体表面每天湿抹一次,一床一抹布,用后消毒,遇有污染的物体表面及时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8、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餐具、便器、痰缸等一人一用一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9、拖把头一室一换、抹布一清洁单元使用,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燥保存,不得交叉使用。
10、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或消毒。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度】推荐阅读: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07-09
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度(感染科)11-03
医院感染管理奖惩制度05-25
医院感染管理奖罚制度09-03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10-05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10-17
病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11-11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1-16
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08-29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及持续改进制度07-30